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青海少数民族说唱音乐的种类及其特征 精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海少数民族说唱音乐的种类及其特征

青海少数民族说唱音乐的种类及其特征

作者张连葵

李锦辉

青海少数民族曲种不多,已知的藏族曲种有三个,格萨尔仲、折尕和仲勒。

蒙古族曲种只有一个图吉娜木特尔。

回族曲种有两个,宴席曲、搅儿,回族的搅儿与汉族搅儿有较大区别,又被称为曲儿。

撒拉族曲种也只有宴席曲一个。

这些曲种都是徒歌形式说唱,没有器乐伴奏。

除了回族用汉语说唱,撒拉族、土族的一小部分用汉语说唱外,藏族、蒙古族都用各自的民族语言说唱。

青海古代说唱的记载资料几乎无据可查,最早的说唱活动大约可上溯到明代。

其中藏族的格萨尔仲、折尕,土族的道拉、蒙古族的图吉娜木特尔以及汉族下弦、贤孝等曲种产生的历史可能更早。

一、格萨尔仲音乐

格萨尔仲究竟产生于何时,尚无定论。

目前学术界有人认为它产生于六世纪,也有人认为产生于七世纪至九世纪,多数人倾向于十一至十二世纪,主要依据是在十一世纪前后,出现了被称为‘伏藏’的最早的手抄本。

格萨尔是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里的主人公,格萨尔仲即为专门说唱表演史诗《格萨尔王传》故事的藏族曲种。

格萨尔仲的曲本《格萨尔壬传》的体裁属韵散结合体,韵文部分是歌唱的段落,多用第一人称,主要用以抒发人物感情、陈述故事、进行对话并描绘景物;散文为说白,用于一般性的背景叙述和相关介绍,多采用第三人称。

唱词结构多采用鲁体藏族民歌体,也有自由格律体的格式。

起唱时往往先唱衬词——祈祷词——报地名和人物名,有时还报演出使用的曲调名,然后才是唱述故事内容,最后以求听众了解唱词含义或以警示句做结束。

格萨尔仲的唱腔音乐属单曲体结构,有的曲调带有引子,有的不带引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