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规约细则

合集下载

IEC104协议规约解析

IEC104协议规约解析

IEC104协议规约解析IEC104协议规约解析⼀、四遥信息体基地址范围104调度规约有1997年和2002年两个版本,在流程上没有什么变化,02版只是在97版上扩展了遥测、遥信等信息体基体址,区别如下:类别1997版基地址2002版基地址遥信1H------400H1H------4000H遥测701H------900H4001H------5000H遥控B01H------B80H6001H------6100H设点B81H------COOH6201H------6400H电度C01H------C80H6401H------6600H⼆、⼀些报⽂字节数的设置类别配置⽅式公共地址字节数2传输原因字节数2信息体地址字节数3此配置要根据主站来定,有的主站可能设为1,1,2,我们要改与主站⼀致。

三、详细报⽂分析以公共地址字节数=2,传输原因字节数=2,信息体地址字节数=3为例对⼀些基本的报⽂分析第⼀步:⾸次握⼿(U帧)发送→激活传输启动:68(启动符)04(长度)07(控制域)00 00 00接收→确认激活传输启动: 68(启动符)04(长度)0B(控制域)00 00 00第⼆步:总召唤(I帧)召唤YC、YX(可变长I帧)初始化后定时发送总召唤,每次总召唤的间隔时间⼀般设为15分钟召唤⼀次,不同的主站系统设置不同。

发送→总召唤:68(启动符)0E(长度)00 00(发送序号)00 00(接收序号)64(类型标⽰)01(可变结构限定词)06 00(传输原因)01 00(公共地址即RTU地址)00 00 00(信息体地址)14(区分是总召唤还是分组召唤,02年修改后的规约中没有分组召唤)接收→S帧:注意:记录接收到的长帧,双⽅可以按频率发送,⽐如接收8帧I帧回答⼀帧S帧,也可以要求接收1帧I帧就应答1帧S帧。

68 04 01 00 02 00接收→总召唤确认(发送帧的镜像,除传送原因不同):68(启动符)0E(长度)00 00(发送序号)00 00(接收序号)64(类型标⽰)01(可变结构限定词)07 00(传输原因)01 00(公共地址即RTU地址)00 00 00(信息体地址)14(同上)发送→S帧:注意:记录接收到的长帧,双⽅可以按频率发送,⽐如接收8帧I帧回答⼀帧S帧,也可以要求接收1帧I帧就应答1帧S帧。

电力104规约详解

电力104规约详解

104规约详解链路先握手再通信,不握手不通信,通信中断须再握手(建立链路) 确认报文的来回须对方的认可,认可方式可以是一条专用的报文也可以是下一个询问报文中的FCB来暗示原因传送的信息都必须带上原因,不允许没有理由的传输地址每个信息量都有一个唯一的不重复的地址类型每种信息的传输都有不同的功能类型68 启动符5D 长度6C 控制域103 控制域278 控制域300 控制域401 遥信D0 可变结构限定词(信息体个数)14 00 传送原因01 00 站地址01 00 00 信息体地址(点号=信息体地址-起始地址)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1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规约对比标准的104规约格式说明APCI 起始字节68HAPDU长度控制域八位位组1控制域八位位组2控制域八位位组3控制域八位位组4ASDU TYP 类型标识VSQ 可变结构限定词COT_L 传送原因COT_HADDR_L 站地址ADDR_HInfAddr_0 信息体InfAddr_1InfAddr_2…结构说明:TYP: 类型标识,可查表在监视方向的过程信息<0> := 未定义<1> := 单点信息 M_SP_NA_1 <3> := 双点信息 M_DP_NA_1<5> := 步位置信息 M_ST_NA_1<7> := 32比特串 M_BO_NA_1<9> := 测量值,归一化值 M_ME_NA_1<11> := 测量值,标度化值 M_ME_NB_1<13> := 测量值,短浮点数 M_ME_NC_1<15> := 累计量 M_IT_NA_1= 带状态检出的成组单点信息 M_PS_NA_1 <20> :<21> := 不带品质描述的归一化测量值 M_ME_ND_1= 为将来的兼容定义保留 <22..29>:<30> := 带时标CP56Time2a的单点信息 M_SP_TB_1 <31> := 带时标CP56Time2a的双点信息 M_DP_TB_1<32> := 带时标CP56Time2a的步位置信息 M_ST_TB_1 <33> := 带时标CP56Time2a的32比特串 M_BO_TB_1<34> := 带时标CP56Time2a的测量值,归一化值 M_ME_TD_1 <35> := 带时标CP56Time2a的测量值,标度化值 M_ME_TE_1<36> := 带时标CP56Time2a的测量值,短浮点数 M_ME_TF_1 <37> := 带时标CP56Time2a的累计量 M_IT_TB_1<38> := 带时标CP56Time2a的继电保护装置事件 M_EP_TD_1 <39> := 带时标CP56Time2a的继电保护装置成组启动事件 M_EP_TE_1<40> := 带时标CP56Time2a的继电保护装置成组输出电路信息 M_EP_TF_1<41..44>:= 为将来的兼容定义保留在控制方向的过程信息类型标识 := UI8[1..8]<45..69>CON <45> := 单命令 C_SC_NA_1 CON <46> := 双命令 C_DC_NA_1 CON<47> := 步调节命令 C_RC_NA_1 CON <48> := 设点命令,归一化值 C_SE_NA_1 CON <49> := 设点命令,标度化值 C_SE_NB_1 CON <50> := 设点命令,短浮点数C_SE_NC_1 CON <51> := 32比特串 C_BO_NA_1<52..57> := 为将来的兼容定义保留在控制方向的过程信息,带时标的ASDUCON <58> := 带时标CP56Time2a的单命令 C_SC_TA_1 CON <59> := 带时标CP56Time2a的双命令 C_DC_TA_1 CON <60> := 带时标CP56Time2a的步调节命令C_RC_TA_1 CON <61> := 带时标CP56Time2a的设点命令,归一化值 C_SE_TA_1 CON <62> := 带时标CP56Time2a的设点命令,标度化值 C_SE_TB_1CON <63> := 带时标CP56Time2a的设点命令,短浮点数 C_SE_TC_1CON <64> := 带时标CP56Time2a的32比特串 C_BO_TA_1<65..69> := 为将来的兼容定义保留VSQ:可变结构限定词D7 D6 … … D0SQ 信息对象数目SQ=0:离散的信息报告SQ=1:顺序的信息报告信息对象数目的个数是0-127;一包报文中所含的信息(YC、YX等)的数目COT_L,COTH:传送原因1,NET保护单元之间的通讯怎样设置在6800里??2,控制域的I,S,U等格式是怎样用的I格式:信息传输格式类型(Information transmit format)简称 I-FORMAT。

电力104规约详解

电力104规约详解

资料范本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电力104规约详解地点: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104规约详解链路先握手再通信,不握手不通信,通信中断须再握手(建立链路) 确认报文的来回须对方的认可,认可方式可以是一条专用的报文也可以是下一个询问报文中的FCB来暗示原因传送的信息都必须带上原因,不允许没有理由的传输地址每个信息量都有一个唯一的不重复的地址类型每种信息的传输都有不同的功能类型68 启动符5D 长度6C 控制域103 控制域278 控制域300 控制域401 遥信D0 可变结构限定词(信息体个数)14 00 传送原因01 00 站地址01 00 00 信息体地址(点号=信息体地址-起始地址)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1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规约对比标准的104规约格式说明APCI 起始字节68HAPDU长度控制域八位位组1控制域八位位组2控制域八位位组3控制域八位位组4ASDU TYP 类型标识VSQ 可变结构限定词COT_L 传送原因COT_HADDR_L 站地址ADDR_HInfAddr_0 信息体InfAddr_1InfAddr_2…结构说明:TYP: 类型标识,可查表在监视方向的过程信息<0> := 未定义<1> := 单点信息 M_SP_NA_1<3> := 双点信息 M_DP_NA_1<5> := 步位置信息 M_ST_NA_1<7> := 32比特串 M_BO_NA_1<9> := 测量值,归一化值 M_ME_NA_1<11> := 测量值,标度化值 M_ME_NB_1<13> := 测量值,短浮点数 M_ME_NC_1<15> := 累计量 M_IT_NA_1= 带状态检出的成组单点信息 M_PS_NA_1 <20> :<21> := 不带品质描述的归一化测量值 M_ME_ND_1= 为将来的兼容定义保留 <22..29>:<30> := 带时标CP56Time2a的单点信息 M_SP_TB_1 <31> := 带时标CP56Time2a的双点信息 M_DP_TB_1<32> := 带时标CP56Time2a的步位置信息 M_ST_TB_1 <33> := 带时标CP56Time2a的32比特串 M_BO_TB_1<34> := 带时标CP56Time2a的测量值,归一化值 M_ME_TD_1 <35> := 带时标CP56Time2a的测量值,标度化值 M_ME_TE_1<36> := 带时标CP56Time2a的测量值,短浮点数 M_ME_TF_1 <37> := 带时标CP56Time2a的累计量 M_IT_TB_1<38> := 带时标CP56Time2a的继电保护装置事件 M_EP_TD_1 <39> := 带时标CP56Time2a的继电保护装置成组启动事件 M_EP_TE_1<40> := 带时标CP56Time2a的继电保护装置成组输出电路信息 M_EP_TF_1<41..44>:= 为将来的兼容定义保留在控制方向的过程信息类型标识 := UI8[1..8]<45..69>CON <45> := 单命令 C_SC_NA_1 CON <46> := 双命令 C_DC_NA_1 CON<47> := 步调节命令 C_RC_NA_1 CON <48> := 设点命令,归一化值 C_SE_NA_1 CON <49> := 设点命令,标度化值 C_SE_NB_1 CON <50> := 设点命令,短浮点数C_SE_NC_1 CON <51> := 32比特串 C_BO_NA_1<52..57> := 为将来的兼容定义保留在控制方向的过程信息,带时标的ASDUCON <58> := 带时标CP56Time2a的单命令 C_SC_TA_1 CON <59> := 带时标CP56Time2a的双命令 C_DC_TA_1 CON <60> := 带时标CP56Time2a的步调节命令C_RC_TA_1 CON <61> := 带时标CP56Time2a的设点命令,归一化值 C_SE_TA_1 CON <62> := 带时标CP56Time2a的设点命令,标度化值 C_SE_TB_1CON <63> := 带时标CP56Time2a的设点命令,短浮点数 C_SE_TC_1CON <64> := 带时标CP56Time2a的32比特串 C_BO_TA_1<65..69> := 为将来的兼容定义保留VSQ:可变结构限定词D7 D6 … … D0SQ 信息对象数目SQ=0:离散的信息报告SQ=1:顺序的信息报告信息对象数目的个数是0-127;一包报文中所含的信息(YC、YX等)的数目COT_L,COTH:传送原因1,NET保护单元之间的通讯怎样设置在6800里??2,控制域的I,S,U等格式是怎样用的I格式:信息传输格式类型(Information transmit format)简称 I-FORMAT。

104规约

104规约

104规约104:是厂站与配网主站进行通讯的规约,以以太网为载体,服务模式是平衡模式。

用于远动控制通信的,用于调度自动化系统,厂站之间的通讯;104规约的报文帧分为三类,I帧,S帧,U帧;I帧为信息帧,用于传输数据,长度大于6个字节,为长帧;S帧为确认帧,用于确认接收的I帧,长度为6个字节,为短帧;U帧为控制帧,用于控制启动/停止/测试,长度为6个字节,为短帧;长帧报文分为APCI和ASDU两个部分,统称为APDU,而短帧报文只有APCI部分;APCI的6个字节的构成:起动字符68H,1个字节;后面的报文长度,1个字节(最大253);控制域位组,4个字节;区分I,S,U 帧:I帧的4字节控制域位组规定为:字节1和字节2位发送序号,字节3和字节4为接收序号;注意:1.由于字节1和字节3的最低位固定为0,不用于构成序号,所以在计算序号时,要先转换成十进制数值,再除以2;2.由于低位字节在前,高位字节在后,所以计算时要先做颠倒;S帧的字节1固定为01H,字节2固定为00H,字节3和字节4位接收序号计算时仍要注意以上两点;U帧的字节2,3,4均固定为00H,字节1包含TESTFR,STARTDT,STOPDT三种功能,同时只能激活其中的一种功能;启动(STARTDT)和停止(STOPDT)都是由主站(104的客户端)发起的,先由主站发送生效报文,子站随后确认。

而主站和子站都可发送测试(TESTFR)报文,由另一方确认。

客户端发起:(请求连接报文和确认连接报文)STARTDT:68 04 07 00 00 00(启动激活);68 04 0B 00 00 00(启动确认)07 = 00000111,最后两个1表示信息传输格式为U格式,倒数第3个1表示请求连接;0B = 00001011,最后两个1表示信息传输格式为U格式,倒数第4个1表示连接确认;客户端发起:STOPDT:68 04 13 00 00 00(停止激活);68 04 23 00 00 00(停止确认)客户端和服务器对发:TESTFR:68 04 43 00 00 00 (测试激活);68 04 83 00 00 00(测试确认)104协议是101协议的网络版,101协议每次只能发送一个链路帧,而104协议可以连续发送多个链路帧,其传输效率明显高于101协议,而且具有TCP/IP的冲突检测和错误重传机制,具有比101协议更高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另外对通信延时的限制更宽松。

104规约

104规约

《104规约》——打造高效团队的默契指南一、沟通基石1. 开放式交流:鼓励团队成员畅所欲言,分享想法和意见,确保信息透明流通。

2. 积极倾听:认真倾听他人发言,不打断,不预设立场,理解对方意图。

3. 明确表达:发言时观点明确,逻辑清晰,避免含糊其辞,减少误解。

二、会议准则4. 准时守约:会议准时开始,准时结束,尊重他人时间,维护会议纪律。

5. 会前准备:会议前做好充分准备,明确会议目的,提前分发议程。

6. 决策记录:会议决策结果需记录在案,并分发给所有相关人员。

三、团队协作7. 分工合作:根据团队成员的能力和兴趣合理分配任务,发挥各自优势。

8. 互助支持:团队成员之间相互支持,遇到困难时主动提供帮助。

9. 共同目标:明确团队共同目标,个人目标服务于团队目标。

四、责任担当10. 承担责任:对自己的言行和任务负责,不推诿,不逃避。

11. 诚实守信:团队成员之间保持诚实,承诺必达,建立信任。

12. 反馈机制:建立及时反馈机制,对工作成果和不足进行客观评价。

五、个人成长13. 持续学习:鼓励团队成员不断学习新知识,提升个人能力。

15. 创新思维:鼓励创新思维,对现状提出改进意见,推动团队发展。

六、环境营造16. 尊重差异:尊重团队成员的个性差异,营造包容和谐的工作环境。

17. 正面激励:采用正面激励手段,表彰优秀个人和团队,提升士气。

18. 健康生活:关注团队成员身心健康,提倡平衡工作与生活。

《104规约》——构建和谐工作生态的行动指南七、冲突解决19. 直接对话:面对冲突,鼓励当事人直接对话,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避免背后议论。

20. 中立调解:当冲突双方难以解决时,可寻求第三方中立调解,公正处理争端。

21. 求同存异:在团队中寻求共同点,同时接受合理范围内的差异,避免无谓的对立。

八、效率提升22. 精简流程:优化工作流程,减少不必要的步骤,提高工作效率。

23. 时间管理: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避免拖延,确保任务按时完成。

iec104规约标准

iec104规约标准

iec104规约标准
IEC 104是一种电力自动化系统中使用的通信协议,也称为IEC60870-5-104(以下简称104协议)。

该协议定义了在远程站点之间进行可靠、高效和安全通信所需的规则和标准。

它是一种采用面向传输控制协议/因特网协议(TCP/IP)的远程终端单元(RTU)和主站之间进行通信的协议。

IEC 104协议的主要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可靠性:IEC 104使用无差错的传输方式,确保数据的可靠传输。

2. 高效性:IEC 104使用基于事件的通信方式,即只有在需要时才会传输数据,从而提高了通信的效率。

3. 安全性:IEC 104使用加密机制和认证机制,保证了通信的安全性。

4. 灵活性:IEC 104协议支持多种通信方式,包括局域网(LAN)、广域网(WAN)和串行通信等。

IEC 104协议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1. 应用层:定义了数据传输的格式和内容。

2. 传输层:负责数据的传输和流量控制。

3. 网络层:负责数据的路由和转发。

4. 数据链路层:负责数据的帧格式和错误检测。

总之,IEC 104协议是电力自动化系统中广泛使用的通信协议之一,具有可靠、高效和安全的特点,能够满足电力自动化系统中实时性和可靠性的要求。

(完整版)104规约解析

(完整版)104规约解析

76 5 4 3 2 10
发送序列号 (S)
0
发送序列号 (S)
接收序列号 (R)
0
接收序列号 (R)
1.控制域第一个八位位组的比 特1=0定义了I 格式, I格式的 APDU常常包含一个ASDU
2.发送方发送信息时增加发送 序号;接收方确认对方的发送 序号时增加接收序号
3.在双向传输I帧的情况下,同 时可确认对方的发送数据帧。
104规约帧格式- 要点提示
➢帧格式:APDU、ASDU、APCI ➢I帧、S帧、U帧,如何区分 ➢四个控制域字节的解释
104规约
➢104规约结构 ➢104规约应用层 ➢104规约通信过程 ➢104规约传输规则 ➢常见问题
104规约应用层-I格式帧
起始字 68H APDU长度(最大253)
控制域1 控制域2 控制域3 控制域4 IEC 60870-5-101和 IEC 60870-5-104定义的ASDU
传输接口(用户到TCP的接口)
TCP/IP协议子集(RFC2200)
用户进程
应用层 (第7层)
传输层(第4层) 网络层(第3层)
链路层(第2层) 物理层(第1层)
注: 第5,第6层未用
104规约帧格式
104规约帧格式
➢68 04 07 00 00 00
➢68 04 01 00 EC 00
➢68 0E 00 00 00 00 01 01 03 00 00 00 89 00 00 00
76 5 4 3 2 10
发送序列号 N(S)
0
发送序列号 N(S)
接收序列号 N(R)
0
接收序列号 N(R)
104规约应用层-I格式帧
类型标识

IEC104规约详细讲解

IEC104规约详细讲解

I(0,0) I(1,0)
I(2,0)
S(3)
B站
APDU 发 送 或 接 收 后 的 内部计数器 V 状态
V(S) V(R) Ack
00
0
1
2
3
3
S(b)
b=接收序 号
S 格式 APDU 认可编号 I 格式 APDU 的未受干扰过程
通讯特点(3)防止报文丢失和 报文重复传送
A站
APDU 发送或接收后的 内部计数器 V 状态
A站
B站
APDU 发送或接收后的 内部计数器 V 状态
Ack V(S) V(R)
0
0
0
连接建立 U (STARTDT 激活)
APDU 发 送 或 接 收 后 的 内部计数器 V 状态
Ack V(S) V(R)
0
0
0
U(STARTDT 确认)
数据传输激活

超时
U(STARTD 生效)
t1
主动关闭
开 始 数 据 传 送 过 程
远动设备及系统 第5-104部分:传输规约
采用标准传输文件集的IEC60870-5-101 的网络访问
Telecontrol equipment and systems Part 5-104:Transmission protocolsNetwork access for IEC 60870-5-101 using standard transport profiles
工程实现要点(2)
• 国标104和国标101一样,对各类量的信息体地址范 围做了划定,具体而言遥信为4096点(信息体地址 为1H-1000H),遥测为4096点(信息体地址为 4001H-5000H),电度为512点(信息体地址为 6401H-6600),遥控为512点(信息体地址为6001H6200H),当要传送的信息量很大时,需要使用多个 虚拟RTU。而IEC 60870-5-104规约中由于采用了3个 字节的信息体地址且没有划定各类量的信息体地址 范围,所以1个RTU的容量就很大,在具体工程中再 临时确定各类量的起始信息体地址和数量。

104规约详细介绍及报文解析

104规约详细介绍及报文解析

104规约详细介绍及报文解析104规约是一种通信协议,它用于在远程终端和主站之间进行数据通信。

它是中国电力行业广泛采用的一种通信规约,用于电力行业的监控、调度和通信管理。

104规约的报文格式是基于二进制的,它采用了长度可变、字段定义明确的方式。

它分为应用层APCI和传输层TPCI两部分,其中APCI包含应用数据单元(ASDU)和信息体地址(ASDU地址),用于具体的数据传输。

TPCI则包含了传输控制功能,包含了传输原因、接收端确认和发送端未决等信息。

在104规约中,主站扮演着控制和管理的角色,而远程终端则负责执行主站的命令和返回数据。

主站和远程终端之间的通信是基于主从站的模式进行的,主站发起请求,远程终端回应请求,并返回所需的数据。

这种方式能确保通信的可靠性和及时性。

104规约的报文解析涉及到四个步骤:开始字符检测、长度检测、报文解析和CRC校验。

开始字符检测是检查报文开始字符是否正确,通常是一个固定的字符序列。

长度检测是检查报文长度是否符合规定,通常在报文的头部包含了长度信息。

报文解析是将接收到的报文按照规约的格式解析成具体的字段和数据。

CRC校验是使用冗余校验码来验证报文的完整性和正确性。

104规约的应用数据单元(ASDU)是其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ASDU包含了具体的数据信息,如测量值、遥控命令、遥调命令等。

ASDU的结构是由信息体地址(ASDU地址)、传送原因(COT)、帧标识(PI)和信息体元素(IE)组成。

信息体地址用于标识ASDU的类型和用途,传送原因用于说明报文的目的和意义,帧标识用于区分不同的报文类型,信息体元素用于携带具体的数据信息。

在报文的传输过程中,主站和远程终端之间需要进行传输的确认和未决等操作。

这些操作由传输控制功能(TPCI)来实现。

TPCI包含了传输原因、接收端确认和发送端未决等字段,用于确保数据的可靠传输和及时响应。

总结起来,104规约是一种用于电力行业的通信协议,它采用二进制的报文格式,主从站模式进行数据通信。

104规约

104规约
A4 92:即37540毫秒
06:6分
0F:15时
EA:111 01010星期天10号
05:5月
0F:2015年
常用的类型标识:
遥测:
09---带品质描述的遥测量,每个遥测值占三个字节
0A---带3个字节时标的且具有品质描述的遥测值,每个遥测值占6个字节
0B---不带时标的标度化值,每个遥测值占3个字节
U帧为控制帧,用于控制启动/停止/测试,长度为6个字节,为短帧;
长帧报文分为APCI和ASDU两个部分,统称为APDU,而短帧报文只有APCI部分;
APCI的6个字节的构成:起动字符68H,1个字节;后面的报文长度,1个字节(最大253);控制域位组,4个字节;区分I,S,U帧:
I帧的4字节控制域位组规定为:字节1和字节2位发送序号,字节3和字节4为接收序号;
t3:当RTU端和主站端之间没有实际的数据交换时,任何一端启动U格式测试过程的最大间隔时间;推荐的缺省值为20秒;
举例说明它的组成部分:
68 0E 00 00 00 00 64 01 07 00 01 00 00 00 00 14
68 0E 02 00 12 00 2D 01 06 00 01 00 02 60 00 81
客户端发起:(请求连接报文和确认连接报文)
STARTDT:68 04 07 00 00 00(启动激活);68 04 0B 00 00 00(启动确认)
07 = 00000111,最后两个1表示信息传输格式为U格式,倒数第3个1
表示请求连接;
0B = 00001011,最后两个1表示信息传输格式为U格式,倒数第4个1
RX:68 04 83 00 00 00响应帧
对时:

104规约详细介绍及报文解析

104规约详细介绍及报文解析

104规约详细介绍及报文解析摘要:1.104 规约概述2.104 规约的特点3.104 规约的报文结构4.104 规约报文解析实例5.104 规约的应用领域正文:一、104 规约概述104 规约,全称为MODBUS RTU/ASCII协议,是一种串行通信协议,主要用于工业自动化领域。

它是由美国Modicon公司于1979年开发的,现在已经成为工业自动化领域中应用最广泛的通信协议之一。

104规约具有传输速度快、可靠性高、兼容性好等特点,广泛应用于PLC、PAC、工控机等工业控制设备的通信。

二、104 规约的特点1.传输速度快:104 规约采用二进制编码方式,传输速度快,实时性强。

2.可靠性高:104 规约具有帧校验、地址校验、CRC 校验等多重校验机制,确保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3.兼容性好:104 规约支持多种数据传输方式,如串行、以太网、无线等,能够满足不同工业场景的需求。

4.扩展性强:104 规约具有丰富的功能代码,可以支持各种工业现场的测量、控制、监测等需求。

三、104 规约的报文结构104 规约的报文由帧头、地址、控制域、数据域、校验域、结束符等部分组成。

其中,帧头包括起始符、同步域、标识符等;地址域用于标识通信双方设备;控制域包含了通信协议的类型、数据传输方向等信息;数据域用于传输实际的工业数据;校验域主要用于检测数据传输中的错误;结束符则表示报文的结束。

四、104 规约报文解析实例以一个简单的104 规约报文为例:帧头:0x03 0x03 0x00 0x01地址:0x01 0x02控制域:0x03 0x01数据域:0x00 0x01 0x00 0x02 0x00 0x03校验域:0x04结束符:0x17该报文的含义是:设备01 向设备02 发送一个03 类型(读取保持寄存器)的请求,数据长度为6 个字节,数据值为0x00 0x01 0x00 0x02 0x00 0x03,校验和为0x04。

许继104规约

许继104规约

许继104规约1、接口:10M/100M以太网;2、报文格式1)固定帧长报文U格式,S格式起动字符68HAPDU长度控制域八位位组1控制域八位位组2控制域八位位组3控制域八位位组42)可变帧长报文起动字符68HAPDU长度控制域八位位组1控制域八位位组2控制域八位位组3控制域八位位组4ASDU3、报文分析1)总召唤过程后台下发总召唤启动:68 0E 94 00 BC 07 | 64 01 06 00 01 07 | 00 00 00 | 14起动字符68H 68 起始符APDU长度0E 报文后续字节个数控制域八位位组1 94 发送序列号低字节控制域八位位组2 00 发送序列号高字节控制域八位位组3 BC 接收序列号低字节控制域八位位组4 07 接收序列号高字节ASDU_100 64 类别标识01 可变结构限定词06 00 传输原因(低字节在前)01 07 单元公共地址(扇区号+装置地址)00 00 00 信息地址(低字节在前)14 QOI网关回答总召唤确认68 0E DC 06 42 00 | 64 01 07 00 01 07 | 00 00 00 | 14网关回答遥信状态量信息:68 0E 64 15 F6 00 | 03 01 14 00 01 07 | B2 00 00 | 0268 17 22 07 44 00 | 01 8A 14 00 02 07 | 0F 00 00 |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68 1B 20 07 44 00 | 03 8E 14 00 02 07 | 01 00 00 | 01 01 01 01 01 01 01 00 00 00 00 00 00 012)遥信变位信息3)遥测信息68 28 AC 00 4A 00 | 09 89 01 00 01 07 | 01 40 00 |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2 00 00 02遥控操作(下行报文)----选择命令68 0E E0 02 68 2D | 2E 01 06 00 | 02 0E 01 0B 00 | 82 End遥控操作(上行报文)----选择反校命令68 0E 6E 2D E2 02 | 2E 01 07 00 | 02 0E 01 0B 00 | 82 End遥控操作(下行报文)----择行命令68 0E E4 02 7E 2D | 2E 01 06 00 | 02 0E 01 0B 00 | 02 End遥控操作(上行报文)----择行反校命令68 0E 80 2D E6 02 | 2E 01 07 00 | 02 0E 01 0B 00 | 02 End遥控结束(上行报文)68 0E 82 2D E6 02 | 2E 01 0A 00 | 02 0E 01 0B 00 | 02 End遥控撤消(下行报文)68 0E 48 03 B0 34 | 2E 01 08 00 | 02 0E 01 0B 00 | 82 End遥控撤消(上行报文)--反校命令68 0E B2 34 4A 03 | 2E 01 09 00 | 02 0E 01 0B 00 | C2 End总召唤(下行报文)68 0E 42 04 70 44 | 64 01 06 00 | 01 0E 00 00 00 | 14 En68 0E 72 44 44 04 | 64 01 07 00 | 01 0E 00 00 00 | 14 EndIP: 10.100.100.2 Port: 240468 15 74 44 44 04 | 1F 81 14 00 | 01 0E 01 00 00 | 50 F6 2D 3B 13 02 04 03 EndIP: 10.100.100.2 Port: 240468 15 76 44 44 04 | 1F 81 14 00 | 01 0E B5 01 00 | 01 5B 2E 3B 13 02 04 03 EndIP: 10.100.100.2 Port: 240468 0E 9A 44 44 04 | 64 01 0A 00 | 01 0E 00 00 00 | 14 End遥测信息量(上行报文)68 28 A0 4D BA 04 | 09 89 01 00 | 01 0E 01 07 00 |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1 00 00 01 00 00 01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EndSOE报文(上行报文)68 17 F6 62 F0 05 | 26 01 03 00 | 01 0E BD 04 00 | 02 09 00 1F 85 18 14 02 04 03 End遥信量状态变位(上行报文)68 15 BA 68 5A 06 | 1F 81 03 00 | 01 0E DD 01 00 | 02 5C C6 1C 14 02 04 03 End。

104规约

104规约

76 5 4 3 2 10
发送序列号 N(S)
0
发送序列号 N(S)
接收序列号 N(R)
0
接收序列号 N(R)
104规约应用层-I格式帧
类型标识
1个字节
可变结构限定词
1个字节
传送原因
2个字节
应用服务数据单元公共地址 2个字节
信息体
可变
104规约应用层-功能类型
监视方向上类型标识: <1> := 单点信息 <3> := 双点信息 <9> := 测量值,归一化值 <11> := 测量值,标度化值 <13> := 测量值,短浮点数 <30> := 带时标CP56Time2a的单点信息 <31> := 带时标CP56Time2a的双点信息
104规约应用层-I格式帧(单点遥信)
类型标识1 :单点信息
104规约应用层-信息对象地址
信息对象地址在控制方向作为目的地址,在监视方向作为源
地址。
信息对象地址范围:
0001H—1000H
遥信(4096个)
4001H—5000H
遥测(4096个)
6001H—6200H
遥控/升降(512个)
6401H—6600H
S: 68 FA 04 00 00 00 0D 1E 03 00 6F ……
104规约帧格式-S格式帧(确认帧)
S格式的APDU只包括APCI
控制域第一个八位位组的比特1=1并且比特2=0定义了S 格式。
用于确认对方发送的信息传输帧(I帧)
起始字 68H 长度 04H 控制域1 控制域2 控制域3 控制域4
76 5 4 3 2 10 01

101规约和104规约介绍

101规约和104规约介绍

101.104子站端通讯规约101规约和104规约常用于调度中心和子站之间通讯。

101规约一般用于串口通讯,也可用UDP方式;104规约则用于网络通讯,采用TCP/IP方式。

目前公司在eComm和DCAP系统中只有101规约和104规约发送端(即子站端/从站端)软件,没有接收端(即主站端)软件;而PDS 系统中,有101规约和104规约接收端(即主站端)软件,以及104规约发送端(即子站端)软件。

步骤1确认信息(1)101串口UDP104 网口TCP/TIP 提供本机和对方IP 和端口(2)配置文件公共地址链路地址域长度单点遥还是双点遥信信息对象地址长度等主站-〉子站总召报文:68 09 09 68 73 1F 64 01 061F0000 14 30 16 链路地址传送原因公共地址信息对象地址(3) 点表数据对照表2新建通讯设备※DCAP 参数数据管理工具※ECOMM 新建通讯设备新建通讯设备类型为TCPSERVER查看安装盘中是否有101.104规约Config104.exe 必须和数据库ecomm.mdb 在同一个文件目录下3修改配置DCAP 在Comm101Rtu.ini 中修改其相关配置ECOMM 进入Config104XML.exe 新建配置,另存一个文件如104xml4生成数据对照表※DCAP 用CTMfor104.exe根据已给点表生成数据对照表ECOMM 在进入Config104XML.exe 新建配置,另存一个文件如104xml 后修改其配置5启动通讯程序DCAP 启动Comm101Rtu.exeECOMM 新建通道在Root (ecomm节点)上新建通道把已另存的104xml文件上传到通道启动Ecommserver=调试诊断首先确认信息,和对方协商通讯口配置和互操作性:●对101规约而言,通讯双方必须约定采用串口还是UDP方式,以及串口的设置(波特率,奇偶校验,数据位,停止位)或UDP的设置(双方IP和端口)●对eComm系统的104发送软件而言,必须指定对方的IP地址,如果端口不指定,可以设为0;对DCAP系统的104发送软件而言,如果指定对方的IP地址和端口,则分别设置到远方网址和远方端口,如果不指定,远方网址和远方端口必须清空(不能写0)如果不能确定对方IP和端口,不要随便填。

配电自动化应用104规约实施细则

配电自动化应用104规约实施细则

附件6配电自动化系统应用DL/T634.5104-2009实施细则(试行)配电自动化系统应用DL/T634.5104-2009实施细则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配电自动化系统应用DL/T634.5104-2009标准时(简称104规约)的通信报文格式、数据编码及传输规则,扩展了故障录波文件、历史数据文件、参数整定及软件升级业务应用104规约的通信服务传输过程。

本标准适用于国家电网公司采用101规约的配电自动化系统设计与应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DL/T634.5101-2002(IDT. IEC 60870-5-101:2002)远动设备及系统第5部分:传输规约第101篇:基本远动任务的配套标准DL/T 719-2000(IDT. IEC60870-5-102:1996)远动设备及系统第5部分:传输规约第102篇:电力系统电能累计量传输配套标准DL/T 667-1999(IDT. IEC60870-5-103:1997)远动设备及系统第5部分:传输规约第103篇:继电保护设备信息接口配套标准DL/T 634.5104(IDT. IEC 60870-5-104:2009)远动设备及系统第5-104部分:传输规约采用标准传输协议集的IEC 60870-5-101网络访问GB/T 18657.1-2002(IDT IEC 60870-5-1:1990)远动设备及系统第5部分:传输规约第1篇:传输帧格式GB/T 18657.2-2002(IDT IEC 60870-5-2:1992)远动设备及系统第5部分:传输规约第2篇:链路传输规约GB/T 18657.3-2002(IDT IEC 60870-5-3:1992)远动设备及系统第5部分:传输规约第3篇:应用数据的一般结构GB/T 18657.4-2002(IDT IEC 60870-5-4:1993)远动设备及系统第5部分:传输规约第4篇:应用信息元素的定义和编码GB/T 18657.5-2002(IDT IEC 60870-5-5:1995)远动设备及系统第5部分:传输规约第5篇:基本应用功能IEEE 802.3 信息技术电讯与系统间信息交换局域网与城域网特殊要求第3部分:载波侦听多址访问冲突检测(CSMA/CD)访问方法与物理层规范RFC791 互联网协议请求注释791RFC793 传输控制协议请求注释793RFC894 以太网上的互联网协议RFC1661 点对点协议(PPP)RFC1662 HDLC帧上的PPPRFC1700 赋值,请求注释1700RFC2200 互联网正式协议标准集,请求注释22003 术语和定义DL/T634.5104-2009定义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配电自动化应用104规约实施细则

配电自动化应用104规约实施细则

配电⾃动化应⽤104规约实施细则附件6配电⾃动化系统应⽤DL/T634.5104-2009实施细则(试⾏)配电⾃动化系统应⽤DL/T634.5104-2009实施细则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配电⾃动化系统应⽤DL/T634.5104-2009标准时(简称104规约)的通信报⽂格式、数据编码及传输规则,扩展了故障录波⽂件、历史数据⽂件、参数整定及软件升级业务应⽤104规约的通信服务传输过程。

本标准适⽤于国家电⽹公司采⽤101规约的配电⾃动化系统设计与应⽤。

2 规范性引⽤⽂件下列⽂件对于本⽂件的应⽤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期的引⽤⽂件,仅所注⽇期的版本适⽤于本⽂件。

凡是不注⽇期的引⽤⽂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于本⽂件。

DL/T634.5101-2002(IDT. IEC 60870-5-101:2002)远动设备及系统第5部分:传输规约第101篇:基本远动任务的配套标准DL/T 719-2000(IDT. IEC60870-5-102:1996)远动设备及系统第5部分:传输规约第102篇:电⼒系统电能累计量传输配套标准DL/T 667-1999(IDT. IEC60870-5-103:1997)远动设备及系统第5部分:传输规约第103篇:继电保护设备信息接⼝配套标准DL/T 634.5104(IDT. IEC 60870-5-104:2009)远动设备及系统第5-104部分:传输规约采⽤标准传输协议集的IEC 60870-5-101⽹络访问GB/T 18657.1-2002(IDT IEC 60870-5-1:1990)远动设备及系统第5部分:传输规约第1篇:传输帧格式GB/T 18657.2-2002(IDT IEC 60870-5-2:1992)远动设备及系统第5部分:传输规约第2篇:链路传输规约GB/T 18657.3-2002(IDT IEC 60870-5-3:1992)远动设备及系统第5部分:传输规约第3篇:应⽤数据的⼀般结构GB/T 18657.4-2002(IDT IEC 60870-5-4:1993)远动设备及系统第5部分:传输规约第4篇:应⽤信息元素的定义和编码GB/T 18657.5-2002(IDT IEC 60870-5-5:1995)远动设备及系统第5部分:传输规约第5篇:基本应⽤功能IEEE 802.3 信息技术电讯与系统间信息交换局域⽹与城域⽹特殊要求第3部分:载波侦听多址访问冲突检测(CSMA/CD)访问⽅法与物理层规范RFC791 互联⽹协议请求注释791RFC793 传输控制协议请求注释793RFC894 以太⽹上的互联⽹协议RFC1661 点对点协议(PPP)RFC1662 HDLC帧上的PPPRFC1700 赋值,请求注释1700RFC2200 互联⽹正式协议标准集,请求注释22003 术语和定义DL/T634.5104-2009定义的术语和定义适⽤于本标准。

IEC104规约说明

IEC104规约说明

IEC104规约由IEC101规约演化而来,一般采用网络TCP 通道,标准的端口号为2404,由IANA —互联网数字分配授权定义和确认,也可根据需要自行确定,其报文格式为:启动字符68H 定义了数据流中的起点,APDU 长度 = ASDU 的字节长度 + 4个控制字节,根据4个控制字节的内容分为三类报文:用于编号的信息传输(I 格式)、编号的监视功能(S 格式)、未编号的控制功能(U 格式)。

如下所示:高位 8 7 6 5 4 3 2 1 8 7 6 5 4 3 2 1I 格式 S 格式高位U 格式S 格式和U 格式的报文均无ASDU 部分。

发送序列号N (S )和接收序列号N (R )的使用与ITU —T X .25定义的方法一致,发送方增加发送序列号而接收方增加接收序列号。

有些厂家对这两个序列号的递增没有考虑。

控制站利用STARTDT (启动数据传输)和STOPDT (停止数据传输)来控制被控站的数据传输。

当连接建立后,连接上的用户数据传输不会从被控站自动激活,控制站需要发送STARTDT 指令来激活这个连接中的用户数据传输,被控站用STARTDT 响应,随后,被控站可利用IEC101中的有关ASDU 将变化数据主动上送给控制站,控制站可以在收到一个或几个被控站的报文后发送一个S 格式的报文给被控站,控制站也可以利用有关的ASDU 报文向被控站请求全数据或全电度,或向被控站下发遥控命令,或对时。

ASDU部分的格式如下:类型标识为一个字节,可变结构限定词为一个字节,传输原因可以为一个或两个字节,公共地址可以为一个或两个字节,信息体地址可以为一个或两个或三个字节,具体采用几个字节表示需要遵照通信双方的约定。

ASDU的详细内容请参考有关的IEC60870—5—101规约由于采用面向连接的TCP网络通道,在应用层可以认为报文是可靠的,因此,规约中没有对报文设置校验,基于同样的原因,规约中也不再采用IEC101的分组召唤。

南方电网公司104实施细则

南方电网公司104实施细则

DL/T 634.5104-2002南方电网实施细则(V1.0)发布单位发布时间目录1范围和目的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2)3基本规定 (3)4一般体系结构 (4)5规约结构 (5)6应用规约数据单元(APDU)的定义 (6)6.1基本报文格式 (6)6.1.1 APDU的组成 (6)6.1.2 APCI的含义 (7)6.2三种类型报文格式的控制域定义 (7)6.2.1 I 格式(Information Transmit Format) (7)6.2.2 S 格式(Numbered supervisory function) (7)6.2.3 U 格式(Unnumbered control function) (8)6.3应用服务数据单元(ASDU) (8)6.3.1应用服务数据单元基本格式 (8)6.3.2应用报文类型 (9)6.3.3可变结构限定词 (10)6.3.4应用服务数据单元公共地址 (11)6.3.5传送原因 (11)7报文传输安全控制机制 (14)7.1防止报文丢失和报文重复传送控制 (14)7.2测试过程 (17)7.3用启/停命令进行传输控制 (17)7.4端口号 (19)7.5 I格式报文的发送方保存和接收方确认机制 (19)8应用功能报文结构 (20)8.1监视方向的应用功能类型 (20)8.1.1单点遥信(类型标识1∶M_SP_NA_1) (20)8.1.2双点遥信(类型标识3∶M_DP_NA_1) (21)8.1.3归一化测量值(类型标识9∶M_ME_NA_1) (22)8.1.4标度化测量值(类型标识11∶M_ME_NB_1) (24)8.1.5带长时标的单点信息(类型标识30∶M_SP_TB_1) (25)8.1.6带长时标的双点信息(类型标识31∶M_DP_TB_1) (26)8.1.7带长时标的归一化测量值(类型标识34∶M_ME_TD_1) (27)8.1.8带长时标的标度化测量值(类型标识35∶M_ME_TE_1) (28)8.2控制方向的过程信息 (29)8.2.1单点命令(类型标识45∶C_SC_NA_1) (29)8.2.2双点命令(类型标识46∶C_DC_NA_1) (30)8.2.3归一化设点命令(类型标识48∶C_SE_NA_1) (30)8.2.4类型标识61:C_SE_TA_1 (31)8.2.5类型标识137:C_SE_TD_1 (32)8.3在监视方向的系统信息 (34)8.3.1初始化结束(类型标识70∶M_EI_NA_1) (34)8.4在控制方向的系统信息 (35)8.4.1总召唤命令(类型标识100∶C_IC_NA_1) (35)8.4.2类型标识102∶C_RD_NA_1 (35)8.4.3时钟同步命令(类型标识103∶C_CS_NA_1) (36)9主要过程描述 (37)9.1初始化过程描述 (37)9.2对时过程 (43)9.3遥控过程 (43)9.4设点过程 (44)9.5站召唤和组召唤 (44)9.6计划值曲线 (44)10互操作性 (45)10.1应用层 (45)10.2几个推荐的参数 (46)10.3用户数据优先级定义 (46)10.4信息对象地址分配 (47)10.5组号分配 (47)10.6计划值曲线 (47)10.7时间偏差处理 (48)前 言IEC60870-5-104(1.0版,2000)协议自发布以来,特别是调度数据通信网的建成,该协议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6配电自动化系统应用DL/T634.5104-2009实施细则(试行)配电自动化系统应用DL/T634.5104-2009实施细则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配电自动化系统应用DL/T634.5104-2009标准时(简称104规约)的通信报文格式、数据编码及传输规则,扩展了故障录波文件、历史数据文件、参数整定及软件升级业务应用104规约的通信服务传输过程。

本标准适用于国家电网公司采用101规约的配电自动化系统设计与应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DL/T634.5101-2002(IDT. IEC 60870-5-101:2002)远动设备及系统第5部分:传输规约第101篇:基本远动任务的配套标准DL/T 719-2000(IDT. IEC60870-5-102:1996)远动设备及系统第5部分:传输规约第102篇:电力系统电能累计量传输配套标准DL/T 667-1999(IDT. IEC60870-5-103:1997)远动设备及系统第5部分:传输规约第103篇:继电保护设备信息接口配套标准DL/T 634.5104(IDT. IEC 60870-5-104:2009)远动设备及系统第5-104部分:传输规约采用标准传输协议集的IEC 60870-5-101网络访问GB/T 18657.1-2002(IDT IEC 60870-5-1:1990)远动设备及系统第5部分:传输规约第1篇:传输帧格式GB/T 18657.2-2002(IDT IEC 60870-5-2:1992)远动设备及系统第5部分:传输规约第2篇:链路传输规约GB/T 18657.3-2002(IDT IEC 60870-5-3:1992)远动设备及系统第5部分:传输规约第3篇:应用数据的一般结构GB/T 18657.4-2002(IDT IEC 60870-5-4:1993)远动设备及系统第5部分:传输规约第4篇:应用信息元素的定义和编码GB/T 18657.5-2002(IDT IEC 60870-5-5:1995)远动设备及系统第5部分:传输规约第5篇:基本应用功能IEEE 802.3 信息技术电讯与系统间信息交换局域网与城域网特殊要求第3部分:载波侦听多址访问冲突检测(CSMA/CD)访问方法与物理层规范RFC791 互联网协议请求注释791RFC793 传输控制协议请求注释793RFC894 以太网上的互联网协议RFC1661 点对点协议(PPP)RFC1662 HDLC帧上的PPPRFC1700 赋值,请求注释1700RFC2200 互联网正式协议标准集,请求注释22003 术语和定义DL/T634.5104-2009定义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本标准采用如下术语定义:3.1信息体 Information object定义的一组信息、定义或规范。

需要一个名字标识它在通信中的应用(GB/T 16262-1996的3.31)。

3.2信息元素information element定义的不可分割的变量,例如测量值或双点信息。

3.3数据单元data unit具有共同传送原因的信息实体。

3.4数据单元类型data unit type应用数据单元的开始的信息域,标识数据单元的类型和长度,隐含地或明确地规定应用数据单元的结构及信息体的结构、类型和数目。

3.5非平衡方式传输unbalanced transmission非平衡传输过程用于监视控制和数据采集系统(SCADA),主站顺序地查询子站以控制数据传输,是一种主从式传输方式。

主站在这种情况下是启动站,它启动所有报文传输;子站是从动站,只在它们被查询时才可以传输。

3.6平衡方式传输balanced transmission如果采用平衡传输模式,每个节点(包括控制站、厂站)均可以启动报文发送,是一种对等传输方式。

4 符号、代号和缩略语下列符号、代号和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A 地址域ACD 请求访问位ASDU 应用服务数据单元BCR 二进制计数器读数C 控制域COI 初始化原因CON 控制命令COS 状态量变化COT 传送原因CP56Time2a 七个字节二进制时间CS 帧校验和DIQ 带品质描述词的双点信息DIR 传输方向位DTU 站所终端EPA 增强性能体系结构FBP 固定测试图像FC 链路功能码FCB 帧计数位FCV 帧计数有效位FTU 馈线终端QRP 复位进程命令限定词L 报文长度NVA 归一化值PI 参数特征标识QCC 电能量命令限定词QDS 品质描述词QOC 命令限定词QOI 召唤限定词QRP 复位进程命令限定词S/E 选择/执行SCO 单点命令SIQ 带品质描述词的单点信息SOE 事件顺序记录SQ 单个或者顺序SVA 标度化值TI 类型标识VSQ 可变结构限定词SRQ 节准备就绪限定词SCQ 选择和召唤文件限定词LSQ 最后的节和段限定词AFQ 文件或节认可限定词NOF 文件名称NOS 节名称SOF 文件状态QOS 设定命令限定词5 总则5.1 104规约采用平衡方式传输,一般情况下配电主站作为客户端(Client),配电终端为服务器端(Server),对于某些使用特殊场合(如GPRS模块为动态IP)也可是配电终端作为客户端(Client),配电主站为服务器端(Server)。

5.2端口号默认采用2404端口。

5.3 支持定时总召和手动召唤,回答总召唤时必须用(SQ=1)连续地址方式传送。

6 一般规则6.1 一般体系结构本实施细则定义了开放TCP/IP接口的使用,包含一个由传输IEC 60870-5-101 ASDU的远动设备构成的局域网例子。

包含不同广域网类型(如:X.25,帧中继,ISDN,等等)的路由器可通过公共的TCP/IP局域网接口互联(见图1)。

图1所示为一个冗余的主站配置与一个非冗余的主站配置。

图1一般体系结构6.2 规约结构终端系统的规约结构如图2所示。

本标准推荐使用的TCP/IP协议子集(RFC2200)如图3所示。

本实施细则出版时,RFC 文件均为有效状态,但可能在某时被等效的RFC文件所取代。

如图1所示的例子,以太网802.3栈可能被用于远动站终端系统或DTE(数据终端设备)驱动一单独的路由器。

如果不要求冗余,可以用点对点的接口(如X.21)代替局域网接口接到单独的路由器,这样可以在对原先支持IEC60870-5-101的终端系统进行转化时,保留更多本来的硬件。

其他来自RFC 2200的兼容选集都是允许的。

本实施细则采用的TCP/IP传输集与定义在其他相关标准中的相同,没有变更。

根据DL/T 634.5101,从GB/T 18657.5中选取的应用功能初始化用户进程从DL/T 634.5101和本部分选取的ASDU应用层(第7层)APCI(应用协议控制信息)传输接口(用户到TCP的接口)TCP/IP协议子集(RFC 2200)传输层(第4层)网络层(第3层)链路层(第2层)物理层(第1层)注:第5层、第6层未用。

图2终端系统的规约结构传输层接口(用户到TCP的接口)RFC 793(传输控制协议)传输层(第4层)RFC 791(互联网协议)网络层(第3层)RFC 1661(PPP)RFC 894(在以太网上传输IP数据报)数据链路层(第2层)RFC 1662(HDLC帧格式PPP)X.21 IEEE 802.3 物理层(第1层)串行线以太网图3TCP/IP协议子集6.3 应用规约数据单元(APDU)定义6.3.1 基本报文格式6.3.1.1 APDU的组成传输接口(TCP到用户)是一个定向流接口,它没有为IEC 60870-5-101中的ASDU 定义任何启动或者停止机制。

为了检出ASDU的启动和结束,每个APCI包括下列的定界元素:一个启动字符,ASDU的规定长度,以及控制域(见图4)。

可以传送一个完整的APD U(或者出于控制目的,仅仅是APCI域也是可以被传送的)(见图5)。

图4APDU结构图5ACPI结构注:以上所使用的缩写出自IEC60870-5-3的第五节,如下所示:APCI 应用规约控制信息ASDU 应用服务数据单元APDU 应用规约数据单元6.3.1.2 ACPI定义启动字符68H定义了数据流中的起点。

APDU的长度域定义了APDU体的长度,它包括APCI的四个控制域八位位组和ASD U。

第一个被计数的八位位组是控制域的第一个八位位组,最后一个被计数的八位位组是A SDU的最后一个八位位组。

ASDU的最大长度限制在249以内,因为APDU域的最大长度是253(APDU最大值=255减去启动和长度八位位组),控制域的长度是4个八位位组。

控制域定义了保护报文不至丢失和重复传送的控制信息,报文传输启动/停止,以及传输连接的监视等。

控制域的计数器机制是根据ITU-T X.25 标准中推荐的2.3.2.2.1 至2.3.2.2.5来定义的。

表1,2,3为控制域的定义。

6.3.2 三种类型报文格式的控制域定义编号的信息传输格式(Information Transmit Format),简称I-格式编号的监视功能格式(Numbered supervisory functions),简称S-格式不编号的控制功能格式(Unnumbered control function), 简称U-格式6.3.2.1 I 格式(Information Transmit Format)I格式控制域标志:第一个八位位组的第一位bit= 0第三个八位位组第一位 bit= 0特别规定:I格式的APDU至少必须包含一个ASDU。

I格式的控制信息如表1所示:bit 8 7 6 5 4 3 2 1发送序列号N(S) 0 八位位组1发送序列号N(S) 八位位组2接收序列号N(R) 0 八位位组3接收序列号N(R) 八位位组4表1I格式报文控制域信息6.3.2.2 S 格式(Numbered Supervisory Function)S格式控制域标志:第一个八位位组的第一位bit= 1 并且第二位bit= 0第三个八位位组第一位 bit= 0特别规定:S格式的APDU只包括APCI。

S格式的控制信息如表2所示:bit 8 7 6 5 4 3 2 10 1 八位位组10 八位位组2接收序列号N(R) 0 八位位组3接收序列号N(R) 八位位组4表2S格式报文控制域信息6.3.2.3 U 格式(Unnumbered Control Function)U格式控制域标志:第一个八位位组的第一位bit= 1 并且第二位bit= 1第三个八位位组第一位 bit= 0特别规定:U格式的APDU只包括APCI。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