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课程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德育课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

德育课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

德育课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德育德育课教案德育课教案(一)课题:学会宽容教学目的:引导学生明确对别人宽容的重要性,了解宽容的原则。

教学重点:明确宽容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学会宽容。

教学方法:讨论,分析,归纳。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你想拥有朋友吗?你想拥有一个和谐,良好,舒适的学习生活环境吗?你想拥有温馨,融洽,亲密的人际关系吗?你想将来学业有成吗?那么请你学会宽容。

二:什么是宽容:(你是怎样理解宽容的?)1.几个同学发言,谈自己对宽容的理解。

(略)2.师总结宽容的定义:宽容就是指人的度量大,心胸开阔,待人宽厚。

3.师读:《大英百科全书》对宽容的解释:容许别人有行动和判断的自由,对不同于自己观点的见解,应耐心公正地容忍。

爱因斯坦:宽容意味着尊重别人无论哪种可能的信念。

有人赞美说:宽容是在荆棘中生长出来的谷粒。

4.学生读楚庄王宽宏大量的故事。

5.学生谈听完故事的想法,谈楚庄王此事处理得如何。

6.学生举例:历史上宽宏大量的故事。

7.两个同学表演:“一同学撞了对方”。

8.同学谈上述表演可能出现的情况。

9.看大屏谈如果实际生活中出现以下类似情况,将如何处理。

三:宽容的意义:(为什么要学会宽容)1.几个同学谈宽容的意义。

2.总结宽容的意义:1)------宽容不仅是检验一个人道德修养的一个尺度,而且是关系到能否搞好人际关系,能否搞好工作,能否搞好社会安定的重要问题。

2)一个人如果能体谅别人,理解别人,不苛求人,不算计人,他就会被看作与人为善,品德高尚的人。

3)宽容是交友之桥。

人们总是爱和厚道的人交朋友。

人们常说:“腹中天地阔,常有渡船人。

”4)宽容有助于人际关系和谐。

它能给人以温暖,感化和醒悟,它能缓解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冲突,甚至化干戈为玉帛。

四:宽容的原则:1.两个同学表演“考试作弊”2.同学谈对一同学允许另一同学抄的看法。

3.师总结:俗话说得好,“大度弥勒佛能容天下难容之事”,但是弥勒佛也是逞恶扬善的。

爱国德育实践课教学设计(3篇)

爱国德育实践课教学设计(3篇)

第1篇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我国的历史、文化、制度等方面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2. 能力目标: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组织、沟通、协作等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深入了解我国的历史、文化、制度等方面的特点,培养爱国情感。

2. 教学难点:如何通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我国壮丽山河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祖国的美丽。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伟大的祖国吗?她有哪些值得我们骄傲的地方?2. 课堂讲授(1)介绍我国的历史、文化、制度等方面的特点。

(2)分析我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和作用。

(3)讲述我国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和爱国故事,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3. 实践活动(1)分组讨论:如何将爱国情感融入日常生活?(2)开展“我为祖国献一策”活动,让学生为祖国的发展建言献策。

(3)组织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如博物馆、纪念馆等,让学生亲身感受祖国的繁荣昌盛。

4. 总结与反思(1)让学生谈谈自己在实践活动中的收获和感悟。

(2)教师总结:通过本次实践活动,我们深刻了解了祖国的伟大,增强了民族自豪感。

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要时刻牢记爱国之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爱国德育实践课的兴趣和参与度。

2. 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如团队合作、沟通能力、创新能力等。

3. 学生对爱国情感的认同和表达。

五、教学反思1.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让他们深刻认识到祖国的伟大。

2. 实践活动的设计要贴近学生生活,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3.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他们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4. 在教学评价中,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道德品质。

第2篇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爱国主义的基本内涵和重要意义;(2)掌握我国历史发展中的爱国事例和英雄人物;(3)了解国家法律法规,增强法律意识。

思想品德德育渗透教案5篇

思想品德德育渗透教案5篇

思想品德德育渗透教案5篇以“政治课程标准”为宗旨,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正确把握政治学科特点,积极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培养学生积极地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思想品德德育渗透教案1一、教学设计说明:作为政府权力行使的三个环节之一的执行环节——依法行政,体现了政府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本节设计主线是让学生通过两段情景材料谈谈对政府工作人员的这种做法的认识,探究对政府的这种不作为对人民群众、对政府自身、对整个社会所带来的危害,使学生加深对依法行政的重要性的认识。

同时提出让学生思考如何提高政府的依法行政管理水平以及政府如何做到审慎用权科学民主决策。

主要内容是学习依法行政的原因和意义以及如何提高行政管理水平、依法行政的具体要求、政府如何科学民主决策等。

二、研讨主题:新授课中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运用三、课堂评价:1.学生参与度:由于学生已在前一天晚上对本课的自主探究学案做了预习,因此学生课堂参与度较高。

2.问题设计:设计编排合理,在课本基础上对梯度思考有所改进,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有所提高。

3.教师引导:新课导入自然顺畅,但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缺乏向纵深发展。

4.课堂对话:教师富有亲和力,注重师生互动,课堂气氛融洽。

5.知识落实:梯度思考回答问题合理,正确性高。

注重知识的落实与巩固。

学生记忆较快。

6.总体评价:从教学过程来看,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较好,识记熟练,探究问题的意识较强,但学生探究时的问题引导有偏离主题的现象。

四、课后反思1.成功之处:教学设计符合学生的实际,通过情景导入,课堂自然顺畅,学生巩固落实较好。

最后知识体系构建符合本课的主旨。

2.个人特色:自主学案编排合理,导入自然。

教学设计符合学生实际,课堂互动效果好。

3.存在问题:课堂注重教师与学生的交流,虽有探究意识,但学生小组在探究中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理想德育实践课教学设计(3篇)

理想德育实践课教学设计(3篇)

第1篇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德育的含义、目的和重要性;(2)掌握德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3)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2)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3.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德育的兴趣,树立德育信念;(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爱他人的情感;(3)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对象本课程面向小学四年级学生,共计40人。

三、教学时间2课时四、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教室布置以“理想德育”为主题,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1)播放一段关于德育的宣传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德育的重要性;(2)教师简要介绍德育的含义、目的和重要性。

2. 新课讲授(1)德育的含义:德育是指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的培养。

(2)德育的目的: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德育的重要性: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 案例分析(1)展示一组关于道德品质的图片,引导学生分析图片中的道德行为;(2)教师讲解德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如:尊重学生、关爱学生、以身作则等。

4. 小组讨论(1)将学生分成4个小组,每组讨论一个关于德育的问题;(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5.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德育的重要性;(2)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德育。

第二课时1. 导入(1)播放一段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教师简要介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

2. 新课讲授(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2)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身边小事做起,关爱他人、尊重他人、诚实守信等。

德育实践教学设计(3篇)

德育实践教学设计(3篇)

第1篇一、设计背景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德育实践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

为了提高德育实践教学效果,本文将设计一套德育实践教学方案,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二、设计目标1. 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使学生成为有担当、有责任感的社会成员。

3.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道德知识。

4. 增强教师德育教学能力,提高德育教学质量。

三、教学内容1. 道德知识教育:包括道德规范、道德原则、道德情感等方面的教育。

2. 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教育:包括公民素养、社会责任、法律法规等方面的教育。

3. 实践能力培养:包括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服务、社会实践调查等方面的教育。

四、教学过程1. 准备阶段(1)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制定详细的德育实践教学方案。

(2)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德育实践活动前的培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教师与学生共同商定德育实践活动的具体内容和时间。

2. 实施阶段(1)道德知识教育:教师通过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向学生传授道德知识。

(2)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教育:教师组织学生参观社区、访谈社会人士、开展志愿服务等活动,使学生了解社会责任和公民意识的重要性。

(3)实践能力培养:教师指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如社会调查、志愿服务、社区服务等,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总结阶段(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德育实践活动的总结,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收获。

(2)教师对学生的德育实践活动进行评价,肯定优点,指出不足。

(3)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调整德育实践教学方案,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五、教学评价1. 学生道德品质评价:通过观察学生的日常行为、道德表现等方面,评价学生的道德品质。

2. 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评价:通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情况,评价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德育活动课教案及教学设计

德育活动课教案及教学设计

德育活动课教案及教学设计德育活动课是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主渠道,在活动过程中,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达到学生自我教育的目的。

德育活动课教案有哪些呢?下面是的德育活动课教案资料,欢迎阅读。

德育活动课教案篇1德育活动课教案活动目的:通过本次德育课,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贯彻落实《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培养学生从现在做起,从自我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努力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做一个讲文明守公德的好学生。

活动重点:学习《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活动难点: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用《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

活动准备:课前,每位学生熟背《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内容。

活动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大家好。

这节《争做文明小学生》德育活动课的内容是有关行为规范的。

你们知道什么是行为规范吗?你们对行为规范有哪些了解呢?现在我们就来举行一个知识竞赛,看谁对行为规范知道得最多。

好吗?二、开展竞赛,加深理解。

1、行为规范有哪四大部分?2、《小学生守则》有几条?分别是什么?3、在学校,同学们应该怎样相处?4、我们学校的校风是什么?5、我们学校的学风是什么?6、请说出五种文明礼貌用语。

7、在升降旗仪式上,应该怎么做?三、借用故事,升华情感。

1、请一名学生讲《孔融让梨》的故事。

2、教师讲《程门立雪》的故事。

3、学生谈听完故事的感受。

4、师总结: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文明礼貌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像《孔融让梨》、《程门立雪》等许多历史小故事至今深深教育着我们。

我们作为小学生,更不能忘记传统,应该力争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学生,让良好的行为规范伴我们每一天。

四、友情提示,自省互查。

1、班级里的小朋友有哪些不文明的举止?2、家庭中会出现哪些不文明的现象?3、学校、家庭、社会最突出的不文明的行为有哪些?(三项内容逐个进行交流汇报,步骤:先小组内进行交流,后进行全班性的汇报。

德育实践课获奖教学设计(3篇)

德育实践课获奖教学设计(3篇)

第1篇一、教学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德育实践课作为培养学生道德品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受到了广泛关注。

为了更好地开展德育实践课,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校特举办德育实践课教学设计评选活动。

以下是本人所设计的德育实践课获奖教学案例。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我国传统美德,认识到传承美德的重要性。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我国传统美德,学会在生活中践行美德。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将传统美德与现代生活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我国传统文化纪录片,让学生初步了解我国传统美德。

(2)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内容。

2. 新课讲授(1)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分组讨论以下问题:①你了解哪些我国传统美德?②如何将这些美德融入到日常生活中?③你认为传承美德的重要性是什么?(2)分享交流:每组选派代表进行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3)教师点评: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总结我国传统美德的内涵。

3. 案例分析(1)教师展示一个生活中践行美德的事例,让学生分析这个事例中体现了哪些美德。

(2)引导学生思考:如果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类似情况,应该如何处理?4. 实践活动(1)分组进行实践活动:让学生分组设计一个以“传承美德”为主题的活动方案。

(2)各小组进行活动展示,分享活动成果。

5. 总结提升(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传承美德的重要性。

(2)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美德,做一名有道德的人。

五、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

2. 结合实际,引导学生将传统美德与现代生活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德育实践课利他教学设计(3篇)

德育实践课利他教学设计(3篇)

第1篇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利他的概念、意义和作用,认识到利他行为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利他意识,提高学生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情感,培养学生具有社会责任感和集体主义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认识到利他行为的重要性,培养利他意识。

2. 教学难点:如何将利他意识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引导学生将利他行为转化为实际行动。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展示一组关于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思考:这些行为体现了什么品质?2. 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教师总结:这些行为体现了利他精神。

(二)新课讲授1. 教师讲解利他的概念:利他是指为了他人的利益而采取的行动,是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体现。

2. 分析利他的意义:(1)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利他行为可以消除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构建和谐的社会关系。

(2)有利于提高个人素质:利他行为可以培养个人的社会责任感和集体主义精神,提高个人的道德品质。

(3)有利于培养人际交往能力:利他行为可以锻炼个人的沟通能力、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3. 举例说明利他行为的作用:(1)关爱他人:帮助贫困学生、照顾老人、关心弱势群体等。

(2)助人为乐:义务劳动、志愿服务、捐款捐物等。

(三)实践活动1.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每组确定一个利他行动的主题。

2. 学生根据主题,制定活动方案,如:关爱老人、帮助贫困学生、环保行动等。

3. 学生分组开展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4. 活动结束后,各小组分享活动心得,总结经验教训。

(四)总结与反思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利他行为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在实践活动中的感受,谈谈如何将利他意识融入日常生活。

3. 教师总结:利他行为是一种美好的品质,我们要学会关爱他人、助人为乐,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等。

德育工作指南的课程与教学设计

德育工作指南的课程与教学设计

德育工作指南的课程与教学设计德育(道德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价值观的教育内容。

在现代社会中,德育工作变得尤为重要,它涉及到学生的品行培养、道德意识的形成以及社会责任的承担等方面。

为了有效开展德育工作,在德育工作中制定合适的课程与教学设计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探讨德育工作指南的课程与教学设计,以帮助教育工作者在实施德育工作时更加科学和有效。

一、课程设计1.核心目标德育工作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并促使他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地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因此,课程设计应以这一核心目标为导向,囊括学生个人品德的培养、社会责任的认识和承担、情感态度的塑造等方面。

2.课程内容课程内容应该是多样、全面而又有针对性的。

首先,应该包含传统的道德教育内容,如尊重他人、诚实守信、关爱他人等等。

其次,也应该涵盖现代社会的德育问题,如网络道德、环保意识、公民责任等等。

在设计课程时,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和特点,合理选择内容。

3.课程组织为了使德育课程的学习更加有效,合理的课程组织也是必不可少的。

课程可以分为不同的模块,每个模块包含不同的学习目标和内容。

例如,可以设置情感教育模块、社会责任模块、价值观培养模块等等。

同时,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

二、教学设计1.情景模拟情景模拟是一种常用的教学设计方法,通过模拟真实生活场景的方式,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到道德决策和行为的影响和重要性。

例如,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他们体验到在面对不同情境时,选择正确道德行为的困难和挑战。

这种方法能够增强学生的道德意识和判断力。

2.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深入了解和思考不同道德问题及其解决办法。

教师可以选取一些现实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讨论其中的道德问题,引导他们找出正确的道德观点和行为准则。

案例分析能够培养学生的道德思维和判断能力,提高他们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孝道德育实践课教学设计(3篇)

孝道德育实践课教学设计(3篇)

第1篇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孝道的起源、发展和基本内涵。

(2)掌握孝道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提高学生的人际沟通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父母的敬爱之情,增强家庭责任感。

(2)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尊重长辈的道德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孝道的起源、发展和基本内涵。

(2)孝道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2. 教学难点:(1)如何将孝道观念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实际行为中。

(2)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孝道观念,克服不良行为。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孝道的起源和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引导学生思考孝道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

2. 讲授(1)介绍孝道的起源、发展和基本内涵,包括孝道的起源、孝道在古代社会和现代社会的发展,以及孝道的基本内涵。

(2)分析孝道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如促进家庭和谐、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国民素质等。

3. 实践活动(1)组织学生进行孝道主题班会,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孝道故事,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2)开展孝道主题演讲比赛,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3)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敬老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孝道,增强社会责任感。

4. 互动讨论(1)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孝道在现代社会中的挑战和应对策略。

(2)学生分组讨论孝道观念在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的具体实践。

5. 总结与反思(1)教师总结本次课程的主要内容,强调孝道的重要性。

(2)学生分享自己在实践活动中的心得体会,反思自己在孝道方面的不足。

四、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1)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如参与度、团队合作、沟通能力等。

(2)关注学生在互动讨论中的发言,评价其思维深度和广度。

2. 成果性评价:(1)评价学生的孝道主题班会、演讲比赛、敬老活动等成果。

(2)关注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心得体会,评价其道德情感和价值观。

德育教学设计范文(精选12篇)

德育教学设计范文(精选12篇)

德育教学设计德育教学设计范文(精选12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德育教学设计范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德育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了解火灾的危害。

2、懂得最基本的防火常识,学会一定的逃生自救知识,树立消防意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师:火象征着温暖、吉祥,象征着喜庆。

火为人类带来了光明,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但是,火一旦失去控制,它可以毁坏物质财富,危害环境,使人伤残甚至夺人生命,给人带来巨大的灾难。

2、火灾是无情的,火灾的危害是惊人的。

我们必须时刻提高警惕,珍爱生命,学会一定的逃生自救知识,树立消防意识,才能远离火灾。

二、教学内容1、了解火灾的引起。

火灾的引起一般可以分为:生产和生活违章引起的火灾;物质自然和雷击引起的火灾;违法犯罪和人为故意纵火引起的火灾。

2、火灾虽然可怕,但有的火灾是可以避免的。

在生活中只要我们从小事中注意,就可以做到:分别从家庭防火、校园防火、公共场所防火、森林防火四个方面和学生具体探讨。

先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再在全班进行交流。

(1)家庭防火要做到:正确使用液化灶、煤球炉;小孩在家不准玩火;正确燃放烟花炮竹;吸烟也是引发火灾的`一大隐患。

(2)校园防火要做到:不带任何容易燃容易爆品到校园;不随便乱动学校的电源和防火设备;做完实验要及时清理药品,清洗仪器,离开实验室不忘关掉电源。

(3)公共场所要做到:不带任何容易燃容易爆品和火种;不随便乱动公共场所的电源和防火设备;做到讲文明、懂礼貌。

(4)森林防火要做到:不带火种进入森林,不在森林里野炊;看到有人在森林里吸烟要及时制止。

3、学会火灾报警议一议:如果你发现火灾该怎么做?A、立即离开火灾现场B、拨打火警电话:119。

报清地址、起火原因、火势及报警人和联系电话。

4、逃生与自救常识:如果你困于火海,你该怎样进行自救与逃生呢?A、学生先主动说一说自己知道的逃生与自救知识。

德育活动课教案及教学设计

德育活动课教案及教学设计

德育活动课教案及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德育教育》教材第四章“社会公德”一节,详细内容包括:社会公德的定义、社会公德的重要性、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社会公德。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社会公德的含义,认识到社会公德在个人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 培养学生遵守社会公德的良好习惯,提高道德素质。

3. 引导学生将社会公德理念融入日常生活,提升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践行社会公德。

教学重点:社会公德的含义、重要性和实践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德育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图片(公共场所不文明行为),引发学生对社会公德的思考,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讲解社会公德的定义、重要性和实践方法,结合教材内容进行详细阐述。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举例说明日常生活中如何践行社会公德。

4. 例题讲解:分析教材中的典型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和答案。

5. 随堂练习:布置教材课后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社会公德2. 内容:定义:社会公德是公民在社会生活中应遵循的基本道德规范。

重要性: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体现国家形象。

实践方法:遵守法律法规、尊重他人、爱护公共财物、保护环境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列举三个你认为最重要的社会公德,并说明原因。

请描述一个你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社会公德的经历。

2. 答案:三个最重要的社会公德:尊重他人、爱护公共财物、保护环境。

原因:这三个社会公德关系到人际关系的和谐、公共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对于个人和社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业二答案可根据学生实际经历自行编写。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等方式,使学生了解了社会公德的含义、重要性和实践方法。

如何做好德育课程的教学设计

如何做好德育课程的教学设计

如何做好德育课程的教学设计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如何做好德育课程的教学设计德育课程是学校教育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它不仅关乎学生的道德修养和人格塑造,更是培养学生终身发展所必不可少的一环。

如何做好德育课程的教学设计是每一位教师都需要认真思考和努力实践的问题。

下面是我对如何做好德育课程的教学设计的一些建议和思考。

一、明确德育课程的教学目标在设计德育课程时,首要的一步就是明确德育课程的教学目标。

德育的目标一般包括学生的道德素养、价值观念、品德和情感态度等方面的提高。

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教师要考虑学生的年龄、认知程度、背景等因素,确保目标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教师还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需要和学校的德育要求,使得教学目标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选择适宜的德育教学内容选择适宜的德育教学内容是制定德育课程的重要环节。

德育的教学内容包括伦理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等方面的内容,而不同年级的学生可能对这些内容有不同的了解和认识。

在选择教学内容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水平来确定内容的难易程度和深度,使得内容既符合学生的实际需要,又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和启发性。

教师还要注意控制内容的量,确保内容的连贯性和完整性,避免内容过杂过碎,使得学生无法理解和掌握。

三、设计多元化的德育教学活动德育教学活动是实现德育课程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教师可以设计多元化的德育教学活动,包括讲座、小组讨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实地考察等活动形式。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感受道德和价值观念的重要性,培养自我约束和社会责任感,进一步提升个人的道德感悟和人格修养。

教师还可以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如微课、网络教学等,来增加德育教学的趣味性和互动性,使得教学效果更佳。

四、关注德育教学的评价与反馳德育教学的评价与反馳是德育课程教学设计的重要环节。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作业、考试、讨论和观察等方式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反馳学生的道德修养和品德发展。

德育实践教学设计案例(3篇)

德育实践教学设计案例(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环保意识的培养已经成为我国教育的重要内容。

小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对于我国环保事业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案例以小学生环保意识培养为主题,设计一系列德育实践教学活动。

二、活动目标1. 了解环保知识,提高环保意识。

2. 培养小学生关爱环境、保护环境的情感和责任感。

3. 增强小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三、活动内容(一)环保知识讲座1. 邀请环保专家或相关领域的教师为小学生开展环保知识讲座,让学生了解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方面的知识。

2. 讲座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环保知识问答,检验学生对环保知识的掌握程度。

(二)环保手抄报制作1. 以“环保在我身边”为主题,要求学生利用周末时间制作环保手抄报。

2. 在制作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环保问题,提高环保意识。

3. 举办环保手抄报展览,评选出优秀作品,并对获奖者进行表彰。

(三)环保实践活动1. 组织学生参观环保设施,如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等,让学生亲身感受环保工作的艰辛。

2. 开展校园环保公益活动,如垃圾分类、植树造林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环保的意义。

3. 鼓励学生将环保理念融入日常生活,如节约用水、用电、减少塑料袋使用等。

(四)环保主题班会1. 举办环保主题班会,让学生分享自己在环保活动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

2. 班会中,组织学生进行环保知识竞赛,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3. 邀请家长参与班会,共同探讨如何培养孩子的环保意识。

四、活动实施步骤1. 活动筹备阶段:确定活动主题、内容、时间、地点等,制定详细的活动方案。

2. 宣传发动阶段:通过班会、校园广播等形式,向学生宣传环保知识,激发学生的环保热情。

3. 活动实施阶段:按照活动方案,有序开展各项活动。

4. 活动总结阶段:对活动进行总结,评选优秀作品,表彰优秀个人。

五、活动预期效果1. 学生对环保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环保意识得到提高。

小学德育教育教案-共10篇完整篇.doc

小学德育教育教案-共10篇完整篇.doc

★小学德育教育教案_共10篇范文一:小学德育课教案小学三年级德育活动课教案《今日我做小主人》目的:1、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小主人意识,知道家务劳动自己也有份,应帮助家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2、在家长的指导下,当一天家,体会家长当家的不易,从而更加理解、体谅家长。

3、学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如:理财、做简单的饭菜、刷碗、扫地、收拾屋子等,从而提高劳动能力,养成劳动的习惯。

设想与构思:现在的孩子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在家中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的掌上明珠,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家务活更是不会做。

了解孩子在家中的表现,家长们很重视孩子的学习,但忽视家务劳动能力的培养。

据一项统计表明,孩子小时在家中承担的家务劳动越多,长大后越能很快地适应自己的工作,反之,不做家务的孩子,长大后不能很好地适应工作。

结合我班实际情况,设计了如下活动。

过程:一、家庭活动在家长帮助下学做家务活,学当小主人,通过家访与家长取得联系,得到家长的支持。

(当家情况调查表)如:某某学生家长:您好,我是某某同学的班主任宋老师,在课堂及平时和孩子的接触中,我发现他们大多数在家中承担的家务劳动太少。

家长工作繁忙,应适当让他们学做一些家务活,成为自己得力的小帮手,更何况,孩子迟早要长大成人,独立生活。

让我们给他们一次当家的考验,使他们了解家长的辛苦、当家的不易,使他们尽快成长起来!学生姓名:某某(一)、理财;做小主人前家庭理财:1、知道节俭,帮家长理财()2、不随便花零花钱()3、花钱大手大脚()做小主人后家庭理财:1、知道节俭,帮家长理财()2、不随便花零花钱()3、花钱大手大脚()(二)、做饭:做小主人前1、经常做饭()2、偶尔帮家长做饭()3、不会做饭()4、挑食,嫌家长做得不好吃()做小主人后:1、经常做饭()2、偶尔帮家长做饭()3、不会做饭()4、挑食,嫌家长做得不好吃()(三)、洗衣服;做小主人前1、能帮家长洗衣服()2、自己的衣服自己洗()3、随意乱丢衣服,自己不洗()做小主人后:1、能帮家长洗衣服()2、自己的衣服自己洗()3、随意乱丢衣服,自己不洗()(四)、收拾屋子:做小主人前:1、能帮家里收拾屋子()2、能收拾自己的房间或物品()3、自己的物品用完不收拾()做小主人后:1、能帮家里收拾屋子()2、能收拾自己的房间或物品()3、自己的物品用完不收拾()(五)、刷碗:做小主人前:1、每天吃晚饭主动刷碗()2、有时刷碗()3、不刷碗()做小主人后:1、每天吃晚饭主动刷碗()2、有时刷碗()3、不刷碗()您认为孩子在做家务方面最大的进步是:二、学校活动:在学校,我们是小学生,可是一回到家中,有的同学就变成了小公主、小皇帝,饭来张口、衣来伸手。

利他德育实践课教学设计(3篇)

利他德育实践课教学设计(3篇)

第1篇一、教学背景在当前社会,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利他德育作为一种强调个体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的德育理念,对于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社会责任感和道德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本节课旨在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利他精神,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情感。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利他德育的概念、意义和内涵。

2. 能力目标: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情感,增强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对象初中一年级学生四、教学时间2课时五、教学地点学校操场、社区、图书馆等六、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2. 活动材料(如环保袋、宣传单等)3. 安全措施(如急救包、联系名单等)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理论导入与实践准备1. 导入新课- 教师通过讲述一个关于利他行为的感人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引出利他德育的主题。

2. 讲授新课- 介绍利他德育的概念、意义和内涵,让学生了解利他行为的重要性。

- 分析利他行为的类型,如助人为乐、无私奉献、关爱弱势群体等。

3. 分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利他行为,并制定相应的行动计划。

4. 实践活动准备- 学生根据讨论结果,准备实践活动所需的材料和工具。

第二课时:实践活动与总结反思1. 实践活动- 社区环保活动:组织学生到社区进行环保宣传和清洁活动,提高社区居民的环保意识。

- 图书馆志愿服务:组织学生到图书馆进行志愿服务,如整理书籍、帮助读者等,培养学生的服务精神。

- 关爱弱势群体:组织学生到养老院、孤儿院等进行慰问,传递温暖和关爱。

2. 活动总结- 学生分享实践活动中的感受和体会,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利他行为的意义和影响。

3. 反思与评价- 学生对自己的利他行为进行反思,评价自己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

-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继续践行利他行为。

八、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团队合作能力、责任感等。

立德树人课程德育教学设计

立德树人课程德育教学设计

立德树人课程德育教学设计立德树人课程德育教学设计应由本人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书写,以下仅供参考,请您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撰写。

立德树人课程德育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立德树人的基本内涵和重要意义,掌握立德树人的基本要求和方法,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立德树人的基本内涵和意义2. 立德树人的基本要求和方法3. 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培养4. 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树立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立德树人的基本要求和方法2. 难点:如何将立德树人的理念融入到日常教育中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了解立德树人的基本内涵和意义。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掌握立德树人的基本要求和方法。

3. 小组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交流沟通能力。

4. 实践教学法: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亲身体验立德树人的重要意义,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导入,引导学生思考立德树人的内涵和意义。

2. 讲授新课:通过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方式,使学生全面了解立德树人的基本要求和方法。

3. 巩固练习:通过小组讨论、实践活动等方式,使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4. 归纳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强调立德树人的重要意义。

六、教学评价与反馈1. 评价方法:采用多种评价方法,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同学互评等。

2. 反馈方式: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指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并给予相应的建议和指导。

初中德育实践课教学设计(3篇)

初中德育实践课教学设计(3篇)

第1篇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德育实践课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掌握德育实践课的基本方法。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能力,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德育实践课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集体、关爱他人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德育实践课的基本概念2. 德育实践课的重要性3. 德育实践课的基本方法4. 德育实践课的教学案例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德育实践课的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师简要介绍德育实践课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二)讲授新课1. 德育实践课的基本概念(1)教师讲解德育实践课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德育实践课的本质。

(2)教师结合具体案例,分析德育实践课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

2. 德育实践课的重要性(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德育实践课对学生成长的意义。

(2)教师结合生活实例,说明德育实践课对学生价值观、道德观的影响。

3. 德育实践课的基本方法(1)教师介绍德育实践课常用的教学方法,如情景模拟、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

(2)教师结合具体案例,分析这些方法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

4. 德育实践课的教学案例(1)教师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德育实践课教学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德育实践方法。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这些方法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

(三)课堂互动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在德育实践课中的心得体会。

2. 教师邀请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德育实践课教学设计,其他学生进行点评。

(四)总结与反思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德育实践课的教学要点,加深学生对德育实践课的认识。

2.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反思,思考如何将德育实践课融入自己的教学实践中。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德育实践课的认识程度2. 学生在德育实践课中的参与度3. 学生德育实践课的教学设计能力4. 学生在德育实践课中的道德素养提升五、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2. 德育实践课案例3. 教学视频4. 教学书籍六、教学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德育实践课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德育校本教案

德育校本教案

德育校本教案一、引言德育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道德素养。

校本教案是指根据学校的特点和需求,结合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制定的旨在开展德育工作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活动的手册。

本文将介绍一份基于某校实际情况制定的德育校本教案。

二、学校概况某中学是一所城市中学,拥有800多名学生和60多名教师。

该校重视学生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素养。

在学生中建立起了良好的纪律和品行,并获得了社会的认可。

三、德育的目标1. 培养学生的基本道德观念,使其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2. 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使其能够做出正确的决策。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使其能够与他人和谐相处并为集体奉献。

4.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使其在社会竞争中具有优势。

四、德育校本教案的制定1. 教学目标的明确定义:根据学校德育目标的要求,明确制定本次德育活动的具体目标和达成标准。

例子:通过参与志愿者活动,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参与的学生要达到50%以上。

2. 德育课程的设计:将德育课程融入到其他学科课程中,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品德修养。

3. 学校规章制度的制定:制定学校规范性行为准则,明确学生应遵守的基本规则,并设置奖惩机制,促进学生良好行为的形成。

4. 教师的培训与发展:组织教师参加德育教育的培训,提升教师的德育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

五、德育校本教案的实施1. 组织德育活动:根据德育校本教案,组织学生参与各类德育活动,如志愿者活动、社会实践、主题班会等,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品德和道德观念。

2. 德育成果评估:设立德育成果评估机制,对学生的品德表现进行评估,并进行记录和奖励。

3. 家校合作:加强学校与家庭之间的联系,邀请家长参与德育教育,共同培养学生的德育素养。

六、德育校本教案效果分析与评估1. 学生成长效果:通过对学生的德育培养,观察学生的行为变化和品德表现,评估该校德育校本教案的实施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育课程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工作计划为指导,针对我校实际情况,创新性地开展德育工作,使学校德育工作与学生实际情况相结合,探索更适合学生年龄与身心特点、更适合社会发展规律的新举措,使德育工作真正落实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

坚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以强化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为重点,不断增强德育工作的主动性、实效性,形成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参与的德育模式,力争使德育工作形成我校特色。

二、工作目标
1、强化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2、通过各种教育活动,使学生学做真人。

三、工作重点
1、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对班主任队伍,尤其是年轻班主任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提高班主任老师的理论水平和管理水平。

教会班主任科学、合法、合情、合理、有效的进行班级管理。

2、常规管理工作常抓不懈。

通过对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检查评比,促进班级建设。

充分发挥全员育人的作用。

利用班校会时间上好形式新颖、主题鲜明的班会课,德育处将抽查各班班会情况。

3、继续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中。

通过主题班会、演讲、广播、板报宣传及各种小型文体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结、进取的精神及审美意识。

4、通过形式不同的家访,促进老师、家长、学生之间的相互理解,架起一座理解的桥梁。

利用社区资源对学生进行教育,办好家长学校,形成教育的合力。

四、具体工作
(一)加强德育队伍的建设,营造全员育人氛围。

1、加强校园德育环境建设。

要花大力气建设好一支坚强有力的班主任队伍和全员抓德育的工作队伍,要求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

本学期将继续实行值周领导、值周教师和值周学生的检查制度,做到随时、随地、随人、随事地对学生进行教育。

2、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

树立责任意识。

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本学期实行班主任培训制,健全和完善班主任岗位职责、工作条例、班主任工作考核评估激励机制,坚持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公正、客观地衡量班主任工作,鼓励班主任主动认真地开展工作。

针对存在的问题和取得的成绩及时提出批评或表扬。

本学期将开展班级管理经验交流会,达到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目的。

3.充分发挥团队工作的作用,扩大班干部的影响。

团员、班干部在学生中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他们应该是同学的榜样。

要定期对团员、班干部进行培训,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带动的同学一起进步。

(二)常规教育常抓不懈
1、抓好行为规范教育。

开学第一个月,各班要利用班会组织学
生认真学习贯彻《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导处和团队组织将利用不同形式进行检查。

通过对学生集中进行行为规范系列教育,强化训练,培养学生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能力。

通过具体的强化训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组织活动、管理评价,逐步使学生从“要我这样做”转变为“我应该这样做”,使良好的行为习惯内化为自觉的行动,重视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让学生终身受益。

以德育处、年级、班级管理为一体,形成一个良好的校风。

加强值班领导、值班教师和值周学生常规检查反馈、督促作用,使常规管理达到精细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