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胶唱片收藏一个时代的生活时尚
描写唱片机音乐的句子唯美(精选两篇)
描写唱片机音乐的句子唯美(篇一)1. 无尽的旋律从黑胶唱片中缓缓飘出,带着怀旧的味道和温暖的回忆。
2. 音符在大自然中跳跃,唱片机的声音如同美妙的清泉流淌在耳畔。
3. 那唯美的旋律仿佛穿越时光的隧道,将我带到过去的美好岁月。
4. 宛如夏日雨点轻拍窗台,唱片机音乐在心中绽放出绚烂的花火。
5. 那稀薄的音符仿佛是一缕微风,轻轻地吹拂过我的心灵。
6. 音符落在耳边,唤醒了我内心柔软的情感,仿佛一场关于爱与追求的故事。
7. 每一段悠扬的旋律都像是一部电影,在我心中绽放出美妙的画面。
8. 那熟悉的曲调伴随着回忆,如同一道无形的桥梁将我与过去连接起来。
9. 唱片机音乐如同一双温暖的手,安抚着我疲惫的心灵。
10. 美丽的旋律从唱片机中涌出,像是一滴清泉在沙漠中绽放出的绿洲。
11. 每一次播放唱片机,我都仿佛置身于一个神秘而唯美的音乐世界。
12. 唱片机音乐仿佛是一场悠长的旅行,带领我漫游在无垠的音符海洋里。
13. 那温柔的声音如同一朵盛开的花,绽放在寂静的夜晚里。
14. 唱片机音乐是一首无声的诗,让我用心去感受每一个音符的凝固。
15. 那欢快的旋律如同一串五彩斑斓的气球,在心中跳跃舞动。
16. 唱片机音乐是一面明镜,透过它我看到了内心深处的美丽与光芒。
17. 音符像是一群飞舞的蝴蝶,在空中划过美丽而优雅的弧线。
18. 唱片机音乐是一缕晨曦,将清新的希望洒在沉寂的黑夜中。
19. 那轻轻的旋律仿佛是一张柔软的羽毛,在我耳畔轻抚而过。
20. 唱片机音乐是甜美的蜜糖,让我感受到无尽的温暖与甜蜜。
21. 那响彻心间的音符,仿佛是一场深情的拥抱,轻轻地温暖着我的灵魂。
22. 唱片机音乐是一座美丽的花园,让我在其中找到了心灵的栖息之所。
23. 旋律在唱片机中起舞,将我的心灵带到一个梦幻而宁静的境地。
24. 那美妙的音符仿佛是一颗闪耀的星星,点亮了我内心的黑暗角落。
25. 唱片机音乐是一串美丽的回忆,将我带回到那些曾经的快乐时光。
初中语文文摘社会黑胶唱片的“另类”用途
黑胶唱片的“另类”用途贝多芬说:我情愿写10000个音符,也不愿写一个字母。
而我,情愿用10000个字,去换贝多芬的一个音符。
但我知道,他根本不稀罕。
有什么办法?在伟大的艺术与它谦卑的粉丝之间,就存在着这种不平等。
但我依旧虔诚地朝拜着,并且相信:每写下10000个字,就与音乐圣殿的距离又近了一个音符……给你一张黑胶唱片,你会做什么?会嫌弃地撇嘴。
的确,黑胶唱片作为一种声音和音乐的载体,占据的是20世纪的音乐市场,涵盖的是从78岁的祖母到45岁的大叔们的青春记忆,听遍天下音乐的你们,早就视黑胶唱片为车库里的处理品,数码时代的老古董了。
但是,别忘了滚石乐队、“纵贯线”组合和史泰龙《敢死队》的成功,老男孩也有新出路,老男人也有新春天!同理,“老品种”也有新机会,“老物件”也有新用途,关键看你怎么玩出新意来。
以下介绍的是黑胶唱片的几种“另类”用途,一起来欣赏——可以做SleeveFace就是错觉摄影,也是一种让“驴唇”对“马嘴”的变脸游戏:将唱片的封面与人的身体通过拍摄的角度拼合在一起,形成瞬间蒙太奇效果,制造出一幅二维世界与三维世界的完美“合成”图。
没什么技术含量,不需要多好的相机,玩得都是想象:将艾丽西亚·凯斯的唱片挡在一只狮子狗面前,她的卷发和它的卷毛竟然完美贴合?亲吻中的恋人,用列侬和洋子的专辑挡住脸,专辑的名字《双重幻想》原来是弦外之音,点睛之笔!还有,希腊国宝歌后Nana Mouskouri在专辑《Over & Over》的封面中微俯着身,她在看什么?网友的SleeveFace 给出解读:看手上正在玩的猴皮筋儿……凭着自己的SleeveFace作品,多少平凡人成为了一刻钟的波普艺术家!可以打僵尸如果在你家屋外出现僵尸,该怎么办?英国青年肖恩和他的废柴好友艾德面对僵尸的步步紧追,情急之下发现黑胶唱片是对付僵尸的一大利器,于是两人搬出肖恩多年来精心收藏的唱片箱——如果就此一人一张掷飞碟一般扔出去,电影《僵尸肖恩》就不cult了,对!且让僵尸在几步之外晃荡着,他们得忙里偷闲选一选:“《忧郁星期一》?”“那张是最初版。
做一辈子黑胶客
做一辈子黑胶客作者:张凡来源:《中华手工》2017年第03期很多年前,家里有一台黑胶唱机,落地一体式的,放在楼梯转弯处的小客房内。
记忆里,这台唱机从来没有唱响过。
开始记事的年纪,刚好是磁带盛行的年代,父亲最常使用的是一台“时髦”的双卡录音机,虽然这台机器如今也成为了古董。
后来经过几次搬家,老唱机自然不知所终。
第一次亲耳感受到黑胶唱片的美妙,竟是在20多年之后。
做唱机的台湾老头郭灯松,来自台湾新竹,现居杭州,黑胶骨灰级玩家,全手工打造黑胶唱机,创立了自己的品牌“竹堑”。
制作黑胶唱机这个行当,他已经干了40多年,并且没有停下来的意思。
郭灯松从小就听黑胶,就像现在的年轻人用手机听音乐一样自然。
十二三岁就自己买黑胶唱片,当时一张才五块十块。
那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台湾,邓丽君、凤飞飞的音乐飘荡在大街小巷。
黑胶唱片随手可及,是主流的音乐载体。
享受音乐的同时,年轻的郭灯松一直心存好奇,一个针头,一张黑胶片,怎么能放出声音?于是,大学里他读了电子工程应用学专业。
18岁那年,他动手做了第一台唱片机,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而他对黑胶音乐的感情,也如同一场旷日持久的恋爱。
大学毕业后,郭灯松决定继续把时间“浪费”在黑胶上。
做了一辈子木匠的父亲告诉他:一个人做好一件事,把它玩精,未必能赚钱,但能得到快乐。
郭灯松很清楚自己的感受,黑胶唱片发出的音乐能带来快乐。
因为妻子是杭州人,2012年夏天,郭灯松与妻子一起返杭定居,自然也没有将这门手艺放下。
他现在的工作室,就是家里的一间小房间,靠着窗户旁边的桌子上摆放了各种仪器,再加上塞满几个架子的工具和材料,唯一空余的地面刚好能放进一张椅子。
这里是郭灯松的私人空间,屋内看似杂乱,却决不允许别人动。
“东西很多,但是哪件东西放哪里,我记得很清楚。
一旦被移动了,可就真的很难找到了。
”黄金做的唱盘郭灯松做唱机,喜欢全手工制作。
电路、机械、外壳、面板……全部自己设计自己做。
所有电路焊接、五金车工、木工、丝网印刷,甚至是石材加工工艺他都拿得起来。
关于LP黑胶唱片的知识
一些关于LP黑胶的知识要步进发烧音响的殿堂,笔者认为回归黑胶唱盘是第一步,毕竟黑胶唱片带给我们的仿佛是来自大自然的天籁,不像CD这类数码科技时代的产物那样给予我们的是一种充满工业味道的不纯粹音乐。
有许多希望走上发烧之道的入门级朋友,阅读了一些关于发烧音响的文章,读了很多遍仍然不知所云,觉得发烧一词遥不可及,究其原因可能在于他们仅仅对音乐、音响有着浓厚的兴趣,同时也对很多器材以及各种发烧音响玩法都充满着好奇,唯独对音响的基本知识了解不足,故欲成为发烧玩家而不知从何入手。
也有许多人认为玩发烧音响和玩黑胶唱盘都是很深奥难懂的事,可能要花几年甚至数十年时间才能真正领略到发烧的真谛。
其实,笔者认为迈出理想的第一步至关重要,因此希望能以此文章深入浅出的跟大家谈谈黑胶唱盘的入门之道。
凡事有人赞成也就自然会有人反对,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也就请对黑胶唱片感兴趣的同道,与我携游黑胶的历史之河,一同窥视发烧领域的初貌。
进入90年代,镭射唱片(CD,Compact Disc)技术大行其道,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几乎占领了整个音乐世界。
镭射唱片凭借其体积小巧、携带方便等优点,集数码重播以及镭射光学先进科技之大成,与当前数码时代接轨,为广大音乐爱好者跟上时代发展步伐提供了一种最佳的媒介。
在CD的强烈冲击之下,黑胶唱片于1993年停止发行,从此消声匿迹。
而黑胶唱片对于现代人来说,似乎已成为一种传说中的神物,可以与古董一词牵上关系了。
不过,在现代人互相追逐CD、MD、MP3以至MP4等等高科技音乐产物的同时,回到黑胶唱片怀抱的人们也越来越多,其中有刚刚浅涉发烧领域的初哥,也有拥有n年烧龄的老鸟,他们受不了CD那种工业气息浓郁的声音,从而返璞归真,回归到黑胶唱片所独有的自然纯洁的音乐世界来。
黑胶唱片如今反倒发展成为一种怀旧的时尚,开始逐渐融入“新生代人类”的话题中。
每当听到黑胶唱片发出温柔和谐的音乐、感受着音质准确、音色逼真、原汁原味的声音再现时,总会让人回忆起黑胶唱片在唱机上悠悠地回转的那个年代。
黑胶 冷知识
黑胶冷知识
1. 黑胶唱片,也称为LP唱片,是一种使用聚氯乙烯材料制成的唱片。
它在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是主要的音乐媒体,被广泛用于存储和播放音乐。
2. 黑胶唱片的名称来源于它的外观,通常为黑色,并且有一层光亮的表面。
3. 黑胶唱片的播放使用了机械音频的原理,即通过转动唱片,使唱针沿着唱沟跟随,并转换为声音信号。
4. 黑胶唱片具有较高的音频质量,能够提供更丰富、温暖的音色,因此被许多音乐发烧友喜爱。
5. 由于黑胶唱片的制作、播放和保管需要较高的技术要求,以及数字音频技术的发展,黑胶唱片在20世纪90年代后逐渐被CD、MP3等数字音乐格式取代。
6. 即使数字音乐格式流行,黑胶唱片在近年来也出现了复苏的趋势,许多乐迷和收藏家重新发现了黑胶唱片的独特魅力,并开始重新收藏和收听黑胶唱片。
7. 黑胶唱片的收藏价值和稀有度与发行年份、音乐类型、艺术家知名度等因素有关,一些罕见的黑胶唱片甚至可以以高价售出。
8. 由于黑胶唱片是一种易损物品,需要妥善保管才能延长其寿
命,因此一些藏家会采取特殊措施,如使用专门的唱片清洗机、保持合适的温湿度等来保护黑胶唱片。
9. 除了音乐之外,黑胶唱片也常被用于DJ盘、装饰品或艺术
品等用途,其独特的外观和复古风格受到很多人的喜爱。
10. 一些音乐爱好者认为,黑胶唱片不仅是一种音乐媒介,更
是一种体验,通过将唱片放置在唱机上,轻轻放下唱针,沉浸在音乐中,享受纯粹的音乐时光。
黑胶唱片
三、黑胶唱片的版本
对于黑胶唱片来说,是越古典越绝版价值
越高。这牵涉到版本问题,可以分成三种来
讲:
• 第一刻版。被视为珍藏品的第一刻版的价
钱绝对不适合以CD的标准来衡量,请一定要
以古董的拍 卖价格来当作参考。一张LP
数千至上万元的
状况,在这些系
列中比比皆是。
二是再刻版。LP和CD一样,都有许多重新发 行的系列,这些LP通常录音较第一刻版差了 一些(不是绝对),但价格相对上也便宜了许 多,甚至只有第一刻版的四或五分之一而已。
•黑胶唱片的颜色
黑胶唱片颜色通常为黑色,到了1980年代后期时,这些唱片的 颜 色已不再局限於黑色,而可以是白色、橙色、透明、萤光色、 甚 至可以把歌手的样貌印制在唱片里。
•黑胶唱片数据
常规转速为78转/分(rpm)、45转/分(rpm)和33.3转/分(rpm); 常规尺寸为7英寸(inch)、10英寸(inch)和12英寸(inch); 厚度为0.8毫米(mm)至2.2毫米(mm); 重量为80克(g)至220克(g),一般为厚度尺寸的百分之一 。
• A 满意 不满意
B 一般
• 问题七 • 当你的工作不被人认同或
理解你的处理方法? • A 冷静反省 B自我压抑 C
直接表示不满
• 我们是为了什么去工 作?
二、员工心态“五大陷阱” 1、拒绝责任,习惯上推下卸 2、青蛙心态,没有危机意识 3、打工心态,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4、借口太多,不自动自发去努力表现 5、被动心态,对顾客和工作没有兴趣和激情
•黑胶唱片的说法
LP、Vingl、Rcords、Wax
二、黑胶唱片的历史
黑胶唱片作为一种声音和音乐的载体几乎 占据了整个20世纪,直到1984年CD诞生。 我国在1992年进入CD时代,黑胶生产线大 量被淘汰,黑胶唱片的价格从30元左右跌 至15元左右。但是由于收藏者的喜好,从 1994年开始,黑胶唱片的价格逐渐回升, 到1996年就突破百元。 1998年国内最后一 条黑胶生产线关闭,目前国内市场的黑胶 唱片都是引进海外的,或者二手的。最便 宜的黑胶唱片要六七十元钱,珍藏版本的 可以上千。黑胶唱片到现在仍然是音质与 听感的最高标准。
黑胶唱片,时代的记忆
黑胶唱片又称LP,是立体声黑色赛璐珞质地的密纹唱片的简称。
但凡提到黑胶唱片,常常只是时髦杂志上的怀旧文字或描绘旧上海时代的老电影,许多人并未意识到,黑胶唱片其实还在,而且仍然很动听,只是很少被人关注。
随着1998年国内最后一条黑胶唱片生产线的关闭,黑胶唱片渐渐淡出了人们的生活。
但在玩家、收藏爱好者的推动下,黑胶唱片这几年又慢慢聚集了拥趸。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科技的进步,存储音乐的介质经历了从黑胶唱片、磁带到CD、MD 和MP3、WAV无损音频文件的变革。
在数字时代的今天,黑胶唱片似乎已经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但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痴迷于黑胶唱片的玩家近年来越来越多。
原来十多元一张的黑胶唱片,现在基本上都卖到了过百元,有的甚至炒到了几千元。
收藏唱片,重要的就是唱片所记录下来的不可多得的信息,尤其是那些难以再现的历史声音。
同一首乐曲,每个时代的指挥家、演奏家、演唱家在表演时都有着不同的风格表现,正是这种独具魅力的艺术个性赋予了黑胶唱片强大的生命力,使其成为鲜活的艺术精品。
小提琴家、钢琴家、指挥家、歌剧精选、合唱专辑、名乐团等系列,对于收藏者来说首先需要定位自己喜欢的品种,不要任何品种都想要。
如果你对古典音乐不喜欢,不妨可以关注传统的中国京剧或其他品种。
唱片的收藏选择除了内容,版本也非常重要,应当选择最原始的版本,同时重要的其他版本也不容放过。
对于收藏者来说,应该从低价唱片入手,先使自己的收藏知识丰富起来,待到有了一定基础之后,再选择比较高档的品种。
由于很多销售的地方都不能试听,因此在购买的时候要检查是否有刮痕,以免买来一张废片。
如果你的黑胶唱片常常被播放,要养成听完后擦拭的习惯,让灰尘无机可趁。
例行的保养用碳纤刷,此刷有不产生静电的优点。
每播放完一次后必须等6小时后才能再播放,此举可防止唱针在播放时摩擦产生的高热而令唱片塑料沟槽软化的事故发生。
如果在尚未完全冷黑胶唱片,时代的记忆撰文、摄影/安之素①┃ 收藏·品鉴 ┃ 9293却时马上回放,会让沟槽造成永久性的变形而无法恢复,此时灰尘及沙砾会进入唱片的塑料材料中无法清除,随之带来的更大的杂音与失真将造成无法复原的永久性伤害。
店铺宣传复古文案
店铺宣传复古文案在这个独具匠心的店铺中,每一样陈设都是古老的经典,每一件商品都是岁月的见证。
它仿佛是时光机器,把我们带回了那些心驰神往的过去时光。
一踏入店铺,眼前便映入了一幅令人陶醉的画面。
漆黑的大门散发着迷人的木质香气,仿佛在诉说着历史的秘密。
进入店铺,迎面而来的是一排古朴的木制柜台。
柜台上陈列着各种传统手工艺品,从剪纸到年画,每一件作品都是匠心独运的艺术品。
它们是那个时代的见证,见证着人们对美的追求和传统文化的传承。
店铺的墙壁上挂满了古老的老照片,照片中的人或是戴着传统的帽子,或是穿着古旧的衣裳,每一张脸庞都透露着岁月的痕迹。
这些照片是那个时代的见证,见证着那些年轻人们的梦想和追求。
站在店铺中,仿佛能够和那个时代的人们进行心灵的对话,聆听他们年轻时的心声。
店铺的角落里摆放着一排黑胶唱片。
在这个数字音乐充斥的时代,黑胶唱片仿佛成了记忆的标志。
如今,我们再次能够找到它们,感受到那种温暖的气息。
唱片机旁边放着一盏复古的台灯,散发着黄色柔和的光线。
店里的音乐师傅会定期进行黑胶演奏会,那些经典的曲目仿佛能够带我们回到那个动人的岁月。
在这个店铺里,我们可以感受到真正的宁静与快乐。
无论是卷发的摩登女郎,还是西装革履的绅士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专属宝贝。
品牌、价位无关紧要,这里只有真正的经典和最好的品质。
复古的字帖、文具用品、古董器具、复古摄影设备,无不流露出一种复古的美感。
这是一家别具风格的店铺,它融合了复古与现代的精髓。
不仅如此,店里还有一个小型的咖啡吧,提供各种经典的咖啡和手工糕点。
顾客们可以坐在舒适的座椅上,品味浓郁的咖啡香气,同时欣赏着店里的音乐会演奏。
店铺里的每一位店员都是对复古文化热爱的人。
他们无时无刻不在努力展示并传承着这一独特的文化。
他们乐于与顾客分享历史和故事,给予他们最真挚的关爱和服务。
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中,这样一家复古店铺或许是我们灵魂的归宿。
走进这个店铺,仿佛是走进了一个时间隧道,回到了宁静和纯真的年代。
传承黑胶唱片
传承黑胶唱片中国唱片百年留声前言自19世纪末面世以来,黑胶唱片在连续不断的改良和创新中迅速发展,成为整个20世纪人们记录和复刻音乐艺术的主要媒介。
到今天为止,黑胶唱片依旧是能够最大限度保留原声音乐品质和细节的记录材料。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在数字化时代的冲击下,已经逐渐退出主流音乐存储介质序列的黑胶唱片,依旧拥趸甚众:黑胶音乐所表现出的无可比拟的空灵感和现场感,以及唱片本身相较其他媒介更为长久的寿命,都为黑胶唱片打上了“典藏“的标签。
中国的黑胶唱片事业发韧于清末,体味过草创初期的举步维艰,也迎来民国期的欣欣向荣。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黑胶唱片的灌录和制作曾迎着出版业高潮的东风,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盛景,也曾在曲折中前行,于沉寂中再次启航,继续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艺木留下传世之声。
唱片虽小,却串起了中国文化艺术立足本土、面向世界的完整轨迹,折射出百年来中国人民的艺术生活和中国社会的民生风物,更刻录下百年中国的沧桑巨变。
储无形于有形,一张胶盘栖天籁;赋乐音以世情,百年唱片敬人生。
本次展览将追随着时间的步履,系统展示黑胶唱片在中国的世纪之路,并向一代又一代投身于唱片制作业的艺术工作者和悉心保护着这一批宝贵文化遗产的收藏爱好者们致敬。
一、黑胶唱片的历史黑胶唱片是在20世纪占领统治地位的音乐格式。
虽说随着新兴音乐格式的出现,黑胶唱片逐渐退出历史主流舞台,但因为其听起来更加温暖,更加真实,近几年又出现黑胶回潮的趋势。
但在真正的黑胶唱片未出现之前,是用什么材料来记录这些承载历史的声音的呢?2008年,美国科学家发现了一块尘封了148年的黑色纸板。
他们用现代数字技术破译了纸板上记录的音乐波形:这是一段10秒的法国儿歌,也是人类最早记录的声音。
据说,这段声音录制于1860年4月9日。
当天,巴黎排字工人兼发明家史考特在实验语音描记器时,把一根针安在圆筒喇叭上,当女歌手唱起歌时,震动的针尖在油灯熏黑的纸板上记录了音乐的波形。
虽然说这种机器只是记录下声波形状,并没有任何再生装置,但它仍然可以说是留声机的鼻祖。
唱片情怀文案短句
唱片情怀文案短句目录:1. 引言:唱片情怀的定义和重要性2. 唱片的历史:从黑胶唱片到数字音乐的变迁3. 唱片背后的故事:制作过程中的种种趣事4. 激发回忆的力量:唱片与个人情感的契合5. 唱片与音乐文化:从唱片店到音乐节的传承6. 唱片收藏热潮:独特的投资和收藏价值7. 唱片情怀的未来:数字化时代下的新表达形式1. 引言:唱片情怀的定义和重要性唱片情怀是指对唱片及其相关文化的热爱和怀念,是一种与音乐和过去经历紧密相连的情感体验。
唱片情怀让人们追忆崇拜过的音乐偶像,重温听歌的仪式感,体会音乐带来的心灵共鸣。
2. 唱片的历史:从黑胶唱片到数字音乐的变迁唱片有着悠久的历史,从最早的黑胶唱片到CD、磁带、数字音乐的崛起,唱片的形态和媒介不断发展与变革,记录了音乐技术的进步和社会文化的变迁。
3. 唱片背后的故事:制作过程中的种种趣事每张唱片背后都有许多有趣的故事,从歌手的创作灵感到录音室的趣事,制作过程中的点点滴滴为唱片增添了许多珍贵的回忆和感动。
4. 激发回忆的力量:唱片与个人情感的契合唱片因为其与特定时期的回忆相结合,能够引发人们强烈的情感共鸣。
无论是初恋时的情歌,还是成长过程中的音乐陪伴,唱片与个人之间的情感纽带令人难以忘怀。
5. 唱片与音乐文化:从唱片店到音乐节的传承唱片作为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存储着音乐作品,也是音乐文化的传承者。
无论是唱片店的互动体验,还是音乐节的现场演出,唱片文化一直以来都在推动着音乐文化的发展。
6. 唱片收藏热潮:独特的投资和收藏价值随着唱片的衰落和数字音乐的兴起,唱片收藏成为一种独特的投资和收藏方式。
一些稀有唱片因其限量版的特殊性,成为收藏家们争相追捧的宝贝。
7. 唱片情怀的未来:数字化时代下的新表达形式在数字化时代,唱片情怀的表达方式也在不断变革。
从在线音乐平台到唱片艺术品的创新设计,人们对唱片情怀的表达形式正在迎来新的机遇。
以上对唱片情怀的探讨,希望能让读者更加深入了解唱片的意义和价值,并与之产生共鸣。
聆听旧时光:黑胶唱片收藏的不只是声音
聆听旧时光:黑胶唱片收藏的不只是声音有一种声音,产生于遥远的的往昔,穿越于深不见底的时光隧道,回响至今;有一种声音,记录着无数细微而感性的记忆片段,被悠长的岁月浸染为厚重的色彩;有一种声音,格外空灵,宛如在最靠近的现场,聆听着最真实最原始的音符……这种珍藏时光的奇妙之声,源于黑胶唱片。
今天,“影音新生活”就与大家重温一场黑胶的“记忆之旅”。
在数字载体横行的今天,黑胶唱片这种陈旧落伍的声音载体不但被越来越多的音乐发烧友所青睐,也引领了一股怀旧潮流,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群加入黑胶收藏队伍。
发烧是一种执着的音乐态度,怀旧是一种优雅的生活姿态,在那张缓缓转动的圆盘里,不但有着极度高保真的完美声音,也有着流逝的岁月年华,更有着悠远的历史文化。
▌昔日重来黑胶唱片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用来储存声音信号的载体。
1877年,爱迪生将自己发明的世界上第一台留声机摆在商场,却因为其笨重、音质不理想等原因受到顾客冷落。
1888年,德国人玻里纳站在巨人爱迪生的肩膀上,改良留声机,并推出了音质清晰、携带方便、造价低廉、可大批复制的的黑色圆盘形密纹胶木唱片,唱片工业时代由此到来。
然而上世纪80年代中期,黑胶唱片开始被光盘取代。
1998年,中国内陆最后一条黑胶生产线关闭,标志着黑胶正式退出了主流音乐消费市场。
但近些年,黑胶唱片以高姿态、高价值再入江湖,黑胶的时代昔日重来。
当然,黑胶的复兴不是中国的个例,2007年后,很多国际音乐制作人开始重新发行黑胶唱片,部分黑胶生产厂家也忙着开工了,还有一些杂志也琢磨着经典黑胶的价值评比了,黑胶唱片市场行情一路上扬。
GZ Media位于布拉格附近的一个小城,曾是捷克最主要的唱片生产商。
1980年代末,在CD/DVD 的冲击下,它的传统黑胶唱片生意跌入谷底,每年产量不足20万张。
当时,他们做了一个艰难的决定,保留了闲置的黑胶唱片生产设备,将其暂存在公司的后院车库里——事实证明这是一个明智之举。
十几年后,当黑胶唱片复古潮袭来,GZ Media又将尘封已久的黑胶唱片生产线搭建起来,为老牌摇滚巨星Rolling Stones,U2, Bob Dylan,David Bowie还有披头士生产怀旧专辑。
黑胶老唱片:走向大众的小众收藏
黑胶老唱片:走向大众的小众收藏作者:萧蔷来源:《智富时代·时代财富》 2015年第4期文_萧蔷编辑_许雪玲不同于其它投资功能明显的收藏品,老唱片带给持有者更多的是“耳朵的愉悦”。
发烧友们收藏老唱片,图的不是短期内增值变现。
黑胶独特的时光记忆,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收藏圈里来。
在怀旧的时代,黑胶唱片正在重获新生,由小众珍玩渐进为大众收藏。
“能听的古董”黑胶又称LP(long play),是黑色赛璐珞质地的密纹唱片,又称密纹唱片或LP唱片,多为不透明的黑色,也有一些呈现半透明的茶褐色。
最早的黑胶唱片为每分钟78转的单声道唱片,上世纪60年代后发展为每分钟33转的双声道立体声唱片。
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于1877年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留声机之后的10年,埃米尔?玻里纳发明了现代意义上的圆形唱片,此时唱片技术开始趋于成熟和实用。
唱片问世不久后就传入了我国,人们的生活随之发生潜移默化的改变。
清末以来,众多的唱片公司在国内灌录发行黑胶唱片,内容涵盖京剧、地方戏、曲艺、歌曲、演讲等,许多传统艺术珍品用真实的声音形式得以保存。
被誉为“活化石”的唱片成为传承民族文化和传统艺术不可替代的珍贵史料。
19世纪末,英商谋得利琴行开始在上海推销留声机及唱片。
20世纪初,主营电影唱片的法国百代公司在上海设立分公司,留声机在国内逐渐普及。
1921年上海百代公司改组为“东方百代”,并在贝当路即今上海华山路设厂,直接在中国生产唱片。
当年,聂耳、黎锦光、任光和冼星海等杰出音乐家均在此工作过,并留下了一批旷世孤品,如《义勇军进行曲》、《渔光曲》、《金蛇狂舞》、《翠堤春晓》和《昭君出塞》等唱片,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
其中30年代百代公司推出的《义勇军进行曲》的首版唱片早已成为难得一见的珍品。
原声音乐的魅力每一个时代的文化都需要原装的载体窖藏。
资深藏家认为,黑胶唱片的重兴,原因不只是怀旧。
在唱片、磁带、CD等各种音乐记录材质中,黑胶唱片的音质最接近原声。
黑胶唱片收藏成为时尚.doc
黑胶唱片:留存声音的古董魅力不减当年2009年08月03日广州日报黑胶唱机黑胶唱片真实还原声音CD无法匹敌,追求Hi-End成超级玩家新潮流我们都知道Hi-Fi,它是指高保真的声音。
然而,记者日前在走访中发现,在超级音乐玩家当中,Hi-Fi的概念已经out,他们把Hi-End作为终极追求。
Hi-End更像一种境界,把重现现场音乐的气氛、感觉作为最高目标。
而要达到Hi-End,离不开它:黑胶唱片(又称LP)。
久违的黑胶唱片如今成为音乐发烧友至high、至cool的时尚。
它的身价以每年10%的增幅上升,稀有黑胶唱片的价格已飙升至数万元。
它的魅力何在?与CD相比,它优胜在何处?超级音乐玩家为您一一道来。
黄兢业是地道广州人,资深音乐玩家,在黑胶唱片圈中颇负盛名。
他住在中山路一栋普遍的居民楼,却在家中开辟一个面积近五六十平方米的音乐间,收藏近千张黑胶唱片。
这些黑胶唱片大都是高品质、保存良好的头版,从流行音乐到古典音乐、爵士乐,多种多样,每张的价格从300元到一万元不等。
而为使黑胶唱片的音色达至完美,他配置了一套近一吨重的价值不菲的进口旧式音响,此外还有一部价值5000多元的德国进口专业洗碟机。
玩家心声:“CD误我25年”黄兢业介绍,虽然一直以来不断有音乐发烧友收藏黑胶唱片,但成为一种时尚,是近三四年才有的事。
从黑胶唱片到CD,再从CD回归到黑胶,这中间的过程颇具戏剧性。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是世界黑胶唱片的“黄金时代”,1984年以后,轻便、容量大的CD兴起,昂贵笨重的LP遭受致命的打击,在上世纪80年代末被打败退出市场。
然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音乐的要求越来越高,独具魅力的LP重新走进人们的视野。
黄兢业说,与国外相比,我国居民事实上没有经历过LP大规模普及的阶段,对LP独特的音乐质感的感受缺乏基础,这造成LP在国内一度断层。
这主要是由于上世纪80年代以前,温饱问题尚不能解决,人们没有能力花大钱购买好设备,若没有好的唱机和音响设备,黑胶就无法展现它的美。
唱片收藏“厚古薄今”
唱片收藏“厚古薄今”作者:李梅来源:《西部论丛》2008年第11期时下,唱片收藏热正在悄然升温,唱片发烧友的队伍也在逐步扩大。
寻觅唱片和欣赏唱片已经是人们茶余饭后调节生活高雅消遣的新时尚。
更有人将欣赏和收藏盯在曾经被人们遗忘了的昔日老唱片。
他们不仅仅是在怀旧,更是在寻找那个时代的感觉,追求那种不能用现代唱片来代替的那种过去了的新意。
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质量文化生活的需求,自然是人们热衷于收藏活动的原因之一。
追求温馨的回忆,满足怀旧的情怀,也是人之常情。
但是,唱片收藏不仅仅是收藏、保藏,更重要的是对比研究、挖掘珍品、保存历史、为后人造福。
据报导,香港一老人分别以1.2万元港币和5000港币买下了两张20世纪30年代上海百代公司的七十八转的胶木唱片就是一个实例,他所追求的仅仅是怀旧,了却了一份几十年前的心愿。
然而,老唱片的潜在升值因素更使一些既有投资意识的收藏者发现了唱片的魅力,他们发现,到手的唱片,不仅赏玩,同时又是一种财富,还增加了几分情趣,更使人感到多了几分高雅。
在唱片发烧友中,常常可以看到因为得到某种“珍品”而得以自慰。
的确,老式唱片的价格正在成倍地增长,市场也在不断地扩大。
在国外,人们很重视这种高雅的艺术品,据美国“二手唱片交换网”“忠告收藏者”栏目提醒收藏者,早年的唱片已多数成为绝品,每张唱片价格可以卖到数千美元,甚至上万美元。
在一次电视节目介绍的藏品中,20世纪60年代的唱片标价100美元以上,绝版的达到上万美元,早期的唱片更难以估计,尤其20世纪20年代以前的唱片。
但是,唱片更重要的价值在于它的内容的不可再现性,一但绝版,则永世不能再现,因此,已有人将“老唱片”誉为“能放出音乐的陶瓷”。
唱片自诞生至今已有120年的历史,自从有了唱片,古今中外艺术大师的风采才得以保留下来,人们才可以品味过去那遥远而不可及的精神享受,才能“回到那个年代”,难怪还有人称唱片为——“音乐的化石”,这种“音乐的化石”可以不断地“考古”,甚至可以“遗传”,复制,可以再版。
黑胶文化:一场盛大的“文艺复兴”
黑胶文化:一场盛大的“文艺复兴”作者:史宇来源:《齐鲁周刊》2017年第23期乔布斯用“苹果商店”和iPod播放器改变了人们购买与欣赏音乐的方式,而他自己在家却只听黑胶唱片。
在这个数字音乐大行其道的时代,黑胶唱片的销量持续大幅度增长。
据福布斯报道:黑胶唱片2017全球预估销量达到4000万张。
这表示,即使科技再发达与便利,人们更忠于可触摸的真实感受。
当虚拟数字音乐时代发展到一定程度,黑胶如同一场盛大的“文艺复兴”,成为人们无法割舍的体验。
“十亿美元”的产业前景时间对待艺术和时尚拥有截然不同的态度,将前者窖藏,将后者淘汰。
显然,黑胶唱片属于前者。
自从上世纪60年代出现了第一台黑胶压制机器,到后来90年代末放弃黑胶转投CD和数字音乐市场,主流唱片公司在唱片市场中兜兜转转一圈之后似乎又重新回归黑胶市场。
如今,黑胶正在作为一个文化感和品质感的象征,在全球的音乐爱好者中复兴。
事实上,黑胶唱片一直拥有大批忠实的追随者。
在柏林,新开的唱片店仿佛时光逆行般纷纷出现,没有数码音乐,没有VCD,只有笨重讲究的黑胶唱片。
而敏感的制造商正从世界各地搜罗旧的唱片压制机,以制造满足新一代黑胶产片发烧友讲究的要求。
早在2013年,美国一年内就销售了460万张黑胶唱片。
潮流似乎再度归来。
根据尼尔森音乐年报的数据统计,2016年美國黑胶唱片总销量超过1300万张,与2015年1100万张(2014年910万张)的数字相比,实现了17%的持续增长,占唱片总销量的6.5%。
同样的趋势还发生在英国,根据英国唱片业协会(BPI)的调查数据,2016年英国黑胶唱片销量超过320万张,相比去年增长了53%,销售额已经超过了80年代的黑胶唱片。
而根据德勤的数据,在未来七年之内,黑胶产业有可能成为一项价值十亿美元的产业。
这并非一句怀旧就能解释的。
鹅毛笔、打字机、黑白电视,他们淡出视野之时,黑胶唱片却深深吸引着在数字时代享受着流媒体的一代人。
买一张黑胶唱片,就如同买了一段闲暇的时光。
听磁带其实是门技术活
听磁带其实是门技术活作者:欧鸥来源:《小演奏家》2019年第10期经常有人对我说,“拥有那么多黑胶,真幸福。
”其实,我想说,听磁带的日子才是最值得怀念的,而且它是很好玩的音乐载体。
从1999年开始疯狂收藏黑胶唱片,当年拥有磁带的内容早已经有了音效更好的黑胶版本,可是几次搬家,这堆旧磁带还是不舍得扔掉,它们总会有一个安居之所。
有发烧友评价,保存好的老磁带与黑胶一样,在耐听性方面比CD要胜出很多,这种模拟介质少了CD特有的冰冷数码味,它的声音密度以及那种温暖的感觉让你一样拥有满足感。
相信很多读者与我一样都是听磁带长大的,当中有哪些好玩的回忆?今天,我们来聊聊这个话题,“倒带”开始。
电台节目+空白磁带是标配磁带是承载记忆的AB面,一個盒子里有两个卷轴、一条带有磁性涂层的塑料带,从A绕卷到B,再从B绕卷到A,这两个卷轴开启了我的听歌生涯。
那些年是音源匮乏的年代,所以我们每天都会守候在收音机旁,听电台节目推介的新歌,听娱乐圈的动态,因为这些资讯拿到班集体八卦,可是能确立你在班集体的江湖地位的。
一边调整着天线信号一边换频率,这个画面你是否熟悉?听节目的同时,配备一盘空白磁带是必需品,但凡有新歌播放,我们会用磁带把这些在电台节目中稍纵即逝的声音录下来,一遍又一遍地回放、重复、学唱,通常一首新歌出来,第三天就能哼唱了。
磁带是我们的启蒙老师我之所以成为乐迷,完全是拜王洁实和谢莉斯所赐。
这对男女声二重唱属于儿时的记忆、儿时的味道。
对粤剧的喜爱也是当年种下的因,后来成为了一名不折不扣的粤剧迷,只是一起欣赏的同好太少,以至于常常独自“偷听”。
1985年罗文广州演唱会引起的轰动仍记忆犹新,追看《万紫千红》电视节目采访,也是第一次通过影像感受香港歌星的魅力。
“健牌”歌曲大赛、“广东十大创作歌曲”、“音乐冲击波”、“岭南新歌榜”、“广东新歌榜”……你还记得这些当年火爆一时的电台歌曲排行榜节目吗?有参与过投票吗?1989年至1993年,岭南歌曲也是我追捧的对象,甚至一度认为岭南歌曲很快可以比肩香港歌曲。
家庭音乐珍品:黑胶唱片市场价值展望与投资建议
家庭音乐珍品:黑胶唱片市场价值展望与投资建议随着科技的进步和音乐传播形式的多样化,黑胶唱片曾经一度被淘汰,然而近年来,黑胶唱片市场却出现了一股热潮。
黑胶唱片不仅成为音乐爱好者们追求声音品质的选择,也成为了收藏爱好者们追逐的对象。
今天,我们将探讨黑胶唱片市场的价值展望,并提供一些投资建议。
首先,黑胶唱片市场的价值展望值得我们关注。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的黑胶唱片销量持续增长,市场需求呈现上升趋势。
音乐爱好者们对于黑胶唱片的热情不减,他们认为黑胶唱片能够提供更纯粹、更温暖的音质体验。
与数字音乐相比,黑胶唱片更能够还原音乐原貌,带给人们独特的听觉享受。
此外,黑胶唱片的外观、封面设计以及唱片曲目顺序都呈现出一种独特的艺术感,这也是很多人喜欢收藏黑胶唱片的原因之一。
其次,黑胶唱片作为收藏品的价值也不容忽视。
在收藏市场中,黑胶唱片的价值举步维艰,若能找到一些稀有、有限版的唱片,甚至可能获得高额回报。
一些经典的、稀有的黑胶唱片在拍卖市场上的价格一直居高不下。
比如,英国摇滚乐队The Beatles的专辑《Sgt. Pepper's Lonely Hearts Club Band》的限量版黑胶唱片在拍卖市场上的价格曾达到上百万美元。
这一现象证明了黑胶唱片在收藏市场中的价值潜力。
然而,投资黑胶唱片也需要谨慎。
首先,黑胶唱片市场的价值因封面设计、唱片质量以及收藏者对于特定音乐家或专辑的热情而异。
有些黑胶唱片可能因其特有的历史背景或罕见的制作工艺而备受追捧,而另一些可能因其音质问题或大量生产而降低其价值。
因此,在投资黑胶唱片之前,我们需要做好足够的市场调研和专业的知识储备。
其次,黑胶唱片的保存和维护也是一项重要任务。
黑胶唱片是一个易碎物品,需要妥善保存以确保其音质和外观的完好。
存放黑胶唱片的环境应干燥、清洁,并且远离阳光直射和高温。
此外,在处理黑胶唱片时,我们应该使用专用的唱片刷和清洗液,并且小心地放置、翻动和放回唱片套中。
黑胶唱片的魅力:为什么家用电唱机依然受到青睐
黑胶唱片的魅力:为什么家用电唱机依然受到青睐近年来,随着数字音乐的流行和便携式音频设备的普及,许多人可能会认为黑胶唱片和家用电唱机已经被淘汰,但实际上,这种复古的音乐媒介和设备仍然受到许多音乐爱好者的追捧。
黑胶唱片不仅带给人们独特的音质和美感,更是一种与音乐的亲密接触。
下面我们将探讨黑胶唱片的魅力,并解释为什么家用电唱机依然受到青睐。
首先,黑胶唱片所独有的音质和听觉体验是吸引人的关键因素之一。
与数字音乐相比,黑胶唱片承载的音乐信息更加纯粹和自然。
电唱机通过唱针和橡胶垫直接接触唱片,将唱片上的信息转化为模拟音频信号。
这种模拟信号经过放大器处理后,通过音箱传播出来。
相比之下,数字音乐是通过压缩和编码的方式存储和传输,这样的处理过程会丢失一些音频信息,使音质变得平平无奇。
而黑胶唱片所带来的真实、温暖和浑厚的音质,让人感受到音乐的特殊魅力。
其次,黑胶唱片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触感和仪式感。
拿起一张黑胶唱片,轻轻将它放在电唱机上,然后让唱针小心地落在唱片上,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种享受。
相比之下,数字音乐的播放只需要点击几下鼠标或触摸屏,缺乏了与音乐亲密接触的仪式感。
同时,黑胶唱片的封面设计也是一种艺术品,它们可以展示音乐家的创意和对音乐的理解。
虽然现在可以通过网络浏览海量的专辑封面,但与实际触摸并收藏黑胶唱片相比,仍然是一种不可替代的体验。
除了音质和触感,黑胶唱片还能够带给人们更加深入的音乐欣赏体验。
与随机播放数字音乐相比,黑胶唱片需要以整张唱片为单位播放。
这就要求听众耐心地倾听完整个专辑,并根据音乐的流程和情感变化来体验音乐。
这样的体验可以让人更好地理解音乐家的意图和专辑的整体构思。
此外,黑胶唱片常常包含了一些额外的内容,例如歌词、封面背后的故事等等,这一切都为人们提供了更丰富的音乐文化和历史知识。
另外一个让家用电唱机依然受到青睐的原因是,它满足了人们对个体化和定制化的需求。
在数字音乐时代,同一首歌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播放,使得音乐丧失了一些独特性。
向经典致敬,我的黑胶情怀
向经典致敬,我的黑胶情怀终于结束了一段忙忙碌碌的日子,最近几天偷回来的一些时间,翻了几本书,听了几张唱片,喝了几杯普洱,清洁了一下许久都没开过的黑胶机。
最早,黑胶带给我的也只是一种怀旧的感觉。
好吧我还是坦白了,大概也是想往自己的脸上贴些小资的金粉——想一想,在人人玩CD的时候,你家里却摆着一台吱吱呀呀仿佛回到1831的黑胶唱机,多有品味的事啊!日子久了,却爱上了黑胶唱片的声音。
图1很多人知道黑胶,是通过报纸的收藏版面,或者在好莱坞大片里,我们看到《石破天惊》里的尼古拉斯·凯奇,他潇洒地回答别人的提问“黑胶与CD相比有什么好?”:声音不同,聆听的感觉亦不同。
很多时候,黑胶唱片成了一种潮流作派,就像一些咖啡馆或书店里,会在墙上粘贴几张破旧的唱片,以如此虚假的知性方式吸引客人。
我们在阅读村上春树的小说时,亦经常被村上君妙笔生花的黑胶经历所迷惑。
我们在阅读尼克·霍恩比的《失恋排行榜》时,一定从情感上被“我”的唱片收藏所击倒。
图2昨天晚上我重新整理我的唱片收藏:我常在有情感压力的时候做这事。
有些人会觉得这样消磨一晚的方式很无趣,不过我不是这种人。
这是我的人生,而且能置身其中,让你的双手埋没其间,触摸它,感觉很不错”……图3在很多朋友的眼中,我是一个异类,喜欢收藏经典的东西。
但是我觉得既然是经典的东西为什么我不保留下来呢?即使在ipod成了全球旋风,但我觉得玩黑胶非但不是淘汰的老土之物,而且还是一种品味的生活方式哦,至于是不是有人认同则另作别论。
N年之前的《羊城晚报》看过一片关于黑胶的文章,具体内容我忘记了,但是有这么一句话却让我印象深刻“码录制的CD太过工业化,声音纯洁、轻灵、飘浮。
黑胶唱片虽然是模拟录音,但音域宽厚,特别具有一种现场氛围,虽然偶有哔卟声,也仍然无法阻止人们对它的热爱。
”黑胶唱片还给我提供了源自手工的DIY乐趣。
为了能够听到最纯真的黑胶,我曾在不停的换音箱,当然这是建立我买不起昂贵的HIFI的器材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人基呼死你黑胶唱片收藏一个时代的生活时尚广州等大城市有相当数量的黑胶唱片爱好者,原来十多元一张的黑胶唱片,现在基本卖到过百元甚至几千元黑胶唱片收藏一个时代的生活时尚广州陶街是国内最大的黑胶唱片集散地何坚宁画室三面墙都是黑胶唱片文/图羊城晚报记者许悦实习生李素贞赖静仪特邀嘉宾嘉宾主持随着1998年国内最后一条黑胶唱片生产线的关闭,黑胶唱片渐渐淡出了人们的生活。
但在玩家、收藏爱好者的推动下,黑胶唱片这几年又慢慢聚起了一帮忠实拥趸。
经历了快节奏时代,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希望放慢脚步,看着黑胶唱片在旧式的电唱机上伴着唱针悠悠地回转,当那种带着年代烙印的声音从大喇叭中释放出来时,顿时便透出一股莫名的磁性,让人感到岁月的温暖。
黑胶又称LP(longplay),是立体声黑色赛璐珞质地的密纹唱片。
在发展至今的各种音乐记录材质,如唱片、磁带、CD中,黑胶唱片的音质最接近原声,众多重量级演奏家、指挥家、大乐队及歌唱家等的作品,大多数以黑胶唱片作为首发材质。
只要保存得当,黑胶唱片的寿命十分长久。
虽然只是一门小众收藏,但有的人追“头版”、有的人追乐队、有的人追封面,各路玩家玩得不亦乐乎。
收藏一张黑胶唱片,不仅收藏那个年代的声音,而且收藏了那个年代的音乐、文化、装帧等,可以说,一张小小的黑胶唱片,可以窥见那个年代的生活时尚。
黑胶唱片是一个时代的记忆赵利平: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科技的进步,存储音乐的介质经历了从黑胶唱片、磁带到CD、MD和MP3、WAV无损音频文件的变革,在数字时代的今天,黑胶唱片似乎已经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但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痴迷于黑胶唱片的玩家近年来越来越多。
原来十多块钱一张的黑胶唱片,现在基本上都卖到了过百元,有的甚至炒到了几千元。
潘阳:上世纪80年代,黑胶唱片一张就是十多块钱。
那时候我们刚开始玩黑胶唱片,欧美国家却已经开始淘汰黑胶唱片了,因为CD在1984年诞生,很多滞销的黑胶唱片就出口卖到了中国。
林资奇:我接触黑胶唱片的时间还要更早一些。
在“四人帮”垮台之前,江青在国外订购了一大批一流的黑胶唱片,大概有2000多张,准备通过香港进入广州,再送到北京。
可是,当唱片运到广州的时候,“四人帮”就垮台了,因此这批黑胶唱片就留在了广东省文化厅的资料室里。
我当时刚好有接触到这批黑胶唱片的便利条件,于是每逢周末,我就背个军用挎包,装上10张唱片借回家,下周再去换10张。
第一次听黑胶唱片,简直就是听到了天籁之音,至今我再听其他的音乐,即使同样是黑胶唱片,也没再听过音质那么棒的。
那时候用的是国产的206电唱机,忘了是红灯牌还是海燕牌,是求了我父亲很久才买下来的。
我父亲当时的工资已经算挺高的了,但一个月的工资还是买不到一台电唱机。
后来我又发现了另外一个听音乐的好地方——华南人民文学艺术学院,当时这个学院有个唱片库,我每个星期就跑去那里找老师听音乐。
那时的唱片库地上摆着喇叭,只有一张小凳子可以坐着听音乐,坐在那里听着天上的声音,感觉很神圣。
何坚宁:现在长大了,喜欢的事物往往都是少年时想拥有又没办法得到的东西。
我记得高一的时候,在我同班同学家里第一次听到黑胶唱片,播的是《吐鲁番的葡萄熟了》,当时大家围着唱机,听得很认真,真正奢侈了一把。
来广州几十年,这事我一直记着。
但一开始我玩的是CD,每天骑着单车到海印电器城买CD。
钱不够就向同事借,这种激情一直持续到2006年。
后来有一次无意中播了一张黑胶唱片,一开声,我自言自语:完了,这才是我多年前寻找的声音,那么真实,那么温暖。
原来少年时我认为奢侈的音乐一直在我心里,为了这种声音我又开始了疯狂的购买之旅。
在外面闯荡几十年,又能找回少年时的感觉,那是我向往和陶醉的美好感觉。
有时候,我躺在画室沙发上,看着整面墙的唱片,特别自豪。
赵利平:何老师您收藏的黑胶唱片现在有多少张了?何坚宁:我没详细统计过,但至少都有12000张了。
黑胶唱片音质比CD自然真实赵利平:你们偏爱黑胶唱片,不仅仅是因为过去的记忆,还因为它的音质更胜一筹。
林资奇:玩黑胶唱片的人有很多,但像何老师这样,将黑胶唱片当成他生活的一部分,每天都去淘货,每天都有收获的,我敢说只有他一个了。
熟悉他的朋友,都知道每天早上8点半到10点半这段时间,他肯定在陶街。
每天淘黑胶唱片,对他来说就像与情人约会,是一个充满期待、忐忑、兴奋和满足的过程。
有盼望已久的,有偶然碰上的,有平有贵,但永不落空。
这好比找到了一条往返天堂的路,每天到此地遛个弯,公共汽车往返。
即使遇到台风天气,打把伞,穿上雨靴照样去。
何坚宁:住我楼上的一个阿姨,看我每天都去陶街,很不理解,就问我干吗每天都去呢?去一次把东西都买齐了不就行了吗?我跟她说,我就是每天去享受这个淘碟的过程,越麻烦越过瘾。
林资奇:为什么现在那么多喜欢西方古典音乐的人都在追黑胶唱片?因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黑胶唱片的鼎盛时期,恰好就是全世界古典音乐乐团演奏的鼎盛时期。
潘阳:指挥家卡拉扬、波姆、克莱伯,歌唱家帕瓦洛蒂、多明戈、台巴尔蒂,钢琴家鲁宾斯坦、肯普夫、古尔德,小提琴家海飞兹、大卫·奥依斯特拉赫……都在这个时代风云际会,同时还留下了数不胜数的精彩录音。
这些录音直到如今,一些老字号的唱片公司还未能全部翻录成CD。
因而,要找一些稀罕的演奏就只能从旧黑胶里淘了。
从技术上说,今天的CD在使用方便度、生产的低成本度、指标的标准化上都远胜黑胶。
但音频指标定得较低,使得高低两端的部分声音被削减掉。
耳朵较灵敏的音响发烧友会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也就是数码声。
而黑胶唱片由于是模拟录音,没有对音频进行限制,所以好的黑胶唱片反而给人更自然真实的感觉。
何坚宁:这也是我们喜欢黑胶唱片的另一个原因。
我们听唱片有时会听到有唱错的地方,但我觉得这样的小差错反倒别有风味。
就像有个外国的钢琴家到北京,听了一个小孩弹钢琴,他确实弹得非常好,很标准,但钢琴家说这就是错的,那么准确,难道是电脑?林资奇:一涉及艺术,就不是标准化的问题,而是生动性的问题了。
生动性的肯定就是多样化的东西,虽然黑胶唱片是个制品,需要设备才能播放,但你就是能够听出有别于CD那种流水线产品的感动。
同一支曲子,用电脑编程演奏出来的肯定更准确,但为什么要找不同的指挥家、不同的乐队去演奏,就因为艺术不是技术,艺术里面有种叫感觉的东西。
有段时间,我听了很多捷克的黑胶唱片,他们的乐团跟苏联、美国、东欧那边的乐团是很不一样的,有些东西不太受世俗和商业的影响,就像我们听以前中央乐团演奏的《红色娘子军》,跟现在的乐团演奏出来的很不一样。
何坚宁:画画也是同样的道理,公式化地作画,肯定是没错的,但大家就是想看些不同的、有些许错误的画作,其实大家想看的,就是有感情的画作。
黑胶唱片收藏有人看重的是稀缺性赵利平:黑胶唱片的收藏也有很多种,有的人追“头版”,有的人追歌星,有的人追指挥家。
其中黑胶唱片的“头版”收藏,跟版画收藏是不是一个道理,越靠前的版本越清晰越好?潘阳:黑胶唱片一般通过开盘母带制作母盘,再压模进行批量生产。
所谓头版黑胶,我想主要是指DMM。
当然,母带存放时间长也会产生损耗,造成再版唱片的信息量减低。
DMM 是DIRECTMETALMASTERING的缩写,意为“直接刻制唱片”。
它的工艺流程是由声能转换为电能再转换为机械能的转换过程,它没有传统地通过磁带录音、混音、放音再进行刻制的录制程序,整个转换制作过程最直接、最简单,因此能将原有的声音讯号最大限度地保存下来,所以声音品质也最好。
由于直刻母盘只有一个,压制的唱片数量很有限,母盘一旦报废那就绝版了,所以有DMM标志的黑胶唱片要贵得多。
何坚宁:如果是比较好的版本,而且是头版,价格就高了。
打个比方,如果头版是1000元,第二版的可能只是300元。
潘阳:但唱片公司不会在黑胶唱片上注明哪张是头版,哪张是二版,因为当时出唱片的时候,并不是为收藏服务的。
所以玩家只能够多看书,通过唱片的年份、标示等来判断,收藏黑胶唱片这才有得玩。
还有的人收藏黑胶唱片追的是演奏家、歌唱家。
流行音乐的唱片大多都是头版,一开始推出市场的时候讲求的是一炮而红,后面又要不停出新歌,能再版的不多。
但大牌歌手出新片销量大,往往头版就会做多个工模在各地同时压片,哪个才是正宗“头版”还真不好说。
在华语歌坛,邓丽君出的唱片应该是最多的了,录了60多张专辑,现在我们能见到的再版有多少呢?古典音乐就不一样了,很多经典名作都是一翻再翻。
像意大利男高音卡鲁索,他19世纪初录制的一些“唱片”,最初还是用爱迪生的圆筒发行的,后来又出版了78转粗纹唱片、33转密纹唱片、卡带,直到今天我们看到的CD。
要追他的头版是不可能的了,但他的歌唱艺术却至今仍为人津津乐道,所以尽管这些录音的效果差强人意,却仍被爱乐者们追捧不已。
何坚宁:但我买唱片,如果头版的是800块钱,二版的是200块钱,如果音质差别不是太大,很多时候我都是选择买4张200块的二版碟。
因为我买黑胶唱片的目的是为了听音乐,而不是收藏。
林资奇:很多人都在买黑胶唱片,是其实价值取向是完全不一样的。
何老师的收藏其实还是偏向实用,头版也好,DMM也好,关键是满足他的听觉需求。
而一些真正的收藏家,他们收藏黑胶唱片只有一个标准:就是稀缺性。
他们将唱片买回家可能根本就不会去听,他们的目的是占有这种稀缺资源,考虑的是以后的升值潜力。
何坚宁:我买那么多黑胶唱片,经常是因为它们的封套。
我本身是个画家,对封面设计非常重视。
CD太小了,封面不够震撼,只有黑胶唱片的封面够大气,有时光是欣赏封面,就是一种很棒的享受。
林资奇:同一支曲子,不同版本、甚至同一版本不同时期出品的黑胶唱片,有时封面都是不一样的,有的人收藏黑胶唱片,追的就是封面。
现在很多新产品出来,很多旧东西被淘汰,但我相信,有两种东西不会被淘汰,一个是音乐,一个是绘画,这两种东西不论以什么形式出现,绝对都是可以玩最久的。
黑胶唱片原来十几元现在几千元赵利平:现在说到黑胶唱片的收藏,有些人会强调十几块钱的黑胶唱片价格涨到了几千块钱。
黑胶唱片到底有没有保值、升值的空间?何坚宁:我现在买的黑胶唱片,普遍都是100多块钱,几百块钱的都已经算是很贵的了,几千块钱的更少。
林资奇:黑胶唱片是一种很小众的收藏,玩唱片的人,都是享受生活的小资。
买黑胶唱片跟买书画是很不一样的,绝大部分人买书画,会想到日后的升值空间,但买黑胶唱片的,绝大多数都是出于纯粹的喜欢。
赵利平:那电唱机有没有收藏价值?很多收藏黑胶唱片的人,也都收藏有很多旧式的电唱机。
何坚宁:收藏价值见仁见智,但没有市场的东西,价格肯定就不高了。
举个例子吧,我几十年前买过一部中华牌电唱机,那时候是60多块钱,前几天我在陶街看到一款差不多的机子,你猜现在卖多少钱?300块!几十年的时间价格涨了4倍,算不算升值呢?潘阳:我还记得当年国产的电唱机有几个牌子:红灯牌、中华牌、葵花牌、上海牌、电视塔牌,这些早期产品用的都是陶瓷式的唱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