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史课件008钦定章程和奏定章程

合集下载

中国教育史教案课件完整版

中国教育史教案课件完整版
教育国际化挑战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我国教育面临着国际化的挑战。 如何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竞争力的人才,提高我国教育的
国际影响力,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未来发展趋势和策略建议
推进教育公平
未来,我国应继续推进教育公平,加大对农村和贫困地区的教育投入,缩小城乡和地区 之间的教育差距,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
新中国成立初期,通过接管和改造旧教育,建立社会主义 教育制度,确立党对教育的领导地位,为新中国教育事业 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教育普及与提高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教育事业得到了迅速发展。通过普 及小学教育、发展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提高了全民族的 文化素质。
教育改革与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通过 一系列教育改革措施,如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素质教育推 进等,促进了教育公平和质量的提升。
义等道德品质。
教育方法
汉代儒学倡导经世致用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 合。在教育方法上,除 了传统的讲授、诵读等 方式外,还引入了辩论 、讨论等互动形式,提
高了教学效果。
03
佛教、道教及民间信仰对教育影响
佛教传播及其寺院教育模式
佛教传播路径
自印度传入中国后,佛教逐渐与本土文化融合,形成了独特 的中国佛教体系。其传播路径主要包括经典翻译、僧侣流动 、寺院建设等。
寺院教育模式
寺院不仅是佛教信仰的中心,也是教育的重要场所。寺院通 过讲经、诵经、禅修等方式,培养僧侣的宗教素养和知识水 平。同时,寺院还吸引了大量世俗信徒前来学习,推动了佛 教文化的传播和教育的发展。
道教思想及其在教育中体现
道教思想核心
道教以“道”为核心思想,强调自然、无为、清静等观念,追求长生不老和超脱 世俗的境界。

钦定学堂章程内容

钦定学堂章程内容

钦定学堂章程是清朝皇帝乾隆钦定的一套教育规章制度,于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颁布。

该章程对学堂的管理、课程设置、教师待遇、学生生活等方面都做出了详细规定,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重要文献之一。

以下是钦定学堂章程的部分内容:
一、学堂管理
1. 学堂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由学监和典簿共同管理。

2. 学堂实行考勤制度,学生必须按时上课,迟到早退者要受到惩罚。

3. 学堂实行考试制度,定期举行考试,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

4. 学堂要建立档案,记录学生的姓名、年龄、籍贯等信息。

二、课程设置
1. 学堂开设经义、史书、诗文、书法等课程。

2. 学堂还要开设实用课程,如算术、格物致知等。

三、教师待遇
1. 学堂教师要受到尊重和优待,其待遇要比社会上的教师优厚。

2. 学堂教师要定期进行专业培训,提高教学水平。

四、学生生活
1. 学生要遵守纪律,不得随意违反校规。

2. 学生要有自律意识,注重礼仪,尊敬师长。

3. 学生要参加体育锻炼,保持身体健康。

以上仅是钦定学堂章程的部分内容,该章程对中国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近代教育改革的先驱。

中国教育史课件008钦定章程和奏定章程

中国教育史课件008钦定章程和奏定章程
八、《钦定学堂章程》 和《奏定学堂章程》
1902年8月,朝廷颁布由管学大臣张百熙 主 持制定的《钦定学堂章程》。其中规定: “欧美日本所以立国,国有不同,中国政 教风俗亦自有所以立国之本。所有学堂人 等,自教习、总办、提调、学生诸人,有 明倡异说,干犯国宪,及与名教纲常显相 违背者,查有实据,轻则斥退,重则究 办。”
根据《奏定学堂章程》,大学豫备 科设在京师大学堂,高等学堂设在各省 省会,学制三年。
《钦定学堂章程》规定高等学堂开 设伦理课程,内容包括 “外国名人言 行”。而《奏定学堂章程》明确规定人 伦道德课程不准讲授外国伦理,只能讲 授程朱理学。另外,经学是所有学生的 必修课。
“现定各学堂课程,于中国向有之经学、 史学、理学及辞章之学并不偏废,且讲 读研求之法,皆有定程,较向业科举者 尤为详备。查向来应举诸生,平日师无 定程,不免泛骛,……即以中学而论, 亦远不如学堂之有序而又有恒。是科举 所尚之旧学,皆学堂诸生之优为;学堂 所增之新学,皆科举诸生之未备。则学 堂所出之人才,必远胜于科举之所得无 疑矣。”
• 1904年1月 朝廷颁布由张之洞、荣庆和 张百熙主持制定的 《奏定学堂章程》。
• 初等小学教育六至十一岁的儿童,课程有 修身、读经讲经、中国文字、算术、格致 (生物和矿物知识)等。修身和读经讲经 在总课时里的比例高达47%。
• 高等小学堂教育十一至十五岁的学生。课 程包括修身、读经讲经、中国文学、算术、 见》
“初等、高等小学堂,以养成国民忠国家、 尊圣教之心为主,……一概毋庸另习洋文, 以免抛荒中学根柢。”
中学堂学制五年,课程有修身、读经讲经、 中国文学、外语、算学和物理等。修身和 读经讲经总课时的28%。
《奏定学堂章程》规定,大学教育包括 三个阶段:一是通儒院,程度相当于研 究生教育;二是分科大学堂,相当于大 学本科;三是大学豫备科和高等学堂, 相当于大学预科。京师大学堂开办八个 分科大学,类似八个学院,学制三到四 年。为首的是经学科大学,内部分为十 一门,相当于十一个系,分别讲授《尚 书》、《论语》等。此外还有政法科大 学、医科大学和格致科大学等。

奏定学堂章程高等教育分为三级

奏定学堂章程高等教育分为三级

奏定学堂章程高等教育分为三级奏定学堂章程高等教育分为三级导言:奏定学堂章程旨在规范高等教育体系,并确立高等教育的分级结构。

根据章程,在高等教育中,学生可以通过不同级别的课程和学习内容来获取不同层次的学术知识和技能。

本文将就奏定学堂章程中高等教育分为三级的主题进行深入探讨,分析其背后的意义、特点和影响。

一、初级教育:培养基础知识和技能初级教育是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首个级别。

它的主要目的是为学生提供基础知识和技能,为后续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初级教育阶段,学生将接触到广泛的学科,如数学、语言、科学等,并学习基本的研究方法和学习技巧。

初级教育还着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于学生而言,初级教育是一个开始追求知识和探索学术领域的阶段。

通过广泛的学科知识和基础技能的学习,学生能够逐渐了解自己的兴趣和擅长领域,并为进一步深入学习打下基础。

初级教育还能帮助学生培养终身学习的意识和学习能力,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个人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二、中级教育:拓宽知识面和专业深造在初级教育的基础上,中级教育进一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同时注重学生对特定专业领域的深入学习。

学生在中级教育阶段将面临更加专业化的学科和内容,需要深入研究和掌握领域内的核心理论和实践技能。

中级教育强调学科的专业性和深度。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将进一步发展自己的学术兴趣,并逐渐确定未来的职业方向。

与初级教育相比,中级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使他们能够在特定领域内进行深入研究和探索,并做出创造性的贡献。

三、高级教育:培养学术精英和专业领袖高级教育是奏定学堂章程中高等教育的最高级别。

在高级教育阶段,学生将进一步深化和拓展他们的学术研究和专业知识。

高级教育培养的是学术精英和专业领袖,他们将成为未来学术界和行业的重要力量。

在高级教育中,学生将从事更具挑战性和前沿性的研究工作,掌握学术领域内最新的理论和技术。

高级教育鼓励学生开展独立的研究项目,提高他们的学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中外教育史完整PPT

中外教育史完整PPT

•书院的组织管理特点:
–机构简单,管理人员少,学生也参与管理; –课程设置‍灵活,学生自学讨论,重平时考核; –学规严密,师生共同遵守; –经费自主; –重视自己‍的特色。
•书院的教育教学特点:
–既是教育教学组织,又是学术研究机构; –允许不同学‍派讲学; –入学不受地域限制; –教学注重讲明义理,躬行实践,多采用问难论辩具有良好的职 业道德,学而不厌,温故知新,诲人不倦,爱 护学生,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教学相长。
(8) 创办规模较大的私学,开私人讲学之风, 改变“学在官府”的局面,成为百家争鸣的先 驱。同时,孔子形成了自己的学说,通过讲学 在私学组织的基础上,创立了儒家学派,对中 国封建社会的政治产生重大影响。
• 鸦片战争后,西方传教士利用不平等条约,获取了在 华办学进行教育渗透的特权。早期的教会教育主要是为 了传教,培养一批中国人为传教助手,从而扩展其教会 势力。后期教会教育利用教育作为侵略工具进行赤裸裸 的文化侵略,培植反动势力变中国为其殖民地。
10.试析中国近代壬寅癸卯、壬子癸丑 及壬戌学制的成败优劣
8.科举制度的发展历史及其对教育的影响
科举制是中国古代通过逐级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 因分科取士而得名。科举制经历多个朝代1300余年的 发展变化。
•隋炀帝创设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度的正式产生。
•科举制度在唐代逐步完善。科举考试步骤是:乡试-省试--吏部复试。
•宋代科举制度得到强化和改革:扩大科举取士名额; 提高及第者的地位和待遇;严密立法,防止作弊。
• 我国的学校萌芽于原始社会末期或奴隶社会初期。
– 青铜器的使用,大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劳动生产有了剩余,贫富 差别、脑力劳动分工初步出现,学校产生的社会物质条件大致具备;
– 社会事务日渐复杂,需要专门人员进行管理; – 文字的产生为日益繁复的社会知识和自然知识的积累创造了有利的

八年级历史《奏定学堂章程》简介

八年级历史《奏定学堂章程》简介

《奏定学堂章程》
《奏定学堂章程》也称“癸卯学制”。

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癸卯),张之洞等奏准颁布的教育文件汇编,共计16册。

清末颁布的这部教育文件汇编包括《学务纲要》《大学堂章程》《初等小学堂章程》《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优级师范学堂章程》《初级师范学堂章程》《实业教员讲习所章程》《高等农工商实业学堂章程》《中等农工商实业学堂章程》《初等农工商实业学堂章程》《译学馆章程》《进士馆章程》《各学堂管理通则》《任用教员章程》《各学堂奖励章程》等。

从纵向看,整个教育分三段七级:第一段为初等教育,分为蒙养院、初等小学及高等小学三级;第二段为中等教育,只有中学堂一级;第三段为高等教育,分为高等学堂或大学预备科、分科大学及通儒院三级。

除蒙养院半属家庭教育,殊非正式学堂外,儿童自7岁入小学,至30岁通儒院毕业,合计25年。

从横向看,除直系各学堂外,另有师范教育及实业教育两系。

师范教育分初级及优级两等,合计修学8年。

实业教育除艺徒学堂及实业补习普通外,分初等实业、中等实业及高等实业三等,合计修学19年。

此外在京师还有译学馆及外省方言学堂,属高等教育段,约计修学5年。

此外还有进士馆,为新进士学习新知识设立的,有仕学馆,为已仕官员学习新知识设立的,修业约计13年,属高等教育段,以其不是由中小学层累而上升,故不列入学堂系统之内。

/。

清朝末年的新教育制度中的体操课和奏定学堂章程

清朝末年的新教育制度中的体操课和奏定学堂章程

清朝末年的新教育制度中的体操课和奏定学堂章程戊戌变法失败后,西太后叶赫那拉氏废除了百日维新期间光绪皇帝颁布的改革命令。

但是,由于维新思想的影响,变法前后开办的公私立的学堂,不仅继续存在,而且又纷纷开办了许多私立学堂。

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入侵中国以后,一些大臣请求停办科举,广泛设立学堂。

清政府迫于形势不得不作一些改革,乃于1901年(光绪二十八年)宣布实行"新政",在教育方面,颁布了兴学诏书,要求"除京师已设大学堂应切实整顿外,着各省所有书院,于省城均改设大学堂,各府、厅、直隶州均设中学堂,各州县均改设小学堂,并多设蒙养学堂"。

并改变科举的八股为策论,废除武举。

1902年,管学大臣张百熙拟出一个《钦定学堂章程》,被称为《壬寅学制》但未实行。

1903年(癸卯年),张百熙和张之洞、荣庆等重新拟订了《奏定学堂章程》,正式公布在全国实行,被称为"癸卯学制",这是我国第一个新教育学制。

1905年,清政府又明令废止科举制度。

从此,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教育体制和一千余年的科举制度。

也开始在学校教育中开设体操课,才开始有了体育。

关于体操课,在《奏定学堂?学务纲要》中规定:"各学堂兼习兵学--中国素弱,士不知兵,积弱之由,良非无故。

……兹于各学堂一律练习兵式体操,以肆兵事,并于文高等学堂中讲授各国海陆空军政学,俾文科稍娴戎略。

"在各级学堂的规程中,进一步说明了体操的意义,对体操课程的任务、教材及课外体育活动等都作了明确规定,现分述如下: 奏定学堂章程中有关体操课的规定(一)初等小学堂的体操课章程规定,小学堂的教育宗旨是:"以启其人生应有之知识,主其明伦理爱国家之根基,并调护儿童身体,令其发育"。

初等小学堂学制五年,六岁入学至十岁,共学课程八门,第八门为"体操"。

所规定的体操要旨是:"其要义在使儿童身体活动,发育均齐,矫正其恶习,流动其气血,鼓舞其精神,兼养成其群居不乱,行立有礼之习,并当导以有益之游戏及运动,以舒展其心思"。

中国教育史 演示文稿

中国教育史 演示文稿

三、发行报刊(
广设报馆“去塞求通”。 《中外纪闻报》、 《强学报》、《时务报》、《国闻报》、 《湘学报》等。 报纸的出版,在沟通上下、了解世界形势、 介绍和传播西学、开通民风等方面都起了一 定作用,扩大了维新运动的社会基础。
“百日维新”中的教育政策
一、创办京师大学堂(重点难点) (一)创立:
二 、培养“新民”的教育目的 他认为传统教育最大缺点是培养的人缺乏国家观念,只求个人完善,或者就想升官 发财、奴性、作伪、自私、怯懦、麻木。 “新民”必须具有独立的人格及权利义务并重的思想,有知识、道德和才干,既能 自主、自立,又有团体协作的精神。
三 、论学制(了解识记)
模仿日本,把教育划分为四个阶段: 5岁以下为“幼儿期”,受家庭教育和幼稚园 教育; 6-13岁为“儿童期”,受小学教育; 14-21岁为“少年期”,受中等教育或相应的 师范教育、实业教育; 22-25岁为“成年期”,受大学教育,大学教 育分文、法、师范、医、理、工、农、商诸 科。
二、废科举,兴学堂 科举制度从改革到废除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步是改革科举内容;第二步是递减科举 中额;第三步是完全废止。 1905年8月,清廷下诏“立停科举以广学校”。 小学主要是利用原来的书院、义学和私塾改建。 直隶1901年就下令将所有义学改为小学。 京师的八旗学校改为八旗高等小学堂,并相应配置初等小学堂。 私塾改良,将私塾分等级改为简易小学、初等和高等小学堂。
一、维新运动中的教育改革主张(了解识 记) • 1.变科举,废八股 • 2.兴学校,育人才 《请开学校折》 • 3.派游学,译西书 《请广译日本书派游 学折》 • 4.倡平等,重女教
二、《大同书》的教育思想(重点)
《大同书》是康有为为构思理想社会的著作,完成于1884年。 内容: 一是人本院和育婴院。妇女怀孕后入人本院实施“胎教”,儿 童出生后转入育婴院,脱离母亲实施“公育”。 二是小学院,儿童6岁入学,“养体为主而开智次之”,功课 宜少,游戏宜多,同时又要“以德育为先”。 三是中学院,学生11岁入学,中学为“一生学根本”,德、 智、体三育均不得废,以德育为重。 四是大学院,招收16岁以上中学毕业生。大学是专门之学, “于育德强体之后,专以开智为主”,学习什么专业,可由 个人自由选择。大学应特别重视实验,必须有自己的工厂、 农场、商店、医院等。 简评:《大同书》中的教育体制是儒家教育思想与借鉴西方 学制结合的产物,其学前教育、主张男女平等的思想,是值 得肯定的。但是,它还保留着较为明显的封建色彩。

中国教育简史PPT第三章 学制

中国教育简史PPT第三章    学制

中国教育简史
清末“学年化”学制的确立
新编 21 世纪教育学系列教材
学制主系划分为三段七级: 第一阶段为初等教育,包括蒙养院4年、初等小学堂5年和高等小学堂4年。 第二阶段为中等教育,设中学堂5年。 第三阶段为高等教育,分为三级:高等学堂或大学预科3年 (分第一、二、三类);大学堂3~4年 (分为 经学、政法、文学、商、格致、工、农、医共8科,京师大学堂8科全备,设于各省至少备其中3科);通儒 院5年,属研究院性质,以“能发明新理以著成新书,能制造新器以利民用”为宗旨。从小学堂到大学堂, 学制总年限长达20~21年之久。 (三)清末学制的性质与特点 清末学制的制订是近代以来学习西方教育的系统性成果,在中国教育近代化发展中具有标志性意 义。 (四)清末学制的补充与修订 其一,在学制中开放了“女禁”。 其二,针对民间关于初等小学堂难于按章程规定普及的议论,1909年颁布《变通初等小学堂章程》 其三, 1909年对中学制度进行调整,实行文、理分科,课程各有侧重。
目录古代学校制度的演变中国教育简史新编21世纪教育学系列教材0102近代学制的引进近代学制的中国化改造03中国教育简史新编21世纪教育学系列教材01古代学校制度的演变政区化学制的形成与发展中国教育简史新编21世纪教育学系列教材一夏商西周的国学和乡学设置政区的设置与划分是政区化学制形成的基础
中国教育简史
中国教育简史
学制的变动、调整和讨论
新编 21 世纪教育学系列教材
中国教育简史
古代学制中的分段与分级观念
新编 21 世纪教育学系列教材
(一)小学、大学与教育阶段 按教育的初级和高级阶段划分“小学”“大学”,区别教育场所和内容,在东汉应已相当普遍。 魏晋南北朝时期,整体上因社会动荡,政权更迭频繁,官学教育时兴时废,但也有不少政权重视崇儒兴

奏定学堂章程

奏定学堂章程

奏定学堂章程一、学务纲要学务之根本,在于启迪智慧,培育德行,使学子成为有用之才,服务于国家社会。

各学堂当遵循此纲要,致力于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培育具备民族精神、世界眼光之新青年。

二、各学堂管理通则各学堂应建立健全管理制度,确保教学秩序井然。

学堂管理应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因材施教,同时加强师生沟通,确保教学质量。

此外,各学堂应定期进行评估与反馈,不断优化教学方法与管理模式。

三、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蒙养院作为儿童启蒙教育的重要场所,应注重培养儿童的良好习惯与基本素质。

家庭教育法应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为子女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蒙养院与家庭教育应相辅相成,共同为儿童的健康成长奠基。

四、初等小学堂章程初等小学堂应注重基础知识的教授与基本技能的训练,同时加强德育、体育、美育等方面的培养。

学堂应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创造力,为其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五、高等小学堂章程高等小学堂在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应逐步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其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学堂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团队协作精神,为学生进一步深造和未来职业生涯做好准备。

六、中学堂章程中学堂是学生从基础教育向高等教育的过渡阶段,应注重知识的深化与拓展,同时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学堂应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与人格发展,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七、高等学堂章程高等学堂作为培养专业人才的重要基地,应注重学术研究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学堂应加强与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与交流,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学术资源。

同时,高等学堂应关注学生的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帮助学生顺利融入社会。

八、大学堂章程及通儒院章程大学堂及通儒院作为高等教育的最高学府,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学堂应设置丰富的课程体系和先进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方案。

同时,大学堂及通儒院应积极开展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推动学术进步和社会发展。

我国学制的发展历程

我国学制的发展历程

我国学制的发展历程我国学制的发展历程是教育学中常考考点,考查形式主要以客观题居多,主要以单选的形式考查学制名称、颁布时间、特点及地位的识记,要求考生做到一一对应。

一、壬寅学制(《钦定学堂章程》)颁布时间:1902年颁布政府:清政府特点:注重国民教育和注重实业教育:重男轻女的传统思想依旧存在,保留着科举制度的痕迹。

地位:中国首次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但只颁布而没有实行;以日本学制为蓝本,第一部颁布的关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学制;标志着我国师范教育的开始。

二、癸卯学制(《奏定学堂章程》)颁布时间:1904年颁布政府:清政府特点:主要承袭了日本的学制,反映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张之洞《劝学篇》)的思想。

规定男女不许同校,轻视女子教育。

标志着近代体育课程登上历史舞台。

班级授课制在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即“癸卯学制”)后,才在全国广泛推广。

地位:中国开始实施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或实行新学制的开端。

三、壬子癸丑学制颁布时间:1912-1913年颁布政府:南京临时政府特点:学制分为三段四级: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

师范教育和实业教育两系统。

设补习克、专修科、讲习所。

它第一次规定男女同校,废除读经,充实了自然科学的内容,并将学堂改为学校。

地位: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学制。

四、壬戌学制(六三三学制)颁布时间:1922年颁布政府:民国政府特点:以美国学制为蓝本。

规定小学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

兼顾升学和就业双重准备。

地位:近代沿用时间最长的一个学制。

五、《关于学制改革的决定》颁布时间:1951年颁布政府:政务院地位:产生了新中国第一个学制六、《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颁布时间:1993年颁布政府:中共中央国务院特点:在结构上确立了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四种类型。

以上是我国学制发展历程的基本内容,关于前四个学制还有一个口诀帮助大家识记:人(壬)颁布,鬼(癸)实施,资本主义丑男女(壬子癸丑学制第一次规定男女同学,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学制),美长戌(壬戌学制以美国学制为蓝本)。

中国教育史第八章笔记整理

中国教育史第八章笔记整理

第八章近代教育体系的建立第一节维新派的教育实践一、兴办学堂甲午战争后,资产阶级领导的维新运动勃然兴起。

维新派的教育实践活动是维新运动的基本内容。

维新性质的学堂包括两类:第一类是维新运动的代表人物为培养维新骨干、传播维新思想而设立的学堂。

另一类是在办学类型与模式、招生对象、教学内容等某个或某些方面对洋务办学观念有所突破,领风气之先的学堂。

(1)万木草堂(掌握)1891年康有为创办万木草堂于广州,变法派创办的第一所学校,起初只有梁、徐勤等20多个学生,到1898年时,学生已达千人,成为宣扬维新思想、培养变法人才的场所。

康有为撰《长兴学记》以为学规。

康在草堂讲学四年,在社会上产生了深远影响,在他日后的政治活动中,大批草堂学生坚定追随,如梁启超、麦孟华、徐勤、康广仁等。

(2)时务学堂(掌握)时务学堂是1897年由湖南的维新派人士黄遵宪、谭嗣同、江标和支持维新的官吏陈宝箴等人创办的,梁启超为中文总教习,康才常为助教。

采用康有为当年办“万木草堂”的经验,通过教学活动,大力宣传变法思想。

梁规定时务学堂的内容,中西学并重,分经、史、子和西学几类,他把学堂的功课分作“普通课”和“专门课”两大类,学完普通课后,再根据每人的志愿和特长,分别学习各种专门性的课程,以充实专门知识。

进务学堂在当时负有一定声望,并为维新变法事业培养了一批出色的人才。

二、兴办学会和发行报刊1895年,康有为与陈炽创办的《万国公报》(后更名为《中外纪闻》),并于同年成立北京强学会和上海强学会。

1896年,梁启超在北京创办《时务报》1897年,严复在天津创办《国闻报》各地宣传维新的学会的报刊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维新派以学会为阵地,以报刊为传媒,讲西学,论国事,宣传变法主张,抨击封建势力,进行维新思想的启蒙。

学会与维新学堂相互补充,起到了扩大教育面,开民智、新民德的作用。

第二节“百日维新”中教育改革一、创办京师大学堂1896年6月,刑部侍郎李端菜在《请推广学校折》中首次向朝廷正式提出设立京师大学堂的建议,此后,康有为、王鹏运等也多次奏请开办京师大学堂,但因一些大臣的反对未能实施。

中国教育史

中国教育史

孔子的教学方法1、学思行结合2、启发诱导3、因材施教孟子道德教育的方法1、存心寡欲2、持志养气3、反求诸己4、改过迁善5、磨练意志荀子关于教师的思想1、荀子特别注重教师的地位和作用2、强调尊师,主张“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则法存”2、认为教师职责是以礼仪、教化、士农工商。

4、在师生关系方面,荀子特别强调学生教对教师的尊敬和绝对服从。

5、荀子对教师提出严格要求。

《学记》提出的一系列教育教学原则?1、教学相长2、启发诱导3、预时孙摩4、长善救失5、藏息相辅6、尊师重敬朱熹关于小学,大学的论述有什么内容?1、把人的教育分为“小学”和“大学”两个阶段,8岁~15岁为小学阶段,之后为大学教育阶段。

2、小学阶段重在“教事”,大学阶段“重在教理”。

3、小学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圣贤圣璞”。

4、在教育方法上,认为小学教育要先入为主,及早实施,要求生动形象。

朱熹注重指导弟子的读书学习?1、循序渐进2、熟读精思3、虚心涵冰4、切己体察5、着紧用力6、居敬持志对朱熹的读书法要辩证来看1、积极:朱熹的“朱子读书法”在我们今天的人的学习具有积极的借鉴作用。

2、消极:朱熹的“朱子读书法”具有局限性。

朱熹所提倡读的书主要是宣传封建伦理道德的圣贤之书。

他的读书法主要强调如何学习书本知识而忽视书本知识与实际知识的联系。

王守仁的儿童教育思想1、提出教育必须顺应儿童的性情。

2、儿童教育的内容包括“诗歌”、“洗礼”和读书,既增进知识,又陶冶性情改善体质。

3、教育方法,主张对于要“随人分限所及”因材施教。

王夫之教学思想1、因人而异2、施之有序3、学思相资以功王夫之教师思想1、必恒其事2、明人者先自明3、要“正言”“正行”“正教”陶行知教育思想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包括“生活即教育”、“社会及学校”和“教学做合一”。

1、生活即教育:首先生活本身就含有教育的意义,其次生活决定教育,实际生活是教育的中心,过什么样的生活就会受什么样的教育。

奏定学堂章程

奏定学堂章程

浅析美术教育发展《奏定学堂章程》是1903年颁布的最早在全国实行的教育学制,又称为《癸卯学制》。

是在清朝由张百熙、张之洞、荣庆等先人奏拟,再由光绪批阅实行。

这其中的内容也对清朝的美术教育(当时称之为图画手工课程教育)也进行了不同层次的探索,奠定了美术教育在教育这片领地中不可或缺的地位。

纵观以往教育模式的转变,都在跟随时代变化而变化,美术教育也不例外。

美术教育从最开始追求实用技能、审美教育到现代发展为人才、素质教育,不仅使得人类的美术得以薪火相传,同时也扩大了美术在社会中的影响和效力。

在《奏定学堂章程》中写道:“以养成其见物留心,记其实象”“养成好勤耐劳”“练成可应实用之技能”…可见当时在清朝学习图画是为了培养技术型人才,教会其实用技能。

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在此章程撰写的前一百年间,鸦片战争不仅把我们的国门打开,还让让我们见识到了外国侵略者的尖枪利炮,当人们开始反思的时候,应科学与实业的需求近代学校教育应运而生。

1866年,左宗棠在福州设马尾船政局,内设船政学堂。

其教学科目除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学、地质学外,还包括画法。

1867年又设马尾绘事院,培养制图专门人才。

随后,开设有图画(制图)科的新式学堂日渐增多。

有需求就会有市场,当时正因为需要大量的军舰制造,这个军事需求正促使了国家需要不断培养大量的制图人才,图画教育才能在众多科目当中脱颖而出。

在我看来,外国的艺术也正是因为当时人们对图像的需求而慢慢发展起来的。

在还没有照相机的时代,人们就想用画笔来留住逝去的记忆,而当时油画的材质不仅可以长久保留而且可以调和出与现实十分相似的真实色彩,这使得当时的艺术家经常沉迷于油画研究,一大批写实画家也在悄然而生,于是当时这笔尖上描绘出的作品也就担当了现代照片这一角色,而当时这些不仅可以记录当时情景而且可以按画家主观意识创作的绘画也深得上流社会的青睐,不少学者纷纷向大师们学习这一技艺。

由此可见,需求是推进美术教育的一大因素。

中国教育史教案课件

中国教育史教案课件
教化民众
孟子认为教育的任务是教化民众,使人们能够明辨是非、善恶, 懂得礼仪廉耻。
学习方法
孟子提倡深造自得、循序渐进的学习方法,主张自反、内省、改 过迁善等修养方法。
荀子与儒家教育思想
性恶论
荀子认为人性本恶,教育的目的是化性起伪,通过教化来改变人 的恶性,使人能够成为一个有道德、有才能的人。
教育作用
孔子教育思想
孔子提出了“有教无类” 的教育思想,强调教育的 普遍性和平等性。
秦汉时期教育
秦朝教育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焚书坑儒”政策,对教育进行了严格的控制和规范 。
汉朝教育
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确立了儒家思想在教育中的主导地 位。同时,汉朝还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官学体系,包括太学、郡县学等。
近现代教育思想
介绍近现代中国教育思想的演变和发展,包括蔡元培、陶行知等人的 教育思想和实践。同时分析中国现代教育思想的特点和优势。
02
古代教育
夏商周时期教育
夏朝教育
初步的教育形态,以传授生产和 生活技能为主,强调礼仪和道德
教育。
商朝教育
出现了专门的学校和教育机构, 以培养官吏和贵族子弟为主,教 学内容包括祭祀、卜辞、武艺等
从近代到现代,介绍中国近现代教育 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包括学制改革、 教育行政机构改革等。
秦汉至明清时期,分析不同历史时期 的教育制度变革及其原因和影响。
中国教育思想演变
儒家教育思想
介绍儒家学派的教育思想和实践,包括孔子、孟子、荀子等人的教 育思想。
墨家、道家教育思想
探讨墨家、道家学派的教育思想和实践,分析其对中国古代教育的 影响。
中国教育史教案课件
汇报人: 2023-12-13

教育学第八章PPT课件

教育学第八章PPT课件

共同参与的办学体制及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格局,优
化教育结构。
第三,改革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提高学校办学效率。
第四,改革招生、收费和毕业就业制度。积极推选同等学校和
中等专业学校公费与自费并轨,毕业分配实行国家政策指导下自
主择业的就业制度。
第五,转变教育思想,促进教学改革。克服学校教育不同程度
存在的脱离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实际的现象,走向素质教育发展
1993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又发表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 要》,指出了为实现教育体制改革的目的,教育体制改革要完成 的任务是:
第一,改革管理体制。在加强宏观管理的同时,坚决实行简政
放权,扩大学校自主权。
第二,调整教育结构,改革办学体制,加强社会力量办学的各
方面建设,包括立法工作。逐步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社会各界
1
第八章 学校教育制度
第一节 学校教育制度概述 第二节 学制的形成与发展 第三节 教育体制改革
2
第一节 学校教育制度概述
一、概念 二、制定学校教育制度的依据 三、当代学制发展的特征
3
第二节 学制的形成与发展
一、我国学制的形成与发展 二、 欧美现代学制的类型
4
第三节 教育体制改革 一、我国教育体制中存在的问题 二、教育体制改革的目的和任务
9
二、欧美现代学制的类型 西欧双轨制:学术性的一轨(牛津、剑桥大学 )和生产性 的一轨。 美国的单轨制(资本主义): 前苏联型学制(社会主义单轨制):
10
一、我国教育体制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在管理体制上,一方面是部门所有,条块分割,学校潜力难 以发挥;另一方面是国家对学校统得过多、管得过死,加上多头领导, 责权脱节,使学校缺乏应有的自主权,压抑了广大师生的积极性、主动 性和创造性,学校办学缺乏活力,也束缚了社会各方面力量的办学积极 性。

中国教育史辅导课件

中国教育史辅导课件

3.师生观:“尊师爱生”和“宽严结合”

十、孔子教育思想的历史贡献




创立私学,实行“有教无类”的教育方针,扩大 教育对象的范围,促进文化学术的下移; 他提出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强调要重 视教育; 他提倡学而优则仕,为封建官僚的政治体制准备 了条件; 他重视古代文化的继承和整理,进行了教材建设, 奠定了后世儒家经籍教育体系的基础; 他总结了教育实践经验,对教育教学方法有新的 创造,他的启发式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原则等都 揭示了许多教育教学规律。 倡导尊师爱生,树立了一个理想教师的典范。

4、汉代太学教育的基本特点 为国家培养“经明行修”的官吏。 御定统一的教材。《五经》是太学法定的教 育课程,如熹平石经。 传经必须遵守“师法”和“家法”。 建立了定期的考试制度:“设科射策” 。 影响:使“学而优则仕”制度化。

三、唐代完备的中央官学体系
1、唐代学制系统:六学二馆 2、唐代学校行政管理与制度 (1)师生来源 (2)入学制度 (3)教学计划 (4)学校管理 3、唐代学校教育制度的特点
第一节 孔子教育思想
一、创办私学与编订“六经” 开创了私人自由讲学的风气 整理和保存了中国古代的文化典籍:六经 二、论教育的社会功能 教育与政治 教育与经济:“庶富教思想 ” 教育与军事 教育与法律
三、论教育的个体功能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 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唯上智与下愚不移。
(2)熙宁---元丰兴学 改革太学,创立“三舍法” 整顿地方官学 改革科举考试的方法与内容 (3)崇宁兴学 重新推行三舍法,并建辟雍,作为太学的“外 学 普遍设立地方官学,并建立县学、州学、太学 三级相互联系的学制系统。 罢科举,改由学校取士。

中国教育史02-第一节课件:清末新政时期的教育改革_38

中国教育史02-第一节课件:清末新政时期的教育改革_38

1905年9月2日,清政府接受了袁世凯、张之洞等人的呼吁, 颁谕旨令立即停罢科举。
至此,中国历史上历时1300年之久的科举考试制度最终宣告终结。
科举制度的废除,标志着 “学而优则仕”教育体系的崩溃, 促使学校教育勃兴。
1905年,为保证现代学制切实执行,开始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 教育行政管理体系。
“忠君”和“尊孔”强调维护专制制度和儒家礼教,体现了传统 教育的根本特征。
尚公、尚武、尚实 与德育、体育和智育相对应,强调实学和国家 本位
虽然此教育宗旨的核心是“忠君”,体现了“中学为体,西学 为用”的思想。
但该宗旨重视德育和体育,培养国民爱国主义,重视知识的应用, 有进步意义。
作为第一个正式宣布的教育宗旨,对以后教育目标的形成产生了 很大影响。
1903年7月,清政府令张百熙、荣庆、张之洞以日本学制为 蓝本,重新拟定学堂章程。 新的章程包括二十个文件,统称奏定学堂章程,又称“癸卯 学制”。
第一个正式颁布并实施的现代学制,对教学宗旨、课程设置、学 校管理等作了规定。
首先,培养目标做了不同规格的要求,打破了培养官僚的单一目的。
其次,增设人文学科、外语、体操、手工、自然学科等课程, 打破儒家经典独尊地位。
1902年,清政府颁布《钦定学堂章程》,称“壬寅学制”,未施 行。壬寅学制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以中央政府名义制定的全国性的 学制系统。
壬寅学制由三段七级构成。 由下至上分为三个阶段:初等、中等、高等教育; 横向上分为三类学校:普通教育、实业教育、师范教育。
中学、师范、高等学堂和大学堂的毕业生,授以贡生、举人 和进士的头衔。 有普及义务教育的思想,也比较重视实业和师范教育,女子 教育排除在外。
1900年,八国联军侵略中国。1901年9月,签订了《辛丑条 约》,矛盾激化。 为了缓和人民的不满情绪,维持封建统治,1901年1月推行 “新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904年1月 朝廷颁布由张之洞、荣庆和 张百熙主持制定的 《奏定学堂章程》。
• 初等小学教育六至十一岁的儿童,课程有 修身、读经讲经、中国文字、算术、格致 (生物和矿物知识)等。修身和读经讲经 在总课时里的比例高达47%。
• 高等小学堂教育十一至十五岁的学生。课 程包括修身、读经讲经、中国文学、算术、 地理等。修身和读经讲经占总课时的39 %。
根据《奏定学堂章程》,大学豫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科设在京师大学堂,高等学堂设在各省 省会,学制三年。
《钦定学堂章程》规定高等学堂开 设伦理课程,内容包括 “外国名人言 行”。而《奏定学堂章程》明确规定人 伦道德课程不准讲授外国伦理,只能讲 授程朱理学。另外,经学是所有学生的 必修课。
“现定各学堂课程,于中国向有之经学、 史学、理学及辞章之学并不偏废,且讲 读研求之法,皆有定程,较向业科举者 尤为详备。查向来应举诸生,平日师无 定程,不免泛骛,……即以中学而论, 亦远不如学堂之有序而又有恒。是科举 所尚之旧学,皆学堂诸生之优为;学堂 所增之新学,皆科举诸生之未备。则学 堂所出之人才,必远胜于科举之所得无 疑矣。”
蔡元培《对于新教育之意 见》
“初等、高等小学堂,以养成国民忠国家、 尊圣教之心为主,……一概毋庸另习洋文, 以免抛荒中学根柢。”
中学堂学制五年,课程有修身、读经讲经、 中国文学、外语、算学和物理等。修身和 读经讲经总课时的28%。
《奏定学堂章程》规定,大学教育包括 三个阶段:一是通儒院,程度相当于研 究生教育;二是分科大学堂,相当于大 学本科;三是大学豫备科和高等学堂, 相当于大学预科。京师大学堂开办八个 分科大学,类似八个学院,学制三到四 年。为首的是经学科大学,内部分为十 一门,相当于十一个系,分别讲授《尚 书》、《论语》等。此外还有政法科大 学、医科大学和格致科大学等。
八、《钦定学堂章程》 和《奏定学堂章程》
1902年8月,朝廷颁布由管学大臣张百熙 主 持制定的《钦定学堂章程》。其中规定: “欧美日本所以立国,国有不同,中国政 教风俗亦自有所以立国之本。所有学堂人 等,自教习、总办、提调、学生诸人,有 明倡异说,干犯国宪,及与名教纲常显相 违背者,查有实据,轻则斥退,重则究 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