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贺介绍
李贺
![李贺](https://img.taocdn.com/s3/m/8b9700fd9e314332396893f4.png)
李贺-艺术特色
• 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又是中唐到 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他所写的 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 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 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 映。他喜欢在神话故事、鬼魅世界里驰骋, 以其大胆、诡异的想象力,构造出波谲云 诡、迷离惝恍的艺术境界,抒发好景不长、 时光易逝的感伤情绪,
李贺秩事
李贺天才早熟,他在七岁时便写得一手好诗文,而且当即 就名动京城。其时担任吏部员外郎的大文豪韩愈及侍郎皇 甫湜听说有这种奇事后二人便联袂着要去探访个究竟了。 见到李贺还是个小不点儿的孩子时,两位大人当即遂出题 让他写作,以便验证李贺到底有无真才实学。这李贺却也 并不惊慌,向两位大人深施一礼,然后便援笔写了一首在 文学史足以流传的名作《高轩过》,这首古诗说的是: 华裾织翠青如葱,金环压辔摇玲珑。马蹄隐耳声隆隆,入 门下马气如虹。云是东京才子,文章巨公。二十八宿罗心 胸,元精耿耿贯当中。殿前作赋声摩空,笔补造化天无功。 庞眉书客感秋蓬,谁知死草生华风?我今垂翅附冥鸿,他 日不羞蛇作龙!韩愈他们见李贺诗中所展现出来的那种自 信和渊博,谦虚和恭敬,是他们很久都没有见到过的,当 即便惊喜万分地对之夸赞不已:“天才,天才!果然是名 不虚传哪!” 困的因子。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李贺诗赏析-高轩过【一】
• : 华裙织翠青如葱, 金环压辔摇玲珑。 马蹄隐耳声隆隆, 入门下马气如虹。
李贺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李贺是哪个朝代的诗人](https://img.taocdn.com/s3/m/fb919413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eb.png)
李贺是哪个朝代的诗人李贺是哪个朝代的诗人李贺,字长吉。
河南府福昌县昌谷乡(今河南省宜阳县)人,祖籍陇西郡。
唐朝中期浪漫主义诗人,与诗仙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后世称李昌谷。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李贺是哪个朝代的诗人,欢迎大家分享。
人物简介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
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
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名篇。
著有《昌谷集》。
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
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
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
留下了“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
李贺的诗作想象极为丰富,经常应用神话传说来托古寓今,所以后人常称他为“鬼才”,“诗鬼”,创作的诗文为“鬼仙之辞”。
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
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
李贺因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
个人成就官场奉礼郎元和六年(811年)五月,李贺经宗人推荐,考核后,父荫得官,任奉礼郎,从九品。
从此,为官3年间,在这一时期,李贺亲身耳闻目睹了许多事情,结交了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对当时社会状况有了深刻的.认识。
李贺个人生活虽不如意,但却创作了一系列反映现实、鞭挞黑暗的诗篇。
虽然此间心情“瞧悴如刍狗”,增长了生活阅历,扩充了知识领域,在诗歌创作上丰收颇丰。
所谓贺诗“深刺当世之弊,切中当世之隐”。
诗词李贺的诗,据杜牧序,是自己编后交由集贤学士沈子明保存的,凡233首。
宋以后,始则传诗四卷220首(古李凭箜篌引图今学者均少作一首误计219首)。
唐朝诗鬼李贺的生平简介
![唐朝诗鬼李贺的生平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8a6e449d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c1.png)
唐朝诗鬼李贺的生平简介李贺,字长吉,河南福昌人,是唐宗室郑王李亮的后裔,因家居昌谷,所以被后世称为李昌谷,唐代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鬼”之称,与李白、李商隐三人被称为唐代三李。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唐朝诗鬼李贺的生平简介,希望大家喜欢!李贺简介李贺出生在一个贵族世家,他的祖上是唐朝的皇室,虽然李贺一直以来对于自己的血统都很自豪,但是其实他家早在很久之前就已经破败了,家境非常差,据李贺自己的诗作所说,当时家里是住在山上的,只有一亩田地聊以为生,可以看出他家当时还是很穷的。
李贺从小长相就异于常人,古书上说是“通眉长爪”,不只是长相上的独特,李贺的才智也是非常出众,小小年纪的时候李贺就聪慧过人,年不过七岁就能吟诗作对,而且书法也是非常不错尤其擅长草书。
传说在他七岁的时候当时名动一方的韩愈和皇甫湜路过造访的时候李贺挥笔即成一篇《高轩过》,自此名扬四方,年纪稍大一点之后,李贺就白天外出寻找灵感创作,晚上就整理一天所得,学习非常刻苦,等到15岁的时候已经是名满天下。
在李贺十八岁的时候他已经是诗名远扬,在当时有着很高的声望,但是因为父亲早丧,需要为父亲守丧,之后又有嫉妒他才能的人流出李贺的父亲名字中有个“晋”字,所以和“进士”的“进”字犯忌讳,所以李贺愤而离开了考场。
后来在韩愈等人的努力之下,李贺终于能够参与考核,通过考试之后,李贺成为了一个小官,之后的三年时间内李贺虽然做得只是小官,但是也算是兢兢业业,还结交了一群志同道合都不得志的好友,李贺深刻的认识到了现实的黑暗,写下了不少的名篇佳作,奠定了他在中国诗词史上的地位。
之后因为仕途不顺,李贺就希望能够到地方去施展才华,但是当时各地都是奸臣小人当道,李贺根本无处施展抱负,再加上夫人的病逝,让李贺更加的悲伤,在经过三年的漂泊之后李贺又回到了长安,专心整理自己的诗作,没多久就去世了,享年27岁。
李贺为什么叫诗鬼唐朝李贺也许算不上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但他可以说是最不幸的诗人。
李贺简介,名人故事
![李贺简介,名人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ac737b292b160b4e767fcf94.png)
精心整理李贺简介,名人故事李贺个人资料中文名:李贺别名:字长吉、李昌谷、鬼才、诗鬼信仰:道教阳县)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着名诗人。
代表作品有《神弦曲》、《雁门太守行》、《金铜仙人辞汉歌》等名篇。
李贺的诗词作品想象极为丰富,经常应用神话传说来托古寓今,所以后人常称他为“鬼才”,“诗鬼”,创作的诗文为“鬼仙之辞”。
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
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
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
李贺生平简介李贺于唐德宗贞元六年(公元790年),出生于福昌县昌谷(今洛阳宜阳县三乡)一个破落贵族之家,远祖是唐高祖李渊的叔父李亮(大郑王),属于唐宗室的远支,(804指称顺宗并非病故,而是遇害而死。
李贺成年后,得知此事,做《汉唐姬饮酒歌》讽刺。
唐宪宗元和二年(公元807年),李贺十八岁岁左右,即已诗名远播,元和三、四年间(公元808?809年),李贺写《雁门太守行》谒韩愈,又闻韩愈在洛阳,李贺往谒。
据说,韩愈与皇甫?曾一同回访,贺写了有名的《高轩过》诗。
本可早登科第,振其家声,但“年未弱冠”,即遭父丧。
当时,服丧“务必以三年全期为限,所以直到元和五年(80年)韩愈才与李贺书,劝其举进士。
该年初冬,二十一岁的李贺参加房式主持,韩愈参与组织的河南府试,作《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并闰月》,并一举获隽,年底即赴长安应进士举。
可是“阖扇未开逢?犬”,妒才者放出流言,谓李贺父名“晋肃”、“晋”与“进”犯“嫌名”。
尽管韩愈“质之于律”“稽之于典”为其辩?),达3了知识领域,在诗歌创作上大获丰收。
所谓贺诗“深刺当世之弊,切中当世之隐”,大多数作品就产生在这一时期。
由于迁调无望,功名无成,哀愤孤激之思日深。
加之妻又病卒,李贺忧郁病笃,元和八年(83年)春告病回昌谷休养了一段时日。
但他不甘沉沦,又举足南游,希望在南楚或吴越一展才华。
李贺简介生平
![李贺简介生平](https://img.taocdn.com/s3/m/75205ade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92.png)
李贺简介生平李贺简介生平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
李贺(790~816) ,中国唐代诗人。
字长吉。
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
祖籍陇西,自称“陇西长吉”。
家居福昌昌谷,后世因称他为李昌谷。
李贺为唐宗室郑王李亮的后裔,但家已没落。
他“细瘦通眉,长指爪”,童年即能词章,15、16岁时,已以工乐府诗与先辈李益齐名。
元和三、四年间(808~809),韩愈在洛阳,李贺往谒。
据说,韩愈与皇甫湜曾一同回访,贺写了有名的《高轩过》诗。
李贺父名晋肃,“晋”、“进”同音,与李贺争名的人,就说他应避父讳不举进士,韩愈作《讳辨》鼓励李贺应试,无奈“阖扇未开逢猰犬,那知坚都相草草”,礼部官员昏庸草率,李贺虽应举赴京、却未能应试,遭馋落第。
后来做了三年奉礼郎,郁郁不平。
因仕途失意,就把全部精力用在写诗上。
在京时,居崇义里,与王参元、杨敬之、权璩、崔植等为密友,常偕同出游,一小奴骑驴相随,背一破锦囊。
李贺得有诗句,即写投囊中,归家后足成完篇。
母郑夫人常说“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尔”。
后辞官归昌谷,又至潞州(今山西长治)依张彻一个时期。
一生体弱多病,27岁逝世。
死前曾以诗分为四编,授其友沈子明。
死后15年,沈子明嘱杜牧写了序。
人们出于对李贺的怀念,传说李贺临死时,见天帝派绯衣使者相召到天上白玉楼作记文;又传其母一夕梦见李贺,说他正为天帝作白瑶宫记文(李商隐《李贺小传》及张读《宣室志》)。
昭宗时,韦庄上奏请追赐李贺进士及第,赠补阙、拾遗官职。
但因宫廷发生事变,所奏被搁置。
李贺曾自编其集。
有《李贺诗歌集注》。
生平见李商隐《李贺小传》,新、旧《唐书》本传,《宣室志》,《幽闲鼓吹》,《摭言》。
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又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
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
他喜欢在神话故事、鬼魅世界里驰骋,以其大胆、诡异的想象力,构造出波谲云诡、迷离惝恍的艺术境界,抒发好景不长、时光易逝的感伤情绪,《文献通考》中说:“宋景文诸公在馆,尝评唐人诗云:‘太白仙才,长吉鬼才。
唐朝诗鬼李贺的生平简介
![唐朝诗鬼李贺的生平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ad359a78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69.png)
唐朝诗鬼李贺的生平简介李贺,字长吉,河南福昌人,是唐宗室郑王李亮的后裔,因家居昌谷,所以被后世称为李昌谷,唐代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鬼”之称,与李白、李商隐三人被称为唐代三李。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唐朝诗鬼李贺的生平简介,希望大家喜欢!李贺简介李贺出生在一个贵族世家,他的祖上是唐朝的皇室,虽然李贺一直以来对于自己的血统都很自豪,但是其实他家早在很久之前就已经破败了,家境非常差,据李贺自己的诗作所说,当时家里是住在山上的,只有一亩田地聊以为生,可以看出他家当时还是很穷的。
李贺从小长相就异于常人,古书上说是“通眉长爪”,不只是长相上的独特,李贺的才智也是非常出众,小小年纪的时候李贺就聪慧过人,年不过七岁就能吟诗作对,而且书法也是非常不错尤其擅长草书。
传说在他七岁的时候当时名动一方的韩愈和皇甫湜路过造访的时候李贺挥笔即成一篇《高轩过》,自此名扬四方,年纪稍大一点之后,李贺就白天外出寻找灵感创作,晚上就整理一天所得,学习非常刻苦,等到15岁的时候已经是名满天下。
在李贺十八岁的时候他已经是诗名远扬,在当时有着很高的声望,但是因为父亲早丧,需要为父亲守丧,之后又有嫉妒他才能的人流出李贺的父亲名字中有个“晋”字,所以和“进士”的“进”字犯忌讳,所以李贺愤而离开了考场。
后来在韩愈等人的努力之下,李贺终于能够参与考核,通过考试之后,李贺成为了一个小官,之后的三年时间内李贺虽然做得只是小官,但是也算是兢兢业业,还结交了一群志同道合都不得志的好友,李贺深刻的认识到了现实的黑暗,写下了不少的名篇佳作,奠定了他在中国诗词史上的地位。
之后因为仕途不顺,李贺就希望能够到地方去施展才华,但是当时各地都是奸臣小人当道,李贺根本无处施展抱负,再加上夫人的病逝,让李贺更加的悲伤,在经过三年的漂泊之后李贺又回到了长安,专心整理自己的诗作,没多久就去世了,享年27岁。
李贺为什么叫诗鬼唐朝李贺也许算不上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但他可以说是最不幸的诗人。
李贺的背景资料
![李贺的背景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9b168700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c5.png)
李贺的背景资料李贺的背景资料李贺被称为唐朝中期浪漫主义诗人,与诗仙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后世称李昌谷。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李贺的背景资料,希望大家喜欢!1.李贺简介李贺(790~816) ,中国唐代诗人。
字长吉。
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
祖籍陇西,自称“陇西长吉”。
家居福昌昌谷,后世因称他为李昌谷。
李贺为唐宗室郑王李亮的后裔,但家已没落。
他“细瘦通眉,长指爪”,童年即能词章,15、16岁时,已以工乐府诗与先辈李益齐名。
元和三、四年间(808~809),韩愈在洛阳,李贺往谒。
据说,韩愈与皇甫湜曾一同回访,贺写了有名的《高轩过》诗。
李贺父名晋肃,“晋”、“进”同音,与李贺争名的人,就说他应避父讳不举进士,韩愈作《讳辨》鼓励李贺应试,无奈“阖扇未开逢猰犬,那知坚都相草草”,礼部官员昏庸草率,李贺虽应举赴京、却未能应试,遭馋落第。
后来做了三年奉礼郎,郁郁不平。
因仕途失意,就把全部精力用在写诗上。
在京时,居崇义里,与王参元、杨敬之、权璩、崔植等为密友,常偕同出游,一小奴骑驴相随,背一破锦囊。
李贺得有诗句,即写投囊中,归家后足成完篇。
母郑夫人常说“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尔”。
后辞官归昌谷,又至潞州(今山西长治)依张彻一个时期。
一生体弱多病,27岁逝世。
死前曾以诗分为四编,授其友沈子明。
死后15年,沈子明嘱杜牧写了序。
人们出于对李贺的怀念,传说李贺临死时,见天帝派绯衣使者相召到天上白玉楼作记文;又传其母一夕梦见李贺,说他正为天帝作白瑶宫记文(李商隐《李贺小传》及张读《宣室志》)。
昭宗时,韦庄上奏请追赐李贺进士及第,赠补阙、拾遗官职。
但因宫廷发生事变,所奏被搁置。
李贺曾自编其集。
有《李贺诗歌集注》。
生平见李商隐《李贺小传》,新、旧《唐书》本传,《宣室志》,《幽闲鼓吹》,《摭言》。
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又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
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
李贺的简介
![李贺的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d83460ebd15abe23482f4de2.png)
李贺的简介李贺李贺 (唐代诗人) 编辑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
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
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名篇。
著有《昌谷集》。
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
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
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
留下了“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
李贺的诗作想象极为丰富,经常应用神话传说来托古寓今,所以后人常称他为“鬼才”,“诗鬼”,创作的诗文为“鬼仙之辞”。
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
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
李贺因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
诗词特点李贺受楚辞、古乐府、齐梁宫体、李杜、韩愈等多方面影响,经自己熔铸、苦吟,形成非常独特的风格。
李诗最大的特色,就是想象丰富奇特、语言瑰丽奇峭。
长吉上访天河、游月宫;下论古今、探鬼魅,他的想象神奇瑰丽、旖旎绚烂。
长吉刻意锤炼语言,造语奇隽,凝练峭拔,色彩浓丽。
他的笔下有许多精警、奇峭而有独创性的语言。
如“羲和敲日玻璃声”(《秦王饮酒》)、“银浦流云学水声”(《天上谣》)、“玉轮轧露湿团光”(《梦天》)等匪夷所思的奇语,比比皆是。
可以说,尚“奇”是长吉所处的时代、特别是他的良师益友韩愈所代表的韩孟诗派共同的追求。
他也有不少明快易懂的作品,如《勉爱行》、《感讽五首》其一、《京城》、《嘲少年》等。
与“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豪”刘禹锡,“诗魔”白居易一样,另有四字真言,鬼、泣、血、死,故被称为"诗鬼"。
李双江之子李贺简介
![李双江之子李贺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5a48ccf4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ff.png)
李双江之子李贺简介1. 前言李双江是中国著名歌唱家,而他的儿子李贺也是音乐界的一位杰出人物。
李贺不仅继承了父亲的音乐天赋,而且在音乐创作和演唱方面都有着独特的风格和才华。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李双江之子李贺的简介。
2. 生平2.1 出生和成长李贺于1990年出生在中国北京市,是李双江和李晓莉的独子。
从小,李贺就表现出了对音乐的浓厚兴趣。
据李双江透露,他发现李贺对音乐的天赋非常高,特别是在歌唱方面,李贺的声音独特而动听。
2.2 学习和培养为了培养李贺的音乐才华,李双江在李贺的童年时期就给他安排了严格的音乐训练。
李贺在北京音乐学院附属中学学习期间,专注于声乐和音乐理论的学习。
在这段时间里,李贺不仅获得了扎实的音乐功底,还积累了丰富的舞台经验。
2.3 个人成就李贺从小就展现出了他特有的音乐才华。
在2010年,他参加了中国中央电视台的一个音乐比赛节目,并以出色的表现获得了冠军。
之后,李贺开始在国内各大音乐舞台上亮相,并且受到了广大观众的喜爱和认可。
3. 音乐风格和作品3.1 音乐风格李贺的音乐风格独特而多样化,他可以轻松驾驭不同类型的音乐,包括流行、摇滚、民谣等。
在歌唱技巧上,李贺擅长运用混音、颤音和呼吸控制等技巧,使得他的演唱充满了感情和张力。
3.2 代表作品李贺的代表作品有很多,在他的演唱生涯中,他发表了多张个人专辑。
其中一些著名的作品包括《世界那么大,给我一张车票》、《天地不仁》、《青花瓷》等。
这些作品都展示了李贺音乐才华的丰富性和创造力。
4. 对音乐的态度李贺对音乐有着独特的态度和认识。
他认为音乐是一种力量,可以传递情感和触动人心。
他希望通过自己的音乐作品,与观众建立情感的共鸣,带给人们力量和勇气。
他相信音乐是一种无国界的语言,可以超越文化和语言的障碍,将人们连接在一起。
5. 结尾作为李双江之子,李贺在音乐界闯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
他以自己独特的音乐风格和才华,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喜爱和关注。
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李贺将继续在音乐创作和演唱方面取得更大的成就。
诗人李贺的个人简介
![诗人李贺的个人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89680dfd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b2.png)
诗人李贺的个人简介李贺一生,以诗为业。
他的《高轩过》赞韩愈和皇甫湜的诗文“笔补造化天无功”,也可以作为他的自我评赞。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诗人李贺——个人简介,欢迎大家阅读!个人简介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
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
著有《昌谷集》。
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
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
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
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
人物生平宗室王孙李贺于唐德宗贞元六年(公元790年),出生于福昌县昌谷(今洛阳宜阳县三乡)一个破落贵族之家,远祖是唐高祖李渊的叔父李亮(大郑王),属于唐宗室的远支,武则天执政时大量杀戮高祖子孙,到李贺父亲李晋肃时,早已世远名微,家道中落,隐沦昌谷。
李贺对自己有李唐宗室高贵血统这一点十分自豪,在他的降里一再提起:“唐诸王孙李长吉”、“宗孙不调为谁怜”、“为谒皇孙请曹植”。
但实际上,他这个“宗室王孙”恐怕连大郑王房的嫡脉也不是,至少是家道早就衰落了。
李贺自述家境时说:“我在山上舍,一亩嵩硗田。
夜雨叫租吏,舂声暗交关。
”(《送韦仁实兄弟入关》)父亲李晋肃,早年被雇为“边上从事”。
大历三年(768)去蜀任职,曾与表兄杜甫相遇于公安,“漂泊”一生,到李贺出生的贞元年间,晋肃稍得升迁,任陕县令,但不久老死。
母亲郑氏,生一女二子,长守昌谷。
大女出嫁后,家境愈贫寒。
李贺兄弟二人外出谋生,欲饱肌腹。
“欲将千里别,特此易斗粟”(《勉爱行二首送小季之庐山》),凄凉之状,于此可见。
李贺自幼体形细瘦,通眉长爪,长相极有特征。
他才思聪颖,七岁能诗,又擅长“疾书”。
相传贞元十二年(公元796)李贺正值七岁,韩愈、皇甫湜造访,李贺援笔辄就写就《高轩过》一诗,韩愈与皇甫湜大吃一惊,李贺从此名扬京洛。
人物小传-李贺
![人物小传-李贺](https://img.taocdn.com/s3/m/c435d095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85fe965.png)
人物小传-李贺
李贺(790年-816年),唐代文学家、诗人和作曲家,被誉为“李太白第二”,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
他出生在今天的湖北省荆门市,是唐代文学的杰出代表之一。
李贺自幼聪慧,对诗歌和音乐有着非凡的天赋。
他广泛阅读古代文学经典,尤其是秦汉时期的诗歌作品。
他开始创作诗歌时,以其独特的意象和奇特的灵感而闻名。
李贺的诗歌作品多以豪放奔放、离奇怪诞为特色,其中以描写自然景物和表达个人感情的诗作最为出色。
他的作品独特的风格深受后代文人的喜爱和推崇。
李贺的作品主题涉及了自然、爱情、人生哲学等多个领域。
他的诗歌以华丽的辞藻和奇特的意象为特点,给人一种华彩夺目的艺术体验。
他善于运用修辞手法和比喻象征,以表达个人的情感和思想。
李贺的作品充满了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幻想,同时也反映出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批判。
他以超凡脱俗的情感和风格在唐代文学史上独树一帜,被誉为“诗界独占鳌头”。
李贺的一生充满了艰辛和不幸。
他在政治上不谙世事,鲁莽而冲动,多次被贬谪,遭受了非常艰难的生活。
尽管他的生命经历并不顺利,但他却以其坚韧不拔、追求自我艺术的精神影响了后世的文学创作。
李贺的作品深受后世文人的赞美和传颂,对于中国文学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独特
风格和奇特灵感,为后来一系列文学创作开辟了新的道路。
李贺以其独特的才华、奇特的诗风和充满激情的个人风格,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位传奇人物。
他的作品不仅是文人雅士的艺术瑰宝,也是对人类情感和境遇的真挚表达。
李贺以其独特的诗歌才华和追求自由的精神,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位伟大的人物。
诗鬼李贺的简介
![诗鬼李贺的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ddd52ef9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82.png)
诗鬼李贺的简介诗鬼李贺的简介李贺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了诗鬼李贺的简介,供大家参阅。
李贺简介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
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
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
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
留下了“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
李贺因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
文学成就诗词李贺的诗,据杜牧序,是自己编后交由集贤学士沈子明保存的,凡233首。
宋以后,始则传诗四卷220首(古今学者均少作一首误计219首)。
稍后,南宋吴正子作注,又据鲍钦止本增外集一卷,唐宋志皆称贺诗5卷。
诗词《雁门太守行》列入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学期第六单元诵读与欣赏,7年级下语文版25课古诗5首之一。
《李凭箜篌引》选入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欣赏》李贺一生,以诗为业。
他的诗,包括四方面内容:借古讽今题材他写这类作品,有一定的现实基础。
早年家居昌谷,邻近洛阳到长安的大道,征调运输所必经,使他对人民所受重赋剥削,统治阶级所为淫奢恶行,有所见闻;后来京城羁旅,游历南北,贵族官僚的腐朽骄奢,宦官集团的乱政无能,藩镇割据的祸国殃民,贪官污吏的横行不法,下层人民的受苦受难,进一步激发诗人的愤慨。
李贺所写这一类诗篇,所反映的社会生活相当广阔,有的是直陈时事,有的是借古刺今:① 隐射抨击永贞宫变的,如《汉唐姬饮酒歌》;② 批判唐宪宗沉湎迷信、追求长生的,如《仙人》《昆仑使者》《神弦》《苦昼短》《官街鼓》;③ 拥护中央集权、反对藩镇割据的,如《秦王饮酒》《雁门太守行》《古邺城童子谣效王粲刺曹操》《上之回》;④ 揭露藩镇祸国殃民的,如《猛虎行》《公出无门》;⑤ 反映权贵骄奢淫逸、好景不常的,如《荣华乐》《秦宫诗》《牡丹神曲》《夜饮朝眠曲》《贵公子夜阑曲》《嘲少年》《梁台古愁》。
李贺资料简介
![李贺资料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f4d3c0c4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c0ada5e.png)
李贺资料简介李贺资料简介李贺是著名的唐朝诗人,被称作为“诗鬼”,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
李贺简介李贺(790年-816年),字长吉,河南福昌(今河南宜阳)人,是著名的唐朝诗人,被称为“诗鬼”。
李贺的生平故事正史所载李贺资料甚少,其生平仅见于李商隐的《李贺小传》与杜牧应沈子明之请所撰的《李长吉集序》,以及一些唐人笔记如张固的《幽闲鼓吹》、彭大翼《山堂肆考》。
少年时代李贺外貌特别,巨鼻,浓眉,身材瘦长,还留着长长的指甲。
因体弱多病,不到十八岁,头发就开始发白。
从束发读书以来,阅读了经传史牒、诸子百家、古小说等方面的书籍。
对于古诗有特殊的爱好,垂髫之年,就熟读诗经、楚辞、古乐府、汉魏六朝诗歌以及当代许多诗人作品。
李贺经常在太阳刚从东方升起时,骑着一匹瘦马,背个破锦囊,离开家门,四处出游。
一路上仔细观察景物,为使之再现于自己诗中而搜索枯肠。
一有所得,立即记在纸上,投入破锦囊中。
晚上归来,再把白天所记整理成文,投入另一囊。
母亲见此状心疼的说:“是儿当要呕出心乃已尔!”由于自幼聪慧过人,再加上刻苦学习创作,因此诗名很早就传扬海内。
少年时代写作的乐府诗,就能与老一辈诗人李益、张籍媲美。
王定保《唐摭言》记载:李贺七岁时,大文豪韩愈和洛阳名士皇浦湜登门拜访,李贺当即挥笔作《高轩过》诗以答谢。
这则传闻,虽与事实有所出入,但符合李贺思想、艺术较早成熟的实际情况。
十八岁那年,满怀着理想与希望,告别朝夕相处的亲人,离开家乡,踏上求取功名、期望施展抱负的人生道路。
遭谗落第唐宪宗元和二年(公元807年),李贺从家乡昌谷来到唐朝的东都洛阳准备参加这一年的府试,这年恰巧极负盛名的文学家韩愈因出任国子博士,受人毁谤,来洛阳上任,李贺久仰大名,带了自己的诗稿,登门拜访,成功获得韩愈的赏识。
皇甫湜也在这一年认识李贺。
这年李贺凭著出众的才华,很顺利地通过府试,接着要去长安应礼部试。
他的应试诗《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并闰月》,记录青年诗人初试锋芒时那种意气风发、才华横溢的神情。
李贺的简介
![李贺的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d4f707ef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30.png)
李贺的简介他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也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
留下了“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
他就是李贺。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李贺的简介精选,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李贺简介1诗人李贺简介李贺(790~816),字长吉,世称李长吉、鬼才、诗鬼、李昌谷、李奉礼,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
自称陇西长吉、庞眉书客、唐诸王孙、李长吉。
李贺祖籍陇西,生于福昌县昌谷(今河南洛阳宜阳县)。
家居福昌之昌谷,后人因称李昌谷.体貌细瘦,巨鼻,通眉,长指爪.因仕途失意,就把全部精力用在写诗上.外出时背一破囊,得句即写投囊中,暮归足成诗篇.他的母亲见他作诗辛苦,责怪说:"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尔."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
虽家道没落,但李贺志向远大,勤奋苦学,博览群书,顺利通过河南府试,获得了“乡贡进士”的资格。
但李贺的竞争者毁谤他,说他父名晋肃,当避父讳,不得举进士。
韩愈曾为此作《讳辩》,驳斥无耻奥步,鼓励李贺应试。
但无奈“阖扇未开逢猰犬,那知坚都相草草”,礼部官员昏庸草率,李贺虽应举赴京、却未能应试,遭馋落第。
一生愁苦多病,仅做过3年从九品微官奉礼郎,因病27岁卒。
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又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
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
他喜欢在神话故事、鬼魅世界里驰骋,以其大胆、诡异的想象力,构造出波谲云诡、迷离惝恍的艺术境界,抒发好景不长、时光易逝的感伤情绪,他因此被后人称为“诗鬼”。
李贺故里李贺故里,位于当今宜阳县三乡。
宜阳三乡乡村东的连昌河源于陕县,自西北向东南穿谷而过,经洛宁县东北境入宜阳三乡,注入洛河,昌谷就在连昌河与洛河的汇合处,昌谷之名即以连昌河谷而得。
故居记载旧《宜阳县志》载:“长吉(李贺)多才,栖息昌谷”。
关于李贺的简介
![关于李贺的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129f7207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3e.png)
李贺的简介关于李贺的简介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
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
李贺(790-816),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昌谷人,后世因称“李昌谷”。
李贺是唐宗室郑王李亮的后裔,祖籍陇西,故自称“陇西长吉”。
李贺少为诗章,十五六岁时,以工乐府与先辈李益齐名。
凡少年得意者,大都命运多蹇。
早岁,李贺受到前辈皇甫湜、韩愈的奖掖。
当是时,李贺意气风发,应进士第,然父名晋肃,“晋”、“进”同音,诋毁者怕其争名,遂攻击他不避父讳。
为此,名震一时的大文学家韩愈为其鸣不平,作《讳辨》回击诋毁李贺者,然贺终不能登第。
后来,李贺入京任从九品的奉礼郎,官微俸薄,因困顿无援多有不平之气。
在京时,李贺住崇义里,与名士王参元、杨敬之、权璩、崔植等成为密友。
三年后,李贺辞官离开长安回昌谷老家。
然贫无以继,遂赴潞州(今山西长治)依好友张彻。
李贺一生体弱多病,27岁英年早逝。
据杜牧《李长吉歌诗叙》,李贺曾将手编诗集四编付于好友沈子明,收诗233首。
稍后,李商隐亦称李贺诗存四卷。
很有意思的是,杜牧与沈子明亦为至友;贺姊嫁给王氏,李商隐亦娶王氏之女。
杜牧、李商隐的生活年代虽略晚于李贺,但由于他们与李贺有千丝万缕的关系,故其说法可信。
据此可知,后世流传的李贺诗集实出自李贺之手,基本上保持了李贺诗集的原貌。
亦可知,李贺诗名实播自唐代,得力于沈子明、杜牧、李商隐等人。
宋代以后,李贺诗名鹊起,与李白、李商隐并称“三李”。
北宋初传的《李贺集》为四卷,诗为219首,卷数与自编的相同,但篇目、篇数、编次略有不同。
后又有五卷本,在四卷本的基础上加《外集》一卷,收诗22首,与四卷本合计,共241首。
五卷本今有汲古阁校刻的北宋鲍钦止本、董氏诵芬室及蒋氏密韵楼两家影刻的北宋宣城本,集名为《李贺歌诗编》。
又有《续古逸丛书》影印的南宋本,名为《李长吉文集》。
又有铁琴铜剑楼、《四部丛刊》影印的蒙古刊本,集名《李贺歌诗编》。
李贺简介(共15篇)
![李贺简介(共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f3c50498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b5.png)
李贺简介(共15篇)篇1:李贺简介李贺简介50字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
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
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
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
传世作品《高轩过》《梦天》《雁门太守行》《致酒行》《李凭箜篌引》《秦王饮酒》《野歌》《马诗二十三首》《感讽五首》《金铜仙人辞汉歌并序》《老夫采玉歌》《苦昼短》《仁和里杂叙皇甫湜》《天上谣》《杨生青花紫石砚歌》《秋来》《苏小小墓》《南园十三首》《浩歌》《罗浮山人与葛篇》诗词特点李贺受楚辞、古乐府、齐梁宫体、李杜、韩愈等多方面影响,经自己熔铸、苦吟,形成非常独特的风格。
李诗最大的特色,就是想象丰富奇特、语言瑰丽奇峭。
长吉上访天河、游月宫;下论古今、探鬼魅,他的`想象神奇瑰丽、旖旎绚烂。
长吉刻意锤炼语言,造语奇隽,凝练峭拔,色彩浓丽。
他的笔下有许多精警、奇峭而有独创性的语言。
如“羲和敲日玻璃声”(《秦王饮酒》)、“银浦流云学水声”(《天上谣》)、“玉轮轧露湿团光”(《梦天》)等匪夷所思的奇语,比比皆是。
可以说,尚“奇”是长吉所处的时代、特别是他的良师益友韩愈所代表的韩孟诗派共同的追求。
他也有不少明快易懂的作品,如《勉爱行》、《感讽五首》其一、《京城》、《嘲少年》等。
与“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豪”刘禹锡,“诗魔”白居易一样,另有四字真言,鬼、泣、血、死,故被称为“诗鬼”。
篇2:李贺简介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关于李贺的生平大家知道吗?李贺个人资料中文名:李贺别名:字长吉、李昌谷、鬼才、诗鬼信仰:道教性别:男民族:汉族国籍:唐朝所处时代:唐朝时期出生地: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出生时间:约公元790年逝世时间:约公元87年职业:诗人成就:开创“长吉体”诗歌代表作品:《神弦曲》、《雁门太守行》、《金铜仙人辞汉歌》篇3:李贺简介李贺(790~816),字长吉,世称李长吉、鬼才、诗鬼、李昌谷、李奉礼,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
诗人李贺简介资料
![诗人李贺简介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9c43ee29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fd.png)
诗人李贺简介资料
李贺(790-816年),中唐时期诗人,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人。
世称李长吉、李昌谷,与李白、李商隐并称“三李”,后世称他为“诗鬼”。
德宗贞元六年庚午(790年),李贺出生于唐宗室郑王族中,虽然出身贵族,但家道没落,生活困顿。
他很小的时候就展露了极高的诗歌天赋,被韩愈、皇甫湜赏识,并和沈亚之建立了深厚的友情。
6元和五年庚寅(810年),李贺参加科举,但因为父亲“晋肃”的“晋”与“进士”的“进”谐音,没能参与进士科考试。
次年,托家室关系,任职九品小官奉礼郎。
在长安为官三年期间,李贺的诗歌创作进入了重要的时期,诗歌才华也受到广泛的称誉,有诗《李凭箜篌引》《宫娃歌》《奉和二兄罢使遣马归延州》《听颖师弹琴歌》等。
元和八年癸巳(813年),李贺因病辞官东归,回乡隐居。
元和九年甲午(814年)李贺辞京南下,先后来到潞州和江南地区游历。
元和十一年丙申(816年),李贺病逝。
李贺开创了“长吉体”诗歌,现存诗二百余首,有《昌谷集》。
代表诗作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其中不乏“天若有情天亦老”“雄鸡一声天下白”等千古名句。
李贺的诗主要表现自己仕途困顿、郁郁不得志的悲愤,对藩镇割据、宦官专权、人民疾苦等社会现实问题也有所讽刺和揭露。
李贺的诗歌继承屈原辞赋的浪漫主义精神,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不拘格律,着意造境,大胆创造,别开生面。
他善于熔铸词采,驰骋想象,运用神话传说,创造
出新奇瑰丽的诗境,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
他独特的诗歌表现手法和思想内涵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丰富的遗产,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唐代诗人李贺
![唐代诗人李贺](https://img.taocdn.com/s3/m/d6c20405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525185a.png)
唐代诗人李贺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又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
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
欢迎大家阅读!更多相关信息请关注相关栏目!李贺(790~816),唐朝诗人,汉族,河南福昌人。
字长吉,世称李长吉、鬼才、诗鬼等,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
祖籍陇西,生于福昌县昌谷(今河南洛阳宜阳县)。
一生愁苦多病,仅做过3年从九品微官奉礼郎,因病27岁卒。
李贺是中唐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又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重要人物。
李贺的诗:《雁门太守行》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贺。
古诗词全文如下: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翻译】敌军似乌云压近,危城似乎要被摧垮;阳光照射在鱼鳞一般的铠甲上,金光闪闪。
号角的声音在这秋色里响彻天空;夜色中,塞上泥土中鲜血浓艳得如紫色。
寒风卷动着红旗,部队悄悄临近易水;凝重的霜湿透了鼓皮,鼓声低沉,扬不起来。
为了报答国君的赏赐和厚爱,手操宝剑甘愿为国血战到死。
《梦天》老兔寒蟾泣天色,去楼半开壁斜白。
玉轮轧露湿团光,鸾佩相逢桂香陌。
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
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
【翻译】天色凄清,老兔寒蟾正低声呜咽,月光斜照,半开的云楼粉壁惨白。
玉轮轧着露水沾湿了团围的光影,桂花巷陌欣逢那身带鸾佩的仙娥。
俯视三座神山之下茫茫沧海桑田,世间千年变幻无常犹如急奔骏马。
遥望中国九州宛然九点烟尘浮动,那一片海水清浅像是从杯中倾泻。
《过华清宫》春月夜啼鸦,宫帘隔御花。
云生朱络暗,石断紫钱斜。
玉碗盛残露,银灯点旧纱。
蜀王无近信,泉上有芹芽。
【翻译】李贺这首《过华清宫》同上一首一样,也是一首严谨的五言律诗。
它主要刻画的是华清宫今日之冷落萧瑟,且追述了华清宫清寂冷落的开端,其冷落之原因也不言而自见前人曾云:“ 诗贵有含蓄不尽之意,尤以不著意见声色故议论者为最上。
李贺生平个人简介
![李贺生平个人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6df489d6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1224770.png)
李贺生平个人简介李贺生平介绍篇1李贺(790-816),字长吉,河南昌谷(今河南省宜阳县)人。
唐皇室远支。
因父亲名晋肃,“晋”、“进”同音,不得参加进士科考试,堵塞了仕进之路,仅作过几年奉礼郎(管宗庙祭祀司仪一类事务的从九品小官)。
他对这种低微的职务很不满,年少失意,心情抑郁,再加上刻苦作诗,损害了身体,年仅二十七岁就逝世了。
李贺早年即工诗,很有才名,受知于韩愈、皇甫湜。
他的诗大都构思奇特,意境怪诞、想象丰富,语言新颖诡异。
但由于仕进无路,少年失意,使他生活孤寂,性情冷僻,诗中常带有感伤、消沉的情调。
他作诗态度严肃,冥索苦思,命意遣词,都力求深刻、独到。
李贺名言:1、石脉水流泉滴沙,鬼灯如漆点松花。
2、天上分金镜,人间望玉钩。
3、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4、射虎不成重练箭,斩龙不断再磨刀。
5、幽兰露,如啼眼,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
6、雄鸡一声天下白。
7、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8、窗含远色通书幌,鱼拥香钩近石矶。
9、我今垂翅附冥鸿,他日不羞蛇作龙。
10、吾不识青天高,黄地厚,惟见月寒日暖,来煎人寿。
11、人生所贵在知已,四海相逢骨肉亲。
12、遥望齐洲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酒。
13、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14、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15、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16、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
17、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春风不用媒。
18、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
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
19、天若有情天亦老。
李贺生平介绍篇2宗室王孙李贺于唐德宗贞元六年(公元790年),出生于福昌县昌谷(今洛阳宜阳县三乡)一个破落贵族之家,远祖是唐高祖李渊的叔父李亮(大郑王),属于唐宗室的远支,武则天执政时大量杀戮高祖子孙,到李贺父亲李晋肃时,早已世远名微,家道中落,隐沦昌谷。
李贺对自己有李唐宗室高贵血统这一点十分自豪,在他的降里一再提起:“唐诸王孙李长吉”、“宗孙不调为谁怜”、“为谒皇孙请曹植”。
李贺简介
![李贺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b617fd6ab4daa58da0114a7c.png)
李贺李贺(790~816) ,中国唐代诗人。
字长吉。
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
祖籍陇西,自称“陇西长吉”。
家居福昌昌谷,后世因称他为李昌谷。
李贺为唐宗室郑王李亮的后裔,但系远支,与皇族关系已很疏远。
其父晋肃官位很低,家境也不富裕。
他儿时因得一病,即脊髓灰质炎,故其“细瘦通眉,长指爪”。
他童年即能词章,15、16岁时,已以工乐府诗与先辈李益齐名,被称为鬼才。
元和三、四年间(808~809),韩愈在洛阳,李贺往谒。
据说,韩愈与皇甫湜曾一同回访,李贺写了有名的《高轩过》诗。
李贺父名晋肃,“晋”、“进”同音,与李贺争名的人,就说他应避父讳不举进士,礼部官员昏庸草率,李贺虽应举赴京、却未能应试,遭馋落第。
后来做了三年奉礼郎,旋即因病辞官,回归仓谷。
他一生体弱多病,二十七岁去世。
因仕途失意,李贺终生郁郁不得志,就把全部精力用在写诗上,诗歌创作充满了深沉的苦闷。
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又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
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
他喜欢在神话故事、鬼魅世界里驰骋,以其大胆、诡异的想象力,构造出波谲云诡、迷离惝恍的艺术境界,抒发好景不长、时光易逝的感伤情绪,《文献通考》中说:“宋景文诸公在馆,尝评唐人诗云:‘太白仙才,长吉鬼才。
’”《岁寒堂诗话》中说:“李贺有太白之语,而无太白之才。
”诗词特色李贺诗受楚辞、古乐府、齐梁宫体、李杜、韩愈等多方面影响,经自己熔铸、苦吟,形成非常独特的丽奇峭。
长吉上访天河、游月宫;下论古今、探鬼魅,他的想象神奇瑰丽、旖旎绚烂。
长吉刻意锤炼语言,造语奇隽,凝练峭拔,色彩浓丽。
他的笔下有许多精警、奇峭而有独创性的语言。
如“羲和敲日玻璃声”(《秦王饮酒》)、“银浦流云学水声”(《天上谣》)、“玉轮轧露湿团光”(《梦天》)等匪夷所思的奇语,比比皆是。
可以说,尚“奇”是长吉所处的时代、特别是他的良师益友韩愈所代表的韩孟诗派共同的追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贺介绍
李贺(约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宜阳县)人,留下了“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
李贺20岁到京城长安参加科举考试,唐朝重视科举出身,因父亲名晋肃,“晋”与进士的“进”同音,以冒犯父名取消他的考试资格。
由于他才华出众,担任了一名奉礼郎的卑微小官,留在京城。
李贺本来胸怀大志,性情傲岸,如今作了这样一个形同仆役的小官,感到十分屈辱,就称病辞去官职,回福昌过上隐居生活。
他常骑着一头驴子,背着一个破旧的锦囊,出外寻找灵感。
他的诗作想象极为丰富,经常应用神话传说来托古寓今,所以后人常称他为“鬼才”,“诗鬼”,创作的诗文为“鬼仙之辞”。
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贫寒家境的困扰,使得这颗唐代诗坛上闪着奇光异彩的新星,于约公元817年过早地殒落了,年仅27岁。
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
一、人物生平
李贺出身于一个破落贵族之家,远祖是唐高祖李渊的叔父李亮(大郑王),属于唐宗室的远支,武则天执政时大量杀戮高祖子孙,到李贺父亲李晋肃时,早已世远名微,家道中落,隐沦昌谷。
李贺自述家境时说:“我在山上舍,一亩嵩硗田。
夜雨叫租吏,舂声暗交关。
”(《送韦仁实兄弟入关》)父亲李晋肃,早年被雇为“边上从事”。
大历三年(768)去蜀任职,曾与表兄杜甫相遇于公安,“漂泊”一生,到李贺出生的贞元年间,晋肃稍得升迁,任陕县令,但不久老死。
母亲郑氏,生一女二子,长守昌谷。
大女出嫁后,家境愈贫寒。
李贺兄弟二人外出谋生,欲饱肌腹。
“欲将千里别,特此易斗粟”(《勉爱行二首送小季之庐山》),凄凉之状,于此可见。
李贺自幼体形细瘦,通眉长爪,长相极有特征。
他才思聪颖,7岁能诗,又擅长“疾书”。
韩愈、皇甫湜造访,贺援笔辄就《高轩过》一诗。
稍长,李贺白日骑驴觅句,暮则探囊整理,焚膏继晷,十分刻苦。
李商隐作《小传》云:“恒从小奚奴,骑巨驴,背一古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及暮归,太夫人使婢受囊出之,所见书多,辄曰:‘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耳!’”。
李贺18岁左右,即已诗名远播,又最先为当时名公巨卿韩愈、皇甫湜所知。
本可早登科第,振其家声,但“年未弱冠”,即遭父丧。
当时,服丧“务必以三年全期为限,所以直到元和五年(810)韩愈才与李贺书,劝其举进士。
该年初冬,21岁的李贺参加房式主持,韩愈参与组织的河南府试,并一举获隽,年底即赴长安应进士举。
可是“阖扇未开逢猰犬”,妒才者放出流言,谓李贺父名“晋肃”、“晋”与“进”犯“嫌名”。
尽管韩愈“质之于律”“稽之于典”为其辩解,终无可奈何,李贺不得不愤离试院。
未能参加进士考试,对李贺打击甚重,他曾写了不少抒愤之诗,当年回到昌谷。
大约因其为李唐宗室的后裔,又有韩愈为之推奖,元和六年(811)五月,李贺又返回长安,做了九品小官奉礼郎。
从此,“牢落长安”长达3年,虽然此间心情“瞧悴如刍狗”,但增长了生活阅历,扩充了知识领域,在诗歌创作上大获丰收。
所谓贺诗“深刺当世之弊,切中当世之隐”(清姚文燮语),大多数作品就产生在这一时期。
他在中唐诗坛乃至整个唐代文坛的杰出地位,应该说主要是这一时期写下的近60首作品奠定的。
由于迁调无望,功名无成,哀愤孤激之思日深。
加之妻又病卒,李贺忧郁病笃,元和八年(813)春告病回昌谷休养了一段时日。
但他不甘沉沦,又举足南游,希望在南楚或吴越一展才华。
离长安时,他的友人无可和尚(青龙寺高僧)也曾写过一首《送李长吉之任东井》的诗,预祝他南游成功,但结果大约也不妙。
“九州人事皆如此”,他折回洛阳,告别长辈皇甫湜等亲友,同年十月十四日又西进长安。
元和九年(814),他决然辞去奉礼郎之职,重回昌谷“归卧”。
然后取道宜阳、洛阳、经河阳,入太行,过长平、高平,于深秋到达潞州(今山西长治市)。
此后在潞州张彻的荐举下,做了3个年头的幕僚,为昭义军节度使郗士美的军队服务,帮办公文。
元和十一年(816),因北方藩镇跋扈,分裂势力猖獗,郗士美讨叛无功,告病到洛阳休养,友人张彻也抽身回长安。
李贺无路可走,只得强撑病躯,回到昌谷故居,整理所存诗作,不久病卒。
李贺的诗,据杜牧序,是自己编后交由集贤学士沈子明保存的,凡233首。
宋以后,始则传诗四卷220首(古今学者均少作一首误计219首)。
稍后,南宋吴正子作注,又据鲍钦止本增外集一卷,唐宋志皆称贺诗5卷。
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积极浪漫主义诗人。
他的诗对统治者的昏庸、腐朽,藩镇割据的黑暗现实,多所针砭;对下层人民的哀怨、痛苦亦多有同情,政治上具有进步倾向。
在艺术方面,他的诗调高气峻,或如云崩雪涌,奇峭浪漫;或如明霞秀月,清丽璀璨。
在想象的奇特、构思的精巧、语言的精辟等方面,极富独创性,在中唐别树一帜,有开拓之功。
鲁迅先生喜读李贺诗,毛泽东亦指出“李贺诗很值得读”。
当然,李贺毕竟青年早逝、才力未尽,阅历不深。
他的诗也有隐晦,甚至过于雕琢等不足之处。
二、诗作特点
李贺诗受楚辞、古乐府、齐梁宫体、李杜、韩愈等多方面影响,经自己熔铸、苦吟,形成非常独特的风格。
李诗最大的特色,就是想象丰富奇特、语言瑰丽奇峭。
长吉上访天河、游月宫;下论古今、探鬼魅,他的想象神奇瑰丽、旖旎绚烂。
长吉刻意锤炼语言,造语奇隽,凝练峭拔,色彩浓丽。
他的笔下有许多精警、奇峭而有独创性的语言。
如“羲和敲日玻璃声”(《秦王饮酒》)、“银浦流云学水声”(《天上谣》)、“玉轮轧露湿团光”(《梦天》)等匪夷所思的奇语,比比皆是。
可以说,尚“奇”是长吉所处的时代、特别是他的良师益友韩愈所代表的韩孟诗派共同的追求。
他也有不少明快易懂的作品,如《勉爱行》、《感讽五首》其一、《京城》、《嘲少年》等。
与“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豪”刘禹锡,“诗魔”白居易一样,
另有四字真言,鬼、泣、血、死,故被称为“诗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