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沥青路面设计
沥青道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第一章编制依据本着对本工程质量的高度责任感和对甲方的高度负责,我们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向业主提供优质服务,保证本工程合格、高效按期完成施工任务。
严格按施工验收规范及有关标准进行编制,我们将充分发挥项目部多年的施工管理经验和施工技术条件,以及管理优势,严密组织施工。
1 工程施工图纸及施工合同2国家规范《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G034—2000)《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E40—2007)《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052—2000)《公路工程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JTGF30—2003)3 施工规范《公路工程施工监理规范》(JTJ077—95)《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JTJ059—95)《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GBJ97—87)《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技术规范》(JTG D81—2006)4 主要技术标准《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04)5主要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交通部优质产品评选办法》(1990年交通部发布)第二章工程概况一工程设计技术特征工程名称:公园南路改造工程工程地址:矿区法院~平安大道建设单位:大同煤矿集团公路路政管理处设计单位:大同煤矿集团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施工单位:大同煤矿集团宏远工程建设有限责任公司;监理单位:大同煤炭建设监理有限责任公司质量监督单位:煤炭工业大同矿区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
2 主要技术参数线路总长:2080m,其中桥长68米,路面纵横坡度同原路面。
道路类别及等级:二级城市主干路;道路红线宽度:60m路面类型:沥青混凝土柔性路面设计标准:本工程道路只在原路线上进行罩面修复,平纵线形均未改变,积水处局部调坡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达到临界状态设计年限:12年细料式沥青混凝土骨料最大粒径为13、15㎜,中粒式沥青混凝土骨料最大粒径为20、25㎜沥青混凝土面层应保证平整、密实、坚固。
沥青路面面层材料的结构与机理

沥青路面的压实规律
静态压实实验 规律: 规律: 随着压实应力的增加, 随着压实应力的增加,沥青 混合料的压实度初期增加很 而后逐渐变缓。 快,而后逐渐变缓。 随着沥青用量的增加, 随着沥青用量的增加,沥青 混合料显得更容易被压实。 混合料显得更容易被压实。
三种沥青用量的沥青混合料压实试验
压实对沥青混合料强度的影响
2.1引进两个强度参数 粘结力c 2.1引进两个强度参数——粘结力c和内摩阻角φ 引进两个强度参数 粘结力 和内摩阻角φ
2.2参数获取 2.2参数获取 纯沥青材料的c 纯沥青材料的c≠0,φ=0; 干燥骨料的c=0 c=0, 干燥骨料的c=0,φ ≠ 0; 沥青混合料, 沥青混合料,其c≠0, φ ≠ 0 。 参数c 参数c 、φ值的确定 理论准则与实验结果结合。 理论准则与实验结果结合。 理论准则采用摩尔—库仑理论 库仑理论。 理论准则采用摩尔 库仑理论。 实验方法:三轴实验、简单拉压实验或直剪实验。 实验方法:三轴实验、简单拉压实验或直剪实验。
2.2参数获取 2.2参数获取 三轴实验 对于三轴实验来说, 对于三轴实验来说,由图可得其摩尔一库仑的理论表达 式为: 式为:
三轴实验
在给定试验条件下, 在给定试验条件下,σ1和σ3之间具有线性关系
简单拉压实验
c、φ值通过测定无侧限抗压强度R和抗拉强度γ换算。 值通过测定无侧限抗压强度R和抗拉强度γ换算。
1.1沥青混合料嵌挤结构 1.1沥青混合料嵌挤结构 特点: 特点: 采用较粗的、颗粒尺寸较均匀的骨料。 采用较粗的、颗粒尺寸较均匀的骨料。 结构强度主要依赖于骨料颗粒之间相互嵌挤所产生的 内摩阻力。 内摩阻力。 沥青碎石、OGFC路面 路面。 沥青碎石、OGFC路面。 受温度的影响相对较小。 受温度的影响相对较小。
第三章 沥青混合料

排水式沥青路面
排水式开级配沥青碎石ATPB基层 ——Asphalt-Treated Permeable Base
设计空隙率≥18%
9
10
(4) 间断级配沥青混合料
gap-graded bituminous paving mixtures(英) gap-graded asphalt mixtures(美)
47
48
8
2011/5/14
影响沥青混合料抗剪强度的外因
⑴ 温度的影响:温度↑C ↓
第二节 沥青混合料的技术性能
沥青路面的主要损坏类型 沥青混合料应具备的基本技术性能 评价方法与指标 影响因素与改善措施
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少
⑵ 加载速率的影响:加载速率↑ τ ↑
形变速率的影响:变形速率↑粘度↓ C值↓
32
2. 沥青混合料的毛体积密度
f
沥青混合料质量与体积关系示意图
空隙
沥青 质量 m a 空隙体积 V 沥青体积 Va 空隙率 VV 沥青饱和度 VFA
矿料间隙率
ma mg Va Vse V
沥青
VMA
合成矿料有效体积 Vse
合成矿料表观体积
合成矿料毛体积
毛体积相对密度 水中重法 表干法
③ 温拌沥青混合料
19
20
沥青混合料组成与体积参数
空隙率VV 沥青体积率VA 矿料间隙率VMA
4~6. 沥青混合料试件的体积参数
空隙率
沥青混合料 最大理论密度
f VV 1 - t
100%
沥青混合料 毛体积密度
沥青
沥 青 玛 蹄 脂
集料
( 1 矿料间隙率VMA VMA
路面设计知识学习 沥青路面的设计PPT学习教案

高速、一级公路 15年
二级公路
12年
三级公路
8年
四级公路
6年
第4页/共85页
标准轴载与轴载换算
换算原则: 1、换算以达到相同的损伤状态为标准; 2、对某一种交通组成,不论以哪种轴载的标
准进行轴载换算,由换算所得轴载作用次 数计算的路面厚度是相同的。
第5页/共85页
以弯沉值为设计指标及沥青层层底拉应力验算 (Pi>25kN) :
无限大,其上各层厚度为有限、水平方向为 无限大; (3)、各层在水平方向无限远处及最下一层向 下无限深处,其应力、形变和位移为零; (4)、层间接触情况,或者位移完全连续,或 者层间仅竖向应力和位移连续而无摩阻力; (5)、不计自重。
第18页/共85页
弹性层状体系示意图
第19页/共85页
2、解题方法
实测弯沉Ls和理论弯沉的关系式
理论弯沉系数,
P、δ ——标准轴载轮胎接地压力(MPa)和当量圆 半径(cm)
E0 ——路基回弹模量(MPa) F:弯沉综合修正系数
第45页/共85页
计算公式:
1、双层体系双圆荷载轮隙理论弯沉(查图14-13):
l 2 p L
E 0
2、三层体系双圆l荷载2轮p隙理L论弯沉(查图14-14) :
E 1
第46页/共85页
第47页/共85页
(二)弯拉应力
引入原因:弯沉指标不能表征路面结构内个别结 构层的某一个指标是否出现破坏极限
结构层极限拉应力一般发生在层底,轮印的下方
第48页/共85页
第49页/共85页
规范规定:沥青面层、半刚性基层、下基层、 刚性基层层底弯拉应力σm作为沥青路面设计 的第二项设计控制指标。
沥青路面工程设计方案

沥青路面工程设计方案一、工程概况本工程为XX城市某道路沥青路面改造工程,道路全长约3公里,路面宽度为25米,设计车速为50公里/小时。
路面结构层由基层、底基层、面层组成。
基层采用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采用级配碎石,面层采用沥青混凝土。
二、设计原则1. 确保路面结构层的整体稳定性和耐久性。
2. 满足交通荷载和气候环境的要求。
3. 经济合理,降低工程成本。
4. 施工方便,提高施工质量。
三、设计依据1. 国家和行业标准《城市道路设计规范》、《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等。
2.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3. 交通流量调查分析报告。
4. 气候环境资料。
四、路面结构设计1. 基层:采用水泥稳定碎石,厚度为200mm。
2. 底基层:采用级配碎石,厚度为150mm。
3. 面层:采用沥青混凝土,厚度为100mm。
五、材料选择1. 水泥:选用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
2. 碎石:基层采用粒径小于25mm的碎石,底基层采用粒径小于30mm的碎石。
3. 沥青:面层采用AH-70沥青。
六、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1. 基层施工:采用水泥稳定碎石,按设计配合比进行拌合,分层摊铺,分层压实。
2. 底基层施工:采用级配碎石,按设计配合比进行拌合,分层摊铺,分层压实。
3. 面层施工:采用沥青混凝土,按设计配合比进行拌合,摊铺时注意控制温度和速度,确保沥青混凝土的密实度。
七、施工组织和管理1. 施工前应进行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明确施工流程、施工顺序、施工方法等。
2. 施工过程中,严格遵循施工组织设计,确保施工质量。
3. 加强施工现场的管理,确保施工安全、环保和文明施工。
八、工程量和投资估算1. 工程量:根据设计图纸和工程量清单进行计算。
2. 投资估算:根据工程量和材料、设备、人工等费用进行估算。
九、施工进度计划根据工程量和施工工艺,编制详细的施工进度计划,确保工程按时完成。
十、质量保修1. 施工完成后,进行质量验收,确保工程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2. 施工单位应承担一定的质量保修期,对出现的质量问题进行修复。
沥青砼路面施工方案设计

沥青砼路面施工方案设计
一、引言
沥青砼路面是城市交通建设中常见的路面类型,具有使用寿命长、承载能力强
等优点。
为确保沥青砼路面的质量,施工方案设计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沥青砼路面施工的设计方案,以确保施工过程高效顺利、质量可控。
二、工程前期准备
在进行沥青砼路面施工前,首先需要进行工程前期准备工作。
这包括确定施工
范围、制定施工计划、准备所需材料和设备等。
施工前期准备的充分与否,直接影响到后续施工的顺利进行。
三、基础处理
在进行沥青砼路面施工前,需要对基础进行处理。
这包括清理基础表面、进行
平整和压实等步骤,以确保基础的稳定性和平整度。
四、路面铺设
沥青砼路面的铺设是整个施工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在进行路面铺设时,需要注
意施工温度、材料的比例、铺设厚度等因素。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沥青砼路面的质量和使用寿命。
五、养护维护
沥青砼路面施工完成后,还需要进行养护维护工作。
这包括定期检查路面质量、清理路面杂物、及时修补路面损坏等工作,以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
结语
总的来说,沥青砼路面施工方案设计是确保沥青砼路面质量的关键一步。
只有
在施工前充分准备、基础处理到位、路面铺设规范、养护维护及时,才能保证沥青砼路面的质量和使用寿命。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能对沥青砼路面的施工方案设计有更加全面的了解。
沥青路面设计步骤

沥青路面
一、沥青路面的设计方法和理论
设计方法的分类 1、经验,半经验法——使用经验或试验路结果为依 据 2、理论法——以弹性理论为基础,并由试验确定计 算参数的力学方法,综合考虑了车辆荷载,交通 量,环境因素以及材料特性影响。 我国沥青路面设计方法属于第2种
二、我国沥青路面的设计理论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采用双圆垂直均布荷载作 用下的多层弹性层状体系理论,以设计弯沉值为 路面整体刚度的设计指标,计算路面结构层厚度。 对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的沥青混凝土 面层和半刚性材料基层、底基层应进行弯拉应力 验算。 用多层弹性体系理论进行路面结构计算时,应考 虑各层间接触的条件。我国现行规范采用完全连 续体系为层间接触条件。
路面改造方案及新老路面拼接
新建路面结构
半刚性基层的强基 厚面式路面,既有半刚 性基层整体性强的优点, 又通过加大面层厚度抑 制了半刚性基层裂缝对 面层的影响,故值得继 续推广应用。
SMA13 SUP20
(4cm) (8cm)
SUP25
(8cm)
(36cm) (20cm)
水稳碎石 水稳再生料
1、结构组合设计原则
2、结构组合设计的基本步骤:
1)沥青面层结构
(1)沥青面层分层 沥青面层直接经受车轮荷载反复作用和各种自然因素的影响, 并将荷载传递到基层及以下的结构层。沥青面层可分为单层、 双层、三层结构。双层结构分为表面层、下面层;三层结构分 为表面层、中面层、下面层。 表面层应具有平整密实、抗滑耐磨、抗裂耐久的性能;中、下 面层应具有高温抗车辙、抗剪切、密实、基本不透水的性能; 下面层应具有耐疲劳开裂的性能。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一般选择三层沥青面层结构;二级、三级 公路一般选用双层结构;三级、四级公路一般可采用双层沥青 表面处治结构。
简述沥青路面设计步骤

简述沥青路面设计步骤
沥青路面是道路交通系统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其设计直接关系到道路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以下是简述沥青路面设计步骤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1. 道路规划:在进行沥青路面设计之前,需要进行道路规划,包括道路的线型、宽度、长度、位置、交通流量等参数的确定。
规划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道路的使用性质、交通情况、地形地貌等因素,以保证道路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2. 地形分析:在道路规划的基础上,需要进行地形分析,以确定道路的地质条件。
这包括土壤类型、质地、含水量、地下水位等因素,以及对道路的地形起伏、坑洼、地质结构等方面的分析。
3. 路面结构设计:根据道路的地形条件和地质条件,需要进行路面结构的设计。
路面结构的设计需要考虑道路的使用性质、交通流量、气候等因素,以及路面的密度、厚度、花纹等参数。
4. 材料选择:在路面结构设计的基础上,需要考虑道路所使用的材料。
常见的沥青材料包括沥青混合料、沥青油料、沥青脂等,每种材料都有其特定的适用范围和性能特点。
5. 沥青混合料设计:沥青混合料是路面的主要构成部分,其设计需要考虑道路的使用性质、交通流量、气候等因素。
混合料的密度、流动性、压型性等参数需要通过试验检测来确定。
6. 路面施工:在设计完成后,需要进行路面施工。
路面施工需要考虑施工条件、季节因素、设备要求等因素,以及质量控制和安全保障等方面的要求。
在沥青路面设计中,需要综合考虑道路的各种因素,以保证道路的安全性、使用寿命和经济性。
此外,还需要注重设计细节和实践经验的积累,以确保路面的质
量和效果。
沥青路面铣刨加铺施工组织设计

市金牛区天龙大道中段工程沥青路面铣刨加铺专项施工案编制:审核:天恒建工(集团)有限公司二0一六年六月十五日目录第一章工程说明 (1)一、编制依据 (1)二、工程概况 (1)第二章施工准备 (2)一、现场布置 (2)二、组织管理机构 (2)三、机械设备准备 (4)四、物资准备 (4)五、技术准备 (5)第三章主要施工技术案 (5)一、沥青路面施工流程 (5)二、铣刨、挖除的原则 (6)三、施工过程控制 (6)(二)其他沥青混凝土(AC-20) (8)(三)沥青混合料拌合 (11)(四)沥青混合料运输 (13)四、主要工程项目的施工法 (14)(一)路面铣刨施工 (14)(二)粘层施工 (15)(三)沥青砼面层施工 (16)(四)成品保护措施 (18)五、特别措施 (18)六、新型防降井圈井盖的安装 (20)第四章质量保证措施及预防施工质量通病的措施 (24)一、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24)(一)质量保证技术措施 (24)(二)质量保证体系 (29)(三)质量管理制度 (30)二、预防施工质量通病的措施 (34)第五章特殊季节的施工安排 (36)一、雨天施工措施 (36)二、夜间施工措施 (36)第六章施工安全、环境保护、职业健康安全保证措施 (36)一、安全施工保证措施 (36)(二)安全管理网络图 (37)(三)安全生产保证措施 (37)二、环境保护保证措施 (39)(一)环境保护管理目标 (39)(二)本工程环境因素 (39)三、环境因素的有效控制措施 (39)四、职业健康安全保证措施 (40)(一)职业建康安全管理目标 (40)(二)职业健康安全风险源分析 (40)(三)职业健康安全风险源的有效控制措施 (41)第七章节能降耗保证措施 (41)一、节能降耗管理目标 (41)二、节能降耗管理网络图 (41)三、节能降耗的有效控制措施 (42)第八章施工进度计划保证措施 (42)一、施工进度节点说明 (42)二、确保总进度计划实施的措施 (43)(一)技术保证措施 (43)(二)劳动力保证措施 (43)(三)组织保证措施 (43)第九章交通安全维护措施 (44)第一章工程说明一、编制依据1、工程设计施工图纸;2、、部颁的施工技术(验收)规程和规;3、采用的主要技术规:(1)《工程测量规》 GB50026-2007(2)《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 JTGF40-2004(3)《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 E20-2011(4)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5)《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 JGJ33-2012(6)《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 JGJ59-2011(7)《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 CJJ1-2008二、工程概况市金牛区天龙大道中段改建段沥青砼工程,道路全长1.2公里,面积约4.2万平米。
沥青路面设计

设计程序
4.根据设计弯沉值计算路面厚度。对高速公路、一 级公路、二级公路沥青混凝土面层和半刚性基层材 料的基层、底基层,应验算拉应力是否满足容许拉 应力的要求。如不满足要求,或调整路面结构层厚 度,或变更路面结构组合,或调整材料配合比,提 高材料极限抗拉强度,再重新计算。对于季节性冰 冻地区的高级和次高级路面,尚应验算防冻厚度是 否满足要求。 5.进行技术经济比较,确定路面设计方案。
各种设计指标的适用范围
1)《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以设计弯沉值作为 路面结构控制指标,
2)对于高速公路、一级、二级公路沥青混凝土面 层和半刚性基层,应验算层底拉应力是否满足相 应的容许拉应力的要求。
3)城市道路设计时,还需计算沥青路面表面最不 利点的剪应力,它应满足沥青路面容许剪应力的 要求。 4)季节性冻冻地区,沿应验算防冻厚度是否满足 要求。
构层材料的抗压回弹模量、抗拉强度,确定 各结构层材料设计参数。
一)、设计原则 1)因地制宜,合理取材(尤其是对于基层、 垫层材料)
2)方便施工、利于养护
3)分期修建,逐步提高
4)整体考虑,综合设计
5)考虑气候因素和水温状况的影响
二)、沥青路面结构层的选择
1、路面面层类型的选择
应与公路等级和交通量相适应 路面面层要求强度高、耐磨耗、抗滑、热稳定性 好、不透水 公路等级越高,交通量越大,路面等级也应该越高,
推移:沥青路面材料沿行车方向发生剪切或拉裂破坏而出现推挤或拥起现象。
二、公路沥青路面设计理论
双圆垂直均布荷载作用下的多层弹性连续
体系理论
三、沥青路面设计指标
根据路面在行车荷载和自然因素下所产生的应力、应变和 位移量不超过路面任一结构层中材料的允许应力、应变和位 移量选定路面结构层的组合和厚度。
(完整)沥青路面施工组织设计

第一节第二节(完整)沥青路面施工组织设计目录工程概况工程施工条件第一节主要机械设备配备计划第二节主要试验仪器需用量计划第三节第四节第一节第二节主要测量仪器计划主要劳动力配备计划施工总体布署主要施工方法第三节施工测量第四节搅拌站生产以及管理第五节对基层的检验以及前场准备工作第六节沥青混合料的摊铺碾压第七章第八章第九章第一节第二节特殊部位施工雨季施工措施沥青砼路面的施工质量控制质量保证体系质量保证措施第一节安全管理目标第二节施工安全制度第七节施工安全措施第八节文明施工措施一、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下发的东汽汉旺生产基地灾后异地重建项目——厂区道路沥青路面工程施工招标文件、中国联合工程公司设计的施工图、本公司的投标文件.二、国家现行的市政、公路等有关规范、规程及标准。
三、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环境保护的有关规程规定。
四、本公司具备的道路、桥梁施工的施工技术人员、工程施工机械设备。
一、工程概况工程名称:xxxx 生产基地灾后异地重建项目—xx 厂区道路沥青路面工程建设单位: xxxx 生产基地灾后异地重建项目指挥部设计单位:中国联合工程公司施工单位: xxxx 建设有限公司建设地点: xx 省 xx 市八角经济开辟区建设规模:该项目是东汽新厂区除东西五路以及东汽大道南北段外的所有厂区道路的沥青路面,总长约 15000 米,面积约为 145000m2。
机动车道的结构组成为 :面层 4cmAC-13 型改性沥青砼+5cm AC—16 型普通沥青砼+6cm AC—25 型普通沥青砼+ 25cm 厚 5%水泥稳定碎石基层+50cm 继配砂砾石路基+土路床,横坡为 1。
5%,路拱设计为正三次抛物线结构,根据合同路面以下为其他单位施工,我部只进行沥青施工路面施工。
二、工程质量标准:合格三、工期:暂定 2022 年5 月前完成道路沥青施工四、路基横断面布置: 1)、本工程机动车道宽度从 4m~12m 均有。
2)、行车道路拱横坡为 1.5%的双向横坡,人行道为 1%的反向横坡。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方法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方法设计理论公路沥青路面设计采用双圆垂直均布荷载作用下的多层弹性连续体系理论,以设计弯沉值为路面整体刚度的设计指标,计算路面结构厚度,并对沥青混凝土面层和半刚性材料的基层、底基层进行层底拉应力的验算。
设计流程1.根据设计要求,按弯沉或弯拉指标分别计算设计年限内一个车道的累计标准当量轴次,确定设计交通量与交通等级,拟定面层、基层类型,并计算设计弯沉值或容许弯拉应力。
2.按路基土类与干湿类型及路基横断面形式,将路基划分为若干路段,确定各个路段土基回弹模量设计值。
3.参与本地区的经验拟定几种可行的路面结构组合和厚度方案,根据工程选用的材料进行配合比试验,测定个结构层材料的抗压回弹模量、劈裂强度等,确定各结构层的设计参数。
4.根据设计指标采用多层弹性体系理论设计程序计算或验算路面厚度。
5.对于季节性冰冻地区应验算防冻厚度是否符合要求(本次设计不考虑冻害)。
轴载分析路面设计以双轮组单轴载100kN 为标准轴载。
1. 以设计弯沉值为指标及验算沥青层层底拉应力中的累计当量轴次 1)轴载换算轴载换算的计算公式:N= 4.35121()ki i i PC C n P =∑ (7-1)计算结果列于下表:2)累计当量轴次根据设计规范,二级公路沥青路面的设计年限取12年,双车道的车道系数取0.6,年平均增长率=5.4%γ。
累计当量轴次:()()'112113651 5.4%1365×885.380.631587275.4%t e N N γηγ⎡⎤+-⨯⎣⎦=⎡⎤+-⨯⎣⎦=⨯=(次)2. 验算半刚性基层层底拉应力中的累计当量轴次1)轴载换算,结果列于下表:注:轴载小于50kN 的轴载作用不计2)累计当量轴次()()'112113651 5.4%1365×505.650.61807550()5.4%t e N N γηγ⎡⎤+-⨯⎣⎦=⎡⎤+-⨯⎣⎦=⨯=次4结构组合与材料选取1. 结构组合与材料根据规范推荐结构,并考虑到公路沿途筑路材料较丰富,路面结构采用沥青混凝土(15cm ),基层采用二灰碎石(20cm ),基底层采用石灰土(厚度待定)。
沥青路面施工组织设计

沥青路面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组织设计现场组织机构设置1、施工组织机构设置根据本工程特点,按项目法组织施工,为加强管理和认真履行合同义务,将成立经授权的现场管理机构—《扶沟县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田间工程及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项目》,组成专业性较强、工作效率高的管理层和作业层,负责组织和指挥本合同段工程的施工。
有效地全面履行合同。
项目部设项目经理、总工程师各1人,并按照招标文件的要求配备质检、试验、道路、路面、机械等专业工程师和财务负责人、计划统计负责人。
另在项目经理部内,设办公室、技术组、质检组、试验室、协调组、财务组、施工组、材料组、机械组、施工队、安全组、保通组。
施工管理组织机构图我公司若中标,拟组建本合同段项目经理部,项目经理部下设工程部、计划合同部、试验室、质检部、财务部、材料设备科、安全协调科、后勤部,另设混合料搅拌站施工队及路面铺筑施工队等职能管理部门。
项目经理部具有高度的自主性,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项目经理在此项目施工过程中具有高度的决策权,并对决策负责。
2、施工队伍人员配备我公司为实施和完成本合同工程及其缺陷修复而向现场派驻的人员都是能适应现场施工需要并能保证工程质量且是投标书附表中所报名单的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质检人员和管理人员,其他人员也是能满足本合同工程施工需要的在本行业中技术熟练、经验丰富的各类专业人员、质检人员、管理人员和有能力进行施工管理并指导施工作业的工长。
工程施工需要的各类熟练技工、半熟练技工和普通工人,也能满足工程施工和质量要求的需要。
凡进驻现场的所有派驻人员都能是业主和监理工程师满意的队伍和人员。
根据本合同段工程的工程量、施工条件及要求的预期工期等情况,项目经理部及各工程队的人员配备如下:项目经理部:1人,负责对整个合同段施工的工期进度、质量、安全、成本、协调调度等进行全面的施工实施管理。
第一章主要施工方法针对本项目的工程特点、工期要求、安全质量目标及我单位实际情况,我单位拟安排具有丰富的公路路基、路面和桥涵施工经验的专业队伍组织施工,以确保各分项工程优质高效的完成。
14.沥青路面设计.ppt

一、沉陷
现象:是路面在车轮作用下表面产生的较大凹陷变形, 有时凹陷两侧伴有隆起现象,当沉陷严重时,可能逐渐发展 成网裂。
原因:当路基土的承载能力较低,不能承受从路面传至 路基表面的车轮压力,便产生较大的垂直变形。
设计指标:
z0 z0
z0 ——路基表面由车轮荷载作用产生的垂直应力,可用弹性层状体系理论求得
二、在各种自然因素作用下稳定性好
路面结构层选择与组合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就使沥青路 面的水稳定性,在基层一般应选择水稳性好的材料。
在潮湿和某些中湿路段上修筑沥青路面时,由于沥青层 不透气,使路基和基层中水份蒸发的通路被隔断,因而向基 层积聚。如果基层材料中含土量多(如泥结碎石、级配砾石), 尤其是土的塑性指数较大时,遇水变软,强度和刚度急剧下 降,结果导致路面开裂破坏。所以沥青路面的基层一般应选 择水稳性好的材料,在潮湿路段及中湿路段尤应如此。
当前世界各国众多的沥青路面设计方法,可概括分为 两类:
1. 以经验或试验为依据的经验法; 2. 是力学分析为基础考虑环境、交通条件以及材料特 性为依据的理论法。 我国沥青路面设计规范规定的沥青路面设计理论就是 以弹性层状体系理论为基础。 严格的说,沥青路面在力学性质上属于非线性的弹- 粘塑性体。但考虑实际情况,对厚度较大、强度较高的高 等路面看作线性弹性体。
原因:沥青结构层受车 轮荷载的反复弯曲作用,使 结构层底面产生的拉应变值 超过材料的疲劳强度,地面 开裂,并逐渐向表面发展。
设计指标: 以疲劳开裂作为设计标准时,用结构层底面的拉
应变或拉应力不超过相应的容许值控制设计,即:
r R 或 r R
r 、 r ——结构层底面的拉应变和拉应力
沥青路面设计
第一节 弹性层状体系理论概述 第二节 沥青路面的破坏状态与设计标准 第三节 沥青路面结构组合设计 第四节 新建沥青路面的结构厚度计算 第五节 路面结构的剪应力计算 第六节 沥青路面改建设计 第七节 AASHTO和Shell设计方法概述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五、施工组织设计第一章:总体施工组织布置及第二章:要紧工程工程的施工方案、方法与技术措施〔尤其对重点、要害和难点工程的施工方案、方法及其措施〕第三章:工期的保证体系及保证措施第四章:工程质量治理体系及保证措施第五章:平安生产治理体系及保证措施第六章:环境保卫、水土维持保证体系及保证措施第七章:文明施工、文物保卫保证体系及保证措施第八章:工程风险推测与防范,事故应急预案第九章:其他应讲明的事项第一章总体施工组织布置及一、施工组织方案编制原那么1、遵循招标文件条款的原那么,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过程中,严格按照招标文件的,做到统一标准、统一编制。
2、遵循与设计、标准和验收标准维持一致的原那么。
在编制施工方法中,严格按设计要求,认真执行现行施工技术标准和验收标准,确保工程质量合格。
3、坚持实事求是的原那么,在制定本施工组织中,依据本单位施工能力和治理水平,坚持科学组织,合理安排,均衡生产,确保优质、高效的完本钞票标段施工。
4、坚持施工全过程、全方位严格治理的原那么,在每道工序施工中,加大自检力度,严格执行监理工程师的指令。
5、坚持推广应用“四新〞成果的原那么。
积极推广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充分发扬科技的先导作用。
6、坚持专业化作业与综合治理的原那么。
在工程组织实施过程中,以专业队为全然单元,充分发扬专业人员和设备的优势,同时采取综合治理手段合理调配,以到达整体优化的目的。
二、施工组织要点1、按工程法实施治理,对技术、平安、进度、质量、材料、财务等实行全方位治理,使全工程时刻处于良好的受控状态下进行。
2、投进本合同段的施工队将抽调我单位设备精良经验丰富的专业施工队伍。
3、做好施工预备工作,一旦接到中标通知书,在办理合同文件的同时立即派人前往工地租用和搭建住房、租用场地、料场,开办伙食。
力求早开工、争主动,确保工程按时顺利进行。
4、严格实行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形成经理部、工队、工班“三级〞质量治理体系。
第三章 沥青路面施工工艺

Ø 当工程材料从多处供料、来源或质量不稳定时,不得采用 连续式拌和机。
v间歇式拌和工艺中,各种成分是分批计量好后投入 拌和器进行拌和的,拌和好的成品料一批从拌和器卸 出,接着进行下一批料的拌和,形成周而复始的循环 作业过程。
v连续式拌和工艺中,各种原材料是连续地进入拌和 筒中,拌好的成品料也是源源不断地从拌和筒卸出。 在结构上,这种设备的骨料烘干和拌和在同一个滚筒 中进行。
(3)在拌和场应按标准方法随机取样,进行沥青含量和 集料筛分的试验,并在沥青混合料摊铺压实12小时后,按 标准方法钻芯取样进行压实度、厚度、施工孔隙率的检验, 各种混合料抽样试验的频度见下表所示,或按工程师的指 示办理。
路面面层施工工艺
机械选型与安装
基层检测验收
机械检修
测量放样
机械试运转
路缘石安装
u 透层宜紧接在基层施工结束表面稍干后浇洒。当基层完工 后时间较长,表面过分干燥时,应对基层进行清扫,在基 层表面少量洒水,表面稍干后浇洒透层沥青。
u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透层沥青应采用沥青洒布车喷洒, 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也可采用手工沥青洒布机喷洒。
浇洒透层沥青应符合下列要求:
Ø 浇洒透层前,路面应清扫干净,对路缘石及人工构物应 适当防护,以防污染。
• (7)洒布第二次沥青、铺撒第二次嵌缝料、第三次碾压、洒布第三次沥
青、铺撒封层料、最后碾压、最后6~8t压路机碾压2~4遍开放交通。
1)整修和清扫基层; 2)浇洒透层或粘层沥青; 3)铺撒主层矿料; 4)第一次碾压; 5)洒布第一次沥青; 6)铺撒第一次嵌缝料; 7)第二次碾压; 8)洒布第二次沥青; 9)铺撒第二次嵌缝料; 10)第三次碾压; 11)洒布第三次沥青; 12)铺撒封面矿料; 13)最后碾压; 14)初期养护。
沥青路面设计、共34页

谢谢!
34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沥青路面设计、
46、法律有权打破平静。——马·格林 47、在一千磅法律里,没有一盎司仁 爱。— —英国
48、法律一多,公正就少。——托·富 勒 49、犯罪总是以惩罚相补偿;只有处 罚才能 使犯罪 得到偿 还。— —达雷 尔
50、弱者比强者更能得到法律的保护 。—— 威·厄尔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沥青路面设计第3.1节设计理论及设计标准总体思路1、求出沥青路面在累计标准轴载作用下内部任意点的应力、应变值2、根据荷载作用下的应力、应变要求寻找合适的沥青混合料材料配合比组成3、根据沥青混合料强度要求,寻找合适的施工工艺4、根据自然条件和沥青路面耐久性、稳定性、使用品质要求,寻找合适的养护维修决策3.1.1沥青路面设计理论1、计算模型——应用弹性层状体系的弹性力学方法求解弹性层状体系的应力、变形和位移等分量计算模型基本假定:①各层是连续的、完全弹性的、均匀的、各向同性的,以及位移和形变是微小的;②最下一层在水平方向和垂直向下方向为无限大,其上各层厚度为有限、水平方向为无限大;③各层在水平方向无限远处及最下一层向下无限深处,其应力、形变和位移为零;④层间接触情况:连续体系--位移完全连续滑动体系--层间仅有竖向力和竖向位移没有摩阻力⑤不计自重;3.1.2 沥青路面的破坏状态及设计标准一、沉陷1、现象--指路面在车轮作用下表面产生较大的凹陷,有时凹陷两侧拌有隆起现象。
当沉陷严重时,超过了结构的变形能力,在结构的受拉区产生开裂而形成纵裂。
并可能发展为网裂。
2、控制标准—为控制路基土的压缩引起路面沉陷,选取路基土垂直压应力垂直压应变作为设计标准。
二、车辙1、现象—在渠化交通的作用下,路面的结构层及土基在行车重复作用下的补充压实,以及结构层材料的侧向位移产生的累积变形,这种变形出现在行车轮带处,形成路面纵向带状凹陷。
2、车辙的设计标准以路面残余总变形为控制指标,即路面各结构层包括土基的残余变形总和为控制指标。
三、疲劳开裂1、现象—路面在正常使用情况下,由行车荷载多次反复作用引起,其特点是,路面无显著的永久变形,开裂开始大都是形成细而短的横向裂缝,继而逐渐扩展成网状,开裂的宽度和范围不断扩大。
2、设计标准—以疲劳开裂为设计标准时,其指标为结构层底面的拉应力或拉应变不超过相应的容许值。
四、推移1、现象—当路面受到较大的车轮水平荷载作用时,路表面可能出现推移和拥起。
造成这种破坏的原因是,车轮荷载引起的垂直力和水平力的共同作用下,结构层中的剪应力超过材料的抗剪强度。
此现象可能发生在上,下坡,停车线,停车场等经常有起,制动的地点。
2、设计控制指标—采用路面面层抗剪强度标准为设计控制标准五、低温缩裂1、路面结构整体性材料层在负温时,材料收缩受限制而产生的拉应力超过材料的抗拉强度而产生的裂缝,因路面的纵向远比横向尺度为大,故收缩裂缝一般为较为规则的横向裂缝。
使用无机结合料稳定的基层和沥青面层,才可能在冬季出现这种裂缝。
2、控制设计指标—低温时结构层材料收缩受约束而产生的温度应力不大于该温度时材料的容许抗拉应力。
六、目前沥青路面的设计标准1、路面弯沉设计指标指的是路基路面在车辆荷载的作用下产生的垂直变形,其值反映了路基和路面各结构层的总体强度和刚度。
路面弯沉的实测方法目前路面弯沉使用杠杆式弯沉仪(贝克曼梁法)或落锤式弯沉仪法测定.各级公路沥青路面设计中,都必须使用弯沉作为设计指标2、各整体性材料结构层层底弯拉应力高速一级二级公路,除使用弯沉指标进行设计之外,还应对整体性材料层(如半刚性基层验算其层底弯拉应力3、剪切应力指标对城市道路沥青路面设计,除和公路路面设计用路面弯沉指标设计,用层底弯拉应力验算之外,对停车场,交叉口路段,还应当进行层底剪切应力和材料抗剪强度验算。
第3.2节沥青路面结构组合设计1.路面等级、面层类型应与公路等级、交通量相适应路面等级、面层类型的选择应根据公路等级、设计年限内标准轴载的累计当量轴次、筑路材料、地区特点和施工机械设备等因素按下表确定。
基层材料强度与稳定性要求也应随公路等级的提高和交通量的增加而提高。
高等级公路应采用优质材料,而对于较低等级的公路,应尽量利用当地材料,以降低造价。
2、适应行车荷载作用的要求强度安排从应力分布和工程经济角度考虑,各结构层强度和刚度。
随面层位置自上而下,强度由大至小递减安排。
厚度应从上到下由薄到厚。
各层次厚度问题基层、底基层设计应贯彻就地取材的原则,基层可选用无机结合料稳定集料类或沥青混合料、粒料、贫混凝土等材料,底基层应充分利用沿线地方材料,可采用无机结合料稳定细粒土类或粒料类等。
基层、底基层厚度应根据交通量大小、材料性能,充分发挥压实机具的功能,以及考虑有利于施工等因素选择各结构层的厚度。
各结构层压实最小厚度与适宜应符合表7-1-5的要求。
并不得设计小于150mm厚的半刚性材料薄层确定最小厚度与最大厚度理由最小厚度问题:路面各结构层最小厚度应满足构成强度所需的最小厚度要求最大厚度问题:路面各结构层最大厚度应满足施工机械所能达到的最大压实深度要求。
沥青路面层间模量比问题:沥青路面相邻结构层材料的模量比对路面结构的应力分布有显著影响,是合理确定结构层层数,选定适宜结构层材料的重要考虑因素。
对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的结构层组合设计,基层与沥青面层的模量比宜在1.5~3之间;基层与底基层的模量比不宜大于3.0,底基层与土基模量模量比宜在2.5~12.5之间。
✓比较教材提法:强度组合:根据分析和经验,基层和面层模量比应不小于0.3,土基与基层或底基层的模量比为0.08—0.44、在各种自然因素作用下稳定性好的要求沥青路面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经受自然环境因素一水、温度的考验。
路面结构设计时应保证沥青路面在各种自然因素作用下,保持良好的稳定性。
水的影响途径应采取的结构措施面层应选用密实防水材料,底基层封闭,基层选用水稳性好的材料。
面层选用大空隙透水沥青混合料,下面层选用密实材料,基层选用水稳性好的材料作为排水层,在横断面上增设排水设施,如纵向排水管。
冰冻作用下的稳定性要求季节性冰冻气候影响途径应采取的结构措施,尽量避免使用易冻胀土填筑路基;减少水分侵入路基;增设吸收冻胀空间的多孔隙垫层;保证防冻层厚度,避免路基内出现聚冰带。
高温条件下的稳定性要求高温对沥青路面的影响高温条件采取的措施--应选用温度稳定性较好的按嵌挤型原则构成强度的沥青混合料类型低温条件下的稳定性要求低温对沥青路面的影响低温条件采取的措施--应选用密级配型沥青混合料,特别是提高沥青混合料的抗拉强度增设粒料类型的拉应力吸收层;增设抗拉强度高的优质沥青混合料层;适应加厚沥青路面面层厚度。
5、注意各结构层结构构成特点路面各结构层通常是用密实级配、嵌挤锁结以及形成板体等方式构成的,各结构层具有各自特点,为使组合而成的路面总体结构能共同协同受力工作,在结构组合中还应注意以下因素。
1)从吸收拉应力出发沥青面层不得直接铺筑在整体性材料,有收缩裂缝的结构层上。
而应铺设能吸取裂缝的过渡结构,如碎石层材料或抗弯能力强的土工布材料。
2)从面层平整度要求出发面层不应铺在可能会松动的松散性结构层上,如直接铺筑在铺砌片石基层上,应增加能扩散应力的碎石过渡层。
3)从层间结合抗剪考虑保证上下二层结合性能,加铺粘层油,以增强层间抗剪强度。
4)从保证面层沥青混合料强度出发为使沥青层主层油不被下层非沥青层吸收,需铺洒透层油5)从路基强度保证和路基水稳定性出发为使多雨地区路面降水不下渗到土基而铺设的下封层,并保证路基排水通畅。
6)从土基强度均匀性出发片石层材料不能直接铺筑在软弱地基上,而应在软弱地基上先铺筑粒料层,以扩大应力分布。
7)从各层材料不受污染出发当沥青面层由几层组成且不能连续施工时,应在重新施工期前清洗路面并设粘层沥青。
当非沥青层和沥青层间断施工后,洒封闭沥青,重新施工前应清洗并洒粘层油。
3.3.1、弹性层状体系理论概述弹性层状体系是由若干个弹性层组成,上面各层具有一定的厚度,最下一层为弹性半空间体应用弹性力学的方法求解弹性层状体系的应力、应变和位移,计算中引入以下假定:1、各层是连续的,完全弹性的、均质的,各向同性的,位移和变形是微小的:2、最下一层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为无限大,其上各层厚度为有限,水平方向为无限大:3、各层在水平方向无限远处及最下一层向下无限深处,其应力、应变和位移为零;4、层间接触情况,或者位移完全连续(称连续体系)或者层间仅竖向应力和位移连续,而无水平方向摩阻力(称滑动体系)5、在求解时,不考虑各层的自重3.3.3、路面容许弯沉和设计弯沉1、路面外观等级描述路面的外观与路表面的弯沉值有对应关系,路面外观越好,路表的弯沉值越小,反之,路面外观越差,路表的弯沉值越大。
2、路表面外观临界标准—我国根据国民经济发展水平,以第四外观作为路面设计的临界外观,则第四外观下的路表弯沉,即为路面容许弯沉值。
3、路表外观(累计交通轴载)与容许弯沉值的关系第四级路表外观的弯沉值,为容许弯沉值,此弯沉值应为设计年限末年的弯沉值。
路面产生第四级外观,与路面上所受的交通轴载作用次数有关4、路面设计弯沉值设计弯沉定义: 路面设计弯沉值是根据设计年限内每个车道通过的累计当量标准轴载、公路等级、面层和基层的类型而确定的,相当于路面竣工后第一年不利季节,路面温度20℃,在标准轴载作用下,峻工验收测得的最大回弹弯沉值。
根据设计弯沉定义,沥青路面的设计弯沉和路面竣工的弯沉验收指标是一致的。
由于随累计轴载增加,路面强度降低,则逐年的路面弯沉值将是增加的。
3、以弯沉为指标及沥青层层底拉应力验算时凡轴载大于25KN 的各级轴载(包括车辆的前、后轴)的作用次数,均应换算为标准轴载。
换算公式为 见教材P2374、当进行半刚性基层层底拉应力验算时,凡轴载大于50KN 的各级轴载(包括车辆的前、后轴)的作用次数,均按下层换算为标准轴载的当量作用次数,换算公式为见教材P2375、累计轴载作用次数按等比级数求和公式计算累计轴载作用次数由于沥青路面设计是对一条车道的计数,故应考虑车道分布系数,按照表3.1.6选用。
公路无分隔时,车道窄宜选高值,车道宽宜选低值。
6、沥青路面交通等级沥青路面宜根据2006年规范表3.1.8规定划分为四个等级。
设计时可根据累计当量轴次(标准轴次/(d·车道)或每车道、每日平均大型客车及中型以上的各种货车交通量[辆/(d·车道)],选择一个较高的交通等级作为设计交通等级。
.00状体系理论计算而得理论弯沉值,由弹性层据验收规范,-竣工验收弯沉值,根沉值相等定设计弯沉值和允许弯设计弯沉值,教材中认教材中用统计公式表示弯沉值得,是路面临界外观的允许弯沉值,由实测而关弯沉的表述关于在授课中出现原有-÷==--l TR d d R l A l l l l l 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