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醇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doc
高中化学《乙醇》优秀教学设计
高中化学《乙醇》优秀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学生应该能够:1. 了解乙醇的基本性质和化学结构;2. 理解乙醇的制备方法和工业应用;3. 掌握乙醇的理化性质及相关实验操作;4. 能够分析和解决与乙醇相关的问题。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1. 乙醇的结构和性质简介;2. 乙醇的制备方法;3. 乙醇的工业应用;4. 乙醇的理化性质实验。
三、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入通过引入一些与乙醇相关的生活实例,激发学生对乙醇的兴趣,引发思考。
步骤二:知识讲解1. 讲解乙醇的化学结构和基本性质,如分子式、分子量、密度等。
2. 探讨乙醇的制备方法,包括发酵法和水合乙烷法,并重点介绍其中一种方法的原理和步骤。
3. 分析乙醇的工业应用,如酒精饮料、溶剂、燃料等。
步骤三:实验演示1. 进行乙醇的理化性质实验,如密度测定、燃烧实验等,让学生亲自操作并记录实验结果。
2. 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引发对乙醇性质的思考和讨论。
步骤四:讨论和总结1. 进行小组或全班讨论,就乙醇的制备方法、工业应用和理化性质等方面展开讨论。
2. 结合实验结果和讨论,总结乙醇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价值。
四、教学评价本节课的教学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
2. 实验操作技能:评估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的技能掌握情况。
3. 讨论表达能力:评估学生在讨论环节中的表达能力和思维深度。
4. 总结能力:评估学生对乙醇相关知识的总结能力和理解程度。
五、教学资源为了辅助教学,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 乙醇的化学结构和性质的PPT讲义;2. 乙醇制备方法和工业应用的示意图或实物样本;3. 乙醇理化性质实验所需实验器材和药品。
六、教学延伸为了拓展学生对乙醇的了解,可在课后推荐相关阅读资料、网站和实践活动,让学生深入探索乙醇的其他方面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
以上即为《乙醇》的优秀教学设计。
通过合理的教学步骤和丰富的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全面了解乙醇的结构、性质、制备方法和应用,培养其实验操作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乙醇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设计高中化学《乙醇》《乙醇》教学设计——基于实验探究学习乙醇的性质一、教材分析“乙醇”是《新课标》中必修课程本节教材从化学史实和生活实例引入乙醇,学生容易就此根据经验总结出乙醇的物理性质。
然后再通过分析分子结构引入取代基和烃的衍生物概念,指出衍生物的分子中含有官能团,与母体化合物烃的结构不同,因此性质也有所区别,深化学生对“结构决定性质”这一化学基本观念的理解。
教材编入乙醇与钠反应的实验,并分析乙醇与乙烷具有不同化学性质的原因,由此引入官能团的概念。
这样既介绍了代表性物质的化学性质,又让学生认识到官能团对有机物化学性质的决定作用。
教材中乙醇的氧化反应重点在于催化氧化,其中包含了生物体内酶催化的氧化反应,以及乙醇与高锰酸钾等氧化剂的反应,由此打通了从乙烯到乙醇、乙醛、乙酸的物质转化链。
教材在本节和本章最后编入相关习题和“整理与提升”,帮助学生分析这一转化过程中的官能团和物质类别变化,深化其对有机物性质与转化关系的认识。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的学习中已了解了乙醇的用途,乙醇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用品。
教材在第二节介绍了乙烯,反应产物中涉及卤代烃,学生已经初步接触了含有官能团的有机物.通过对烷烃、乙烯性质的学习,学生初步认识到有机物的性质是由其特殊结构决定的,而性质又决定了其用途,这与无机物的学习有一定的相似性。
在能力方面,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微观思维能力还有所欠缺,因此需要引导学生从微观角度解释实验现象,深化结构决定性质的学科思想。
三、素养目标【教学目标】1.知道乙醇的组成、结构、官能团、性质及用途。
2.了解烃的衍生物的概念及官能团与性质的关系,认识羟基与其性质的关系,会运用乙醇的结构分析其化学性质。
3.根据乙醇的性质和反应规律,认识醇类物质的性质和反应规律,实现有机物的转化。
【评价目标】1.微观探析:从官能团的角度认识乙醇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形成“结构决定性质”的观念。
《乙醇》的教学设计
《乙醇》的教学设计临晋中学卢伟锁一、教材分析:1.本节课在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乙醇人教版必修2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的第三节常见的两种有机物.学好这一节,可以让学生掌握在烃的衍生物的学习中,抓住官能团的结构和性质这一中心,确认结构决定性质这一普遍性规律,既巩固了烷、烯、炔、芳香烃的性质,又为后面的酚、醛、羧酸、酯和糖类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学生学会以点带面的学习方法,提高了学生思维能力,带动了学生学习素质的提高。
2.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本课的特点和素质教育的要求,确定以下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掌握乙醇的结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能力目标:①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能力。
②培养学生实验观察能力和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能力。
(3)德育目标: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精神。
3.教学重点、难点(1)乙醇是醇类物质的代表物,因而乙醇的结构和性质是本节的重点,同时也是本节的难点。
(2)重点、难点的突破,可设计两个突破点:①乙醇结构的特点可通过问题探究、化学计算和分子模型来推导,电脑展示来确定,充分地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使学生在掌握乙醇结构的同时,也学会逻辑推理的严密性;②通过实验探究和电脑多媒体动画演示的办法认识和掌握乙醇的化学性质。
二、教法活用教学活动是教和学的双边活动,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使之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根据这一基本原理我采用了如下教学方法:1.情境激学法,创设问题的意境,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促使学生在意境中主动探究科学的奥妙。
2.实验促学法:通过教师演示,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分析实验现象,掌握乙醇的化学性质。
3.计算机辅助教学法: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将微观现象宏观化,瞬间变化定格化,有助于学生掌握乙醇化学反应的本质。
4.归纳法:通过学生的归纳和逻辑推导,最终确定乙醇的分子结构。
二、教学过程一、乙醇1.物理性质【投影】乙醇的物理性质根据初中知识和乙醇实物回答。
乙醇 教学设计 说课稿 教案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乙醇)一、教材分析乙醇是生活中的常见有机物,是学生每天都能看到、听到的,学生感觉亲切、熟悉。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指出:必修模块的乙醇应该具有双重功能:一方面要提高公民的基本科学素养,学生借助乙醇这种熟悉的有机物,了解有机化学研究的对象之——烃的含氧衍生物,认识到有机物已经渗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能用所学的知识解释和说明一些常见的生活现象和物质用途;另一方面为进一步学习有机化学的学生打下最基本的知识基础,了解有机化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初步认识官能团与有机物性质的关系。
二、学情分析初中化学知道了乙醇的组成、物理性质、燃烧反应和一些用途,但是学生对物质性质的认识主要停留在宏观表象阶段,只是在烯烃的学习中开始从微观结构认识物质。
因此在乙醇的教学设计中,回避了乙醇分子结构的探究,而是借助水分子与乙醇分子、氢氧化钠和乙醇钠的对比,渗透结构决定性质这一科学分析方法。
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乙醇化学性质的教学采用学生小组实验探究的方式突破重、难点。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的确定1.教学目标(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1)学生通过讨论、交流,能够列举出乙醇的主要物理性质;(2)通过实验探究,能完成乙醇与氧气、与钠反应的实验操作,并能正确书写相应的化学方程式;(3)通过师生共同归纳,初步学习羟基、官能团等概念,并能解释羟基对乙醇化学性质的影响;(4)通过阅读、交流加深对酒驾、乙醇汽油等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的问题的认识,体会到化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道理。
2.教学重点: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和乙醇与金属钠的反应。
3.教学难点: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
四、教学指导思想新教材特别强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已有知识出发,为此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借鉴了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主要采用认知同化的学习模式,即先探明学生已经了解了什么,在此基础上对已有知识进行拓展、加深。
五、教学过程教学第一环节——讨论、交流,激活已有知识学生依据学案,分组(4-6人)交流关于乙醇的分子结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的已有知识,最早完成学案的小组到展示台展示,之后其他小组的同学提出质疑和和补充,教师参与总结。
乙醇 教学设计
第三节乙醇教学设计(第一课时)①化学教育理论指导本节教学内容选自人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人教版)第七章有机化合物第三节《乙醇和乙酸》第一课时。
本节内容是教材中学生开启有机物学习的一节重要的篇章,同时本节内容也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化学,体会化学源于生活,服务生活,认识学习生活中或是工业中重要的有机化合物是非常有必要的。
乙醇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其产品已渗透到人类生活的许多领域,在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具有广泛用途。
通过我们身边的乙醇类产品,可以掌握乙醇的化学性质和用途,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有机化学的重要性以及有机物质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提高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
②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梳理教学内容:本节主要教学内容是乙醇的结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习题巩固教学方法:讲授法,学生实验,问题启发引导,多媒体辅助教学等③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和生活中都对解乙醇有些认识,乙醇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用品。
教材在第二节介绍了乙烯,反应产物中涉及卤代烃,学生已经初步接触了含有官能团的有机物,此外,通过对烷烃、乙烯性质的学习,学生初步认识到有机物的性质是由其特殊结构决定的,而性质又决定了其用途,这与无机物的学习有一定的相似性。
在能力方面,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微观思维能力还有所欠缺,因此需要引导学生从微观角度解释实验现象,深化结构决定性质的学科思想。
④教学目标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通过观察乙醇认识物理性质,搭建乙醇球棍模型的认识其结构,做乙醇相关实验探究其化学性质,培养学生通过宏观现象认识在乙醇反应中的变化,学习乙醇的结构分析和探究乙醇具备什么特殊的性质。
(2)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通过学习乙醇的性质和分子结构,构建“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有机化合物的学习模型,认识乙醇的结构决定了其不同于烃的衍生物的性质。
(3)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通过准备乙醇的相关学生实验,让学生从现象和结构出发,微观上探究有机物的结构特点,从而加深对乙醇的认识。
高中化学_乙醇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乙醇》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乙醇的结构、主要性质及用途。
了解烃的衍生物和官能团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有关乙醇的实验,学会观察、分析化学实验现象和推理、探究实验结果,并学会对有机物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合作探究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养成团结合作的品质。
通过学习乙醇的用途,感受化学与生活、社会的密切关系,养成关注化学相关社会热点问题的习惯。
【学习重难点】教学重点:乙醇分子结构的推断和乙醇的化学性质教学难点:乙醇的化学性质及与结构之间的关系【学习过程设计】(一)美酒佳句引入新课教师活动设计:从中国酒文化说起,引入新课。
中国酒文化源远流长,相传从“酒祖”杜康“初作秫酒”距今已经有四千年的历史。
在许多场合,酒成为一种文化符号,一种文化消费,用来表示一种礼仪,一种气氛,一种情趣,一种心境,酒与诗也因此结下了不解之缘。
学生活动设计:填空读诗,学生一起欣赏有关酒的诗句。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苏轼)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杜牧)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杜甫)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李白)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李白)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杜甫)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曹操)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李清照)(设计理念:从而耳熟能详的诗句入手,迅速调动学生状态进入课堂,在填空读诗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中国酒文化的博大精深。
酒中最精华的部分是酒精,也就是这就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引入本节新课。
)(二)观察药品结合生活概括物性问题呈现:根据手中的药品和生活经验,请同学们从颜色、气味、状态、密度、挥发性、水溶性等方面观察总结乙醇有哪些物理性质?学生活动设计:学生观察盛放无水乙醇的试剂瓶,观察颜色状态,闻气味,结合生活常识概括总结,回答问题。
(设计理念:化学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学生对酒的气味、分类都非常熟悉,结合手中的酒精灯、无水乙醇,学生能很轻松地从化学专业的角度概括出乙醇相关的物理性质。
《乙醇》教学设计——基于实验探究学习乙醇的性质
《乙醇》教学设计——基于实验探究学习乙醇的性质一、教材分析本节教学内容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第七章有机化合物第三节《乙醇和乙算》第一课时。
高中化学新课程的一种重要理念是学习生活中的化学。
乙醇是我们的生活用品,是典型的烃的衍生物,从烃的衍生物的组成、结构和性质出发,让学生知道官能团对有机物性质的重要影响。
让学生建立“(组成)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学习模式。
本节内容安排在烃以后,是从烃到烃的衍生物过渡的重要环节,乙醇是联系“烃”与“烃的衍生物”的桥梁,前承烃类化合物,后启羧酸、酯类化合物,在有机物的相互转化中处于核心地位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的学习中已了解了乙醇的用途,乙醇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用品。
教材在第二节介绍了乙烯,反应产物中涉及卤代烃,学生已经初步接触了含有官能团的有机物,此外,通过对烷烃、乙烯性质的学习,学生初步认识到有机物的性质是由其特殊结构决定的,而性质又决定了其用途,这与无机物的学习有一定的相似性。
三、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1.通过观察、及联系生活实际等认识乙醇的物理性质,实验探究活动,推断分子结构特征,了解烃的衍生物和官能团的概念,初步学会分析官能团与性质关系的方法。
2.通过实验探究、讨论交流,掌握乙醇与钠的反应和氧化反应,能正确描述实验现象及书写有关化学反应方程式;提高观察化学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3.通过问题探究和探究性实验的设计和实施,感受学习化学的乐趣,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与喜悦。
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到化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养成团队合作的品质和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乙醇分子结构及主要化学性质教学难点:化学性质与分子结构的关系五、教学过程环节一:情境创设,推测物理性质教师活动1、【引入】用秦腔戏曲绝活“喷火”图片,教师模拟演示喷火激发学生兴趣,引入课题。
2、联系生活,请同学思考回答乙醇在生活中都有哪些用途。
3、观察桌上的无水乙醇结合用途总结物理性质学生活动俗称酒精,学名乙醇。
《乙醇》教学设计
《乙醇》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三章第三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乙醇和乙酸”的第二课时,即乙醇的教学。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甲烷、乙烯等烃类化合物和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乙醇和乙酸,通过乙醇的学习可以进一步深化对有机物结构和性质的认识,并为后续学习其他烃的衍生物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已经掌握了乙醇的分子结构和性质,以及乙酸的结构和性质,具备了一定的有机物学习基础。
然而,由于有机物中官能团之间相互影响的知识较为抽象,加上乙醇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较为零散,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归纳能力。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点的梳理和归纳,并及时进行反馈和评价。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乙醇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理解乙醇的结构特点及其在生活中的用途。
2.能力目标:通过实验探究和归纳整理,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对生活中常见问题的探究兴趣和科学态度。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乙醇的化学性质、结构特点及其在生活中的用途。
2.教学难点:乙醇的官能团之间相互影响的知识点及其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与乙醇有关的图片和视频,如酒精饮料、消毒液、药酒等,引导学生回忆并复习乙醇的基本性质和用途,为本节课的教学奠定基础。
2.知识讲解:通过PPT展示乙醇的结构特点、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等知识点,并配合实验演示进行讲解。
同时,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自主归纳整理相关知识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实验探究:通过实验探究乙醇的性质及其官能团之间的相互影响。
例如,通过观察乙醇与金属钠的反应,探究乙醇的结构特点;通过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探究其化学性质及官能团之间的相互影响。
同时,引导学生通过实验现象的分析,自主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4.反馈评价:通过课堂小测验、小组讨论等方式,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并针对问题进行点评和指导。
(完整版)乙醇 教学设计
§3-3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第一课时:乙醇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对乙醇的分子结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探究,学会由事物的表象解析事物的本质、变化。
强化结构决定性质的化学思想。
2.通过揭示问题、讨论释疑、化学实验,学习对比、推断等多种科学探究方法。
3.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学习的化学的积极性。
二.教学重点乙醇的结构和化学性质三.教学难点乙醇发生催化氧化反应的机理四.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探究、对比分析、诱导等方法学习乙醇有关知识五.教学用具多媒体、试管、酒精灯、无水乙醇、Na、火柴、铜丝。
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乙醇【导入新课】《舌尖上的中国》酿酒视频导入【推进新课】酒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一部中华文化史从一个侧面上看,也完全可以认作是一部酒文化发展史。
那么酒到底是什么,它又有哪些主要的性质呢?今天我们就来走近她。
【板书】第三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一、乙醇【板书】(一)乙醇的物理性质【引导】利用生活常识尝试总结乙醇的常见物理性质【讨论】【小结】物理性质:颜色、气味、状态、溶解性、挥发性等等【活动】给出乙醇的分子式和典型的结构特征,写出乙醇可能的分子结构(两种)【思考】两种结构中哪种才是正确的?如何证明【实验】1、乙醇与金属钠反应取一个洁净的小烧杯,导入约一半体积的无水酒精,再向其中加入数粒金属钠小颗粒。
再将一个普通漏斗倒扣在烧杯上方,观察现象。
一段时间后,点燃漏斗底部,继续观察现象,检验生成气体,讨论。
【现象】烧杯内钠粒沉于液态无水乙醇底部,有无色气泡在钠粒表面生成后逸出液面,最终钠粒消失;气体可以被点燃;倒扣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在内壁上出现了水珠,但倒入烧杯内的石灰水无明显现象。
【结论】钠与乙醇能发生类似于水的反应,说明乙醇分子中存在与水分子相似的结构,即存在羟基(-OH)。
此外,由于钠与乙醇的反应没有它与水反应剧烈,也说明乙醇分子中羟基上的H没有水中的活泼。
【投影】乙醇的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球棍模型和比例模型。
《乙醇》教学设计(部级优课)
第三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第一课时乙醇一、课标分析本节课遵循“从生活到化学,从化学到生活”的基本思路。
根据课程标准“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要求,本节课通过理论引导、科学假设、实践验证设计相关实验,以完成“乙醇的结构探究、乙醇的催化氧化和乙醇被强氧化剂氧化”的教学。
通过介绍“醉酒原理、生命不能承受之醉、酒驾的检测”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二、教材的内容、地位和作用《乙醇》是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第三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第一课时的内容。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指出:知道乙醇的主要性质,认识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乙醇作为联系烃和烃的衍生物性质的桥梁,在有机物的相互转化中处核心地位,与生产、生活联系紧密,是一种具有广泛用途的有机物,可进一步完善有机物的知识体系,为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学习打下基础。
三、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掌握乙醇的组成、分子结构与主要化学性质,了解它的主要用途。
通过乙醇的分子结构与化学性质的学习,充分理解官能团对性质的影响,学会由事物的表象分析事物的本质、变化,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建立乙醇分子的立体结构模型,从结构角度初步认识乙醇的氧化的原理和实质。
从乙醇的组成、结构和性质出发,学习由“(组成)结构—性质—用途”研究烃的衍生物的方法。
从观察实验现象入手,分析产生实验现象的因果关系和本质的联系,培养多方面认识事物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道乙醇在日常生活、工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形成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通过分组实验,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养成团结合作的品质,培养学生求实、严谨的优良品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乙醇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新理念下的化学教学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注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不应该被看成是对于教师授予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学习者以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主动的建构活动”,即学生的学习过程应该是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
“基于问题学习”是建构主义所提倡的一种教学方式,同时心理学的研究也表明,发现问题是思维的起点,也是思维的源泉和动力。
基于建构注意理论的指导,本设计以层层递进的问题式教学为主,辅助以实验、幻灯片、讨论、归纳等手段,引领学生发现问题,在合作、探究中解决问题,并进一步深化,将所得知识进行应用,学生在体验到不断解决问题的成功感的同时,逐步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
二、教材分析
教材的知识和结构
本节包含了两部分内容,乙醇和乙酸,可以分为两课时完成。
其中第一课时为乙醇的组成、结构和性质,以及官能团概念的教学;第二课时为乙酸的组成和主要性质的教学。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乙醇和乙酸既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用品,又是典型的烃的衍生物。
通过本节学习,我们可以进一步完善学习有机物的体系,为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的学习打下基础。
三、学情分析
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从知识结构上看,学生已经学完烃的基本知识,对有机物的学习有了一定的认识,也掌握了常见的有机反应类型,对生活中较为熟悉的乙醇和乙酸的一些性质和用途在初中化学学习中已有所了解。
所以对于进一步学习它们的组成和性质,有着较强的求知欲。
另外学生也已经具备了一定是实验设计能力,它们渴望独立的去完成科学探究的过程。
初中化学只介绍了乙醇和乙酸的用途,没有从组成、结构的角度让学生系统的认识到它们的结构对性质的影响教学对策:教师通过本节的教学,指导同学们建立起结构影响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这样一个有机物学习模式,特别要让学生体会到官能团对有机物性质的重要影响,这样将有利于为他们进一步学习烃的衍生物打下方法论基础。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官能团的概念、乙醇、的组成和分子结构特点、主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以及用途等。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乙醇分子结构的探究,使学生掌握研究有机物分子结构和性质的重要方法,并培养学生从宏观到微观、从现象到本质、从实践到理论的这样一种自然科学思维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设计、动手实验以及对实验的分析、推理和研究,培养学生求实、创新和合作的优良品质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官能团的概念;乙醇和乙酸的组成;乙醇的取代和氧化反应;乙酸的酸性和酯化反应。
难点:主要是使学生建立乙醇和乙酸分子的立体结构模型并能从结构的角度初步认识乙醇的氧化和乙酸的酯化这两个反应。
六、教学设计
(一)、物理性质教学设计
让学生回忆初中所学对乙醇的知识,并且结合生活中的已有经验,再加上给学生演示的酒精的样品,进行观察,请学生说一说对酒精的了解。
可能估计学生能说到酒精的化学名称、分子式、某些物理性质,还有可燃性这样一个化学性质,所以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回答,和乙醇样品的展示进一步完善对乙醇物理性质的教学。
(二)、乙醇分子结构探究教学设计
提出问题:乙醇分子可能有那些结构?
乙醇的分子式为C2H6O,如果没有氧原子的话就是乙烷,现在乙烷分子中再添加一个氧原子,可以形成哪些结构呢?请同学们动手将2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一个氧原子组合成分子模型。
教师评价:从价键理论分析学生搭建分子模型的合理性。
教师出示乙烷结构,分析键的类型,寻找氧原子插入方式。
得出C2H6O只有两种同分异构体CH3CH2OH 结构,或者CH3OCH3结构)
试验探究:
引导学生观察各个原子的连接方式,分析比较两种结构的不同点。
选用钠与乙醇的反应来探究乙醇的结构。
在放入乙醇之前,设置问题。
问题(1)、乙醇能不能有水?
学生:回忆钠与水的反应现象;一学生描述反应现象;学生补充完善。
问题(2)、如何证明乙醇无水?
学生:用无水硫酸铜
教师:演示钠与无水乙醇的反应,提出观察要求。
学生:观察;描述。
填表
教师:引导学生猜测并探究气体成分。
师生互动:一起设计实验方案;教师进行实验验证;得出“钠与无水乙醇缓慢反应生成氢气”的结论。
问题(3)、钠与无水乙醇反应生成氢气的结论能否推导出乙醇分子的结构?学生:讨论并说明理由。
问题(4)、要推导出乙醇分子的结构还需哪些必要条件?
教师:(科学方法引导)由于乙醇分子的可能结构只有两个。
要证明乙醇属于何种结
构,科学上通常有两种思想,即想办法证明是某个结构或排除某个结构。
学生讨论;假设是CH3OCH3推导出乙醇分子的结构,则氢原子全以碳氢键的形式存在,而金属钠又保存在煤油中,可见钠并不能破坏碳氢键,因此它不可能是
CH3OCH3结构,那么就一定是CH3CH2OH结构。
教师:充分肯定学生的科学推断。
同时提出疑问:万一CH3OCH3,中O原子对碳氢键产生影响,使碳氢强键能被钠破坏呢?
学生:继续讨论,但找不到解决办法。
教师:(引导)想办法寻找更可靠的实验依据,证明氢气中的氢原子到底源自何处?
学生:测量氢气体积。
教师:通过定量实验测定。
师生互动:讨论测定原理——利用钠与乙醇反应。
讨论预期结果——乙醇与氢气的物质的量之比。
讨论实验关键——①钠过量
②一定量乙醇无水(称量)
③气体体积测定要准确
设计测定装置——钠与乙醇反应装置+ 气体体积测定装置
教师:引导学生选出合适仪器组成测定装置,进行动画演示气体体积测定过程。
教师:出示实验记录
学生:计算,得出“乙醇与氢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
由此推出结论:(1)乙醇分子结构为CH3CH2OH。
(2)钠只能取代羟基上的氢原子。
(三)、氧化性探究教学设计
生活中酒精的燃烧的现象得出乙醇第一种氧化方式,让学生写出化学方程式特殊的实验现象引起的思考:铜丝放在酒精灯的外焰上灼烧,慢慢的移向内焰,上下做几次,同学们可以直接观察铜丝变化的现象,由铜丝在外焰上灼烧变黑到内焰又变红这样一个特殊的变化现象,为什么?
分析:、底内焰和外焰的区别在哪里?
学生可能会想到,可能内焰和外焰可能酒精蒸汽的浓度不一样,这就意味着酒精蒸汽可能和铜直接有一些必然的联系或着说有一些反应。
也可能想到内外焰温度不同产生现象不同
探究:进一步探究实验:在试管中加入3到5ml的无水乙醇,将铜丝烧热至红热状态,迅速插入乙醇中,反复多次,观察铜丝的颜色、闻乙醇气味的变化。
同学们可以把实验的现象记录下来。
讨论:1、为什么从红变黑了,同学们会推出来铜可以氧化为氧化铜,
2、为什么又由红变黑呢,这说明氧化铜和乙醇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了铜,那么氧化铜变成铜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被还原的过程,那有被还原的物质必然就有被氧化的物质
3、什么被氧化了?氧化生成什么了?
有一种刺激性气味的气体,那就是乙醛。
在这可以先出现乙醛的分子式。
因此这两步反应是前后连锁的两步反应,那么我们可以请同学把它叠加成为一个总反应。
这说明:乙醇是可以被氧化生成新物质——乙醛和水的,而在这个过程当
中,铜所起的真正作用是催化剂的作用,这也就是乙醇催化氧化——第二种氧化方式。
注意:为了让学生更清晰的理解乙醇的催化氧化,有必要从微观的角度进行进一步加强:旧键断裂和新键形成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这个反应原理。
乙醇为什么会变成乙醛,它是乙醇分子中氢氧键的断裂,同时这个氢氧键影响了它邻位的
C-H键,使这个C-H键也活泼了,也断裂了,那么断下来的两个氢与氧结合生成水,乙醇的C-O单键就变成了C=O双键,这样生成了新物质——乙醛。
为进一步强化这个反应原理的学习,可以通过一些相应的方程式的迁移练习,譬如让学生写出丙醇催化氧化的反应方程式。
(四)、概念教学
通过乙醇结构的研究、与钠的反应以及氧化反应机理的研究,学生已经清楚的认识到乙醇分子中氢氧键存在的中重要性,也就是羟基存在的重要性,那么教师可以自然进行构建导学,完善我们本节课内容的一个概念体系。
羟基到官能团,官能团到烃的衍生这三者之间的关系。
同时强调醇分子结构特点:R—OH,指出其中碳氧键、氢氧键比较容易断裂。
于本节我们还学习了有机物的氧化反应,所以在这儿还要着重强调有机氧化反应是怎么一回事,顺代也提出有机的还原反应又是怎样一回事,进行概念体系的完善
七、板书设计:
一、乙醇
1.物理性质:
2.乙醇的分子结构
结构简式:CH
3CH
2
OH或C
2
H
5
OH
3.化学性质:(1)与Na反应
2CH
3CH
2
OH+2Na2CH
3
CH
2
ONa+H
2
↑
(2)氧化反应
①燃烧:C
2H
5
OH+3O
2
2CO
2
+3H
2
O
②催化氧化
4.几个重要概念:官能团烃的衍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