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课标测试题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测试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7df1f504a7302768e993980.png)
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测试题第Ⅰ卷(共131分)一、古代诗歌阅读(46分)(一)课内文言文,完成1——6题。
(25分)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晋军函陵军:军队B、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唯:希望C、秦伯说,与郑人盟说:通“悦” ,高兴D、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遇:对待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3分)例句:若亡郑而有益于君A、烛之武退秦师B、夜缒而出C、秦伯说,与郑人盟D、顷之未发,太子迟之3.下列各句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3分)例句: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A、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B、以其无礼于晋C、夫晋,何厌之有?D、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4、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3分)A、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B、失其所与,不知C、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D、往而不反者5、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A、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B、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C、微夫人之力不及此D、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6.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 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2) 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二)、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秋词刘禹锡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采桑子重阳毛泽东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7、这两首诗有什么共同之处?(3分)答:8、秋天可写的景物很多,刘禹锡在诗中为什么只写冲天而上的一鹤?有何深意?(3分)答:(三)名篇名句默写(15分)9.补写下列诗文名句。
(1)怅寥廓,,谁主沉浮?(2)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粪土当年万户侯。
(3)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4)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导读题库及答案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导读题库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b63693c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ee.png)
1.文学欣赏就是反复读.. 答案:错误2.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 答案:错误3.教师和语文课程不需同步发展.. 答案:正确4.语文教学应该注意汉语文字的特点.. 答案:正确5.按新课程上课就是老师不要讲授了.. 答案:错误6.合作学习就是二个人以上在一起学习.. 答案:错误7.高中语文课程的结构是必修课加选修课.. 答案:错误8.选修课的设计;必须以课程目标为依据.. 答案:正确9.选修课和必修课的教学存在一定的差别.. 答案:正确10.“积累和批判”是高中语文课程总目标之一.. 答案:错误11.“积累、整合”是高中语文课程总目标之一.. 答案:正确12.思考、领悟是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之一.. 答案:正确13.自主学习就是教师不教什么都是学生自己学.. 答案:错误14.对不同类型的文本的阅读指导应该有所侧重.. 答案:正确15.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是高中语文教学的理念.. 答案:正确16.高中语文和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学是相互不联系的教育..答案:错误1.试论语文课程的特点:答案: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2.简述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要求:答案: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范围可参考附录一常见文言词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作品可参考附录二古诗文诵读篇目3.简述语文课程资源的种类:答案: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例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等等..4.简述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答案: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5.试论课标对口头表达教学的要求:答案: 在口语交际中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树立自信;尊重他人;说话文明;仪态大方;善于倾听;敏捷应对..增强人际交往能力;适应现代社会交际的需要..注意口语的特点;能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和交际目的;恰当地进行表达..借助语调、语气和表情、手势;提高口语交际的效果..学会演讲;做到观点鲜明;材料充分、生动;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力求有个性和风度..在讨论或辩论中积极主动发言;恰当地应对和辩驳..朗诵文学作品;能准确把握作品内容;传达出作品的思想内涵和感情倾向;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和感染力..6.试论“表达与交流”部分评价的要求:答案:对口语交际的评价;应考察学生对具备良好口语交际素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参与口语交际实践活动的态度;能否把握口语交际的基本要求;善于倾听;在交流中捕捉重要的信息;清楚、准确、自信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7.试论“小说与戏剧”选修课的目标要求:答案:培养阅读古今中外各类小说、戏剧作品的兴趣;从优秀的小说、戏剧作品中吸取思想、感情和艺术的营养;丰富、深化对历史、社会和人生的认识;提高文学素养..8.试论高中语文课标对口头表达教学的要求:答案: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重要素养..口语交际是在一定的语言情境中相互传递信息、分享信息的过程;是人与人之间交流和沟通的基本手段..口语交际教学应注重培养人际交往的文明态度和语言修养;如有自信心、有独立见解、相互尊重和理解、谈吐文雅等..应重视指导学生在各种交际实践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选择他们感兴趣的、贴近生活的交际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口语交际教学;而不必过多传授口语交际知识..还应鼓励学生在各科教学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9.简述教师与课程同步发展的教学建议:答案:学生经过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已具备一定的语文素养;语文学习中的个性倾向渐渐明显;不同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的差异逐渐增大..高中语文的教学;要在保证全体学生达到共同的基本目标的前提下;充分关注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面临的选择;努力满足其学习要求;支持其特长和个性的发展..学生对于应用性目标、审美性目标、探究性目标可能各有侧重;教师应该帮助他们通过适当的选修课实现其目标..10.简述注重个性的阅读要求:答案: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展想像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11.简述积累、整合的课程总目标:答案:能围绕所选择的目标加强语文积累;在积累的过程中;注重梳理;根据自己的特点;扬长补短;逐步形成富有个性的语文学习方式..了解学习方法的多样性;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能根据需要;采用适当的方法解决阅读、交流中的问题..通过对语文知识、能力、学习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要素的融汇整合;切实提高语文素养..12.简述对待课程资源应采取的态度:答案: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应增进课程内容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学生成长的联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学习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规划人生;实现本课程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的价值追求.. 13.简述提倡评价主体多元化的原则:答案:评价主体多元化" 是当前评价改革的重要理念和方向..语文课程评价一方面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指导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和促进反思;另一方面要鼓励同伴、家长等参与到评价之中;使评价成为学校、教师、学生、同伴、家长等多个主体共同积极参与的交互活动..14.试论如何进行“表达与交流”部分的教学:答案: 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能考虑不同的目的要求;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表达真情实感;培植科学理性精神..书面表达要观点明确;内容充实;感情真实健康;思路清晰连贯;能围绕中心选取材料;合理安排结构..通过书面表达发展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在生活和学习中多方面地积累素材;多想多写;做到有感而发..进一步提高记叙、说明、描写、议论、抒情等基本表达能力;并努力学习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能调动自己的语言积累;推敲、锤炼语言;表达力求准确、鲜明、生动..能独立修改自己的文章;结合所学语文知识;多写多改;养成切磋交流的习惯..乐于相互展示和评价写作成果..45分钟能写600字左右的文章..课外练笔不少于2万字..在口语交际中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树立自信;尊重他人;说话文明;仪态大方;善于倾听;敏捷应对..增强人际交往能力;适应现代社会交际的需要..注意口语的特点;能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和交际目的;恰当地进行表达..借助语调、语气和表情、手势;提高口语交际的效果..学会演讲;做到观点鲜明;材料充分、生动;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力求有个性和风度..在讨论或辩论中积极主动发言;恰当地应对和辩驳..朗诵文学作品;能准确把握作品内容;传达出作品的思想内涵和感情倾向;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和感染力..15.试论课标对阅读与鉴赏教学提出的建议:答案: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材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阅读中的对话和交流;应指向每一个学生的个体阅读..教师既是与学生平等的对话者之一;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教师要为学生的阅读实践创设良好环境;提供有利条件;充分关注学生阅读态度的主动性、阅读需求的多样性、阅读心理的独特性;尊重学生个人的见解;应鼓励学生批判质疑;发表不同意见..教师的点拨是必要的;但不能以自己的分析讲解代替学生的独立阅读..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是发现和建构作品意义的过程..作品的文学价值;是由读者在阅读鉴赏过程中得以实现的..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往往带有更多的主观性和个人色彩..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以自己的情感、经验、眼光去体验作品;对作品作出有个性的反应;在阅读鉴赏过程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对文学作品的解读;不宜强求统一的标准答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对不同类型文本的阅读指导应该有所侧重..阅读理论类文本;教师应引导学生着重思考思想的深刻性、观点的科学性、逻辑的严密性、语言的准确性;把握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阅读实用类文本中的新闻;应引导学生从材料的来源与真实性、事实与观点的关系、基本事件与典型细节、文本的价值取向与实用效果等方面理解;常用应用文教学;应主要借助文本示例来了解其功用和基本格式;以学生自学为主;不必作过多分析..阅读文学作品;应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去感受体验;重视对作品中形象和情感的整体感知与把握;注意作品内涵的多义性和模糊性;鼓励学生积极地、富有创意地建构文本意义;应引导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时努力做到知人论世;通过查阅有关资料;了解与作品相关的作家经历、时代背景、创作动机以及对作品的影响评价等;加深对作家作品的理解..古代诗文的阅读;应指导学生学会使用有关工具书;自行解决古诗文阅读中的障碍..文言常识的教学要少而精;重在提高学生阅读古诗文的能力..要求学生精读一定数量的优秀古代散文和诗词曲作品;教师应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培养学生诵读的习惯..课外阅读活动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适时推荐文化品位高、难易程度适当的课外读物..鼓励学生开展多种活动;如写书评、读后感;举办读书报告会、作品讨论会等;分享阅读乐趣;交流阅读成果;共同提高阅读能力..16.简述如何针对高中语文课程的特点实施教学:答案: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和很强的实践性..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和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应该让学生在广泛的语文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逐步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语文教学应该注意汉语言文字的特点;重视培养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 17.试论评价应如何注意必修课和选修课的联系与区别:答案:2.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分必修课和选修课两种类型;它们的目标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共同构成高中语文课程总目标..语文课程评价既要注意两者的相互衔接;更要注意它们的不同特点..原则上讲;必修课的评价应立足于共同基础;而选修课的评价在注重基础的同时;更多地着眼于差异性和多样性..尤其是选修课的评价;要突破一味追求刻板划一的传统评价模式;努力探索新的评价方式来促进目标的达成..要注意各类选修课本身的特点和要求;因课制宜地制订评价方案;密切联系社会实践活动和语文的实际运用;使评价更富实效18.试论你对“发现与创造”的高中语文教学目标的理解:答案:注意观察语言、文学和中外文化现象;学习从习以为常的事实和过程中发现问题;培养探究意识和发现问题的敏感性..对未知世界始终怀有强烈的兴趣和激情;敢于探异求新;走进新的学习领域;尝试新的方法;追求思维的创新、表达的创新..学习多角度多层次地阅读;对优秀作品能够常读常新;获得新的体验和发现;学习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提出自己的看法..在探究活动中;既能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也尊重他人的成果;不断提高探究能力;逐步养成严谨、求实的学风..19.简述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教学建议:答案: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根据各自的特点和需要;自觉调整学习心态和策略;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为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特别要重视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应努力提高组织教学和引导学生学习的质量..20.试论你对“应用、拓展”高中语文课程目标的理解和认识:答案:能在生活和其他学习领域中;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在语文应用中开阔视野;初步认识自己学习语文的潜能和倾向;根据需要和可能;在自己喜爱的方面有所发展..增强文化意识;重视优秀文化遗产的传承;尊重和理解多元文化;关注当代文化生活;学习对文化现象的剖析;积极参与先进文化的传播和交流..注重跨领域学习;拓展语文学习的范围;通过广泛的实践;提高语文综合应用能力..21.试论你对“思考”、“领悟”的高中语文课程目标的理解和认识:答案: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选读经典名着和其他优秀读物;与文本展开对话;通过阅读和思考;领悟其丰富内涵;探讨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以利于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行为准则;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增强民族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养成对语言、文学以及文化现象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增强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乐于进行交流和思想碰撞;在相互切磋中;加深领悟;共同提高..22.试论你对“感受”、“鉴赏”的高中语文课程目标的理解和认识:答案: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像力和审美力.. 具有良好的现代汉语语感;逐步提高对古代诗文语言的感受力..在阅读中;体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激发热爱生活、珍爱自然的感情;感受艺术和科学中的美;提升审美境界..通过阅读和鉴赏;深化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陶冶性情;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养..23.简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的理念:答案:高中语文课程应帮助学生获得较为全面的语文素养;在继续发展和不断提高过程中有效地发挥作用;以适应未来学习、生活和工作的需要..24.简述“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构建开放有序的课程理念:答案:高中语文课程应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根据课程目标;精选学习内容;变革学习方式;使全体学生都获得参与社会生活所必需的语文素养;同时;必须顾及学生在原有基础、自我发展方向和学习需求等方面的差异;激发学生的潜能;增强课程的选择性;为每一个学生创设更好的学习条件和更广阔的成长空间;促进学生特长和个性的发展..25.简述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发展”的课程理念:答案:合作学习有利于提高群体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应鼓励学生在个人钻研的基础上;积极参与讨论及其他学习活动;善于倾听、吸纳他人的意见;学会宽容和沟通;学会协作和分享。
人教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三第11课《师说》同步试卷
![人教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三第11课《师说》同步试卷](https://img.taocdn.com/s3/m/0f8ffd77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ad9bd5d.png)
人教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三第11课《师说》同步试卷一、积累运用1.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任何社会文化的雅与俗往往有一种向对方靠拢的本然倾向。
②社会底层往往出于仰慕而仿效雅文化。
③包括将自己的文化通俗化以扩大对全社会的影响。
④同时,出于猎奇或调节的目的而从俗文化中汲取营养。
⑤社会上层往往向社会底层强加自己的文化(雅文化)。
⑥俗文化的有些部分逐渐被雅化。
A. ①②⑥④⑤③B. ⑤②⑥①③④C. ⑤③②⑥④①D. ①⑤③④②⑥2.下列句子中加线词不含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A.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B. 古之学者必有师C.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D.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3.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A.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B.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C. 非能水也,而绝江河D.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4.下列各句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韩愈,字退之,唐代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因为昌黎(现河北省昌黎县)韩氏是望族,所以后人称韩愈为韩昌黎,后世又称他为韩文公。
B. 韩愈和柳宗元一起倡导了古文运动。
古文运动,实际是以复古为名的文风改革运动,主张学习先秦、两汉“言之有物”、“言贵创新”的优秀散文,坚决摒弃只讲形式不重内容华而不实的文风。
C. 韩愈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形式多样,语言质朴,气势雄壮,因此后世尊他为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范仲淹、苏询、苏拭、苏辙、曾巩、王安石)之首。
D. “说”是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先叙后议,也可夹叙夹议。
“说”与“论”相比,随便些。
像《捕蛇者说》《马说》都属“说”一类文体。
“说”,古义为陈述和解说,因而对这类文体,都可按“解说……的道理”来理解。
《师说》意思是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
5.《劝学》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这与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是相同的。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试题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2fe5da78f46527d3240ce012.png)
语文课程标准试题一、填空题(30分,每题3分)1、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______,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______、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______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2、通过高中语文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在以下五个方面获得发展:积累·整合、______、思考·领悟、______、发现·创新。
3、课程目标中指出表达与交流应进一步提高记叙、______、描写、______、抒情等基本表达能力,并努力学习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4、必修课程阅读与鉴赏目标中要求学生能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
了解并梳理常见的______、文言虚词、______的意义和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
5、高中语文选修课程中诗歌与散文的课程目标包括培养学生鉴赏诗歌和散文作品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______。
6、在语言文字应用中应拓展运用语言文字交流的途径,学会用______辅助交流,如使用计算机进行编辑、版面设计,制作个人网页和演示文稿。
7、语文教学中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帮助他们树立______,根据各自的特点和需要,自觉调整学习心态和策略,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
为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特别要重视______的学习方式,教师应努力提高组织教学和引导学生学习的质量。
合作学习有利于在互动中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______和团队精神。
8、在阅读与鉴赏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时努力做到______,通过查阅有关资料,了解与作品相关的作家经历、时代背景、创作动机以及作品的社会影响等,加深对作家作品的理解。
9、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______,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激发写作欲望。
新课标单元测试卷:高中语文
![新课标单元测试卷:高中语文](https://img.taocdn.com/s3/m/5fb772bf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21.png)
高中语文新课标必修上册第四单元测试卷1.【活动演练】调查家乡文化建设情况,并为家乡文化建设提出自己合理化的建议,写一封建议书。
2.北京的中山公园里有一个用五色土砌成的社稷坛。
社稷坛是北京九坛之一,为古代帝王祭地之处。
土坛东面是青土,南面是红土,西面是白土,北面是黑土,中间嵌着一大块圆形的黄土。
土代表大地,五色(青赤白黑黄)代表五彩缤纷的世界,这是祖先们对自然之谜的探索。
同样,在浩渺的自然、悠久的历史传统以及广博的文化中,还有许多传说、遗迹或建筑体现了人类对自然之谜的探索,请描述其具体内容并揭示其探索的意义。
要求:语言通顺,语意简明,250字左右。
3.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在一次追思“文化昆仑”钱锺书先生的活动中,清华大学(招生办)一位老师这样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前面还有两句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这便是让我们心有所止,心在焉。
钱先生学问做得如此出色,就是因为‘心在焉’”。
但是看看我们周围,看看我们今天这个社会,有多少人则是“心不在焉”……请以“心要在焉,”为题,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600字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端午的阳光熊红久公元前278年的五月初五,被流放至汨罗江畔的屈原,得知秦国军队已攻破楚国郢都,顿时感到支撑生命的最后一点亮光熄灭了。
当他把“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诗句吟诵给江边渔父的时候,就已经决定,要将自己的清澈与江水的澄明合二为一了。
我知道,这是屈子为保留个体纯净最无奈的选择,也是迄今为止,文化祭坛上最高尚的选择。
最终,三闾大夫坐在了汨罗江边,坐在了五月初五的阳光里,把最后的生路溺死在水中。
怀中石的沉重恰如其心,所以屈原是抱着自己冰凉的心走进激流之中的。
而那些“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诗句,留在了岸上,留给了端午。
一条江,因为成了一个诗人心灵最后的归属地而声名鹊起,一个节日因为收留了伟大诗人的高尚魂魄而内涵充盈。
端午,把缅怀和敬仰裹成了节日的粽心。
高中语文新课标测试题及答案
![高中语文新课标测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2366435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96.png)
⾼中语⽂新课标测试题及答案 语⽂考试是语⽂教学中的⼀个⾮常重要的环节,分析的视⾓不同,对中学语⽂考试的层次划分也不同。
接下来店铺为你整理了⾼中语⽂新课标测试题及答案,⼀起来看看吧。
⾼中语⽂新课标测试题 第 I 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现代⽂阅读(9分,毎⼩题 3分) 阅读下⾯的⽂字,完成 1〜3 题 禅宗修⾏的最根本的⽅法是悟 ⼀、“⽆理⽽妙”。
由于⼈们对艺术的不合逻辑已经习以为常,因⽽见怪不怪,如果将艺术的眼光收起,⽽以逻辑的眼光审视,艺术的有悖常理则⽐⽐皆是,诸如这样的诗句:“⽩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李⽩)“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李⽩)“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
”(杜甫)“露从今夜⽩,⽉是故乡明。
”(杜甫)按照审美的眼光来看,每句都是荒谬的。
⽩发再长也不会达到三千丈,瀑布也不是银河从九天落下,花、鸟不是⼈何来溅泪、惊⼼?⽉光各处皆⼀样,⼜何来“⽉是故乡明”。
奇怪的是,⼈们不仅宽容了这样的荒谬,⽽且极为欣赏、推崇这种荒谬。
正如清代诗论家贺裳所说的“⽆理⽽妙”。
在⾮逻辑、⾮常理这⼀点上,禅悟与艺术思维实在是太⼀致了。
⼆、意在⾔外。
意在⾔外是禅悟⼀个很重要的特征,令我们感兴趣的是禅悟的这⼀特征竟然⽤诗来⽐喻。
⽂学作品特别是诗最是讲究“弦外之⾳”,⾔外之意的。
诗之耐品,也就在这⾥,如果⼀⽬了然,显豁明⽩,还有什么诗味?还有什么美呢?中国艺术向来推崇含蓄、空灵。
含蓄,重在含⽽不露,空灵则重在透彻玲珑、实中见虚、虚中见实、淡⽽有致、语浅意深。
在这些⽅⾯,参禅与作诗是颇为相通的。
“活参”是构成参禅的重要特⾊。
禅宗有个著名理论:“参活句勿参死句。
”所谓“参活句”,就是说,不可拘泥活句表⾯的意思,要善于灵活地理解。
禅的“活泼泼”,充满⽣⽓,禅的耐⼈寻味,⾔此意彼,禅的空灵透脱,妙趣横⽣,均与“活参”有关。
诗⼈们从禅的“活参”获得启发,认为“学诗如参禅,慎勿参死句”。
三、瞬间顿悟。
禅宗南宗讲顿悟。
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必修2(新课标)综合检测卷 Word版含答案
![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必修2(新课标)综合检测卷 Word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f7a68ba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93.png)
综合检测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中国传统伦理中尤其是在早期传统中,“道”和“德”最早是分开来讲的。
“德”观念的产生当在原始社会,与氏族有关。
巴新生先生认为“德”观念的进展有四个阶段:原始部族的图腾崇拜;殷商时期的上帝崇拜和祖先崇拜;西周君主的祭祀征伐、视察巡行即统治者的政行;春秋时期的道德观念即普遍的道德推断标准阶段。
“道”观念的消灭当晚于“德”观念。
从原始语义上来分析,“德”观念最早为一种原始部族的图腾崇拜,为部族成员所共有。
而“道”观念的原始意义是所行的道路,也是一种普遍的观念。
可见,“德”观念同“道”观念在其产生的初始意义上,就有一种成长为普遍性的趋向,都具有成为普遍观念的可能性,这是它们最终走向抽象范畴的一个前提。
从字义上来考察,“道”从首从行,点明白人在“行”时,要时时抬头,或“仰首”“向外”,以“观看”或“体会”那高高在上的“天”或“天意”,从而保证天命得以践履;“德”从行从十目从一从心,点明白“德”之行首先乃是有“心”之“行”,应当时时留意问“心”,留意“向内”求索,反观自己的“行”是否是出自“内心”对“天”或“天命”的洞察。
相比起“道”观念,“德”观念更具体,距离人更近。
作为文化现象,在演化过程中,“德”观念渐渐成为“道”观念的体现。
如《国语·晋语》中载,晋厉公六年,范文子率晋军在鄢陵战胜楚军后,针对晋厉公的“无德而功烈”,说:“吾闻之,天道无亲,唯德是授。
”天道是没有偏私,只把福命授给有德的人。
可见,天道的得以体现就是通过“德”。
西周时期“德”观念的使用总是与宗教的天命观相结合,“以德配天”即是其最有代表性的表现。
可是到春秋后期,随着天命观的不断遭到怀疑,“天”的神学观念也不断被怀疑和剔除,渐渐向自然天道观转化,与之相配的“德”也便具有了天道自然的意义。
“德”渐渐成了“道”的体现。
于是,“道”是高高在上、供个体效法的行为准则和行为规范,“德”则是“道”在个体身上的分散和体现,“德”和“道”的关系套用柏拉图的话说是“共享”的关系。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一-高中语文7诗三首习题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一-高中语文7诗三首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945c239dbcd126fff6050b97.png)
7诗三首一、语基落实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芙蓉.(rónɡ)俗韵.(yùn)羁.鸟(jī)B.后檐.(yán)暧.暧(ài)墟.里(xū)C.樊.笼(fán)呦.呦(yōu)契.阔(qì)D.三匝.(zā)吐哺.(bǔ)掇.拾(chuò)思路解析:D项,“掇”应读“duō”。
答案:D2.对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①采之欲遗.(赠送)谁②还顾.(看)望旧乡B.①但.(但是)为君故②何时可掇.(收获)C.①少无适.(迎合)俗韵②山不厌.(满足)高D.①桃李罗.(罗列)堂前②复.(重新)得返自然思路解析:B项,“但”的意思是“只是,仅仅”,“掇”的意思是“拾取,采取”。
答案:B3.下列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与现代汉语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①忧伤..相存⑥开荒..南野际⑦复..至今⑤枉用..③譬如朝露..④沉吟..以终老②人生几何得返自然..A.①④⑥⑦B.②④⑤⑦C.①③⑥⑦D.②③⑤⑦思路解析:与现代汉语不同的是:②“几何”在现代汉语中除了表示“多少”的意思外,还是数学上的一个术语。
④“沉吟”在诗中的意思是“对贤才的思念和倾慕”,在现代汉语中指“低声吟咏;迟疑不决,低声自语”。
⑤“枉用”在诗中的意思是“屈驾用来”,在现代汉语中指“白白地用”。
答案:C4.下列诗句不是对偶句的一项是( )A.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B.月明星稀,乌鹊南飞C.山不厌高,海不厌深D.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思路解析:B项不是对偶句,前后两句结构不同。
答案:B5.下列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A.《涉江采芙蓉》选自《古诗十九首》。
《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是十分突出的,独特的抒情艺术风格,使这些作品成为我国文学史上早期抒情诗的典范。
B.《短歌行》是曹操的作品,他的诗歌受乐府民歌的影响很深,但富有创造性,气魄雄伟,情调苍凉悲壮。
高中语文新课标测试题高中语文新课标
![高中语文新课标测试题高中语文新课标](https://img.taocdn.com/s3/m/c5278ec810a6f524cdbf859b.png)
高中语文新课标测试题高中语文新课标语文知识是一个逐渐深化的阶段,语文考试实际上就是检查学习效果,接下来WTT为你整理了高中语文新课标测试题,一起来看看吧。
高中语文新课标测试题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今天,穿出中国范儿周飞亚《史记》载,赵武灵王“召肥义与议天下,五日而毕,遂下令易胡服,改兵制,习骑射”,却遇到巨大阻力,王公大臣纷纷进言,认为“衣服习俗,古之礼法”,抛弃自身传统而改夷狄装束,乃是一种罪过。
另一个相反的例子是魏孝文帝改革,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即“革衣服之制”,禁胡服,改汉服,以达到去除鲜卑的民族身份、融入汉族的目的。
自古以来,服饰一直是体现国家民族风俗文化的重要方面。
中华是礼仪之邦,最重服饰,“衣食住行”,以“衣”为首。
历经几千年流变,发展出的服饰文化可谓博大精深。
从汉服、唐装到旗袍、中山装,经典的中华服饰也曾成为世界眼中靓丽的风景。
然而,在当代中国,这种具有自身特色的服饰文化却似日趋式微。
最简单的例子便是,当我们被要求“着正装”的时候,脑子里首先甚至唯一想到的就是西服,而不是具有自身特色的中式礼服。
这对于有着几千年传承的服饰文化来说,不能不说是一种缺憾。
民族服饰,于个人,是身份的标签和文化认同感的载体;于国家,是形象的展示与礼仪的体现。
在现代政治中,特色鲜明的民族服饰,更会成为国家的文化名片。
放眼世界,不少国家都拥有自己的“国服”,如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和东欧、北欧诸国,阿拉伯国家更是重视。
相比之下,我们的重视程度似乎还不够。
新中国成立初期,曾规定外交人员的正装为中山装。
随着时代的变迁,中山装似乎显得不太符合当下的审美观,因而渐渐退出了人们的视野,外交官们也开始穿起了西服。
但是,西服在很多国家眼中并不算正装,在最隆重的外交场合,穿西服会被视为过于随便、不尊重外交礼仪的行为。
所幸的是,已经有不少人意识到并试图弥补这一缺憾,“中式礼服文化研究热”正在国内悄然兴起。
新课标高中语文13篇背诵课文情景默写试题(含答案)
![新课标高中语文13篇背诵课文情景默写试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9249735195f312b3069a519.png)
新课标卷高考古诗文背诵13篇情景式默写(一)《劝学》1.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劝学》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学不可以已”。
在后面又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的句子是: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3.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一句: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4. 在文中强调学习应当用心专一,并且从反面设喻,指出像螃蟹那样,如果心思浮躁就会一事无成的句子是: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二)《逍遥游》5.在《逍遥游》中描绘大鹏依然有所恃的句子是: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6. 《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7. 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通过舟的浮动对水的依赖性,从而得出结论来说明大鹏鸟的飞翔对风的依赖性的句子是: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8.庄子从奇妙莫测的描写后接着以现实社会的四种人的具体描述,文中描写四种人的句子分别是: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
9.作者提出自己的观点——“无所待”才是真正的逍遥的并列句了三类人的句子是: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10.文中对天空的颜色成因进行了探寻,并发出了疑问的两句是: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11.文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三)《师说》12.韩愈认为老师的职能是: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择师的标准是: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13.韩愈眼中的师生关系是怎样的: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四)《阿房宫赋》14.通过阿房宫的兴毁提示秦王历史教训,文中说:“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2017年版高中语文新课标自出测试题
![2017年版高中语文新课标自出测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63231d4e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95.png)
基础教育课程承载着党的教育方针和教育思想,规定了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是国家意志在教育领域的直接体现,在立德树人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自主的语言实践活动,积累言语经验,把握祖国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加深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理解与热爱,培养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语文课程基本理念有坚持立德树人,增强文化自信,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以核心素养为本,推进语文课程深层次的改革;加强实践性,促进学生语文学习方式的转变;注重时代性,构建开放、多样、有序的语文课程.坚持加强语文课程内容与学生成长的联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学习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规划人生,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发挥应有的功能。
通过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实践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与构建起来,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及其品质;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的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思维方法与思维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是一个整体。
语言是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重要的思维工具;语言的发展与思维的发展相互依存,相辅相成。
语言文字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也是文化获得的过程。
语言文字作品是人类重要的审美对象,语文学习也是学生审美能力和审美品质发展的重要途径.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在语文课程中,学生的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都是以语言的建构与运用为基础,并在学生个体言语经验发展过程中得以实现的。
从祖国语文的特点和高中生学习语文的规律出发,以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为纲,以学生的语文实践为主线,设计“语文学习任务群".学习任务群以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凸显学生学习语文的根本途径。
全国新课标II卷2020届高三5月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
![全国新课标II卷2020届高三5月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a317b6c5727a5e9856a61d5.png)
2020届普通高中教育教学质量监测考试语文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相应的位置。
2.全部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本试卷满分150分,测试时间150分钟。
4.考试范围:高考全部内容。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大数据基础上,深度学习和强化学习技术势如破竹,正引领着时下人工智能的热潮。
一方面,相比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浅层神经网络,深层神经网络不仅在图像、语音及自然语言处理等方面大放异彩,而且与人类大脑神经系统的多层结构更加相似;另一方面,强化学习通过与环境互动所获得的奖惩来调节系统权重结构,使主体在最大化期望奖励诱导下不断修订从状态到动作的映射策略,从而实现快速提升系统性能的目的。
前者受到认知神经科学的启发,,后者则与心理学中经典的行为主义范式如出一辙。
更不必说,为了改进深度学习和强化学习技术而引入的注意力、长短时记忆等机制几乎是直接照搬了心理学术语,用心理学词汇和理论武装人工智能现已蔚然成风。
这并不奇怪,毕竟人工智能的核心目标就是研发愈加接近人类的高级的智能系统,而真正的智能也必然具有一定的心理活动。
在这种情况下,公众对人工智能的期望水涨船高,人工智能“友善论"或“威胁论"的论调层出不穷,文学和影视作品则及时将其呈现到人们的眼前,仿佛类人智能机器人明天就会到来一般。
与此同时,人工智能产品也迅速地向心理学领城渗透。
例如,基于面部表情的情绪识别系统,基于大数据分析技术的舆情分析或自杀预警系统,基于GIS的大规模人群跟踪调查系统,基于VR技术的心理健康干预系统,基于行为特征的测谎系统等等。
遗憾的是,琳琅满目的各色项目解决的只是心理学的应用问题,而对于心理学核心的理论问题却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帮助。
实际上,当前人工智能领域中主流的深度学习和强化学习与人脑和心理差距甚远。
高中语文新课标教材第一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及试卷参考答案
![高中语文新课标教材第一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及试卷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dc0072489eb172dec63b7cb.png)
高中语文新课标教材第一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及试卷参考答案一、基础题(每题3分,共15分)1.以下词语加点字读音全对的一项为哪一项()A.遏è制拜谒yè百舸kě寥廓liáokuò姓寥liào 诡谲jué苍茫mánɡB.彳chì亍chù难过chóu chànɡ颓圮túi pǐ迷茫mánɡ雨巷xiànɡ巷hànɡ道C.河畔pàn 挑衅xìn青荇xínɡ繁衍yǎn 三年五载zǎi 载z ài 歌载zài舞D.枯槁ɡāo 竹篙ɡāo追溯sù朔shuò风斑斓lán 无耻谰lán言沉淀dìnɡ马脚dìnɡE.舌苔tāi 青苔tāi鞭笞chī侮辱wǔ忏悔chàn 衣钵b ō碾niǎn子F.忸怩niǔní拘泥nì棘手jí虱shī子罗布泊bō瓦菲f ēi 绯红fēiG.流言蜚fēi语菲ěi薄诽ěi谤方兴未艾ài怨天尤人ài金蝉脱壳qiào2.以下词语没有错字的一组是()A.鞭辟入里能言善辩变本加利变幻莫测膘肥体壮标炳千古B.别出心裁兵慌马乱彬彬有礼涣然一新屏气凝神病入膏肓C.并行不背拨乱终归军事布署人所不齿不共戴天毛骨悚然D.不遑顾及不可胜数不即不离不假思索不骄不躁不胫而走3.(山东省寿光现代中学第二次考试)下面各句中,加点词语利用适当的一项为哪一项()A.在日本举行的世界女子排球锦标赛上,中国队的拦防难遂人意,对俄罗斯队二、四号位的强攻,三号位的高点快攻方法不多,场面显得十分被动。
B.房地产市场进展迅猛,有人便说房价会涨;政府调控政策要出台,有人便说房价会跌,随着市场的波动,两种说法此消彼长,不一而足。
高中语文课标测试题及答案(共三套)
![高中语文课标测试题及答案(共三套)](https://img.taocdn.com/s3/m/d650aa9e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fc.png)
高中语文课标测试题及答案(共三套) 高中语文课标测试题(一)一、判断题(每题2分, 共40分)1.高中学生身心发展渐趋成熟, 已具有一定的阅读表达能力和知识文化积累, 促进他们探究能力的发展应成为高中语文课程的重要任务。
(√)2.必修课程要突出课程的基础性和均衡性。
(√)3.选修课程不应该体现基础性, 应该致力于让学生有选择的研究, 促进学生有个性的发展。
(×)4.必修课程包含“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方面的目标, 组成“语文1”至“语文5”五个模块。
(√)5.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与鉴赏中指出: 注重个性化的要求, 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 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 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6.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与鉴赏中指出: 高中学生要能阅读较难的文言文, 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 理解词句含义, 读懂文章内容。
(√)7、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表达与交流中指出: 45分钟能写800字左右的文章。
(√)8、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选修课程诗歌与散文中指出: 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 并给予恰当的评价。
(√)9、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选修课程诗歌与散文中指出: 研究鉴赏诗歌、散文的基本方法, 初步把握中外诗歌、散文各自的艺术特性, 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 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
(√)10、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选修课程小说与戏剧中指出: 尝试对感兴趣的古今中外小说、戏剧进行比较研究或专题研究。
(√)11.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施建议指出: 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和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 尊重学生在研究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12.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施建议指出: 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主动性, 创造性的使用教科书和其他有关资料。
(√)13.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施建议指出: 阅读中的对话和交流, 应指向全体学生而非每一个学生的个体阅读。
高中语文学科教师课标与教材知识测试题
![高中语文学科教师课标与教材知识测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6af6cd26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ad.png)
高中语文学科教师课标与教材知识测试题受。
那么,在课堂上,我们该如何教学呢?学生A:老师,我觉得我们可以先分析一下文章的结构和情节,然后再深入探讨其中的意义和主题。
老师:很好,分析结构和情节是很重要的,但是我们还需要注意到文学作品的语言艺术和思想内涵。
比如,在文中,作者通过描写荷塘和月色的变化,表现了生命的无常和人生的短暂,这是文章的主题之一。
那么,你们觉得还有哪些值得探讨的地方呢?学生B:我觉得作者在描写荷塘时,用了很多象征手法,比如说“荷叶无声”,这可能代表着人们内心的宁静和安详。
老师:非常好,你已经注意到了作者的语言艺术和象征手法。
这些都是文章的特色和价值所在。
所以,在阅读和教学中,我们要注重细节和深度,发现作者的意图和创作技巧,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
四、论述题(16分)语文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这既包括语言能力和文化素养,也包括思想品质和道德情感。
那么,如何实现语文教育的这些目标呢?请结合实际情况,谈谈你的看法和做法。
答案:语文教育的目标是多元化的,因此实现这些目标需要多种手段和策略。
首先,我们需要注重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文化素养的培养,这可以通过多种阅读和写作活动来实现。
例如,我们可以让学生阅读经典文学作品,让他们感受到语言的美和文化的深度;同时,我们也可以让学生写作,让他们在实践中提高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
其次,我们还需要注重学生的思想品质和道德情感的培养,这可以通过课堂讨论和社会实践等方式来实现。
例如,我们可以让学生参加社会公益活动,让他们感受到责任和担当;同时,我们也可以在课堂上讨论一些道德问题,让学生思考和反思自己的行为和态度。
总之,语文教育的目标是多元化的,我们需要根据学生的需要和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多种手段和策略,实现这些目标。
心政治,是因为家庭琐事让作者内心不安。
在文章中,作者似乎有意回避妻子,出门寻找宁静和自由。
但即使在出门和回家时,妻子也没有与他进行心灵交流,仿佛置身事外。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达标测试含答案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达标测试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15ba72b8e9951e79b892780.png)
人教新课标必修一第一单元达标测试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诗歌是生活的审美超越郭国昌古人云:“诗言志。
”就是说,诗歌是表达人们的内心情感的。
尽管胡适、陈独秀等人倡导“文学革命”时对古典诗歌进行了大力否定,但是他们并没有完全抛弃那些可以超越时代的具有普遍意义的诗歌观念。
即使在现代诗歌受到人们广泛质疑的今天,“诗歌是人的内心情感的表达”的看法恐怕还是具有合理性的。
然而,诗歌所表达的“内心情感”是从哪儿来的呢?只要翻开郭沫若、闻一多、徐志摩、戴望舒、穆旦等人的作品,我们就会发现他们的诗歌所表达的情感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
诗歌中蕴含的内心情感绝不是诗人的任意发挥,而是从现实生活中得来的。
尽管人们可能因为生活境遇的不同而对诗歌的本质有不同的理解,但是,只要是真正的诗人,他就无法拒绝现实生活在诗歌情绪生成中的决定意义。
虽然现实生活是诗歌情绪产生的基础,但这并不是说只要生活着就会有新的诗歌情绪产生。
诗人不但要生活着,而且要生活得更具广度,更有深度。
诗人的生活范围不应当只局限在个人的小圈子里,而应该面向广阔的社会生活,与普通大众生活在一起,进入到他们的精神世界里去。
对于真正的诗人来说,生活与艺术是统一的,诗歌的情绪蕴藏在深厚的生活土壤中。
诗人应当经常地问自己:“我被生活感动过吗?”如果生活感动了诗人,这表明诗人是在以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生活着,是在真正体验着普通大众的人生。
只有生活在感动的世界里,诗人所获得的诗歌情绪才是真诚的,包含了人类普遍的精神追求,而不至于纯粹是一种封闭孤独的自我情绪的宣泄。
在现实生活中产生的情绪和感受并不能全部进入到诗歌的创作中。
因为,文学的创作过程是一种审美选择的过程,是一种情绪升华的过程。
诗歌的创作需要饱满的情感。
读郭沫若的诗,我们感受到的是诗人渴望民族新生的期盼;读艾青的诗,我们感受到的是诗人面对民族抗争的悲壮;读穆旦的诗,我们感受到的是个体生命在艰难境遇中的痛苦。
2020年全国统一高考语文试卷(新课标Ⅰ卷)
![2020年全国统一高考语文试卷(新课标Ⅰ卷)](https://img.taocdn.com/s3/m/a0167c50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f064f46.png)
2020年全国统一高考语文试卷(新课标Ⅰ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社会是由众多家庭组成的,家庭和谐关乎社会和谐。
要在家庭中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就需要有家庭伦理。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维护家庭关系的种种伦理规范,它们往往体现在各种“礼”之中。
从《礼记》中可以看到各种礼制的记载,如婚丧嫁娶,这些都包含着各种家庭伦理规范,而要使这些规范成为一种社会遵守的伦理,就要使“礼”制度化。
在中国古代,“孝”无疑是家庭伦理中最重要的观念。
《孝经》中有孔子的一段话:“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这是说“孝”是“天道”常规,是“地道”通则,是人们遵之而行的规矩。
为什么“孝”有这样大的意义?这与中国古代宗法制有关。
中国古代社会基本上是宗法性的农耕社会,家庭不仅是生活单位,而且是生产单位。
要较好地维护家庭中长幼尊卑的秩序,使家族得以顺利延续,必须有一套维护当时社会稳定的家庭伦理规范。
这种伦理规范又必须是一套自天子至庶人都遵守的伦理规范,这样社会才得以稳定。
“孝”成为一种家庭伦理规范,并进而成为社会的伦理制度,必有其哲理上的根据。
《郭店楚简·成之闻之》中说:“天登大常,以理人伦,制为君臣之义,作为父子之亲,分为夫妇之辩。
”理顺君臣、父子、夫妇的关系是“天道”的要求。
君子以“天道”常规处理君臣、父子、夫妇伦理关系,社会才能治理好。
所以,“人道”与“天道”是息息相关的。
“孝”作为一种家庭伦理的哲理根据就是孔子的“仁学”。
以“亲亲”(爱自己的亲人)为基点,扩大到“仁民”,以及于“爱物”。
基于孔子的“仁学”,把“孝”看成是“天之经”“地之义”“人之行”是可以理解的。
一方面,它体现了孔子“爱人”(“泛爱众”)的精义;另一方面,在孔子儒家思想中,“孝”在社会生活实践中有一个不断扩大的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检测试题
(总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学校:________ 教师姓名:____________考试成绩:__________
一、判断题(每题2分,共40分)
1、高中学生身心发展渐趋成熟,已具有一定的阅读表达能力和知识文化积累,促进他们探究能力的发展应成为高中语文课程的重要任务。
()
2、必修课程要突出课程的基础性和均衡性。
()
3、选修课程不应该体现基础性,应该致力于让学生有选择的的学习,促进学生有个性的发展。
()
4、必修课程包含“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方面的目标,组成“语文1”至“语文5”五个模块。
()
5、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与鉴赏中指出:注重个性化的要求,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
6、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与鉴赏中指出:高中学生要能阅读较难的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
()
7、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表达与交流中指出:45分钟能写800字左右的文章。
()8、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选修课程诗歌与散文中指出: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并给予恰当的评价。
()
9、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选修课程诗歌与散文中指出:学习鉴赏诗歌、散文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诗歌、散文各自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
()10、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选修课程小说与戏剧中指出:尝试对感兴趣的古今中外小说、戏剧进行比较研究或专题研究。
()11、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施建议指出: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和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12、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施建议指出: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主动性,创造性的使用教科书和其他有关资料。
()13、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施建议指出:阅读中的对话和交流,应指向全体学生而非每一个学生的个体阅读。
()14、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施建议指出: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对不同类型文本的阅读指导应该相同。
()15、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施建议指出:选修课的教学,因其拓展性要求可以不按照课程目标教学。
()16、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评价建议指出: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17、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评价建议指出:“评价主体多元化”是当前评价改革的重要理念和方向。
()18、社会的发展对我国高中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适应时代的需要,调整课程内
容和目标,变革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构建具有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的高中语文课程,是基础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
()19、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资源的利用与开发。
()
20、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表达与交流中指出:注意口语的特点,能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和交际目的,恰当的进行表达。
()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40分)
1、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和
__________ 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2、根据新时期高中语文教育的任务和学生的需求,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出发设计课程目标,努力改革课程的内容、结构和实施机制。
3、高中语文课程包括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两个部分。
必修和选修课程均按模块组织学习内容,每个模块_______学时,________学分。
每个学期分______ 段,每一学段约_____周完成一个模块的学习。
4、通过高中语文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在以下五个方面获得发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教学建议:全面发挥语文课程的功能,促进学生素质的整体提高。
针对高中语文课程的特点实施教学,积极倡导________________ 的学习方式。
教师和语文课程同步发展。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____________________。
6、评价建议:评价应以课程目标为基准,面向______________;评价应充分发挥诊断、__________和发展的功能。
三、简答题(20分)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关于课程的基本理念的阐述包括哪些内容?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检测试题答案
一、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二、填空题
1、工具性、人文性
2、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3、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36 两10周两10周
4、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
5、自主、合作、探究组织者和引导者
6、全体学生激励
三、简答题
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
2、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的发展;
3、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