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心理学核心考点

合集下载

(完整版)学前教育心理学核心考点

(完整版)学前教育心理学核心考点

(完整版)学前教育⼼理学核⼼考点《学前教育⼼理学》核⼼考点第⼀章绪论第⼀节教育⼼理学概述⼀.教育⼼理学的界定(⼀)教育⼼理学的定义⼴义:是指研究教育实践中各种⼼理与⾏为规律的科学。

狭义:是指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理规律的科学。

(⼆)教育⼼理学的学科性质教育⼼理学既是⼀门理论性学科(具有基础性),⼜是⼀门应⽤性较强的学科(具有实践指导性),强调它的“综合性”特点。

教育⼼理学应当既重视基础理论研究,⼜重视应⽤开发研究。

⼆.教育⼼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体系(⼀)教育⼼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指向学习与教育过程中⼈的⼼理现象。

(⼆)教育⼼理学的学科体系四⼤基本内容:学习⼼理、教学⼼理、学⽣⼼理、教师⼼理五种要素:学⽣、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三个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我国教育⼼理学的学科体系主要有两种:⼀种是由德育⼼理、学习⼼理、教学⼼理和差异⼼理构成的“四板块”科学体系。

另⼀种是以学习者的诸⽅⾯及影响学习的内外因素为主线,构建“学与教”⼀体两⾯的学科体系。

三.教育⼼理学的创建与发展(⼀)教育⼼理学的创建 p351879年,实验⼼理学成为⼀门独⽴的学科。

19世纪末20世纪初,掀起⼀场“实验教育学运动”。

成为教育⼼理学诞⽣的“催化剂”。

“实验教育学运动”提倡对⼉童⾝⼼进⾏实验研究,主要代表⼈物是德国教育理论家梅伊曼。

1903年桑代克出版了《教育⼼理学》,标志着教育⼼理学已成为⼀门独⽴的学科。

(⼆)教育⼼理学发展历程1.初创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教育⼼理学通过⽇本传⼊我国3个途径1.留⽇学⽣翻译或编译教育⼼理学教材。

2.⽇籍教员来华讲授教育⼼理学课程,并把教材翻译或编译成中⽂。

3.⽇本学者直接在我国出版教育⼼理学著作。

2.发展期(20世纪20—50年代)廖世承编著的《教育⼼理学》(1924)是我国最早⽽且影响较⼤的⼀部教育⼼理学教科书。

3.成熟期(20世纪60—70年代末) 1966“⽂化⼤⾰命”开始4.完善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教育⼼理学取得成果,四个⽅⾯: p38(1)主动性研究(2)反思性研究(3)合作性研究(4)社会⽂化研究(三)教育⼼理学的发展趋势 p38-391.关注教与学两⽅⾯的⼼理问题,教学⼼理学兴起2.关注影响教育的社会⼼理因素,教育社会⼼理学兴起3.关注实际教育策略和元认知的研究4.关注年龄特点、个别差异与个别化教学研究第⼆节学前教育⼼理学概述⼀.学前教育⼼理学的创建与发展(⼀)学前教育⼼理学的创建1.教育⼼理学体系的结构性分化2.现代学期教育科学体系的结构性(⼆)学前教育⼼理学的发展历程1. 学前教育⼼理思想研究卢梭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裴斯泰洛齐2.学前教育⼼理的实践研究(1)欧⽂与“幼⼉学校”……被誉为“为未来培养全⾯发展新⼈的教育的萌芽”(2)福禄贝尔与“幼⼉园”,德国著名的教育家,他创⽴了第⼀所现代幼⼉园(1840)。

幼儿园教师考编学前心理学必备知识

幼儿园教师考编学前心理学必备知识

幼儿园教师考编学前心理学必备知识1. 幼儿心理发展阶段了解幼儿的心理发展阶段对于幼儿园教师至关重要。

幼儿的心理发展可以分为多个阶段,如婴儿期、幼儿期和学龄前期。

每个阶段的特点和发展任务都不同,教师需要根据幼儿所处的阶段合理调整教育方法。

2. 幼儿的认知发展幼儿的认知能力在学前阶段得到迅速发展,教师需要了解幼儿的认知特点和发展规律。

比如,幼儿的思维方式主要是感知形象思维,他们善于观察、模仿和想象。

教师需要通过创设适合幼儿认知发展的教育环境和教学活动,促进幼儿的认知能力发展。

3. 社会情感发展幼儿的社会情感发展对于其整体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幼儿园教师需要了解幼儿的社会情感特点和发展规律,如对人际关系的需求、同伴互动和情绪管理能力的培养等。

教师应该引导幼儿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情感表达能力。

4. 语言和沟通能力的培养语言是幼儿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表达的工具,幼儿园教师需要关注幼儿的语言发展。

教师应该提供丰富的语言环境,引导幼儿主动表达和交流,同时帮助幼儿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技巧。

5. 学前教育方法和技巧学前心理学还关注学前教育的方法和技巧。

幼儿园教师需要了解不同的学前教育方法,如幼儿游戏教育、体验教育和情景教育等。

教师应该灵活运用这些方法,根据幼儿的发展需要设计和实施教育活动。

以上是幼儿园教师考编学前心理学必备知识的简要介绍。

作为幼儿园教师,掌握学前心理学的相关知识能够帮助你更好地了解幼儿的心理发展和教育需要,从而提供更有效的教育服务。

学前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学前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名词学前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前教育,特别是幼儿园教育情境中学习与教学的心理现象极其发展变化的科学;是教育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幼儿教师能力---是幼儿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形成并表现出来的、直接或间接影响教学活动的成效和质量,决定教育教学活动的实施与完成的某些能力的结合,是从事幼儿教育教学活动所必需的专门能力。

教师人格---是指教师个人稳定、持久的整体素质,是教师个人行为和品质的高度统一的集中表现,核心是教师的德行品质、专业精神。

情绪劳动---是指个体管理自身的感受,以产生能够迎合他人心理状态的公共可见的表情和身体表达。

情绪管理---在客观认识自我情绪情感特征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培养健康、积极的情绪情感,建立科学的情绪宣泄和控制机制,自觉克服和消除负面情绪的影响应激---是指人的心理和生理上的适应能力的一种需求。

学习---广义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通过实践或训练而获得由经验引起的相对持久的适应性心理变化,即有机体以经验方式引起的对环境相对持久的适应性的心理变化。

狭义主要是指人的学习。

学生的学习---是人类学习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以掌握书本上的间接经验为主的,为参与未来生活实践做准备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特殊认知活动。

儿童的学习---指儿童在教育环境中掌握系统科学文化知识和社会经验的活动。

内隐学习---是指有机体在与环境接触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获得了一些经验,并因之改变其事后某些行为的学习。

有意义学习---是指语言文字符号所表述的新知识能够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旧知识建立一种实质性的和非人为的联系。

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订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

真创造---是指根据一定的目的,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用新颖、独创的方法产生出具有社会价值的劳动产品的思维过程。

(个人价值-类创造)移情---是指对另一个人在某一特殊情境中情绪体验的理解和分享。

《学前心理学》复习提纲

《学前心理学》复习提纲

《学前心理学》复习提纲学前心理学复习提纲第一部分: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1.认知发展的基本概念a.定义认知发展b.认知结构与认知过程的关系c.知觉与认知的关系2.雷亚当斯认知发展理论a.传感期阶段b.运动期阶段c.操作期阶段3.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4.学前儿童的思维特点a.动态、灵活的思维b.想象力的增强c.逻辑推理能力的发展5.认知发展的评估方法a.观察法b.测验法c.记录法第二部分:学前儿童的语言发展1.语言发展的定义与特点a.语言的定义与功能b.语言发展的阶段与特点2.学前儿童的语言习得a.语音习得b.词汇习得c.语法习得d.语用习得3.语言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a.家庭环境b.监督与引导c.学前教育的质量4.语言发展的评估方法a.听力测试b.表达能力测试c.交流能力测试第三部分:学前儿童的社会情感发展1.社会情感发展的定义与特点a.定义社会情感发展b.社会情感发展的特点2.学前儿童的自我概念与自尊a.自我概念的形成b.自尊的发展与影响因素3.学前儿童的情绪发展a.情绪的定义与特点b.不同年龄阶段的情绪表达能力4.学前儿童的社会认知与社会互动a.社会认知理论b.社会互动能力的发展5.社会情感发展的评估方法a.情绪观察法b.行为表现观察法c.问卷调查法第四部分:学前儿童的游戏与创造力发展1.游戏的定义与特点a.游戏的定义b.游戏的分类2.学前儿童的游戏特征a.角色扮演游戏b.互动与合作游戏c.创造性游戏3.游戏对学前儿童发展的影响a.身体发展b.认知发展c.社会情感发展4.创造力的概念与特点a.创造力的定义与发展b.创造力的分类5.创造力对学前儿童发展的影响a.想象力与创造性思维b.问题解决能力第五部分:学前儿童的性别与性别角色发展1.性别意识的形成a.性别认同b.性别稳定性c.性别角色2.学前儿童的性别角色发展a.性别角色特征b.性别角色发展的影响因素3.学前儿童的性别认知与性别偏好a.性别认知的特征b.性别偏好的形成与变化4.学前儿童的性别角色教育a.性别平等教育的重要性b.性别角色教育的策略第六部分:学前儿童的发展异常与干预1.学前儿童的发展异常分类a.智力发展异常b.语言发展异常c.行为发展异常d.情绪发展异常2.学前儿童发展异常的早期识别a.早期发现异常的重要性b.早期发现异常的方法3.学前儿童发展异常的干预措施a.个体化干预计划制定b.家庭与学校合作的重要性c.社会支持网络的建立4.学前儿童发展异常的评估与跟踪a.发展评估工具的选择与使用b.长期干预效果的评估与跟踪以上是一个大致的学前心理学复习提纲,涵盖了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语言发展、社会情感发展、游戏与创造力发展、性别与性别角色发展以及发展异常与干预等内容。

幼儿教育心理学考点

幼儿教育心理学考点

幼儿教育心理学考点幼儿教育心理学是指研究幼儿行为和心理发展的学科,它涉及了儿童认知、情感、语言、社交、道德等多个方面。

在幼儿教育过程中,了解幼儿教育心理学的考点,能够更好地引导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以下是幼儿教育心理学的一些重要考点。

1. 幼儿认知发展幼儿认知发展是幼儿教育心理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在幼儿期,孩子的认知能力逐渐发展,他们能够通过观察、感知和思考来获取知识和理解世界。

其中,重要的认知发展理论包括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和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

了解幼儿的认知发展阶段和特点,对教师制定适当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2. 幼儿情感发展幼儿情感发展是指幼儿在情感、情绪和性格方面的变化和成长。

在幼儿期,孩子的情感和情绪经历了许多变化,从最初的依赖和焦虑到逐渐建立起自我认同和自尊。

同时,幼儿的性格特点也开始显现。

教育者需要了解幼儿情感发展的规律以及如何引导幼儿积极健康的情感表达与情绪调控。

3. 幼儿语言发展语言是人类重要的交流工具和认知工具,幼儿语言的发展对其认知和社交能力的发展至关重要。

幼儿语言发展包括语音、词汇和语法的习得。

教师需要了解幼儿语言发展的阶段和规律,提供丰富的语言刺激和语言环境,促进幼儿语言的健康发展。

4. 幼儿社交发展幼儿社交发展是指幼儿在社交能力和人际交往中的成长和变化。

幼儿社交发展包括与成人和同伴的交往,如合作、分享和解决冲突等。

教育者需要了解幼儿社交发展的特点和阶段,通过创设良好的幼儿社交环境和适当的幼儿互动活动,培养幼儿合作和沟通的能力。

5. 幼儿道德发展道德发展是指幼儿在德育过程中形成和发展道德规范、价值观和道德情感的过程。

教育者需要了解幼儿道德发展的规律和阶段,引导幼儿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培养其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6. 幼儿发展评估幼儿发展评估是指对幼儿心理和行为发展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和测量。

教育者通过幼儿发展评估,可以了解幼儿的发展水平和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教育目标和教育计划,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28044学前教育心理学复习重点

28044学前教育心理学复习重点

【1】为什么说心理学史人脑对客观现实的能动反映?答:人的心理就是人脑对客观现实能动的反映〖概念〗1.心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心理的器官。

动物没有人脑不能形成人的心理;脑功能不健全的孩子不能完全达到正常孩子的心理水平;孩子的心理是在大脑发育的基础上发展的。

2.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各种心理现象都是人脑对现实事物反映的不同形式;客观环境不同人就产生不同的心理。

3.心理的反映具有能动性,心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它不是消极被动地、像镜子一样地反映现实,而是在实践活动中积极、主动、有选择地反映和反作用于现实。

二、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内容(一)个体心理的发生各种心理活动都在学前阶段开始发生。

儿童出生时只有最简单的感知活动,难以与生理活动区分;人类特有的心理活动,包括知觉、记忆、表象和想象、思维和言语、情感和意志、以及个性心理特征,都是在出生后的早期阶段产生。

因此,研究个体心理的发生是学前儿童心理学的重要内容。

(二)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1.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存在个体差异,但其过程都是从简单、具体、被动、零乱,朝着较复杂、抽象、主动和成体系的方向发展,其发展趋势和顺序大致相同;2.相同年龄儿童的心理,一般具有大致相似的特征;3.儿童心理发展的过程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是受遗传、教育、环境等各种因素影响,这些因素所起的作用是有规律的。

这一切说明,学前儿童心理的发展受客观规律的制约,这些规律包括:(1)制约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过程本身的规律;(2)制约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各种因素作用的规律。

(三)学前时期心理过程和个性的发展【2】学前时期心理过程和个性的发展的关系是什么?答:学前儿童心理的发展,表现为各种心理过程的发展及个性的形成和发展,每种心理过程和个性特征的发展又都有各自的特点和具体规律。

三、学前儿童心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区别和关系1.发展心理学2.普通心理学3.学前教育学4.儿童解剖生理学5.辩证唯物主义哲学【3】学前儿童心理学与发展心理学有何关系?答:发展心理学又称年龄心理学,研究对象是个体从出生到衰老整个过程中心理的发生发展,又可分为儿童心理学、老年心理学等。

20242《学前教育心理学》核心知识点

20242《学前教育心理学》核心知识点

20242《学前教育心理学》核心知识点《学前教育心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幼儿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掌握促进幼儿心理发展的方法和技巧。

本文将介绍该课程的核心知识点,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提供参考和帮助。

一、认知过程认知过程是指个体通过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方式,获取和理解外部信息的心理过程。

在学前教育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处于重要阶段,需要教师了解儿童的认知特点和规律,以更好地促进儿童的认知发展。

1、感知觉:儿童通过感知觉获取外部信息,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等。

教师需要了解儿童感知觉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为儿童提供丰富多样的感知觉刺激,促进儿童的感知觉发展。

2、注意力:儿童注意力的稳定性、分配性和选择性逐渐发展。

教师需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吸引儿童的注意力,培养儿童的注意力品质。

3、记忆力:儿童的记忆能力逐渐发展,包括机械记忆、意义记忆和形象记忆等。

教师需要采用适合儿童记忆特点的教学方法,帮助儿童记忆知识和发展记忆能力。

4、思维:儿童思维能力逐渐发展,包括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等。

教师需要引导儿童进行思维训练,培养儿童的思维能力。

二、情感过程情感过程是指个体对客观事物和事件的态度和体验,包括情绪、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

在学前教育阶段,儿童的情感发展对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1、情绪管理:儿童的情绪管理能力逐渐发展,包括情绪的表达、调节和自我控制等。

教师需要引导儿童学会调节和管理自己的情绪,培养儿童的情绪管理能力。

2、同情心:儿童的同情心逐渐发展,表现为对他人情感的理解和关心。

教师需要引导儿童学会关心他人,培养儿童的同情心和关爱他人的能力。

3、社交能力:儿童的社交能力逐渐发展,包括与他人交往、合作和解决冲突的能力。

教师需要为儿童提供与他人互动的机会,引导儿童学会与他人交往和合作,培养儿童的社交能力。

三、个性特征和人格培养个性特征和人格培养是学前教育阶段的重要任务之一。

《学前教育心理学》复习要点

《学前教育心理学》复习要点

《学前教育心理学》复习要点目录第一章绪论 (1)第二章幼儿教师心理 (2)第三章学习的概述 (3)第四章学前儿童学习的概述 (4)第五章幼儿知识学习与教育 (5)第六章幼儿技能学习与教育 (7)第七章幼儿社会性学习与教育 (8)第八章幼儿创造性学习与教育 (10)第九章幼儿教学心理 (12)备注:除了识记这些内容外,一定要详细完整的看书,能够理解相关概念。

第一章绪论1、教育心理学研及的基本内容: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包含两层含义:(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学校教与学情境中人(教师和学生)的心理现象。

(2)教育心理学的基本任务:揭示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应用心理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应用性相结合的综合性学科,既有基础性,又有实践指导性。

2、教育心理学发展历经的四个时期:(1)20世纪20年代以前(初创期);(2)20世纪20-50年代(发展期);(3)20世纪60-70年代(成熟期);(4)20世纪80年代以后(完善期)。

3、教育心理学发展新趋势:关注教与学两方面问题,教育心理学兴起;关注影响教育的社会心理因素,教育社会心理学兴起;关注实际教学策略和元认知研究;关注年龄特点、个别差异和个性化教学研究。

4、1903年桑代克(教育心理学之父、教育心理学创始人)出版《教育心理学》标志着教育心理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西方教育心理学学科体系由此建立。

5、卢梭写的《爱弥儿》被誉为“儿童宪章和儿童权利的宣言”。

6、裴斯泰洛齐创造以直观事物为出发点的教学方法,即“直观教学法”。

7、欧文1816年在苏格兰设立“性格形成新学园”,在新学园中设立“幼儿学校”。

8、福禄贝尔创立了第一所幼儿园,形成了第一个相对独立的幼儿教育体系。

提出活动教育思想,教育以游戏为基础,设计一套教玩具“恩物”。

9、蒙台梭利创办了“儿童之家”,强调“感官教育”。

10、学前教育心理学大致在20世纪80年代走向独立,其发展源于两种力量的推动:一是教育心理学结构性分化;二是现代幼儿教育科学体系的结构性整合。

学前教育心理学

学前教育心理学

学前教育心理学学前教育心理学(复习参考资料)1.教育心理学的定义:广义的教育心理学是指研究教育实践中各种心理与行为规律的科学。

它包括学校教育心理学,也包括家庭和社会教育心理学。

狭义的教育心理学是指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教育心理学既是一门理论性学科(具有基础性),又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具有实践指导性),强调它的“综合性”特点。

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学习与教育过程众人的心理现象。

传统教育心理学总是把学生的心理作为研究的主要课题。

现代教育心理学不但重视学的心理活动,而且重视教的心理研究,主张二者并重。

4.教育心理学的学科体系:教育心理学一般围绕学习和教学的相互作用过程组织独特的知识结构,包括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学生心理与教育心理四大基本内容。

(1)学习与教学的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

(2)学习与教学的过程:学习的过程: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来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教学情境,组织教学活动,与学生进行信息交流,从而引导学生理解、思考、探索和发现,使其获得知识和技能。

评价/反思过程:虽是一个独立的成分,但它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

它包括在教学之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估,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以及在教学之后的检验和反思。

5.教育心理的创建:19____年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标志着教育心理学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西方教育心理学科体系由此确立。

6.教育心理学发展历程:(1)初创期(20世纪____年代以前)在20世纪初,桑代克建构了心理学史上第一个比较完整的教育心理学体系。

俄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的《教育人类学》,并被称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俄国教育家卡普捷列夫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正式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教科书。

这一时期教育心理学通过日本传入我国,主要有三个途经:一是留学日本的学生翻译或编译教育心理学教材;二是日籍教员来华讲授心理学课程,并把教材翻译或编译成中文;三是日本学者直接在我国出版教育心理学著作。

自考00882学前教育心理学学习重点

自考00882学前教育心理学学习重点

自考00882学前教育心理学学习重点第一章1、研究原则:包括客观性、发展性、教育性。

A、发展对学习有制约作用1)学习需要以个体的生理发展为自然前提,个体的生理发展,特别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成熟为有效的学习提供物质基础。

(拔苗助长是错误的)2)学习必须依赖于个体心理发展的已有水平。

B、学习对个体发展的促进作用3、学习准备期:又名学习的准备状态或学习的准备性,指的是学习者在从事新的学习时,他原有的知识水平和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合性程度。

适合性包含3个因素:个体生理因素、个体智力因素的发展、个体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学生原有的准备状态是教学的出发点、4、学习关键期:在儿童的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个容易学习和获得某种心理与行为反应并且一旦错过就难以弥补的特定阶段。

Eg:2岁——口头语言、4岁——形状直觉形成4-5岁——学习书面语言。

5、发展敏感期:儿童学习某种知识或行为比较容易,此能力某方面最为迅速时期。

4岁前Eg:2—4岁——语音学习、5—5.5岁——掌握数概念6、发展性教学:维果斯基提出,只有当教学走在发展前面是,这样的教学才是最好的教学。

7、最近发展区:第三章(基础)1、学习理论诞生的标志:桑代克的“联结说”。

2、准备率、练习律、效果律2、意义学习、机械学习、实质性练习、非人为的联系、先行组织者、上位学习下为学习、并列结合学习、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3、托尔曼的“认知——期待说”首次提出“中介变量”的概念S——0——R。

实验:位置学习、456第四章1、23、ABCD45、6ABC789第五章1A、游戏是一种意向性活动;是与认知性活动相对应的一种心理过程,意向性活动是人对待或处理客观事物的活动,游戏是一种肯定或正向的意向活动。

(活动动机的内源性、活动目的隐蔽性、活动过程松散性、活动内容虚构性、活动规则变通性、活动主体积极性)B、游戏是可观察性行为(认知行为、交往行为、宣泄行为)C、游戏是一种情境性活动(熟悉同伴、玩具或引发儿童兴趣操作材料、)A、对爱和安全感的需要B、对新体验的需要(探究体验的需要)C、对赞扬和认可的需要(成就性动机对立)D、对责任感的需要(成就性对应)4、儿童游戏动机:A、活动性B、探究性C、成就性D、亲和性5、幼儿游戏的特征是象征性游戏,其主要形式是角色游戏。

学前心理学 各章节重点

学前心理学 各章节重点

《学前心理学》各章节重点【1】为什么说心理学史人脑对客观现实的能动反映?答:人的心理就是人脑对客观现实能动的反映〖概念〗1.心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心理的器官。

动物没有人脑不能形成人的心理;脑功能不健全的孩子不能完全达到正常孩子的心理水平;孩子的心理是在大脑发育的基础上发展的。

2.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各种心理现象都是人脑对现实事物反映的不同形式;客观环境不同人就产生不同的心理。

3.心理的反映具有能动性,心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它不是消极被动地、像镜子一样地反映现实,而是在实践活动中积极、主动、有选择地反映和反作用于现实。

二、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内容(一)个体心理的发生各种心理活动都在学前阶段开始发生。

儿童出生时只有最简单的感知活动,难以与生理活动区分;人类特有的心理活动,包括知觉、记忆、表象和想象、思维和言语、情感和意志、以及个性心理特征,都是在出生后的早期阶段产生。

因此,研究个体心理的发生是学前儿童心理学的重要内容。

(二)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1.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存在个体差异,但其过程都是从简单、具体、被动、零乱,朝着较复杂、抽象、主动和成体系的方向发展,其发展趋势和顺序大致相同;2.相同年龄儿童的心理,一般具有大致相似的特征;3.儿童心理发展的过程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是受遗传、教育、环境等各种因素影响,这些因素所起的作用是有规律的。

这一切说明,学前儿童心理的发展受客观规律的制约,这些规律包括:(1)制约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过程本身的规律; (2)制约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各种因素作用的规律。

(三)学前时期心理过程和个性的发展【2】学前时期心理过程和个性的发展的关系是什么?答:学前儿童心理的发展,表现为各种心理过程的发展及个性的形成和发展,每种心理过程和个性特征的发展又都有各自的特点和具体规律。

三、学前儿童心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区别和关系1.发展心理学2.普通心理学3.学前教育学4.儿童解剖生理学5.辩证唯物主义哲学【3】学前儿童心理学与发展心理学有何关系?答:发展心理学又称年龄心理学,研究对象是个体从出生到衰老整个过程中心理的发生发展,又可分为儿童心理学、老年心理学等。

学前教育心理学核心考点

学前教育心理学核心考点

记忆发展
记忆发展的阶段: 学前儿童的记忆 发展分为三个阶 段,包括无意识 记忆、机械记忆 和有意义记忆。
记忆发展的特点: 学前儿童的记忆容 量逐渐增加,记忆 的时长也逐渐延长。 同时,他们的记忆 提取能力也在逐步 提高。
记忆发展的影响 因素:学前儿童 的记忆发展受到 多种因素的影响, 包括年龄、教育、 生活环境等。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阶段与特点
感知运动阶段:0-2岁,通过感觉和动作来认识周围世界 前操作阶段:2-7岁,以符号、表象为中介来感知世界 具体操作阶段:7-11岁,进行具体实物操作,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 形式操作阶段:11-15岁,进行抽象概念操作,思维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
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
遗传因素: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础 环境因素:包括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 教育因素:学前教育对儿童心理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社会文化因素: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文化背景
汇报人:XX
目录
CONTENTS
01. 学 前 心 理 学 概 述 02. 学 前 儿 童 心 理 发 展 03. 学 前 儿 童 认 知 发 展 04. 学 前 儿 童 情 感 与 社 会 性 发 展 05. 学 前 儿 童 个 性 发 展 06. 学 前 儿 童 心 理 健 康 与 教 育
学前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学前心理学是 研究0-6岁儿 童心理发展特 点和规律的科

研究对象包括 儿童心理过程、 个性、社会化
等方面
学前心理学是学 前教育专业的重 要学科,为培养 优秀的幼儿教师 提供理论基础和
实践指导
学前心理学的 研究成果有助 于更好地了解 和促进儿童发

学前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观察法:通过观察学前儿童的行为和表现,了解其心理发展特点。 实验法:通过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探究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现状和问题。 案例研究法:通过对个别学前儿童的深入研究,探究其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学前教育心理学知识点

学前教育心理学知识点

学前教育心理学知识点学前教育心理学啊,这可是个特别有意思的领域!咱们来好好聊聊。

你知道吗,小朋友们的心思就像一个个神秘的小宇宙,充满了让人惊奇的想法和举动。

比如说,我曾经在幼儿园观察过一个小女孩,叫萌萌。

那天大家都在玩搭积木的游戏,萌萌一开始搭得特别起劲,可搭了一会儿,她突然就不玩了,跑到一边坐着,小嘴还嘟起来。

老师过去问她怎么了,她委屈地说:“我搭不好,我不想玩了。

”这其实就涉及到学前教育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挫折承受能力。

对于学前儿童来说,他们的认知发展还处于比较初级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他们的注意力很难长时间集中,就像一只小蝴蝶,一会儿飞到这儿,一会儿飞到那儿。

比如教他们认字的时候,可能刚开始还兴致勃勃地跟着读,没几分钟,眼神就开始飘向窗外的小鸟了。

小朋友们的情绪也是说来就来,像一阵风似的。

前一秒还在哈哈大笑,后一秒可能就因为一颗糖哭鼻子了。

这就需要我们了解他们的情绪调节能力。

比如说,当两个小朋友因为一个玩具争抢起来,哭哭啼啼的时候,老师就得赶紧出马,引导他们学会分享,学会用平和的方式解决问题。

再说说他们的语言发展。

有的孩子说话早,小嘴像机关枪一样不停地说;有的孩子则说话晚一些,表达还不太清楚。

这时候,大人可不能着急,得耐心地倾听,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去组织语言。

还有他们的社会性发展,小朋友们一开始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慢慢才会学会关心他人,懂得合作。

就像幼儿园组织的小组画画活动,一开始大家都只顾着自己画,后来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会了互相帮忙,一起完成一幅漂亮的作品。

在学前教育心理学中,我们还得关注孩子们的个性差异。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有的活泼好动,有的安静内敛。

我们不能用一种方法去教育所有的孩子,得因材施教。

想象一下,一群小朋友在操场上疯跑玩耍,有的孩子冲在前面,勇敢无畏;有的孩子则小心翼翼地跟在后面。

这就是他们的气质类型不同。

我们要根据这些不同,给他们提供合适的活动和引导。

而且,家庭环境对小朋友的心理发展影响也特别大。

《学前心理学》具体知识点整理

《学前心理学》具体知识点整理

《学前心理学》具体知识点整理1.1882年,德国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普莱尔的《儿童的心理》,标志着科学的儿童心理学的诞生。

2.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基本原则: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教育性原则。

3.学前儿童心理研究的类型以研究实践为标准,可以分为纵向研究和横断研究;以研究范围为标准,可以分为整体研究和分析研究;以研究课题为标准,可以分为差异研究、相关研究和因果研究.双生子研究的目的在于研究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说明遗传和环境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如格塞尔的双生子爬梯试验.跨文化研究的目的在于研究不同社会文化背景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早期隔离或剥夺试验,是研究环境对心理发展作用的方法之一.4.观察法是研究学前儿童的基本方法.日记发或传记法是一种长期而全面地观察。

5.实验室试验法在研究出生头几个月的婴儿时广泛运用,如吉布森为研婴儿的深度知觉设计的视崖实验。

6.作品分析法是通过分析儿童的作品(如手工、图画等)去了解儿童的心理。

如“绘人测验”.7.婴儿期是儿童心理开始发生和心理活动开始萌芽的阶段,也是儿童心理发展最为迅速,心理特征变化最大的时期。

先学前期是真正形成人类心理特点的时期,是各种心理活动发展齐全的时期,是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的第一个转折期,又有人称作第一个反抗期或危机期。

幼儿期是心理活动系统的奠基时期,是个性形成的最初阶段。

8.新生儿(0-1个月)的一切活动都是围绕着适应新生活而展开的,柔弱、娇嫩是新生儿解剖生理上的特点,他们依靠各种无条件反射来适应新生活。

如:吮吸反射、觅食反射、怀抱反射、抓握反射(达尔文反射)、眨眼反射等等。

9.条件反射的出现就是心理的发生。

最早出现的自然条件反射,是对喂奶姿势的吮吸反射.10.视觉和听觉的集中,是注意发生的标志.11.4-5个月,手眼协调动作发生了,它是用手的动作区有目的的认识世界和摆弄物体的萌芽,是儿童的收成为认识器官和劳动器官的开端。

眼手(视触)协调的出现的主要标志是伸手能够抓住东西。

学前教育心理学重点名词解释

学前教育心理学重点名词解释

性格形成与塑造
定义:学前儿童 个性发展是指个 体在出生到6岁之 间,随着年龄增 长而出现的心理 特征和行为模式
的总和。
影响因素:遗传、 环境、教育等都 会对学前儿童的 个性发展产生影
响。
表现形式:学前 儿童的个性发展 表现在情绪、自 我意识、气质、
性格等方面。
培养方法:家长和 教师在培养学前儿 童个性发展时,应 该注重提供良好的 环境和教育,帮助 孩子形成健康、积
阶段特征:学前儿童个性发展可以分为多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 的特征和发展重点。
教育启示:了解学前儿童个性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对于教育工作者和家 长来说,有助于更好地引导和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
兴趣与创造力培养
兴趣:学前儿童个性发展的重要表现,需要家长和教师关注和引导 创造力:学前儿童具有无限的创造力,需要提供丰富的环境和刺激来培养 培养方法:通过游戏、手工、绘画等方式来激发学前儿童的兴趣和创造力 注意事项:不要过度干涉学前儿童的创造过程,让他们自由发挥和探索
汇报人:XX
汇报人:XX
目录
CONTENTS
01. 单 击 添 加 目 录 标 题 02. 学 前 心 理 学 基 本 概 念 03. 学 前 儿 童 心 理 发 展 04. 学 前 儿 童 认 知 发 展 05. 学 前 儿 童 情 感 与 社 会 性 发 展 06. 学 前 儿 童 个 性 发 展
学前心理学定义
同伴关系发展
重要性:促进儿童认知、情 感和社交能力的发展
定义:学前儿童与同龄或相 近年龄儿童之间的交往关系
发展阶段:平行游戏、联合 游戏、合作游戏
教育建议:提供丰富的游戏环 境和机会,鼓励儿童与同伴互
动和合作
气质类型与发展

学前教育心理学知识点

学前教育心理学知识点

学前教育心理学知识点学前教育心理学本系列介绍了学前教育中幼儿的心理特征,以及针对学前儿童教育心理采取的相应的教学方法,以下是小编搜索整理一篇学前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欢迎大家阅读!1、幼儿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正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开展的。

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括幼儿、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五种要素,由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三种活动过程交织在一起。

2、学习过程指幼儿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伴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学习过程是教学心理学的核心内容。

3、幼儿教育心理学的作用: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幼儿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幼儿的行为(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1、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2、个体的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连续性和阶段性定向性和顺序性(3)不平衡性差异性。

3、脑是幼儿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

4、幼儿感知觉发展的特点主要有:感知的分化日益精细感知过程概括化和系统化感知过程的主动性不断加强。

5、观察室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

6、幼儿观察发展的特点主要有:幼儿观察的目的性逐渐增强幼儿观察的持续时间逐渐延长幼儿观察的概括性逐渐增强观察的方法逐渐形成。

7、幼儿注意力发展的特点:无意注意力占优势地位有意注意初步发展注意范围较小。

8、幼儿记忆力发展的特点:幼儿的记忆力以无意记忆为主,且无意识识记的效果优于有意识识记;幼儿的机械记忆占主要地位,意义识记开始发展;(3)幼儿形象记忆占主要地位,且效果优于抽象记忆,但两者记忆效果的差距越来越小。

9、幼儿想象力的特点是:幼儿想象没有目的,没有前后一贯的主题;幼儿想象以无意想象为准;幼儿想象以再造现象为主,创造想象开始发展。

10、幼儿情绪与情感发展的特点是:情绪、情感体验具有情境性、外显性、易变性等特点‘情绪控制能力较差;情绪、情感的社会化。

职高学前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职高学前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职高学前心理学知识点总结一、学前心理发展学前儿童是指三岁至六岁之间的儿童,这个阶段的儿童处于心智和认知发展的关键时期。

学前心理学主要研究学龄前儿童的认知、情感和社会发展。

1. 认知发展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是指孩子在思维、语言、感知和记忆等方面的发展。

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能够理解简单的概念,学会记忆并分类事物,开始使用语言进行沟通,开始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等。

2. 情感发展学前儿童的情感发展是指孩子情绪的表达和管理能力的发展。

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能够识别和表达自己的情绪,能够理解和模仿他人的情绪,并开始学会在适当的时候表达爱心、感恩和礼貌等。

3. 社交发展学前儿童的社交发展是指孩子在与他人相处的过程中,学习理解和适应他人的情感和行为。

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学会与他人分享、合作、交流和解决冲突等。

二、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学前教育是指从儿童出生到小学入学期间的教育过程。

学前教育对儿童的心理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 提升儿童认知能力学前教育能够帮助儿童建立有效的认知、语言和沟通能力,提升儿童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

2. 培养儿童情感表达能力学前教育能够帮助儿童建立积极健康的情感表达和管理能力,培养儿童的自信心和社会适应能力。

3. 培养儿童社交能力学前教育能够帮助儿童建立良好的社会交往技能,促进儿童与他人之间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三、学前心理教育的重要性学前心理教育是指针对学前儿童进行的心理健康教育。

从学前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学前心理教育对儿童的心理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 帮助儿童建立健康的心理表达和管理能力学前心理教育能够帮助儿童学会有效的情感表达和管理技能,培养健康的心理活动。

2. 促进儿童与他人之间的良好关系学前心理教育能够帮助儿童建立积极健康的社会交往技能,促进儿童与他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3. 培养儿童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学前心理教育能够帮助儿童养成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培养儿童的自信心和爱心。

四、学前心理教育的方法学前心理教育应该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采用相应的教育方法和手段。

学前心理学必背高频考点60个

学前心理学必背高频考点60个

学前教育理论基础知识之《学前心理学高频考点60个》1.学前心理学的研究原则【选择】(1)客观性原则;(2)发展性原则;(3)教育性原则;(4)伦理性原则。

2.观察法【选择】(1)观察法的概念观察法是研究学前儿童心理活动最基本的方法。

观察法是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学前儿童在日常生活、游戏、学习和劳动中的表现,包括其言语、表情和行为,可以分析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征的方法。

(2)运用观察法应注意的问题①观察前要做好准备;②观察时尽量使儿童保持自然状态;③观察记录要详细、准确、客观;④观察应排除偶然性,一般应在较长时间内系统地反复进行。

3.实验法【选择】(1)实验法的概念实验法是根据研究目的,改变或控制学前儿童的活动条件,以引起幼儿某种心理活动的恒定变化,从而揭示特定条件与心理活动之间关系的方法。

(2)实验法的分类①自然实验;②实验室实验。

4.测验法【选择】测验法是根据现成量表和测验程序来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水平或状态的方法。

主要用于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个别差异。

5.调查法【选择】调查法是通过家长或其他熟悉儿童生活的成人,了解儿童心理的方法,也可以用问卷的方式,请家长在问卷表上作书面回答。

6.谈话法和作品分析法【选择】(1)运用谈话法应注意的问题①和儿童谈话时,形式应该是自由的;②研究者的目的必须非常明确;③谈话者应具有较好的理论修养和谈话技巧;④谈话过程中应如实地作记录,以便进行科学的分析。

(2)作品分析法的概念作品分析法是通过分析学前儿童的作品(如手工、图画等)去了解学前儿童的心理。

7.转折期【选择、名词解释】发生于儿童心理发展两个阶段之间的转折时期,称之为儿童心理发展的转折期。

8.关键期【选择、名词解释】关键期是指学前儿童的某些行为与能力发展有一定的最佳时期,如果在此时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刺激,就会促使其行为与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关键期并不是突然开始和中止的,它逐渐发展到高峰,然后慢慢消退。

9.敏感期【选择、名词解释】儿童心理某个方面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学前期是心理发展的敏感期:2~4岁是语言学习的敏感期;5~5岁半是掌握数概念的敏感期;4岁前是智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坚持性行为的发展则在4~5岁最为迅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前教育心理学》核心考点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教育心理学概述一.教育心理学的界定(一)教育心理学的定义广义:是指研究教育实践中各种心理与行为规律的科学。

狭义:是指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二)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教育心理学既是一门理论性学科(具有基础性),又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具有实践指导性),强调它的“综合性”特点。

教育心理学应当既重视基础理论研究,又重视应用开发研究。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体系(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指向学习与教育过程中人的心理现象。

(二)教育心理学的学科体系四大基本内容: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学生心理、教师心理五种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三个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我国教育心理学的学科体系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由德育心理、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和差异心理构成的“四板块”科学体系。

另一种是以学习者的诸方面及影响学习的内外因素为主线,构建“学与教”一体两面的学科体系。

三.教育心理学的创建与发展(一)教育心理学的创建 p351879年,实验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19世纪末20世纪初,掀起一场“实验教育学运动”。

成为教育心理学诞生的“催化剂”。

“实验教育学运动”提倡对儿童身心进行实验研究,主要代表人物是德国教育理论家梅伊曼。

1903年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标志着教育心理学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二)教育心理学发展历程1.初创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教育心理学通过日本传入我国3个途径1.留日学生翻译或编译教育心理学教材。

2.日籍教员来华讲授教育心理学课程,并把教材翻译或编译成中文。

3.日本学者直接在我国出版教育心理学著作。

2.发展期(20世纪20—50年代)廖世承编著的《教育心理学》(1924)是我国最早而且影响较大的一部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3.成熟期(20世纪60—70年代末) 1966“文化大革命”开始4.完善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教育心理学取得成果,四个方面: p38(1)主动性研究(2)反思性研究(3)合作性研究(4)社会文化研究(三)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 p38-391.关注教与学两方面的心理问题,教学心理学兴起2.关注影响教育的社会心理因素,教育社会心理学兴起3.关注实际教育策略和元认知的研究4.关注年龄特点、个别差异与个别化教学研究第二节学前教育心理学概述一.学前教育心理学的创建与发展(一)学前教育心理学的创建1.教育心理学体系的结构性分化2.现代学期教育科学体系的结构性(二)学前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1. 学前教育心理思想研究卢梭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裴斯泰洛齐2.学前教育心理的实践研究(1)欧文与“幼儿学校”……被誉为“为未来培养全面发展新人的教育的萌芽”(2)福禄贝尔与“幼儿园”,德国著名的教育家,他创立了第一所现代幼儿园(1840)。

并且专门设计了一套玩具---他称“恩物”(3)蒙台梭利与“幼儿之家”(1907)3.学前教育心理学的形成P42 (1)皮亚杰 20世纪最伟大的心理学家之一,他创立“发生认识论”(2)维果茨基反对生物学化的自然主义理论,主X用文化和历史的观点去分析儿童心理的发展,创立了著名的历史文化学派。

(三)学前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1.研究内容的多元化2.研究手段的现代化3.研究程序的规X化4.研究内容的本土化二.学前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与学科体系(一)学前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学前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前教育,特别是幼儿园教育情境中学习与教学的心理现象极其发展变化的科学。

(二)学前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1.幼儿学习心理2.幼儿教学心理3.幼儿教师心理三.学前教育心理学的任务和作用(一)学前教育心理学的基本任务1. 理论建构:建设具有特色的学前教育心理学体系2. 实践指导:服务于学前教育改革,服务于教师自我教育(二)学前教育心理学的作用1.测量与描述2.预测与控制3.理解与说明第三节学前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一、观察法观察法指通过感官或借助一定的仪器设备,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自然状态下发生的现象或行为进行系统、连续的考察、记录、分析,从而获取事实材料的研究方法。

(一)科学观察与日常观察区别:1.科学观察有目的性,主动对特定事物加以观察。

日常观察大多没有目的性,表现为消极的接受种种现象。

2.科学观察研究对象内在规律,全面获得研究对象的各种表现,用专业的知识判断、理解观察获得的结果。

日常观察只限于短暂的“注视”,并以尝试或经验对所获接过进行分析和总结。

3.科学观察依据研究任务需要对所获取的结果要做出准确而系统的记录,以便对研究对象的各种属性进行分析和研究。

日常观察则无需如此。

(二)正式观察法与非正式观察法 p48(三)学前教育心理研究中常用的观察方法1.时间抽样观察法基本操作(1)时间单位分解(2)行为分类系统(3)记录表格的设计2.事件抽样观察法基本操作(1)给事件下操作定义(2)确定观察X围(3)记录表格的设计二、实验法实验法是研究者根据研究假设,主动干预或控制研究对象的发生、发展过程,并通过观察、测量、比较等方式探索、验证教育现象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

(一)实验类型实验室实验、现场实验(二)幼儿教育心理实验1.幼儿教育心理实验的过程(1)准备阶段(2)实施阶段(3)总结与评价阶段2.幼儿教育心理实验的设计前实验设计、真实验设计、准实验设计三、调查法调查法是研究者根据研究的目的和课题的需要,有计划地对事实的考察、现状的了解、材料的搜集来认识教育问题或探讨教育现象之间联系的研究方法。

(一)调查的类型现状调查、相关调查、原因调查、追踪调查(二)学前教育心理研究中常用的调查方法问卷法、访谈法、活动产品分析法、情景法等。

四、测量法测量法是研究者根据研究的需要,采用标准化的测量工具,按照规定的程序,通过对研究对象的实际测定来收集有关的数据资料并加以分析,来解释教育活动的效果,探索教育活动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

(一)测验的类型智力测验、成就测验、能力倾向测验、人格测验(二)学前教育心理研究中的自编测验问题自编测验在使用时其应用X围和结果可信度等均存在一定的问题名词解释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

是一门应用心理学,是一门理论性与应用性相结合的综合性学科,既具有基础性,又具有实践指导性。

幼儿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幼儿教育,特别是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学习与教学的心理现象及其发展变化的科学;是教育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观察法:指通过感官或借助一定的仪器设备,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自然状态下发生的现象或行为进行系统、连续的考察、记录、分析,从而获取事实材料的研究方法。

测量法:是研究者根据研究的需要,采用标准化的测量工具,按照规定的程序,通过对研究对象的实际测定来收集有关的数据资料并加以分析,来解释教育活动的效果,探索教育活动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

实验法:是研究者根据研究假设,主动干预或控制研究对象的发生、发展过程,并通过观察、测量、比较等方式探索、验证教育现象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

调查法:是研究者根据研究的目的和课题的需要,有计划地对事实的考察、现状的了解、材料的搜集来认识教育问题或探讨教育现象之间联系的研究方法。

幼儿教育心理实验:是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通过预设教育情境与条件研究幼儿学习过程与教学效果的实验形式,是现场实验的一种特殊类型。

第二章幼儿教师心理第一节幼儿教师心理素质概述一、幼儿教师的能力结构(一)教师能力的含义幼儿教师能力是幼儿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形成并表现出来的、直接或间接影响教学活动的成效和质量,决定教育教学活动的实施与完成的某些能力的结合,是从事幼儿教育教学活动所必需的专门能力。

(二)幼儿教师能力的层次宏观层面:观察和了解儿童的能力;组织能力;向儿童进行教育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思维力、想象力和创造力;艺术表达能力;教育评价能力;自学能力。

微观层面教师能力主要是领域教育能力。

数学领域:教育科研能力(三)幼儿教师能力的种类1.观察与领悟能力2.语言表达能力3.人际交往能力4.组织管理能力5.教育科研能力二、教师的人格特征(一)教师人格的涵义教师人格是指教师个人稳定、持久的整体素质,是教师个人行为和品质的高度统一的集中表现,核心是教师的德行品质、专业精神。

(二)教师的人格特点1.同理心强,富于爱心2.有恒负责,细心周到3.外向乐群,和蔼可亲4.情绪稳定,自制力强5.想象力强,敢于创新6.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三、幼儿教师的角色(一)幼儿教师的角色定位 p63以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

1.由知识的传递者向学习的引导者转变2.由课程实施者向课程研究者转变3.由权威的统治者向平等的合作者转变(二)幼儿教师的职业角色格兰布斯:“教育学指导者”角色;“社会文化转播者”角色吴康宁:社会代表者和同事芬斯特马赫和索尔:第一种执行者;第二种治疗者、辅助者;第三种解放者(三)幼儿教师的角色结构1.教师是幼儿人格的塑造者2.教师是幼儿的养护者3.教师是幼儿的榜样4.教师是沟通幼儿与社会的中介第二节幼儿教师的情绪劳动一、情绪劳动的界定情绪劳动是指个体管理自身的感受,与产生能够迎合他人心理状态的公共可见的表情和身体表达。

(1)情绪以商品的形式(2)从内部来看(3)从外部来看(4)是否付出了心智努力二、教师的情绪劳动1.教学是以人际互动为基础的2.在教学中,教师情绪是负载着特定功能的3.教师的情绪活动处于控制之中三、幼儿教师情绪劳动的特点(一)幼儿园组织氛围(二)幼儿教师职业承诺(三)幼儿教师的人际互动和人际行为(四)幼儿教师的薪金待遇四、幼儿教师的情绪管理“踢猫效应”是指人的不满情绪和坏心情,一般会沿着由等级和强弱组成的社会关系链依次传递,由金字塔尖一直扩散到最底层,无处发泄的最小的那个元素,则成为最终的受害者。

情绪管理在客观认识自我情绪情感特征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培养健康、积极的情绪情感,建立科学的情绪宣泄和控制机制,自觉克服和消除负面情绪的影响五、幼儿教师的职业压力症(一)幼儿园教师的职业压力1.保教工作负担过重2.幼儿园安全责任巨大3.工作上面临不断磨难的困扰(二)幼儿教师“职业压力症”的主要症状及成因 p69(三)幼儿教师职业压力的疏解 p69--p70第三节师幼互动与幼儿教师心理一、师幼互动师幼互动,是指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互动。

广义:师幼互动包括在幼儿园所有情境中发生在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交互作用。

狭义:师幼互动特指发生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互动。

(一)师幼互动的类型教师开启的师幼互动与幼儿开启的师幼互动言语型师幼互动与非言语型师幼互动(二)影响师幼互动行为的因素1.幼儿自身所具有的特征(1)气质倾向与行为特征(2)早期人际关系经历2.教师自身所具有的特征(1)教育观念:卡根(2)教育水平:豪斯(3)反省能力:郝忆3.师幼互动行为的外部特征4.师幼互动行为的客观环境(三)师幼互动中教师的应激1.应激及其过程应激是指人的心理和生理上的适应能力的一种需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