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知识阴阳五行(ppt)
合集下载
中医基础理论阴阳五行学ppt课件
在经络之中,也分为阴阳。经属阴,络属阳,而经之中有阴经与阳经,络 之中又有阴络与阳络。就十二经脉而言,就有手三阳经与手三阴经之分、足三 阳经与足三阴经之别。在血与气之间,血为阴,气为阳。在气之中,营气在内 为阴,卫气在外为阳等等。
总之,人体上下、内外、表里、前后各组织结构之间,以及每一组织结构 自身各部分之间的复杂关系,无不包含着阴阳的对立统一。
可以用来说明疾病征候的转化关系
中医基础理论·阴阳五行 【阴阳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大德中医】
—{大仁医道岐黄术·德厚载物天地心}—
1.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2.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 3.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 4.用于疾病的诊断 5.用于疾病的防治
中医基础理论·阴阳五行 【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大德中医】
—{大仁医道岐黄术·德厚载物天地心}—
阴阳学说在阐释人体的组织结构时,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是一个极 为复杂的阴阳对立统一体,人体内部充满着阴阳对立统一现象。人的一切组织 结构,既是有机联系的,又可以划分为相互对立的阴、阳两部分。所以说: “人生有形,不离·阴阳”(《素问·宝命全形论》)。
阴阳学说对人体的部位、脏腑、经络、形气等的阴阳属性,都作了具体划 分。如:
含义
用阴阳来说明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在一定条件下, 各向其相反方向转化的运动变化形式,即阴转化 为阳,阳转化为阴。
阴
阳
①阴阳转化必须具备一定条件,包括
的
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
相 互
理解
② 阴阳转化是阴阳消长的结果
转
化
③阴阳转化含有“质变”的含义。
应用 意义
生理上 病理上
可以用来说明机体的物质与物质、 功能与功能、物质与功能之间的 转化关系
总之,人体上下、内外、表里、前后各组织结构之间,以及每一组织结构 自身各部分之间的复杂关系,无不包含着阴阳的对立统一。
可以用来说明疾病征候的转化关系
中医基础理论·阴阳五行 【阴阳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大德中医】
—{大仁医道岐黄术·德厚载物天地心}—
1.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2.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 3.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 4.用于疾病的诊断 5.用于疾病的防治
中医基础理论·阴阳五行 【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大德中医】
—{大仁医道岐黄术·德厚载物天地心}—
阴阳学说在阐释人体的组织结构时,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是一个极 为复杂的阴阳对立统一体,人体内部充满着阴阳对立统一现象。人的一切组织 结构,既是有机联系的,又可以划分为相互对立的阴、阳两部分。所以说: “人生有形,不离·阴阳”(《素问·宝命全形论》)。
阴阳学说对人体的部位、脏腑、经络、形气等的阴阳属性,都作了具体划 分。如:
含义
用阴阳来说明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在一定条件下, 各向其相反方向转化的运动变化形式,即阴转化 为阳,阳转化为阴。
阴
阳
①阴阳转化必须具备一定条件,包括
的
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
相 互
理解
② 阴阳转化是阴阳消长的结果
转
化
③阴阳转化含有“质变”的含义。
应用 意义
生理上 病理上
可以用来说明机体的物质与物质、 功能与功能、物质与功能之间的 转化关系
中医基础知识--阴阳五行精品课件
最新 PPT
独特的护理技术与方法: 起居护理 预防护理 情志护理 饮食护理 中药护理等
湖南省中医药学会护理专业委员会编 《常用中医护理操作技术及考核评分标准》
最新 PPT
•第一节 阴阳学说
最新 PPT
阴 阳 的 起 源
最新 PPT
概念
• 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事物和 现象对立双方的属性的概括。 • 水(阴) • 火(阳)
要点:相关 对立 属性
1.《三因极一病症方论》宋代·陈无择 “三因学说” 2.《小儿药证直诀》宋·代钱乙开创 “脏腑证治”
最新 PPT
3.金元四大家:
• 刘完素(刘河间):认为大多数病证性质属于火热,治疗 善用寒凉药物,世称寒凉派。
• 张从正(张子和):认为人患病是因为感受邪气,邪去则 正安治病以汗、吐、下三法攻邪为主,世称攻邪派(攻下 派)。
完整过程。
最新 PPT
辨证施护
• 从整体观念出发,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收集患者有 关疾病发生、发展的资料,分析整理从而制定相应护理 计划和护理措施的过程。
最新 PPT
防护结合:预防与护理结合
1.未病先防 ①固护正气:顺因自然、调神情志、起居有常、饮食有节、
锻炼身体 ②预防邪侵:慎避六淫、疫毒、预施药物 2.既病防变:早期诊治、控制传变
最新 PPT
三、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
整体观念 辨证施护 防护结合 恒动观念 独特的护理技术与方法
最新 PPT
整体观念
1.人体是有机的整体:
人体是以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系统,把六腑、五体、 五官、九窍、四肢百骸等全身组织器官联系成有机的 整体;并通过气血津精等生理物质的作用,来完成机 体统一的机能活动
• 李 杲(李东垣):认为脾胃虚弱或异常是内伤疾病的主要 病因,脾胃一伤,百病由生,治疗上善补脾胃,世称补土 派。
独特的护理技术与方法: 起居护理 预防护理 情志护理 饮食护理 中药护理等
湖南省中医药学会护理专业委员会编 《常用中医护理操作技术及考核评分标准》
最新 PPT
•第一节 阴阳学说
最新 PPT
阴 阳 的 起 源
最新 PPT
概念
• 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事物和 现象对立双方的属性的概括。 • 水(阴) • 火(阳)
要点:相关 对立 属性
1.《三因极一病症方论》宋代·陈无择 “三因学说” 2.《小儿药证直诀》宋·代钱乙开创 “脏腑证治”
最新 PPT
3.金元四大家:
• 刘完素(刘河间):认为大多数病证性质属于火热,治疗 善用寒凉药物,世称寒凉派。
• 张从正(张子和):认为人患病是因为感受邪气,邪去则 正安治病以汗、吐、下三法攻邪为主,世称攻邪派(攻下 派)。
完整过程。
最新 PPT
辨证施护
• 从整体观念出发,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收集患者有 关疾病发生、发展的资料,分析整理从而制定相应护理 计划和护理措施的过程。
最新 PPT
防护结合:预防与护理结合
1.未病先防 ①固护正气:顺因自然、调神情志、起居有常、饮食有节、
锻炼身体 ②预防邪侵:慎避六淫、疫毒、预施药物 2.既病防变:早期诊治、控制传变
最新 PPT
三、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
整体观念 辨证施护 防护结合 恒动观念 独特的护理技术与方法
最新 PPT
整体观念
1.人体是有机的整体:
人体是以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系统,把六腑、五体、 五官、九窍、四肢百骸等全身组织器官联系成有机的 整体;并通过气血津精等生理物质的作用,来完成机 体统一的机能活动
• 李 杲(李东垣):认为脾胃虚弱或异常是内伤疾病的主要 病因,脾胃一伤,百病由生,治疗上善补脾胃,世称补土 派。
中医基础理论--阴阳五行学说 ppt课件
ppt课件
25
1、阴阳偏胜
(1)“阳胜则热”—(实)热证:高热、 大汗、烦躁、面赤、脉数
(2)“阴胜则寒”—(实)寒证:面白、 脘腹冷痛、泻下清稀、舌淡、脉沉迟或 沉紧
ppt课件
26
2、阴阳偏衰 (1)“阳虚则寒”-阴相对偏亢-虚寒证: 面白、畏寒、肢冷、神疲蜷卧、自汗、脉 微 (2)“阴虚则热”-阳相对偏亢-虚热证: 潮热、盗汗、口干舌燥、脉细数 (3)阴阳互损 原因:阴阳互根互用
ppt课件 20
(五)阴阳相互转化
-转化是消长的结果。 “物极必反” 量变——质变 形 式 1) 渐变-寒暑交替,昼夜转换 2) 突变-急性发热性疾病,高烧持续不退, 突然出现体温下降,四肢厥冷、脉微欲 绝。-阳证转化为阴证
ppt课件 21
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一)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玻尔 -族徽:太极图 “contraviasuntcomplementa”(对立即互 补)
ppt课件 11
(三)阴阳互根互用
阴阳互根:阴和阳的任何一方都不能脱 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每一方都以相对 的另一方的存在作为自己存在的前期和 条件。 “阳根于阴,阴根于阳” 阴阳互用:阴阳双方不断地资生、促进 和助长对方。
阴阳是宇宙中相互关联的事物或现象对 立双方属性的概括。 “阴阳者,有名而无形” 1 相互对立的事物或现象 -天与地、昼与夜、水与火、寒与热 2 同一事物内部对立着的两个方面 -气与血、脏与腑、寒热与温凉
ppt课件 4
事物的阴阳属性
阳:运动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无形的、 明亮的、兴奋的 阴:静止的、内守的、下降的、寒冷的、有形的、 晦暗的、抑制的
中医基础理论 PPT课件
医学课件
19
❖ 阴虚则热:人体之阴气虚衰,不能制阳,则 阳气相对偏亢而出现热象。如久病耗阴或素 体阴虚,可出现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口 干舌燥、脉细数等“阴虚则热”的虚热证。
❖ 阴阳偏衰所导致的病症是虚证,阴虚出现虚 热证,阳虚出现虚寒证。“精气夺则虚。”
医学课件
20
❖ 3)阴阳互损:由于阴阳之间互根互用,所以 在阴阳偏衰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出现阴损及 阳,阳损及阴的阴阳互损的情况。
❖ 1)阴阳偏盛:即阴偏盛、阳偏盛,是属于阴 或阳任何一方高于正常水平的病理状态。 “阴盛则阳病,阳盛则阴病,阳盛则热,阴 盛则寒。”
❖ 阳胜则热,阳胜则阴病;如温热之邪侵犯人 体,可出现高热、烦躁、面赤、脉数等“阳 胜则热”的热证。由于阳能制约阴,故在阳 气亢盛时必然要消耗和制约机体的阴气,致 使津液减少,而出现脏腑、组织、器官失于 滋润
医学课件
12
(三)阐释人体的病理变化
❖ 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是阴阳两个方面保持 着对立统一的协调关系,处于动态平衡的结 果。疾病的发生标志着这种协调平衡的破坏, 故阴阳失调是疾病的基本病机之一。阴阳学 说用来阐述人体的病理变化,主要表现在以 下两个方面:
医学课件
13
1.分析病因的阴阳属性
❖ 疾病是由于病邪作用于人体,引起邪正相争, 导致机体阴阳失调、脏腑组织损伤和生理功 能失常的结果。而病邪可以分为阴、阳两大 类。“夫邪之生也,或生于阴,或生于阳”。 一般而言,六淫属阳邪,饮食居处、情志失 调等属阴邪。阴阳之中复有阴阳,六淫之中, 风邪、暑邪、火(热)邪为阳,寒邪、湿邪 为阴。
❖ 4.肺主气,主宣发,肃降,其气收敛, 类似秋季肃杀之象,故以金来代表肺脏。
❖ 5.肾藏精,主水,而称为水脏,肾对精 的固藏,有如严冬万物生机潜藏之意, 故以水来代表肾。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阴阳五行 ppt课件
二、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 的运用
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
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阳——上部 上下
阴——下部
人
阳——体表
背腹
阳——背 阴——腹
体 分 表里
四肢
阳——外侧 阴——内侧
阴
阳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阴——体内——内脏
阳——六腑 阴——五脏
阳—心肺
阴—肝脾肾
经脉
阳经——循行于四肢外侧面 阴经——循行于四肢内侧面
(二)阴阳的普遍性﹑相对性和关联性
• 普遍性:自然界万事万物都存在阴阳关系
。
❖ 自然界:
❖ 机体:
• ❖阳
❖阳
日天昼火热温夏 春 干 清……
男 外 表 背 上气 腑 实……
❖阴
❖阴
月 地 夜 水 寒 凉 冬 ❖ 女 内 里 腹下 血 脏
秋 湿 浊……
虚…
相对性:各种事物或现象的阴阳属性不是绝对的、一成不变
阳来说明。
二. 阴阳之间的相互关系
(一)阴阳对立 (二)阴阳互根 (三)阴阳消长 (四)阴阳转化
阴阳对立制约
阴阳属性是对立、矛盾的。
如寒与热、上与下
相互对立基础上还存在着相互制约的关 系。
表现出阴阳平和、阴强则阳弱、 阳盛则阴退等
阴阳的互根
• “阴”“阳”任何一 方都不能脱离对方而 独立存在。
Relative and dynamic balance
阴阳转化
• 阴阳对立的双方,在一定 的条件下的相互转移、变
化。
•
阴阳消长(量变)阴
阳转化(质变)
•
阴阳转化必须具备一
定的条件
中医基础知识ppt课件
精选ppt课件最新
返回知识点
26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二)五行的特性
1.木曰曲直
木的特性:凡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 特性的事物和现象,都归属于“木”。
精选朱pp震t课件亨最新(丹溪)—养阴派
4
概述 一、发展简史
四、明清时期(集大成时期) 1.明代楼英《医学纲目》、王肯堂《证治准绳》 2.清代吴谦《医宗金鉴》、陈梦雷《古今图书集成》 3.温病理论的创立 明代吴又可《温疫论》“戾气说” 清代叶天士 “卫气营血辨证” 《临证指南医案》 吴鞠通 “三焦辨证” 《温病条辨》 五、近代和现代(收集整理时期)
精选ppt课件最新
3
概述 一、发展简史
二、晋、隋唐时期(丰富实践时期)
1. 《诸病源候论》第一部病因病机学专著。
三、宋、金、元时期(争鸣突破时期)
1.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宋代.陈无择“三因学说”
2. 《小儿药证直诀》宋代.钱乙开创“脏腑证治”
刘完素(河间)—寒凉派
金元四大家
李 杲(东垣)—补土派 张从正(子河)—攻邪派
阴 相内下寒晦有 抑 对收降凉暗形 制 静的的的的的 的 止 的
精选ppt课件最新
8
(三) 阴阳的属性特征
1.阴阳的普遍性 2.阴阳的相关性
3.阴阳的相对性
4.阴阳的可分性
精选ppt课件最新
9
(四) 阴阳之间的相互关系
阴阴 阳阳 的的 对互 立根 制互 约用
阴阴 阴 阳阳 阳 的的 的 消相 交 长互 感 平转 互 衡化 藏
五味 是指药物的辛、甘、酸、苦、咸五种滋味。 辛、甘属阳; 酸、苦、咸属阴
滋味不同,药效不同。
精选ppt课件最新
22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中医基础理论 阴阳学说 PPT课件
相反:阴阳的属性完全相反,故构成对立的关系。 例: 上与下、天与地、动与静、出与入、升与 降、昼与夜、明与暗、水与火、寒与热等等,皆 为属性相反的矛盾双方 制约:阴阳双方相互抵制、相互压制、相互克制 或相互牵掣。 例: 水与火的相互制约, 寒与热的相互制约; 兴奋与抑制的相互制约, 如同力学中的作用与反作用,电学中的正 电与负电一样。
阴阳消长平衡
阴阳消长,是指阴和阳之间的 对立制约、互根互用,并不是处 于静止的和不变的状态,而是始 终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 阴阳消长是阴阳运动变化的基 本形式。 具体表现为二类八种。
由阴阳对立制约关系导致的阴阳 消长变化主要表现为:此消彼长, 此长彼消。
阴消阳长 阳长阴消 阳消阴长 阴长阳消
关联性 相互关联的事物或现象,或 者同一统一体中相互关联的 两部分,才能分属阴阳。 前提 属于同一范畴、同一层次。
相对性
事物或现象的阴阳属性不是绝对 的、不变的,而是相对的、可变的。 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阴阳的无限可分 阴阳互藏 阴阳属性互相转化
事物、现象阴阳属性的划分
凡是静止的、内守的、下降 的、寒冷的、有形的、晦暗的、 抑制的都属于阴; 凡是运动的、外向的、上升 的、温热的、无形的、明亮的、 兴奋的都属于阳。
正常的阴阳对立制约 如:春夏秋冬的气候变化 异常的阴阳对立制约 阴阳双方中的一方过于亢盛,则过 度制约另一方而致其不足,称为 “制约太过”。 阴阳双方中的一方过于虚弱,无力 抑制另一方而致其相对偏盛,称为 “制约不及”。
统一(动态平衡)
正是由于阴阳的相互制约,才使事物或 现象的阴阳双方之间取得统一,取得相对 的协调平衡——阴平阳秘 动态平衡:平衡的取得是阴阳双
阴阳交感与互藏
阴阳交感,是指阴阳二气在运动 中相互感应,即不断地相互影响、 相互作用。 阴阳交感是万物化生和变化的根本 条件。 阴阳交感是生命活动产生的基本条 件。
阴阳五行ppt课件
方医多例疑难病例,肺部缺水机制导致哮喘
温肺化饮可使津液恢复 转血瘀经络闭阻-轻血府逐瘀,重大黄庶虫,加
山甲蜈蚣东莞病例
转脾肺气虚-异功散,补中益气. 转肺肾两虚-六味,金匮肾气,都气
肝病的阴阳证侯变化-76方证侯
轻度慢乙肝-免疫耐受与低下-肝纤维化 肝郁血瘀-疏肝活血 阳气血虚.补益, 结果:抗病毒2年阴转率58%,对照组38%. 2年纤维化逆转80%, 参考书籍-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杨宏志主
1一阴一阳为立论基础 2以循环变化观察宏观微观世界 3五行生克立场观察万物时空之间关系 4时空物三位一体时空观 5天地四时五方五脏数字化
●道的3重意义 永恒活力的生生之源 至高无上的评价标准 发明创造的哲理之源
●道的四个赋形之处 太极卦象符号中 阴阳五行中 时空中奇偶之数中
阳虚证
肾阳不足诸证。其中肾气丸为补肾助阳 的代表方,适用于肾阳不足诸证;右归丸温 补肾阳,填精补血,适用于肾阳不足,命门 火衰及火不生土等证。
治疗肾阳不足顽固哮喘过敏性鼻炎 的良方.大量案例
传染病严重感染气营分阳热证
阳明(气分)热盛,症见壮热汗出,烦渴,脉洪大。 后者功用是清热兼以益气养阴,降逆和胃,主治热 病后期,气阴皆伤,余热未尽,症见身热多汗,心 胸烦闷,气逆欲呕等。白虎汤与竹叶石膏汤 邪初传营,症见身热夜甚,时有谵语,神烦少 寐,或斑疹隐隐;后者功用是清热解毒,凉血散瘀, 主治热已入血,迫血妄行,症见吐衄、发斑等。 清营汤、犀角地黄汤
阴阳变化-时间昼夜阴阳寒热转(变)化 中药,气候,冷热饮食,抗生素(等导致阴阳寒热
变化)
感冒咳嗽急慢迁延性支炎阴阳寒热诊治方 案-19首方例
风热-银翘散,轻证桑菊饮.多数人 风寒-实证杏苏,虚证参苏.三拗汤,加山甲
温肺化饮可使津液恢复 转血瘀经络闭阻-轻血府逐瘀,重大黄庶虫,加
山甲蜈蚣东莞病例
转脾肺气虚-异功散,补中益气. 转肺肾两虚-六味,金匮肾气,都气
肝病的阴阳证侯变化-76方证侯
轻度慢乙肝-免疫耐受与低下-肝纤维化 肝郁血瘀-疏肝活血 阳气血虚.补益, 结果:抗病毒2年阴转率58%,对照组38%. 2年纤维化逆转80%, 参考书籍-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杨宏志主
1一阴一阳为立论基础 2以循环变化观察宏观微观世界 3五行生克立场观察万物时空之间关系 4时空物三位一体时空观 5天地四时五方五脏数字化
●道的3重意义 永恒活力的生生之源 至高无上的评价标准 发明创造的哲理之源
●道的四个赋形之处 太极卦象符号中 阴阳五行中 时空中奇偶之数中
阳虚证
肾阳不足诸证。其中肾气丸为补肾助阳 的代表方,适用于肾阳不足诸证;右归丸温 补肾阳,填精补血,适用于肾阳不足,命门 火衰及火不生土等证。
治疗肾阳不足顽固哮喘过敏性鼻炎 的良方.大量案例
传染病严重感染气营分阳热证
阳明(气分)热盛,症见壮热汗出,烦渴,脉洪大。 后者功用是清热兼以益气养阴,降逆和胃,主治热 病后期,气阴皆伤,余热未尽,症见身热多汗,心 胸烦闷,气逆欲呕等。白虎汤与竹叶石膏汤 邪初传营,症见身热夜甚,时有谵语,神烦少 寐,或斑疹隐隐;后者功用是清热解毒,凉血散瘀, 主治热已入血,迫血妄行,症见吐衄、发斑等。 清营汤、犀角地黄汤
阴阳变化-时间昼夜阴阳寒热转(变)化 中药,气候,冷热饮食,抗生素(等导致阴阳寒热
变化)
感冒咳嗽急慢迁延性支炎阴阳寒热诊治方 案-19首方例
风热-银翘散,轻证桑菊饮.多数人 风寒-实证杏苏,虚证参苏.三拗汤,加山甲
黄帝内经-阴阳五行 ppt课件
理论阐发
人体与天地相通应 一方面,天地之气入通人体以养脏腑,另一方面,人体的形态结构和 生理、病理又与天地的事物应象. 法天地之理养生治病的意义.
临证指要
李×× ,女,10岁.病孩由其父抱持而来,合眼哆口伏在肩 上 , 四肢不自主地下垂软瘫 , 如无知觉状 . 其父代诉 : 病 已三日,每到中午午时和半夜子时左右 ,即出现上述症 状 , 呼之不应 , 但过一时许 , 即醒起如常人 . 岳见病状及 聆听病情亦感茫然,讶为奇症.乃深加思考,得出子时是 一阳生之际,午时是一阴生之际.子午两时正是阴阳交 替之候,而出现痴迷及四肢不收之病状 ,则治疗应于此 着眼,但苦无方剂,展转思维,想到小柴胡汤是调和阴阳 之方剂,故投以二帖试治.不意其父隔日来告服药二剂, 已霍然如常人,即拟上学读书云. (著名中医学家的学术经验)
名词解释
1 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食 ”音义均同饲。有供给、饲养 的意思。“五气”,即风、火、湿、燥、寒。
2 五气入鼻,藏于心肺,上使五争修明,音声能彰:“五 色”指青、赤、黄、白、黑五种颜色。“修明”,原义是 整治洁明。《韩诗外传》:“礼仪修明,则君子怀之。” 此处引申为明润。“彰”,即显著。指声音洪亮、清晰。 湿疹怎么治疗 气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气和”,谓五脏之气 协调正常。“生”,指生化机能。“气和而生”,谓五脏 获得天气与水谷精微的营养,脏气趋于协调正常,因而能 保持旺盛的生化机能。“津液”,此处泛指精、血、津液 等有形物质,是产生一切机能活动的物质基础。“津液相 成”,说明人体生化机能得到精、血、津液等营养物质的 资助,于是“神乃自生”。“神”这里指生命活动,它是 依附于形体而存在有功能表现。
临证指要
饮食生冷,而致吐泻,此脾胃虚寒所致无疑.而患者又有心烦,口苦,脉 数等热象.心烦,口苦表现为上,泄泻,呕吐病变在中下,一寒一热,一上一 下,错综复杂,刘老清上温下,选用干姜黄连黄芩人参汤主治,干姜以温中 ,芩,连以清上,辛开苦降,寒热并用,升降相因.
《中医基础》ppt课件
(2)次序
木 乘 土 乘 水 乘火 乘 金 乘 木
(3)原因 ①太过:对“所胜”克制太过
②不及:难以抵御其“所不胜”
木 土
木
土
正乘 常
过 弱
过 亢
乘
正 常
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相侮
(1)含义:指五行中的某一行对其“所不胜”之行的反向 克制
即“反克”、“反侮”。
(2)次序
木 侮 金 侮火 侮 水 侮 土 侮 木
水气不足
水气有余
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乘侮规律
“气有余,则制已所胜而侮所不胜;其不及, 则己所不胜侮而乘之,己所胜轻而侮之。” (《素问·五运大论》)
侮所不胜(木旺侮金)
制其所胜(木旺乘土)
金
克我 所不胜
木(有余)
我克 所胜
土
己所不胜侮而乘之
己所胜轻而侮之
金
克我
木(不及)
我克
土
所不胜
所胜
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母子相及
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相生
(1)含义:相互资生、助长、促进
(2)次序
木 生 火 生土 生 金 生 水 生 木
(3)关系:“母子关系”
木 生我
木为火之母
火
我生 土为火之子
土
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相克
(1)含义:相互克制、制约、抑制
(2)次序
木 克 土 克水 克 火 克 金 克 木
(3)关系:“所胜”、“所不胜”关系
( 3 )阴阳即是对立又是统一的:阴平阳秘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阴阳的互根互用
(1)互根——相互依存 互为根本 互用——相互资生 相互助长 阴依存于阳,阳依存于阴,双方均以对方存在
为自己存在的前提。
中医基础理论阴阳学说ppt课件
12
阴阳在临床运用
“阳胜则阴病”指阳胜的病变必然损耗人体的阴液。而表现 为口渴、小便黄短、大便干结,这是基于阳能制约阴的原 理。 “阴胜则寒”指阴邪致病,或阴邪留滞体内导致机能障碍, 呈现为阴的实性偏盛。由于阴的特性是寒,故而表现出一 派寒象,如恶寒、面白、局部冷痛、舌 淡 、脉迟或紧等。由于是病邪有余的寒 证,故属实寒证。 “阴胜则阳病”指阴胜的病变 最易损伤人体的阳气,而表 现为踡卧、脉迟无力,这是 基于阴能制约阳的原理。
阳偏盛 阴阳偏盛 阴偏盛
阳胜则热 阴胜则寒
实热证 实寒证
阴阳失调
阴阳偏衰 阴阳互损
阴偏虚 阳偏虚 阴损及阳
阳损及阴
阴虚则热 阳虚则寒 阴阳两虚
虚热证 虚寒证
阴阳转化 阴证转阳
阳证转阴
17
临床诊治—先别阴阳
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其变化的根本原 因在于阴阳失调。在诊察疾病时,只要善 于运用阴阳归纳法,就有助于对病变情况 的总体阴阳属性作出判断。故《素问·阴阳 应象大论》说:“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 阴阳”。
的内部相关联的内容,都可以用阴阳的属性加以归类与分 析。此即“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 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之意。
2、相对性:事物的阴阳是相对
的,而不是绝对的。
阳
6
阴阳的基本内容
1、对立制约: 对立制约是阴阳相互作用的形式之一。
阴阳对立是指阴与阳的属性是相互对立、相反的。如上与 下、天与地、明与暗、水与火、寒与热、动与静、出与入 、升与降、昼与夜等等。实际上,只要有阴阳,它们的属 性就是对立的,因此阴阳的对立具有普遍性。 制约是指属性对立的阴阳双方出现相互约束、相互抑制、 互为胜负。
20
常见食物的阴阳属性
阴阳在临床运用
“阳胜则阴病”指阳胜的病变必然损耗人体的阴液。而表现 为口渴、小便黄短、大便干结,这是基于阳能制约阴的原 理。 “阴胜则寒”指阴邪致病,或阴邪留滞体内导致机能障碍, 呈现为阴的实性偏盛。由于阴的特性是寒,故而表现出一 派寒象,如恶寒、面白、局部冷痛、舌 淡 、脉迟或紧等。由于是病邪有余的寒 证,故属实寒证。 “阴胜则阳病”指阴胜的病变 最易损伤人体的阳气,而表 现为踡卧、脉迟无力,这是 基于阴能制约阳的原理。
阳偏盛 阴阳偏盛 阴偏盛
阳胜则热 阴胜则寒
实热证 实寒证
阴阳失调
阴阳偏衰 阴阳互损
阴偏虚 阳偏虚 阴损及阳
阳损及阴
阴虚则热 阳虚则寒 阴阳两虚
虚热证 虚寒证
阴阳转化 阴证转阳
阳证转阴
17
临床诊治—先别阴阳
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其变化的根本原 因在于阴阳失调。在诊察疾病时,只要善 于运用阴阳归纳法,就有助于对病变情况 的总体阴阳属性作出判断。故《素问·阴阳 应象大论》说:“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 阴阳”。
的内部相关联的内容,都可以用阴阳的属性加以归类与分 析。此即“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 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之意。
2、相对性:事物的阴阳是相对
的,而不是绝对的。
阳
6
阴阳的基本内容
1、对立制约: 对立制约是阴阳相互作用的形式之一。
阴阳对立是指阴与阳的属性是相互对立、相反的。如上与 下、天与地、明与暗、水与火、寒与热、动与静、出与入 、升与降、昼与夜等等。实际上,只要有阴阳,它们的属 性就是对立的,因此阴阳的对立具有普遍性。 制约是指属性对立的阴阳双方出现相互约束、相互抑制、 互为胜负。
20
常见食物的阴阳属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
整体观念 辨证施护 防护结合 恒动观念 独特的护理技术与方法
整体观念
1.人体是有机的整体:
人体是以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系统,把六腑、五 体、五官、九窍、四肢百骸等全身组织器官联系成有 机的整体;并通过气血津精等生理物质的作用,来完 成机体统一的机能活动
2.人与自然是统一的整体---天人相通、天人相类 四时季节气候 昼夜晨昏 地方区域
治疯狗咬伤。 3. 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 ---第一部病因病机学专 著 4。 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千金翼方》 ---专科护 理
“葱管导尿术”比橡皮管导尿术早1200年。 5.唐·王涛《外治秘药》:传染病护理
三、宋,金,元时期(丰富与发展) 医学界百家争鸣,涌现许多流派,中医的理论体系产生突破 性进展。
• 代表作:叶天士:《温热论》,创立卫气营血辨证。
证。
吴鞠通:《温病条辩》,创立三焦辨
五、近代和现代(收集整理时期) 随着西医的流入,逐步走上中西医结合
和多学科研究中医的道路。
医学基础 生产、生活实践中偶然发现的医学知识
形成基础
医疗实践中医学知识的积累
哲学基础 精气学说,阴阳学说,五行学说
中 医
•第一节 阴阳学说
阴 阳 的 起 源
概念
• 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事物和 现象对立双方的属性的概括。 • 水(阴) • 火(阳)
要点:相关 对立 属性
• 阴阳的划分: • 阳—运动的、热的、在上的、 向外的、
明亮的、兴奋的、强壮的。
• 阴—静止的、寒的、在下的、向内的、 晦暗的、抑制的、虚弱的。
3.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
剧烈、骤然变化的社会环境,对人体 脏腑经络的生理功能有较大的影响,从而损害人 的身心健康。
整体护理: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精神等各方面 的护理
辨证施护
• 证: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 • 辨:分辨、判别。
辨证:将四诊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 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以及邪 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 论治: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
阴阳的特性
• 1、普遍性:一切事物 • 2、关联性:同一范畴,相关的基础之上 • 3、阴阳的相对性:
• 关于证、症、病的概念
证: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为确 定治法、处方遣药的依据。
症:是指疾病的具体临床表现 —— 症状、体征。 病:疾病,具有特定病因,发病形式,发展规律和转归的一
完整过程。
辨证施护
• 从整体观念出发,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收集患者有 关疾病发生、发展的资料,分析整理从而制定相应护理 计划和护理措施的过程。
《黄帝内经》----形成标志
基
形成(先秦、秦汉时期)四部经典 《难经》
础 理
《伤寒杂病论》论Βιβλιοθήκη 《神农本草经》体 系
两晋、隋唐时期----理论体系内容得以充实和系统化
宋、金、元时期---百家争鸣,理论体系有突破性进展
发展
金元四大家
明清时期---在继承的前提下,提出一些新的创见。
温病学说的提出
近代和现代---逐步走向中西医结合和多学科研究中医的道路
1.《三因极一病症方论》宋代·陈无择 “三因学说” 2.《小儿药证直诀》宋·代钱乙开创 “脏腑证治”
3.金元四大家:
• 刘完素(刘河间):认为大多数病证性质属于火热,治疗 善用寒凉药物,世称寒凉派。
• 张从正(张子和):认为人患病是因为感受邪气,邪去则 正安治病以汗、吐、下三法攻邪为主,世称攻邪派(攻下 派)。
• 李 杲(李东垣):认为脾胃虚弱或异常是内伤疾病的主 要病因,脾胃一伤,百病由生,治疗上善补脾胃,世称补 土派。
• 朱丹溪(朱震亨):认为人体阴津常不足,相火常有余, 阳常有余,阴常不足,治疗以滋阴降火为主,世称滋阴派。
四、明清时期:
• 在继承古人同时,提出一些新的创见,尤其是温病学说 的提出。
4.《神农本草经》 》--- 成书于汉代,是我国现存最早 的药物学专著。 载药365种,根据养生、治病、有毒无毒分为上、中、 下三品,并将药物分为寒、热、温、凉四性,酸、苦、 甘、辛、咸五味。
二、 两晋,隋唐时期(全面发展时期) 1.《脉经》晋·王叔和---脉学专著,24种病脉。 2.东晋·葛洪《肘后救卒方》:腹水护理、止血、狗脑敷
中医基础知识阴阳 五行(ppt)
优选中医基础知识阴阳五行
➢ 概述 ➢ 第一节 阴阳学说 ➢ 第二节 五行学说
概述
一、发展简史
一、先秦、两汉时期(形成时期) 1.《黄帝内经》---《素问》,《灵枢》
是我国现存较早的一部医学典籍,成书于先秦及汉代, 它标志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初步形成。
《黄帝内经》系统地阐述了人体生理解剖,病因病理,以 及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等内容。书中许多内容的记 载均处于当时世界医学的领先地位。如:食管与肠的长 度之比为1:35,现代解剖证明是1:37,二者非常接近。
防护结合:预防与护理结合
1.未病先防 ①固护正气:顺因自然、调神情志、起居有常、饮食有节、
锻炼身体 ②预防邪侵:慎避六淫、疫毒、预施药物 2.既病防变:早期诊治、控制传变
恒动观念:一切物质,包括整个自然界都处于
永恒而无休止的运动之中
1.生理上的恒动观人体脏腑器官的生理功能活动,处于永 恒无休止的运动中。
2.《难经》---扁鹊 《难经》 难,即问答的意思。全书共81个问答,“八
十一难”。该书用问答方式,阐述了人体的结构,生 理,病因,病机,诊断,治则等,尤其在脉诊和针灸 治疗方面内容较《黄帝内经》更为详细。 补充黄帝内经的不足,独取寸口、五腧穴理论、命门 三焦理论。
3.《伤寒杂病论》---张仲景(东汉末年) 《伤寒论》、《金匮要略》两书。前书以外感病为主, 后书以内伤杂病为主。 成就:创立了六经辨证和脏腑辨证。
2.病理上的恒动观从病因作用于机体,到疾病的发生、发 展、转归,对整个疾病的全过程进行动态观察,发现疾 病的病理也处于不停的发展变化之中。
3.疾病防治的恒动观疾病过程是不断运动变化的过程。
独特的护理技术与方法: 起居护理 预防护理 情志护理 饮食护理 中药护理等
湖南省中医药学会护理专业委员会编 《常用中医护理操作技术及考核评分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