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专题网上作业及答案

合集下载

教育心理专题网上作业4及答案

教育心理专题网上作业4及答案

教育心理专题网上作业4及答案一、名词解释(共7道试题,共30分。

)1.个体差异离均差定义的数学表达个体差异离均差定义为个体对群体平均值的距离,它的数学表达为:个体差异=Xi-`X。

2.测量测量是指按照一定的规则对事物的属性指派数字。

3.标准分数标准分数是以平均值为起点,以标准差为单位的分数。

标准分数是相对于原尺分数而言。

采用标准分数就是为了克服原尺分数的局限。

4.标准差正态分布的单位称为标准差。

SD或S是标准差的缩写。

σ是标准差的标记。

5.教学目标的陈述通则教学目标应该用学生的终端行为来陈述。

6.行为指示子“行为指示子”陈述可以算“理解”、“欣赏”的种种可观察行为。

这些行为本身不是C-类内容的教学目标,而是供我们判断是否达成此类教学目标的线索或表征。

7.A-类教学内容的致命基础性若不充分把握先行教学的项目,则后续学习无从谈起。

二、简答题(共5道试题,共30分。

)8.简述个体差异的含义及正态曲线下的1S~3S的面积日常观念通常把个体差异看作质的差异,把个体差异理解为量的差异或程度的差异这意味着可以更好地确定质的差异。

一父(母)为子女的考试成绩变得低于邻居子女3分而忧心忡忡,这反映他(她)把学习成绩的差异看作了质的差异。

在距离正态分布平均值的一个标准差里包括了34.13%人口或从正态分布的平均值起的负一个标准差包括了34.13%人口。

在正态分布的左右3S范围里有99.86%的人口。

9.简要分析造成偏态分布的影响因素。

抽样造成偏离正态分布。

(1)两个平均值和全距有明显差异分布合并为一个时,容易造成峰度偏斜,成一偏态分布;(2)两个平均值相差很远,但是全距差不多分布合并起来后会出现双峰分布;(3)象一座宝塔或方尖碑那样的尖峭分布也是偏离正态的,这是因为抽取太相似的个体而造成的。

(4)“犬牙”分布,若丘陵地貌的横截面,这往往是样本太小造成的;测量也会影响个体差异的分布形态。

测验越容易,越容易形成负偏态,而越难就越容易形成正偏态。

教育心理学网上考试答案

教育心理学网上考试答案

教育心理学网上考试答案一、单选题1.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

A. 学习B. 教学C. 评价D. 发展答案:A2. 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

A. 学生B. 教师C. 学习过程D. 教学过程答案:C3. 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是()。

A. 基础学科B. 应用学科C. 交叉学科D. 实验学科答案:C4.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目的是()。

A. 提高教育质量B. 提高学生成绩C. 提高教师教学水平D. 提高教育效率答案:A5.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是()。

A. 观察法B. 调查法C. 实验法D. 以上都是答案:D二、多选题1. 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A. 学习心理B. 教学心理C. 评价心理D. 教育环境心理答案:ABCD2.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

A. 观察法B. 调查法C. 访谈法D. 实验法答案:ABCD3. 教育心理学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包括()。

A. 教学设计B. 课程开发C. 学生评价D. 教师培训答案:ABCD三、判断题1.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教育过程中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对)2.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仅限于学生。

(错)3.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目的是提高教育质量。

(对)4.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不包括实验法。

(错)5. 教育心理学是教育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对)四、简答题1. 简述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意义。

答: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意义在于帮助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规律,从而设计更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 描述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答: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包括观察法、调查法、访谈法和实验法。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研究者从不同角度和层面了解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为教育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结束语:通过本次考试,相信大家对教育心理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掌握。

希望大家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的教育工作中,为提高教育质量做出贡献。

教育心理专题 网上作业3及答案之欧阳家百创编

教育心理专题 网上作业3及答案之欧阳家百创编

教育心理专题网上作业3及答案欧阳家百(2021.03.07)一、名词解释(共10道试题,共30分。

)1.命题网络的形成命题网络就表征着个体头脑里的知识结构。

命题网络的形成:当两个命题有一共享成分时,就形成命题网络。

2.视觉意象视觉意象即指闭上眼睛时能够浮现出来的形象,仿佛“心里的画”,是心里的知识又一种基本的表征形式。

3.陈述性知识陈述性知识指可以用语词来表达或表达清楚的知识;一般所说的“书本知识”都可以算在陈述性知识的范畴里。

4.精制精制也称作“精细加工”,是指对有待学习并记住的信息做增强意思的添加。

5.组织组织就是把一个大的信息集即信息总集,划分成诸多的子集,并且表明子集之间的关系;通俗地说,这就是分门别类,甚至是分层地分门别类。

6.程序性知识程序性知识是关于如何做事或做成一事的知识,也是关于如何解决问题的知识。

产生式作为知识的一种表征,它表征程序性知识。

7.模式模式宽泛地界定为一个刺激或反应的结构,其中含有若干必要的元素或成分,它们之间有一定的组织方式。

8.概念一个概念,就其最简单的语言形式而言,是一个词,用来指一类对象或其中的一个成员。

概念不能用错。

它可以规范地表现为“……是……”的命题。

9.序列行动序列行动指一系列或一整套行动或行为或动作。

一组奏效的序列行动将有条不紊地、麻利流畅地展开至结束。

10.合成合成是学习行动序列知识的第二个子过程,它的任务是把若干独立的小产生式组合成一个更大的产生式,乃至形成独一无二的“大一统”产生式。

二、简答题(共6道试题,共30分。

)11.简述意象作为知识表征的特点。

(1)命题的表征是线形的,而意象的表征是有块面的;(2)命题的表征以字词为点,因而是分离的;意象的表征以线条衔接,因而是连续的;(3)在命题的表征里,表示不同大小的事物的文字都一般大,因为命题表征的乃是抽象的意思,而在意象的表征里,不同大小的事物就可以有相对的大小,因为意象表征的乃是事物的空间方面。

(精华版)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教育心理专题》机考第一套真题题库及答案

(精华版)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教育心理专题》机考第一套真题题库及答案

(精华版)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教育心理专题》机考第一套真题题库及答案(精华版)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教育心理专题》机考第一套真题题库及答案盗传必究试卷总分:100答题时间:90分钟客观题一、单选题(共5题,共15分)1.日常观念通常把个体差异看作()。

正确答案:质的差异2.经典条件反应学习理论起源于()研究。

正确答案:巴甫洛夫3.为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模式识别产生式,正确的做法应该是()。

正确答案:概化过程着重提供“是样例”,而辨别过程着重提供“非样例”4.按照皮亚杰的说法,当儿童以同样的行为方式适应了一种新情境时,这叫作()。

正确答案:同化5.猩猩苏丹取香蕉的实验是()做的。

正确答案:柯勒主观题二、名字解释(共3题,共15分)1.正强化(试题分值:5分)答:正强化指学习者行为的结局是出现某个满意子,从而加大该行为发生的可能性。

2.知识的表征(试题分值:5分)答:知识的表征即知识在头脑是什么样子的。

知识一般可以表征为命题、产生式和意象。

3.观点采择(试题分值:5分)答:所谓观点采择,就是指“从他人的眼里看世界”或者是“站在他人的角度看问题”,或者说“换位思考”。

三、简答题(共2题,共40分)1.测量的结果为什么通称为“分数”?简要说明宜用等第分数的情况。

(试题分值:20分)答:因为:(1)科学的或好的测量通常用数字表示结果(4分);(2)虽然测量的结果也可以是文字的,可是文字分数都可以转换成数字的(4分)。

所以中文采用了“分数”这个词。

(2分)宜用等第分数的情况为:(1)当某一特质的表现实际上没有很多个体差异时,甚至可以只有两级。

(3分)(2)如果一项特质的表现实际上是有很多个体差异的,但是我们没必要了解得这么细。

(3分)(3)如果一项特质的表现从理论上讲会有很多个体差异,但是我们难以制订规则来精细地测量它们,并且当我们的目标是察看普遍的共同性时,那么连续分数也是不必要的,采用粗大的等第分数就行了。

(4分)2.A、B类教学目标如何处理个体差异?(试题分值:20分)答:最小基本行为目标(A类教学目标)要求教师先把这样的个体差异引向时间维度(2分),即允许不同的学生可以有快有慢地达成目标(2分),然后在一定的时间点上消除个体差异(2分),即确保所有学生都达成教学目标(2分)。

教育心理专题-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学习网形考作业题目答案

教育心理专题-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学习网形考作业题目答案

教育心理专题一、名词解释1 .环境在教育心理学里有一种说法,即把环境指为发生在个体周围的并对个体发生影响的事件之总和。

这个说法在界定影响儿童发展的环境因素时,一般地强调了两点:(1)通过“发生影响”这个词语,强调我们所说的“环境因素”应该是显然作用于儿童个体的,于是一般就不去考虑山川草木的自然风光了,因为它们不是为了影响人而存在的,但是广告媒体得算,因为它们就是为了影响人们而存在的;(2)通过“周围”一词,强调环境因素及其作用方式要具体,于是社会制度、生产关系、生产力发展水平等概念一般也不在教育心理学里使用,因为相对于儿童个体来说,它们及其影响的方式也太抽象了,但是学校教育、家庭教养、儿童同侪之类要讲,因为它们使我们一下子就能想像到场所、人员、行为、话语以及可能的人际相互作用。

答案解释:参考答案:环境指能引起个体反应的外部刺激之总称。

2.认知按照皮亚杰的理论,儿童的认知发展是首先尽量利用现有的图式去同化新的对象。

当同化不成时,则顺应新对象,修改已有的或创建新的图式。

按照这样的机制,儿童的认知发展经历了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和形式运算四个阶段。

在各发展阶段之间,儿童的思维有质的不同,教学因此要遵循学生认知发展的阶段次序。

按照布鲁纳的理论,儿童的认知结构是他们认识或表征世界的工具,因此学校教学应该起着“磨砺”的作用。

儿童认知结构的发展经历了动作表征、映像表征和符号表征三个阶段,学校教学尤其要注重磨砺后两种表征能力,并且促进儿童从映像表征过渡到符号表征,为此教学要注重于帮助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教学的过程于是强调学生的发现学习。

按照维果茨基的理论,儿童的认知发展是社会历史文化影响的结果,这样的发展和影响应该理解为儿童在心理上发生的“内化”。

这就提出了如何以使儿童个体的认知发展来促进其“整个人”的发展的重要命题。

为落实这个命题,学校教学非常重要,而一项基本的教学原则可以归结为“最近发展区”的概念,它指出教学应该走在儿童发展的前面。

2023年电大心理健康教育网上作业2答案

2023年电大心理健康教育网上作业2答案
C躯体健康
D精神健康
您旳答案:ABC
参照答案:ABC
第18题多选题(3分)完整旳认识情绪需要理解情绪构成旳三个重要方面:()
A心境
B机体变化
C认知活动
D生理反应以及生理机制
您旳答案:BCD
参照答案:BCD
第19题多选题(3分)表情不仅是指面部表情,还包括:()
A身段表情
B情绪表情
C社会表情
D言语表情
A职业旳选择
B职业生涯路线确实定
C职业生涯目旳旳设定
D行动计划旳制定
您旳答案:C
参照答案:C
第16题多选题(3分)下列属于理论心理学旳是()。
A一般心理学
B社会心理学
C试验心理学
D生理心理学
您旳答案:ABCD
参照答案:ABCD
第17题多选题(3分)健康包涵旳基本要素是()。
A心理健康
B具有社会适应能力
A面部表情
B身段表情
C声调表情
D肢体表情
您旳答案:B
参照答案:B
第10题单项选择题(2分)夫妻沟通旳必要条件是:在家庭沟通中旳前题必须是平等旳;沟通不可忽视双方性格以及()
A沟通需要互动
B沟通可以只听对方讲而不一定要说话
C沟通不一定要给对方答复
D沟通一定要把话说清晰
您旳答案:A
参照答案:A
第11题单项选择题(2分)休闲最早出现于()时期,被称作是人类在生活中得以实现旳文明之一。
C可以使他人一定程度上消除对你旳防卫心理
D缩短心理上旳距离感
您旳答案:ABD
参照答案:ABD
第24题多选题(3分)时间管理旳原则包括
A积极能动原则
B计划控制原则
C见缝插针原则

教育心理专题 网上作业 及答案

教育心理专题 网上作业 及答案

教育心理专题网上作业3及答案一、名词解释(共10道试题,共30分。

)1.命题网络的形成命题网络就表征着个体头脑里的知识结构。

命题网络的形成:当两个命题有一共享成分时,就形成命题网络。

2.视觉意象视觉意象即指闭上眼睛时能够浮现出来的形象,仿佛“心里的画”,是心里的知识又一种基本的表征形式。

3.陈述性知识陈述性知识指可以用语词来表达或表达清楚的知识;一般所说的“书本知识”都可以算在陈述性知识的范畴里。

4.精制精制也称作“精细加工”,是指对有待学习并记住的信息做增强意思的添加。

?5.组织?组织就是把一个大的信息集即信息总集,划分成诸多的子集,并且表明子集之间的关系;通俗地说,这就是分门别类,甚至是分层地分门别类。

?6.程序性知识?程序性知识是关于如何做事或做成一事的知识,也是关于如何解决问题的知识。

?产生式作为知识的一种表征,它表征程序性知识。

7.模式?模式宽泛地界定为一个刺激或反应的结构,其中含有若干必要的元素或成分,它们之间有一定的组织方式。

?8.概念?一个概念,就其最简单的语言形式而言,是一个词,用来指一类对象或其中的一个成员。

概念不能用错。

它可以规范地表现为“??是??”的命题。

?9.序列行动?序列行动指一系列或一整套行动或行为或动作。

一组奏效的序列行动将有条不紊地、麻利流畅地展开至结束。

?10.合成?合成是学习行动序列知识的第二个子过程,它的任务是把若干独立的小产生式组合成一个更大的产生式,乃至形成独一无二的“大一统”产生式。

二、简答题(共6道试题,共30分。

)11.简述意象作为知识表征的特点。

(1)命题的表征是线形的,而意象的表征是有块面的;?(2)命题的表征以字词为点,因而是分离的;意象的表征以线条衔接,因而是连续的;?(3)在命题的表征里,表示不同大小的事物的文字都一般大,因为命题表征的乃是抽象的意思,而在意象的表征里,不同大小的事物就可以有相对的大小,因为意象表征的乃是事物的空间方面。

教育心理专题作业参考答案作业(七)

教育心理专题作业参考答案作业(七)

⼆、简答题 1.简述⼈的意识在经典条件作⽤学习中的作⽤。

⼈的意识在⼈的经典条件作⽤学习中是有重要作⽤的。

⼈的意识性可以表现为好⼏个⽅⾯:⑴⼈能够回想过去,预想未来,这⾥所说的“回想”或“预想”都可以是形象的、图画似的,甚⾄栩栩如⽣到恍如现实的乱真地步。

⑵⼈有语⾔,即使是⼩学低年级学⽣也有良好的⼝语能⼒,中⾼年级的学⽣还有⼀定的阅读能⼒,⽽不论听说和阅读,语⾔、⽂字、符号都可以激起⽣动形象的回忆和预想。

⑶⼈有牢固的特殊记忆能⼒,不但能够记住话语,⽽且能够记住意思,记住场景、事件,并且能够回忆起和浮现出记住的东西。

⑷⼈有能⼒对保持在头脑⾥的信息进⾏联想、组合、改造和创造。

⑸⼈有情绪、情感,它们可以激活保持在头脑⾥的话语、意思和图像。

这引起⽅⾯都相互联系,造成了包括⼩学⽣在内的⼈类个体在形成、保持和消退⼀项经典条件反应时的特殊性。

2.系统脱敏与暴露法的应⽤区别有哪些? 系统脱敏法在消除焦虑和恐惧⽅⾯很管⽤,“暴露法”是由系统脱敏法衍⽣出来的,它和系统脱敏法的主要区别在于不是想像⽽是直⾯真实的焦虑-恐惧刺激,⾄于辅导过程,仍然是系统脱敏法的实质,⽽效果以暴露法稍长。

3.强化四式的特点是什么? 强化是指这样的程序、过程或机制,即学习者的⾏为结局提⾼了该⾏为的发⽣可能性。

强化四式的特点为: ⑴固定⽐率强化。

当学习者每做满⼀定次数的⾏为就强化⼀次,可以在短时间⾥达到预定的学习⽬标。

⑵可变⽐率强化。

平均强化⽐率是不变的,但是⾏为次数与⼀次强化的配⽐不是固定的,强化次数不受学习者控制。

⑶固定时距强化。

每隔固定的⼀段时间就给予⼀次强化,⽽不论学习者做了多少次正确的反应⾏为。

这种强化的特点是学习进步的轨迹呈⼀节⼀节的J形曲线,固定时距强化常见于周期性的事件⾥。

⑷可变时距强化。

在⼀个长时段⾥随机分配强化次数。

可变时距强化最有利于特定⾏为的长期保持和巩固。

(精华版)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教育心理专题》机考4套真题题库及答案

(精华版)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教育心理专题》机考4套真题题库及答案

(精华版)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教育心理专题》机考4套真题题库及答案(精华版)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教育心理专题》机考4套真题题库及答案题库一试卷总分:100 答题时间:90分钟客观题一、单选题(共5题,共15分)1.日常观念通常把个体差异看作()。

正确答案:质的差异 2.经典条件反应学习理论起于()研究。

正确答案:巴甫洛夫 3.为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模式识别产生式,正确的做法应该是()。

正确答案:概化过程着重提供“是样例”,而辨别过程着重提供“非样例”4.按照皮亚杰的说法,当儿童以同样的行为方式适应了一种新情境时,这叫作()。

正确答案:同化 5.猩猩苏丹取香蕉的实验是()做的。

正确答案:柯勒主观题二、名字解释(共3题,共15分)1.正强化(试题分值:5分) 答:正强化指学习者行为的结局是出现某个满意子,从而加大该行为发生的可能性。

2.知识的表征(试题分值:5分) 答:知识的表征即知识在头脑是什么样子的。

知识一般可以表征为命题、产生式和意象。

3.观点采择(试题分值:5分) 答:所谓观点采择,就是指“从他人的眼里看世界”或者是“站在他人的角度看问题”,或者说“换位思考”。

三、简答题(共2题,共40分)1.测量的结果为什么通称为“分数”?简要说明宜用等第分数的情况。

(试题分值:20分) 答:因为:(1)科学的或好的测量通常用数字表示结果(4分);(2)虽然测量的结果也可以是文字的,可是文字分数都可以转换成数字的(4分)。

所以中文采用了“分数”这个词。

(2分)宜用等第分数的情况为:(1)当某一特质的表现实际上没有很多个体差异时,甚至可以只有两级。

(3分)(2)如果一项特质的表现实际上是有很多个体差异的,但是我们没必要了解得这么细。

(3分)(3)如果一项特质的表现从理论上讲会有很多个体差异,但是我们难以制订规则来精细地测量它们,并且当我们的目标是察看普遍的共同性时,那么连续分数也是不必要的,采用粗大的等第分数就行了。

教育心理学_在线作业一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_在线作业一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_在线作业一总共30题共100分一. 单选题(共10题,共40分)1. 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间接地搜集研究对象有关的现状及历史材料,从而弄清事实,通过分析、概括等方法,发现问题,探索教育规律的研究方法是()。

(4分)A.实验法B.调查法C.观察法D.教育经验总结法2. 教学过程中,教师给学生以足够的关注和期望,学生在得到激励和赏识后常常表现出积A.扇贝效应B.南风效应C.罗森塔尔效应D.巴纳姆效应A.小李从亮处走进暗室,视力显著提高B.小明喝酒后脾气变得暴躁C.小张服用兴奋剂后百米赛跑夺冠D.大猩猩模仿游人吃饼干A.人类学习B.机器学习C.网络学习D.动物学习5. 个体能正确建构自我的能力,知道如何用这些意识察觉来做出适当的行为,并规划、引导自己的人生。

这种能力属于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中的( )。

(4分)A.语言智能B.辑一数学智能C.空间智能D.内省智能6. ()以实用主义为基础的“从做中学”为信条,进行改革教学的实践活动,对教育产生了相当深远的影响。

(4分)A.罗杰斯B.鲁宾斯坦C.杜威D.布鲁纳A.自主感对羞耻感B.主动感对内疚感C.勤奋感对自卑感D.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A.场依存型B.场独立型C.冲动型D.反思型9. 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4分)A.杜威B.加涅C.乌申斯基D.桑代克A.科学家探索新材料B.小学生通过编打油诗背诵圆周率的小数点后十位C.中学生听讲座,理解概念之间的关系D.儿童尝试错误走迷宫二. 多选题(共10题,共40分)2. 教育心理学家古柏史密斯在其所著《自尊心的养成》一书中,提出培养学生自尊心的三5. 青少年个体面临角色同一性对角色混乱之间的冲突和选择时,会产生()几种可能的情况。

(4分)7. 1970年加涅根据学习的繁简水平不同,提出了八类学习,下面哪些属于加涅的学习?()8. 20世纪80年代研究者提出教师专业发展的概念,近年来,教师专业发展主要呈现出以下()错误正确2. 职业倦怠是由美国临床心理学家马勒诗于1974年首次提出,也有人译为“职业枯竭”或“工错误正确3. 多元文化教育并非是尊重差异并经常从各种文化群体的视角进行考虑的教育形式。

电大本科小学教育《教育心理专题》试题及答案1

电大本科小学教育《教育心理专题》试题及答案1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教育心理专题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 共20分)1. ( )事件表明环境影响成功地抵抗了遗传的作用。

A. 荷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包围B. 苯丙酮尿症C. 孪生儿的爬梯实验D. 狼孩2. 著名的“三山实验”揭示了( )。

A. 客体永久性B. 守恒C. 自我中心性D. 延迟模仿3. 确定依恋实质的决定性研究是( )做的。

A. 斯帕丁B. 洛伦兹C. 安斯沃斯’D. 哈洛4. 桑代克格外审慎地对待的学习律是( )。

A. 准备律B. 练习律C. 效果律D. 尝试一错误5. “临时抱佛脚”描述的是( )。

A. 固定比率强化B. 可变比率强化C. 固定时距强化D. 可变时距强化6.甲以打闹的方式攻击乙, 这是班杜拉说的模仿学习的( )阶段。

A. 注意B. 保持C. 复制D. 动机7. 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 一个命题只能有一个联系, 却可以有多个论点B.一个命题可以有多个联系, 却只能有一个论点C. 一个命题可以有多个论点和多个联系D. 一个命题只能有一个联系和一个论点8.某家长为子女的考试成绩变得低于邻居子女3分而忧心忡忡, 这反映他(她)把学习成绩的差异看作了( )。

A. 质的差异B. 量的差异C. 程度的差异D. 特质的差异9.如果是一门课程的分数, 以下最逼近正态分布的是( )。

A. 班级的B. 年级的C. 若干学校的D. 全省的10.百分制分数实质上属于( )。

A. 名义分数B. 顺序分数C. 区间分数D. 比率分数二、填空题(每空1分, 共10分)11. 婴儿的循环反应具有探索性和--------, 可帮助婴儿形成最初的一----观念。

12. 同伴交往与亲子交往的不同在于前者的特点是---------。

13.下图是桑代克实验中猫的学习进步曲线, 其中横坐标X表示-----;纵坐标Y表示--------。

14. 桑代克在一项实验里划了3000条线段, 结果表明了一--------比--------更重要。

教育心理专题作业参考答案

教育心理专题作业参考答案

教育心理专题作业参考答案作业(一)一、名词解释1.基因的显性效应是指等位基因中的显性基因完全压制隐性基因发挥作用。

2.遗传是指亲代将基因传递给子代(后代)的现象。

3.环境是指能引起个体反应的外部刺激之总称。

4.认知是心理学的术语,指的是我们日常说的“认识”。

5.图式是指自身有结构,又用于组织其他不同对象的动作。

6.平衡概念有二含义:一是为适应环境,同化与顺应一个也不能少;二是大部分的适应既包括同化又包括顺应。

7.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独立完成智力作业所及的水平与他经过成人或教师的点拨而能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区域。

8.同化是指把一个新对象成功地纳入已有的某个图式中去,同化没有使图式的结构发生变化,只是维持着原有的图式。

顺应是指当儿童改变行为方式而适应了一种新情境。

9.依恋在心理学上可定义为个体为寻求更多的心理安全而靠近庇护人。

10.儿童社会化是指成人社会要求儿童按人之为人、民族之为民族的普通方式行为,就是要求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越来越像他所在那个文化里的成人那样行为。

二、简答题1.请按显性基因效应来举例说明遗传也造成亲子相异性。

基因的显性效应是指显性基因具有完全压制隐性基因起作用的机能,当等位基因由显性和隐性基因组成时,总归表现出显性基因的作用、影响或效果。

这告诉我们对一个个体来说,遗传既可以造成相似性,也会造成差异性。

比如对有些人来说,父母都不色盲,子女也不色盲,这是相似性的表现;对有些人来说,虽然父母都不色盲,但是由于父母都带有色盲的隐性基因,因此有可能遗传给子女,造成子女色盲,这就不像父母了。

此外还可以造成同胞之间的相似和差异,比如在多子女家庭里,可能其他孩子都不色盲,唯有一个例外。

值得注意的是:这里说的差异,表现为“截然不同的两种表现”,就如不色盲和色盲。

2.简述布鲁纳关于“学科基本结构”的思想。

布鲁纳的“关于学科基本结构”是指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其基本规律。

布鲁纳认为学生理解了学科的基本结构,就更善于进行探索了,而只有在探索性学习中,才能更真切地体味到学科基本结构的好处。

教育心理专题作业参考答案

教育心理专题作业参考答案

教育心理专题作业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旨在研究教育情境中人类学习和发展的规律。

它涉及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教学策略以及学校、家庭和社区环境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2、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指激发和维持个体进行学习活动,并使学习活动朝向一定目标的内部动力。

它是学生追求学习目标的动力来源。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个体在原有知识基础上,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对新信息进行加工和建构,形成新的知识或技能的过程。

4、认知失调理论:认知失调理论是一种解释人类行为的理论,它认为人类有一种维持认知一致性的倾向,当新信息与现有认知冲突时,会产生认知失调。

个体为了消除这种失调,会采取行动以恢复认知的一致性。

5、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能否成功完成某项任务或达到某种成就的信念和判断。

它是影响学生学习和行为表现的重要因素。

二、简答题1、简述教育心理学在教育中的作用。

教育心理学在教育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帮助教师理解学生的认知和情感发展规律,以便更好地设计和实施教学策略;(2)为教师提供评估和诊断学生问题的工具和方法,为个别化教学提供依据;(3)帮助教师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效果;(4)为教师提供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环境的建议,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2、简述学习动机的激发策略。

学习动机的激发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创设问题情境: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2)利用学习动机的迁移:将学生对其他学科或活动的兴趣迁移到新的学习任务上,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3)给予恰当的反馈和评价: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和评价,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动机;(4)提供挑战性的任务:为学生提供具有挑战性的任务,让他们感到自己的能力和价值,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

3、简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教学的启示。

心理健康教育在线作业12

心理健康教育在线作业12

心理健康教育在线作业作业1.第5题社会学习理论非常强调( )对儿童行为和人格形成的重要影响。

A.早期经验B.榜样C.遗传D.惩罚答案:B2.第6题决定咨询成败的首要因素是A.良好的咨询关系B.高超的咨询技术C.安静的咨询环境D.合适的收费答案:A3.第7题案主的自我管理技术通常包括如下四种策略:自我监控、刺激控制、( )和自我楷模。

A.自我中心B.自我意识C.自我测评D.自我奖励答案:D4.第8题( )是指学习者对学习材料的信息加工策略,包括编码、复述、精细加工等。

A.基本学习策略B.支持性学习策略C.自我监控策略D.执行性策略答案:A5.第9题以下何种教育的核心问题是成长问题?A.政治思想教育B.道德教育C.心理健康教育D.德育答案:C6.第10题()认为,人是否健康取决于人对自我形态的认定,也就是自己处在一个什么样的位置上与他人交往。

A.交往分析疗法B.理性情绪治疗C.完形治疗D.现实疗法答案:A7.第36题()提供了一个人心理发展的最初前提,同时也是个体心理发展个别差异的重要基础。

A.家庭B.遗传C.早期经验D.环境答案:B8.第37题以下哪一选项属于心理测验技术?A.观察法B.晤谈法C.问卷法D.量表法答案:D9.第38题不予批评、暂缓评价、鼓励畅所欲言、鼓励新奇想法的讨论方法是()。

A.角色扮演法B.配对讨论法C.脑力激荡D.魔幻商店答案:C10.第39题属于心理健康教育非专门渠道的是A.心理素质教育B.心理咨询与辅导C.心理治疗D.班主任工作答案:D11.第40题一种人格理论认为,人格由三部分组成,其中( )受现实原则支配,负责协调个体本能与现实环境之间的关系。

A.本我B.自我C.超我D.无我答案:B12.第48题随着青少年年龄的增长,他们更多地渴求同伴友谊,而对成人采取( )的态度。

A、开放B、亲近C、闭锁D、敌视A.开放B.亲近C.闭锁D.敌视答案:C13.第49题在个案辅导中,教师“示范”失败,这种做法是A.可取的B.不可取的C.自私的D.无私的答案:A14.第50题青少年的情绪活动体验迅速,转化迅速,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这说明青少年情绪情感的()明显,摇摆易变。

教育心理专题作业参考标准答案

教育心理专题作业参考标准答案

教育心理专题作业参考答案作业(一)一、名词解释1.基因的显性效应是指等位基因中的显性基因完全压制隐性基因发挥作用。

2.遗传是指亲代将基因传递给子代(后代)的现象。

3.环境是指能引起个体反应的外部刺激之总称。

4.认知是心理学的术语,指的是我们日常说的“认识”。

5.图式是指自身有结构,又用于组织其他不同对象的动作。

6.平衡概念有二含义:一是为适应环境,同化与顺应一个也不能少;二是大部分的适应既包括同化又包括顺应。

7.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独立完成智力作业所及的水平与他经过成人或教师的点拨而能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区域。

8.同化是指把一个新对象成功地纳入已有的某个图式中去,同化没有使图式的结构发生变化,只是维持着原有的图式。

顺应是指当儿童改变行为方式而适应了一种新情境。

9.依恋在心理学上可定义为个体为寻求更多的心理安全而靠近庇护人。

10.儿童社会化是指成人社会要求儿童按人之为人、民族之为民族的普通方式行为,就是要求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越来越像他所在那个文化里的成人那样行为。

二、简答题1.请按显性基因效应来举例说明遗传也造成亲子相异性。

基因的显性效应是指显性基因具有完全压制隐性基因起作用的机能,当等位基因由显性和隐性基因组成时,总归表现出显性基因的作用、影响或效果。

这告诉我们对一个个体来说,遗传既可以造成相似性,也会造成差异性。

比如对有些人来说,父母都不色盲,子女也不色盲,这是相似性的表现;对有些人来说,虽然父母都不色盲,但是由于父母都带有色盲的隐性基因,因此有可能遗传给子女,造成子女色盲,这就不像父母了。

此外还可以造成同胞之间的相似和差异,比如在多子女家庭里,可能其他孩子都不色盲,唯有一个例外。

值得注意的是:这里说的差异,表现为“截然不同的两种表现”,就如不色盲和色盲。

2.简述布鲁纳关于“学科基本结构”的思想。

布鲁纳的“关于学科基本结构”是指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其基本规律。

布鲁纳认为学生理解了学科的基本结构,就更善于进行探索了,而只有在探索性学习中,才能更真切地体味到学科基本结构的好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心理专题网上作业及答案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教育心理专题网上作业3及答案一、名词解释(共10道试题,共30分。

)1.命题网络的形成命题网络就表征着个体头脑里的知识结构。

命题网络的形成:当两个命题有一共享成分时,就形成命题网络。

2.视觉意象视觉意象即指闭上眼睛时能够浮现出来的形象,仿佛“心里的画”,是心里的知识又一种基本的表征形式。

3.陈述性知识陈述性知识指可以用语词来表达或表达清楚的知识;一般所说的“书本知识”都可以算在陈述性知识的范畴里。

4.精制精制也称作“精细加工”,是指对有待学习并记住的信息做增强意思的添加。

?5.组织?组织就是把一个大的信息集即信息总集,划分成诸多的子集,并且表明子集之间的关系;通俗地说,这就是分门别类,甚至是分层地分门别类。

?6.程序性知识?程序性知识是关于如何做事或做成一事的知识,也是关于如何解决问题的知识。

?产生式作为知识的一种表征,它表征程序性知识。

7.模式?模式宽泛地界定为一个刺激或反应的结构,其中含有若干必要的元素或成分,它们之间有一定的组织方式。

?8.概念?一个概念,就其最简单的语言形式而言,是一个词,用来指一类对象或其中的一个成员。

概念不能用错。

它可以规范地表现为“??是??”的命题。

?9.序列行动?序列行动指一系列或一整套行动或行为或动作。

一组奏效的序列行动将有条不紊地、麻利流畅地展开至结束。

?10.合成?合成是学习行动序列知识的第二个子过程,它的任务是把若干独立的小产生式组合成一个更大的产生式,乃至形成独一无二的“大一统”产生式。

二、简答题(共6道试题,共30分。

)11.简述意象作为知识表征的特点。

(1)命题的表征是线形的,而意象的表征是有块面的;?(2)命题的表征以字词为点,因而是分离的;意象的表征以线条衔接,因而是连续的;?(3)在命题的表征里,表示不同大小的事物的文字都一般大,因为命题表征的乃是抽象的意思,而在意象的表征里,不同大小的事物就可以有相对的大小,因为意象表征的乃是事物的空间方面。

意象显得十分具体而形象。

?(4)意象也是知识的一种非常经济的表征形式。

要保持蕴涵许多命题的一个意象是比较轻松的。

12.请对意象的可操纵性作4点形象的描述。

(1)我们能够浮现出视觉意象,正像我们看画片;?(2)我们能够扫描意象,正像我们看长长的摄影底片;(3)我们对意象能做心理旋转,正好比我们在看故事片;(4)我们可以“剪辑”意象,正仿佛剪辑电影胶片……。

13.简述陈述性知识提取的两种情况。

陈述性知识的提取可以看作回忆。

陈述性知识的提取就是陈述性知识的使用,表现为回答听到的或想到的提问。

?提取的两种情况:一种是直接提取,发生在正好有一个现成答案时,比如回答自己的姓名、住址、乘法运算之类;另一种建构性提取,专门应对没有现成答案可以采用的提问。

从理论上说,陈述性知识的这两种提取,学习者应该都善于,都具备。

但是从实际上看,建构性提取更加重要。

所谓“建构性的提取”,其实就是推理。

14.对序列行动与模式识别的产生式进行简要比较。

如何教好或学好程序性知识两种最基本的过程,即模式识别和序列行动。

?模式识别是序列行动的先决条件。

模式识别的产生式的特点是条件有多项,行动在实质上只有一项。

需要抓住的特征可以是很具体的,也可以是很抽象的。

?为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模式识别产生式,概化过程提供“是样例”,而辨别过程着重提供“非样例”。

?序列行动指一系列或一整套行动或行为或动作。

一组奏效的序列行动将有条不紊地、麻利流畅地展开至结束。

?序列行动也可以用产生式来表征,但有两点不同:?(1)模式识别的产生式只有一项行动成分,即分类或归属,而典型的序列行动产生式却有多项行动成分。

?(2)模式识别是序列行动的必要条件或先决条件。

?尽管序列行动与模式识别关系密切,可两者的学习过程毕竟很不同。

序列行动的学习有两个子过程,一是程序化,另一是合成。

?15.大一统产生式有哪些优缺点?合成后的??特别是大一统的??产生式有两个基本优点:?(1)激活速度比多个产生式的激活速度快。

这是因为大一统产生式需要激活的对象少了。

?(2)具有“专长性”或“专家性”。

表现为在大一统产生式,条件成分很“大路”,而行动成分很“专门”。

这样的大一统产生式运作起来将显示为这样的现实景象:人们呈现一个很“大路”的现状,提出一个很“大路”的要求,而专家执行一系列“专门的”行动,结果很快解决了问题。

这正是“专长”、“专家”的特征。

?但是大一统产生式有潜在的弱点,那就是由于产生式里的诸行动可以顺溜而下、一泻到底,中间无需思考,因此就容易成为“套路”,流为“僵化”,出现“定势效应”。

16.简述陈述性和程序性知识的相互区别与支持。

区别:?(1)陈述性知识是关于“是不是”的知识,而程序性知识是关于“如何做”的知识。

?(2)陈述性知识因为是靠词句话语来表述某事某物是否为真的,因此是变化多端,异常丰富的;程序性知识因为是“做”,而做得按照客观的规程,因此相对而言是单调、统一的。

?(3)陈述性知识是相对静态的,主要表现为回忆的性质,讲究输入和输出的信息得相同;程序性知识是更加动态的,主要的性质是“转换”,即输出的信息和输入的信息明显不同。

?相互支持:陈述性和程序性知识也是相互支持的。

?从学的一面讲,初学一项程序性知识时,通常需要陈述性知识来引导的,陈述性知识促进程序性知识学习,反之程序性知识也促进陈述性知识的学习,比如当学习者设法看一看、做一做、体验一下时,他们可以更牢固地保持相应的陈述性知识。

从用的一面讲,在使用程序性知识时,往往需要陈述性知识提供资料或判别准则,而这些具体的陈述性知识都以概念的方式溶解在产生式的条件子句里,使得每一个条件子句就蕴涵着一条陈述性知识。

一个产生式有越多的条件子句,则这个行动的认知成分就越重。

另一方面,当有了丰富的程序性知识时,再认真地学习透彻地理解有关的陈述性知识,再与逻辑推理和想象结合起来,就容易导致创造发明。

三、论述题(共5道试题,共40分。

)17.试论命题抽象性及其教学含义。

所谓命题的抽象性,是指导我们在听、读文句时,一般总是把握其中的意思,而不是去抓住文句的字词排列顺序。

这有万纳的实验为证据。

?命题抽象性的教学含义在于:(1)教师要身先突破文句的字词排列顺序而把握实质意思,这就要求教师认真备课;(2)教师要琢磨和转换自己说写表达时的字词排列顺序,以符合学生习惯的字词排列顺序,从而使学生先脱离课本而把握实质意思;(3)在学生把握了实质意思后,教师再帮助他们解析课本上的字词排列顺序,指出如何突破它们而达到已经掌握的那个实质意思的种种路径,也就是教学生如何学习。

?此外,教师还要特别关心那些对答如流的、说或写的“和书上一模一样”的学生,去探测他们是否掌握了实质意思。

18.论述“同时激活于工作记忆系统”及其教学含义。

若两个信息单元有共同的成分,因此想把它们组成一个知识网络,那么就要确保这两个信息单元有机会同时处在工作记忆系统里。

由于工作记忆系统的运作表现为有意识地觉察和思想,因此所谓“激活”,就是指“自觉地想一想”。

因此在教学中,当教师估计前后两次教学内容逻辑上有关,并且希望学生把它们联系起来保持在心里的话,就要有意识地向学生同时提到这两个信息单元。

19.谈谈促进精制与组织的4种基本做法。

精制与组织都能促进陈述性知识的获得与提取,教学就应该设法促成这两个过程的发生。

下面是促成精制与组织的几种简便易行的手段。

?(1)意象指导。

教学过程要促使学生形成意象,意象能够促进回忆。

?(2)类比指导。

意象指导比较适用于相当熟悉的或具体形象的材料,对于不熟悉的或抽象的材料,类比是管用的。

?(3)精制指导。

改由学生自己来提供类比。

由于每个学生都是拿自己熟悉的东西来作类比的,这就不会发生因采用不熟悉的类比而导致不管用的问题了。

?(4)促进组织。

在组织方面提供指导的基本做法是先提供提纲,再阅读或聆听文本。

在这里,提纲起着鼓励学生去组织他们的记忆的作用。

20请比较概化与辨别。

所谓概化,即指以同样的方式来反应不同的对象。

所谓辨别是对一个产生式添加导致同样行动的独特条件成分,从而形成一个新的更特殊的产生式。

?(1)概化是去除各独立产生式中独特的但导致同样结果的条件成分,而辨别是对一个产生式添加导致同样行动的独特条件成分;(2)概化是形成一个新的一般产生式,而辨别是形成一个新的更特殊的产生式;(3)概化是扩大一个产生式的应用范围,而辨别是缩小一个产生式的应用范围;(4)概化过程是扩大一个产生式的包容性,从而表明被包容的各独立产生式“实质上一样”,而辨别过程是缩小一个产生式的包容性,从而表明它和原来别的产生式“实质上不一样”。

21.如何促进概化与辨别。

促进正确概化的基本做法是紧凑呈现实例和呈现变式实例。

?紧凑呈现实例的基本做法有(1)同时呈现;(2)相继呈现;(3)同时-相继结合法。

?呈现变式实例的基本做法是这样:就拟呈现的一组实例而言,它们应该在不属于某一概念的关键特征方面广泛变化,从而突出这一概念的关键特征,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概念。

例如我国的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常以学习“直角三角形”的概念来说明呈现变式实例的必要性。

?教师在教学生一个新概念时,会考虑到概念的关键特征,并下工夫去讲解之。

但是任何概念的实例都有自己的独特性,它们构成概念的无关特征,因此尽管教师再三地讲一概念的关键特征,个别学生还会不知不觉地把某些无关特征加入到识别概念的条件中去。

所以从实质上讲,呈现变式实例就是要教师善于从学生的角度去看一个新概念的教学,了解或猜想学生可能会犯的加入无关特征的错误类型,从而事先准备好有关的变式例子,以便及时地纠正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错误。

促进辨别过程的有效基本做法有二:一是同时呈现一个概念的是样例和非样例;二是选择“乱真的”非样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