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地理选修6习题 第二章 环境污染与防治 第三节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word版含答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地理选修6习题第二章环境污染与防治第三节大气污染及其防治word版含答案

人教版地理选修6习题第二章环境污染与防治第三节大气污染及其防治word版含答案

第二章环境污染与防治第三节大气污染及其防治(一)教材第28页图2.18图表分析:本图是以中国省区地图为底图,指出了我国酸雨的分布区。

从图中可以看出, 我国酸雨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包括重庆、贵州、广东、广西、江西、江苏、浙江等省市,尤其是浙江、江西、湖南一带燃煤较多,硫氧化物排放量大,空气中水汽含量大,酸雨较重;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工业发达,酸雨也很严重,是重酸雨区。

从总体上看,我国南方酸雨比北方严重,原因与土壤性质有一定的关系。

北方土壤大多为碱性,飞扬的土壤颗粒可以和空气中的酸性气体中和,而南方土壤多为酸性,缺少这样的中和。

(二)教材第29页案例案例分析:20世纪末期,北京城市空气一度受到严重污染。

作为我国首个投巨资治理大气环境的城市,案例分析了北京城市空气污染的首要污染和主要污染源,并从四个方面分析了治理措施,体现出大气污染治理的区域性、综合性、整体性特点。

如下表。

思考提示:可吸入颗粒物是造成北京大气污染的首要污染物。

2 •造成北京大气污染的污染物质主要来源于燃煤、机动车尾气、工地扬尘等。

3 •调整能源结构,使用清洁能源,极大地改善了北京近年来的空气质量。

(三)教材第30页案例案例分析:本案例从自然、人为两方面分析了造成贵阳酸雨污染严重的原因,明确了调整能源结构、调整工业布局和产业结构是防治酸雨的有效途径。

如下表:思考提示:贵阳市在治理酸雨的过程中采取了推广家庭生活和企业生产使用清洁能源、搬迁污染大户、实施全市烟尘达标排放等措施。

这些措施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是标本兼治的措施,因此,贵阳市空气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学业达标PM2.5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 2.5微米的颗粒物。

这个值越高,空气污染越严重。

为某年春季某日广东省环境监测中心发布的珠江三角洲PM2.5均值分布图。

读图回答1[课堂小结]下图2题。

1 •下列城市中,空气质量最差的是()A. 广州市B.珠海市C.佛山市D.江门市解析:读图可知,空气质量最差的是佛山市。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第二章第三节《大气污染及其防治》习题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第二章第三节《大气污染及其防治》习题

高中地理选修6 同步练习及解析1.大气污染表现在()A。

大气中O2含量增多B。

大气中水汽的含量增多C。

大气圈中的原有成分被改变,而且增加了某些有毒有害的物质D.森林面积正在不断减少,生物物种数量锐减解析:选C。

大气污染是人类排放的污染物超过了大气的自净能力,大气表现出对人类的生产生活造成不便的一种现象。

而且有的污染物可能具有一定的毒性。

2。

下列关于“可吸入颗粒”的说法错误的是()A。

吸入颗粒物并非坏事,对人体无害,能锻炼人的免疫机能B。

吸入大量颗粒物,可能引发传染病C.吸入大量颗粒物,可能使人患“尘肺病”D.吸入大量颗粒物,可能出现免疫功能障碍解析:选A。

少量的可吸入颗粒物可以刺激人体的免疫系统,锻炼并提高人类的免疫机能,这种量一旦超过一定的限度将对人体产生严重危害。

下图是可吸入颗粒物形成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3。

下列不.属于可吸入颗粒物产生原因的是()A。

冬季燃煤取暖B.汽车尾气排放C.农村大量使用沼气D.尾气处理技术的落后4.针对可吸入颗粒物污染现状,可行的措施是()A.禁止煤炭的使用B。

限制汽车工业的发展C.全部使用电动交通工具D。

合理规划城市道路解析:第3题,由图可以看出可吸入颗粒物主要是由SO2和NOx造成的,因此污染物主要来自于煤炭和石油的使用过程.第4题,合理规划城市道路可以减少交通拥堵,进而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从而减轻NOx的排放,是可行的。

答案:3、C4、D5.(2011年镇江模拟)下图为成都平原、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地级市空气污染综合指标对比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平均值最大的地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氧化硫浓度最大的地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第二章 环境污染与防治第三节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习题精选八十八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第二章 环境污染与防治第三节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习题精选八十八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第二章环境污染与防治第三节大气污染及其防治习题精选八十八第1题【单选题】2012年1月15日,广西龙江出现了严重的重金属镉污染事件,并波及下游柳江。

结合广西西江水系示意图,完成下题。

为防止此类事件再度发生,应釆取的合理措施是( )①禁止有色金属开采和冶炼②实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③促进污染企业向河流下游转移④加强环境管理,提高环保意识A、①③B、②③C、②④D、③④【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2015年5月26日13时左右,受当地部分农民群众收割作物后焚烧秸秆形成雾霾的影响,在沪渝高速公路湖北荆州段,相继发生15起交通事故,致使高速公路交通一度中断,并造成2人死亡,6人不同程度受伤。

此时,农民焚烧的秸秆主要来自( )A、小麦B、谷子C、甘蔗D、水稻【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大气污染源不包括工业、汽车与居民生活排放出的( )A、二氧化碳B、粉尘C、氮氧化物D、碳氢化合物【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轿车越来越多地进入家庭。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家庭轿车的大量使用能够( )A、降低燃油消费B、提高交通效率C、扩大居民出行范围D、节省城市用地对大城市来说,大量使用家庭轿车有利于( )A、缓解道路交通压力B、提高道路运行能力C、城市连片发展D、降低市中心常住人口密度家庭轿车的大量使用,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是( )A、在城市上空形成臭氧层空洞B、大范围的水体污染C、大规模的酸雨危害D、城市大气质量下降【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秋冬季节,我国各地雾霾报道频频占据新闻头条,重污染下的雾霾锁城,变成了常态。

下图为北京地区和京津冀地区PM2.5来源构成统计图(%)。

读图,回答问题。

有关雾霾的叙述,正确的有( )A、“高湿度、低风速、强逆温”利于形成B、暖锋活动有利于快速驱散雾霾C、燃煤是PM2.5的首要污染源D、PM2.5污染物主要来源于本地减轻雾霾及其危害,可采取的措施有( )A、提高物质生活水平,加快经济发展速度B、严格落实减排措施,关闭有污染的企业C、积极践行绿色生活,监督环境违法行为D、加强地区间的协作,共同营造绿色环境【答案】:【解析】:第6题【综合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第二章第三节《大气污染及其防治》ppt课件1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第二章第三节《大气污染及其防治》ppt课件1

主题一 可吸入颗粒物污染
材料:新华社北京 2012 年 2 月 29 日电,国务院总理温家宝 29 日主 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同意发布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部署 加强大气污染综合防治重点工作。新标准增加了细颗粒物(PM2.5)和臭 氧(O3)8 小时浓度限值监测指标。会议要求 2012 年在京津冀、长三角、 珠三角等重点区域以及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开展细颗粒物与臭氧等项目 监测,2013 年在 113 个环境保护重点城市和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开展 监测,2015 年覆盖所有地级以上城市。
预习交流
为什么我国南方地区的酸雨比北方地区严重? 提示:(1)南方地区有色冶金工业发达,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硫氧化 物和氮氧化物;(2)南方地区气候湿润,降水较多,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和 雨水结合,形成酸雨;(3)南方地区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地形较为封闭, 不利于污染物质的扩散;(4)南方地区的土壤为呈酸性的红壤,大气中的 颗粒物也呈酸性,对大气中形成的酸,缺少足够的中和。
编后语
• 常常可见到这样的同学,他们在下课前几分钟就开始看表、收拾课本文具,下课铃一响,就迫不及待地“逃离”教室。实际上,每节课刚下课时的几分 钟是我们对上课内容查漏补缺的好时机。善于学习的同学往往懂得抓好课后的“黄金两分钟”。那么,课后的“黄金时间”可以用来做什么呢?
• 一、释疑难 • 对课堂上老师讲到的内容自己想不通卡壳的问题,应该在课堂上标出来,下课时,在老师还未离开教室的时候,要主动请老师讲解清楚。如果老师已
预习交流
可吸入颗粒物对人体是否“百害无一利”? 提示:人体吸入少量的颗粒物,能刺激并锻炼人的免疫机能,对人体 有利,只有吸入过多的颗粒物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2)酸雨:pH 小于 5.6 的降水。 ①主要污染物: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 ②危害:使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生长繁殖,乃至大量死亡;使土壤酸 化,造成养分淋失,影响微生物的活性,使土壤肥力降低,导致农作物减产; 腐蚀树叶,使光合作用受阻,影响森林生长,林木成片死亡;腐蚀建筑物和 文物古迹。 ③在我国的分布: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现已扩展到华东和东北地 区。 3.其他大气污染:氟利昂破坏臭氧层、二氧化碳导致全球性气候变 暖。

2019-人教版版高中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第二章第三节《大气污染及其防治》课件 (共41张ppt)-文档资料

2019-人教版版高中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第二章第三节《大气污染及其防治》课件 (共41张ppt)-文档资料

(一)酸雨
酸雨(Acid rain)的形成,主要是在燃烧煤、 石油、天然气等的过程中,不断向大气排放二 氧化硫和氮氧化合物等酸性气体所致,说明:酸 雨不单指“雨”,也包括雪、雹、雾等各种酸 性的降水形式 。
酸雨形成原理图示
我国的酸雨:(以硫酸型酸雨为主)
A.特点:以煤炭为主要能源。随经济 发展,酸雨分布范围亦有扩大的趋势。
B.分布范围的变化:20世纪80年 代 西南地区 。90年代 扩大到长江以南、青 藏高原以东。目前 扩展到华北和东北地区
世界三大酸雨分布区:欧洲,北美,中国 南方
对环境造成的危害:(酸化、腐蚀) A.水生生态:使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生长繁殖,乃 至大量死亡; B.土壤生态:使土壤酸化,造成养分淋失,影响微生 物的活性,使土壤肥力降低,导致农作物减产; C.植物生长:腐蚀树叶,使光合作用受阻,影响森林 生长,林木成片死亡; D.建筑物:腐蚀石材、钢材,造成建筑物、铁轨、桥 梁和文物古迹的损坏。
世界上的光化学烟雾事件,最早于1946 年发生于美国的洛杉矶市。它主要是由于汽 车燃油排出尾气中的氮化物和烃类,在强烈 日光照射下形成的光化学烟雾,所造成的大 气污染事件。后来,在日本的“石油城”— —四日市和产油国科威特等也发生了因炼油 而引起的光化学 烟雾事件。虽然同洛杉矶 一样,都属石油型,但主要不是由汽车排气 造成的光化学烟雾事件。由于最早发生在洛 杉矶,所以通常就将主要因汽车排气引起的 光化学烟雾,称为“洛杉矶型烟雾”
分析上图,你能获得有关臭氧层变化的信息
2、臭氧层的变化对人类的影响
(1)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增加皮肤癌和白内障的发病率;
(2)对植物的影响 ——使农作物减产;
4、南方降雨多,产生酸雨的机会多。
酸雨的防治

高中地理第二章环境污染与防治第三节大气污染及其防治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6

高中地理第二章环境污染与防治第三节大气污染及其防治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6

第三节大气污染及其防治大气污染现象和大气污染物———————情景导入先思考———————2017年11月6日由于大气逆温层的存在,京城的水平与垂直方向扩散条件都比较差,全市空气质量维持在中重度污染水平,西部污染较重,城六区PM2.5浓度为158 μg/m3。

思考探究:你知道材料中的大气污染是怎样产生的吗?提示:大气污染是由自然和人为原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人为原因是主要原因。

雾霾与逆温天气有关,同时与生活生产和汽车运输排放大量烟尘,从而导致PM2.5浓度超标。

———————基础知识要记牢———————一、大气污染的概念和危害二、可吸入颗粒物三、酸雨1.概念、污染物和污染源2.危害3.我国的酸雨南方地区严重,现已扩展到华北和东北地区。

———————重点难点掌握好———————一、可吸入颗粒物污染1.可吸入颗粒物的来源降水量较少、植被覆盖率较低地区的尘土以及建筑工地、汽车尾气排放等。

2.可吸入颗粒物的危害及危害过程3.我国北方城市可吸入颗粒物污染严重的原因二、酸雨[拓展提升]我国南方地区的酸雨比北方地区严重的原因(1)南方地区有色冶金工业发达,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

(2)南方地区气候湿润,降水较多,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和雨水结合,形成酸雨。

(3)南方地区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地形较为封闭,不利于污染物质的扩散。

(4)南方地区的土壤为呈酸性的红壤,大气中的颗粒物也呈酸性,对大气中形成的酸缺少足够的中和。

三、臭氧层破坏和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和全球气候变暖均是全球性环境问题,其成因及影响见下表。

———————应用体验不可少———————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等气体进入大气后被缓慢氧化,分别形成硫酸和硝酸,随雨、雪、冰雹、雾降落到地面形成酸雨。

据此回答1~2题。

1.下列情况可造成酸雨的是( )①森林遭到乱砍滥伐②工业上大量燃烧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③广大农村居民燃烧沼气④汽车排放大量尾气A.①②B.③④C.②④D.②③2.减少城市酸雨产生的最佳途径是( )A.使用无铅汽油B.工厂把烟囱造高C.工业上将生石灰与含硫煤混合使用D.大力推广使用煤气作生活燃料解析:1.C 2.C 本题主要考查酸雨形成的原因及其解决措施。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六2.3大气污染及其防治习题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六2.3大气污染及其防治习题

第三节大气污染及其防治考查知识点及角度难度及题号基础中档稍难可吸入颗粒物和酸雨1、2 3、4、7 8大气污染的防治 6 5下图为我国某城市工业区、商业区、住宅区分布示意图,工业区内主要是一天24小时连续生产的钢铁厂、化工厂,读图回答1~2题。

1.对住宅区环境状况的反映,符合事实的是()。

①夜间住宅区的大气污染要比白天严重②白天住宅区的大气污染要比晚上严重③随工厂的增多,一年中,阴雨天增多了④随工厂的增多,一年中,晴天增多了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2.该城市属热带季风气候,试分析该城市可能出现的最严重的大气污染现象是()。

A.光化学烟雾B.臭氧空洞C.沙尘暴D.酸雨解析做这道题时可以利用山谷风的知识来解决。

白天,工业区好比“山谷”,温度低于“山顶”的住宅区,气流由工业区流向住宅区,而晚上恰好相反;工厂增多,排放的气体也在增加,晴天减少。

就我国来讲,工业区主要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硫等酸性气体,势必会产生严重的酸雨危害。

答案 1.C 2.D灰霾是指空气悬浮着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颗粒物,能见度小于10公里的大气现象。

近年珠江三角洲及国内一些区域,因空气质量差,灰霾天气严重,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读下图,回答3~5题。

3.有关广州灰霾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自1954年至2010年灰霾天数逐年增加B.改革开放以来,灰霾天数迅猛递增C.灰霾天数达200天以上的年份是1997年D.连续三年内灰霾天数增长最快的是1991年至1994年4.灰霾的出现天数()。

①与区域污染物悬浮细粒子产生量有关②与出现连续的静风、逆温等气象条件有关③与工业废水排放量有关④与大气中CO2浓度增大有关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5.改善珠江三角洲空气污染状况的最有效的措施是()。

A.控制经济发展规模和人口规模B.加大调整产业结构力度,削减珠江三角洲燃料消费总量C.限制汽车工业的发展,大力发展公交事业D.完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与评价指标体系解析由图示可以看出灰霾天数达200天以上的年份是1997年;结合材料信息可知灰霾的出现与可吸入颗粒物和大气运动情况有关;改善城市大气环境质量的根本在于控制有害物质的排放。

[精品]新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提升训练第二章环境污染与防治第三节大气污染及其防治及答案

[精品]新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提升训练第二章环境污染与防治第三节大气污染及其防治及答案

第二章 环境污染与防治第三节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一)教材第28页图218图表分析:本图是以中国省区地图为底图,指出了我国酸雨的分布区。

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酸雨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包括重庆、贵州、广东、广西、江西、江苏、浙江等省市,尤其是浙江、江西、湖南一带燃煤较多,硫氧化物排放量大,空气中水汽含量大,酸雨较重;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工业发达,酸雨也很严重,是重酸雨区。

从总体上看,我国南方酸雨比北方严重,原因与土壤性质有一定的关系。

北方土壤大多为碱性,飞扬的土壤颗粒可以和空气中的酸性气体中和,而南方土壤多为酸性,缺少这样的中和。

(二)教材第29页案例案例分析:20世纪末期,北京城市空气一度受到严重污染。

作为我国首个投巨资治理大气环境的城市,案例分析了北京城市空气污染的首要污染和主要污染,并从四个方面分析了治理措施,体现出大气污染治理的区域性、综合性、整体性特点。

如下表。

2.造成北京大气污染的污染物质主要于燃煤、机动车尾气、工地扬尘等。

3.调整能结构,使用清洁能,极大地改善了北京近年的空气质量。

(三)教材第30页案例案例分析:本案例从自然、人为两方面分析了造成贵阳酸雨污染严重的原因,明确了调整能结构、调整工业布局和产业结构是防治酸雨的有效途径。

如下表:生产使用清洁能、搬迁污染大户、实施全市烟尘达标排放等措施。

这些措施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是标本兼治的措施,因此,贵阳市空气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PM25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

这个值越高,空气污染越严重。

下图为某年春季某日广东省环境监测中心发布的珠江三角洲PM25均值分布图。

读图回答1~2题。

A.广州市B.珠海市.佛山市D.江门市解析:读图可知,空气质量最差的是佛山市。

答案:2.关于珠江三角洲PM25浓度偏高的原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势平坦,人口稠密B.降水量较小,沙尘暴肆虐.经济发达,工厂多D.鱼米之乡,农业发达解析:珠三角地区PM25浓度偏高与该地区经济发达、工厂多有关,而与地势、农业关系不大;该地区降水量较大,几乎不受沙尘暴影响。

人教版版高中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第二章第三节《大气污染及其防治》优质课件 (共31张ppt)

人教版版高中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第二章第三节《大气污染及其防治》优质课件 (共31张ppt)

1、API指数低,雾霾的发生概率小,能见度好。或API指数高,雾霾 的发生概率大,能见度差。 2、特点: 季节变化大,夏季雾霾天气较少,其他季节雾霾天气较多。 3、雾霾天气会受风速、气温、降水等因素影响。 风速:风速较小,不利于污染物扩散,容易发生雾霾天气。 气温:近地面温度较高时,大气对流旺盛,有利于大气污染物扩散, 不容易发生雾霾天气;反之,大气出现逆温现象时,不利于大气污染 物扩散,容易发生雾霾天气。 降水:降水有利于降低污染物浓度,不容易发生雾霾天气 4、原因:城市机动车保有量快速增长,交通拥堵严重,污染排放量 大幅增加;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持续;能源消耗增加,污染控制力度 不够;建筑工地遍地开花。
伦敦杀人雾霾(空气污染最典型的事件是1952 年伦敦烟雾事件,4天夺走4000多条人命,过后的 两个月又陆续有8000多人死亡。)
雾都-伦敦
雾都-伦敦
目前伦敦的街头
雾都-伦敦
雾都-伦敦
伦敦多管齐下铁腕治雾 告别“雾都”称号
1952年“伦敦烟雾事件”发生后,英国政府制定了一系 列的法规措施整治环境。 (1)1956年,英国政府颁布了《清洁空气法案》, 大规模改造城市居民的传统炉灶,减少煤炭用量;发电 厂和重工业被迁到郊区。 (2)1968年以后,英国又出台了一系列的空气污染 防控法案,这些法案针对各种废气排放进行了严格约束。 (3)80年代后,交通污染取代工业污染成为伦敦空 气质量的首要威胁。为此,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来 抑制交通污染。包括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网络、抑制私车 出行等。 经过50多年的治理,伦敦终于摘掉了“雾都”的帽子, 城市上空重现蓝天白云。
A
B
C
D
随堂练习
2、我国东部大城市雾霾天气形成的人为因素是( B ) A.城市规模大、热岛效应显著 B.汽车数量增长迅速、尾气污染严重 C.建筑物密集、空气流通不畅 D.大量使用空调、排放废气多

2024_2025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环境污染与防治3大气污染及其防治同步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6

2024_2025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环境污染与防治3大气污染及其防治同步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6

第三节大气污染及其防治记一记填一填一、大气污染现象和大气污染物1.大气污染:由于自然或人为的缘由,大气圈中的原有成分被变更,而且增加了某些有毒有害的物质,致使大气质量恶化,影响了原有的生态平衡,严峻威逼着人体健康和正常的工农业生产,并对建筑物及各种设备设施造成损害的现象称为大气污染。

2.大气污染物(1)可吸入颗粒物(技术上标为PM10)空气中悬浮着多数固体颗粒,统称“总悬浮颗粒物”。

去掉10微米以上的那些大颗粒,剩下的就是“可吸入颗粒物”,它是空气质量播报中的一个重要参数。

可吸入颗粒物的危害:假如吸入颗粒物过多或颗粒物中含有毒有害成分时,就可能出现免疫功能障碍,危害健康。

颗粒物中假如含有较多病菌和病毒时,则可能引发传染病;长期吸入过量颗粒物,积聚在肺部,可能使人患“尘肺病”;有些颗粒物沉积在肺部,还可能引起恶性病变。

我国北方降水量较少,植被覆盖率较低,有些地区土地荒漠化加剧,加上近年来建筑工地遍布,城市汽车数量猛增,尾气排放缺乏标准或不达标,使可吸入颗粒物成为不少城市的主要空气污染物。

(2)酸雨概念:人们一般把pH值小于5.6的降水称为酸雨。

形成酸雨的大气污染物主要有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等。

对环境造成的危害:使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生长繁殖,乃至大量死亡;使土壤酸化,造成养分淋失,影响微生物的活性,使土壤肥力降低;腐蚀树叶,使光合作用受阻,影响森林生长,林木成片死亡;腐蚀石材、钢材,造成建筑物、铁轨、桥梁和文物古迹的损坏。

二、大气污染防治1.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能源生产和消费。

2.大气污染的防治:节能和提高能源效率、开发干净煤技术、开发新能源、利用可再生能源、限制机动车污染,以及工业污染限制等方面。

研一研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PM2.5(10)是指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中直径≤2.5(10) μm的微粒物,也称为可吸入颗粒。

它作为水汽的凝聚核,是云、雾、霾的形成因子。

雾与霾可相互转化,其区分在于相对湿度,相对湿度达到95%以上的低能见度现象称为雾,低于80%的为霾。

人教版版高中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第二章第三节《大气污染及其防治》优质课件 (共32张PPT)

人教版版高中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第二章第三节《大气污染及其防治》优质课件 (共32张PPT)

2015年12月北京首次启动空气重污染红色预警


需要的是
哪样的大气环境?
我们希望有白云蓝天, 需要清洁的空气。



怎么办?
防治
大气污染 及其
【学习目标】 1. 理解大气污染的形成和主要表现。 2. 掌握酸雨的概念及危害。 3.以某次大气污染事件为例,分析大气污染的防 治措施。 【重点难点】 1. 可吸入颗粒物污染形成的成因、对人体造成的 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2. 酸雨形成的原因、污染过程和危害,及其防治 措施。
污 染 物 来 源
自然污 火山喷发等自然活动放出的酸性气体 染源 生活污染 人们为满足生活需要,燃烧化石燃料排出氮氧化物和 固定 源 硫氧化物 污染 人为污 生产污染 工业、企业生产过程中和燃料燃烧过程中排放硫氧化 源 染源 源 物和氮氧化物 交通工具行驶过程中排放的尾气含有氮氧化物和硫氧 移动污染源 化物
1.下列关于TSP浓度日变化曲线分布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A.TSP浓度日变化规律与气温的日变化规律相一致 B.TSP浓度日变化规律与气温的日变化规律完全相反 C.TSP浓度的日变化呈“双峰型”,有两个高峰值 D.气温越高,TSP的浓度值也越高
C
)。
2.下列关于TSP浓度的影响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中午时TSP浓度较低的原因是此时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大大减少 B.雨天时TSP浓度较晴天高 C.气温对TSP浓度的日变化规律影响不是很大 D.当近地面形成逆温时,大气颗粒物的浓度值就较低
C )。
A.有些地区土地荒漠化加剧
B.城市汽车数量猛增,尾气排放缺乏标准或不达标 C.发达国家把污染物转嫁于发展中国家
D.近年来工程建设较多,工地扬起大量的沙尘

人教版版高中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第二章第三节《大气污染及其防治》课件 (共27张ppt)

人教版版高中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第二章第三节《大气污染及其防治》课件 (共27张ppt)
使树木枯萎 4.“三北”防护林的主要作用
A.防风固沙 B.减少水土 流失 C.涵养水源,增加空 气湿度D.净化空气,消除污染
AB
历史上,人类征服自然过程曾留下许多宝贵的经验教训,当前世界 人类仍然面临着许多共同的环境问题,回答5~6题。
5.请阅读世界某些地区环境问题分布图,分析说明图中 a、b、c分布区反 映的环境问题是
▪ 5、You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 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 ----Charles Chaplin人必须相信自己,这是成功的秘诀。-Thursday, June 17, 2021June 21Thursday, June 17, 20216/17/2021
A、山东、河南 B、江苏、山东
C、江苏、天津 D、上海、柳州
8、所谓“排放交易机制”是指在政府对污染物排放进行
总量限定的情况下,允许污染排放量大的企业向污染物排
放量小的企业购买排放指标。这种做法可以使
A、当地环境质量保持不变 B、当地环境质量逐渐恶化
C、生产工艺环保的企业获得更大的效益 D、排污量大

9、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 要学生 学的知 识,教 职员躬 亲共学 ;要学 生守的 规则, 教职员 躬亲共 守。2021/8/112021/8/11Wednesday, August 11, 2021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 的人谈 话。2021/8/112021/8/112021/8/118/11/2021 3:07:05 AM

11、一个好的教师,是一个懂得心理 学和教 育学的 人。2021/8/112021/8/112021/8/11Aug-2111- Aug-21

高中地理第二章环境污染与防治第三节大气污染及其防治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6

高中地理第二章环境污染与防治第三节大气污染及其防治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6

第三节大气污染及其防治1.大气污染的含义及主要的大气污染物。

2.可吸入颗粒物污染、酸雨的成因及其危害。

3.结合具体事例分析大气污染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其危害。

一、大气污染现象和大气污染物1.大气污染的概念由于自然或人为原因,大气圈中的原有成分被改变,而且增加了某些有毒有害的物质,致使大气质量恶化,影响了原有的生态平衡,严重威胁着人体健康和正常的工农业生产,并对建筑物及各种设备设施造成损害的现象。

2.可吸入颗粒物(1)指标:空气中直径10微米以下的固体颗粒物。

(2)危害:免疫功能障碍,危害人体健康。

(3)成因:土地荒漠化加剧、建筑工地遍布、汽车尾气。

(4)我国的分布:主要在北方。

3.全球性大气污染(1)酸雨2(3)臭氧层破坏:氟利昂广泛用作制冷剂。

二、大气污染防治1.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能源生产和消费。

2.主要防治途径节能和提高能源效率、开发洁净煤技术、开发新能源、利用可再生能源、控制机动车污染,以及工业污染控制等。

1.大气圈中原有成分被改变就是大气污染。

(×)2.可吸入颗粒物对人体有百害而无一利,必须严加控制。

(×)3.形成酸雨的大气污染物主要是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

(√)4.人们一般把pH值大于5.6的降水称为酸雨。

(×)5.下列情况可造成酸雨的是( C )①森林遭到乱砍滥伐②工业上大量燃烧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③广大农村居民燃烧沼气④汽车排放大量尾气A.①②B.③④C.②④ D.②③6.减少城市酸雨产生的最佳途径是( C )A.提倡使用无铅汽油B.工厂把烟囱建高C.工业上将生石灰与含硫煤混合使用D.大力推广使用煤气作生活燃料1.大气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污染物,其主要污染源及危害如下表所示:(1)调整能源战略能源生产和消费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因而大气污染解决的最有效、最直接的途径就是调整能源战略。

主要途径如下所示:(2)大气污染的其他防治措施植树造林、清洁生产、合理布局生产、调整产业结构。

高中地理第二章环境污染与防治2.3大气污染及其防治练习新人教版选修6(2021学年)

高中地理第二章环境污染与防治2.3大气污染及其防治练习新人教版选修6(2021学年)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环境污染与防治2.3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练习新人教版选修6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环境污染与防治2.3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练习新人教版选修6)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环境污染与防治2.3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练习新人教版选修6的全部内容。

第三节大气污染及其防治基础巩固读下面“上海市工业烟尘排放量逐年统计图”,完成第1~2题。

1上海市工业烟尘排放量的变化规律是()A。

2000年以后持续减少ﻩB。

总体呈现下降趋势C. 1996年以后加速下降D.变化不大21997—2003年上海市烟尘排放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A.产业结构调整ﻩ B.转变城市职能C.减小工业规模ﻩD.工业迁至浦东新区解析:第1题,据图可知上海市工业烟尘排放量的变化规律是总体呈现下降趋势.第2题,上海市烟尘排放量减少主要得益于产业结构调整,使大气污染严重的工业减少。

答案:1.B 2.A读下列材料,完成第3~4题.材料一我国部分城市空气质量周报。

城市污染指数首要污染物空气质量等级北京92TSPⅡ贵69TSPⅡ阳(TSP为总悬浮物)材料二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北京每年约有2 000万吨煤燃烧,500多万辆机动车排气,5 000多处建筑工地的扬尘,大大加剧了北京的污染。

贵阳曾经被联合国有关组织列为世界十大酸雨污染城市之一,是贵州省酸雨污染的中心,也是酸雨污染最严重的城市。

20世纪90年代,贵阳市空气中二氧化硫的含量超过国家2级标准两倍多,酸雨出现的频率占全年降水的21%。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六第2章-第3节大气污染及其防治学案Word版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六第2章-第3节大气污染及其防治学案Word版含答案

第三节大气污染及其防治1.了解大气污染现象和大气污染物。

2.理解大气污染的成因及危害。

(重点)3.掌握大气污染防治的主要措施。

(难点)[基础·初探]教材整理1大气污染现象和大气污染物阅读教材P25~P29,完成下列问题。

1.大气污染(1)原因:由于自然或人为的原因,大气圈中的原有成分被改变,而且增加了某些有毒有害的物质。

(2)危害:致使大气质量恶化,影响了原有的生态平衡,严重威胁着人体健康和正常的工农业生产,并对建筑物及各种设备设施造成损害。

2.主要大气污染及污染物(1)可吸入颗粒物(2)酸雨①酸雨的概念、污染物和污染源②酸雨的危害南方地区严重,现已扩展到华北和东北地区。

填空(1)空气中悬浮着无数固体颗粒,统称________。

“可吸入颗粒物”技术上标为________。

(2)人吸入颗粒物中如果含有较多病菌和病毒时,则可能引发________;长期吸入过量颗粒物,可能使人患______。

(3)形成酸雨的大气污染物主要有________和__________等。

【提示】(1)总悬浮颗粒物PM10(2)传染病尘肺病(3)硫氧化物氮氧化物教材整理2 大气污染防治阅读教材P29-P30,回答下列问题。

1.大气污染物的主要来源:能源生产和消费。

2.主要防治途径⎩⎪⎨⎪⎧ 节能和提高能源效率开发洁净煤技术开发新能源利用可再生能源控制机动车污染,控制工业污染3.我国治理酸雨的措施 限制高硫煤的开采;发展清洁煤燃烧技术、煤炭脱硫技术;调整能源结构。

正误判断:(1)使用低硫煤不会产生大气污染。

( )(2)我国北方冬季为降低大气中PM 10的含量应限制汽车的行驶。

( )(3)调整能源消费结构能有效缓解酸雨。

( )【提示】 (1)× 使用低硫煤可减轻大气污染但不是不会产生大气污染。

(2)× 限制汽车行驶不太现实,可对部分车辆限行。

(3)√ 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是减轻大气污染的有效措施。

【地理】人教版选修6 第二章 第三节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教案)

【地理】人教版选修6 第二章 第三节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教案)

新课标下地理示范教案第二章环境污染与防治第三节大气污染及其防治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1、通过学生自学,让学生了解大气污染的概念,学会分析大气污染防治的措施;2、掌握可吸入颗粒物污染形成的成因、对人体造成的危害,及其防治措施;3、理解酸雨形成的原因、污染过程和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案例分析可吸入颗粒物污染和酸雨形成的成因、危害,及其防治措施;2、理解调整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对大气污染治理的普遍意义;3、分析大气污染现象发生的时空尺度差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确大气环境污染的现状,树立学生保护大气环境的思想意识;2、面对当前大气污染的严峻形势,使学生能够结合社会实际,思考解决的措施,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1.可吸入颗粒物污染形成的成因、对人体造成的危害,及其防治措施;2.酸雨形成的原因、污染过程和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三、教学难点:可吸入颗粒物的概念、酸雨的危害及防治。

四、教学方法:自学辅导法、分组讨论法、合作探究法、案例分析法等。

五、教学手段:投影仪、电视新闻报刊资料、我国酸雨分布图及一些大气污染景观图片。

六、课时安排:1课时。

七、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近年来,虽然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由于各种原因,我国大气环境面临的形势仍然非常严峻。

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居高不下。

现在,全国二氧化硫年排放量高达1857万吨,烟尘1159万吨,工业粉尘1175万吨,大气污染仍然十分严重。

酸雨区污染日益突出。

酸雨区由80年代的西南局部地区发展到现在的西南、华南、华中和华东4个大面积的酸雨区,酸雨覆盖面积已占国土面积的30%以上,我国已成为继欧洲、北美之后的世界第三大重酸雨区。

这些大气污染是怎么产生的?又需要采取什么有效措施来解决呢?【板书】第三节大气污染及其防治【板书】一、大气污染现象和大气污染物1.大气污染【教师指导】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归纳大气污染的概念。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第二章第三节《大气污染及其防治》ppt课件1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第二章第三节《大气污染及其防治》ppt课件1
目录 退出
不利影响
(2)防治措施:提高沙源地的植被覆盖率 ; 加强城市绿地建设 ; 控制交通与 建筑扬尘; 戴口罩等。 2.易发生酸雨区的共同条件有哪些? (1)工业发达, 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造成酸雨 的污染物质为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 , 所以要形成酸雨 , 首先要有造成酸 雨的物质。在工业发达的地区, 消耗大量的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能 源, 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 易形成酸雨。 (2)气候湿润, 降水较多, 有利于酸性物质和水分结合 , 形成酸雨。硫 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 , 只有与大气中的水分结合 , 并以降水的 形式降落到地面 , 才会形成酸雨 , 如果大气中的水分较少 , 即使酸性气体 与水汽结合, 不能形成降水 , 其就会随风飘散到其他地区 , 不会对本地区 造成酸雨危害。 (3)地形较为封闭。较为封闭的地形 , 由于受地形的阻挡 , 风力小, 不 利于酸性气体的扩散 , 酸性气体就会在本地区大量聚集 , 和水汽结合, 随 降水降落到地面, 形成酸雨。
目录
退出
二、大气污染防治
1.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 能源生产和消费。 2.大气污染防治途径: 节能和提高能源效率、开发洁净煤技术、开 发新能源、利用可再生能源、控制机动车污染、工业污染控制。 3.我国治理酸雨的措施: 建立“两控区”, 即酸雨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污 染控制区、限制高硫煤的开采、积极发展清洁煤燃烧技术和煤炭脱硫 技术、调整能源结构。
目录
退出
1.可吸入颗粒物污染 (1)可吸入颗粒物的来源及影响 可吸入颗粒物是空气质量播报中的一个重要参数 , 是指空气中悬 浮的粒径在 10 微米以下的固体颗粒。其主要来源及影响见下表:
自然渠道 人为渠道 有利影响 降水量较少, 植被覆盖率低 , 土地荒 漠化加剧 建筑工地多、汽车尾气排放量大且 缺乏标准或不达标 少量吸入可刺激并锻炼人的免疫 机能 吸入过多或颗粒物中含有毒有害 成分时, 就可能出现免疫功能障碍 , 危害健康, 如传染病、“尘肺病”、恶 性病变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环境污染与防治第三节大气污染及其防治(一)教材第28页图2.18图表分析:本图是以中国省区地图为底图,指出了我国酸雨的分布区。

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酸雨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包括重庆、贵州、广东、广西、江西、江苏、浙江等省市,尤其是浙江、江西、湖南一带燃煤较多,硫氧化物排放量大,空气中水汽含量大,酸雨较重;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工业发达,酸雨也很严重,是重酸雨区。

从总体上看,我国南方酸雨比北方严重,原因与土壤性质有一定的关系。

北方土壤大多为碱性,飞扬的土壤颗粒可以和空气中的酸性气体中和,而南方土壤多为酸性,缺少这样的中和。

(二)教材第29页案例案例分析:20世纪末期,北京城市空气一度受到严重污染。

作为我国首个投巨资治理大气环境的城市,案例分析了北京城市空气污染的首要污染和主要污染源,并从四个方面分析了治理措施,体现出大气污染治理的区域性、综合性、整体性特点。

如下表。

主要污染源主要污染物自然条件影响防治措施效果煤燃烧、汽车尾气、建筑工地扬尘、自然可吸入颗粒物气候较干旱,自然降尘较多,大风天气减少,逆温天气增多改善能源利用结构;颁布机动车尾气排放标准;扩大绿化面积,减少裸露地面;加大对重点污染源的治理力度空气质量改善2.造成北京大气污染的污染物质主要来源于燃煤、机动车尾气、工地扬尘等。

3.调整能源结构,使用清洁能源,极大地改善了北京近年来的空气质量。

(三)教材第30页案例案例分析:本案例从自然、人为两方面分析了造成贵阳酸雨污染严重的原因,明确了调整能源结构、调整工业布局和产业结构是防治酸雨的有效途径。

如下表:搬迁污染大户、实施全市烟尘达标排放等措施。

这些措施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是标本兼治的措施,因此,贵阳市空气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学业达标PM2.5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

这个值越高,空气污染越严重。

下图为某年春季某日广东省环境监测中心发布的珠江三角洲PM2.5均值分布图。

读图回答1~2题。

1.下列城市中,空气质量最差的是( )A.广州市B.珠海市C.佛山市D.江门市解析:读图可知,空气质量最差的是佛山市。

答案:C2.关于珠江三角洲PM2.5浓度偏高的原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势平坦,人口稠密B.降水量较小,沙尘暴肆虐C.经济发达,工厂多D.鱼米之乡,农业发达解析:珠三角地区PM2.5浓度偏高与该地区经济发达、工厂多有关,而与地势、农业关系不大;该地区降水量较大,几乎不受沙尘暴影响。

答案:C结合2011年北京空气质量日报,完成3~4题。

A.臭氧B.二氧化硫C.一氧化碳D.可吸入颗粒物解析:形成酸雨的大气污染物主要有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二氧化硫为硫氧化物的一种,主要来源于化石燃料的燃烧和有色金属的冶炼。

答案:B4.这一时期,北京大气首要污染物形成的最重要原因是( )①冬季燃煤取暖②汽车尾气排放③北京春季干旱④冷锋活动频繁A.①②B.③④ C.②④D.①③解析:对比表格中各项污染物的指数,可看出这一时期的首要污染物是可吸入颗粒物,其主要是冬季燃煤取暖和汽车尾气排放造成的。

答案:A灰霾是指空气悬浮着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颗粒物,能见度小于10公里的大气现象。

近年珠江三角洲及国内一些区域,因空气质量差,灰霾天气严重,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读下图,回答5~7题。

广州灰霾天数1954—2004年逐年变化图5.有关广州灰霾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自1954年至2004年灰霾天数逐年增加B.改革开放以来,灰霾天数迅猛递增C.灰霾天数达200天以上的年份是1997年D,连续三年内灰霾天数增长最快的是1991年至1994年6.灰霾的出现天数( )①与区域污染物悬浮细粒子产生量有关②与出现连续的静风、逆温等气象条件有关③与工业废水排放量有关④与大气中CO2浓度增大有关A.①②D.②③C.①④D.③④7.改善珠江三角洲空气污染状况的最有效的措施是( )A.控制经济发展规模和人口规模B.加大调整产业结构力度,削减珠江三角洲燃料消费总量C.限制汽车工业的发展,大力发展公交事业D.完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与评价指标体系解析:由图示可以看出灰霾天数达200天以上的年份是1997年;结合材料信息可知灰霾的出现与可吸入颗粒物和大气运动情况有关;改善城市大气环境质量的根本在于控制有害物质的排放。

答案:5.C 6.A 7.B8.下面是某地理兴趣小组为配合世界环境日的宣传,做了两个“通缉令”,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请完善1号“通缉令”中的内容。

(2)2号“通缉令”中“嫌疑犯”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

(3)他们还计划为当地政府提出几条防治大气污染的建议,你能帮他们一下吗?解析:(1)本题由酸性可知为酸雨污染,籍贯是酸雨的成因,逮捕原因则是酸雨的危害。

(2)根据这种污染的分布和成因,可以推知为光化学烟雾。

(3)缓解和防治大气污染的关键在于控制污染物的排放,而节能减排、发展科技、恢复生态环境效果明显。

答案:(1)嫌疑犯:酸雨籍贯:化石燃料的燃烧、含硫矿石的冶炼,硫酸、磷肥、纸浆生产等产生的工业废气逮捕原因:使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生长繁殖,乃至大量死亡;使土壤酸化,危害森林和农作物生长;腐蚀建筑物和文物古迹;危及人体健康。

(2)光化学烟雾(3)推广节能灶、更新设备来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充分利用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等替代燃煤;同时开发洁净煤技术、清洁燃烧技术;开发新能源;利用可再生能源;回收尾气,变废为宝。

能力提升API是英文Air Pollution Index的缩写,意思是空气污染指数。

API越大,空气污染就越严重,空气质量就越差。

我国的空气质量周报采用空气污染指数(API)的形势报告。

监测的项目有:总悬浮颗粒物、二氧化硫等。

据此回答9~11题。

9.API的大小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但也与—定的大气状况有关,下列情况,会促使API 增大的是( )A.冷锋过境B.大风阴雨天气C.空气强烈对流D.晴朗无风天气解析:冷锋过境一般会带来大风、降雨天气。

大风及强对流天气都能加快污染气体扩散;晴朗无风的天气不利于污染物扩散,反而会导致污染气体的积聚,使空气污染指数增大。

答案:D10.近年来,我国北方城市在春季时,总悬浮颗粒物明显偏多的原因主要是( )A.大量燃烧煤炭用于取暖B.沙尘暴时有发生C.春耕播种,大水漫灌D.春季降水增多解析:北方城市冬季时燃煤量大,春季气温回升,燃煤减少;我国北方春季多大风天气,且春季北方蒸发旺盛,天气干燥,地表物质疏松,易发生沙尘暴,从而使总悬浮颗粒物偏多。

答案:B11.我国下列地区中,因首要污染物以二氧化硫为主而形成重酸雨区的是( )A.河西走廊B.松嫩平原C.四川盆地D.黄土高原解析:四选项中,四川盆地工业相对发达,二氧化硫排放量大,且盆地地形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另外四川盆地降水多,有利于酸雨的发生。

河西走廊、松嫩平原和黄土高原均属于北方地区,没有形成酸雨区的原因:一是工业不如四川盆地发达,二是降水比四川盆地少,三是地形比较开阔。

答案:C近些年来,生活在伍拉斯顿群岛的许多动物视力严重退化,羊患上了白内障,野兔和鸟类几乎双目失明,渔民捕到的鱼大多是盲鱼。

当地居民外出时暴露的皮肤很快就被晒得透红,眼睛也有痒痛感。

这种情况是由于大气层中臭氧层被破坏而造成的。

根据下图完成12~13题。

12.臭氧层能够大量吸收( )A.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B.太阳辐射中的红外线C.地面辐射D.大气辐射13.智利南部某城市在2005年10月10日至15日拉响二级警报,告诫人们中午尽量不要去户外活动。

这是因为( )A.南极洲上空臭氧层空洞短期扩大到了智利南部B.中午太阳辐射强烈C.当地此季节为秋季,为臭氧量最低的季节D.近期可能有热带风暴袭击解析:第12题,主要考查有关臭氧层空洞的问题。

臭氧层破坏主要是由氟氯烃类化合物的排放所导致,随着人类对冰箱等含氟电器的使用,臭氧破坏已成为困扰人类社会的三大大气环境污染问题之一。

臭氧层可以大量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保护地面生物免受紫外线伤害,当臭氧层受到破坏后,臭氧吸收紫外线功能下降,紫外线大量到达地表,就会对生命造成危害。

例如,可以使人患上皮肤病,甚至皮肤癌。

而对于臭氧层的保护来说,最有效的对策就是减少氟氯烃类气体的排放。

第13题,智利位于南半球,南部纬度较高,南极洲上空的臭氧层空洞活动时常会影响该区。

此时,智利对应的季节应是春季。

答案:12.A 13.A14.阅读关于PM2.5的资料,完成(1)~(4)题。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颗粒直径只有一根头发丝的1/20,又称“可入肺颗粒”。

人吸入过多的PM2.5可引起多种疾病。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环境空气质量指导值中,PM2.5为每立方米10微克。

我国华北某城市冬季监测采样点环境状况和PM2.5监测浓度污染物可能的主要来源。

(2)一般而言,大气中的PM2.5浓度除与污染源有关外,还会受哪些气象因素影响?如何影响?(3)大气中的PM2.5除影响人体健康外,还会对大气环境产生哪些影响?(4)为降低大气PM2.5含量可以采取哪些积极的举措?答案:(1)机动车尾气排放;企业和居民燃煤。

(2)大气中PM2.5浓度还与风速、气温、降水等因素有关。

(任答两个因素即可)风速:风速较大时,可以降低PM2.5浓度;反之,PM2.5容易积聚。

气温:近地面气温较高时,大气对流作用加剧,可以降低PM2.5浓度;反之,大气出现逆温层时,PM2.5不易扩散。

降水:降水有利于降低PM2.5浓度。

(任答两个因素即可)(3)利于水汽凝结,形成云雾和降水;削弱部分太阳辐射和阻挡地面辐射,影响气温;污染大气,降低能见度。

(任答两点即可)(4)借鉴发达国家大气环境污染治理的经验和技术;严格立法与执法,提高大气质量标准;提高汽车尾气排放标准;积极发展煤炭的气化、液化技术;推广利用新能源,优化能源结构;提高植被覆盖率。

(任答四点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