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展理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经济建设(20200416184829)
第10课新发展理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经济建设
![第10课新发展理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经济建设](https://img.taocdn.com/s3/m/e60ab5f25022aaea998f0fed.png)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1)为什么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表现和主要 标志。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 略支撑。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 ②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有利于促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利于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 展。 ③有利于降低资源消耗,保护生态环境,增强我国经济的可 持续发展能力。 ④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有利于维护我国的经济安全。 ⑤有利于提高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和企业的经济效益。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②企业:要主动增强研究开发能力,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 入;要建立鼓励创新的体制机制;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 基础研究,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 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 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 ③劳动者: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参加 职业技能培训,提高自身职业技能。
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1)原因: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 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客观要求;是关 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体长远大计;是转变经济发展方 式,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要求。
(2)措施: 政府: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 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实行最严格的生 态环境保护制度,加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设计和组织领 导;加快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导向,通过 经济手段加大对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财政信贷支持,建立 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 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 道路;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 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落实减排承 诺。
10.2新发展理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经济建设
![10.2新发展理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经济建设](https://img.taocdn.com/s3/m/86dace7e312b3169a451a42b.png)
第十课 新发展理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经济建设
中 国 经 济 发 展 进 入 新 时 代
①我国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历史性变革
②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生活不断改善 ③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新时代的社 会主要矛盾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 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 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 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②坚持协调发展
原因: 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
坚持协调发展,必须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正确处 要求: 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
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不断 增强发展的整体性。
③坚持绿色发展
原因: 绿色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 要求:坚持绿色发展,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
②坚持协调发展 ③坚持绿色发展 ④坚持开放发展
⑤坚持共享发展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大力 发展实体经济,筑牢现代化经 济体系的坚实基础。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实施 乡村振兴战略。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实施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策,坚持可持续发展,推进绿色发展,要倡导简约适度、 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创建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 色学校和绿色社区。
11/17/2018
④坚持开放发展
原因: 开放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
要求: 坚持开放发展,必须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 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 则,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性经济体系。
11/17/2018
(2)乡村振兴战略
原因:
第10课新发展理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经济建设知识点
![第10课新发展理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经济建设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ec396799b9f3f90f76c61b80.png)
第十课新发展理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经济建设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1.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①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③ 农业现代化稳步推进,城镇化率不断提升,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④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实施,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原因:党和国家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端正发展观念,转变发展方式,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2.人民生活不断改善①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就业状况持续改善;② 城乡居民收入增速超过经济增速,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③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民健康和医疗卫生水平大幅提高原因:党和国家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一大批发展惠民举措落地实施,人民获得感显著增强3.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①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加快形成,全面节约资源有效推进,重大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进展顺利,生态环境治理明显加强;② 中国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原因:党和国家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党全国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增强,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的状况明显改变二. 中国社会主义主要矛盾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三. 新征程两个阶段战略安排2020 年(建党一百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党一百年是 2021 年)2021 年— 2035 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2035 年— 2050 年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国一百年 2049 年)四. 贯彻新发展理念1. 原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推动高质量发展,破解发展难题,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2.基本内容(1)坚持创新发展①任务: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
经济生活第十课新发展理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经济建设
![经济生活第十课新发展理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经济建设](https://img.taocdn.com/s3/m/242c6a4baf1ffc4ffe47ac30.png)
第十课新发展理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经济建设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第一框)一、历史性变革1.我国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党和国家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端正发展观念,转变发展方式,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
2.人民生活不断改善。
党和国家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一大批发展惠民举措落地实施,人民获得感显著增强。
3.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党和国家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党全国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增强,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的状况明显改变。
二、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1.是什么?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2.如何认识新矛盾?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三、开启新征程1.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到建党一百年时建成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小康社会,然后再奋斗三十年,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两个阶段的奋斗目标。
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到那时,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将大幅跃升,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人民生活更加宽裕,中等收入群体比例明显提高,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
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到那时,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我国人民将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第十课《新发展理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经济建设》课件(共20张PPT)
![第十课《新发展理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经济建设》课件(共20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b9f8d2310066f5335a81213b.png)
原因:绿色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
坚持绿色发展,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 要求:发展,推进绿色发展,要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创建节
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和绿色社区。
3/9/2020
④坚持开放发展
原因: 开放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
3/9/2020
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
1、历史性变革的表现 2、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 3、开启新征程—— 是时代发展目标
二、贯彻新发展理念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一)坚持新发展理念 (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3/9/2020
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
1、历史性变革的表现
(1)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2)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生活不断改善。 (3)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
3、开启新征程——时代发展目标
⑴.到建党一百年时建成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 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小康社会,然后再奋斗三十年,到新中国成立一百 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⑵.在二零二零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从二零二零年到本世界中叶分两个阶段来安 排。
2272021第十课2272021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二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1历史性变革的表现2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3开启新征程是时代发展目标一坚持新发展理念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2272021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1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第十课
新发展理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新时代的经济建设
第十课 新发展理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经济建设 教师讲义
![第十课 新发展理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经济建设 教师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50f9680301f69e3142329474.png)
第十课新发展理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经济建设第一框|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角度成就经济建设党和国家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端正发展观念,转变发展方式,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
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农业现代化稳步推进,城镇化率不断提升,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实施,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人民生活党和国家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一大批惠民举措落地实施,人民获得感显著增强。
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就业状况持续改善;城乡居民收入增速超过经济增速,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民健康和医疗卫生水平大幅提高生态文明建设党和国家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党全国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的状况明显改变。
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加快形成,全面节约资源有效推进,重大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进展顺利,生态环境治理明显加强。
我国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2.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1)内容: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2)解决主要矛盾的措施: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3)两个没变: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3.开启新征程(1)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①到建党一百年时建成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小康社会。
②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新发展理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经济建设
![新发展理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经济建设](https://img.taocdn.com/s3/m/05ea5a6c02768e9950e73803.png)
第四单元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十课 新发展理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经济建设
一、(党的十八大以来)历史性变革 中 国 经 济 发 展 进 入 新 时 代
1.我国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党和国家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端正发展观念,转变发展 方式,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 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对世界经 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入推进,经济结 构不断优化,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 进;农业现 代化稳步推进,城镇化率不断提升,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创新驱 动发展战略大力实施,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 2. 人民生活不断改善。 党和国家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一大批发展惠民举 措落地实施,人民获得感显著增强。脱贫…教育…就业…;城乡居 民收入增速超过经济增速,中等收入群体…;社会保障体系…,健 康和医疗…
10-1
一、(党的十八大以来)历史性变革
3.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党和国家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党全国贯彻绿色发展理 念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增强,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的状况明显改变。生 态文明制度体系加快形成,全面节约资源有效推进,重大生态保护 和修复工程进展顺利,生态环境治理明显加强。全国成为全球生态 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
二、“五大”新发展理念
4.开放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
坚持开放发展,必须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 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发展更高层次 的开放性经济体系。 5.共享发展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 坚持共享发展,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 成果由人民共享,必须多谋民生之利、多谋民生之忧,不断满足人 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 获得感,让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 不断迈进。
《新发展理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经济建设》课件
![《新发展理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经济建设》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1bd53d8aa00b52acfc7ca97.png)
建设现代化 经济体系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大力 发展实体经济,筑牢现代化经 济体系的坚实基础。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实施 乡村振兴战略。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实施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Fra bibliotek1、历史性变革
(1)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
取得重大成就。
党和国家不断坚持和贯彻新理念,端正发展观念,转变发展 方式,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 1、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对世界经济的贡献率不断提高; 2、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新兴 产业蓬勃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 3、农业现代化稳步推进,城镇化率不断提高域发展协调性 增强; 4、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实施,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
十八届五中全会的重大贡献和突出亮点,是确定了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经济社会环境发生变化,发展理念必然要发生变化。 五大发展理念,是在深刻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分 析国内外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形成的,是针对我国发展中 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是“十三五”乃至更长时 期我国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 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 那么,这五大理念的“深刻变革”内涵体现在哪里, 彼此之间又存在着怎样的联系?
在二零二零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从二零二零年到本 世界中叶分两个阶段来安排。
(1)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 化。
(2)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 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 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深刻变革”内涵体现在哪?
开启新征程
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 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 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 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高一经济生活第十课《新发展理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经济建设》
![高一经济生活第十课《新发展理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经济建设》](https://img.taocdn.com/s3/m/c84aafa61a37f111f1855b43.png)
如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①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筑 牢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坚实基础。 ②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 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 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③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加大力度支持老、少、边、穷地区加快发展,推进 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加快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 兴,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创新引领率先实现东部地 区优先发展,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
二、贯彻新发展理念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1、坚持新发展理念
②坚持协调发展
原因: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
要求:坚持协调发展,必须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 系,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 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 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不断增强发展的整体性。
(2)不充分:指发展质量和效益还 不高,创新能力不够强,实体经济 水平有待提高,生态环境保护任重 道远;群众在就业、教育、医疗、 居住、养老等方面面临不少难题; 社会文明水平尚需提高;社会矛盾 和问题交织叠加,全面依法治国任 务依然繁重,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 能力有待加强。
2、原因:
①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 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 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 日益增长。
二、贯彻新发展理念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2、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要求:
②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 中之重。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建立健全城 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 农村现代化。
最新第十课新发展理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经济建设资料
![最新第十课新发展理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经济建设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0c075dc1f61fb7360b4c65f1.png)
第十课新发展理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经济建设第一框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一、历史性变革1、我国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1)原因:党和国家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决端正发展观念、转变发展方式,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
(2)具体内容:①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③农业现代化稳步推进,城镇化率不断提升,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④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实施,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
2、人民生活不断改善(1)原因:党和国家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一大批惠民举措落地实施,人民获得感显著增强。
(2)具体内容:①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就业状况持续改善;②城乡居民收入增速超过经济增速,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③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民健康和医疗卫生水平大幅提高。
3、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1)原因:党和国家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党全国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的状况明显改变。
(2)具体内容:①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加快形成,全面节约资源有效推进,重大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进展顺利,生态环境治理明显加强;②我国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
二、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1、内涵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2、原因①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
②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
3、新要求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我们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新发展理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经济建设
![新发展理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经济建设](https://img.taocdn.com/s3/m/b261d448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b7.png)
新发展理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经济建设在新发展理念指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经济建设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从新发展理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经济建设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新发展理念的内涵和重要意义新发展理念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重要理论创新,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
新发展理念包括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个方面的要求。
首先,创新是新发展理念的核心。
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源泉,必须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其次,协调是新发展理念的重要基础。
要坚持统筹兼顾、协调推进,促进各个领域、各个地区、各个环节的协调发展。
第三,绿色是新发展理念的重要方向。
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加快构建绿色低碳的发展方式。
第四,开放是新发展理念的战略抉择。
要以开放促发展,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主动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改革和建设。
最后,共享是新发展理念的重要目标。
要推动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体制,促进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新发展理念的提出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经济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为推动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导。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经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经济建设面临着新的形势、任务和要求。
首先,要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中国经济的内在要求,是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优化供给结构的重要举措。
其次,要坚持发展为第一要务。
经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基础,必须始终把发展放在第一位,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
第三,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
在新的经济发展阶段,要加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科技创新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推进“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行动计划。
第四,要坚持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新发展理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经济建设-推荐优秀PPT
![新发展理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经济建设-推荐优秀PPT](https://img.taocdn.com/s3/m/0e8914e40740be1e640e9a6b.png)
✓ 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 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代 化 经
全局的核心位置,让创新贯穿 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 蔚然成风。
到那时,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生态 文明将全面提升,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全体人民共同富 裕基本实现,我国人民将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中华 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10-2
一、为什么要贯彻新发展理念
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新时代,经济
发
化稳步推进,城镇化率不断提升,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创新驱动
展
发展战略大力实施,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
进
2. 人民生活不断改善。
入 新 时 代
和国家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一大批发展惠民举 措落地实施,人民获得感显著增强。脱贫…教育…就业…;城乡居 民收入增速超过经济增速,中等收入群体…;社会保障体系…,健 康和医疗…
新发展理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经济建设
优选新发展理念和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新时代的经济建设
一、( 的十八大以来) 性变革
10-1
1.我国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中 国 经 济
和国家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端正发展观念,转变发展方 式,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 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对世界经济 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入推进,经济结构 不断优化,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 进;农业现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生活》
第四单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十课新发展理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经济建设
【第一框】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
【新时代】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
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我们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推动人的全
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新时代发展目标:到建党一百年时建成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
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小康社会,然后
再奋斗三十年,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
现代化国家。
在二零二零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从二零二零年到本世界中叶分两
个阶段来安排。
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到那时,我
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将大幅跃升,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人民生活更加宽裕,中等收入群体比例明显提高,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生态环境根本
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
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
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到那时,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实现国家治理体系
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基本实现,我国人民将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
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2)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新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原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新时代,经济发
展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推动高质量发展,破解发展难题,厚
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措施:
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
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是发展的基点。
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
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
坚持协调发展,必须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不断增强发展的整体性。
绿色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
坚持绿色发展,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推进绿色发展,要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创建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和绿色社区。
开放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
坚持开放发展,必须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性经济体系。
共享经济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
坚持共享发展,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必须多谋民生之利、多谋民生之忧,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让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不断迈进。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原因: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
措施: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坚实基础。
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财富创造的根本源泉,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
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营造脚踏实地、勤劳勇敢、实业致富的发展环境和社会氛围,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加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强化举措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深化改革加快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发挥优势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创新引领率先实现东部地区优先发展,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