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册第一单元图形的变换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第十册教学计划
小学数学第十册教学计划一、班级学生差不多情形分析(一)学生把握双基情形分析五(1)班全班24+1人,其中男生15人,女生10人,其中弱智学生1人。
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能从已有的知识和体会动身猎取知识,抽象思维水平有了一定的进展。
基础知识把握比较牢固,有一定的学习数学能力。
在课堂上大部分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具有一定的观看、分析、自学、表达、操作、与人合作等一样能力,在小组合作中,同学之间会交流合作,但自主探讨能力不高。
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基础知识差, 上课不认真听讲,不能自觉地完成学习任务,需要老师督促并辅导。
从上学年的知识质量验收的情形看,学生存在明显的两极分化,后进生的面依旧专门大。
本学期重点抓好学习上有困难学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指导工作,全面提高合格率和优秀率。
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创设愉快情境教学,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进入最佳学习的动态。
(二)学生学习态度适应分析全班学风比较浓厚,同学之间有较强的竞争意识。
差不多能做到上课用心听讲,大胆质疑,认真完成作业。
但也有许多同学对学习不够重视,目的性还不够明确,课堂上养成了做小动作的不良适应,作业总是拖拉、字迹模糊、个别有抄袭现象。
这学期有待进一步端正学习态度。
(三)学生分层情形:依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将全班学生分成a、b、c三个层次,把全班学生中的学习、思想较好的编为a层,一样(中等)的学生编为b层,目前较差的学生编为c层。
具体分层如下:a层学生:吴狄豪朱逸涵林如意叶帆方诚旭张维妙陈雨洁张庭睿这几个学生学习适应养成良好,喜爱动脑摸索,对基础知识把握比较扎实,有了一定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成绩相对稳固优秀。
他们上课能够积极动脑摸索,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
敢于质疑,合作意识较强,学习态度认真,有较强的自学能力。
他们不仅自己学习好,还乐于关心学习有困难的同学,起到了小老师的作用。
b层学生:韩娅洁叶泉龙许南克黄佳妮倪瑞南吴心茹吴鑫强李苗苗李达这几个学生学习适应养成较一样,智力因素偏中下水平,学习态度较端正的,成绩良好。
《图形的变换》轴对称教学设计
图形的变换轴对称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本教学设计旨在使学生了解轴对称的定义,并能够在平面图形中识别轴对称的特点和性质,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理解轴对称的概念和定义;2.能够通过观察判断图形是否具有轴对称性;3.学会绘制具有轴对称性的图形。
二、教学内容本教学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轴对称的概念和定义;2.轴对称的特点和性质;3.判断图形是否具有轴对称性的方法;4.绘制具有轴对称性的图形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可以通过一个小游戏来导入本节课的内容。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一个不规则的图形,然后让学生思考这个图形是不是具有轴对称性,并找出它的对称轴。
通过这个小游戏,激发学生的思维,引起学生对轴对称的兴趣。
2. 引入教师简要介绍轴对称的概念和定义,并举几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
然后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判断一个图形是否具有轴对称性。
3. 深入讲解教师讲解轴对称的特点和性质,如对称轴上的任意两点关于对称轴对称;图形上的任意一点与其关于对称轴上的对称点都相等;具有轴对称性的图形可以通过折叠对称轴使两边重合等等。
4. 案例分析教师给出一些复杂的图形,让学生判断它们是否具有轴对称性,并找出对称轴。
然后请学生用线和纸找出一些他们日常生活中具有轴对称性的图形,如卡片、围墙等等。
5. 练习教师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通过练习来巩固所学内容。
练习题可以包括判断图形是否具有轴对称性,找出对称轴等等。
同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互相交流,让学生在讨论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四、教学评价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练习情况来进行评价。
评价的内容包括学生对轴对称的理解程度、判断图形是否具有轴对称性的准确性以及绘制具有轴对称性图形的正确性等。
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思考和互动情况来评价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五、教学反思通过这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对轴对称的理解程度还有待提高,有些学生在绘制具有轴对称性图形时还存在困难。
图形的变换数学教案
图形的变换数学教案
标题:图形变换数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图形变换的基本概念。
2. 掌握图形平移、旋转、对称、放缩等基本变换方法。
3. 能够运用图形变换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重点:理解图形变换的基本概念,掌握图形变换的基本方法。
2. 难点:灵活运用图形变换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
1. 引入新课:
通过一些有趣的图片或者动画展示图形变换的效果,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图形变换。
2. 讲授新课:
(1)图形变换的基本概念:解释什么是图形变换,以及它在生活中的应用。
(2)图形变换的基本类型:讲解平移、旋转、对称、放缩等基本图形变换,并用具体的例子进行说明。
(3)图形变换的基本方法:详细讲解如何进行各种图形变换,包括步骤和注意事项。
3. 练习与实践:
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自己尝试进行图形变换,检查他们是否真正理解和掌握了图形变换的方法。
4. 拓展与提高:
介绍一些复杂的图形变换,比如复合变换,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多个基本变换组合起来进行更复杂的变换。
5. 小结与作业:
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一些相关的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后继续思考和练习图形变换。
四、教学评价
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的反馈,了解学生对图形变换的理解程度和操作能力,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五、教学反思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以便改进和优化后续的教学。
《图形的变换》课堂实录数学教案
《图形的变换》课堂实录数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图形变换的基本概念。
2. 掌握图形变换的方法,包括平移、旋转和镜像对称。
3.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掌握图形变换的基本方法。
难点:理解和运用图形变换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图形变换现象(如摩天轮的旋转、电梯的上下移动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数学原理。
2. 讲授新知
(1) 图形变换的基本概念:解释什么是图形变换,它是如何改变图形的位置和形状的。
(2) 平移:介绍平移的定义,并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理解平移的过程和结果。
(3) 旋转:讲解旋转的概念,以及旋转中心、旋转方向和旋转角度对图形的影响。
(4) 镜像对称:解释镜像对称的含义,让学生明白镜像对称是关于一条直线或一个平面的对称操作。
3. 实践活动
设计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图形变换,例如画出一个图形经过平移、旋转或镜像对称后的样子。
4. 知识应用
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
例如,如果一个物体在做某种图形变换,如何描述它的运动路径?
5. 总结回顾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图形变换的基本概念和方法,以及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课后作业:
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
在教学结束后,教师应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看看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需要改进,以便于提高教学效果。
《图形的变换》教案【精选6篇】
《图形的变换》教案【精选6篇】《图形的变换》教案篇一《图形的变换》教学设计第四稿【教材分析】“图形的旋转”是继对称、平移之后的又一种图形的基本变换,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中图形变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图形的旋转”这节课的教学内容灵活丰富,符合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的生活经验。
学习本课前,学生已经在三年级初步感受了生活中的平移与旋转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沿水平、垂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本节课是在上述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通过具体实例的展示,呈现学生在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美丽图案,使学生运用变换的知识分析、欣赏、发现美,了解一个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制作成复杂图形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数学的文化价值,激发学生创造欲望,为后面设计简单图案做好铺垫,也为后续学习“图形的变换”奠定基础。
在生活中,有各种美丽的图案,其中有很多图案是由简单的图形经过平移或旋转得到的。
本节课所展示的正是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形成复杂图案的过程。
教材从“欣赏图案”入手,让学生观察这些图案的特点,然后将图案进行分解,逐步展示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后形成复杂图案的过程。
教材编排注重以下两点:1、在操作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图形变换的特点。
2、在图形的变换中,提倡不同的操作方法。
3、鼓励学生设计制作美丽的图案。
在教学时,我把旋转的三要素“中心点、方向、角度”作为重点来突破,在学生观察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动手操作,体验旋转的过程,以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
教学中注重让学生“先想一想,再做一做,再想一想”,试图在操作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图形变换的特点,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学生分析】学生特点:求知欲高、模仿能力强,思维多依赖于具体直观形象。
知识基础:1、在三年级初步感受了生活中的平移与旋转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沿水平、垂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2、在本册教材第二单元第四课“旋转与角”中已感知了图形的旋转,知道了旋转要围绕一个点旋转,体会了旋转过程中角的变化。
生活经验:通过“转纸风车”、“看风扇转动”、“螺旋桨转动”等已初步感受到变换现象的特征。
图形的变换教学设计
三、图形的变换单元内容:三年级时,学生已经结合实例初步感知了生活中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现象,认识了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四年级时,结合实例观察,学生己经了解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并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
本单元学习的图形变换内容是在上述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是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知识的综合运用。
通过具体实例的展示,使学生知道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旋转或轴对称,能形成一个较复杂的图形,并能运用图形的变换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本单元主要通过三个活动引导学生展开学习:图形的变换、图案的设计、数学与欣赏。
单元目标:★知识与能力:1、经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旋转或轴对称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能有条理地表达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换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2、经历运用平移、旋转或轴对称进行图案设计的过程,能灵活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3、结合欣赏和设计美丽的图案,感受图形世界的神奇。
★过程与方法:结合观察、操作、想象,体验图形的变换,发展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探索与发现图形变换的过程中,增强对图形与变换的兴趣,并进一步感受对称美,感受平移和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
单元重点:经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旋转或轴对称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能有条理地表达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换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单元难点:能灵活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单元关键:设计一些学生动手操作的内容,鼓励学生将观察、操作与思考相结合,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图形的变换【教学内容】:图形的变换,教材第35~36页内容。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经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或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体验图形的变换,发展空间观念。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想象,体验图形的变换,发展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平移和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
《图形的变换与坐标“同课异构”获奖教案优质教学设计
数学核心素养包含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学运算、直观想象、数据分析等六个方面。
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要通过学科教学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来具体实施。
第一,数学学科教学活动是数学学科素养培养的主要途径。
数学核心素养的六个方面在小学、初中、高中、本专科、研究生教育等五个阶段的内涵、学科价值和教育价值、表现等方面的要求各不相同,要仔细推敲,准确把握,切实贯穿到学科教学活动中去。
第二,研究性学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数学学科素养培养的重要途径。
本课正在基于此,在教学设计与环节的应用上,设计都非常适合学生初学。
这一点在分层教学中也有体现。
图形的交换与坐标【知识与技能】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感受到图形经过平移、旋转、轴对称、放大或缩小的变换之后,点的坐标相应发生变化.探索图形平移、轴对称、放大或缩小的变换中,它们点的坐标变化规律.【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转化思想和知识迁移能力.【情感态度】让学生体悟数学变化中的规律,感受数学的乐趣.【教学重点】图形运动与坐标变换的关系.【教学难点】图形运动与坐标变换的具体应用,通过比较放大或缩小后的图形与原图形,归纳位似放大或缩小图形的规律.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思考在同一个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图形经过平移、旋转、轴对称、放大或缩小之后,点的坐标会如何变化呢?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现在我们带着问题来一起探究.1.平移变换的坐标变化规律例1 如图,△AOB沿x轴向右平移3个单位之后,得到△A′O′B′,三个顶点的坐标有什么变化?【归纳结论】三个顶点的纵坐标都没有改变,而横坐标都增加了3.例2 如图,△ABC的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3,4)、(-4、3)和(-1,3),将△ABC 沿y轴向下平移3个单位得到△A′B′C′,然后再将△A′B′C′沿x轴向右平移4个单位得到△A″B″C″,试写出现在三个顶点的坐标,看看发生了什么变化.【归纳结论】经过两次平移后,三角形三个顶点的横坐标都增加了4,纵坐标都减少了3.【思考】通过以上例1、例2的探究你发现经过平移变换,点的坐标变化有什么特点?【归纳结论】(1)左、右平移,它们的纵坐标都不变,横坐标有变化,向右平移几个单位,横坐标就增加几个单位,向左平移几个单位,横坐标就减少几个单位.(2)上、下平移,它们的横坐标都不变,纵坐标有变化,向上平移几个单位,纵坐标就增加几个单位,向下平移几个单位,纵坐标就减少几个单位.2.轴对称变换的点的坐标变化规律例3 如图,△AOB关于x轴的轴对称图形是△A′OB,关于y轴的轴对称图形是△A″OB″,它们对应顶点的坐标有什么变化?【归纳结论】(1)关于x 轴对称,横坐标不变,纵坐标互为相反数;(2)关于y 轴对称,纵坐标不变,横坐标互为相反数.3.位似变换的点的坐标变化规律. 例4 如图,将△AOB 缩小后得到△COD, (1)它们的相似比是多少?(2)△AOB 的顶点坐标发生了什么变化?【归纳结论】横纵坐标都变为原来的21. 思考 将例4中的△AOB 以O 为位似中心,将△AOB 放大到原来的2倍得到△A ′OB ′. (1)△A ′OB ′可以画几个?(2)△AOB 的顶点坐标发生了什么变化? 4.概括:填充完成教材92页的表格. 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如图,在对Rt △OAB 依次进行位似、轴对称和平移变换后得到Rt △O ′A ′B ′. (1)在坐标纸上画出这几次变换相应的图形;(2)设P (x,y )为△AOB 边上任一点,依次写出这几次变换后点P 对应点的坐标.【教学说明】教师适当点拨,学生分组讨论.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到哪些知识?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问?1.布置作业:从教材相应练习和“习题23.6”中选取.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的“课时作业”部分.本节课采用集体讨论和活动探究`的数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归纳结论,体验学习的快乐,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随机事件的概率25.1 在重复试验中观察不确定现象【知识与技能】1.理解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的概念.2.会用频率估计随机事件在每次试验时发生的机会的大小.【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节的学习,会根据经验判断一个简单事件是属于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还是随机事件.懂得用试验的方法分析随机事件发生的机会的大小.【情感态度】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积极参与对数学问题的探讨,利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解决现实问题.【教学重点】1.理解随机事件的特点,会判断现实生活中哪些事件是随机事件;2.通过试验的方法来判断随机事件发生机会的大小.【教学难点】判断现实生活中哪些事件是随机事件.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1.播放一段天气预报,引出一句古话“天有不测风云”.从这句话引申出世界上有很多事情具有偶然性.人们不能事先判断这些事情是否会发生,但是随着对事件发生可能性的深入研究,人们发现许多偶然事件的发生也是有规律可循的.所以天气预报也只是对未来天气的预测,但并不是一定会如此.【教学说明】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体会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2.分析说明下列事件能否一定发生.(1)今天不上课.(2)明天要下雨.(3)煮熟的鸭子飞了.(4)投一枚硬币,正面向上.【教学说明】教师提出问题,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思考,让学生感知事件的发生有多种可能.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探究1掷一枚正方体骰子,请考虑以下问题:(1)掷得的点有几种可能的结果?(2)掷得的点数会是1吗?(3)掷得的点数小于7吗?(4)掷得的点数会是0吗?【教学说明】教师提出问题,请学生动手操作试验,感知事件发生的多种情况,经过操作试验思考问题,让学生分析阐述自己的观点,初步感知事件发生的情况类别.1.从上述探究中可知,有些事件发生与否是可以事先确定的,有些事件发生与否是不能事先确定的.【教学说明】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事件发生的三种情况,增强学生对事件发生可能性的认识.【归纳结论】我们称那些无需通过试验就能够预先确定它们在每次试验中都一定会发生的事件为必然事件,称那些在每次试验中都一定不会发生的事件为不可能事件,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统称为确定事件,无法预先确定在一次试验中会不会发生的事件称为随机事件.2.请同学们举生活中的实例说明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教学说明】学生结合定义列举,并能稍作阐述,教师讲评、归纳、鼓励.3.做一做准备三张大小一样的图片,把每张图片都对折,剪成大小一样的两张.将这六张小图片有图案的一面朝下,然后混合,让你的同伴随机抽出两张小图片.问题:(1)你认为抽出的两张小图片正好能成功拼成原图的机会大吗?(2)猜一猜,大概平均几次里会有一次成功呢?并通过试验验证你的猜想.【教学说明】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试验,学生通过试验,观察结果,思考并得出结论,体会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探究2问题:随机事件是否发生,没人能够预测,这就叫“随机性”,但是在捉摸不透的背后,是否隐藏着某种规律?阅读教材128~129页图表.思考:(1)通过以上图表,你发现有什么规律?发现当试验次数比较多的时候,“出现正面”的频率在0.5附近波动.(2)如果换成其他试验,是否也能发现类似的规律?试验:与你的同伴合作,做一做抛掷两枚硬币的游戏,全班同学每人各掷20次,一位同学抛的时候,另一位同学协助记录试验结果,汇集其他同学的记录,完成教材表25.1.3和图25.1.2.思考:通过试验你发现1.在试验中,“出现两个正面”的频率稳定在______%附近,“出现一正一反”的频率稳定在______%附近.2.如果将试验中的硬币换成瓶盖.你觉得频率也会逐渐稳定吗?如果是,那么稳定的数值会和(1)中的一致吗?用试验验证你的猜想.【归纳结论】通过前面的试验,我们可以发现,虽然每次试验的结果是随机、无法预测的,但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事件发生的频率会稳定在某一个数值附近,所以我们可以用频率估计随机事件在每次试验时发生的机会的大小.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下列事件中,属必然事件的是()A.男生的身高一定超过女生B.方程4x2=0有实数解C.明天数学考试小明一定得满分D.两个无理数相加一定是无理数2.下列事件中,哪些是随机事件?哪些是必然事件?哪些是不可能事件?说说你的理由.(1)掷一枚骰子,6点朝上.(2)367人中至少有2人出生日期相同.(3)小明想用长度为10cm,20cm,30cm的小木条,首尾相接,做一个三角形.(4)小明买福利彩票,中500万奖金.3.20张卡片分别写着1,2,3,…,20,从中任意抽取一张,号码是2的倍数的机会有多大?你能预测吗?请用重复试验的方法检验你的猜想.【教学说明】上述题目较为简单,可让学生自主完成,教师再选派几名学生作出回答即可.【答案】1.B2.(1)随机事件(2)必然事件(3)不可能事件(4)随机事件3.1/2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本堂课你学到了哪些有关随机事件的知识?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说说看.【教学说明】在学生回顾与反思本堂课的学习过程中,进一步完善认知,师生共同归纳总结.1.布置作业,从教材相应练习和“习题25.1”中选取.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图形的变换》数学教案设计
《图形的变换》數學教案設計主题:《图形的变换》数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图形变换概念,包括平移、旋转和对称。
2. 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图形变换操作。
3. 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图形变换的基本概念2. 平移、旋转和对称的定义与特点3. 实践活动:进行简单的图形变换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展示一些经过变换后的图形,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图形是如何变化的。
然后引出今天的主题——图形的变换。
2. 新课讲解:(1) 基本概念:教师讲解什么是图形的变换,以及变换的三种基本形式:平移、旋转和对称。
(2) 平移、旋转和对称:分别讲解这三种变换的特点和方法,并通过实例来说明。
3. 实践活动:教师分发给学生一些图形,让他们尝试进行平移、旋转和对称的操作,体验图形变换的过程。
4. 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图形变换的概念和方法。
四、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在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观察学生的操作过程,了解他们是否掌握了图形变换的方法。
2. 结果评价: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或者小测试的方式,检查学生对图形变换的理解程度。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每个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同时,也需要反思自己的教学效果,以便改进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六、家庭作业:布置一些图形变换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家进行复习和巩固。
七、扩展阅读:推荐一些关于图形变换的课外读物或网络资源,供学生自学和深入研究。
《图形的旋转》教学设计
《图形的旋转》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图形的旋转》这节课,是新人教版小学第十册第一单元《图形的变换》中的内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使学生通过观察与举例认识旋转,并掌握旋转的特征,为下一节课学习“利用旋转的特征”按要求做出简单图形旋转后的图形打好基础,也为今后的学习作好铺垫.二、教学设计思路作为旋转内容的开篇课,教材内容较简单,我全面分析了教材内容,并结合新课标的要求,将知识的学习方式定位在直观感知与操作确认上,并通过学生的探索发现,达到深刻理解知识的目的.引言中,我选择风车为知识背景展开研究,以此为背景引入旋转的相关概念,学生熟悉,易于接受.为了使知识的引入有梯度,有层次,我在风车旋转的设计上也是由简入繁,最初是对一条线段式针的研究,后来是对一个三角形旋转的研究,逐层递进,易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在得出旋转定义后,开始探究旋转特征,学生在掌握了旋转的相关定义后,通过直观感知容易得出原图形经过旋转后的对应点、对应线段之间的位置关系与数量关系,把旋转的特征放在这节课,比较自然,而且为下一节课学习“利用旋转的特征”按要求做出简单图形旋转后的图形打好了基础,使得下一节课的学习时间更加充分.在这时,我及时安排了一个探究活动,要求学生动手操作,并通过对所描绘的旋转前后两个三角形数量关系上的度量,进一步验证了旋转的特征.这一过程既是对旋转特征的验证,也是对原有知识的深化,因为此时旋转中心不在图形本身上了,如果不让学生动手操作,很难说清楚,而通过动手操作与合作探究,就化解了难点。
从而完成了本节课的主体教学任务。
在教学中,本堂课还合理地运用了现代教育媒体的独特功能,创设了一个友好界面,使学生能在一个形象直观的学习环境中,深刻地体验到图形运动变化的规律,注重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并用激励性的评语,鼓励学生大胆发言,积极思考,在发展学生认知能力的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积极的心理,力争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三、教学设计过程(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通过观察具体实例认识旋转,能准确找出旋转图形的旋转中心、旋转角及旋转前后图形中的对应点、对应线段、对应角.②探索并掌握旋转的特征,为下一节课利用旋转的特征按要求做出旋转后的图形打好基础.(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归纳等过程,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动手能力、观察能力,以及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3)情感目标:经历对生活中旋转图形的观察、讨论、实践操作,使学生感知数学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爱生活的情感.(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能准确找出旋转方向、旋转中心、旋转角,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难点: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准确找出旋转角.(三)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恰当的使用多媒体,通过观察、演示、分组讨论、动手操作,使课堂教学形式多样,让学生在探究、思考的过程中得到能力的提高.(四)教学过程1、情境引入课前播放学生熟悉的大风车的主题曲,并通过风车的转动和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旋转现象,引出课题《图形的旋转》。
《图形的变换》教学设计(精选3篇)
《图形的变换》教学设计《图形的变换》教学设计(精选3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
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图形的变换》教学设计(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图形的变换》教学设计1学习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材第2—4页。
学习目标:1、我能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掌握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2、我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3、我能运用对称的方法设计美丽的图案。
学习重点:掌握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及画轴对称图形的方法。
学习难点:能利用轴对称的知识画轴对称图形。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新课二、独学检测1、互动分享收获。
2、质疑探讨。
三、合作探究(一)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1、自主学习课本第3页例1。
根据自学内容,我发现:(1)A点与()点重合,B点与()点重合,C点与()点重合。
A点与()点,B点与()点,C点与()点,是轴对称图形的对称点。
(2)每组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
2、小组交流后,代表汇报交流。
3、师生小结归纳。
轴对称图形沿对称轴对折后,互相重合的点叫做________点;轴对称图形,沿对称轴对折,两侧的图形完全________,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________。
(二)根据要求在方格纸上画出轴对称图形另一半的方法。
1、自主学习课本第4页例2,并与组内同学交流自己的画法。
2、小组合作,讨论:怎样画得又快又好?我的想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小组代表展示汇报。
4、总结归纳。
画轴对称图形另一半的方法是:(1)找出所给图形的________点。
(2)数出或量出图形的关键点到对称轴的________。
(3)在对称轴的另一侧找出关键点的________点。
(4)按所给图形的________连接各点,画出所给图形的另一半。
第一单元图形的变换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五年级第十册
第一单元图形的变换 _教课方案教课方案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第十册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培训纲要整体内容分布:(一)数与代数(三)统计与概率1.因数与倍数统计2.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四)数学思想方法3.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数学广角――找次品(二)空间与图形(五)综合应用1.图形的变换 1 .粉刷围墙2.长方体和正方体 2 .打电话一、教课内容轴对称旋转赏识设计数学游戏二、教课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研究图形成轴对称的特色和性质,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 ,研究图形旋转的特色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o 。
3.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对称、平移和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进一步加强空间看法。
4.让学生在上述活动中,赏识图形变换所创建出的美,进一步感觉对称、平移和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领会数学的价值。
三、编排特色1.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研究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特色和性质。
在二年级学生已经认识了平常生活中的对称现象,有了轴对称图形的看法,并能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和它的另一半 ,这里是进一步认识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看法,研究图形成轴对称的特色和性质,并学习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本单元教材先设计了画对称轴,观察轴对称图形的特色和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的活动 ,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特色的认识,从而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研究新知识。
2.侧重联系生活实质,让学生在详尽情境中认识图形的旋转。
本单元联系详尽情境 ,让学生观察钟表的表针微风车旋转的过程,分别认识这些实物如何依据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旋转,明确旋转的含义,研究图形的旋转的特色和性质,再让学生学会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 90o 。
3.经过大批的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图形的对称和旋转变换,加强空间看法。
本单元不但设计了看一看、画一画、剪一剪等操作活动,并且注意设计需要学生进行想像、猜想和推理进行研究的活动,培育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和思想能力。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图形的变换》数学教案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图形的变换》數學教案設計教案设计: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图形的变换》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图形变换的基本概念,包括平移、旋转和对称等,并能进行简单的图形变换操作。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点:1. 掌握图形变换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 能够运用图形变换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理解并应用图形变换的规律解决问题。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可以使用实物或多媒体展示一些图形变换的例子,如转动的风车、滑动的门等,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图形变换现象,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二)新知讲解1. 平移:定义、特点、操作方法。
通过演示和实例让学生理解平移的概念,并学会如何在纸上进行平移操作。
2. 旋转:定义、特点、操作方法。
同样通过演示和实例让学生理解旋转的概念,并学会如何在纸上进行旋转操作。
3. 对称:定义、特点、操作方法。
通过对折纸活动,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对称的特点,然后引入对称轴的概念,使学生了解对称的原理。
(三)课堂练习设计一些关于图形变换的习题,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小组讨论,以此来巩固新学的知识。
(四)课堂总结请几位学生上台分享他们在本节课学到的内容,教师进行补充和点评,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深化理解。
(五)家庭作业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家中进行自我检查和复习。
五、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观察、作业批改、小测验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的评价,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反思:每次授课后,教师应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找出优点和不足,为下次教学提供参考。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设计之《图形的变换》
组长评议或同行评议(可选多人):
数学源自生活,应用于生活,数学无处不在,它与生活密不可分、相辅相成,图形的旋转是现实生活中广泛存在的现象。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促进学生主动发展。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智慧在手指间。在新授环节,教师至始至终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提供学习素材,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想一想、动一动、做一做、讲一讲等活动,自主观察,合作探究、解决问题;使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得栩栩如生。让学生充分透彻、理解图形的变换过程,不仅会在实践中应用,而且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并巧妙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地获取知识。我们惊喜地看到学生良好的精神状态,积极的学习心理,良好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教师在学生活动时,明确了自己的职责,选择观察、观察、再观察,及时捕捉学生内心深层次的东西,挖掘学生自己的想法。教之初稿,本次设计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转化图形的几种方法通过课件的演示,学生一目了然,直观形象,更好的突出了教学重点。二是关注学生用语言表达图形变换的过程,本节设计注重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图形变换的过程。教学时,对于图形的每一步变换,都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有条理地用语言描述图形变换的过程,这样有利于学生巩固对旋转的认识,也有利于学生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理解。通过各种方式,尽可能使更多的学生参与交流,用语言描述图形变换的过程。教师也能作为参与者,主动地加入到学生的讨论中,促进学生对图形变换的认识。
幼儿园老师公开课设计——大班科学《图形的变换》
幼儿园老师公开课设计——大班科学《图形的变换》
一、教学目标
•让幼儿了解图形的基本概念和变换方式。
•帮助幼儿培养观察、对比和思辨能力。
•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二、教学准备
1.教学素材:板书、图形卡片、玩具模型等。
2.教学工具:幼儿园黑板、彩色粉笔、电脑等。
3.教学环境:保持教室整洁、明亮,让幼儿感受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三、教学流程
第一步:导入
1.通过展示不同形状的图形卡片,激发幼儿对图形的兴趣。
2.与幼儿互动,提出问题:“这些图形有什么相同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引导幼儿思考。
第二步:讲解
1.介绍图形的基本概念,如正方形、三角形等。
2.解释图形的变换方式,如旋转、翻转、平移等,通过简单例子让幼儿理解。
第三步:实践操作
1.让幼儿分组,每组用玩具模型进行图形的变换操作,观察变换前后的变化。
2.引导幼儿描述变换过程中的规律和特点。
第四步:展示成果
1.每组选择一种图形变换方式进行展示,其他幼儿观看并提出评价和建议。
2.老师对幼儿的表现进行肯定和指导,帮助他们提高。
四、课堂小结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幼儿对图形的变换有了初步的了解。
2.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五、课后延伸
1.让幼儿回家继续观察生活中的图形变换现象,并记录下来。
2.鼓励幼儿用纸板、彩笔等材料进行创作,设计自己的图形变换作品。
通过本次公开课的设计与展示,希望能够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思考和创造能力,为其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图形的变换》数学教案设计
《图形的变换》數學教案設計主题:《图形的变换》数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平移、旋转和镜像三种基本的图形变换方法,能够根据具体要求进行图形的变换操作。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和实践,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体验数学的乐趣,培养他们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平移、旋转和镜像三种基本的图形变换方法。
2. 教学难点:理解和运用图形变换的基本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可以先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图形变换实例,如建筑物的设计图、动画片的角色动作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变化是如何实现的,从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图形的变换。
(二)讲授新课1. 平移:首先,教师可以用实物或模型演示平移的过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平移的概念。
然后,讲解平移的规则,即物体在移动过程中形状、大小不变,只是位置发生了改变。
2. 旋转:同样,教师可以通过实物或模型演示旋转的过程,让学生理解旋转的概念。
然后,讲解旋转的规则,即物体在旋转过程中形状、大小不变,只是方向和位置发生了改变。
3. 镜像:教师可以通过镜子或者投影仪演示镜像的过程,让学生理解镜像的概念。
然后,讲解镜像的规则,即物体在镜像过程中形状不变,但左右方向发生了改变。
(三)课堂练习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图形变换题目,让学生自己尝试操作,以此检验他们是否真正理解并掌握了这三种图形变换方法。
(四)总结提升最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内容,总结图形变换的规则和方法,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更多的图形变换实例,进一步巩固和深化所学知识。
四、作业布置设计一些包含平移、旋转和镜像的图形变换题目作为家庭作业,让学生在课后继续练习和巩固。
以上就是关于《图形的变换》的数学教案设计,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人教版第十册数学第1单元教案图形的变换
课题图形的变换教学准备教学内容第一节:图形的变换本节总课时数 2 第(1)课时本课时教学目的要求1.通过画、剪、看、想等数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现象,探索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2.通过动手实践,欣赏图形变换所创造出的美,进一步感受对称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3.在想像与验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和思维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重点、难点或关键教学重点:探索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与性质;能利用性质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教学难点:能在头脑中进行轴对称变换,想像出通过多次变换后的图形。
教学过程补充或修正一、欣赏引入。
1.欣赏:师: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美丽的图案,请欣赏:2.分分:师:在二年级时我们认识了平移、轴对称、旋转等方法,你能根据图形变换的方法把下面的图案分一分吗?3.引入:师:我们的劳动人民真了起,通过图形的变换可以创造出这么美的图案,看来,图形的变换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从今天起我们继续来研究图形的变换。
(板书:轴对称)二、新知探究。
1.揭示特征:(1)出示:(2)观察: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结合部分图形的演示)(3)揭示: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
(4)判断:(例1的图形)①单独小树或小草让学生判断。
②组合后的图形让学生判断。
③体会:这个轴对称图形和以前的有什么不同?④揭示:轴对称图形可以是单独的一个图形,也可以是两个或多个图形的组合。
2.揭示性质:(1)数数:①A与A′分别到对称轴的格数。
②同理:B与B′、C与C′。
(2)说说:你发现了什么?(3)揭示: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4)判断:你会用哪些方法判断例1中的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特征或性质)3.揭示画法:(1)出示:例2。
(2)试试:你会画出它的轴对称图形吗?(3)反馈:你是怎样画的?根据什么?(4)揭示:怎样画轴对称图形?三、巩固练习。
1.P4做一做:(1)想:对折一次,一张纸变成了多少小张?两次呢?三次呢?(2)想:最外的图形与哪小张组成轴对称图形?是怎样的?如果打开一次,是第二幅图的哪小张?(3)第二幅图的其余3小张是怎样的?(4)验证:动手剪一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册第一单元《图形的变换》教学设计、本单元知识框架二、本单元学习内容的前后联系已学过的相关内容•三年级下册:认识对称、平移、旋转本单元主要内容一个简单图形在旋转、平移的过程中,能形成一个较复杂的图形后续相关学习内容认识密铺图形的变换三、与本单元相关知识学生的学习情况分析由于本单元知识是在学生已有的关于对称和旋转的知识基础上, 并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进行安排的,学生完全可以通过观察、想像、分析和推理等过程,独立探究出来。
因此,教师要切实组织好学生的课堂活动,为学生创造进行探究的时间和空间。
不要让教师的演示或少数学生的活动和回答代替每一位学生的亲自动手、亲自体验和独立思考。
这样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才能得以锻炼,空间观念才能得到发展。
四、本单元教学目标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 .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 °3.初步学会运用对称、平移和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进一步增强空间观念。
4.在上述活动中,欣赏图形变换所创造出的美,进一步感受对称、平移和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五、本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 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 .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 教学难点: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 称图形。
2 .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六、本单元评价要点1 .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七、各小节教学目标及课时安排90 °90 ° 2 .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 90 °八、各课时教学设计第1节 《轴对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能用对折等方法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主动参与画图形的活动,感受图形的对称美。
二、教学重点、难点三、预计教学时间: 四、教学活动 (一 )基础训练 【口算】【解答题】(只列式不计算)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 18.2平方厘米,底边长 5.2厘米。
它的高是多少厘(二) 新知学习 【典型例题】1、通过呈现了现实生活中利用对称、 平移和旋转设计出的许多美丽的事物和图案,引出本单元内容的学习。
【小结】同学们,生活中,我们利用对称、平移和旋转的很多事物设计出许多美丽1、 2、 会在方格纸上按要求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1.教学重点: 会利用轴对称的知识画对称图形。
2.教学难点:会利用轴对称的知识画对称图形。
1.5X 4=2.6 &2= 0.12X 3= 2.4 X 0.2= 7.2 X 0.01 =1.5X 8= 6.4 0.8 =1 弋.125 = 0.32 0.04= 7.2 ^.9 =的事物和图案。
现在,我们就一起进一步研究对称、平移和旋转。
2、学习第3页例1.。
(1 )复习旧知,独立画出下面图形的对称轴。
(2)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
(3)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基本性质。
3.教学画对称图形:第4页例题2。
(1 )引导学生思考:A、怎样画?先画什么?再画什么?B、每条线段都应该画多长?(2)在研究的基础上,让学生用铅笔试画。
(3)通过课件演示画的全过程,帮助学生纠正不足。
【小结】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这条直线叫对称轴,折叠后重合的点是对应点,叫做对称点。
图形成轴对称的基本性质: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评心A讥Fb」讥丫四1-:” 少山£ ■■:*亠! * 7丄*0旅H I,血》1勾卩I :• (1釘£山旳:|创歼、..工W >1 it n J*?(三)巩固练习【基础练习】1.课本第4页做一做。
* r ift;is't rr.強祇迭扯灯册:决”町皋f■化飞【提咼练习】2.课本第8页第2题。
2. >面[阈隅乘甘别足raw种刀承刃世罠av叮7厂r【拓展练习】1.制拌轻肘粽变撰设讦釜朋的ffl奚(四)全课总结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这条直线叫对称轴,折叠后重合的点是对应点,叫做对称点。
图形成轴对称的基本性质: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五)教学效果评价(小测题))个。
①角;②线段;③等腰三角形;④扇形;⑤三角形;⑥正方形;⑦平行四边形;⑧圆;⑨五边形。
3.课本第8页第1题。
1.下列图形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有(A.5 个;B.6 个;C. 7 个;D.8 个。
二) 新知学习 典型例题】 一、谈话导入:1 .师:三年级时,同学们已经认识了生活中的旋转现象,谁能说说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运动是旋转 的? 2. 本节课我们继续在以前学习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图形的旋转。
板书课题:图形的旋转 二、学习新课1 .学习第 5 页例题 3 :1、 和性质。
2、 3. 4. 第 2 节 《旋转》教学设计、教学目标通过生活事例,初步了解图形的旋转变换。
结合生活实际, 通过动手操作,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旋转90。
初步学会运用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发展空间观念。
能初步感知旋转现象,探索它的特征欣赏图形的旋转变换所创造出的美,培养审美能力;感受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 能正确区别平移和旋转的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2. 教学难点: 能正确区别平移和旋转的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三、预计教学时间: 四、教学活动 一 )基础训练 口算】 7 X). 05= 0.24 &.6 = 0. 25X 0. 4= 0.125 0.25= 0. 8X 1 . 25= 0.49 0.7=1 . 4 X 0. 5=70 0.5 =0. 06X 1. 5=13 4=解答题】(只列式不计算)建筑工地需黄沙50 吨。
用一辆载重 4 吨的汽车需要运几次?I tt 转〔士-L.-i副fAT応-毎点。
帀时钟卑辂30■封^r "吃伸从J飞A DUE:*值捋旳主:⑴底軒/飞-捷遵口忖能轉,劉飞一* 十肘十从■倒T2\让学生学会先选择几个点,把位置定下来,再来画图。
课件演示画图过程,并帮助学生订正。
【小结】平移和旋转都是物体或图形的位置变化。
平移就是物体沿直线移动。
旋转就是物体绕着某一个点或轴运动。
(三)巩固练习【基础练习】1.课本第6页做一做第1题。
丫30吟井負詣 '食勺h缶-長甘农爭个土爭斤£变紀T(1 )与学生共同完成其中的一道题,余下的由学生独立完成。
(2)对于有错误的学生,在全班进行讲评。
2 .学习第5页例题4:冋出三肃形饶取t)師时豊S转90"后的哥K &A烧点◎顺点tf .......(1)引导学生数时要找准物体的一个点,再看这个点通过旋转后到什么位置,再来数一数经过多少格。
(2)先让学生说一说画图的步骤,再来画图。
3 _I r h I斷的™ *井屮I是ih<4;十牌豊5:盛詁<■!蛍曲?【提高练习】2.课本第6页做一做第2题。
【拓展练习】3.课本第9页第4题。
4.课本第10页第6题。
Z........................ n*A# :ait a 占'J « 含:li 生去!ti -31 出生盘甘总./ \ ■ 厂、(四)全课总结: 你认为我们把一个图形在方格纸上旋转时应注意哪几点?师归纳以下四点:1、旋转的方向2、旋转的度数3、哪个点不动 4.那条边先动。
(五)教学效果评价(小测题)1.画出给定图形绕0点顺时针旋转90。
后的图形。
第3节《欣赏设计》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与设计图案,进一步熟悉已学过的对称、平移、旋转等现象。
2.欣赏美丽的对称图形,并能自己设计图案。
3.感受图形的美,进而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审美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 能利用对称、平移、旋转等方法绘制精美的图案。
2.教学难点: 能利用对称、平移、旋转等方法绘制精美的图案。
三、预计教学时间四、教学活动(一)基础训练【口算】0. 36 X). 2=0.56 ❽.28=6. 2 >0. 3=3X0. 2X0. 5=1.5 寻0 = 0.45 ❽.45 = 3.2 0.16 = 2 . 5 X0. 7 X). 8=【解答题】(只列式不计算)有一批苹果,每筐装56千克,可以装60筐。
现在只有56个筐,要把苹果都装上,平均每筐多装多少千克(二)新知学习【典型例题】一、情境导入。
却◊置◊罠\.- ■ -二 -利用课件显示课本第7页四幅美丽的图案,配音乐,让学生欣赏。
二、学习新课。
(一)图案欣赏:1、伴着动听的音乐,我们欣赏了这四幅美丽的图案,你有什么感受?2、让学生尽情发表自己的感受。
(二)说一说:1、上面每幅图的图案是由哪个图形平移或旋转得到的?2 .上面哪幅图是对称的?先让学生边观察讨论,再进行交流。
【小结】对称、平移和旋转知识有广泛的应用。
(三)巩固练习【基础练习】1.课本第8页第3题。
【提咼练习】2.课本第9页第5题。
S—前【拓展练习】3.课本第11页数学游戏。
Iftrttl■奇■■R:f 旧;涉记■叫m 皂TJVtt |IT|^ tt.m 血.III仃t T «1门[7・ t T_>T - P - HT * ■.< ■I,* # * Y . E 4 ■FAif衬r “如盂灯t-Eic * 專慎yr ---------(四)全课总结对称、平移和旋转知识广泛地应用于平面、立体的建筑艺术和几何图像上,而且还涉及到其它领域, 希望同学们平时注意观察,都成为杰出的设计师。
(五)教学效果评价(小测题)3.课本第10页第7题。
7…:◎渥舉剪=心□己厲厭的1411机通过对蛛,比筋或龍转S 岀美圧阳毙,本单元执笔:先烈东小学程静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