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归因5
社会归因(社会心理学)
3
在社会归因的研究中,研究者还关注归 因偏差、文化因素、个体差异等对社会 归因的影响,以及社会归因在人际交往 、组织管理、心理治疗等领域的应用。
02
社会归因的基本原理
归因理论与模型
海德的归因理论
强调人的行为是由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共同 作用的结果。
琼斯和戴维斯的对应推断理论
认为人们在归因时会考虑行为者的意图、动 机等内部因素。
责任分散效应
在群体决策中,个体可能 会认为责任被分散到每个 成员身上,从而降低自己 的责任感。
群体冲突与归因分析
利益冲突
不同群体或个体之间因利益分配不均而产生的冲 突。
价值观冲突
因信仰、观念或文化差异而导致的冲突。
沟通障碍
沟通不畅或误解可能导致冲突升级。
群体凝聚力与归因关系
共同目标
当群体成员认同共同目标 时,凝聚力增强,归因于 共同的努力和合作。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将相同行为归因于内部因素。
自我服务偏见
03
人们倾向于将成功归因于自身能力,而将失败归因于外部因素。
归因风格与个体差异
归因风格
指个体在归因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定倾向,如内控型和外控型。内控型个体认为自身能力和努力是决定事情结果 的主要因素,而外控型个体则认为外部力量(如运气、命运等)对事情结果有更大影响。
自尊心脆弱
低自尊个体容易将成功归因于外部因素,而将失败归因于内部因 素,从而维持负面的自我形象。
心理治疗中的归因干预
认知行为疗法(CBT)
通过帮助患者识别和改变不健康的归因模式,以建立更积 极、现实的思维方式。
归因再训练
通过教育和实践,使患者学会将成功归因于内部因素(如努力和能力 ),而将失败归因于外部或可变因素(如运气或任务难度)。
社会归因(社会心理学)
五、归因的后果
(一)原因归因与成功期望
结果 成功 成功 失败 失败 归因 对未来成功的期望 稳定性原因 期望高,继续努力 不稳定原因 期望低,不作努力 稳定性原因 期望低,不作努力 不稳定原因 期望高,继续努力
(二)原因归因与情感反应
1、成功结果原因归因的情感反应
能力 自信(胜任感) 一时努力 激动 持久能力 放松、轻松自在、镇定 个性 提高自尊感 他人的努力 感激 运气 惊讶
结果与结论
被试的报告或行为反应与这种药物 所应该导致的情绪状态不符,而与 假被试的行为表现一致。 假被试的行为表现被真被试作为一 种外部线索,用来标志他们的生理 状态。
Ross的研究
先让被试预期,他们将会受到轻微的电 击,以引起他们的恐惧感; 指导语控制 非恐惧组:实验中出现的噪音,将会使 他们的耳朵产生轻微的阵鸣。 恐惧组:实验中出现的噪音,将会使他 们吓得发抖。
2、稳定性维度与情感反应
成功 → 稳定性 → 希望 成功 → 不稳定 → 惧怕 失败 → 稳定性 → 惧怕 失败 → 不稳定 → 希望 希望、惧怕、失败、焦虑 → 未来的期望
3、控制性维度与情感反应
可控 → 愤怒(指向他人) 内疚(指向自我) 不可控 → 同情(指向他人) 羞愧(指向自我)
(四)归因→情感反应→行动
治疗
说服患者,他的不正常的行为反应 并非外界刺激所引起,而是他自己 腿部的自发运动引起的,因而是可 以控制的。
两个案例的共同点
用一种更正常的解释,来代替患者 原先持有的难以为他个人接受的解 释; 以对患者行为的细心观察为基础; 依赖于特定的理论模型:内部的或 外部的、可控的原因; 使患者的经验正常化。
4、韦纳的动机和情绪归因理论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都亲身经历过成功和 失败的结果,并作出种种的原因推论; 成败结果可以按照努力、能力、任务难 度和运气四个因素进行归因; 这四个因素又可以从原因源、稳定性、 控制性三个维度上加以分类; 不同的原因维度对情感、期望以及行为 选择具有不同的影响。
社会归因(社会心理学)
2023社会归因(社会心理学)ppt•社会归因概述•社会归因细分领域•社会归因的影响•社会归因的案例分析目•社会归因的未来研究方向录01社会归因概述指人们对他人行为原因的解释,即人们如何理解和推断他人行为的原因。
社会归因研究社会归因对于人们的知觉、态度和行为的影响,以及如何影响人际交往和社会结构。
社会心理学社会归因定义社会归因理论发展海德的朴素心理学最早的社会归因理论,强调人们对于他人行为的解释受到自身的信念和预期的影响。
凯利的三度理论认为人们在解释他人行为时需要考虑行为者、行为和环境等多方面因素。
琼斯和戴维斯的对应推断理论强调行为和态度之间的对应关系,认为人们可以通过行为推断他人的态度。
在实验室条件下诱发被试的社会归因过程,通过观察和分析被试的反应和行为来探究社会归因规律。
社会归因研究方法实验法通过观察自然状态下人们的互动过程,记录和分析社会归因现象。
观察法通过问卷、访谈等手段了解被试对于社会事件的社会归因倾向和态度。
调查法02社会归因细分领域角色认知个体对自己所扮演的社会角色的认知和评价。
角色行为个体在社会中由于占据一定的地位,被赋予特定的权利和义务。
角色互动个体与他人的社会互动,以实现角色期望和满足角色需求。
社会角色归因经济地位社会声望文化素养个体的社会声誉和地位,通常与经济地位相关联。
个体的文化背景、受教育程度和审美水平等。
0302 01个体的经济状况,如收入、财富和职业等。
个体在组织中的地位、权力和影响力。
组织权力个体在社会网络中的地位、权力和影响力。
社会权力个体在政治体系中的地位、权力和影响力。
政治权力特定文化中普遍存在的价值观、信仰和习惯。
社会文化归因文化价值观个体对自己所属文化的认同和归属感。
文化认同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不理解和冲突。
文化冲突03社会归因的影响认知失调理论认知失调理论认为,人们通常会尽力减少自己的认知失调,以维护自我概念的统一性。
当面对与自我概念相冲突的信息时,人们可能会改变自己的态度或行为,以减少这种认知失调。
心理学之归因.
因为性格内向,所以多有理智的、有意识的倾向,会逐一仔细的,有意识的分析自己的心身现象,寻找产生的原因,容易对自己感到不满。
在人际关系方面,坦率的人在上级面前尽管拘束,但不会介意,可是神经质者则会逐一意识到自己举止笨拙,表情呆板,脸上发烧等,于是更加拘谨。
三、强烈的完善欲内向型的另一方面是一种极强的自我发展欲望,而且是理智的,意识性的,所以对自己的身心状态和工作要求标准高,往往把一些微不足道的缺点夸大成重大问题而烦恼。
如果强烈的过分欲太过分就会成为完善主义者,对任何事都力求完美而烦恼。
四、敏锐的感受性神经质者具有比一般人敏锐的感受性,他们更容易感到不安和痛苦,一旦执着于此,其对此敏感会加倍痛苦。
五、没有反社会的倾向神经质者,因为症状而变得消极,在某种程度上会对社会产生不满,但没有反社会的倾向,可以说他们不会成为罪犯。
也可以说,他们是具有上等素质的人。
类型:(1)普通神经质:即神经衰弱,包括失眠症、头痛、头重、头脑不清、感觉异常、易兴奋、易疲劳、脑力减退、乏力感、胃肠神经症、劣等感、不必要的忧虑、性功能障碍、眩晕、书写痉挛、耳鸣、震颤、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2)强迫观念症(包括恐怖症):包括社交恐怖(赤面恐怖、对视恐怖、自己表情恐怖等)、不洁恐怖、疾病恐怖、不完全恐怖、学校恐怖、尖锐恐怖、高处恐怖、杂念恐怖等;(3)发作性神经质:心悸发作、焦虑发作、呼吸困难等。
森田疗法的着眼点在于陶冶疑病素质,打破精神交互作用,消除思想矛盾。
其治疗原理可概括为两点:1.“顺应自然”的治疗原理。
森田认为,要达到治疗目的,说理是徒劳的。
正如从道理上认识到没有鬼,但夜间走过坟地时照样感到恐惧一样,单靠理智上的理解是不行的,只有在感情上实际体验到才能有所改变。
而人的感情变化有它的规律,注意越集中,情感越加强;听其自然不予理睬,反而逐渐消退;在同一感觉下习惯了,情感即变得迟钝;对患者的苦闷、烦恼情绪不加劝慰,任其发展到顶点,也就不再感到苦闷烦恼了。
社会归因(社会心理学)
调查法
调查法定义
调查法是一种通过问卷、访谈等手段,收集被调查者的态度、信念、价值观等心理特征的方法。在社会心理学中,调查法常 用于研究社会归因现象。
调查法优点
可以大范围地收集数据,操作简单,成本低。
调查法缺点
调查结果受被调查者回答意愿影响,可能存在误差。
实验法缺点
实验条件与现实情境脱节,实验 结果的外推性受限。
观察法
观察法定义
观察法是一种通过观察和记录被观察 者的行为和表现,以推断其心理状态 和行为原因的方法。在社会心理学中 ,观察法常用于研究社会归因现象。
观察法优点
可以直观地获取被观察者的真实行为 表现,避免被观察者对研究者的依赖 。
观察法缺点
详细描述
企业在招聘员工时,通常会通过筛选简历、面试、背景 调查等多种方式来评估应聘者的能力和素质。其中,社 会归因理论的应用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应聘者的个 性特点、价值观和职业倾向等方面的信息
团队建设中的社会归因应用案例
总结词
在团队建设中,社会归因理论的应用可以帮助团队成 员更好地了解彼此,促进沟通、合作和凝聚力。
提高沟通效率
理解他人的归因有助于更好地 预测和沟通,降低误解和冲突
。
促进合作与团结
共同的归因有利于增强群体凝聚 力,促进合作与团结。
改善人际关系
合理归因有助于化解矛盾,改善人 际关系。
社会归因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心理学
社会归因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 领域,它与其他心理学分支有
着紧密的联系。
社会学
社会学关注社会结构、社会文 化和社会行为,与社会归因密
人际关系与心理健康
社会归因(社会心理学)
1. 海德的朴素心理学理论:海德认为,人们 倾向于将行为归因于内部原因(例如性格或 能力)或外部原因(例如环境或情境)。
2. 凯利的三度理论:凯利提出,人 们在归因时需要考虑三个因素:行 为者、刺激和环境。这三个因素的 不同组合会影响我们的归因判断。
社会归因的理论与模型
3. 琼斯和戴维斯的对应推断理论
详细描述
社会归因是指人们根据有限的观察或信息,对他人或群体的特征进行推断和分 类。然而,这种推断可能受到种族、性别、社会地位等偏见的影响,从而导致 歧视和偏见。
应对策略:增强多元文化意识
总结词
增强多元文化意识是应对社会归因偏见和歧视的有效策略。
详细描述
多元文化意识是指对不同文化背景、信仰和价值观的尊重和 理解。通过增进对不同群体的了解和接触,可以减少刻板印 象和偏见,促进公平对待和包容。
社会调查
通过调查社会群体的行为、态度、信仰等因素,可以更加准确地了 解社会问题的现状和趋势,从而为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社会政策评估
通过评估社会政策的实施效果、影响范围等因素,可以更加客观地评 估社会政策的优劣,从而为社会政策的制定和改进提供参考。
04 社会归因的跨文 化研究
文化差异对归因的影响
关注跨文化适应和心理健康
未来的跨文化归因研究将更加关注跨文化适应和心理健康问题。通过探讨跨文化背景下人们的认知、情感和行为问题,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跨文化适应的过 程和影响因素,并为解决心理健康问题提供更有效的干预和治疗策略。
05 社会归因的潜在 风险与应对策略
偏见与歧视的风险
总结词
社会归因可能导致人们对他人的偏见和歧视,进而产生不公平对待和伤害。
01
心理学与其他社会科 学学科的交叉研究
社会归因(社会心理学)
2023-10-29contents •社会归因的定义与理论•社会归因的过程与机制•社会归因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社会归因的研究方法与技术•社会归因的挑战与未来研究•社会归因案例分析目录01社会归因的定义与理论社会归因是指人们对他人行为原因的推理过程,即将行为归因于个人特质或情境因素。
社会归因关注的是人们如何解释自己和他人行为的原因,以及这种解释如何影响人们彼此之间的互动和行为。
定义与概念01归因理论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50年代,当时社会心理学家开始关注人们如何解释自己的行为和他人的行为。
02归因理论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包括早期的决定论观点和后来的相对主义观点。
03现代归因理论强调了认知过程和情境因素在行为归因中的作用。
1 2 3社会归因理论在教育、管理、政治和社会科学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了解人们的归因过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们的行为和互动,从而为解决社会问题提供帮助。
然而,社会归因理论也受到了一些批评,例如过度简化了复杂的社会行为和情境因素。
02社会归因的过程与机制归因的认知过程观察行为根据行为的表现和情境,对行为的意图进行判断。
判断意图赋予意义形成印象01020403根据一系列的行为和表现,形成对他人整体印象和评价。
观察他人的行为并对其意图和意义进行推断。
将行为的意义赋予到所观察到的行为上,并形成对行为的解释。
人们倾向于把成功归因于自己,而把失败归因于外部因素或他人。
自我服务偏差对应推断偏差群体归因偏差基于一个单一的外部特征,往往做出过于单一和简化的推断。
将群体特征归因于个体,或将个体特征归因于群体。
03归因的偏差与偏见0201情境和环境因素影响人们对行为的归因。
情境因素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影响人们对行为的解释和评价。
文化因素社会角色和群体规范对人们的归因倾向产生影响。
社会角色与群体压力归因的影响因素与机制03社会归因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在人际关系中,人们会通过观察对方的行为和态度来推断其性格和价值观,从而建立信任和合作关系。
社会心理学名词解释归因
社会心理学名词解释归因
归因是社会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个体对他人行为或事件产生的原因进行解释和判断的过程。
当我们观察到他人的行为或面临一种特定情境时,我们往往会尝试寻找一个或多个原因来解释这个行为或事件为何发生。
在归因的过程中,有两种主要的解释方式:内在归因和外在归因。
内在归因意味着我们将事件的原因归因于个体的个人特质、能力、性格或意愿等内部因素。
例如,如果一个学生考试得高分,我们可能会将其归因为他的聪明才智或勤奋努力。
外在归因则指将事件的原因归因于外部环境、情境或其他外界因素。
举个例子,如果一个学生考试不好,我们可能会将其归因为考试难度较高或其他干扰因素。
除了内在归因和外在归因,还有一种常见的归因错误称为属性归因错误。
属性归因错误是指倾向于将他人的行为归因于内部因素,而忽视或低估了外部因素的影响。
例如,当一个人遇到交通堵塞导致迟到时,如果我们过分强调他的个人不守时,而忽略了交通状况的影响,即是属性归因错误。
归因理论在社会心理学中对于理解人们对他人行为的认知和判断具有重要作用。
它帮助我们解释为什么某些人更倾向于将行为归因于个人特质,而其他人更注重外部环境因素。
社会心理学归因
第五章
归因
——我们如何解释他人、自我的行为
第五章 归因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内容提要
1
什么是归因
2
人们是怎样进行归因的
3
归因偏差
4
归因理论应用与局限
第五章 归因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内容提要
1
什么是归因
2
人们是怎样进行归因的
3
归因偏差
的心情
意
(可能提高 (可能提
、可能降第低五章 归高因)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维纳的成就归因理论
❖积极的归因模式
▪ A、成功→能力和努力→自尊、自豪,增强成功期 望→趋向成就任务;
地面某处一定的位置
第五章 归因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什么是归因? ❖归因的概念
▪ 归因是一种对事件因果关系进行解释的社会认 知,影响态度和进而行为。
• 因果关系知觉是解释行为的基本原理;
▪ 归因是利用信息把他人的行为或自己的行为的 原因加以解释和推测。
因果关系的协变
情绪反应
行为 结果
第五章 归因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为何要归因?
❖解释的需要
▪ 对周围环境作出一致性的理解、解释
• 得知人们行动的原因
❖控制的需要
▪ 希望自己对这个世界有一定的控制力与预测力 ,这样人们才会感到安全。
• 预言他人如何行动
第五章 归因
为何要归因?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进化心理学的解释
“归因理论之父”
❖ 基点:人类总是试图从周围世界得出某种意义
社会心理学-第五章_归因
什么是归因? 归因的概念
归因是一种对事件因果关系进行解释的社会认 知,影响态度和进而行为。
• 因果关系知觉是解释行为的基本原理;
归因是利用信息把他人的行为或自己的行为的 原因加以解释和推测。
行为 结果
因果关系的协变 对成败的预期 个体素质 他人言行
情绪反应 归因 期望变化
个体的 行为倾向
刺激
前提
认知
态度
行为倾向
第五章 归因
什么是归因? 归因与科学解释的区别
科学解释是在一定理论指导下,运用比较严密的实验和 逻辑方法进行;而归因主要是指普通个体在日常生活中 的归因,它无需理论指导,也不甚周密。 科学解释力求避免错误,既使出现失误,也往往限于人 类的认识能力,与动机因素无关;而归因却容许错误, 甚至有意出现错误,并且认为这种错误对个体的生活是 有意义的(如借口)。 解释主要侧重于自然现象,往往可以客观地进行研究, 并作出一个事实判断;而归因对象偏重于社会行为,归 因时不可避免地会带上强烈的主观色彩,属于一个价值 判断。
其他推断途径
• 选择性
–行动者在行动中所拥有的自由选择的大小
• 社会要求
–某一行动的社会要求越少,越能反映行动者的真实意图
• 社会角色
–个体的行为是否属于其社会角色相应要求的那部分
• 先前期望
–与期望相悖的行为会使人们对先前的倾向性归因进行反思
第五章 归因
凯利(H. H. Kelley) 的三维归因理论 在吸收海德的基础上提出的共变原则
指我们在解释他人行为时,倾向于将行为归因 于他们的内在特质;而解释自身时倾向于使用 情景因素。
对象:自我与他人 原因
• 对自己和他人行为所拥有的信息量不同 • 知觉显著性或看问题的角度不同
社会心理学对归因理论的解释
社会心理学对归因理论的解释引言:归因理论是社会心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用于解释个体对他人行为的原因归因。
本文将探讨社会心理学对归因理论的解释,包括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对归因的影响,以及归因对个体行为和社会关系的影响。
一、内在因素对归因的影响内在因素指的是个体倾向于将他人行为的原因归因于其内在特质、性格或能力等因素。
根据内在因素的解释,个体往往认为他人的行为是由其内在特质决定的。
例如,当我们看到一个人成功地完成一项任务时,我们倾向于将其归因于他的能力和努力,而不是外部因素。
这种内在因素的归因倾向可以解释为个体对他人行为进行评价和解释时的认知偏差。
二、外在因素对归因的影响外在因素指的是个体倾向于将他人行为的原因归因于外部环境、情境或其他外在因素。
根据外在因素的解释,个体认为他人的行为是由外部因素所驱动的。
例如,当我们看到一个人未能完成一项任务时,我们可能会将其归因于外部因素,如任务的难度或干扰因素,而不是他个人的能力。
外在因素的归因倾向可以解释为个体试图解释他人行为时所面临的信息不完整性和认知限制。
三、归因对个体行为的影响归因理论认为,个体对他人行为的归因方式会影响其自身行为。
当个体将他人的成功归因于内在因素时,他们可能会感到自己缺乏能力或努力,从而降低其自信心和动力。
相反,当个体将他人的成功归因于外在因素时,他们可能会认为自己也能够通过改变环境或利用外部资源来取得成功,从而增强其自信心和动力。
因此,个体的归因方式对其自身行为的动机和表现产生重要影响。
四、归因对社会关系的影响归因理论还指出,个体对他人行为的归因方式会影响其与他人的社会关系。
当个体倾向于将他人行为的原因归因于内在因素时,他们可能会对他人产生偏见和刻板印象。
例如,当一个人失败时,如果我们将其归因于其内在能力的不足,我们可能会对他产生负面评价,从而影响我们与他的关系。
相反,当个体倾向于将他人行为的原因归因于外在因素时,他们可能会更加宽容和理解他人的行为,从而促进积极的社会关系。
心理学 归因
心理学归因归因是心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指个体对事件或行为产生的原因进行解释和判断的过程。
通过归因,我们可以了解人们是如何理解和解释他们自己以及他人的行为,从而影响他们的观念和态度。
本文将探讨归因的定义、类型以及其在社会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中的应用。
一、归因的定义与理论基础归因是指个体对事物、事件或行为产生的原因进行解释和解读的过程。
心理学家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各种归因理论,试图解释人们是如何做出归因的判断和决策。
1. 内部与外部归因内部归因指个体将事件或行为的原因归结于内在特质、能力或个人性格等因素。
例如,当一个人考试取得好成绩时,他可能会将其归功于自己的聪明才智。
外部归因则将事件或行为的原因归结于外部环境、运气或他人的行为等因素。
同样以考试成绩为例,如果一个人的考试成绩较差,他可能会将其归咎于考试难度大或者老师出题不公平。
2. 稳定与不稳定归因稳定归因表示个体将事件或行为的原因归结为永久不变的因素。
例如,一个人认为自己出色的音乐才华是他成功的稳定原因。
相反,不稳定归因则是将事件或行为的原因归结为临时或无法持久改变的因素。
例如,一个人将自己失败的音乐表演归咎于紧张和缺乏准备,这些因素可以通过训练和改变来解决。
3. 控制性归因控制性归因指个体将事件或行为的结果归因于自己或他人的控制能力。
当个体认为自己具有对事件或行为的掌控能力时,他们会更愿意承担责任并采取行动来改变现状。
相反,如果个体将事件或行为的结果视为不可控制的,他们往往会对事态消极应对或采取回避策略。
二、归因的应用1. 社会心理学中的归因在社会心理学中,归因扮演着理解他人和社会行为的关键角色。
通过观察和解释他人的行为原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社会交往、人际关系和群体行为。
- 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我们可以根据其归因方式来判断其个性特点和性格特征,进而影响我们对其的态度和行为。
- 当我们遭遇他人的批评或责备时,理解归因的原理可以避免我们陷入否定和冲突的情绪中。
社会心理学[第五章归因与决策]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第五章归因与决策一、归因及其理论(一)归因的概念归因(attribution),是指人们对他人或自己行为原因的推论过程。
通过归因人们能预测、评价行为,以便对环境和行为加以控制。
人们行为表现的原因有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两种:内部原因是指个体自身具有的、导致其行为表现的品质和特征;外部原因是指个体自身以外的、导致其行为表现的条件和影响。
(二)归因的理论1.海德的朴素心理学美国心理学家海德最早提出归因理论,被誉为“归因理论之父”。
(1)理论要点海德认为,每一个人都具有关于人类行为因果关系的一般理论观点,并由此建立了“朴素心理学”,旨在系统地阐述没有经过训练的观察者如何正确理解他人行动的过程。
归因分为两种类型:内部归因——个体之所以出现某种行为,其原因与个体自身有关;外部归因——个体之所以出现某种行为,其原因与其所处的情境有关。
(2)评价海德的归因理论是一个开创性的工作,他对行为原因所做的个人—环境的划分一直是归因的基础,但他未能对这两点作更进一步深入的探讨和详细的说明。
2.琼斯和戴维斯的相应推断理论琼斯和戴维斯的相应推断理论(the theory of correspondent inferences)扩充和发展了海德的归因理论。
“相应推断”是指外显的行为是由行动者内在的人格特质直接引起的。
(1)了解行动意图一个人之所以采取某种行为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如果能够知道其行为的真正目的,那么对于其个性的推断就会更有把握。
在评定行动者的企图时,需要充分利用有关行动者的知识和能力等方面的信息。
只有与行动意图有关的行为后果,才能用来推断行动者的人格特质。
(2)推断个性本质从行动者意图推断其个性本质的过程中应考虑三个基本因素:①社会赞许性(social desirability)。
“社会赞许”是指某一行为是社会一般人所希望、期待、接受的。
大多数人越喜欢的行为,其社会赞许性也越高。
合乎社会规范或社会期望的行为很难反映一个人的内在特质;而行为的社会赞许性越小,本质归因的可能性就越大,相应推断的可靠性就越高。
社会心理学文化与归因
社会心理学文化与归因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与社会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它探讨了个体在社会环境中的行为、情感和思维。
文化和归因是社会心理学中两个重要的概念,它们对个体的行为和认知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社会心理学与文化1.1 文化的定义和特点文化是指一个群体共同拥有的价值观、信仰、习俗、语言和艺术等方面的共同特征。
它是通过社会传承和交流而形成,并对个体行为产生影响。
1.2 文化对个体行为的影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有不同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和认知方式。
文化因素可以影响人们对自我、他人和世界的看法,以及他们在不同情境中做出决策和行为。
1.3 文化差异研究研究者通过比较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行为差异来探索文化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跨文化研究发现,东方文化更注重集体利益,强调人际关系和团队合作;而西方文化更注重个人利益和自主性。
1.4 文化心理学文化心理学研究了文化对个体心理过程的影响。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在情绪表达、认知风格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上存在差异。
二、社会心理学与归因2.1 归因的定义和类型归因是指个体对他人行为或事件产生原因的解释。
根据归因理论,人们会将行为原因归结于个体内部特征(内在归因)或外部情境(外在归因)。
2.2 影响归因的因素个体在进行归因时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信息可得性、行为一致性、个体特质和文化背景等。
2.3 归因偏差人们在进行归因时可能存在一些偏差,如自我服务偏差(将成功归功于内部特质,将失败归咎于外部情境)和基本属性错误(过分强调个体内部特质而忽视外部情境)。
2.4 文化与归因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对他人行为的解释也存在差异。
西方文化更倾向于内在归因,而东方文化更倾向于外在归因。
这是由于文化对个体自我概念和社会关系的塑造。
三、社会心理学、文化和归因的关系3.1 文化影响归因文化背景会影响个体对他人行为的解释方式。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可能有不同的归因偏好和解释模式。
3.2 归因反映文化价值观个体进行归因时,其内部心理过程反映了其所处文化背景下的价值观和信念。
社会心理学-第五章归因
部分理性: 归因偏差的一种解释
❖经验获得角度
▪ 经验的总结是从结果来追溯原因,不是数学公 式推导。外界可能对结果产生影响的因素实在 是太多了,出现错误的概率还是很高的。
❖理性人假设角度
▪ 人的非理性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归因的偏差。 ▪ 人们的归因不完全是理性的,所得出的原因或
总结出的经验不一定是真理,他们是我们在外 界环境影响下思考的产物。我们对待归因应该 抱以一种更加超脱的心态。
第五章 归因
凯利(H. Kelley) 的三维归因理论
❖三个因素
▪ 行为者自身
▪ 行为所指对象 ▪ 行为产生时的环境因素
❖分析的结果可以得到三方面的信息:
▪ 行为是否与大众相同(大众性或一致性); ▪ 行为是否始终一贯(一贯性); ▪ 行为是否与其他刺激引起的反应有所区别(区别
性)
第五章 归因
• 若两者效果不同,从效果的差异上找到行动的原因,就不 难进一步推断出内部的潜在意向或特征。
▪ 非共同性因素越少,相应推断的可靠性就越高。
行为
效应1
效应2
效应3
读研(名牌 大学自费)
工作(某市 电信局)
提高知识水平 经济压力大 提高自身的地位 提高知识水平 经济收入高 工作稳定
第五章 归因
琼斯和戴维斯的相应推 断理论
第五章 归因
海德的常识心理学(素朴心 理学)
❖海德(F. Heider)的二分法:内部归因和 外部归因
▪ 外在归因:归咎于外在客观环境,如工作条件 、机遇、周围环境、他人等;而且认为大多数 人在同样情景下都会如此反应。
▪ 内在归因:归咎于自身的主观因素,如个人才 能、态度、情绪、性格、兴趣等;
第五章 归因
社会心理学-归因5
不恰当理由心理学
反态度辩护: 人们做出愚蠢、不道德或荒谬的行为之 后,或因为没有好的理由而没有去做一件 值得做的事情之后,说出一些与他们自己 态度相反的话,通过说服自己相信自己所 说的话来为自己的行为寻找内部理由。 我们疯狂抢盐…
记者在东京、板桥、新宿、银座、涉谷等地方的超市和便利店探 访了解,碘盐的购买情况一切正常,只是一些生活用品被购置一空, 多家超市和便利店中的面包、水、电池等生活用品告罄。进货量是平 常的2-3倍,但是碘盐并没有出现抢购现象。对于中国疯狂抢盐的现 象很诧异。 日本东荣汽船株式会社常务浅川晋子表示受到核辐射的日本市民 都没有如此恐慌,远隔海洋的中国却发生这样的情况。中国民众太不 “冷静”, 在东京读书陈心也接到家人电话,除要求他撤离回国外,也抱怨 说超市买盐和酱油难买,甚至希望他在定完机票后,顺便购买几箱碘 盐回国,日本的一包盐是100多日元。
(一)归因理论
韦纳的归因理论
1、人的个性差异和成败经验等影响着 他的归因。 2、人对前次成就的归因将会影响到他 对下一次成就行为的期望、情绪和努力程 度等。 3、个人的期望、情绪和努力程度对成 就行为有很大的影响。
学生轻生/show/u5937pztSg3aVMNw.html
分享: 谁是最成功、最可爱、 最有创造力、最令人崇拜的 中国人?
2002年,中西对比分析大学生的“业绩 评估偏向”问题.分析近300名的美、德大学 生问卷,岳晓东发现,德国大学生提名的创 造性代表人物果然以哲学家、艺术家为先, 政治家、科学家等则排在后面。但美国大学 生的提名结果则相对复杂,很多被提名者具 多重身份,但排名前列没有科学家,也没有 艺术家等。 有研究发现波兰人提名的创造力代表人 物以文学家、哲学家、科学家为主,政治家 绝少上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与决策有关。 2、并且是一个与自己的态度 相矛盾的行为。
Mike吸烟上瘾, 有一天他忽然得到一个消息, 高中时代很要好但许久不曾 联系的ken因肺癌英年早逝。 然后… 他怎么办比较好?
减少失调的办法
一
二
改变某一种认知元素使不协调的关系趋于协调 增加新的认知元素 强调某一元素的重要性
理论分享
能力,根据自己评估个人对该项工作是否胜任; 努力,个人反省检讨在工作过程中曾否尽力而为; 工作难度,凭个人经验判定该项工作的困难程度; 运气,个人自认为此次各种成败是否与运气有关; 身心状况,工作过程中个人当时身体及心情状况是 否影响工作成效; 其他,个人自觉此次成败因素中,除上述五项外, 尚有何其他事关人与事的影响因素(如别人帮助或评 分不公等)。
(一)归因理论
韦纳的归因理论
1、人的个性差异和成败经验等影响着 他的归因。 2、人对前次成就的归因将会影响到他 对下一次成就行为的期望、情绪和努力程 度等。 3、个人的期望、情绪和努力程度对成 就行为有很大的影响。
学生轻生/show/u5937pztSg3aVMNw.html
你留意到了么? 为什么有这样的差异? 我们怎样解释自己或者他人行为的原因。。。
主要内容
一 二
归因的含义 我们需要为自己的行为寻找理由 我们为自己的行为寻找什么理由 归因理论、原则和偏差 四 学习的意义
三
mental health
psychoeducational centre, zhejiang ocean university
《 When prophecy fails 》: 末日信仰团体相信世界末日会来临,世界瞬间 会毁灭,( 比如2012年) 不过外星来的飞船将会搭救他们… 他们散尽钱财,用心等待但是事实结果什么都 没有发生。 然后你(虔诚的信众之一)会怎样解释?
“全能神”1990年代开始在河南出现并扩展至多个省,是 带有政治色彩的邪教派别。该邪教组织敛财骗钱的实例在全国 许多地方都出现过。该邪教组织煽动其成员离家出走,把全部 身心和财产交给教主,致使家庭支离破碎,雪上加霜。 该邪教组织的传播严重干扰了部分群众正常的宗教信仰, 扰乱百姓工作和生活秩序,蒙蔽吸引不明真相的群众,使许多 家庭失去和睦,造成极大的社会危害,随着2012年12月21日即 将来临,各地“东方闪电”组织的破坏活动可能会更加明显甚 至猖獗,有关部门正在严厉打击,并提醒百姓坚决抵制。
糟糕的自我形象
支持自尊的需要有时会和确认自我看法 的需要相冲突。 由于持消极自我看法的人可能会发现他 们并不是表面上的那样,他们往往更偏好 能够证实其消极自我观点的反馈,而不喜 欢具有自我提升作用的反馈,这也就解释 了为什么有些人愿意保持糟糕的自我形象。
三、我们怎样寻找理由
(一)归因理论 (二)归因原则 (三)归因偏差
海德的”自然心理学”
人类动机: 1、对世界形成前后一致的理解的需要 2、控制周围的环境 行为原因: 1、自身之外 2、自身原因
二、我们需要为行为寻找理由
行为最有力的决定因素之一: 维护一个稳定、正面的自我形象。希望 维持一个对自己相对有利的看法,特别是当 证据与自己的美好形象相抵触的时候。 简言之,我们相信自己不会做出愚蠢、 粗鲁、荒谬的事情。
利昂· 费斯汀格, 美国心理学家
对于认知失调的探索及其有 关概念和理论的形成始于195 1年。 从分析地震后产生流言的资 料为出发点,费斯汀格提出了失 调的概念和减少失调的假设,并 对此加以充实和发展,包括了大 众媒体的效应、人际沟通和态度 改变等类似现象,进而形成了认 知失调理论。
认知失调原因
不恰当理由心理学
反态度辩护: 人们做出愚蠢、不道德或荒谬的行为之 后,或因为没有好的理由而没有去做一件 值得做的事情之后,说出一些与他们自己 态度相反的话,通过说服自己相信自己所 说的话来为自己的行为寻找内部理由。 我们疯狂抢盐…
记者在东京、板桥、新宿、银座、涉谷等地方的超市和便利店探 访了解,碘盐的购买情况一切正常,只是一些生活用品被购置一空, 多家超市和便利店中的面包、水、电池等生活用品告罄。进货量是平 常的2-3倍,但是碘盐并没有出现抢购现象。对于中国疯狂抢盐的现 象很诧异。 日本东荣汽船株式会社常务浅川晋子表示受到核辐射的日本市民 都没有如此恐慌,远隔海洋的中国却发生这样的情况。中国民众太不 “冷静”, 在东京读书陈心也接到家人电话,除要求他撤离回国外,也抱怨 说超市买盐和酱油难买,甚至希望他在定完机票后,顺便购买几箱碘 盐回国,日本的一包盐是100多日元。
第五章 行为归因
许多社会心理学家终生都在利用 归因理论而自己却没有察觉。 ——凯利
分享: 谁是最成功、最可爱、 最有创造力、最令人崇拜的 中国人?
2002年,中西对比分析大学生的“业绩 评估偏向”问题.分析近300名的美、德大学 生问卷,岳晓东发现,德国大学生提名的创 造性代表人物果然以哲学家、艺术家为先, 政治家、科学家等则排在后面。但美国大学 生的提名结果则相对复杂,很多被提名者具 多重身份,但排名前列没有科学家,也没有 艺术家等。 有研究发现波兰人提名的创造力代表人 物以文学家、哲学家、科学家为主,政治家 绝少上榜。
三
分享:你如何解决该不该继续某种不良嗜好(如熬夜)的问题?
这样想,是不是能 减少失调。。。
有一对夫妻,他们一直对浪漫、奢华的法国充满 着美好的期待,终于有一天他们决定出发去旅游了。。。
2008年2月11日,他们随团赴法,巴黎奥斯曼大街 的老佛爷旗舰店购物。收银员认为他们使用一张“假钞”, 将他们带入保安部。 经“验证”被确认为“假钞”,店 方叫来警察。警察将该夫妇带至警察局并实施“不人道的” 的盘问和搜查,最终一位银行专家鉴定纸币为真钞。 夫妇俩回到老佛爷旗舰店重新购物付款,再次纸币定 为“假钞”,双方因此冲突。这期间,该夫妇所在整个旅 游团队在老佛爷旗舰店也受到“不公正”待遇,中国游客 对老佛爷旗舰店的做法深表愤怒。 这对夫妻觉得法国依然可“爱”么?你给个说法。。。
5
一、归因
对他人或自己的行为进行分析,指出 其性质或推论其原因的过程。 根据表面的、外在的特征和属性来进 一步对他人的社会行为进行推论和判断。 社会信念与判断
关于归因的研究
《人际关系心理学》海德f. Heider (1958) 《从行为到倾向性——人的知觉中的归因》 Jones & Davis 《社会心理学中的归因理论》凯利
人们做重要决策(决定)的时候,失调不可避 免。因为“我选择了方案X”的想法和“我选择方 案Y可能会更好”的想法是不一致的,这被称为决 策后失调。 人们通过增加对所选择方案的喜爱和减少对其 他方案的喜爱来减少这种形式的失调。
(四)努力和为努力找理由
人们为了获得某样东西付出大量努力,而 这些努力被证实并不值得之后,通常会导 致对努力的合理化,引导人们将他们获得 的东西的消极方面最小化(倾向于提高自 己对该事物的喜欢程度)。 张三是花费很多努力才进入学校某社 团的人中的一个,比那些毫不费力进入该 团体的人们,他明显地更加喜欢该团体。
韦纳 归因 理论
稳定 不稳定
内因 能力 努力
外因 任务难度 运气
“哈佛女孩”的“语录” 对待学习:没有什么特殊方法, 自己要不断摸索,不断改正,直到 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 对待荣誉:对过去的一切要总 结经验教训,最主要的是向前看, 不断超越自己。
我非常刻苦,整天泡在自习室里。一个学 期下来,我在全班100多名学生中进入十强 。这对我是个很大的鼓励。我觉得,通过努力 我可以成为最优秀的学生。
马云经典语录 /sh ow/_imnhpZgoCwnoIW.ht ml
我永远相信只要永不放弃,我们还是有机会的。最后, 我们还是坚信一点,这世界上只要有梦想,只要不断努力, 只要不断学习,不管你长得如何,不管是这样,还是那样, 男人的长相往往和他的的才华成反比。今天很残酷,明天更 残酷,后天很美好,但绝对大部分是死在明天晚上,所以每 个人不要放弃今天。 永远不要跟别人比幸运,我从来没想过我比别人幸运, 我也许比他们更有毅力,在最困难的时候,他们熬不住了, 我可以多熬一秒钟、两秒钟。
合理化陷阱
减少失调的做法可能导致合理化陷阱, 即我们为更加愚蠢和不道高尚的人,也不必总是为自己所做 的每件蠢事或不道德的行为寻找理由。
(三)决策
扭曲我们的好恶 决定的长期性、永久性 不可改变的错觉 不道德行为的决定
岳晓东博士1993年 获得哈佛大学心理学 博士学位。目前是国 内唯一毕业于哈佛大 学的心理学家,香港 城市大学任教,并受 聘但任南京大学、华 南师大、南京师大等 10余所大学客座教授。
2004年展开了第五项研究,在西安、广州、苏州、南京、香港等地取样 了近2000名大学生。政治家依然是内地大学生心目中最成功、最可爱、最有 创造力和最令人崇拜的代表人物,香港大学生也基本如此,只是在最令人崇拜 的中国人提名“三星人物”(歌星、影星、体坛明星)与政治家齐驱并驾。 中国青少年不看重成功的多元化 在教育与研究方法的层面都让我们有所思考。中国大学生对“谁是最可爱 的中国人”之认知偏向政治家,当属于一种狭隘的成功观,成功是多元化的, 不应只将仕途或科技创新的成功人士当作突出代表。大陆大学生对知识的价值 判断似乎仍受科举制度的影响。 真正的状元是科举的状元,成功人士是政界人士。归其原因,与官本位思 想及儒家之“立功、立德、立言”,“学而优则仕”等观念有关,它使得青少 年不能看重成功的多元性与多元化。西方较多元化,一向看重审美方面的突出 表现
(一)认知失调理论
费斯廷格(Leon Festinger): 人的认知包括思维、态度、信念等各个 方面。当两种认知元素之间产生不一致, 就是认知失调,体验到之后会处于不愉快 紧张的状态。 即:因为做了和自己习惯的并且通常是 与正面的自我概念不相符的行为而产生的 不舒服的行为或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