初中语文中考专题训练:课外古诗词阅读鉴赏
中考课外古诗鉴赏
中考课外古诗鉴赏(一)《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展开联想和想象,用简洁形象的语言描绘出“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所展现的画面。
莺是春的歌手。
在明媚的春光里,几只早莺争先恐后地飞到向阳的树上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
不知谁家的新燕已开始啄泥衔草,筑建新巢。
2、赏析“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和“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任选一个角度)。
本联写莺燕,采用了拟人的手法,分别用“争”和“啄”生动地写出了莺争向暖树上去唱歌;新燕衔泥筑巢的情景,给人们生机勃勃的感觉,表现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这两句着意描绘出莺燕的动态,从而使得全诗洋溢着春的活力与生机。
本联写花草,画面极富情感色彩以生命力。
马在前草地上走得很轻快,人在马背上自然感到舒适,但看花时间长了,眼前一片姹紫嫣红,使人目不暇接,也会产生迷乱的感觉。
形象地写出了春天的美丽和沉醉于美景的春游的人们的感受。
3、请谈谈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通过对西湖早春明媚春光的描绘,抒发了诗人的喜爱之情。
4、“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诗把春的情态描摹得妩媚动人、生机勃勃,试品其妙处。
答:这两句诗抓住了早春的特点,用词生动准确:“渐欲”准确地写出了野花次第开放,渐渐使人哈哈眼花缭乱的情景,“才能”生动地写出了小草刚刚萌发的情态。
(这两句诗作者抓住了“乱花”、“浅草”写出了花的繁多、草的柔嫩,突出了春的妩媚动人;又以“渐欲”、“才能”描绘了春的发展变化,突出了春的勃勃生机。
)5、白居易这首脍炙人口的春行诗,除了结构、描写、意境写得具有特色外,用字也十分生动准确。
其中“几处早莺争暖树”中“争”字用得非常好,是因为它写出了初春早莺尚少,它们竞相飞到向阳的枝头上欢歌的情景,生动地展示了初春的蓬勃生气。
7、“几处早莺争暖树”一句中的“几处”换成“处处”行不行?答:不行,因为这首诗写的是初春景象,此时莺还没有完全出来活动,所以不能用处处。
(名师整理)最新语文中考《课外古诗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解析)
课外古诗阅读考点训练、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注释】①鹿门:山名,在襄阳。
②庞公:即庞德公,字尚长,荆州襄阳人,东汉末年名士、隐士,最后隐居于鹿门山,采药而终。
阅读全诗,根据已有内容,补全批注。
、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注释】①瑞鹧鸪:词牌名。
②桃符:古代在大门上挂的两块画着门神或题着门神名字的桃木板,后来在上面贴春联,因此借指春联。
③屠苏:酒名。
古代风俗于农历正月初一饮屠苏酒以避瘟疫。
在理解已有批注的基础上,给【甲】【乙】两处作赏析性批注。
三、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江乡故人偶集客舍[唐]戴叔伦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
还作江南会,翻①疑梦里逢。
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虫。
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②。
【注释】①翻:义同“反”。
②晓种:报晓的钟。
1.这是一首写与故人相逢会聚的诗。
标题中“ ________________ ”字点明这次相聚实出意外,诗中“____________ ”一词暗示了相聚地点是在京城长安。
2.有人认为这首诗伤感多于惊喜,你赞同吗?请任选一联,简要分析。
四、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九日送别[唐]王之涣蓟庭①萧瑟故人稀,何处登高且送归。
今日暂同芳菊酒②明朝应作断蓬飞。
【注释】①蓟庭:地名。
②菊酒:即菊花酒。
1.请简要分析“今日暂同芳菊酒”中的“暂”字的妙处2.从全诗看,末句写“断蓬”有什么用意?五、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临江仙[明]王世贞迟日三眠浑似柳,起来徐步闲庭。
中年风物易关情。
不知因个甚,撩乱没支撑。
我笑残花花笑我,此时憔悴休争。
来年春到便分明。
五原无限绿,难染鬓千茎。
1.“我笑残花花笑我,此时憔悴休争”两句堪称神来之笔。
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其“神”在何处?2.读懂诗词要咀嚼关键字句。
请你从“浑似柳” “撩乱没支撑”“难染鬓千茎”三处来分析全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六、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宿业师①山房②期丁大③不至[唐]孟浩然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
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④。
樵人归尽欲,烟鸟栖初定。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课外古诗赏析
初三语文作业——课外古诗赏析一、考点梳理:1、请用形象的语言描绘诗歌××句所展现的画面。
2、诗歌××句(联)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诗(词)××句(上阙/下阙)都运用了衬托(虚实结合、……)的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5、赏词、炼字(……字用的好/极为精妙,请赏析其表达效果。
)6、赏句(例:联系全诗,说说前两句/首联的作用;请赏析……句;如何理解“……”结合写作手法简要赏析。
)二、常见古诗词分类:1、田园诗:热爱、向往悠闲平静自由的生活,表达恬淡闲适的心情。
(《饮酒》)2、写景诗:描绘春夏秋冬、山川美景,表达对自然美景的热爱赞美之情。
3、送别诗:依依不舍的留恋;对友人的思念;劝勉安慰的豁达;坦陈心志的告白。
4、边塞诗:边塞绮丽风光的赞美;军旅生活的艰苦;渴望建功立业、保家卫国的决心;壮志难酬、5、报国无门的悲愤;久居边关思念亲人的忧伤、孤独。
(例:《使至塞上》《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雁门太守行》《渔家傲.秋思》《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6、羁旅诗:游子漂泊在外(久戍边关、久宦在外)的孤独寂寞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天净沙·秋思》《商山早行》)7、咏物诗:借某物的特点来表达自己的人格品性或追求。
(《卜算子·咏梅》《石灰吟》《赠从弟》)8、咏史怀古诗:诗人就某件事发表议论,抒发感慨,如对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对王朝兴衰发表评论,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等引发对时局的感慨或自己身世的共鸣等。
悲叹怀才不遇的感慨;抒发昔盛今衰的愤慨;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
(《泊秦淮》《山坡羊·潼关怀古》《赤壁》《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登幽州台歌》)借用典故、以小见大、借景抒情“烟笼寒水月笼沙……”、借古讽今“商女……”等手法。
初中课外古诗词赏析训练附答案
初中课外古诗词赏析训练中考考查内容1.能正确理解古诗词的内容、情感。
(1)概括古诗词的大意,能描绘出古诗词所描述的意境。
(2)能联系与古诗词有关的背景资料对古诗词做出自己的评价。
(3)注意诗体与风格,品味古诗词中富有哲理的诗句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4)体味作者的情感态度,能说出自己对古诗词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的体会。
2.会品析古诗词的语言、写作技法。
(1)从遣词用语、修辞方面揣摩、推敲、理解古诗词中的重点词语、诗句的含义。
(2)从作者的语言风格、运用技巧中,品味古诗词在语言中所寄寓的深意。
(3)从用韵、节奏、音调等方面去诵读,品味古诗词语言的音乐美、节奏美、韵律美。
思想感情有: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等。
把握内容,体会情感1.感知诗词的内容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1)看题材。
题材往往决定诗词的主要内容和主题。
如:田园诗多写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由的追求、对恬淡闲适生活的热爱或向往;写景诗多写诗人对自然的陶醉、对祖国的热爱、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送别诗多写与友人的惜别、对亲人的思念、对友人或亲人的安慰劝勉;边塞诗多描写壮丽的边塞风光、建功立业的渴望、壮志难酬的悲愤、思乡念亲的孤独;咏物诗多写自己的人生态度、寄寓自己的人生理想,蕴含对人生道理的理解;咏史诗、怀古诗多写对古代人或事的凭吊,或缅怀先贤,或倾诉自己生不逢时的感慨,或感叹昔盛今衰,或表达自己建功立业的渴望,或表达对民众的同情等。
(2)抓题目。
诗词的题目往往是诗词内容的高度概括。
如朱熹的《观书有感》,一看题目就知道这首诗是写诗人读书的感受。
因此,从题目入手,应该成为感知诗词内容的重要环节。
(3)析词义。
因为诗词都是用文言文写成的,所以必须调动文言文以及相关历史知识的积累,逐步揣摩关键词语的含义,扫清诗词中的阅读障碍,断不能一知半解,否则无从把握内容,更谈不上分析技巧和情感了。
初中中考课外古诗词鉴赏
中考课外古诗词鉴赏(一)春日(宋)晃冲之阴阴①溪曲绿交加,毛毛雨翻萍上浅沙。
鹅鸭不知春去尽,争随流水趁②桃花。
【注】①阴阴:草木阴阴。
②趁:追赶。
1.这首诗经过描述_______、小雨翻萍、_________的春日情形,组成了一幅优美而完好的画面。
(2分)2.三、四句中表露出作者如何的思想感情(2 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雨过山村[ 唐]王建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
诗的一、二两句,写出了山村如何的特色(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古典诗词讲究炼字,末句中的“闲”字用得好,请你谈谈幸亏哪里。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城南宋·曾巩雨过横塘水满堤,乱山高低路东西。
一番桃李花开尽,唯有青青草色齐。
[ 注]路东西:分东西两路奔腾而去。
一、二句写出了“雨”如何的特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的三、四两句和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都写小草,且有异曲同工之妙。
请就此作比较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梦令(6分) 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夜不用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仍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首句“昨夜雨疏风骤”描述了如何一幅画面(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运用了什么抒怀方式,抒发了如何的感情(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泛吴淞江[宋]王禹偁苇蓬疏薄漏夕阳,半日孤吟未过江。
[中考课外古诗词鉴赏及答案]中考语文课外古诗词阅读鉴赏附答案(1)
[中考课外古诗词鉴赏及答案]中考语文课外古诗词阅读鉴赏附答案(1)中考密集备战期,语文课外古诗词的阅读鉴赏是中考冲刺必不可少的一环。
那么面对复杂繁多的古诗词,如何进行科学的鉴赏呢?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中考课外古诗词的鉴赏方法并附上答案供参考。
一、仔细品读在阅读古诗词时,应该把每个字都仔细品味,从字词、语句、音韵、情感等多个角度去理解诗词。
比如,唐代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这两句诗,离离、岁、枯荣、离别,这些字眼即使细思之下也很有含义。
换个角度,也可以从语句、情感入手,感受到离别之情和大自然的变幻。
二、掌握文化背景和意境古诗词包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背景,掌握了这些,就能更好的理解古诗词的意境。
比如杜甫的《春夜喜雨》中“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就展现了春雨给草木带来新生的美好景象。
这首诗不仅描绘了植物的生长变化,也表达了诗人对于大自然的热爱。
三、理解作者的情感古诗词往往通过朴素的语言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因此理解作者的情感是阅读古诗词的关键。
比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有着恢宏壮丽之气。
而李清照的《如梦令》则表达了作者的爱情之苦。
四、应用诗词知识中考中,运用诗词知识猜词填空是重要的一部分,把平时积累的诗词知识恰当运用,会事半功倍。
唐代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中的“草”,即使不认识原词,也可以从下一句的“枯荣”中理解其意思,填上这个空格。
中考课外古诗词是语文学科中重要的一环,合理运用阅读鉴赏方法和积累诗词知识可以在中考取得更好的成绩。
在平时,学生们应该多加阅读古诗词,并且在课外时间自由创作,这样才能真正掌握古诗词的精髓。
答案:1.《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2.《春夜喜雨》——杜甫3.《登鹳雀楼》——王之涣4.《如梦令》——李清照。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课外8首古诗词 阅读鉴赏题背诵 中考考题汇总(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课外8首古诗词阅读鉴赏题背诵中考考题汇总(含答案)课外古诗词诵读(一)月夜忆舍弟/ 杜甫长沙过贾谊宅/ 刘长卿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商山早行/ 温庭筠课外古诗词诵读(二)咸阳城东楼/ 许浑无题/ 李商隐行香子/ 秦观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辛弃疾月夜忆舍弟杜甫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1.内容主旨:诗中写兄弟因战乱而离散,杳无音信,在异乡的戍鼓和孤雁声中观赏秋夜月露,只能倍增思乡忆弟之情,颠沛流离中的诗人杜甫,看到山河破碎,思念不知生死的兄弟,更为国家而悲痛。
①怀念家乡,思念亲人,夹杂着生离死别的焦虑;②忧国忧民,不满现状,渴望社会安定。
2.“月是故乡明”是千古名句,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简要赏析。
这两句采用移情手法,在自然景物的描述中融入主观感受,写景生情,景随情变,是诗人深切思念家乡和亲人的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
此外,今夜露白、故乡明月的词序稍作变化,化平凡为神奇,成为千古名句。
3.月亮明明普天之下是一样的,但诗人为何偏偏说“月是故乡明”?明明是普天之下共一轮明月,诗人偏要说故乡的月亮最明;明明是自己的心理幻觉,偏要说得那么肯定,不容置疑。
这种以幻作真的写法并不使人觉得于情理不合,因为它极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微妙的心理,突出了对故乡的浓浓思念。
故乡的月亮并非真的更亮,但是却寄托了人们对家乡最深的感情。
4.理解诗歌尾联的意思及表达的情感。
亲人们四处流散,平时寄书尚且常常不达,更何况战事频仍,生死茫茫当更难逆料。
含蓄蕴藉,一结无限深情。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抒写了诗人内心的忧虑之情,使我们想起了杜甫《春望》中的另外两句名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5.“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路断行人,写出所见;戍鼓雁声,写出所闻。
耳目所及皆是一片凄凉景象。
沉重单调的更鼓和天边孤雁的叫声不仅没有带来一丝活气,反而使本来就荒凉不堪的边塞显得更加冷落沉寂。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课外古诗词》阅读及习题答案
九年级语文《课外古诗词》阅读及习题答案一《观刈麦》1 诗中表明繁重的赋税带给人们不尽苦难的诗句是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2 诗中表现诗人为自己过着不劳而获的生活深感愧疚的诗句是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3 诗中与“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同样表现隐含的矛盾心理的诗句是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4 白居易《买花》中有“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的诗句,在《观刈麦》中,同样道出人民苦难的句子是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5 《观刈麦》写出了农人虽辛勤劳作,却入不敷出,饥肠辘辘的生活状况。
请再写出农人生活贫困或劳作艰辛的古诗,并注明作者和出处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李绅《悯农》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李绅《悯农》6 诗中用侧面烘托手法,表现来了唐朝时繁重的赋税使人民倾家荡产的诗句是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7.诗中以自责的方式表达自己对不劳而获的统治者的讽刺和鞭挞的诗句是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9 “田家四月闲人少,采了蚕桑又插田”。
写出了农民劳动的艰辛、繁忙,诗中与此意相似的诗句是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二《月夜》1 诗中充满诗情画意的诗句是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2 诗中通过明暗对比来衬托夜的静谧和天空的寂静的诗句是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3 诗中从视觉角度表现夜深夜静的诗句是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4诗中从听觉角度和感受角度表现春之来临的诗句是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5 诗中一反前人写春的角度,另辟蹊径,具有独创性的诗句是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6 诗中以喧闹的声响来展示生命活力的诗句是虫声新透绿窗纱。
7 诗中通过对昆虫的描写,使之感到春已来临的诗句是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三《商山早行》1 诗中点明“早行”的典型情景,引起旅行者感情共鸣的诗句是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2 诗中把早行情景写的历历在目,称得上“意象俱足”的佳句是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3 诗中描绘诗人刚上路所见的景物的诗句是槲叶落山路,枳花照驿墙。
初中课外古诗词赏析训练附答案
初中课外古诗词赏析训练中考考查内容1.能正确理解古诗词的内容、情感。
(1)概括古诗词的大意,能描绘出古诗词所描述的意境。
(2)能联系与古诗词有关的背景资料对古诗词做出自己的评价。
(3)注意诗体与风格,品味古诗词中富有哲理的诗句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4)体味作者的情感态度,能说出自己对古诗词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的体会。
2.会品析古诗词的语言、写作技法。
(1)从遣词用语、修辞方面揣摩、推敲、理解古诗词中的重点词语、诗句的含义。
(2)从作者的语言风格、运用技巧中,品味古诗词在语言中所寄寓的深意。
(3)从用韵、节奏、音调等方面去诵读,品味古诗词语言的音乐美、节奏美、韵律美。
思想感情有: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等。
把握内容,体会情感1.感知诗词的内容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1)看题材。
题材往往决定诗词的主要内容和主题。
如:田园诗多写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由的追求、对恬淡闲适生活的热爱或向往;写景诗多写诗人对自然的陶醉、对祖国的热爱、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送别诗多写与友人的惜别、对亲人的思念、对友人或亲人的安慰劝勉;边塞诗多描写壮丽的边塞风光、建功立业的渴望、壮志难酬的悲愤、思乡念亲的孤独;咏物诗多写自己的人生态度、寄寓自己的人生理想,蕴含对人生道理的理解;咏史诗、怀古诗多写对古代人或事的凭吊,或缅怀先贤,或倾诉自己生不逢时的感慨,或感叹昔盛今衰,或表达自己建功立业的渴望,或表达对民众的同情等。
(2)抓题目。
诗词的题目往往是诗词内容的高度概括。
如朱熹的《观书有感》,一看题目就知道这首诗是写诗人读书的感受。
因此,从题目入手,应该成为感知诗词内容的重要环节。
(3)析词义。
因为诗词都是用文言文写成的,所以必须调动文言文以及相关历史知识的积累,逐步揣摩关键词语的含义,扫清诗词中的阅读障碍,断不能一知半解,否则无从把握内容,更谈不上分析技巧和情感了。
部编人教版语文中考复习:课外古诗词鉴赏(含练习题及答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中考复习:课外古诗词鉴赏一、把握诗歌常识:1.了解诗词的基本体式类别.(1)从体裁上分:有古体诗和近体诗(即格律诗.注意时代,唐以前只有古体诗,唐以后古体诗,近体诗井存)和词.(2)从表现方式分:有抒情诗,叙事诗.(3)所选题材分:有山水田园诗,军旅边塞诗,送别诗,闺怨诗,咏物诗、怀古诗,哲理诗等.2.掌握一定术语,鉴赏时能说较规范的“内行话".(1)反映诗歌风格方面:雄奇,刚健,悲壮,旷达,酒脱,苍凉、恢宏,奔放:沉郁顿挫、缠绵悱恻,婉约清丽、明丽清新、含蓄有致,生动活泼、幽默恢谐等.(2)反映诗歌结构方面:开门见山,逐层拓展.环环相扣,前后呼应等.(3)反映诗歌表现手法方面: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相生,托物言志、直抒胸臆、卒章显志、对比映村,以虚写实,虚实结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白描勾勒,浓墨重彩等.(4)反映诗歌语言特色方面:质朴清新,句式整齐,音节和谐,对仗工整,有节奏感,声情并茂、凝练简洁、犀利老练等.(5)反映诗人情感方面:愉悦、欢快,欣喜,郁闷、忧愁,孤独,凄清,悲观,失落,激昂,奔放,乐观、豁达,淡泊,闲适等.(6)反映诗歌总体效果方面:真挚感人,耐人寻味,催人泪下,扣人心弦,发人深思,意境高远,即景生情,即景自况等3.了解诗人思想性格,把握不同诗人的风格特点.鉴赏时善于对比揣摩,推此及彼(1)从诗歌表现的不同内容上把握.如:陶渊明、谢灵运,王维,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高适,曾参,王昌龄的边塞诗;曹操、鲍照,杜甫,李商隐的咏史咏怀诗:陆游、辛弃疾,文天祥的爱国诗等.(2)从诗歌体现的不同风格流派上把握.如:苏轼,黄庭坚,辛弃疾,陈亮的豪放词:柳永,李清照、李煜、姜婴的婉约词等:李白、杜牧,李贺的浪漫诗,杜甫,白居易、陆游的写实诗等.(三)总结规律1.反复体味,读懂原诗.了解作者为什么而写诗,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感情.2.主观试题规范作答.诗歌鉴赏由客观选择题改为主观表述题后,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试题的难度,因此必须加强答题规范意识(1)要明确,忌含制.对试题中有“你是否同意XX说法”之类的问题,考生必须要明确表态“同意”或“不同意”.(2)要具体,忌空泛.试题中往往要求理解的是某一点,或者是形象,或者是情感,或者是手法等.考生一定要列举诗词中的词语进行具体分析,切忌空话套话,泛泛而谈.(3)正确揣摩,忌想当然.有的考生不仔细品味诗句含意,不正确理解诗意,往往张冠李戴,指鹿为马,造成失分.(4)顺势而为,忌唱反调.命题意图往往会在题目中作提示引导.如就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中“折柳”设置题目:“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你是否同意?.."这说明包含着对考生的提示引导,只要顺着试题作答,很容易得分.可是有些考生故意唱反调,硬说“不是关键",却又说不出理由,不能自圆其说,造成失分.二、常见题型的问答模式就古诗词鉴赏题而言,大体上可归纳出六种问答模式1分析意境型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提问变化: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答题步骤: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2橛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中考课外古诗赏析指导及习题训练
中考课外古诗赏析指导及习题训练班级姓名(一)知识指导1.了解古代诗歌分类。
(1)从体裁分:古典诗歌首先分为诗、词、曲。
诗:又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古体诗又包含有四言古诗、五言古诗、七言古诗和乐府诗(题目上加有“歌”、“行”、“歌行”、“引”、“曲”、“吟”)。
近体诗包括律诗(五言律诗、七言律诗和排律)和绝句(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
律诗:共八句,1、2句为首联,3、4句为颔联,5、6句为颈联,7、8句为尾联或末联,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
首句可押韵也可不押韵,偶句都押韵。
绝句:一共四句,又叫“截句”,是律诗的一半。
词:句子长短不一,词牌限定了词的字数、音韵、文字的形式,词中用典较多。
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
词分为豪放派(XXX和XXX)和婉约派(XXX、XXX和XXX)。
(2)从题材分:山水田园诗、写景诗、咏物诗、怀古诗、咏史诗、送别诗、边塞诗。
此外还有爱情诗、说理诗、感怀诗等。
送别诗: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
怀古诗:或表达对古人的缅怀之情,或表达昔盛今衰的感叹。
思乡诗: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
战争诗: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表达对和平的向往。
田园诗:或表达清闲恬淡的心情,或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写景诗:或借景表达自己的美好志向,或借景体现不肯与世俗与世浮沉的品格,或借景抒发对人生世事的感慨。
咏物诗:或托物显示自己的高洁品格,或托物抒发怀才不遇的伤感.2.掌握一定术语,鉴赏时能说较规范的“内行话”。
(1)反映诗歌风格方面:雄奇、刚健、悲壮、旷达、洒脱、苍凉、恢宏、奔放;沉郁顿挫、缠绵悱恻、婉约清丽、明丽清新、含蓄有致、生动活泼、幽默诙谐等。
(2)反映诗歌结构方面:开门见山、逐层拓展、环环相扣、前后呼应等。
(3)反映诗歌表现手法方面: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相生、托物言志、直抒胸臆、卒章显志、对比映村、以虚写实、虚实结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白描勾勒、浓墨重彩等。
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课外古诗词曲阅读
:从“稻陂”“蚕箔”可见,诗歌还描写了另一个群体: ③ 劳动人民(农民、百姓、穷人等) 。
“稻陂方渴雨,蚕箔却忧寒”一句,可借鉴白居易《卖炭翁》 中写卖炭翁矛盾心理的“④ 可怜身上衣正单 , 心忧炭贱 愿天寒 ”句解读。
:《春早得雨》应该归到情趣、情怀、哲理哪一类呢?结 合词句简要阐述一下吧。
:⑤ 示例一:陆游写了穷人和富人对雨的不同态度及其 原因,表现了他的“悯农”情怀,暗含对豪门贵族的批评。所 以应归入“情怀”类。
的哪两句诗得到有力印证?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或:死去元知万 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2)“偶展舆图泪自倾”一句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用艾 青《我爱这土地》中的两句诗或自己的话回答。 示例一: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 深沉…… 示例二:面对地图上朝廷未能收复的失地而流泪,表达了 诗人对这片土地(祖国)的热爱之情。
水际柴扉②一半开,小桥分路入青苔。 背人照影无穷柳,隔屋吹香并③是梅。 【注释】①即事:就眼前的事物、情景(做诗文或绘画)。 ②扉:一作“门”。③并:都。
1.下列王安石的诗句中,与本诗感情基调最接近的一项是( C )
A.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元日》)
B.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泊船瓜洲》)
【注释】①这首词因船行洞庭湖畔黄陵庙下为风浪所阻而 作。②波神:水神。③霓裳:唐代名曲。④准拟:准定。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满载一船明月”中“载”字将月光具象化,形象地描绘 出月下行舟的浪漫情景。 B.“平铺千里秋江”与《岳阳楼记》中“浩浩汤汤,横无际 涯”都创造出开阔的意境。 C.“斜阳”与马致远笔下“夕阳西下”中的“夕阳”,都寄 托着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D.“水晶宫里奏霓裳”,涛声悦耳如奏名曲,生动的比喻表 现出词人丰富的想象力。
中考语文专题训练:课外古诗词赏析(附参考答案)
中考语文专题训练:课外古诗词赏析(附参考答案)(一)放舟蓬莱①阁下戚继光②三十年来续旧游,山川无语自悠悠。
沧波浩荡浮轻舸,紫石崚嶒③出画楼。
日月不知双鬓改,乾坤尚许此身留。
从今复起乡关梦,一片云飞天际头。
【注释】①蓬莱:今属山东,戚继光家乡。
②戚继光:明代著名的民族英雄,征讨倭寇,屡建奇功,这首诗作于诗人晚年因遭弹劾被罢官回归故里之时。
③崚嶒:形容山高峻。
1.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首联先从时间上着笔,“续”字点明是故地重游,从“自悠悠”可见诗人心境悠然自得。
B.颔联中“沧波”言水之澄碧;“浩荡”言水面广阔壮大,“浮轻舸”暗合诗题“放舟”。
C.颈联慨叹不知不觉中两鬓已经花白,但上天依然让自己存活于世,对仗工整,音韵和谐。
D.全诗叙事、写景、抒情融为一体,诗人情感起伏变化,意蕴深远,撼人心扉。
2.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 首联写诗人时隔三十年旧地重游,看到山川依旧,有人事沉浮、物是人非之感。
B. 颔联中“出”字精炼传神,突出了蓬莱阁立于高崖有缥缈飞天之势的特点,表达诗人隐逸家乡的意愿。
C. 颈联写岁月在不知不觉中流逝,诗人已是双鬓斑白,垂垂老矣,转而又想到自己仍存活于世,颇有感慨之意。
D. 全诗叙事、写景、抒情融为一体,诗人情感起伏变化,意蕴深远,撼人心扉。
3.尾联是诗歌的主旨所在,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的愿望。
4. 这首诗情感起伏有致,撼人心扉。
请根据诗歌内容和注释,简要概括本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
(二)客夜与故人偶集①戴叔伦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
还作江南会,翻疑②梦里逢。
风枝惊暗鹊,露草覆寒蛩③。
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
注释:①偶集:偶然与同乡聚会。
②翻疑:反而怀疑。
翻:义同“反”。
③寒蛩:深秋的蟋蟀。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此诗描写了诗人羁旅之中与故人偶然相聚的情景。
B.首联交代了时间(秋夜)和地点(城中),一个“满”字,写出了秋月之状。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词鉴赏【含答案解析】
古诗词鉴赏【含答案解析】(一)古诗文阅读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诗人在“杨花落尽子规啼”—句里写了哪些景物?渲染了怎样的气氛?2.从“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两句中,你解读出了诗人哪些情感?(二)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1-2题。
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辛弃疾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
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
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1)请简要赏析上片“破纸窗间自语”一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全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概括作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阅读《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完成1—2题.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7.用简明的语言概括词的上阕、下阕的内容。
上阕:下阕:18.下面对该词的理解品味有误的一项是:()A.此词是苏轼的第一首最具豪放风格的作品,表现他决心抗击辽、夏侵略的爱国壮志。
自此,他树起了“自是一家”的旗帜,提高了词品,扩大了词的界境。
B.开篇着一“聊”一“狂”两字,更见作者的潇洒豪放,也隐约透露出怨愤之情;再用一个“卷”字,写出众多人马像疾风一样驰骋山冈的壮观的出猎场面。
C.用典故是古诗词创作常用艺术手法之一,用典故能含蓄委婉地表情达意。
词中下阕采用冯唐持节赦免魏尚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希望朝廷悯恤年老,免去罪名的愿望。
D.结尾三句卒章显志,表明作者想要驰骋沙场、为国杀敌、一展宏图的强烈愿望和远大的志向,其耿耿忠心溢于言表,凸显了刚强威武的英雄气概。
中考语文课外古诗词阅读鉴赏
中考语文课外古诗词阅读鉴赏篇一:初中课外古诗赏析练习题及答案初中课外古诗赏析练习题阅读下列各首古诗, 然后回答问题。
一、墨梅王冕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注释】①墨梅:水墨画的梅花。
②洗砚池:写字、画画后洗笔洗砚的池子。
1、诗中的梅花有哪些特点?2、诗人借墨梅要表达怎样的思想品格?(答案:1、花色淡墨,花香清芬。
2、表现了诗人鄙薄流俗,独善其身,孤芳自赏的品格。
)二、别董大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注释】①董大:指唐代著名的琴师董庭兰。
②黄云:乌云。
③曛:昏暗。
白日曛,即太阳黯淡无光。
1、“千里”,有人写作“十里”,你认为用那个字更好?为什么?2、诗的后两句表达了对友人怎样的情谊?这两句与王维送别诗“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格调有什么不同?(答案:1、用“千”字好。
“千里”境界壮阔,可以着力渲染凄寒悲苦的气氛,又与诗的后两句情调相谐。
2、表达了对友人的劝慰和赞美之情,鼓励朋友乐观豪迈,积极进取。
这两句诗气势雄壮,胸襟开阔,一扫缠绵忧怨的老调,是壮伟之音。
)三、渡汉江宋之问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注释】①这首诗写于贬谪岭南逃归途中。
1、诗歌前两句里的“断”和“复”反映诗人怎样的贬谪生活?2、按常理说后两句似乎写作“近乡情更切,急欲问来人”更恰当,这里的“怯”和“不敢”反映了怎样的心理?(答案1、贬居岭外,思念亲人,又长期得不到家人的任何音讯,精神极为痛苦。
2、因为一方面固然日夜在思念家人,另一方面却又时刻担心家人的命运,怕他们由于自己的牵累或其他原因遭到不幸。
这种抒写,更显真切、耐人咀嚼。
)四、山行留客张旭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注释】①物态:景物的样子,这里指(山中的)景色。
②便拟归:就打算回去。
1、首句的“弄”字历来为人称道,请从修辞和表达效果上品味这个炼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答:“春江正渺茫”写春江烟云迷漫,辽
远而又含混,一如离人迷茫无奈的心绪,
景中有情,情在景中,情景交融。
2021/3/7
CHENLI
10
11.除夜作 (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1)首句作者怎样用“寒”“孤”两字,营造出 与除夕欢乐团圆夜截然不同的意境?
答:高洁而寂寞,无人问津,是罢官 而不得起用的陆游自身的写照.
2021/3/7
CHENLI
3
4.雪中偶题(郑谷)
乱飘僧舍茶烟湿,密洒歌楼酒力微。 江上晚来堪画处,渔人披得一蓑归。
(1)这首咏雪诗在景物的选择上有什么特点?作者这样写
有什么作用? 答:选择景物很有典型性.诗人选择了“僧舍飘雪”“歌楼
密洒”“渔人晚归”三个经典场景.既突出表现了下雪的
2021/3/7
CHENLI
9
10.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1)这首诗以谁的口吻,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以送者对行人的口吻,表达了作者与友 人离别时,怅然凄苦的思想感情。
(2)情景交融是古诗词写作上的特色。请联系诗 中“春江正渺茫”作简要分析。
11
12.从军行(王昌龄 )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土谷浑。
(1)诗的前两句用“日色昏”和“红旗”构成了 怎样的一幅边塞军旅图?简要分析。
答:“日色昏”极言大漠风沙遮天蔽日,也烘托了军事 形势的紧张;“红旗”即写色彩的明丽,也写军队的强 劲凌厉.由此构成了一幅在大漠苍苍、天昏地暗之中, 一支大军半卷红旗,卷尘挟风,奋勇挺进的画面。
答:人生哲理——人生就是这样:一个问题解决了,
又一个问题出现在眼前,周而复始,永无止境。用
“行山路”这个意象来隐喻“人生充满矛盾”的这
一202哲1/3/7理.
CHENLI
6
7.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戌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诗中“僵”与“孤”,写出了诗人当时怎样 的处境?它们在诗中有什么作用?
么会“沾衣”?诗人如此写有何意义?
答:之所以会“沾衣”是因为深山中空气新鲜、湿
润.“以景诱人”的留客方法,正是诗人高人一筹之
处.
2021/3/7
CHENLI
1
2.浪淘沙‧怀旧 (李煜) 帘外雨潺潺, 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 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 江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 天上人间。 (1)词的上片和下片分别写了什么? 答:上片写春寒愁感.下片写家国恨情.
景色,更表现了雪景之中不同人物的不同生活. (2)对这首诗宋人有不同评价,有人说它“奇绝”,也有
人说它“浅俗”,你怎么看待?
提示: 这是开放题,可任选一个角度回答.如:“浅俗”
体现在语言,全诗语言通俗,明白如话;“奇绝”体现
在写景,选材有特色、有深意,特别是“渔人披得一蓑
归”这一景象描绘富有诗情画意,也表现了诗人对渔
(2) “天上人间”一句流露了词人怎样的心境?
答:流露了词人内心世界生与死的矛盾,是绝 望者的希望.
2021/3/7
CHENLI
2
3.梅花绝句 (陆游) 低空银一钩,糁野玉三尺。 愁绝水边花,无人问消息。
(1)前两句为梅花的出现展示了一个怎样的 背景?
答:空旷、寂寥、清冷、洁净.
(2)你对诗中的梅花形象怎样理解?
答:作者通过除夕夜在冰冷的旅馆里,青灯寒光如豆, 诗人影只孤孑,营造出一种孤寂清冷凄然的意境。
(2)“故乡今夜思千里”一句,言“故乡的人今 夜一定在思念远在千里之外的我”,这样的 表达有什么独特作用?简要分析。
答:不直写自己思念故乡,却言故乡思我,能把
思乡之情表达得更婉曲含蓄。
2021/3/7
CHENLI
答:从空间的隔离,联络的断绝,时间的久远三个
角度来写,强化和加深了作者贬居期间的孤苦情绪.
(2)一般人是“近乡情更切,急欲问来人”,但
本诗的后两句不同,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复杂 心理?简要分析。
答:表达作者因等待团聚过久,在团聚即将
来临之际,突发不祥之感,深怕出现意外而
2021/团3/7 聚不得的复杂心理。CHENLI
动态,摇曳多姿.
2021/3/7
CHENLI
5
6.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 赚得行人空喜欢。
正入万的“放过”和“拦”用得精彩,为什么? 请简要分析。
答:这两个词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形象地写出了山山
相连的特点,写得生动,富有情趣。
(2)本诗表达了怎样的人生哲理?是怎样来表现 这个深刻哲理的?
初中语文中考专题训练——课外古诗词阅读鉴赏
1.山中留客(张旭)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阴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1) 首句“山光物态弄春晖”用一“弄”字,有何表达作用? 答: “弄”字赋予山光物态以胜人,显示蓬勃生机,
“山光物态”在春晖沐浴下争妍斗艳,足以景色迷人和
诱人,意在留客. (2) 三、四句说“纵使晴阴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为什
8
9.闺怨 (沈如筠) 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 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 (1)诗中“孤”字含义丰厚,请做简要分析。
答:既写月影的孤单,也写出了思妇的孤苦心理 (2)这首诗通过主人公思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
情?是怎样递进表达的?简要回答。
答:表达了她对征戍南疆的丈夫的深切怀念 。先托鸿雁为信使;再寄希望借助梦境团聚; 最后只好变成月光洒泻亲人的身上。
人20的21/3崇/7 敬之情.
CHENLI
4
5.绝句 (杜甫) 江碧鸟逾白, 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 何日是归年。 (1)诗的前两句写了哪几种景物,有何特点? 答:景物:江、鸟、山、花.
特点:碧绿、洁白、青葱、火红。
(2)“山青花欲燃”一句中“欲”字用得十分 传神,请简要赏析.
答: “欲”字妙在用拟人手法赋予花朵以
答:“僵”、“孤”意为卧病在床,孤苦无助,其作 用是以“僵卧孤村”来反衬“不自哀”,更显其志 坚定不移. (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
答:表达了作者要为收复失地、统 一祖国而献身的强烈愿望。
2021/3/7
CHENLI
7
8.渡汉江 (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1)前两句中的“外”、“断”、“复”从哪三 个角度写作者贬居之苦,有什么表达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