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学整理

儿科学整理
儿科学整理

儿科学整理

绪论

小儿年龄分期:

胎儿期:受精卵形成——出生,40w。依赖于母体

新生儿期:脐带结扎——出生后28d。独立生存,调节、适应能力不完善;发病率、死亡率高

婴儿期:出生——1周岁之前。生长发育快速;营养需求相对高;消化功能相对较弱,免疫功能不成熟

幼儿期:1岁——3岁。体格生长发育缓慢;智能发育迅速;食物性质的转换在此期;活动范围增大,意外伤害率高

学龄前期:3岁——6 or 7岁入小学前。认知、社会、情感发展更加迅速(好奇、模仿、好问)

学龄期:6 or 7岁——青春期前。除生殖系统外,各器官系统外形已近成人;智能发育更加成熟,可接受系统的科学文化教育

青春期:一般10——20岁。M:13、14——18、20;F:11、12——17、18。生殖系统快速发育并趋于成熟;体格生长再次加速,为第二次高峰

生长发育

生长发育规律:

1.生长发育是连续的、有阶段性的过程

2.各系统、器官生长发育不平衡

3.生长发育有个体差异

4.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从上到下、从近到远、从粗到细、从简单到复杂、从低

级到高级)

体格生长:

体重:出生~3.3 kg,

1岁:10 kg(前3m体重增长=后9m体重增长)

1~6岁:年龄*2+8 7~12岁:(年龄*7-5)/2

身高:出生:50cm

第1年:+25cm 第2年:+10~12cm

2岁以后+5~7 cm/年

头围:出生:33~34 cm 前3m(+6 cm)=后9m(+6cm)

1岁:~46 cm 2岁:~48 cm (2岁以内头围的测量有意义)胸围:出生:~32 cm (略小于头围1~2 cm)

1岁——青春期:头围+年龄-1 cm

(上臂围:(筛查1~5岁小孩营养状况)>13.5 cm良好,12.5~13.5中等,<12.5 cm 营养不良)

前xi闭合时间:6 m左右逐渐骨化变小,最迟于1.5岁闭合

(骨龄:用X线检查测定不同年龄儿童长骨干骺端骨化中心出现的时间、数目、形态的变化,并将其标准化,即为骨龄。甲低、生长激素缺乏,骨龄延后;性早熟、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骨龄超前)

牙齿萌出:生后4~10 m——乳牙开始萌出 2.5岁——乳牙出齐

第一颗恒牙——6岁

佝偻病

(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是由于儿童体内维生素D不足使钙磷代谢紊乱,产生的一种以骨骼病变为特征的全身慢性营养性疾病。典型表现长骨干骺端和骨组织矿化不全。

25-(OH)D3是循环中维生素D的主要形式1,25-(OH)D3是生物活性形式)

病因:1.围生期维生素D不足;2.日照不足;3.生长速度快,需要增加;4.食物中补充维生素D不足;5.疾病影响(慢性腹泻,长期服用抗惊厥药物)

临床表现:

初期:神经兴奋性增高(易激惹、烦躁、摇头、枕秃),血清25-(OH)D3下降,PTH (甲状旁腺激素)升高。此期常无骨骼病变,X线可正常or钙化带稍模糊。

活动期(激期):

<6 m颅骨改变为主(前xi闭合延迟,头骨压之乒乓球样感);7~8 m,方头,头围教正常大。佝偻病串珠(骨骺端因骨样组织堆积膨大,沿肋骨方向于肋骨与肋软骨交界处可扪及圆形隆起,从上到下如串珠样凸起),手足镯(手腕、足踝部亦可形成钝圆形环状突起),“鸡胸样”畸形(1岁左右小儿胸骨和邻近软骨向前突起,呈鸡胸样),肋膈沟/郝氏沟(严重佝偻病小儿胸廓下缘成一水平凹陷),“Q、X、K”形下肢畸形(骨质软化、肌肉关节松弛),脊柱畸形(韧带松弛)、驼背,后凸or侧弯畸形

血生化除血清钙稍低,其他指标改变更加显著

X线长骨钙化带消失,干骺端毛刷样、杯口样改变,骨质稀疏、骨皮质变薄,可有骨干弯曲畸形or形成青枝骨折

恢复期:临床症状、体征逐渐减轻和消失,血钙、磷逐渐恢复正常,X线改变,出现不规则钙化线,后钙化带致密增厚

后遗症期:多见于>2岁,残留不同程度骨骼畸形,无任何临床症状(诊断“金标准”:血生化+X线)

治疗:口服为主

一般剂量:50~150 ug/d(2000~6000 IU)预防量:400 IU/d

手足搐搦症

(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多见于<6 m

总血钙<1.75~1.88 mmol/L or 离子钙<1.0 mmol/L)

临床表现:

隐匿型:血清钙多在1.75~1.88 mmol/L

面神经征:以手指尖or叩诊锤骤击患儿颧弓与口角间的面颊部,引起眼睑和口角抽动

腓反射:以叩诊锤骤击膝下外侧腓骨小头上腓神经处,引起足向外侧收缩者

陶瑟征:以血压计袖带包裹上臂,使血压维持在收缩压与舒张压之间,5 min内该手出现痉挛症状

典型发作:惊厥(无热)、手足搐搦、喉痉挛

治疗:1.急救处理(吸氧、迅速控制惊厥or喉痉挛)

2.钙剂治疗(缓慢静脉注射or滴注,惊厥停止后口服钙剂)

3.维生素D治疗

蛋白质-能量营养障碍

(由于缺乏能量和蛋白质所致的一种营养缺乏症,主要见于<3岁婴幼儿,临床上以明

显体重减轻,皮下脂肪减少,皮下水肿为特征。

病因:摄入不足(食物供给不足、喂养不当、不良的饮食习惯),消化吸收不良,需要量增加

脂肪层消耗的顺序:腹部>躯干>臀部>四肢>面颊

并发症:营养性贫血、多种维生素缺乏、免疫功能低下易感染、自发性低血糖)

体重低下:体重低于同年龄、性别参照人群值的均值减2 SD以下。反映慢性or急性营养不良

生长迟缓:身长低于同年龄、性别参照人群值的均值减2 SD。反映慢性长期营养不良消瘦:体重低于同性别、身高参照人群值的均值减2 SD。反映近期、急性营养不良(2~3 SD为中度,>3 SD为重度)

新生儿

围生期:指产前、产时、产后的一个特定时期,妊娠28 w——出生后28 d

新生儿分类:

胎龄:早产儿(<37 w),足月儿(37~42 w),过期儿(>42 w)

出生体重:低出生体重(<2500 g)极低出生体重(<1500 g)超低出生体重(<1000g);正常出生体重(2500 g~4000g);巨大儿(>4000 g)

出生体重和胎龄的关系:小于胎龄:婴儿的出生体重在同胎龄平均出生体重的第10百分位以下;适于胎龄:第10~90百分位;大于胎龄:第90百分位以上

(出生后周龄:早期新生儿:生后1 w内;晚期新生儿:生后2 w~4 w末

高危儿:指已发生or可能发生危重疾病而需要监护的新生儿)

(正常足月儿:指胎龄37~42 w,出生体重2500 g~4000 g,无畸形和疾病的活产婴儿。

呼吸暂停:呼吸停止>20 s,伴心率<100次/分及发绀。胎龄越小,其发生率越高。

持续胎儿循环:严重肺炎、酸中毒、低氧血症时,肺血管压力升高,当压力等于or超过体循环时,可致卵圆孔、动脉导管重新开放,出现右向左分流,即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

新生儿心率:90~160次/分

足月儿血压:70/50 mmHg

神经系统:觅食反射、吸允反射、握持反射、拥抱反射

中性温度:指机体维持体温正常所需的代谢率和耗氧量最低时的最适环境温度。

生理性体重下降:生后由于体内水分丢失较多、进入量少、胎脂脱落、胎粪排出等使体重下降,约1 w末达到最低点,10 d左右恢复到出生体重。

常见的几种特殊生理状态:生理性黄疸,马牙和螳螂嘴,新生儿齿/诞生牙,乳腺肿大和假月经,新生儿红斑和粟粒疹

预防接种:卡介苗、乙肝疫苗

新生儿筛查:先天性甲低,苯丙酮尿症,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

概念:是指各种围生期窒息引起的部分or完全缺氧、脑血流减少or暂停导致的胎儿or 新生儿脑损伤。

选择性易损区:由于脑组织的内在特性不同而具有对损害特有的高危性。

血流减少为慢性时,大脑半球血流减少(先受损),保证代谢旺盛部位(基底神经节、脑干、丘脑、小脑),而大脑皮质矢状旁区及其下部的白质易受损。相反,窒息为急性完全性时,基底神经节等代谢最旺盛的部位最先受损。

足月儿易损区在大脑矢状旁区的脑组织,早产儿易损区在脑室周围的白质区。

压力被动性脑血流:缺氧和高碳酸血症时,导致脑血管自主调节功能障碍,脑血流灌注完全随全身血压的变化而波动。

呼吸窘迫综合征(RDS)

概念:是由肺表面活性物质缺乏导致,出生后6 h内出现呼吸窘迫并成进行性加重的临床综合征。

临床表现:

生后6 h内出现呼吸窘迫,48~72 h达高峰,呼吸窘迫症状(气促、鼻扇、呼气呻吟、吸气性三凹征、发绀),呈进行性加重,胸廓扁平,听诊呼吸音降低,可闻及细湿啰音。恢复期患儿,其原发病好转,突然出现对氧气需求量增加,难以矫正和解释的代酸,呼吸暂停,周身发凉发花,肝脏短时间内进行性增大,应注意有动脉导管PDA开放。

实验室检查:泡沫试验;肺成熟度判断:L/S,>2成熟,1.5~2可疑,<1.5未成熟

X线检查:是目前确诊RDS的最佳手段。毛玻璃样改变、支气管充气征、白肺、肺容量减少。

治疗:氧疗、PS(肺表面活性物质)替代疗法

新生儿黄疸

是因胆红素在体内积聚引起的皮肤or其他器官黄染。

生理性黄疸:生后2~3 d出现黄疸,4~6 d达高峰。血清胆红素上限:足月儿<221 umol/L (12.9 mg/dl),早产儿<257 umol/L(15 mg/dl)。以未结合胆红素升高为主,每日血清胆红素上升<85 umol/L。足月儿10~14 d消退,早产儿3~4 w消退。黄疸期间一般情况好,不伴有其他临床症状。

病理性黄疸:出现早(生后24 h内);进展快,日增长>85 umol/L;程度重,超过221~257 umol/L(12.9~15 mg/dl);持续长,足月儿超过2 w,早产儿超过4 w;结合胆红素升高,超过34 umol/L(2 mg/dl);黄疸退而复现。(早、快、重、长、高、退而复现)

新生儿溶血病

ABO溶血:第一胎即可发生,常发生于母亲O型血,子A或B型血。临床表现为黄疸、贫血、肝脾肿大,黄疸出现早,但临床症状相对较轻。

Rh溶血:一般发生于第二胎,常发生于母亲Rh阳性,子Rh阴性者。临床表现为黄疸、贫血、水肿、肝脾肿大,黄疸、贫血出现早,临床症状相对重。

胆红素脑病(核黄疸)

是新生儿溶血症最严重的并发症,早产儿更易发

临床4期:警告期、痉挛期、恢复期、后遗症期

胆红素脑病四联症:1.手足徐动,2.眼球运动障碍(落日眼),3.听觉障碍,4.牙釉质发育不良

黄疸处理:

1.光疗

2.药物治疗(供给白蛋白,纠正代谢性酸中毒,肝酶诱导剂,静脉用免疫球蛋白)

3.换血:血源,Rh溶血病选用Rh系统与母亲同型;ABO系统与患儿同型的血液

婴儿腹泻

概念:是一组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消化道综合征。6月~2岁婴幼儿发病率最高。

病程:<2 w急性腹泻;2 w~2 m迁延性腹泻;>2 m慢性腹泻

临床表现:胃肠道症状(食欲不振,溢乳or呕吐,大便次数增多,黄色水样or蛋花样),严重者除有较重的胃肠道症状外,还有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代谢性酸中毒,低钾血症,低钙血症、低镁血症);或有明显全身中毒症状(烦躁、精神萎靡、嗜睡、面色苍白、高热或体温不升、白细胞记数明显增高等)

病因:易感因素(消化系统发育未成熟,生长发育快,机体防御功能差,肠道菌群失调,人工喂养),感染因素(肠道内感染: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肠道外感染;使用抗生素引起的腹泻),非感染因素(饮食:喂养不当,过敏性腹泻,原发or继发性双糖酶缺乏活性降低;气候)

导致腹泻的机制:渗透性(病毒性、饮食不当)、分泌性(产毒大肠杆菌)、渗出性(侵袭性大肠杆菌)、肠道功能异常性

病毒性肠炎(渗透性):

病毒侵入小肠黏膜绒毛上皮细胞——黏膜受累,绒毛被破坏(绒毛缩短,肿胀脱落)——双糖酶的活性下降/载体减少/消化吸收面积减少——双糖吸收减少/葡萄糖钠与载体结合偶联转运吸收障碍/糖、脂肪吸收减少——渗透压增高——水样腹泻

肠毒素引起的(分泌性):

产毒性大肠杆菌——在小肠上部,通过菌毛上的黏附因子——附着到小肠黏膜上进行繁殖(绒毛上皮没有被破坏)——肠毒素——不耐热肠毒素/耐热肠毒素——激活腺苷酸环化酶(细胞内ATP——cAMP)/鸟苷酸环化酶(GTP——cGMP)——cAMP、cGMP升高,抑制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水、Na+、Cl-,并促进Cl-分泌——肠液中钠离子氯离子和水总量增多,超过结肠吸收限度——大量水样腹泻

渗出性腹泻:

病原体、溃疡性结肠炎、结核病、淋巴瘤、癌肿——黏膜损伤——血浆、血清蛋白、血液和黏液渗出(粪便中含有血、脓、渗出液)

食饵性肠炎:

食物质、量不当——消化功能障碍——食物消化吸收障碍而滞留在上消化道(胃酸度下降)——肠道下部细菌上移并繁殖(内源性感染)——分解食物(发酵、腐败)——有机酸——肠内渗透压增高——肠蠕动增强——腹泻、脱水、电解质紊乱、酸中毒——胺类——肠蠕动增强——腹泻脱水、电解质紊乱、酸中毒

——肝解毒功能不全——毒素进入血循环——中毒症状

几种常见类型肠炎的临床特点:

轮状病毒肠炎:

好发于秋冬季,多见于6~24月婴幼儿。潜伏期1~3 d,常伴发热和上呼吸道感染症状。起病急,病初先呕吐,后腹泻,大便水样or蛋花汤样,带有少量黏液,无腥臭,每日数次至十余次。常伴脱水和酸中毒,病程自限性,3~8 d。病程1~3 d即有大量病毒从大便排出,最长达6 d。血清抗体一般感染3 w后上升。

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炎——海水样便

治疗:

饮食疗法、液体治疗、药物治疗(控制感染、肠道微生态疗法、肠黏膜保护剂、补锌治疗,避免用止泻剂)

治疗原则:调整饮食,预防和纠正脱水,合理用药,加强护理,预防并发症。

急性腹泻多注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抗感染

慢性腹泻关注饮食疗法和肠道菌群失调

液体疗法

等渗性脱水:血清钠130~150 mmol/L;<130低渗性;>150高渗性

补液原则:

静脉补液,适合重度脱水、顽固性呕吐、腹胀等情况,不能口服补液者。

口服补液:可用于预防脱水和治疗轻、中度脱水

第一个24 h补充:累及损失量、继续丢失量、生理需要量。基本纠正脱水,酸中毒,电解质紊乱。

轻度脱水(90~120 ml/kg),中度脱水(120~150),重度脱水(150~180)

等渗性——1/2张低渗性——2/3张高渗性——1/3张

第二天主要补充继续损失量和生理需要量,但对前一天的补液效果要进行评估。

补液步骤:“三定”定量、定性、定速;

营养不良小儿、肺炎、心肾功能损害者,学龄期小儿,补液总量应酌减1/4~1/3

定性有困难时,可按等渗性脱水补给

总量1/2在8~12 h内补完,8~12 ml/kg/h,余下液体12~16 h完成,~5 ml/kg/h

伴有循环不良和休克者(重度脱水):先以2:1等张液20ml/Kg在30-60min输入。扩容。液体量包括在最初8~12 h内。

对于低渗性脱水纠正速度可以稍快,高渗性则要放慢。

补液原则:“三先”先浓后淡、先盐后糖、先快后慢

“两补”——见尿补钾、见惊补钙

肺炎

概念:是指不同病原体or其他发病因素(如吸入羊水,油类or过敏反应)等引起的肺部炎症。主要临床表现:发热、咳嗽、气促、呼吸困难、肺部固定性中、细湿啰音。

病程:1~3月

社区获得性肺炎:无明显免疫抑制的患儿在院外or住院48 h内发生

院内获得性肺炎:住院48 h后

肺炎重症:除呼吸系统外其他系统也受累,全身中毒症状明显,甚至危及生命

呼吸功能不全,PaCO2>50 mmHg,PaO2<50 mmHg时为呼吸衰竭。酸碱平衡失调电解质紊乱(代酸、呼酸、低钠)。循环系统(肺动脉高压和中毒性心肌炎是诱发心力衰竭的主要原因)。神经系统(颅内压升高,脑水肿,中毒性脑病)。胃肠道功能紊乱(腹泻

呕吐出血,麻痹性肠梗阻)

细菌性肺炎——肺实质受累为主,病毒性肺炎——肺间质受累为主

肺炎合并心衰:心衰的诊断标准:

呼吸加快>60次/分;心率加快>180次/分;突然烦躁不安,明显发绀——这三项不能用发热、肺炎及其他合并症解释者。

心音低钝、奔马律、颈静脉怒张;肝脏迅速增大;尿少or无尿、浮肿

具备前5项即可诊断为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易发于先心、心功能不全者)中毒性脑病:在确诊肺炎后出现以下症状体征者

1.烦躁、嗜睡;

2.球结膜水肿,前xi隆起;

3.昏睡、昏迷、惊厥;

4.瞳孔改变,对光反应迟钝or消失;

5.呼吸节律不整;

6.脑膜刺激征

有1~2提示有脑水肿,伴其他1项以上者可确诊。

并发症:脓胸、脓气胸、肺大泡

多见于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某些革兰阴性杆菌肺炎

远期并发症:支气管扩张(腺病毒)、闭塞性细支气管炎(腺病毒、支原体)、喘息性疾病(RSV病毒)

胸部X线:肺纹理增多、模糊,透亮度降低,典型改变:斑点状or斑片状阴影。。。

治疗:

一般治疗及护理:空气流通,卧床休息,保持呼吸道通畅,加强营养,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隔离防止交叉感染

抗感染治疗:抗生素应用原则(根据病原菌选择敏感药物,该药物在肺组织有较高的浓度,早期、联合用药、足量、足疗程。静脉)肺炎链球菌——青霉素or红霉素,

用药时间:一般应持续至体温正常后5~7 d,症状体征消失后3 d停药。支原体肺炎至少用药2~3 w,葡萄球菌肺炎在体温正常后2~3 w可停药,一般总疗程>=6 w。

对症治疗:氧疗、气道管理、腹胀的治疗等

糖皮质激素:使用指征:严重喘憋or呼吸衰竭,全身中毒症状明显,合并感染中毒性休克,出现脑水肿。

并发症治疗

肺炎合并心衰的治疗:吸氧、镇静、强心、利尿、舒血管。适当限制液体量和输液速度。

几种不同病原体所致肺炎的特点:

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多发于2~6 m小婴儿,寒冷季节,无热or仅轻中度发热,以刺激性干咳和发作性喘憋为特点,有呼气性呼吸困难,听诊肺部中、细湿啰音,可伴心衰和呼吸衰竭。精神状况良好。X线斑片状阴影及肺气肿表现。

腺病毒肺炎:病理呈坏死性、融合性、阻塞性支气管肺部炎症。多发于6 m~2 y,起病急骤,突发持续高热,早期出现严重中毒症状,常伴嗜睡等,剧烈咳嗽、喘憋,肺部啰音出现较迟。X线改变较体征出现早,呈融合病灶,吸收慢。“四多三少”:肺纹理多,肺气肿多,大病灶多,融合病灶多;圆形病灶少,肺大泡少,胸腔积液少。

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由呼吸道入侵or血型播散入肺,以广泛性出血坏死和多发性小脓肿形成为特点。婴儿与新生儿多见,起病急、病情严重、发展快,全身中毒症状明显,高热,剧烈咳嗽,可有腹泻、猩红热样皮疹,肺部体征出现早。X线有小片状阴影。血象白细胞、中粒升高,血、胸水培养细菌阳性。

肺炎支原体(MP)肺炎:学龄前及学龄儿童多发,渐起发热、咽痛、咳嗽,以持续高热(1~3 w)和刺激性干咳为特点,年长儿常缺乏肺部体征,婴幼儿可表现严重呼吸困难与

喘憋,β-内酰胺类无效,大环内酯类有效。体征轻而X线改变明显(胸片多样化)肺炎衣原体是年长儿尤其是学龄儿童肺炎的重要病原之一。

沙眼衣原体是<6 m婴儿无热性肺炎的主要病原之一。

先天性心脏病

出生后血液循环的变化:肺动脉压力下降及肺循环的建立,动脉导管关闭(生后3~4 m),卵圆孔关闭(生后5~7 m),静脉导管及脐血管的关闭

分类:左向右分流型(ASD、VSD、PDA),右向左分流型(TOF),无分流型

左向右分流型共同特点:体循环缺血(生长发育迟缓、活动耐力减退),肺循环充血(肺动脉、肺纹理改变,易发反复呼吸道感染),潜伏青紫(平时无紫绀,当哭闹、肺炎时出现青紫),胸骨左缘收缩期杂音。

周围血管征:毛细血管搏动征,股动脉枪击音

ASD(房间隔缺损):

分类:原发孔型房缺、继发孔型房缺(最常见),静脉窦型房缺,冠状静脉窦型房缺

血流动力学:左房——右房——右室——肺动脉压升高——肺血增多,肺小动脉痉挛——动力性肺动脉高压(肺小动脉内膜和中层增厚——梗阻性肺动脉高压)——右心室压力升高——右心房压力升高——右向左分流——青紫,艾森曼格综合征

特点:取决于房间隔缺损的大小,小者无症状,大着发育迟缓,活动后气急,乏力。易患呼吸道感染。平素无青紫,剧烈哭闹后青紫,合并中毒肺动脉高压,可出现紫绀。

听诊在第2~3肋间胸骨旁可闻及收缩期杂音,P2亢进

实验室检查:心电图、X线(右心房、室增大)、超声心动图、心导管、

X线特点:梨形心,肺动脉段突出,主动脉影缩小,右房、室增大,左室不大,肺门影增浓,肺纹理增多。

VSD(室间隔缺损):

分类:膜周部缺损(最多),肌部缺损,漏斗膈肌肉缺损,肌部小梁部缺损

缺损大小:小型d<0.5 cm;中型0.5~1 cm;大型>1 cm。

血流动力学:

特点:左心房、室血流量增加,舒张期负荷加重,先出现左心房、室增大。

胸骨左缘第3~4肋间收缩期杂音。艾森曼格综合征。声音嘶哑(扩张肺动脉压迫喉返神经)P2正常or亢进

X线特点:主动脉影缩小,肺动脉段凸出,左心室明显增大(为主),右心室增大,心胸比例增大,肺血管影增粗。

艾森曼格综合征:大量左向右分流量使肺循环血流量增加,当超过肺血管床容量限度时,出现动力性肺动脉高压,肺小动脉痉挛,中层、内膜增厚,管腔变小,梗阻,逐渐发展为梗阻性肺动脉高压。当右心室压力超过左心室时,左向右分流逆转,出现发绀的现象。

PDA(动脉导管未闭):

管型、漏斗型(最多)、窗型

血流动力学:肺动脉压力升高——肺血增多(动力性、梗阻性肺动脉高压)——右

心室压力上升——右心肥厚肺静脉血量增加——左心负荷加重——左心增大(为主)

胸骨左缘第2~3肋间连续收缩期舒张期杂音,P2亢进

差异性青紫:动脉导管位于左肺动脉和降主动脉之间,其主动脉端开口于头臂动脉

和主动脉分叉之后,当肺动脉压力超过主动脉压力时,左向右分流减少or停止,产生肺动

脉血流逆向分流入主动脉,右向左分流经导管进入降主动脉,制造成下半身青紫,上半身不青紫(左上肢轻度青紫,右上肢正常)

X线特点:主动脉影增大,肺动脉段凸出,左心室增大明显,肺门血管影增粗,肺野充血,漏斗征

治疗:Amplatzer蘑菇伞

左向右先心:常见并发症:支气管肺炎,充血性心力衰竭,感染性心内膜炎

法洛四联症:

四个畸形组成(右室流出道梗阻(主要)、室间隔缺损、主动脉骑跨、右心室肥厚(继发性))

胸骨左2~3肋间,收缩期杂音

临床表现:

青紫:为还原血红蛋白增加引起,当还原血红蛋白>50 g/L,皮肤即出现青紫。在严重贫血患儿,青紫不明显or不出现青紫。

杵状指:于青紫出现后1~2年逐渐形成,为患儿长期处于缺氧环境中,可使指端毛细血管扩张增生,局部软组织和骨组织增生肥大,表现为指端膨大如鼓槌状。

蹲踞:蹲踞的特殊体位多见于法洛四联症患儿,多于活动感到疲惫,喜蹲伏片刻再站起来活动。发生的可能原因(蹲踞使下肢动脉血流阻力升高——躯体上部血流增加——中枢供氧增加/体循环阻力增加——右向左分流减少,肺循环血流量增加蹲踞时下肢静脉回心血量减少,减轻右心负荷,减少右向左分流)

阵发性缺氧发作:发生诱因为吃奶、哭闹、情绪激动、感染、贫血等,表现为阵发性呼吸困难,紫绀加重,常能自行缓解。严重者可引起昏厥、抽搐、死亡,是肺动脉漏斗部狭窄的基础上,突发此处痉挛,引起一时性的肺动脉梗阻,使脑缺氧加重所致。

处理:胸膝位or压迫下肢静脉,吸氧提高血氧饱和度,同时保持患儿安静。静脉注射β受体阻滞剂

并发症:脑血栓、脑脓肿、感染性心内膜炎

X线特点:靴形心,肺动脉段凹陷,右室大(心尖圆钝上翘),肺门阴影缩小,肺纹理减少,肺透亮度增高。

先心鉴别(表)

肾炎肾病

临床分类:

1.原发性肾小球疾病

1)肾小球肾炎

急性肾小球肾炎:1年内

急进性肾小球肾炎:2~3月内,进行性肾功能减退

迁延性肾小球肾炎:血尿、蛋白尿迁延1年以上or没有明确急性肾炎病史,但血尿、蛋白尿超过半年,不伴肾功能不全或高血压

慢性肾小球肾炎:病程超过1年,有不同程度的肾功能不全或肾性高血压2)肾病综合征

按临床表现分:单纯型肾病、肾炎型肾病

按糖皮质激素反应分:激素敏感型(激素治疗<4 w转阴)

激素耐药型(激素治疗>4 w仍为阳性)

激素依赖型(对激素敏感,但减量or停药2 w内复发,重复2次以上者)

肾病复发与频复发:复发(连续3 d尿蛋白由阴转阳)、频复发(肾病病程中半年内复发>=2次or 1年内>=3次)

3)孤立性血尿or蛋白尿

仅有血尿和蛋白尿,无其他临床症状,化验改变及肾功能改变者。

2.继发性肾小球疾病

紫癜性肾炎、狼疮性肾炎、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其他(毒物、药物、全身疾患所致)

3.遗传性肾小球疾病:先天性肾病综合征、遗传性进行性肾炎、家族性再发性血尿

急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起病,多由前驱感染,以血尿为主,伴有不同程度蛋白尿,可有

水肿、高血压or肾功能不全,病程在一年以内。

病因:A组β溶血性链球菌

病理特点: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改变

临床表现:前驱感染,少尿,水肿、高血压,血尿、蛋白尿

严重表现:严重循环充血、高血压脑病、急性肾功能不全

主要实验室检查:尿常规、血清C3、抗链球菌溶血素O、血沉、肾功能、肾脏B超治疗原则:无特异治疗,对症治疗

疾病自限性,休息和对症,纠正其病理生理过程(水钠潴留、血容量过大),防治急性期并发症,保护肾功能,以利其自然恢复

严重表现的处理:

严重循环充血:矫正水、钠潴留,恢复正常血容量(呋塞米注射);有肺水肿者用硝普钠;难治病例可用腹膜透析

高血压脑病:降血压(首选硝普钠),利尿,有惊厥者及时止痉

肾病综合征:是一种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肾小球基膜通透性增加,导致血浆内大量蛋白质从尿中丢失的临床表现。

四大特点: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水肿

病理生理:微小病变、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常见并发症:1.感染,2.电解质紊乱和低血容量,3.血栓形成,4.急性肾衰竭,5.肾小管功能障碍,6.生长迟缓

临床表现:凹陷性水肿,尿量减少,尿色改变,血压改变

肾病综合征诊断标准:

1.大量蛋白尿(尿蛋白阳性,一周内3次,24 h尿蛋白定量>=50 mg/kg);

2.血浆白蛋白<25 g/L;血浆胆固醇>5.7 mmol/L;4.不同程度水肿

凡具有以下4项之一or多项者为肾炎型:1.血尿、2.高血压、3.肾功能不全、4.低补体血症

治疗:一般治疗(休息、饮食、防感染、利尿、教育);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抗凝及纤溶药物;免疫调节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中医药治疗糖皮质激素的副作用:1.代谢紊乱,2.消化性溃疡,3.白内障、青光眼、无菌性股骨头坏死、高凝状态、生长停滞,4.易感染、诱发结核活动,5.急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戒断综合征

贫血

髓外造血(extramedullary hematoposis):也称髓外造血,正常情况下,骨髓外造血极少。出生后,尤其为婴儿,当发生感染性贫血或溶血性贫血等需要增加造血时,肝、脾、淋巴结可随时适应需要,恢复到胎儿的造血状态,出现肝、脾、淋巴结肿大。同时,外周血中可出现有核红细胞或(和)幼稚中性粒细胞,为小儿造血器官的特殊反应称为髓外造血,感染和贫血纠正后即恢复正常。

出生红细胞5.0~7.0*1012 /L,Hb 150~220 g/L

白细胞15~20*109 /L,婴儿期维持在10*109/L

血小板与成人相似:150~250*109 /L

生理性贫血physiological anemia:婴儿期生长发育迅速,血循环量增加。EPO生成减少,骨髓造血功能暂时降低,网织红细胞减少,胎儿红细胞寿命短,破坏多等因素,红细胞数及Hb逐渐降低,至生后2~3个月,RBC计数可降至3 x1012/L,Hb降至110 g/L以下,临床出

现轻度贫血貌,除此以外,婴儿一切正常,这种贫血称为生理性贫血

Hb种类改变:出生时HbF占0.7,HbA占0.3;

1岁时HbF<0.05,2岁<0.02 成人HbA~0.95

(成年男性:120-160g∕L;成年女性:110-150g∕L)

贫血的定义、诊断标准、分度

是指末梢血中单位容积内的红细胞数或血红蛋白量低于正常。

6个月至6岁:<110g/L ,6----14岁:120g/L

新生儿<145g/L

1~4月<90g/L

4~6月<100g/L

儿童新生儿

轻度~90 144~120

中度~60 ~90

重度~30 ~60

极重<30 <60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定义:体内铁缺乏导致血红蛋白合成减少,临床上以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血清铁蛋白减少、铁剂治疗有效为特点。

铁吸收:十二指肠和空肠上段

病因:1.储铁不足;2.铁摄入量不足;3.生长发育因素;4.铁的吸收障碍;5.铁的丢失过多

发展分期:铁减少期(血清铁蛋白)细胞生成缺铁期(红细胞游离原卟啉FEP),缺铁性贫血期(血清铁,总铁结合力,转铁蛋白饱和度)

治疗反应:补铁12~24 h后,细胞内含铁酶开始恢复,烦躁等症状减轻,食欲增加。网织红细胞2~3 d后开始上升,6~7 d后到达高峰,2~3 w周恢复至正常。治疗1~2 w后Hb逐渐上升,通常到治疗3~4 w恢复正常。注:当Hb恢复正常后再继续服用铁剂6~8 w,以增加铁储存。

输注红细胞适应症:1.贫血严重尤其发生心衰者,2.合并感染,3.急需外科手术者

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定义:是由于叶酸和/或维生素B12缺乏所引起的一种大细胞性贫血。特点:贫血、神经精神症状、红细胞的胞体变大、骨髓中出现巨幼红细胞,用维生素B12或/和叶酸治疗有效。

临床表现:一般表现(虚胖或颜面轻度水肿,毛发黄纤细稀疏,严重者有出血点);贫血症状(皮肤蜡黄,肝脾肿大);神经精神症状(智力倒退,维生素B12缺乏者有震颤,叶酸缺乏不发生神经系统症状);消化系统症状(食欲不振、厌食、消化不良、腹泻等)骨髓象:红系增生为主,粒、红系均出现巨幼变,胞体变大,核染色质粗而松,核分叶过多。

化脓性脑膜炎

定义:是小儿,尤其是儿期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由各种化脓菌感染所引起。临床以急性发热、惊厥、意识障碍、颅内压增高和脑膜刺激征、脑脊液脓性改变为特征。

高发于6~12个月

入侵途径:1.最常见血行感染;2.邻近组织器官感染;3.与颅腔存在直接通道

临床表现:

前驱症状(多数起病急,发病前常有上呼吸道感染or胃肠道感染);全身感染中毒症状(发热、烦躁不安、进行性加重的意识障碍,脑膜炎双球菌感染常有瘀点、瘀斑、休克);脑膜刺激症(颈项强直,克氏症布氏症阳性);颅内压增高表现(前xi饱满,头围增大,头痛呕吐)

<3月婴儿化脑表现:

多不典型。1)体温可高可低or不发热,2)颅内压增高不明显,可能仅有吐奶尖叫,3)惊厥可不典型,如仅见面部、肢体局灶or多局灶性抽动,局部or全身性肌阵挛,或各种不显性发作,4)脑膜刺激征不明显

并发症:硬脑膜下积液、脑室管膜炎、抗利尿激素异常分泌综合征、脑积水、各种神经功能障碍(神经性耳聋,智力低下,视力障碍,行为异常)

抗利尿激素异常分泌综合征:炎症刺激神经垂体导致抗利尿激素分泌过量,引起低钠血症和血浆低渗透压,可能加剧脑水肿,导致惊厥和意识障碍加重,或直接因为低钠血症引起惊厥发作。

抗生素治疗原则:可穿过血脑屏障,敏感药物,早期、足量、足疗程、静脉、联合肺链、流感嗜血杆菌——10~14 d

脑膜炎球菌——7 d

金葡、革兰阴性杆菌——21 d以上

停药原则:体温退后3~5 d,脑脊液常规恢复正常,培养阴性,至少2~3 w,G-阴性杆菌用药3~4 w。

鉴别诊断(表

并发症治疗:

硬膜下积液

1)少量液体无症状---不需治疗

2)积液有症状----硬脑膜下穿刺

3)反复穿刺无效---外科引流

硬脑膜下穿刺每侧放液量<15ml,每日或隔日一次

脑室管膜炎:侧脑室穿刺;注入抗生素。

脑性低钠血症:限制液体量,适当补盐。

脑积水:正中孔粘连分解,导水管扩张、CSF分流术。

儿科学重点总结

第一节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特点 (一)胎儿期:受孕到分娩,约40周(280天)。受孕最初8周称胚胎期,8周后到出生前为胎儿期。 (二)新生儿期:出生后脐带结扎开始到足28天。 围生期:胎龄满28周(体重≥1000g)至出生后7足天。 1.加强护理,注意保暖,细心喂养,预防各种感染。 2.发病率、死亡率高,尤其生后第一周。 3.围生期死亡率是衡量产科新生儿科质量的重要标准。 (三)婴儿期:出生后到满1周岁。 1.小儿生长发育最迅速的时期,身长50→75cm,体重3→9kg. 2.易发生消化不良和营养缺乏。易患各种感染性疾病,应按时预防接种。 (四)幼儿期:1周岁后到满3周岁。 1.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加快。 2.活动能力增强,注意防止意外。 3.喂养指导。 4.传染病预防。

(五)学龄前期:3周岁后到6~7周岁。 (六)学龄期:从入小学起(6~7岁)到青春期(13~14岁)开始之前。 (七)青春期:女孩11、12岁到17、18岁;男孩13、14岁到18~20岁。 第一节生长发育规律 婴儿期是第一个生长高峰;青春期出现第二个生长高峰。一般规律为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 第二节体格生长(重点) (一)体格生长的指标 1.体重: 出生体重平均3kg,生后第1周内生理性体重下降(3~9%)。 1岁体重平均为9kg,2岁12kg,2岁到青春前期每年增长2kg。 体重计算公式: <6月龄婴儿体重(kg)=出生体重 + 月龄× 7~12个月龄婴儿体重(kg)=6 + 月龄× 2岁~青春前期体重(kg)=年龄×2 + 8(7)kg

2.身高: 新生儿50cm,前半年每月增长,后半年每月增长。 1岁75cm,2岁85cm,2岁以后每年长5~7cm。 2~12岁身长计算公式 身长(cm)=年龄×7 + 70 3.头围 新生儿头围34cm,3个月40cm,1岁46cm,2岁48cm,5岁50cm,15岁54~58cm,半岁42cm。 4.胸围 出生时比头围小1~2cm,约32cm;1岁时与头围相等约46cm。 (二)骨骼的发育 1.囟门 前囟:出生时~2cm,12~18个月闭合。 后囟:6~8周闭合;颅骨骨缝3~4个月闭合。 2.脊柱的发育: 3个月抬头颈椎前凸;6个月会坐胸椎后凸;1岁会走腰椎前凸。 4.长骨骨化中心的发育 摄左手X线片。头状骨、钩骨3个月左右出现;10岁出齐,共10个;2~9岁腕部

新版天津医科大学儿科学考研经验考研参考书考研真题

考研是我一直都有的想法,从上大学第一天开始就更加坚定了我的这个决定。 我是从大三寒假学习开始备考的。当时也在网上看了很多经验贴,可是也许是学习方法的问题,自己的学习效率一直不高,后来学姐告诉我要给自己制定完善的复习计划,并且按照计划复习。 于是回到学校以后,制定了第一轮复习计划,那个时候已经是5月了。 开始基础复习的时候,是在网上找了一下教程视频,然后跟着教材进行学习,先是对基础知识进行了了解,在5月-7月的时候在基础上加深了理解,对于第二轮的复习,自己还根据课本讲义画了知识构架图,是自己更能一目了然的掌握知识点。8月一直到临近考试的时候,开始认真的刷真题,并且对那些自己不熟悉的知识点反复的加深印象,这也是一个自我提升的过程。 其实很庆幸自己坚持了下来,身边还是有一些朋友没有走到最后,做了自己的逃兵,所以希望每个人都坚持自己的梦想。 本文字数有点长,希望大家耐心看完。 文章结尾有我当时整理的详细资料,可自行下载,大家请看到最后。 天津医科大学儿科学考研的初试科目为: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306)临床医学综合能力(西医)

参考书目为: 关于英语复习的建议 考研英语复习建议:一定要多做真题,通过对真题的讲解和练习,在不断做题的过程中,对相关知识进行查漏补缺。对于自己不熟练的题型,加强训练,总结做题技巧,达到准确快速解题的目的。 虽然准备的时间早但因为各种事情耽误了很长时间,真正复习是从暑假开始的,暑假学习时间充分,是复习备考的黄金期,一定要充分利用,必须集中学习,要攻克阅读,完形,翻译,新题型!大家一定要在这个时间段猛搞学习。 在这一阶段的英语复习需要背单词,做阅读(每篇阅读最多不超过20分钟),并且要做到超精读。无论你单词背的多么熟,依然要继续背单词,不能停。 真题是木糖英语的真题手译,把阅读真题争取做三遍,做到没有一个词不认识,没有一个句子不懂,能理解文章的主旨,每道题目选项分析透彻。 完型填空的考察重点就是词汇辨析,逻辑关系,固定搭配和语法等。完型一般放在最后一步做,所以时间有限,不需要把文章通读一遍,只要把握首句,即文章的中心大意,不要脱节文章主题意思即可。 做题的时候多联系理解上下文,精读空格所在句,根据前后的已知信息寻

最新整理中医妇科学口诀教学文稿

妇科口诀(自己整理版) 妇科月经先期证治歌诀: 先期连续早七天,--月经先期:1.提前7天以上。2.连续两个周期 气虚血热两因连。--先期的病因:1.气虚。2.血热 脾虚归脾补中益,--脾气虚证,用归脾汤或补中益气汤 肾虚归肾固阴煎。--肾气虚证,用固阴煎或归肾丸 阳盛血热用清经,--阳盛血热证,用清经散 阴虚两地凉血痊。--阴虚血热证,用两地汤(生地,地骨皮) 肝郁血热不难治,--肝郁血热证,用丹栀逍遥散 方用丹栀逍遥丹 妇科月经后期证治歌诀: 后期推后多七日,--月经后期:1.周期推后7天以上,2.连续两个周期。 不通不荣两因迟。--病机:1.不通(寒凝,痰湿,气滞),2.不荣(血虚,肾虚)。 当归地黄应肾虚,--肾虚证:当归地黄饮 血虚补元煎来治。--血虚证:大补元煎 实寒良方虚金匮,--实寒:良方温经汤。虚寒:金匮温经汤 乌药专治是气滞。--气滞证:乌药汤 辨证清楚用方明。 芎归二陈去痰湿。--痰湿证:芎归二陈汤。 妇科月经先后不定期证治歌诀: 先后不定期, 责之脾肾肝。--先后不定期,与肝脾肾密切相关 肝郁逍遥散,--肝郁证,用逍遥散 肾虚固阴煎。--肾虚证,用固阴煎 肝肾定经汤,--肝郁肾虚证,用定经汤 脾虚归脾丸。--脾虚证,用归脾丸。 妇科月经过多证治歌诀: 月经过多辨分明,--经量大于100ml 脾虚举元或安冲。--脾虚证,用举元煎或安冲汤

血热通用保阴煎,--血热证,用保阴煎 失笑一下血瘀通。--血瘀证,用失笑散 妇科证月经过少治歌诀: 过少不通与不荣,--过少之因分虚(肾虚,血虚),实(血瘀,痰湿) 血虚滋血或小营。--血虚证用滋血汤,或小营煎 归肾归地补肾虚,--肾虚证用归肾丸,或当归地黄汤 血瘀通瘀或桃红。--血瘀证用桃红四物汤,或通瘀煎 痰湿苍附导痰妙,--痰湿证用苍附导痰丸,或二陈加芎归汤 二陈芎归亦有功。 妇科经期延长证治歌诀: 经期延长仔细辨, 气虚便下举元煎。--气虚证,用举元煎 虚热两地合二至,--虚热证,用两地汤合二至丸,或四乌贼骨一芦茹丸,或固经丸 血瘀亦致经期延。 桃红四物合失笑,--血瘀证,用桃红四物汤合失笑散,或桂枝茯苓丸 或用桂枝茯苓丸。 妇科经期出血证治歌诀: 经间出血病复杂, 阴虚两地二至法。--肾阴虚证,用两地汤合二至丸,或加减一阴煎 脾虚通用是归脾,--脾虚证,用归脾汤 湿热清肝止淋下。--湿热证,用清肝止淋汤 血瘀逐瘀止血用,--血瘀证,用逐瘀止血汤 辨证论治效堪夸。 妇科崩漏证治歌诀: 崩漏辨证须分明, 脾虚固本或固冲。--脾虚证,用固本止崩汤,或固冲汤 肾虚又分阴阳气, 阳虚右归气苁蓉。--肾阳虚证,用右归丸。肾气虚证,用加减苁蓉菟丝子丸阴虚左归合二至,--肾阴虚证,用左归丸合二至丸,或滋阴固气汤

药理学笔记整理之传出神经系统药物

传出神经系统药物总论 (一)、肾上腺素受体与其效应 α样作用(选择性结合NA 、AD 的受体)——α-R :分为α1-R α2-R β样作用——β-R :分为β1-R 、β2-R 、β3-R α样作用:收缩血管(皮肤、黏膜、内脏) α1受体: 瞳孔(开大肌)扩大、汗腺分泌 皮肤、粘膜、内脏、骨骼肌(弱)血管收缩 胃肠、膀胱 括约肌收缩 α2受体: 胰岛(B 细胞)素减少,NA 释放减少,血小板聚集,血管收缩 β样作用:兴奋心脏、扩张三管(骨骼肌血管、冠状血管、支气管) β1受体: 心脏 兴奋(力、率、传、输) β2受体: 支气管平滑肌 松弛 骨骼肌血管、冠状血管舒张 血糖升高(肝糖原分解) β3受体: 脂肪分解 (二)、胆碱受体与效应 毒蕈碱型胆碱受体:即M -R (M1~M5)——M 样作用 烟碱型胆碱受体: 即N -R ——N 样作用(兴奋骨骼肌) N N (N1)—R :位于神经节、肾上腺髓质 N M (N2)—R :位于骨骼肌 M 样作用:抑制心脏兴奋(胃肠、支气管、膀胱)平滑肌 腺体分泌增加 M1: 胃壁细胞:胃酸分泌增加 M2: 心脏抑制 M3:外分泌腺:汗腺、唾液腺分泌增加 内脏平滑肌:胃肠、支气管、膀胱平滑肌兴奋收缩 血管平滑肌:骨骼肌血管扩张 括约肌:胃肠、膀胱舒张、瞳孔括约肌收缩 (三)、多巴胺( DA )受体与效应 中枢DA 受体 外周DA 受体:肾、脑、肠系膜、冠状血管扩张

胆碱受体激动药(拟胆碱药) 胆碱受体激动药(直接作用的拟胆碱药) 拟胆碱药的分类 抗胆碱酯酶药(间接作用的拟胆碱药) M 受体激动药代表药物——毛果芸香碱(匹罗卡品) (一)药理作用:能直接作用于副交感神经(包括支配汗腺的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支配的效应器官的 M 胆碱受体, 对眼和腺体作用明显。(激动M-R ) 1 、对眼的作用——缩瞳、降低眼内压和调节痉挛 瞳孔括约肌的M 受体,兴奋时瞳孔括约肌向中心收缩,瞳孔缩小; (2)降低眼内压——通过缩瞳作用使虹膜向中心拉动,虹膜根部变薄,从而使处于虹膜周围的前房角间隙扩大,房水易于经滤帘进入巩膜静脉窦,使眼内压下降。 缩瞳(环状肌向中心方向收缩)即睫状肌收缩→悬韧带松弛→晶状体变凸→屈光度变大→视近物清楚,远物模糊 2、对腺体的作用 较大剂量的毛果芸香碱皮下注射可使腺体分泌增加(汗腺、唾液腺) (二)临床应用 PS :用药后数分钟眼压下降,可持续4~8h ,调节痉挛2h 左右消失 2. 虹膜睫状体炎 ——与扩瞳药交替使用,防止虹膜与晶状体粘连。 3. M 胆碱受体阻断药(如阿托品)中毒 如:阿托品1-2mg i.h.(皮下注射) 4. 口干症 增加唾液腺分泌,汗腺也会明显增加 (三)不良反应 眼科局部用药无明显不良反应。 剂量过大或p.o.时可出现M 受体过度兴奋的症状,如流涎、多汗、腹痛腹泻、支气管痉挛、心脏停跳 用药须知: 滴眼时应压迫眼内眦(泪点→鼻泪管),防止药液流入鼻腔增加吸收而产生不良反应。 避光保存

儿科学期末复习重点

儿科学常考点(分章节) 一,绪论: 1、围生期:指胎龄28周至出生后不满一周的小儿。 2、小儿‘四病“指肺炎、肠炎(腹泻)、贫血、佝偻病。 二,生长发育:人的生长发育指从受精卵到成人的成熟过程。生长是指身体各组织、器官的长大;发育指细胞、器官的分化与功能成熟。 1、生长发育的规律: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有简单到复杂。 2、体重:生后3—12月(Kg)=(月龄+10)/2;生后1—12岁体重(Kg)=年龄*2+8. 正常婴儿生后第一个月增加1—1..7Kg,生后3—4个月体重约为出生时的两倍。12月时为出生时3倍 3、身高(长):1岁时75cm。二岁87cm,,以后每年增加6—7,2岁以后若每年身高增长低于5cm,为生长速度下降。 3头围:出生:33;三个月:40;12个月:46;2岁:48;5岁:50;15岁:53—54 4、骨骼:①头颅骨:出生时后卥已闭合,最迟6—8周;前卥出生时1—2cm,以后随颅骨生长而增大,6月龄开始减小,最迟1.5岁闭合。(脑发育不良时头围减小、前卥小或关闭早;甲状腺功能低下时前卥闭合延迟;颅内压增高时前卥饱满;脱水时前卥凹陷②脊柱:3个月出现抬头动作使颈椎前凸;6个月能坐出现胸椎后凸;1岁时会走出现腰椎前凸。③长骨:腕部出生时无骨化中心,出现顺序:头状骨、钩骨、下桡骨骺、三角骨、月骨、大小多角骨、舟骨、下尺骨骺、豆状骨,10岁时长全,共10个,故1—9岁腕部骨化中心数目大约为其岁数加1。骨龄延迟:甲状腺功能低下症、生长激素缺乏症、肾小管酸中毒;骨龄超前:真性性早熟。④乳牙约2.5岁长齐。 5新生儿在腰椎穿刺时在4—5椎间隙。 6,大运动:二抬,四翻,六坐,八爬,十站,周岁走,二岁跑,三岁独足跳。大运动发育迟缓:4月不能抬头,8月不能翻身和独坐;13月不能独爬;15月不能

最新整理中医妇科学笔记49213复习课程

月经病 一、月经先期 (一)气虚证 1、脾气虚证:补脾益气,摄血调经—补中益气汤 2、肾气虚证:补益肾气,固冲调经—固阴煎 (二)血热证: 1、阳盛血热:清热凉血调经—清经散 2、阴虚血热:养阴清热调经—两地汤 3、肝郁化热:疏肝清热,凉血调经—丹栀逍遥散 清经散:丹皮、地骨皮、白芍、熟地、青蒿、黄柏、茯苓 两地汤:生地、地骨皮、玄参、麦冬、阿胶、白芍 丹栀逍遥散:丹皮、栀子、当归、白芍、柴胡、白术、茯苓、煨姜、薄荷、炙甘草 二、月经后期 1、肾虚证:补肾养血调经—当归地黄汤 2、血虚证:补血益气调经—大补元煎

3、血寒证: 虚寒:扶阳祛寒调经—温经汤(金匮要略) 实寒:温经散寒调经—温经汤(妇人大全良方) 4、气滞证:理气行滞调经—乌药汤 大补元煎:人参、山药、熟地、杜仲、当归、山茱萸、枸杞、炙甘草温经汤(金匮要略):当归、吴茱萸、桂枝、白芍、川芎、生姜、丹皮、法半夏、麦冬、人参、阿胶、甘草 温经汤(妇人大全良方):当归、川芎、芍药、桂心、丹皮、莪术、人参、甘草、牛膝 三、月经先后无定期 1、肝郁证:疏肝理气调经—逍遥散 2、肾虚证:补肾调经—固阴煎 四、月经过多 1、气虚证:补气摄血固冲—举元煎 2、血热证:清热凉血,固冲止血—保阴煎 3、血瘀证:活血化瘀止血—失笑散 举元煎:人参、黄芪、白术、升麻、炙甘草

保阴煎:生地、熟地、黄芩、黄柏、白芍、山药、续断、甘草 失笑散:蒲黄、五灵脂 五、月经过少 1、肾虚证:补肾益精,养血调经—归肾丸 2、血虚证:养血益气调经—滋血汤 3、血瘀证:活血化瘀调经—桃红四物汤 4、痰湿证:化痰燥湿调经—苍附导痰丸 归肾丸:菟丝子、杜仲、枸杞、山茱萸、当归、熟地、山药、茯苓苍附导痰丸:茯苓、法半夏、陈皮、甘草、苍术、香附、胆南星、枳壳、生神曲 六、经期延长 1、气虚证:补气摄血,固冲调经—举元煎 2、虚热证:养阴清热止血—两地汤合二至丸、四乌贼骨一藘茹丸 3、血瘀证:活血祛瘀止血—桃红四物汤合失笑散 桃红四物汤:桃仁、红花、当归、川芎、白芍、熟地 七、经间期出血

儿科学考试重点总结

儿科学考试重点总结 儿科学是儿科主治非常重要的学科,在儿科主治考试中占着比较大的比分,很多考生感觉儿科学的考题很容易出错,为了帮助考生解决这个问题,小编整理了儿科学的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儿科学考试需要知道的知识点: 1.胎儿期:受精卵形成至出生共40周。新生儿期:胎儿娩出至28天。婴儿期:出生至1岁。幼儿期:1岁至满3岁。学龄前期:3岁至6~7岁。学龄期:6~7岁至青春期。青春期:10~20岁。 2.儿科学知识点生长发育规律:连续有阶段性(两个高峰:婴儿期+青春期),各系统器官不平衡(神经系统先快后慢,生殖系统先慢后快,体格发育快慢快,淋巴系统儿童期迅速青春期高峰以后降至成人水平),存在个体差异,一定规律(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 3.出生时:3kg,50cm。 <6个月:体重=3+月龄×0.7,身高=50+月龄×2.5。 7~12个月:体重=6+月龄×0.25,身高=65+(月龄-6)×1.5。 1岁:10kg,75cm。 2~12岁:体重=年龄×2+8,身高=年龄×7+75。 4.儿科学知识点头围:眉弓上方、枕后结节绕头一周,出生时34cm,前三个月、后九个月各增6cm,1岁46cm,2岁48cm,5岁50cm。 5.胸围:乳头下缘绕胸一周,出生时32cm,1岁时46cm,以后=头围+年龄-1。 6.前囟1.5岁闭合(过早:头小畸形,过迟:佝偻病、甲减、脑积水),后囟6~8周闭合。 7.3个月抬头时颈椎前凸(第1个生理弯曲),6个月能坐时胸椎后凸(第2个生理弯曲),1岁站立行走时腰椎前凸(第3个生理弯曲)。 8.1~9岁腕部骨化中心数目=岁数+1,10岁出全10个。 9.乳牙共20个,4~10个月开始萌出,12个月未萌出为延迟,2.5岁出齐,2岁内=月龄-(4~6)。恒牙骨化从新生儿期开始。 10.粗细动作:二抬四翻六会坐,七滚八爬周会走。

中医妇科常用方歌

一贯煎记忆口诀::当地(一贯)杀狗卖金铃(当归、生地、沙参、枸杞、麦冬、川楝子)。二至丸:旱莲草女贞子二陈汤:半夏陈皮茯苓生姜甘草乌梅 二仙汤:二仙汤将瘾疹医,仙茅巴戟仙灵脾,方中知柏当归合,调补冲任贵合机。 失笑散:失笑灵脂共蒲黄 八正散:八正木通与车前,扁蓄大黄栀滑研,草梢瞿麦灯心草,湿热诸淋宜服煎 八珍汤:地芍归芎参苓术草(四物与四君);再加芪桂即十全 人生养荣汤:十全去川芎,加五味陈皮远志加姜枣四乌贼骨一芦茹丸 大黄牡丹皮汤:大黄牡丹皮桃仁瓜子芒硝桃红四物汤:四物汤+桃仁、红花 大补元煎:大补元煎元气伤,萸肉杜仲入肾阳熟地参草怀山药,当归枸杞生化藏 小蓟饮子:小蓟生地藕蒲黄,滑竹通栀归草香,凉血止血利通淋,焦瘀热血淋康。 小营煎:当归熟地芍药山药枸杞炙甘草 小柴胡汤:小柴胡汤和解功,半夏人参甘草从,更加黄芩生姜枣,少阳为病此方宗 上下相滋汤:熟地山茱萸葳蕤人参元参沙参当归麦冬北五味牛膝车前子 止带方:止带泽泻猪茯苓,茵陈赤芍丹皮寻,车前黄柏牛膝栀,清热利湿止带灵 五味消毒饮:五味消毒疗诸疔,银花野菊蒲公英;紫花地丁天癸子,煎加酒服效非轻 乌药汤:乌药香附木香当归甘草(乌药二香当归草) 逍遥散用当归芍,柴苓术草加姜薄丹栀逍遥丸(丹皮+栀子+逍遥) 四君子汤:四君子汤中和义,参术茯苓甘草比,益以夏陈名六君,祛痰补气阳虚饵。 开郁种玉汤:开郁种玉傅氏方,归芍茯苓丹皮藏,白术香附天花粉,舒肝解郁功效彰 养精种玉汤:养精种玉女科方,归萸芍药熟地黄,血虚不孕经不调,滋肾养血冲任康 王氏清暑益气汤,暑热气津已两伤,洋参麦斛粳米草,翠衣荷连知竹尝。 李东垣清暑益气汤:清暑益气参草芪,当归麦味青陈皮,曲柏葛根苍白术,升麻泽泻姜枣随白虎加人参汤:白虎膏知粳米甘,益气生津人参添 归肾丸:归肾杜仲菟丝杞,苓萸山药归熟地 生脉散:人参麦冬五味子甘麦大枣汤:炙甘草大麦甘草 生化汤:生化汤是产后方,归芎桃草酒炮姜,消瘀活血功偏擅,止痛温经效亦彰 归脾汤:归脾汤用术参芪,归草茯神远志齐,酸枣木香龙眼肉,煎加姜枣益心脾。 平胃散:平胃散内君苍术,厚朴陈草姜枣煮,燥湿运脾又和胃,湿滞脾胃胀满除。 艾附暖宫丸:艾附暖宫四物配,吴萸续断芪肉桂,温经养血暖子宫,止带调经腹痛退 龙胆泻肝汤:龙胆泻肝栀黄柴,生地车前泽泻偕,木通甘草当归合,肝经湿热力能排。 仙方活命饮:仙方活命金银花,防芷归陈草芍加,贝母花粉兼乳没,穿山角刺酒煎佳 圣愈汤:生地黄熟地黄川芎人参当归身黄芪 左归丸:左归丸内山药地,萸肉枸杞与牛膝;菟丝龟鹿二胶合,壮水之主方第一 右归丸:右归丸中地附桂,山药茱萸菟丝归;杜仲鹿胶枸杞子,益火之源此方魁。 玉屏风散:黄芪白术防风 甘露消毒丹:甘露消毒蔻藿香,茵陈滑石木通菖;芩翘贝母射干薄,湿热流连正治方。 三仁汤:三仁杏蔻薏苡仁,朴夏白通滑竹伦,水用甘澜扬百遍,湿温初起法堪遵。 趣味记忆法:三仁(人)朴(扑)通滑竹夏(下) 半夏白术天麻汤:半夏白术天麻汤,苓草橘红枣生姜,眩晕头痛风痰盛,痰化风熄复正常当归补血汤:五分黄芪一当归当归生姜羊肉汤:瘦羊肉当归生姜 当归建中汤:当归建中补血虚,小建中加当归齐,不论男女腹中痛,适证应用效神奇。 当归芍药散:当归芍药散川芎,茯苓白术泽泻同,主治妊娠腹痛证,疏理肝脾有奇功。

药理学重点汇总笔记全

药理学一、名词解释: 1不良反应:对机体带来不适,痛苦或损害的反应。 2血浆半衰期:是指体内血药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是表示药物消除速度的一种参数。 3选择性作用: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多数药物吸收后,只对某一.两种器官或组织产生明显的药理作用,而对其它组织作用很小甚至无作用,药物的这种特性称为选择性。 4激动剂:药物与受体有较强的亲和力,也有较强的内在活性。它兴奋受体产生明显效应。 5拮抗剂:药物与受体亲和力较强,但无内在活性,故不产生效应,但能阻断激动药与受体结合,因而对抗或取消激动药的作用。 6部分激动剂:本类药物与受体的亲和力较强,但只有弱的内在活性,能引起较弱的生理效应,较大剂量时,如与激动药同时存在,能拮抗激动药的部分效应。 7半数致死量(LD50):如以死亡为指标,则称为半数惊厥量或半数致死量。 8安全范围:有人用1%致死量与99%有效量的比值来衡量药物的安全性,5%致死量与95%有效量之间的距离称为药物的安全范围。 9生物利用度:指药物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的速度和程度,生物利用度高,说明药物吸收良好,反之,则药物吸收差。10首关消除:口服某些药物时,在胃肠道吸收后,经肝门静脉进入肝脏,在进入体循环前被肠粘膜及肝脏酶代谢灭活或结合贮存,使进入体循环的药量明显减少。称首关消除。 12.首过效应:口服经门静脉进人肝脏的药物,在进人体循环前被代谢灭活或结合储存,使进人体循环的药量明显减少。 11肝肠循环:药物自胆汁排泄到十二指肠后,在肠道被再吸收又回到肝脏的过程 12量效关系:在一定的范围内,药物的效应与靶部位的浓度成正相关,而后者决定于用药剂量或血中药物浓度,定量地分析与阐明两者间的变化规律称为量效关系。药物剂量与效应之间的规律性变化为量效关系。 13有效量:出现疗效的剂量。 14肝药酶诱导剂:是指有些药物长期使用后能加速肝药酶的合成并增强其活性,这类药物就称为肝药酶诱导剂。15最小有效量:在一定剂量范围内, 随剂量的增加药物效应逐渐增强,出 现疗效的最小剂量称为最小有效量。 16耐药性:是在长期应用化疗药物 后,病原体对药物产生的耐受性。 17身体依赖性:是由反复用药造成 的一种适应状态,中断用药产生一系 列痛苦难以忍受的戒断症状。 18抑菌药:指仅有抑制病原菌生长繁 殖而无杀灭作用的药物 19首剂现象:即部分患者首次给予哌唑 嗪(2mg以上)后出现直立性低血压、 心悸、昏厥等。 20稳态浓度:按一级消除动力学规 律,如恒速静脉滴注药物,血药浓度 平稳上升,没有任何波动,约经5个 半衰期达到稳态浓度,此时给药速率 与消除速率达到平衡,其血药浓度称 为稳态浓度。 21反跳现象长期用药因减量太快或 骤然停药所致原病复发加重的现象。 22半数有效量:是指药物在一群动 物中引起半数动物阳性反应的剂量 23二重感染:正常人体内的菌群处于 一种平衡共生状态,长期应用广谱抗生 素后,使敏感菌受到抑制,不敏感菌乘 机在体内繁殖生长,造成新的感染,称 为二重感染。 24后遗效应:指停药后血浆药物浓度已 降低到浓度以下时残存的生物效应 25抗菌谱:抗菌药物的抗菌作用范围。 26抗菌活性:抗菌药物抑制或杀灭病原 微生物的能力称为抗菌活性 27钙拮抗剂:主要通过阻断心肌和血 管平滑肌细胞膜上的钙离子通道,抑 制细胞外钙离子内流,使细胞内钙离 子水平降低而引起心血管等组织器 官功能改变的药物。 28治疗指数:药物的半数致死量 (LD50)和半数有效量(ED50)的 比值,用以评价药物的安全性,治疗 指数大的药物相对较安全。 29替代疗法:用于补充身体内生理 剂量不足的治疗方法,用于治疗急慢 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脑垂体前叶 功能减退症及肾上腺次全切除术后。 30细菌耐药性:细菌耐药性是细菌 产生对抗生素不敏感的现象,产生原 因是细菌在自身生存过程中的一种 特殊表现形式。耐药性可分为固有耐 药和获得性耐药。 31副作用:在治疗剂量时出现的与 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可能给病人带 来不适或痛苦。 药理学: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相 互作用规律及其原理的科学。 药效学:药效学是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 用或在药物影响下机体细胞功能如何发 生变化。 药动学:药动学是研究药物的吸收、分 布、生物转化和排泄等体内过程的变化 规律。 药物:指用以防治及诊断疾病的物质。 在理论上,凡能影响机体器官生理功能 及细胞代谢的物质都属药物范畴。对药 物的基本要求安全,有效,故对其质量, 适应症、用法和用量均有严格的规定, 符合有关规定标准的才可供临床应用。 制剂:是药物经加工后制成便于病人使 用,能安全运输,贮存,又符合治疗要 求的剂型如片剂、注射剂、软膏等。 效能:药物所能达到的最大效应的能力 就是该药的效能,即最大效应。如再增 加药物剂量,效应不再进一步增强。 效价强度:产生相同效应的各个药物在 其达到一定治疗强度时所需要的剂量。 最小有效量:刚能引起效应的剂量称最 小有效量,亦称阈剂量。 半数有效量:能引起半数实验动物阳性 反应的剂量。 半数致死量:引起50%实验动物死亡的 剂量。 对因治疗:应用药物消除致病原因的治 疗。如抗生素杀灭体内的致病微生物。 对症治疗:应用药物来减轻或消灭疾病 症状的治疗。如发烧时的解热作用。 副作用:在治疗剂量时出现的与治疗目 的无关的作用。如阿托品引起的口干。 毒性反应:由于用药剂量过大而产生的 药物中毒反应,对机体有明显损害甚至 危及生命。可有急性毒性、慢性毒性急 特殊毒性。 后遗效应:停药后血浆药物浓度已降到 阈浓度以下时所残存的生物效应。 变态反应:人体对药物过敏所引起的反 应,与用药剂量无关。 选择性作用:治疗剂量的药物吸收入血 后,只对某个或几个器官组织产生明显 的作用,对其他器官组织作用很小或不 发生作用。 质反应:药物效应以阳性或阴性表示的 反应。 量反应:可以数量分级表示的药理效应 如血压、心率、呼吸等。 治疗指数:指药物安全性的指标,以 LD50/ED50的比值表示,此值越大越安 全。 安全范围:指ED95与LD5之间的距离。

儿科学考试重点总结全

2.生长发育:坐长一般是指小而整体和各器官的长大,可测出其测量的增加;发育是指细胞、组织、器官功能的成熟,为质的改变。 3.计划免疫:15岁以下儿童按年龄进行全程足量基础免疫,并适时加强免疫措施。 4.一级预防:是指小儿的营养指导、体格锻炼、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及预防接种等。 5.被动免疫:对易感儿或接触过患儿的体弱儿,进行抗毒素或丙种球蛋白注射,使之立即获得免疫力。 6.低渗性脱水:电解质的丢失多余水的丢失,血清钠浓度为<130mmol/L,以细胞外液减少为主。等渗性脱水:水和电解质成比例丢失,血清钠浓度为130—150mmol/L,表现为一般脱水体征。 8.口服补液盐(ORS):组成成分为氧化钠3.5g,碳酸氢钠2.5g,氧化钾1.5g,无水葡萄糖20.0g,加水至1000ml,用于轻、中度腹泻病患儿,简便易行,疗效较好。 9.基础代:为在清醒、安静、空腹状况下,处于18-25℃环境中人体维持基本生理活动所需的最低能量。 10.人工喂养:母亲因各种原因不能喂哺婴儿时,可选用牛、羊乳,或其他兽乳,或其他代乳品喂养婴儿。 11.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本病是由于维生素D不足,钙磷代失常,导致以骨骼系统为特征的一种慢性营养缺乏病。 12.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本病是因维生素D缺乏导致血清钙离子浓度降低,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引起,表现为全身惊厥、手足肌肉抽搐或喉痉挛等。 幼儿期:自1岁至满3周岁之前为幼儿期。 5.学龄前期:自3周岁至6-7岁入小学前为学龄前期。 19.身材矮小:身高落后于同年龄、同性别正常儿童第三百分位数以下。 20.生长缓慢:生长速率<5cm/年。 13.早期新生儿:是指生后一周以的新生儿,属围产儿。因刚从宫生活转变为脱离母体独立生存各脏组织发育尚不够成熟,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特别需要细心护理监护和治 21.正常足月儿:指出生时胎龄满37周不足42周,体重大于等于2500g、无畸形和疾病的活产婴儿。22.早产儿:胎龄小于37周的新生儿。 14.高危儿:指出生后可能发生或已经发生危重疾病而需要特殊监护的新生儿。 15.巨大儿:出生体重大于4000克的新生儿。 6.新生儿呼吸暂停:指呼吸停止时间超过20秒,伴心率小于100次/分及发绀。 7.新生儿黄疸:因胆红素在体积聚而引起的皮肤或其他器官黄染。 16.新生儿溶血症:是指母婴血型(ABO系统或Rh系统)不合,母亲对胎儿红细胞发生同种免疫反应所引起的溶血病。 17.新生儿败血症:是指各种致病菌侵入新生儿血循环并在血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使患儿出现严重感染中毒症状的全身感染性疾病。 18.新生儿硬肿症:指新生儿时期,由于寒冷、感染、缺氧、摄入不足等原因,引起新生儿皮肤即皮下脂肪变硬伴水肿,严重者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 20.低出生体重儿:指初生1小时体重不足2500克,不论是否足月或过期,其多为早产儿和小于胎龄儿。 21.适于胎龄儿:出生体重在同胎龄儿平均体重的第10百分位~90百分位之间的婴儿。 22.小于胎龄儿:出生体重在同胎龄儿平均体重的第10百分位以下的婴儿。 23.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俗称“感冒”,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它主要侵犯鼻、鼻咽和咽部,常诊断为“急性鼻咽炎”、“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等,也可统称为上呼吸道感染。 24.重症肺炎:除呼吸系统受累外,其他系统也受累,且全身中毒症状明显的肺炎。 25.差异性青紫:早期发生动力性肺动脉高压,晚期可发生梗阻性肺动脉高压,此时,右心室增大,而且出现持续性青紫,由于导管处发生右向左分流,下肢青紫比上肢严重,即称之差异性青紫。 26.艾森曼格综合征:右心室压力高过左心室,导致双向分流,乃至右向左分流,出现持续性青紫即艾森曼格综合征。

[药理学重点笔记]药理学各章节重点总结

[药理学重点笔记]药理学各章节重点总结 58.胺碘酮:广谱抗心律失常药。适用于反复发作的室上性心动 过速和顽固性室性心律失常。不良反应常见窦性心动过缓。 59.钙拮抗药维拉帕米:口服吸收快,首过效应明显。阻滞心肌 细胞膜慢钙通道,抑制Ca离子内流,主要影响窦房结和房室结等慢 反应细胞。降低心律,适用于室上性心律失常,阵发性室上性心动 过速首选,适于伴有冠心病或高血压患者。主要有胃肠道等不良反应,严重心衰、传导阻滞、心原性休克及低血压等禁用。 60.钙拮抗药硝苯地平:亲脂性强,口服后可迅速吸收,有肝首 过作用。抑制血管平滑肌和心肌细胞Ca离子内流。使外周血管阻力 降低,血压下降,心肌耗氧量降低;扩张冠状动脉,缓解冠状动脉 痉挛,增加冠脉流量和心肌供氧量。临床用于防治心绞痛,可单独 用于高血压。不良反应:禁用于心原性休克。低血压及心功能不良 者慎用。 61.钙拮抗药地尔硫卓:口服吸收良好,受肝首过作用影响。为 苯噻嗪类钙拮抗药,可扩张冠状动脉及外周血管,使心收缩力降低;可使窦房结及房室结自律性降低。用于冠心病、心绞痛治疗。对轻 及中度高血压也有较好疗效。尤适用于老年病人。2度以上房室传 导阻滞、低血压、严重心衰患者及孕妇禁用。 62.抗慢性心功能不全(充血性心力衰竭)药代表药强心苷: 长效:洋地黄毒甙;中效:地高辛;短效:毛花甙C、去乙酰毛 花甙丙、毒毛花甙K.作用机制:强心甙的正性肌力作用主要是由于 抑制细胞膜结合的Na,K-ATP酶,使细胞内钙离子增加。 药理作用:增强正性肌力,减慢心律,对心肌电生理特性的影响(减慢房室传导,增加自律性,延长有效不应期)。 临床应用: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心房颤动、扑动和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治疗心衰及心房扑动或颤动。

初级药师专业知识药理学笔记整理

药理学 课程特点:强化冲刺班,课时约13个小时; 课程要求:听课——考点、重点、难点; 记忆——表格、结构图、顺口溜; 练习——做题目 课前导入: 第一节绪言 第二节药效学 第三节药动学 第一节绪言 单元细目要点要求 绪言1.药理学的任务及内容药理学、药效学、药动学、临床药理学熟练掌握 2.新药的药理学临床前药理研究,临床药理研究掌握 一、药理学的任务和内容 (一)药理学的概念:研究药物和机体相互作用的规律和原理的基础学科。 药物机体 药物:用于预防、治疗和诊断疾病的物质; 可来源于植物、动物或矿物; 或人工合成其有效成分; 机体:有机整体; 离体组织器官; 培养的细胞; 病原微生物。 (二)药理学的研究内容: 1.药物效应动力学:简称药效学,主要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其规律,阐明药物防治疾病的机制。 2.药物代谢动力学:简称药动学,主要研究机体对药物处置的过程。包括药物在机体内的吸收、分布、 生物转化(或称代谢)、排泄及血药浓度随时间而变化的规律。 二、新药药理学 新药——我国《药品注册管理办法》规定: 新药指未曾在中国境内上市销售的药品,已生产的药品若改变剂型、改变给药途径、改变制造工艺或增 加新的适应症,亦按新药管理。 1.临床前药理研究(以非人体为研究对象) (1)主要药效学; (2)一般药理学:对呼吸系统、循环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 (3)毒理学研究: 急性毒性;长期毒性;一般毒性; 特殊毒理:致癌、致畸、致突变;

(4)药动学(药代研究)。 2.临床药理研究(以人体为研究对象): (1)I期临床试验:20~30例健康志愿者进行初步的药理学及人体安全性试验,观察人体对新药的耐 受程度和药代动力学。 目的:为制定临床给药方案提供依据。 (2)II期临床试验:随机双盲对照试验,病例不少于100例。 目的:观察新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推荐临床给药剂量。 (3)Ⅲ期临床试验:上市前的多中心临床试验,病例不少于300例。 目的:对新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社会性考察。 (4)Ⅳ期临床试验(售后调研):上市后监测,长期广泛考察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发现不良反 应。 第二节药效学 二、药效学 1.药物的基本作 用 药物治疗的选择性,治疗作用,药物不良反应的分类及概念:副 作用,毒性反应、变态反应、继发反应、后遗效应、致畸作用 2.受体理论 (1)受体的概念、特性、类型和调节方式 (2)受体学说 3.药效学概述 (1)亲和力、内在活性、激动剂、拮抗剂、竞争性拮抗剂、非 竞争性拮抗剂 (2)药物的构效关系和量效关系及相关概念:最小有效量、作 用强度、效能、最小中毒量、极量、量反应、质反应、半数有效 量、半数致死量、治疗指数、安全指数、安全界限 药效学 4.影响药效的因 素 (1)机体方面的因素:年龄、性别、遗传、个体差异、种属差 异等 (2)药物方面的影响:剂型、剂量、给药途径、反复用药和药 物相互作用 (3)耐受性、抗药性、依赖性、成瘾性等 一、药物的基本作用 1.药物作用的选择性 机体各组织对药物的敏感性不同,药物对某些组织器官有作用或作用强,而对另外一些组织器官无作用 或作用弱,称为药物作用的选择性。 选择性是相对的,选择性高的药物,使用时针对性强;选择性低的药物,使用时针对性不强,作用范围 广,但不良反应较多。 2.药物作用的两重性 治疗作用——凡能达到防治效果的作用称为治疗作用。 不良反应——不符合用药目的,对患者不利的作用。 ①副作用:药物本身固有的,在治疗剂量下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反应。 ◇特点:治疗作用与副作用是相对的;取决于药物的选择性。 ②毒性反应:药物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所引起的机体损伤性反应。 ◇急性毒性:用药后立即出现。多损害循环、呼吸和神经系统。

儿科学重点总结(精华版)

第一节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特点 (一)胎儿期:受孕到分娩,约40周(280天)。受孕最初8周称胚胎期,8周后到出生前为胎儿期。 (二)新生儿期:出生后脐带结扎开始到足28天。 围生期:胎龄满28周(体重≥1000g)至出生后7足天。 1、加强护理,注意保暖,细心喂养,预防各种感染。 2、发病率、死亡率高,尤其生后第一周。 3、围生期死亡率就是衡量产科新生儿科质量得重要标准。 (三)婴儿期:出生后到满1周岁。 1、小儿生长发育最迅速得时期,身长50→75cm,体重3→9kg、 2、易发生消化不良与营养缺乏。易患各种感染性疾病,应按时预防接种。 (四)幼儿期:1周岁后到满3周岁。 1、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加快。 2、活动能力增强,注意防止意外。 3、喂养指导。 4、传染病预防。 (五)学龄前期:3周岁后到6~7周岁。 (六)学龄期:从入小学起(6~7岁)到青春期(13~14岁)开始之前。 (七)青春期:女孩11、12岁到17、18岁;男孩13、14岁到18~20岁。 第一节生长发育规律 婴儿期就是第一个生长高峰;青春期出现第二个生长高峰。一般规律为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 二节体格生长(重点) (一)体格生长得指标 1、体重: 出生体重平均3kg,生后第1周内生理性体重下降(3~9%)。 1岁体重平均为9kg,2岁12kg,2岁到青春前期每年增长2kg。 体重计算公式: <6月龄婴儿体重(kg)=出生体重+ 月龄×0、7kg 7~12个月龄婴儿体重(kg)=6 + 月龄×0、25kg 2岁~青春前期体重(kg)=年龄×2 + 8(7)kg 2、身高: 新生儿50cm,前半年每月增长2、5cm,后半年每月增长1、5cm。 1岁75cm,2岁85cm,2岁以后每年长5~7cm。 2~12岁身长计算公式 身长(cm)=年龄×7 + 70 3、头围 新生儿头围34cm,3个月40cm,1岁46cm,2岁48cm,5岁50cm,15岁54~58cm,半岁42cm。 4、胸围 出生时比头围小1~2cm,约32cm;1岁时与头围相等约46cm。 (二)骨骼得发育 1、囟门 前囟:出生时1、5~2cm,12~18个月闭合。 后囟:6~8周闭合;颅骨骨缝3~4个月闭合。 2、脊柱得发育: 3个月抬头颈椎前凸;6个月会坐胸椎后凸;1岁会走腰椎前凸。 4、长骨骨化中心得发育 摄左手X线片。头状骨、钩骨3个月左右出现;10岁出齐,共10个;2~9岁腕部骨化中心数目约为小儿岁数1 。 (三)牙齿得发育 乳牙多于生后6~8个月萌出,最早4个月,12个月未出牙可视为异常。乳牙20个,2~2、5岁出齐。2岁内乳牙数

儿科学整理

儿科学整理 绪论 小儿年龄分期: 胎儿期:受精卵形成——出生,40w。依赖于母体 新生儿期:脐带结扎——出生后28d。独立生存,调节、适应能力不完善;发病率、死亡率高 婴儿期:出生——1周岁之前。生长发育快速;营养需求相对高;消化功能相对较弱,免疫功能不成熟 幼儿期:1岁——3岁。体格生长发育缓慢;智能发育迅速;食物性质的转换在此期;活动范围增大,意外伤害率高 学龄前期:3岁——6 or 7岁入小学前。认知、社会、情感发展更加迅速(好奇、模仿、好问) 学龄期:6 or 7岁——青春期前。除生殖系统外,各器官系统外形已近成人;智能发育更加成熟,可接受系统的科学文化教育 青春期:一般10——20岁。M:13、14——18、20;F:11、12——17、18。生殖系统快速发育并趋于成熟;体格生长再次加速,为第二次高峰 生长发育 生长发育规律: 1.生长发育是连续的、有阶段性的过程 2.各系统、器官生长发育不平衡 3.生长发育有个体差异 4.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从上到下、从近到远、从粗到细、从简单到复杂、从低 级到高级) 体格生长: 体重:出生~3.3 kg, 1岁:10 kg(前3m体重增长=后9m体重增长) 1~6岁:年龄*2+8 7~12岁:(年龄*7-5)/2 身高:出生:50cm 第1年:+25cm 第2年:+10~12cm 2岁以后+5~7 cm/年 头围:出生:33~34 cm 前3m(+6 cm)=后9m(+6cm) 1岁:~46 cm 2岁:~48 cm (2岁以内头围的测量有意义)胸围:出生:~32 cm (略小于头围1~2 cm) 1岁——青春期:头围+年龄-1 cm (上臂围:(筛查1~5岁小孩营养状况)>13.5 cm良好,12.5~13.5中等,<12.5 cm 营养不良) 前xi闭合时间:6 m左右逐渐骨化变小,最迟于1.5岁闭合 (骨龄:用X线检查测定不同年龄儿童长骨干骺端骨化中心出现的时间、数目、形态的变化,并将其标准化,即为骨龄。甲低、生长激素缺乏,骨龄延后;性早熟、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骨龄超前) 牙齿萌出:生后4~10 m——乳牙开始萌出 2.5岁——乳牙出齐 第一颗恒牙——6岁

中医妇科学口诀心法

中医妇科口诀心法(以本科教材原创),熟记考试无忧。可参考总结的笔记同背,事半功倍。 月经病 月经病,多违期,量色质,变常序。致病因,主次理:寒热湿,外邪欺;忧思怒,内伤里,房室累,劳倦疲。经早至;多属热;渐迟至,多寒邪;错杂至,肝郁结。实量多,虚淡色,热紫红,寒纯黑;瘀为患,血块泻。 1.经期异常 经先期,热与虚。补中汤,气虚与。阳盛热,清经散;肝郁热,黑逍遥;阴虚热,两地汤。经后期,寒虚滞。温经汤,实寒休;暖宫丸,虚寒求;补元煎,血虚救;乌药汤,气滞疏。经愆期,气血伤。逍遥散,肝郁畅,固阴煎,肾虚商。期延长,瘀虚热。桃四物,合失笑,祛血瘀,能活血;两地汤,二至丸,养阴液,退虚热。 2.经量异常 经量多,虚与热。气虚者,淡清测;举元煎,升固摄。血热者,红紫色;保阴煎,清凉折。若血瘀,紫黑色;失笑散,化活血。经量少,虚与痰。滋血汤,血虚予。桃四物,血瘀逐。归肾丸,肾虚补;苍导痰,湿痰除。 3.经行异症 经行衄,称逆经;气血逆,热为病。肝郁火,胁胀疼;引经汤,血下行。肺阴虚,潮热咳;滋肺肾,顺经汤。经行泻,脾肾虚,治求本,调经辅。谷不化,参苓术。五更作,宜温补;四神丸,合健固。间期血,精元充,阳内动,血妄动;肾阴虚,滋阴血,二至丸,两地合;湿热蕴,清湿热,清肝淋,加减成;瘀血留,化淤血,逐瘀汤,止血良。 4.痛经 经行痛,称痛经;腹与身,两处分;经前发,为实证;经后作,虚证明。气血滞,胸胁胀;宜运行,膈逐汤。阴虚寒,热痛减,便清长,温经商。寒湿凝,冷痛凉;经色暗,腹逐汤。湿热注,腹灼痛,连腰骶,清调尝。气血虚,疠痛长;调补养,圣愈良。肝肾亏,腰狻胀,脉沉细,凋肝场。 5.经闭 经闭症,分虚实;虚血枯,实邪隔;妊亦闭,细辩之。肝肾亏,腰腿酸;归肾丸,细调养。气血虚,面色苍;养荣汤,甚堪尝。虚血燥,五烦潮;一阴煎,养阴调。气血瘀,胁腹胀;府逐瘀,气滞商。痰湿阻,胁满闷;导痰丸,合佛手。 6.崩漏 崩漏病,本一症;淋沥漏,注下崩;热虚瘀,冲任损;急治标,缓图本;漏养血,崩固升。血热者,分虚实;滋虚热,保阴煎;清实热,用固经。肾虚者,分阴阳;左右归,快煎尝。脾虚漏,益气摄;宜固本,止崩汤。血瘀者,小腹痛;四物予,失笑散。 7.绝经前后诸症 经断期,诸症异;易烦怒,昏眩悸;手心热,腰痛戚。因肾虚,辨阴阳,左右归,亦煎尝。 带下病 带下病,任带损;湿为患,内外分;因外感,或内生;脾失运,肾失固。脾虚者,白带淋;完带汤,健且升。肾阳虚,带清冷;内补丸,下元温。肾阴虚,带赤白;柏地黄,虚火滋。湿热侵,带浊浑;止带方,湿热清。有热毒,带腐臭;味毒饮,毒热解。 妊娠病 1. 恶阻 恶阻发,孕之初;头眩晕,食即吐;胃气逆,冲脉究。若胃虚,脘闷胀,倦思睡,六君良。因肝热,酸水长,胸胁满,苏连汤;痰滞者,心悸漾,呕痰涎,夏苓汤。 2. 胎动不安、胎漏、滑胎 胎不安,漏下频,小腹坠,腰俊甚;调气血,固冲任。若肾虚,尿频遗,寿胎丸,强腰膝;固冲丸,滑胎

新版苏州大学儿科学考研经验考研参考书考研真题

得到拟录取消息的前些天一直忐忑不安,想象着自己失败时的沮丧或者自己成功时的兴奋。 终于尘埃落定,内心激动,又面色平静地拿起手机给每一个关心我的家人和朋友发了这个好消息。也想在这里写下自己考研路上的点点滴滴,给自己留一个纪念,也希望大家能从中得到一些收获。 立大志者得中志,立中志者得小志,立小志者不得志。 所以我建议刚开始大家就朝着自己喜欢的,最好的学校考虑,不要去担心自己能不能考上的问题,以最好的学校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去学习。大家可以去自己想报考的学校官网上下过去的录取分数线,报录比之类的信息给自己一个参考和努力目标。包括找一些学长学姐问下经验也是很有用的。 备考那个时候无论是老师还是同学们都给了我很多的帮助,让我在备考的路上少走了很多的弯路,尤其是那些珍贵的笔记本,现在回想起来依然很是感动,还好现在成功上岸,也算是没有辜负大家对我的期望。 所以想着成功之后可以写一篇经验贴,希望可以帮助大家。话不多说,下面跟大家介绍一下我的经验吧。 文末有笔记和真题下载,大家可自取。 苏州大学儿科学考研的初试科目为: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306)临床医学综合能力(西医) 参考书目为: 《外科学》吴在德人民卫生出版社 《儿科学》沈晓明人民卫生出版社 先说一下我的英语单词复习策略 1、单词 背单词很重要,一定要背单词,而且要反复背!!!你只要每天背1-2个小时,不要去纠结记住记不住的问题,你要做的就是不断的背,时间久了自然就记住了。 考察英语单词的题目表面上看难度不大,但5500个考研单词,量算是非常多了。我们可以将其区分为三类:高频核心词、基础词和生僻词,分别从各自的特点掌握。 (1)高频核心词 单词书可以用《木糖英语单词闪电版》,真题用书是《木糖英语真题手译》里面的单词都是从历年考研英语中根据考试频率来编写的。 核心,顾名思义重中之重。对于这类词汇,一方面我们可以用分类记忆法,另一方面我们可以用比较记忆法。 分类记忆法,这种方法指的是把同类词汇收集在一起同时记忆。将同类词汇放在一起记忆,当遇到其中一个词时,头脑中出现的就是一组词,效率提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