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基础知识PPT
合集下载
公共基础知识(全)ppt课件

12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 1.实事求是理论路线的形成与发展 2.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容 3.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意义
13
五、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1.社会主义的本质 2.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3.全面理解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
14
六、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 纲领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特征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7.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26
三、国家公务员制度
1.公务员法的立法意图 2.我国公务员制度的特点 3.公务员的范围与任职条件 4.公务员的义务和权利 5.公务员的职务和级别 6.公务员的录用 7.公务员的考核制度 8.公务员的奖励制度 9.公务员的惩戒 10.公务员的培训、交流与回避 11.公务员工资 12.公务员的辞职辞退 13.公务员申诉控告 14.其他
49
五、文学常识 1.中国古代文学 2.中国现代文学
50
第八章 公文写作与处理 要点: 一、公文基本知识 1.公文的含义 2.公文的特点 3.公文的作用 4.公文写作的整体要求
51
二、党政机关公文规范 1.公文的文种 2.公文的分类 3.公文格式规范 4.公文行文方式与原则
52
三、常用公文写作 1.公文写作的程序 2.机关公文的写作方法、写作要求 3.常用公文种类及适用范围
37
第六章 法律 要点: 一、法学理论基础 1.法的概念和特征 2.法的一般分类 3.法律规范的概念、结构和种类 4.法律规范的效力 5.法的渊源 6.法律关系 7.法的创制 8.法的实施 9.法律监督 10.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 1.实事求是理论路线的形成与发展 2.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容 3.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意义
13
五、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1.社会主义的本质 2.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3.全面理解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
14
六、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 纲领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特征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7.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26
三、国家公务员制度
1.公务员法的立法意图 2.我国公务员制度的特点 3.公务员的范围与任职条件 4.公务员的义务和权利 5.公务员的职务和级别 6.公务员的录用 7.公务员的考核制度 8.公务员的奖励制度 9.公务员的惩戒 10.公务员的培训、交流与回避 11.公务员工资 12.公务员的辞职辞退 13.公务员申诉控告 14.其他
49
五、文学常识 1.中国古代文学 2.中国现代文学
50
第八章 公文写作与处理 要点: 一、公文基本知识 1.公文的含义 2.公文的特点 3.公文的作用 4.公文写作的整体要求
51
二、党政机关公文规范 1.公文的文种 2.公文的分类 3.公文格式规范 4.公文行文方式与原则
52
三、常用公文写作 1.公文写作的程序 2.机关公文的写作方法、写作要求 3.常用公文种类及适用范围
37
第六章 法律 要点: 一、法学理论基础 1.法的概念和特征 2.法的一般分类 3.法律规范的概念、结构和种类 4.法律规范的效力 5.法的渊源 6.法律关系 7.法的创制 8.法的实施 9.法律监督 10.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_公共基础知识精品PPT课件

4.数据的运算:检索、排序、插入、删除、修改等。
14
三、线性表 线性表是最简单的、最常用的一种线性结构。 1.线性表的定义:线性表是n个元素的有限序列,它们
之间的关系可以排成一个线性序列:a1,a2,…… ,ai,…… ,an ,其中n称作表的长度,当n=0 时,称作空表。 线性表(非空线性表)必须同时满足以下3个条件: (1)有且只有一个根结点a1,它无前件。 (2)有且只有一个终端结点an,它无后件。 (3)除根结点与终端结点外,其他所有结点有且只 有一个前件,也有且只有一个后件。
线性表的定义、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结构及其插入与删除运算。
栈和队列的定义、栈和队列的顺序存储结构及其基本运算。
线性单链表、双向链表与循环链表的结构及其基本运算。
树的基本概念,二叉树的定义及其存储结构,二叉树的前序、 中序和后序遍历。
顺序查找与二分法查找算法、基本排序算法(交换类排序、选 择类排序与插入类)。
8
A.二元关系表示方法:一个数据结构可以表示为B=( D、R),其中R用二元组来表示(a、b)。 a表示前 件, b表示后件。 例如,一年四季的数据结构可以表示成: B=(D、R) D={春,夏,秋,冬} R={(春,夏),(夏,秋),(秋,冬)}
B.在图形表示方法中,用中间标有元素值的方框来表示 数据元素,称为数据结点,简称为结点;用一条有 向线段从前件结点指向后件结点(注意:有时可以 省略箭头)来表示元素之间的前后关系。
16
例:正确表示线性表(A1,A2,A3,A4)的顺序结 构是( )
二级公共基础知识
二级公共基础知识
第一章 算法与数据结构 第二章 程序设计基础 第三章 软件工程基础 第四章 数据库设计基础
2
本章要求
14
三、线性表 线性表是最简单的、最常用的一种线性结构。 1.线性表的定义:线性表是n个元素的有限序列,它们
之间的关系可以排成一个线性序列:a1,a2,…… ,ai,…… ,an ,其中n称作表的长度,当n=0 时,称作空表。 线性表(非空线性表)必须同时满足以下3个条件: (1)有且只有一个根结点a1,它无前件。 (2)有且只有一个终端结点an,它无后件。 (3)除根结点与终端结点外,其他所有结点有且只 有一个前件,也有且只有一个后件。
线性表的定义、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结构及其插入与删除运算。
栈和队列的定义、栈和队列的顺序存储结构及其基本运算。
线性单链表、双向链表与循环链表的结构及其基本运算。
树的基本概念,二叉树的定义及其存储结构,二叉树的前序、 中序和后序遍历。
顺序查找与二分法查找算法、基本排序算法(交换类排序、选 择类排序与插入类)。
8
A.二元关系表示方法:一个数据结构可以表示为B=( D、R),其中R用二元组来表示(a、b)。 a表示前 件, b表示后件。 例如,一年四季的数据结构可以表示成: B=(D、R) D={春,夏,秋,冬} R={(春,夏),(夏,秋),(秋,冬)}
B.在图形表示方法中,用中间标有元素值的方框来表示 数据元素,称为数据结点,简称为结点;用一条有 向线段从前件结点指向后件结点(注意:有时可以 省略箭头)来表示元素之间的前后关系。
16
例:正确表示线性表(A1,A2,A3,A4)的顺序结 构是( )
二级公共基础知识
二级公共基础知识
第一章 算法与数据结构 第二章 程序设计基础 第三章 软件工程基础 第四章 数据库设计基础
2
本章要求
公共基础知识PPT精品精品文档

4
考试大纲
考试内容
二、程序设计基础
1、程序设计方法与风格。 2、结构化程序设计。 3、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对象,方法,属性及继承与多 态性。
5
考试大纲
考试内容
三、软件工程基础
1、软件工程的基本概念;软件生命周期概念;软件工具与软 件开发环境。 2、结构化分析方法;数据流图,数据字典,软件需求规格说 明书。 3、结构化设计方法; 总体设计,详细设计。 4、软件测试的方法;白盒测试,黑盒测试,测试用例设计; 软件测试的实施;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 5、程序的调试,静态调试与动态调试。
二叉树
1、二叉树的特点
非空二叉树只有一个根结点。 每个结点最多有左右两棵子树。
2、二叉树的基本性质
第 k 层上最多有 2 k-1个结点 深度为 m 的二叉树最多有 2m-1个结点 任何二叉树叶结点总比度为 2 的节点多一个 n 个节点的二叉树的深度为 [log2n]+1
3、满二叉树
4、完全二叉树
5、二叉树的遍历
3、队列的基本运算
在实际应用中常常使用循环队列。
入队:在队尾位置插入新元素。
出队:取出队头位置的元素。
“上溢”:入队时队列已满。
“下溢”:出队时队列已空。
19
数据结构与算法
线性链表
1、链式存储方式
① 结点由两部分组成:数据域(存储数据)、指针域(指向其前件或后件)。 ② 数据结构的存储空间可以不连续,存储顺序与逻辑关系可以不一致。 ③ 链式存储方式既可以用来表示线性结构,也可以表示非线性结构。
7
考试大纲
考试题型
选择题
10 题
填空题
5题
每题 2 分 每题 2 分
考试大纲
考试内容
二、程序设计基础
1、程序设计方法与风格。 2、结构化程序设计。 3、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对象,方法,属性及继承与多 态性。
5
考试大纲
考试内容
三、软件工程基础
1、软件工程的基本概念;软件生命周期概念;软件工具与软 件开发环境。 2、结构化分析方法;数据流图,数据字典,软件需求规格说 明书。 3、结构化设计方法; 总体设计,详细设计。 4、软件测试的方法;白盒测试,黑盒测试,测试用例设计; 软件测试的实施;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 5、程序的调试,静态调试与动态调试。
二叉树
1、二叉树的特点
非空二叉树只有一个根结点。 每个结点最多有左右两棵子树。
2、二叉树的基本性质
第 k 层上最多有 2 k-1个结点 深度为 m 的二叉树最多有 2m-1个结点 任何二叉树叶结点总比度为 2 的节点多一个 n 个节点的二叉树的深度为 [log2n]+1
3、满二叉树
4、完全二叉树
5、二叉树的遍历
3、队列的基本运算
在实际应用中常常使用循环队列。
入队:在队尾位置插入新元素。
出队:取出队头位置的元素。
“上溢”:入队时队列已满。
“下溢”:出队时队列已空。
19
数据结构与算法
线性链表
1、链式存储方式
① 结点由两部分组成:数据域(存储数据)、指针域(指向其前件或后件)。 ② 数据结构的存储空间可以不连续,存储顺序与逻辑关系可以不一致。 ③ 链式存储方式既可以用来表示线性结构,也可以表示非线性结构。
7
考试大纲
考试题型
选择题
10 题
填空题
5题
每题 2 分 每题 2 分
公共基础知识部分.ppt

A、log2n C、n
B、n/2 D、n+1
分析:
1、查找可分为:顺序查找和二分查找两种。
2、对于长度为n的有序线性表,在最坏情况 下,顺序查找需要比较n次,而二分查找只 需要log2n次。
5、下列对于线性链表的描述正确的是()
A、存储空间不一定连续,且各元素的存储顺序是任意的
B、存储空间不一定连续,且前件元素一定存储在后件元素 的前面
分析: 1、栈、队列和双向链表都是线性结构,而二叉树 是非线性结构。 2、线性结构和非线性结构是从数据的逻辑结构角 度而言,与该数据结构中有多少个元素没有关系, 即使是空二叉树也是非线性结构的。
13、对如下二叉树
A
B
C
D
E
Hale Waihona Puke F进行后序遍历的结果为( )
A、ABCDEF
B、DBEAFC
C、ABDECF
C、存储空间必须连续,且前件元素一定存储在后件元素的 前面
D、存储空间必须连续,且各元素的存储顺序是任意的
分析:
1、线性链表:就是线性表的链式存储。存储空间可以不 连续,各数据结点的存储顺序与数据元素之间的逻辑关系 可以不一致,而数据元素之间的逻辑关系是由指针域来确 定的。
2、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用一组地址连续的存储单元依次 存储线性表的数据元素。缺点:插入删除时移动大量元素; 有“上溢”情况;空间不便于动态分配。
A、219
B、221
C、229
D、231
30、线性表的存储结构主要分为顺序存储结构 和链式存储结构。队列是一种特殊的线性表, 循环队列是队列的_______存储结构。
31、对下列二叉树进行中序遍历的结果是 ______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
三、社会主义革命理论 1.新民主主义社会 2.社会主义改造
8
四、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 1.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2.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 3.社会主义建设的方针政策
9
第三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要点:
一、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1.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2.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 3.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27
四、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五、管理学原理 1.管理的含义和特征 2.管理的过程和基本职能 3.管理的原理和方法
12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 1.实事求是理论路线的形成与发展 2.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容 3.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意义
13
五、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1.社会主义的本质 2.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3.全面理解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
14
六、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 纲领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特征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7.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10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面向21世纪的中 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1.“三个代表”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11
三、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画的最新理 论成果
1.科学发展观的形成 2.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 3.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 4.科学发展观的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
4
四、历史唯物主义 1.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2.社会存在 3.社会意识 4.社会有机体与社会基本结构 5.社会基本矛盾 6.阶级、国家与革命 7.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8.人的本质和价值 9.社会进步和人类解放
5
第二章 毛泽东思想概论 要点: 一、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与历史地位 1.毛泽东思想是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
17
九、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1.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2.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18
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基本方针 5.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6.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19
十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提出的背景和过程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性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
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利条件
5.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
6.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 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之间的关系
7.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
8.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
9.构建和谐社会必须遵循的原则
10.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要重点做好几方面的工作
1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亟需破解的难题
1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加强党的领导
20
十二、我国的对外开放
1.我国对外开放的必然性 2.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 3.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形式和基本格局 4.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15
七、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
1.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战略步骤 2.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4.科教兴国战略 5.建设创新型国家 6.统筹区域发展 7.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16
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1.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24
十六、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1.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
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2.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
化的关键,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 保证 3.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和改进党 的建设
25
第四章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 要点: 一、国体与政体
二、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 1.政府的界定 2.中央人民政府的架构 3.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架构
9.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2
二、唯物辩证法 1.两种根本对立的发展观 2.普遍联系 3.永恒发展 4.规律及其客观性 5.质量互变规律 6.否定之否定规律 7.对立统一规律 8.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 9.科学发展观与唯物辩证法
3
三、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1.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本质 2.实践及其在认识中的作用 3.认识发展的辩证过程 4.认识的真理性及其实践标准 5.认识论和党的思想路线
26
三、国家公务员制度
1.公务员法的立法意图 2.我国公务员制度的特点 3.公务员的范围与任职条件 4.公务员的义务和权利 5.公务员的职务和级别 6.公务员的录用 7.公务员的考核制度 8.公务员的奖励制度 9.公务员的惩戒 10.公务员的培训、交流与回避 11.公务员工资 12.公务员的辞职辞退 13.公务员申诉控告 14.其他
公共基础知识部分
1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要点:
一、辩证唯物论
1.哲学及其基本问题
2.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及其基本形态
3.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实现的伟大变革
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形态和基本特征
5.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及其理论成果
6.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7.辩证唯物主义的运动观
8.辩证唯物主义的意识观
21
十三、“一国两制”和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
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形成和 发展
2.“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实践
22
十四、我国的和平外交战略 1.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2.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3
十五、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
1.建设和保卫社会主义的基本力量 2.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3.发展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
和必然产物 2.毛泽东思想发展的历史进程 3.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6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 1.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和
基本特点 2.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对的两大历史任务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特点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与基本纲领 5.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理论 6.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三、社会主义革命理论 1.新民主主义社会 2.社会主义改造
8
四、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 1.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2.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 3.社会主义建设的方针政策
9
第三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要点:
一、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1.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2.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 3.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27
四、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五、管理学原理 1.管理的含义和特征 2.管理的过程和基本职能 3.管理的原理和方法
12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 1.实事求是理论路线的形成与发展 2.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容 3.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意义
13
五、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1.社会主义的本质 2.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3.全面理解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
14
六、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 纲领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特征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7.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10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面向21世纪的中 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1.“三个代表”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11
三、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画的最新理 论成果
1.科学发展观的形成 2.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 3.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 4.科学发展观的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
4
四、历史唯物主义 1.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2.社会存在 3.社会意识 4.社会有机体与社会基本结构 5.社会基本矛盾 6.阶级、国家与革命 7.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8.人的本质和价值 9.社会进步和人类解放
5
第二章 毛泽东思想概论 要点: 一、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与历史地位 1.毛泽东思想是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
17
九、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1.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2.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18
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基本方针 5.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6.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19
十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提出的背景和过程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性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
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利条件
5.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
6.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 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之间的关系
7.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
8.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
9.构建和谐社会必须遵循的原则
10.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要重点做好几方面的工作
1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亟需破解的难题
1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加强党的领导
20
十二、我国的对外开放
1.我国对外开放的必然性 2.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 3.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形式和基本格局 4.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15
七、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
1.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战略步骤 2.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4.科教兴国战略 5.建设创新型国家 6.统筹区域发展 7.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16
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1.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24
十六、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1.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
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2.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
化的关键,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 保证 3.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和改进党 的建设
25
第四章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 要点: 一、国体与政体
二、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 1.政府的界定 2.中央人民政府的架构 3.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架构
9.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2
二、唯物辩证法 1.两种根本对立的发展观 2.普遍联系 3.永恒发展 4.规律及其客观性 5.质量互变规律 6.否定之否定规律 7.对立统一规律 8.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 9.科学发展观与唯物辩证法
3
三、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1.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本质 2.实践及其在认识中的作用 3.认识发展的辩证过程 4.认识的真理性及其实践标准 5.认识论和党的思想路线
26
三、国家公务员制度
1.公务员法的立法意图 2.我国公务员制度的特点 3.公务员的范围与任职条件 4.公务员的义务和权利 5.公务员的职务和级别 6.公务员的录用 7.公务员的考核制度 8.公务员的奖励制度 9.公务员的惩戒 10.公务员的培训、交流与回避 11.公务员工资 12.公务员的辞职辞退 13.公务员申诉控告 14.其他
公共基础知识部分
1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要点:
一、辩证唯物论
1.哲学及其基本问题
2.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及其基本形态
3.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实现的伟大变革
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形态和基本特征
5.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及其理论成果
6.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7.辩证唯物主义的运动观
8.辩证唯物主义的意识观
21
十三、“一国两制”和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
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形成和 发展
2.“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实践
22
十四、我国的和平外交战略 1.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2.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3
十五、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
1.建设和保卫社会主义的基本力量 2.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3.发展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
和必然产物 2.毛泽东思想发展的历史进程 3.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6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 1.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和
基本特点 2.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对的两大历史任务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特点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与基本纲领 5.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理论 6.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