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的哲学思想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阴阳属性归类


色泽
鲜明
晦暗
声息
高亢宏亮
低微无力
症状
热、动、燥 寒、静、湿
脉象
数、浮、大、 迟、沉、小、
洪、
细、
病变部位 表、外、上 里、内、下
概括疾病证候
表证、实证、 热证
里证、虚证、 寒证
(六)用阴阳来指导疾病治疗 1.确定治疗原则 调整阴阳,补其不足,损其有余.
(1)损其有余: 阴或阳一方偏胜但未损及对方,此为 实证,应损其有余,即实则泻之。
阴阳 偏盛 实证
阴盛
实寒证 寒者热之(热性方药) 泻
伤阳 兼阳虚(酌加温阳药)

阳盛
实热证 热者寒之(寒性方药)有 余
伤阴 兼阴虚(酌加养阴药)
(2)补其不足: 阴或阳一方偏衰或阴阳俱损时, 此为虚证,应补其不足,即虚则补之 。
阴阳 偏衰 虚证
阴虚 阳虚
虚热证 补阴
阳病治阴,壮水之主,以制阳光。补

虚寒证 补阳


阴病治阳,益火之源,以消阴翳。
2.归纳药物性能 (1)归纳药性:药物分为寒、热、温、凉四性,又称四气。
寒、凉属阴,一般寒性或凉性药物,能减轻 或消除疾病的热象。
温、热属阳,一般温性或热性药物,能减轻
或消除疾病的寒象。
(2)分析五味: 滋味不同,药效不同。
五味 是指药物的辛、甘、酸、苦、咸五种滋味。 辛、甘属阳; 酸、苦、咸属阴 以药物之性纠正机体阴阳之偏
1.木曰曲直
木的特性:凡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特性的事 物和现象,都归属于“木”。
2.火曰炎上
火的特性:凡具有温热、升腾、向上等特性的事物和 现象,都归属于“火”。
3.土爰稼穑
土的特性:凡具有生化、承载、受纳等特性的事物和 现象,都归属于“土”。
4.金曰从革
金的特性:凡具有肃杀、潜降、收敛等特性的事物和 现象,都归属于“金”。
最终对立与制约达到动态平衡
2.阴阳的互根互用
指相互对立的事物或现象之间,始终存在 着相互依存和相互为用的关系。
孤阴不生,独阳不长
3.阴阳的消长平衡
【含义】是指阴阳双方的量不是一成不变的, 而是处于不断的增长和消减的变化之中。
4.阴阳的相互转化
【含义】指相关事物或现象对立的双方,在 一定条件下向其各自相反方向转化。
心 肺

体 内


内 侧
胸 腹

五 脏
肝 脾 肾
(3).阴阳的无限可分性
事物或现象的阴阳属性具有无限可分的特点。
表现为无论属阴还是属阳的事物或现象,随 着划分的范围或条件的变更,阴阳的每一方还可 以再分阴阳,以至无穷。
阴中有阳,阳中有阴; 阴中有阴,阳中有阳;
阴阳之中再分阴阳。
《素问.金匮真言论》
(四)用阴阳说明病理变化
阴阳 偏盛
阴 阳 失 调
阴阳 偏衰
阴盛
实寒证(阴胜则寒)
伤阳 兼阳虚(阴胜则阳病)
阳盛
实热证(阳胜则热)
伤阴 兼阴虚(阳胜则阴病)
阴虚 阴不制阳 虚热证(阴虚则热) 不能生阳 阳虚(阴损及阳)
阳虚 阳不制阴 虚寒证(阳虚则寒) 不能生阴 阴虚(阳损及阴)
阴阳寒热病机示意图
阴阳所具有的普遍性、相关性、相对性和
可分性的特点,对揭示客观事物和现象的本质及 其运动规律,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四) 阴阳之间的相互关系


阴阴


阳阳


的的


对互


立根


之 间 的 相
制互



约用




1.阴阳的对立制约
阴阳对立制约是指自然界的一切相关 事物和现象, 其阴阳两个方面都存在着相互斗争和相 互抑制的关系。
2.阴阳的相关性 阴阳所分析的事物或现象,必须是在同一范畴, 同一层次或同一交点,即相互关联的基础上。
如:天与地,是对宇宙而言; 男与女,是对性别而言; 上与下,是对方位而言。
3.阴阳的相对性
事物或现象的阴阳属性不是绝对的,而是随着 特定条件的改变,具有明显的相对性。

体 表


外 侧
腰 背
Biblioteka Baidu

六 腑
“重阳必阴,重阴必阳”、“寒极生热,热极生 寒”
二、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一)用阴阳归属人体组织结构





外 侧
腰 背


六 腑
心 肺
足 三 阳






内 侧
胸 腹


五 脏
肝 脾 肾
足 三 阴

(三)用阴阳概括生理功能
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就是阴阳保持协调平 衡的结果。 用阴阳定义健康:“阴阳匀平,命曰平人”
所以,阴阳并不专 门代表个别具体的 事物或现象,而是 代表相关事物和现 象对立双方的属性 意义。
(二)划分事物现象阴阳属性的依据
“水火者,阴阳之证 也”
“火性热而炎上” 火为阳
“水性寒而就下” 水为 阴
(三) 阴阳的基本特征
运外上温明无 兴 阳 动向升热亮形 奋
的的的的的的 的
相内下寒晦有 抑 阴 对收降凉暗形 制
第一节 阴阳学说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 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一、阴阳学说的主要内容
1.阴阳的基本概念 2.阴阳的基本特征 3.阴阳的属性特征 4.阴阳之间的相互关系 5.阴阳的中医学应用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
阴阳,是对自然界相关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
属性的概括。
5.水曰润下
水的特性:凡具有寒凉、滋润、向下、静藏等特性的 事物和现象,都归属于“水”。
自然界和人体的阴阳属性归类表
自然界

人体
五 音
五 时
五五五 味色谷
五 化
五五五 气方季

五 脏
五 腑
静的的的的的 的 止 的
(三) 阴阳的属性特征
阴阳的属性特征具有普遍性、相关性、 相对性和可分性。 1.阴阳的普遍性 阴阳贯穿于一切事物之中,可运用于一切事物和现象 的分类归纳。——“阴阳者天地之道也”
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 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
《素问.阴阳离合论》
实寒证
70
实热证
60 正常
虚热证
虚寒证
50
40
30
20
10
0 阴阳平衡 阴盛则寒 阴虚则热 阳盛则热 阳虚则寒
(五)用阴阳来指导疾病诊断 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其变化的根本机理在
于阴阳失调,因此,在临床上,只有分清阴阳, 抓住疾病的本质,才能有效地指导临床辨证。
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第二节 五行学说
一、五行学说的主要内容


五事


行物



的的



生五 克行
的 特
的 基
的 主
关归



系类




(一)五行学说的基本概念
“五”,指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 “行”,指运动和变化。
五行: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变 化,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
(二)五行的特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