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语文第7课《回忆我的母亲》知识点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回忆我的母亲》基础知识梳理
部编版-初中语文-打印版
回忆我的母亲
1.文学常识
文题中的“回忆”是“回顾”的意思,“我的母亲”即指作者朱德的母亲——钟太夫人。
本文是朱德在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后写的一篇感情真挚、文笔朴实的回忆录。
题目点出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常见的线索:
1.以时间推移或空间转换为线索;
2.以具体的事物或事物特征为线索;
3.以人物或人物特征为线索;
4.以中心事件为线索;
5.以思想感情为线索。
(每一部叙事性文学作品都有一条或一条以上的线索,但主要线索一般只有一条,副线都要围绕主线展开。
)
回忆录:
是追记本人或他人过去生活经历和社会活动的一种传记文体。
其主要特点有:内容真实可靠,不能虚构;一般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可以写一件事的全过程,也可以记录某些生活片段;以叙述为主,可以兼有描写、抒情和议论;语言表达上追求朴素自然,不求华丽。
2.文章思想内容
作者回忆了母亲勤劳的一生,歌颂了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强不屈的优秀品质。
叙述了母亲对自己的教育和影响,抒发了对母亲的深切怀念和务必崇尚的感情,表达了自己要以尽忠于民族和人民、尽忠于党来报答母亲的决心。
3.重点字词
佃.(diàn)农仪陇.(lǒng)溺.(nì)死私塾.(shú)和蔼.(ǎi)
妯娌
..(zhóu lǐ)庚.(gēng)子哭泣.(qì)豪绅.(shēn)
衙.(yá)门蛮横.(hèng)慰勉
..(wèi miǎn)不辍.(chuò)劳作。
第二单元 第七课 回忆我的母亲-【教材解读】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第七课回忆我的母亲-【教材解读】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7 回忆我的母亲知识助读细梳理助读资料1.文题解读“回忆”点明叙事的方式;“我的母亲”即朱德的母亲——锺太夫人。
标题揭示了文章中心,概括]写作内容。
2.作者简介朱德(1886--1976),字玉阶,四川仪陇人。
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人民军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卓越领导人,为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最终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其主要著作收录在《朱德选集》里。
3.写作背景本文是朱德同志在得知母亲去世的消息后写的一篇回忆母亲的文章,原题是《母亲的回忆》,原载于1944年4月5日延安出版的《解放日报》,1983年收入《朱德选集》时改为《回忆我的母亲》。
朱德同志的母亲锺太夫人宽厚仁慈.坚忍顽强、爱憎分明,始终如一地支持朱德投身于革命事业,是一位伟大的革命母亲。
4.知识链接回忆录回忆录是指追忆本人或他人过去的生活经历或社会活动的一种文学体裁。
作者把所回忆的一些能刻画人物性格、表达同一个主题的材料组织起来,加以适当的抒情和评论。
在写法上,回忆录最大的特点是实事求是,不虚构。
一般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可以写一件事的全过程,也可以记录某些生活片段。
基础知识1.字音识记佃农(diàn) 仪陇(Iǒng) 妯娌(zhóu Ii)庚子(gēng) 哭泣(qì) 豪绅(shēn)衙门(yá)____________慰勉(wèi) 聊叙(liáo)(shěng)节省____________ (jì)周济省____________ 济(xǐng)反省____________ (jǐ)济济-堂(qiǎng)勉强强(qiáng)强壮(jiàng)倔强2.字形辨识碌(lù)劳碌____________辍(chuò)辍学禄(Iù)俸禄____________缀(zhuì)点缀;籍(jí)祖籍____________惨(cǎn)悲惨藉(jí)狼藉____________渗(shèn)渗透3.词语释义客籍人:寄居本地的外地人,与“土著”相对。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七课回忆我的母亲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七课回忆我的母亲知识点《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七课《回忆我的母亲》是一篇描写母亲形象的散文。
散文是以记叙和描写为主要手法,通过讲述作者个人经历和感受来表达主题思想。
以下是我对这篇课文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回忆。
1.散文的定义和特点:散文是一种以记叙、描写、抒发感情为主要手法的文学体裁。
它的特点是文字流畅、语言自然、表达真实,有着广泛的主题和形式。
2.母爱的伟大:课文通过作者回忆自己小时候和母亲相处的片段,展示了母爱的伟大和无私。
无论是呵护照顾、包扎伤口、操劳家务还是默默付出,母亲都一直默默地在背后支持着孩子。
3.描写手法:课文通过细腻的描写手法,展示了母亲的温柔和细腻。
比如,课文中描写了母亲的手,以及母亲给作者包扎伤口时的细心态度等等。
4.用典:课文中使用了不少典故,用以衬托母亲的伟大形象。
比如,描写母亲斯文的一面时,作者使用了"瞧着她一个红通通的气喘吁吁的脸,我心里猛地闪过了“玉山云雾”四个字。
"这里的"玉山云雾"就是典故,意思是像玉山一样远离尘世之喧嚣,清幽宁静。
5.修辞手法:课文中运用了不少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拟人等等。
比如,在描写母亲包扎伤口时,作者使用了"探手进箱,取出一瓶伤药。
轻轻擦拭干净,再涂一层红药。
‘不害你吧?’她笑着问。
‘疼!’我喊。
"这里的排比和拟人手法,增强了描述的效果和感染力。
6.情感表达:课文通过对母亲的回忆,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深深怀念之情。
回忆起曾经起床和离别的场景,作者充满了感伤之情。
同时,课文以母爱为主题,也表达了对母亲无限的感激之情。
7.主题思想:这篇散文的主题思想是母爱的伟大和无私。
通过对母亲的回忆,作者呈现了母亲那份伟大的母爱,通过传递爱的力量,使人们感受到亲情的温暖和坚定。
总而言之,《回忆我的母亲》这篇课文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感人的情感表达,展现了母爱的伟大与深沉,让人们感受到亲情的温暖和力量。
【精选】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7课《回忆我的母亲》重要知识点总结
【精选】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7课 《回忆我的母亲》重要知识点总结重点字词✧ 生难字佃.(diàn)农 私塾.(shú) 妯娌..(zhóu li) 庚.(gēng)子 哭泣.(qì) 祖jí(籍) 为富不rén(仁)衙.(yá)门 慰勉..(wèi miǎn) 不chuò(辍)劳作✧ 多音字缝⎩⎪⎨⎪⎧fénɡ(缝补)fènɡ(缝隙) 济⎩⎪⎨⎪⎧jì(周济)jǐ(人才济济) ✧ 形近字⎩⎪⎨⎪⎧籍(jí)书籍藉(jí)狼藉 ⎩⎪⎨⎪⎧辍(chuò)辍学啜(chuò)啜泣缀(zhuì)点缀✧ 重点词周济:对穷困的人给予物质上的帮助。
任劳任怨:做事不辞劳苦,不怕别人埋怨。
为富不仁:靠不正当手段发财致富的人没有好心肠。
综合素养素材积淀:感悟母爱(一)赞美母亲的名句1.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游子吟》2.慈母的胳膊是由爱构成的,孩子睡在里面怎能不香甜?——雨果3.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
——但丁(二)歌颂母爱的优美文段母亲是爱美的,也许从她懂事时起,就用那些粉膏每天在额头上涂抹。
然而岁月匆匆,雨霜重重,谁也无法挽留青春饱满的脚步。
一道道皱纹,在一个个不经意的夜晚,悄悄爬上了母亲的额头。
如果说母亲是一棵树,那额头上的纹路,就是一圈圈年轮,圈满了昨日的记忆。
而我更感觉那纹路如林,是一种写在额头上的不变的情怀,仿佛漫山遍野的秀木,永远葱绿绵长。
(节选自《妈妈的额头》)。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7课《回忆我的母亲》(部编版)
第7课《回忆我的母亲》教学目的一、学习回忆录的特点。
二、学习按时间顺序有重点地选取典型材料来表现人物优秀品质的写法和运用朴素、简洁、平实的语言来进行描述的方法。
三、学习朱德同志的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韧顽强的美德,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思念、敬爱之情。
教学设想一、使学生了解,朱德同志所具备的崇高品质和革命精神,与他的母亲对他的教育、影响和熏陶是分不开的。
这是一位平凡而伟大的母亲。
二、学习运用质朴平实的语言,选择精当的材料来歌颂母亲的“勤劳一生”,表达作者深切真挚的感情的写法。
深入理解文章最后四段的内容和作用。
这些应作为重点讲清楚。
三、文中记叙的多是平凡琐事,涉及历史上的一些社会现象,学生不熟悉。
按时间顺序来组织材料,“时间”概念一定要弄明确,不能模糊。
这些难点一定要帮学生理解。
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要点导入新课,指导预习,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段落层次,研习课文的1—15段。
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导入新课我们曾学过刘坚同志的《草地晚餐》。
记叙的人物是谁?(学生答:朱德同志)。
文章歌颂了朱德同志的哪些崇高品质和革命精神?(学生答:艰苦朴素、坚韧不拔、以身作则、平易近人、关怀战士、与战士同甘共苦、忠诚于革命事业,等等)朱德同志的这些崇高的品质和革命精神的养成,固然与他接受马列主义,加入中国共产党,长期从事革命实践分不开,但也同他母亲钟太夫人的教育、影响和熏陶分不开。
钟厚仁慈、坚韧顽强、爱憎分明、始终如一地支持儿子投身于革命事业。
她勤劳一生,在世上活了86个春秋,于1944年去世。
朱德同志为了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思念与敬爱之情,于1944年母亲逝世后写下了这篇朴素感人的叙事散文。
板书课题、作者及写作年月。
二检查预习(1) 给下列加黑字注音。
(1)佃农(diàn) (2)祖籍(jí) (3)妯娌(zhóulǐ) (4)勉强(qiǎng)(5)迁徙(xǐ) (6)慰勉(wèimiǎn) (7)溺死(nì) (8)衙门(yá) (9)私塾(sīshú) (10)调料(tiáo) (11)血溅(jiàn) (12)瞒着(mánzhe)(2)解释下列词语,并给加黑的字注音。
第7课《回忆我的母亲》
当代社会推广家庭伦理教育重要性
家庭伦理教育对个体成长的影响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个课堂,家庭伦理教育对于孩子品德的形成、价值观的建立具有重要 影响。
家庭伦理教育对社会和谐的作用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伦理教育的推广有助于建立和谐的家庭关系,进而促进社会的和谐 稳定。
家庭伦理教育对文化传承的意义
家庭伦理教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家庭伦理教育的推广,可以传承和弘扬 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珍惜母爱
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母爱的伟大和无私, 我们应该珍惜母亲的关爱和付出,学会感恩和回报。
传承优良传统
文章中的母亲形象代表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应该传承和弘 扬这些优良传统,让它们在新的时代里焕发出新的光彩。
关注家庭和社会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我们应该关注家庭建设和社会和谐,通过 自己的努力和行动为家庭和社会做出贡献。
语言的运用
文章中的语言朴实无华,却饱含 深情,通过生动的细节描写和真 挚的情感表达,让读者仿佛能够 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作者对母亲的 思念之情。
情感的共鸣
在阅读过程中,我不禁想起了自 己的母亲,她们同样为家庭付出 了很多,这种情感的共鸣让我更 加深刻地体会到了母爱的伟大和 无私。
思考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02
“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 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 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 史。”:这句话既表达了对母亲的赞美, 也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尊重和赞美,强 调了劳动人民在历史进程中的重要地位 和作用。
03
“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 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 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 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 够过快乐的生活。”:这句话表达了作 者报答母亲深恩的方式和决心,同时也 表达了对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的忠诚和热 爱。
八年级上册语文7课回忆我的母亲
八年级上册语文7课回忆我的母亲一、文学常识1. 作者朱德,字玉阶,原名朱代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缔造者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
2. 出处二、字词积累1. 字音佃农(diàn nóng)祖籍(jí)仪陇(lǒng)溺死(nì)私塾(sīshú)劳碌(lù)和蔼(hé ǎi)管束(shù)慰勉(wèi miǎn)不辍(chuò)为富不仁(wéi fù bù rén)2. 字形“碌”:注意右边是“录”,不要写成“绿”的右半部分。
“蔼”:上下结构,不要写成“霭”。
3. 词义- 佃农:以租种土地为生的农民。
- 劳碌:辛劳忙碌。
- 管束:加以约束,使不越轨。
- 慰勉:安慰勉励。
- 为富不仁:剥削者为了发财致富,心狠手辣,没有一点儿仁慈的心肠。
三、文章结构1. 第一部分(第1段)痛悼母亲逝世,引出对母亲的回忆。
开篇点明写作缘由,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怀念之情。
2. 第二部分(第2 - 15段)以时间为序,详细回忆了母亲勤劳的一生,歌颂了母亲的美德。
- 第2 - 7段:写母亲的家庭、身世以及“我”的出生和幼年时期母亲的勤劳俭朴、宽厚仁慈。
- 第8 - 11段:写母亲在家中的辛勤劳作,如煮饭、种田、喂猪、养蚕、纺棉花等,表现母亲的聪明能干、任劳任怨。
- 第12 - 15段:写母亲支持“我”参加革命,表现母亲深明大义、支持革命的思想品质。
3. 第三部分(第16 - 17段)对母亲的沉痛悼念和对母亲的高度评价,表达了作者以尽忠于民族和人民、尽忠于党来报答母亲深恩的决心。
四、主题思想本文通过回忆母亲勤劳的一生,赞颂了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强不屈的优秀品质,叙述了母亲对自己的教育和影响,抒发了对母亲的深深怀念和无比崇敬之情,表达了作者以尽忠于民族和人民、尽忠于党来报答母亲深恩的决心。
八年级上语文第7课《回忆我的母亲》学习笔记
八年级上语文第7课《回忆我的母亲》学习笔记八年级上语文第7课《回忆我的母亲》学习笔记我们一起来学习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看看是怎样的一位母亲哺育了朱德总司令这样一位时代的伟人。
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的关于八年级上语文第7课《回忆我的母亲》学习笔记的内容,欢迎参考借鉴。
《回忆我的母亲》课文主题文章回忆了母亲勤劳的一生,赞颂了她勤劳俭朴、聪明能干、宽厚仁慈、坚忍顽强的优秀品质,叙述了母亲对自己的教育和影响,抒发了对母亲的深深怀念和无比崇敬的感情,表达了自己要用尽忠于民族与人民、尽忠于党来报答母亲深恩的决心。
《回忆我的母亲》故事背景朱德同志的母亲钟太夫人是一位普通的劳动妇女,她一生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忍顽强,并始终如一地支持儿子投身革命事业,是一位令人尊敬的伟大母亲。
钟太夫人以80多岁高龄于1944年去世,朱德同志极为悲痛,写下了这篇朴素感人的文章。
《回忆我的母亲》作者简介朱德(1886-1976),字玉阶,曾用名朱建德,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之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首,被中华人民共和国誉为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国家的领袖。
抗日战争期间,中华民国政府授予国民革命军上将衔。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1955年,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元帅军衔。
《回忆我的母亲》课文解读本文主要分为三部分,主要内容如下: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开篇点题,交代了本文的写作动机。
第一自然段开篇点题,作者怀着对母亲深沉的爱回忆母亲勤劳的一生。
“我爱我的母亲”这句话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勤劳一生”是母亲的本质特征,起总领全文的作用;“永远回忆”即直接呼应题目,有自然的引出下文。
第二部分(1-13自然段),文章的主体部分以时间为线索,详实而有重点地记叙了母亲勤劳的一生。
第一层(2-7),叙述在贫苦的家境里,母亲所表现出的高贵品质。
第2自然段,想写我“我”的家事,交代了母亲的生活环境,侧面表现出母亲的辛苦。
八年级上册语文回忆我的母亲笔记
八年级上册语文回忆我的母亲笔记一、生字词注音:服侍(fúshì)辍学(chuò)干涸(hé)腌菜(yān cài)拌饭(bàn fàn)侮辱(wǔrǔ)深恶痛绝(wù)兴高采烈(xìng)解释:服侍:伺候,照料。
辍学:中途退出学校。
干涸:河流、池塘等水面完全枯干。
腌菜:用盐浸渍蔬菜,以便长期保存。
拌饭:将菜和饭混在一起,加上适量的调味品,搅拌均匀后食用。
侮辱:使对方人格或名誉受到损害、蒙受耻辱。
深恶痛绝:极端地厌恶、痛恨。
兴高采烈:形容兴致高昂,情绪热烈。
二、重点句子1、我从没有打骂过我的学生,从没有故意地使学生难过,也从没有因这样而引起学生心目中的怨恨和不满。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作为教师的职业道德和教学态度。
作者强调自己从未对学生使用过体罚或恶意对待,而是以温和的方式教育学生,因此得到了学生的爱戴和尊敬。
这种积极的教育方式不仅符合现代教育的理念,也启示我们在教育学生时要注重方式方法,尊重学生的个性和感受,以爱心和耐心引导他们成长。
2、母亲最大的特点是一生不曾脱离过劳动。
母亲生我前一分钟还在工作。
国际级劳动模范呀!这次可太给你死去的母亲丢脸了!您不怪我吧?这句话通过母亲的生前事迹和作者的自责,表达了对母亲的敬爱和怀念之情。
作者强调母亲一生都在劳动,是一位劳动模范,这种勤劳的精神深深地影响了作者,成为了他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价值观。
同时,作者也感到自己给母亲丢了脸,表现出了深深的自责和愧疚之情。
这句话也启示我们,要尊重劳动,以勤劳的精神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
《回忆我的母亲》预习资料(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
《回忆我的母亲》预习资料(1944年4月5日)朱德训练重点一理解回忆录的特点二理解文章的选材和布局三体会真挚的感情,简明平实的语言预习提示这篇课文是回忆录。
回忆录是传记文的一种。
用叙述、描写的方法,追记本人或他人过去的生活经历和社会活动。
篇幅有长有短,带有文献性质。
回忆录要求写真人真事,语言简明平实。
在这篇课文中,作者从广阔的社会背景去追述母亲的事迹。
要学习作者由爱母亲推而广之爱中国普通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读准下列词语的音:佃籍陇溺碌塾溅衙蛮辍尝妯娌和睦差役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
我爱我母亲,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
我家是佃农。
祖籍广东韶关,客籍人,在"湖广填四川"时迁移四川仪陇县马鞍场。
世代为地主耕种,家境是贫苦的,和我们来往的朋友也都是老老实实的贫苦农民。
母亲一共生了13个儿女。
因为家境贫穷,无法全部养活,只留下了8个,以后再生下的被迫溺死了。
这在母亲心里是多么惨痛悲哀和无可奈何的事情啊!母亲把8个孩子一手养大成人。
可是她的时间大半被家务和耕种占去了,没法多照顾孩子,只好让孩子们在地里爬着。
母亲是个好劳动。
从我能记忆时起,总是天不亮就起床。
全家20多口人,妇女们轮班煮饭,轮到就煮一年。
母亲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
因为她身体高大结实,还能挑水挑粪。
母亲这样地整日劳碌着。
我到四五岁时就很自然地在旁边帮她的忙,到八九岁时就不但能挑能背,还会种地了。
记得那时我从私塾回家,常见母亲在灶上汗流满面地烧饭,我就悄悄把书一放,挑水或放牛去了。
有的季节里,我上午读书,下午种地;一到农忙,便整日在地里跟着母亲劳动。
这个时期母亲教给我许多生产知识。
佃户家庭的生活自然是艰苦的,可是由于母亲的聪明能干,也勉强过得下去。
我们用桐子榨油来点灯,吃的是豌豆饭、菜饭、红薯饭、杂粮饭,把菜籽榨出的油放在饭里做调料。
这类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母亲却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味。
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七课《回忆我的母亲》课堂笔记
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七课《回忆我的母亲》课堂笔记回忆我的母亲一、课文简介本课是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的第七篇课文,是一篇回忆性的散文,主人公是作者回忆自己母亲的生活,通过描述她的美好品质和充满爱心的行为,反映了母爱的深情和母女之间的感情。
二、课文分析1. 文章的结构本文结构分为三个部分:起始、主题和结束。
1) 起始从作者的一个小小的失误引出了妈妈非波不折的关心,引出了文章的主题。
2) 主题文章的主题是回忆自己的母亲,作者回顾了母亲的生活,从好妻子、好母亲、好儿媳角度切入,点滴呈现母亲对家庭对孩子的爱护关怀。
3) 结束结尾以小燕子这个形象来形象地描述了母爱的伟大,让人感慨万千。
2. 文章的语言本文语言优美,行文流畅,使用了许多修辞手法美化母亲的形象,如拟人、比喻、夸张等,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母亲的美好品质和行为。
3. 文章的情感本文充满了浓浓的感情,作者的回忆让人感受到了家庭和睦、亲情温馨的自然氛围。
文章描绘了母亲的美好品质和行为,深深感染了读者,让读者感受到母爱的包容与伟大。
三、课文思考1. 本文通过描述主人公母亲的生活,传递了怎样的教育意义?本文中,母亲是一个好妻子、好母亲、好儿媳,她不仅懂得顾家,更是一个内心充满爱心的女人。
她总是能够为家庭着想,把孩子、丈夫和岳父岳母的生活都安排得井井有条,同时又非常注意给孩子温馨和关爱。
这种人格魅力和家庭责任感,让作者从小就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和安宁,使得作者感悟到:一个女人,只有用爱心做到真正的内外兼修,才能成为家庭的中流砥柱,成为家人心中的支柱。
所以,本文传递的教育意义,就是要强调家庭的温馨和互相关爱,要关注家人的情感需求,注重家庭的关系协调与和睦相处。
2. 你的母亲是怎样的人?你从她身上得到了哪些感悟?我的母亲是一个非常贤惠、善良、勤劳的女性,她不仅每天早早起床给家人做早餐,还要细心照顾我的学习和生活,给我讲故事、陪我玩耍,让我感受到了母爱的滋润和温馨。
(全)八年级上册「07《回忆我的母亲》」课文字词+批注
八年级上册「07《回忆我的母亲》」课文字词+批注第06课回忆我的母亲文|朱德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
我爱我母亲,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
[批注]后面也是围绕这个内容展开的。
[批注]点出回忆的原因,是因为母亲“勤劳一生”。
[批注]有叙述,有议论,有抒情,平实中见真情!我家是佃农。
祖籍广东韶关,客籍人,在“湖广填四川”时迁移四川仪陇县马鞍场。
世代为地主耕种,家境是贫苦的,和我们来往的朋友也都是老老实实的贫苦农民。
[批注]特殊时期的身份、地位。
母亲一共生了十三个儿女。
因为家境贫穷,无法全部养活,只留下了八个,以后再生下的被迫溺死了。
[批注]母亲一生的苦痛!这在母亲心里是多么惨痛悲哀和无可奈何的事情啊![批注]这是苦难的典型事例。
母亲把八个孩子一手养大成人。
可是她的时间大半被家务和耕种占去了,没法多照顾孩子,只好让孩子们在地里爬着。
母亲是个好劳动。
[批注]一个“好”字,精炼的概括!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好”在哪里。
从我能记忆时起,总是天不亮就起床。
全家二十多口人,妇女们轮班煮饭,轮到就煮一年。
母亲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
[批注]此处的逗号如果改成顿号,可以吗?因为她身体高大结实,还能挑水挑粪。
母亲这样地整日劳碌着。
我到四五岁时就很自然地在旁边帮她的忙,到八九岁时就不但能挑能背,还会种地了。
[批注]母亲对我的影响,从四五岁就开始了。
记得那时我从私塾回家,[批注]家境这样的贫苦,还在念“私塾”,为什么?常见母亲在灶上汗流满面地烧饭,我就悄悄把书一放,[批注]主动的分担,对母亲的理解。
挑水或放牛去了。
有的季节里,我上午读书,下午种地;一到农忙,便整日在地里跟着母亲劳动。
[批注]两个“整日”反应生活的常态。
这个时期母亲教给我许多生产知识。
[批注]耳濡目染,润物无声。
佃户家庭的生活自然是艰苦的,可是由于母亲的聪明能干,也勉强过得下去。
[批注]苦中有乐[批注]有滋味的饭菜,“家织布”证明了母亲的“聪明能干”,“聪明”是前提,证明是勤俭持家的能手。
八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课件《回忆我的母亲》
挑粪 强健 同盟 佃农
瞩目 聊叙 更子年 横蛮
课堂检测 3.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入括号中。
7 回忆我的母亲
(1)母亲这样地整日( B )着。
A.劳累
B.劳碌
(2)母亲就靠那三十亩地独力( B )一家人的生活。
A.支持
B.支撑
拓展探究
7 回忆我的母亲
拓展阅读
父亲进城送梨
父亲来了几次电话催我回家,说院子里的梨熟了, 让我摘些带回城里吃,说要不是他的腿摔伤了,早把梨 送来了。可我心里却想,特意回家摘些梨带回城里,好 像城里没有梨似的。回家一趟,时间浪费了不说,那车 票钱足够买几十斤梨。再说,今年的雨水多,梨不甜。 因而,我未把回家摘梨的事放在心上。
合作探究
7 回忆我的母亲
这在母亲心里是多么惨痛悲哀和无可奈何 的事情啊!
这句话饱含母亲的无限辛酸,更有作者对母亲的理解 和体谅。
母亲是个好劳动。
这句话总领第4段,强调母亲的勤劳能干,随后叙述了 母亲日常要做的许多事情。
合作探究
7 回忆我的母亲
母亲在家庭里极能任劳任怨。她性格和蔼, 没有打骂过我们,也没有同任何人吵过架。
整体感知
7 回忆我的母亲
阅读课文,思考:作者的母亲给你留下了怎 样的印象?
勤劳朴素,为儿女付出全部。
精读细研
7 回忆我的母亲
阅读第1段,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感情,说说这一 自然段在全文的作用。
直接点明写作此文的原因,同时 抒发自己的悲痛之情。
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我爱我 母亲,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 永远回忆的。
( hènɡ )蛮横 横
( hénɡ )横七竖八
( jiàn )飞溅 溅
( jiān )溅溅
《回忆我的母亲》部编语文课文知识点预习
《回忆我的母亲》部编语文课文知识点预习培养情感的过程是一个意志磨练的过程,当我们"乐其学"成为一种自觉的行动,就变成了习惯。
小偏整理了《回忆我的母亲》部编语文课文知识点预习,感谢您的每一次阅读。
《回忆我的母亲》部编语文课文知识点预习01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1.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1)~(3)题。
母亲在家庭里极能任劳任yuàn。
她性格和蔼,没有打骂过我们,也没有同任何人吵过架。
因此,虽然在这样的大家庭里,长幼、伯叔、妯娌相处都很和mù。
母亲同情贫苦的人——这是朴素的阶级意识,无论自己不富裕,还周济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
她自己是很节省的。
父亲有时吸点旱烟,喝点酒;母亲管束着我们,不允许我们染上一点。
母亲那种勤劳俭朴的习惯,母亲那种宽厚仁慈的态度,至今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
(1)请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任劳任yuàn(怨) 和蔼(ǎi)妯娌(zhóu) 和mù(睦)(2)语段中破折号的作用是解释说明。
(3)语段中有一处语病,请找出来并将修改后的句子写下来。
虽然自己不富裕,还周济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
2.下列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
佃农祖藉劳禄无可奈何成群结队菜籽高梁私塾为富不人豪绅地主错别字藉禄梁人改正籍碌粱仁3.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题目。
纸船——寄母亲我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总是留着——留着,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
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叠着,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
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这首小诗选自现代著名诗人、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家冰心的散文诗集《繁星·春水》。
这首小诗以一个童心未泯的孩子的口吻写成,通过“叠纸船”这充满童趣的行为,寄托对母亲的思念。
部编版八上《回忆我的母亲》课文详解
部编版八上《回忆我的母亲》课文详解部编版八上《回忆我的母亲》课文详解课前预习作品梗概朱德同志的母亲锺太夫人一声勤劳仁爱、坚忍顽强,始终支持朱德投身革命事业,对朱德的一生产生了重要影响。
1944年2月15日,朱德的母亲逝世。
远在抗战前线的他无法回家祭拜,便怀着悲痛的心情,写下了这篇感人的回忆录。
“回忆”点明本文是一片回忆性的文章,“我的母亲”指出本文的叙述对象。
标题简洁明了,点明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叙述对象。
二、作者简介朱德(1886一1976),字玉阶,四川仪陇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缔造者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
其作品主要收录于《朱德选集》中。
知识重点一、字音词义溺nì:①淹没;②沉迷不悟,过分。
辍chuò:停。
佃diàn农:旧时农村中自己不占有土地,以租种土地为生的农民。
妯娌zhóu li:哥哥妻子和弟弟妻子的合称。
劳碌lù:事情多而辛苦。
周济:对穷困的人给予物质上的帮助。
宽厚:(待人)宽容厚道。
仁慈:仁爱慈善。
慰wèi勉:安慰勉励。
任劳任怨:做事能够经受劳苦和别人的抱怨。
为富不仁:要聚敛财富便不会讲仁慈。
指剥削者唯利是图,心狠手毒。
二、主题概述本文按照时间顺序回忆了母亲勤劳的一生,赞颂了母亲勤劳简朴、宽厚仁慈、坚忍顽强的优秀品质,抒发了对母亲的深深怀念和无比崇敬的感情,表达了尽忠于民族和人民、尽忠于党来报答母亲深恩的决心。
三、文章结构第一部分(1):开篇点题,痛悼母亲的逝世,引出对母亲的回忆。
第二部分(2~13):以时间为顺序,记叙了母亲勤劳的一生。
第三部分(14~17):卒章显志,以抒情、议论的笔触来表达对母亲的无限怀念之情。
四、鉴赏品读1.第①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开篇点题,运用倒叙的手法,怀着对母亲深沉的爱,开始回忆母亲勤劳的一生。
“我爱我母亲”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勤劳”是叙事线索,总领全文;“永远回忆”既呼应题目,又自然地引出下文。
部编版八上语文7. 回忆我的母亲
作业
以《我的母亲》或《我的父亲》 为题,写一篇短文,用一个小事例来 表现母亲或父亲的一个特点。
“八路功勋大孝为国, 一生劳动吾党之光”
作家
朱德
1886年生,字玉阶。四川 仪陇人。马克思主义者,无产 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 中国的杰出领导人。1955年被 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
文章体裁
文体知识——回忆录 1.概 念 回忆录是传记文学的一种,用叙述、描写的方法,追 忆本人或他人过去的生活经历和社会活动。 2.特 点 (1)用叙述、描写的方法,追记本人或他人过去的生 活经历和社会活动。 (2)篇幅有长有短,带有文献性质。 (3)要求写真人真事,语言简明平实。
3、她知道我们党的困难,依然在家里过着勤苦 的农妇生活。
明确:儿子做了总司令,母亲却依然做农妇,这 是一件颇为感人的事。作者不经意地道出,并用 最简单的话说明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母亲“知道 我们党的困难”,平铺直叙中母亲同情革命、了 解革命的形象跃然纸上。
探究主题
文章回忆了母亲勤劳的一生,赞颂了 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强不屈的优 秀品质,叙述了母亲对自己的教育和影响, 抒发了对母亲的深深怀念和无比崇敬的感 情,表达了自己尽忠于民族和人民,尽忠 于党来报答母亲的决心。
(1)订正字音
佃农( diàn )
祖籍( jí )
溺死( nì )
妯娌( zhóu li) 和睦( mù ) 私塾( shú )
衙门( yá)
劳碌(lù) 差役( chāi yì )
横蛮(hèng mán) 不辍劳作(chuò)
(2)词语释义 任劳任怨:做事不辞辛劳,不怕别人埋怨。 周济:对穷困的人给予物质上的帮助。 为富不仁:靠不正当手段发财致富的人没有好心肠
第7课《回忆我的母亲》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在更广阔 的社会背 景下
1、母亲对贫苦农民的同情和对为富不仁者的反感; 2、父母亲节衣缩食培养“我”读书; 3、母亲支持“我”参加新军和同盟会; 4、母亲离不开土地,习惯劳作; 5、母亲支持“我”的事业,一直过着勤苦的农妇生活; 6、母亲直到老年,仍热爱劳动。
内容感知
品格
勤劳俭朴、 任劳任怨、 宽厚仁慈, 有远见、识 大体,同情 革命、支持 革命、爱憎 分明。母亲 既是一位普 通农妇,又 是伟大人民 中的一员
板书小结
拓展延伸
教师寄语
事例
1、母亲含辛茹苦地养育子女、支撑家庭; 2、母亲每日辛勤地劳动; 3、“我”帮助母亲劳作,母亲教“我”生产知识; 4、母亲用自己的聪明勤劳,维系着一家人的吃穿用度; 5、母亲在家庭中任劳任怨、待人和蔼、宽厚仁慈。
1、母亲对贫苦农民的同情和对为富不仁者的反感; 2、父母亲节衣缩食培养“我”读书; 3、母亲支持“我”参加新军和同盟会; 4、母亲离不开土地,习惯劳作; 5、母亲支持“我”的事业,一直过着勤苦的农妇生活; 6、母亲直到老年,仍热爱劳动。
泸州“酒城”的由来。
回忆我的母亲
朱德
朱德故居
作者简介
背景简介
延 安 追 悼
八路功勋大孝为国,一生劳动吾党之光。 为母当学民族英雄贤母,斯人无愧劳动阶级完人。
预习检测
nì diàn sháo zhóu li
xǐ lù shēnɡ chuò
内容感知
事例
在贫苦的 家境中
1、母亲含辛茹苦地养育子女、支撑家庭; 2、母亲每日辛勤地劳动; 3、“我”帮助母亲劳作,母亲教“我”生产知识; 4、母亲用自己的聪明勤劳,维系着一家人的吃穿用度; 5、母亲在家庭中任劳任怨、待人和蔼、宽厚仁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上语文第7课《回忆我的母亲》知识点知识点一、文学常识回忆录,是一种文学体裁。
它运用叙述和描写的方式,追述本人或所熟悉的人物过去的生活经历和社会活动。
要求真实可靠,不允许虚构。
一般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可以写一件事的始末,也可以写某些片段。
以叙述为主,可兼有抒情、议论。
语言朴实自然,具有文献价值。
二、作者简介朱德(1886—1976),字玉阶,四川仪陇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军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卓越领导人。
三、故事背景朱德同志的母亲钟太夫人是一位普通的劳动妇女,她一生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忍顽强,并始终如一地支持儿子投身革命事业,是一位令人尊敬的伟大母亲。
钟太夫人以80多岁高龄于1944年去世,朱德同志极为悲痛,写下了这篇朴素感人的文章。
四、理解词义任劳任怨:做事不辞辛苦,不怕别人埋怨。
周济:对穷困的人给予物质帮助。
管束:加以约束,使不越轨。
为富不仁:只求自己发财而没有好心肠。
慰勉:安慰勉励。
聊叙:姑且谈谈。
五、课文分段第一部分(第①段):痛悼母亲逝世,引出回忆。
第二部分(第②-⑮段):记叙母亲一生中的主要事迹,歌颂母亲的美德,感谢母亲的养育之恩。
第三部分(第16-17段):抒发对母亲的悼念之情,表达了要用尽忠于民族、人民和党的方法来报答母亲深恩的。
六、问题归纳1. 第①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本题运用开头句(段)作用分析法。
开篇点题,运用倒叙的手法,怀着对母亲深沉的爱,开始回忆母亲勤劳的一生。
“我爱我母亲”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勤劳”是叙事线索,总领全文;“永远回忆”既呼应题目,又自然地引出下文。
2.第④⑤段的中心句是哪一句?具体写了哪些事例?母亲对儿子有着怎样的影响?中心句是“母亲是个好劳动”。
具体事例有:天不亮就起床;进行繁重的家务劳动及耕作:煮饭、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挑水、挑粪;整日劳碌。
母亲对儿子的影响是“教给我许多生产知识”。
3.第11段的“不舒服”应如何理解?这里的“不舒服”,是指对土地有一种特殊的感情,这正是中国农民的一大特点,从句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农民对土地的眷恋和勤劳的美德。
4.“母亲最大的特点是一生不曾脱离过劳动。
”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在内容上明确母亲的特点,既是这一段的中心句,又深化了文章主题,突出了中心;在结构上照应开头“勤劳一生”。
5.第15段结尾句有什么深刻含义?这句话饱含哲理,发人深省。
点明了社会的财富,人类的历史,就是母亲这样平凡而伟大的劳动人民创造的,他们所具有的品质,所积累的知识才是最宝贵的财产。
从而勉励我们要向劳动人民学习,学习他们丰富的生产知识,学习他们顽强的战斗意志。
6.如何理解“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的含义?再次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离我而去”的万分悲痛之情和热爱母亲的真挚感情。
7.作者怎样把对母亲的爱与对人民的爱,对革命的忠诚有机的结合起来写的?作者以设问句“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发人深思,将对母亲的爱引向对人民、对革命事业的热爱与忠诚,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爱母亲,就要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党的事业。
8.如何理解“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创造着中国的历史”这句话的含义?说“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母亲是千千万万劳动者中普通的一员。
而正是像母亲这样具有崇高美德的千百万普通劳动者创造了(已经过去)和创造着(今天和未来)人类历史的物质财富和精神文明。
母亲是伟大的,劳动人民是伟大的。
作者把对母亲的热爱之情,升华到热爱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对党对人民无限忠诚的高度;作者把对母亲的歌颂之情升华到与歌颂劳动人民的感情完全融合在一起的崇高境界,从而进一步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这是一个转折关系的复句,以此对上述这方面的意义进行强调。
七、课文主题文章回忆了母亲勤劳的一生,赞颂了她勤劳俭朴、聪明能干、宽厚仁慈、坚忍顽强的优秀品质,叙述了母亲对自己的教育和影响,抒发了对母亲的深深怀念和无比崇敬的感情,表达了自己要用尽忠于民族与人民、尽忠于党来报答母亲深恩的决心。
八、课外知识关于母爱的名言: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
(高尔基)母爱是一种巨大的火焰。
(罗曼•罗兰)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
(但丁)慈母的胳膊是慈爱构成的,孩子睡在里面怎能不甜?(雨果)人的嘴唇所能发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亲,最美好的呼唤,就是“妈妈”。
(纪伯伦)母爱是世间最伟大的力量。
(米尔)成功的时候,谁都是朋友。
但只有母亲——她是失败时的伴侣。
(郑振铎)课后探究一、文章开头即说:“我爱我母亲,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
”阅读课文,想一想:母亲的“勤劳”是通过哪些事例体现出来的?从文中还可以看出母亲具有怎样的品格?参考答案:母亲的“勤劳”主要通过两个方面的事例体现出来。
(1)在贫苦的家境中:母亲含辛茹苦地养育子女、支撑家庭;母亲每日辛勤地劳动;“我”帮助母亲劳作,母亲教“我”生产知识;母亲用自己的聪明勤劳,维系着一家人的吃穿用度;母亲在家庭中任劳任怨、待人和蔼、宽厚仁慈。
(2)在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下:父母亲节衣缩食培养“我”读书;母亲支持“我”参加新军和同盟会;母亲离不开土地,习惯劳作;母亲支持“我”的事业,一直过着勤苦的农妇生活;母亲直到老年,仍热爱劳动。
这些事例,表现出母亲勤劳俭朴、任劳任怨、宽厚仁慈,有远见、识大体,同情革命、支持革命等优秀品质。
文中母亲“对贫苦农民的同情和对富不仁者的反感”,还表现出母亲爱憎分明的品质。
二、作者在回忆往事之后,深情地写道:“我应该感谢母亲。
”结合课文具体内容,说说“我”从母亲身上得到了哪些教益。
参考答案:“我应该感谢母亲”,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真挚深沉的爱以及无比怀念的情感。
母亲用她“勤劳”的一生,用她的言传身教,给予“我”启示、鼓励和人生的宝贵财富:母亲勤劳吃苦,“我”从小耳濡目染,帮她劳作,教“我”养成勤劳的习惯,教给“我”生产的知识;母亲聪明能干,拥有了一个强健的身体;母亲任劳任怨,直到生命的终结,依然热爱劳作,教会“我”与困难做斗争的经验;母亲对地主劣绅的痛恨和反抗,对“我”走上革命道路的坚定支持,让“我”拥有了革命的坚强意志。
三、作者在记叙事情的同时,穿插了精当的议论。
找出文中议论性的语句,联系上下文,理解它们的含义并体会其作用。
参考答案:文章的一大写作特点就是夹叙夹议,以记叙为主,其间穿插着若干议论性语句。
如:“这在母亲心里是多么惨痛悲哀和无可奈何的事情啊!”这句中饱含母亲的无限辛酸,更有作者对母亲的理解和体谅。
“母亲是个好劳动”总领第4段,强调母亲的勤劳能干,随后叙述了母亲日常要做的许多事情。
“母亲在家庭里极能任劳任怨。
她性格和蔼,没有打骂过我们,也没有同任何人吵过架。
”这是对母亲任劳任怨、宽厚仁慈的评价。
“母亲最大的特点是一生不曾脱离过劳动”一句总括性的评价,呼应开头,也表明至此段结束了对往事的回忆。
“在这条路上,我一天比一天更加认识:只有这种知识,这种意志,才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财产。
”这一句议论,呼应前文的记叙——母亲教“我”生产的知识,同情革命、支持革命,让“我”养成革命的意志,是“我”为什么感谢母亲的重要原因。
“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
”母亲勤苦一生,任劳任怨,反抗地主豪绅的欺压,坚强不屈,母亲就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农妇,她是“平凡的”,但正是像母亲这样的千百万劳动人民,融汇成革命的洪流,推动着历史的发展,为我们的民族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国的现在、未来都将是劳动人民的。
这句议论,将对母亲的深情与对民族、对广大劳动人民的深情融汇在一起。
四、课文语言平实如话,字里行间饱含深情。
细读下列语句,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
1.母亲这样地整日劳碌着。
2.这类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母亲却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味。
3.母亲年老了,但她永远想念着我,如同我永远想念着她一样。
4.母亲生我前一分钟还在灶上煮饭。
参考答案:1.这一句承接上文,“这样地”即指上文中所写的每天繁重的劳动。
“整日”,说明从早到晚,没有一丝空闲;每日如此,没有一点例外。
作者对母亲,是敬重而又心疼的。
2.“看也不看”“有滋味”,两相对比,既表现出作者对地主家穷奢生活的蔑视,也突出了母亲的善持家务、聪慧能干,表达了对母亲的怀念。
3.“我”参加了革命,不能在母亲身边侍奉,但是母子之间的思念从未因时空阻隔而中断。
这一句感情强烈,表达出作者对母亲的深深怀念以及“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深刻遗憾。
4.“一分钟”说明母亲连如此短暂的休息时间都没有,她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操持家务、照顾子女上。
这一句表现出沉甸甸的思念和感恩之情。
五、很多作家都写过回忆母亲的文章,比如邹韬奋《我的母亲》、老舍《我的母亲》等。
找来进行比较阅读,看看不同作者笔下的母亲形象、文章的写作手法、作品的语言风格等方面各有什么不同。
参考答案:这几篇文章中的母亲形象都是旧社会中母亲的形象,但也各有特点。
朱德笔下的母亲,勤劳一生,宽厚仁慈,反抗压迫,坚强不屈,深明大义,同情、支持革命,有着朴素的阶级意识。
邹韬奋笔下的母亲,是一位善良、有同情心,对子女无比慈爱、督促子女学习、具有奉献精神而又早逝的母亲。
老舍笔下的母亲,是一位勤劳俭朴、善良真诚、宽厚隐忍、坚忍刚强的母亲。
在写作手法上,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抓住人物本质特征,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形象,通过议论深化主题。
邹韬奋的《我的母亲》,作者截取自己记忆中最典型的几段经历来写母亲。
老舍的《我的母亲》通过记叙母亲的身世、经历、性格及遭遇来刻画母亲形象。
多处运用描写,尤其是白描的写作手法,也有不少对细节的描写。
在作品的语言风格方面,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于质朴无华中蕴含深情。
邹韬奋的《我的母亲》语言质朴,直白坦诚,褒贬分明。
老舍的《我的母亲》采用口语与书面语相结合的形式,流畅朴素,凝练含蓄,富有表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