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叶洞天(人教版高二选修备课资料)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教学案:第八单元 相关读物 麻叶洞天 Word版含答案
相关读物麻叶洞天1.学习《麻叶洞天》,积累文言实词、虚词,理解文意。
2.体会《徐霞客游记》科学知识与文学语言完美融合的写作风格,认识徐霞客在科学史上的地位。
对应学生用书P71徐霞客(1587-1641),明代散文家、地理学家。
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南直隶江阴(今属江苏)人。
幼年好学,博览图经地志。
因明末政治黑暗,不愿入仕,遂专心从事旅行。
从20岁开始游太湖,到54岁从云南抱病回家,走遍了大半个中国,足迹遍及现在的江苏、浙江、安徽、山东等16个省。
他的出游,以考察祖国的名山大川为己任,成为中国历史上空前绝后的旅游地理学家。
旅途中备尝艰辛,观察所得,按日记载。
死后由季梦良等整理成富有地理学价值和文学价值的《徐霞客游记》。
中国作为一个农业文明古国,古代地理学非常发达。
《山海经》就以“山”和“海”为纲领,广泛记述了山川泽林、邦国民俗等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
中国第一篇区域地理著作《尚书·禹贡》就划分了九州,叙述了主要的山脉河流。
嗣后,《汉书·地理志》按照汉代郡县封国疆域政区的建置,对各地山川物产、风俗民情作了综合论述,是中国第一部以“地理”命名的地理著作。
尔后,郦道元的《水经注》以河川为纲,对水文地理、生物地理、城市地理、民族地理、文化地理等都作了非常丰富的记述。
唐代李吉甫的《元和郡县图志》,宋代乐史的《太平寰宇记》,皆为大型全国性区域志,标志着中国地理学的成熟。
中国知识分子历来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传统。
明代后期的徐霞客以旅游考察祖国的名山大川为己任,在前人基础上实地考察,搜奇探胜,有所发现,也有所发明。
写成了大量的游记资料,成为中国历史上空前绝后的旅游地理学家。
《徐霞客游记》系以日记体为主的中国地理名著。
明末徐霞客经30多年旅行,写有天台山、雁荡山、黄山、庐山等名山游记17篇和“浙游日记”“江右游日记”“楚游日记”“粤西游日记”“黔游日记”“滇游日记”等,除散佚者外,遗有60余万字游记资料。
《麻叶洞天》 学历案
《麻叶洞天》学历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麻叶洞天》的作者及创作背景。
2、掌握文中的生字词,能够流畅地朗读文章。
3、理解文章中所描述的麻叶洞天的景象和特点。
4、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写作技巧。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理解文中描绘的麻叶洞天的奇特景观和地理特征。
(2)体会作者的探险精神和科学态度。
2、难点(1)文中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和掌握。
(2)对作者描写手法的分析和学习。
三、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麻叶洞天》的作者是徐霞客。
徐霞客(1587 年 1 月 5 日—1641 年 3 月 8 日),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南直隶江阴(今江苏江阴市)人。
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文学家,他经 30 年考察撰成的 60万字地理名著《徐霞客游记》,被称为“千古奇人”。
2、创作背景徐霞客一生志在四方,足迹遍及今 21 个省、市、自治区。
在旅行中,他对山川地貌、风土人情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和记录。
《麻叶洞天》便是他在湖南茶陵考察时的一篇游记。
四、字词积累1、生字(1)“蹙”(cù):皱,收缩。
(2)“窍”(qiào):窟窿,孔洞。
(3)“攀跻”(pān jī):攀登。
2、生词(1)“诡谲”(guǐ jué):奇异多变。
(2)“穹窿”(qióng lóng):指天空中间高四周下垂的样子,也泛指高起成拱形的。
五、文章解读1、文章结构文章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开头,作者交代了前往麻叶洞天的缘由和行程。
第二部分是主体,详细描述了麻叶洞天的内部景象和探险过程。
第三部分是结尾,总结了此次探险的收获和感受。
2、内容分析(1)开头部分,作者讲述了自己在村民的指引下,对麻叶洞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决定前往一探究竟。
(2)主体部分,作者生动地描绘了麻叶洞中的奇特景观,如“洞门甚隘,仅容一人,侧身而入”“石乳下垂,如龙似蛇”等,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在探险过程中,作者遭遇了种种困难,如道路狭窄、崎岖难行等,但他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勇敢的精神,不断前进。
麻叶洞天ppt1 人教课标版最新公开课优选PPT课件
第四段2
东下一级,复值涧底,已转入隘关之内矣。于 是辟成一衖,阔有二丈,高有丈五,覆石平如 布幄,涧底坦若周行。北驰半里,下有一石, 庋出如榻,楞边匀整。其上则莲花下垂,连络 成帏,结成宝盖,四周垂幔,大与榻并;
往东下一级阶梯,又碰到湿润的地面,已转入狭 关的里面了。这里开辟出一个巷道,宽有两丈, 高有一丈五,覆盖的石头平整得就像布幔,涧底 平坦得就像大路。向北走半里,下面有一块石头, 架置在那里,像一张床,边棱整齐。它上面则石 莲下垂,连接在一起就像帏幔,结合成一个宝盖, 四面垂下石幔,大小像床一样;
第三段3
既入,内层亦横裂,其西南裂者不甚深,其东 北裂者上一石坳,忽又纵裂而起,上穹下狭, 高不见顶。至此石幻异形,肤理顿换,片窍倶 灵。其西北之峡,渐入渐束,内夹一缝,不能 容炬。
已经进去,(洞壁的)里层也有横向裂缝,那 西南的裂缝不很深,那东北的裂缝上面有一个 凹陷的石洞,忽地又纵向裂开,上高下窄,高 不见顶。到这里石头幻化出怪形,纹理(也) 顿时改变,(仿佛)每一小块儿都具有灵性。 那西北的裂谷,渐入渐窄,里面夹着一条石缝, 不能容纳火炬。
第二段2 余乃过前村,寄行李于其家,与顾仆各持束炬 入。时村民之随至洞口数十人,樵者腰镰,耕 者荷锄,妇之炊者停爨,织者投杼,童子之牧 者,行人之负载者,接踵而至,皆莫能从。
我就去前面的村庄,把行李存放在他家,与家 仆各拿一个火把进洞。当时村民跟着到洞口的 有几十个人,打柴的腰插镰刀,耕田的背着锄 头,做饭的妇女停止做饭,织布的扔下织梭, 放牧的儿童,背着担着(东西)的行人,接踵 而至,都没人敢跟随(我们进洞)。
概括第二段的段意
叙述探洞前的趣事:找火炬容 易,找向导难。
第三段1
余两人乃以足先入,历级转窦,递炬而下, 数转至洞底。洞稍宽,可以侧身矫首,乃始以 炬前向。其东西裂隙,倶无入处,直北有穴, 低仅一尺,阔亦如之,然其下甚燥而平。
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八单元《麻叶洞天》课件(14张PPT)
《麻叶洞天》
天麻 叶
徐洞
霞 客
青原惟信不远千里,去向黄龙祖心请教如何 才能得道。黄龙祖心问:你上山时,看到了什么? 青原惟信答:看见了山和水。黄龙祖心说:你回 去吧!过了几年,青原惟信又来了,黄龙祖心还 是问那一句话:你上山的途中,看见了什么?青 原惟信回答说:既没有看见山,也没有看见水。 黄龙祖心仍然说:你回去吧。还是没留下他。又 过了几年,青原惟信又来了,黄龙祖心还是问那 一句话:你上山来,看见了什么?青原惟信说: 山还是山,水还是水。黄龙祖心脸上露出了笑容, 说:你不用到我这儿来了,你回去吧!青原惟信 也笑了,心下明白——我已经得道了。
合作学习:
(2)以文章第四段为例,感受《麻叶洞天》作为学者笔下 的游记散文,是如何体现科学性与文学性相结合的?
由层石下,北循涧底入,其隘甚低,与外二关相似。稍从其西攀上一石隙,北 转而东,若度鞍历峤。两壁石质石色,光莹欲滴,垂柱倒莲,纹若镂雕,形欲飞 舞。东下一级,复值涧底,已转入隘关之内矣。于是辟成一衖,阔有二丈,高有 丈五,覆石平如布幄,涧底坦若周行。北驰半里,下有一石,庋出如榻,楞边匀 整。其上则莲花下垂,连络成帏,结成宝盖,四周垂幔,大与榻并;中圆透盘空, 上穹为顶,其后西壁,玉柱圆竖,或大或小,不一其形,而色皆莹白,纹皆刻镂, 此衖中第一奇也。又直北半里,洞分上下两层,涧底由东北去,上洞由西北登。 时余所赍火炬已去其七,恐归途莫辨,乃由前道数转而穿二隘关,抵透光处,炬 恰尽矣。穿窍而出,恍若脱胎易世。
阅读思考:
阅读课文,结合相关链接,说说什么是徐霞客精神?
(相关链接)(1)其行也,从一奴或一僧、一仗、一袱被,不治装,不裹粮;
能忍饥数日,能遇食即饱,能徒步走数百里,凌绝壁,冒丛箐,扳援下上,悬度绠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教案-麻叶洞天3-人教版
《麻叶洞天》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在积累文言词语、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的基础上疏通文意。
2、体会本文的文学性与科学性。
3、领悟徐霞客“吾守吾常”探索精神。
4、在阅读交流中,学会表达自己独特的阅读体验。
【教学重点】徐霞客“吾守吾常”探索精神。
【教学难点】体会本文的文学性。
【教学方法】诵读法,探究赏析法。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准备】课前充分预习,学生读懂课文,掌握重点的文言实词、虚词的解释及特殊句式,疏通文意。
【教学过程】一、导入你知道吗:我国旅游日是哪一天?为什么设置在这一天?(展示《徐霞客游记》、徐霞客相关知识)二、熟悉文本1、展示预习成果:依据文本画出的麻叶洞位置图、麻叶洞游览图。
2、通过画图,你看出本文具有什么特点?三、研读课文1、跟着作者游了麻叶洞,它给你的印象是什么样的?2、编者为什么把本文命名为《麻叶洞天》,而非《游麻叶洞》或《探麻叶洞》等?3、翻译并赏析下列句子:初觅炬倩导樵者腰镰,耕者荷锄,妇之炊者停爂,织者投杼,童子之牧者,行人之负载者。
(研读“倩”“爂”)4、为何土人畏入而霞客敢入?四、小结徐霞客游麻叶洞得“吾守吾常,吾探吾胜”。
王安石游褒禅山得“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罗马假日》里说:要么旅行,要么读书,身体与灵魂必须有一个在路上。
我想说:既要读书,也要旅行。
读书要有所得,旅行也要有所得!我们要守住自己的追求,也要放飞自己的梦想!五、布置作业《徐霞客游记》被誉为“世间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请思考它“真、大、奇”体现在什么地方?六、板书设计麻叶洞天徐霞客叙写有序状物有神行文有变吾守吾常吾探吾胜。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课件:第8单元-麻叶洞天
在这里又变成一条小巷,宽有二丈,高有五丈,洞顶平如布幄,
涧底平坦犹如大道。向北行半里,下面有一块大石,深突出来 像一张床那样放着,周边石棱匀整。石床上面则是莲花下垂, 并且连缀成帷幔,结成宝盖,四周垂有帷幔,像床一样大小; 中间圆而且透空,上面高广之处为洞顶,其后的西面洞壁,玉 柱圆而竖立,有的大有的小,形状不一,但颜色都是雪
温馨晨读
自主积累
合作探究
分层训练
四、文言句式 1.窍启于上,即麻叶洞也 判断句 ________
2.时村民之随至洞口数十人/童子之牧者,行人之负载者 定语后置句 ________ 3.寄行李于其家 ________ 状语后置句 宾语前置句 ________
4.今何以枯洞也/何以致之
5.予以为大师
省略句,以 (之 )为 ________ 定语后置句 ________
卷、12卷、20卷等数种。主要按日记述作者 1613—1639年间旅
行观察所得,对地理、水文、地质、植物等现象,均作详细记 录,在地理学和文学上卓有成就。
温馨晨读
自主积累
合作探究
分层训练
在地理学上的重要成就有: (1) 喀斯特地区的类型分布和各
地区间的差异,尤其是喀斯特洞穴的特征、类型及成因,有详 细的考察和科学的记述。(2)纠正了文献记载的关于中国水道源 流的一些错误。(3)观察记述了很多植物的生态品种,明确提出 了地形、气温、风速对植物分布和开花早晚的各种影响。(4)调 查了云南腾冲打鹰山的火山遗迹,科学地记录与解释了火山喷 发出来的红色浮石的质地及成因;对地热现象的详细描述在中 国也是最早的。
合作探究
分层训练
其实,这也是现代许多诗性哲人的理想。在摆脱了认知和被
认知、利用和被利用的关系之后,人不再是主体,物不再是客
高中语文部编人教版精品教案《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麻叶洞天》1
《麻叶洞天》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提高文言阅读能力。
2、比较阅读,体会游记的不同风格,探索风格形成的原因。
3、学习如何写有个人特色的游记,记录下今生今世的证据。
一、导入新课《徐霞客游记》的首篇中有言:“癸丑之三月晦,自宁海出西门。
云散日朗,人意山光,俱有喜态。
”提到的这个日子,就是公历1613年5月19日,从2021年开始,这一天已被确认为“中国旅游日”,可见徐霞客和他的这本书在旅游史上的地位。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书中的一篇文章——《麻叶洞天》。
二、教学过程(一)、回顾重点字词:之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这篇文章,基本理解文章大意,同时,也完成了重点字词自测卷。
要提高我们的文言阅读能力,平时就要注意积累重点字词和重要句式。
那么,今天我们要更深入地来解读这篇文章的文本内涵。
(二)、比较阅读,感受不同风格,探求形成原因。
1、《麻叶洞天》是一篇属于什么文体的文章?2、以前我们学过哪些古代游记?3、下面请同学们看《始得西山宴游记》,这篇游记重点写了哪些内容?找出来。
如《始得西山宴游记》第一二两段中(自余为戮人……穷山之高而止)为记事、第二段下面部分有写景(其高下之势,……四望如一),有抒情(悠悠乎与颢气俱,……与万化冥合。
)探究一:游记在表达手法上有什么特点?阅读后总结:写景、记事、抒情1、《麻叶洞天》同样作为一篇游记,是否也是这样,同学们是否能找到写景、记事、抒情的部分吗?如果有,请找出来,并简单地概括。
(思考一分钟)第一段:简述麻叶洞周边的地理形势、山脉走向、水流方向。
(写景)第二段:叙述探洞前的趣事:找火炬容易,找向导难。
(记事)第三、四段:记述游洞经过,描摹洞内景物。
(写景)第五段:记述出洞的所见所感。
(抒情)2、小结:游记是描写旅行的一种。
我们可以从古代游记的表达方式上中洞见游记的主要内容。
这篇《麻叶洞天》具有古代游记这一文学体裁的特点。
探究二:《麻叶洞天》与《始得西山宴游记》在写景、记事、抒情上有什么不同之处?分小组分别讨论写景两组、记事一组、抒情一组。
麻叶洞天-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教案
麻叶洞天-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教案一、教学目标本教案旨在通过对中国文化经典《道德经》的研读,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神,提高综合人文素质,培养学生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知和理解,具体教学目标如下:1.熟悉《道德经》的基本背景、文化地位等内容;2.掌握《道德经》的基本思想和哲学思想;3.能够用《道德经》的理念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工作;4.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认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2.1 重要概念1.仁:人类之本,人们应该互相尊重、关爱;2.道:自然法则,超越物质世界的普遍规律;3.德:道德行为的表现,是人类道德规范;4.无为而治:不强求,结合实际,和谐有序。
2.2 精选篇章1.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2.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3.第三章:不尚贤,使民不争;4.第四章:道沖,而用之或不盈;5.第五章: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6.第六章:谷神不死,是谓玄牝;7.第七章: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8.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9.第九章:持而盈之,不如其已;10.第十章: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2.3 学习方法学习《道德经》不仅要靠读书,更应注重结合日常生活中的思考和实践,才能更好地理解《道德经》。
因此,本课程将结合如下方法进行教学:1.老师讲授《道德经》背景、哲学思想、教。
三、教学过程3.1 第一节3.1.1 学习目标•掌握《道德经》的基本概念;•熟悉《道德经》的历史及文化背景。
3.1.2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介绍《道德经》的历史及文化背景;•难点:介绍古代文化背景和思想。
3.1.3 教学过程1.阐述《道德经》的起源、文化背景及基本概念;2.分享相关学者的研究成果;3.鼓励学生展开自我思考。
3.1.4 导学案老师引导学生通过调查自己身边的文化事物或基本道德观念,引入《道德经》的思想。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八单元 相关读物《麻叶洞天》 教案
麻叶洞天教学目标:1.掌握文中重要文言词语,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 学习《麻叶洞天》,体会《徐霞客游记》科学知识与文学语言完美融合的写作风格,认识徐霞客在科学史上的地位。
3. 了解封建时代文人冲破科举考试制度的束缚,不畏艰难,献身科技事业的伟大精神,培养学生探究精神。
学情分析:在教学设计中,注重学生学科综合素养的培养:一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将学生分成六个小组,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让他们在合作学习的互动中提高学习效率,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二是关注学生语言的积累,尤其是文言语言的积累及思维的发展,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
鼓励学生通过网络搜集有关徐霞客的信息,并要求他们思考这些信息所反映出的徐霞客的理想追求,使课堂探究更有深度,从而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与提升;三是在学习过程中,充分联系研学活动及学生个人的研学感想(练笔),实现文化的传承与理解,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觉与自信;四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平等对话。
教学中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合作探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及组内同学的讨论总结出相应的结论,最后以师生共同分析与探讨结束,开放式作答,让师生处于平等的位置,使课堂氛围更为和谐。
教学重难点:1. 学习《麻叶洞天》,体会《徐霞客游记》科学知识与文学语言完美融合的写作风格,认识徐霞客在科学史上的地位。
2. 了解封建时代文人冲破科举考试制度的束缚,不畏艰难,献身科技事业的伟大精神。
导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中国知识分子历来的理想追求:司马迁、郦道元游历祖国名山大川,为他们的著作增添了不少真切的内容。
苏轼游赤壁,悟出了“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的道理;王安石游褒禅山,悟出了“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的道理。
今天,我们再来共同学习一篇游记《麻叶洞天》,作者徐霞客。
让我们共同来学习一下徐霞客游麻叶洞会给我们展现怎样的内容,带来什么样的见解和体悟。
《麻叶洞天》 学历案
《麻叶洞天》学历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麻叶洞天》的创作背景和作者徐霞客的相关信息。
2、掌握文中描绘麻叶洞天的景物特点和作者的游览路线。
3、学习作者细致观察、生动描写的写作手法。
4、培养对自然景观的欣赏能力和探索精神。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理解文中描绘麻叶洞天的奇特景观,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2)掌握作者的写作技巧,如描写手法、叙述顺序等。
2、难点(1)对文中一些生僻字词和古代文化常识的理解。
(2)体会作者在探索过程中的思想情感和精神品质。
三、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徐霞客(1587 年 1 月 5 日—1641 年 3 月 8 日),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南直隶江阴(今江苏江阴市)人。
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文学家,他经 30 年考察撰成的 60 万字地理名著《徐霞客游记》,被称为“千古奇人”。
2、作品背景《麻叶洞天》是《徐霞客游记》中的一篇。
徐霞客一生游历众多名山大川,麻叶洞天是他众多探险经历中的一处。
他以亲身经历和细致观察,为我们展现了麻叶洞天的神奇景观。
四、预习任务1、朗读课文,标注出生僻字词,查阅工具书理解其含义。
2、初步梳理作者的游览路线,绘制简单的路线图。
五、课堂学习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奇特的洞穴景观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洞穴探险的兴趣,从而导入新课《麻叶洞天》。
2、初读课文(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教师检查预习情况,重点检查生僻字词的读音和理解。
3、整体感知(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作者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现麻叶洞天的?(2)小组讨论,交流作者的游览动机和心情。
4、细节探究(1)作者是如何描写麻叶洞天的入口的?(2)洞中都有哪些奇特的景观?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些景观的?(3)分析作者的描写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5、路线梳理(1)学生再次阅读课文,梳理作者的游览路线。
(2)小组合作,绘制详细的游览路线图,并在班上展示交流。
6、情感体会(1)在游览过程中,作者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如何克服的?(2)从作者的经历中,你体会到了他怎样的精神品质?7、写作手法总结(1)讨论作者在写景和叙事方面的写作技巧。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八单元《麻叶洞天》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华文化经典研读”《麻叶洞天》教学设计学情分析:《麻叶洞天》是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八单元“科学之光”选编的“相关读物”,文章选自兼具文学性与科学性的名著《徐霞客游记》。
在介绍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地理学)和学习游记写作等方面,本文堪称经典之作。
长丰县第一中学位于农村县城,因优秀学生到省城读高中的较多,故本校学生的文化素质整体不是太突出,中等生居多;所授课班级学生的语文水平也参差不齐。
基于这种学情,教学中要注重因材施教,作业分层设计,以便兼顾不同学生群体,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得。
本班学生对徐霞客普遍知之不多,因而在作家及作品介绍环节用时较多,这样有助于激发学生认识徐霞客及其作品的兴趣,也能更好地认识作者、理解文本。
语文课堂不是少数优秀学生的独角戏,回答问题时,各种程度的学生均有提问的机会,特别是对“后进生”的回答教师要多一些包容,多一份鼓励,帮助他们克服自卑心理,找回学习的自信,奋起直追,迎难而上。
《麻叶洞天》与一般的游记散文不同,它既富有文学色彩,又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对于学生学习写游记,了解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树立文化自信等诸多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这一课的学习十分必要。
教学目标:1 . 通过本文和著作《徐霞客游记》,了解中国古代科技的光辉成就,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文化自信;引导学生自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忘历史,继往开来。
2.紧扣核心素养“语言建构”这一目标,以文本为载体,了解游记散文的一般特点;结合拓展材料,学习游记散文中移步换景的写法。
3. 在文化经典的研读及拓展过程中,落实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课堂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学习徐霞客不迷信,不畏艰险,相信科学,勇于探索科学奥秘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1. 通过徐霞客及其作品,了解中国科技(地理学)在历史上曾经有过的辉煌,以及它永不磨灭的文化价值,普及科学知识,树立文化自信。
《麻叶洞天》 学历案
《麻叶洞天》学历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麻叶洞天》的作者、创作背景及文学价值。
2、掌握文中的生字词,能够准确朗读并理解其含义。
3、梳理文章的行文脉络,概括主要内容。
4、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体会其对表现主题的作用。
5、感受作者勇于探索的精神,培养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掌握文中的生字词,理解文章内容。
(2)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和文章的主题。
2、难点(1)理解文中一些复杂的语句和科学术语。
(2)体会作者在探索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和精神品质。
三、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麻叶洞天》的作者是徐霞客。
徐霞客(1587 年 1 月 5 日—1641 年 3 月 8 日),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南直隶江阴(今江苏江阴市)人。
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文学家,他经 30 年考察撰成的 60 万字地理名著《徐霞客游记》,被称为“千古奇人”。
2、创作背景徐霞客在长期的旅行考察中,深入探究了我国的山川地貌、地质奇观等。
《麻叶洞天》是他众多游记中的一篇,记录了他对麻叶洞的探索经历。
四、学习过程1、初读课文(1)自由朗读课文,标注出生字词,查阅工具书,理解其含义。
(2)思考:文章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2、字词积累(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麻叶()攀跻()隘()穹窿()(2)解释下列词语。
①攀跻:②隘:③穹窿:3、内容梳理(1)文章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描写麻叶洞的?4、写作手法分析(1)文中运用了哪些描写手法来展现麻叶洞的特点?(2)作者在文中是如何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的?5、主题探究(1)通过这篇文章,你认为作者想要表达怎样的主题?(2)作者的探索精神对你有什么启示?6、拓展延伸(1)查阅资料,了解更多关于徐霞客的其他游记作品。
(2)尝试写一篇自己的探险经历或参观某个奇特景观的感受。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对《麻叶洞天》这篇文章有了初步的了解。
掌握了生字词,梳理了文章的内容和结构,分析了写作手法和主题。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教案-麻叶洞天1-人教版
《麻叶洞天》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习《麻叶洞天》,体会《徐霞客游记》科学知识与文学语言完美融合的写作风格。
2、认识徐霞客在科学史上的地位,感受徐霞客历经千辛万苦敢于实践探索的精神,体会徐霞客对祖国河山的热爱。
教学重点学习《麻叶洞天》,可以和以前学过的山水游记进行比较研究,看看各个时期的游记散文在写作风格上有什么不同,从而真切体会《徐霞客游记》的科学价值。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学生齐读回忆《游褒禅山记》)同学们,王安石在游褒禅山后追忆的方式写下这篇文章,全文因事见理,夹叙夹议,在游记上加上自己的人生体悟。
古人云“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游山玩水云游四方,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古代游记也是我们了解古人的很重要的文本。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著名的地理学家徐霞客的一篇文章,体会他笔下的祖国的河山是什么样风貌。
(板书:麻叶洞天)二:作者介绍你们知道徐霞客吗?谈谈你了解的徐霞客。
徐霞客(1586—1641)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江苏江阴人。
明朝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文学家。
他经34年考察撰成的60万字《徐霞客游记》,开辟了地理学上系统观察自然、描述自然的新方向;既是系统考察祖国地貌地质的地理名著,又是描绘华夏风景资源的旅游巨篇,还是文字优美的文学佳作,在国内外具有深远的影响。
本文节选自《徐霞客游记》,是崇祯十年徐霞客游麻叶洞的实录。
麻叶洞在明代湖广省长沙府的茶陵州西面的麻叶湾,因湖广明代简称楚,这篇游记便归入《楚游日记》中。
三:学生自读,梳理文本层次(课前已布置预习)第一段: 简述麻叶洞周边的地理形势、山脉走向、水流方向等。
第二段: 由写景转为叙事,记了一件有趣的事。
第三、四段: 记述游洞经过,描述所见所感。
第五段: 写出洞后的所见所感。
四:比对评析,探究写法课件展示郦道元的《三峡》,试着比较两篇在写作上不同点。
(讨论引导)主要目的:引导学生体会科学知识与文学语言完美融合的写作特点。
古今游记之最,是世间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
高中语文 第八单元 麻叶洞天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第八单元科学之光麻叶洞天徐霞客(1587—1641),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江苏江阴人。
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文学家。
他经30年考察撰成的60万字《徐霞客游记》,开辟了地理学上系统观察自然、描述自然的新方向;既是系统考察祖国地貌地质的地理名著,又是描绘华夏风景资源的旅游巨篇,还是文字优美的文学佳作,在国内外具有深远的影响。
《徐霞客游记》是以日记体为主的中国地理名著。
内容包括天台山、雁荡山、黄山、庐山等名山游记17篇和《浙游日记》《江右游日记》《楚游日记》《粤西游日记》《黔游日记》《滇游日记》等著作,除佚散者外,遗有60余万字游记资料。
徐霞客死后由他人整理成《徐霞客游记》。
世传本有10卷、12卷、20卷等数种。
主要按日记述作者1613—1639年间旅行观察所得,对地理、水文、地质、植物等现象,均作详细记录,在地理学和文学上卓有成就。
本文节选自《徐霞客游记·楚游日记》,是崇祯十年(1637)徐霞客游麻叶洞的实录。
一、注音屼.突________ ________ 揭.厉________峤.________ 衖.________ 庋.出________二、解释词义应⎩⎪⎨⎪⎧初觅炬倩导,亦俱以炬应.天下云集响应.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内无应.门五尺之僮度⎩⎪⎨⎪⎧乃度.此内洞之一关 银汉迢迢暗度. 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 今京不度.,非制也 卒起不意,尽失其度.望⎩⎪⎨⎪⎧可望.而不可摘也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 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 在丁卯三月之望. 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 胜⎩⎪⎨⎪⎧吾守吾常,吾探吾胜.耳 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终不能加胜.于赵 乃⎩⎪⎨⎪⎧问余乃.儒者,非羽士 余乃.过前村,寄行李于其家 乃.始以炬前向 三、指出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释义涧西有石崖南.向 ________ 自西而东.,经崖前入于大涧 ________ 樵者腰.镰 ________ 乃先以炬入,后蛇.伏以进 ________ 四、分析句式类型予以为大师,故欲随入 ________时村民之随至洞口数十人 ________妇之炊者停 ________童子之牧者,行人之负载者 ________答案:一、wù cuàn qì qiáo xiànɡ ɡuǐ二、应:动词,应答 动词,应答 介词,应和 副词,理应 动词,回答度:动词,度过 动词,通“渡” 动词,谱写 名词,规制 名词,气度,风度 望:动词,看 动词,期望 动词,希望 动词,观察 动词,盼望 名词,每月的十五日 名词,声望胜:名词,胜景形容词,美好的动词,禁受名词,胜利乃:动词,是副词,于是、就副词,才三、名词作状语,面向南名词活用为动词,向东流名词活用为动词,腰中插着名词作状语,像蛇一样四、省略句定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一、基础巩固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束涧下流,夹峙.如门峙:耸立B.水穷于下,窍启.于上启:开启C.初觅炬倩.导,亦俱以炬应倩:依靠D.樵者腰镰,耕者荷.锄荷:背、扛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而”字,用法不同类的一项是( )A.在石隙中转折数级而.下B.由其隙皆可攀跻而.上C.行人之负载者,接踵而.至D.阔亦如之,然其下甚燥而.平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以”字,用法不同类的一项是( )A.最后以.重资觅一人 B.余岂能以.身殉耶C.余两人乃以.足先入 D.后蛇伏以.进4.下列语句括号中是省略的部分,补写不正确的一项是( )A.洞口南向,大仅如斗,(我们)在石隙中转折数级而下B.(我)将脱衣入(洞),问余乃(知道我是)儒者,非羽士C.时余所赍火炬已(燃)去其(十分之)七,(我)恐归途莫辨D.兹(你们)安然无恙,非神灵摄服(于你们),(你们)安能得此二、文本研探阅读文本选段,完成5~9题。
《麻叶洞天》备课参考(人教版选修备课资料)
《麻叶洞天》备课参考(人教版选修备课资料)《麻叶洞天》备课参考(人教版选修备课资料)《麻叶洞天》备课参考文化背景中国作为一个农业文明古国,古代地理学非常兴旺。
《山海经》就以“山”和“海”为纲领,广泛记述了山川泽林、邦国民俗等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
中国第一篇区域地理著作《尚书禹贡》就划分了九州,表达了主要的山脉河流。
嗣后,《汉书地理志》按照汉代郡县封国疆域政区的建置,对各地山川物产、风俗民情作了综合论述,是中国第一部以“地理”命名的地理著作。
此后,郦道元的《水经注》以河川为纲,对水文地理、生物地理、城市地理、民族地理、文化地理等都作了非常丰富的记述。
唐代李吉甫的《元和郡县图志》,宋代乐史的《太平寰宇记》,皆为大型全国性区域志,标志着中国地理学的成熟。
历来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传统,孔子周游列国,悟出“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的道理。
司马迁、郦道元都游历过很多名山大川,为他们的著作增添了不少真切的内容。
唐代柳宗元的《永州八记》,南宋陆游的《入蜀记》,范成大的《吴船录》,都是山水游记的经典之作。
徐霞客(1587-1641)生活在明代后期,在他五十几岁的人生中,经历了万历、天启、崇祯三个朝代,亲历了当时社会的黑暗,遂绝意仕途,寄情山水,以旅游考察祖国的名山大川为己任,成为中国历史上空前绝后的旅游地理学家。
徐霞客自20岁游太湖开始,到54岁从云南抱病回家为止,走遍了大半个中国,足迹普及现在的江苏、浙江、安徽、山东、河北、河南、山西、陕西、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等16个省。
他的出游,大体上以崇祯九年(1636)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约29年,后期4年。
徐霞客能专心于旅游考察事业,与徐母的支持是分不开的。
徐霞客18岁丧父,事母至孝,母亲在,不肯远游。
徐母在丈夫死后,独立支撑门户,操持家业,教读子孙。
徐霞客出游的前期,因为有老母在堂,都是就近而游,一般不超过两个月时间。
万历三十五年(1607),他第一次出游时,徐母亲手制作了一顶仿古的远游冠,为他壮行色,还勉励他“志在四方,男子事也”,不能做“藩中雉,辕下驹”。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第8单元相关读物麻叶洞天
名词,胜景
《岳阳楼记》 形容词,美好的
《寡人之与国也》 副词,尽,完
《鸿门宴》 动词,禁得住
动词,远望 《廉颇蔺相如列传》 名词,念头
《送东阳马生序》 名词,名望 《赤壁赋》 名词,阴历每月十五日
《鸿门宴》 动词,盼望 数词,表示大约数量
《廉颇蔺相如列传》 动词,允许
阶
阶
段
段
一
三
相关读物 麻叶洞天
阶
阶
段
段
二
四
wù
cuàn
qì
bèi
xiànɡ
wò
ɡuǐ
jī
jiǎo
“驾”通“架” “衖”同“巷”,小胡同
形容词,尽 《孟子·尽心上》
形容词,不得志 《指南录后序》 形容词,困窘 《游褒禅山记》
动词,走到尽头
名词,质地 《送东阳马生序》 动词,提出
《触龙说赵太后》 动词,以财物抵押或留人担保
《书愤》 动词,期望 《观书有感》 代词,这样
《五柳先生传》 名词,处所
动词,渡过
《论积贮疏》 名词,限度
《张衡传》
名词,法律制度
名词,常态
《荆轲刺秦王》
《过秦论》 动词,比较
《廉颇蔺相如列传》 动词,估计
名词作状语,向东 名词作状语,向后
名词作状语,往下,向下 名词作状语,向北
名词作状语,像蛇一样 名词作动词,下去
[质疑·手记] 预习完成后,请将你的疑问与“小伙伴们”探讨交流。 疑问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疑问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疑问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麻叶洞天(人教版高二选修备课资料)一、作者徐霞客(1586—1641),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江苏江阴人。
明朝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文学家。
他经30年考察撰成的60万字《徐霞客游记》,开辟了地理学上系统观察自然、描述自然的新方向;既是系统考察祖国地貌地质的地理名著,又是描绘华夏风景资源的旅游巨篇,还是文字优美的文学佳作,在国内外具有深远的影响。
徐霞客,幼年好学,博览群书,尤钟情于地经图志。
少年即立下了“大丈夫当朝游碧海而暮苍梧”的旅行大志。
徐霞客的旅游生涯,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8岁以前的纪游准备阶段。
重点放在研读祖国的地理文化遗产,并凭兴趣游览太湖、泰山等地,没有留下游记。
第二阶段为28岁(1613)至48岁(1633)的纪游前段,历时20年,游览了浙、闽、黄山和北方的嵩山、五台、华山、恒山诸名山。
但游记仅写了一卷,约占全书的十分之一。
第三阶段为51岁(1636)至54岁(1639)为纪游后段,历时4年,游览了浙江、江苏、湖广、云贵等江南大山巨川,写下了9卷游记。
徐霞客的足迹遍及今16个省、市、自治区。
他不畏艰险,曾三次遇盗,数次绝粮,仍勇往直前,严谨地记下了观察的结果。
直至进入云南丽江,因足疾无法行走时,仍坚持编写《游记》和《山志》,基本完成了60万字的《徐霞客游记》。
55岁(1640)云南地方官用车船送徐霞客回江阴。
56岁(1641)正月病逝于家中。
遗作经季会明等整理成书,广泛流传。
《徐霞客游记》以日记体为主的中国地理名著。
徐弘祖经30多年旅行,写有天台山、雁荡山、黄山、庐山等名山游记17篇和《浙游日记》、《江右游日记》、《楚游日记》、《粤西游日记》、《黔游日记》、《滇游日记》等著作,除佚散者外,遗有60余万字游记资料。
死后由他人整理成《徐霞客游记》。
世传本有10卷、12卷、20卷等数种。
主要按日记述作者1613~1639年间旅行观察所得,对地理、水文、地质、植物等现象,均作详细记录,在地理学和文学上卓有成就。
在记游的同时,还常常兼及当时各地的居民生活、风俗人情、少数民族的聚落分布、土司之间的战争兼并等等事,多为正史稗官所不载,具有一定历史学、民族学价值。
《徐霞客游记》被后人誉为“世间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
麻叶洞位于湖南茶陵平水乡水源村境内,在云阳山下,与秦人古洞是姊妹洞。
按徐霞客“游麻叶洞”一文记载,麻叶洞幽深曲折,只是洞中狭窄之地较多,不太好进去,但其中的美丽胜景,则是他所游览过的洞中最吸引人的。
二、分组自学课文,疏通文意1、积累基础知识.注音:布幄wò 东瞰kàn裂隙xì夹峙zhì关隘ài荷锄hè接踵zhǒng石坳ào横亘gèn攀跻jī 摄服shè上穹qióng镂雕lòu所赍火炬jī矫首jiǎo指出下列句子在句式上的特点①即麻叶洞也判断句②此衖中第一奇也判断句③童子之牧者定语后置句④行人之负载者定语后置句⑤今何以枯洞也宾语前置句⑥何以致之宾语前置句⑦非有法术,不能摄服(之)省略句⑧予以为大师(你)省略句2、质疑三、问题探讨1.概括各自然段的内容第一段:简述麻叶洞周边的地理形势、山脉走向、水流方向等.第二段:由写景转为叙事,记了极有趣的一件事.第三段:按照行程记述游洞经过.描述所见所感所思.第四段:继续写行程,描摹洞内景物.第五段:写出洞后的所见所感.2.文中两次关于当地土人的记叙,在文中有何作用?这反映了徐霞客哪些可贵的品质?作者两次写到当地土人,从行文上而言,写景中插入这样的叙事,一方面使得行文富有波澜,另一方面增添了行文的趣味性.从结构安排上看,作者两次写到当地土人,前后也构成了一定的照应关系,这也使得本文的结构安排更加独具匠心.从内容上而言,这也与作者无所畏惧的探险行为构成了对比,从而突出作者献身科学的无畏精神.当然,这也从另一个角度真实地反映了当时当地的民俗风情.特别是迷信思想在当地土人头脑中根深蒂固,人们的思想观念中还保有万物有灵的”泛灵”痕迹,神秘事物对他们仍具有极大的威慑力.这种对神秘事物的恐惧是用”重资”都不能改变的.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我们认为在这里更多地体现出徐霞客勇于探索未知事物的无畏精神.他对于破除迷信敢于现身说法,这也体现出一个大无畏的无神论者的高大形象.四、写作特色1.文章思路清晰。
此游记涉及的景点、地理位置较为复杂,但全文贯穿着一条线索,那就是游踪,亦即作者足迹、目力所及的次序。
依次经过的景观,逐一描写。
最后写出来的情形。
2.详略得当。
全文有详有略,处理得恰到好处。
略写出发时间,详写上山游洞的经过,其中关隘、景物的情形都写得极为详尽,又以游洞的经过写得最详,把过程中游者的感受都写了出来。
详写出洞的过程,表达了自己的感慨。
3.观察细致。
作为一个以勘察地貌为目的的旅行家,所到之处对一些细节观察得比一般人都要细致。
如洞里的裂缝、石头的形状等,写到每个景点,尤其注意地形地势、周围环境等。
4.科学性与文学性相结合。
记叙中注重实际,如实记录所见之景,而且观察细致,为地理学研究提供了材料,有科学的严谨性。
同时,景物描写也各有特色,生动形象,如“上则莲花下垂,连络成帏,结成宝盖,四周垂幔,大与榻并;中圆透盘空,上穹为顶,其后西壁,玉柱圆竖,或大或小,不一其形,而色皆莹白,纹皆刻镂”都将景物的形象活现于笔下,读后历历在目,颇具文学的形象性。
课文翻译:麻叶洞天(崇祯十年,1637)正月十七日,离开上清洞三里,有一个麻叶洞。
洞在麻叶湾,西面是大岭,南面是洪碧山,东面是云阳山和枣核岭的支脉,北面则是枣核岭的西麓。
大岭向东延伸,两面高山夹着涧水流下,(高山)对峙像门一样,而对着门有一座山峰,高耸的大石头突兀出来,(这就)是将军岭;涧水从它的西部奔腾而过,而枣核岭的支脉,(它的)西端也到这里为尽头了。
涧的西面有石崖向南,环转像鸟展开的翅膀,向东俯看涧中,而大岭的支脉,东面到这里也是尽头了。
环转的山崖下面,也开了一个缝隙,太浅而不能进入。
山崖前面有一条小溪,从西向东,经过崖前流入大涧中。
沿着小溪到山崖的西部乱石间,在下面水流尽了,在上面开了一个窟窿,就是麻叶洞啊。
洞口朝南,只有斗大,在石缝中折转几个梯度下去。
开始寻找火炬请向导,也都答应提供火炬,而没有敢做向导的。
说:“这里面有神龙。
”有的说:“这里面有妖精鬼怪。
若不是有法术的人,不能震住(它们)。
”最后用重金找到一个人,刚要脱衣服进去,问我(知道我)是个读书人,不是道士,又惊恐而出说:“我以为(你是)大师,所以想跟着(你)进去,若是读书人,我怎么能以身陪葬呢?”我就去前面的村庄,把行李存放在他家,与家仆各拿一个火把进洞。
当时村民跟着到洞口的有几十个人,砍柴的腰别镰刀,耕地的扛着锄头,妇女做饭的不再烧火做饭,织布的扔下织梭,儿童放牧的,路人背着担着(东西)的,接踵而至,都没人敢跟随(我们进洞)。
我们二人就把脚先探进,踏着一级一级的石阶入洞,传递着火炬下去,转了很多个弯儿到洞底。
洞稍微宽敞了,可以侧身抬头看了,才开始拿着火把前进。
那洞东面西面的裂缝,都没有进口,正北有个洞孔,低得只有一尺高,宽也是这样,然而它的下面很干燥而且平坦。
就先把火把放进去,然后像蛇一样匍匐前进,背部擦着洞壁,腰部贴着地面,身体向后翘起(用力),才度过这个里洞的第一关。
它那里面的裂缝已高了,东西也贯通了,然而也没有进去的地方。
又过了第二关,它的狭窄与低矮和前一关一样,进入的办法也同前。
进去之后,(洞壁的)里层也有横向裂缝,那西南裂的地方不很深,那东北裂的地方上面有一个凹陷的石洞,猛地又纵向裂开,上高下窄,高不见顶。
到这里石头幻化出怪形,纹理(也)顿时改变,(仿佛)每一小块儿都具有灵性。
那西北的裂谷,渐入渐窄,里面只是夹着一条石缝了,不能容纳下火炬。
(就)转而去东南的裂谷,仍然下了一个石洞,它的地面平铺着沙石,像涧底一样洁净光滑,只是干燥没水,不只是不用提起衣裳,而且避免了弄脏。
裂谷东南的尽头,乱石高累,像楼台一样重叠,从它的缝隙都可以攀登而上。
那上面有石孔一线,一直透到洞顶,光线从缝隙中往下照射,像明星弯月,可以远望而不可以摘取啊。
叠石的下面,涧底通向南面,覆盖的石头压得很低,仅仅一尺来高;这以前一定通到洞外,是涧水流入的地方,但不知从前为什么涌流,现在为什么干涸了,不可思议啊。
从重重叠叠的石台下来,向北沿着涧底进入,那窄的地方非常低,和外面的两道关相似。
慢慢从它西面攀登上一个石窟,向北转再向东,就像度过马鞍形状的山石,又像越过尖峭的山峰。
两边洞壁上的石头质地色泽,光鲜欲滴,垂下的石乳,倒挂的石莲,纹理就像雕刻出来的一样,形状就像要飞舞起来的样子。
往东下一个阶梯,又是湿润的地面,已转入关隘的里面了。
这里开辟出一个巷道,宽有两丈,高有一丈五,覆盖的石头平整得就像布幔,涧底平坦得就像大路。
向北走半里,下面有一块石头,架置在那里,像一张床一样,边棱整齐。
它上面则石莲下垂,连接在一起就像帏幔,结合成一个“宝盖”,四面垂下石幔,大小像床一样;中间浑圆通透,盘空直上,上面隆起为顶,它后面的西壁,洁白的圆柱竖立着,或大或小,形状不一,而都色泽晶莹,纹理都像雕刻上的,这是巷中第一奇景啊。
又向正北半里,洞分为上下两层,涧底向东北而去,上面的洞可以从西北攀登。
这时我所持的火炬已经烧完十分之七,恐怕回去的路上(没有火炬)辩识不清(路径),就从来时的道路转几个弯儿,穿过那两个关隘,到达透光的地方,火炬恰好烧完了。
穿过洞口出来,仿佛像脱胎转世换了一个世界一样。
在洞外面守候观看的人,又增加了几十个,看见我等(二人)都把手放在额头上,表示庆幸,称奇,把我们当成了具有大法术的人,并说:“刚才久等以为(你们)一定落入怪物之口,所以我等想进不敢进,想离离不开。
现在安然无恙,若不是神灵保佑,怎么能这样!”我分别答谢他们,说:“我做我想做的事,我探我的胜境罢了,烦劳各位(在这里)久立,怎么才能表达我的歉意呢!”然而那洞只是入口的地方多狭隘,那里面(则)洁净干燥,我所见过的洞,(在这一点上)都赶不上(它),不知当地人为什么害怕进洞到了如此的地步!备课资料高二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