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优秀PPT课件--6秦汉散文
秦汉文PPT教学课件
![秦汉文PPT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34446cb561252d381eb6e4a.png)
置酒贺武曰:“今足下还归,扬名于匈奴,功显于汉室,虽古 竹帛所载,丹青所画, 何以过子卿!陵虽驽怯,令汉且贳陵 罪,全其老母,使得奋大辱之积志,庶几乎曹柯之盟,此陵 宿昔之所不忘也。收族陵家,为世大戮,陵尚复何顾乎?已 矣,令子卿知吾心耳!异域之人,壹别长绝。”陵起舞,歌 曰:“径万里兮度沙幕,为君将兮奋匈奴。路穷绝兮矢刃摧, 士众灭兮名已隤。老母已死,虽欲报恩将安归!”陵泣下数 行,因与武决。单于召会武官属,前已降及物故,凡随武还 者九人。
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 武。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 “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 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前长君为
奉车,从至雍棫阳宫,扶辇下除,触柱折辕,劾大不敬, 伏剑自刎,赐钱二百万以葬;孺卿从祠河东后土,宦骑与 黄门附马争船,推堕附马河中溺死。宦骑亡,诏使孺卿逐 捕,不得,惶恐饮药而死。来时,太夫人已不幸,陵送葬 至阳陵。子卿妇年少,闻已更嫁矣。独有女弟二人,两女 一男,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 如此!陵始降时,忽忽如狂,自痛负汉,加以老母系保宫。 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 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愿听 陵计,勿复有云。”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 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 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臣事君,犹子事父也; 子为父死,亡所恨。愿勿复再言。” 陵与武饮数日,复曰: “子卿壹听陵言。”武曰:“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 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曰: “嗟乎,
拜为典属国,秩中二千石,赐钱二百 万,公田二顷,宅一区。
《苏武传 》的艺术特色
秦汉散文
![秦汉散文](https://img.taocdn.com/s3/m/8b4f76ca71fe910ef12df875.png)
刘安
(明·张路 《淮南 王求仙 图卷》 局部)
❖《淮南子》21篇,十几万字。原 称《淮南鸿烈》,“鸿”是广大之 意,“烈”是光明之意。作者自认 为此书包含广大光明的道理,可处 于诸子百家之上,为汉代治国法典, 实际是以道家思想为主而杂以孔、 墨、申(不害)、韩之说,是汉初黄 老思想的继续。东汉高诱说此书: “其旨近老子,淡泊无为,蹈虚守 静,出入经道。”
❖ 后二十余年(前221),秦一统天下,秦 王政为始皇帝,以斯为卿、丞相,力主 废分封、立郡县,焚《诗》《书》、同 文书,明法定律。秦始皇三十七年(前 210),出巡会稽,少子胡亥、李斯、赵 高等从,行至沙丘病卒。赵高说斯伪作 遗诏立胡亥,是为秦二世。二世信用赵 高,诛戮公子大臣,荒淫无道。斯贪恋 禄位,阿谀取容,然卒为赵高所陷,以 谋逆罪下狱,诬服。二年(前208),腰 斩斯于咸阳,夷三族,年约七十左右。
❖其中《陈政事疏》、《过秦论》 最为著名,被鲁迅称为“西汉 宏文”(《汉文学史纲要》)。
《陈政事疏》:
❖ 贾谊的政治见解,比较集中地反映在 《陈政事疏》中。
❖ 关于这篇文章的写作缘起,《汉书·贾 谊传》说:文帝时,“匈奴强,侵边。 天下初定,制度疏阔。诸侯王僭(音见) 拟,地过古制,淮南、济北王皆为逆 诛。谊数上疏陈政事,多所欲匡建。 ”
❖《吕氏春秋》的出现,标志 着先秦诸子文化的结束和秦 朝大一统文化的到来。
《吕氏春秋》的艺术特点:
1.出于众人之手,风格不完全统 一。但是,其中有些文章精练 短小,文风平实畅达,用事说 理颇为生动,堪称优秀的文学 散文。
2.创作了丰富多彩的寓言。
据初步统计,全书中的寓言 故事共有二百多则。这些寓 言大都化用中国古代的神话、 传说、故事而来,还有些是 作者自己的创造,在中国寓 言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第六讲 秦汉文学概论PPT课件
![第六讲 秦汉文学概论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9fb6925168884868662d63a.png)
司马相如及其《子虚赋》、 《上林赋》
• 一、大赋的特点: • 1、规模上,篇幅较长,结构宏大 • 2、手法内容上,极度地铺张扬厉 • 3、主旨上,既美且刺 ,“劝百讽一” • 4、行文结构上大多采用主客问答方式。 • 5、用韵和语言上,韵散相间,以四、六言为
主,杂以三、五言。
23
• 二、司马相 如的代表作 品:《子虚 赋》和《上 林赋》
鸿业”、“立乐府,采歌谣” • 文学成就:大赋、大著、大机构 • 代表作家:司马相如、东方朔、司马迁
10
西汉后期和东汉文学
• 思想上:经学泛滥,谶纬学说兴起 • 文学成就:政论散文、历史散文、诗赋 • 代表作家:王充、班固、张衡等
11
汉代文学特点
• 1、汉代是文学的价值开始受到重视的时代 • 2、出现了普及于全国的文学样式和以京师为
中心的全国性的文学网络——赋、五言诗 • 3、汉代文人具有宏大的视野,创作出宏大的
作品——《史记》、汉赋 • 4、出现了许多新的文学样式,为后世文学奠
定了基础——赋、五言诗
12
13
什么是赋?
• 铺叙手法 • 用诗方法 • 文体形式
• 赋是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一种特殊文体。 它讲究押韵、对仗和形式的整饬;又像 散文,句型自由,可骈可散。汉赋的文 体来源是多方面的。
24
• 《子虚赋》作于相如为梁孝王宾客 时,《上林赋》作于武帝召见之际, 前后相距十年。但两赋内容连属, 构思一贯,实为一篇完整作品的上 下章。
25
• 作品虚构子虚、乌有先生、亡是公三人, 并通过他们讲叙齐、楚和天子畋猎的状 况,他们对此事的态度,结成作品的基 本骨架。作品生动描绘出大汉帝国的富 庶繁荣,是大汉帝国盛世景象的艺术再 现。司马相如将夸张描绘的艺术渲染原 则和验证的艺术旨趣紧密结合在一起, 对艺术巨丽之美的追求和对艺术社会意 义即讽谏作用的依归,较好的融为一体。
秦汉文学PPT演示课件
![秦汉文学PPT演示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b7f280b5727a5e9856a6162.png)
《孔雀东南飞》、《上山采蘼芜》。
• 3、汉乐府在人物形象的描写与刻画上,显示了娴熟的技巧,塑造了 许多鲜明性格的人物形象。
• 4、汉乐府语言浑朴自然,言近旨远,保留了口语的特点,颇有表现
力和生活气息。
17
诗体演变: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 两汉乐府诗对中国古代诗歌样式的嬗变起 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实现了四言诗向杂 言诗和五、七言诗歌的过度。 • 在中国文学史上,诗歌样式的变革往往和 流行的音乐曲调有关。两汉乐府诗最初是 配乐歌唱的 ,它之所以在诗体和形式上不 同于《诗经》的四言句,既是诗歌自身发 展的必然结果,也有乐曲的因素发挥作用。
2、汉赋
3、古诗十九首 4、《史记》
铺采摛文,体物写志
羁旅情怀,思妇闺愁 实录精神
2
秦代文学:李斯
• 秦朝短暂,加之实行极端文化政策,文学创作可 谓空前冷落,唯一有作品流传下来的文人是李斯, “由现存而言,秦之文章,李斯一人而已”—— 鲁迅
• “顺情入机,动言中务,虽批逆鳞,而功成计合, 此上书之善说也”——刘勰 • 文字特点:铺陈排比,纵横议论,逻辑性强,富 有文采。
18
影响因素
• 1、楚声使诗歌三、七言化。楚声演奏骚体 诗,稍加改造就成为三言或七言。
• 2、北狄西域之曲使诗歌杂言化 • 3、中土五言歌谣对乐府诗影响也较大
19
• 四言《诗经》: 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 七言楚辞: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5
汉大赋!
一、汉乐府
“乐府”的涵义辨析:
最初指的是主管音乐的官府。汉代人把乐府机关 配乐演唱的诗称为“歌诗”,这种“歌诗”在魏 晋以后被称之为“乐府诗”简称“乐府”。 魏晋六朝文人用乐府旧题写作的诗,有合乐的有 不合乐的,也一概称为“乐府”。 在唐代出现了不用乐府旧题而只是仿照乐府某种 特点写作的诗被称为“新乐府” 宋元以后, “乐府”又用作词、曲的别称。
高中语文古代文学课件:秦汉文学 (共30张PPT)
![高中语文古代文学课件:秦汉文学 (共30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ec822d1e5901020207409c78.png)
秦代文学
为了巩固统治,秦王朝 采取了一系列的政治经 济文化的改革,这些措 施对推动社会历史的发 展具有积极的进步作用。 但在思想文化方面,秦 却结束了先秦百家争鸣 的局面,扼杀了士阶层 的文化创造精神。最著 名的就是“焚书坑儒”。焚 书坑儒使秦的学术与文 学几乎一片荒芜。
秦始皇
秦始皇(前259年—前210年),嬴姓,赵氏,名政。 秦庄襄王之子。出生于赵国都城邯郸,十三岁继承王位, 三十九岁称皇帝,在位三十七年。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 治家、战略家、改革家,首位完成华夏大一统的铁腕政 治人物。建立首个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曾采用三皇 之“皇”、五帝之“帝”构成“皇帝”的称号,是古今 中外第一个称皇帝的封建王朝君主。 秦始皇在中央创建皇帝制度,实行三公九卿,管理国家 大事。地方上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同时书同文, 车同轨,统一度量衡。对外北击匈奴,南征百越,修筑 万里长城,修筑灵渠,沟通水系。还把中国推向大一统 时代,为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开创新局面。对中 国和世界历史产生深远影响,奠定中国两千余年政治制 度基本格局,他被明代思想家李贽誉为“千古一帝”。
政论文:汉初处于西汉建国立业的初级阶段。 具有时代感的汉初文人,针对当时社会错综复 杂的局势而积极进言献策,形成了汉初独特的 文学形式 贾谊:《过秦论》 晁错:《论贵粟疏》
《史记》
作者是西汉时期的司马迁。
司马迁(公元前145年-公元前90 年),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 )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1] 。 中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 思想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 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 后任中书令。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 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 历史之父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纪传体史书(以人 物为中心),
秦汉文学 Microsoft PowerPoint 演示文稿
![秦汉文学 Microsoft PowerPoint 演示文稿](https://img.taocdn.com/s3/m/6ecfae668e9951e79b8927c9.png)
《吊屈原赋》
谊为长沙王太傅,既以谪去,意不自得;及度湘水,为赋以吊屈原。屈原, 楚贤臣也。被谗放逐,作《离骚》赋,其终篇曰:“已矣哉!国无人兮, 莫我知也。”遂自投汨罗而死。谊追伤之,因自喻,其辞曰: 恭承嘉惠兮,俟罪长沙;侧闻屈原兮,自沉汨罗。造讬湘流兮,敬吊先生; 遭世罔极兮,乃殒厥身。呜呼哀哉!逢时不祥。鸾凤伏窜兮,鸱枭翱翔。 阘茸尊显兮,谗谀得志;贤圣逆曳兮,方正倒植。世谓随、夷为溷兮, 谓跖、蹻为廉;莫邪为钝兮,铅刀为铦。吁嗟默默,生之无故兮;斡弃 周鼎,宝康瓠兮。腾驾罢牛,骖蹇驴兮;骥垂两耳,服盐车兮。章甫荐 履,渐不可久兮;嗟苦先生,独离此咎兮。 讯曰:已矣!国其莫我知兮,独壹郁其谁语?凤漂漂其高逝兮,固自引而 远去。袭九渊之神龙兮,深潜以自珍;偭miǎn蟂獭xiāotǎ以隐处兮,夫 岂从虾há与蛭蟥?所贵圣人之神德兮,远浊世而自藏;使骐骥可得系而 羁兮,岂云异夫犬羊?般纷纷其离此尤兮,亦夫子之故也。历九州而其 君兮,何必怀此都也?凤凰翔于千仞兮,览德辉而下之;见细德之险徵 兮,遥曾击而去之。彼寻常之污渎兮,岂能容夫吞舟之巨鱼?横江湖之 鳣zhān鲸兮,固将制于蝼蚁。
二、汉代辞赋的发展演变历程 第一阶段,从西汉开国至武帝初年,是汉赋的形成期。这一时期 的辞赋呈现着由楚辞向汉赋过渡的形态,并最终确立了汉大赋这 种新体赋的形式。代表作家有 第二阶段,从武帝初年至东汉中叶,是汉赋的全盛时期。这一时 期以新体赋即汉大赋的创作为主流,并达到了完全成熟和极度兴 盛的境地。武帝、宣帝之时是汉赋创作的鼎盛时期,西汉末年以 降则出现了创作中的模拟风气。形成了劝百讽一,润色鸿业, “铺采摛文,体物写志”(刘勰《文心雕龙· 诠赋》)的内容和 艺术上的特点。代表作家有司马相如、扬雄、班固。 第三阶段,从东汉中叶至东汉末,是汉赋的转变期。这一时期汉 大赋的创作趋向于衰落,代之而起的是抒情小赋创作的繁荣。张 衡首开其风,其后的重要作家有赵壹、蔡邕、祢衡等。
第06讲 第一章秦汉散文
![第06讲 第一章秦汉散文](https://img.taocdn.com/s3/m/0a950712f12d2af90242e68d.png)
文化背景 但汉代的儒学,已经截然不同于先秦的儒学。本来意义 上的孔孟之道,虽然也是为统治者提供统治方法的政治和伦 理学说,但毕竟是在野的、带有相当理想色彩和批评成分的学 ’说。而董仲舒所建立的新儒学,则完全是一套官方统治思想, 它吸收了孔孟思想中若干有用的成分,又揉合阴阳家和法家 思想,形成一种以维护皇权的绝对性为目的,融政治、宗教、伦 理、刑法为一体的实用之学。当然应该看到,这是顺应着当时 历史需要的产物。
(一)诸子散文《吕氏春秋》
• 吕不韦 (?-前 235)
• 据《史记· 吕不韦列传》及《战国策· 秦 策》记载,秦昭襄王42年(前265),昭 襄王立其子安国君(秦孝文王)为太子。 安国君虽有子二十余人,但他宠幸的华 阳夫人无子,而庶出的异人,因其母夏 姬不受宠幸,被派往赵国做人质。秦国 数次攻伐赵国,因此赵国对异人很不礼 貌,异人陷入困境。吕不韦本是卫国富 商,此时在赵都邯郸遇到异人,以异人 为奇货可居,于是出千金西入秦国,通 过多方活动,使华阳夫人立异人为嫡嗣。
1、苞括宇宙、总揽天人、贯通古今的艺术追 求。
司马相如说: “赋家之心,苞括宇宙,总揽人物。” 司马迁《报任安书》说他创作《史记》 的宗旨是: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 言” 。
2、立功扬名、积极进取、关注人生的价 值取向。 3、从浪漫幻想到现实理性的演进 。 4、文人创作和民间创作的互动。
二、汉代文学发展背景
政治背景 西汉王朝建立后,在多方面继承了秦的制度,但在刑法和, 文化控制方面,则采取较为简约宽松的政策。立国不久,朝廷 废除了秦的“挟书律”,大规模收罗文籍,并允许各家学说流 行。主张“清静无为”即减少国家对社会生活所加干涉的黄老 思想,一度非常兴盛。但这显然不是最适合中央集权制度的 学说。秦始皇控制社会思想文化的设想,对汉王朝仍然是有 用的,不过需要采取比较合理可行的方式去实现。于是,汉武 帝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罢黝百家,独尊儒术”,建立起完整 的社会统治思想,并在政治制度上把读经和士人求官谋禄的 出路密切结合,使读书人全都成为儒生,从而有效地结束了百 家争鸣、众说纷纭的历史。 西汉文化生态环境
先秦散文PPT课件
![先秦散文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cdcc01579563c1ec5da7183.png)
代表人物介绍
• 孔子与《论语》
•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 东曲阜)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 早年做过管仓库、畜牧的小吏,中年时招收弟子讲学; • 在鲁国一度做过中都宰和司寇,去职后,带领学生周游 列国。 • 晚年回鲁整理文化典籍,曾整理过《诗》《书》《礼》 《乐》,并作《春秋》。 • 孔子主张恢复周礼所规定的等级森严的政治制度,以“ 仁”为其思想核心,以“礼”为行为规范。
先秦历史散文:《国语》
• 《国语》是一部国别史,全书二十一卷,分别记载周、鲁、齐、晋 、郑、楚、吴越八国事,是各国史料的汇编。成书约在战国初年。 各国“语”在全书所占比例不一,每一国记述事迹各有侧重。 • 《国语》中主要反映了儒家崇礼重民等观念。西周以来的敬天保民 思想在书中得到了继承。虽然《国语》许多地方都强调天命,遇事 求神问卜,但在神与人的关系上,已是人神并重,由对天命的崇拜 ,转向对人事的重视。因而重视人民 的地位和作用,以民心的向背 为施政的依据。 • 《国语》以记言为主记事为辅 ,所记多为朝聘、飨宴、讽谏、辩诘 、应对之辞。《国语》记言文字在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方面都很缜 密,又有通俗化、口语化的特点,生动活泼而富于形象性。
《论语》艺术特色: 记言为主,语录体, 以片段对话为主,据言行而记载。 也有的形成专题讨论、政治短评。 文字精炼,深刻,多言简意赅、富于哲理性 而启发性的语句; 于简短的记叙中展示人物性格。
孟子与《孟子》
一、生平与著作
孟子(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 ,战国邹人(今山东邹县)。早年曾 受业于孔子之孙子思之门人,后授徒 讲学,带学生周游列国,先后到过宋 、薛、滕、鲁、魏、齐等国,被齐宣 王任为客卿,因政见不和,最后回到 故乡,年已七十余,以著述为事:“ 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 ,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史记· 孟荀列传)《离娄下》:孟子 曰:“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小人之泽 五世而斩,予未得为孔子徒也,予私 淑(叔,取也)诸人也”。
古代文学史秦汉PPT课件
![古代文学史秦汉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e5baeaa763231126fdb1132.png)
1
贾谊《过秦论》
2
晁错《论贵粟疏》
3
司马迁《报任安书》
4
王充《论衡》
7
2020/7/21
贾谊 《过秦论》
一是前面为 后面蓄势 的写法
仁义不施, 攻守之势 异也。
铺垫对比 鲜明
对比鲜明 发人深思
感情充沛 行文流畅 善于雄辩
“西汉鸿文”
8
2020/7/21
三、司马迁 《史记》
1
司马迁与《史记》成书
2
喜士,名闻天下。今有难,无他端而欲赴秦军,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
尚安事客?然公子遇 臣厚,公子往而臣不送,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公子
再拜,因问。侯生乃屏人间语曰:"嬴闻晋鄙之兵符常在王卧内,而如姬最幸,
出入王卧内,力能窃之。嬴 闻如姬父为人所杀,如姬资之三年,自王以下,
欲求报其父仇,莫能得。如姬为公子泣,公子使客斩其仇头,敬进如姬。如姬
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顾未有路耳。 公子诚一开口请如姬,如姬必许诺,
则得虎符夺晋鄙军,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公子从其计,请如姬。
如1姬5 果盗兵符与公子。
2020/7/21
廉颇蔺相如列传
秦王坐章台见 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
左右,左右皆呼万岁。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
14
2020/7/21
公子自度终不能得之于王,计不独生而令赵亡,乃请宾客,约车骑百余乘,
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行过夷门,见侯生,具告所以欲死秦军状。辞决
而行,侯 生曰:"公子勉之矣,老臣不能从。"公子行数里,心不快,曰:"吾
所以待侯生者备矣,天下莫不闻,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我岂有
秦汉文学课件 PPT
![秦汉文学课件 PPT](https://img.taocdn.com/s3/m/6497c13cf18583d0496459c8.png)
(《史记、秦始皇本纪》)
2、“坑儒” 曾一举坑杀了儒生460多人。
15
秦始皇(前259—前210)
姓嬴名政,秦庄襄王之子, 从小和母亲在赵国作人质,13 岁回国继承王位,22岁独立 执政,清除嫪毐(lao ai)党羽, 免去吕不韦相职。在李斯等 协助下,用了十年时间吞并 六国,前221年成为中国历史 上第一个封建大一统帝国的 君主,号为始皇帝。即位不 久便开始出游寻找长生不老 之方。前210年,病死在沙丘 (今河北省),神仙梦告破。
借用寓言故事说理,明晰生动,增加了文章的形 象性 (《察今》中的《刻舟求剑》、《引婴投 江》);文字质朴简练,条理清楚;缺乏脉络相通、 首尾一贯。
22
第二节
李斯的散文
--《汉文学史纲要》 一、 生平(?—前208年): 楚国上蔡人。受业于荀子 学习帝王之术,后入秦作了吕 不韦的舍人。是秦统一后的第 一任丞相,秦改革的一系列措 施多出自李斯。始皇死后,遭 赵高诬陷,被二世下狱,“诛 三族”,遭“车裂”而死。 有《谏逐客书》、《论督 责书》、《上秦始皇焚书奏 议》、《上二世短赵高书》等 散文,是秦文学的代表作品。
《古诗十九首集解》 (隋树森)
5
《汉书》(班固 颜师古注)
《陶渊明集(注)》(逯钦立)
《世说新语》(刘义庆)
《搜神记》(干宝) 《文心雕龙直解》(浙江文艺出版社 韩泉欣) 《诗品集注》(曹旭) 《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鲁迅)
6
参考书目:
《中国文学发展史》(上海古籍出版社 刘大杰 3) 《中国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 游国恩等 4) 《中国历代文论选》(上海古籍出版社 郭绍虞 4) 《中国古代文论》(华中师大出版社 李建中)
博采众说之长,纳入到一个体系当中,为秦国统 一天下的活动做理论上的论证。 “天下无粹白之狐 而有粹白之裘,取之众白也。夫取之众,此三皇五帝 之所以大立功名也。” ——《用众》
秦汉散文(课件)
![秦汉散文(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a8eb88f76a20029bd642d69.png)
第一章秦漢散文第一节秦及西汉散文一、秦文1、《吕氏春秋》吕不韦以秦之强,羞不如(魏之有信陵君,楚之有春申君,赵之有平原君,齐之有孟尝君),亦招致士,厚遇之,至食客三千人。
是时诸侯多辩士,如荀卿之徒,著书布天下。
吕不韦乃使其客人人着所闻,集论以为八览、六论、十二纪,二十余万言。
以为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号曰《吕氏春秋》。
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
——《史记·不韦列传》是书较诸子之言独为醇正,大抵以儒为主,而参以道家、墨家,故多引六籍之文与孔子、曾子之言……所引庄、列之言,皆不取其放诞恣肆者,墨翟之言,不取其非儒、明鬼者,而纵横之术,刑名之说,一无及焉。
其持论颇为不苟。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一一七)2、李斯(略)二、西汉前期散文1、贾谊(《过秦论》)中间险字奇句,亦尽杂见错出,乃却以粗卤矫健之气行之。
读者但见其飞砂走石,横溢不可遏,然而精巧实理俱在内。
(《评注昭明文选》引孙月峰语)2、《淮南子》淮南王安为人好书,鼓琴,不喜弋猎狗马驰骋,亦欲以行阴德拊循(依顺也)百姓,流名誉。
招致宾客方术之士数千人,作为《内书》二十一篇,《外书》甚众。
(《汉书·淮南衡山济北王传》)其旨近老子,淡泊无为,蹈虚守静,出入经道。
言其大也,则焘天载地,说其细也,则沦于无垠,及古今治乱、存亡祸福、世间诡异瑰奇。
其义也著,其文也富,物事之类,无所不载。
然其大较,归之于道。
(高诱《淮南子序》)《淮南》之奇,出于《离骚》;《淮南》之放,得于《庄》、《列》。
(高似孙《子略》卷四)《淮南子》连类喻义,本诸《易》与《庄子》,而奇伟宏富,又能自用其才。
虽使与先秦诸子同时,亦足成一家之作。
(刘熙载《艺概·文概》)三、西汉后期散文董仲舒学本公羊,而进退容止,非礼不行,则其于礼也深矣。
至观其论大道,深奥宏博,又知于诸经之义,无所不贯。
(刘熙载《艺概·文概》)刘向文足继董仲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