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7.2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教案

合集下载

统编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第7课第二框《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优质说课稿

统编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第7课第二框《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优质说课稿

统编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第7课第二框《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优质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统编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第7课第二框《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第三单元讲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其中第七课《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要引导学生认识文化的内涵与功能,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

走进社会,我们可以感受到文化需求日益强烈,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文化产品日益多样,文化生活精彩纷呈。

我们是否认真思考过:什么是文化?中华传统文化包括哪些合理内容?如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学习和理解这些问题,有助于我们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文化X信,促进文化发展。

第六课分三框题,本框是第二框,主要讲解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通过教学,让学生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特点、价值,从政治认同、科学精神等方面培养学生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本课教学承担着实现本单元教学目标的任务,为了更好地教学,下面我将从课程标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学情分析、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版2020年修订):“3.1 辩证地看待传统文化,领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意义,弘扬民族精神。

”二、教材分析本框主要讲述了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本框以“阅读与思考”为线索贯穿全文,从而引起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容、特点及当代价值等问题步步深入地思考。

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及特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两目内容。

教材还辅以相关链接,以丰富拓展教学内容。

三、说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一)教学目标:1.掌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及特点。

2.明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二)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相信学习本课关于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知识,有助于我们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文化X信。

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7-2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第2课时 学案

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7-2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第2课时 学案

7.2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一学科核心素养1、政治认同:在文化传承中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2、科学精神:科学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3、公共参与:正确对待中华传统文化,学习、研究和应用传统文化。

二学习重难点1、学习重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2、学习难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三课前预习1.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 ),它贯穿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

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 ),体现着爱国主义这个主题。

无论什么时候,爱国主义都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 )。

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1)在新时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培育和践行_______。

(2)要以培养担当_______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_______、_______、_______,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实现_______的中国梦。

3.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要求(1)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实践中不断结合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要求,丰富着( )。

(2)在新时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培育和践行( )。

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4.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1)为中国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强大( )。

(2)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 )精神、伟大( )精神、伟大( )精神、伟大( )精神的人民。

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 )和精神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 )。

5.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与表现:(1)内涵: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_______为核心,团结统一、_______、勤劳勇敢、_______的伟大民族精神。

(2)核心:_______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它贯穿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

7.2+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教案-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7.2+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教案-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第二框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2)理解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3)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2.教学难点: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小组讨论法。

【教学流程】(一)新课导入回顾旧知:文化的功能。

(二)学生讨论学生对照学案进行分组讨论,并同时进行板书。

(三)聚焦展示一区:最先称秦始皇陵兵马俑为“世界第八奇迹”的人,是时任巴黎市长的希拉克。

1978一次来到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不禁赞叹:“大奇迹了,不看金字塔不算真正到过埃及,不看秦俑不算真正到过中国。

”世在观赏后惊叹:“铜车马比我们宫廷的车马还要好!”约旦前国王侯赛因称:“时任卢森堡首相的皮埃尔留言:“谢谢你们给我看到了世界上最好的精品。

”曾三次参观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他赞叹:“未来。

”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认为,在近6000年的人类历史上,出现过26老的文化之一。

中华文化表现出最顽强的生命延续力。

[探究任务]1. 中华传统文化是怎样形成和发展起来的?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是什么?3. 中华文化能够延续至今从未中断说明了中华文化具有什么特点?二区:近年来,随着中国社会发展速度加快,人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富足,随之而来的则是精神生活的匮乏。

网络的发展解决了一些问题,但网络文化的开放性导致网络文化不能成为精神文化生活的主体。

在这个时候,《中国诗词大会》等一系列具备正能量的、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丰富人民精神生活的节目应运而生。

传统诗词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张名片,正以其穿越时空的强大生命力和艺术感召力,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民大众的喜爱,在全国形成了以古诗词为代表的古典文化新潮流。

在这一文化潮流中,令人欣喜的是,青少年逐渐成为中流砥柱,在掀起一波波“诗词学习热”的同时,又掀起一波波“诗词创作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热衷于写作传统诗词的现象。

《第七课 2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学历案-高中政治统编版19必修4 哲学与文化

《第七课 2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学历案-高中政治统编版19必修4 哲学与文化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本课学习主题为“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和智慧结晶。

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将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特点及其在当代社会的重要价值,从而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增强文化自信。

二、学习目标1. 知识与理解:掌握中华传统文化的概念、特点及主要表现形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堂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增强文化自信。

三、评价任务1. 知识性评价:通过课堂提问和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概念、特点的掌握情况。

2. 理解性评价: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发言,评价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价值的理解程度。

3. 应用性评价:通过课堂活动和课后实践,评价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中华传统文化相关视频或讲述传统文化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教师讲解中华传统文化的概念、特点及主要表现形式,如儒家思想、道家思想、诗词歌赋、书法艺术等。

3.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案例,如某地举办的文化节庆活动或某项传统艺术的发展历程,引导学生分析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和价值。

4.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中华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的价值和意义,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交流表达能力。

5. 总结归纳:教师总结学生讨论内容,强调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当代价值。

五、检测与作业1. 课堂检测:通过课堂小测验,检测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概念、特点的掌握情况。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如让学生收集并分析一种传统文化的起源、发展及现代影响等资料,加深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

3. 拓展阅读:推荐学生阅读相关书籍或文章,拓展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

六、学后反思1. 学生反思:学生应反思本课学习的收获和不足,如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是否更加深入,合作学习与交流表达能力是否有所提高等。

7-2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教学设计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4(2023~2024学年)

7-2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教学设计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4(2023~2024学年)

第三单元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第七课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7.2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教学设计)【课程标准及解读】课程标准:辩证地看待传统文化,领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意义,弘扬民族精神。

解读:通过学习文化的含义,科学把握文化的内涵;明确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理解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明确文化与文明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能够对现实生活中的文化与文明作出区分,知道文化载体的含义;结合文化发展进步对个人、社会、民族、国家等的影响,阐明文化的功能。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高中思想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第七课的第二框题。

本框题包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及特点”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两目,第一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及特点”,阐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化的主要内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化的特点:第二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阐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化的当代价值,如何正确对待中华传统文化。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能够正确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坚定文化自信。

科学精神:辩证看待传统文化,能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公共参与:积极参与社会生活体验,提高自身文化素养。

【教学重点】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与特点。

【教学难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与讲授分析法相结合【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如果由你们来介绍,你们会向外国朋友介绍哪些中华文化呢?纵观中华上下五千年,笔墨纸砚、唐诗宋词、京剧昆曲……文明的薪火生生不息,代代相传,为中华儿女留下熠熠生辉的文化财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唯有精神上站得住、站得稳,一个民族才能在历史洪流中屹立不倒、挺立潮头。

”纵览世界历史,一个民族的崛起或复兴,常常与其民族精神的崛起和民族文化的复兴息息相关。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念的重要来源之一。

十八大以来,无论在国内考察还是国外出访,习近平多次强调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影响和重要意义,每一次演讲中都饱含着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

7.2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教学设计高中政治统编版四哲学与文化

7.2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教学设计高中政治统编版四哲学与文化
3.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利用周末或课余时间,参与一次与中华传统文化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如参观博物馆、参加传统节日庆典、采访民间艺人等。活动结束后,以照片、视频或文字形式记录下来,并在课堂上与同学分享。
4.小组合作研究:组织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主题,对中华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发展进行研究。要求学生在课后查找资料、分析案例、总结经验,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
2.分析中华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发展,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责任感。这一部分内容的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认识到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积极作用,以及如何在自己的生活中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3.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使他们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这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2.教学过程: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2)教师强调中华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激发学生的文化自信。
(3)教师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践行传统文化价值观,为中华民族的发展贡献力量。
(4)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特布置以下作业:
2.教学过程:
(1)教师简要介绍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
(2)针对每个核心价值,举例说明其在现代社会中的体现,如仁爱精神在志愿者服务中的体现,礼仪之道在人际交往中的作用等。
(3)教师提问:“请大家思考一下,这些传统文化价值观在你们的生活中有什么意义?”
(4)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并强调中华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积极作用。
1.深入阅读经典著作:要求学生选择一本与中华传统文化相关的经典著作进行阅读,如《论语》、《孟子》、《道德经》等。阅读过程中,注意做好笔记,摘录其中的名言警句,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思考。

7.2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教学设计-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7.2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教学设计-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哲学与文化》第三单元《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第七课第二框《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教学设计课标分析一、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必修 4《哲学与文化》主要讲述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和文化观,本课在学习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后,以此为理论基础,学习探讨,同时为后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学习奠定基础。

本课依据《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必修 4《哲学与文化》内容要求3.1编写。

课程标准内容要求及分析如下。

内容要求:“3.1辩证的看待传统文化,领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意义,弘扬民族精神。

”二、教学目标1、必备知识:了解中华文化的产生、发展,阐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阐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明确对待中华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2、关键能力:培养学生实践研学的参与能力,达到实践研学与课堂探究的结合。

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明辨是非的能力,提升学生获取信息和探究论证的能力,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核心素养目标:政治认同素养:认同中华文化,具有民族自尊自信自立自强意识,保持民族气节,维护民族尊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科学精神素养: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等认识、分析、对待中华传统文化。

公共参与素养:增强文化自觉、文化自信,主动担当时代大任。

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教学难点:对待中华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四、教学思路1、教学方法:本课贯彻双贯通理念,采用实践研学与课堂探究结合的方法,引领学生走进实践基地,实践研学,教学设计分为课前实践研学、课中探析研学、课后迁移拓展。

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法,教师给予引领指导,并提供技术支持。

2、议题设计:总议题: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议题一:赏析中华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子议题 1:致敬人民,劳动接力。

子议题 2:交流互鉴,融合发展。

议题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觉子议题 1:致敬匠心,传承创新。

7.2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大单元优秀教学案例)高二政治上学期(统编版必修4)

7.2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大单元优秀教学案例)高二政治上学期(统编版必修4)
(二)问题导向
1.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2.通过分析问题,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3.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促进他们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和理解。
4.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5.鼓励学生主探究,培养他们的研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4.运用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如观察、提问、讨论等,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
5.注重评价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他们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手段,如图片、视频等,展示我国传统节日的场景和习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共鸣。
2.讲述一个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引人入胜的故事,引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思考和兴趣。
5.提高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分析传统文化的能力,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和文化观。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2.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具体案例,深入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
3.采用小组讨论、课堂展示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口头表达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
2.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提高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口头表达能力。
3.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必要的帮助和指导,促进他们的讨论深入进行。
4.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补充,形成共同的认识和观点。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体系,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4.运用比较法,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共性,提高他们的文化鉴赏能力。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学案-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学案-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7.2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核心素养】政治认同:能够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坚定文化自信。

科学精神:辩证看待传统文化,能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公共参与:积极参与社会生活体验,提高自身文化素养。

教学重点: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与特点。

教学难点:中华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课前预习——知识填充】【易错点】1.中华文化就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总和。

纠正:。

2.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标识,涵养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观。

纠正:。

3.传统文化是我们今天直接拿过来就能用的文化。

纠正:。

4.中华传统文化包含许多文化糟粕,我们要发展全新的文化,与之彻底决裂。

纠正:。

5.中华文化就是我国各民族在交流、碰撞、交锋中发展起来的中华文化。

纠正:。

自学指导和预习自测【课前先学任务】阅读90-93完成以下知识,填写(勾画)关键词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及特点1.形成发展:2.主要内容: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人文精神: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特点和影响:特点:1影响:4.批判继承中华传统文化原因:表现:正确态度:【框架梳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国家发展:民族团结:提供借鉴:国际关系:自测1. 2021年中秋晚会在“月城”四川西昌举办。

今年的中秋晚会,设置了《月到中秋》《月之故乡》《月圆梦圆》三个篇章,最突出的是部分节目展现了航空航天、奥运会和即将到来的冬运会等时事热点,融思念团圆和家国情怀于一体,传统文化与时事热点并重。

晚会通过讲好中国故事,为观众呈现出一台既有传统文化内涵,又具有时尚冲击力的晚会。

由此可见,中秋晚会的成功()①得益于文化体制改革带来的体制机制的创新②表明文化创新立足社会实践,紧跟时代步伐③在于正确处理了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④彰显了科技创新为观众带来巨大的视听震撼A.①④B.①③C.②④D.②③2.“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古诗词字里行间蕴涵着对劳动的赞美与讴歌。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7.2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教案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7.2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教案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7.2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教案【教学设计】第三单元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7.2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课标要求】辩证地看待传统文化,领会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意义,弘扬民族精神。

【教学目标】1、阐释中华民族创造的光辉灿烂的文化,了解中华文化的产生、发展,阐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

2、理解中华文化的特征,懂得中华文化是世界文明古国中唯一没有中断而延续至今的文化,明确中华文化的影响,增强政治认同,建设文化强国。

3、明确对待中华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阐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培养科学精神,运用辩证思维看待传统文化,积极参与、主动担当,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核心素养目标】1、政治认同: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2、科学精神:通过对传统文化特点和当代价值的分析,辩证认识传统文化的价值3、公共参与:在辩证看待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自觉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教学重难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要正确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方法】议题式教学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1、学生小组合作搜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文学艺术、哲学思想、科学技术等方面的成就,制作PPT2、课前播放MV:《礼仪之邦》二、导入新课: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创造了浩若烟海、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之称,礼仪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华传统文化,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体味其时代价值。

三、课堂探究:总议题: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议题一:穿越历史,寻找文化之根环节一:播放视频:《中华文明》探究中华传统文化是怎样产生并发展起来的?学生活动:结合视频谈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教师总结:①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勤劳智慧、自强不息创造得来的;②我国各民族在交流、碰撞、交锋中发展起来的,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成为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③中华文化是在与世界各国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7.2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教案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7.2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教案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7.2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教学设计总议题:如何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者和传播者?分议题:1、中华文化如何形成?2、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3、新时代如何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如何弘扬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核心素养1.政治认同:主动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正确面对中华传统文化。

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伟大梦想之中,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付出自己的努力,承担自己的责任,增强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

2.科学精神:能够明确对待中华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和原则,能够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等认识,分析,对待中华传统文化。

阐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3.公共参与:积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重点:如何正确对待中华传统文化教学难点: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当代价值教学方法合作探究,议题式教学教学流程:导入:中医抗役佑我华夏千百年环节二:讲授新课镜头一,通过讲述中医佑我华夏千百年历史,并结合中医在今年抗击新冠状病毒中的突出贡献,引导学生进入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感知在了解中医智慧对我们抗役的启示,让学生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模式结合教材知识,完成下列任务:针对秋冬季,呼吸疾病高发阶段,古人给我们哪些应对的智慧启迪。

组内商议,小组代表展示议学成果。

(时间2分钟)师生明确: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并汲取古人的智慧,更好的打好今年秋冬抗役战争活动二:在初步学习眼睛保健操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穴位按摩,完成下列任务:思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其他领域的辉煌成就首先讲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

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人文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第一:阐述核心思想理念的主要内容。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上和合,求大同等核心思想理念,不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是中国人日常生活中为人处世的行为准则,在今天的社会环境下,依然具有非常重要的时代价值。

7.2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教学设计)高二政治教学设计(统编版必修4)

7.2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教学设计)高二政治教学设计(统编版必修4)
7.2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教学设计)高二政治教学设计(统编版必修4)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掌握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念,如仁爱、礼仪、诚信、和谐等。
2.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演变过程,包括诸子百家、儒家思想、道教文化、佛教文化等,并分析其对我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2.练习题类型:选择题、简答题、案例分析等。
3.教学目的: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总结归纳,500字
1.教学内容:回顾本节课所学的中华传统文化知识,梳理重点、难点。
2.教学方法:采用师生互动、学生自主总结等形式,帮助学生巩固知识体系。
3.教学总结:强调中华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树立民族自豪感。
-中华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发展
-儒家、道家等思想流派的核心观念及其现实意义
-如何正确评价中华传统文化,克服个人主观偏见
2.教师指导:巡回指导各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互相交流,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课堂练习,500字
1.教学内容: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检验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知识的掌握程度。
2.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纪录片、图片、文献等,丰富教学手段,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3.鼓励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和实地考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地域特色,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4.指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对传统文化进行客观评价,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树立民族自信心。
2.学生在分析问题时,容易受到个人情感和主观偏见的影响,难以客观评价中华传统文化。教师应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培养其独立思考和客观分析问题的能力。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教案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教案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教学设计设计人:教学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本教学设计力图以《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师生互动教学"为指导,以信息技术融入学科教学为手段,以课堂为依托来实现教学目标。

教学背景分析(一)课题及教学内容分析《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是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二框内容。

第三单元围绕“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展开阐述,第七课《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概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与特点,分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提出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具体要求,尤其是对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进行了全方位的解读。

第七课的三个框题之间是一种递进关系,通过学习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掌握中华传统文化的鲜明特点以及蕴含的当代价值,才能引导学生从内心深处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二)学生情况分析高二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学科知识积累,初步具备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能辩证的看待问题,并且学生对社会生活中的文化现象了解较多,且十分感兴趣,这为理论联系实际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热情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这些为本节课的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但是学生在学习基础和学科学习兴趣上存在较大差异,且缺乏思维的广度和深度,需要通过引导将学生对文化现象的感性认识上升到对文化功能与价值的理性认识,以提升自己的思维深度。

教学目标1.政治认同:通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和特点以及其当代价值的学习,学生认同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政治认同。

2.科学精神:通过点翠工艺的例子,学生学会辦证看待中华传统文化,进而正确对待中华传统文化,科学把握中华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3.公共参与: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领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主动学习、弘扬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主人公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教学重点和难点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及特点(重点)2.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重点)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难点)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多媒体课件、情景教学法、合作探究法、理论讲授法板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课程导入教师:同学们知道这些图片分别代表哪些传统文化吗请一位同学回答图片代表的建筑文化。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学案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学案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课题 7.2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教学目标 核心素养】1. 政治认同:描述中华文化的形成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和特点。

树立高度的文化认同,提高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增强文化自信。

2. 科学精神:正确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科学的改造和创新。

【教学重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成就。

【教学难点】如何正确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教学方法】思维导图法 议题探究式【教学过程】第一部分 课前预习导学(阅读92到96页文字,完成下列内容)是中华民族 、 创造得来的。

形成发展 是各民族在 、 、 中发展起来的。

是与 交流、碰撞、交锋发展起来的。

: 等。

: 等。

: 等。

体现在 、 、 、 等方面。

特点: 、 。

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 ;是中华民族共同的 ,涵养着中华民族 ; 其蕴含的诸如 、 、 、 、 、 、 ,能为解决当代中国和世界发展中的问题有借鉴意义。

其包含的 、 、 ,这些思想观念有助于 ,构建 。

正确对待传统 、 ,改造 。

文化的态度 、 ,创造 、发展 。

、 , 对待, 继承。

第二部分 课堂展示探究[议题探究一] 体会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增强文化自信。

阅读93、94页材料和相关链接,根据所学知识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说说这些文字体现了中华文化的什么特征及其原因?[议题探究二] 体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阅读95页两个观点,思考并讨论:传统文化对现实生活是财富还是包袱?列举实例说明。

第三部分 课堂反馈检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1.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扁鹊提出了“望、闻、问、切”的诊疗方法,奠定了中医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基础。

此后,中医药在不断汲取世界文明成果、丰富发展自己的同时,也逐步传播到世界各地。

目前,世界卫生组织成员中已有103个认可使用针灸。

这充分说明()A.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具有包容性B.中华文化拒绝外来文化C.文化多样性是人类进步的动力D.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的集中体现2.陕西蓝田县近年来积极挖掘本地传统乡约家训中修身、立业、齐家、交友等契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髓,围绕“品行端正不违法、勤俭持家惜物力、邻里互帮不生非、崇文尚德重教育”等内容,对千年以前由“蓝田四吕”兄弟制订的、我国第一部成文的村规民约《吕氏乡约》进行重新修订并形成了《蓝田新乡约》。

7.2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教学设计上学期高二政治(部编版必修4)

7.2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教学设计上学期高二政治(部编版必修4)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1.教师以生动有趣的故事、历史典故等方式,引出中华传统文化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例如:“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中华传统文化这一章节。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文化成就。我们先来听一个关于孔子的小故事,看看这位古代圣人如何身体力行,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2.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练习,教师对答案进行讲解,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纠正和指导。
(五)总结归纳(500字)
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中华传统文化的知识点、重难点。
例如:“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特点、历史发展等知识。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也明白了如何去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知识与技能方面的重难点:
-正确理解和把握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特点及其在历史发展中的地位。
-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传统文化进行客观评价和分析。
2.过程与方法方面的重难点: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使其在探讨传统文化问题时,能够有自己的见解。
2.互动探究,深入理解:
-设计具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课堂辩论,使他们在互动中深入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
-邀请专家、学者进行专题讲座,让学生了解学术前沿,拓宽视野。
3.实践活动,学以致用:
-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文化遗址等地,让他们亲身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鼓励学生参加传统文化实践活动,如书法、国画、民乐等,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二、学情分析
在高二政治教学中,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对中华传统文化有初步的了解和认识。然而,在现实学习中,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统编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第7课第二框《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优质课教案

统编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第7课第二框《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优质课教案

统编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第7课第二框《正确认识
中华传统文化》优质课教案
【教材分析】
本框主要讲述了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本框以“阅读与思考”为线索贯穿全文,从而引起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容、特点及当代价值等问题步步深入地思考。

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及特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两目内容。

教材还辅以相关链接,以丰富拓展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掌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及特点。

2.明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核心素养】
1.政治认同
相信学习本课关于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知识,有助于我们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文化X信。

2.科学精神
探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特点和当代价值,增强文化X信。

7.2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大单元说课稿)高二政治上学期(统编版必修4)

7.2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大单元说课稿)高二政治上学期(统编版必修4)
(三)巩固练习
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升应用能力,我计划设计以下巩固练习或实践活动:
1.小组讨论:针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价值观念和特点,设计讨论话题,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分享;
2.案例分析:提供与中华传统文化相关的现实案例,让学生分析其中蕴含的文化元素,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3.课堂展示: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示与中华传统文化相关的实物、图片等,并介绍其背后的故事;
(二)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预见到以下可能的问题或挑战:
1.部分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不足,影响学习积极性;
2.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核心思想的理解可能不够深入;
3.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时间分配不合理的情况。
应对措施如下:
1.针对学生兴趣不足,我将结合生活实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
(3)培养学生积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根据对学生的了解和教学内容的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如下:
1.教学重点:
(1)中华传统文化的形成、发展过程及其核心思想;
(2)中华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其在现代社会的影响;
(3)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方法和途径。
2.教学难点:
(1)对中华传统文化核心思想的深入理解;
2.视频资料:播放与中华传统文化相关的纪录片、讲座等,丰富学生的视听体验;
3.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找相关资料,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4.实物展示:展示中华传统文化的实物,如书法、绘画、工艺品等,增强学生的感知体验。
它们在教学中的作用包括: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拓展学生知识面。
(三)互动方式

7.2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教案(表格式)-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7.2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教案(表格式)-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教学设计课程基本信息学科思想政治年级高二学期秋季课题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教科书书名:人教2017课标版(统编)必修四《哲学与文化》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教材分析1.本节课是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二框。

2.本单元紧紧围绕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展开,核心是正确认识和对待中华传统文化、国外文化有益成果,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坚定文化自信。

3.本课共三框,层层递进,逐步引导学生加深基础理论认识、科学进行文化辨析评价,从而作出正确的行为选择。

4.本框阐明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和特点,强调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教学目标1.通过观看视频与阅读资料,了解中华文化的产生、发展,讲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

2.通过交流思考,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征,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性和影响力,认同中华文化,不断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认同。

3.通过合作探究,明确对待中华传统文化的态度和原则,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对中华传统文化作出理性评价,培养科学精神。

4.正确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明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意义,自觉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弘扬者。

教学内容课程标准基本要求:本框对应的是《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模块4“哲学与文化”的内容要求“3.1辩证地看待传统文化,领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意义,弘扬民族精神。

”教学重点: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与特点。

点,从而增强文化自信。

环节三:思辨·传统文化【情境】观点一:传统文化是财富。

它维持着我们的社会秩序,增强了我们的民族认同感,为我们的精神提供了栖息之所。

如果没有传统文化,我们将失去精神家园。

观点二:传统文化是包袱。

它是一种惰性的力量、保守的因素。

它钳制着我们的交往方式和思维方式,控制着我们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情趣,制约着我们的价值取向。

7.2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教案)-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7.2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教案)-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基于分层目标导向的高中政治教学设计——必修4《哲学与文化》第七课第2课时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一、教材分析本单元围绕“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展开阐述,《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是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第七课的第二课时,在学习文化本质与功能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概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与特点,分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探究了对待中华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为后续文化部分的学习奠定知识基础。

本课时内容多但较简单,开展教学要充分联系学生实际,家国情怀与理论学习并重,哲学与文化相结合,以提升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

选取立足中国、继承传统、着眼特色并贴近生活实际的素材,引导学生立足当代中国,发现与探寻文化实质,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坚定文化自信,提升参与文化建设的自觉性和能力。

二、学情分析高二年级的学生,初步具备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能够通过搜集资料对比、归纳总结、归因分析等方法对社会现象作出基本评价和理解。

但是缺乏思维的广度和深度,需要教师通过情境材料的选取,知识的建构,问题的启发,思辨能力的培养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度学习。

教学设计主要用新鲜有力度的现实素材,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进而激活学生情感与价值共鸣。

本课时以“浙江原创舞蹈节目《碇步桥》登上央视兔年春晚舞台”为背景,以“浙江泰顺碇步桥火了,并非偶然”为主线,探寻“碇步桥火出圈”的文化实质,感受富有诗情画意的江南韵味,体会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感悟历史文明的延续,进而以提高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为主要目标,以立德树人为教学的根本目标。

三、教学目标根据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20年修订版)要求,学生能够“辩证地看待传统文化,领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意义。

”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增强文化自信,激发爱国热情,自觉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者、传承者,主动参与文化创新。

本课时教学确定如下核心素养目标:1.政治认同:理解“碇步桥火出圈”的文化实质,认同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坚定制度自信与文化自信。

7.2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教学设计高二政治上学期教学设计(统编版必修4)

7.2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教学设计高二政治上学期教学设计(统编版必修4)
5.问题驱动,思维拓展: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6.情感引导,价值观教育:结合现实生活,引导学生认识到中华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积极作用,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全球视野。
7.评价反馈,促进成长: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及时给予反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适时调整教学策略。同时,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探究、深入思考,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2.知识基础:学生在前期学习中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历史背景有所掌握,但知识体系尚不完善,对传统文化的优秀成分和现实意义认识不足。
3.学习兴趣与动机:部分学生对传统文化感兴趣,但缺乏深入了解的途径和动力;部分学生对传统文化抱有排斥心理,认为其与现代社会脱节。
4.学习方法与能力:学生在学习传统文化方面,信息检索、分析归纳、批判性思维等能力有待提高。此外,团队合作和表达交流能力也需要进一步培养。
2.过程与方法方面:重点是培养学生运用案例分析、讨论、合作等学习方法,深入探究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与价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重点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文化自信,尊重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难点
1.知识与技能方面: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从更深层次上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价值观相结合。
3.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所学内容,撰写一篇关于“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短文,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检验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与应用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选择一个你感兴趣的中华传统文化主题,如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书法、绘画等,撰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展示你对这一文化主题的正确认识和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7.2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教学设计总议题:如何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者和传播者?
分议题:
1、中华文化如何形成?
2、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3、新时代如何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如何弘扬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核心素养
1.政治认同:主动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正确面对中华传统文化。

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伟大梦想之中,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付出自己的努力,承担自己的责任,增强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

2.科学精神:能够明确对待中华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和原则,能够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等认识,分析,对待中华传统文化。

阐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3.公共参与:积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教学重点:如何正确对待中华传统文化
教学难点: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当代价值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议题式教学
教学流程:
导入:中医抗役佑我华夏千百年
环节二:讲授新课镜头一,通过讲述中医佑我华夏千百年历史,并结合中医
在今年抗击新冠状病毒中的突出贡献,引导学生进入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感知在了解中医智慧对我们抗役的启示,让学生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模式结合教材知识,完成下列任务:针对秋冬季,呼吸疾病高发阶段,古人给我们哪些应对的智慧启迪。

组内商议,小组代表展示议学成果。

(时间2分钟)
师生明确: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并汲取古人的智慧,更好的打好今年秋冬抗役战争
活动二:在初步学习眼睛保健操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穴位按摩,完成下列任务:思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其他领域的辉煌成就首先讲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

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人文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
第一:阐述核心思想理念的主要内容。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上和合,求大同等核心思想理念,不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是中国人日常生活中为人处世的行为准则,在今天的社会环境下,依然具有非常重要的时代价值。

第二:阐述中华传统美德的主要内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非常丰富的道德理念和规范,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孝悌忠信,礼仪廉耻的荣辱观念,体现着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行为方式。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要大力弘扬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中华传统美德。

第三:阐述中华人文精神的主要内容。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多样,珍贵的精神财富,如求同存异,和而不同,中和泰和,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俭约自守的生活理念等,是中国人民思想观念,风俗
习惯,生活方式,情感样式的集中表达,滋养了独特丰富的文学艺术,科学技术,人文学术,至今仍然具有深刻影响,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要大力弘扬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内容。

师生明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重要的文化软实力。

通过引导,让学生感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点讲解两者的区别
重难点突破:是不是所有的中华传统文化都是精华?针对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我们应该如何对待?
展示材料,出示问题。

根据材料,结合教材知识,完成下列任务:结合生活实例和屠呦呦青蒿素的发明,探究中华传统中医药如何再创辉煌。

组内商议,小组代表上台展示举措。

师生明确:中年华传统文化主要是产生于中国封建社会,是对中国古代社会经济,政治的反映,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受到当时人们的认识水平和社会制度的局限性的制约和影响,因而也不可避免地存在陈旧过时或已成为糟粕性的东西,因而对待传统文化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从正反两种认知态度着手,引导学生辩证的看待传统文化的价值,树立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对于传统文化的价值,无论是肯定还是否定,谁也不能不直面它的影响。

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每个人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才能使自己全面发展,更好的创造新生活。

活动请学生结合自身实际,谈一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的认识。

(2分钟)学生上台展示,引发共鸣。

得出结论: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强调求同存异、和而不同、和平发展,这
些思想和理念有助于正确认识和处理国际关系,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通过视频中医抗役走向世界来加深认识
2.为解决当代中国和世界发展中的许多问题提供有益借鉴。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诸如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思想,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等,能够为解决当代中国和世界发展中的许多问题提供有益借鉴。

3.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标识,涵养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观。

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激发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有助于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的安全和统一,铸牢中华民族的共同体意识。

结束升华:教师寄语传承华夏文明,引领立志修身。

秉承祖先智慧,传播华夏文明。

传播东方智慧,共享华夏文明。

承圣贤之德,解天下大事,我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点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