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目标
•培养高素质的英语专业人才
•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课程设置
1.语言基础课程
–英语听力
–英语口语
–英语阅读
–英语写作
2.专业课程
–英美文学欣赏
–英语语言学
–英语国际交流
–英语翻译与写作
3.实践课程
–英语演讲与辩论
–跨文化交流实践
–实习与社会实践
–创新与创业实训
教学方法
•知识传授与实践相结合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提供个性化辅导与指导
•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高教学效果
•引导学生独立学习和自主探索
考核方式
•日常表现与学术论文
•学期末考试
•课堂演讲与展示
•项目报告和实习成果
实习机会
•提供与外企、跨国机构等合作的实习机会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暑期实习项目
•建立校企合作基地,提供学生实践机会
奖励与表彰
•设立英语专业学生奖学金
•组织英语演讲和写作比赛,颁发优秀奖
•表彰在跨文化交流实践中表现突出的学生
交流与合作
•组织师生交流活动,邀请国内外学者来校讲座
•建立国际合作交流项目
•鼓励学生参加国际交流学习
以上是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大致内容,具体可根据学校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通过优质的课程设置、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以及实践机会的提供,我们有信心培养出高水平的英语专业人才。
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
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
英语专业(English Majors)
专业代码:050201
二、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扎实的英语语言、文学、多元文化知识和一定的商务、外贸等学科知识,具有熟练的英语听说读写译技能、相关职业技能和获取与运用知识、独立分析与解决问题、一定的科学研究、实践和创新等方面的能力,能熟练地运用英语从事翻译、外事、商务、教学、研究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三、基本规格
毕业生应达到如下要求:
1.掌握英语语言、文学、英语国家社会和文化、商务、外贸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高级英语听、说、读、写、译能力,能够达到日常交流、影视赏析及商务谈判和翻译的水平;
2.了解英语国家的社会与文化、熟悉中西文化之异同,具有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国际贸易实务操作能力;
3.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能力,具有运用现代技术手段获取信息和进行工作的能力;
4.掌握文件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实际工作能力;
5.掌握一门第二外国语的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
6.具有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沟通、团队协作和与人相处的能力,具有较强的社会活动和组织管理能力。
四、学制与修业年限
学制四年;修业年限3-8年
五、授予学位
文学学士
六、专业核心课程
基础英语、高级英语、英语阅读、英语视听说、英语口语、英语写作、英语国家概况、英美文学、语言学导论、英汉互译和口译。
七、全学程时间分配
八、毕业基本要求
九、课程设置与教学进程一览表
表Ⅰ必修课课程设置与教学进程一览表英语专业
4
5
6
表Ⅱ选修课课程设置一览表英语专业
7
8。
英语专业(双专业双学位)人才培养方案
英语专业(双专业/双学位)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
英语(双专业/双学位)
二、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英语基础较好的学生,丰富其英语知识,提高其英语运用能力,使其毕业后能够成为在外事、经贸、科研等部门从事翻译、研究和管理工作的复合型专门人才。
三、人才培养要求
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知识;能够基本听懂国外英语广播、新闻报道及有关专业报道;能够运用英语流利地进行日常生活会话;能够阅读科技英语、英文报刊和一般性的英文原著;能够运用英语撰写外贸函电和外事应用文;能够运用英语独立承担外事工作,开展与本专业相关的对外活动。
四、主干学科
外国语言文学英语语言文学
五、主要课程
本专业主要课程有英语听力、高级英语、英语口语、英语听说、英语写作、翻译理论与实践、英语国家概况、经贸文选、科技英语、英语口译、英语视听、商贸函电、商务英语会话和跨文化交际等。
六、主要实践性环节
毕业论文
七、学制及学分要求
英语双专业学制2年,包括暑假。
学生在毕业时应达到60分的总学分方可毕业,其中必修课54学分,实践教学环节6学分。
八、授予学位
文学学士学位
九、相近专业
商务英语、德语、法语、日语和俄语专业
十、教学计划进程表及时间分配表(见附表)
英语专业(双专业/双学位)必修课程教学计划进程表
英语专业(双专业/双学位)实践环节教学计划进程表。
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具有较强的听、说、读、写和翻译能力的英语人才,具有强烈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文化机构以及外资企业等上岗位,并具有一定的科研和教学能力。
二、培养要求:1.具备扎实的英语语言和文学、文化、历史等相关知识,能熟练运用英语进行口头和书面交际,能够翻译各种英语文献。
2.具有坚实的英语基础和独立学习能力,能够运用英语查阅资料和进行独立学习。
3.具备广泛的知识面和良好的文化修养,熟悉中西方文化,了解英语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
4.具备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能灵活应对各种复杂情境、表达出清晰的英语思想和观点。
三、培养内容:1.英语基础课程:包括英语语音、英语语法、英语听力、英语口语和英语阅读、英汉互译等。
2.英语文学、文化、历史课程:包括英语文学、英美文化、英国历史等。
3.翻译与写作课程:包括翻译理论、翻译实践、英语写作、交际文写作等。
4.跨文化交际课程:包括跨文化交际理论、跨文化交际实践等。
5.选修课程:包括英语影视欣赏、英语报刊阅读、商务英语、留学指导等。
四、培养方式:1.专业课程教学: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讨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加强实践教学和学术研究等。
2.充实课外实践:通过参加英语学术、文化活动,开展学生自主组织的英语角、读书、辩论、文艺展演等实践活动,以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文化、翻译及跨文化交际能力。
3.拓展英语国家文化交流:组织学生参加境外英语夏令营、国际深度游学、境外培训或访问,并考察英语国家的商业文化与生活习惯,以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全球化视野。
五、评价方式:1.学业成绩评价:采用笔试和实践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其中笔试主要考察学生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实践考核主要考察学生的实际应用和实践能力。
2.综合素质评价:采用综合评价的方式,包括成绩、学科竞赛、学生干部、社团活动、实践经历等多个方面的考核。
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英语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
为了满足这一需求,许多高校都开设了英语专业。
然而,如何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英语专业人才仍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期为相关领域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一、明确培养目标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应该是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英语专业人才。
这意味着学生不仅应该具备扎实的语言基本功,还应该在语言应用技能、文化素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等方面得到全面的提升。
因此,高校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明确培养目标:1、语言基本功:学生应该具备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包括语法、词汇、阅读、写作、口语等方面。
2、语言应用技能:学生应该能够运用英语进行日常交流、商务谈判、新闻报道等工作。
3、文化素养:学生应该了解英美等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包括历史、地理、政治、经济等方面。
4、跨文化交际能力:学生应该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能够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有效的交流。
二、优化课程设置为了实现上述培养目标,高校应该优化课程设置,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语言技能课程:应该开设听、说、读、写、译等语言技能课程,帮助学生提高语言基本功。
2、语言应用课程:应该开设商务英语、新闻英语、旅游英语等语言应用课程,帮助学生提高语言应用技能。
3、文化素养课程:应该开设英美文化、英美文学、英语国家历史等课程,帮助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
4、跨文化交际课程:应该开设跨文化交际、跨文化商务沟通等课程,帮助学生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三、强化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
通过实践教学,学生可以更好地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提高语言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高校应该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课堂实践:应该在语言技能和应用课程中增加课堂实践环节,让学生有机会进行语言实践和交流。
2、校内实践:应该组织英语角、英语辅导班等校内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锻炼语言能力。
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基本情况专业名称:英语专业代码:050201学科门类:文学专业类:外国语言文学类二、业务培养目标英语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广博的文化知识并能熟练地运用英语在外事、教育、经贸、文化、科技等部门从事翻译、教学、管理、研究等工作的复合型英语人才。
复合型英语人才应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宽广的知识面、一定的相关专业知识、较强的能力和较高的素质。
在打好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和牢固掌握英语专业知识的前提下,拓宽人文学科知识和科技知识,掌握与毕业后所从事的工作有关的专业基础知识,注重培养获取知识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的创新的能力,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
三、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系统地学习英语语言知识及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熟练掌握运用英语的技能和方法;学习以英语为工具从事相关业务工作所需的知识。
具体业务培养要求如下:1、具备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和牢固的英语专业知识;2、熟练掌握英语听、说、读、写、译的运用技能;熟悉主要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及风俗习惯;3、掌握教育理论及英语教学法基本知识,具备当人民教师的必备素质;4、掌握与本专业工作范围相关的外事、教育、经贸、文化、林业、环境、生态保护等部门从事翻译、教学、管理、研究等工作的基本知识;5、学习和初步掌握一门第二外国语;6、具有较强的汉语表达能力;7、熟练掌握计算机运用技能;学会文献检索、资料查询;8、具备初级科研能力,能够撰写与本学科相关的毕业论文。
四、毕业生应获得的知识和能力1、语音方面:发音正确;语调自然;调整流顺畅。
2、语法方面:熟练地使用各种衔接手段,连贯地表达思想。
3、词汇方面:通过课堂教学和其他途径认知词汇达10000~12000个;且能正确而熟练地使用其中的5000~6000个及其最常用的搭配。
4、听力方面:听懂真实交际场合中各种英语会话;听懂英语国家广播电台以及电视台(如CNN)有关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方面的专题报道以及与此类题材相关的演讲和演讲后的问答;听懂电视时事报道和电视短剧中的对话。
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宽广的人文与科技知识和扎实的语言、文学、文化、相关复合专业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具有熟练的英语听说读写译技能、相关职业技能和获取与运用知识、独立分析与解决问题、一定的科学研究、实践和创新等方面的能力,并具有良好思想道德素质、文化艺术素质、教师职业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能娴熟运用英语、现代教育理论和教育技术从事教学、翻译、管理与研究等工作的应用型、学科交叉型、高职业技能素质的复合英语人才。
二、培养规格(一)知识结构1、了解我国国情,了解国家基本方针、政策、法规和对外交往的有关方针政策,熟悉教育法规;2、掌握英语专业知识,包括语言、文学和英语国家社会文化及科技发展概况的知识;3、掌握从事教育工作的专业知识,包括教育学、心理学、英语教学与测试的基本原则和方法;4、拓宽人文学科知识和科技知识,涉及汉语语言与文学、中外文化、时事与政治、哲学、历史、地理、经贸旅游、外事、法律、军事、艺术、新闻和科技等诸多学科领域;5、了解语言、文学与教育等学科的前沿成就和发展前景。
(二)能力结构1、基本能力(1)具备较强的汉语语言及文字表达能力;(2)具备计算机基础知识,能熟练运用常用软件进行文字、数字、图像、音视频处理;(3)具有信息检索与自主学习能力,具有不断获取新知识、新技术、新成果的能力;(4)具有批判地吸收世界文化精髓,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能力;(5)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对文化差异具有敏感性、宽容性以及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6)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2、专业能力(1)语音、语调正确,词法、句法、章法(包括遣词造句与谋篇布局)规范,表达得体,听、说、读、写、译技能熟练,具有较强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2)能熟练使用英语词典、百科全书等工具书和参考书获取知识,独立解决学习中遇到的语言和有关背景知识问题,具有解读、分析、鉴赏文学作品和处理语言文字材料的能力;(3)具有较强的师范技能,包括普通话、钢笔字、毛笔字、板书与教学简笔画、英语歌剧表演与教学活动设计、班主任工作艺术等;(4)具有设计实施英语教学和英语教育研究的能力,能熟练地采用现代的、多元的和全方位的教学手段与模式,能根据社会与教育发展的需要,将新知识、新技术引入英语教学实践,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5)具有一定的第二外国语实际应用能力;(6)职业技能达到国家有关部门规定的相应语言水平认证和职业资格认证要求。
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面向国际化,较好地掌握英语语音、语言、文化以及翻译技能,具有一定科学素养和文化素质,能适应英语专业领域内各种语言运用和交际活动的应用性人才。
二、培养内容1、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及其应用:英语语音、语法、词汇、听说读写等基本技能和知识,包括语言学、实用英语、翻译等学科的教育和培养,同时注重英语语言能力的提高,强化提高英语词汇和语法的能力。
2、跨文化语言交际及实践:训练学生根据不同的交际需求和具体情境,能准确无误地运用英语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交际活动,采用适当的语言和交际技能来表达思想观点、解释知识、传递信息、开展学术研究等。
3、英语现代翻译及文化传播:本领域的学科基础学习和培养,包括如何选取翻译内容,如何分析翻译对象文化等。
三、培养模式1、以学术导向为主:强调学科知识的积累和深入掌握,追求学生的学术创新和科研实践,逐步提高所学内容和职业道德理念。
2、以教育导向为主:强调英语语言能力和跟国际接轨的文化素质,开展多元化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四、具体方案1、教学内容1)语言基础课程:英语语音与音韵、英语语法与句型、英语词汇、英语听力与口语、英语阅读与写作等。
2)专业基础课程:实用英语、英语翻译、英美文学、语言学、翻译理论、口译与笔译、跨文化交际等。
3)实践性课程:口译实践、翻译实践、文化交流等。
2、教学方法1)教材为主:注重教材的选择和革新,配合学科门类和特点,邀请学术界和业界的相关专家和学者共同合作编写大量更新和实用的教材和参考读物。
2)教学相结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多媒体教学、互动教学、探究教学、案例教学、独立学习等,应用各类资源,创造多彩的学习环境与学习机会。
3)教学与实践结合:学院的实验设备和资源作为教学资源的基础,着重营造课外实践的机会,鼓励同学们积极参与各类实践活动,发掘自己的学科特长和爱好。
3、教学质量保障1)鼓励师生双方的互动,促进师生共同发展和进步。
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
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
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通常包括以下内容:
1. 语言基础培养:包括英语语言能力的培养,如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能力提升。
学生需要通过大量的听力训练、口语练习、阅读理解和写作练习来提高自己的语言水平。
2. 文学与文化素养培养:学生需要学习英美文学、文化和历史等方面的知识,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和社会情况,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英语。
3. 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的学习:学生需要学习基础的语言学理论和应用语言学的知识,了解语言的结构、功能和变化规律,以及语言在实际应用中的用途和技巧。
4. 翻译和口译能力培养:学生需要通过翻译和口译的实践训练,提高自己的翻译和口译能力,能够有效地进行双向翻译和口译工作。
5. 文案撰写和编辑能力培养:学生需要学习文案撰写和编辑的技巧,包括新闻、广告、宣传材料等各种不同类型的文案写作和编辑。
6. 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学生需要学习跨文化交际的技巧和方法,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沟通方式和礼仪规范,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7. 实践能力培养:学校通常会安排学生参加实践教学或实习活动,如在企事业单位、外语培训机构、媒体机构等进行实习,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工作能力。
8.综合素质培养: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态度、团队精神、沟通能力、创新思维等综合素质,使其具备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求的能力。
综上所述,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是一个综合的体系,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文化素养、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以适应社会的需要,并为学生今后在教育、翻译、新闻媒体、企事业单位等领域就业提供良好的基础和能力。
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
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方案:英语专业人才培养一、背景和目标•背景在当前全球化的背景下,英语已成为一门重要的工具性语言。
培养优秀的英语专业人才对于提升国家竞争力和促进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目标本方案的目标是培养具备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较高的文化素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同时具备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的英语专业人才。
二、培养内容和方法1.语言基础培养–语言技能:注重听、说、读、写各个方面的综合能力培养,加强口语表达和阅读理解能力。
–语法与词汇:系统学习英语语法和拓展词汇量。
–口语训练:提供大量口语练习的机会,设置角色扮演和辩论课程,培养口语表达和交流能力。
2.文化素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文化背景:深入了解英语国家(如英国、美国等)的历史、文化和社会风貌。
–跨文化交际:开设跨文化交际课程,培养学生具备在国际环境中娴熟应对的能力。
–文化交流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国际交流、文化展览等活动,拓宽视野。
3.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培养–专业课程:设置基础英语写作、文学欣赏、语言学等专业课程,为学生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
–实践能力:组织实践项目,如英语口译、翻译实训等,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应对实际工作的能力。
三、培养环节和评估1.培养环节–平台建设:搭建在线学习平台,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交流平台。
–课外拓展:开展英语角、辩论赛、文学沙龙等活动,拓宽学生视野和增强动手能力。
–实习机会:与相关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评估机制–考试评估:定期考核语言能力和专业知识掌握情况。
–项目评估:对实践项目进行评估和反馈,提供实际操作指导。
–学科竞赛:鼓励学生参加英语竞赛,提高学术能力和动力。
四、师资和资源保障•师资力量招聘优秀的英语专家和教授,培养一支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研究背景的师资队伍。
•资源保障提供实验室、图书馆和在校实习基地等资源,以支持学生的学习和实践需求。
五、实施计划和预期结果•实施计划1.第一年:打好基础,注重语言能力的培养。
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国标2020)
英语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较强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具有创新、创业意识,能熟练地运用英语语言专业知识和技能,服务国家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在机关、公司、媒体、中小学或高校等企事业单位从事语言交流、公共交际与管理、语言教学或研究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创新型英语专业人才。
二、培养要求(一)知识要求1. 掌握英语语言与文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了解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具备文学赏析能力及跨文化交际能力;接受系统、科学的英语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基本技能训练,具备运用英语从事相关工作的能力;熟悉中国语言文化知识,掌握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形成跨学科知识结构,体现英语专业人文性特色。
2. 掌握教育学、心理学、英语教育教学等方面知识,掌握良好的教育理论及现代教育技术。
3. 掌握第二外语基础知识,具备第二外语的基本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运用第二外语进行日常的沟通与交流,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深造打基础。
4. 熟悉与本专业有关的国家法律、法规,了解国际惯例并能够灵活应用于实践。
5. 参加英语专业四、八级考试;参加教师资格证书培训和考试;鼓励参加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举办的翻译资格(英语口/笔译)证书考试。
掌握以上考试的所涉及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二)能力要求1. 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及信息技术运用能力。
2. 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
3. 具有较强的人际沟通、团队协作和社会活动能力,有一定的创新创业精神、实践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
(三)素质要求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思辨能力、职业道德和心理素质,具备中国情怀和国际视野,社会责任感强。
三、学制与修业年限学制:4年。
修业年限:3~6年。
四、学分与学时注:①本专业总学分167分。
英语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具有坚实而熟练的英语语言基本功,丰富广泛的英语语言、文学知识,较高的人文素养和一定的英汉互译、国际商务英语、科技英语和旅游英语等方面的专业知识。
主要培养能在企业、经贸、教育、科技、旅游等部门从事翻译、教学、管理工作的德才兼备的中高级英语专门人才,重点在口笔译、国际商务等能力的培养,较好地适应我国对外开放的中高级英语专门人才的需要。
二、培养规格(基本要求)本专业学生需要进行英语听、说、读、写、译各种语言技能基本功训练,系统学习英语语言、英汉互译、商务英语、旅游等知识和技能。
注重培养复合型应用人才, 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口笔译知识和技能,掌握英汉互译、国际商务英语、科技英语和旅游英语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有扎实的英汉双语基础知识和良好的英汉语口语及书面语表达能力;2)具有较强的英汉口译、笔译能力;3)掌握中国及英语国家文化及相关人文和科技方面的基础知识;4)掌握商务等专业领域翻译的基本技能。
5)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得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并有一定的科研能力。
三、课程体系学时与学分四、学科基础课程综合英语、视听、口语五、专业主干课程高级英语英语语言学导论、英美文学史六、专业方向课程专业方向课程Ⅰ商务英语方向外贸英语函电、商务英语阅读、国际商法、电子商务、国际英语听说与谈判、国际贸易实务、市场营销、中西文化比较与交际、商务应用文写作、国际贸易理论、国际商务礼仪。
专业方向课程Ⅱ:科技英语方向科技英语英译汉、科技英语汉译英、英汉互译、口译、科技文献检索、学术交流英语、气象科技英语翻译、气象科技英语阅读、科技英语写作、科技英语翻译专题等。
专业方向课程Ⅲ:旅游英语方向导游基础知识、旅游政策与法规、旅游英语、酒店英语、旅行社经营与管理、导游服务、旅游市场营销、中西文化比较与交际、旅游接待与礼仪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50201 学科门类:文学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有扎实的英语语言知识基础和熟练的口译、笔译能力;具备广博的人文知识、科学文化知识,较强的计算机和第二外语的应用能力;能在外事、外贸、文化、新闻出版、教育、科研、旅游等部门从事翻译、研究、教学、管理工作的英语高级复合型人才。
二、培养规格
通过在校学习,学生应受到良好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质、文化修养、身心素质和专业素质的教育。
毕业生应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 具备英语语言学和文学方面的基本知识;
2. 具备运用英语专业知识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和科学研究的能力;
3. 具备口译、笔译及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4. 熟悉我国在外事、外贸、教育、文化交流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 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较强的法制观念和诚信意识;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和文学艺术修养、较强的现代意识和跨文化交际意识;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具有求实创新的精神、专业学科意识和思辨能力;具备健康的体魄和健全的心理素质。
三、主干学科
外国语言文学、中国语言文学。
四、专业核心课程
基础英语、高级英语、英语语音、英语听力、英语口语、英语阅读、英语基础写作、英语高级写作、口译、笔译、语言学概论、英语词汇学、文体与翻译、英美文学、学术论文写作、英美概况、翻译理论与实践、商务英语、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国际市场营销等。
五、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英语翻译方向毕业论文和毕业实习、商务英语方向毕业论文和毕业实习、英语翻译专业方向实习、商务英语专业方向实习、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实习、国际市场营销课程实习、翻译技能实训、口译课程实习、笔译课程实习、商务翻译等。
六、主要专业实验
无
七、教学计划安排
1. 教学日历:(见附表一)
2. 各学年教学活动时间安排:(见附表二)
3. 课程设置和安排:(见附表三)
4. 综合实践性教学环节安排:(见附表四)
八、学制
基本学制4年,学习期限3-8年。
九、毕业要求
课内教学总学时:2366学时,综合实践周数:31周,总学分:175.5学分。
英语专业教学日历及各学期教学活动时间安排表
附表一、教学日历 (2013级)
符号:◎入学教育☆军事训练#公益劳动
□理论教学
∶考 试∧&~∞金工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机动时间
=假 期
毕业教育技能训练(水上训练)课程论文(设计)课程实习
生产实习
附表二、各学期教学活动时间安排
备注:
1.一般每学期共19周;
2.一般每学年寒假6周,暑假8周(最后一学年不安排暑假);
3.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社会实践安排在假期进行;理工科专业生产实习一般安排在暑假进行;
4.公益劳动(1周)安排在第二、三学期,由学生所在学院统筹安排,公益劳动不占课内学时; 5.其他年级参照执行。
附表四、英语专业综合实践性教学环节
执笔:郭国旗教学院长:何谦卫
日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50207 学科门类:文学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扎实的日语语言知识和基本技能,系统了解语言文学及翻译理论和技巧,具有广博的人文知识、经贸知识及运用能力,能在外事、经贸、文化、教育、科研、旅游等部门从事翻译、教学、研究工作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二、培养规格
通过在校学习,学生应受到良好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质、文化修养和身心素质的教育,在日语听、说、读、写、译等方面达到较高水平,并且要求学生学习日本的文学、文化、政治、经济、历史、社会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具备对日交流交际的实践能力,具有运用专业知识发现、分析以及解决问题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
毕业生应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扎实的日语语言知识和基本技能;熟悉翻译理论与技巧,通过课内外翻译活动和翻译实践;具备较强的日语口译、笔译能力;熟悉日本的社会和文化;熟悉日本企业的管理规程;掌握国际经济的基本理论和国际贸易的操作技能;
2.了解我国对外开放经济政策和法规,有较强的公关与营销能力,掌握电子商务运作技能;
3.掌握文献检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4.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掌握一门第二外国语,能较顺利地阅读外文书刊;
5.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较强的法制观念和诚信意识;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文学艺术修养、较强的现代意识和跨文化交际意识;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具有求实创新的精神、专业学科意识和思辨能力;具备健康的体魄和健全的心理素质。
三、主干学科
外国语言文学、中国语言文学。
四、专业核心课程
基础日语、高级日语、日语听力、日语基础写作、日语高级写作、日语阅读基础、日语笔译、日语口译、日本概况、日本历史与文化、日本文学概论等。
五、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日语基础技能实训、日语专业知识实训、日语翻译技能实训、日语商务实务实践、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
六、主要专业实验
无
七、教学计划安排
1. 教学日历:(见附表一)
2. 各学年教学活动时间安排:(见附表二)
3. 课程设置和安排:(见附表三)
4. 综合实践性教学环节安排:(见附表四)
八、学制
基本学制4年,学习期限3-8年。
九、毕业要求
课内教学总学时:2374 学时,综合实践周数:30 周,总学分:175 学分。
日语专业教学日历及各学期教学活动时间安排表
附表一、教学日历 (2013级)
符号:◎入学教育☆军事训练#公益劳动
□理论教学
∶考 试∧&~∞金工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机动时间=假 期
毕业教育技能训练(水上训练)课程论文(设计)课程实习
生产实习
附表二、各学期教学活动时间安排
备注:
1.一般每学期共19周;
2.一般每学年寒假6周,暑假8周(最后一学年不安排暑假);
3.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社会实践安排在假期进行;理工科专业生产实习一般安排在暑假进行;
4.公益劳动(1周)安排在第二、三学期,由学生所在学院统筹安排,公益劳动不占课内学时; 5.其他年级参照执行。
附表四、综合实践性教学环节
执笔:谢步群教学院长:何谦卫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