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共空间景观环境调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公共空间景观环境调研
——苏州公园案例调查
(一)序论部分
研究主题:
苏州公园的景观环境调研
研究目的:
1、巩固已经掌握的景观设计知识, 并加以扩展。
2、进一步学习城市公共空间的构筑及造景的方法。
3、学习科学的调研方法,提高资料收集和调查研究的综合能力。
实践意义:
通过本次实习,在实践中学习和巩固专业知识、培养专业精神,增强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学习的积极性。
苏州公园概况及选择理由:
苏州公园位于古城区中
心黄金地段,占地面积约69亩,
是一个休闲娱乐的绝佳去处。
并且她是苏州第一座现代公
园,俗称大公园。大约有70
多年的历史。
苏州公园经过了一次最
新的改建。重点调整绿化环境,
增建花坛,体现植物多样性;改建茶室、健身馆等主体;更新灯光、排灌、道路系统;新建地下车库、亲水平台;疏浚荷池,完善池水净化、体育娱乐等基础设施;降低围栅,融公园、街景于一体。展现了现在与自然完美融合的风貌。
选择理由:苏州公园是在苏州地区较有代表性的城市公共空间。同时她亦是城市景观中处理较好的实例。
关键词:城市公共空间,广场,地下空间,植物配置
(二)本论部分
城市是人们生活的聚集地,是人类文明的标志。城市要满足人们方便、舒适、高效、繁荣的需求。城市的景观设计也有着很高的要求。城市的景观环境并不是单单靠大量植树、种草、摆上雕塑、设置座椅就能实现的,也不能仅仅用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化率等指标加以衡量。城市的舒适度根本上来自于其功能的合理性和空间的有效组织,来自于对城市良好人文环境的营造。
广场使用的影响要素
影响市民对城市开敞空间或称广场的
使用的建筑环境影响要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
面。
(I)周边建筑设施的类别。调查表明,富
有生机和活力的城市广场,周边大都设有市
民喜爱的小吃店、咖啡馆、食品店、餐馆、
店铺等。与之相反,广场周边缺少商店、甚
至只是大片墙面的开敞空间,不管面积多大,一般都不受欢迎。
(2)朝向。人们喜欢选择温度适中和明亮的地方逗留。在温度较低时,阳光对空间的生气和活力具有决定性意义。在南方炎热地区,尽管公共空间不一定非要朝南,但要注意让广场获得足够的光,如周边建筑的高层部分应逐步后退、以保证广场的天空率;广场北侧的建筑,应尽可能多地采用反射玻璃和色彩较明亮的建筑材料。此外,广场朝向设置还要考虑风向,特别要注意避开冬季的主导风向。
(3)树木,花草和水。植物和水是影响广场舒适度的重要因素。在功能方面,树木可给人们提供荫凉,特别是在炎热的夏季,广场上的树荫处是人
们首选的位置。与可坐设施相结合的树木和花草,还会在心理上给人们带来空间围合感。水是另一个令人赏心悦目的设计元素,如瀑布、水墙、缓流、
水池、喷泉等,以水为主题的设施能给空间
带来生气,让人感到温馨。但水不仅仅只供
观赏,重要的是人们可以触摸,可以尽情享
受亲水的乐趣。遗感的是,这一点常常被忽
视了。由于卫生和安全等原因很多水景周围
设置栏杆或其他障碍物,把人和水远远地隔
开,这种设计是违背人的行为需求的。
多层面立体化城市环境设计
多层面立体化城市环境设计是结合地形地
貌、尊重和利用城市自然形态并使之方便于人
的有效途径和手段。当论及多层面立体化城市
设计时,人们自然会联想到较熟知的地下空间
和空中连廊系统。其实更重要是,这一设计理
念十分强调有效地利用地形地貌等自然资源和
条件,从三维立体多层面的视角,解决城市发
展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同时,强化了所在地
区的自然表态特征或称“地方感”、
“场所精神”,
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
近年来,多层面立体化环境设计的构思和
理论还逐步影响到城市广场、公园、绿地、临
水空间及住宅区公共空间等的规划设计。
多层面空间立体化设计理念,反映在城市开发建设具体形态上,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即多层面公交系统、高架步道系统及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等。
地下空间开发
由于城市中心区用地短缺,地价
昂贵,对发展空间的需求量大,加之
交通状况不断恶化,地下空间的开发
利用大都是在城市中心地区。美国从
1970年代中期开始的地下空间的开
发,主要是把地下建筑作为节约能源
的措施之一。加拿大城市地下街的开
发还由于其冬季漫长恶劣的气候。地
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形式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建筑物地下部分的开发利用,除机房和仓库外,很多都是开发为商业之用,如酒吧、冷热饮点、餐馆及零售商店等,另一类是地下街道的开发。
从总体上讲,地下空间开
发利用的规模越来越大,从个体
向群体发展,设施功能也日趋齐
全和综合。城市建设发展到一定
阶段,个体的、分散的地下设施
已不能适应城市生活多方面的
需要,必然逐步向群体和综合的
方向发展。但需指出的是,地下
街所需投资较大,工期较长,在
地质状况较羞或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更为困难,代价也更大。从日本和美国的情况看,高层建筑物地下部分的开发利用一般较为经济,应用也比较广。地下街的开发大都是结合四通八达的地铁系统在车站前地区进行,多数修建在道路或广场的地下,与地铁车站和大型商业设施直接相连,街道宽度一般在6~1 5米不等,两侧设置有零售商店、生活服务设施和简易餐饮设施。
除地下防火、排烟、疏散等问题外,地下空间环境设计的最大课题,是如何克服没有日照、自然通风和采光等而产生的不舒适感和压抑感。最近新建的地下街在改善和提高地下空间的环境质量方面,已做了不少有益的尝试。如巧妙利用地面的开口部分或开设大面积天窗自然采光,有些还与下沉式广场有机结合,出入口也常与绿地相连,把绿化和自然光引入地下,使地上、地下融为一体。地下街内还常布置有人造山水、色彩鲜艳的雕刻。喜阴的植物花草等,力求使人产生如在室外自然之中的感觉。
公园植物的多样性及植物配置的灵活运用
植物景观主要是指由植被、植物群落、植物个体所表现的形象,给人美的感受和联想。对于面积不大并且位于市中心的大公园来说, 植物的配置与选择必然是一个重要考究的步骤。
公园作为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方面,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三)结论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