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弟子规中的德育思想

合集下载

探究《弟子规》在德育培养方面的重要性

探究《弟子规》在德育培养方面的重要性

探究《弟子规》在德育培养方面的重要性首先,从文化传承角度来看,《弟子规》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对于孩子们而言,通过学习《弟子规》,可以更好地了解传统文化和儒家思想,学习传统文化中那些尊重父母、师长,有礼貌、知恩图报、勤学好问的思想精髓,从而更好地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实践证明,德育教育的核心是文化传承,而《弟子规》则是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德育教育相结合的重要体现。

其次,从道德教育角度来看,《弟子规》是一本非常实用的道德教育教材。

它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尊老讲孝、尊师守道、诚实守信、从善如流等一系列传统美德,散发出道德教育的光芒。

与此同时,学生通过学习这些美德,在行动中不断增强自己的德行素质,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情操。

因此,《弟子规》在培养学生道德素质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再次,从心理辅导角度来看,《弟子规》可以帮助学生在情感上健康成长。

在孩子们成长的过程中,许多孩子会遇到自我认知不足、情绪波动、自卑等困境,这些困境会影响孩子们的身心健康。

而《弟子规》中的许多内容,比如勤学、仁爱、感恩等,可以帮助孩子们克服自卑心理、培养自信心,从而变得更加自信、积极、健康。

最后,从社会教育角度来看,《弟子规》可以为社会提供各方面的优秀人才。

在现代社会,全面发展的人才是社会所需要的。

一方面,学生需要读书、学习新知识,因此学术素养非常重要;另一方面,学生也必须具备实际操作的能力,掌握各种技能。

而在《弟子规》中,对孩子们的德育教育和品质塑造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又能磨练和提高他们的品德修养和心理素质。

综上所述,每个时代都需要自己的传统文化遗产和教育方法。

而《弟子规》不仅反映了我国古代文化的精髓,更为我们现代人树立道德品格提供了重要的精神源泉。

在现代人的德育教育中,《弟子规》也同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高尚的情操,从而成长为具备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观念的优秀人才,这对于个人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中华民族的强盛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弟子规全文德育教育的经典指南

弟子规全文德育教育的经典指南

弟子规全文德育教育的经典指南弟子规是中国古代经典的儿童德育教育读物,被誉为德育教育的经典指南。

它是教导儿童如何做人、如何与人相处的重要参考书。

以下是弟子规全文的内容及其对于德育教育的指导意义。

第一条:弟子规,首孝悌。

——孝悌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孩子良好家庭关系的基础。

在德育教育中,我们应该教导孩子要尊敬父母、关心家人,并帮助他们理解家庭的重要价值。

第二条: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这条规则强调了孝顺父母的重要性,要求孩子们在父母召唤时要立即回应,并按照父母的命令行动。

这提醒我们要教导孩子尊重父母的权威,学会服从父母的安排。

第三条:父母教,须敬听。

——孩子应该虚心倾听父母的教诲,从他们的经验和智慧中汲取知识,明白父母教育的重要性。

在德育教育中,我们应该鼓励孩子主动向父母请教问题,并尊重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第四条:朝起早,夜眠迟,老师说,要放低声。

——这里强调了早起晚睡的习惯,以及对老师的尊重。

我们应该教导孩子养成规律的生活习惯,包括早起早睡,并倡导他们要和老师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做到言传身教。

第五条:上学迟,学神疲。

——这条规则提醒孩子要按时上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德育教育中,我们应该鼓励孩子珍惜学习机会,认真对待学业,努力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第六条:温饱身,踏实事,躬身减意气。

——这条规则教导孩子要勤勉工作,努力养活自己,不靠父母或社会的赞助。

我们应该教育孩子要独立自主,认真对待工作,培养自立自强的精神。

第七条:父母呼,应勿疑,父母命,勿违背。

——这条规则强调孩子应该倾听父母的召唤和遵从他们的命令。

在德育教育中,我们要培养孩子遵从规则和尊重他人的意识,使他们成为遵纪守法的公民。

第八条:父母教,须敬问。

——这条规则提醒孩子们在父母教育中要尊重并主动请教。

在德育教育中,我们要鼓励孩子勇于提问,积极学习,丰富知识,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

第九条:孝于亲,所当执。

——这条规则明确了孝顺亲人的责任。

探究《弟子规》在德育培养方面的重要性

探究《弟子规》在德育培养方面的重要性

探究《弟子规》在德育培养方面的重要性《弟子规》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是儿童德育的重要读物。

自从它问世以来,就一直被奉为儿童德育的圣典,对于培养孩子的道德品质、行为规范和人格修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究《弟子规》在德育培养方面的重要性,从道德教育、行为规范和人格修养三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我们来看《弟子规》在道德教育方面的重要性。

《弟子规》作为儒家经典之一,强调孝道、忠义、诚实、宽容等传统的道德观念。

在现代社会,这些道德观念依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通过《弟子规》,孩子们可以学习到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准则,培养出诚实守信的品格,学会尊敬长辈、孝敬父母,塑造出良好的道德品质。

这对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可以帮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他们的人生道路奠定坚实的基础。

行为规范是《弟子规》在德育培养方面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弟子规》中规定了许多行为规范和行为准则,例如“夫学须刚”,“见贤思齐”,“临深履薄”等等,这些行为规范对于孩子们的成长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

在现实生活中,孩子们往往面临着各种各样的诱惑和挑战,他们需要有正确的行为规范来引导他们做出正确的选择。

而《弟子规》正是给予了他们这样的引导和指导,可以帮助他们养成端正的行为习惯,克服各种不良的诱惑,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不偏离正道,走上成功的人生之路。

人格修养是《弟子规》在德育培养方面的又一个重要方面。

《弟子规》强调“修己”,“谨言”,“顺天”,“怀德”,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伦理。

这些内容正是在培养孩子们的人格修养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通过《弟子规》,孩子们可以学会自律、自省、自强、自信,培养出健全的人格和道德修养,成为有担当的国家栋梁,为社会的繁荣稳定和国家的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弟子规》在德育培养方面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通过学习《弟子规》,孩子们可以接受优良的儒家传统文化熏陶,学习正确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人格修养,培养出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成为有担当的国家栋梁和合格的社会人才。

《弟子规》的德育价值

《弟子规》的德育价值

《弟子规》的德育价值《弟子规》的德育价值《弟子规》对当代大学生的人格养成具有重要意义,其作用主要体现在哪里呢?下面一起来看看!一、培养爱亲敬长的孝悌意识大思想家孔子非常重视孝悌,认为孝悌是“为人之本”。

孔子指出,孝敬父母的关键不是仅仅为他们提供物质上的满足,更应该从精神上敬重、爱戴父母。

至于具体如何做才能体现这种孝的精神,孔子没有展开详细的阐述。

而《弟子规》则以浅显具体的说理展开,告诉我们为人子女,孝敬父母应体现在以下具体的行为中:1.要从行为上敬重父母,不能傲慢无礼。

无论父母教责对错,做子女的都要敬听顺承,以示对父母的恭敬心。

《弟子规》讲,“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很多人因此则误解儒家所谓的孝敬父母就是一味地顺从,听任父母的呼唤与责骂,失去起码的判断能力和处事立场。

笔者却以为《弟子规》在此并不是要求做子女的做事一味顺从父母,不讲对错,不做争辩,成为一个听话听使唤的乖孩子,而是要求做子女的通过应、行、听、承来表现对父母的恭敬之心,表达对父母长辈的人格尊重。

在其看来,无论父母对错,要求有无问题,作为子女首先在态度上、人格上要敬重长辈,而不是无礼的不尊重的抗争与辩驳。

2.对亲人的过错要和颜悦色地劝谏,要真诚恻达,直到对方接纳为止。

《弟子规》接着上文说:“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

”作为子女在充分尊重父母的人格尊严的前提下,要明辨是非,不能因为对父母的敬重而忽视父母的过错,从而使父母走向更大的失误。

如对父母的过错不加劝谏,则是陷父母于不义的做法。

为人子女要真诚和悦地劝谏父母,使父母感觉到你对他的人格尊严是充分肯定的,你只是针对他所存在的问题而提出劝谏。

即使这样父母不能接受也不能大发雷霆,相反更要真诚用心,以诚心感动亲人。

3.真正的孝子要爱护自己的身体,更要加强自我的人格修养,做一位身体健康,道德高尚的人。

“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略谈《弟子规》对当代小学德育的积极作用

略谈《弟子规》对当代小学德育的积极作用

略谈《弟子规》对当代小学德育的积极作用《弟子规》是中国古代经典著作之一,它是一部教育子女的重要经典之一,对于当代小学德育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在当今社会,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小学生的德育教育也变得越发重要。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有必要借鉴古代经典著作《弟子规》对当代小学德育的积极作用,以帮助小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弟子规的核心思想是“立德、立言、立行、立信”,这对于当代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立德是指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教育他们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立言是指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教育他们正确说话。

立行是指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教育他们做一个遵守规矩的人。

立信是指培养学生的信仰和信念,教育他们做一个有信仰的人。

这四个方面构成了孩子的德育素质的重要内容,这也正是当代小学德育所追求的目标。

弟子规还强调了“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重要性。

在当代小学生的德育教育中,读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通过阅读,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他们的人生素养,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

弟子规强调读书的重要性,教育学生要多读书,多学习,这对于培养当代小学生的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弟子规还提倡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的重要性。

在当代家庭和学校教育中,这一点也是非常重要的。

父母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人,学生要明白孝顺父母的道理。

而对于老师,学生也要尊敬和听从老师的教诲。

这些传统美德在当代社会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们对于培养当代小学生的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有着积极的影响。

弟子规还提出了“饿食先饭,渴饮先水”的道理。

这对于培养小学生的礼仪意识和生活习惯也是非常重要的。

学生应该懂得知恩图报,感恩父母、老师和社会,懂得礼貌待人,懂得感恩之心。

而良好的生活习惯也是养成良好品德的重要保证,学生应该养成吃饭有序、遵守规矩的好习惯,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弟子规》对当代小学德育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它强调了立德、立言、立行、立信的核心思想,提倡了读书、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知恩图报的重要性,这些都是当代小学德育所需要推崇的。

略谈《弟子规》对当代小学德育的积极作用

略谈《弟子规》对当代小学德育的积极作用

略谈《弟子规》对当代小学德育的积极作用《弟子规》是中国古代经典的儿童启蒙教材,对于小学德育具有积极作用。

本文将从培养良好的品德、提升学生素养以及传承中华优秀文化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弟子规》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的良好品德。

《弟子规》强调“立身以修身,执著以治著,宽心以达心,小心以得心”,教导孩子们要从修身做起,注重自己的道德修养。

通过学习《弟子规》,小学生能够明白什么是“道德”,学会如何做一个“有德之人”。

《弟子规》中教导“爱别人如爱自己”,表明了要关心他人,尊重他人,从而培养孩子们的爱心和同理心。

《弟子规》也要求孩子们遵守各种规矩,如“入门见宾,见烛见屏,知受三老;”等等,使小学生养成尊重师长、礼貌待人的好习惯。

小学阶段正是孩子们性格塑造的关键时期,学习《弟子规》有助于培养他们的优良品德,养成正确的道德观念。

《弟子规》有助于提升小学生的素养水平。

《弟子规》注重礼仪和教育的同时也涵盖了一些基础知识,如天文地理、数学等。

通过学习《弟子规》,小学生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的知识体系和文化内涵,从而扩展他们的视野。

《弟子规》中还教导孩子们要诚实守信、谦虚谨慎等,这些良好的行为习惯也是提升学生素养的重要元素。

学习《弟子规》能够增强小学生的自信心、自我管理能力和对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弟子规》传承了中华优秀的文化传统,培养小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

作为中国古代经典的教材,《弟子规》承载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体现了中国古代思想家对人类道德行为的思考和总结。

学习《弟子规》有助于小学生了解和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涵和核心价值观,培养他们爱国、敬业、友善等良好的道德情操。

了解中华传统文化还有助于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个性,激发他们对自己文化传统的自豪感和认同感。

学习《弟子规》对当代小学德育具有积极作用。

通过培养良好的品德、提升学生素养和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小学生能够从中受益,并且能够在今后的成长过程中不断发挥积极影响。

弟子规全文的道德教育

弟子规全文的道德教育

弟子规全文的道德教育《弟子规》全文的道德教育《弟子规》是中国古代教育中的经典之作,被誉为是培养孩子道德品质的基础。

本文将通过详细介绍《弟子规》的全文内容,探讨如何运用这些道德教诲来进行孩子的道德教育。

第一章:弟子规的起源和意义《弟子规》是明朝朱熹所著,分为八个章节,共三百多字。

这部经典以简洁明了的语言,阐述了人生的基本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

通过教育孩子遵守这些规定,可以培养他们良好的品德,为他们未来的成长铺平道德基石。

第二章:弟子规的全文内容现在,我们来详细介绍《弟子规》的全文内容。

全文分为八章,每一章都探讨了一种特定的道德准则。

第一章:父母之命这一章重点强调孩子要尊重父母的话语和命令,要言从计、行从约,做父母的好孩子。

第二章:朝起早这一章要求孩子每天早起,提倡早睡早起的生活习惯,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提供良好的时间管理能力。

第三章:穿整齐这一章讲述了孩子要注重自己的仪表,要穿戴整齐,让他们在生活中树立良好的形象。

第四章:刻苦勤学这一章鼓励孩子要勤奋学习,课堂上要集中注意力,做好笔记,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

第五章:戒傲说话这一章告诫孩子要戒除傲慢的态度,待人和善,学会说话要客气、清晰而有礼貌,树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第六章:讲诚信这一章强调了诚实和信任的重要性,要求孩子不说谎言,不偷窃,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第七章:守安静这一章教育孩子要懂得守时守规,要遵守秩序和纪律,不要影响他人的学习和生活。

第八章:净身行这一章讲述了孩子要讲究个人卫生,保持身体的清洁和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第三章:如何运用《弟子规》进行道德教育了解《弟子规》的全文内容后,我们可以根据孩子的实际需求,结合实际生活,进行道德教育的实施。

首先,作为家长或教育者,我们要深入理解《弟子规》的精神内涵,明确传达给孩子的目标和意义。

我们可以通过和孩子一起阅读《弟子规》,解读其中的道理和教导,以引导他们理解和接受其中的道德准则。

其次,我们可以结合孩子的具体情况,制定一份个性化的《弟子规》行为准则。

弟子规全文对教师德育的启示

弟子规全文对教师德育的启示

弟子规全文对教师德育的启示【弟子规全文对教师德育的启示】弟子规,是中国古代儿童教育的经典著作,全文共分为八个部分,包含了一系列对于培养儿童良好道德品质的教导和要求。

这些教导和要求,不仅适用于儿童,也对教师德育工作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首先,弟子规强调了道德的重要性。

在全文开头,它就指出,“弟,子也;子,弟也”。

这句简短而深刻的话语,告诫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时刻牢记自己的身份和责任。

教师作为学生的引路人和榜样,更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自己承担着培养学生良好道德的重要任务。

只有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教师才能在德育工作中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其次,弟子规强调了师生之间的关系。

全文中,指导学生的行为不但要求学生对师长恭敬有礼,更要求师长对待学生要像父母一样,关心、严格、关爱他们的成长。

教师要像父母一样耐心倾听学生的困惑和疑虑,鼓励他们积极探索,助力他们逐渐成长。

再次,弟子规着重强调了修身养性的重要性。

其中,“修身”是指教师要时刻保持良好的品行和操守,以身作则。

教师应该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举止,严肃认真对待教育教学工作,让学生感受到良好的师风和榜样力量。

而“养性”则是指教师要注重自身的修养和提高,从而更好地引导和塑造学生的品德和性格。

此外,弟子规中的内容还对教师的言行和待人接物提出了明确的规范要求。

例如,“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这告诫教师应该及时回应家长的要求,并积极行动;“师友闲,丝何萦”,这提醒教师要慎重选择交友对象,以免受到不良影响。

这些规范要求,帮助教师明确了自身在言行和待人接物方面的底线和规范,保障了教师德育工作的高质量开展。

最后,弟子规强调以身作则,注重榜样的力量。

全文中教导学生要遵守的行为规范,都是通过榜样力量来传递的。

作为教师,我们要求学生做到的,首先自己要做到。

只有教师自己具备了良好的道德品质,才能真正影响到学生的种种行为,培养他们的正确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总之,弟子规全文对教师德育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弟子规》与德育的关系

《弟子规》与德育的关系

《弟子规》与德育的关系《弟子规》与德育的关系《弟子规》对现代学校德育教育的启示进行了描叙以便给我们思想政治教育以很大的启示,为人类的和谐发展寻找真正的出路。

一、《弟子规》与德育的内涵德育可理解为以德育人它的具体要求是教育者自己本身要有德,即对自然和社会的客观规律有一定的理解和自己独特的思维。

德育的主要途径是内得于己外得于人从教育者本身的角度来看主要在于身教和言教,并且身教重于言教。

教育者有其自身的领悟能力并将教育者所教导的内容内化于自身的领悟。

德育工作应根据被教育者的需要和特点来进行,此乃因材施教也。

如果不能根据受教育者的需要和特点来进行培养的话,那么德育的内化过程就不能得以实现。

德育也可理解为育德,德育的目的就是使被教育者对于自然和社会的规律有一定的理解和遵循。

德育工作者所有的工作都是为了实现这个目的真正的德育是一种愉快的活动。

受教育者会有一种有所领悟的欢喜感,教育者也会因其给予被受教育者的帮助而心生欢喜。

简而言之,德育就是按照人的本性,按照规律对人进行向上向善的教育。

《弟子规》所包含的德育思想孝敬父母,《弟子规》缩了儒家德育教育的要点:“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此句经文强调对父母的恭敬之心。

一个人要想拥有美德就必须从基础做起,即从孝敬父母做起,百善孝为先。

二、《弟子规》与现代学校德育教育据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所的统计表明,近年来,青少年犯罪总数已经占到了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

不少媒体管道网路中的有害资讯以及一些电视、书刊的色情描写严重污染青少年的心灵。

《弟子规》中“非圣书,摒无视,蔽聪明,坏心志。

”“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

” “德有伤,贻亲羞”的训导对增强青少年反暴力、远色的自觉性极具意义。

正如孔子所言:“非礼勿言,非礼勿听,非礼勿视,非礼勿动”。

古语道:“百善孝为先,万恶淫为首。

”戒淫是守身之要。

对网上传播的一些黄色内容,大学生更应摒弃,自觉抵御网上的黄色垃圾侵蚀我们的校园,色情读物百害而无一利。

探究《弟子规》在德育培养方面的重要性

探究《弟子规》在德育培养方面的重要性

探究《弟子规》在德育培养方面的重要性《弟子规》是中国古代经典的儿童启蒙读物,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教育子弟的重要组成部分。

《弟子规》以简明朴素的语言,生动形象的故事,传递道德伦理的价值观念,对于德育培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弟子规》强调了孝敬父母的重要性。

在这本书中,孩子们读到了“父母呼,应勿缓”、“父母罚,须当受”等经典语句。

这些语句告诉孩子们作为子女应该对父母尽孝,对父母的吩咐要尽快行动,父母的惩罚要勇于承担。

通过这样的教导,孩子们能够树立正确的家庭观念,培养孝顺父母的美德,促进家庭和谐。

《弟子规》注重了社会道德和公德的培养。

在《弟子规》中,有很多关于待人接物的规范,如“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省也”、“择邻而居,谓之邻”等等。

这些规范告诉孩子们要善待他人,尊重他人,要发扬“助人为乐”的精神。

这样的教诲能够帮助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人际关系观念,使他们成为有责任感和良好品德的社会成员。

《弟子规》还强调了诚实守信的重要性。

在这本书中,孩子们读到了“言必信,行必果”、“事勿拖,义勿搁”等经典语句。

通过这样的语句,孩子们明白了说话要说实话,答应的事情要坚持去做,不说假话不做虚假的承诺。

这样的教育能够帮助孩子们培养诚实守信的品德,使他们成为可靠的伙伴和朋友。

《弟子规》强调了崇尚正义和公平的价值观念。

在这本书中,有关于“宜静宜安宜止”的规范以及对于看到他人不正义行为的批评等。

通过这样的教育,孩子们能够树立起正义感和公平意识,学会辨别是非、善恶,从小培养起对于社会公正的追求。

《弟子规》在德育培养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孩子们对于这些规范和道德的学习理解,能够培养起他们良好的品行习惯和价值观念,教会他们如何正确地处世,做人和为人。

相信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我们的下一代将会成为有责任、有担当、有品德的人。

《弟子规》与小学德育教育浅析

《弟子规》与小学德育教育浅析

《弟子规》与小学德育教育浅析《弟子规》教育崇尚道德、重视智能、强调文化艺术修养、重视人文素质的培养等儒家教育思想,在当代教育领域仍具有极其积极的意义,有利于青少年思想道德品质的提高,值得我们传承与弘扬。

本学期我校如火如荼的开展了“师生共读《弟子规》”的活动,乘着这股诵读之声的翅膀,我也开始了“《弟子规》与小学德育教育”的探索之中。

下面就将本人这个学期的实践、摸索获得的经验和启迪与大家分享一下。

一、《弟子规》德育教育的内容及特点《弟子规》的原名为《训蒙文》,作者是康熙年间的一位教书先生李毓秀,后来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训蒙文》,并改名《弟子规》。

《训蒙文》顾名思义,训就是告诫,蒙就是启发,可见李夫子的这本书为教育少年儿童的形成良好品性而量身打造的,相当于今天的《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或《小学生守则》。

全书分为八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总叙”,即整本书的纲要;第二部分是“入则孝”,教育小孩在家要孝敬父母;第三部分为“出则悌”,教育小孩出门在外要敬爱兄长、对长辈讲究礼节;第四部分为“谨”,告诫小孩待人接物要礼让兼恭,要有严谨的处事态度和良好的行为习惯;第五部分为“信”,教育小孩对人要有诚信,做到“言必出,行必果”;六部分为“泛爱众”,教育小孩做人要有大爱,关心身边的人和事;第七部分为“亲仁”,教育小孩要亲近仁义,亲近有学识、有道德、有修养的人;第八部分为“余力学文”,鼓励小孩如果有多余的体其它力、精力、时间,就多读其它的书籍、探求其它的学问。

这八大点对孩子的言语、行动、举止、待人、接物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可见《弟子规》讲述的是为人处世的根本原则,作者的初衷就是告诫小孩不能做什么,启发小孩要怎样做,教育从小孩子养成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

其教育理念正是孔夫子的儒学核心思想,即“孝”、“悌”、“仁”、“爱”。

《弟子规》继承了“尊德性而道学问”的儒家教育传统,强调知识授受的道德化、生活化,从而使知识授受与道德教化合二为一,即“知行合一”:在教学中培养道德,在道德训练中学习经典。

弟子规全文中的道德教育

弟子规全文中的道德教育

弟子规全文中的道德教育《弟子规》是我国古代文化中一本重要的教材,旨在培养儿童的品德和修养。

它以简洁明了的文字,详细描述了孝道、友爱、敬爱师长等方面的行为准则。

本文将对《弟子规》全文进行解读,探讨其中的道德教育意义。

一、孝道的教育在《弟子规》中,孝道是最为重要的一条。

它从各个侧面教育孩子如何孝敬父母,例如,“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这句话告诫孩子们应该迅速回应父母的召唤和遵从父母的命令。

孝道的教育让孩子们明白父母的养育之恩,懂得感恩并回报父母的辛苦付出。

比如,“敬有所止,言有所戒”,这句话告诫孩子在言行中要懂得适度,不要伤害父母的感情。

二、友爱的教育《弟子规》中,友爱也是一个重要的教育内容。

它教导孩子们如何待人接物,互相尊重与帮助。

比如,“朋友来,不拒绝,亲戚来,择其善者而交之”,这句话告诫孩子们不要拒绝朋友的请求,而与善良的亲戚为伍。

友爱的教育让孩子们懂得待人真诚,不做伤害他人的事情。

比如,“斯仁者,己无忧,不仁者,如探汤火”,这句话告诫孩子们善良的人内心是无忧无虑的,而不善良的人就像触摸开水一样危险。

三、敬爱师长的教育在《弟子规》中,敬爱师长也是一项重要的教育内容。

它教导孩子们要尊重师长,听从师长的教导。

比如,“师不明,问之以礼;未得,礼不终”,这句话告诫孩子们对待不明白的问题应该以礼貌的方式向师长请教,并且不要半途而废。

敬爱师长的教育让孩子们明白师长的知识和经验是宝贵的,要虚心学习并且践行所学。

比如,“温故而知新”,这句话告诫孩子们要善于回顾过去的知识和经验,以便有所启发和提升。

四、诚实守信的教育《弟子规》中,诚实守信也是一项重要的教育内容。

它教育孩子们要讲信用,言行一致。

比如,“事勿忙,言勿信”,这句话告诫孩子们不要轻易承诺或者相信别人的承诺,避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诚实守信的教育让孩子们懂得言行要负责,真实可信。

比如,“言必行,行必果”,这句话告诫孩子们说话要有行动力,行动要有结果,不要轻易违背自己的承诺。

弟子规全文中的品德修养教育

弟子规全文中的品德修养教育

弟子规全文中的品德修养教育弟子规是中国古代的一本传统教育著作,被誉为儿童管教的圣典。

该书主要从品德修养入手,教育孩子学会做人,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

在弟子规全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品德修养教育在其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首先,在弟子规中,我们看到了对孝道的强调。

弟子规开篇就提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这句话强调了作为儿女对父母的敬爱和孝顺之道。

通过强调孝道教育,作者希望让孩子们明白自己应该孝敬和尊重父母,使他们明白一个人只有懂得感恩和孝顺,才能成为一个真正伟大的人。

其次,在弟子规中,还有对友谊和待人接物的教育。

弟子规提到:“朋友之言,听之则意舒;不听则意闭。

虽有不中,亦可谓之孝。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善待朋友,虚心听取朋友的意见,即使意见不合,也要尊重对方。

在社交交往中,弟子规让孩子们明白待人的态度和言行举止对于建立良好关系的重要性,培养其友谊和待人接物的好品德。

再次,弟子规注重教育孩子们定力和自律的重要性。

在弟子规中,有对自己心境调整要求的教导,如“居有常,业无变”、“勿亵昵”等。

这些教诲告诉孩子们要保持内心的平静和稳定,并且要自律,遵守规矩。

通过培养孩子们的自律能力,弟子规教育他们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自我管理。

此外,弟子规还强调了对于学习和进取心的培养。

其中有“青春作,则为美德”、“勿恶小而为之”等教导。

这些话语告诉孩子们要珍惜青春时光,努力学习,追求卓越。

通过培养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和进取心,弟子规教育他们追求知识和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总结起来,弟子规全文中蕴含了丰富的品德修养教育。

从孝道到友谊,从自律到学习进取,这些教导都是在教育孩子们正确的品德观和人生态度,培养他们成为有道德、有责任感和有素质的人。

弟子规所强调的品德修养教育对于孩子们的成长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帮助他们在人生的道路上做到真正的人人尽责和厚德载物。

浅谈《弟子规》对小学生良好思品的养成教育

浅谈《弟子规》对小学生良好思品的养成教育

浅谈《弟子规》对小学生良好思品的养成教育陕西兴平兴化学校姬云霞当今的孩子基本都是独生子女,家长们大多注重孩子的智力、成绩,而对德育方面的培养相对比较薄弱。

这就造成了现在的孩子只知道从父母那里索取,从不知付出,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越来越明显。

为了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2010年秋,我担任一年级各班诵读课程的教学任务,从孩子们刚入学,我就决定用《弟子规》来对他们进行良好思品的道德养成教育。

一、孝敬,尊重,关心。

《弟子规》总叙内容为: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从中可以看出它有三个显著性向度:情感、生活、文化。

情感向度旨在优化受教育者的情意品质,生活向度旨在指导受教育者的生活,文化向度旨在传递中国人特有的核心价值观念。

这三个向度互相渗透、水乳交融,同时又各有其独立的价值。

三个向度中,情感向度是第一位的。

其中“入则孝”是感恩教育,“出则悌”是尊重教育,“泛爱众”是关心教育。

“学会感恩”、“学会尊重”、“学会关心”不正是我们今天基础教育领域新一轮课程改革中的重要指导精神吗?因而,《弟子规》既立足于中国古代文化的光荣传统,又着眼解决当前教育中的问题,以学习为主,侧重德育。

是内容广泛又具有现实针对性的优秀的德育教材。

其目的在于运用学生在发展中的规范,以更有效的德育手段,为新世纪培养人才。

同时,就其形式而言,三字一句,两句一韵,读起来琅琅上口,学生易于记诵。

二、知恩,感恩,报恩。

孝不仅是德之本,也是一切教化之根本与起点。

“百善孝为先”,一个不孝的人肯定是一个无德之人,一个品行优秀的人,必然是孝敬父母的人,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父母都不能去爱,他怎么去爱大众,去爱社会呢?因此,我们要从小教育孩子学会感恩,孝敬父母,这是教育的首要责任。

《弟子规》第一章就是《入则孝》,“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这些都是孝顺父母的基本要求,“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浅析《弟子规》德育思想及其对大学生的现实意义

浅析《弟子规》德育思想及其对大学生的现实意义

浅析《弟子规》德育思想及其对大学生的现实意义《弟子规》是中国古代教育经典之一,被广泛应用于德育教育中。

它凝结了古代文人士子对修身养性的智慧,强调了个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德规范。

对于大学生来说,弘扬《弟子规》德育思想意义重大。

首先,《弟子规》注重的是德育。

现代大学生不仅要掌握专业知识,还要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作为社会的中坚力量,大学生应以身作则,遵守社会和职业道德,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在《弟子规》中,有“父母呼,应勿缓”、“师友所贤,友善无间”等条目,强调了尊重长辈、待人友善的重要性。

大学生应积极配合家长和老师的教育工作,尊重他人,互帮互助,营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其次,《弟子规》倡导孝道和诚信。

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对于大学生来说,尤其重要。

《弟子规》中有“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等条目,告诫我们要尊重父母、孝敬父母。

大学生要时刻记住自己的根、源,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尽孝道于父母。

同时,《弟子规》还强调了诚信的重要性,如“言必信,行必果”等条目。

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诚信观念,学会遵守诺言,诚实守信,以诚信为基石去建构自己的人生。

第三,《弟子规》注重礼仪和谦虚。

现代社会注重个人价值的提升和展示,但也需要有良好的礼仪和谦虚的品质。

《弟子规》中有“首孝弟,次谨信,敬而听训”等条目,强调了要做到谦虚有礼、恭敬听从他人的教诲。

大学生要谦虚、虚心学习,不骄不躁,时刻保持谦逊的姿态。

同时,大学生还要懂得尊重他人,遵守社会公共秩序,发扬传统的礼仪之风。

《弟子规》对于大学生的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大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在校期间受到的德育教育对于形成健康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学习《弟子规》的德育思想,大学生可以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认识到自己在社会中所应该扮演的角色,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的要求。

其次,大学生是社会的中坚力量,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他们需要承担起家庭、单位和社会赋予的责任,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

探究《弟子规》在德育培养方面的重要性

探究《弟子规》在德育培养方面的重要性

探究《弟子规》在德育培养方面的重要性《弟子规》是我国古代德育经典之一,也是中国传统教育之一。

它通过言简意赅的语言,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做人的道理和做事的原则,深受人们的喜爱和推崇。

它的重要性在于它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成为优秀的人,也能够帮助我们成为具备高素质德育的人,从而引导我们走向全面发展的道路。

首先,《弟子规》在德育培养方面的重要性在于它有助于形成健康的人格。

作为古代的德育经典,《弟子规》主张的是以德立身、以德治国的理念。

在《弟子规》中,强调一个人必须具备正直、诚信、忠诚、廉洁、恭敬等良好的品格和风度,以此为基础,才能够成为一个有道德、有担当、有责任感的人,做出积极的贡献和建设。

这些品德和风度,是形成健康的人格的关键,它们以严谨、正直、纯真、思考、行动为核心的做人方式,深入人心,让我们始终铭记在心,以此指导我们的行为和事业,使我们成为健康的、具有高素质德育的人。

其次,《弟子规》在德育培养方面的重要性在于它有助于提高社会责任感。

《弟子规》中,强调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尊敬、关心、支持,建立起互信、互助、互相理解的人际关系。

这种关系并不仅限于家庭和亲友之间,同样适用于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弟子规》认为,一个人应该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要负起社会责任,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社会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因此,《弟子规》成为德育教育中培养高度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指南和指导手册之一。

再者,《弟子规》在德育培养方面的重要性在于它有助于提高道德水平。

道德是社会生活的基本准则和规则,是一种反映人类美好品质和高尚情操的思想意识。

通过《弟子规》的学习,我们能够学会关注周围的人和事,并对自己的言行负责,养成良好的习惯和品质,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成长为身体和心灵健康的人。

在今天,社会的风气不良现象愈来愈多,人们往往忽视道德的规范和坚守。

而《弟子规》正是把这一切重要的教育和指导,通过通俗易懂、简明易读的方式,为我们提供了一种传统、文化的道德观和价值取向,对于提高我们的道德水平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探究《弟子规》在德育培养方面的重要性

探究《弟子规》在德育培养方面的重要性

探究《弟子规》在德育培养方面的重要性【摘要】《弟子规》是古代教育经典之一,对德育培养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弟子规》在德育培养方面的重要性。

《弟子规》对德育培养起到了指导作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念。

《弟子规》塑造了学生良好的品德,提倡孝顺、诚实、守信等美德。

《弟子规》规范了学生的行为,教导他们遵守礼仪规范,修养行为举止。

它对学生的道德修养提出了较高要求,要求学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本文总结了《弟子规》在德育培养方面的重要性,并展望了它在未来的应用价值。

可以看出,《弟子规》的思想理念对培养学生的德育具有重要的影响和意义。

【关键词】弟子规、德育培养、品德、行为规范、道德修养、实践意义、应用价值。

1. 引言1.1 概述《弟子规》《弟子规》是我国古代的一部重要教育著作,作者为北魏僧人释慧远。

这部书主要以训诫弟子为主题,内容涵盖了道德修养、行为规范、学习方法等方面的教导。

作为德育培养的经典著作,《弟子规》具有极高的教育价值和深远的影响。

它通过严格的规范和正确的引导,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他们塑造高尚的品德和行为。

《弟子规》的内容深奥且实用,不仅对学生的日常生活有指导作用,更对他们的心灵修养和人格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在当今社会,弘扬和应用《弟子规》对于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塑造健康人格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也能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弟子规》作为我们德育培养的重要参考书之一,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借鉴。

1.2 德育培养的重要性德育培养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道德修养的重要任务,对于塑造学生的人格、品格和行为习惯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德育培养,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他们做一个品德高尚、有责任心、有担当的人。

德育培养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还能够培养他们的自律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为其未来的成长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德育培养在教育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只有通过德育培养,才能让学生全面发展,成为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弟子规全文中的道德教育与人格塑造

弟子规全文中的道德教育与人格塑造

弟子规全文中的道德教育与人格塑造弟子规是中国古代儿童的道德教材,是孩童成长过程中必学的一本经典教材。

弟子规通过启蒙儿童的道德观念,培养他们正确的言行举止,塑造他们的优秀人格。

本文将从弟子规全文中提取几个关键的道德教育点,分析它们如何对孩童的人格形成产生积极的影响。

首先,在弟子规的开篇,就明确了作为弟子应该具备的品德。

其中,“爱父母”是第一要义。

“爱父母,父母恩”告诫着孩童们要懂得感恩,懂得孝顺父母。

强调孝顺父母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大美德,而弟子规通过这一规定,教育孩童们要懂得感恩,要明白父母养育之恩。

在现代社会中,家庭关系越来越紧张,许多孩童由于繁忙的学业和社交生活,常常忽略了父母的辛劳和关爱。

而弟子规的教育让孩童们懂得,要爱护家人、珍惜家庭的温暖,从而培养出孝顺、感恩的品格。

其次,弟子规通过规定“亲仁善邻,友谅语让”等内容,强调了和善待人的重要性。

孩童们在成长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各种人际关系的挑战,如何与人相处、如何与亲友交往,是一个孩童人格塑造过程中重要的部分。

通过学习弟子规,孩童们会懂得要以善良的心态对待他人,要尊重他人,支持亲友,友善待人,合理沟通。

这些良好的人际关系素养将使孩童在日后的交往中更加顺利,更容易得到他人的理解与接纳。

此外,弟子规还有很多规定,如“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等。

这些规定告诉孩童们要明辨是非、懂得抵制诱惑、坚守道德底线。

在当今社会,面对各种不良诱惑,孩童们很容易迷失方向,沉迷于网络游戏、浮躁的消费文化等。

弟子规通过这些规定,教育孩童们要有独立思考、明辨是非的能力,要有勇气说不,不盲从他人的错误行为。

这种能力培养将使孩童们遵循内心的良知和道德准则,成为知错能改、有担当的人。

最后,弟子规通过贯穿全文的“日读4言,明礼节”的要求,旨在培养孩童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律能力。

在现代社会中,学业负担越来越重,孩童们需要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并坚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国学论文弟子规德育思想探析

国学论文弟子规德育思想探析

国学论文弟子规德育思想探析本文导航1、首页2、言传与身教统注重道德情感的培养在德育过程中情感教育是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弟子规》的情感教育旨在优化受教育者的情意品质,因为情感是认识和行为之间的纽带,强化认识,培养情意品质是良好行为的前提。

《弟子规》中反复阐释的“入则孝”、“出则悌”、“泛爱众”等规则体现出来的主要是情感向度,用今人的眼光来看,其中“入则孝”是感恩教育,“出则悌”是尊重教育,“泛爱众”是关心教育。

“学会感恩”、“学会尊重”、“学会关心”不正是我们今天基础教育领域新一轮课程改革所强调的内容吗三、《弟子规》的德育原则与方法分析《弟子规》,可以清楚看出儿童道德教育阶段其德育过程是一种规范教育的过程。

在受教育者年幼时期进行行为品质的规范性教育,这对于促进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拓展其个体潜能的发展,是十分有益的,这种规范性教育与其创造性的发展是不相矛盾的。

真正的创造是要有规范做前提的,脱离了其发展的基础,其发展方向就会发生偏离。

《弟子规》在儿童的道德行为习惯培养和规范性教育方面总结出了一些有益的德育原则和方法。

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阶段性与顺序性相统一教育的对象是具体的人,人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心理及认知特点,因而也就有着不同的发展任务。

教育就是要针对这个发展任务有目的地进行,当然,根据教育心理学的理论教育要走在发展的前面,也就是要不断地缩小最近发展区,从而有效促进受教育者的健康发展。

由于人的发展具有阶段性和顺序性,因此教育也要具有相应的阶段性和顺序性。

在不同的阶段有针对性地发展某一或某些品质或能力,从总序“弟子规,圣人训。

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出其阶段性和顺序性,体现了做人、做事、做学问的先后顺序。

本文导航1、首页2、言传与身教统(二)言传与身教统一言传注重知识的传授,身教注重行为的习得,掌握知识的最终目的还是行为的养成,因此身教更为重要。

尤其在个体发展的初级阶段,其行为习惯的养成在很大程度上要靠模仿习得的,这是和其品德发展的阶段性相适应的。

国学论文《弟子规》的德育思想探析(2)

国学论文《弟子规》的德育思想探析(2)

国学论文《弟子规》的德育思想探析(2)二、《弟子规》关于德育的主要观点《弟子规》继承了“尊德性而道学问”的儒家教育传统,强调知识授受的道德化、生活化,从而使知识授受与道德教化合二为一,在教学中培养道德,在道德训练中学习经典。

从儿童本身的生活体验出发来培养其尊老敬长的情感,最为自然最为贴切。

因先天的血缘关系和后天的养育关系,儿童自然而然地会产生一种对以血缘为纽带的家族、家庭群体感的认同和对家长养育之恩的孝敬情感。

这种天然的情感是维系家庭的重要力量。

家庭教育以此为基本出发点,既符合人的自然本性,又切合儿童的生活和情感的体验,也是家庭教育获得细雨润物效应的基本因素。

儿童在幼儿时期,尚未在经验与思维方面形成个人的主见,道德观念也尚不具备,特别需要父母的正确教育和引导。

当然家长要根据社会生活准则,对孩子的行为活动提出要求,给予指导,并注意其表现,随时对其作出评价,使孩子知道什么是是非善恶的标准。

《弟子规》很重视利用日常生活中儿童最易接触的事情对儿童进行着多方面的教育。

其德育观点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道德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日积月累的过程,它广泛地体现在日常生活的待人接物和处事之中在行为举止和生活习惯方面,《弟子规》认为,应使儿童养成生活有序、讲究卫生、珍惜时间的习惯。

l、珍惜时间。

学生时期是人生之基础,“少不学,老何为”。

因此要“朝起早,晚眠迟;老易至,惜此时”。

2、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置冠服,育定位;莫乱顿,致污秽”。

3、正确的衣食标准。

教育孩子从小应树立正确的生活价值观念,主张“衣贵洁,不责华;对饮食,勿拣择”。

4、良好的步履情态。

“步从容,立端正”。

5、稳健明哲的处事心理。

“事匆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

(二)道德目标一旦确定,就要重视个体道德的自觉性和主观能动性,使道德规范转化成为一种内在的自觉需求,并最终形成为一种制约一个人行动方式的习惯化的行为在儿童教育中,它主要倡导儿童在诚实守信、见贤思齐、对人仁慈等方面进行道德行为习惯修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弟子规》的德育思想及对大学生的现实意义摘要:古人云“有才无德,行不远。

”以前,人们常说大学生是国家栋梁之才,国家的希望和未来,而如今这种声音越来越少,倒是“大学生的总体素质越来越低”、“现在的大学生越来越不值钱”等等诸如此类的言论越来越多,问题究竟在哪里?在浩瀚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海洋中,《弟子规》无疑是颗璀璨明珠,用短短1080字,具体的列出了在家外出,待人接物等应有的礼仪与规范。

《弟子规》中包含的思想,对现今大学生思想教育具有怎样的现实意义,本文就此做出了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弟子规,大学生德育问题,思想素质教育一、《弟子规》中德育思想分析《弟子规》脱胎于清代秀才李毓秀的《训蒙文》,在动辄上千年历史的中国古籍中实在是后辈中的后辈。

但它以孔子的核心思想“孝,悌,仁,爱”为中心,开篇便提出“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全文仅仅三百六十句,一千零八十字,在言语,行动,举止,待人,接物等方面提出了详细而明确的要求。

文字又浅显易懂,押韵顺口,朴实无华,说理透彻,循循善诱,内容又来自于中国传统基本的道德,伦理,规范,所以影响非常之大。

1.首孝悌,道德的根基儒家伦理思想奉行“百善孝为先”,《弟子规》亦在开篇强调了“孝”的首要地位。

儒家文化强调“家国同构”,家庭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而“孝悌之道”则是家庭和谐的基础。

《弟子规》在“入则孝”部分详细阐述了怎样孝顺父母,如“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虽然在当今社会,有些观点并不适用,但是,这其中对父母的爱与敬,对父母养育之情的感恩,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而“出则悌”部分,则阐述了对兄弟姐妹友爱的重要性。

儒家认为,人与人之间有五种基本关系,这就是君臣关系,父子关系,夫妇关系,兄弟关系,朋友关系,称为“五伦”。

每一种关系都是以“仁爱”这一基本精神为纽带。

儒家认为,父母子女间真挚的感情,是人类“仁爱”精神的始源。

孔子说:“仁者,人也,亲亲为大。

”2.次谨信,行为的准则“谨”就是谨慎,小心。

《弟子规》要求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做到,谨慎处事,规矩低调,并且自我约束。

如“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

”这些对当今现实生活中那些不修边幅,盲目消费,攀比奢华,无上进之心者而言有着十分重要的教育意义。

“信”则是儒家文化中“五常”之一,所谓“仁义礼智信”,“信”也就是守信,诚实的意思。

“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言必行,行必果。

”这些都是传统文化中所流传下来关于“信”的语句,《弟子规》中将“信”作为评价人的道德指标之一。

“谨言慎行,诚信为本”不仅是大学生,应当是每一个所坚守的的行为准则。

3.“爱众”“亲仁”,人际交往的桥梁“凡是人,皆需爱;天同覆,地同载。

”这是一种博爱的精神,要怀有一颗感恩,宽容的心。

受人恩惠要时时想着报答,“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别人有对不起自己的事,应该宽大为怀把它忘掉,怨恨不平的事不要停留太久。

感恩是一个人情感品质健全的表现,不懂感恩的人人际交往难以融洽,甚至出现焦虑,孤独,自卑,厌学,仇视等负面情绪。

“亲仁”顾名思义就是亲近仁者,与仁者为友。

《弟子规》亲仁篇虽然短小,却饱含深意。

告诫人们,内心一定要以仁义道德作为衡量标准,明辨善恶,结交君子。

4.余力学文,格物明德余力,即多余的时间或精力。

《弟子规》认为人应当努力实践“孝悌”“谨信”“爱众”“亲仁”,如果你还有多余的体力,能力,精力,再去读书,做学问。

中国的传统,一向把做人的大原则和大规矩放在第一位,首先做一个有原则的人,一个符合基本道德规范的人和准则的人,这个是最重要的。

有的人也许没有读过书,或许不识字,但是这不影响他成为一个正直的人。

一个人只有在道德规范准则方面有了一定的基础,他的知识才越多越好。

然后再学以致用,发扬自己美好的品德,通过自己带动他人,彼此之间形成一个良好的氛围。

二、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

……诸君须抱定宗旨,为求学而来。

入法学者,非为做官;入商科者,非为致富”,蔡元培先生在《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中的一席话明确定义了大学的意义,对现在的浮躁时世有振聋发聩之感。

以前,人们常说大学生是国家栋梁之才,国家的希望和未来,而如今这种声音越来越少,倒是“大学生的总体素质越来越低”、“现在的大学生越来越不值钱”等等诸如此类的言论越来越多,问题究竟在哪里?归根结底,还是出在大学生自己身上,自己的思想素质上。

1.诚信意识匮乏古语云:“人无信则不立。

”“信”在中国古代社会中占有及其重要的位置。

可如今大学生普遍存在着诚信意识缺乏的现象。

具体表现有如下几个现象:1)在校生恶意拖欠学费,恶意贷款和贷款不还。

交学费时将学费挪作他用,一方面“潇洒”“随意”地画着父母的汗水钱,另一方面对学校说家境困难,无法交学费。

2)在校考试作弊,替考现象严重。

每当期末考试,总有许多学生由于平时不努力,此刻想走捷径,通过考试来取得较好的成绩,小到随堂测验,期中,期末考试,大到计算机等级考试,四六级考试以及学术论文抄袭,文这些事情无一不反映了大学生群体中的诚信危机。

3)简历注水,签约草率。

不少大学生为了推销自己,编造简历,篡改成绩单。

大学期间虚度时光,毕业时才发现自己居然连简历都拿不出手,为了得到理想的工作岗位,不惜弄虚造假。

与此同时,部分大学生在找工作时,草率签约,轻率毁约的行为,给很多招聘企业带来损失,并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

2.伦理道德素养缺失。

当今社会飞速发展,大学亦属于一个“小社会”,学生远离父母,离开了多年家长,学校的严格管制,面对纷繁的世界,大学生的个人发展面临着多元选择,在伦理道德素养上的欠缺,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孝悌”美德的缺失,另一方面则是价值取向上的个人主义。

儒家思想中强调,“孝”是做人的根本,是所有善心的始源。

现在大学校园中毫不缺乏这样的故事:家庭年收入只有几千元,为了供孩子上学父母辛苦劳作甚至四处举债,而孩子却在大学校园里处处显示他的阔绰,高档手机,名牌服饰,一应俱全。

对父母的辛苦劳作没有发自内心的感恩,与珍惜,只是一味的讲大排场,盲目消费,攀比消费,面对父母无怨无悔的付出,却很少想到如何去偿还。

曾经,集体主义是青年学生价值观的核心,在这种价值观下,他们服从国家需要,“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今天这种情况显然是不多见的,取而代之的是越来越多的人片面追求个人价值和利益需求。

他们追求自由,追求个性,强调自我设计,自我发展,自我实现,“到国外去,到公司去,到钞票最多的地方去”已成为一些学生的口号。

不少大学生在为人处世,评价事物时总是以“我”为中心,斤斤计较,自以为是,与他人关系疏远,无法和睦相处,近年来多次发生的“大学生案件”实在是让人触目惊心。

3.生命意识淡薄近年来,大学生自杀案件频频发生,甚至杀人案件也屡见不鲜。

大学生被抢杀,被拐卖至偏远山区的案件也比比皆是。

我们不禁发出这样的疑问:作为受过高等教育的当代大学生,为何如此不珍惜自己宝贵的生命?为何自保自救意识如此薄弱?生命对于我们每个人都是公平的,仅此一次。

生命的现实存在,是人所有可能性的基石。

而生命神圣论则指出生命的最高原则是生命的存在,没有了生命的存在,也就无法言及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对于每一个而言,都应该珍惜生命,热爱生命,实现生命的价值。

三、践行《弟子规》对大学生的现实意义当代大学生是21世纪的主人翁,是国家和民族兴旺的希望,为此我们必须掌握牢固的科学文化知识,锻炼强健的体魄,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

努力成为德智体面发展的人。

从总体上看,当前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是健康的,积极向上的,但是在某些方面还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1.以孝为先,道德为本《弟子规》中指出“首孝悌,这个“首”字,即指明了做人的根本在哪里。

一个人只有先做到“孝悌”,那么他才有可能拥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胸襟和才能。

大道至简,很多深奥的道理,往往都是从很根本,很简单的问题延伸出来。

面对现今部分大学生缺乏“爱老孝亲”的美德,价值取向上个人主义等一系列伦理道德素养缺失的现象,《弟子规》中“首孝悌”这一思想,将对大学生起到十分重要的教育意义。

如果大学生能将这一思想真正的纳入自己的思维以及行为中,那么现在的大学校园存在的一些不良问题将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2.诚信为本,谨慎自律《弟子规》中提到“凡出言,信为先”。

面对大学生诚信意识缺乏的现象,《弟子规》中关于“信”的思想,将使得这一问题得到良好解决,从古到今,诚信往往被人们作为一个人最基本的道德素质,过去是这样,现在是这样,未来还会是这样,我们所有人都没有选择,只有接受,并努力的践行它。

在大学校园里传播《弟子规》中“诚信为本,谨慎自律”的思想,使诚信在大学生的心中处于神圣,不可被遗弃的位置。

培养大学生的诚信意识,在面临关于切身利益选择时,不会只为了眼前的利益,而将诚信抛弃。

同时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以自身言行去影响他人,从而使整个社会的诚信意识提高。

3.爱众亲仁,天下为公《弟子规》中“泛爱众”指的是一种博爱,要求人有宽广的胸襟,以孔子“仁”的思想为核心,孔子在教授自己弟子什么是“仁”时,用到了“爱人”两字。

现今社会中“博爱”应当有更多的解释,更丰富的内容:它可以指人放下私心,关怀大众,爱天下人就像爱自己一样:也可指一种待人宽容的态度,“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面对当今大学校园中,大学生生命意识淡薄的现象,更需要用《弟子规》中“泛爱众”的思想,去培养大学生正确的生命意识。

让大学生学会关怀别人,学会宽容待人,以“博爱”的思想去培养大学生的价值观,使他们懂得如何去珍惜生命,爱护生命,用自己的力量创造生命的价值。

4.力行学文,明理成人《弟子规》中明确的提出了提高个人修养的具体路径:“不力行,但学文;张浮华,成何人;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

”指出不亲身参与实践,而只是单纯的学习理论知识,就会增长浮华不切实际的习气,面对实际问题只能是生搬硬套理论知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相反,若只是一味的参与实践活动,不知道读书学习,就容易执着于自己既定的看法,大大降低学习效率,更可能会背离真理。

因此,只有“学文”和“力行”相统一,才能使个人不偏不倚地全面发展。

此外,中国传统一直是把做人的大原则大道理放在第一位的。

所以,一定要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努力践行孝悌,谨信,爱众,亲仁,在成才之前,先成为“人”。

四、总结在任何时期,青年学生对于国家而言都是重要的建设力量。

在复杂的社会发展情况中,部分大学生表现出伦理道德素养缺乏,生命意识淡薄,诚信意识缺乏等现象,使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更加凸显它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笔者以思想道德教育相关理论为基础,分析研究大学生思想道德存在的问题,结合《弟子规》中的内容,提出一定的建议,并彰显《弟子规》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今社会的重要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