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山早行教案 (2)
温庭筠:《商山早行》教案【5篇】
温庭筠:《商山早行》教案【5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书包范文为大家精心整编的温庭筠:《商山早行》教案【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一:温庭筠:《商山早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品味意象,领会意境,体会情感。
2、了解羁旅思乡类诗歌的常见意象和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品味意象,领会意境,体会情感。
教学过程:一、导入介绍温庭筠二、鉴赏《商山早行》1、朗读,整体感知诗人的思想情感。
明确:悲故乡——思乡。
2、理解诗意。
3、品味两幅画面。
(品味意象,领会意境,体会情感。
)(1)这首诗营造了两幅不同的画面,一幅是异乡的画面,一幅是故乡的画面,找出相应的诗句。
(2)“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四句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诗人在此融入了怎样的情感?(用笔写,交流)(3)作者在旅途的奔波中他想起了昨夜在梦中出现的故乡景象“凫雁满回塘”。
“凫雁满回塘”表现了怎样的意境?联系首联解说作者这样写的意图。
4、品味佳句:(自由鉴赏)问:第二联历来脍炙人口,此诗颔联上下句除对仗外,其构成形式还有么特点?与我们学过的哪些诗词句子异曲同工?5、小结:这首诗选取了一些富有意味的典型意象,运用意象叠加、相互映衬、虚实相生、情景交融、首尾呼应等手法,表现了作者旅途中的孤独寂寞,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三、羁旅思乡诗回顾1、特征(意象):驿道、征铎、马、船(舟)、杜鹃、鸿雁、月、客、浮萍、飞蓬等。
2、表达情感:旅途艰辛漂泊无依浪迹天涯归期遥遥孤独彷徨思乡思亲四、作业设计用以上方法自己鉴赏一首羁旅思乡诗。
篇二:温庭筠:《商山早行》教案篇二教学设想:《唐诗宋词选读》第六专题是“诗国余晖中的晚唐诗”。
该专题有6首诗,4首教学篇目,2首学生自学或老师选教篇目。
本课要学的是教学篇。
学习过程中主要解决三大问题:1、读懂,理解字词句子;2、理解诗歌的情感思想;3、领悟表现手法和基本风格。
《商山早行》教学设计(辽宁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商山早行》教学设计(辽宁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商山早行》。
(2)理解并掌握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3)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自然景色和旅途生活的热爱。
(2)培养学生珍惜时光、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
(3)增强民族自豪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的字词句式和语法结构。
(2)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3)朗读和背诵《商山早行》。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的一些生僻字词的认读和理解。
(2)诗歌的意境和情感的体会。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
2. 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 启发式教学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4. 欣赏教学法: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读《商山早行》,掌握诗歌的字词句式和语法结构。
(2)了解作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3)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和课件。
2. 学生准备:(1)预习《商山早行》,了解诗歌的大意。
(2)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作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作者杜牧及其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欣赏《商山早行》的插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读《商山早行》,理解诗歌的大意。
(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2)选取代表进行汇报,总结讨论成果。
4. 朗读和背诵:(1)指导学生正确朗读《商山早行》,注意语气、节奏和情感。
《商山早行》教案
《商山早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商山早行》。
(2)理解诗文的内容,把握作者的表达手法和意境。
(3)了解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文的主题和表现手法。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时光的优良品质。
(3)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提高民族文化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1. 诗文的基本内容及其主题思想。
2. 诗人王之涣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3. 诗文中所运用的表现手法和修辞技巧。
三、教学难点:1. 诗文中生僻字词的解释和理解。
2. 诗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和情感。
3. 古典诗歌的鉴赏方法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含诗文全文、作者简介、相关图片等。
2. 准备诗文的注解和译文,以便学生查阅。
3. 准备相关背景资料,如唐代社会风俗、诗歌发展历程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PPT展示《商山早行》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诗文中所描绘的自然景观。
(2)简要介绍诗人王之涣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文,感受诗文的韵律和节奏。
(2)引导学生查阅注解和译文,理解诗文的基本内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诗文的主题和表现手法,分享学习心得。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互动交流。
4. 课堂讲解:(1)讲解诗文的基本内容、主题思想和表现手法。
(2)分析诗文中所运用的修辞技巧,如比喻、拟人等。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闭目聆听朗读,感受诗文所蕴含的情感。
(2)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诗文的感悟和体会。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文的主题思想和情感。
7. 课后作业:(1)背诵《商山早行》。
(2)写一篇关于《商山早行》的鉴赏文章。
商山早行(苏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商山早行(苏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商山早行(苏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1在苏教版高二选修课程中,商山早行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
通过商山早行的学习,可以让学生了解到商山文化,领略自然风光,提高身体素质等。
在这门课程中,老师要设计好教案,以便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学到更多的知识点。
一、教材解读首先,老师要对教材进行详细的解读。
商山早行这本书主要是介绍商山文化及商山旅游景点的。
早上早起商山行,感受青山绿水,欣赏名胜古迹,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旅游方式。
商山早行这本书比较适合让学生自己去探索,从中感受到商山的文化和美丽。
在学生学习中,老师要重点讲解书中的重点内容,比如学生应该如何计划自己的商山早行,哪些景点是值得一看的等等。
二、教学设计针对商山早行这门课程的教学设计应该是以实践为主的,借助实地讲解的方式,让学生亲自到商山去探索,了解商山的文化和历史。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老师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定制课程目标商山早行作为一门选修课程,学生选课的目的也各不相同。
老师需要明确这些目的,并尽可能满足学生们的需求,帮助他们更好地完成各自的课程目标。
2、构建知识结构商山早行这门课程需要结合历史、文化、地理等方面的知识。
老师需要在教学设计中构建好知识结构,让学生更容易学习和理解。
3、提供实践机会商山早行最重要的是实践,老师可以安排学生到商山实地操作,亲自体验商山的文化氛围,感受商山的特色景点。
4、自由探索商山早行相比较于其他课程更为适合自由探索,老师可以让学生自己探索,并在学生自己探索的基础上,予以指导。
5、查漏补缺学生自己探索的过程中,老师也应该在旁边给他们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作为教师,应该清晰明确学生在学科委外方面的不足之处,并在适当的时候加以帮助和支持。
三、教学策略在商山早行这门课程的教学中,需要采取多种教学策略,以便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教学策略:1、问题解决策略在学习商山早行这本书中,学生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商山早行》公开课教案
《商山早行》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商山早行》的背景及作者生平。
(2)理解并背诵《商山早行》全诗。
(3)分析《商山早行》的意境、艺术手法及主题思想。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深入剖析《商山早行》的诗意。
(2)运用比较阅读法,将《商山早行》与其他作品进行对比,领会其独特之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培养审美情趣。
(2)体会诗人追求理想、奋发向前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二、教学内容1.诗歌背景及作者介绍2.《商山早行》全诗解析3.《商山早行》意境、艺术手法及主题思想分析4.比较《商山早行》与其他作品,领会其独特之处三、教学步骤1.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唐代诗歌,激发学生对唐代诗歌的兴趣。
(2)介绍诗人温庭筠的生平及创作背景,为学习《商山早行》打下基础。
2.诗歌背景及作者介绍(1)介绍《商山早行》的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诗歌的历史背景。
(2)介绍诗人温庭筠的生平,让学生了解诗人的性格特点及创作风格。
3.《商山早行》全诗解析(1)学生自主朗读《商山早行》,初步感知诗意。
(2)教师逐句解析诗歌,引导学生理解诗意,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4.《商山早行》意境、艺术手法及主题思想分析(1)分析《商山早行》的意境,让学生领会诗歌所描绘的美丽景色。
(2)分析《商山早行》的艺术手法,让学生了解诗人如何运用修辞手法表达情感。
(3)分析《商山早行》的主题思想,让学生把握诗歌所传达的人生哲理。
5.比较《商山早行》与其他作品,领会其独特之处(1)选取其他唐代诗歌与《商山早行》进行对比,让学生发现《商山早行》的独特之处。
(2)引导学生总结《商山早行》的艺术特点及价值。
6.总结全诗,布置作业(1)教师总结《商山早行》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2)布置作业:背诵《商山早行》,并撰写一篇关于《商山早行》的鉴赏文章。
四、教学评价1.学生对《商山早行》的背景及作者的了解程度。
《商山早行》教案设计
《商山早行》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商山早行》的诗意、诗意和文学特点。
1.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写作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1.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自然、人生和社会的思考,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1.2 教学内容1.2.1 诗歌背景:介绍作者王之涣和《商山早行》的背景。
1.2.2 诗歌解析:分析诗歌的主题、意象、韵律等。
1.2.3 诗歌欣赏:通过朗读、默写等方式,让学生感受诗歌的美。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2.1.1 诗歌的字词解释和翻译。
2.1.2 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点。
2.2 教学难点2.2.1 诗歌中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
2.2.2 诗歌深层含义的解读。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3.1.1 讲授法:讲解诗歌的背景、字词解释和主题思想。
3.1.2 互动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3.1.3 实践法:通过写作、朗读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诗歌的美。
3.2 教学手段3.2.1 多媒体课件:展示诗歌的文本、图片和相关视频。
3.2.2 图书资料:提供相关的文学书籍和论文,供学生自主阅读。
第四章:教学过程设计4.1 导入新课4.1.1 朗读诗歌:教师朗读《商山早行》,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声音美。
4.1.2 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诗歌的作者、背景和主题。
4.2 诗歌解析4.2.1 讲解诗歌的字词和翻译。
4.2.2 分段解析诗歌的意象和意境。
4.2.3 探讨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点。
4.3 诗歌欣赏4.3.1 朗读诗歌:学生分组朗读,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4.3.2 默写诗歌:让学生默写《商山早行》,培养记忆力。
第五章:作业设计与评价5.1 作业设计5.1.1 翻译诗歌:让学生翻译《商山早行》中的生僻字词。
5.1.2 写作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商山早行》的感悟文章。
《商山早行》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商山早行》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商山早行》。
(2)理解诗中的关键词语和意象,解释“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等诗句的含义。
(3)分析诗歌的结构和韵律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商山早行》。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的美,培养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旅途生活的独特见解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1. 诗文的朗读和背诵。
2. 诗中关键词语和意象的理解。
3. 诗歌结构和韵律特点的分析。
三、教学难点1. 诗中某些生僻词语的解释。
2. 诗歌意境的感悟。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
2. 运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感受诗人笔下的旅途景象。
3. 采用案例分析法,解读诗歌中的经典语句。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诗人王之涣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板书课题《商山早行》,引导学生齐读课题。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的韵律和意境。
(2)让学生结合诗文内容,解释诗中的关键词语和意象。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结构和韵律特点。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情感体验(1)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旅行的看法。
(2)引导学生感悟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文的理解和背诵。
6. 课后作业(1)背诵《商山早行》。
(2)写一篇关于旅行见闻的短文。
六、教学评价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熟练朗读和背诵《商山早行》,正确解释诗中的关键词语和意象。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合作探讨,分析诗歌结构和韵律特点,能够独立解读古典诗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悟诗人对旅途生活的见解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表现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节奏和难度。
商山早行主备教案
商山早行主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商山早行》这首诗;(2)理解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领会作者的意图;(3)分析诗中的景物描写和情感表达,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文内容;(2)学会通过诗句理解、推理、归纳等方法分析诗歌;(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旅途的艰辛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2)培养学生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欣赏能力;(3)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提高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1. 诗文的朗读和背诵;2. 诗中关键词语和句子的理解;3. 分析诗中的景物描写和情感表达。
三、教学难点1. 诗中某些生僻词语的解释;2. 理解诗中的深层含义和作者的情感;3. 将诗中的景象与作者的情感相结合。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进行教学;2. 运用提问、讨论、解读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文;3. 利用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和背景资料,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诗文内容。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诗文的朗读和背诵音频;2. 准备诗中关键词语和句子的解释;3. 准备与诗文相关的背景资料和图片;4. 准备学生合作探讨的问题和讨论话题。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播放《商山早行》的朗读音频,引导学生正确朗读诗歌。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诗歌,理解诗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景物描写和情感表达,教师巡回指导。
4.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诗中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解释生僻词语,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文。
5. 情感体验:学生闭眼聆听朗读,想象诗中的景象,感受作者的情感。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七、课堂练习1. 请学生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诗文内容。
2. 请学生解释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 请学生分析诗中的景物描写和情感表达,谈谈自己的感受。
《商山早行》教案设计
《商山早行》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商山早行》。
(2)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掌握诗歌的基本内容,翻译诗句。
(3)分析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
(2)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对古典文学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解释和翻译。
2. 诗歌中的意象分析和艺术特色。
三、教学难点:1. 诗歌的深层含义和情感把握。
2. 古典诗歌的鉴赏方法。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括诗歌原文、翻译、注释、相关图片等。
2. 学生预习诗歌,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诗人王维及《商山早行》的创作背景。
(2)学生齐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翻译诗歌,理解诗句含义。
(2)学生结合注释,解释生僻字词。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艺术特色。
4. 诗歌鉴赏:(1)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诗歌,感受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5. 情感升华:(1)教师引导学生从诗歌中汲取美的力量,培养文学素养。
(2)学生表达自己对古典文学的热爱和信心。
6. 课堂小结:7. 课后作业:(1)背诵《商山早行》。
(2)写一篇关于《商山早行》的赏析文章。
(3)预习下节课内容。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诗歌的深层含义。
2. 运用案例分析法,以《商山早行》为例,讲解古典诗歌的鉴赏方法。
3. 运用情感教学法,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
七、教学步骤:1. 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2. 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如“晨星”、“霜气”、“茅店”、“板桥”等,理解诗人通过意象表达的情感。
3. 讲解诗歌的艺术特色,如韵律、对仗、寓意等。
《商山早行》教案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商山早行》教案设计学科领域:高中语文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并背诵《商山早行》。
2. 分析并欣赏杜牧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
3. 通过对诗句的深入分析,领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4.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诗句的理解和背诵。
2. 分析杜牧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
3. 领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1. 诗句的深层含义解析。
2. 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的分析。
二、教学过程1. 导入:a. 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思考早行的意义。
b. 简介诗人杜牧及其创作背景。
2. 诗句学习:a. 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诗的韵律和节奏。
b. 教师逐句解析诗句,帮助学生理解词句意义。
c. 引导学生探讨诗句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3. 写作技巧分析:a. 引导学生关注杜牧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
b. 教师举例分析,让学生感受杜牧的诗风。
4. 情感体会:a. 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诗句,领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b. 分享自己的感悟,进行情感交流。
5. 课堂小结:a.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b. 强调诗句的意义和背诵的重要性。
三、作业布置1. 背诵《商山早行》。
2. 写一篇关于《商山早行》的赏析文章。
四、课后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查看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针对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诗句的理解和背诵情况。
2. 学生对杜牧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的分析能力。
3. 学生对作者思想感情的领会程度。
4. 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互动表现。
六、教学策略1.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2. 情境教学: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感受诗的意境。
3. 鉴赏教学: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韵律、节奏、意象等方面,培养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4. 实践教学:让学生动手写赏析文章,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七、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商山早行》的原文、译文、赏析等相关资料。
商山早行主备教案
商山早行主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商山早行》。
(2)理解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领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3)了解作者王实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认识诗歌的文学价值。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旅途的艰辛的描绘。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3)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勇于面对困难和挑战。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理解和文化背景。
2. 诗歌的朗读和背诵。
3. 诗歌的情感内涵和审美价值。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某些生僻词语的解释。
2. 诗歌的意境理解和情感体会。
3. 诗歌的文学鉴赏和批判性思维。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世界。
2. 互动教学法:采用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3. 欣赏教学法:引导学生品味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和情感美。
4. 实践教学法:通过朗读、背诵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熟悉教材,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作者和王实甫的创作背景。
2. 学生准备:预习诗歌,查阅诗歌的译文和注释,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3. 教学资源:多媒体设备、投影仪、教材、参考资料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古典音乐,营造宁静的氛围。
(2)教师简要介绍作者王实甫及其创作背景。
(3)提问:同学们对家乡的思念有何感受?请大家分享自己的经历。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学生结合注释和译文,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含义是什么?(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情感体验:(1)引导学生想象诗中的画面,感受诗人对家乡的思念。
《商山早行》教案
《商山早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商山早行》。
(2)理解《商山早行》的诗意和诗人的情感。
(3)分析并欣赏这首诗的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商山早行》。
(2)学会通过诗句品味诗人的情感,培养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旅途生活的独特见解和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
(2)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提高文化素养。
二、教学重点1. 诗句的意义和诗人的情感。
2. 诗中的意象和艺术手法。
三、教学难点1. 诗句的深层含义和诗人的情感。
2. 诗中的意象和艺术手法的运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诗人王之涣及其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王之涣的诗作,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商山早行》,感受诗的韵律和节奏。
(2)让学生结合诗下注释,理解诗的大意。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艺术手法。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情感体验:(1)引导学生通过诗句品味诗人的情感。
(2)让学生发挥想象,体验诗中的早行情景。
5. 课堂小结: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商山早行》。
3. 选择一首类似的古典诗词进行自主学习,下节课与同学分享。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和背诵《商山早行》。
2. 学生能够理解诗句的意义,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艺术手法。
3. 学生能够通过诗句品味诗人的情感,体会诗人对旅途生活的独特见解。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实际水平,调整教学节奏和难度。
对于诗句的意义和诗人的情感,要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不可浅尝辄止。
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激发他们对古典诗词的热爱。
八、教学拓展1. 邀请专家或学者进行专题讲座,深入解读《商山早行》及其艺术特色。
2. 组织学生参观诗词展览或相关文化活动,拓宽他们的艺术视野。
《商山早行》诗歌鉴赏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商山早行》诗歌鉴赏教案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商山早行》。
(2)理解《商山早行》的创作背景、作者简介及诗歌主题。
(3)分析诗歌中的意象、表现手法和抒情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商山早行》。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勤奋好学、励志向上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商山早行》。
(2)理解《商山早行》的创作背景、作者简介及诗歌主题。
(3)分析诗歌中的意象、表现手法和抒情技巧。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生僻字词的理解。
(2)诗歌意境的感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王实甫及其作品《商山早行》。
(2)学生齐读课文,感受诗歌韵律。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查阅资料,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
(2)学生分享所学,总结诗歌背景及作者简介。
3. 合作探讨(1)教师提出探讨问题,引导学生深入解读诗歌。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心得体会。
4. 诗歌解析(1)教师分析诗歌中的意象、表现手法和抒情技巧。
(2)学生跟随教师思路,体会诗歌美感。
5. 情感体验(1)教师引导学生感悟诗歌意境,体会作者情感。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发表看法。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四、作业布置1. 熟读并背诵《商山早行》。
2. 结合课后习题,深入研究诗歌意象、表现手法和抒情技巧。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兴趣,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
六、教学策略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2. 情境教学: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诗歌的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商山早行》教案设计
《商山早行》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商山早行》。
(2)理解并掌握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了解作者王之涣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和背诵,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2)运用解读、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主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赞美。
(2)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的朗读和背诵。
(2)诗歌中关键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3)作者生平和创作背景的了解。
2. 教学难点:(1)诗歌意境和主题的深入理解。
(2)古典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作者王之涣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题目《商山早行》,提问学生对“商山”和“早行”的理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学生解读诗歌内容,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主题。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答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4. 课堂练习:(1)学生进行诗歌的朗读和背诵。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1)学生朗读和背诵的熟练程度。
(2)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2. 作业评价:(2)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的深度。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商山早行》原文。
2. 参考资料:关于作者王之涣的生平介绍,诗歌鉴赏的相关资料。
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图片和播放音乐。
六、教学扩展活动1. 欣赏图片:展示商山早行的自然景色图片,让学生感受诗中的意境。
2. 音乐配合:播放古琴或古筝曲,为学生营造一个优雅的学习氛围,增强对诗歌的感悟。
七、作业布置1. 背诵《商山早行》。
2. 选取一首类似的山水诗,进行鉴赏和分析,体会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八、课后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性地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温庭筠《商山早行》教学设计两篇
温庭筠《商山早行》教学设计两篇《商山早行》教学设计之一【教学目标】1、品味意象,领会意境,体会情感。
2、了解羁旅思乡类诗歌的常见意象和思想感情。
3、训练透过意象把握情感能力。
【教学重点】景物描写的层次感,掌握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品味意象,领会意境,体会情感。
【教学方法】诵读法、感悟法、研讨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一、导入在广袤无垠、熠熠生辉的中国古典诗词的天空中,羁旅行役诗歌是一个耀眼夺目的星座。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的悲苦之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的思归之愁,“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的漂泊之愁,“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思亲之愁,这些羁旅愁情的绝唱,纵使穿越千百年的雨雪风霜,仍然响彻在我们的耳畔。
今天,我们来学习从晚唐诗灿烂的余辉中走出来的著名诗人温庭筠的一首羁旅诗《商山早行》,并借此了解羁旅思乡类诗歌的意象和思想感情。
二、作者简介1、读注释2、补充介绍在晚唐的诗人中,与李商隐齐名,史称“温李” 。
在晚唐的词家中,温庭筠填词最多,占有一定的地位,被誉为“花间派”鼻祖。
(1)有才。
温庭筠有一外号“温八叉”。
相传他才思敏捷,下笔可谓神速。
在考试时,押官韵作赋,叉八次手,十六句的八韵贴诗就写完了。
在古代,文思敏捷者,有数步成诗的曹植,而像他这样八叉手八韵成者再无第二人了。
(2)不幸。
虽很有才气,但奇丑,且是个不幸的诗人,属于屡战屡败的考生,从四十岁到五十六岁一直考不了进士,真不知是上帝的公平还是不公平。
(3)失败原因。
第一是曾卷入政治斗争之中;第二是名声不好,平时不修边幅,随随便便,时常和歌妓们厮混在一起,要不然就和纨绔子弟在一起喝得酩酊大醉,然后借着酒意即兴吹拉弹唱,他极富音乐天分,有孔即吹,有弦即弹,根本用不着什么好琴名笛就能奏出美妙的音乐来。
在民间,他的确是个大红人,相当于现在有“超男”;第三,他太狂傲,是个狂人,有点目中无人,得罪了不少权贵,他瞧不起别人,别人也看不惯他;第四是考试作弊,他在考试中代人答卷,帮助他人作弊,并强行索取报酬,并且还大闹过考场,这一恶劣行径引起了一些公愤,成为他考学中的巨大障碍。
《商山早行》教案
《商山早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商山早行》。
(2)理解《商山早行》的诗意和诗人情感。
(3)分析并掌握诗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商山早行》。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旅途生活的独特见解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
(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1. 诗文朗读与背诵。
2. 诗意的理解与情感的体会。
3. 修辞手法和意象的分析。
三、教学难点:1. 诗中隐喻和象征手法的把握。
2. 诗人情感的深入理解。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诗人王之涣及其创作背景。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商山早行》,感受诗的韵律和节奏。
(2)让学生结合诗文内容,简要概括诗意。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情感体验:(1)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诗人对旅途生活的独特见解。
(2)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对诗文的感悟。
5. 知识拓展:(1)介绍《商山早行》的背景和创作心境。
(2)推荐相关诗作,进行比较阅读。
6. 课堂小结:7. 作业布置:(1)背诵《商山早行》。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自主寻找答案。
2. 利用案例分析法,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3. 运用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人的情感。
4. 采用小组合作讨论法,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七、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的诗文朗读和背诵情况。
2. 评价学生对诗意理解和情感体验的深度。
商山早行主备教案
商山早行主备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商山早行》这首诗的背景和作者。
引导学生欣赏并分析这首诗的意境和情感。
1.2 教学内容介绍诗人王维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朗读并翻译《商山早行》这首诗。
1.3 教学步骤引入诗人王维的背景和创作风格。
朗读《商山早行》并引导学生感受诗中的意象。
翻译诗句并解释其中的难点。
第二章:诗的意象分析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商山早行》中的主要意象。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2 教学内容分析诗中的主要意象,如“晨星”、“瘦马”、“早霜”等。
探讨这些意象所传达的情感和主题。
2.3 教学步骤引导学生观察并分析诗中的主要意象。
让学生分组讨论意象所传达的情感和主题。
第三章:诗的情感解读3.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理解《商山早行》中的情感。
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3.2 教学内容解读诗中的情感,如孤独、辛劳、追求等。
分析诗人在创作时的情感状态。
3.3 教学步骤引导学生感受诗中的情感。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诗中情感的理解。
分组讨论并分享各自的感受。
第四章:诗的主题探讨4.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把握《商山早行》的主题。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4.2 教学内容探讨诗中的主题,如人生追求、奋斗历程等。
引导学生从诗中找到支持主题的依据。
4.3 教学步骤引导学生从诗中找出支持主题的词句。
分组讨论诗的主题,并分享各自的观点。
第五章:创意写作5.1 教学目标让学生运用所学,进行创意写作。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想象力。
5.2 教学内容以《商山早行》为灵感,进行创意写作。
5.3 教学步骤让学生结合所学,进行创意写作。
分享作品,互相欣赏、学习和鼓励。
第六章:诗歌背景与文化探讨6.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商山早行》背后的历史文化和时代背景。
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历史意识。
6.2 教学内容探讨《商山早行》创作的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
分析诗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元素。
6.3 教学步骤介绍唐代的社会背景和文化特点。
《商山早行》教案设计
《商山早行》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商山早行》。
(2)理解诗中的词语和句式,翻译诗句。
(3)分析诗的结构和韵律,了解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的意境和主题。
(2)学会欣赏古代诗歌,提高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2)培养学生勤奋学习、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文的朗读和背诵。
(2)诗句的理解和翻译。
(3)诗歌结构和韵律的分析。
2. 教学难点:(1)诗中某些词语和句式的理解。
(2)诗歌意境和主题的深入体会。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诗人王实甫及其作品《商山早行》。
(2)引导学生关注诗的题目,激发学生对诗歌内容的好奇心。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的韵律和节奏。
(2)学生通过注释和工具书,自行解决诗中遇到的生词和难点。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的意境和主题。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师生共同总结。
4. 诗歌解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的结构和韵律特点。
(2)教师讲解诗中某些词语和句式的含义,翻译诗句。
5. 情感体验:(1)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体验诗中的意境。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师生交流。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四、作业布置:1. 背诵《商山早行》。
2. 写一篇关于《商山早行》的读后感。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能力是否有所提高,以及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如何。
根据反思结果,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2. 利用案例分析法,详细讲解诗中的修辞手法和韵律特点。
3. 运用情感教学法,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和兴趣。
九年级上册课外古诗《商山早行》教案(2篇)
九年级上册课外古诗《商山早行》教案教学目标:了解作者的感情和写作手法教学重点:诗歌的表现手法教学难点:感情的理解教学方法:诵读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温庭筠或作“廷筠”“庭云”,本名岐,字飞卿,行十六,太原祁人。
相貌奇丑,人称“温钟馗”。
才思敏捷,作诗凡八叉手而八韵成,时号“温八叉”“温八吟”。
为人放荡不羁,性格倨傲,好讥刺权贵,为执政者所恶。
诗与李商隐齐名,世称“温李”;又与李商隐、段成式以骈文绮丽著称,三人皆排行十六,时号“三十六体”;词以隐约迷离之境,写怅惘悱恻之情,是“花间词派”的鼻祖。
二、评讲:朗读诗文1.注音:铎槲枳凫2.结合诗题、注解和背景知识,通读全诗。
3.列出结构:早行思乡→早行图景→路上图景→昨夜梦乡起承转合4.指导赏析: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1.请用自己的语言想象“晨起的场景”。
首句表现“早行”的典型情景,概括性很强。
清晨起床,旅店里外已经叮叮当当,响起了车马的铃铎声,旅客们套马、驾车之类的许多活动已暗含其中。
2.“客行悲故乡”中的“悲”字的作用。
“悲故乡”在全诗中的作用。
“悲”字定下了全诗的情感基调。
“悲故乡”点明了题旨。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____分析两句的结构:“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其中“鸡声”“茅店”“人迹”“板桥”四个词皆是偏正结构的名词性词语,“月”和“霜”也是名词。
两句共写了____种典型景物,中间没有一个动词或形容词等名词以外的词。
2.补充类似诗句:“西风酒旗市,细雨菊花天”——《秋怀》欧阳修“鸟声梅店雨,野色板桥春”——《过张至秘校庄》欧阳修“楼船夜雪瓜洲度,铁马秋风大散关”——《书愤》陆游“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总结:A.“不用一二闲字,止提掇出紧关物色字样”——李东阳B.“状难状之景如在眼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梅尧臣语。
C.音韵铿锵(指音乐美),意象具足(形象鲜明,内涵丰富)。
高一语文《商山早行》教案设计
高一语文《商山早行》教案设计(2)(总3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高一语文《商山早行》教案设计(2) 高一语文《商山早行》教案设计2、概括两幅画面的意境:凄清、冷寂;温馨、美好。
3、这两幅不同的画面有何关联?这两幅画面虽然意境不同,但是表现的诗人的感情是一致的。
表现的手法有异,一个以哀景写哀情,一个以乐景反衬哀情,一实一虚,虚实结合,虚实相生。
4、学过的诗文中虚实结合的例子。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账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蔼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柳永《雨霖铃》)(四)赏析名句: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第二联历来脍炙人口,此诗颔联上下句除对仗外,其构成形式还有么特点与我们学过的哪些诗词句子异曲同工1、将此联改成“鸡声茅店映残月,人迹板桥落微霜”好不好,为什么?这句诗可分解为代表十种景物的十个名词: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不用动词、形容词,纯用名词组成诗句,不用一二闲字,不标明名词间的关系,使之间的关联有跳跃性,能调动读者的思考,让读者自由组合,获得广阔的想象理解的空间,组成的画面更丰满。
这就是古典诗歌的“意象叠加”法。
2、意象叠加的实例:1)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2)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陆游《书愤》)3)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杜甫《旅夜抒怀》)4)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黄庭坚《寄黄几复》)3、宋代著名词人梅尧臣对三、四两句高度赞赏,说它是最好的诗,“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你能体会出其“难写之景”和“不尽之意”吗?清晨天气阴凉,道路辛苦难走等;游子的羁旅愁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明月何时照我还——羁旅思乡诗第四学时《商山早行》编写:耿亦华编号:16【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及其作品创作背景2、理解诗歌大意,把握诗歌主旨。
3、探究本诗的内涵及艺术手法,提升鉴赏能力。
【学习重难】:探究本诗的内涵及艺术手法。
【学习难点】:颔联“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的特点。
【学习时数】:一学时【经典再现】商山早行唐·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资料助读】一、走进作者温庭筠(约812 - 约866),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天山西省祁县)人,晚唐时期诗人、词人。
唐初宰相温彦博之后裔。
出生于没落贵族家庭,多次考进士均落榜,一生很不得志,行为放浪。
他曾任随县和方城县尉,官至国子监助教。
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
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
官终国子监助教。
精通音律。
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
他的诗,诗辞藻华丽,多写个人遭际,于时政亦有所反映,吊古行旅之作感慨深切,气韵清新,犹存风骨。
词多写女子闺情,风格秾艳精巧,清新明快,是花间词派的重要作家之一,被称为花间鼻祖。
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
存词七十余首。
有《花间集》遗存。
二、了解背景课前自主学习目标导航新知导学课时目标呈现备注这首诗准确写作年代已不可考,但联系温庭筠生平,他曾任隋县尉,徐商镇襄阳,他被辟为巡官。
据夏承焘《温飞卿系年》,这两件事均发生在公元859年(唐宣宗大中十三年),当年温庭筠四十八岁。
自长安赴隋县,当道出商山。
此诗当是温庭筠此次离开长安赴襄阳投奔徐商经过商山时所作。
温庭筠虽是山西人,而久居杜陵,已视之为故乡。
他久困科场,年近五十又为生计所迫出为一县尉,说不上有太好心绪,且去国怀乡之情在所不免。
【整体感知】1、结合注释朗读诗歌,理解诗歌大意。
备注⑴了解诗中“商山”、“杜陵”两个地点⑵解释词语(批注在课本上)征铎、槲叶、枳花、驿墙、凫雁、回塘2、理清诗歌的起承转合,分析全诗如何紧扣“早行”二字展开【参考答案】:首句表现“早行”的典型情景,清晨起床,旅店里外已经响起了车马的铃铎声,旅客们套马、驾车之类的许多活动已暗含其中。
三、四两句纯用名词组成诗句,作者于雄鸡报晓、残月未落之时上路,也算得上“早行”了;然而已经是“人迹板桥霜”,这真是“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啊!写早行情景宛然在目。
颈联“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两句,写的是刚上路的景色。
天还没有大亮,驿墙旁边的白色枳花,就比较显眼,所以用了个“明”字,诗人始终没有忘记“早行”二字。
旅途早行的景色,使诗人想起了昨夜在梦中出现的故乡景色。
尾联“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把梦中的故乡景色与早行旅途上的景色形成鲜明的对照,“早行”之景与情,都得到了完美的表现。
3、总结诗歌主旨:体现诗歌主旨的是那一句诗“客行悲故乡”悲“身不逢时,仕途多舛,前途未卜”。
因思故乡而悲,但“悲”字所表现的情感超越了“思”。
此诗描写了旅途中寒冷凄清的早行景色,抒发了游子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浓浓的思乡之意,字里行间流露出人在旅途的失意和无奈。
疑难导思课中师生互动【品评鉴赏】1、人言“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两句绝佳,试作简要赏析。
(6分)【参考答案】:①这两句诗写景,纯用名词叠加(或运用“列锦”的手法),连缀成一个意象组合体,通过“鸡声”、“茅店”、当空残“月”、“人迹”、“板桥”、微“霜”一些富有初春山村黎明特征的景物,具体形象地描写了“早行”的情景,营造出凄清冷寂的意境。
(状难写之景如在眼前)②十个名词并列,不用一个动词形容词,给人以想象的空间,有声音,有形体;有人物,有动物;有仰望之景,有俯视之景,静中含动,动中见静,一幅天然的画卷,写尽人在旅途的万千情状,含蓄道出旅人凌晨赶路的凄冷感受和寂寞心情,语言简练又意蕴无穷,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③“人迹板桥霜”,原以为自己“早行”,谁知板桥上所积之霜上已有人的足迹——更有早行人,与古训《增广贤文》中所说的“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有异曲同工之妙,使了“早行”更加具体化、形象化。
2、尾联在全诗的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6分)【参考答案】:内容:思乡之情,反映了诗人留恋故乡的真挚感情。
才离开家乡不久,便在夜里梦到自己家附近的池塘,凫雁来回游动,自得其乐,而自己却在离家远行的路上:同时梦中的故乡景色与旅途上的景色又形成鲜明的对照,眼里看的是“槲叶落山路”,心里想的是“凫雁满回塘”,“早行”之景与情,都得到了完美的表现。
结构:与首联中的“客行悲故乡”照应。
【课堂检测】——高考链接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月??圆①【唐】杜甫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
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依②。
未缺③空山静,高悬列宿④稀。
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
[注]①这首诗是唐代宗大历元年(766)秋天杜甫流寓夔州时所作。
②绮逾依:这里指(席子上的)光彩更加柔美。
③未缺:指月圆。
③列宿:众星。
1.这首诗前六句描写了月圆之夜的那几幅画面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5分)答案:孤月当空,清辉满楼;月映寒江,影动柴扉;月洒江波,浮光跃金;月照绮席,光彩交融;月挂空山,万籁俱静;月明中天,疏星寥落。
解析:只需要概括,不要分析;先要判断“几幅”,前三联一句一景,六句就是六个画面,关键的是要用准确的词语概括,如第一句:天空一轮孤月,清辉洒满楼宇;意思是对的,但语言上就不如“孤月当空,清辉满楼”简洁。
2.本诗最后两句情感真挚,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进行赏析。
(6分)答案:遥想故园桂花开放,是虚写;眼前的清辉,是实写。
故园桂花正该开放,虚中有实;万里清辉,实中有虚。
虚实结合,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寄托了诗人渴盼万家团圆的美好愿望。
解析:先要分清虚实,“故园松桂发”是诗人的想象,属虚写,但这又是符合时令特点,虚中又有实;“万里共清辉”是对眼前景的描写,是实,但思念的人又在远方,实中又有虚。
二是表达效果的分析,这是关键。
课后训练提升达标导练【教后反思】:备注【名家经典赏析】这首之所以为人们所传诵,是因为它通过鲜明的艺术形象,真切地反映了封建社会里一般旅人的某些共同感受。
首句表现“早行”的典型情景,概括性很强。
清晨起床,旅店里外已经响起了车马的铃铎声,旅客们套马、驾车之类的许多活动已暗含其中。
第二句固然是作者讲自己,但也适用于一般旅客。
“在家千日好,出外一时难。
”在封建社会里,一般人由于交通困难、人情淡薄等许多原因,往往安土重迁,怯于远行。
“客行悲故乡”这句诗,很能够引起读者情感上的共鸣。
三、四两句,历来脍炙人口。
宋代曾经对说:最好的诗,应该“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欧阳修请他举例说明,他便举出这两句和的“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并反问道:“道路辛苦,羁旅愁思,岂不见于言外乎”(《六一诗话》)明代进一步分析说:“二句中不用一二闲字,止提掇出紧关物色字样,而音韵铿锵,意象具足,始为难得。
”“音韵铿锵”,“意象具足”,是一切好诗的必备条件。
李东阳把这两点作为“不用一二闲字,止提掇紧关物色字样”的从属条件提出,很可以说明这两句诗的艺术特色。
所谓“闲字”,指的是名词以外的各种词;所谓“提掇紧关物色字样”,指的是代表典型景物的名词的选择和组合。
这两句诗可分解为代表十种景物的十个名词: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虽然在诗句里,“鸡声”、“茅店”、“人迹”、“板桥”都结合为“定语加中心词”的“偏正词组”,但由于作定语的都是名词,所以仍然保留了名词的具体感。
例如“鸡声”一词,“鸡”和“声”结合在一起,完全可以唤起引颈长鸣的视觉形象。
“茅店”、“人迹”、“板桥”,也与此相类似。
古时旅客为了安全,一般都是“未晚先投宿,鸡鸣早看天”。
诗人既然写的是早行,那么鸡声和月是必然要体现的。
而茅店又是山区有特征性的景物。
“鸡声茅店月”,把旅人住在茅店里,听见鸡声就爬起来看天色,看见天上有月,就收拾行装,起身赶路的特征都有声有色地表现了出来。
同样,对于早行者来说,板桥、霜和霜上的人迹也都是有特征性的景物。
作者于雄鸡报晓、残月未落之时上路,也算得上“早行”了;然而已经是“人迹板桥霜”,这真是“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啊!这两句纯用名词组成的诗句,写早行情景宛然在目,确实称得上“意象具足”的佳句。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两句,写的是刚上路的景色。
商县、洛南一带,枳树、槲树很多。
槲树的叶片很大,冬天虽干枯,却存留枝上;直到第二年早春树枝将发嫩芽的时候,才纷纷脱落。
而这时候,枳树的白花已在开放。
因为天还没有大亮,驿墙旁边的白色枳花,就比较显眼,所以用了个“明”字。
可以看出,诗人始终没有忘记“早行”二字。
旅途早行的景色,使诗人想起了昨夜在梦中出现的故乡景色:“凫雁满回塘。
”春天来了,故乡杜陵,回塘水暖,凫雁自得其乐;而自己,却离家日远,在茅店里歇脚,在山路上奔波。
“杜陵梦”,补出了夜间在茅店里思家的心情,与“客行悲故乡”首尾照应;而梦中的故乡景色与旅途上的景色又形成鲜明的对照。
眼里看的是“槲叶落山路”,心里想的是“凫雁满回塘”。
“早行”之景与情,都得到了完美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