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olog微生物鉴定步骤
BIOLOG检测
BIOLOG 检测(以堆肥为例)取5g 堆肥样品加入装有45 ml 无菌生理盐水的三角瓶中,160 r/min 振荡1 h ,从而获得堆料表面和内部的微生物悬浮液,静置片刻后取上清,采用十倍稀释法,将其用无菌生理盐水稀释至浓度为10-3。
在超净工作台上,接种微生物悬浮液于ECO 微平板中,每孔150 μl 。
将接种的ECO 板装入聚乙烯盒中置于28℃暗箱培养;连续培养240 h ,每12 h 在ELISA 微平板读数器上读数一次以采集数据。
BIOLOG 数据处理与分析(下图为一个样品的0.584 2.543 2.562 2.29 0.765 22.445 2.388 2.608 2.451 2.305 22.143 1.879 0.201 1.494 2.149 12.159 2.726 2.289 2.385 2.204 22.468 2.481 2.267 1.464 2.649 22.605 1.671 2.221 1.974 2.416 22.751 2.282 1.362 1.597 2.601 22.563 2.107 2.213 2.468 2.546 2以重复1为例:1. 将每一个孔的吸光值减对对照(左上角绿色圈内的数值)0 1.959 1.978 1.706 1.861 1.804 2.024 1.867 1.559 1.295 -0.383 0.91 1.575 2.142 1.705 1.801 1.884 1.897 1.683 0.88 2.021 1.087 1.637 1.39 2.167 1.698 0.778 1.013 1.979 1.523 1.629 1.884 注:遇负值将其置零 如下:2. 将每个重复的数据展为一行:三重复展开后:3. 将三重复展开后的数据(除第一位的零外)拷入SPSS 数据部分进行相应的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
0 1.959 1.978 1.706 1.861 1.804 2.0241.867 1.559 1.295 0 0.91 1.5752.142 1.705 1.801 1.884 1.897 1.683 0.88 2.021 1.087 1.637 1.39 2.167 1.698 0.778 1.013 1.9791.5231.6291.8843.1 主成分分析参照SPSS for Windows 统计分析(第三版)489页的实例分析的步骤即可得出处理结果。
微生物分离鉴定步骤
微生物分离鉴定步骤
微生物的分离和鉴定是微生物学研究中非常重要的步骤,它可
以帮助我们了解微生物的种类和特性。
通常,微生物的分离和鉴定
包括以下步骤:
1. 样品收集,首先需要收集来自环境、生物体表面或其他来源
的微生物样品。
这可能涉及到采集土壤、水样、食品、空气或生物
体组织等样品。
2. 稀释和接种,将样品进行适当的稀释,然后在培养基上进行
接种。
这有助于分离出单一的微生物菌落,以便进行后续的鉴定。
3. 培养,接种后,将培养皿放入恒温培养箱中进行培养。
不同
类型的微生物可能需要不同类型的培养条件,如温度、氧气含量等。
4. 分离,在培养一段时间后,可以观察到菌落的形成。
选择单
一的菌落,进行分离培养,以获得纯培养物。
5. 形态学特征观察,观察微生物的形态学特征,包括细胞形态、大小、颜色等,可以初步了解微生物的特征。
6. 生理生化特性测试,进行一系列生理生化特性测试,如对不同营养物质的利用、酶活性、氧气需求等,以进一步了解微生物的特性。
7. 分子生物学鉴定,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如16S rRNA序列分析,可以对微生物进行更精确的鉴定,包括确定其属种和种的分类位置。
以上是常规的微生物分离和鉴定步骤,通过这些步骤可以全面地了解微生物的特征和分类位置。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的微生物可能需要不同的鉴定方法,有时可能需要结合多种手段进行鉴定,以确保鉴定结果的准确性。
(新)微生物自动鉴定系统使用
BUG + M = BUG琼脂加 0.25%麦芽糖
• 革兰氏阴性菌524种(106个属)
• 革兰氏阳性菌341种(55个属)
• 厌氧菌361种(73个属)
• 酵母267种(52个属)
• 丝状真菌619种(106个属)
•
• •
独一无二的丝状真菌数据库,种类齐全,800多张 图片供用户参考; 数据库中植物病源菌种类齐全; 用户可生成自定义数据库;
•世界范围内16项专利
GN2 MicroPlate
GP2 MicroPlate
YT MicroPlate
Wells With Tels Without Tetrazolium Violet
AN MicroPlate
FF MicroPlate
Biolog微生物分析系统的型号
GP2 微孔鉴定板
GP2微孔板执行95种 离散的代谢测试,用 于鉴定和分析革兰氏 阳性好氧菌。目前的 这部分的数据库为 341种。 每个孔都进行一种独 特的基于四唑变化的 氧化还原反应。 鉴定过程无需加任何 其它试剂。
RESERVOIR 加样槽
V型加样槽用于方 便的吸取制备好的 菌悬液。
对于GP-COCCUS,GP-ROD,如果A1孔阳性,接种液中除加 疏基乙酸钠外,还需加水杨酸钠。
说明
氧化酶反应:判断细菌是否产氧化酶,其产生的氧离子与氧化酶 试剂(对盐酸四甲基对苯二胺或盐酸二甲基对苯二胺)反应生醌类物质 ,颜色变化为:粉红—紫色—蓝色—黑色。 TSI反应:用于观察细菌对糖的利用和硫化氢(变黑)的产生。 该培养基含有乳糖、蔗糖和葡萄糖的比例为10:10:1,只能利用葡萄糖 的细菌,葡萄糖被分解产酸可使斜面先变黄,但因量少,生成的少量 酸,因接触空气而氧化,加之细菌利用培养基中含氮物质,生成碱性 产物,故使斜面后来又变红,底部由于是在厌氧状态下,酸类不被氧 化,所以仍保持黄色。 而发酵乳糖的细菌(E.coli),则产生大量的酸,使整个培养基呈现 黄色。 如培养基接种后产生黑色沉淀,是因为某些细菌能分解含硫氨基 酸,生成硫化氢,硫化氢和培养基中的铁盐反应,生成黑色的硫化亚 铁沉淀。
Biolog GP2 微生物鉴定微孔板使用手册
Biolog GP2 微生物鉴定微孔板使用手册用途GP2微孔鉴定板提供了标准化的95种反应用于鉴定一大类革兰氏阳性好氧细菌。
Biolog的MicroLog1、MicroLog 2、MicroStation或OmniLog软件根据GP2微孔板的代谢模式对该种微生物进行鉴定。
描述Biolog微孔板检测微生物利用或氧化预先选择好的不同碳源的能力。
该检测产生了紫色孔的特征模式,进而构成了微生物利用不同碳源的代谢指纹。
所有必需的营养物质和生化试剂都预先加入并冻干在各个孔内,四唑紫作为氧化还原染料在颜色上指示微生物对碳源利用的情况。
整个鉴定过程非常简单。
需要鉴定的菌株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然后在推荐的浓度下用特殊的接种液制成菌悬液。
菌悬液以每孔150µl接种到鉴定微孔板上,接种的时候所有的孔都是无色的。
在培养期间,在一些孔(阳性孔)里微生物利用相应的碳源进行代谢,而显色物质会被还原成紫色。
阴性孔和对照孔(A-1:不含碳源)保持无色。
微孔板培养4-6个小时和/或16-24个小时,让微生物充分的利用碳源,以形成稳定的碳源代谢指纹。
软件自动将微孔板的数据和数据库进行对比,得出和数据库中最相似的菌株名称。
注意事项为了得到准确和可重复性的结果,务必注意下列事项。
1.所要进行鉴定的微生物必须是纯种,此系统不是为在混合菌群中鉴定单一菌种而设计的。
2.在鉴定之前,选择合适的培养基和进行适量的传代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在接种之前,许多菌种会因为培养条件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代谢模式。
3.在操作过程中必须使用无菌器材和进行无菌操作,杂菌的污染会干扰结果。
4.大多数消耗品为一次使用,重复使用的如试管,移液器枪头必须把去污剂清洗干净,残留的清洁剂会影响鉴定结果。
5.在将菌悬液接种到鉴定板之前,应把鉴定板拿出冰箱,让鉴定板恢复到常温。
因为有些菌种(如Neisseria)对温度的快速变化很敏感。
6.仔细校正浊度计,接种菌悬液的浊度应在规定的范围内。
Biolog微生物鉴定步骤
氧化酶阳性或氧化酶阴性但三糖铁实验为K/K或K/Aw
则该菌株为非肠道菌(GN-NENT)
氧化酶阴性以及三糖铁实验为A/A或K/A
则该菌株为肠道菌(GN-ENT)
如果菌株①需要在巧克力培养基上或需要6.5% CO2培养
②在BUG+B培养基上生长非常差
形成针尖大小的菌落
那么可以认为这些菌是苛生菌(GN-FAS)
非肠道菌 GN-ENT
肠道菌 GN-FAS
苛生菌 GP-COCCUS-ROD杆球菌、GP-COCCUS球菌、GP-ROD杆菌 GP-ROD
(芽孢杆菌) AN
厌氧菌 YT
酵母菌 FF
丝状真菌 扩大培养基 BUG+B BUG+B 巧克力培养基 BUG+B BUG+M+T BUA+B BUY 2%ME 培养温度 30℃ 35-37℃ 35-37℃ 35-37℃ 30℃ 35-37℃ 26℃ 26℃ 培养气体 空气 空气 6.5% CO2 空气或6.5% CO2 空气 无氢气的厌氧环境 空气 空气 接种液类型 GN/GP-IF GN/GP-IF+T GN/GP-IF+T GN/GP-IF+T GN/GP-IF AN-IF 水 FF-IF 接种浊度/
应把鉴定板拿出冰箱
让鉴定板恢复到常温
因为有些菌种(如Neisseria )对温度的快速变化很敏感
6. 仔细校正浊度计
接种菌悬液的浊度应在规定的范围内
7. 鉴定板中包含多种对温度和光照敏感的物质
如果个别孔出现棕黑色
说明碳源已经被降解
有时候
在保质期内或超过保质期不长的时间里
BIOLOG微生物自动鉴定仪使用
Biolog微生物自动鉴定仪使用流程及注意事项
A 程序:
1 启动计算机,打开Ml3420,输入用户名及用户密码;
2 启动酶标仪,在Ml3420先进行初始化,并选择输入方式(文件、手动或酶标仪);3放入鉴定板,输入样品号、鉴定板的类型、培养时间等相关信息;
4 点击“read next”读结果;
5如果要打印实验结果,可直接点击“print”
B 注意事项:
1 酶标仪灯泡的寿命为2000小时,读完结果或较长时间不用时,尽量选择关机;
2 酶标仪要注意防尘,关机后及时盖好防尘罩;
3 进样前先将鉴定板用吸水纸擦干底部,放入时使A1孔对准“A”。
Biolog测定方法
1. Biolog生态板的应用原理Biolog ECO板上有32个微孔,每32个孔为1个重复,每板共计3个重复。
32个微孔中除对照孔外各个孔中都含有一种不同的有机碳源和相同含量的四唑紫燃料。
将微孔内的有机碳源作为微生物的唯一能量来源,微生物接种到微孔板的孔中后,若能利用碳源,即能够对其进行生物氧化,有电子转移,四唑紫燃料就能优先俘获电子而变成紫色。
颜色的深浅反映了微生物对相对碳源的利用能力。
通过Biolog系统的微平板读数器,测定ECO板在590nm 波长下的光密度值(OD值),完成数据的采集与存储。
运用主成分分析(PCA)或相似类型的多变量统计分析方法展示不同处理条件下微生物群落产生的代谢特征指纹。
其理论依据是Biolog代谢类型的变化与群落组成的变化相关。
2. Biolog测定方法(1)称取相当于10.0g干土的新鲜土壤放入三角瓶中,加入90ml灭菌的生理盐水(0.85% NaCl,W/V),用无菌棉花塞封口。
(2)震荡30min后,静置15min,用移液枪吸取10ml上清液,加入90ml灭菌生理盐水。
(3)按逐步稀释法,将土壤悬液稀释为10-3g/ml。
(4)在超净工作台中用移液器将制备好的土壤悬液接种到BIOLOG ECO板的各孔中,每孔150μL。
(5)将接种好的BIOLOG ECO板盖好盖子,放入25°C的培养箱中培养7天。
(6)每隔24h用BIOLOG读板仪在590nm下测定各孔的吸光度值。
图1 Biolog ECO板中碳源分布结合有机化合物化学官能团、微生物代谢途径和生态功能3个方面,将ECO板的31种碳源底物分为6大类:糖类、氨基酸类、羧酸类、胺类、酚酸类和聚合物类。
BIOLOG ECO微平板31种不同碳源糖类氨基酸类羧酸类胺类酚酸类聚合物类β-甲基-D-葡萄糖苷L-精氨酸γ-羟丁酸苯乙胺2-羟基苯甲酸吐温40D-木糖/戊醛糖L-天门冬酰胺α-丁酮酸腐胺4-羟基苯甲酸吐温80i-赤藓糖醇L-苯丙氨酸D-葡糖胺酸α-环式糊精D-甘露醇L-丝氨酸D-苹果酸肝糖N-乙酰-D葡萄糖氨L-苏氨酸D-半乳糖醛酸D-纤维二糖甘氨酰-L-谷氨酸丙酮酸甲酯α-D-乳糖衣康酸D-半乳糖酸γ-内酯D, L-α-磷酸甘油1-磷酸葡萄糖。
Biolog 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
应用领域
BIOLOG 微生物鉴定系统能鉴定超过 2650 种常见的好氧细菌、厌氧菌、酵母和 丝状真菌等微生物,几乎覆盖了所有重要的与人类、动物、植物相关的微生 物,特别是以鉴定环境微生物见长,被广泛应用于各种与微生物相关的领域, 包括林业、农业、环境生态、从事微生物研究的大学和科研院所、菌种保藏中 心、白酒啤酒行业、食品行业、临床与疾控中心、环保、检验检疫机构及质检 部门等均成为 BIOLOG微生物鉴定系统的用户。现在,美国半数以上的州立实 验 室和 国家 疾控 中心 ( CDC)都 在使 用 BIOLOG公司 的产 品, 十 几年 来, BIOLOG 公司在全球六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共销售了 3000 多套微生物鉴定系统。 进入中国几年来,在中国的用户已经达到近300个,具体分布在以下领域:
好氧细菌鉴定更加简单:不需革兰氏染色,无需做氧化酶、三糖铁和过氧化物酶实 验,一个细胞浓度,一块板,一个培养温度,无需附加试验
可鉴定一些传统鉴定方法不易鉴定的重要的革兰氏阳性好氧菌,如芽孢菌114种。
可鉴定分枝杆菌24种(mycobacterium)
可鉴定革兰氏阴性好氧放线杆菌15种,革兰氏阳性好氧放线菌8种,厌氧放线菌14种。
[美国BIOLOG]
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
GEN III MicroStation 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 MicroLog-M 手动微生物鉴定系统
GEN III OmniLog ID /GEN III OmniLog Plus ID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
中国总代理
美国 BIOLOG 公司致力于微生物鉴定领域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生产和销售, 是 全 球 高 新 技 术 百 强 之 一 , 其 独 创 的 碳 源 利 用 方 法 已 获 美 国 FDA认 可 。 BIOLOG 鉴定系统可鉴定包括细菌、酵母和真菌在内超过 2650 种微生物,用于 各领域的微生物实验室对微生物进行鉴定; BIOLOG的智能软件和独特设计的 基于表型测定的微孔板特别适用于生态功能多样性研究领域;用于政府检验机 构、科研院所等研究单位及工业生产领域进行微生物鉴定、微生物代谢研究、 微生物群落分析及新产品开发与质量控制。
微生物检验操作步骤
微生物检验操作步骤1.样品收集:根据检验目的选择合适的样品,如食品样品、水样、医疗器械等。
正确采集样品,避免样品受到污染。
2.样品制备:将收集到的样品进行处理,以适应后续的检验步骤。
例如,对食品样品进行均质处理、稀释等。
3.样品接种:将处理后的样品接种到含有合适培养基的培养皿或培养瓶中。
根据不同的微生物类型和检验目的,选择适当的培养基。
4.培养条件设置:根据微生物的生长特点,设置适当的培养条件,包括温度、湿度、氧气含量等。
常见的培养条件是37℃下的静态培养。
5.培养皿封闭:将培养皿或培养瓶盖封闭,避免外部的污染物进入。
可以使用透明胶带或铝箔密封。
6.培养:将已封闭的培养皿或培养瓶放入恒温培养箱中进行培养。
培养的时间因微生物的生长速度不同而不同,通常为24小时至7天。
7.观察:在培养过程中,定期观察微生物的生长状况。
可以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菌的形态、颜色、大小等特征,并记录下来。
8.制备涂片:当微生物生长到一定程度时,将培养皿中的细菌涂抹到玻璃片上。
涂片可以用于后续的染色和显微观察。
9.染色:选择合适的染色方法对涂片进行染色,以便更清晰地观察细菌的形态。
常用的染色方法包括革兰染色和抗酸染色。
10.显微观察:在显微镜下观察染色后的涂片,注意细菌的形态、排列方式、胞内结构等细节特征。
根据观察结果,确定微生物的种类。
11.计数:根据涂片的观察结果,使用细菌计数板或其他方法对微生物的数量进行估计。
通常会进行稀释和培养后计数。
12.结果分析:根据观察和计数结果,判断微生物是否符合相应的标准。
根据检验目的,确定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判定样品是否合格。
13.结果报告:将检验结果整理成报告,包括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等信息。
报告应准确明确,便于评估和决策。
14.结束处理:检验完成后,对实验室设备进行清洁和消毒处理,避免细菌的传播和污染。
同时,将培养出的微生物进行适当的处理,如灭菌或安全处置。
以上是微生物检验的一般操作步骤,不同类型的微生物检验可能存在一些差异,具体操作步骤应根据实验方法和检验目的进行调整。
Biolog使用手册1
Biolog使用手册目录1 启动................ (4)1.1 系统需要................ . (4)1.2 安装软件和数据库 (4)1.3 软件配置................ (4)2 系统介绍................ .. (5)2.1 原理................ (5)2.2 鉴定程序................ . (5)2.3 使用简单的软件 (5)2.4软件背后的数学 (5)2.5 鉴定微生物和管理数据 (6)3 进入系统................ (7)3.1 限制性进入模式....................... (7)3.2 创建使用者列表 (7)3.3 使用记录................ . (7)3.4 改变进入模式 (7)4 准备样品................ (8)4.1 分离一个纯培养物 (8)4.2 革兰氏染色 (8)4.3 Wet Prep................ (8)4.4 定义好氧菌特征 (8)4.5 定义厌氧菌特征 (8)4.6 定义丝状真菌和酵母菌特征 (9)4.7 培养................ (9)4.8 准备接种物................ (9)4.9 革兰氏阳性产芽孢杆菌的处理 (9)4.10 丝状真菌的处理 (9)4.11 接种鉴定板................ (9)4.12 培养鉴定板................ .. (9)4.13 厌氧鉴定板的处理 (10)4.14 丝状真菌的准备 (10)4.15 GN,GP,AN的准备 (10)5 读结果................ (11)5.1 登录................ . (11)5.2 选择人工,读数仪或文件输入模式 (11)5.3 选择打印方法................ (11)5.4 人工读结果................ (11)5.5 用读数仪读结果 (11)5.6 从文件读结果 (11)5.7 设置一个工作表 (11)5.8 设置保存文件................ (11)5.9 使用工作表来读多个平板 (11)5.10 人工调整域值 (11)5.11 选择数据库................ (12)5.12 退出................ .. (12)6 结果解释................ (13)6.1 读结果................ . (13)6.2 评估鉴定结果的准确性 (13)6.3 解释不好的鉴定结果的可能原因.. (13)6.4 种的比较................ . (14)6.5 查找并评估种的信息 (14)6.6 使用真菌的宏观和微观图片 (15)6.7 查看更多的种................ (15)6.8 评估原始OD值 (15)7 数据管理和编辑数据库 (16)7.1 文件备份................ . (16)7.2 文件合并................ . (16)7.3 文件浏览和编辑 (16)7.4 自定义数据文件 (16)7.5 输入/输出ASCII数据 (17)7.6 输出为ACCESS (17)7.7 群落分析 (17)8 技术注解 (19)8.1 材料列表 (19)8.2 培养基和接种液准备 (19)8.3 特殊用途的微孔板 (22)9 经常问到的问题 (23)10 故障处理 (25)10.1 革兰氏染色 (25)10.2 培养微生物 (25)10.3准备接种物 (26)10.4接种微板 (26)10.5培养微板 (26)10.6 读数仪 (27)11 术语表 (28)12 附录 (30)附录1 微孔板的数据统计.附录2 样品准备的流程表附录3 真菌样品准备的流程表附录4 数据库表及特性附录5 结果打印输出的格式附录6 危险病原菌数据库附录7 产品注册表1 启动1.1 系统需要计算机(Windows95,98,2000或NT, 有光驱和软驱),显示器,鼠标,键盘,读数仪,浊度仪,菌落放大灯,八头电动加液器,系统软件。
Biolog微生物鉴定系统鉴定步骤
Biolog微生物鉴定步骤一检测原理Biolog微生物鉴定系统测试的是微生物在鉴定板中利用或氧化化和物的能力。
测试会产生特征性的紫色孔模式,组成代谢指纹。
所有必需的营养物质和生化试剂都预先加进96孔板中,四唑紫是一种氧化还原染料,指示碳源的利用情况。
.鉴定步骤非常简单,纯化分离到的菌株经扩大培养,再制成接种液加到鉴定板中。
在培养过程中,一些孔中的化学物质能被氧化并将显色物质成紫色,对照孔(A-1)和阴性孔仍然为无色。
鉴定板在相应的培养条件下培养4-6小时或16-24小时即可形成代谢模式。
系统软件自动和数据库对比,如果能找到合适的匹配,就可以得出一个鉴定结果。
二所需器材和消耗品:培养基、接种液、巯基乙酸钠、长棉签、接种棒、储液槽、八道移液器、移液器头、浊度仪、浊度标准品、控温培养箱和相应的鉴定板。
其中接种液自行配制,接种棒、储液槽可选用国产品牌代替。
三鉴定步骤:第一步:在用户自己的培养基上纯化菌株,如果菌株为冻干或冷冻样品,需要传代培养2-3代,让菌株恢复活力。
对纯化好的菌株做革兰氏染色,确定菌株是革兰氏阴性还是阳性。
观察菌落外部形态或用显微镜观察菌株形态,确定是酵母还是丝状真菌,是球菌还是杆菌。
如果是革兰氏阴性菌,还需要最终确认是肠道菌、非肠道菌或苛生菌。
方法是,氧化酶阳性或氧化酶阴性但三糖铁实验为K/K或K/A w,则该菌株为非肠道菌(GN-NENT),氧化酶阴性以及三糖铁实验为A/A或K/A,则该菌株为肠道菌(GN-ENT)。
如果菌株①需要在巧克力培养基上或需要6.5% CO2培养,②在BUG+B培养基上生长非常差,形成针尖大小的菌落,那么可以认为这些菌是苛生菌(GN-FAS)。
大多数苛生菌都是从哺乳动物的呼吸道里分离出来的,如Actinobacillus, Alysiella, Brucella, Capnocytophaga, CDC Group DF-3, CDC Group EF-4, Eikenella, Haemophilus, Kingella, Moraxella, Neisseria, Simonsiella, Suttonella,和Taylorella。
微生物检验的基本程序
微生物检验的基本程序1 检验前的准备2样品的采集3样品的送检4样品的处理方法5 致病菌检验参考菌群的选择6样品的检验7检验结果的报告检验前的准备1.准备好所需的各种仪器:如冰箱、恒温培养箱、显微镜等2.按技术要求将各种玻璃仪器进行清洗、烘干、包扎、灭菌,冷却后送无菌室备用。
3.准备好实验所需的各种试剂、药品,制备好普通营养琼脂或其他选择性培养基。
根据需要分装试管或灭菌后倾注平板或保存在46℃的水浴中或保存在4℃的冰箱中备用。
4.做好无菌室或超净工作台的灭菌工作,提前1h灭菌30~60min。
5.检验人员的工作衣、鞋、帽、口罩等灭菌后备用。
6.工作人员进入无菌室后,实验没有完成之前不得随便出入无菌室。
微生物实验室检验<>流程无菌取样—样品均质—样液稀释—样品接种—恒温培养—结果观察食品微生物检测常规微生物项目:细菌总数、大肠菌群、酵母总数、霉菌总数,此类细菌不致病,但会严重影响食品的外观及风味。
目前常用微生物培养法来计数菌落,允许有该类菌落,但菌落总数不能超标。
致病微生物项目:沙门氏菌、李斯特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O157:H7、弯曲杆菌、致病弧菌、副溶血弧菌、志贺氏菌、假单胞菌等。
致病微生物在食品中是绝对不允许存在的,所以快速检测食品中是否存在有致病微生物,是食品安全检验的重中之重。
食品微生物检验<>指标我国卫生部颁布的食品微生物<>指标有菌落总数,大肠菌群和致病菌三项。
1.菌落总数:菌落总数是指食品检样经过处理,在一定条件下培养后所得1g或1mL检样中所含细菌菌落的总数。
2.大肠菌群:大肠菌群是寄居于人及温血动物肠道内的肠居菌,它随着的大便排出体外。
食品中如果大肠菌群数越多,说明食品受粪便污染的程度越大。
3.致病菌:致病菌既能够引起人们发病的细菌。
对不同的食品和不同的场合,应该选择一定的参考菌群进行检验。
4.霉菌及其毒素:我国还没有制定出霉菌的具体指标,鉴于有很多霉菌能够产生毒素,引起疾病,故应该对产毒霉菌进行检验。
微生物鉴定与药敏试验流程
微生物鉴定与药敏试验流程微生物鉴定与药敏试验流程1、实验原理(1)微生物鉴定原理微生物鉴定卡中含有几十种生化反应培养基,当微生物在培养基中代谢基质时导致pH值的改变而使指示剂发生变化;同时微生物生长产生各种酶,可与相应的荧光标记底物发生反应,使荧光强度发生改变。
仪器通过检测这些变化得到待检微生物的生化特征,自动与数据库内几千种菌株的生化参数进行比对分析,并自动计算得出鉴定结果。
(2)药敏分析系统工作原理药敏分析系统使用药敏测试板(卡)进行测试。
将抗生素微量稀释在条孔或条板中,加入菌悬液孵育后放入仪器或在仪器中直接孵育,仪器每隔一定时间自动测定细菌生长的浊度,或测定培养基中荧光指示剂的强度或荧光原性物质的水解,观察细菌的生长情况。
得出待检菌在各药物浓度的生长斜率,经回归分析得到最低抑菌浓度MIC值。
2、实验步骤(1)取洁净菌液管,加3mL 0.45%的无菌盐水,将纯培养的待检菌配制成浓度为0.5~0.63麦氏单位的菌悬液,将菌液管放入带芯片的专用试管架,在紧挨待检菌液管的位置放入一空的菌液管(供药敏试验用)。
(2)打开检验信息录入工作站电源,仪器自检完毕后按F2键,仪器进入操作程序。
将试管架放入工作站,芯片中的数据自动清零。
(3)手工输入待检菌样品编号,扫描输入鉴定卡和药敏卡的ID 号,将鉴定卡和药敏卡放入相应的槽位,进样管插入相应的菌液管中。
取下试管架,关闭工作站电源。
(4)打开鉴定仪,仪器自检完毕后自动进入检测程序,按要求设定好参数。
(5)进样指示灯为绿色长亮时,打开进样盖,将试管架放到传送船上,关好进样盖。
仪器自动检测并读取样品信息,自动完成稀释、进样、封口程序,并将卡片送入孵育监测单元。
传送船回到进样口,指示灯闪烁时,取出试管架。
(6)由计算机控制的读数器定时对卡片进行扫描并读数,动态记录反应变化。
一旦卡内的终点指示孔达到临界值,则表示整个实验已完成。
(7)微生物鉴定及药敏分析完成后,检测数据自动传入数据管理系统进行计算分析,结果经人工确认后即可打印报告。
Biolog 自动微生物鉴定仪
葡萄孢霉 5
独创的算法分析模型,用可 能 性 ( PROB) 、 相 似 性 (SIM) 和 距 离 (DIS) 三 个 参数来判定鉴定结果,综合 考虑了结果与标准数据库的 匹配及分离程度,更加真实 地反应了鉴定结果的好坏。
Retrospect数 据 管 理 软 件 模 块,用户可对数据文件进行 备份、筛选、合并、浏览、 生成聚类图、自定义数据 库、编辑及输入或输出。
用于厌氧菌的鉴定 用于酵母菌的鉴定 用于丝状真菌的鉴定 用于微生物特性和群落分析研究(31种碳源) 用于微生物代谢研究(不含碳源) 用于革兰氏阴性产芽孢或分生孢子的微生物代谢研究 用于革兰氏阳性产芽孢或分生孢子的微生物代谢研究
常规消耗品
培养基 鉴定板 接种液 通用消耗品
8
BUG、BUA、BUY GEN III MicroPlate、AN、YT、FF GEN III - IF A 、AN-IF、FF-IF 试管架、吸嘴、加样槽、移液管、棉签、接种棒
Biolog丝 状 真 菌 数 据 库(FF),可 自 动 鉴 定 包 括 临 床 、 工 业 、 农 业 及 环 境 中 常 见 青 霉 (153种)、 曲 霉(89种)、 刺 盘 孢 霉(18种)、 镰 刀 霉(79种)、 木 霉 及 其 它 种 等708种 丝 状 真 菌。为与传统的真菌形态学鉴定相结合,Biolog提供近1000多张精美的宏观和显微图片 供用户参考比对,以获得更为精确的结果。
GEN III MicroStation 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
强大的数据库
Bi o l o g微 生 物 鉴 定 系 统 拥 有 目 前 世 界 上 最 大 的 数 据 库 , 可 鉴 定 包 括 细 菌 、 酵 母 和 丝 状 真 菌 总 计 超 过2 6 5 0种 微 生 物 , 几 乎 涵 盖 了 所 有 常 见 的 人 类 、 动 物 、 植 物 病 原 菌 以 及 食 品和环境微生物。
BIOLOG微生物鉴定系统鉴定未知菌株
BIOLOG微生物鉴定系统鉴定未知菌株1. 目的要求1.1 熟练掌握BIOLOG微生物鉴定系统。
1.2 掌握利用BIOLOG微生物鉴定系统对难以鉴定的菌株进行碳源利用率研究。
2. 基本原理微生物在分解代谢酶系的催化下,产生具有还原力的[H]。
如果某种微生物利用了某种碳源,其进行新陈代谢过程中就会产生还原力的[H],使得四唑类物质被还原而显色。
BIOLOG微生物鉴定系统的原理是以检测微生物细胞利用不同碳源进行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的酶与四唑类物质(如TV)发生颜色反应和浊度差异为基础,运用独有的显型排列技术检测出每种微生物的特征指纹图谱,在大量试验和数学模型基础上,建立起指纹图谱与微生物种类相对应的数据库。
检测时通过智能软件将待鉴定微生物的图谱与数据库参比,即可得出鉴定结果。
3. 实验材料3.1 菌种郭安平实验室一师姐提供的纯培养菌株3.2器材BIOLOG微生物鉴定仪。
(配套软件,电脑),BIOLOG公司指定培养基(BUG+M)、接种液和96微孔鉴定板,巯基乙酸钠,BIOLOG公司特制8头电动加液器,浊度仪。
3.3 试剂结晶紫、碘液、95%乙醇、番红4. 实验步骤4.1 菌株处理取纯化的待鉴定菌株在一般细菌培养基(牛肉蛋白胨培养基)上进行富集培养,实验前检查是否污染。
4.2 革兰氏染色制片:取生长对数期菌种涂布干燥;初染:结晶紫染1-2min,水洗;媒染:加碘液1min;洗脱:用95%乙醇脱色20-30s,至无紫色洗出;复染:用番红染色1-2min,水洗;镜检:用油镜观看,菌体蓝紫色的为革兰氏阳性菌,菌体红色的为革兰氏阴性菌。
4.3氧化酶试验用盐酸二甲基对苯二胺进行氧化酶实验,呈黑色,氧化酶阳性。
4.4 平板扩大培养用BIOLOG公司指定培养基进行扩大培养,GP-ROD-SB的培养基为BUG+M+T(M为麦芽膏,T为巯基乙酸钠)。
加8滴疏基乙酸钠溶液至3mL无菌水中,用棉签蘸取涂布于培养基表面。
接种时在该平板上划十字接种。
Biolog微生物鉴定步骤
Biolog微生物鉴定步骤一检测原理Biolog微生物鉴定系统测试的是微生物在鉴定板中利用或氧化化和物的能力。
测试会产生特征性的紫色孔模式,组成代谢指纹。
所有必需的营养物质和生化试剂都预先加进96孔板中,四唑紫是一种氧化还原染料,指示碳源的利用情况。
.鉴定步骤非常简单,纯化分离到的菌株经扩大培养,再制成接种液加到鉴定板中。
在培养过程中,一些孔中的化学物质能被氧化并将显色物质成紫色,对照孔(A-1)和阴性孔仍然为无色。
鉴定板在相应的培养条件下培养4-6小时或16-24小时即可形成代谢模式。
系统软件自动和数据库对比,如果能找到合适的匹配,就可以得出一个鉴定结果。
二所需器材和消耗品:培养基、接种液、巯基乙酸钠、长棉签、接种棒、储液槽、八道移液器、移液器头、浊度仪、浊度标准品、控温培养箱和相应的鉴定板。
其中接种液自行配制,接种棒、储液槽可选用国产品牌代替。
三鉴定步骤:第一步:在用户自己的培养基上纯化菌株,如果菌株为冻干或冷冻样品,需要传代培养2-3代,让菌株恢复活力。
对纯化好的菌株做革兰氏染色,确定菌株是革兰氏阴性还是阳性。
观察菌落外部形态或用显微镜观察菌株形态,确定是酵母还是丝状真菌,是球菌还是杆菌。
如果是革兰氏阴性菌,还需要最终确认是肠道菌、非肠道菌或苛生菌。
方法是,氧化酶阳性或氧化酶阴性但三糖铁实验为K/K或K/A w,则该菌株为非肠道菌(GN-NENT),氧化酶阴性以及三糖铁实验为A/A或K/A,则该菌株为肠道菌(GN-ENT)。
如果菌株①需要在巧克力培养基上或需要6.5% CO2培养,②在BUG+B培养基上生长非常差,形成针尖大小的菌落,那么可以认为这些菌是苛生菌(GN-FAS)。
大多数苛生菌都是从哺乳动物的呼吸道里分离出来的,如Actinobacillus, Alysiella, Brucella, Capnocytophaga, CDC Group DF-3, CDC Group EF-4, Eikenella, Haemophilus, Kingella, Moraxella, Neisseria, Simonsiella, Suttonella,和Taylorella。
Biolog FF 微生物鉴定微孔板使用手册
材和人员污染,安全操作请参考相应的规则指引。建议在二级生物安全柜内操作,每次用MicroStation读 数仪读取数据的时候,建议更换鉴定板盖,减少污染读数仪的危险。 8. 鉴定板中包含多种对温度和光照敏感的物质,如果个别孔出现棕黑色,说明碳源已经被降解。有时候, 在保质期内或超过保质期不长的时间里,个别孔会出现黄色或粉红色,这是正常的。 9. Biolog是基于测试活菌的代谢特性。一些菌即使在很短的时间里遭受温度、pH值和渗透压的压力也会丧失 代谢活性。所以为了获得良好的鉴定结果必须确保菌种为活菌,操作要小心。 10. 为了延长鉴定板的保质期限,应在2-8℃的条件下避光保存,鉴定板的过期时间打印在EXP.后面。
如果读数后得到了鉴定结果,当数据库中有相应的宏观或微观图片时,需要将所鉴定菌株的图片和鉴定 结果中排在第1位的结果进行对比,如果对比不上,依次和第2、第3位的结果进行对比。
如果在第4天读数没有鉴定结果,需要将所鉴定菌株的图片和鉴定结果中排在前3位的结果进行对比。 鉴定未知菌株时,对应正确的数据库非常重要。如果分离的菌株来自空气样品,应该和空气库(Air)对 比;同样,如果菌株来自食品样品,应该和食品(Food)库对比。 真菌库中还包含以属划分的库,当所鉴定菌株已经鉴定到属的水平时,可以选择对应的库,以属划分的
Biolog FF 微生物鉴定板使用手册
用途
FF鉴定板提供了标准化的95种反应用于鉴定一大类真菌,包括丝状真菌和部分酵母。Biolog的MicroStation 软件根据FF鉴定板的代谢模式对该种微生物进行鉴定。在琼脂斜面上存放过久或转化次数过多,可能会导致 菌株表型退化,丧失特异的生化反应特征。
Biolog微生物自动分析系统_细菌鉴定操作规程的研究_程池
Biolog 微生物自动分析系统———细菌鉴定操作规程的研究程 池 杨 梅 李金霞 姚 粟 胡海蓉(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中国工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北京,100027)摘 要 Biolog 微生物自动分析系统是美国Biolog 公司研制开发的新型自动化快速微生物鉴定系统,以细菌对微平板上95种碳源的利用情况为基础从而进行微生物鉴定。
目前我国已经累计引进100余台,但使用率较低。
文中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参阅最新Biolog 系统操作手册4.2版和国家微生物资源平台技术规程的统一格式,研究制定了细菌鉴定的操作规程,以规范系统使用,获得准确鉴定结果,尽快提高我国B iolog 系统的应用水平。
关键词 Biolog 微生物自动分析系统,细菌鉴定,操作规程第一作者:学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收稿日期:2006-04-12 随着仪器分析技术的进步和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微生物菌种鉴定逐渐由传统的形态学观察和人工生理生化实验鉴定发展进入了基于仪器自动化分析的鉴定系统阶段。
近20年来,一系列商品化自动鉴定系统相继推出并在应用中取得理想效果,如V ITEK 系统、M IDI 系统、Biolog 系统、SENS ITITRE 系统、AU TOSCEPTOR 系统以及M ICROSCAN 系统等[1],其中细胞脂肪酸分析的M IDI 系统、碳源利用分析的Biolog 系统与DNA 序列分析的16s rRNA 基因进化发育系统已经成为目前国际上细菌多相分类鉴定常用的技术手段[2~4]。
Biolog 微生物自动分析系统是美国Biolog 公司从1989年开始推出的一套微生物鉴定系统,最早进入商品化应用的是革兰氏阴性好氧细菌鉴定数据库(GN ),其后陆续推出革兰氏阳性好氧细菌(GP )、酵母菌(YT )、厌氧细菌(AN )和丝状真菌(FF )鉴定数据库。
Biolog 系统6.01版数据库共包括1973种微生物,其中细菌234个属,1226个种,与其他鉴定系统相比,其微生物种类的数据量较大,适合于环境、食品、工业、临床和动植物病原菌的鉴定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iolog微生物鉴定步骤一检测原理Biolog微生物鉴定系统测试的是微生物在鉴定板中利用或氧化化和物的能力。
测试会产生特征性的紫色孔模式,组成代谢指纹。
所有必需的营养物质和生化试剂都预先加进96孔板中,四唑紫是一种氧化还原染料,指示碳源的利用情况。
.鉴定步骤非常简单,纯化分离到的菌株经扩大培养,再制成接种液加到鉴定板中。
在培养过程中,一些孔中的化学物质能被氧化并将显色物质成紫色,对照孔(A-1)和阴性孔仍然为无色。
鉴定板在相应的培养条件下培养4-6小时或16-24小时即可形成代谢模式。
系统软件自动和数据库对比,如果能找到合适的匹配,就可以得出一个鉴定结果。
二所需器材和消耗品:培养基、接种液、巯基乙酸钠、长棉签、接种棒、储液槽、八道移液器、移液器头、浊度仪、浊度标准品、控温培养箱和相应的鉴定板。
其中接种液自行配制,接种棒、储液槽可选用国产品牌代替。
三鉴定步骤:Biolog微生物鉴定样品处理步骤分离纯化培养基BUG+B通用培养基加羊血BUA+B厌氧培养基加羊血BUY酵母培养基2%ME2%的麦芽汁提取物革兰氏染色和菌落菌株形态观察革兰氏染色结果革兰氏阴性革兰氏阳性厌氧菌酵母菌丝状真菌确认实验氧化酶反应阳性氧化酶反应阴性、三糖铁实验A/A或K/A需在巧克力培养基上或需要6.5%CO2培养确认实验氧化酶反应阴性、三糖铁实验K/K或K/A w第一步:在用户自己的培养基上纯化菌株,如果菌株为冻干或冷冻样品,需要传代培养2-3代,让菌株恢复活力。
对纯化好的菌株做革兰氏染色,确定菌株是革兰氏阴性还是阳性。
观察菌落外部形态或用显微镜观察菌株形态,确定是酵母还是丝状真菌,是球菌还是杆菌。
如果是革兰氏阴性菌,还需要最终确认是肠道菌、非肠道菌或苛生菌。
方法是,氧化酶阳性或氧化酶阴性但三糖铁实验为K/K或K/A w,则该菌株为非肠道菌(GN-NENT),氧化酶阴性以及三糖铁实验为A/A或K/A,则该菌株为肠道菌(GN-ENT)。
如果菌株①需要在巧克力培养基上或需要6.5% CO2培养,②在BUG+B培养基上生长非常差,形成针尖大小的菌落,那么可以认为这些菌是苛生菌(GN-FAS)。
大多数苛生菌都是从哺乳动物的呼吸道里分离出来的,如Actinobacillus, Alysiella, Brucella, Capnocytophaga, CDC Group DF-3, CDC Group EF-4, Eikenella, Haemophilus, Kingella, Moraxella, Neisseria, Simonsiella, Suttonella,和Taylorella。
如果是革兰氏阳性菌,用革兰氏染色可以很容易的区分球菌和杆菌,推荐再做一个过氧化氢酶实验,最终确定是球菌还是杆菌。
通过革兰氏染色或观察菌落形态可以区分出芽孢杆菌。
微生物的扩大培养应该用Biolog推荐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以便使微生物达到最佳的代谢活性,进而准确的和数据库中的代谢模式匹配。
微生物应该是新鲜的,确保其处于指数增长期,因为一些菌株在达到稳定期时会失去生存能力或代谢活性,推荐的培养周期为4-24个小时。
如果扩大培养的量不足以配制相应的浊度,可以培养多个平板,培养时间可以延长到48个小时。
第二步:首先确定浊度仪没开启电源的时候,指针应指在0%,如果没有,用螺丝刀调整。
开启电源,取未开盖的装有接种液的试管,擦干净管壁,放入浊度仪,指针应指在100%,如果没有,旋动右方旋钮。
然后用浊度标准管检验,读数在±2%都是正常的。
要使用哪管接种液,就用相应的试管做100%校正,不要在浊度仪的光路中旋转试管。
在鉴定革兰氏阴性肠道菌和苛生菌的时候,在接种液里应该加准确三滴巯基乙酸钠。
巯基乙酸钠的作用是抑制芽孢形成,并且可以部分或完全的抑制A-1或其它孔由于微生物利用自身分泌的聚多糖荚膜而出现的紫色。
一些非肠道菌液需要添加巯基乙酸钠。
按照下列步骤制备均匀的菌悬液:用接种液将棉签稍微浸湿,用棉签在菌落上面轻轻的滚动可以将菌落取到接种液中,从而不会将培养基或其它营养物质带入接种液。
先取单菌落,不够再取生长紧密的菌落。
在试管内壁接种液液面的上方,旋转挤压棉签可以将菌落团分散。
然后上下移动棉签,将分散的菌落和接种液充分混合形成均一,无菌团的菌悬液。
如果菌悬液有菌团,可以让菌团沉到管底。
调整浊度直至达到允许的范围,增加接种液或添加菌落可以降低或升高菌悬液的密度。
将菌悬液接种到鉴定板上,不要超过20分钟。
如果长时间部接种到鉴定板上,一些菌会失去代谢活性。
第三步:将鉴定板编上相应的号码。
把菌悬液倒入储液槽,不要全部倒入,因为试管底部可能有未分散的菌团。
按照不同的鉴定板所需的加样量进行移液器的程序选择,将移液器头安放到移液器上,必要时可以用手加固,以免造成上方漏气。
吸取菌悬液,观察每个移液器头中的液面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放出菌悬液,加固移液器头。
加完菌悬液后,盖上盖子。
第四步:培养环境根据所鉴定的菌株种类而定。
准备一个塑料容器,在底部铺上湿纸巾,把鉴定板放在纸巾上,可以防止鉴定板外缘孔水分的蒸发。
对于革兰氏阴性阳性菌,鉴定板培养4-6个小时可以进行一次读数,过夜培养(16-24个小时)可再进行一次读数。
厌氧菌在培养20-24个小时后进行一次读数即可。
酵母和丝状真菌所需培养时间稍长,一般间隔24个小时读一次数。
第五步:开启读数仪和电脑,打开Biolog软件,并对读数仪进行初始化,设置好各项参数(培养时间、菌株名称、菌株编号、菌株类型),用纸巾擦干净培养好的鉴定板底部,放入读数仪,A-1孔位于左上方。
即可点击“Read This”进行读数。
鉴定结果自动显示在屏幕下方,将所得数据进行保存即可。
四注意事项为了得到准确和可重复性的结果,务必注意下列事项。
1.所要进行鉴定的微生物必须是纯种,此系统不是为在混合菌群中鉴定单一菌种而设计的。
2.在鉴定之前,选择合适的培养基和进行适量的传代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在接种之前,许多菌种会因为培养条件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代谢模式。
3.在操作过程中必须使用无菌器材和进行无菌操作,杂菌的污染会干扰结果。
4.大多数消耗品为一次使用,重复使用的如试管,移液器枪头必须把去污剂清洗干净。
5.在将菌悬液接种到鉴定板之前,应把鉴定板拿出冰箱,让鉴定板恢复到常温。
因为有些菌种(如Neisseria)对温度的快速变化很敏感。
6.仔细校正浊度计,接种菌悬液的浊度应在规定的范围内。
7.鉴定板中包含多种对温度和光照敏感的物质,如果个别孔出现棕黑色,说明碳源已经被降解。
有时候,在保质期内或超过保质期不长的时间里,个别孔会出现黄色或粉红色,这是正常的。
8.Biolog是基于测试活菌的代谢特性。
一些菌在很短的时间里会由于温度、pH和渗透压的压力而丧失代谢活性。
所以为了获得良好的鉴定结果必须确保菌种为活菌,操作要小心。
9.为了延长鉴定板的保质期限,应在2-8℃的条件下避光保存。
生态板(ECO)一鉴定步骤①土壤样品的采集,将土壤样品加入到灭菌水里接种。
30 min后,用移液枪取1 mL污泥到1.5mL离心管中。
②在10 000 r/min下离心20 min,弃去上清液,加1 mL生理盐水,在振荡器上振动5 min使之混匀;再于10 000 r/min下离心20 min,重复2次,除去其中的碳源;弃去上清液,加1 mL生理盐水,在振荡器上振动5 min使之混匀,于2 000 r/min下离心1 min。
③取上清液倒人装有20 mL已灭菌生理盐水(NaC1,0.85%)的试管中,并使其OD590维持在0.13±0.02。
④将上述稀释液加入Biolog ECO微平板中,(150 L/孔),然后在20℃下培养,每隔12 h用Biolog细菌自动读数仪读取数据,连续测定10 d。
二数据处理方法(采用SAS 统计软件进行多样性指数差异显著分析和主成分分析)○1采用Biolog微平板培养120h的数据进行数据统计,采用Shannon指数、Shannon均匀度、Simpson指数、Mclniosh 指数和Mclniosh均匀度各种多样性指数来反映细菌群落代谢功能的多样性。
○2Biolog ECO 平板反应一般采用每孔颜色平均变化率(AWCD)来描述。
计算公式为:{AWCD=[Σ(Ci—R)]/31}。
其中,Ci是除对照孔外各孔吸光度值,R是对照孔吸光度值。
○3通过主成分分析(PCA)将Biolog 生态板(ECO) 平板的31种碳源的测定结果形成的描述细菌群落代谢特征的多元向量变换为互不相关的主元向量(PC1和PC2是主元向量的分量),在降维后的主元向量空间中可以用点的位置直观地反映出不同细菌群落的代谢特征。
免疫酶技术是将抗原抗体反应的特异性与酶的高效催化作用有机结合的一种方法。
它以酶作为标记物,与抗体或抗原联结,与相应的抗原或抗体作用后,通过底物的颜色反应作抗原抗体的定性和定量,亦可用于组织中抗原或抗体的定位研究,即酶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目前应用最多的免疫酶技术是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它是使抗原或抗体吸附于固相载体,使随后进行的抗原抗体反应均在载体表面进行,从而简化了分离步骤,提高了灵敏度,即可检测抗原,也可检测抗体。
实验方法包括间接法、夹心法及竞争法。
为了检测抗原可用夹心法。
将特异性抗体吸附在固相载体(聚苯乙烯制成的小管、小盘或小孔)上,然后加被测溶液,倘样品中有相应抗原,则与抗体在载体表面形成复合物。
洗涤后加入酶标记的特异性抗体,后者通过抗原也结合到载体的表面。
洗去过剩的标记抗体,加入酶的底物,在一定时间内经酶催化产生的有色产物的量与溶液中抗原含量成正比,可用肉眼观察或分光光度计测定。
为了检测抗体可用间接法。
使抗原吸附于载体上,然后加入被测血清,如有抗体,则与抗原在载体上形成复合物。
洗涤后加酶标记的抗球蛋白(抗抗体)与之反应。
洗涤后加底物显色,有色产物的量与抗体的量成正比。
常用的酶有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和碱性磷酸酶(AP),相应的底物分别是邻苯二胺(OPD)和对硝基苯磷酸盐,前者呈色反应为棕黄色,后者为蓝色。
可用目测定性,也可用酶标仪测定光密度(OD)值以反映抗原含量。
即: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原理:使抗原或抗体结合到某种固相载体表面,并保持其免疫活性。
使抗原或抗体与某种酶连接成酶标抗原或抗体,这种酶标抗原或抗体既保留其免疫活性,又保留酶的活性。
用洗涤的方法使固相载体上形成的抗原抗体复合物与其他物质分开,最后结合在固相载体上的酶量与标本中受检物质的量成一定的比例。
加入酶反应的底物后,底物被酶催化变为有色产物,产物的量与标本中受检物质的量直接相关,故可根据颜色反应的深浅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
由于酶的催化频率很高,故可极大地放大反应效果,从而使测定方法达到很高的敏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