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训练
部编版小学语文诗歌鉴赏训练经典题目(及答案)50
部编版小学语文诗歌鉴赏训练经典题目(及答案)50一、小学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旅宿杜牧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
寒灯思旧事,断雁①警愁眠。
远梦归侵晓②,家书到隔年。
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
【注释】①断雁:失群的雁,这里是失群孤雁的叫声。
②侵晓:破晓(1)诗中________、________等物象表明这是一首羁旅诗。
(2)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你是如何看出来的?请结合诗句简析。
【答案】(1)断雁;家书、或者旅馆(2)抒发作者羁旅的孤寂心情和对家乡的深切思念。
诗人羁旅他乡,没有亲人作伴,只能面对着“寒灯”,听着“断雁”的鸣叫声,内心很是忧伤,旅途的孤寂之情跃然纸上。
诗人更是在半睡半醒、迷迷糊糊中见到了家乡美丽的风光,以乐景写哀情,表达他对故乡的思念。
【解析】【分析】(1)诗中的具体物象有很多,如“旅馆”,“寒灯”,“断雁”,“家书”等。
(2)这是羁旅怀乡之作。
离家久远,目睹旅馆门外的渔船即加以艳羡。
幽恨乡愁、委实凄绝。
颈联“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意思曲折多层,实乃千锤百炼的警句。
首联与颔联极言乡关遥远,幽愁满怀。
梦见自己回到家中,因路途遥远,梦醒时分天已大明,家书须隔年才能寄到旅馆,可见离家之远,表达出对家乡深沉的思念。
颈联与尾联看似跳出了乡愁,艳羡门外沧江鱼船的清闲自在,其实是借他乡之物,更曲折地表达出诗人思乡之情。
全诗层层推进,写景抒情都有独到之处。
【点评】此题考查诗歌赏析。
(1)物象即是客观事物,不依赖于人的存在而存在,它有形状、颜色,有声音、味道,是具体可感的。
通读全诗,具体物象较多。
(2)此题考查诗歌表情达意。
做此类题,可以抓住重点诗句或词语进行分析。
2.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小题。
宿牛群头①(元)胡助荞麦花开草木枯,沙头雨过拙②蘑菇。
牧童拾得满筐子,卖与行人③供晚厨。
【注】①牛群头:地名。
②拙:同“茁”。
③行人:行旅之人,指作者自己。
本诗和《天净沙·秋思》都写到了干枯的树木,所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结合两首诗歌的内容简要回答。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训练试题及答案(八套)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训练试题及答案(八套)诗歌鉴赏专题训练_________(一)黄河罗隐①莫把阿胶向此倾,此中天意固难明。
解通银汉②应须曲,才出昆仑便不清。
高祖誓功衣带小③,仙人占斗客槎轻。
三千年后知谁在?何必劳君报太平![注]①罗隐:晚唐诗人,十多次科举考试不第,史称“十上不第”。
②银汉:本指上天,这里指皇室、朝廷。
③高祖誓功衣带小:汉高祖在平定天下、大封功臣时的誓词,誓词里说:“使河如带,泰山若砺”。
这句话是说功臣的爵位永不失去。
1.本诗前两联所写的“黄河”有何特点?请概括并分析。
(5分)_________2.请结合诗句分析这首诗的“讽喻”特点,并简要概括诗中流露出的思想感情。
(6分)_________(二)水边偶题罗__________________隐野水无情去不回,水边花好为谁开?只知事逐眼前去,不觉老从头上来。
穷似丘柯休叹息,达如周召亦尘埃。
思量此理何人会?蒙邑先生最有才。
[注]①罗隐:晚唐著名诗人,屡试不第。
②丘轲:孔丘、孟轲,周召:周公、召公。
③蒙邑先生:庄子。
3.这首诗的首联在诗中有何作用?请结合内容分析。
(5分)_________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颈联对这种情感的表达有何作用?(6分)__________________(三)太常引__________________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辛弃疾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
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
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注]本词约作于宋孝宗淳熙元年(1174),作者此时在建康(今南京)江东安抚司参议任上。
5.“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请简要概括。
(4分)_________6.“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
(4分)__________________(四)生查子_________独游西岩①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青山招不来,偃蹇②谁怜汝?岁晚太寒生③,劝我溪边住。
诗歌鉴赏专项训练题(形象意象类)(含答案)
诗歌鉴赏专项训练题(形象意象类)(含答案)一、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鹧鸪天·薄命妾辞元好问颜色如花画不成,命如叶薄可怜生。
浮萍自合无根蒂,杨柳谁教管送迎。
云聚散,月亏盈,海枯石烂古今情。
鸳鸯只影江南岸,肠断枯荷夜雨声。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首词首先用“如花”写女性的貌美,并以“画不成”强调其“美”的程度。
B.“自合”、“谁教”语似平常,实则包含对不平命运的愤感和对自我的指责C.女子虽遭命运播弄,却对爱人一往情深,聚散的命运与不变的感情恰成对照。
D.“江南岸”并非实写环境,而是以江南的广阔来反衬女子的形单影只的孤苦。
【答案】B【解析】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辦析。
题中ABC 三个选项考核诗歌的内容,D 项考核诗歌的手法,其中 B 项,没有“自我的指责”之意。
所以本题选 B 项。
(2)这首词通过具体的形象把“薄命”写得十分可感,请结合全词分析。
【答案】这首词以“叶”、“浮萍”、“杨柳”、“云”、“月”、“鸳鸯只影”等具体形象把“薄命”写得有形有色,十分感人。
①用薄“叶”形容命薄,具体可感。
②以“浮萍”作比,写其身如飘萍无根蒂,生活无定。
③以“杨柳”作比,写其迎来送往,暗示其卑微的身世。
④以“云”聚散无定、“月”盈亏变化,喻指生活的变化不定。
⑤以“鸳鸯只影”写其不能与情侣欢聚,形单影只,孤独伶傳。
这些形象从不同角度展现红颜女子的悲惨命运。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分析诗歌的艺术手法及其艺术效果的能力,要求分析如何把薄命写得十分可感;通过诗歌中的内容“颜色如花”“命如叶薄”“浮萍自合无根蒂”“杨柳谁教管送迎”“云聚散,月亏盈”“鸳盎只影”枯荷等形景的写出红频女子命薄”生活无定“卑徴”形单影只”孤独伶们的思修命运。
古代诗歌鉴赏训练
单击此处添加您的正文
一.【课 堂训练】
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第一句、二句都借景抒情,这两句的 景有什么不同?对表达中心有什么作用?
【例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 淮上喜会梁州故人 韦应物 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 浮云一别后,流水 十年间。 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 何因不归去,淮上 有秋山。
总结方法
四.明意象
○ 在诗歌中,总有一些特定的意象代表特定的含义,也往往寄托着特定的情感。 ○ 例如,以松菊象征高洁,以香草美人象征理想等,一提到“羌笛”,不仅要想到羌笛是一种管乐器,
而且要想到那幽怨凄凉的声音,想到寄寓于声音之中的别意与乡情。再如,诗歌一提到“杨柳“, 我们不仅要想到杨柳婀娜多姿的春色,还要想到以杨柳表示挽留。
二.析尾句
诗歌的结尾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或以景结句、或以情结句、或以理结句、 或以问结句。不论以什么形式结尾,诗人都喜欢在结尾这个地方用点心 机,因为结尾在全诗中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如果我们鉴赏诗歌的时候, 也对结尾特别用心,就可能会很快发现“直捣黄龙”的捷径。
01
添加标题
【例三】阅读下面一 首唐诗,回答问题。
单击此处添加 大标题内容
高适的《别董大》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01 添加标题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 江夜入吴,
03 洛阳亲友如相问,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02 平明送客楚山孤。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04 一片冰心在玉壶。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诗歌鉴赏专题训练练习题20篇
诗歌鉴赏专题训练练习题20篇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平山堂①王安石城北横冈走翠虬,一堂高视两三州淮岑日对朱栏出,江岫云齐碧瓦浮墟落耕桑公恺悌②,杯觞谈笑客风流不知岘首登临处,壮观当时有此不?【注】①平山堂:在今扬州西北蜀冈上,为欧阳修做扬州知州时所建。
②恺悌:和乐平易。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平山堂建造在形如虬龙的山岗上,登堂就可以眺望江南,景色一览无余。
B.欧阳修为政期间的和乐平易之风,在他的名作《醉翁亭记》中也有表达。
C.尾联通过“岘首”和“平山堂”的对比,间接赞赏建堂者的眼光和魄力。
D.本诗语言含蓄,写景与叙事相结合,表达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
(2)诗人如何表现平山堂的“壮观”?请结合颔联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下列各题。
点绛唇·县斋愁坐作①葛胜仲秋晚寒斋,藜床香篆横轻雾。
闲愁几许,梦逐芭蕉雨。
云外哀鸿,似替幽人语。
归不去,乱山无数,斜日荒城鼓。
【注】①公元1108年(宋徽宗大观二年),葛胜仲因故被贬到歙州休宁县(今安徽休宁),这首词便作于此时。
县斋:县衙斋室。
(1)下来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秋晚寒斋”,点出了词人愁坐的时间、地点,不待言情而情已十分。
B.香篆,一种香,因焚香时所起的烟缕曲折似篆文而得名。
室内燃香,室外薄雾,迷茫之感油然而生。
C.“梦逐芭蕉雨”,芭蕉雨是个愁意象,在梦幻中仿佛觉得淅沥的雨不是滴在叶上,而是敲击着他的心头,增添几许愁绪。
D.词的上阙和下阙,不管描景还是抒情,都围绕着题目中的“愁”而写。
(2)结合全词,简要分析“闲愁几许”中“愁”的内涵。
3.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小题。
王维吴道子画苏轼何处访吴画?普门与开元。
开元有东塔,摩诘留手痕。
吾观画品中,莫如二子尊。
道子实雄放,浩如海波翻。
当其下手风雨快,笔所未到气已吞。
亭亭双林间,彩晕扶桑暾①。
中有至人②谈寂灭,悟者悲涕迷者手自扪。
诗歌鉴赏训练及答案
诗歌鉴赏训练及答案诗歌鉴赏训练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金陵城西楼月下吟李白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
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
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①眼中稀。
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②。
[注]①相接:相交,精神相通。
②谢玄晖,即谢朓,南朝著名诗人,曾任过地方官和京官,后被诬陷,下狱死。
谢朓在被排挤出京离开金陵时,曾写有《晚登三山还望京邑》,“澄江浄如练”就是此诗中的一句。
第三句中的“摇”字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结合诗句简析。
结合尾联内容,简析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2、阅读下面诗歌早梅①齐己ks5u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注:①齐己,唐代诗僧。
颔联原为“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后经郑谷指点,齐己将“数枝”改为“一枝”,你认为这样改好在何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简析诗中梅花的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江陵愁望有寄鱼玄机枫叶千枝复万枝,江桥掩映暮帆迟。
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
简析第三句“忆君心似西江水”的表达效果。
请综观全诗,分析这首诗结尾的抒情特点。
4、阅读下面这首古诗晚渡咸阳①明〃马中锡②野色苍茫接渭川,白鸥飞尽水连天。
僧归红叶林间寺,人唤斜阳渡口船。
③④表里山河犹往昔,变迁朝市已多年。
渔翁看破兴亡事,独坐秋风钓石边。
【注】①马中锡:成化己未年进士,屡次得罪权贵被革职。
②渭川:即渭河。
③表里山河:指有山河作为屏障,地势非常险要。
④变迁朝市:指秦、汉、北朝、隋、唐等朝代都以此为京城,而今已成历史陈迹。
这首诗前两联写景有什么特点?结合第三联内容,简析?渔翁?看破的?兴亡事?。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诗歌鉴赏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诗歌鉴赏练习题(含答案)一、小学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小儿垂钓【唐】胡令能蓬头稚子学垂纶①,侧坐莓苔②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注释】①纶,钓丝,“垂纶”即垂钓。
②莓苔:泛指贴着地面生长在阴湿地方的低等植物。
这里是写小儿选取了一个僻静、利于垂钓的地方。
(1)诗歌前两句中“学垂纶”“侧坐莓苔”的两个动作描绘出一个________的小儿。
(2)诗歌三,四两句可见小儿是什么心态?结合具体字词简要分析。
【答案】(1)一本正经、认真、机灵、聪敏(2)谨慎或者害怕被打扰(害怕鱼儿被吓跑)的心态。
从“遥招手”“不应人”可以看出来,他害怕钓鱼被打扰(鱼儿受惊吓),远远就向路人招手示意,不回应路人的询问,从而看出小儿谨慎。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
分析一个人的形象时,一定要根据文章内容、故事情节、人物的言行举止、文章对人物的各种描写等来整体感知的。
概括时要做到既全面,又要突出重点。
从“学垂纶”“侧坐莓苔”的两个动作可以看出“小儿”认真聪明、一本正经的形象。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
三四句诗的意思是: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连忙远远地招了招手,害怕惊动了鱼儿不敢回应过路人。
从“遥招手”“不应人”可以看出小儿生怕鱼儿被惊吓的小心谨慎心情。
故答案为:(1)一本正经、认真、机灵、聪敏;(2)谨慎或者害怕被打扰(害怕鱼儿被吓跑)的心态。
从“遥招手”“不应人”可以看出来,他害怕钓鱼被打扰(鱼儿受惊吓),远远就向路人招手示意,不回应路人的询问,从而看出小儿谨慎。
【点评】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
分析一个人的形象时,一定要根据文章内容、故事情节、人物的言行举止、文章对人物的各种描写等来整体感知的。
概括时要做到既全面,又要突出重点。
2.品味诗歌语言,完成下列人物对话。
赏牡丹唐代刘禹锡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①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部编版小升初语文诗歌鉴赏专题练习(附答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诗歌鉴赏专题练习(附答案)一、小学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野池(唐)王建野池水满连秋堤,菱花结实蒲叶齐。
川口雨晴风复止,蜻蜓上下鱼东西。
(1)诗歌以“野池”为描写对象,第一,二句描绘了池水________,植物________的景象。
(2)诗句“蜻蜓上下鱼东西”表现作者怎样的情感?【答案】(1)满溢(满);丰茂(茂盛、果实丰硕)(2)作者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之情。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赏析诗句景物特点。
要在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加以归纳,“野池水满连秋堤,菱花结实蒲叶乔”的意思是:野外的池塘水满的已经连到秋天的河堤,菱花结了果实草木很茂盛.前一句写出了池水满的特点,因为有丰富的池水的滋养,菱花结了果实蒲叶长得非常茂盛.第一、二句描绘了池水满溢(满)、丰盛(茂盛、果实丰硕、生机勃)。
(2)本题考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作答时要结合全诗加以理解,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诗句描绘了野池蜻蜓随意飞舞,鱼儿任意游玩的悠闲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之情。
故答案为:(1)① 满溢(满);②丰茂(茂盛、果实丰硕)(2)作者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之情。
【点评】(1)本题考查赏析诗句景物特点。
答题时应注意,要紧扣“情”或“景”,仔细体味诗中的意象,借助联想和想象把握诗歌所抒发的情感。
一般答题方法是抓住诗中主要景物再现画面,概括要点作答。
池水:满溢(满);植物:丰茂(茂盛、果实丰硕)。
(2)本题考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答题时应注意,应全面了解背景,把握形象内涵,体会意境特点,明确抒情方式。
诗句“蜻蜓上下鱼东西”表达了诗人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之情。
2.阅读诗歌,回答问题春兴(唐)武元衡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1)诗中“________”一词写出了杨柳的枝繁叶茂;“________”一词写出了梦境的一再出现。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含答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含答案)一、小学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寒夜【宋】杜耒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①汤沸火初红。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②有梅花便不同。
【注释】①竹炉:用竹篾套子套着的火炉。
②才:仅。
(1)“寒夜客来茶当酒”一句,能让人产生哪些联想?(2)试从“梅花”这个意象来分析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案】(1)首先,客人来了,主人不去备酒,这客人必是熟客,是常客;其次,在寒冷的夜晚,有兴趣出门访客的,一定不是俗人,他与主人定有共同的语言,共同的雅兴,情谊很深。
(2)“梅花”有高洁的志趣,诗人写梅固然有赞叹梅花高洁的意思,更多的是在暗赞来客,写出了诗人的热情,表明自己和客人一样志同道合,具有高洁的志趣。
【解析】【分析】(1)这首诗被《千家诗》选入,所以流传很广,几乎稍读过些古诗的人都能背诵,“寒夜客来茶当酒”,几被当作口头话来运用。
常在口头的话,说的时候往往用不着思考,脱口而出,可是细细品味,总是有多层转折,“寒夜客来茶当酒”一句,就可以让人产生很多联想。
首先,客人来了,主人不去备酒,这客人必是熟客,是常客,可以“倚杖无时夜敲门”,主人不必专门备酒,也不必因为没有酒而觉得怠慢客人。
其次,在寒冷的夜晚,有兴趣出门访客的,一定不是俗人,他与主人定有共同的语言,共同的雅兴,情谊很深,所以能与主人寒夜煮茗,围炉清谈,不在乎有酒没酒。
“(2)本题考查根据意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后两句以写景融入说理。
夜深了,明月照在窗前,窗外透进了阵阵寒梅的清香。
这两句写主客在窗前交谈得很投机,却有意无意地牵入梅花,于是心里觉得这见惯了的月色也较平常不一样了。
诗人写梅,固然有赞叹梅花高洁的意思在内,更多的是在暗赞来客。
寻常一样窗前月,来了志同道合的朋友,在月光下啜茗清谈,这气氛可就与平常大不一样了。
故答案为:(1)首先,客人来了,主人不去备酒,这客人必是熟客,是常客;其次,在寒冷的夜晚,有兴趣出门访客的,一定不是俗人,他与主人定有共同的语言,共同的雅兴,情谊很深。
古诗词鉴赏专项训练及试题答案解析(6套)
古诗词鉴赏专项训练及试题答案解析(6套)早晴至报恩山寺文与可山石巉巉磴①道微,拂松穿竹露沾衣。
烟开远水双鸥落,日照高林一雉飞。
大麦未收治圃晚,小蚕犹卧斫桑稀。
暮烟已合牛羊下,信马林间步月归。
[注]①磴:石级。
(1)钱钟书在《宋诗评论》中评价文与可“在诗里描摹风景,常跟绘画联结起来”,创造了以画写诗的手法,请结合本诗的颔联和颈联,谈谈你的理解。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分析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
分析时,要紧扣“以画写诗”的题干提示,抓住具体的意象进行分析。
(2)本题主要考查赏析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
本诗是一首山水田园诗,体现了诗人闲适、恬淡和喜悦的心情,分析时要结合具体诗句阐述。
[答案](1)两联的景色描写由远及近,动静相生,形色相映,很有画面感。
颔联描绘出一幅烟开远水,日照高林,鸥落雉飞的动态画面。
颈联描绘的则是一幅大麦满园、蚕卧桑叶的静态画面。
(2)本首诗表现诗人闲适、恬淡、喜悦的心情。
首联诗人清晨沿着山路拂松穿竹,露水打湿了衣裳。
颔联和颈联写太阳升起后诗人所见的清新明丽的山林乡村景色。
尾联写在村庄的晚景中,诗人踏着月色信步回到住处。
这些无不流露出诗人对山寺的喜爱和内心的闲适恬淡之情。
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和沈石田落花诗[明]唐寅万紫千红莫谩夸,今朝粉蝶过邻家。
昭君偏遇毛延寿,炀帝难留张丽华。
深院青春空白锁,平原红日又西斜。
小桥流水闲村落,不见啼莺有吠蛙。
(1)诗中颔联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结合全诗,赏析尾联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本题考查分析表现手法和思想情感的能力。
【部编版小学语文】诗歌鉴赏精选附答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诗歌鉴赏精选附答案一、小学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1.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小题。
横塘(宋)范成大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
年年送客横塘路,细雨垂杨系画船。
(1)诗以“石桥”“朱塔”等物的“________”(用诗中的词语填写)反衬出人、事的变化。
(2)诗末句寓情于景,颇具情韵。
试分析诗人的情感与景物是怎样巧妙融合的。
【答案】(1)依然(2)写横塘的景中,如细雨、垂杨、画船,细雨如丝,垂杨似线,画船待发,与离情别绪直接相连;结尾以景物作结,烘托离别之情。
【解析】【分析】(1)春到横塘,绿满平川,石桥依旧横卧,朱塔依然屹立,可是诗人却要与友人分别了。
“依然”一词,以景物的不变反衬出人事的变化,流露出依依难舍、留恋难分的情味。
(2)末句以景结情(寄情于景、拟人等),写横塘景中与离情别绪相连的细雨、垂杨、画船,细雨如丝,垂杨似线,画船待发,烘托离别之情。
末句并未用任何离恨相思之词,只是用雨丝风片、垂柳轻舟,象征依依惜别之情,与开头两句的景物描写融为一体,以抒情之笔写景,颇具情韵。
【点评】此题考查诗歌赏析。
(1)此题考查诗词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做此类题,要注意理解全诗的意思,重点理解“ 石桥朱塔两依然”的诗的意思。
(2)此题考查诗句表现手法。
主要围绕情景交融的写法来展开,要注意围绕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来分析。
2.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小题。
新晴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1)从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昼梦”、“南风”等意象可知,这首诗写的是夏季的生活场景。
(2)本诗中“偷”字用得好好,请说说好在哪里。
【答案】(1)青苔;绿树(2)“偷”字用的好,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写出了南风这个旧相识的顽皮可爱,也表现了诗人闲适的心情。
【解析】【分析】(1)在理解诗文内容的基础上,筛选具体的意象填写作答。
这首诗写夏季的生活场景主要用“青苔”“绿树”“昼梦”“南风”等几个意象。
【语文】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100(附答案)解析
【语文】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100(附答案)解析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踏莎行·题草窗词卷①王沂孙白石②飞仙,紫霞③凄调,断歌人听知音少。
几番幽梦欲回时,旧家池馆生青草。
风月交游,山川怀抱,凭谁说与春知道?空留离恨满江南,相思一夜苹花老。
【注释】①草窗:周密。
南宋亡后,周密与王沂孙等过从甚密,并结成诗社,互相唱和、赠答,写了些慨叹亡国之作。
后隐居不仕,归隐山林。
草窗词卷:指周密《蓣洲渔笛谱》。
②白石,指南宋词人姜夔。
周密词即学白石词的清空俊雅。
③紫霞:南宋词人杨缵,他善识曲创调。
(1)“几番”二句是怎样状友人身世和才思的?(2)前人论及本词是说,“风月”、“山川”二句倜傥而凝重,请结合内容加以赏析。
2.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咏怀(其四十三)(三国·魏)阮籍①鸿鹄相随飞,飞飞适荒裔。
双翮临长风,须臾万里逝。
朝餐琅玕②实,夕宿丹山际。
抗身青云中,网罗孰能制。
岂与乡曲士,携手共言誓。
【注】①阮籍(210年-263年),三国魏人。
字嗣宗。
陈留(今属河南)尉氏人。
竹林七贤之一。
曾任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
②琅玕:中国神话传说中的仙树,其实似珠。
(1)本诗从体裁上看,属于____体诗。
以下不能作为本题判断依据的一项是()A.时代B.韵脚C.句数D.平仄(2)对本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鸿鹄”两句使用了三个“飞”,描摹强调了鸿鹄群飞的景象。
B.“双翮”两句以“凌”和“须臾”,强调鸿鹄高飞远翔的姿态。
C.“朝餐”两句从食物与栖所两方面,写出了鸿鹄的现实习性。
D.“抗身”二句运用反问,语气强烈,收束了前面六句的描绘。
(3)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评价阮籍的诗“阮旨遥深”。
请结合这一观点赏析本诗。
3.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题。
醉落魄①范成大栖鸟飞绝,绛河②绿雾星明灭。
烧香曳簟眠清樾③。
花影吹笙,满地淡黄月。
好风碎竹声如雪,昭华④三弄临风咽。
鬓丝撩乱纶巾折。
凉满北窗,休共软红⑤说。
高考古诗词鉴赏训练及答案(十八篇)
高考古诗词鉴赏训练及答案(十八篇)孤山寺端上人①房写望林逋底处②凭阑思渺然?孤山塔后阁西偏。
阴沉画轴林间寺,零落棋枰③葑上田④。
秋景有时飞独鸟,夕阳无事起寒烟。
迟留更爱吾庐近,只待重来看雪天。
[注]①端上人:一个名叫端的和尚。
②底处:何处。
③枰:棋盘。
④葑上田:又称架田,古人将木框浮于水面,框内充满葑泥,水涨水落而架田不颠覆。
(1)诗人在诗中描写了哪些意象?(2)请对颔联作简要的赏析。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悲秋南宋·黄公度万里西风入晚扉,高斋怅望独移时。
迢迢别浦帆双去,漠漠平芜天四垂。
雨意欲晴山鸟乐,寒声初到井梧知。
丈夫感慨关时事,不学楚人儿女悲。
[注]诗人黄公度因反对朝廷推行的投降求和政策,被扣上“讥谤”国事的罪名,贬为肇庆府通判。
(1)请从“景”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2)颈联中“山鸟”和“井梧”是带有喻意的艺术形象,指出“山鸟”和“井梧”分别喻指哪类人?(3)黄公度的这首《悲秋》格调高致,请结合诗歌内容作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列试题。
叹疆场隋代民歌闻道行人至,妆梳对镜台。
泪痕犹尚在,笑靥自然开。
到家[金]刘汲三载尘劳虑,翻然尽一除。
园林未摇落,庭菊正扶疏。
绕屋看新树,开箱检旧书。
依然故山色,潇洒入吾庐。
(1)这两首诗所写内容的共同点是什么?试分别概括两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2)试对“依然故山色,潇洒入吾庐”两句进行赏析。
4.阅读下面的隋诗和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人日思归薛道衡(隋)蜀道后期张说(唐)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两年。
客心争日月,来往预期程。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秋风不相待,先至洛阳城。
注:人日:正月初七。
(1)试对薛诗前两句中的虚词作简要赏析。
(2)薛诗的三、四句和张诗的三、四句在写法上有何异同,试做简要分析。
5.阅读下面两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澄迈驿通潮阁①二首苏轼【问题】倦客愁闻归路遥,眼明飞阁俯长桥。
贪看白鹭横秋浦,不觉青林没晚潮。
中考诗歌鉴赏专题训练题100题(含答案详解)
中考诗歌鉴赏专题训练题100题(含答案详解)题目1:诗歌标题:《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请回答以下问题:1.《春晓》是哪位中国古代诗人的作品?2.诗中的春指的是哪个季节?3.诗中的“春眠不觉晓”是用什么修辞手法表达的?4.诗中的“夜来风雨声”是哪种声音?5.诗中的“花落知多少”表达的是什么意思?答案1:1.《春晓》是杜甫的作品。
2.春指的是春季。
3.“春眠不觉晓”使用了对比修辞手法。
4.“夜来风雨声”是指雨声和风声。
5.“花落知多少”表达的是春天的景色变化迅速。
题目2:诗歌标题:《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请回答以下问题:1.《静夜思》是哪位中国古代诗人的作品?2.诗中的明月光为什么让人产生疑惑?3.诗中的“举头望明月”和“低头思故乡”这两句有什么特点?4.诗中出现的“思故乡”表达了什么情感?5.你认为诗人为什么会在夜晚思念故乡?答案2:1.《静夜思》是李白的作品。
2.明月光在床前照耀,使人产生了这是地上的霜的错觉。
3.“举头望明月”和“低头思故乡”这两句都是以对称的方式表达诗人的情感。
4.“思故乡”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5.诗人在夜晚感到寂寞,想念起遥远的家乡。
题目3:诗歌标题:《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请回答以下问题:1.《登鹳雀楼》是哪位中国古代诗人的作品?2.诗中的白日和黄河分别象征着什么?3.诗中的“欲穷千里目”是什么意思?4.诗中的“更上一层楼”暗示着什么?5.你认为诗人写这首诗的目的是什么?答案3:1.《登鹳雀楼》是王之涣的作品。
2.白日象征着白天,黄河象征着大河。
3.“欲穷千里目”意味着想要看得更远。
4.“更上一层楼”暗示着追求更高的目标和成就。
5.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追求进步和超越的渴望。
…依此类推,提供100道诗歌鉴赏训练题及答案详解以供学习和练习。
古代诗歌鉴赏试题练习及答案【十题】
【导语】从⼩学到⾼中,我们已经学习了不少脍炙⼈⼝的优秀诗篇。
从上古的民歌总集《诗经》,到唐诗宋词元曲,包罗万象,美不胜收。
可以说,我们已初步识得了中华民族⽂化宝库⾥最璀璨的明珠。
不过,据我所知,有许多同学对于如何鉴赏古代诗歌的美妙之处,如何才能真正领会古诗中那优美的意境和⾼超的艺术⼿法,从⽽不断提⾼我们对古诗的认识和鉴赏⽔平呢?今天,我们就⼀起来讨论、研究以下这个问题。
【⼀.阅读下⾯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 [宋]苏轼林断⼭明⽵隐墙,乱蝉衰草⼩池塘。
翻空⽩鸟时时见,照⽔红蕖细细⾹。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
殷勤昨夜三更⾬,⼜得浮⽣⼀⽇凉。
【注】这⾸词是苏轼谪居黄州时所作。
红蕖,红荷花的别名。
(1)请简要分析“翻空⽩鸟时时见,照⽔红蕖细细⾹”⼀句在景物描写⽅⾯的特点。
(3分)(2)有⼈认为这⾸词体现了作者被贬黄州之后苦闷、抑郁的⼼情,也有⼈认为本词展现了作者贬居黄州后⾃得其乐的隐逸⽣活。
你认同哪种观点?结合词的下⽚,说说你的理由。
(4分)【⼆、阅读下⾯这⾸唐诗,完成8~9题。
】别舍弟宗⼀①柳宗元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
⼀⾝去国六千⾥,万死投荒⼗⼆年。
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如天。
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
【注】①柳宗元的堂弟宗⼀从柳州到江陵(今湖北江陵)去,柳宗元写此诗送别。
柳宗元此时已被贬为柳州刺史。
1. 赏析本诗第⼆联中数词运⽤的妙处。
(4分)2. 诗中是怎样抒发离情别绪的?请简要分析。
(4分)【三、阅读下⾯的宋词,完成题⽬.】菩萨蛮·咏梅朱淑真湿云不渡溪桥冷,蛾寒初破东风影。
溪下⽔声长,⼀枝和⽉⾹。
⼈怜花似旧,花不知⼈瘦。
独⾃倚栏杆,夜深花正寒。
【注】朱淑真,宋代⼥词⼈,号幽栖居⼠,钱塘(今浙江杭州)⼈。
(1)简析上阕第⼀句“湿云不渡溪桥冷”在词中的作⽤。
(4分)(2)探究本词下阕情感抒发的特点,试作简要分析。
【四、阅读下⾯的宋词,完成题⽬。
】浣溪沙苏轼万顷风涛不记苏,雪晴江上麦千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