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筋构造之一般规定
剪力墙中配筋构造要求
剪力墙中配筋构造要求剪力墙是建筑结构中用于抵抗水平地震力和风荷载的重要构造形式之一、它通过墙体的抗拉和抗剪能力来传递地震或风载作用,并将其分散到结构的其他部分。
在剪力墙的设计和施工中,配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对墙体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详细介绍剪力墙中配筋构造的要求。
一、配筋选材要求剪力墙中的主筋和箍筋是承受墙体受力的关键部分,因此在配筋构造的选择上应具备以下几个要求:1.主筋选材主筋应选用高强度钢筋,一般为HRB335或HRB400级别的钢筋。
这样的钢筋强度较高,能够提供较大的抗拉和抗弯能力,保证剪力墙的稳定性。
2.箍筋选材箍筋是剪力墙中起到固定主筋位置、提高墙体抗剪能力的关键部分。
一般情况下,箍筋可以选择HRB335或HRB400级别的钢筋,也可以采用混凝土钢筋焊接网。
二、主筋与箍筋的布置要求在剪力墙的设计中,主筋和箍筋的布置位置和数量也是非常重要的。
其要求如下:1.主筋布置要求主筋的布置应均匀、密集,穿过整个剪力墙的高度。
一般主筋直径为16mm或20mm,具体的布置数量根据剪力墙的设计要求来确定。
2.箍筋布置要求箍筋的布置旨在提高剪力墙的刚度和稳定性。
一般情况下,箍筋按照等间距的原则布置,一般间距不超过200mm。
箍筋直径一般为6mm或8mm,具体的布置数量和间距需要根据剪力墙的设计要求来确定。
三、节点处的加固要求剪力墙的节点处是其重要的抗震和抗剪部位,因此在节点处需要进行加固和优化设计,以提高其抗震性能。
具体要求如下:1.节点处的纵向钢筋应加多,可以采用加粗钢筋的方式增大截面面积,以提高节点的抗剪能力。
2.节点处的横向钢筋(箍筋)布置应密集,可以增加箍筋数量或增加箍筋的直径,以提高节点的抗震能力。
3.节点处的混凝土宜采用高强度或高性能混凝土,以提高节点的抗剪和承载能力。
四、预留洞口处理要求在剪力墙中可能需要预留洞口供穿线或管道走向等需要,这时对洞口的处理应具备以下要求:1.洞口应尽量位于剪力墙在高度和平面布置上较为中央的位置,避免柱子和墙体交界处及支撑点附近设置。
混凝土各构件的配筋率及构造要求
1.配筋率:
配筋率是影响构件受力特征的一个参数,控制配筋率可以控制结构构件的破坏形态,不发生超筋破坏和少筋破坏,配筋率又是反映经济效果的主要指标。
控制最小配筋率是防止构件发生少筋破坏,少筋破坏是脆性破坏,设计时应当避免。
2.计算公式:
①配筋率ρ=As/bho
②最小配筋率ρmin=As/bho
③公式说明ho-有效高度ho=h-as(保护层厚度)
④板的配筋面积 As=配筋率×板厚×1米板长(1000)得出构造配筋(板厚应减去保护层厚度)
3.框架梁配筋率及配筋要求:
通常配筋率:跨中1%~1.7%,支座1.5%~2%;
4.板:
通常配筋率0.4%~0.8%
5.柱:
通常配筋率1%~3%;
柱主要是受压构件,一般来说,计算引起的配筋不要超过最小配筋率太多。
还有要注意柱的大偏心,小偏心情况,和抗震等级高时角柱配筋。
一般来说,柱必须满足最小轴压比要求,当然是越小越经济。
板配筋构造要求(5篇范例)
板配筋构造要求(5篇范例)第一篇:板配筋构造要求板板配筋规定:钢筋混凝土板是受弯构件,按其作用分为:底部受力筋、上部负筋、分布筋几种。
一、受力筋主要用来承受拉力。
悬臂板及地下室底板等构件的受力钢筋的配置是在板的上部。
当板为两端支承的简支板时,其底部受力钢筋平行跨度布置;当板为四周支承并且其长短边之比值大于2时,板为单向受力,叫单向板,其底部受力钢筋平行短边方向布置;当板为四周支承并且其长短边之比值小于或等于2时,板为双向受力,叫双向板,其底部纵横两个方向均为受力钢筋。
1、板中受力钢筋的常用直径:板厚h<100mm时为6~8mmm;h=100~150mm时为8~12mm;h>150mm时为12~16mm;采用现浇板时受力钢筋不应小于6mm,预制板时不应小于4mm。
2、板中受力钢筋的间距,一般不小于70mm,当板厚h≤150mm时间距不宜大于200mm,当h>150mm时不宜大于1.5h 或250mm。
板中受力钢筋一般距墙边或梁边50mm开始配置。
3、单向板和双向板可采用分离式配筋或弯起式配筋。
分离式配筋因施工方便,已成为工程中主要采用的配筋方式。
当多跨单向板、多跨双向板采用分离式配筋时,跨中下部钢筋宜全部伸人支座;支座负筋向跨内的延伸长度a应覆盖负弯矩图并满足钢筋锚固的要求。
4、简支板或连续板跨中下部纵向钢筋伸至支座的中心线且锚固长度不应小于5d(d为下部钢筋直径)。
当连续板内温度收缩应力较大时,伸入支座的锚固长度宜适当增加。
对与边梁整浇的板,支座负弯矩钢筋的锚固长度应为La,见图2-21右侧支座负筋5、在双向板的纵横两个方向上均需配置受力钢筋。
承受弯矩较大方向的受力钢筋,布置在受力较小钢筋的外层。
二、分布钢筋它主要用来使作用在板面荷载能均匀地传递给受力钢筋;抵抗四温度变化和混凝土收缩在垂直于板跨方向所产生的拉应力;同时还与受力钢筋绑扎在一起组合成骨架,防止受力钢筋在混凝土浇捣时的位移。
梁的配筋设计一般控制要求
梁的配筋设计一般控制要求一、梁的纵筋配筋率1梁支座纵向受拉钢筋最大配筋率《高规》6.3.3.1:抗震设计时,梁端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不宜大于2.5%,不应大于2.75%;当梁端受拉钢筋的配筋率大于2.5%时,受压钢筋的配筋率不应小于受拉钢筋的一半。
2、梁支座纵向受拉钢筋最小配筋率1 ).《高规》63.2.2: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Pmin(%),非抗震设计时,不应小于O.2和45ft∕fy二者的较大值;抗震设计时,不应小于表6.3.2-1规定的数值。
2 ).《高规》10.2.7.1:转换梁上.下部纵向钢筋的最小配筋率,非抗震设计时均不应小于0.30%;抗震设计时,特一、一.和二级分别不应小于0.60%.0.50%和0.40%o3、梁跨中纵向受拉钢筋最小配筋率1 ).《高规》6.3.2.2: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Pmin(%),非抗震设计时,不应小于O.2和45ft∕fy二者的较大值才亢震设计时,不应小于表6.3.2-1规定的数值。
2 ).《高规》1027.1:转换梁上、下部纵向钢筋的最小配筋率,非抗震设计时均不应小于0.30%;抗震设计时,特一、一、和二级分别不应小于0.60%、0.50%和0.40%o二、上下铁比值1梁端截面的底面和顶面纵向钢筋截面面积比值1 ).《混规》9.2.6.1:当梁端按简支计算但实际受到部分约束时,应在支座区上部设置纵向构造钢筋。
其截面面积不应小于梁跨中下部纵向受力钢筋计算所需截面面积的1/4,且不应少于2根。
该纵向构造钢筋自支座边缘向跨内伸出的长度不应小于∣0∕5,IO为梁的计算跨度。
2 ).《高规》63.2.3:抗震设计时,梁端截面的底面和顶面纵向钢筋截面面积的比值,除按计算确定外,一级不应小于0.5,二、三级不应小于0.302、梁通长筋与梁两端顶面和底面纵向钢筋截面面积比值《高规》633.2:沿梁全长顶面和底面应至少各配置两根纵向配筋,一、二级抗震设计时钢筋直径不应小于14mm,且分别不应小于梁两端顶面和底面纵向配筋中较大截面面积的1/4;三、四级抗震设计和非抗震设计时钢筋直径不应小于12mmβ三、钢筋直径1梁箍筋最小直径1) .《抗规》6.3.3:梁端箍筋加密区的长度、箍筋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应按表6.3.3采用,当梁端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大于2%时,表中箍筋最小直径数值应增大2mmβ2) .《高规》10.2.7.2:转换梁,离柱边1.5倍梁截面高度范围内的梁箍筋应加密,加密区箍筋直径不应小于Iomm、间距不应大于IOOmm0加密区箍筋的最小面积配筋率,非抗震设计时不应小于0∙9ft/fyv;抗震设计时,特一、一和二级分别不应小于1.3ft∕fyv、1.2ft∕fyv和1.Ift/fyv。
构造柱钢筋配筋要求
构造柱钢筋配筋要求(三篇)篇⼀⼀、纵向钢筋规格与数量:构造柱纵筋不宜⼩于4Φ12,对于边柱、⻆柱不宜少于4Φ14。
在地震烈度为7度且层数超过6层、8度且层数超过5层、9度时,纵向钢筋应采⽤4Φ14。
构造柱的竖向受⼒钢筋的直径也不宜⼩于16mm。
布置与锚固:纵向钢筋应在基础梁和楼层圈梁中锚固,并应符合受拉钢筋的锚固要求。
⼆、箍筋规格与间距:构造柱箍筋最⼩直径采⽤Φ6。
在⼀般情况下,箍筋间距不宜⼤于250mm。
在地震烈度为9度时,箍筋间距不应⼤于200mm。
在柱上、下端⼤于等于h/6(h为层⾼)及⼤于等于450mm范围内,箍筋间距应加密⾄100mm。
布置要求:箍筋应沿柱的全⾼布置,且应封闭、连续。
三、其他要求钢筋级别:钢筋级别⼀般为1级钢。
混凝⼟保护层:构造柱的混凝⼟保护层厚度为20mm,且不得⼩于15mm,也不宜⼤于25mm。
构造柱截⾯:构造柱的最⼩截⾯可采⽤240×180mm,房屋四⻆的构造柱可适当加⼤截⾯尺⼨。
施⼯顺序:在施⼯时,应先砌墙后浇柱。
混凝⼟强度:构造柱的混凝⼟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15。
篇⼆⼀、纵向钢筋配置钢筋规格:纵向钢筋的直径通常不⼩于12mm,具体规格应根据设计要求确定。
对于较⾼的楼层或地震烈度较⾼的地区,纵向钢筋的直径可能需要适当增⼤。
钢筋数量:构造柱的纵向钢筋数量应根据其受⼒情况确定,通常不少于4根。
在地震多发区或结构要求较⾼的情况下,纵向钢筋的数量可能需要适当增加。
钢筋布置:纵向钢筋应沿柱的全⾼均匀布置,不得有接头。
钢筋的间距应根据设计要求确定,通常不⼤于200mm。
⼆、箍筋配置钢筋规格:箍筋的直径通常不⼩于6mm,具体规格应根据设计要求确定。
在需要较⾼抗剪承载能⼒的情况下,箍筋的直径可能需要适当增⼤。
钢筋数量与间距:箍筋的数量和间距应根据构造柱的截⾯尺⼨和受⼒情况确定。
箍筋的间距通常不⼤于200mm,但在柱的上下端、节点处或受⼒较⼤的部位,箍筋的间距可能需要适当加箍筋形式:箍筋应采⽤封闭式,即两端应弯成135°的弯钩,并与纵向钢筋紧密绑扎。
配筋构造-平法标注法
9-2-10 混凝土结构平法施工图建筑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设计方法(平法),对我国传统混凝土结构施工图的设计表示方法作了重大改革,既简化了施工图,又统一了表示方法,以确保设计与施工质量。
本节是根据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OOG101)编写的。
9-2-10-1 一般规定1.按平法设计绘制的施工图,一般是由各类结构构件的平法施工图和标准构造详图两大部分构成。
但对于复杂的房屋建筑,尚需增加模板、开洞和预埋件等平面图。
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需增加剖面配筋图。
2.按平法设计绘制结构施工图时,必须根据具体工程设计,按照各类构件的平法制图规则,在按结构层绘制的平面布置图上直接表示各构件的尺寸、配筋和所选用的标准构造详图。
3.在平法施工图上表示各构件尺寸和配筋的方式,分为平面注写方式、列表注写方式和截面注写方式等三种。
4.在平法施工图上,应将所有构件进行编号,编号中含有类型代号和序号等。
其中,类型代号应与标准构造详图上所注类型代号一致,使两者结合构成完整的结构设计图。
5.在平法施工图上,应注明各结构层楼地面标高、结构层高及相应的结构层号等。
6.为了确保施工人员准确无误地按平法施工图进行施工,在具体工程的结构设计总说明中必须注明所选用平法标准图的图集号,以免图集升版后在施工中用错版本。
9-2-10-2 梁平法施工图1.梁平法施工图是在梁平面布置图上,通常采用平面注写方式表达。
对于轴线未居中的梁应标注其偏心定位尺寸(贴柱边的梁可不注)。
2.平面标注方式,系在梁平面布置图上分别在不同编号的梁中各选一根表达。
平面注写分为集中标注与原位标注两类(图9-44)。
集中标注表达梁的通用数值,原位标注表达梁的特殊数值。
当集中标注中的某项数值不适用于梁的某部位时,则将该项数值原位标注。
施工时,原位标注取值优先。
图9-44 梁平面注写方式示例3.梁集中标注的内容有四项必注值及一项选注值(集中标注可以从梁的任意一跨引出),规定如下:(1)梁编号为必注值,由梁类型代号、序号、跨数及有无悬挑代号组成。
板配筋构造要求
板板配筋规定:钢筋混凝土板是受弯构件,按其作用分为:底部受力筋、上部负筋、分布筋几种。
一、受力筋主要用来承受拉力。
悬臂板及地下室底板等构件的受力钢筋的配置是在板的上部。
当板为两端支承的简支板时,其底部受力钢筋平行跨度布置;当板为四周支承并且其长短边之比值大于2时,板为单向受力,叫单向板,其底部受力钢筋平行短边方向布置;当板为四周支承并且其长短边之比值小于或等于2时,板为双向受力,叫双向板,其底部纵横两个方向均为受力钢筋。
1、板中受力钢筋的常用直径:板厚h<100mm时为6~8mmm;h=100~150mm时为8~12mm;h>150mm时为12~16mm;采用现浇板时受力钢筋不应小于6mm,预制板时不应小于4mm。
2、板中受力钢筋的间距,一般不小于70mm,当板厚h≤150mm时间距不宜大于200mm,当h>150mm时不宜大于1.5h或250mm。
板中受力钢筋一般距墙边或梁边50mm开始配置。
3、单向板和双向板可采用分离式配筋或弯起式配筋。
分离式配筋因施工方便,已成为工程中主要采用的配筋方式。
当多跨单向板、多跨双向板采用分离式配筋时,跨中下部钢筋宜全部伸人支座;支座负筋向跨内的延伸长度a应覆盖负弯矩图并满足钢筋锚固的要求。
4、简支板或连续板跨中下部纵向钢筋伸至支座的中心线且锚固长度不应小于5d(d为下部钢筋直径)。
当连续板内温度收缩应力较大时,伸入支座的锚固长度宜适当增加。
对与边梁整浇的板,支座负弯矩钢筋的锚固长度应为La,见图2-21右侧支座负筋5、在双向板的纵横两个方向上均需配置受力钢筋。
承受弯矩较大方向的受力钢筋,布置在受力较小钢筋的外层。
二、分布钢筋它主要用来使作用在板面荷载能均匀地传递给受力钢筋;抵抗四温度变化和混凝土收缩在垂直于板跨方向所产生的拉应力;同时还与受力钢筋绑扎在一起组合成骨架,防止受力钢筋在混凝土浇捣时的位移。
1、单向板中单位长度上分布钢筋的截面面积不宜小于单位宽度上受力钢筋截面面积15%,且不宜小于该方向板截面面积的0.15%;分布钢筋的间距不宜大于250mm,直径不宜小于6mm。
构造柱配筋规范要求
构造柱配筋规范要求柱的配筋规范是为了确保柱子在荷载作用下不会发生破坏或挠曲,以保证建筑物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下面将针对柱的配筋规范要求进行构造,包括柱的尺寸与配筋率、钢筋的直径与间距、锚固长度以及柱的构造材料等。
1. 柱的尺寸与配筋率柱的尺寸应根据建筑结构设计荷载和构造要求进行确定,一般包括柱的高度、宽度和截面形状等。
配筋率是指柱截面中钢筋面积与截面总面积之比,用于控制柱的受力性能。
柱的配筋率取决于柱的受压和受拉区域,一般要求受压区域钢筋率不小于0.2%,受拉区域钢筋率不小于0.15%。
2. 钢筋的直径与间距柱的配筋主要由纵向钢筋和箍筋组成。
纵向钢筋一般采用直径为12mm至40mm的钢筋,根据柱的尺寸和荷载要求确定纵向钢筋的数量和间距。
柱截面的尺寸越大,纵向钢筋的直径和间距一般相应增加。
箍筋一般采用直径6mm至16mm的钢筋,其间距根据柱的尺寸和荷载要求进行确定。
3. 锚固长度柱的底部和顶部需要进行钢筋的锚固处理,以保证柱的连接和传力性能。
柱的底部锚固长度一般不小于12倍的钢筋直径,柱的顶部锚固长度一般不小于16倍的钢筋直径。
锚固长度的设计和施工要符合相关的规范和要求。
4. 柱的构造材料柱的构造材料主要包括混凝土和钢筋。
混凝土要符合相关的强度要求,一般采用C30至C50的标号。
钢筋要符合相关的强度和规格要求,一般采用HRB335、HRB400等级的钢筋。
总结起来,柱的配筋规范要求主要包括柱的尺寸与配筋率、钢筋的直径与间距、锚固长度以及柱的构造材料等。
这些要求的核心目的是确保柱具有足够的受力性能和稳定性,从而为建筑物的安全运行提供保障。
在柱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相关的规范和要求进行操作,以确保柱的质量和可靠性。
配筋砌体工程要求
配筋砌体工程要求一、一般规定1 、配筋砌体工程除应满足本章要求外,尚应符合本规范第5、6章的规定。
说明:1为避免重复,本章在“一般规定”、“主控项目”、“一般项目”的条文内容上,尚应符合本规范第5、6章的规定。
2 、构造柱浇灌混凝土前,必须将砌体留槎部位和模板浇水湿润,将模板内的落地灰、砖渣和其他杂物清理干净,并在结合面处注入适量与构造柱混凝土相同的去石水泥砂浆。
振捣时,应避免触碰墙体,严禁通过墙体传震。
说明2 本条这些施工规定,是为了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两次浇捣时结合面的密实和整体性。
3 、设置在砌体水平灰缝中钢筋的锚固长度不宜小于50d,且其水平或垂直弯折段的长度不宜小于20d和150mm;钢筋的搭接长度不应小于55d。
说明:3配置在砌体水平灰缝中的受力钢筋,其握裹力较混凝土中的钢筋要差一些,因此在保证足够的砂浆保护层的条件下,其锚固长度和搭接长度要加大。
4 、配筋砌块体剪力墙,应采用专用的小砌块砌筑砂浆和专用的小砌块灌孔混凝土。
说明:4小砌体砌筑砂浆和小砌块灌孔混凝土性能好,对保证配筋砌块砌体剪力墙的结构受力性能十分有利,其性能应分别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砌筑砂浆》JC860和《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灌孔混凝土》JC861的要求。
二、主控项目1 、钢筋的品种、规格和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检查钢筋的合格证书、钢筋性能试验报告、隐蔽工程记录。
2 、构造柱、芯柱、组合砌体构件、配筋砌体剪力墙构件的混凝土或砂浆的强度等级应符合设计要求。
抽检数量:各类构件每一检验批砌体至少应做一组试块。
检验方法:检查混凝土或砂浆试块试验报告。
说明:1-2构造柱、芯柱、组合砌体构件、配筋砌体剪力墙构件等配筋砌体中的钢筋的品种、规格、数量和混凝土或砂浆的强度直接影响砌体的结构性能,因此应符合设计要求。
3、构造柱与墙体的连接处应砌成马牙槎,马牙槎应先退后进,预留的拉结钢筋应位置正确,施工中不得任意弯折。
抽检数量:每检验批抽20%构造柱,且不少于3处。
钢筋工程中的构造设计及配筋要求
钢筋工程中的构造设计及配筋要求钢筋工程作为建筑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支撑和承重的重要角色。
在钢筋工程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构造设计和配筋要求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本文将探讨钢筋工程中的构造设计及配筋要求,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1. 钢筋工程的构造设计钢筋工程的构造设计是指设计师根据建筑结构的使用要求和安全性能,确定钢筋的布置形式、数量、直径和间距等技术参数的过程。
构造设计的目标是确保钢筋与混凝土的良好结合,实现有效的负荷传递和结构稳定。
在进行构造设计时,首先需要根据建筑用途和负荷要求确定钢筋的布置形式。
常见的布置形式包括单向布置、双向布置和网格布置等。
单向布置适用于梁和板等受弯构件,以增强其抗弯能力;双向布置适用于大型板和平面上的构件,以增强其抗剪能力;网格布置适用于高层建筑和大跨度结构,以提高整体刚度和承载能力。
其次,在确定钢筋布置形式后,需要根据结构负荷计算结果确定钢筋的数量。
通常情况下,设计师会根据结构的强度和刚度要求,结合结构荷载和使用要求,进行复杂的力学计算和模拟分析,从而得出钢筋的数量。
此外,在进行构造设计时还需要考虑钢筋的直径和间距。
直径的选择根据结构构件的尺寸和负荷要求,一般而言,直径越大,抗弯能力越强。
间距的选择取决于构件的尺寸和受力形式,一般而言,间距越小,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黏结强度越好,结构的抗剪能力也越强。
2. 钢筋工程的配筋要求配筋是指将钢筋按照构造设计要求布置在混凝土构件中的过程。
配筋的目的是通过钢筋与混凝土的良好结合,增强结构的力学性能和承载能力。
在进行配筋时,需要满足以下要求。
首先,配筋要符合结构设计要求。
设计者在进行构造设计时,已经根据负荷计算结果和结构的使用要求确定了钢筋的布置形式、数量和尺寸等技术参数,配筋时需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操作,保证配筋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其次,配筋要满足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施工要求。
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需要通过配筋来控制和限制混凝土收缩、开裂和变形等问题,保证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梁、板、柱配筋规范要求
纵向钢筋配置 3、柱总配筋率不应大于5%;剪跨比不大于2的一级框架的柱,每侧纵向钢筋配筋率不宜大于1.2%。 4、边柱、角柱及抗震墙端柱在小偏心受拉时,柱内纵筋总截面面积应比计算值增加25%。 5、柱纵向钢筋的绑扎接头应避开柱端的箍筋加密区。 1、柱端,取截面高度(圆柱直径)、柱净高的1/6和500mm三者的最大值; 柱抗震钢筋配 置 2、底层柱的下端不小于柱净高的1/3; 箍筋加密范围 3、刚性地面上下各500mm;
箍筋加密区箍 箍筋加密区内的箍筋最大间距为100mm;箍筋的直径应符合附表4的规定。 筋间距 特殊条件:当铰接排架侧向受约束点至柱顶的高度大于柱截面在该方向边长的2倍,柱顶预埋钢板 柱顶预埋钢板 顶箍筋加密区的构造尚应符合下列要求: 、箍筋加密区 1、柱顶预埋钢板沿排架平面方向的长度,宜取柱顶的截面高度h,但在任何情况下不得小于h/2及 特殊情况下要 300mm; 求 2、当柱顶轴向力在排架平面内的偏心距e0在h/6~h/4范围内时,柱顶箍筋加密区的箍筋体积配筋 一级抗震等级不宜小于1.2%;二级抗震等级不宜小于1.0%;三、四级抗震等级不宜小于0.8%。 铰接排架柱
箍筋加密区体 2、框支柱宜采用符合螺旋箍或井字复合箍,其最小配箍特征值增加0.02.且体积配箍率不应小于1 。 积配箍率 3、剪跨比不大于2的柱宜采用复合螺旋筋或井字复合箍,其体积配箍率不应小于1.2%,9度一级时 小于1.5%。
1、柱箍筋非加密区的体积配箍率不宜小于加密区的50%。 非加密区箍筋 2、箍筋间距,一、二级框架柱不应大于10倍纵向钢筋直径,三、四级框架柱不应大于15倍纵向钢 配置 径。 框架柱节点核心区箍筋的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宜按附表7采用;一、二、三级框架节点核心区配箍 节点核心区配 值分别不宜小于0.12、0.10和0.08,且体积配箍率分别不宜小于0.6%、0.5%和0.4%。柱剪跨比不大 箍 的框架节点核心区,体积配箍率不宜小于核心区上、下柱端的较大体积配箍率。 1、8度和9度时,宜采用矩形、工字形截面柱或斜腹杆双肢柱,不宜采用薄壁工字型柱、腹板开孔 厂房柱设置 形柱、预制腹板的工字形柱和管柱。
框架柱构造配筋须满足的规范要求
框架柱构造配筋须满足的规范要求框架柱是建筑物中起支撑作用的主要构件之一,其结构设计和配筋要满足一定的规范要求,以确保其在承受荷载和抗震等方面的安全性能。
下面是框架柱构造配筋需要满足的一些规范要求:1.柱截面的选择:柱截面的选择需要考虑到荷载大小、柱高度、柱间距等因素。
一般来说,柱的截面尺寸要足够大以满足强度和刚度要求。
2.配筋率的确定:配筋率是柱截面中钢筋截面面积与柱截面面积之比,可以衡量柱受力的能力。
根据规范的要求,柱的配筋率一般不得小于0.01、为了保证柱的抗震性能,柱的配筋率一般较高,一般在0.02至0.08之间。
3.钢筋的布置:钢筋的布置应合理、紧凑,以保证柱的受力性能。
钢筋的布置要考虑受力方向和大小,以及抗震性能等因素。
一般来说,柱的钢筋应按照规范要求分布在四周,且纵向钢筋应尽量均匀分布。
4.构件间的连接:柱与其他构件的连接要牢固可靠,以确保整个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常用的连接方式包括焊接、螺栓连接、预埋钢筋等。
5.钢筋的直径和间距:根据不同的荷载和受力情况,柱中的钢筋直径和间距要满足规范的要求。
一般来说,柱顶部和底部的钢筋直径要较大,以增强柱的承载能力。
6.端部处理:柱端部的处理对于柱的抗震性能和整体结构的稳定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柱端部的处理方法可以采用加粗、加密钢筋、设置加固片等措施,以提高柱的抗震性能。
7.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为了保护钢筋不受腐蚀和损坏,柱外部应设置一定的混凝土保护层。
保护层的厚度根据规范的要求,一般不得小于柱的最大粗径钢筋直径的2倍。
总之,框架柱的构造配筋需要满足一系列的规范要求,以确保其在承受荷载和抗震等方面的安全性能。
这些规范要求包括柱截面选择、配筋率确定、钢筋布置、构件连接、钢筋直径和间距、端部处理以及保护层厚度等。
只有按照规范要求进行设计和施工,才能保证框架柱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钢筋混凝土受扭构件的配筋构造
(3)受扭所需的箍筋的端部应做成135° 的弯钩,弯钩末端的直线长度不应小于 10d(d为箍筋直径);
(4)箍筋的最小直径和最大间距还应符 合受弯构件对箍筋的有关规定。在超静定 结构中,考虑协调扭转而配置的箍筋,其 间距不宜大于0.75b。
钢筋混凝土受扭构 件的配筋构造
一、抗扭纵筋构造要求
(1)矩形截面构件的截面四角必须布置抗扭纵筋 ,其余受扭纵向钢筋宜沿截面周边均匀对称布置 ;
(2)沿截面周边布置的受扭纵向钢筋间距s1不应 大于200mm和梁截面短边长度;
(3)受扭纵向钢筋应按受拉钢筋锚固在支座内。
二、抗扭箍筋的构造要求
(1)为了保证箍筋在整个周长上都能充 分发挥抗拉作用,受扭构件中的箍筋必须 将其做成封闭式,且沿截面周边布置;
谢谢观看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一般板配筋要求讲解
钢筋混凝土梁、板是房屋建筑中典型的受弯构件。
按板的受弯情况,可分为单向板与双向板;梁(板)按支承情况分,可分为简支梁(板)与多跨连续梁(板)。
1.单向板与双向板的受力特点两对边支承的板是单向板,一个方向受弯,而双向板为四边支承,双向受弯。
若板两边均布支承,当长边与短边之比小于或等于2时,应按双向板计算;当长边与短边之比大于2但小于3时,宜按双向板计算;当按沿短边方向受力的单向板计算时,应沿长边方向布置足够数量的构造筋;当长边与短边长度之比大于或等于3时,可按沿短边方向受力的单向板计算。
2.连续梁(板)的受力特点现浇肋形楼盖中的板、次梁和主梁,一般均为多跨连续梁(板)。
连续梁(板)的内力计算是主要内容,配筋计算与简支梁相同。
连续梁、板的受力特点是,跨中有正弯矩,支座有负弯矩。
因此,跨中按最大正弯矩计算正筋,支座按最大负弯矩计算负筋。
钢筋的截断位置按规范要求截断。
(二)钢筋混凝土板的配筋要求板的厚度与计算跨度有关,应满足强度和刚度的要求,同时考虑经济和施工上的方便。
屋面板一般不小于60mm,楼板一般不小于80mm。
板中通常配制两种钢筋:受力主筋和分布钢筋。
1.一般配筋要求(1)受力钢筋受力钢筋沿板的跨度方向设置,位于受拉区,承受由弯矩作用产生的拉力,其数量由计算确定,并满足构造要求。
如:单跨板跨中产生正弯矩,受力钢筋应布置在板的下部;悬臂板在支座处产生负弯矩,受力钢筋应布置在板的上部。
受力钢筋常采用HPB235钢筋,也可采用HRB335钢筋,直径常采用6mm、8mm、10m、12mm。
在同一块板中钢筋直径相差应不小于2mm,钢筋直径种类不宜多于2~3种,以免引起施工时互相混淆。
当采用绑扎钢筋作配筋时,受力钢筋的间距一般不小于70mm,当板厚h≤150mm时,不宜大于200mm;当板厚h>150mm时,不宜大于1.5h,且不宜大于250mm。
(2)分布钢筋分布钢筋是与受力钢筋垂直均匀布置的构造钢筋,位于受力钢筋内侧及受力钢筋的所有转折处,并与受力钢筋用细钢丝绑扎或焊接在一起,形成钢筋骨架。
钢筋混凝土板的配筋构造要求
钢筋混凝土板的配筋构造要求
钢筋混凝土板是在混凝土工程中重要的加固元素之一,要求其具有良好的抗拉强度和抗压强度,使结构能够抵御外力的冲击。
因此,钢筋混凝土板的配筋构造必须满足一定的质量要求,以确保其力学性能。
首先,钢筋混凝土板的布筋应根据结构的要求,采用合理的间距布置合理的布置,以满足结构的抗剪抗压力学性能,并加固它们之间的粘结力。
这样,可以有效地增强结构的抗剪抗压性能。
而且,钢筋混凝土板的纵向配筋应根据工作状态、受力情况和抗压力学性能,采用多层、叠加、多股或斜向排列的方式,以满足设计要求。
其次,应考虑垂直抗压配筋的要求,这样才能有效地增强板的抗压强度。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采用一层凹形配筋设置于混凝土内,并通过弯折和拉伸把垂直配筋焊接在凹形配筋中间。
最后,应考虑横向拉力配筋的要求,以防止松脱和裂缝,可以采用一层拉伸筋,或采用其他采用叉形拉伸拉杆的方式来设置配筋,使结构能够抵御外力的冲击。
总之,钢筋混凝土板的配筋构造是混凝土工程加固的重要要素,必须根据工程设计和力学性能等要求,采用合理的配置方式进行布筋,以使结构能够抵御外力的冲击,确保结构的安全和可靠性。
框架柱构造配筋须满足的规范要求
一、柱主筋直径相差小于2级二、柱主筋单侧最小配筋率(混凝土结构设计规XGB50010-2002 第-1条)第条框架柱和框支柱的钢筋配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框架柱和框支柱中全部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百分率不应小于表11.4.12-1规定的数值,同时,每一侧的配筋百分率不应小于0.2;对IV类场地上较高的高层建筑,最小配筋百分率应按表中数值增加0.1采用;柱全部纵向受力钢筋最小配筋百分率(%) 表-16.3.7 柱的钢筋配置,应符合下列各项要求:1 柱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总配筋率应按表6.3.7-1采用,同时每一侧配筋率不应小于0.2%;对建造于Ⅳ类场地且较高的高层建筑,最小总配筋率应增加0.1%。
注:1 表中括号内数值用于框架结构的柱;2.钢筋强度标准值小于400MPa时,表中数值应增加0.1,钢筋强度标准值为400MPa时,表中数值应增加0.05;3 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于C60时,上述数值应相应增加0.1三、柱全部纵筋最小配筋率(混凝土结构设计规XGB50010-2002 第-1条)说明:依表11.4.12-1注,当采用HRB400级钢筋时,本程序对表中数值减小0.1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60与以上时,程序对表中数字增加0.1计算最小配筋率时按GB50010-2002第9.5.1条注3取全截面面积计算注:Ⅳ类场地较高的高层建筑,应按 0.8%的要求第条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百分率不应小于表9.5.1规定的数值。
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表率(%)此条仅适用于一级且剪跨比小于2的柱五、柱全部纵筋最大配筋率(混凝土结构设计规XGB50010-2002 第条)第条框架柱和框支柱中全部纵向受力钢筋配筋率不应大于5%。
柱的纵向钢筋宜对称配置。
截面尺寸大于400mm的柱,纵向钢筋的间距不宜大于200mm。
当按一级抗震等级设计,且柱的剪跨比λ≤2时,柱每侧纵向钢筋的配筋率不宜大于1.2%。
配筋要求
不同类型的结构设计中有些内容是一样的,如楼板、楼梯等,写此文的用意是帮助设计者在做框架结构设计时参见本文可减少漏项、减少差错等,与上篇内容相同的读者可略过。
具体内容如下:1. 结构设计说明主要是设计依据,抗震等级,人防等级,地基情况及承载力,防潮抗渗做法,活荷载值,材料等级,施工中的注意事项,选用详图,通用详图或节点,以及在施工图中未画出而通过说明来表达的信息。
如混凝土的含碱量不得超过3kg/m3等等。
2. 各层的结构布置图,包括:(1).预制板的布置(板的选用、板缝尺寸及配筋)。
标注预制板的块数和类型时, 不要采用对角线的形式。
因为此种方法易造成线的交叉, 宜采用水平线或垂直线的方法, 相同类型的房间直接标房间类型号。
应全楼统一编号,可减少设计工作量,也方便施工人员看图。
板缝尽量为40, 此种板缝可不配筋或加一根筋。
布板时从房间里面往外布板, 尽量采用宽板, 现浇板带留在靠窗处, 现浇板带宽最好≥200(考虑水暖的立管穿板)。
如果构造上要求有整浇层时, 板缝应大于60。
整浇层厚50, 配双向φ6@250, 混凝土C20。
纯框架结构一般不需要加整浇层。
构造柱处不得布预制板。
地下车库由于防火要求不可用预制板。
框架结构不宜使用长向板,否则长向板与框架梁平行相接处易出现裂缝。
建议使用PMCAD的人工布板功能布预制板,自动布板可能不能满足用户的施工图要求,仅能满足定义荷载传递路线的要求。
对楼层净高很敏感、跨度超过6.9米或不符合模数时可采用SP板,SP板120厚可做到7.2米跨。
(2).现浇板的配筋(板上、下钢筋,板厚尺寸)。
板厚一般取120、140、160、180四种尺寸或120、150、180三种尺寸。
尽量用二级钢包括直径φ10(目前供货较少)的二级钢,直径≥12的受力钢筋,除吊钩外,不得采用一级钢。
钢筋宜大直径大间距,但间距不大于200,间距尽量用200。
(一般跨度小于6.6米的板的裂缝均可满足要求)。
柱配筋规范要求
牛腿支承不等跨 为14mm的钢筋,三、四级抗震等级不应少于2根直径为12mm的钢筋;
结构
2、牛腿中的纵向受拉钢筋和锚筋的锚固措施及锚固长度应符合规范规定,但其中的受
应以laE代替;
3、牛腿水平箍筋最小直径为8mm,最大间距为100mm。
铰接排架柱柱顶预埋件直锚筋应符合下列规定:
1、直锚钢筋截面面积可按规范规定计算并增大25%,且应适当增大锚板厚度。
柱全部纵向受力钢筋最小配筋百分率(%)
柱类型
一级
抗震等级
二级
三级
四级
中柱、边柱
0.9(1.0)
0.7(0.8)
0.6(0.7) 0.5(0.6)
角柱、框支柱
1.1
0.9
0.8
0.7
注:1、表中括号内数值用于框架结构的柱; 2、采用335MPa级、400MPa级纵向受力钢筋时,应分别按表中数值增加0.1和0.05采
1/3;当有刚性地面时,除柱端箍筋加密区外尚应在刚性地面上、下各500mm的高度范
框支柱
柱 铰接排架柱 框架梁柱节点
箍筋加密区箍筋 肢距
柱箍筋加密区的箍筋肢距:一级抗震等级不宜大于200mm;二、三级抗震等级不宜大于 直径中的较大者;四级抗震等级不宜大于300mm。每隔一根纵向钢筋宜在两个方向有箍 当采用拉筋且箍筋与纵向钢筋有绑扎时,拉筋宜紧靠纵向钢筋并勾住箍筋。
小偏心受拉纵筋 值增加25%。
配筋率
框架柱、框支柱中全部纵向受力钢筋配筋率不应大于5%。柱的纵向钢筋宜对称配置。
400mm的柱,纵向钢筋的间距不宜大于200mm。当按一级抗震等级设计,且柱的剪跨比
侧纵向钢筋的配筋率不宜大于1.2%。
框架柱的箍筋加密区长度,应取柱截面长边尺寸(或圆形截面直径)、柱净高的1/6和 箍筋加密区长度 者;一、二级抗震等级的角柱应沿柱全高加密箍筋。底层柱根箍筋加密区长度应取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配筋构造之一般规定
混凝土保护层
1.混凝土结构的环境类别
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应根据表9-12的环境类别和设计使用年限进行设计。
混凝土结构的环境类别表9-12
注:严寒和寒冷地区的划分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程》JG1 24的规定。
2.混凝土保护层的最小厚度
混凝土保护层的最小厚度取决于构件的耐久性和受力钢筋粘结锚固性能的要求。
(1)从钢筋粘结锚固角度对混凝土保护层提出的要求是为了保证钢筋与其周围混凝土能共同工作,并使钢筋充分发挥计算所需的强度。
(2)根据耐久性要求的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是按照构件在50年内能保护钢筋不发生危及结构安全的锈蚀确定的。
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钢筋外边缘至混凝土表面的距离)不应小于钢筋的公称直径,且应符合表9-13的规定。
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mm)表9-13
注:基础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40mm;当无垫层时不应小于70mm。
板、墙、壳中分布钢筋的保护层不应小于表9-13中相应数值减10mm,且
不应小于10mm。
梁、柱中箍筋和构造钢筋的保护层不应小于15mm。
处于一类环境且由工厂生产的预制构件,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C20时,其保护层厚度可按表9-13中的数值减少5mm;处于二类环境且由工厂生产的预制构件,当表面采取有效保护措施时,保护层厚度可按表9-13中一类环境数值取用。
预制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钢筋端头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0mm;预制肋形板主肋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应按梁的数值取用。
当梁、柱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大于40mm时,应对保护层采取有效的防裂构造措施。
处于二、三类环境中的悬臂板,其上表面应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
3.特殊条件下的混凝土保护层
(1)一类环境中,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的结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按表9-13的数值增加4006;当采取有效的表面防护措施时,混凝土保护层可适当减少。
(2)三类环境中的结构构件,其受力钢筋宜采用环氧树脂涂层带肋钢筋。
(3)对有防火要求的建筑物,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要求。
(4)处于四、五类环境中的建筑物,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要求。
钢筋锚固
1.当计算中充分利用钢筋的抗拉强度时,受拉钢筋的锚固长度按公式(9-1)计算,不应小于表9-14规定的数值。
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小锚固长度l a(mm)表9-14
注:1.当圆钢筋末端应做180°弯钩,弯后平直段长度不应小于3d;
2.在任何情况下,纵向受拉钢筋的锚固长度不应小于250d;
3.d-钢筋公称直径。
当符合下列条件时,表9-14的锚固长度应进行修正。
(1)当HRB335、HRB400和RRB400级钢筋的直径大于25mm时,其锚固长度应乘以修正系数1.1;
(2)HRB335, HRB400和RRB400级环氧树脂涂层钢筋的锚固长度,应乘以修正系数1.25;
(3)当钢筋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易受扰动(如滑模施工)时,其锚固长度应乘以修正系数1.1;
(4)当HRB335, HRB400和RRB400级钢筋在锚固区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大于钢筋直径的3倍且配有箍筋时,其锚固长度可乘以修正系数0.8;
2.当计算充分利用纵向钢筋的抗压强度时,其锚固长度不应小于表9-14所列的受拉钢筋锚固长度的0.7倍。
3.当HRB335、HRB400和RRB400级纵向受拉钢筋末端采用机械锚固措施时,包括附加锚固端头在内的锚固长度可取表9-14所列锚固长度的0.7倍。
机械锚固的形式和构造要求宜按图9-7采用。
图9-7 钢筋机械锚固的形式及构造要求
(a)末端带135°弯钩;(b)末端与钢板穿孔塞焊;(c)末端与短钢筋双面贴焊
采用机械锚固措施时,锚固长度范围内的箍筋不应少于3个,其直径不应小于纵向钢筋直径的0.25倍,其间距不应大于纵向钢筋直径的5倍。
当纵向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小于钢筋公称直径的5倍时,可不配置上述钢筋。
4.对承受重复荷载的预制构件,应将纵向受拉钢筋的末端焊接在钢板或角钢上。
钢板或角钢应可靠地锚固在混凝土中;其尺寸应按计算确定,厚度不宜小于10mm。
钢筋连接
钢筋连接方式,可分为绑扎搭接、焊接、机械连接等。
由于钢筋通过连接接头传力的性能总不如整根钢筋,因此设置钢筋连接原则为:钢筋接头宜设置在受
力较小处,同气根钢筋上宜少设接头,同一构件中的纵向受力钢筋接头宜相互错开。
1.接头使用规定
(1)直径大于12mm以上的钢筋,应优先采用焊接接头或机械连接接头。
(2)当受拉钢筋的直径大于28mm及受压钢筋的直径大于32mm时,不宜采用绑扎搭接接头。
(3)轴心受拉及小偏心受拉杆件(如桁架和拱的拉杆)的纵向受力钢筋不得采用绑扎搭接接头。
(4)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结构构件中,其纵向受拉钢筋不得采用绑扎搭接接头。
2.接头面积允许百分率
同一连接区段内,纵向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为该区段内有搭接接头的纵向受力钢筋截面面积与全部纵向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比值。
(1)钢筋绑扎搭接接头连接区段的长度为1.3l1(l1为搭接长度),凡搭接接头中点位于该连接区段长度内的搭接接头均属于同一连接区段(图9-8)。
同一连接区段内,纵向受拉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图9-8 同一连接区段内的纵向受拉钢筋绑扎搭接接头1)对梁、板类及墙类构件,不宜大于25%;
2)对柱类构件,不宜大于50%;
3)当工程中确有必要增大接头面积百分率时,对梁类构件不应大于50%;对其他构件,可根据实际情况放宽。
纵向受压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不宜大于50%。
(2)钢筋机械连接与焊接接头连接区段的长度为35倍d(d为纵向受力钢
筋的较大直径),且不小于500mm。
同一连接区段内,纵向受力钢筋的接头面积百分率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受拉区不宜大于50%;受压区不受限制;
2)接头不宜设置在有抗震设防要求的框架梁端、柱端的箍筋加密区;当无法避开时,对等强度高质量机械连接接头,不应大于50%;
3)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结构构件中,不宜采用焊接接头;当采用机械连接接头时,不应大于50%。
3.绑扎接头搭接长度
(1)纵向受拉钢筋绑扎搭接接头的搭接长度应根据位于同一连接区段内的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按下列公式计算:
l l=ξl a(9-3)
式中l a——纵向受拉钢筋的锚固长度,按9-2-1-2条确定;
ξ——纵向受拉钢筋搭接长度修正系数,按表9-15取用。
纵向受拉钢筋搭接长度修正系数表9-15
(2)构件中的纵向受压钢筋,当采用搭接连接时,其受压搭接长度不应小于纵向受拉钢筋搭接长度的0.7倍,且在任何情况下不应小于200mm。
(3)在梁、柱类构件的纵向受力钢筋搭接长度范围内,应按设计要求配置箍筋。
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箍筋直径不应小于搭接钢筋较大直径的0.25倍;
2)受拉搭接区段的箍筋间距不应大于搭接钢筋较小直径的5倍,且不应大于100mm;
3)受压搭接区段的箍筋的间距不应大于搭接钢筋较小直径的10倍,且不应大于200mm;
4)当柱中纵向受力钢筋直径大于25mm时,应在搭接接头两个端面外l00mm 范围内各设置两个箍筋,其间距宜为50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