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犯罪 公开课教案
【教案】《预防犯罪》教案
《预防犯罪》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犯罪的概念和特点,明确犯罪行为的危害性。
2. 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意识,提高防范犯罪的能力。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自觉抵制不良诱惑。
二、教学内容:1. 犯罪的概念与特点2. 常见犯罪类型及其危害3. 预防犯罪的方法与技巧4. 遵纪守法,做合格公民5. 不良诱惑的识别与抵制三、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案例了解犯罪行为的特点和危害。
2. 运用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预防犯罪的话题讨论,提高防范意识。
3. 采用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模拟犯罪场景,从而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4. 利用多媒体手段,播放相关视频资料,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犯罪的概念和特点,引发学生兴趣。
2. 案例分析:呈现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犯罪行为的特点和危害。
3. 讨论交流: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预防犯罪的方法和经验。
4. 角色扮演:分组模拟犯罪场景,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五、课后作业:2. 调查身边的不良诱惑现象,提出应对策略。
3. 家庭作业:与家长沟通,了解家庭在预防犯罪方面的做法,提出改进意见。
六、教学评估:1. 通过课堂参与度、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的表现来评估学生对预防犯罪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课后收集学生的家庭作业,评估他们对预防犯罪的认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3. 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家庭作业,评估他们在遵纪守法和抵制不良诱惑方面的进步。
七、教学资源:1. 案例资料:收集各类犯罪案例,用于分析和讨论。
2. 视频资料:寻找相关的犯罪预防视频,用于课堂演示。
3. 教材和参考书:提供相关章节的内容,供学生自主学习和参考。
4. 调查问卷:设计问卷,用于学生调查身边的不良诱惑现象。
八、教学建议:1.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他们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3. 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实际,设计更具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和活动。
4. 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提高预防犯罪教育的效果。
【教案】《预防犯罪》教案
《预防犯罪》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犯罪的定义和特点,明确犯罪行为的危害性。
2. 培养学生自觉遵守法律,预防违法犯罪的意识。
3. 提高学生自我保护能力,避免成为犯罪分子的受害者。
4.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自觉抵制不良行为。
二、教学内容1. 犯罪的定义与特点2. 犯罪行为的危害性3. 预防违法犯罪的方法与技巧4. 自我保护策略5.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抵制不良行为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犯罪的定义、特点及危害性,掌握预防违法犯罪的方法与技巧。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自觉抵制不良行为。
四、教学方法1. 情景模拟:通过模拟犯罪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防范意识。
2.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犯罪行为的危害性。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预防犯罪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4. 课堂讲授:讲解犯罪预防知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犯罪的定义与特点,引发学生兴趣。
2. 案例分析:呈现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犯罪行为的危害性。
3. 课堂讲授:讲解预防犯罪的方法与技巧,强调自我保护的重要性。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抵制不良行为。
5. 情景模拟:组织学生进行情景模拟,提高防范意识。
6. 总结反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收尾并进行课堂反馈。
六、教学评价1. 评价目标:检验学生对犯罪预防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价值观的树立情况。
2. 评价方法:a.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犯罪定义、特点及危害性的理解。
b.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观察其对预防犯罪方法的掌握。
c. 情景模拟:观察学生在模拟情境中的应对能力,评估其自我保护意识。
d.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七、教学资源1. 案例素材:收集各类犯罪案例,用于分析和讨论。
2. 视频资料:寻找相关的犯罪预防视频,用于情景模拟和课堂讲授。
《预防犯罪》教案
《预防犯罪》教案引言概述:犯罪是社会不可避免的问题,为了维护社会的安宁与稳定,预防犯罪成为一项重要的任务。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出发,详细阐述预防犯罪的方法与策略。
正文内容:1. 社区教育1.1 加强社区教育的重要性社区教育是预防犯罪的重要手段,通过教育提高居民的法律意识、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可以减少犯罪的发生。
社区教育应该以普及法律知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为核心内容。
1.2 建立社区教育体系建立完善的社区教育体系是预防犯罪的基础。
这包括建立社区教育机构,培养专业的社区教育工作者,开展多样化的教育活动等。
同时,要加强与学校、家庭的合作,形成教育的合力。
1.3 加强社区教育的途径为了提高社区教育的效果,可以通过开展法制宣传活动、组织法治讲座、举办法律知识竞赛等方式,吸引居民的参与,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
2. 社会治安防控2.1 加强公共安全设施建设公共安全设施的建设是预防犯罪的基础保障。
包括完善视频监控系统、加强街道照明、提高小区门禁管理等措施,可以有效地防范犯罪行为。
2.2 加强社会巡逻与守望相助社会巡逻与守望相助是一种有效的社会治安防控方式。
通过组织志愿者巡逻、设立社区警务室等方式,可以加强社区的安全管理,提高犯罪的防范能力。
2.3 加强社会治安宣传加强社会治安宣传是提高居民安全意识的重要途径。
可以通过媒体宣传、社区广播等方式,向居民普及防范犯罪的知识和技巧,提醒他们警惕犯罪行为。
3. 教育青少年3.1 增强青少年的法律意识青少年是犯罪的高发人群,因此加强青少年的法律意识教育尤为重要。
可以通过开展法治教育课程、组织法律知识竞赛等方式,提高青少年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
3.2 培养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培养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是预防犯罪的重要环节。
可以通过参与社区志愿活动、开展社会实践等方式,让青少年感受社会的温暖和责任,从而减少犯罪行为的发生。
3.3 加强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塑造青少年价值观的重要环节。
《预防犯罪》教案
《预防犯罪》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犯罪的概念、特点和危害性。
2. 培养学生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增强法治观念。
3. 引导学生正确面对诱惑,自觉抵制不良行为。
4. 提高学生自我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犯罪的概念与特点2. 犯罪的原因与危害3. 法律法规的重要性4. 抵制不良行为的方法5. 自我防范与自我保护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犯罪的概念、特点、危害性以及法律法规的重要性。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面对诱惑,自觉抵制不良行为,提高自我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四、教学方法1. 情景模拟:通过模拟犯罪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教学的实效性。
2. 案例分析:精选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犯罪原因、后果及预防措施。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互动问答: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激发学生的思考,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a. 播放犯罪案例视频,引起学生兴趣。
b. 教师简要介绍犯罪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犯罪的特点和危害。
2. 讲解犯罪的特点与危害a. 教师详细讲解犯罪的特点,如违法性、社会危害性等。
b. 分析犯罪行为的危害,如对个人、家庭、社会的负面影响。
3. 强调法律法规的重要性a. 介绍法律法规的作用,如维护社会秩序、保障人民权益等。
b. 引导学生认识到遵守法律法规是每个公民的基本义务。
4. 教授抵制不良行为的方法a. 分析不良行为的诱因,如好奇心、盲目跟从等。
b. 引导学生学会抵制不良行为,如提高自我控制力、寻求帮助等。
5. 提高自我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a. 教授自我防范的方法,如警惕身边潜在危险、学会自我保护等。
b. 组织学生进行自我保护演练,增强实际操作能力。
6. 总结与反思a.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b.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反思如何在生活中预防犯罪。
7. 课后作业b. 家长签署意见,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
《预防犯罪》教案
《预防犯罪》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犯罪的概念、特点和危害,提高防范意识。
2. 培养学生自觉遵守法律法规,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
3. 引导学生学会自我保护,提高应对犯罪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犯罪的概念与特点2. 犯罪的原因与危害3. 预防犯罪的方法与技巧4. 法律法规的作用与意义5. 自我保护的重要性与方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犯罪的特点和危害2. 预防犯罪的方法与技巧3. 自我保护的实践操作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犯罪的概念、特点、原因、危害等基本知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了解犯罪现象,提高防范意识。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预防犯罪的方法与技巧,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4. 实践操作法:模拟情景,让学生学会如何应对犯罪,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五、教学进程1. 导课:介绍犯罪的概念,引发学生对犯罪现象的关注。
2. 授课:讲解犯罪的特点、原因、危害,让学生了解犯罪现象的本质。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认识犯罪的真实面貌。
4. 讨论:分组讨论预防犯罪的方法与技巧,总结出有效的防范措施。
5. 实践操作:模拟情景,让学生学会如何应对犯罪,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6.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预防犯罪的重要性,提醒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内容:学生对犯罪概念、特点、原因、危害的掌握程度;2. 评价方式:课堂问答、案例分析、实践操作;3. 评价标准:能准确回答相关问题,分析案例合理解释,实践操作规范正确。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法制教育基地,加深对法律法规的了解;2. 开展预防犯罪主题活动,提高学生的防范意识;3. 邀请警察等专业人士进行讲座,传授自我保护技巧。
八、教学资源1. 教材:《预防犯罪教育读本》;2. 案例素材:选取典型案例,用于分析和讨论;3. 视频资料:预防犯罪的宣传教育视频;4. 网络资源:查阅相关法律法规,了解最新犯罪动态。
初中预防犯罪教案
初中预防犯罪教案教案目标:1. 让学生了解犯罪的概念和特点,认识到犯罪对社会和个人的危害。
2. 培养学生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的意识,提高防范犯罪的能力。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自觉抵制不良行为和不良诱惑。
教学重点:1. 犯罪的概念和特点2. 预防犯罪的方法和技巧教学难点:1. 让学生理解犯罪的心理过程,提高防范意识。
2. 培养学生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的习惯。
教学准备:1. 教材《预防犯罪教育》2. 课件3. 教学视频或案例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课件或视频介绍一些典型的犯罪案例,让学生了解犯罪的现象。
2.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犯罪?犯罪有哪些特点?二、讲解犯罪的概念和特点(10分钟)1. 利用教材内容,讲解犯罪的概念,让学生明白犯罪是指违反法律规定,危害社会秩序和公民合法权益的行为。
2. 分析犯罪的特点,如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应受刑罚处罚性等。
三、预防犯罪的方法和技巧(10分钟)1. 引导学生了解预防犯罪的方法和技巧,如增强法律意识、提高防范意识、学会自我保护等。
2.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学会如何识别和抵制不良行为和不良诱惑。
四、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10分钟)1. 引导学生认识到遵守法律法规的重要性,培养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的习惯。
2. 教育学生从小事做起,如遵守交通规则、尊重他人、诚实守信等。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明确预防犯罪的重要性。
2. 强调学生要自觉遵守法律法规,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抵制不良行为和不良诱惑。
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结合教材内容,思考如何在生活中预防犯罪。
2. 写一篇关于预防犯罪的心得体会。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犯罪的概念和特点,让学生了解犯罪的现象,认识到犯罪对社会和个人的危害。
通过分析预防犯罪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的意识,提高防范犯罪的能力。
同时,通过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自觉抵制不良行为和不良诱惑。
5.2《预防犯罪》教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预防犯罪》教案一、核心素养目标政治认同:1.引导学生认识到刑法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重要工具,增强对我国法律制度的认同感。
2.让学生理解犯罪行为对社会稳定和人民幸福的危害,从而认同国家打击犯罪、维护社会和谐的政策和行动。
健全人格:3.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和自我约束能力,使其能够自觉抵制不良诱惑,避免走上犯罪道路。
4.通过对犯罪案例的分析,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正义感。
责任意识:5.使学生明确自己在预防犯罪中的责任,不仅要做到自身不犯罪,还要积极参与社会预防犯罪的工作。
6.鼓励学生向身边的人宣传预防犯罪的知识,提高整个社会的法律意识和预防犯罪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 犯罪的基本特征学生需要深入理解犯罪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罚处罚性这三个基本特征。
通过案例分析和对比,让学生能够准确判断哪些行为构成犯罪。
2. 预防犯罪的重要性及措施让学生认识到预防犯罪对于个人、家庭、社会和国家的重要意义,并掌握预防犯罪的具体措施,如增强法治观念、认清犯罪危害、杜绝不良行为等。
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犯罪的危害性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犯罪对个人身心、家庭关系、社会稳定和国家利益造成的严重损害,使他们能够真正体会到犯罪的严重性。
2. 如何树立学生预防犯罪的意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预防犯罪意识,让他们将预防犯罪的理念内化为自身的行为准则,而不仅仅是表面上的了解。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讲述一个青少年因沉迷网络游戏缺钱而盗窃他人财物的案例。
提问学生:这个青少年的行为正确吗?他可能会面临什么样的后果?通过这个案例,引导学生思考犯罪行为的性质和影响。
在这个案例中,青少年的行为是不正确的,是盗窃行为。
他可能面临法律的制裁,如被判处有期徒刑、罚款等,同时还会对自己的声誉和未来发展造成负面影响,给家庭带来痛苦和损失。
2.展示一些关于犯罪对社会造成危害的图片,如犯罪现场的混乱、受害者的痛苦表情等。
《预防犯罪》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初中道德与法治八年级统编版
《预防犯罪》教学设计一、课题名称《预防犯罪》二、课程课时2课时三、教材内容分析“预防犯罪”是初中道德与法治八年级统编版教材中的重要内容。
这一章节主要从了解罪与罚、加强自我防范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教材首先介绍了犯罪的含义、基本特征以及刑罚的种类。
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理解犯罪行为的严重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罚处罚性。
接着,教材强调了预防犯罪的重要性,引导学生从认清犯罪危害、杜绝不良行为、增强法治观念等方面加强自我防范。
四、核心素养目标1.政治认同素养引导学生认同国家的法律制度,增强对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信心。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法治观,自觉维护国家法律的权威。
2.道德修养素养帮助学生提高道德素质,明确法律与道德的关系,做到既遵守法律又遵守道德规范。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自觉抵制不良行为,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
3.法治观念素养使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知识,明确犯罪的后果,增强法律意识。
培养学生学会运用法律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4.健全人格素养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行为,培养自律能力和责任感,避免违法犯罪。
帮助学生在面对不良诱惑和违法犯罪行为时,保持冷静和理智,做出正确的选择。
5.责任意识素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认识到自己作为社会成员的法律责任和义务。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法治宣传和社会实践活动,为建设法治社会贡献力量。
五、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犯罪的基本特征。
加强自我防范的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增强法治观念,杜绝不良行为。
培养学生在面对不良诱惑时的自我控制能力。
六、课的类型及主要教学方法1.课的类型:新授课2.主要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引导学生理解犯罪的含义和特征,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对预防犯罪的看法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思维能力。
情境教学法:创设生动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犯罪的危害和预防犯罪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预防犯罪》教案
《预防犯罪》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犯罪的概念和特点,明确犯罪对个人和社会的危害。
2. 培养学生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的意识,提高防范犯罪的能力。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自觉抵制不良行为,积极参与预防犯罪工作。
二、教学内容1. 犯罪的概念与特点2. 犯罪的原因与危害3. 预防犯罪的方法与途径4. 法律法规的重要性5. 个人在预防犯罪中的责任与义务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犯罪的概念、特点、原因、危害以及预防方法。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自觉抵制不良行为。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犯罪的概念、特点、原因、危害及预防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犯罪危害。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提高学生防范犯罪的意识。
4. 情景模拟法:设置情景,让学生参与模拟预防犯罪的过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犯罪的概念,引发学生对犯罪现象的关注。
2. 讲解犯罪的特点与原因:分析犯罪行为的特征,探讨犯罪产生的原因。
3. 分析犯罪危害:通过案例,展示犯罪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危害。
4. 讲解预防犯罪的方法与途径:介绍有效的预防犯罪策略,引导学生自觉遵守法律法规。
5. 讨论与交流: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预防犯罪的经验和方法。
6.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结合自身情况,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预防犯罪。
附:教学评价1. 学生对犯罪概念、特点、原因、危害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法律法规的认知及其自觉遵守的情况。
3. 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情景模拟的表现。
5.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预防犯罪的实际情况。
六、教学活动设计1. 观看犯罪案例视频:播放一部关于青少年犯罪的纪录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犯罪行为及其危害。
2. 小组讨论:观看视频后,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犯罪行为的原因和危害。
3. 分享感受:请学生谈谈观看视频后的感受,引导他们认识到预防犯罪的重要性。
4. 讲解法律法规:介绍我国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让学生明白违法行为的后果。
【教案】《预防犯罪》教学设计及与评析
一、教案设计教案主题:《预防犯罪》教学设计及与评析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犯罪的概念和特点,认识到犯罪对社会和个人的危害。
2. 培养学生自觉遵守法律,预防犯罪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3. 引导学生正确面对诱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教学内容:1. 犯罪的概念与特点2. 犯罪的原因与危害3. 预防犯罪的方法与策略教学重点:1. 犯罪的概念和特点2. 犯罪的原因和危害3. 预防犯罪的方法和策略教学难点:1. 犯罪的原因和危害2. 预防犯罪的方法和策略教学准备:1. PPT课件2. 教学视频或案例3. 学生分组讨论材料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5分钟)1. 教师通过PPT展示犯罪案例,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犯罪?2. 学生分享对犯罪的理解,教师总结并板书犯罪的概念和特点。
Step 2:学习犯罪的原因与危害(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犯罪产生的原因,如家庭、社会、个人因素等。
2. 学生分组讨论犯罪对社会和个人的危害,分享讨论成果。
3. 教师总结犯罪的原因和危害,强调预防犯罪的重要性。
Step 3:学习预防犯罪的方法与策略(10分钟)1. 教师介绍预防犯罪的方法与策略,如自觉遵守法律、增强法治意识等。
2. 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预防犯罪,分享讨论成果。
3. 教师总结预防犯罪的方法与策略,强调学生自觉遵守法律、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Step 4:案例分析与评析(10分钟)1. 教师展示教学视频或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
2. 学生分组讨论如何避免类似问题的发生,分享讨论成果。
3. 教师总结案例分析与评析,强调预防犯罪的重要性。
Step 5: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反思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预防犯罪。
3. 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布置课后作业。
二、教学评析1. 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学生是否掌握了犯罪的概念、原因、危害和预防方法。
《预防犯罪》教案
《预防犯罪》教案预防犯罪教案引言概述:犯罪是社会中一个严重的问题,对个人和社会造成了严重的伤害。
为了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预防犯罪至关重要。
本教案旨在提供一些预防犯罪的方法和技巧,帮助人们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并提供一些社区层面的措施,以减少犯罪的发生。
一、个人安全防范1.1 加强个人意识和警觉性- 了解犯罪类型和犯罪高发地区,增加对潜在威胁的认识。
- 始终保持警觉,不要随意透露个人信息,避免成为犯罪分子的目标。
- 学会观察和记忆,注意周围环境的变化,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1.2 学习自我防卫技巧- 学习基本的自我防卫技巧,如如何摆脱袭击者的控制、如何呼救等。
- 掌握一些基本的防身器使用方法,如防狼喷雾、防身笔等。
- 参加一些自我防卫课程,提升自己的防卫能力。
1.3 保持良好的家庭安全习惯- 安装安全防护设施,如门禁系统、监控摄像头等,增加家庭的安全防范能力。
- 定期检查门窗的锁具,确保其安全可靠。
- 不要随意开放家庭信息,避免成为犯罪分子盯上的目标。
二、社区安全管理2.1 加强社区安全意识- 组织社区安全宣传活动,提高居民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
- 建立社区巡逻队伍,加强社区的警示和巡逻工作。
- 设立社区安全热线,提供居民报警和求助的渠道。
2.2 加强社区监控体系- 安装监控摄像头,监控社区的公共区域和重要地点,提供犯罪发生时的证据。
- 加强对监控设备的维护和管理,确保其正常运行。
- 建立社区监控中心,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
2.3 加强社区警务合作- 建立社区警务志愿者队伍,与警方合作,加强社区巡逻和信息交流。
- 组织社区安全会议,定期与警方进行沟通和交流,共同制定预防犯罪的措施。
- 加强社区与警方的合作,共同打击犯罪活动。
三、教育宣传与培训3.1 开展预防犯罪教育宣传活动- 在学校、社区等场所开展预防犯罪的教育宣传活动,提高公众的安全意识。
- 制作宣传资料,如海报、手册等,向公众传达预防犯罪的知识和技巧。
《预防犯罪》优秀教案
《预防犯罪》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犯罪的含义和基本特征。
2.认识犯罪的危害,增强防范意识。
3.学会预防犯罪,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犯罪的基本特征和预防犯罪的方法。
2.难点:如何增强防范意识,预防犯罪。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1.展示一些犯罪案例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思考犯罪的危害。
2.提问学生:“你知道什么是犯罪吗?犯罪会带来什么后果?”
2.新课讲授
1.了解罪与罚:介绍犯罪的含义和基本特征,如严重社会危害性、刑
事违法性和应受刑罚处罚性。
分析犯罪的危害,如对个人、家庭和
社会造成严重的伤害。
2.加强自我防范:讲解预防犯罪的方法,包括认清犯罪危害、杜绝不
良行为、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等。
3.小组讨论
1.讨论犯罪的原因和预防犯罪的措施。
2.分享自己在生活中如何增强防范意识,避免犯罪。
4.课堂总结
1.总结犯罪的基本特征和预防犯罪的方法,强调要增强防范意识,远
离犯罪。
2.布置作业:写一篇关于预防犯罪的短文,谈谈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以及在生活中应该如何做。
《预防犯罪》教案
《预防犯罪》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员了解犯罪的概念和特点,认识到犯罪对社会和个人的危害。
2. 分析犯罪的原因,帮助学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法制观念,预防犯罪行为的发生。
3. 提高学员的自我保护意识,学会识别和避免潜在的犯罪风险。
二、教学内容:1. 犯罪的概念与特点2. 犯罪的原因与危害3. 法律法规及其意义4. 预防犯罪的方法与技巧5. 学员自我保护意识的培养三、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真实案例,使学员深入了解犯罪行为的特点和危害。
2. 小组讨论:组织学员分组讨论,引导他们从不同角度分析犯罪原因,提出预防措施。
3. 角色扮演:设置模拟情景,让学员扮演不同角色,体验犯罪行为对他人和社会的影响。
4. 视频教学:播放相关纪录片或教育视频,帮助学员更直观地了解犯罪现象。
5. 讲座:邀请专业人士进行讲座,分享预防犯罪的经验与方法。
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员在课堂讨论、角色扮演等环节的积极性。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检查学员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学员反馈:收集学员对教学的意见和建议,不断优化教学方案。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犯罪的概念与特点2. 第二课时:犯罪的原因与危害3. 第三课时:法律法规及其意义4. 第四课时:预防犯罪的方法与技巧5. 第五课时:学员自我保护意识的培养六、教学内容:1. 犯罪心理分析:研究犯罪者的心理特点,了解犯罪行为背后的动机和心理过程。
2. 环境预防:探讨如何通过改善社会环境、减少犯罪机会来预防犯罪。
3. 自我防范:教育学员如何提高个人防范意识,避免成为犯罪的目标。
4. 网络安全与防范:针对现代社会网络犯罪的特点,教授网络安全知识,提高防范网络犯罪的能力。
5. 特殊类型犯罪:分析犯罪、恐怖主义犯罪等特殊类型犯罪的特点和预防策略。
1. 心理测试:通过心理测试工具,帮助学员了解自己的心理特点,预防潜在犯罪行为。
2. 情景模拟:设置模拟环境,让学员参与模拟犯罪场景,提高应对犯罪的能力。
《预防犯罪》教案
《预防犯罪》教案预防犯罪教案引言概述:预防犯罪是社会安全的重要组成部份,通过教育和宣传,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犯罪的危害,并学习如何预防犯罪。
本教案将介绍预防犯罪的重要性以及五个关键方面,包括公共安全意识、家庭安全、网络安全、交通安全和个人防护。
一、公共安全意识:1.1 提高警惕:人们应该时刻保持警觉,留意周围环境中的可疑行为或者人物。
1.2 加强社会参预:积极参预社区安全活动,与邻居建立良好的关系,共同维护社区的安全。
1.3 学习自我保护技巧:学习基本的自我防卫技巧,包括如何应对危(wei)险情况和报警求助。
二、家庭安全:2.1 加强家庭安全意识:家庭成员应该了解家中的安全风险,并采取措施预防入室盗窃和其他犯罪行为。
2.2 安装安全设备:家庭应安装门窗防护设备、安全报警系统等,提高家庭的安全性。
2.3 定期检查安全隐患:定期检查家中的安全隐患,如电线老化、煤气泄漏等,并及时修复。
三、网络安全:3.1 保护个人信息:人们应该注意保护个人信息,不随意泄露姓名、地址、电话号码等敏感信息。
3.2 使用强密码:在使用互联网时,应该使用强密码,定期更换密码,避免被黑客入侵。
3.3 警惕网络诈骗:学习识别网络诈骗手段,不轻易相信目生人的信息和提供个人银行账户等敏感信息。
四、交通安全:4.1 遵守交通规则:人们应该遵守交通规则,不闯红灯、不超速行驶等,确保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4.2 注意行车环境:在驾驶车辆时,要注意观察周围环境,避免发生交通事故。
4.3 学习紧急情况处理:学习如何处理紧急情况,如遇到车祸或者车辆故障时,应该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
五、个人防护:5.1 自我保护意识:人们应该时刻保持自我保护意识,避免走进目生人的车辆或者目生人的住所。
5.2 学习防身技巧:学习一些基本的防身技巧,如如何摆脱袭击者的控制和保护自己的财物。
5.3 使用防护装备:在需要时,可以使用防护装备,如防刺背心、防护手套等,提高个人安全性。
【教案】《预防犯罪》教案
《预防犯罪》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犯罪的概念和特点,认识到犯罪对社会和个人的危害。
2. 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意识,提高预防犯罪的能力。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自觉抵制不良诱惑。
二、教学内容:1. 犯罪的概念与特点2. 犯罪的原因与危害3. 预防犯罪的方法与策略三、教学重点:1. 犯罪的概念和特点2. 犯罪的原因和危害3. 预防犯罪的方法和策略四、教学难点:1. 让学生理解犯罪背后的原因和危害2. 培养学生自觉抵制不良诱惑的能力3. 引导学生运用预防犯罪的方法和策略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犯罪的概念、原因、危害和预防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从中汲取教训。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预防犯罪的方法和策略。
4. 情境模拟法:模拟犯罪场景,让学生学会自我保护。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犯罪的概念和特点,引发学生对犯罪话题的兴趣。
2. 讲解犯罪的原因与危害:深入剖析犯罪背后的原因,让学生了解犯罪对个人和社会的严重危害。
3. 分析典型案例:选取典型的犯罪案例,让学生从中汲取教训,提高防范意识。
4. 讲解预防犯罪的方法与策略:教授学生预防犯罪的具体方法和策略,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运用预防犯罪的方法和策略,分享彼此的经验和见解。
6. 情境模拟:模拟犯罪场景,让学生学会在实际生活中如何应对和预防犯罪。
7. 总结与反思: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自觉抵制不良诱惑。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案例分析和情境模拟环节的参与情况,评估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
2.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分析问题、提出观点和合作能力。
七、教学资源:1. 犯罪案例资料:收集各类犯罪案例,用于分析和讨论。
2. 预防犯罪手册:提供相关资料,让学生了解预防犯罪的方法和技巧。
3. 教学视频:制作或搜集相关教学视频,用于情境模拟和教学辅助。
【教案】《预防犯罪》教案
《预防犯罪》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犯罪的概念和特点,认识到犯罪对社会、家庭和个人的危害。
2. 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意识,提高预防犯罪的能力。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自觉抵制不良行为。
二、教学内容1. 犯罪的概念与特点2. 犯罪的原因与危害3. 遵纪守法的重要性4. 预防犯罪的方法与技巧5. 不良行为的识别与抵制三、教学重点1. 犯罪的概念与特点2. 遵纪守法的重要性3. 预防犯罪的方法与技巧四、教学难点1. 引导学生认识到犯罪的社会危害性2. 培养学生自觉遵纪守法的意识3. 帮助学生掌握预防犯罪的方法与技巧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犯罪的概念、特点、原因、危害等基本知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刻认识到犯罪的危害。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预防犯罪的方法与技巧,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4. 小组合作法:分组进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5. 情景模拟法:创设情景,让学生在模拟实践中学会抵制不良行为。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解犯罪案例,引起学生对预防犯罪的关注。
2. 讲解犯罪的概念与特点:让学生了解犯罪的基本特征,认识到犯罪行为的严重性。
3. 分析犯罪的原因与危害:探讨犯罪背后的原因,让学生了解犯罪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影响。
4. 强调遵纪守法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自觉遵纪守法。
5. 传授预防犯罪的方法与技巧:教授学生如何预防犯罪,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6. 讨论不良行为的识别与抵制:培养学生识别和抵制不良行为的能力。
7.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刻认识到犯罪的危害。
8. 小组合作:分组讨论预防犯罪的方法与技巧,分享心得体会。
9. 情景模拟:创设情景,让学生在模拟实践中学会抵制不良行为。
10.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七、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整理笔记。
2. 思考如何在生活中预防犯罪,提出自己的建议。
【教案】《预防犯罪》教学设计及与评析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了解预防犯罪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2. 培养学生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增强法制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使学生认识到犯罪行为的危害,远离犯罪。
2.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勇于面对困难和挑战。
过程与方法:1.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学会识别犯罪行为。
2.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共同预防犯罪。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预防犯罪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2. 培养学生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增强法制观念。
难点:1. 如何让学生深刻理解犯罪行为的危害。
2.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勇于面对困难和挑战。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案例让学生学会识别犯罪行为。
2. 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共同预防犯罪。
3. 情景模拟法:模拟现实生活中的场景,让学生学会应对。
手段:1. 多媒体课件:展示案例、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 纸质资料:发放相关法律法规、预防犯罪手册等。
3. 网络资源:查找相关案例、资讯,丰富教学内容。
四、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简要介绍预防犯罪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预防犯罪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3. 案例分析:展示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识别犯罪行为。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预防犯罪,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5. 情景模拟:模拟现实生活中的场景,让学生学会应对。
6. 总结提升:强调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增强法制观念。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
2. 练习题:检查学生对预防犯罪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如沟通、协作等。
4. 情景模拟:评估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的应对能力。
5. 学生反馈: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满意度和建议。
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反馈和教学评价,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针对性地进行辅导。
【教案】《预防犯罪》教学设计及与评析
《预防犯罪》教学设计及与评析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预防犯罪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培养学生自觉遵守法律,积极预防犯罪的意识。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自我防范能力。
1.2 教学内容预防犯罪的概念和意义。
常见犯罪类型及预防方法。
法律意识与自我防范。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手段2.1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预防犯罪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2 教学手段教学PPT:展示相关知识和案例。
视频资料:播放相关案例视频,增加学生的直观感受。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拓展学生的学习渠道。
第三章:教学过程与步骤3.1 教学导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要预防犯罪?引入主题:预防犯罪的重要性。
3.2 知识讲解讲解预防犯罪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分析常见犯罪类型及预防方法。
3.3 案例分析引导学生从案例中提取经验教训。
3.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提出预防和应对犯罪的方法。
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进行互动交流。
3.5 自我防范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自我防范意识。
分享成功预防和应对犯罪的经验。
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思4.1 教学评价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
学生理解度:通过提问和小组讨论,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学生实践能力: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和讨论中的表现。
4.2 教学反思对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反思,看是否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对教学内容和过程进行反思,看是否有需要改进和补充的地方。
第五章:教学拓展与资源5.1 教学拓展组织学生参观法庭或监狱,增加他们对犯罪的认识。
开展法治教育主题活动,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
5.2 教学资源推荐相关书籍和文章,供学生进一步学习。
提供在线学习资源,帮助学生拓展知识。
第六章:教学活动与互动6.1 教学活动组织角色扮演,让学生模拟预防和应对犯罪的情景。
开展知识竞赛,测试学生对预防犯罪知识的掌握。
6.2 互动环节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表观点,促进师生互动。
《预防犯罪》教案
《预防犯罪》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生掌握预防犯罪的基本知识与具体措施。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充分理解犯罪的危害,学会预防犯罪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增强学生遵守法律的意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预防犯罪的措施和重要性。
难点: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应用预防犯罪的知识。
三、教学过程导入:通过展示青少年犯罪的案例,引起学生的关注。
新课内容讲解:介绍预防犯罪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和体验。
案例分析:选择真实的犯罪案例,让学生分析其中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化学生对预防犯罪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讲授法:教师讲授预防犯罪的基本知识。
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案例法:通过真实的犯罪案例,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课堂练习:即时提问,检查学生的理解程度。
作业:要求学生写出自己的体会和对预防犯罪的认识。
评价方式:结合学生的作业和课堂表现进行评价。
六、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教材:提供详细的预防犯罪知识。
多媒体资源:播放相关的视频资料,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法律书籍:推荐相关的法律书籍,供学生深入学习。
七、结论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预防犯罪的重要性和基本方法。
教师需强调预防犯罪不仅是一种法律责任,更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同时,教师应对学生提出殷切希望,希望他们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做出贡献。
八、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应对本节课进行反思,思考教学中有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需要改进。
对于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教师应给予积极的评价和指导,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运用所学的知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预防犯罪行为的发生。
同时,教师也要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是否得当,是否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不断调整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需要。
【教案】《预防犯罪》教案
《预防犯罪》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犯罪的概念和特点,认识到犯罪对社会、家庭和个人造成的危害。
2. 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意识,提高防范犯罪的能力。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自觉抵制不良行为。
二、教学内容:1. 犯罪的概念与特点2. 犯罪的原因与危害3. 预防犯罪的方法与技巧三、教学重点:1. 犯罪的概念和特点2. 预防犯罪的方法与技巧四、教学难点:1. 犯罪的原因与危害2.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预防犯罪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犯罪的概念、特点、原因、危害及预防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犯罪现象。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预防犯罪的经验和方法。
4. 情景模拟法:设置情景,让学生学会在实际生活中应对犯罪行为。
一、犯罪的概念与特点1. 犯罪的概念:违反国家法律法规,侵犯国家、社会、集体利益和公民合法权益,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
2. 犯罪的特点:(1)违反法律法规:犯罪行为违反了国家的法律法规。
(2)主观故意:犯罪行为具有主观故意性,即犯罪主体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
(3)社会危害性:犯罪行为对社会、家庭和个人造成严重的危害。
(4)应受刑罚处罚性:犯罪行为应当受到国家刑罚的处罚。
二、犯罪的原因与危害1. 犯罪的原因:(1)主观原因:个体素质、心理因素、道德观念等。
(2)客观原因:社会环境、家庭教育、人际关系等。
2. 犯罪的危害:(1)对社会的影响:破坏社会秩序,危害社会稳定。
(2)对家庭的影响:导致家庭破裂,影响家庭成员的正常生活。
(3)对个人的影响:损害个人声誉,影响个人发展。
三、预防犯罪的方法与技巧1. 增强法治意识:认真学习法律法规,自觉遵守法律法规。
2. 培养良好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抵制不良行为。
3. 学会自我调节:保持心理健康,积极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压力。
5. 及时报警求助:遇到犯罪行为时,及时向公安机关报警求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预防犯罪【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知道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
(2)知道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
(3)知道刑法的含义及分类。
(4)青少年要预防犯罪、自觉守法。
2.能力目标:(1)提高对刑法和犯罪的认识。
(2)能够辨别犯罪行为,认清不良行为对青少年的影响。
(3)增强法治观念,自觉遵纪守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提高对犯罪三个基本特征的认识,树立底线意识,自觉遵守法律。
(2)知道任何人的犯罪行为都应当受到法律制裁,树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意识。
(3)预防犯罪要从杜绝不良行为开始,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
【教学重难点】1.重点:(1)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
(2)青少年要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
2.难点:(1)刑罚含义及分类的理解。
(2)对不良行为的区分及理解。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学幻灯片学生准备:预习新课【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场景激趣案例1:为吃宵夜抢同学钱财在海口市某中学读初一的郑某与杜某,商量着去吃夜宵,但又没钱,两人便决定去学生宿舍找同学强行索要。
郑某用衬衣蒙住脸,杜某则戴一顶旅游帽,窜入同年级某班宿舍,将门撞开后,向室内的学生索要钱物,并叫道谁不给就打死谁,并用扫把猛打床板恐吓学生,两人同时动手搜梁某等4人的口袋。
抢得几元钱后,两人到校外去买了一瓶矿泉水,并买了几支烟抽后,又回去窜到另一个宿舍,采取同样的方式向同学们“要”钱,当时一个同学口袋里只有几元钱,他央求两人给他留一块钱第二天吃早餐,两人丢给这名同学一元钱后扬长而去。
当晚,两人共抢得现金31.5元,均被两人用来抽烟喝水和炸东西吃。
自以为找到了“快速发财”的捷径,仅隔一天两人又再次闯入学生宿舍准备抢劫时,被在宿舍附近蹲守的校保卫人员和民警现场抓获。
法院审理此案后认为,郑某与杜某两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暴力威胁手段劫取他人财物,其行为均构成抢劫罪,但因两人未满18岁,又系在校生,具备法定的减轻处罚情节,一审分别判处两人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并处罚金500元。
教师点评:因为在校中小学生超前消费与经济实力不能满足的矛盾,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的抢劫案件在校内外并不鲜见,有的抢劫者甚至不知道自己的行为是在犯罪。
这说明对在校学生法制教育势在必行。
这起案件中的两名学生的行为值得我们所有的学生、学校和家长们警醒。
二、问题导读,新知探讨(一)了解罪与罚1.刑法含义及理解教师提问:违法行为的分类及区分?(1)刑事违法行为即犯罪行为。
(2)刑法的内容及地位。
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
它明确规定了什么行为是犯罪,以及对犯罪应当判处什么样的刑罚。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最上面的“相关链接”了解犯罪行为的表现。
2.犯罪的含义及基本特征(1)含义: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教师引导学生再次区分犯罪与一般违法行为的区别,以加深学生对前后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2)基本特征:严重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罚处罚性。
举案例来证实。
维权不依法,警惕“有理”变“犯罪”案例:受辱杀人,不懂法的维护“自尊”悲剧2016年,XX乡一所中学的一个文弱的女学生,无情地将同班的一个男同学杀死。
手段竟是那样的残忍,杀人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女学生孙平是个自尊心很强的姑娘,因从小不慎落下了残疾后,除了自卑以外,她特别忌讳别人拿她的残疾取乐。
初中二年级,同班的男生杨立却经常拿孙平的残疾取乐,还给孙平起了一个外号,孙平非常气恼。
一天中午放学后,孙平背着书包准备回家,刚出校门,突然被一群小学生团团围住。
他们拍着手,跳着脚,有节奏地喊着杨立给孙平起的外号。
受到侮辱的孙平气得直掉眼泪。
她知道又是杨立搞的鬼。
从此,孙平对杨立怀恨在心,开始伺机寻找报复杨立的机会。
这天中午,孙平约杨立到村里的小树林里玩,杨立爽快地答应了。
他们一起来到小树林的深处,刚才还有说有笑的孙平,脸突然往下一沉指着杨说:“你知道我为什么叫你到这里来吗?”杨立还没反应过来是怎么回事,就被早有准备的孙平抱住。
随后,孙平突然又从腰间抽出一把水果刀,朝杨立腹部狠狠刺去。
杨立在惨叫中跪倒在地,鲜血不断从伤口涌出,杨立用颤抖的声音指着孙平问:“你为什么要杀我,……你竟敢杀人,你要杀死我……”孙平咬牙切齿地说:“我今天就是要来教训你的,让你再给我起外号……”。
说着更用力地朝杨立的身上刺下去。
经过一番痛苦的挣扎,杨立流尽了最后一滴血。
结束了他短短的一生。
孙平拿一把铁锹,挖了一个坑,一边挖还一边说:“让你给我起外号,让你给我起外号!……”坑挖好了,孙平抬脚狠狠将杨立踢进坑里。
将杨立掩埋后,孙平拍拍身上的土,骑着自行车回家了。
教师点评:16岁的少女孙平因犯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九年。
这是一个不该发生的悲剧,然而它却真实地发生了。
身体的残疾本已不幸,更不幸的是心灵的残疾:不懂法不依法维权酿成两个家庭的悲剧!青少年应当学法、守法,在法律的规则内处理相互的关系,懂得依法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合法权益。
同时还要时时处处遵守文明规则,做一个有道德、讲文明的好公民。
3.犯罪的法律后果(对刑罚认识)过渡语:法网恢恢,疏而不漏。
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任何人的犯罪行为都应当受到法律的制裁。
(1)刑罚的含义及理解犯罪的法律后果就是刑罚。
刑罚又称为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是指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分子适用的最严厉的强制性法律制裁方法,以限制或剥夺犯罪人权益为主要内容。
(2)刑罚分类或体系——主刑和附加刑教师展示刑罚体系示意图幻灯片或引导学生看教材“相关链接”案例:2015年6月11日,天津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对周永康受贿、滥用职权、故意泄露国家秘密案进行了一审宣判,认定周永康犯受贿罪,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财产。
教师让学生分析主刑和附加刑各是什么?然后请同学回答。
(二)加强自我防范1.青少年要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知识拓展:刑事责任年龄我国的法律对此有以下规定:1.已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即为完全负刑事责任年龄。
2.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即为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
14周岁—16周岁的人不犯上述之罪的,不追究刑事责任。
3.不满14周岁的人,不管实施何种危害社会的行为,都不负刑事责任,即为完全不负刑事责任年龄。
4.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相关链接”教师总结:犯罪是我们成长道路上最凶险的陷阱。
尽管法律规定人到了一定年龄实行严重危害社会行为才可能构成犯罪,但并不意味着我们年龄小实施犯罪行为也不要紧。
我们作为社会成员,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
2.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案例:“王宏春,男:1987年出生,现年15岁,北疆县城人。
2001年12月18日,因犯抢劫杀人罪,判处无期徒刑”。
王宏春四年级时他迷上了看赌博、谍匪、枪战录像片。
朦胧中的孩童幻想着自己成为英雄武士的壮举。
香港的黑老大,美国《教父》黑社会的枪战,影片“赌王”的风采,毒枭贩毒的惊险刺激,这一切对王宏春幼小的心灵形成强烈的冲击。
2001年的一天早上,王宏春帮家里去卖豆腐,卖了三百元钱。
路过游戏厅门前,香港“赌王”的风采立刻跳进王宏春的脑海。
老虎机,掷色子,大把大把的赌钱那将是何等的刺激!王宏春把持不住自己,闯进了游戏厅,结果把三百元钱全部输光。
如何向家里人交待?王宏春想不出说服父母的理由。
三百元对于小本经营的父母是个不小的数字,这要靠劳作许多天才能赚回来。
情急之下,他拿出来切豆腐的刀子,架在游戏厅老板娘的脖子上,说:给我点钱!老板娘是个二十三岁的姑娘,她颤抖着指指抽屉说:你去拿吧。
王宏春怕游戏厅老板娘事后报案,动起了杀人灭口的念头。
他凶狠地朝老板娘后背捅了六刀,抢了三百元钱就跑,老板娘挣扎着喊他的名字。
听到喊声,王宏春又返回游戏厅朝老板娘补上五刀,面对着睁着惊恐、惊诧不肯闭上眼睛的老板娘,王宏春说:你要不认识我就好了。
一个二十三岁花样年华的人,就这样含恨离开了人世。
王宏春上午十一点作案,公安局很快就破了案。
十一刀,父母无论如何也不敢相信自己的儿子竟凶残到如此地步。
面对着惨不忍睹的被害人,王宏春的父母都哭了。
教师分析:赌博是百害而无一利。
一方面大量占用学习和休息时间,影响学习成绩和身体健康。
另一方面也让未成年人产生贪欲。
同时,赌博一旦上瘾,一旦形成习惯就难以改正,所以赌博是少年违法犯罪的一个重要诱发因素。
未成年人由于争强好胜的心理比较强烈,在许多事情上喜欢占上风;又由于社会经验少,情绪容易冲动,所以往往容易受到引诱和怂恿而参加赌博,一旦学会方法尝到刺激就可能形成赌瘾,成为参加赌博活动的常客。
而父母远离赌博则是教育子女的最好方式。
教师可展示幻灯片或安排学生阅读教材“相关链接”,请学生回答哪些行为属于青少年身上的不良行为?哪些属于严重不良行为?学生回答后,教师可引导学生自查自纠,自己身上存在还是不存在这些不良行为?教师总结:青少年应远离不良行为,远离生活中的“雷区”。
3.青少年要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案例17岁的学生赵佳在假期结识了一些社会上的不良分子,并在他们的诱惑下多次参与赌博,还欠下500多元赌债。
为了偿还赌债,赵佳多次手持三棱刮刀,强行劫取9名小学生的财物,得赃款人民币400余元。
人民法院认定赵佳犯了抢劫罪,依法判处有期徒刑。
教师提出问题:在社会生活中,我们青少年学生该怎样加强自我防范,远离违法犯罪呢?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
教师总结:生活在法治社会,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
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三、课堂小结法律是全体社会成员都在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我们常说的犯罪是一种刑事违法行为,本次课我们重点学习了犯罪的含义及其三个基本特征,此外我们还了解了刑罚的含义及其体系。
正是因为犯罪行为要受到刑罚处罚,所以我们青少年一定要加强自我防范,远离不良行为和身边的各种“雷区”,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
【板书设计】预防犯罪一、了解罪与罚1.刑法的含义及理解2.犯罪及其三个基本特征3.刑罚的含义及分类二、加强自我防范1.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2.杜绝不良行为3.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自觉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