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各单元主观题 解答及评分指导
2020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主观题参考答案
2020年10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主观题参考答案【注意】文中教材指的是8版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自学考试学习读本》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26.简述内容和形式的含义以及二者的相互作用。
[参考答案] 教材P89-90(1)内容是指构成事物的一切要素的总和。
形式是指把内容诸要素统一起来的结构或表现内容的方式。
(2)内容和形式是对立的统一。
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对内容有反作用,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3)内容和形式的相互作用构成两者的矛盾运动,二者是由基本适合到基本不适合,再到新的基本适合的不断发展过程。
27.简述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及其主要表现。
[参考答案] 教材P133(1)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即它在反映社会存在、被社会存在所决定的同时,还具有自身的能动性和独特的发展规律。
(2)表现:①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的非完全同步性;②社会意识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具有不平衡性;③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④社会意识各种形式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⑤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反映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对社会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不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对社会发展起着阻碍的作用。
这是相对独立性重要表现。
28.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是什么?(年4月第16题考过“经济危机的实质”选择题)[参考答案] 教材P196(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
(2)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即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形式和生产的社会化之间的矛盾。
29.简述市场经济条件下调控货币流通量的必要性及主要手段。
(与6年10月第30题基本相同)[参考答案] 教材P222(1)必要性: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社会矛盾。
(2)手段:①公开市场业务。
由中央银行在货币资本市场上公开出售或收购有价证券,调节货币量;②最低准备金率政策。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主观题以及答案
1.如何理解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答案要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在认识与实践之间,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在认识活动中起着决定行动作用。
“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之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
”实践在认识活动中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人们只有通过实践实际地改造和变革对象,才能准确把握对象的属性、本质和规律,形成正确的认识,并以这种认识指导人的实践活动。
第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人们正是在实践的推动下,不断打破认识上的旧框框,突破头脑中的旧思想,引起认识上的新飞跃,从而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前进。
第三,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人们通过实践获得认识,最终目的是为实践服务,指导实践,以满足人们生活和生产的需要。
第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既不能从认识本身得到证实,也不能从认识对象中得到回答,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验证。
总之,认识从实践中产生,为实践服务,随实践发展,并受实践检验。
认识依赖于实践,离开实践的认识是不可能的。
但另一方面,认识特别是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性的理性认识,对实践也有着巨大的指导作用。
2,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主要内容。
实践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活动,是人类社会生活的本质,是人的认识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也是真理与价值统一的基础。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深刻揭示了实践在自然演化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揭示了实践的本质、结构和表现形式,为科学把握认识到本质和规律奠定了基础。
第一,实践的本质。
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社会性的物质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三个基本特征。
第二,实践的基本结构。
实践的主体、客体和中介是实践活动的三项基本要素,三者的有机统一构成实践活动的基本结构。
第三,实践形式的多样性。
人类实践活动形式丰富多样,从内容上看,实践可以分为三种基本类型:物质生产实践、社会政治实践、科学文化实践。
其中,物质生产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各章节的重点和难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各章节的重点和难点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重点: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3、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难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思考题:1、如何科学地理解马克思主义?2、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3、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的特征和品质是什么?4、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是我们行动的指南?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重点:1、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
2、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3、对立统一规律4、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
难点:1、哲学物质概念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问题。
2、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3、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思考题: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2、为什么说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3、联系实际思考矛盾普遍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重要意义。
4、为什么说唯物辩证法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5、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重点:1、科学的实践观及其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通过对实践含义和特点及其决定作用的分析,使学生认清认识的本质,懂得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之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2、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的问题。
通过对真理这三个基本特性的分析,使学生掌握树立客观真理的观点,认清真理的过程性,既唯物又辩证的对待真理的问题,防止出现主观主义、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的错误。
难点:1、对实践是检验真理标准的阐述问题,乃是一个有争议的难题。
其一,实践是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其二,实践的总和才是检验中立的根本标准与实践标准的绝对性是什么样的关系;其三,实践检验与正确理论(人类理性)和逻辑证明的关系问题。
2、价值和价值评价的标准问题。
思考题:1、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反映论?2、如何理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3、为什么说认识过程中第二次飞跃比第一次飞跃意义更加重大?4、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相互关系如何?掌握这一原理对正确认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有何指导意义?5、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什么实践标准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统一?6、如何理解真理和价值的统一?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重点:1、两种对立的历史观及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2022年4月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真题及答案(1)
绝密★启用前2022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代码03709)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
2.应考者必须按试题顺序在答题卡(纸)指定位置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
3.涂写部分、画图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书写部分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签字笔。
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A.古希腊罗马哲学B.德国古典哲学C.近代英国哲学D.近代法国哲学2.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是A.理论联系实际B.更新思想观念C.熟读经典著作D.了解党的文献3.下列各项属于一元论哲学思想的是A.世界万物是普遍联系的B.世界万物有一个共同的本质C.世界万物是可以认识的D.世界万物有多种多样的形态4.实践的基本形式主要有三种。
下列各项属于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形式的是A.种地做工B.教学科研C.社会改革D.治病救人5.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联系与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
其中,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的是事物发展的A.前提和条件B.状态和形式C.动力和源泉D.趋势和道路6.抹杀意识的客观性,把意识说成是纯粹主观自生的,这是一种A.唯心主义的观点B.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C.形而上学的观点D.不可知论的观点7.人们追求符合客观实际的科学认识,归根结底是为了A.透过现象揭示本质B.满足所有人的精神追求C.通过偶然发现必然D.实现对客观世界的改造8.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是A.感觉、概念、判断B.概念、判断、推理C.感觉、知觉、表象D.感觉、知觉、推理9.下列各项正确说明真理问题的是A.真理是“绝对理念”的自我显现B.真理是观念与主体的感觉相符合C.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能动反映D.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10.对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是A.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B.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C.划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标准D.划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标准11.衡量生产力水平的客观尺度是A.生产工具的状况B.劳动对象的广度C.劳动产品的数量D.劳动产品的质量12.下列各项关于社会改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社会改革仅仅是经济领域的变革B.社会改革仅仅是社会心态的改良C.社会改革是制度体制的根本改变D.社会改革是社会体制的改善和革新13.区分普通人物和历史人物,主要是看他们A.社会财富的多寡B.历史作用的大小C.文化水平的高低D.社会贡献的有无14.商品生产者同一劳动过程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是A.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B.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C.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D.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15.以下关于商品使用价值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A.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B.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C.同一物品只能有一种使用价值D.没有使用价值的物品不可能有价值16.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是A.资本完成原始积累B.商品生产者出现两极分化C.劳动力成为商品D.劳动者有人身自由17.必要劳动时间不变,通过工作日的延长而生产的剩余价值是A.绝对剩余价值B.相对剩余价值C.超额剩余价值D.平均剩余价值18.马克思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写作《资本论》的时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处于A.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B.一般垄断资本主义阶段C.私人垄断资本主义阶段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19.各种垄断组织形式中,垄断了某种商品生产和经营全过程的独立的大型垄断企业是A.卡特尔B.辛迪加C.托拉斯D.康采恩20.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指A.资本主义国家与垄断资本相结合的资本主义B.垄断的工业资本与垄断的银行资本相结合的资本主义C.资本主义国家的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相结合的资本主义D.资本主义国家的国有经济与非国有经济相结合的资本主义21.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历史过渡性作了精辟而辩证的论述,他所说的“资本主义的历史任务和存在理由”是指A.资本主义发展了商品经济,繁荣了世界市场B.资本主义提倡自由平等博爱,促进了社会进步C.资本主义推翻了封建统治,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D.资本主义发展了社会生产力,为新生产方式创造了物质条件22.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公开面世的第一个纲领性文件是A.《共产党宣言》B.《法兰西内战》C.《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D.《哥达纲领批判》23.最早在一个国家里建立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是A.正义者同盟B.德国社会民主工党C.俄国布尔什维克D.中国共产党24.下列选项中属于共产主义社会显著特征的是A.按生产要素分配B.各尽所能,按劳分配C.按能力大小分配D.各尽所能,按需分配25.马克思主义认为,共产主义社会将经历两个不同的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是A.产品经济社会B.商品经济社会C.社会主义社会D.自然经济社会第二部分非选择题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自考2019年4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真题及部分答案(主观题)
自考2019年4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真题及部分答案专业:公共课科目:【马原】2019年4月自考公共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题及答案(部分)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
共30分)26.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答案】(1)内因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它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2)外因是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即外部矛盾,是事物变化的条件。
(3)相互关系:内因和外因相互联系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4)内和外的划分因一定条件而具有相对性。
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
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5)在考察单个事物时,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内因,此事物和他事物的关系是外因。
当把上述两个事物作为一个对象来研究时,它们之间的矛盾关系又成了内因。
对同一事物来说,内因和外因也可以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考点】对立统一规律27.为什么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是生产关系的基础【答案】(1)生产关系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①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②由此产生的各种不同的社会集团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③完全以上述两项为转移的产品分配形式。
其中,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是生产关系的基础,它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2)因为它决定整个生产关系的性质;决定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相互关系;决定产品的分配方式它决定整个生产关系的性质【考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28. 简述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条件【答案】(1)商品经济,“自然经济”的对立物,是商品的生产、交换、出售的总和。
商品经济是指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包括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
(2)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一般条件有两个:一是社会分工;二是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的物质利益主体所有【考点】商品经济29. 垄断利润的来源【答案】(1)归根结底是工人阶级和其他。
劳动人民创造的剩余价值,甚至包括一部分必要劳动创造的价值。
(2)垄断利润获得的途径是:第一、加强对本国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的剥削.第二、垄断组织以垄断低价购买非垄断企业的产品,并以垄断高价出售自己的产品来掠夺非垄断企业剥削到的一部分利润.第三、加强对国外人民的剥削.第四、通过资产阶级国家的财政和信贷,对国民收入进行有利于垄断资本家的再分配。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解答整理(全)
目录绪论 (6)1、结合我们的学习谈谈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及在当代的适用性? (6)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6)第一章 (7)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 (7)2、如何理解“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试运用这一观点,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三者是如何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8)3、在追求中国梦的过程中,应该怎样把握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 (8)4、结合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分析科学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9)5、联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说明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重要意义。
(10)6、根据大学生专业学习的实际,说明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10)7、如何在实际工作中坚持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立场?118、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如何处理矛盾和和谐的关系 . 12第二章 (12)1、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反映论? (12)2.如何理解认识和实践、主观和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 123.如何理解真理和价值、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辩证统一关系? (13)4.当代大学生面向未来应当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13)5.为什么说真理是客观的、绝对的又是相对的?把握这一观点对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意义。
(13)6.如何理解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党的思想路线的关系? .. 14第三章 (14)1.马克思认为:“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
这段话蕴涵了哪些唯物史观道理?能够引发我们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些怎样的思考和认识? .. 14 2.当前我国面临着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双重任务,......根据你对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的理解,谈谈在利用科学技术方面我们应该怎样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 (15)3.既然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那么,为什么同一时代条件下人们的思想、观念却丰富多彩、差异很大甚至产生对立呢?搞清这些道理,对于提高自己思想道德修养的自觉性会有什么帮助? (15)4.社会发展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结果,可历史事件又是人们意志的“合力”造成的,两者不矛盾吗?这与“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是怎样的关系? (15)5.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思考和分析我国当前社会基本矛盾的特点和解决这些矛盾的途径。
(马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主观题答案
目录辨析题部分 (5)1)指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
(5)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恩格斯将黑格尔等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结合在一起的产物。
(5)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对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继承。
(5)4)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史在人类思想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6)5)马克思主义是为全人类服务的。
(6)6)人的活动的目的能否实现,取决于人的动机是否善良,意志是否坚强。
(6)7)假定一切物质都具有在本质上跟感觉相近的特性、反映的特性,这是合乎逻辑的。
(6)8)意识是人特有的精神活动。
(6)9)错误的思想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7)10)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机器思维将取代人类思维。
(7)1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7)12)在辩证思维中,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就是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
(7)13)偶然性是科学的敌人。
(7)14)并非所有的现象都表现本质,偶然的、零碎的、稍纵即逝的现象就无本质可言。
(8)15)斗争性是绝对的,因为它不需要任何条件。
(8)16)人们活动的目的能否实现取决于人的动机是否善良,意志是否坚强。
(8)17)旧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在认识论上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承认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8)18)认识的真正任务在于获得感性经验。
(9)19)辨析“感亦须待有物,有物则有感,元物别无感”中所包含的认识论倾向。
(9)20)人的思维是至上的,又是非至上的。
(9)21)思想根本不能实现什么东西,为了实现思想,就必须使用有实践力量的人。
(9)22)古希腊哲学家说:没有理性,眼睛就是最坏的见证人。
(9)23)“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对客观真理的否定。
(9)24)马克思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
(10)25)“真理没有阶级性”的含义是人们对真理的认识与阶级立场无关。
(10)26)改造客观世界就是改造主观世界。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论述题和主观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论述题和主观题论述题三、论述题(备注:参考答案请自行整理)1. 论述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书P28)答:原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首先体现在,意识统一于物质,在统一的物质世界之外,没有任何非物质的存在或非物质的活动。
还体现在,人类社会也统一于物质,主要表现在:第一,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第二,人类获取生活资料的活动是物质性的活动,第三,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方法论意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基石,有助于我们树立唯物主义科学世界观,为我们进一步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也有助于我们确定正确的思想路线和思想方法,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2.论述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在社会存在中的作用(书P107),论述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在社会存在和发展中的决定意义。
(书P108)答:①自然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永恒的、必要的条件,是人们生活和生产的自然基础。
自然地理环境提供了社会生活和生产资料的来源。
自然生态平衡对社会生活起着重要作用。
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平衡,是社会得以正常发展的必要条件。
人口因素也是重要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对社会发展起着制约和影响的作用。
人士从事物质生产活动和其他一切社会活动的主体,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承担者,没有人就没有社会。
②物质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及决定力量。
首先,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其他一切活动的首要前提。
其次,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结构、性质和面貌,制约着人们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等全部社会生活。
最后,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的变化发展决定整个社会历史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形态从低级向高级的更替和发展。
3.论述什么是经济全球化(书P227)用相关哲学理论谈如何利用经济全球化发展我国经济。
马原理主观题和答案
马原理主观题和答案一、题目一题目:列举三个您认为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核心思想,并解释其意义。
答案: 1. 社会历史的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历史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革引起的,它以生产力发展水平为基础,一定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就会产生新的生产关系,这就是社会的历史演进。
这一核心思想强调了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指导我们正确认识社会历史变革的规律,为实现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2.阶级斗争学说: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存在着阶级对立和阶级斗争,这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阶级斗争是不可避免的,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就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这一核心思想引导我们深刻认识到阶级斗争的必然性和普遍性,为推动社会进步、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提供了理论指导。
3.共产主义理想: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是共产主义社会,即人类历史上最高级别的社会形态。
共产主义社会的特点是实现了生产资料的公有制、消除了阶级对立和剥削,实现了人类的全面发展和自由解放。
这一核心思想指引着我们实现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的目标,鼓舞着我们为之奋斗。
这三个核心思想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进步性,对于指导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实现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具有重要意义。
二、题目二题目: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地位是什么?请阐述其意义和作用。
答案: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思想和行动指南,是现代社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历史地位是一种科学的真理,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
马克思主义的意义和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科学性和革命性:马克思主义以唯物史观和阶级斗争学说为基础,充分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并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和策略。
它是一种对社会现象进行科学分析的理论体系,为无产阶级解放运动提供了科学指导。
2.实践性和指导性:马克思主义是与实践相结合的理论,要求对社会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解决方案。
它不仅提供了对社会现象的批判性分析,还为实现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和路径提供了行动指南。
马克思主义概论主观题
简答题1.简述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三个组成部分及其直接理论来源。
答: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19世纪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2.与其他阶级社会的改革相比,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有哪些特点。
答:(1)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是主动的、自觉的、(2)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是从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要求而进行的,因而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有广阔的群众基础。
(3)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可以在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身的范围内,使各种矛盾不断的得到解决。
3.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是什么?答:(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实质上是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
(2)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
(3)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与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另一种是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和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
4.简述垄断阶段竞争依然存在的原因。
答:从历史发展的脉络来看是自由竞争引起生产集中,生产集中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自然而然的走向垄断。
首先,竞争是商品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和核心机制,有商品经济就必然存在的竞争。
其次,从垄断资本主义社会中现实的经济主体来看,虽然在某些部门存在着垄断组织,但也还存在未形成垄断的部门及大量的非垄断企业,这些经济主体之间必然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关系,即使是已形成垄断的部门,也绝大部分是几个垄断企业并存,他们之间本质上依然是相互竞争关系。
因此,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不但存在着竞争而且竞争的主体、形式、内容和激烈程序,都较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有新的发展。
5.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新型的革命政党?答: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新型的革命政党,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与资产阶级政党有着本质区别。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习题答案(全)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思考题及其参考答案第一套(一)单项选择(在下面各题的选项中,请选出最符合题意的1项,并将代表正确选项的字母写在题干的括号内。
)1.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C.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2.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3.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B. 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D.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4.人类进入21世纪,英国广播公司(BBS)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千年思想家”网评,名列榜首的是()A.马克思B.爱因斯坦C.达尔文D.牛顿5.在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中,构成整个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的核心的是()A.马克思主义哲学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科学社会主义D.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参考答案] 1.D 2.A 3.A 4.A 5.C(二)多项选择(在下面各题的选项中,请选出符合题意的选项,并将代表正确选项的字母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
)1.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包括()A.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B.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的列宁主义思想C.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D.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2.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理解马克思主义,包括()A.从创始者的认识成果讲,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B.从阶级属性讲,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C.从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资本主义灭亡、社会主义胜利的科学理论D.从主要构成讲,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参考答案] 1.ABCD 2.ABCD(三)辨析题(要求对所给出命题或观点进行辨别、分析,观点正确,言之成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主观题及答案(中山大学2010吴育林)
中山大学2010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主观题及答案(吴育林)一.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1)1.试论述对马克思主义实践唯物主义的理解。
(1)2.什么是可能性?如何从哲学角度分析可能性情况? (1)3.什么是真理?联系实际分析真理可能转化为谬误的可能性情况。
(2)4. 什么是生产方式?怎么理解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决定因素? (2)二.论述题(两题中任选一题,18分) (2)1.联系实际,论述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中的建构价值。
(2)2.联系实际,概述并分析欧洲大陆理性主义关于现代科技理性的狂飙突进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的困境思想理论。
(3)——————————————一.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32分)1.试论述对马克思主义实践唯物主义的理解。
关于实践,马克思曾用“人的感性存在”或“感性活动”、人的“改变世界的活动”等方式来表达,并强调它是“客观的”、“对象性”的活动。
根据这些,我们可以为“实践”下一个这样的基本定义:实践,是人类特有的、对象性的感性活动,是人类生存发展的特殊本质形式。
实践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1)承认在人的世界之外存在着一个不依赖于的客观物质世界,这是人的活动和生活的前提;(2)人们能够认知和解读的世界以人的实践活动为前提,在人的实践活动之外的客观世界对人而言只能是想像的、可能的、未知的世界;(3)世界万物的性质、功能和意义依赖于人的实践水平、需要和目的。
实践唯物主义实践唯物主义的思维方式的特征:⑴从“实体思维”进入“实践思维”;⑵从客体性思维进入主体性思维;⑶从单向的认知模式走向全面的反映论;⑷从静态的直观思维进入动态的变革思维。
2.什么是可能性?如何从哲学角度分析可能性情况?可能性是指指包含在现实事实之中的、预示着事物发展前途的种种趋势,是潜在的尚未实现的东西。
可从质和量两个层面对可能性进行分析。
就质的角度而言,可从如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是分析可能和不可能;二是分析现实的可能性和抽象的可能性;二是分析是好与坏两种相反的可能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考试主观题答案
1.简述对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的理解答: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其产生有些深刻的社会经济根源、深厚的阶级基础以及鲜明的思想文化渊源。
0.1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内在矛盾的尖锐化,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客观条件;0.2工人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进行反对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统治的斗争,则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准备了阶级基础。
0.3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对于人类文明提出的种种疑问的回答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思想基础。
此外,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定律等自然科学成就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科学文化基础。
2.简述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及唯心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在二者关系问题上的错误答:(1)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是:物质决定意识,物质是第一性,意识是第二性,意识对物质又有能动的反作用。
(2)在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上,唯心主义片面夸大意识的能动作用,否认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肯定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但却忽视意识对物质的能动反作用。
3.简述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相互关系答:1.内涵:(1)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对立和同一及其关系的哲学范畴,对立和同一是矛盾所固有的两种相反而又相成的基本关系或基本属性.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对立面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吸引、相互贯通的趋势和性质.具体表现为:第一,矛盾对立面之间的相互依赖性.互为媒介,相互依存,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对方而孤立地存在和发展.第二,矛盾对立面之间的相互贯通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2)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的属性,体现着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2.关系: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之间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1)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统一表现在二者之间是相互联系、不可分离的关系.即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没有同一性也就没有斗争性.(2),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是相互对立的,矛盾同一性是相对的、有条件的,矛盾斗争性是绝对的、无条件的.4.简述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答:(1)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事物的发展往往是从量变开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主观题汇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目录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2)
第一章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 (2)
第二章认识的本质及其规律 (4)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5)
第四章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及其本质 (7)
第五章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趋势 (9)
第六章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规律 (11)
第七章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12)
余劳动时间而产生的剩余价值。
假定工作日为八小时,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各为四小时,剩余价值率为100。
如果把必要劳动时间缩短一小时,则剩余劳动时间就增加一小时,由此增加的剩余价值即为相对剩余价值。
相对剩余价值的增加,主要取决于。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学习方法和解题技巧(附:各章简答、论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学习方法和解题技巧(附:各章简答、论述)一、课程性质与要求。
1.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各个专业的公共必考课,是为培养和检验自学应考者对马克思主义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掌握及运用能力而设置的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
这门课程的主体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大部分。
这三大部分既各自具有相对独立性,又有严密的逻辑结构,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
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全部理论的基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深刻、最全面、最详细的证明和运用;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和落脚点。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为了使自学应考者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深化对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加深对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各大理论成果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根本任务的理解,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好其他各门课程提供方法论的指导。
2.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以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为主题,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为重点,以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为主线,把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整体,全面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要着重学好唯物的观点,辩证的观点,实践的观点,实事求是的观点,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的观点,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性质、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观点,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观点。
要深入理解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
从生产力、生产关系、政治制度、意识形态等方面认识资本主义的特点,了解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其发展趋势,掌握资本主义一定要被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规律。
要认真学习对未来社会基本特征和发展趋势的科学预见,了解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社会主义在实践中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明确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主观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主观题1 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内容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和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
内容 1、物质和意识何为第一性,这是最基本的问题,如何回答这个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标准;2、思维和存在是否有同一性的问题以及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如何回答这个问题是区分可知论与不可知的标准。
2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定义及其理论意义是什么?物质定义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理论意义 1 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2 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3 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4 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3 不同的哲学是如何理解世界统一性问题的?怎样正确理解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他的物质性?坚持这一原理有何意义?马哲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不仅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具有物质性,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世界是物质的,而物质是运动的,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而物质在运动过程中又有某种相对静止,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物质,运动,时间,空间具有内在统一性。
意义(1).理论意义这一原理是辩证唯物主义整个理论大厦的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系列原理、原则都是以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为基础,为中心的。
(2).实践意义1.既然世界统一于物质,那么在实践中就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2既然世界的统一性是多样性中的统一性,那么在实践中就要把集中统一和灵活多样结合起来,把纪律和个性结合起来,把秩序和自由结合起来,反对专制主义和无政府主义,反对僵化和无序。
3.既然物质是运动的,那么在实践中就要坚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与时俱进,把发展和稳定统一起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主观题及答案
辨析题部分绪论指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
这一说法不准确。
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从广义上理解的马克思主义。
它既包括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也包括经列宁对其继承和发展,推进到新的阶段,并由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等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其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因为只有用发展了的理论才能指导发展了的实践。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恩格斯将黑格尔等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结合在一起的产物。
这一说法是错误的。
黑格尔在他的哲学体系中,把整个自然界、历史和精神的世界描述为是运动和发展的,并努力揭示这种运动和发展的内在联系。
这种辩证法思想是黑格尔哲学体系的“合理内核”。
但是,黑格尔是唯心主义者,在他看来,人们头脑中的思想不是现实事物及其发展过程的反映,而是在世界出现之前就已经存在的“绝对观念”的反映。
这样,一切都被头足倒置了,世界的现实联系完全被颠倒了。
因而,他的辩证法是唯心主义的、不彻底的。
费尔巴哈把自然界和人当做哲学的出发点,大胆地批判了黑格尔的客观唯心主义的哲学体系,提出了自然界是不依赖于任何人的观念而存在的,它是人类赖以生长的基础。
他认为,在自然界和人以外不存在任何东西,宗教幻想创造出来的那些最高存在物只是人的本质的虚幻的反映。
但是,由于他不了解实践活动的意义,不能正确理解人的本质,所以只能从抽象的人出发去考察历史,在社会历史领域又陷人了唯心主义的泥潭。
费尔巴哈在历史观上留下的唯心主义的印记表明,在有关历史和时代的重大问题上,资产阶级哲学大师们的建树不能不受到历史和时代的局限。
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德国古典哲学不是简单地加以拼凑,而是进行了彻底的改造。
首先,抛弃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批判地继承了黑格尔的辩证法,对他的体系和范畴进行了革命的改造。
同时,马克思和恩格斯克服了费尔巴哈的形而上学,改造了他的人本主义唯物论,在科学实践观的基础上,形成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哲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 导论1( 30分)有一种观点认为,阶级性与科学性是不相容的,凡是代表某个阶级利益和愿望的社会理论,就不可能是科学的。
你怎么评价这样的观点?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得分指导:答案字数要求:0~10字0分,11~100字1分,101~300字2分,301字及以上3分。
基本观点:认为这种观点不正确的得5分,认为这种观点正确的不得分。
论据一:阶级性是具体的,阶级性和科学性是否相容的问题关键取决于所指称的阶级是否有自己的私利,从而制约这个阶级对科学的态度。
有该论据的得4分,没有的不得分,不全的酌情给1~3分。
引用材料:正如列宁指出,马克思主义“对世界各国社会主义者所具有的不可遏止的吸引力,就在于它把严格的和高度的科学性(它是社会科学的最新成就)同革命性结合起来,并且不仅仅是因为学说的创始人兼有学者和革命家的品质而偶然地结合起来,而是把二者内在地和不可分割地结合在这个理论本身中”。
引用了列宁讲话材料的得3分,没有的不得分,不全的酌情给1~2分。
马克思主义具有科学性,它是对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
它的科学性表现在:坚持世界的物质性和真理的客观性,力求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如实地认识世界;力求全面地认识客观事物,并透过现象而深刻地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自觉接受实践的检验,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论证了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得5分,没有的不得分,不全的酌情给1~4分。
马克思主义具有革命性,它是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推翻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理论。
它的革命性表现在:坚持唯物辩证法,具有彻底的批判精神,“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
它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毫不隐讳自己的阶级本质,公开申明是为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服务的,坚持了无产阶级解放和人类解放的有机统一。
论证了马克思主义具有革命性的得5分,没有的不得分,不全的酌情给1~4分。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是相互支撑、相互促进、有机统一的。
这种统一不是抽象的先验的,而是以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为基础,并在这种实践中实现的。
这种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的关键,就在于无产阶级的先进性。
正因为无产阶级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者,具有革命的彻底性,它对于科学特别是科学的革命理论有着强烈的渴望。
正如恩格斯所说:“科学越是毫无顾忌和大公无私,它就越符合工人的利益和愿望。
”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相互关系的得5分,没有的不得分,不全的酌情给1~4分。
2( 30分)马克思17岁时在自己的中学作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写道:“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请阅读马克思的这篇作文,并结合你对马克思一生奋斗李成德了解,谈谈你能从中得到怎样的人生启迪?得分指导:答案字数要求:0~10字0分,11~100字1分,101~300字2分,301字及以上3分。
论点一:追求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具有相关论点,并适度展开论述的得10分。
论点二:追求个人理想与人类远大理想的统一。
具有相关论点,并适度展开论述的得10分。
具有其他相关论点:比如,个人、集体、国家之间的正确关系等等,适度给分。
1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1( 30分)辨析题:意识是特殊物质的功能和属性,因而意识是一种特殊的物质。
得分指导:这是一种从正确前提导出错误结论的观点。
意识依赖于物质,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这种特殊物质的功能,但它又与物质有本质的区别。
物质的惟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意识则是对物质的反映,是具有主观特性的精神现象。
意识的本质在于,它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把意识等同于物质,是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
其错误在于抹杀物质和意识的本质区别,歪曲了意识的本质。
观点准确、逻辑清晰、内容丰富、行文流畅,酌情加1-5分。
2( 30分)论述题:辩证的否定观对于我们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和外国经验的意义。
得分指导:辩证的否定观的基本内容是,第一,否定是事物自身内部矛盾发展的结果,是事物的自我否定。
由于事物自身各种矛盾的相互作用,任何事物都包含着两种基本倾向,一种是肯定的倾向即维持事物自身存在的倾向,一种是否定的倾向即破坏其存在促使其灭亡的倾向。
否定的倾向最终总要战胜肯定的倾向,使事物发生质变和转化。
第二,辩证的否定有两个突出的特征,它是发展的环节,又是联系的环节。
通过否定,造成了新事物的出现,使事物发展到新的阶段和水平,但新事物与旧事物又有一定的联,系,它吸取了旧事物中的合理因素,抛弃了其中过时的东西。
第三,辩证的否定就是扬弃,即既克服又保留,克服了旧事物中过时的腐朽的因素,保留了旧事物中合理的有用的因素,是包含了肯定的否定。
辩证的否定观与形而上学的否定观是对立的。
辩证的否定观对于我们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和外国经验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第一,传统文化是我国人民创造的在历史上流传下来的东西,它为我们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供了重要基础。
但是由于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生活方式的变化,传统文化中有一些东西已经过时,并且还有许多属于封建主义性质的腐朽的东西。
因此,我们必须用辩证否定的观点对之进行科学的分析,分清其中的精华和糟粕,吸取其精华拋弃其糟粕,有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并对之发扬光大,这是我们应负的历史责任。
第二,对于外国的经验,我们既要区分其属于普遍适用的经验和只具有个别意义的经验,又要分清其中优秀的东西和腐朽的东西。
既不能照抄照搬外国的先进经验,也不能一味排斥,要采取批判地吸收的态度。
第三,辩证的否定观是我们批判全盘西化论和复古主义的有力思想武器。
全盘西化论和复古主义都是形而上学的表现。
前者对西方文化采取一种非批判的全盘肯定的态度,而对我国传统文化和现有文化则全盘否定,是完全错误的;复古主义则对古代文化全盘肯定,对现代文化全盘否定。
它们都是以割裂肯定和否定的辩证关系为思想根源的,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文化的障碍。
能结合实际进行深入分析论述,言之有据。
2 第二章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1( 30分)辨析题:古希腊哲学家说:没有理性,眼睛是最坏的见证人。
得分指导: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辩证统一的。
感性是理性的基础,理性是感性的指导。
感性只解决现象问题,理性才解决本质问题。
古希腊哲学家的上述命题强调了理性的重要作用,指出离开理性的感性是盲目的,甚至会歪曲事物的真相,这是有合理之处的。
但是,也不能因此而完全否定感性的重要作用。
思路清晰,有自己独到观点。
2( 30分)分析题:闻一多有一次给学生上课,他走上讲台,先在黑板上写了一道算术题:2+5=?学生们疑惑不解。
然而闻先生却执意要问:2+5=?同学们于是回答:“等于7嘛!”闻先生说:“不错。
在数学领域里2+5 =7,这是天经地义的颠扑不破的。
但是,在艺术领域里,2 +5 = 10000也是可能的。
”他拿出一幅题为《万里驰骋》的图画叫学生们欣赏,只见画面上突出地画了两匹奔马,在这两匹奔马后面,又错落有致、大小不一地画了五匹马,这五匹马后面便是许多影影绰绰的黑点点了。
闻先生指着画说:“从整个画面的形象看,只有前后七匹马,然而,凡是看过这幅画的人,都会感到这里有万马奔腾,这难道不是2+5 =10000吗?”运用认识论相关原理分析下列问题:1)、既然在数学领域2+5 =7是颠扑不破的,为什么在艺术领域2 +5 = 10000也是可能的?2)、在认识活动中,正确处理理性与非理性的关系对科学创新有何重要意义?得分指导:在人的认识过程中,除了有理性因素的作用外,还有非理性因素的参与。
非理性因素是指人的情感、意志以及以非逻辑形式出现幻想、想像、直觉、灵感等。
非理性因素对认识活动能起动力、诱导、激发等作用。
在艺术活动中,由于人的认识活动中的想像等非理性因素的作用,使2于+5 = 10000成为可能。
马克思主义哲学既肯定理性因素在认识活动中的主导作用,强调非理性因素要受理性因素的制约,同时也承认非理性因素的重要作用。
科学需要创新才能发展,科学创新是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进行科学创新既要有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对实际问题进行严格的理性分析和逻辑论证;还要具有科学的自信心和科学的怀疑精神,具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力,敢于想像,勇于探索,打破陈规,突破前人的成果及思维模式。
思路清晰,有自己独特观点。
3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1( 30分)请运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原理分析深化改革的客观依据与重要意义。
2( 30分)请结合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谈谈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重要性的认识。
4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1( 30分)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的,但为什么不能由任何一个商品生产者所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来决定呢?得分指导:商品的价值量就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的。
劳动的量是用劳动的持续时间来衡量的,因而商品价值的大小也就取决于生产商品的劳动时间的多少。
但是,商品的价值量,不能由各个商品生产者生产商品所实际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所决定,这是因为:第一,各个商品生产者生产商品的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不同,他们生产同种商品所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也就不同。
如果由各个商品生产者生产商品所实际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所决定,同种商品就不会有同一的价值量,不利于交换的进行。
第二,个别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不利于技术进步。
如果那些生产技术差、生产工具落后、工作懒惰、劳动熟练程度低的商品生产者所生产的商品,因为消耗的个别劳动时间长,所生产的每件商品的价值量就大;而那些生产技术好、生产工具先进、工作勤勉、劳动熟练程度高的商品生产者所生产的商品,因为消牦的个别劳动时间短,所生产的每件商品的价值反而小,那么,这种情况实际上是在鼓励落后,显然是极不合理的,商品的价值不可能这样来决定。
所以,商品的价值不是由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而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观点准确、逻辑清晰、内容丰富、行文流畅,酌情加1-5分。
2( 30分)有人认为,在信息社会里,价值的增长不是通过劳动,而是通过知识实现的,应当用知识价值论取代劳动价值论。
试用所学原理对该观点进行评析。
得分指导:不能用知识价值论取代劳动价值论,此观点的错误在于,没有认清价值的来源。
(1)商品生产过程是各种生产要素结合在一起发挥作用的过程,各种生产要素在商品生产中的作用与劳动创造价值的关系是不同的。
就商品使用价值的生产而言,土地、材料、技术、知识等生产要素是商品使用价值的物质要素,与劳动者的具体劳动一起,共同构成了使用价值的源泉。
但就商品价值的创造而言,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即抽象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