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和关键的时期。孩子只有真正学会了说话,把自己的愿望用正确的语句表达出来,才能自由地和人交往,更好的接受成人传授的知识和经验。一个人的道德修养、文化水平、社会身份往往可以从他说话用词、语调口气中看出。因此,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幼儿园教育工作者的一项艰巨的任务。经过孙霞老师结合自己的多年教育实践,给我们以下几点启示:
一、创造一个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
语言的学习,除了跟幼儿的个体差异有关以外,与语言交往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可以让孩子产生想说话的愿望,逐渐养成良好的语言交往习惯。
刚刚入园的幼儿,由于环境的变化,情绪变得很不稳定、缺乏安全感,导致有些幼儿变得“沉默寡言”、所说的往往是简单的短句,常出现说话不流畅的现象。这时教师应善于发现,主动地去亲近、抚爱他们,用和蔼的态度、亲切的话语跟他们交谈,使幼儿在感情上得到满足,陌生感、胆怯情绪就会逐渐地消失。同时,老师要抓住时机,鼓励幼儿积极去与老师、同伴交往,激发他们说话的兴趣,使他们有话愿意说,有事乐意讲。
二、丰富幼儿的生活内容。
生活是语言的源泉,丰富的生活能为丰富的语言提供良好的环境。
1、开展各种有目的、有计划的语言活动。
定期举行幼儿诗歌朗诵会、讲故事比赛、语言教学游戏活动等。尤其是讲故事活动,不仅幼儿兴趣高,而且还能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故事是幼儿最喜爱的一种文学形式,当教师充满感情,富有表情地讲述每个故事时,幼儿听得那么认真,当请他们讲述时,幼儿不仅能模仿老师有表情地讲述,而且还能创编故事的情节,并能表演故事,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
2、活动区的妙用。
班里的操作区、图书角、语言区、表演区等是幼儿最喜欢去的地方,尤其是图书角,孩子们在那里可以看自己喜爱的书籍、玩自己喜欢的玩具等,不但扩大了他们的眼界,增长了有关大自然、社会生活的知识,还培养了幼儿的团结、协作等优良品德,还促使孩子们观察、分析、想象及讲述能力的发展。如:小班幼儿模仿性强,往往喜欢与别人玩同样的玩具、看相同的书,这时有可能会发生争抢的现象,这时,教师要适时地引导孩子学会用与人商量的语言,如:“我们一起玩,可以吗?”“你看完了给我看,好吗?”通过这种语言引导,可从中培养幼儿的与人交往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另外,在幼儿玩玩具、看图书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和鼓励幼儿互相谈论玩具的多种玩法、讲述图书中的内容,这样可以发展孩子的思维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各个环节进行语言教育。
(1)户外活动中的语言教育。户外活动是孩子们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它占有较大的比例。孩子在户外活动中可以接触社会、接触自
然,他们在活动时喜欢把自己的所见所闻讲给老师或小朋友听。(2)加强个别指导。因幼儿的认识能力与语言水平是不相同的,有的善于与人交谈,能清楚表达自己的意思,有的不爱说话,说不清自己的意思。根据幼儿的不同情况,做好个别工作,对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的幼儿,向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让他们完成一些有一定难度的语言交往任务,对语言表达能力较差的幼儿,主动亲近和关心他们,有意识地与他们交谈,鼓励他们大胆说话。通过多讲多练,使他们逐渐习惯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
三、培养幼儿良好的语言习惯。
礼貌是一个人的道德准则,一是礼貌行为,二是礼貌语言。两者结合起来,才能给人一种谦逊文明,恭敬有礼,落落大方的好感,礼貌也反映着一个民族的精神状态。因此,礼貌教育要从小抓起,使幼儿从小就会使用礼貌语言,有良好的语言习惯。
1、坚持正面教育与具体行为相结合的原则,使孩子直观地理解礼貌用语的含义,并学会正确使用。如:小朋友早上来到幼儿园见到老师,会说“老师早上好”。下午离园时会说“老师,再见。”班上来了参观、看课的人时,知道问:"客人好。"等等。
2、利用故事、儿歌等文学作品,对幼儿进行教育。让幼儿把在文学作品里学到的礼貌言行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鼓励幼儿多说多练,使幼儿的语言得到了健康的发展。
四、提高教师的语言艺术水平。
俗话说:名师出高徒。在某种程度上,幼儿语言水平的高低,
能反映出教师语言素质的好、差。幼儿期的孩子模仿性较强,在幼儿园里,教师的语言无疑是幼儿的模仿对象,幼儿对教师的一词一句、一腔一调甚至某种口头禅都是很敏感的。因此,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与幼儿的交往中,还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使用的语言一定要符合最基本的语言行为规范。
1、教师语言的规范性和逻辑性。
规范性和逻辑性是指教师的语言应当符合国家的要求,教师只有使用规范的语言,才有可能对幼儿产生正面的示范效应。
2、教师语言的情感性和激励性。
教师利用充满情感色彩的语言,将活动内容、活动过程中的情感因素传给幼儿,让幼儿充分体验这些情感,从而从活动中获得乐趣和情感的满足,将会激励幼儿奋发向上的激情。如:教师讲故事时,能将故事的情感完全融入到讲述中去,将情节的情感变化传给幼儿,随着故事的主人公一起,一会儿兴高采烈,一会儿闷闷不乐……,活动中,教师不失时机地鼓励、肯定幼儿,不断增强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3、教师语言的形象性和趣味性。
幼儿思维的具体形象性特点决定了他们容易理解和接受直观、生动、具体的教育影响,因此,老师在活动中要运用创造直观形象和能激发幼儿兴趣的语言,把幼儿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使他们在愉快的气氛中自觉、自主的学习。如借助谜语、儿歌、故事、游戏的语言形式和手段,使活动充满乐趣,从而有效地激发幼儿的活动。
总之,幼儿教师在幼儿语言教育活动中,要不断的提高个人教学艺术水平和语言文学教育活动的组织指导水平,为幼儿的全面发展作出我们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