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弟子规中的德育思想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弟子规》的德育思想及对大学生的现实意义

摘要:古人云“有才无德,行不远。”以前,人们常说大学生是国家栋梁之才,国家的希望和未来,而如今这种声音越来越少,倒是“大学生的总体素质越来越低”、“现在的大学生越来越不值钱”等等诸如此类的言论越来越多,问题究竟在哪里?在浩瀚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海洋中,《弟子规》无疑是颗璀璨明珠,用短短1080字,具体的列出了在家外出,待人接物等应有的礼仪与规范。《弟子规》中包含的思想,对现今大学生思想教育具有怎样的现实意义,本文就此做出了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弟子规,大学生德育问题,思想素质教育

一、《弟子规》中德育思想分析

《弟子规》脱胎于清代秀才李毓秀的《训蒙文》,在动辄上千年历史的中国古籍中实在是后辈中的后辈。但它以孔子的核心思想“孝,悌,仁,爱”为中心,开篇便提出“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全文仅仅三百六十句,一千零八十字,在言语,行动,举止,待人,接物等方面提出了详细而明确的要求。文字又浅显易懂,押韵顺口,朴实无华,说理透彻,循循善诱,内容又来自于中国传统基本的道德,伦理,规范,所以影响非常之大。

1.首孝悌,道德的根基

儒家伦理思想奉行“百善孝为先”,《弟子规》亦在开篇强调了“孝”的首要地位。儒家文化强调“家国同构”,家庭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而“孝悌之道”则是家庭和谐的基础。《弟子规》在“入则孝”部分详细阐述了怎样孝顺父母,如“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

父母责,须顺承。”虽然在当今社会,有些观点并不适用,但是,这其中对父母的爱与敬,对父母养育之情的感恩,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而“出则悌”

部分,则阐述了对兄弟姐妹友爱的重要性。儒家认为,人与人之间有五种基本关系,这就是君臣关系,父子关系,夫妇关系,兄弟关系,朋友关系,称为“五伦”。每一种关系都是以“仁爱”这一基本精神为纽带。儒家认为,父母子女间真挚的感情,是人类“仁爱”精神的始源。孔子说:“仁者,人也,亲亲为大。”

2.次谨信,行为的准则

“谨”就是谨慎,小心。《弟子规》要求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做到,谨慎处事,规矩低调,并且自我约束。如“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这些对当今现实生活中那些不修边幅,盲目消费,攀比奢华,无上进之心者而言有着十分重要的教育意义。“信”则是儒家文化中“五常”之一,所谓“仁义礼智信”,“信”也就是守信,诚实的意思。“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言必行,行必果。”这些都是传统文化中所流传下来关于“信”的语句,《弟子规》中将“信”作为评价人的道德指标之一。“谨言慎行,诚信为本”不仅是大学生,应当是每一个所坚守的的行为准则。

3.“爱众”“亲仁”,人际交往的桥梁

“凡是人,皆需爱;天同覆,地同载。”这是一种博爱的精神,要怀有一颗感恩,宽容的心。受人恩惠要时时想着报答,“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别人有对不起自己的事,应该宽大为怀把它忘掉,怨恨不平的事不要停留太久。感恩是一个人情感品质健全的表现,不懂感恩的人人际交往难以融洽,甚至出现焦虑,孤独,自卑,厌学,仇视等负面情绪。“亲仁”顾名思义就是亲近仁者,与仁者为友。《弟子规》亲仁篇虽然短小,却饱含深意。

告诫人们,内心一定要以仁义道德作为衡量标准,明辨善恶,结交君子。

4.余力学文,格物明德

余力,即多余的时间或精力。《弟子规》认为人应当努力实践“孝悌”“谨信”“爱众”“亲仁”,如果你还有多余的体力,能力,精力,再去读书,做学问。中国的传统,一向把做人的大原则和大规矩放在第一位,首先做一

个有原则的人,一个符合基本道德规范的人和准则的人,这个是最重要的。

有的人也许没有读过书,或许不识字,但是这不影响他成为一个正直的人。

一个人只有在道德规范准则方面有了一定的基础,他的知识才越多越好。

然后再学以致用,发扬自己美好的品德,通过自己带动他人,彼此之间形成一个良好的氛围。

二、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

“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诸君须抱定宗旨,为求学而来。入法学者,非为做官;入商科者,非为致富”,蔡元培先生在《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中的一席话明确定义了大学的意义,对现在的浮躁时世有振聋发聩之感。以前,人们常说大学生是国家栋梁之才,国家的希望和未来,而如今这种声音越来越少,倒是“大学生的总体素质越来越低”、“现在的大学生越来越不值钱”等等诸如此类的言论越来越多,问题究竟在哪里?归根结底,还是出在大学生自己身上,自己的思想素质上。

1.诚信意识匮乏

古语云:“人无信则不立。”“信”在中国古代社会中占有及其重要的位置。

可如今大学生普遍存在着诚信意识缺乏的现象。具体表现有如下几个现象:1)在校生恶意拖欠学费,恶意贷款和贷款不还。交学费时将学费挪作他用,一方面“潇洒”“随意”地画着父母的汗水钱,另一方面对学校说家境困难,无法交学费。

2)在校考试作弊,替考现象严重。每当期末考试,总有许多学生由于平时不努力,此刻想走捷径,通过考试来取得较好的成绩,小到随堂测验,期中,期末考试,大到计算机等级考试,四六级考试以及学术论文抄袭,文这些事情无一不反映了大学生群体中的诚信危机。

3)简历注水,签约草率。不少大学生为了推销自己,编造简历,篡改成绩单。大学期间虚度时光,毕业时才发现自己居然连简历都拿不出手,为了得到理想的工作岗位,不惜弄虚造假。与此同时,部分大学生在找工作时,草率签约,轻率毁约的行为,给很多招聘企业带来损失,并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

2.伦理道德素养缺失。

当今社会飞速发展,大学亦属于一个“小社会”,学生远离父母,离开了多年家长,学校的严格管制,面对纷繁的世界,大学生的个人发展面临着多元选择,在伦理道德素养上的欠缺,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孝悌”美德的缺失,另一方面则是价值取向上的个人主义。

儒家思想中强调,“孝”是做人的根本,是所有善心的始源。现在大学校园中毫不缺乏这样的故事:家庭年收入只有几千元,为了供孩子上学父母辛苦劳作甚至四处举债,而孩子却在大学校园里处处显示他的阔绰,高档手机,名牌服饰,一应俱全。对父母的辛苦劳作没有发自内心的感恩,与珍惜,只是一味的讲大排场,盲目消费,攀比消费,面对父母无怨无悔的付出,却很少想到如何去偿还。

曾经,集体主义是青年学生价值观的核心,在这种价值观下,他们服从国家需要,“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今天这种情况显然是不多见的,取而代之的是越来越多的人片面追求个人价值和利益需求。他们追求自由,追求个性,强调自我设计,自我发展,自我实现,“到国外去,到公司去,到钞票最多的地方去”已成为一些学生的口号。不少大学生在为人处世,评价事物时总是以“我”为中心,斤斤计较,自以为是,与他人关系疏远,无法和睦相处,近年来多次发生的“大学生案件”实在是让人触目惊心。

3.生命意识淡薄

近年来,大学生自杀案件频频发生,甚至杀人案件也屡见不鲜。大学生被抢杀,被拐卖至偏远山区的案件也比比皆是。我们不禁发出这样的疑问:作为受过高等教育的当代大学生,为何如此不珍惜自己宝贵的生命?为何自保自救意识如此薄弱?

生命对于我们每个人都是公平的,仅此一次。生命的现实存在,是人所有可能性的基石。而生命神圣论则指出生命的最高原则是生命的存在,没有了生命的存在,也就无法言及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对于每一个而言,都应该珍惜生命,热爱生命,实现生命的价值。

三、践行《弟子规》对大学生的现实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