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衰竭CKD期临床路径
271.慢性肾衰竭拟行血液净化治疗的临床路径
慢性肾衰竭拟行血液净化治疗的临床路径(2016年版)一、慢性肾衰竭拟行血液净化治疗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慢性肾衰竭(ICD-10:N18.900),尿毒症(ICD-10:N19.x01),慢性肾脏病5期(ICD-10:N18.001);或慢性肾脏病4期(ICD-10:N18.804)。
行自体动脉-静脉内瘘成型术(ICD-9-CM-3:39.27)、血液透析半永久性导管植入术或腹膜透析管置入术(ICD-9-CM-3:54.9301),住院期间需临时血液透析/腹膜透析。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的《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肾脏病学分册》进行诊断。
1.有或无慢性肾脏病史。
2.实验室检查:肾小球滤过率或eGFR小于15ml/min/1.73m2,残余肾功能每周Kt/V小于2.0,可诊断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期,慢性肾脏病5期。
肾小球滤过率小于30ml/min/1.73m2,可诊断慢性肾脏病4期。
3、对于有特殊合并症的患者可提早开始透析治疗。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的《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肾脏病学分册》、《腹膜透析操作标准规程》和《血液透析操作标准规程》进行治疗。
1、临时性血液透析:存在严重酸中毒、水电解质紊乱、中毒、水负荷过重、尿毒症严重并发症。
2、维持性透析①腹膜透析: 有肾脏替代治疗的适应症,或者有长期血液透析绝对禁忌症,行腹膜透析管置入术。
②血液透析: 有肾脏替代治疗的适应症,或者有腹膜透析的绝对禁忌症,建立血液透析通路。
对于糖尿病肾病、伴严重心血管并发症等患者,可酌情提早建立血管通路。
对于血管条件差,难以行动静脉内瘘成形术或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成形术患者行血液透析半永久性导管置入术。
3.征得患者或其代理人的同意,自愿选择。
(四)标准住院日为10-2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探讨慢性肾衰竭临床路径的护理管理
探讨慢性肾衰竭临床路径的护理管理慢性肾衰竭(CKD)是一种进展缓慢、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预后的疾病。
护理管理在CKD患者的治疗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患者改善症状、减轻并发症风险、延缓疾病进展、提高生活质量。
一、评估和监测:护理管理的第一步是评估和监测患者的病情。
护士需要及时进行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以评估患者的肾功能和疾病进展情况。
护士还需要关注患者的症状、体征、液体平衡和电解质情况等,及时发现异常和并发症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二、液体管理:液体平衡的调节对CKD患者的治疗至关重要。
护士需要根据患者的尿量、体重、体征和液体入口出口情况等,合理制定液体管理计划。
特别是在尿量减少的患者,需要严格控制液体摄入,避免患者发生液体过多导致水肿、心力衰竭等并发症。
三、疼痛管理:CKD患者常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尤其是腰部疼痛和关节疼痛。
护士需要及时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和疼痛类型,并采取相应的疼痛管理策略,如按摩、物理疗法、药物治疗等,以减轻患者的疼痛感受和提高生活质量。
四、肾性贫血管理:肾性贫血是CKD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护士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红细胞计数和血清铁蛋白水平等,及时评估患者的贫血程度并制定相应的贫血管理方案。
常见的治疗手段包括补充铁剂、注射人类重组红细胞生成素等。
五、营养支持:CKD患者由于肾功能受损,常伴有消化道症状和营养不良。
护士需要根据患者的食欲、摄入量、体重变化和营养状况等,制定个性化的营养支持计划。
常见的干预措施包括合理控制蛋白质和钠的摄入、增加热量的摄入、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
六、并发症预防和管理:CKD患者容易发生各种并发症,如高血压、心力衰竭、溃疡病、感染等。
护士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血压、体温等,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和治疗措施,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和进一步加重。
慢性肾衰竭护理管理是一项复杂而综合的工作,需要护士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
探讨慢性肾衰竭临床路径的护理管理
探讨慢性肾衰竭临床路径的护理管理慢性肾衰竭是一种由多种疾病导致的逐渐进行性肾功能减退的临床综合征,常伴有高血压、贫血、水电解质紊乱等症状。
慢性肾衰竭的病程长,给患者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严重影响,严重时甚至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
对于慢性肾衰竭患者的护理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慢性肾衰竭临床路径的护理管理,以期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一定的指导思路和参考。
一、慢性肾衰竭的临床路径慢性肾衰竭的临床路径根据疾病的不同阶段划分为五个阶段,分别为:未受损期、潜在性受损期、慢性肾损害期、慢性肾病期和肾衰竭期。
在慢性肾衰竭的不同阶段,患者的临床症状和治疗方案也有所不同,因此在护理管理中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1. 未受损期:此时患者的肾功能正常,护理工作主要是宣教和预防。
护理人员需要向患者宣传正确的饮食和生活方式,提醒患者要定期检查血压、血糖等指标,并根据具体情况制定预防慢性肾衰竭的计划。
2. 潜在性受损期:此时患者的肾功能开始有轻微异常,但尚未导致明显的症状。
护理工作主要是定期监测肾功能指标,如肌酐、尿素氮、尿酸等,并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开展干预措施,延缓疾病的进展。
3. 慢性肾损害期:此时患者的肾功能已经受到损害,出现了一些临床症状,如贫血、高血压等。
护理工作主要是针对症状进行护理干预,如进行贫血治疗、控制血压等,同时加强对患者的宣教,指导其科学用药和合理饮食。
4. 慢性肾病期:此时患者的肾功能已经明显下降,需要进行替代治疗,如透析或肾移植。
护理工作主要是协助患者进行透析治疗,同时加强并发症的护理干预,如水电解质紊乱、心血管疾病等。
二、慢性肾衰竭的护理管理1. 严密监测患者的肾功能指标,如肌酐、尿素氮、尿酸等,及时发现肾功能的异常变化,调整护理措施。
2. 科学评估患者的肾功能状况和临床症状,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并定期进行评价和调整。
3. 加强对患者的宣教,指导其科学饮食和生活方式,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慢性肾脏病CKD3-CKD5期临床路径
慢性肾脏病3-5期临床路径(非透析患者)-修改版一、慢性肾脏病CKD3-CKD5期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慢性肾脏病CKD3-CKD5期(ICD-10 编码: N18.803、 N18.804、 N18.801)。
(二)诊断标准(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
1.各种原因引起的肾脏结构和功能障碍≥3个月,包括肾小球滤过率(GFR)正常和不正常的病理损伤、血液或尿液成分异常及影像学检查异常(参考表1)并且不明原因的或单纯的GFR下降(<60ml/min)超过3个月。
2.在GFR下降过程中出现与肾衰竭相关的各种代谢紊乱和临床症状。
3.同时符合我国慢性肾衰竭的分期方法中的,慢性肾衰竭代偿期(CKD3 期)、失代偿期(CKD3-4 期)、衰竭期(CKD5 期)、尿毒症期(CKD5 期非透析)病人。
(三)治疗方案与原则(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
1.早期防治对策和措施。
(1)坚持病因治疗:如对高血压、糖尿病肾病、肾小球肾炎等,坚持长期合理治疗。
(2)避免或消除慢性肾衰竭急剧恶化的危险因素。
(3)阻断或抑制肾单位损害渐进性发展的各种途径,保护健存肾单位(参考表2)。
2.营养治疗。
3.药物治疗:(1)纠正酸中毒和水、电解质紊乱:纠正代谢性酸中毒、水钠代谢紊乱的防治、高钾血症的防治。
(2)高血压的治疗,贫血的治疗和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应用,血糖控制,低钙血症、高磷血症、肾性骨营养不良的治疗,防治感染、高脂血症的治疗,口服吸附疗法和导泻疗法等。
(四)标准住院日为8-14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慢性肾脏病(TCD 编码:N18.900)和慢性肾脏病CKD3-CKD5期(ICD-10 编码: N18.803、 N18.804、 N18.801)患者。
2.病期诊断属于慢性肾衰竭代偿期(CKD3 期)、失代偿期(CKD3-4 期)、衰竭期(CKD5 期)、尿毒症期(CKD5 期非透析)病人。
慢性肾衰优势病种(临床路径)
慢性肾衰(慢性肾功能衰竭)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部分》(G B/T16751.1-1997)。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肾脏病学》(王海燕主编,第2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及美国肾脏基金会 2002 年制订的K/DOQI“慢性肾脏病临床实践指南”(王海燕,王梅,译.慢性肾脏病及透析的临床实践指南Ⅱ,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年)。
症状:有慢性肾脏病史,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痛、倦怠、乏力、嗜睡等;体征:当病人某一系统损害时,就可有该系统的体征。
如:浮肿、贫血貌、心动过速、心包摩擦音等。
不明原因的高血压、贫血等,应考虑本病的可能;经过肾活检或检测损伤标记物证实的肾脏损伤或肾小球滤过率(gl ome r ul a rf i l t r a t i on r a t e , GFR)持续<60 m l/mi n/1. 73 m2≥3个月。
肾脏损伤的标志物包括蛋白尿、尿试纸条或尿沉渣异常或肾脏影像学检查异常。
(二)病期诊断1 .代偿期:肾单位受损超过50%( GFR50- 80ml /mi n ),血肌酐维持在133- 177umol /L,临床上无症状。
2.失代偿期:肾单位受损,剩余肾单位低于正常之 50%(GFR50- 20ml /mi n),血肌酐达 186- 442umol /L,临床出现乏力、轻度贫血、食欲减退等症状。
3.衰竭期:血肌酐升至 451- 707umol /L,病人出现贫血,代谢性酸中毒;钙、磷代谢紊乱;水电解质紊乱等。
4.尿毒症期:血肌酐达 707umol /L, 肌酐清除率在 10ml /mi n 以下,酸中毒症状明显,全身各系统症状严重。
(三)证候诊断本病可分为正虚证及邪实证,临床上多表现为虚实夹杂。
1. 正虚诸证:①脾肾气虚证:主症:倦怠乏力,气短懒言,食少纳呆,腰酸膝软。
次症:脘腹胀满,大便烂,口淡不渴,舌淡有齿痕,脉沉细。
慢性肾衰(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医临床路径
慢性肾衰(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代偿期、失代偿期、衰竭期、尿毒症期患者。
一、慢性肾衰(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慢性肾衰(TCD 编码: BNS142)。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慢性肾功能衰竭(ICD-10 编码: N18.902)。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部分》(GB/T16751.1-1997)。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肾脏病学》(王海燕主编,第 2 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 年)及美国肾脏基金会 2002 年制订的K/DOQI“慢性肾脏病临床实践指南”(王海燕,王梅,译.慢性肾脏病及透析的临床实践指南Ⅱ,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年)。
2. 病期诊断:(1)代偿期:肾单位受损超过 50(GFR50-80ml/min),血肌酐维持在 133-177umol/L,临床上无症状。
(2)失代偿期:肾单位受损,剩余肾单位低于正常之 50%(GFR50-20ml/min),血肌酐达 186-442umol/L,临床出现乏力、轻度贫血、食欲减退等症状。
(3)衰竭期:血肌酐升至 451-707umol/L,病人出现贫血,代谢性酸中毒;钙、磷代谢紊乱;水电解质紊乱等。
(4)尿毒症期:血肌酐达 707umol/L,肌酐清除率在 10ml/min 以下,酸中毒症状明显,全身各系统症状严重。
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慢性肾衰(慢性肾功能衰竭)诊疗方案”。
慢性肾衰(慢性肾功能衰竭)临床主要证候:本虚标实证正虚诸证:脾肾气虚证脾肾阳虚证气阴两虚证肝肾阴虚证阴阳两虚证邪实诸证:湿浊证湿热证水气证血瘀证浊毒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慢性肾衰(慢性肾功能衰竭)诊疗方案”及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106-2008)。
慢性肾功能衰竭临床路径 文档
新疆伊宁市人民医院内三科慢性肾功能衰竭临床路径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床号:住院号:主管医师:责任护士:出院日期:有无变异:伊宁市人民医院内三科临床路径病种管理知情同意书姓名:科室:内三住院号:诊断:慢性肾功能衰竭临床路径名称:慢性肾功能衰竭临床路径先生/女士:临床路径(Clinical pathway)是指针对某一疾病建立一套标准化治疗模式与治疗程序,是一个有关临床治疗的综合模式,以循证医学证据和指南为指导来促进治疗组织和疾病管理的方法,最终起到规范医疗行为,减少变异,降低成本,提高质量的作用。
临床路径是一种标准化的诊疗程序,可以避免传统路径使同一疾病在不同地区、不同医院,不同的治疗组或者不同医师个人间出现不同的治疗方案,避免了其随意性。
在这个程序下,您将得到更加规范、科学的医疗服务。
现将临床路径病种管理有关事宜告知如下:1、根据医师对您的入院诊断,您符合临床路径准入标准。
如您同意,您将被纳入该病种的临床路径。
2、住院期间,您将按照临床路径病种诊疗程序接受规范、透明的治疗。
如您因个人意愿不接受临床路径,有权退出,或因病情变异不适合继续接受临床路径治疗,为了不影响您的治疗,我们将及时作出退出临床路径管理。
如您同意接受临床路径治疗,请您配合我们完成临床路径诊疗工作,共同努力使您早日恢复健康。
欢迎您对我们的临床路径工作进行监督。
患者(或委托代理人、亲属)意见:上述告知内容本人(或委托代理人、亲属)已知情,经慎重考虑,同意()/不同意()(括号内打“√”)接受临床路径管理。
患者签字:委托代理人、亲属签字:患者的关系:主管医师签名:年月日慢性肾衰(慢性肾功能衰竭)临床路径住院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慢性肾衰(慢性肾功能衰竭)(TCD 编码: BNS142;ICD-10 编码: N18.902)病期诊断为:慢性肾衰(代偿期、失代偿期、衰竭期、尿毒症期)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14天实际住院日:天临床路径患者告知单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签名:ICD-10:慢性肾功能衰竭住院日期:年月日健康教育处方1、供给高热量、高维生素食物。
慢性肾衰竭拟行血液净化治疗的临床路径
慢性肾衰竭拟行血液净化治疗的临床路径
(2016年版)
一、慢性肾衰竭拟行血液净化治疗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
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慢性肾衰竭(ICD-10:N18.900),尿毒症(ICD-10:N19.x01),慢性肾脏病5期(ICD-10:N18.001);或慢性肾脏病4期(ICD-10:N18.804)。
行自体动脉-静脉内瘘成型术(ICD-9-CM-3:39.27)、血液透析半永久性导管植入术或腹膜透析管置入术(ICD-9-CM-3:54.9301),住院期间需临时血液透析/腹膜透析。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的《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肾脏病学分册》进
行诊断。
1.有或无慢性肾脏病史。
2.实验室检查:肾小球滤过率或eGFR小于15ml/min/1.73m2,残余肾功能每周Kt/V小于2.0,可诊断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期,
慢性肾脏病5期。
肾小球滤过率小于30ml/min/1.73m2,可诊断慢性肾脏病4期。
最新医院管理精品-2012年版 慢性肾衰(慢性肾功能衰竭)路径
2012年版慢性肾衰(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代偿期、失代偿期、衰竭期、尿毒症期患者。
一、慢性肾衰(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慢性肾衰(TCD编码:BNSl42)。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慢性肾功能衰竭(ICD一10编码:N18.902)。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部分》GB/T16751.1一1997)。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肾脏病学》(王海燕主编,第2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年)及美国肾脏基金会2002年制订的K/DOQI“慢性肾脏病临床实践指南,(王海燕,王梅,译·慢性肾脏病及透析的临床实践指南II,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
2.病期诊断:(1)代偿期:肾单位受损超过50%(GFR50—80m1/min),血肌酐维持在133—177um。
l/L,临床上无症状。
(2)失代偿期:肾单位受损,剩余肾单位低于正常之50%(GFR5O一20m1/min),血肌酐达186—442umol/L,临床出现乏力、轻度贫血、食欲减退等症状。
(3)衰竭期:血肌酐升至451—707umol/L,病人出现贫血,代谢性酸中毒;钙、磷代谢紊乱、电解质紊乱等。
(4)尿毒症期:血肌酐达707umol/L,肌酐清除率在10m1/min以下,酸中毒症状明显,全身各系统症状严重。
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慢性肾衰(慢性肾功能衰竭)诊疗方案”。
慢性肾衰(慢性肾功能衰竭)临床主要证候:本虚标实证正虚诸证:脾肾气虚证脾肾阳虚证气阴两虚证肝肾阴虚证阴阳两虚证邪实诸证:湿浊证湿热证水气证血瘀证浊毒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慢性肾衰(慢性肾功能衰竭)诊疗方案”及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106—2008)。
慢性肾衰竭(CKD期)临床路径
慢性肾衰竭(CKD 5期)临床路径一、慢性肾衰竭(CKD 5期)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慢性肾衰竭(ICD-10:N18.902),无透析指征,暂不需要行动静脉内瘘手术/腹膜透析置管术者。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的《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进行诊断。
(1)慢性肾脏病史超过 3 个月;(2)GFR 下降<15ml/min;(3)在GFR下降过程中出现与肾衰竭相关的各种代谢紊乱和临床表现。
(三)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N18.902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 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四)标准住院日。
10-14天(五)住院期间的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铁代谢、钙磷代谢、iPTH;(3)胸片、心电图、泌尿系彩超、腹部彩超、超声心动图。
2.根据患者病情进行的检查项目(1)淋巴细胞免疫分型、CMV抗体测定;(2)感染性疾病筛查(乙型、丙型、HIV、梅毒等)。
(六)治疗方案的选择。
1.根据病情,积极纠正水、电解质、酸碱紊乱;2.控制高血压;3.纠正贫血;4.治疗低钙血症、高磷血症和肾性骨病;5.口服肠道吸附剂、结肠透析治疗;6.加强营养支持治疗。
(七)出院标准。
1.临床病情缓解,肾功能稳定。
2.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和/或合并症。
(八)变异及原因分析。
1.有紧急透析指征的慢性肾脏病患者,需要紧急透析,不进入本路径。
2.伴有合并症时,需要进行相关的诊断和治疗。
3.有明确急性加重可疑因素的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二、慢性肾衰竭(CKD 5期)临床路径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慢性肾衰竭(ICD-10:N18.902),无透析指征,暂不需要行动静脉内瘘手术/腹膜透析置管术者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门诊号: 住院号: 住院日期: 年 月 日 出院日期: 年 月 日 标准住院日:10-14日时间 住院第1天(住院日) 住院第2-10天 住院第10-14天 (出院日)主要 诊疗 工作 □ 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 完成病历书写…□ 入院记录、首次病程记录□ 向患者及其家属或委托人交待病情□ 上级医师查房□ 完成必要的相关科室会诊…□ 临嘱,院内会诊(主任医师),共1"",一次性□ 临嘱,院内会诊(副主任医师),共1"",一次性临嘱,院内会诊(主治医师),共1"",一次性□ 完成病历书写…□ 主任医师查房□ 上级医师查房□ 完成出院记录、病案首页、出院证明书…□ 出院诊断(指导)书、出院小结□ 向患者交待出院后的注意事项□ 向患者交待慢性肾衰一体化治疗相关随访重点 医嘱 长期医嘱□ 肾脏病护理常规…□ 长嘱,Ⅰ级护理,持续性□ 长嘱,Ⅱ级护理,持续性□ 长嘱,Ⅲ级护理,持续性□ 长嘱,特级护理,持续性"□ 饮食护理…□ 长嘱,低盐低脂饮食,持续性□ 长嘱,低盐低脂糖尿病饮食,持续性□ 长嘱,低盐饮食,持续性□ 长嘱,低脂饮食,持续性□ 长嘱,糖尿病饮食,持续性□ 患者既往的基础用药□ 长嘱,长效钙离子拮抗剂口服□ 长嘱,β受体阻滞剂缓释片口服□ 长嘱,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皮下注射□ 长嘱,钙片 口服□ 长嘱,骨化三醇 口服□ 长嘱,叶酸片 口服"□ 结肠透析…□ 长嘱,结肠透析,每天二次□ 长嘱,一次性注射器(50ml),长期医嘱□ 肾脏病护理常规…□ 长嘱,Ⅰ级护理,持续性□ 长嘱,Ⅱ级护理,持续性□ 长嘱,Ⅲ级护理,持续性□ 长嘱,特级护理,持续性"□ 饮食护理…□ 长嘱,低盐低脂饮食,持续性□ 长嘱,低盐低脂糖尿病饮食,持续性"□ 患者既往的基础用药…□ 长嘱,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 皮下注射□ 长嘱,骨化三醇 口服"□ 结肠透析…□ 长嘱,结肠透析,每天二次□ 其他医嘱…出院医嘱□ 出院指导医嘱…□ 临嘱,通知出院,共1"",一次性每次2""个"",每天二次□ 长嘱,吸痰管(12#),每次1""支"",每天二次临时医嘱□ 常规检查……□ 临嘱,血细胞分析(五分类),共1"次",一次性□ 临嘱,尿常规分析,共1"次",一次性□ 临嘱,便常规,共1"",一次性□ 化验检查…□ 临嘱,肝肾糖脂组合,共1"次",一次性□ 临嘱,离子,共1"次",一次性□ 临嘱,肝肾糖脂+离子,共1"次",一次性□ 临嘱,(疗区)肝功能,共1"次",一次性□ 临嘱,肾功,共1"次",一次性□ 临嘱,葡萄糖测定(各种酶法),共1"次",一次性□ 临嘱,血脂,共1"次",一次性□ 临嘱,贫血四项,共1"次",一次性□ 临嘱,甲状旁腺激素测定(电化学发光法),共1"",一次性□ 临嘱,淋巴细胞免疫分型(T、B、NK)(中心实验室),共1"次",一次性"□ 急诊检查…□ 临嘱,急检血细胞分析+超敏C反应,共1"",一次性□ 临嘱,急检离子,共1"次",一次性□ 临嘱,急检血糖,共1""次"",一次性"□ 辅助检查…□ 临嘱,常规心电图检查(电),共1"次",一次性□ 临嘱,胸腹部摄影(门诊),共1"次",一次性□ 临嘱,彩超常规检查(泌尿系),共1"次",一次性□ 临嘱,彩超常规检查(腹部),共1"次",一次性□ 临嘱,彩超常规检查(心脏)(M‐2D‐CDFI‐心功能‐室壁运动),共1"次",一次性□ 长嘱,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0.9g/袋),每次100""ml"",每天一次□ 长嘱,肌氨肽苷注射液(5ml),每次20""ml"",每天一次"临时医嘱□ 其他特殊医嘱…□ 临嘱,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0.9g/袋),每次20"ml",共1"袋",一次性主要护理工作 □ 介绍病房环境、设施和设备□ 入院护理评估□ 针对慢性肾脏病饮食、生活方式等进行宣教□ 指导患者办理出院手续护士签字 医生签字。
慢性肾脏病(含慢性肾衰竭) 临床指南
慢性肾脏病(含慢性肾衰竭)第一节慢性肾脏病(CKD)【概述】慢性肾脏病(CKD)是指1)各种原因所致肾脏损伤(结构或功能异常)≥3 个月,伴或不伴肾小球虑过率(GFR)下降,2)GFR<60ml/(min•1.73m2),≥3 个月,有或无肾脏损伤证据。
慢性肾衰竭是指慢性肾脏病引起的肾小球滤过率(GFR)下降及与此相关的代谢紊乱和临床症状组成的综合征。
【临床表现】在慢性肾衰竭的代偿期和失代偿早期,患者可以无任何症状,或仅有乏力、腰酸、夜尿增多等轻度不适;少数患者可有食欲减退、代谢性酸中毒及轻度贫血。
肾衰竭期以后,上述症状更趋明显。
在尿毒症期,可出现急性心力衰竭、严重高钾血症、消化道出血、中枢神经系统障碍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危险。
1、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1)代谢性酸中毒:轻度慢性酸中毒,多无明显症状;严重酸中毒可出现明显食欲不振、呕吐、虚弱无力、呼吸深长等。
(2)水钠代谢紊乱:主要表现为水钠潴留,或低血容量和低钠血症。
可出现不同程度的皮下水肿或体腔积液,此时易出现血压升高、左心功能不全和脑水肿。
(3)钾代谢紊乱:肾功能衰竭期,易出现高钾血症,尤其是当钾摄入过多、酸中毒、感染、创伤、消化道出血等情况发生时。
(4)钙磷代谢紊乱:主要表现为磷过多和钙缺乏。
可诱发甲状旁腺素(PTH)升高,即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和肾性骨营养不良。
(5)镁代谢紊乱:当GFR 明显下降时,肾排镁减少,常有轻度高镁血症。
患者常无任何症状。
2、蛋白质、糖类、脂肪和维生素代谢紊乱蛋白质代谢主要表现为蛋白代谢产物蓄积。
糖代谢异常主要表现为糖耐量减低和低血糖两种情况。
高脂血症常表现为轻至中度高甘油三酯血症。
维生素代谢紊乱常表现为维生素A水平升高,维生素B6及叶酸缺乏等。
3、心血管系统表现常见的有高血压和左心室肥厚、心力衰竭、尿毒症性心肌病、心包积液、心包炎、血管钙化和动脉粥样硬化等。
4、呼吸系统症状体液过多可引起肺水肿或胸腔积液;尿毒症毒素诱发的肺泡毛细血管渗透性增加、肺充血可引起“尿毒症肺水肿”。
肾病临床路径
肾病科中医临床路径— 168 —内三科肾病临床路径目录一、IgA 肾病二、慢性肾衰(慢性肾功能衰竭)三、糖尿病肾病早中期临床路径四、糖尿病肾病晚期临床路径IgA 肾病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诊断为I gA 肾病的患者一、第一诊断为IgA 肾病(ICD-10 编码:N02.80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西医诊断标准:根据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或修订的《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主编,第1 版,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肾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主编,第1版,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肾脏病学》(王海燕主编,第3版,人民卫生出版社)进行诊断。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肾风(IgA 肾病)诊疗方案”及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100-2008)。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肾风(IgA 肾病)。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临床路径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gA 肾病(ICD-10 编码:N02.801)的患者。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潜血(2)尿红细胞形态分析、24 小时尿蛋白定量(3)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电解质(4)内生肌酐清除率(Ccr)或e GFR(5)凝血功能(6)蛋白电泳、CRP、ESR (7)免疫指标(ANA 谱、IgG、IgA、IgM、C3、C4、RF、ASO)(8)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HIV 等)(9)腹部超声、胸部X线片、心电图(10)肾活检病理检查,明确诊断及病理类型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A NCA、抗G BM 抗体、HLA-B27、尿微量蛋白分析、尿NAG 酶、尿渗透压、超声心动图、双肾ECT、双肾血管彩超或CT/MRI、甲状腺功能、血和尿免疫固定电泳、血和尿轻链定量、肿瘤标志物、血型、骨髓穿刺、电测听、检眼镜和裂隙灯检查等。
慢性肾衰中医临床路径
慢性肾衰(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代偿期、失代偿期、衰竭期、尿毒症期患者。
一、慢性肾衰(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慢性肾衰(编码: 142)。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慢性肾功能衰竭(-10 编码: N18.902)。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部分》(16751.1-1997)。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肾脏病学》(王海燕主编,第2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 年)及美国肾脏基金会2002 年制订的“慢性肾脏病临床实践指南”(王海燕,王梅,译.慢性肾脏病及透析的临床实践指南Ⅱ,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年)。
2. 病期诊断:(1)代偿期:肾单位受损超过50(50-80),血肌酐维持在133-177,临床上无症状。
(2)失代偿期:肾单位受损,剩余肾单位低于正常之50%(50-20),血肌酐达186-442,临床出现乏力、轻度贫血、食欲减退等症状。
(3)衰竭期:血肌酐升至451-707,病人出现贫血,代谢性酸中毒;钙、磷代谢紊乱;水电解质紊乱等。
(4)尿毒症期:血肌酐达707,肌酐清除率在10 以下,酸中毒症状明显,全身各系统症状严重。
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慢性肾衰(慢性肾功能衰竭)诊疗方案”。
慢性肾衰(慢性肾功能衰竭)临床主要证候:本虚标实证正虚诸证:脾肾气虚证脾肾阳虚证气阴两虚证肝肾阴虚证阴阳两虚证邪实诸证:湿浊证湿热证水气证血瘀证浊毒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慢性肾衰(慢性肾功能衰竭)诊疗方案”及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106-2008)。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慢性肾衰。
2.患者符合慢性肾衰中医证型,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1 天。
慢性肾衰竭拟行血液净化治疗的临床路径
慢性肾衰竭拟行血液净化治疗的临床路径(2016年版)一、慢性肾衰竭拟行血液净化治疗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慢性肾衰竭(ICD-10:N18.900),尿毒症(ICD-10:N19.x01),慢性肾脏病5期(ICD-10:N18.001);或慢性肾脏病4期(ICD-10:N18.804)。
行自体动脉-静脉内瘘成型术(ICD-9-CM-3:39.27)、血液透析半永久性导管植入术或腹膜透析管置入术(ICD-9-CM-3:54.9301),住院期间需临时血液透析/腹膜透析。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的《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肾脏病学分册》进行诊断。
1.有或无慢性肾脏病史。
2.实验室检查:肾小球滤过率或eGFR小于15ml/min/1.73m2,残余肾功能每周Kt/V小于2.0,可诊断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期,慢性肾脏病5期。
肾小球滤过率小于30ml/min/1.73m2,可诊断慢性肾脏病4期。
3、对于有特殊合并症的患者可提早开始透析治疗。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的《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肾脏病学分册》、《腹膜透析操作标准规程》和《血液透析操作标准规程》进行治疗。
1、临时性血液透析:存在严重酸中毒、水电解质紊乱、中毒、水负荷过重、尿毒症严重并发症。
2、维持性透析①腹膜透析: 有肾脏替代治疗的适应症,或者有长期血液透析绝对禁忌症,行腹膜透析管置入术。
②血液透析: 有肾脏替代治疗的适应症,或者有腹膜透析的绝对禁忌症,建立血液透析通路。
对于糖尿病肾病、伴严重心血管并发症等患者,可酌情提早建立血管通路。
对于血管条件差,难以行动静脉内瘘成形术或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成形术患者行血液透析半永久性导管置入术。
3.征得患者或其代理人的同意,自愿选择。
(四)标准住院日为10-2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慢性肾脏疾病患者的临床路径分析报告
慢性肾脏疾病患者的临床路径分析报告慢性肾脏疾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严重影响了全球人口的健康。
本报告旨在对慢性肾脏疾病患者的临床路径进行分析,以加深对该疾病的认识,并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一、引言慢性肾脏疾病是指肾脏结构和功能在长时间内持续受损,导致肾小球滤过功能减退,进而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的疾病。
据统计,全球约有10%的人口患有慢性肾脏疾病,其中一部分将逐渐发展为肾衰竭,需要进行肾替代治疗。
二、临床路径分析2.1 临床表现慢性肾脏疾病的临床表现多样,常见症状包括尿频、尿量减少、血尿、蛋白尿、高血压等。
但在早期病情并不明显,容易被忽视或误诊。
对于高风险群体,如糖尿病、高血压、肾脏疾病家族史的人群应定期筛查,以便早期发现和干预。
2.2 诊断与评估慢性肾脏疾病的诊断主要依靠肾功能指标如肌酐、尿素氮的检测,同时还需评估尿蛋白定量、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等。
临床医生还需根据病情对患者进行系统的检查,以便评估肾脏受损程度和疾病阶段。
2.3 并发症与并存疾病慢性肾脏疾病患者常合并多种并发症,如贫血、骨质疏松、心血管疾病等。
同时,与其他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常有相互关联,临床路径分析应综合考虑各种疾病之间的相互影响。
2.4 临床治疗治疗策略应根据患者的疾病阶段和具体情况来制定。
早期干预包括药物治疗、饮食控制、定期检查等以保护肾脏功能。
逐渐加重的疾病需要肾替代治疗,包括透析和肾移植。
2.5 康复护理康复护理在慢性肾脏疾病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积极的康复护理,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
三、结论慢性肾脏疾病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疾病,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了重大影响。
临床路径分析对于及时诊断、评估疾病进展和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综合我们对慢性肾脏疾病患者的临床路径分析,可以更好地认识该疾病,为患者的管理和康复提供指导。
探讨慢性肾衰竭临床路径的护理管理
探讨慢性肾衰竭临床路径的护理管理慢性肾衰竭(CKD)是一种进展性疾病,在全球范围内都有高发率。
CKD的诊断与治疗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这就需要一个规范化的、系统化的护理管理方案,该方案被称为慢性肾衰竭临床路径。
慢性肾衰竭临床路径需要在医疗团队的协作和整合下进行。
从患者诊断和治疗的开始,通过观察病情、测试数据、系统性评价和诊断分类,可以建立一个系统化的护理计划。
该计划的目标是帮助患者管理疾病,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命。
临床路径的实施应该基于循证治疗的理念,保证患者最好的治疗效果。
因此,患者的疾病阶段和生理状况需要及时评估,以确定适当的治疗策略。
CKD的治疗涵盖了许多领域,包括改变饮食、控制高血压和糖尿病、禁用药物和模拟透析等治疗方式。
在制定治疗计划时,必须考虑患者的生活方式和心理健康,以便提供完整的治疗方案。
在临床路径的实施中,护士需要与患者紧密合作,向他们提供咨询、教育和支持。
这些帮助包括患者如何自我管理与控制疾病相关的生活方式、控制食物摄入、测量血压、监测体重等。
护士还应该提供药物使用指导,在患者家庭照护和临床转运中提供咨询和支持。
临床路径的重点在于预防疾病的进展和并发症的发生,以减少医疗资源和患者负担。
因此,临床路径建议在患者的生命阶段之前进行筛查和预防,以及关注其他慢性病的风险因素,例如心脏病、肥胖、抗生素滥用等。
总之,慢性肾衰竭临床路径对于管理CKD具有重要意义。
它将医疗团队的各个领域整合在一起,将治疗和护理协调在一起,并将患者视为治疗成功的中心。
通过长期的监测和协作,患者可以避免或延缓并发症的发展,提高生活质量,并为更好的身体健康打下坚实的基础。
慢性肾衰竭拟行血液净化治疗的临床路径
慢性肾衰竭拟行血液净化治疗的临床路径一、慢性肾衰竭拟行血液净化治疗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慢性肾衰竭(ICD-10:N18.900),尿毒症(ICD-10:N19.x01),慢性肾脏病5期(ICD-10:N18.001);或慢性肾脏病4期(ICD-10:N18.804)。
住院期间需临时血液透析/腹膜透析治疗。
可行自体动脉-静脉内瘘成型术(ICD-9-CM-3:39.27)、血液透析半永久性导管植入术或腹膜透析管置入术(ICD-9-CM-3:54.930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的《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肾脏病学分册》进行诊断。
1.有或无慢性肾脏病史。
2.实验室检查:肾小球滤过率或eGFR小于15ml/min/1.73m2,残余肾功能每周Kt/V小于2.0,可诊断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期,慢性肾脏病5期。
肾小球滤过率小于30ml/min/1.73m2,可诊断慢性肾脏病4期。
3、对于有特殊合并症的患者可提早开始透析治疗。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的《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肾脏病学分册》、《腹膜透析操作标准规程》和《血液透析操作标准规程》进行治疗。
1、临时性血液透析:存在严重酸中毒、水电解质紊乱、中毒、水负荷过重、药物难以纠正的心衰等尿毒症的严重并发症。
行深静脉透析管置入术2、维持性透析①腹膜透析: 有肾脏替代治疗的适应症,或者有长期血液透析绝对禁忌症,行腹膜透析管置入术。
②血液透析: 有肾脏替代治疗的适应症,或者有腹膜透析的绝对禁忌症,根据病情择期建立血液透析通路(行动静脉内瘘成形术或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成形术)。
对于糖尿病肾病、伴严重心血管并发症等患者,可酌情提早建立血管通路。
病情经治疗稳定的患者,对于血管条件差,难以行动静脉内瘘成形术或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成形术患者可行血液透析半永久性导管置入术。
慢性肾功能不全临床路径
慢性肾功能不全临床路径一、慢性肾功能不全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慢性肾功能不全(ICD-10:N18.905)(二)诊断依据。
根据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的《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肾脏病学分册》进行诊断1.慢性肾脏病史(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肾脏结构和功能障碍)超过3个月2.不明原因的或单纯的GFR下降<60ml/min(老年人GFR<50ml/min)超过3个月3.在GFR下降过程中出现与肾衰竭相关的各种代谢紊乱和临床症状以上三条中,1是诊断的主要依据。
根据2诊断时宜慎重或从严掌握。
如3同时具备,则诊断依据更为充分(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的《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肾脏病学分册》进行治疗1.坚持病因治疗(控制血压、血糖、蛋白尿)2.饮食治疗3.纠正贫血、减少尿毒症毒素蓄积4.纠酸,水钠钾代谢紊乱的治疗5.出现甲旁亢,肾性骨病的对症处理6.防止感染7.口服吸附疗法和导泻疗法(氧化淀粉、大黄制剂)8.肾替代治疗9.中医辨证论治(四)标准住院日为14-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N18.905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4h尿蛋白定量,1h尿沉渣、尿红细胞形态(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血型、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iPTH(3)胸片、心电图、腹部彩超;(4)双肾动静脉彩超2、必要时检查的项目:肾脏穿刺活组织检查:原因不明的肾功能不全,经评估认为需要肾穿刺或组织检查的情况,并征得患者或其代理人的同意(七)选择用药1、α-酮酸(可选)2、碳酸氢钠3、袢利尿剂(速尿、丁尿胺)4、降压药(ACEI、ARB、CCB、β受体阻滞剂,α受体阻滞剂)5、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如需)6、碳酸钙(如需)7、抗感染8、中医治疗(八)如果需要肾穿刺,则手术日为入院第7日之内1、麻醉方式:局麻2、术前准备:术前停用一切抗凝药物(包括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中药),复查凝血功能是否正常3、术中用药:麻醉常规用药4、输血:视术中情况而定5、病理:冰冻切片行免疫荧光检查、石蜡切片光镜检查、电镜检查(九)术后用药根据临床情况可使用无肾毒性的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十)出院标准1.生命体征稳定,尿量正常,临床症状缓解2.无需要继续住院诊治的手术并发症/合并症(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慢性肾衰竭C K D期临床
路径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慢性肾衰竭(CKD 5期)临床路径
(2016年版)
一、慢性肾衰竭(CKD 5期)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慢性肾衰竭(ICD-10:),无透析指征,暂不需要行动静脉内瘘手术/腹膜透析置管术者。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的《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进行诊断。
(1)慢性肾脏病史超过 3 个月;
(2)GFR 下降<15ml/min;
(3)在GFR下降过程中出现与肾衰竭相关的各种代谢紊乱和临床表现。
(三)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
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四)标准住院日。
10-14天
(五)住院期间的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铁代谢、钙磷代谢、iPTH;
(3)胸片、心电图、泌尿系彩超、腹部彩超、超声心动图。
2.根据患者病情进行的检查项目
(1)淋巴细胞免疫分型、CMV抗体测定;
(2)感染性疾病筛查(乙型、丙型、HIV、梅毒等)。
(六)治疗方案的选择。
1.根据病情,积极纠正水、电解质、酸碱紊乱;
2.控制高血压;
3.纠正贫血;
4.治疗低钙血症、高磷血症和肾性骨病;
5.口服肠道吸附剂、结肠透析治疗;
6.加强营养支持治疗。
(七)出院标准。
1.临床病情缓解,肾功能稳定。
2.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和/或合并症。
(八)变异及原因分析。
1.有紧急透析指征的慢性肾脏病患者,需要紧急透
析,
不进入本路径。
2.伴有合并症时,需要进行相关的诊断和治疗。
3.有明确急性加重可疑因素的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二、慢性肾衰竭(CKD 5期)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慢性肾衰竭(ICD-10:),无透析指征,暂不需要行动静脉内瘘手术/腹膜透析置管术者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10-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