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教育学考研:教育学原理10大考点详解
教育学统考背诵要点(教育学原理)
第一篇教育学原理第1章教育学概述本章基础知识背诵要点:1.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
2. 教育学的研究任务是:①揭示教育规律②科学地解释教育问题③沟通教育理论和实践。
3. 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创立标志是:①对象方面,教育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1623年英国哲学家首次在科学分类中将教育学划分出来,意味着教育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②概念和术语方面;③研究方法方面;④结果方面,出现了系统的教育学著作,如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1806年出版,标志教育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学科)⑤组织方面,产生了专门的教育研究机构,1776年在哥尼斯堡大学开始讲授教育学,这是教育学列入大学课程的开端。
4. 20纪以来教育学的发展:出现了分化与综合两大趋势;表现在①教育学研究的问题领域日益扩大②教育学研究基础和研究模式的多样化③教育学日益分化,形成了初步的教育学科体系④教育学研究与教育实践的关系日益密切⑤教育学加强了自身反思,形成了教育学的元研究⑥教育学的若干基本问题⑦教育学的理论性与实践性、本土化与国际化、科学性与价值性关系问题。
5. 实验教育学:代表人物德国的梅伊曼、拉伊等;基本观点①反对思辩教育学;②提倡将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成果应用到教育研究;③提出教育实验提出假设、进行实验和确证三个基本阶段;④主张用实验、统计和比较的方法探索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及其智力发展水平,提出将实验数据作为教育改革的基本依据。
6. 文化教育学:代表人物德国的狄尔泰、斯普朗格和利特等;基本观点①人是一种文化的存在;②教育的对象是人,因此教育是一种历史文化过程;③教育研究既不能采用思辩的方法也不能采用实验的方法,而只能采用精神/文化科学的方法即理解和解释的方法;④教育的目的就是通过文化培养完整人格;教育的主要方法是“唤醒”和“陶冶”。
7. 实用主义教育学:代表人物杜威、克伯屈等,基本观点①教育即生活;②教育即经验的改造;③学校即社会;④课堂组织应以儿童的经验为中心;师生关系要以儿童为中心;教学过程要重视学生自己的独立发现和体验,尊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
2019年(教师考编)教育学原理知识点重点汇总
2019年(教师考编)教育学原理知识点重点汇总第一部分教育学原理1、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2、教育活动的三个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教育影响是构成教育的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3、教育活动基本要素的相互关系(1)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相互作用(2)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以一定的教育影响为中介4、教育的起源:生物起源说,心理起源说,劳动起源说教育的生物起源说和心理起源说的共同缺陷是都否认了教育的社会属性,否认了教育是一种自觉的、有意识的活动5、教育起源于劳动(1)首先,人类教育是伴随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的,推动人类教育起源的直接动因是劳动过程中人们传递生产经验和生活经验的实际社会需要(2)其次,教育也起源于人的自身发展的需要因此,教育的起源一方面与其他社会现象有共同之处,即随人类社会的出现而出现,出于人类谋求社会生活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有其自身的独有特质,即教育也起源于个体发展的需要,是人的社会需要和人和自身发展需要的辩证我们要注意(1)经济上,由于铁制工具的使用,奴隶制社会的生产力得到了很大的发展(2)政治上,在体脑分工的基础上,社会出现了阶级和国家(3)文化上,到了奴隶制社会,人类已经积累了大量的生产劳动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且其中不少已经在漫长的岁月中系统化、抽象化,形成了分门类的知识和学问,如天文、地理、水文、医学、数学、建筑等。
8、原始社会的教育的特点:(1)教育的非独立性(2)教育的原始性(3)教育的平等性、普及性9、奴隶社会教育和封建社会教育(古代教育)的特点:(1)教育已经从社会生活特别是生产劳动中分离出来,但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分离,学校轻视体力劳动,鄙视体力劳动者,轻视生产知识的传授(2)学校教育为奴隶主阶级和地主阶级所垄断,具有鲜明的阶级性、等级性,学校成了统治阶级培养统治人才的场所(3)基本的教育组织形式是个别教学,教育过程是一种灌输和被动接受的过程10、现代教育是以科学技术的广泛运用和机器大工业为标志的现代社会教育11、现代教育的主要特点:(1)教育同生产劳动从分离走向结合(2)教育的日趋普及性和多样性(3)教育的科学化水平日益提高20世纪中叶以来,教育又不断出现新的特征:教育逐渐走向民主化,教育的服务性、可选择性、公平性和公正性成为学校改革的基本价值诉求12、教育学的研究任务是从大量的教育现象和问题中,总结出教育规律,从而指导我们的教育实践。
《教育学原理》重点归纳总结
第一章教育学及其功能一、选择题1、教育学:是研究人类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教育现象:指人类各种教育活动的外在表现形式。
3、从横向上看,教育的基本形式有: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自我教育、自然形态的教育。
(1)社会教育:旨在有意识地培养人,有益于人的身心发展的社会活动。
4、教育规律:是教育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及教育现象内部各个要素之间本质的、内在的、必然的联系或关系。
5、教育原理的研究对象是教育中的一般问题。
6、教育科学:是以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为共同研究对象的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是若干个教育类学科构成的学科总体。
教育科学是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二者关系)。
7、反映古代教育思想的代表性著作是《论语》;它是孔子弟子记述孔子言行的著作。
8、“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教学;“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思结合;“学而时习之”—学习结合;“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学行结合;“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以身作则。
9、中国战国晚期乐正克《学记》,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被称为“教育学的雏形”。
10、被称为世界上第一部研究教学法的书是古罗马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
11、1623年,英国培根首次将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划分出来。
12、捷克夸美纽斯根据年龄分期确立了班级上课制,首次对班级授课制给予系统的理论描述和概括;教育理论的独立阶段,《大教学论》标志着教育学成一门独立学科。
13、西方著名的教育家和论著有:洛克《教育漫话》;卢梭《爱弥尔》;爱尔维修《论人及其智力和教育》;裴斯泰洛齐《林哈德与葛笃德》;福禄倍尔《人的教育》;斯宾塞《教育论》等。
14、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在大学里讲授,最早始于德国康德。
15、赫尔巴特是继康德后,最早系统讲授教育学这门学科的,于1806年出版的《普通教育学》视为“科学教育学”形成的标志,将其视为传统教育派的代表。
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提出“教学的教育性原则”的教育家。
教育原理考试知识点总结
教育原理考试知识点总结一、教育原理的基本概念1. 教育原理的定义和特点教育原理是针对教育活动的一般规律和原则的总结和概括,是指导教育实践的理论体系。
它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和相对独立性的特点。
2. 教育原理的基本任务教育原理的基本任务是揭示教育规律和规范教育实践,为教育活动提供理论指导和方法支持。
3. 教育原理的发展历程教育原理的发展历程经历了古代教育思想、近代教育思想和现代教育思想的演进和发展。
从传统的“仁者爱人”到现代的“个性发展”和“终身学习”。
二、教育学科的特点和分类1. 教育学科的特点教育学科是一门应用学科,具有实践性和综合性的特点。
它是以教育活动为研究对象,以培养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以促进社会进步为使命。
2. 教育学科的分类教育学科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二是一般教育学与专业教育学。
三、教育思想流派及其代表人物1. 传统教育思想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老子主要观点:强调道德教育和修身养性,主张德行教育和性情教育。
2. 德国教育思想代表人物:赫尔巴特、赫希、李斯、杜威主要观点:重视教师的作用和学生的活动,提出了“精心教育”的理念。
3. 苏联教育思想代表人物:列宁、托尔斯泰、杜钦主要观点:强调劳动教育和社会主义价值观,提出了“劳动使人人格化”的观点。
4. 美国教育思想代表人物:詹姆斯、杜威、桑德尔主要观点:重视实用教育和社会适应能力,关注学生的特长和兴趣发展。
5. 中国现代教育思想代表人物:陶行知、张孝骞、罗家伦、冯玉祥主要观点: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提出了“全面发展”和“素质教育”的理念。
四、教育目的和教育价值观1. 教育目的的概念与分类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动的导向和目标,具有指导和规范作用。
它可以分为个体教育目的和社会教育目的两大类。
2. 教育价值观的基本类型教育价值观包括理论价值观和实践价值观两种类型。
前者主要指教育的目标和意义,后者主要指教育的效果和影响。
3. 教育目的与价值观的关系教育目的是实现教育价值观的途径和条件,教育价值观是指导和规范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完整版)2019考研《教育学原理》知识点汇总(下)
(完整版)2019考研《教育学原理》知识点汇总(下)2019考研《教育学原理》知识点汇总(下)1、教育的根本目的之一是促进人的身心发展。
2、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主要的有遗传、环境和教育。
3、人的发展变化过程既有量的,又有质的,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同时又是一种前进的运动。
4、人的发展,指的是青少年身体和心理上的连续持续的变化过程。
简要地说,包括两个方面:身体的发展(结构形态、生理机能)和心理的发展(认识能力和心理特性、知识技能和思想品德)。
5、青少年身体的发展包括机体的正常发育和体质的增强两个方面。
6、青少年心理的发展是指认识过程和个性心理发展两个方面,是认识过程和个性心理统一的和谐的发展。
7、“最近发展区”的理论是由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的。
8、“一般发展”的理论是由前苏联又一心理学家赞可夫提出的。
9、“心理发生论可以分为三个学派:个性发生学派、认识发生学派、活动心理学派即心理动力学派。
10、遗传是指人从先辈那里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这些遗传的生理特点也叫遗传素质,它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物质基础和自然条件。
11、每个人表现出来的智力水平和个性特征,在一定水准上受遗传因素的影响12、遗传对人的身心发展的作用只限于提供物质的前提,提供发展的可能性,它不能决定人的发展。
13、环境,即围绕在人们周围,对人的发展产生影响的外部世界,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
在人的发展中,社会环境起着更为指导的作用。
14、环境影响人,主要是通过社会环境实现的。
社会环境包括社会文明的整体水平,即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以及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和道德水准,其中最主要的是社会发展的水准和个人拥有的社会关系。
15、环境对青少年发展的影响不是主动进行的。
16、因为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教育所起的作用是指导性的。
17、人的可教育性,即人具有接受教育的天赋素质和潜在能力。
人之所以具有可教育性,主要在于人具有可塑性,而人的可塑性表现为人的感觉器官和心理机能是“未特定化”的。
(完整版)教育学原理重点总结
1 学校教育即狭义的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发展,把他们努力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才的活动。
2 教育的根本属性(为什么说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或社会活动,实质上承认教育是人类独有的一种社会现象,即肯定了教育的社会属性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3 教育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4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现象,通过研究教育现象来揭示教育规律,从而指导教育实践。
5 教育现象泛指教育在产生和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各种各样的思潮,观念,条件,要求,矛盾,问题等等。
教育规律就是教育现象同其他社会现象或教育现象内部各构成要素之间的固有矛盾,或彼此间的内在联系.6 《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较为系统地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7 1632年,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在概括文艺复兴以来教育成果的基础上,公开出版了《大教育学论》,这是近代第一部体系完整的教育学著作,是教育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8 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杜威,其基本观点是:(1)教育即生活(2)教育即学生个体经验继续不断改造(3)学校即社会(4)课堂组织以学生的经验为中心师生关系以儿童为中心(5)教育过程应重视学生自己的独立发现,表现和体验,尊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9 在我国,1930年出版了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这是我国第一部试图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论述教育的著作。
10 教育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历史法,调查法,统计法,行动研究11 教育的社会功能(1)教育的经济功能: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教育能把可能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教育能把一般性的劳动者转化为专门性的劳动者;教育能把较低水平的劳动者提升为较高水平的劳动者;教育能把一种形态的劳动者改造为另一种形态的劳动者;教育能把单维度的劳动者转化为多维度的劳动者教育是科学技术再生产的手段:教育能传递和传播科学知识;教育是发展科学的一个重要手段(2)教育的政治功能教育能为社会的政治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教育可以促进政治民主;教育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制度;教育是影响社会流动的重要因素(3)教育的文化功能教育对社会文化的传承作用;教育对社会文化的选择作用;教育对社会文化的交流作用;教育具有创造文化的作用(4)教育的人口功能:教育可以减少人口数量,控制人口增长;教育可以改善人口素质,提高人口质量;教育可以使人口结构趋向合理化;教育有利于人口迁移12 人的发展就是指受教育者个体的发展.所谓的个体发展,通常指的是个体从出生到成人期身心有规律的变化过程,13 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各因素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遗传因素:1遗传影响人的发展(1)遗传因素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2)遗传因素的成熟制约着身心发展的过程及其阶段(3)遗传因素的差异性对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4)遗传因素具有可塑性2遗传不决定人的发展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影响人的发展但不决定人的发展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促使个体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14 学校教育在人身心发展过程中其主导作用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目的性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选择性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专门性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基础性15教育目的是社会对学校教育所要造就的社会成员的质量的规定或所要达到的标准的设想。
(完整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育学原理》重点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的概念定义:教育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体化的实践活动。
性质:1.实践性。
2.交往性:个性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二者互为前提、互为基础、密不可分。
3.动力性:教育活动在上述进程中起到促进和加速作用。
4.社会性:教育活动与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条件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也是塑造不同社会、促进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
学校教育的定义:学校教育实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体化的实践活动。
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作用于学生的全部信息,既包括了信息的内容,也包括了信息传递和反馈的形式,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要素的关系:相互独立、相互规定、构成完整的系统。
学校教育的过程就是系统各个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
第二节:教育的起源与发展起源:1.神话起源说宗教(错误的、非科学的)2.生物起源说代表人: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勒图尔诺、英国教育学家沛西·能教育不只存在于人类社会,甚至存在于动物界,完全来自动物的本能,是种族发展的本能需要。
没有把握教育的目的性和社会性,仅从外在行为的角度论述。
3.心理起源说代表人:美国教育史家孟禄4.劳动起源说代表:主要集中在前苏联和我国,在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的指导下产生发展:P16各阶段教育的特征:古代社会与古代教育原始社会教育:1.教育水平低2.教育没有阶级性3.教育与原始宗教或仪式有着密切的联系奴隶社会的教育:1.古代学校的出现2.教育阶级性的出现:奴隶主对精神生活和生产资料的绝对占有,同样占领了学校,使学校培养奴隶主阶级治理国家所需要的人才。
教育对象主要是奴隶主贵族子弟,内容以军事教育与道德教育为主。
3.古代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有非正规的教育方式。
封建社会教育:1.学校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适合统治阶级所需要的官吏、牧师或骑士,传播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和治国方略,培养能够维护和巩固封建统治的官吏。
教育原理重点
第一篇教育学原理第1章教育学概述本章基础知识背诵要点:1.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
2. 教育学的研究任务是:①揭示教育规律②科学地解释教育问题③沟通教育理论和实践。
3. 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创立标志是:①对象方面,教育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1623年英国哲学家首次在科学分类中将教育学划分出来,意味着教育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②概念和术语方面;③研究方法方面;④结果方面,出现了系统的教育学著作,如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1806年出版,标志教育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学科)⑤组织方面,产生了专门的教育研究机构,1776年在哥尼斯堡大学开始讲授教育学,这是教育学列入大学课程的开端。
4. 20纪以来教育学的发展:出现了分化与综合两大趋势;表现在①教育学研究的问题领域日益扩大②教育学研究基础和研究模式的多样化③教育学日益分化,形成了初步的教育学科体系④教育学研究与教育实践的关系日益密切⑤教育学加强了自身反思,形成了教育学的元研究⑥教育学的若干基本问题⑦教育学的理论性与实践性、本土化与国际化、科学性与价值性关系问题。
5. 实验教育学:代表人物德国的梅伊曼、拉伊等;基本观点①反对思辩教育学;②提倡将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成果应用到教育研究;③提出教育实验提出假设、进行实验和确证三个基本阶段;④主张用实验、统计和比较的方法探索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及其智力发展水平,提出将实验数据作为教育改革的基本依据。
6. 文化教育学:代表人物德国的狄尔泰、斯普朗格和利特等;基本观点①人是一种文化的存在;②教育的对象是人,因此教育是一种历史文化过程;③教育研究既不能采用思辩的方法也不能采用实验的方法,而只能采用精神/文化科学的方法即理解和解释的方法;④教育的目的就是通过文化培养完整人格;教育的主要方法是‚唤醒‛和‚陶冶‛。
7. 实用主义教育学:代表人物杜威、克伯屈等,基本观点①教育即生活;②教育即经验的改造;③学校即社会;④课堂组织应以儿童的经验为中心;师生关系要以儿童为中心;教学过程要重视学生自己的独立发现和体验,尊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
教育学原理100条必考重点
引言概述:教育学原理是教育学的基础理论,对于教育工作者以及教育管理者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针对教育学原理的100条必考重点进行详细阐述。
这些重点内容涵盖了教育学的各个方面,包括教育的定义、教育的目的、教育的对象、教学方法、教育心理学等。
通过对这些重点内容的学习和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教育学的基本原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正文内容:一、教育的定义:教育是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通过对人的思想、品德和行为进行指导和培养,使其达到个人全面发展和社会发展的目标。
1.教育的概念和特征2.教育的社会属性和内涵3.教育的规律和方式二、教育的目的: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智力、情感、品德、身体等各个方面。
1.教育的智力发展目标2.教育的情感发展目标3.教育的品德发展目标4.教育的身体发展目标三、教育的对象:教育的对象包括儿童、青少年和成人等不同群体,每个群体都有其特点和需求。
1.幼儿教育的原理和方法2.小学教育的原理和方法3.中学教育的原理和方法4.高等教育的原理和方法四、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各种手段和方式,以达到教学目标。
1.集中教学法和分散教学法2.讲授法和讨论法3.实验法和研究法4.合作学习法和个体学习法5.情景教学法和问题解决法五、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是教育与心理的关系,以及教育中的心理过程和心理发展规律。
1.认知发展理论2.学习过程的心理机制3.个体差异与教育4.情绪与学习的关系5.自我概念与教育总结:本文对教育学原理的100条必考重点进行了详细阐述,包括教育的定义、教育的目的、教育的对象、教学方法、教育心理学等各个方面的内容。
通过深入了解这些重点内容,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教育学的基本原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教育学原理是教育工作者以及教育管理者必须要掌握的知识,希望本文能对相关人士有所帮助。
教育学原理重点知识点
教育学原理重点知识点教育学原理是研究教育的科学原理和规律的学科,是教育学的基础,主要包括教育学的基本概念、教育的基本任务、教育的客体和要素、教育的规律等方面的内容。
以下是教育学原理的重点知识点:一、教育学的基本概念1.教育的定义:教育是由教师引导和组织对学生进行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和教育,以促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品德和智力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
2.教育的特点:普遍性、社会性、自觉性、需持续性、个性综合性、目的性、规范性等。
3.教育学的定义: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的科学原理和规律,解决教育实践中困扰人们的问题,提高教育实践能力的一门基础学科。
二、教育的基本任务1.人的全面发展: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在知识、能力、品德和智力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2.人的个性发展: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其个性发展。
3.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教育应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具有高尚思想道德和有用技能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教育的客体和要素1.教育的客体:教育的客体是人的全面发展,包括知识、能力、品德、智力等方面。
2.教育的要素:教育的要素有师生关系、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环境等。
四、教育的规律1.教育发展规律:教育的发展是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的需要,是学生自身对知识、能力和品德发展的要求。
2.教育规律:包括教育目的规律、教育内容规律、教育方法规律和教育评价规律等。
五、教育的方法和手段1.教学方法:是教师用来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的方式,包括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示范法、课题研究法等。
2.教育手段: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工具、设备和技术手段,包括教学材料、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
3.教育原则: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遵循的一些规范和原则,如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启发式教学等。
六、教育评价1.教育评价的概念:教育评价是对学生学习和发展情况进行评估和鉴定的过程,是对教学质量和教育效果进行判断和评价的一种方法。
《教育学原理》复习重点
《教育学原理》复习重点《教育学原理》是一门研究教育的科学,它对人与人之间的教育相互关系进行了理论化的探索和总结。
这门课程主要包括教育学的基本原理、教育的目标与任务、教育的基本规律以及教育方法等内容。
以下是《教育学原理》的复习重点。
第一部分:教育学的基本原理1.教育学的定义与特点2.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3.教育学的基本观点和原理4.教育学的学科基础和科学地位第二部分:教育的目标与任务1.教育的目标与功能2.个体的全面发展与社会需求的统一3.教育的社会化与人的自由成长的统一4.教育的个性发展与社会化的统一第三部分:教育的基本规律1.教育的历史发展规律2.教育的社会发展规律3.教育的心理发展规律4.教育的教学过程规律第四部分:教育方法1.教育过程的基本要素和阶段2.教育目标的确定与分析3.教育内容的组织与传达4.教育手段与教育技巧的运用以上是《教育学原理》的复习重点,具体复习方法如下:1.温习教育学的基本原理,通过阅读教材、复习资料等,掌握教育学的定义、特点以及基础观点和原理等内容。
2.理解教育的目标与任务,分析个体发展与社会需求的统一、社会化与自由成长的统一以及个性发展与社会化的统一等方面。
3.研究教育的基本规律,了解教育的历史发展规律、社会发展规律、心理发展规律以及教学过程规律等内容。
4.研究教育方法,理解教育过程的基本要素和阶段,掌握教育目标的确定与分析、教育内容的组织与传达以及教育手段与技巧的运用等方面的知识。
在复习过程中,可以通过阅读教材、查找相关资料、参加辅导班等方式加深对教育学原理的理解和掌握。
同时,还可以通过做题、参加讨论以及开展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实践性的学习和巩固,提高对知识点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当然,复习该门课程最重要的是理解概念和思想,能够将其运用到实际中,通过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来加深对教育学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因此,重点是掌握知识和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教育学原理考试重点
教育学原理考试重点一、教育学的基本概念与性质1. 教育的定义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它包括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广义教育:指一切能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动。
狭义教育:指学校教育,即通过学校这一专门机构,对受教育者进行系统的文化知识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
2. 教育的性质社会性: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具有明显的社会属性。
历史性: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不同的历史阶段有不同的教育内容和形式。
阶级性:在阶级社会中,教育具有阶级性,反映统治阶级的利益和意志。
民族性:不同民族的教育内容和形式各有特色,反映各自的文化传统。
二、教育的功能与目的1. 教育的功能个体发展功能:教育对个体身心发展的促进作用,包括知识、技能、品德、情感等方面。
社会功能:教育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
文化功能:教育对文化传承、创新和发展的作用。
2. 教育的目的广义教育目的:指国家或社会对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总的要求。
狭义教育目的:指各级各类学校对受教育者提出的具体培养目标。
3. 教育目的的制定依据社会生产力水平: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目的的具体内容。
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和方向。
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教育目的必须符合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
三、教育的基本规律1. 教育与社会发展相互制约的规律教育受社会发展的制约: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对教育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教育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教育通过培养人才,推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
2. 教育与个体发展相互制约的规律个体发展受教育的制约:教育内容和方式影响个体的身心发展。
教育必须适应个体发展:教育必须根据个体的身心发展规律进行。
四、教育制度与教育体制1. 教育制度定义: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管理规则。
类型:包括学校教育制度(学制)、教育行政制度、教育考试制度等。
教育学统考背诵要点(教育学原理)
第一篇教育学原理第1章教育学概述本章基础知识背诵要点:1.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
2. 教育学的研究任务是:①揭示教育规律②科学地解释教育问题③沟通教育理论和实践。
3. 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创立标志是:①对象方面,教育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1623年英国哲学家首次在科学分类中将教育学划分出来,意味着教育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②概念和术语方面;③研究方法方面;④结果方面,出现了系统的教育学著作,如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1806年出版,标志教育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学科)⑤组织方面,产生了专门的教育研究机构,1776年在哥尼斯堡大学开始讲授教育学,这是教育学列入大学课程的开端。
4. 20纪以来教育学的发展:出现了分化与综合两大趋势;表现在①教育学研究的问题领域日益扩大②教育学研究基础和研究模式的多样化③教育学日益分化,形成了初步的教育学科体系④教育学研究与教育实践的关系日益密切⑤教育学加强了自身反思,形成了教育学的元研究⑥教育学的若干基本问题⑦教育学的理论性与实践性、本土化与国际化、科学性与价值性关系问题。
5. 实验教育学:代表人物德国的梅伊曼、拉伊等;基本观点①反对思辩教育学;②提倡将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成果应用到教育研究;③提出教育实验提出假设、进行实验和确证三个基本阶段;④主张用实验、统计和比较的方法探索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及其智力发展水平,提出将实验数据作为教育改革的基本依据。
6. 文化教育学:代表人物德国的狄尔泰、斯普朗格和利特等;基本观点①人是一种文化的存在;②教育的对象是人,因此教育是一种历史文化过程;③教育研究既不能采用思辩的方法也不能采用实验的方法,而只能采用精神/文化科学的方法即理解和解释的方法;④教育的目的就是通过文化培养完整人格;教育的主要方法是‚唤醒‛和‚陶冶‛。
7. 实用主义教育学:代表人物杜威、克伯屈等,基本观点①教育即生活;②教育即经验的改造;③学校即社会;④课堂组织应以儿童的经验为中心;师生关系要以儿童为中心;教学过程要重视学生自己的独立发现和体验,尊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
2019年(教师考编)教育学原理知识点重点汇总
2019年(教师考编)教育学原理知识点重点汇总第一部分教育学原理1、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2、教育活动的三个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教育影响是构成教育的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3、教育活动基本要素的相互关系(1)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相互作用(2)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以一定的教育影响为中介4、教育的起源:生物起源说,心理起源说,劳动起源说教育的生物起源说和心理起源说的共同缺陷是都否认了教育的社会属性,否认了教育是一种自觉的、有意识的活动5、教育起源于劳动(1)首先,人类教育是伴随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的,推动人类教育起源的直接动因是劳动过程中人们传递生产经验和生活经验的实际社会需要(2)其次,教育也起源于人的自身发展的需要因此,教育的起源一方面与其他社会现象有共同之处,即随人类社会的出现而出现,出于人类谋求社会生活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有其自身的独有特质,即教育也起源于个体发展的需要,是人的社会需要和人和自身发展需要的辩证我们要注意(1)经济上,由于铁制工具的使用,奴隶制社会的生产力得到了很大的发展(2)政治上,在体脑分工的基础上,社会出现了阶级和国家(3)文化上,到了奴隶制社会,人类已经积累了大量的生产劳动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且其中不少已经在漫长的岁月中系统化、抽象化,形成了分门类的知识和学问,如天文、地理、水文、医学、数学、建筑等。
8、原始社会的教育的特点:(1)教育的非独立性(2)教育的原始性(3)教育的平等性、普及性9、奴隶社会教育和封建社会教育(古代教育)的特点:(1)教育已经从社会生活特别是生产劳动中分离出来,但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分离,学校轻视体力劳动,鄙视体力劳动者,轻视生产知识的传授(2)学校教育为奴隶主阶级和地主阶级所垄断,具有鲜明的阶级性、等级性,学校成了统治阶级培养统治人才的场所(3)基本的教育组织形式是个别教学,教育过程是一种灌输和被动接受的过程10、现代教育是以科学技术的广泛运用和机器大工业为标志的现代社会教育11、现代教育的主要特点:(1)教育同生产劳动从分离走向结合(2)教育的日趋普及性和多样性(3)教育的科学化水平日益提高20世纪中叶以来,教育又不断出现新的特征:教育逐渐走向民主化,教育的服务性、可选择性、公平性和公正性成为学校改革的基本价值诉求12、教育学的研究任务是从大量的教育现象和问题中,总结出教育规律,从而指导我们的教育实践。
教育学原理知识点
教育学原理知识点教育的定义1.社会的角度强调社会因素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把“教育”看成是整个社会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承担着一定的社会功能。
(1)广义的教育: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
(2)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3)更狭义的教育:有时指思想教育活动。
2.个体的角度定义的出发点和基础是“学习”和“学习者”,而不是社会的要求,侧重于教育过程中个体各种心理需要的满足及心理品质的发展。
从个体的角度来定义“教育”,往往把“教育”等同于个体的学习或发展过程。
如特朗里:教育是“成功地学习(一般地说借助于教学,但非必然如此)知识、技能与正确态度的过程。
无论是从社会的角度还是个体的角度定义教育,都存在一定的缺陷。
因此,在给“教育”下定义时,应该兼顾社会和个体两个方面。
我们可以把教育定义为: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体化的实践活动。
古代教育的特征古代教育包括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教育,其特征为:1.道统性。
统治阶级的政治思想和伦理道德是唯一被认可的思维,天道、神道与人道往往合二为一。
2.专制性。
教育过程是管制与被管制、灌输与被动接受的过程,道统的威严通过教师、牧师的威严,通过招生、考试以及教学纪律的威严予以保证。
3.等级性。
不同的阶级地位享有不同的教育权利和等级,贵族与平民、主人与仆人之间有着不可逾越的鸿沟。
4.刻板性。
教育方法、学习方法刻板,死记硬背、机械模仿。
5.象征性。
受教育的目的主要不是为了获得实用的知识,而是受教育本身。
能不能受教育和受什么样的教育是区别社会地位的象征;经典、教义的教育处于社会较高的地位,习得实用知识的教育处于社会较低的地位。
6.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7.有专门的教育机构和执教人员。
近代教育的特征1.教育的国家化,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
教育学原理知识点梳理
第一章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学是教育学学科的简称。
教育学是研究人类教育现象或教育问题,揭示或探讨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现象或教育问题。
教育学的根本任务:揭示或探讨教育规律。
◆教育现象、教育问题、教育规律教育现象:人类各种教育活动的外在表现形式。
教育问题:指反映到人们头脑中的、需要探明和解决的教育实际矛盾和理论疑难。
教育规律:教育内部诸要素之间、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具有本质性的联系,以及教育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
◆教育科学、教育学科教育科学:是以教育现象为其共同研究对象的相关学科的总称,是若干门教育学构成的学科总体。
二、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1、教育学的萌芽阶段▲时间跨度: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和西方的古希腊城邦时期到十七世纪初叶。
▲发展特征:(1)属于教育经验的描述,缺少理论分析;(2)教育学包含在一个庞大的哲学体系中,还没有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学科;(3)没有提出“教育学”这一概念。
代表人物:中国的孔子、孟子、墨子等,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
▲代表作:我国思孟学派《学记》(世界最早);古罗马昆体良《论演说家的培养》(西方最早);韩愈的《师说》;朱熹的《语录》;颜元的《存学篇》。
2、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英国哲学家培根在1623年撰写了《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一书,首次在科学分类中将教学的艺术作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划了出来,标志着教育学在科学体系中有了自己独立的学科地位。
▲时间跨度:十七世纪——十九世纪中叶▲发展特征:(1)提出了“教育学”概念;(2)有建立“教育学”的明确目的;(3)构建了一个完整的教育理论体系。
代表人物:夸美纽斯、赫尔巴特、康德洛克、卢梭、裴斯泰洛齐等。
▲代表作:夸美纽斯《大教学论》(近代最早);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标志独立学科代表作);英国洛克《教育漫话》;法国卢梭《爱弥儿》;瑞士裴斯泰洛齐的《林哈德与葛笃德》;德国的康德第一次把教育学搬上大学讲台(哥尼斯堡大学)。
教育学原理知识点
教育学原理知识点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石,是培养未来一代的重要途径。
而教育学原理作为教育学的基础学科,对于理解教育的本质、目的、方法等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接下来,让我们一同走进教育学原理的知识世界。
教育的本质,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
简单来说,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它不是自然而然发生的,而是人类为了传承文明、促进个体发展而特意进行的活动。
教育的目的,则因时代、社会背景和个人观念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在古代,教育可能更多地是为了培养统治阶级的接班人,或者是为了传承特定的文化和价值观。
而在现代社会,教育的目的更加多元化,既要培养个体的知识和技能,也要注重其品德、审美、身心健康等方面的全面发展,以使其能够适应社会的变化,成为有责任感、有创造力的公民。
在教育活动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是两个关键的要素。
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主导者,他们需要具备专业的知识、教育教学的能力以及良好的品德和职业道德。
受教育者则是教育的对象,他们具有主观能动性,不是被动地接受教育,而是在教育过程中积极地参与和思考。
教育内容则是教育者传递给受教育者的知识、技能、价值观等,它需要符合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特点和社会需求。
而教育手段则是教育者为了实现教育目的而采用的各种方法和途径,如讲授、讨论、实践等。
教育与社会的关系密不可分。
一方面,教育受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制约。
例如,社会的政治制度会影响教育的目的和内容,经济发展水平会决定教育的投入和资源配置,文化传统则会塑造教育的价值取向和方式。
另一方面,教育也对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通过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教育可以推动社会的科技进步、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
个体的身心发展是教育的基础。
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具有不同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如在儿童时期,他们的感知能力和好奇心较强,但注意力和思维能力相对较弱;而在青少年时期,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逐渐发展,自我意识增强。
教育必须遵循这些特点和规律,因材施教,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资料推荐------------------------------------------------------ 2019教育学考研:教育学原理10大考点详解 2019 教育学考研:
教育学原理 10 大考点详解在此为考研教育学专业的考生把教育学原理的考点进行了详细的解析,望 2019 考研学子在复习的时候能够对这部分有一个充分的了解:
1.教育学概述本章主要内容是教育学的研究对象、研究任务以及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是对教育学的一个宏观上的介绍,为的是让考生对教育学学科有一个宏观上的整体理解。
因此,对本章内容的复习应以记忆和理解为主,个别重要知识点往往会考考选择题,如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学诞生的标志,教育学流派等。
考查的重点在于识记,多以选择题形式出现,同学们可以花少量时间记忆一下。
2.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本章主要内容是教育的概念,教育的结构与功能、关于教育起源的主要观点以及古代近代现代教育发展的特征,需要识记和理解的内容均较多。
其中在教育的概念和机构与功能部分最容易考察选择题和大题,因此要看的较为细致,同时也要有一定程度的理论思考;对关于教育起源的主要观点部分要着重理解内涵和区分异同;对古代、近代、现代教育的特征一般也是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复习时要重点注意各阶段特征之间的比较以及每个阶段的特色特征。
1 / 5
3.教育与社会发展本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教育与社会关系的主要理论,教育的社会制约性,教育的社会功能和现代社会发展对教育的需求与挑战四部分。
整个一章涉及到教育的定位及其重要作用,因此应该成为考生重点把握的章节以便对教育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其中第四部分最易以选择题进行考察,而第二三部分很容易成为大题的考察内容。
这一部分在前两年的考研真题中至少出现了一道选择题,大家应该从教育对社会的影响和社会对教育的影响正反两方面进行复习,也就是考点中的教育的社会制约性和教育的社会功能两部分。
同学们应该从准备主观题的角度积累一些材料。
关于教育与社会关系的主要理论大家作识记准备,这部分内容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对于当代社会发展对教育的需求与挑战考点,我们建议大家拓展一下思路,从宏观上把握,并结合当下的实践与现实,多看一些专家论文,教育评论等。
4.教育与人的发展本章是考点较多的一章,其中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特点可以以选择题、简答题、辨析题等多种题型进行考查,而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则最可能成为辨析题的考查内容,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则最易通过简答及分析论述等题型来考查。
大家要注意,教育学中狭义的教育学就是指学校教育学,所以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主导作用,学校是个体社会化的主要环境之一。
---------------------------------------------------------------最新资料推荐------------------------------------------------------ 同学们注意这种主导作用以及其怎样发挥的知识。
5.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本章需要识记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的概念并学会区分它们,理解关于教育目的的主要理论,这部分有很多学术论文可供大家参考,其中要重点注意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同时仔细地看我国的教育目的对我国不同时期之所以会有不同的教育目的的社会背景做一了解,并知道现在我们国家的教育目的是全面发展教育目的,此外我国中小学培养目标也要引起注意,极易以选择题形式来考查。
以往的考查中还涉及教育目的、培养目标与后面章节中的课程目标、教学目标之间关系的考查,要知道它们是前者指导后者、后者的制定要根据前者的关系。
就整个一章的层面来说,本章极易出选择题和辨析题。
6.教育制度本章中教育制度、学制的概念属于重点识记内容,二者可以成为辨析题和选择题的考查内容,各级、各类学校系统主要通过选择题进行考查,因此需要细致地了解。
1949 年以来我国的学制极易通过简答和选择来考查,需要理解加识记,现代教育制度改革部分需要重点掌握,此部分可以成为简答和分析论述题的内容,要把教育改革的趋势与特点认真理解,教育制度改革是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在当前是一个热点问题,极易与当前的教育现实和实践联系起来考查。
7.课程本章是教育学原理中的最为重要的章节之一,考
3 / 5
点非常多。
首先课程的定义、课程与教学的关系、课程的类型均属于非常基础的知识点;其次,需要重点理解掌握的是课程理论及主要流派、课程编制中的泰勒原理和布鲁姆的目标分类学、课程评价及其主要模式;第三,需要对比理解并记忆的是国外的主要课程改革和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改革部分的内容。
课程改革是教育学原理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每年考试分值都很大,这一章节建议大家重点掌握,课程改革也是我国教育领域最热门的问题之一。
建议大家联系教育史的相关内容把历史上的课程知识包含进来,便于复习。
课程理论、泰勒原理、课程类型等内容要识记。
8.教学本章是教育学原理中的最为重要的章节之一。
其中教学的概念、教学的本质、教学模式、班级授课制、教学评价都是需要掌握的基本概念,而教学理论及其流派、教学过程及教学过程中应处理好的关系、教学原则、常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则需要重点理解记忆。
这些知识点可以通过任意一种题型来考察,考点非常多。
这部分内容也要联系教育史和教育心理学的知识相互参照。
9.德育德育是近两年的真题中比较重视的部分,在看书的过程中要对德育过程的要素、德育过程的规律、德育的各项原则、各德育模式进行重点记忆。
---------------------------------------------------------------最新资料推荐------------------------------------------------------ 这一部分可以以单选、简答题、辨析题和分析论述题的形式灵活来考查。
这一章主要是识记内容,但是不同的德育模式较难理解,需要花一点时间全面了解。
10.教师与学生本章中教师和学生的所有知识点都很重要,尤其是与教师专业发展和师生关系部分,逐渐成为近年来考查的重点。
教师部分,同学们应关注教师专业素养,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与途径、教师的权利和义务这些内容,教师教育现在是热点话题,教师专业发展关系教育整体质量,所以这部分考研的时候可能涉及。
对学生以及师生关系部分,大家可以结合教育心理学有关知识进行复习。
5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