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水文、第五章地貌
《地貌与第四纪地质学》课程笔记
《地貌与第四纪地质学》课程笔记第一章绪论1.1 第四纪地质与地貌学基本概念第四纪地质学是研究地球表面第四纪地质现象的科学,包括沉积物、地层、构造运动、气候、生物演化等方面。
地貌学是研究地球表面地貌形态、成因、发育及其分布规律的学科。
1.2 第四纪地质与地貌学研究意义第四纪地质与地貌学研究对于了解地球历史、预测未来环境变化、资源调查与开发、地质灾害防治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第四纪是地球历史上最近的一个地质时期,其地质作用和地貌演化对现代地表形态和生态环境产生了深远影响。
通过研究第四纪地质与地貌,可以揭示地球表层系统的演变过程和规律,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1.3 地貌学的基本知识地貌形态:地貌形态是指地球表面的地形起伏和地表形态。
根据成因和形态特点,地貌形态可分为平原、山地、丘陵、盆地、高原等类型。
地貌成因与发展:地貌成因是指地表形态形成的原因。
地貌发展是指地貌形态随时间的演变过程。
地貌成因与发展主要受地质构造、气候、水文、生物等因素的控制。
地貌发育的地带性:地貌发育的地带性是指地球表面不同纬度、海拔、气候等条件下,地貌形态和地貌过程的分布规律。
地带性地貌主要包括极地地貌、温带地貌、热带地貌等。
1.4 第四纪地质学基本问题第四纪年代及分期:第四纪是地质历史上最近的一个时期,其时间范围约为260万年前至今。
第四纪地质学主要研究第四纪的年代划分、地层对比、构造运动、气候变迁、生物演化等问题。
第四纪沉积物研究:第四纪沉积物是第四纪地质学研究的重要对象。
通过对第四纪沉积物的研究,可以揭示第四纪地质作用和地貌演化过程,为资源调查、环境保护、地质灾害防治等提供科学依据。
第二章第四纪、地貌和地球环境变化概述2.1 第四纪与第四纪分期第四纪是地质历史上最近的一个时期,其时间范围约为260万年前至今。
第四纪分为两个世:更新世和全新世。
更新世是第四纪的第一个世,时间约为260万年前至1.15万年前。
全新世是第四纪的第二个世,时间约为1.15万年前至今。
第五章喀斯特地貌
这样,一百多年来喀斯特逐渐成为世界地学界通用的术语 。
1966年我国第二次喀斯特学术会议(广西桂 林)建议将喀斯特一词改为岩溶,但在后来 的使用过程中,甚感不便。
的胶结物质
程度 水的流动性
❖归纳起来是“四性”:岩石可溶性和透 水性,水的流动性和溶蚀性。
(一)岩石的可溶性
可溶性岩石大致分 为三大类: (1)碳酸盐类岩石,如石灰岩、白云岩、硅质灰 岩和泥灰岩等; (2)硫酸盐类岩石,如石膏、硬石膏和芒硝等; (3)卤盐类岩石, 如岩盐和钾盐。 实验表明,在25℃的水中,NaCl的溶解度为 320g/L,CaSO4为2.1g/L,CaCO3为0.015g/L。
我国对岩溶地貌关注和认识成书于战国至西汉 初年的《山经》中对岩溶地区的洞穴、地下的 自然岩溶现象就已有了文字记载; 世界是最早的岩溶地貌图是出土于沙马王堆三 号汉墓的彩绘的帛图(忝图于公元前168年) 据有关研究认为,图上绘的是湖南的峰丛地貌。 西汉的《神农本草经》中有“石仲乳”的描述。
早在800多年前的宋代《梦溪笔谈》 11世纪(北 宋) (沈括)中已经揭示了石钟乳的成因;《桂 海衡志》(范成大)和《岭外代答》(周去非) 中已有记载. 最著名的是明代《徐霞客游记》。作者是一名地 理学家,曾经深入湘、桂、黔、滇等地进行岩溶 地质地貌考察,成为我国和世界上最早的岩溶研 究学者。
1981年在山西召开的“北方岩溶学术会议” 上,又议定“岩溶”和“喀斯特”二者皆 可使用。
我国对岩溶地貌的认 识历史悠久,岩溶地 貌常 作为自然的象征,
如中国园林运用太湖 石作为叠造园林假山 的基本材料,这种太 湖石就一种发育有较 多溶蚀孔穴的残留的 石灰岩,太湖石的审 美标准是“瘦、漏、 皱、透”实际上也是 岩溶发育程度的形态 体现。
水文地质调查报告编写大纲
水文地质调查报告编写大纲第一章概况1.1 任务来源及目的任务1.2 调查工作执行的技术标准1.3 以往水文地质工作程度简要评述调查区以往水文地质工作程度和已有资料利用情况,本次调查工作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达到本次工作目的应开展的工作。
1.4 本次工作评述简述本次调查工作的过程,包括工作部署及进程,投入的主要工作量、设备及人员情况,完成的工作量、取得的成果及其质量评述。
第二章自然地理概况2.1 地理位置简述工作区位置、地理坐标、范围面积、行政关系、交通条件等。
附交通位置图。
2.2 地形地貌简述工作区的地形地貌特征、成因类型、分布范围及特征、相对高差、绝对高度、代表性地点等。
2.3 水文简述工作区的水系分布、水文特征。
河流应指出其所属水系,水位、流量、水质等变化情况。
湖库应指出分布位置、范围和面积等。
2.4 气象根据工作区或邻近气象站资料,简述工作区的气候类型、所属气候区、降水量、蒸发量、气温等多年平均值和最高、最低值等。
本章应重点阐述上述因素与地下水之间的关系。
第三章地质概况3.1 地层简述工作区地层顺序、出露情况、岩性、产状、埋藏条件、岩层厚度、成因类型及分布规律。
3.2 构造按照《中国大地构造纲要》,简述工作区地质构造隶属关系,主要构造类型、特征、分布及其与地下水赋存和运动关系。
第四章水文地质条件4.1 区域水文地质条件一般可按岩层的时代,由老至新分别描述含水层及隔水层的岩性、厚度、埋藏深度及分布特征,含水层类型、富水性、水位、水量,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含水层与含水层之间、地下水与地表水之间的水力联系,构造破碎带的导水性,地下水的运动方向,地下水化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等。
4.2 工作区水文地质条件1)叙述工作区含水层与含水岩系的岩性、厚度、埋藏条件及分布,渗透性和富水性、水量、水位、水质等,裂隙岩溶发育程度及其规律,含水层之间及地表水与地下水之间的水力联系;隔水层的分布、厚度和隔水性能等。
水文地质手册(第三稿2007.8.21)
《水文地质手册》修编提纲(第三稿)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二○○七年九月三日目录第一篇地质-水文地质基础 (1)第一章地质基础 (1)第二章水文地质基础 (2)第二篇普通与专项水文地质调查 (6)第一章普通水文地质调查 (6)第二章城市水文地质调查 (7)第三章矿山水文地质调查 (8)第四章农业水文地质调查 (9)第五章医学水文地质调查 (10)第六章地下水污染调查与评价 (11)第七章地热资源调查 (12)第三篇水文地质调查技术方法 (15)第一章遥感水文地质调查 (15)第二章水文地质物探 (17)第三章水文地质钻探 (18)第四章水文地质试验 (24)第五章地下水模型技术 (26)第六章同位素技术 (27)第七章现场采样与测试 (28)第八章地下水监测系统建设 (29)第四篇地下水资源评价与环境保护 (31)第一章水文地质计算 (31)第二章地下水资源评价 (32)第三章地下水资源开发、保护与管理 (35)第五篇图件编制、成果及信息系统建设 (38)第一章水文地质图件编制 (38)第二章成果整理 (39)第三章信息系统建设 (40)附录 (42)参考文献 (42)第一篇地质-水文地质基础第一章地质基础第一节地质年代与地形图的分幅及编号一、地质年代表二、地形图的分幅及编号(一)1﹕100万(二)1﹕50万,1﹕20万,1﹕10万(三)1﹕5万,1﹕2.5万,1﹕1万第二节地貌一、地貌类型的划分二、河谷地貌形态类型(一)河谷类型的划分(二)河漫滩的主要类型(三)河流阶地的主要类型三、黄土地区地貌形态类型四、干旱地区荒漠类型与地貌形态类形(一)荒漠的类型(二)地貌形态类型五、冰川地貌形态类型六、岩溶地貌形态类型七、海岸带地貌形态类型第三节第四纪地质一、第四纪堆积物成因类型二、第四纪的划分三、松散堆积物的岩性分类及野外鉴别(一)松散岩石分类(二)砾石类土和砂类土的肉眼鉴别方法(三)粘性土按塑性指数的分类及野外鉴别方法第四节岩石的分类及其特征一、主要造岩矿物的特征二、沉积岩的分类及其特征(一)沉积岩分类(二)沉积岩的结构与构造三、岩浆岩的分类及其特征(一)各种类型岩浆岩的基本特征(二)岩浆岩的结构与构造四、变质岩的分类及其特征(一)变质岩的分类(二)变质岩的结构与构造第五节地质构造一、褶曲(一)褶曲要素(二)褶曲的主要类型及其特征二、断层(一)断层要素(二)断层的主要类型及其特征(三)构造岩的类型及其特征三、裂隙、劈理(一)裂隙的类型及其特征(二)裂隙的统计与制图(三)劈理的类型及其特征(四)劈理的类理及其特征第二章水文地质基础第一节自然界中的水一、自然界中水的分布二、自然界中水的循环与均衡三、水在岩石中存在形式及其特征四、水的物理性质(一)水的主要理化常数(二)水的导热系数(λ)(三)水的动力粘滞系数(μ)(四)水的运动粘滞系数(γ)第二节控制地下水形成的气象、水文因素一、气象资料的分析与应用(一)空气的湿度(二)大气降水的特点及其变化的表示(三)蒸发的形式与影响因素(四)气象基本要素的综合表示方法二、水文资料的分析与应用(一)径流的表示方法(二)流量过程线中地下水补给的分割第三节岩石的主要物理和水理性质一、岩石的空隙性(一)岩石空隙的成因类型(二)岩石空隙的形式(三)岩石空隙的参考数值二、松散岩类水理性质的参考数值(一)持水度和毛细上升高度(二)在常压下平均渗透系数值(三)某些松散岩类给水度平均值三、一些岩石的热性质第四节地下水分类及其特征一、地下水的主要类型及其特征(一)地下水主要类型(二)各类地下水的主要特征(三)我国第四系孔隙含水层的主要水文地质类型(四)裂隙水的水文地质类型(五)岩溶水的主要水文地质类型(六)多年冻土区地下水类型四、泉的主要类型及其特征第五节地下水水质一、地下水按物理化学特征的分类(一)按温度的分类(二)按矿化度的分类(三)按酸碱度的分类(四)按硬度的分类(五)按放射性分级(六)按耗氧量的分类(七)按卫生条件的分类二、地下水某些物理性质的定性表示方法(一)水中存在物质与水的颜色的关系(二)地下水透明度的野外分级(三)气味的强度等级(四)水中存在物质与口味的关系(五)引起味觉的盐类近似浓度三、水分析成果的表示方法四、水化学分析成果的审查五、地下水的水化学分类方法(一)舒卡列夫分类(二)布罗茨基分类(三)阿廖金分类(四)皮帕尔图解法六、水化学中常用资料和数据(一)常用化合物的分子量、当量、比重(二)地下水硬度换算(三)几种难溶物质的溶度和溶解度(四)不同温度下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五)不同pH值的水中各种弱酸存在的形式第六节地下水的循环一、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二、三水转换及其关系第七节地下水的运动一、地下水运动的形态(一)渗流运动(二)紊流运动二、地下水渗流运动的基本定律三、地下水流态的判定方法第八节地下水系统理论一、地下水系统理论二、地下水系统分析与概念模型三、地下水系统组成与结构分析第二篇普通与专项水文地质调查第一章普通水文地质调查第一节不同类型地区水文地质调查的基本内容一、平原地区水文地质调查的基本内容(一)山前冲积、洪积平原区(二)冲积平原区(三)冲积、湖积平原区(四)山间河谷平原区(五)山间冲积、湖积盆地二、戈壁沙漠地区水文地质调查的基本内容(一)山前戈壁平原区(二)山前细土平原区(三)沙漠、盐漠、盐湖区三、黄土地区水文地质调查的基本内容(一)黄土高原(黄土丘陵区与黄土塬区)(二)河谷平原区中的黄土台塬四、丘陵山区水文地质调查的基本内容(一)沉积岩分布地区(二)火成岩分布地区(三)变质岩分布地区五、岩溶地区水文地质调查的基本内容(一)裸露型地区(二)覆盖型地区(三)埋藏型地区六、红层地区水文地质调查的基本内容七、滨海地区水文地质调查的基本内容(一)滨海平原和大河河口三角洲地区(二)岛屿、半岛和狭窄的滨海平原区八、多年冻土地区水文地质调查的基本内容第二节野外地质-水文地质调查一、地质观测点的观察与描述(一)对基岩地层岩性的观察与描述(二)对地质构造的观察与描述(三)对第四纪地层的观察与描述(四)对地貌的观察与描述(五)对物理地质现象的调查二、水点的观察与描述(一)水井、钻孔的调查(二)泉的调查(三)岩溶水点的调查(四)地表水体的调查第三节基岩山区的找水途径一、基岩蓄水构造的基本类型和富水特征二、基岩区找水途径(一)变质岩地区(二)火成岩地区(三)沉积岩地区三、地植物法在水文地质调查中的应用(一)水文地质指示植物调查方法(二)地植物分布参考资料四、民谚与地下水第二章城市水文地质调查第一节调查内容一、主要地下水环境问题调查(一)地下水与土壤污染调查(二)城市垃圾场调查(三)海、咸水入侵调查(四)其它水文地质问题调查二、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调查(一)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调查(二)应急和后备地下水源地调查(三)热、矿水资源调查第二节调查方法一、一般常规调查方法二、城市水文地质问题调查方法第三节水文地质与环境地质评价一、地下水环境评价(一)地下水背景值与开发利用分析评价(二)地下水质量评价(三)地下水污染现状评价与预测二、地质环境评价(一)土壤污染评价(二)固废的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三)固废场址适宜性评价三、地下水资源前景分析(一)水资源保证程度分析(二)应急或后备地下水水源地论证(三)地热、矿泉水资源论证四、城市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及区划(一)评价原则(二)城市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三)城市地质环境区划第三章矿山水文地质调查第一节矿山水文地质调查一、调查内容(一)现有矿山水文地质调查(二)老窑水文地质调查(三)关闭矿山水文地质调查二、调查方法第二节矿床充水条件分析第三节矿床的水文地质类型第四节矿坑涌水量计算一、相关分析法二、水文地质比拟法三、水均衡法四、分析计算法(一)竖井涌水量计算(二)狭长水平坑通涌水量计算(三)坑通系统涌水量计算(四)露天采矿场涌水量预测五、模型法六、矿床疏干计算第五节矿山疏干、突水与矿井水利用一、矿坑排水疏干引发的地质灾害问题二、矿坑水排放对水环境的影响(一)排水对供水的影响(二)排水对水环境的污染三、矿坑排水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四、矿井水排供综合利用第六节矿山地质环境评价一、现有矿山地质环境评价二、老窑地质环境评价三、关闭矿山地质环境评价四、矿井水排供综合利用评价第四章农业水文地质调查第一节农业水文地质调查内容一、农业供水与利用现状调查二、疏干为目的的水文地质调查(一)沼泽地类型及地下水的作用(二)疏干土壤水文地质条件调查三、灌溉为目的的水文地质调查(一)农作物对土壤水的要求(二)灌溉对潜水动态及土壤次生盐渍化的影响第二节农业灌溉用水水质评价一、农田灌溉用水来源(一)天然地表水(二)地下水(三)工矿废水与生活污水二、农田灌溉用水水质评价(一)灌溉用水水质评价指标(二)盐碱害类型双项灌溉水质评价指标(三)评价模式与方法(四)灌溉用水危害类型的划分(五)城市污水灌溉农田水质标准(六)肥水水质评价(七)评价结果第三节地下水的合理开发和利用一、地下水的开发模式的优化二、微咸地下水综合开发利用三、土壤水的开发利用四、肥水的农业利用五、节水技术的推广第五章医学水文地质调查第一节饮水型地方病分布调查一、地方病病情调查主要包括病种、病况(轻重)、性别、年龄分布。
第五章 地貌
第五章地貌前言:地貌(或称地形),指地球表面由内外动力共同作用,塑造而成的多种多样的外貌。
地貌动力(营力),分为内动力与外动力。
内动力: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地震。
外动力:太阳辐射能通过大气、水和生物作用(风化作用、流水作用、冰川作用、风力作用、波浪作用)等形式表现的力。
气候对外力及其组合,具有决定性影响,因此湿润区流水作用旺盛,干旱区风力作用强大,热带、亚热带地区喀斯特作用普遍,寒区冰川冰缘作用占优势。
内外动力,均与重力有关。
因此重力作用是地貌形成的前提。
岩石是地貌的物质基础。
第一节地貌成因与地貌类型一、地貌成因:1、构造运动和地貌发育:构造运动①,造成地球表面的巨大起伏,因而成为形成地表宏观地貌的决定性因素。
仅以陆地而论,巨大的高原、盆地、平原与地块的整体升降运动有关。
巨大的山脉、山系,与地壳褶皱带相联系。
在中观尺度,呈上升运动的水平构造,是形成桌状山、方山与丹霞地貌的前提。
单斜构造,是形成单面山、猪背山必不可少的条件。
褶曲构造可形成背斜山与向斜谷、穹状山和坳陷盆地。
断层构造可形成断层崖、断层谷、错断山脊、地垒山与地堑谷、断块山。
火山活动可以形成火山锥、火山口、熔岩高原等。
2、地貌形成的气候因素:大多数地貌外动力都受气候因素的控制。
气候水热组合状况不同,导致外力的性质、强度和组合状况发生差异,最终将形成不同的地貌类型及组合。
高纬和高山寒冷气候,冰川和冰缘作用②成为主要外动力。
在冰川作用下,山地将形成角峰、刃脊、U型谷、冰碛垄、冰碛堤、冰碛丘陵等冰川地貌,以及冻胀丘、融冻泥流、石河、石带、石海等冰缘地貌。
温湿气候条件下,地表径流多,流水作用成为主导外力。
湿热气候条件下,流水作用虽然仍是主导外力,但同时化学风化作用强烈,红色风化壳普遍较厚,植被有效削弱了流水侵蚀力,平原、缓丘、穹状基岩岛成为最常见的地貌类型。
干旱气候条件下,风和间歇性洪流,成为主要外力。
相应的地貌类型有风蚀残丘、风蚀洼地、沙丘、沙垅、洪积扇等。
供水水文地质整理
供水水文地质整理供水水文地质整理By Guo Xinzhang绪论1、地下水:埋藏在地表以下岩石空隙中的水称之为地下水。
2、与地表水相比地下水供水水源具有优势:P11)地下水在地层中渗透经过天然过滤,水质良好,一般不需净化处理2)地下水(特别是深层地下水)因有上部岩层作为天然保障,一般不易受到污染,卫生条件较好3)地下水水温较低,常年变化不大,特别适宜于冷却和空调用水4)地下水取水构筑物可适当地靠近用水户,输水管道较短,构筑物较简单,基建费用较低,占地面积也小5)水量、水质受气候影响较小,一般能保持较稳定的供水能力,因此在很多缺少地表水的地区(如干旱半干旱的山前地区、沙漠、岩溶山地),地下水常常是唯一的供水水源6)可以利用含水层调蓄多余的地表水,增加有效水资源总量,工业上还可以利用含水层的保温盒隔热效应,开展地面水的回灌循环,达到节能、储水、节水的目的3、我国总人口的75%引用地下水第一章地质基础知识一、地球的构造与形态1、地球赤道半径6378.16km,极半径6356.755km,两者相差约21.4km2、地球内圈特征:地壳(莫霍面)地幔(古登堡面)地核P33、外圈特征:大气圈、水圈、生物圈P44、地壳表面特征:最高:喜马拉雅山的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m最深:太平洋的马里亚纳海沟,海平面以下11034m5、陆地地形:山地,丘陵,平原,高原,盆地,洼地P56、海底地形:大陆架,大陆坡,大陆基,海沟,岛弧,深海(大洋)盆地,洋中脊等7、地壳中的主要成分的硅、铝的氧化物二、矿物与岩石1、矿物的主要物理性质:晶形、颜色、光泽、条痕、硬度、解理和断口、相对密度等详见P8表格2、岩石的分类:P9岩石是在各种地质条件下由一种或几种矿物组成的集合体。
1)岩浆岩:P9岩浆沿着地壳岩石的裂隙上升到地壳范围内或喷出地表,热量逐渐散失,最后冷却凝固而成的岩石就叫岩浆岩,又称火成岩。
岩浆上升侵入周围岩层中所形成的岩石称为侵入岩,侵入岩又可分为深成岩和浅成岩两大类。
最新-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各章节知识点总结
最新-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各章节知
识点总结
本文档旨在总结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材各章节的知识点,以便学生们复和巩固研究成果。
第一章:地理学与地球
- 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 地球的形状、构造和运动
-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 地球的经纬网和经纬线
第二章:地图与地图阅读
- 地图的分类和制图要素
- 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和图例
- 常用地图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第三章:自然地理环境
- 地球的大气环境
- 地球的水文环境
- 地球的地理环境
- 地球的生物环境
第四章:中国的自然地理环境
- 中国的地形地貌
- 中国的气候和水文条件
- 中国的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
第五章:人及其活动的地理环境
- 人口与人类活动
- 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 人类在不同地理环境中的适应和影响第六章:中国的区划
- 中国的行政区划
- 中国的自然区划
- 中国的区域发展差异
第七章:城市与乡村
- 城市的特点和发展
- 乡村的特点和发展
- 城乡垃圾处理与环境保护
第八章:人口与人口问题
- 人口的数量和分布
- 人口变动与人口问题
- 人口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第九章:交通与通信
- 交通与运输
- 通信与信息传输
- 交通与通信发展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这些知识点是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材的重点内容,通过复和理解这些知识点,学生们将能够更好地掌握有关地理的基础知识和相关概念。
以上是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各章节知识点的简要总结,希望对同学们的研究有所帮助。
高一地理每章知识点总结
高一地理每章知识点总结高一地理是学生们接触到的一门新课程,其中包含了许多重要的章节和知识点。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高一地理每章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这门学科。
第一章:地理学科导论地理学科导论主要介绍了地理学的概念和基本内涵,包括地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学科交叉等内容。
地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研究地球表层和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
第二章:地球与地图地球与地图章节主要介绍了地球的形状、结构和运动规律,以及地图的基本概念和制图方法。
地球是一个略呈椭球形的天体,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层结构。
地图是地球表面的缩影,通过投影方法将地球表面上的点、线、面等物体的地理位置表达出来。
第三章:地理信息技术地理信息技术是地理学的重要工具,具有搜集、存储、处理和传输地理数据的功能。
GIS(地理信息系统)是地理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在计算机上进行地理数据的空间分析和模拟。
遥感技术则是通过传感器获取地球表面信息的方法。
第四章:自然地理环境自然地理环境包括地形地貌、气候与水文、植被和土壤等要素。
地形地貌是地球表面的特征,包括山地、高原、平原、河流、湖泊等。
气候与水文研究大气现象和水文循环,植被和土壤则与生态系统和农业密切相关。
第五章:经济地理经济地理研究地球上的经济活动和资源的分布和利用。
产业地理研究工商业的空间布局和产业集聚的原因。
交通运输是经济地理的重要内容,研究运输方式、交通网络和资源的流动。
城市地理则关注城市发展和城市规模、结构等问题。
第六章:人口与城市人口与城市章节主要关注人口的数量、质量与分布以及城市化进程。
人口数量涉及出生率、死亡率、人口增长率等指标。
人口质量涉及教育水平、人口结构等。
城市化是人口向城市集聚的过程,涉及城市规模、城市化率和城市功能等问题。
第七章:区域可持续发展区域可持续发展关注区域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区域经济研究区域间的经济差异和经济合作。
社会发展关注社会问题和社会福利。
乌当教学实习地质报告
乌当教学实习地质报告班级:08工勘(1)班姓名:左兴鲸指导老师:吴永忠日期:2009年11月10日目录前言(1)第一章:论述(2—第二章:地层及岩性第三章:地质构造第四章:水文地质第五章:地貌及矿产第六章:总结前言根据勘察工程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安排在学完《普通地质学》《构造地质学》《矿物岩石学》《水文地质学》等专业基础课程之后应进行一次野外地质现场实踏。
实习的目的在于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通过野外现场实踏,一方面使学生对课堂讲受的基本理论知识得到巩固,在知识上进一步深化,以达到概念的明确融合贯通,牢固掌握的目的;另一方面在教师的具体指导下,学生通过亲身实踏,以达到逐步提高和运用基本知识,解决了野外实际地质问题的能力,同时在整个教学实习过程中训练学生进行野外地质工作的基本方法的掌握和提高基本技能和训练野外地质工作基本功也是本次实习的重要目的之一。
总之,教学实习在教学计划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
是实现培养目标不可缺少的环节,应给以充分重视。
第一章:论述乌当教学实习区交通位置及自然经济地理概况乌当教学实习区位于贵阳市约16km,行政区划属贵阳市乌当东风镇所辖。
东风镇位于贵阳市东北郊区,距贵阳中心17公里,总面积73.67平方公里,总人口近30000人,镇内有景色秀丽的渔洞峡、情人谷,两处景名胜区;有来仙阁、协天宫、万松阁、宋氏别业、惜字塔等多处。
省、市、区级文物保护单位,人文资源丰富,自然环境优美,得天独厚的自然,人文与现代高科技发展融为一体,使东风镇成为一个具有丰富文化内涵又有巨大发展潜力的城镇。
实习区范围北起新庄—乌当—赵家庄一线;南底写字岩—小关口山腰—大关口山腰;西起小谷农冲—大对门一线;东达苗天—大麻窝—米汤井一线。
地理坐标:东经106º45′00″——106º50′30″;北纬26º35′00″——26º40′00″交通~~由东风镇到我校边缘水口寺见(图1)我们属于贵州高原中部,四周由中低山环貌,最低海拔100米左右,最高山是马鬃岭1348.9,西南山最低北东来仙阁9876相对海拔372米,平均海拔1100米。
地貌学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绪论1)地貌学是研究地表形态特征和及其成因、演化、内部结构和分布规律的科学2)地球内营力:地球表面以下的作用力;例如地壳构造运动和岩浆活动等3)地球外营力:地球表面以上的作用力,例如流水、波浪、冰川、风等4)戴维斯“侵蚀轮回”学说:第二章坡地地貌1)风化作用:露地表的岩石,受到日光照射、温度变化、水的作用和生物作用等,发生破碎和分解,形成大小不等的岩屑、沙粒和黏土,这种作用被称为风化作用2)崩塌及形成条件:斜坡上的岩屑或块体,,在重力的作用下,快速向下坡移动,称为崩塌,条件:地形条件:坡度和高度;地质条件:岩石中的节理、断层、地层产状和岩性都对崩塌有直接影响;气候条件:温差大,降雨季节;地震因素;人为因素:开挖3)倒石堆的发育示意图形成过程:4)滑坡及影响因素:斜坡上的大块岩土体,由于地下水和地表水的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滑动面整体向下滑动,称为滑坡,条件:地下水、地表水、斜坡岩石结构和岩性、地震、人为因素5)滑坡的作用力:6)坡积裙:大气降雨或冰雪融化后,在斜坡的坡地上,形成片面状水流,在这种水流作用下,地面物质被侵蚀搬运使坡面降低,称为坡面水流侵蚀;被侵蚀的物质堆积在坡脚外,被称为坡积物,它们围绕坡地边缘分布,形似衣裙,称为坡积裙第三章河流地貌1)横向环流和漩涡流横向环流:在弯曲河道中,从凸案由睡眠流向凹岸的水流表流由河底流向凸岸的水流底流构成一个连续的螺旋形向前移动的水流,称横向环流漩涡流:当水流绕过障碍物,如沙坡的脊部、河床基岩岩槛以及各种人工建筑物时,都会产生旋涡流2)溯源侵蚀:从源头、河口或瀑布向上游侵蚀,称为溯源侵蚀3)侵蚀基准面:河流下切到接近这一基准面后即失去侵蚀能力,不能再向下侵蚀,这一基准面称为侵蚀基准面4)影响河床纵剖面发展的因素:水文状况的改变、构造运动、岩性的差异、气候变化、5)河漫滩的形成与发展:6)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地质、地形、气象、水文、经济活动7)洪积扇的结构:洪积扇的结构多事砂砾互层和砾石层中夹砂透镜体或砂层中夹砾石透镜体8)三角洲与三角湾:三角洲:在潮流作用很强和河流挟沙很少的河口,涨潮时潮流一很快的速度溯河而上,形成强烈侵蚀,退潮时积蓄的河水和潮流一起沿河而下,加强了退潮流的力量,强烈冲刷河道,形成喇叭形的河口叫三角湾9)河流阶地的成因:具有较宽的谷底和河流下切侵蚀10)分水岭:是指分隔相邻两个水系的高地11)断头河:河流袭夺后,夺水的河流称袭夺河,被夺水的河流称被夺河,被夺河的下游因上游改道而源头截断,称为断头河12)河流地貌的发育阶段:河流地貌发育的初始阶段,称幼年期阶段;河流地貌发育的平衡阶段,称壮年期阶段;河流地貌发育的终极阶段,称老年阶段第四章岩溶地貌1)岩溶水的分带:垂直循环带、过度循环带、水平循环带、深部循环带2)溶沟与石芽:溶沟和石芽是石灰岩表面的溶蚀地貌,水流沿石灰岩表面流动,溶蚀和侵蚀出许多凹槽,称为溶沟,溶沟之间突出的部分,称为石芽3)干谷、盲谷和伏流:干谷:是岩区的干涸河谷,由于地壳上升,岩溶水的水平循环带下降,或上游河道水流流入落水洞成为地下洞,原有由地下水喝上游河道补给的河流失去了水源,因而变成干谷盲谷:在岩溶区,常见河谷上游从某一陡坝下的泉眼涌出,而河流流向的前方又有一落水洞,河水沿落水洞流入地下,这种上下游封闭的谷地称为盲谷伏流:转入底下的河流暗流段,叫伏流4)峰林和峰丛:峰丛:峰丛是由上部为耸立的锥形山峰和下部相连的基座组成的石灰岩山峰群峰林:高耸林立的散布石灰岩山峰的组合5)岩溶地貌的地带性特征:6)岩溶地貌的发育阶段性:幼年期阶段、青年期阶段、壮年期阶段、老年期阶段第五章冰川地貌1)雪线及其影响因素雪线:在高山和高纬地区,地表降雪的积累量和年消融量相等的界限,称为雪线影响因素:温度、降水量、地形2)冰川冰的形成过程:积雪变成冰川是先由新雪变成雪粒,再由雪粒变成冰川冰,最后形成冰川3)冰川的类型:1.按冰川发育的气候条件和冰川温度状况,分为海洋性气候冰川和大陆性气候冰川2.按冰川形态、规模和所处地形条件,可把冰川分为山岳冰川、大陆冰川、平顶冰川和山麓冰川4)冰斗、刃脊和角峰冰斗:冰斗是山地冰川重要的冰蚀地貌之一,它位于冰川的源头;典型的冰斗是一个围椅状洼地,三面是陡峭的岩壁,底部是磨光的岩石斗底,向下坡有一开口,开口处常有一高起的岩地;刃脊:相邻冰斗之间的山脊形成刀刃状,称为刃脊角峰:几个冰斗后壁所交汇的山峰,峰高顶尖,称为角峰5)羊背石:是冰川基床上的一种侵蚀地形,它是由基岩组成的小丘,远望犹如伏地的羊群,故这些小丘为羊背石6)终碛堤与鼓丘:终碛堤:当冰川的补给和消融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时,冰川的末端较长时期地停留在某一位置,这时由冰川上游搬运来的物质,在冰川尾端堆积成弧形的堤,称~7)常见的冰川地貌:冰蚀、冰碛、冰水堆积地貌第六章冻土地貌1)季节冻土和多年冻土季节冻土:冬季土层冻结,夏季全部融化,叫~多年冻土:多年处于冻结状态的土层,或至少连续3年处于冻结状态的土层,称为~2)活动层:多年冻土区的冻土分为上下两层,上层每年夏季融化,冬季冻结,叫~3)影响多年冻土厚度的因素:1.气候影响:大陆性半干气候较利于冻土的形成,而温暖湿润的海洋性气候不利于冻土的发展,因而在欧亚大陆内部的半干旱气候区的冻土南界北纬47°比海洋性气候影响较大的北美冻土南界北纬52°要更南一些,另外,在纬度和高度相同的条件下,大陆性半干旱气候区的冻土厚度比海洋性气候区的要大 2.岩性的影响:砂土导热率高,易透水,不利于冻土形成,黏土导热率低,不易透水,有利于冻土形成,泥炭的导热率最低,最有利于冻土的发育;在连续冻土带,往往在超市黏土区的永冻层顶面埋深比砂砾石区的要浅,厚度比砂砾区的也要大,在不连续冻土带,泥炭黏土组成的地区往往发育许多岛状冻土 3.坡向和坡度的影响:坡向和坡度直接影响地表手太阳辐射的热量,阳坡日照时间长,受热多余阴坡,因而在同一高度、不同坡向冻土的深度、分布高度和地温状况都不同;4.植被和雪盖的影响:冬季,植被和雪盖阻碍土壤热量散失,夏季,植被和雪盖减少地面受热,因此,在有雪盖和植被的地区,地面年温差小;4)冻土的热状态剖面图与地温年变化深度:5)石环的形成过程:石环是由细粒土和碎石为中心,周围由较大砾石为圆边的一种环状冻土地貌,石环是冻土中颗粒大小混杂的松散砂砾层,由于饱含水分,经频繁的冻融交替,产生物质分异形成的,过程:活动层中的大小混杂的砂砾,冬季先从地面冻结,砂砾层空隙中的水冻结膨胀,地面和砂砾层中的砾石一起被抬高,砾石下部尚未冻结而出现空隙,砂土填入或水深入形成冰透镜体,夏季,活动层上部解冻,由于砾石和砂土的导热率不同,砂土中的冰先融化,地面逐渐回降到原来位置,但砾石下部仍未冻结状态,这时一些大颗粒碎石或砾石却比周围含水砂土位置相对升高,等砾石下部冰开始融化时,砾石周围的砂土向砾石下部移动,填垫在砾石下部,当活动层全部融化后,砾石却相对抬升了一段距离,在这种冻融过程反复作用下,打的石块就逐渐被顶托到地面除上述垂直方向的冻融迁移外,还有水平方向的迁移;水平方向的迁移是在活动层上部和地表进行的,在含水较多的细粒砂层中,冻结是体积膨胀要比含水较少的粗粒碎石层的大,结果含水较多的细粒砂层就形成一个微微向上凸起的膨胀中心,分布在表层的砾石从膨胀中心向四周移动,解冻时,由于砾石和含水砂土的导热率不同,先融化的细粒砂土回到原来的位置,填充了融化后的空隙,等到砾石下部也融化时,砾石则不能回到原来的位置,凸出在地面上,则向四周较低的部位移动,最后形成以砾石和碎石为边缘的石环6)冻土发育的空间差异:冻土发育不仅要有一定的低温,而且还与一定湿度有关,因此,处在同一低温条件下,由于湿度的不同,冻土地貌发育的程度在空间上也不一样第七章荒漠地貌1)风的搬运作用:风携带各种不同粒径的沙粒,使其发生不同形式和不同距离的位移,称为~2)风积物的特点:1.颗粒粒径一般只限于1mm以下2.风机无的粒度均一,比湖沙、河流沙河海滨沙的分选都好3.风成沙的磨圆度高4.沙粒表面有许多凹坑,这时沙粒在运动过程中相互撞击形而成,这种现象只限于大沙粒小于的颗粒这种现象不明显5.有些石英砂表面有溶蚀痕迹和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铁沉积物,6.风成沙一般以石英为主,有少量长石和各种重矿物如角闪石、绿帘石等,容易磨损的矿物经风搬运大都磨成更小的颗粒被吹扬到更原地地方,如云母在风成沙中很少见到3)雅丹:在极干旱地区的一些干涸的湖底,常因干缩裂开,风沿着这些裂隙吹蚀,裂隙越来越大,使原来平坦的地面发育成许多不规则的背鳍形龚脊和宽浅沟槽,这种支离破碎的地面称为雅丹4)新月型沙丘的形成过程:由于沙堆的存在使地面起伏、风沙流经过沙堆时,使近地面的风速发生变化,在沙堆顶部风速较大,沙堆的背风坡风速较小;从沙堆顶部和绕过沙堆两侧的气流在沙堆背风坡产生涡流,并将带来的沙粒堆积在沙堆后的两侧;形成马蹄形小洼地,这时就形成盾状沙丘;如果风速和沙量继续增大,沙堆背风坡的小凹地就将进一步扩大,背风坡相对最大高度接近沙丘最高位置.从沙堆顶部和两侧带来的沙粒在涡流的作用不断堆积在沙堆丘部的两侧,形成雏形新月形沙丘;雏形新月形沙丘再进一步扩大和增高,使气流在通过它的顶峰附近和背风坡坡5)脚部分时,产生更大的压力差,从而在背风坡形成更大旋祸,使原有浅小马蹄形洼地扩大,从迎风坡吹越沙丘页的流沙,在沙丘顶部附近的背风坡处难积,当增长到一定程度,沙粒就会在重力作用下沿背风坡下滑,落在洼地内,再被涡流吹向两侧堆积,这时就形成典型的新月形沙丘6)常见的风成地貌:风蚀地貌和风积地貌第八章黄土地貌1)黄土沟间地貌:黄土沟间地貌可分为塬、墚、岇三种类型,它们的形成和黄土堆积浅的地形起伏及黄土堆积的流水侵蚀都有关2)黄土地貌的发育阶段:黄推堆积时期的地貌发育阶段和黄土堆积后的侵蚀地貌发育阶段3)常见黄土地貌:黄土沟谷地貌、黄土沟谷间地地貌、黄土谷坡地貌和黄土潜蚀地貌第九章海岸地貌1)海岸的动力作用:波浪、潮汐、海流和河流波浪作用:海岸地貌形成过程中最为活跃的营力之一,风对海面作用,使水质点作圆周运动,海面水体随之发生周期性起伏,形成波浪潮汐作用:潮汐是在太阳和月球引力作用下发生的海面周期性涨落现象,潮汐作用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潮汐的涨落,使海面发生周期性的垂直运动,海面涨落过程称为涨潮和落潮,二是使海面水体产生水平方向整体运动,形成潮流海流作用:海流的形成可由风的作用,气压梯度、海水密度和温度、江河淡水注入以及潮汐等影响所致海啸作用:海啸是突发的海底断层错动,海底滑坡,海底火山喷发或者划入海洋中的陆上滑坡引起的巨型波浪2)海面变化的影响因素:潮汐,风暴、海啸引起的上涨和贿赂,也有第四季的气候变化、构造运动、均衡作用、沉积物堆积等原因引起的长期海面升降变化第十章大地构造地貌1)构造山系的分布与特征:大致分为两大带:一是环绕太平洋沿岸的构造山系带,二是为略呈东西向的横贯亚洲、欧洲南部和非洲北部的山脉带特征:1.时代较老的构造山系,山体经受不同时期的挤压而发生复杂的褶皱和断裂,不仅造山作用时期形成的构造形迹发生再变形,新生代地层也发生强烈的褶皱和断裂2.山体常有岩浆的侵入和喷出,有些山地不同时代的多期侵入体3.山体的边缘有大规模的正断层和相邻的下沉盆地的沉积厚度加在一起,高差可大10千米4.山地呈断块抬升或拱区抬升,改变地形特征,水系重组,地貌变形或错位,并能发育多及夷平面5.这些山地长石地震活动和火山活动频繁地带6.构造山西都有很厚的地壳,深部在所谓的山根,2)大陆裂谷的成因:裂谷形成的力源问题:大陆裂谷是地壳拉张的结果,在地幔对流上升的地方炽热的地幔上升流的作用使岩石圈上拱呈穹隆外形,由于地幔上升流造成岩石圈上拱引起的区域拉张,岩石圈不断变薄,最终导致穹隆破裂,下陷形成谷地裂谷形成过程中的扩展问题:裂谷形成发展过程是先在某一地段开始破裂,然后再从这里向远端扩展,裂谷的形成阶段:根据谷内的沉积物粒度特征,可把裂谷作用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奠定盆地的基础,地形经过长期夷平作用而起伏很小,侵蚀切割作用很弱,在古风话壳之上沉积细粒沉积物,第二阶段:盆地大幅下降,地形高差大,盆地两侧山地侵蚀作用加强,因而在盆地内堆积粗粒物质3)海沟-岛弧地貌:。
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差异性(教案)
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差异性(教案)第一章: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差异性的概念与重要性1.1 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差异性的定义解释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差异性的概念强调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差异性的重要性1.2 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差异性的因素介绍影响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差异性的主要因素,如气候、地形、土壤、水文等解释这些因素如何导致不同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差异1.3 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差异性的表现举例说明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差异性的具体表现,如植被、动物分布、地貌等强调不同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的独特性和特色第二章:气候对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差异性的影响2.1 气候类型的分布与特点介绍主要的气候类型及其分布特点,如热带雨林气候、沙漠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等强调不同气候类型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2.2 气候对植被和动物分布的影响解释气候因素如何影响植被和动物的分布举例说明不同气候区域植被和动物的差异性2.3 气候对地貌和土壤的影响介绍气候因素如何影响地貌和土壤的形成与分布强调气候因素对不同地区地貌和土壤差异性的重要性第三章:地形对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差异性的影响3.1 地形的分类与特点介绍主要的地形类型及其特点,如平原、山地、高原、丘陵等强调不同地形类型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3.2 地形对气候的影响解释地形因素如何影响气候的形成和分布举例说明不同地形区域气候的差异性3.3 地形对植被和动物分布的影响介绍地形因素如何影响植被和动物的分布强调地形因素对不同地区植被和动物差异性的重要性第四章:土壤对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差异性的影响4.1 土壤的分类与特点介绍主要的土壤类型及其特点,如黑土、红土、沙漠土等强调不同土壤类型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4.2 土壤对植被和动物分布的影响解释土壤因素如何影响植被和动物的分布举例说明不同土壤区域植被和动物的差异性4.3 土壤对农业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介绍土壤因素如何影响农业和人类活动的分布与发展强调土壤因素对不同地区农业和人类活动差异性的重要性第五章:水文对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差异性的影响5.1 水资源的分布与特点介绍水资源在不同地区的分布与特点,如河流、湖泊、地下水等强调水资源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5.2 水文对植被和动物分布的影响解释水文因素如何影响植被和动物的分布举例说明不同水文区域植被和动物的差异性5.3 水文对地貌和土壤的影响介绍水文因素如何影响地貌和土壤的形成与分布强调水文因素对不同地区地貌和土壤差异性的重要性第六章:人类活动与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差异性的关系6.1 人类活动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探讨人类活动如何改变自然地理环境,如城市化、工业化、农业发展等强调人类活动对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差异性的影响6.2 人类活动对植被和动物的影响解释人类活动如何影响植被和动物的分布和多样性举例说明不同人类活动区域植被和动物的差异性6.3 人类活动对地貌和土壤的影响介绍人类活动如何改变地貌和土壤的特性,如填湖造地、土地开发等强调人类活动对不同地区地貌和土壤差异性的重要性第七章: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差异性的研究方法7.1 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差异性的研究方法概述介绍研究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差异性的主要方法,如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实地调查等强调不同研究方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7.2 实证研究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展示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差异性的研究过程和方法应用强调实证研究在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差异性研究中的重要性7.3 研究方法的选择与评价探讨如何选择合适的research method for the study of natural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regional differences强调评价研究方法的有效性和可靠性的重要性第八章: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差异性的应用8.1 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探讨如何根据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差异性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如水资源、土地资源等强调自然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的重要性8.2 生态环境建设与可持续发展解释如何根据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差异性进行生态环境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强调生态环境建设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8.3 区域发展规划与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差异性的关系探讨如何根据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差异性制定区域发展规划,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强调考虑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差异性的重要性第九章: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差异性的案例分析9.1 案例选择与分析方法选择具体的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差异性案例,如某个地区的气候、地形、土壤等介绍分析该案例的方法和过程9.2 案例分析结果与讨论展示案例分析的结果,探讨其对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差异性的影响强调案例分析在理解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差异性中的重要性9.3 案例分析的启示与建议总结案例分析的启示,提出改善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差异性的建议强调在实践中应用案例分析的必要性第十章:总结与展望10.1 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差异性的总结总结本教案的主要内容,强调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差异性的重要性和影响因素强调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差异性的研究对实践的意义10.2 展望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差异性的未来研究方向提出未来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差异性研究的可能方向和挑战强调在未来的研究中继续关注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差异性的重要性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一: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差异性的定义与重要性重点环节二:影响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差异性的因素重点环节三: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差异性的具体表现重点环节四:气候对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差异性的影响重点环节五:地形对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差异性的影响重点环节六:土壤对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差异性的影响重点环节七:水文对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差异性的影响重点环节八:人类活动与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差异性的关系重点环节九: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差异性的研究方法重点环节十: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差异性的应用全文总结和概括:本教案全面介绍了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差异性的概念、影响因素、具体表现以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四道柳水文地质划分报告
目录第一章矿井及井田概括 (1)(一)矿井及井田基本情况 (1)(二)位臵与交通 (3)(三)地形、地貌 (4)(四)气象、水文 (5)(五)地震 (5)(六)矿井排水设施能力现状 (5)第二章以往地质和水文地质工作评述 (6)(一)不同勘探阶段地质和水文地质工作成果评述 (6)(二)矿井地质及水文地质工作 (8)第三章地质概括 (9)(一)地层 (9)(二)构造 (10)(三)含煤地层 (11)(四)岩浆岩 (13)第四章区域水文地质 (13)(一)区域含水岩组的划分及其水文地质特征 (14)(二)区域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 (15)第五章矿井水文地质 (15)(一)含水层 (15)(二)隔水层 (16)(三)矿井充水条件 (16)(四)井田及周边地区老窑水分布状况 (16)(五)矿井充水状况 (17)第六章对矿井开采受水害影响程度和防治水工作难易程度评价.. 18 (一)对矿井开采受水害影响程度 (18)(二)防治水工作难易程度评价 (18)第七章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及防治水工作建议 (18)(一)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 (18)(二)防治水工作建议 (23)前言内蒙古满世煤炭集团四道柳煤炭有限责任公司于2009年煤矿技改后批准矿井生产能力为90万t/a。
根据国家安监总局、煤矿安全监察局《煤矿防治水规定》(2009年)第12条明确规定,矿井应当对本单位的水文地质情况进行研究,编制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并确定本单位的矿井水文地质类型。
依据安监总煤调…2009‟233号文件精神,各煤矿企业应尽快完成矿井水文地质类型重新划分工作。
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及其复杂程度决定了矿井开采受水害威胁程度,也决定了矿井防治水工作的难易程度。
它关系到矿井开拓方式的选择和采掘系统的布臵,从而影响到矿井的总体规划和设计,防治水工作的投入直接影响到矿井建设和运行成本,因此开展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地理7年级课程
地理7年级课程一、课程简介七年级地理课程是中学地理教育的基础阶段,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地球的基本知识,包括地理环境、气候变化、自然资源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将培养地理思维能力,提高对地理环境的认识和了解,为进一步学习高中地理和其他相关学科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将掌握地球的基本知识,如地形地貌、气候特点、水文循环、自然资源等方面的内容。
2.能力目标:学生将能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地理现象和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地理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关注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三、课程内容第一章:地球概述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2.地球的自转和公转3.地球的圈层结构第二章:地形地貌1.地形的形成与变化2.主要地形类型及其特点3.地貌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第三章:气候与气象1.气候的形成与特征2.气候类型及其分布3.气象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第四章:水文循环与水资源1.水文循环的基本过程2.水资源的分布与利用3.水资源的保护与管理第五章:自然资源与可持续发展1.自然资源的分类与特点2.自然资源的开发与利用3.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多媒体教学,结合地图、图表、图片等直观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地理概念。
2.运用探究式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方式自主探究地理现象和问题。
3.组织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4.加强实践教学,通过实地考察、模拟实验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地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5.利用网络资源,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拓展知识面。
五、课程评价与反馈1.课堂表现: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等方面的表现。
2.作业和测验:布置适量的作业和测验,检验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3.实践活动:对学生的实地考察、实验等实践活动进行评价,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探究精神。
地貌学知识点
地貌学知识点地貌学复习材料第一章绪论1.地貌学:研究地表形态特征及其成因、演化、内部结构和分布规律的科学。
第二章坡地地貌1.坡地地貌:坡地上的风化岩块或土体在重力和流水作用下发生倒塌、滑动或蠕动形成的地貌。
2.风化作用:出露地表的岩石,受日光照耀、温度变化、水的作用和生物作用等,发生破裂和分解,形成大小别等的岩屑、砂粒和黏土,这种作用称为风化作用。
可分为物理风化、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三种。
3.倒塌:歪坡上的岩屑或块体,在重力作用下,快速向下坡挪移,称为倒塌。
倒塌堆积地貌:沿歪坡倒塌的物体在坡度较平缓的坡麓地带,堆积成半锥形体,称倒石堆(岩屑堆)。
倒石堆的平面形状大多呈半圆形或三角形,有时好几个倒石堆连接在一起呈带状。
倒石堆的表面纵剖面坡度除与岩屑本身的休止角有关外,与岩屑下部基坡的坡度大小也有非常大关系,基坡缓,倒石堆的坡度也缓。
P11页图4.滑坡:歪坡上的大块岩(土)体,由于地下水和地表水的妨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滑坡面整体向下滑动。
形态特征:滑坡体、滑坡面、滑坡壁、滑坡裂隙、滑坡阶地和滑坡鼓丘。
第三章河流地貌1.横向环流(P21):在弯曲河道中,从凸岸由水流面向凹岸的水流(表流)和从凹岸由河底流向凸岸的水流(底流)构成一具延续的螺旋形向前挪移的水流,称横向环流。
可分为四种:单向横向环流、底部汇集型横向环流、底部辐散型横向环流、复合型环流。
2.河流的搬运作用:河流水流在流淌过程中携带大量泥沙和推动河底砾石挪移的作用,叫河流搬运作用。
方式有:推移、跃移、悬移。
3.河床纵剖面:河谷中枯水期水流所占领的谷底部分称为河床。
河床横剖面呈一低洼槽形。
从源头到河口的河床最低点连线。
4.河床纵剖面是河流作用形成的,每条河流下切侵蚀的最大深度并别是无止境的,往往受某一高度基面操纵,河流下切到接近这一基面后即失去侵蚀能力,别再向下侵蚀,这一基面称为河流侵蚀基准面。
5.妨碍河床纵剖面进展的因素:(1)水文事情的改变可使河流中水量、水流流速和含沙量变化,使河床发生侵蚀或堆积。
河流地貌的发育教案
河流地貌的发育教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背景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河流地貌的形成和发育过程,通过观察自然现象,引导学生认识河流地貌的特点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1.2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1. 描述河流地貌的概念;2. 简述河流地貌的形成原因;3. 说出河流地貌的主要特点。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观察法、讨论法等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第二章:河流地貌的形成原因2.1 河流地貌的形成过程本节介绍河流地貌的形成过程,包括河流的侵蚀、搬运、沉积等作用。
2.2 河流侵蚀作用讲解河流侵蚀作用的概念、原因及侵蚀类型,引导学生观察河流侵蚀地貌实例。
2.3 河流搬运作用介绍河流搬运作用的概念、原因及搬运类型,引导学生观察河流搬运地貌实例。
2.4 河流沉积作用讲解河流沉积作用的概念、原因及沉积类型,引导学生观察河流沉积地貌实例。
第三章:河流地貌的主要特点3.1 河流地貌的类型介绍河流地貌的主要类型,如峡谷、河谷、冲积扇、三角洲等,并引导学生观察实例。
3.2 河流地貌的形成条件讲解河流地貌形成的地质、气候、水文等条件,分析不同条件下河流地貌的形成特点。
3.3 河流地貌的影响因素探讨河流地貌发育的影响因素,如地形、气候、植被、人类活动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因素如何影响河流地貌的形成。
第四章:河流地貌与人类生活4.1 河流地貌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分析河流地貌对人类生活的积极作用,如提供水资源、交通通道、土地资源等,以及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如洪水、泥石流等。
4.2 人类活动与河流地貌的关系探讨人类活动如何影响河流地貌的发育,如水利工程、土地利用变化等,引导学生认识到人类活动与河流地貌的相互影响。
4.3 河流地貌的保育与利用介绍河流地貌的保育与利用方法,如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旅游开发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保护河流地貌的合理利用这些资源。
第五章:案例分析5.1 案例一:长江三峡地貌形成原因及特点分析长江三峡地貌的形成原因,引导学生观察三峡地貌的特点,讨论三峡地貌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水文地质学 第5章 不同地貌区地下水的分布特征
含水层特征: ➢黄土层是非均质的,为裂隙和孔隙水的含水层 ➢黄土层具有多层含水层,上层为潜水;下层可能有承压水层 ➢厚度大、分布较稳定的古土壤和钙质层形成的相对隔水层 ➢潜水埋藏深度可达数百米,水量小 ➢补给:大气降水或者洪水的渗入 ➢径流:水平径流很微弱 ➢排泄:蒸发、泉水溢出
➢ 外地质营力:发生于地壳外部的作用
如:太阳能、流水、冰川等
我国典型地貌
第一节 河谷平原区的孔隙水
河流上游山区河谷
➢ 向下侵蚀,呈V字形; ➢ 枯水期时凸岸和开阔地
沉积; ➢ 沉积物以卵砾石为主。
➢ 透水性强。 ➢ 水质好。 ➢ 含水层厚度不大。 ➢ 分布范围小,不连续。 ➢ 水位季节变化大。
第一节 河谷平原区的孔隙水
河流中游低山丘陵区
➢ 河谷加宽,呈U字型; ➢ 凹岸侵蚀,凸岸沉积; ➢ 河漫滩二元结构发育; ➢ 沉积物以砂卵石为主。
➢ 地下水丰富 ➢ 整体上为潜水 ➢ 与河水关系密切 ➢ 一级阶地和漫滩供水
条件优越。
第一节 河谷平原区的孔隙水
河流下游平原
➢ 冲积平原发育; ➢ 沉积物以砂层为主; ➢ 近河道沉积物厚,远离
滨海淡水与咸水关系示意图
滨海岛屿地区的地下水
滨海平原地区供水 应注意寻找和开采深部承压水,且常为淡水。
上海地区水文地质剖面示意图
滨海岛屿地区的地下水
滨海海底若下伏有陆相沉积层时,也有可能埋藏有承压淡水层
雷州半岛-海南向斜盆地剖面图
第四节 山区丘陵区的裂隙水
裂隙按成因分为
➢ 成岩裂隙 ➢ 风化裂隙 ➢ 构造裂隙
岩溶发育的基本条件 ➢ 岩石的可溶性 ➢ 岩石的透水性 ➢ 水的侵蚀性 ➢ 水的流动性
地质构造的控制作用 ➢ 主要沿断裂带发育 ➢ 褶曲的轴部或平行轴部 ➢ 构造体系和复合关系
高一地理知识点手册人教版
高一地理知识点手册人教版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表层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二者相互关系的学科。
作为高一学生,了解地理知识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不仅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世界,还能提升我们的综合素质。
本手册将为你提供人教版高一地理教材中的重要知识点,帮助你系统地学习并掌握这门学科。
第一章:地理学科导论地理学科导论介绍了地理学的定义、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地理学分为物质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两个主要分支,物质地理学主要研究地球自然环境,人文地理学主要研究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第二章:地球的形状和结构地球的形状并不完全是一个规则的椭球,它在赤道和两极的半径并不相等。
地球的内部结构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层,每一层都有不同的特点和组成成分。
第三章:板块构造与地理环境板块构造理论是地球科学的基石,它解释了地球上的地震、火山喷发和山脉形成等现象。
板块构造主要分为造山带和裂谷带,不同板块之间的相互作用会对地理环境产生重要影响。
第四章:地貌发展与水文地理地貌是地球表面的各种地形和地貌单位的集合,它是地球长期作用力和短期作用力的结果。
水文地理研究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了解水循环和地表水与地下水的关系。
第五章:气候与气象灾害气候是指一个地区长期的天气状态,它与地球自转、公转、水汽和辐射等因素有关。
气象灾害包括台风、暴雨、雪灾等,它们给人类生产和生活带来很大的困扰。
第六章:生态环境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是地球上的自然环境和生物环境的统一体,它包括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等内容。
资源利用是指人类对地球上各种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需要合理规划和保护。
第七章:人口与城市人口是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的基本组成单位,人口数量、结构和分布对地理环境产生重要影响。
城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城市化过程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
第八章:农业与工业农业是人类生产的基础,人类通过种植和养殖来获取食物和其他农产品。
工业是现代社会的经济支柱,它对能源和环境产生很大压力,需要探索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沪教版初中地理教材目录
沪教版初中地理教材目录
进入青春期,地理学课更应成为十几岁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教材从地理环境资源、生活环境、地理空间、世界地理、中国地理等几个方面,全面、深入地介绍了地理科学的基础知识,帮助学生掌握地理知识,培养对地理的认识观念,培养良好的地理环境保护意识,为学生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沪教版初中地理教材》由教育出版社所出版,是初中地理学习的重要参考书。
下面是沪教版初中地理教材目录:
1.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篇
(1)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2) 第二章地质与地貌
(3) 第三章气候
(4) 第四章水文
(5) 第五章生物
2. 第二部分:概况综合篇
(1) 第六章世界地理
(2) 第七章中国地理
(3) 第八章中国发展对比研究
(4) 第九章综合性案例研究
3. 第三部分:应用与实践篇
(1) 第十章地理信息系统与应用
(2) 第十一章人文地理
(3) 第十二章旅游与地球环境
(4) 第十三章教学实践训练
此外,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地理知识,还配有丰富的附录,包括世界重要地理景观图片索引,中国主要省、市的快捷梳理,术语表示等,可供学生学习、参考。
以上就是沪教版初中地理教材目录。
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掌握地理知识,本教材用心编撰,有助于学生的学习和深入理解地理知识,让学生有更好的地理素养,在今后的学习中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水文、第五章地貌
一、名词解释
凌汛、沼泽、地下水、潮汐、洋流、河床、河漫滩、阶地、喀斯特地貌
二、填空题
1、河流的水情要素主要包括等。
2、海水运动的形式主要是、和。
3、较大的河流可分等五个部分。
4、根据冰川的形态、规模和发育条件,现代冰川可分为和两个基本类型。
5、根据干支流分布的形状,水系主要可分 5类。
6、河流地貌形态有,喀斯特地貌形态有,冰川地貌形态有,风蚀地貌有,风积地貌有,黄土地貌有,海岸地貌有。
7、反气旋型大洋环流在北半球呈方向流,在南半球则呈方向流。
因此北半球亚热带大陆东岸沿岸是洋流,西岸是洋流。
8、海水的物理性质主要包括等。
9、硬度可分为和。
10、成规模可以利用的地下水主要有:。
11、在潮汐现象中,水位上升叫,水位下降叫。
涨潮至最高水位,称为;落潮至最低水位,称为。
12、冬季北印度洋盛行季风,夏季盛行季风。
13、滑坡是斜坡上的岩体,在作用下,沿着一定的作的现象。
14、山地按高度可分为等4种。
15、平原按成因可分成二大类:即。
16、陆地上的流水有三种形式:、和。
17、冰蚀作用方式有和二种。
18、黄土地貌可分为两大类:即和。
19、风沙搬运的形式,依风力、颗粒大小和质量不同分为三种,即、和。
20、风蚀作用包括风的和。
21、在沟谷中发生的泥石流地貌,可分为上、中、下游三区。
其中的上、中游为,下游为。
22、海岸带是海洋与陆地相互作用的地带,通常分为海岸、潮间带与 __________。
23、风化作用可分为、和三种类型。
24、影响地貌的主要因素有、、和。
25、营力是地貌形成的动力,它又分为和二种。
26、外营力主要是由地外太阳能所引起,它产生岩石等。
27、外力地貌可分为等。
28、含水介质的水理性质包括岩土的容水性、、等。
29、由月球和太阳的引力引起的海面升降现象,称为潮汐。
地球各地点的引潮力,主要决定于对地球的引力。
30、河流单位河长的落差,叫做河流的。
31、基本地貌类型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
32、由岩石、土体或碎屑堆积物构成的山坡体在重力作用下沿软弱面发生整体滑落的过程称为_ 。
33、地下水受冻结地面和下部多年冻土层的遏阻,在薄弱地带冻结膨胀,使地表变形隆起,称为。
34、潮汐可分为潮、潮、不规则潮等三种类型。
35、通常按水循环的不同途径与规模,将全球的水循环区分为循环与循环。
36、干旱半干旱区的季节性或突发性洪流在河流出山口因比降突减、水流分散、水量减少而形成的扇形堆积地貌叫___________。
37、塑造黄土地貌的外动力中,_____________ 居首位。
38、海岸是岸线以上狭长的陆地部分,以____________到达处为上界。
39、海水热量的收入以和的长波辐射最为重要。
40、冰川通过刨蚀、拔蚀、雪崩、冰崩和山坡上的块体运动获得的大量碎屑物质,称_________。
41、风化产物虽经风化与剥蚀而依然残留原地覆盖于母岩表面者,就是_________。
三、单项选择
1、地下水的运动形式一般为_________。
A、层流
B、紊流
C、混合流
2、大洋表面水温日变化一般很小,日较差不超过_________。
A、0.2度
B、0.4度
C、0.8度
D、1.0度
3、华北地区河流的主要补给源为_________。
A、降水
B、地下水
C、积雪融水
D、湖泊和沼泽
4、目前已被广泛开发利用的海洋能源为_________。
A、波浪能
B、潮汐能
C、温度差能
D、盐度差能
5、地下水补给一般约占河流径流总量的_________。
A、10%-15%
B、15%-30%
C、30%-40%
D、40%-50%
6、河流形成后流域内发生局部地壳上升而河流下切速度超过构造上升速度,河流仍将保持固有流路,称_________。
A次成河谷 B逆向河谷 C叠置河谷 D先成河谷
7、以下关于喀斯特地貌的地域分异叙述,错误的是_________。
A热带湿润气候条件下,地上地下岩溶作用均很强烈,溶蚀洼地、岩溶盆地、岩溶平原、峰林地貌普遍发育;
B亚热带季风气候条件下,岩溶作用较强烈,地貌类型以喀斯特丘陵与溶蚀洼地为代表;
C温带季风气候条件下,地上喀斯特地貌较发育,而地下喀斯特地貌发育较差;
D寒带和高原寒冷气候下,只能发育小型溶沟和浅洼地,冻土层下也可形成溶洞。
8、关于冰川叙述,错误的是_________。
A冰川运动是由可塑带的流动和底部的滑动组成的,而冰川滑动是产生侵蚀作用的根本原因;
B冰川滑动过程中,其底部所含的岩石碎块不断锉磨冰川床,就是刨蚀作用;
C冰川下因节理发育而松动了的岩块的突出部分,可能和冰冻结在一起,冰川移动时把岩石拔出带走,这就是拔蚀作用;
D大陆冰川一般不可以把大片基岩从原地搬走。
9、以下关于黄土的描述,错误的是_________。
A黄土主要是第四纪风力搬运堆积的土状物质,多分布于半干旱半湿润地区。
B黄土颜色灰黄、棕黄或棕红。
C粒级以粉沙为主,粘粒及细纱较少。
矿物成分以石英、长石和碳酸盐类矿物为主,并含易溶盐及粘土矿物。
D有原生黄土和次生黄土之分。
10、多分布于较陡的坡地两侧和盆地、洼地底部,也是流水沿裂隙侵蚀的产物,宽度很少超过10m,深可达数十米到数百米,这种地貌是_________。
A落水洞 B岩溶漏斗 C喀斯特漏斗 D坡立谷
11、关于冰川的叙述,错误的是_________。
A冰川是改造地球表面形态的巨大力量,其塑造地貌的过程主要是通过冰川运动实现的;
B冰川运动的速度很慢,每年从数十米到数百米不等;
C冰川运动的速度夏快冬慢,昼快夜慢;
D冰川各个部分运动的速度不一致,从粒雪盆出口到冰舌上部这一段速度最慢,在横剖面上中部最快,冰川表面运动速度最快,底部最慢。
12、关于河流阶地的叙述,错误的是_________。
A谷底因河流下切抬升到洪水位以上并呈阶梯状分布于河谷两侧,即为河流阶地;
B阶地由阶面与阶坡组成,前者为原有谷底的遗留部分,后者则由河流侧蚀形成;
C依据组成物质与结构,阶地可分为: 侵蚀阶地、堆积阶地和基座阶地;
D新构造运动、气候变迁和海平面上升都可导致阶地形成。
13、有关风沙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_________。
A风对地表细粒物质的作用,主要有风蚀、搬运、风积三种;
B 风蚀作用包括吹蚀与磨蚀两方面;
C 风沙搬运的形式主要是悬移;
D当风力减弱或风沙流遇阻,风中挟带的沙粒沉降于地面,这种现象就是风积作用。
14、一般对人们生产和生活有重要意义的浅层地下水是_________。
A、土壤水
B、上层滞水
C、潜水
D、承压水
15、新疆天山地区河流的首要补给形式是_________。
A、降水
B、地下水
C、冰川融水
D、积雪融水
16、上层滞水是_________。
A、空气中的水
B、湖泊上层的水
C、包气带中的水
D、前述三者
17、河流最初在松散堆积物上流动,后随流域地壳整体上升而不断下切并基本上保持固有流路切入基岩,称_________。
A次成河谷 B逆向河谷 C先成河谷 D叠置河谷
18、主要由冰碛物组成的、数十米高、数百米长的流线型丘陵,长轴与冰流方向平行,迎冰面
陡而背冰面缓,这种地貌称之为_________。
A蛇行丘 B鼓丘 C羊背石 D锅穴
19、北半球大洋中最低温度出现在_________。
A 12-1月
B 1-2月
C 2-3月
D 3-4月
20、通常把每升海水中含以上的元素叫常量元素
A 1mg
B 10mg
C 50mg
D 100mg
三、简答题
1、风沙作用的形式有哪些?
2、列举每种外营力地貌类型的典型地貌形态。
3、简述潮汐的成因?
4、世界大洋表层环流结构的特点有哪些?
5、简述滑坡形成的主要条件.
6、黄土有哪些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