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感知觉教学内容
心理学第四章 感知觉
心理学第四章感知觉心理学第四章感知觉感知觉是指人类通过感官器官接收外界刺激,并对刺激进行辨别、组织、解释和理解的过程。
本章将详细介绍感知觉的相关概念、理论和研究方法。
⒈感知觉的定义和基本流程感知觉是指人类感觉系统接收外部刺激并对其进行加工与理解的过程。
它是一个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包括感知器官、感知系统、感知信息加工、感知刺激识别和感知意义解析等几个重要环节。
⒉感知觉的感官器官人类拥有多种感官器官,包括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和味觉等。
每个感官器官都有其专门的功能和特性。
⑴视觉视觉是人类最重要的感官之一,通过眼睛接收到的光线刺激,转化为神经信号后传递给大脑进行加工与分析。
⑵听觉听觉是人类感知声音、声音的来源和性质的能力。
耳朵是人类的听觉器官,它接收到的声波信号被转化为神经脉冲,通过听觉神经传递到大脑进行处理。
⑶嗅觉嗅觉是人类感知气味和味道的能力。
鼻子是人类的嗅觉器官,它接收到的气味分子会触发嗅觉细胞,进而传递到大脑进行加工与辨识。
⑷触觉触觉是人类通过皮肤感知物体形状、温度、质地等信息的能力。
皮肤上的感觉受体接收到外界的刺激并通过神经信号传递到大脑,人类可以通过触摸、压力等感知到不同的触觉感受。
⑸味觉味觉是人类感知食物味道的能力。
舌头上的味蕾接收到食物中的化学物质后转化为神经信号,传递到大脑进行味觉辨识。
⒊感知觉的组织与加工感知觉的组织与加工是指在感觉器官接受到的刺激基础上,大脑对刺激进行整合、组织和解释的过程。
⑴感知觉组织的原则感知觉组织的原则包括近似性、接近性、连续性、闭合性、对称性、简洁性等。
⑵感知觉的加工过程感知觉的加工过程涉及底层加工和高层加工两个阶段。
底层加工包括感知觉特征的辨别和分类,高层加工则涉及对感知信息进行综合和解释。
⒋感知觉的意义解析感知觉的意义解析是指将感知到的刺激与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联系与互动,使之具有意义和感知到的刺激的解释。
⑴知觉的主动性和主观性知觉是一种主动的心理过程,个体的期望、目标、情感等因素会对感知过程产生影响。
3普通心理学——感觉和知觉
第五节 时空知觉
–图形的组成:
• • • • • • • • 邻近性:其它条件相同,空间上彼此接近的部分容易组成图形。 相似性:视野中相似的成分容易组成图形。 对称性:视野中对称的部分容易组成图形。 良好连续:具有良好连续的线段容易组成图形。 共同命运:某些成分按共同方向运动或变化时容易组成图形。 封闭:视野中封闭的线段容易组成图形。 线条方向:根据不同的方向容易组成图形。 简单性:视野中具有简单的结构的部分容易组成图形。
第二节 视觉与听觉
–共鸣理论:
• 人物:赫尔姆霍茨 • 观点:由于基底膜的横纤维长短不同,靠近蜗底较窄, 靠近蜗顶较宽,因而就象一部竖琴的琴弦一样,能对 不同频率的声音产生共鸣。声音的频率高,短纤维发 生共鸣;声音的频率低,长纤维发生共鸣。基底膜的 振动引起听觉细胞的兴奋,因而产生高低不同的音调。 • 评价:横纤维的长短与频率的高低之间并不对应。
知觉特性:
A:接近性 B:相似性 C:连续性
D:封闭
E:良好图形
第五节 时空知觉
–眼动与形状知觉
• 微动:一开始对感知事物形状没有作用,但对其后维 持物体形状知觉的稳定性是有作用的。 • 跳动:眼睛从一个注视点到另一个注视点的单个移动。 眼跳的模式受到观察任务的影响。
第五节 时空知觉
• 二、大小知觉
第三节 其它感觉
• 一、皮肤感觉
–肤觉概述
• 内涵:刺激作用于皮肤引起的各种各样的感觉,叫~。 • 种类:触觉、冷觉、温觉和痛觉。
–触压觉
• 内涵:由非均匀分布的压力在皮肤上引起的感觉叫~。 • 种类:触觉(皮肤轻微变形)、压觉(皮肤明显变形)
–温度觉
• 温度引起的感觉是由刺激温度与皮肤表面温度的关系决定的。
心理学感知觉完整ppt课件
3.反映事物的内容和水平不同。
.
运动中感知觉的研究现状
❖ 感觉在运动中的研究现状 以本体感觉为主
❖ 知觉在运动中的研究现状 时间知觉
.
.过程的开始 ❖ 感觉是一切复杂心理活动的基础 ❖ 感觉是维持正常心理活动的必要条件
.
(二)知觉:
❖ 一般概念。 ❖ 知觉的分类。 ❖ 知觉的基本特征。 ❖ 感知觉的联系与区别。
.
知觉的一般概念:
❖ 一般概念: 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人
脑中就产生了对这些事物各个部分和属性的 整体的反映。
❖ 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
.
知觉的恒常性。
❖ 在知觉条件发生一定的变化时,被感知 的对象仍然能够保持相对稳定不变,这 是知觉恒常性的表现.
❖ 大小、颜色、形状恒常性。
.
感知觉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感觉是知觉的基础,是知觉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同点:都是人脑对当前刺激的反映;感性认识
1.影响因素不同。
区别
2.性质不同。
E=1/R
.
人类各种感觉的绝对感觉阈限
❖ 视觉:30英里以外的一烛光 ❖ 听觉:安静环境中20英尺以外的手表滴答声 ❖ 味觉:两加仑水中的一匙白糖 ❖ 嗅觉:弥散于6个房间中的一滴香水 ❖ 触觉:从一厘米距离落到你脸上一个苍蝇的翅膀
.
感觉剥夺实验
贝克斯顿(Boxton) 在美国麦吉利大学所做的 感觉剥夺研究,募集了大 学生志愿者作为参加实验 的人。
.
感觉的分类
外部感觉
❖ 远距离感觉(视觉、听觉)
❖ 近距离感觉
(味觉、嗅觉和肤觉。肤觉又可细分为触觉、温度觉 和痛觉)。
内部感觉
❖ 动觉 感受身体运动与肌肉和关节的位置。
普通心理学07感知觉
第七章感觉与知觉〖导学提示〗感觉与知觉是最初级,也是最基本的认知过程。
现实生活中,纯粹的感觉几乎就是不存在的,它总是与知觉紧密结合在一起,因而也称感知觉。
心理学对感知觉的研究有着最长的历史和最为丰富的内容,本章只着重介绍感觉的基本规律、知觉不同于感觉的特征、以及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错觉等的基本现象。
〖本章术语〗第一节感觉知觉知觉的对象性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的恒常性第二节感觉阈限差别感觉阈限韦伯分数费希纳定律感觉适应感觉后象感觉对比联觉第三节空间知觉双眼视差第四节时间知觉Tau效应Kappa效应第五节运动知觉似动知觉PHI现象自主运动诱导运动瀑布效应第六节错觉日月错觉第一节概述一、感觉及其神经信息加工(一)什么是感觉感觉是刺激物作用于感觉器官,经过神经系统的信息加工所产生的对该刺激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在日常生活中,外界的许多刺激物作用于我们的各种感觉器官,经过神经系统的信息加工在我们的头脑里就产生了各种各样的感觉。
我们看到某种颜色、听到某种声音、闻到某种香味、感受到一定的温度等等。
同时,感觉也反映机体内部的刺激。
我们觉察到自身的姿势和运动,感受到内部器官的工作状况——舒适、疼痛、饥渴等等。
不论是对外部刺激的反映或是对内部刺激的反映,感觉是对刺激给予感觉器官的直接感受,是对刺激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人对刺激物个别属性的反映,对刺激给予感觉器官的直接感受,通常总是与其过去经验联系在一起的。
例如,当我们看到某种颜色时,我们就知道“这是白纸的白颜色”、“这是红旗的红色”;当我们用手接触某个物体时,会说:“这是又硬又冷的东西”、“这是一块玻璃”。
这些回答都说明,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单纯的感觉是不存在的(除非是新生儿或在特殊的条件下)。
感觉信息一经通过感觉器官传达到脑,知觉也随之产生了。
虽然,感觉是一种最简单的心理现象,但它在人的心理活动中却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只有通过感觉,我们才能分辨事物的各种属性,感知它的声音、颜色、软硬、重量、温度、气味、滋味等等。
心理学 感觉和知觉
2、拮抗理论 黑林提出的四色说。人眼对光反应 的视觉基本单位是成对组织的,有红、 绿、黄、蓝四种原色,加上黑与白共成 三队,在光波影响下起作用。
第三节 听觉
• 一、听觉刺激 • 声波是听觉的适宜刺激,它是由物体振 动产生的。声波的物理性质包括:频率、 振幅和波形。 • 人耳所能接受的振动频率为20—— 20000赫兹。
2、时间知觉的线索: (1)自然界的周期性现象 (2)有机体各种节律性活动 (3)借助计时工具
3、影响时间知觉的各种因素: (1)感觉通道的性质 (2)一定时间内事件发生的数量和性质
(3)个人的兴趣和情绪
知觉与感觉的关系
• 1、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 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人 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 整体属性的反映。 • 2、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对 感觉信息的整合和解释。在现实中,我们 总是要把通过感觉所得到的有关事物的 各个属性整合起来并加以理解。
• 社会知觉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 1、对人的知觉(包括对他人和自我 的知觉); • 2、对社会事件因果关系的知觉; • 3、 对人际关系的知觉。 •
• 社会知觉的独特性: • 1、认知对象的独特性; • 2、对他人行为的期望会影响社会知 觉过程; • 3、社会知觉加工过程的特殊性。
二、社会认知的过程
• (一)信息的搜集和选择 • 搜集到信息后,还要对其加以选择,这 一过程往往受先前经验的影响。 • 1、先前经验可能是错误的; • 2、个体没注意到信息的偏差; • 3、个体抓住最显著的个案信息
• • • •
社会认知信息整合过程中的几种效应: 1、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 2、晕轮效应; 3、社会刻板效应。
四、感受性和感觉阈限
心理学第四章-感觉和知觉
第四章感觉和知觉
19
第二、内部分析器:内部分析器在人体内部器 官和组织中分布着各种末梢感受器,接受有机 体内部发生变化的信号。同内部分析器相联系 的有机体觉。
第三、运动分析器:运动分析器处于中间地位 。它的末梢感受器在肌肉和韧带内,能提供身 体各器官运动和位置的情况。同运动分析器相 联系的有运动感觉、身体及其各部分在空间移 动和姿势的感觉。痛觉能发出对有机体伤害强 度的信号,它分布在有机体的所有分析器中。
这一切均始于我们的感觉!
第四章感觉和知觉
7
第一节 感觉和知觉的概述
感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在人脑中所 产生的对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应。
感觉作为一种最简单的心理现象,在动物心理进化过程 中和在儿童心理发展的初期,都曾经独立地存在过,但 是在正常的成年人的心理活动中却很少独立存在。在成 年人那里,除非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来不及看清物体 、或在实验条件下只要求反映某一属性的时候,才有单 纯的感觉。
当外界接触被阻止时,大脑就即兴创作 ,自己产生刺激。
实验证明,生命活动的维持需要一定水平的外界刺激。
第四章感觉和知觉
17
感觉和感觉的意义
感觉(sensation):人脑对事物的个别属性 的认识。
感觉提供了内外环境的信息。 感觉保证了机体与环境的信息平衡。
感觉是人全部心理现象的基础。
感觉 的意义
第四章感觉和知觉
18
感觉的种类
事物具有各种不同的属性,它们作用于人的不 同的分析器而产生出不同的感觉。人们的主要 感觉器官就是眼、耳、鼻、舌、身。因此,我 们的感觉也主要有五类:视觉、听觉、嗅觉、 味觉和躯体觉。
依据产生感觉的分析器和它所处的部位,可以 把感觉分为三大类:
心理学基础 第四章 感觉和知觉
感觉统合
你看到了什么
知觉
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 事物的整体在脑中的反映,是人 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过程。
感觉与知觉存在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复杂 关系。 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依赖于感官,是对 感觉的深入。 感觉是对刺激个别属性的反映,而知觉则是 对刺激物的整体反映。 要形成知觉,还必须依赖于个体已有的知识 经验。
社会知觉
社会知觉,又称社会认知,即个体对他人、群体以及对 自己的知觉。对他人的群体和知觉是人际知觉,对自己的 知觉是自我知觉。此外,对行为原因的认知也属于社会知 觉的范围。 • 常见的社会知觉效应主要有:首因效应(或第一印象); 近因效应;晕轮效应;刻板效应。 •
视觉适应
感觉对比
感觉对比是同一感受器接 受不同的刺激而使感受性 发生变化的现象。这是同 一感受器中不同刺激效应 相互影响的表现。对比分 两类:同时对比和先后对 比。吃了苦药之后,接着 喝口白开水也觉得有点甜 味
不同感觉间的相互作用
对某种刺激的感受性,不仅决定于对该感受器的直接刺激,而且还决定于同时受 刺激的其他感受器的机能状态。在一定条件下,各种感受器的机能状态都有可能 发生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1)空间知觉
• • •
•
空间知觉是人对事物的空间特性与关系的认识。 空间知觉包括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深度知觉以及方位知觉等。
恐惧高处而导致的眩晕与视觉信息缺乏有关。当你身处高处,往下看一片 模糊,景象大幅度缩小,一切都变得遥不可及,跟平日习惯的视像大相径庭, 这时你的视觉信息大减,就会失去平衡。 一般情况下,大脑指挥身体做出的动作幅度是以视野中物体的相对活动为参照 对象。假如从高处往下望,地面物体太远太小,就不能作为平衡信息回馈的根 据了。再加上人在高处,眼睛无法在水平位置找到实物进行水平运动参照,于 是人体平衡系统崩溃,继而出现类似舟车晕浪那样的眩晕,无法定位。 科学家指出,人们靠“视觉流场”控制自己的姿势和运动。当人们站在一条笔 直的公路上,公路尽头在我们极目处消失,这时人不大会害怕,因为人与这个 视觉流场成直角。但当人站在大厦边缘往下看,尽管也是一望无际,这时大脑 的判断能力会受到困扰,因为人跟视觉流场并非成直角关系,而是扩大到180 度,大脑感觉地心吸力把身体吸进无垠之中。
基础心理学 第四章 感知觉
2、根据根据知觉对象的特点,将知觉划分为:
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
空间知觉:
是对客观世界物体的空间关系的认识,具体指对 物体的形状、大小、远近、方位等空间特性在头 脑中的反映。 空间知觉包括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深度与距离 知觉、方位知觉等。
人的一些重要感觉的绝对阈限都是比较 低的,有利于人类生存。绝对感觉阈限 低说明感觉灵敏。P104 表4-2
绝对感受性(absolute sensitivity)是指刚 刚能够觉察出最小刺激量的能力。 绝对感受性的高低通过绝对感觉阈限来衡量。 绝对感受性与绝对阈限在数量上成反比关系。
(三)差别感受性和差别阈限 差别阈限(difference threshold)是指将一 个刺激与另一个刺激区别开来所需要的最小 差别量 差别感受性(difference sensitivity)则是 指对这种最小差异量的感觉能力。 两者之间呈反比关系,差别感觉阈限越低, 差别感受性越高。
什么是知觉?
客观 事物 直接 作用 于感 官
对事 物的 整体 反应
觉察
分辨
确认
知觉的形成:来自感觉器官的信息提供
了某种颜色、边界、形状等个别属性,经头脑 的加工认出了“这是一个柠檬”
知觉的形成
3、知觉的生理机制 感觉的产生是某一分析器活动的结果,知觉 的产生则是多种分析器综合活动的结果。
4、感觉与知觉的区别与联系 联系:
明适应和暗适应 感觉的适应现象是普遍存在的 各种感觉的适应情况不同
2)感觉对比:感觉对比是同一感受器接受不 同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分为同时对比和先后对比。
同时对比:
3)后像
当感受器的刺激作用停止以后,感觉并不立即 消失,而是能保留一个短暂时间。这种现象叫 后像。 后像在视觉中表现特别明显。视觉后像有两种:
《普通心理学》 第四讲 感知觉
感觉现象——感觉适应(教材P117)
视觉适应现象:白天进出电影院
• 进来:“伸手不见五指” 弱光 能辨别环境
• 出去:刺眼
能睁开眼
• 视觉适应可以分为明适应与暗适应。
感觉现象——感觉适应(教材P117)
形状恒常性
颜色恒常性
知觉特性——知觉的恒常性
知觉恒常性的种类
视知觉领域 大小恒常 形状恒常 明度恒常 颜色恒常 其他领域 方位恒常
知觉特性——知觉的恒常性
形状恒常性
颜色恒常性
知觉特性——知觉的理解性
4、知觉的理解性
人对于知觉的对象总是以自己的过 去经验予以解释,并用词来标志它的。 知觉的这一特性称为知觉的理解性。
暗适应(dark adaptation)
• 暗适应是指照明停止或由亮处转入暗处时视觉感受性 提高的时间过程。
• 暗适应过程 • 开始时觉得一片漆黑,什么也看不见 • 经过一段时间,眼睛开始能看清黑暗中的物体, 说明视觉感受性提高了。
• 整个暗适应持续大约30分钟-40分钟,以后感受性就 不再继续提高了。
《心理学》
第四讲 感知觉
我们如何认识世界? 我们的知识又是怎样得到的?
这一切均始于我们的感知觉!
赫布和贝克斯顿在美 国麦吉利大学所做的感 觉剥夺研究,募集了大 学生志愿者作为参加实 验的人。
志愿者每天躺在床 上睡觉,并有每天20美 元的酬劳。他们可以自 己决定何时退出实验。
感觉剥夺 实验
空气调节装置
● 4)反映的机制不同:感觉是单个分析器活动的 结果,知觉是多个感觉器官的联合活动的结果。
认知心理学第三章_感知觉
编码不同 • 还可从整体加工和局部加工来说明字词优势效应
二、客是两种方向不同 的信息加工过程,两者相互作用而构成统一的知 觉过程
第三节 模式识别 一、模式识别概述
• 模式:指由若干元素或成分按一定关系集合而 成的某种刺激结构或刺激的组合
• 模式识别:指人把输入刺激(模式)的信息与 长果记忆中的信息进行匹配,并辨认出该刺激 属于什么范畴的过程
支持模板匹配理论的实验证据:
• 菲利普斯(Phillis,1974)的实验 • Warren(1974)的实验 • Person的实验 • 模板匹配理论比较容易在计算机上加以
实现
模板匹配理论没有明确的问题:
• 对刺激的加工是从局部特征开始的还是 从整体特征开始的?
• 模板的编码形式是怎样的? • 刺激与记忆中的各种模板的比较是同时
• Lindsay & Norman(1977)、 Gibson(1969)的研究
• Neisser(1964)的实验 • Pritchard(1961)的固定网像实验 • 休伯和威塞尔(Hubel & Wiesel,1959,
1963,1968)的神经生理学研究 • Lettvin(1959,1961)的研究证明青蛙的
• 决策:比较之后,对刺激信息模式与哪一种记忆信息编码 最为匹配作出判断,从而了解模式的意义并赋予模式名称
三、模式识别理论
(一)模板匹配理论(Template-matching Theory)
核心思想:在人的长时记忆所编码的信息中,存储着 各式各样的来自个体过去经历的各种外部模式的拷 贝或复本,即模板,它们与外部刺激存在着一一对应 的关系
心理学感知觉教案
心理学感知觉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感知觉的定义、特点及相关概念。
2.理解感知过程的全过程和各要素的功能。
3.掌握感知过程中的心理和生理机制。
4.了解感知过程的误差和变形。
二、教学内容1.什么是感知(2)感知与感觉的联系和区别。
2.感知的形成及其过程(1)感知过程的概念与要素。
(2)外界刺激的特点及感知过程中的感官器官。
(3)传入到大脑的信息处理过程。
(4)大脑对信息加工的结构和功能。
(5)感知过程中的判断和归纳。
(2)感知过程中的启动机制和保持机制。
4.感知的应用(1)感知的应用和发展。
(2)通过感知的训练,提高感知的能力。
(3)面对误差和变形时,采取正确的调整和纠正措施。
三、教学重点五、教学方法1.讲解法。
2.案例分析法。
六、教学资源心理学课本。
七、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向学生提问:“大家平时和自己的感知有关系吗?”2.讲解感知是指人通过感官器官刺激,对环境中的事物进行辨认、分类、理解和解释的过程。
感知是人的认识活动的第一个阶段,是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
感知过程具有主观性、客观性和局部性的特点。
感知是人类认知的基础,是人们进行思维、记忆、推理、沟通和行动的前提。
相关概念:感觉、知觉、概念、类比、判断等。
感觉是指感官器官感受到刺激并形成神经冲动的过程,而感知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对获得的信息进行解析和整合,从而使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认知世界。
感觉侧重于外界环境对感官器官的刺激,感知则侧重于对感觉信息进行加工、解析和理解。
在感知过程中,外界的刺激通过感官器官传递到大脑,接受加工和分析,最终形成感知的结果。
感知过程由三个要素构成:感觉器官、神经传导、神经中枢加工。
感觉器官是感知过程的开始,它把外界刺激转化成电信号,并传达给神经中枢。
神经传导则是保证感知信息的传导和传递,是感知过程中的重要部分。
神经中枢加工是感知过程的决定和结果,是大脑对信息的处理和决策。
外界刺激具有特点和规律,从而影响人对世界的感知。
感知过程中的感官器官包括眼、耳、鼻、舌、皮下组织和内部感觉等。
心理学- 感知觉ppt课件
.
知觉的特性
•知觉的特性: • 整体性: • 选择性: • 理解性: 恒常性:
错觉:
.
• 知觉的整体性: 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把由多种属性构成的
事物知觉为一个统一的整体的特性。
• 知觉的整体性是知觉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一个 重要方面,它首先依赖于剌激物的结构,即剌激物 的空间分布与时间分布。
.
• 格式培学派的心理学家指出,对整体的 知觉不等于并且大于个别感觉的总和。 (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 格式塔学派提出的知觉组织原则被普遍 接受,也称格式塔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条 规律。
.
2 知觉的选择性
• 在一定时间里,人总是有选择地把少数事物作 为知觉对象(object),而把其他事物作为背 景(background)。这就是知觉的选择性。
.
• 实验2:
• 阅读一段文字后,参与其他活动,在阅 读第二段。
• 结果:
•
依据活动后呈现的信息判断。
• 注意:
• 近因效应不如首因效应明显和普遍。
.
2. 晕轮效应 晕轮效应指人们对他人的认知判断首先主
要是根据个人的好恶得出的,然后再从这个判 断推论出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的现象。 如果认知对象被标明是“好”的,他就会被“好” 的光圈笼罩着,并被赋予一切好的品质; 如果认知对象被标明是“坏”的,他就会被“坏” 的光圈笼罩着,他所有的品质都会被认为是坏 的。
• ----信息获得途径:他人的言谈举止、仪表打扮、群体成 员间关系、群体氛围等。
• ----先前经验直接影响着信息搜集和选择。
• 先前经验决定哪些信息是有关的,而这些信息本身可能就 是错误的。
大学心理学课件第三章 感知觉
听觉(hearing)
听觉是个体对声音刺激的觉察。 (1)听觉适宜刺激的频率 20~20000HZ的声波,人耳最 敏感的声波频率是 1000~4000HZ。 (2)听觉的基本特性 听觉具有音调、音响、声音 的掩蔽三种特性。
音调(音高)
音调是表示声音高低的感觉,主要是由声 波的频率决定的。 频率越大,听到的声音就越高。
感觉适应实例
视觉适应 暗适应:由亮处转入暗处时视觉感受性提 高的时间过程。
如我们从阳光照射的室外进入电影院,或在夜 晚由明亮的室内走到室外,开始时觉得一片漆 黑,什么也看不见,经过一段时间,眼睛开始 能看清黑暗中的物体,说明视觉感受性提高了。
明适应:与暗适应相反,指由暗处转入亮 处时人眼感受性下降的时间过程。暗适应 时间较长,而明适应时间很快,很短暂。
二、知觉的种类
(一)物体知觉(P53—P54)
概念:以物质或物质现象为知觉对象的知觉,即 物体知觉。 1、视知觉、听知觉和触摸知觉 视知觉:以视分析器为主,有运动分析器参加的 知觉。 听知觉:以听分析器为主,有运动分析器参加的 知觉。 触摸知觉:是手足和身体皮肤感觉与运动觉协同 活动产生的知觉。
视觉后象表现得最明显。
感觉后象的应用: 感觉后象可以使我们对断续出现的刺激产 生连续的感觉。当然,这种断续刺激的出 现必须达到一定的频率。电影正是运用了 感觉后象的心理学原理。
(三)感觉对比 定义:感觉对比是同一感官接受不同的刺激 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同时对比:几个刺激物同时作用于同一感受 器时产生同时对比。
运动觉:
它反应身体各部分的位置、运动以及肌肉的 紧张程度,是内部感觉的一种重要形态。
4心理学 第四章 感知觉
第四章学前儿童的感知觉一、感知觉概述1、感觉和知觉的概念(1)感觉:感觉是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刺激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属于简单的心理现象,主要与生理作用相联系。
(2)知觉: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的反应。
他以感觉为基础,但并非感觉成分的简单相加,而是对感觉所提供信息的加工。
他反映刺激代表的意义,受经验影响,因此对同一事物的知觉会有所不同。
(3)观察力: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过程,是知觉的高级形态。
观察力是指人在观察过程中表现出的稳定的品质和能力。
2、感知觉的种类(1)感觉: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
(2)知觉:空间知觉【方位知觉,深度(距离)知觉】,物体知觉【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时间知觉,观察力。
3、感知觉在心理发展中的意义(1)感知觉是人生最早出现的认识过程,是其他认识过程的基础(2)感知觉是婴儿认识世界和自己的基本手段(3)感知觉在儿童的认识活动中仍占主导地位二、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一)学前儿童感觉的发展:视觉、听觉、触觉、痛觉1、视觉的发展(1)视敏度①视力发展的一般情况a.出生1天的新生儿,其视力仅相当于成人的20/150。
b.半岁至1岁期间,儿童的视力已可达到成人的正常水平。
c.对3岁以下的儿童很难用E字表来测查视力,因为儿童的方位知觉,尤其是左右方位的知觉水平不高,常常分不清楚。
d.3岁以上的儿童在测查前要经过训练,让儿童明白测查要求,但仍旧难免有错误。
e.3~6岁儿童的视力随年龄增长而提高。
②视力发展的特殊情况:远视、近视、弱视。
(2)颜色视觉(辨色力)①儿童出生不久就具备了辨别彩色和非彩色的能力,而且表现出对彩色的“视觉偏好”。
②即使同为彩色,婴儿也能区别它们并表现出对它们的不同“态度”。
(了解儿童颜色识别能力的方法:a.配对法。
b.指认法。
c.命名法。
)2.听觉的发展(1)婴儿的听觉偏爱①1~2个月的婴儿偏爱乐音而不喜欢噪音;喜欢听人说话的声音,尤其是母亲的声音;②2个月以上的婴儿似乎更喜欢优美舒缓的音乐;③7~8个月的儿童已乐于合着音乐的节拍而舞动双臂和身躯;对成人安详、愉快、柔和的语调报以欢愉的表情,而对生硬、呆板、严厉的声音表示烦躁、不安、甚至大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感觉的产生:
单一分析器活动的结果
适宜 刺激
传入神经
感受器
大脑皮层的感觉中枢
产生 感觉
(分析器)
3.感觉的意义
1)、感觉是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过程的开始 2)、感觉是一切复杂心理活动的基础 3)、感觉是维持正常心理活动的必要条件
感觉剥夺实验
贝克斯顿(Boxton) 在美国麦吉利大学所做的 感觉剥夺研究,募集了大 学生志愿者作为参加实验 的人。
2、感受性的变化
1)、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感受性 感受性是指人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 • 不同的人对剌激的感受性是不同的。 • 检验感受性大小的基本指标称感觉阈限。 • 感觉阈限是人感到某个剌激存在或剌激发生变化 所需刺激强度的临界值。
• 感觉阈限与感受性的大小成反比例关系。
• 阈限又分为 绝对感觉阈限 差别感觉阈限。
知觉整体性的组织定律
(1)接近性(proximity):距离上相近的物体容易 被知觉组织在一起。
(2)相似性(similarity) :凡物理属性相近的物体 容易被组织在一起。
(3)连续性(continuity) :凡具有连续性或共同运 动方向的刺激容易被看成一个整体。
– (4)封闭性(closure) :人们倾向于将缺损的轮廓加 以补充使知觉成为一个完整的封闭图形。
各类感觉的差别感觉阈限:
• 感觉K(韦伯分数) • 音高0.003 • 亮度0.017 • 重量0.020 • 响度0.100 • 皮肤压觉0.140 • 咸味0.200 • 不同感觉的韦伯常数,K值越小,表
示该种感觉对差异越敏感。
•
2、感受性的变化
(1)感受性的发展与补偿
人的感受性不是固定不变的,通过实践和专门的训 练可以得到提高,这一规律在感觉缺陷者和专门事某种 特殊职业者身上与众不同得特别明显
2、 知觉的整体性
知觉的整体性指人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把 由多种属性构成的事物知觉为一个统一的 整体的特性。
实验
知觉的整体性
3、知觉的恒常性
知觉的恒常性:人们在剌激变化的情况下把事物
(5)良好图形(goodness):具有简明性、对称性 的客体更容易被知觉。
1、知觉的选择性(相对性)
从众多的刺激物中选择少数事物作为 知觉对象,而把其它事物作为知觉的背 景,以便产生清晰的知觉
看看图中有?
是脸还是杯子?
知觉的对象与背景
互相依存 互相转化。
• 视觉:30英里以外的一烛光 • 听觉:安静环境中20英尺以外的手表滴答声 • 味觉:两加仑水中的一匙白糖 • 嗅觉:弥散于6个房间中的一滴香水 • 触觉:从一厘米距离落到你脸上一个苍蝇的翅膀
•
3)、绝对感受性和绝 对感觉阈限
差别感受性是刚刚能觉察出两个同类刺激之间最小差异 的能力。
差别感觉阈限是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同类刺激之 间的最小差别量。即觉察刺激之间微弱差别的能力
温度觉和痛觉)。 内部感觉 • 机体觉告诉我们内部各器官所处状态如饥、渴、
胃痛等; • 肌动觉感受身体运动与肌肉和关节的位置; • 平衡觉 (闭上眼睛)
(二)知觉的种类
根据人脑 所反映的 事物特性
三、感知觉的基本规律及特性
(一)感觉的基本规律 (二)知觉的基本规律
(一)感觉的基本规律
1、感觉强度对感觉刺激的依从性 1)、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2)、绝对感受性和绝对感觉阈限 3)、差别感受性和差别感受阈限
2)、绝对感受性和绝对感 觉阈限
绝对感受性是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的能力。 绝对感觉阈限指最小可觉察的剌激量,即光、声、压力或 其他物理量为了引起刚能觉察的感觉所需要的最小数量。 感觉阈限越低,感受性越高。不同的人感觉能力不同,即感
受性有很大差异,实践证明它能通过训练而改变。
人类各种感觉的绝对感觉阈限
感受器对这两种刺激物的感受会发生一些变化。
同时对比--两种刺激物同时作用于一种感受器时,会
产生“同时对比”
继时对比--两种刺激物先后作用于同一种感觉系统时,
会产生“继时对比”。例如,凝视红色后,接着看白色,白色会显
得发绿。
(二)知觉的基本规律
1、知觉的选择性 2、知觉的整体性 3、知觉的理解性 4、知觉的恒常性
(三)感觉与知觉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感觉是知觉的基础,是知觉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同点:都是人脑对当前刺激的反映;感性认识
1,影响因素不同。
区别
2,性质不同。
3,反映事物的内容和水平不同。
二、感知觉的分类
(一)感觉的分类 (二)知觉的分类
(一)感觉的分类
外部感觉 • 远距离感觉(视觉、听觉) • 近距离感觉 (味觉、嗅觉和皮肤觉。皮肤觉又可细分为触觉、
志愿者每天躺在床上 睡觉,并有每天20美元的 酬劳。他们可以自己决定 何时退出实验。
观察窗
空气调节装置
扬声器
记录生理 数据的导线
护目镜 耳机 麦克风 手铐
感觉剥夺实验
实验结果 实验过程
睡觉
大多数被试在实验开始 后24—36小时内要求退出,
没有人坚持72小时以上。
厌倦、不安 制造刺激
?出现幻觉
唱歌 吹口哨 自言自语
感觉剥夺实验
研究人员认为: 维持大脑觉醒状态的中枢结构——网状
结构需要得到外界的刺激以维持一个激活的状态。 外界接触被阻止时,大脑就即兴创作,自己产生 刺激。
实验证明,生命活动的维持需要一定水平的外界刺激。
(二)知觉
1、知觉概念: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
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的反映
知觉的产生:多种分析器的协同活动
(2)感觉适应——相同的刺激物持续地作用于
某一特定的感受器而使感受性提高或降低的变化
。 现象 如从暗处到亮处,什么都看不到;10分钟后,就能看清屋内物
体。
感觉的适应
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 感觉适应,相同的刺激持续地作用于某一特 定感觉系统,会使该系统的感受性发生变化。
(3)感觉的相互作用
1、同一感觉中的相互作用——感觉对比:同 一感受器接受不同的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 的现象。
同时对比
感觉 对比
如月明星稀
继时对比
吃甜食后再吃苹果会酸
(4)后像
后像:刺激物对感受器的作 用停止后,感觉现象并不 立即消失,它能保留一个 短暂时间,这种现象就叫 后像。
感觉对比
感觉的对比--两种刺激物同时作用于一种感受器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