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远镜是谁发明的

合集下载

望远镜发展史

望远镜发展史

望远镜的发展史17世纪初的一天,荷兰小镇的一家眼镜店的主人利伯希(Hans Lippershey),为检查磨制出来的透镜质量,把一块凸透镜和一块凹镜排成一条线,通过透镜看过去,发现远处的教堂塔尖好象变大拉近了,于是在无意中发现了望远镜的秘密。

1608年他为自己制作的望远镜申请专利,并遵从当局的要求,造了一个双筒望远镜。

据说小镇好几十个眼镜匠都声称发明了望远镜,不过一般都认为利伯希是望远镜的发明者。

望远镜发明的消息很快在欧洲各国流传开了,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得知这个消息之后,就自制了一个。

第一架望远镜只能把物体放大3倍。

一个月之后,他制作的第二架望远镜可以放大8倍,第三架望远镜可以放大到20倍。

1609年10月他作出了能放大30倍的望远镜。

伽里略用自制的望远镜观察夜空,第一次发现了月球表面高低不平,覆盖着山脉并有火山口的裂痕。

此后又发现了木星的4个卫星、太阳的黑子运动,并作出了太阳在转动的结论。

几乎同时,德国的天文学家开普勒也开始研究望远镜,他在《屈光学》里提出了另一种天文望远镜,这种望远镜由两个凸透镜组成,与伽利略的望远镜不同,比伽利略望远镜视野宽阔。

但开普勒没有制造他所介绍的望远镜。

沙伊纳做了8台望远镜,一台一台地云观察太阳,无论哪一台都能看到相同形状的太阳黑子。

因此,他打消了不少人认为黑子可能是透镜上的尘埃引起的错觉,证明了黑子确实是观察到的真实存在。

在观察太阳时沙伊纳装上特殊遮光玻璃,伽利略则没有加此保护装置,结果伤了眼睛,最后几乎失明。

荷兰的惠更斯为了减少折射望远镜的色差在1665年做了一台筒长近6米的望远镜,来探查土星的光环,后来又做了一台将近41米长的望远镜。

使用透镜作物镜的望远镜称为折射望远镜,即使加长镜筒,精密加工透镜,也不能消除色象差,牛顿曾认为折射望远镜的色差是不可救药,后来证明过分悲观的。

1668年他发明了反射式望远镜,斛决了色差的问题。

第一台反望远镜非常小,望远镜内的反射镜口径只有2.5厘米,但是已经能清楚地看到木星的卫星、金星的盈亏等(见附图1)。

光学望远镜的发展简介

光学望远镜的发展简介

光学望远镜的发展简介天文学是研究天体和宇宙的科学,观测是天文学研究的主要实验方法.在17世纪以前,天文学家只能用肉眼观测星空中几千个比较亮的天体.17世纪初,伽利略发明了天文望远镜,人类的眼界随之大为开阔,望远镜成了近代天文观测的眼睛.本文就光学天文望远镜的发展作一简单介绍.一、折射式望远镜1.伽利略望远镜图1第一个望远镜是荷兰的一位眼镜商人里帕席于1608年做成的.据说,里帕席无意间将两块镜片重叠并使其相隔一定的距离观看时,发现远处教堂上的风标明显地放大了.于是,他把两块镜片装在一个铜管的两头,发明了最初的望远镜,这引起了许多人的兴趣.1609年,当伽利略得知荷兰人发明了望远镜的消息后,他激动不已,立即亲自动手制作望远镜.他用一个凸透镜作为物镜,一个凹透镜作为目镜,于1609年7月初制成了倍率为3的望远镜,这种望远镜的构造如图1所示,这种光学系统现称为伽利略望远镜.经过进一步的改进,到1610年9月,将倍率提高到了33倍.伽利略用自制的望远镜观察天空,发现了月球表面的环行山、太阳黑子、木星的卫星等一系列重大的天文现象,从此天文学进入了望远镜时代.2.开普勒望远镜图2鉴于伽利略望远镜放大倍数和视场都较小的缺点,1611年,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设计了用两片双凸透镜分别作为物镜和目镜的望远镜,使得放大倍数和视场都有了明显的提高,如图2所示,这种光学系统现称为开普勒望远镜.用这种望远镜看到的像是倒立的,这会使人很不习惯,不过对于天文观测则毫无影响.从17世纪中叶起,开普勒望远镜在天文观测中得到了普遍的应用.当时的望远镜都采用单个透镜作为物镜,存在着严重的色差,为了获得好的观测效果,需要用曲率非常小的透镜,因此镜身越来越长,最长的竟达65米.直至英国光学仪器商杜隆用冕牌玻璃和火石玻璃制造了消色透镜,从此,长镜身望远镜被消色差折射望远镜所取代.二、反射式望远镜图3由于伽利略和开普勒望远镜均存在明显的色差,所以人们又发明了消色差的反射式望远镜.牛顿在清楚地解释了“色差”问题后,于1688年制作了一种与众不同的反射式望远镜.他采用球面镜作为主镜,将金属磨制成一块凹面镜,并在主镜的焦点前面放置了一个与主镜成45°角的反射镜,使经主镜反射后的会聚光经反射镜以90°角反射出镜筒后到达目镜,如图3所示,这种光学系统称为牛顿式反射望远镜.它的球面镜虽然会产生一定的相差,但用反射镜代替折射镜却是一个巨大的成功.图4而法国人卡塞格林设计了另一种反射式望远镜,如图4所示,主镜为凹面镜,副镜为凸面镜,置于主镜的焦点之前,在主镜的中央留有小孔,使光线经主镜和副镜两次反射后从小孔中射出,到达目镜(如图4中F2处).卡赛格林式反射望远镜消除了球差,且焦距很短.以后,英国物理学家赫谢耳又把望远镜的物镜斜放在镜筒中,使平行光经三次反射后汇聚于镜筒的一侧(如图4中F3处).由于反射式望远镜不存在玻璃折射引起的像偏差和色差,像质好、球差小、观察方便,所以当今世界上许多大型天文望远镜都采用反射式.三、折反射式望远镜图5折射望远镜和反射望远镜各有优点,而兼取两者之长的折反射式望远镜最初出现于1814年.1931年,德籍俄国光学家施密特用一块别具一格的接近于平行板的非球面薄透镜作为改正镜,与球面反射镜配合,制成了可以消除球差和轴外相差的施密特式折反射望远镜,如图5所示.这种望远镜光力强、视场大、相差小,适合于拍摄大面积的天区照片,尤其是对暗弱星云的拍效果非常突出.施密特望远镜已经成了天文观测的重要工具.四、哈勃望远镜望远镜的口径越大,所能反射或折射的光线就越多,也就能看到更远更暗的天体.所以望远镜的口径就越做越大,如1960年德国陶登堡的史瓦西天文台安装了球面镜直径为2m的施密特望远镜;1974-1976年,前苏联在克里米亚天文台建造了直径为6m的反射式望远镜.但是,人们后来发现,由于云层的阻挡,大气的扰动,夜空散射光的影响,大型望远镜的实际分辨率比衍射理论计算的结果要低几十倍.于是天文学家们希望能走出大气层,便提出了建造空间望远镜的计划.1990年4月,美国航天飞机“发现者”号将人类建造的第一架空间光学望远镜——“哈勃”望远镜送入了太空轨道.“哈勃”望远镜是一个巨大的光学系统.整架望远镜呈圆柱形,长13.3m,直径4.3m,总重量12.5t.主镜是卡塞格林式反射望远镜,口径2.4m,最后成型的设计精度不超过可见光波长的1/20.然而主镜在抛光、修正时出现了差错,光学系统存在严重的相差.经过一年多时间的论证,于1993年对它进行了一次为期12天的大修.修复后的“哈勃”望远镜不仅消除了相差,分辨率也比原先设计的要好.可以预见,“哈勃”望远镜肩负的探索宇宙奥秘的使命必定能够圆满实现,人类在21世纪对宇宙的认识将会因此而前进一大步.。

伽利略望远镜原理

伽利略望远镜原理

伽利略望远镜原理伽利略望远镜是由意大利天文学家伽利略·伽利莱在1609年发明的一种光学仪器,它的发明标志着现代天文学的诞生。

伽利略望远镜的原理主要基于透镜的光学原理,通过透镜的折射和聚焦作用来观察远处的物体,从而扩大人类对天体的观测范围。

伽利略望远镜的基本结构包括镜筒、目镜和物镜。

镜筒是望远镜的主体,通常由金属或塑料制成,内部安装了物镜和目镜。

物镜是望远镜的前置镜片,它负责收集远处物体的光线并将其聚焦到焦点上,而目镜则是用来放大焦点处的物体,使观察者能够清晰地看到远处的景象。

伽利略望远镜的工作原理是利用透镜的折射作用。

当远处的物体发出光线时,光线经过物镜的折射后会聚集到焦点上,形成一个倒立的实像。

这个实像再经过目镜放大后,观察者就可以看到一个放大的、正立的虚像。

通过这种原理,人们可以观察到远处的天体,比如星星、行星、卫星等。

伽利略望远镜的原理虽然简单,但却为人类对宇宙的探索提供了重要的工具。

在伽利略发明望远镜之前,人们只能靠肉眼观测天体,观测范围受限于人类视力的限制。

而有了望远镜,人们可以放大远处物体的图像,观测到更多的细节,从而对宇宙的了解也更加深入。

除了天文学领域,伽利略望远镜的原理也被广泛应用于其他领域,比如地质勘探、军事侦察、航海导航等。

现代的望远镜已经发展出多种类型,包括折射望远镜、反射望远镜、红外望远镜等,它们都是基于伽利略望远镜原理的延伸和应用。

总的来说,伽利略望远镜的原理是基于透镜的光学原理,通过透镜的折射和聚焦作用来观察远处的物体。

它的发明标志着现代天文学的诞生,为人类对宇宙的探索提供了重要的工具,同时也被广泛应用于其他领域。

伽利略望远镜的原理不仅拓展了人类的视野,也推动了光学仪器的发展,对人类的科学进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初中物理望远镜的发展

初中物理望远镜的发展

望远镜的发展望远镜的发展历史可追溯到17世纪初.最早的望远镜是1608年由荷兰人H.李普希发明制造的.它由单个正透镜作为物镜和单个负透镜作为目镜而组成.伽利略曾自制这种望远镜观察天象,发现木星的卫星和月球表面有山和谷等重要事实,因而被称为伽利略望远镜.随后不久,于1611年在J.开普勒的光学著作中首先论述了望远镜,并于1615年首次制造出以正透镜为目镜的望远镜,被称为开普勒望远镜.伽利略制作的望远镜除了折射望远镜外,还有反射和折反射两类望远镜,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物镜的结构.折射望远镜的物镜由透镜组成;反射望远镜的物镜反射镜组成;折反射望远镜的物镜由透镜和反射镜共同组成.最早的反射望远镜是I.牛顿在1672年制成的,其后又有卡塞格伦、格雷戈里等类型的反射望远镜问世.折反射望远镜也有施密特、马克苏托夫等多种类型.望远镜根据用途可划分为天文望远镜和地景望远镜两大类.①天文望远镜:望远镜成倒像对于天文观测并无妨碍,而视场中有十字叉丝可作为观测定位标志,因此从17世纪中叶起开普勒望远镜就取代了伽利略望远镜在天文观测中的地位.为了对遥远的亮度微弱的天体进行观测和照相,要求物镜孔径尽可能大,以收集尽可能多的光.安装在美国耶凯斯天文台的物镜直径1 m的望远镜是折射望远镜中最大者.目前世界上孔径居于前列的天文望远镜都是反射望远镜,如美国1949年安装在帕洛马山上的望远镜,其主反射镜的直径为5 m,前苏联1976年安装了直径达6 m的望远镜等.牛顿制作的反射望远镜现代天文望远镜不是单纯的目视观测仪器,它要用于照相、光谱分析、光度计量等许多工作领域.例如在物镜焦面上放置照相底片,利用跟踪机构使望远镜光轴始终对准拍摄目标,经过长时间曝光可获得亮度微弱天体的照片,天文望远镜在这种场合已不是一般的望远镜,是当做一台特殊的大型照相机使用的.②地景望远镜:观测地面目标的望远镜统称地景望远镜.开普勒望远镜由于对物体成倒像,只能在对专设目标进行瞄准和测量的大地测量仪器中应用.而在军事上大量需要的各种仪器(如潜望镜、瞄准镜等)中,必须应用成正像的望远镜,各种观察用望远镜也是如此.通常是在开普勒望远镜中加入转像系统以获得正像.转像系统有两类:棱镜转像系统和透镜转像系统.常见的双筒望远镜用放在物镜后面的棱镜系统转像,由于光轴在棱镜系统中迂回转折,可使望远镜的结构十分紧凑,便于随身携带和手持观察.而当望远镜需要很长的镜筒时,便采用透镜转像系统.典型的例子是潜望镜,在其物镜和目镜之间有若干透镜构成透镜转像系统,物镜焦面上的倒像经过透镜转像系统再一次成倒像而变成正像.摘自《中国大百科全书(物理卷)》。

单筒望远镜的历史和发展

单筒望远镜的历史和发展

单筒望远镜的历史和发展望远镜是人类探索宇宙奥秘的重要工具之一,而单筒望远镜作为一种主要的观测装置,具有重要的历史和发展。

本文将以单筒望远镜的历史为主线,介绍其发展过程以及在科学研究和观测领域的重要应用。

单筒望远镜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7世纪。

最早的单筒望远镜是由荷兰物理学家伽利略·伽利莱在1609年发明的。

伽利略发现了用两个透镜组成的光学装置可以放大远处物体的镜头,从而衍生出了单筒望远镜的概念。

这一发明对天文学和观测技术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

在伽利略之后,许多科学家和工程师致力于改进单筒望远镜的设计。

其中最为重要的贡献之一是由伦敦光学学会会员约翰·弗雷德里希·威廉·赫歇尔在18世纪提出的赫歇尔望远镜。

这种望远镜采用了反射镜替代了透镜,可以更好地消除光学畸变,从而提供更清晰的图像。

赫歇尔望远镜在天文观测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同时也为日后望远镜的设计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19世纪是单筒望远镜的发展高峰期。

当时,德国天文学家乔瓦尼·巴蒂斯塔·奥玛尔在论文中提出了复合望远镜的设计概念。

复合望远镜由大口径的物镜和小口径的目镜组成,物镜用于收集光线,而目镜用于放大图像。

这种设计大大增加了望远镜的有效焦距,提高了观测的分辨率和清晰度。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单筒望远镜的设计和性能也得到了进一步改善。

20世纪初,德国天文学家卡尔·伦茨和美国天文学家乔治·伊莱奥特·黑尔共同发明了流行的望远镜设计——黑尔望远镜。

黑尔望远镜采用反射镜和二维探测器,可以收集更多的光线,并将图像转化为数字信号。

这种设计在科学研究和宇宙探索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当代,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单筒望远镜得到了更多的应用。

除了传统的天文观测,它们也被广泛应用于航天、地理勘测、灵长类动物研究和军事领域等其他领域。

单筒望远镜的功能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例如红外线望远镜、遥感望远镜和空间望远镜等。

哈勃望远镜是怎么发明的?没有他们成不了

哈勃望远镜是怎么发明的?没有他们成不了

哈勃望远镜是怎么发明的?没有他们成不了1608年荷兰米德尔堡眼镜师汉斯·李波尔(Hans Lippershey)造出了世界上第一架望远镜。

一次,两个小孩在李波尔的商店门前玩弄几片透镜,他们通过前后两块透镜看远处教堂上的风标,两人兴高采烈。

李波尔赛拿起两片透镜一看,远处的风标放大了许多。

李波尔赛跑回商店,把两块透镜装在一个筒子里,经过多次试验,汉斯·李波尔发明了望远镜。

1608年他为自己制作的望远镜申请专利,并遵从当局的要求,造了一个双筒望远镜。

据说小镇好几十个望远镜眼镜匠都声称发明了望远镜,不过一般都认为汉斯·李波尔是望远镜的发明者。

望远镜发明的消息很快在欧洲各国流传开了,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得知这个消息之后,就自制了一个。

第一架望远镜只能把物体放大3倍。

一个月之后,他制作的第二架望远镜可以放大8倍,第三架望远镜可以放大到20倍。

1609年10月他作出了能放大30倍的望远镜。

伽里略用自制的望远镜观察夜空,第一次发现了月球表面高低不平,覆盖着山脉并有火山口的裂痕。

此后又发现了木星的4个卫星、太阳的黑子运动,并作出了太阳在转动的结论。

几乎同时,德国的天文学家开普勒也开始研究望远镜,他在《屈光学》里提出了另一种天文望远镜,这种望远镜由两个凸透镜组成,与伽利略的望远镜不同,比伽利略望远镜视野宽阔。

但开普勒没有制造他所介绍的望远镜。

沙伊纳于1613年—1617年间首次制作出了这种望远镜,他还遵照开普勒的建议制造了有第三个凸透镜的望远镜,把二个凸透镜做的望远镜的倒像变成了正像。

沙伊纳做了8台望远镜,一台一台地观察太阳,无论哪一台都能看到相同形状的太阳黑子。

因此,他打消了不少人认为黑子可能是透镜上的尘埃引起的错觉,证明了黑子确实是观察到的真实存在。

在观察太阳时沙伊纳装上特殊遮光玻璃,伽利略则没有加此保护装置,结果伤了眼睛,最后几乎失明。

荷兰的惠更斯为了减少折射望远镜的色差在1665年做了一台筒长近6米的望远镜,来探查土星的光环,后来又做了一台将近41米长的望远镜。

望远镜的发明

望远镜的发明

望远镜是十七世纪初,具体地说,是一六零八年秋天由一个荷兰小城密德尔堡的眼镜师李帕西发明的。

据说,他一时心血来潮——也许是替某一位高度近视的顾客配一副合适的眼镜,将一块玻璃的凹透镜(这是矫正近视眼的)与一块玻璃的凸透镜(这是矫正远视眼和老花眼的,亦可用来作放大镜),一前一後搭配放置成同一水平线上,透过两块玻璃看景物,发现远处的物体被放大了,其实应该是拉近了距离。

他用一张羊皮纸卷成一个筒,将两块镜片固定下来,第一个望远镜就此问世。

李帕西称之为“明晰镜”,立刻认识到它的用处,譬如:航海、军事、旅行——当时的荷兰航海业十分发达,又在打仗,马上於一六零八年十月向密德尔堡市议会报告并申请专利三十年。

尽管市议会立即组织了一个委员会对此“明晰镜”审查,且委员们轮流用来望远,一致认为有用,但未给他专利,因为他们听到消息後,便应法国大使之请,准备送一具“明晰镜”给法国国王,不再可能保守秘密了。

於是市议会只给了李帕西一份丰厚的酬金,何谓丰厚?是因原定九百佛罗林金币,由於又让他做一个双筒的,故奖金翻倍。

不给专利的缘故,还有一个自称梅西斯的人在稍後也提出类似申请,其人自称:历时两年试验,发明了同样的望远工具,比李帕西的要看起来清楚得多,如此这般,专利便耽搁下来了。

可这个所谓的梅西斯的家伙又说要改进一番,却一直拿不出来实物,後来居然还来了个人间大蒸发,销声匿迹了。

估计是个江湖骗子,当然也有可能做不出来成品。

据说还有第三个发明者,那就是与李帕西同住一城的另一位眼镜师詹森,他与其父老詹森一起发明了望远镜。

故老传闻老詹森在一五九零年发明了显微镜,或云未必是他发明的。

似乎还有传言是梅西斯去找詹森,却投错了门径,进了李帕西的店铺,李帕西从梅西斯那颇受启发,故而发明了望远镜,等等。

虽然个中有不少耳食之事,却说明了一个事实,即:十七世纪初,望远镜这一简单工具是任一眼镜师可用两块现成的镜片制作出来;事实上,伽利略便独立地做出来了。

不过发明者的荣誉却落在李帕西头上,实属偶然,因其目的并非想制造一架望远镜,结果却歪打正着。

伽利略对物理学的贡献

伽利略对物理学的贡献

伽利略对物理学的贡献
伽利略是文艺复兴期意大利科学家,他是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期科学史上独一无二的杰出人物。

他的重大贡献主要表现在物理学方面,他创立了望远镜的发明,对太阳系的结构提出了新的理论,并开展了关于太空宇航的探索,为科学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伽利略是一位物理学家,他在太空探索中曾取得多项重大成就。

伽利略得出了宇宙中星系间距离的解释,他在“系统世界论”中提出大爆炸理论,提出了人类对宇宙更深刻的认识。

伽利略还发明了望远镜,使其他科学家能够观察更远处的天体,这也是一项重大突破。

他发现了木星的4颗卫星,发现了环绕太阳的八大行星,发现了土星的环,这些发现也为宇宙物理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

伽利略推动了现代物理学的发展,他曾提出了现代力学,物体运动规律和自由落体运动定律等,为世界历史上最重要的物理学理论奠定了基础。

他的新物理学学说改变了物理学的发展方向,引发了物理学的一种新的思维方式,这也成为现代物理理论的基础。

伽利略的贡献不仅仅是发明望远镜,而是开创了新的科学思想,颠覆了传统的物理思想,为后来的科学家们探求更深层次的科学问题奠定了基础。

因此,伽利略在物理学方面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他发明了望远镜,提出了现代物理学的理论,开创了新的物理思想,推动了现代物理学的发展,为物理学的发展和研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为世界物理学留下了不朽的财富。

- 1 -。

望远镜的进化:探索宇宙奥秘的窗口

望远镜的进化:探索宇宙奥秘的窗口

望远镜的进化:探索宇宙奥秘的窗口导言望远镜,作为人类探索宇宙的重要工具,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多次技术革新和进化。

从最早的人眼观测星空,到如今高端现代望远镜的运用,我们已经可以窥探到遥远星系、神秘黑洞甚至宇宙诞生的奥秘。

本文将带领读者一起回顾望远镜的进化历程,探讨望远镜在探索宇宙奥秘中发挥的关键作用。

望远镜的诞生人类对天空的好奇始于古代,而第一台望远镜的发明,则被认为是现代天文学的开端。

1608年,荷兰眼镜制造商汉斯·卢伊克发明了第一台使用两片透镜构成放大功能的望远镜。

这一发明让人类首次得以放大并观察遥远天体,对天文学研究起到了革命性的作用。

光学望远镜时代17世纪后期到19世纪中叶,光学望远镜得到了长足发展。

从最初的折射式望远镜到牛顿反射望远镜的问世,光学原理为人们观测行星、恒星和星系提供了重要工具。

随着精密加工技术和光学原理的不断深入,望远镜的分辨率和观测能力得到了提升,为后续天文研究打下了基础。

射电望远镜的崭新视野20世纪初,射电天文学的兴起标志着望远镜技术的又一次革新。

射电望远镜利用射电信号捕获宇宙中不同波长的信息,填补了光学望远镜无法观测到的空白。

著名的阿雷西博射电天文台和江南射电天文台等设施在射电波段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就,如发现脉冲星、银河中心超大质量黑洞等。

现代多波段综合观测随着科技不断进步,现代天文学开始更加强调多波段综合观测。

X射线、红外线、紫外线等各种波段的望远镜相继建成,通过不同频段信息的叠加分析,科学家们可以更全面地理解宇宙中各种物质和现象。

CHIME射电望远镜、哈勃太空望远镜、查理斯•艾肯全景巡天等项目为我们揭示了更为丰富多彩的宇宙图景。

未来前景与挑战随着人类对宇宙探索需求不断增长,未来望远镜技术将继续向着更高精度、更广覆盖范围发展。

事实上,欧空局、NASA等机构正穷力推动下一代太空大型天文设备——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JWST)等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

望远镜的发展简史

望远镜的发展简史

望远镜的发展简史在1608年,荷兰眼镜制造商汉斯·吕伯津(Hans Lippershey)申请了第一架望远镜的专利。

这架望远镜使用了凸透镜和凹透镜,但其放大倍数仍然相对较低。

在同一年,伽利略·伽利莱(Galileo Galilei)听说了望远镜的发明,并决定亲自制造一架。

他改进了汉斯·吕伯津的设计,并制造出了四倍放大的望远镜。

这架望远镜使他成为首位观测到月球表面、木星的卫星和金星的凹凸痕迹的科学家。

伽利略的望远镜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兴趣,很快在欧洲各地流行起来。

然而,由于望远镜的放大倍数有限,科学家们开始研究更先进的设计。

1644年,西班牙人德纳爵士(Sebastián Tramoys)设计了第一台反射望远镜。

这种望远镜使用曲面镜片反射光线,而不是使用透镜折射光线。

这种设计极大地提高了望远镜的放大倍数和视野。

在1668年,牛顿(Isaac Newton)改进了德纳爵士的反射望远镜设计,制作出了首架牛顿式望远镜。

这种望远镜使用了一个曲面镜和一个扩视器来增大视野。

牛顿式望远镜的设计成为了现代望远镜的先驱。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对望远镜的需求越来越大。

在1800年代,人们开始使用玻璃镜背面涂上银层的实验望远镜。

这种设计消除了玻璃折射光线的问题,并提供了更高的放大倍数。

随着时间推移,望远镜的设计变得越来越复杂和精确。

20世纪初,天文学家汤布里奇(Edward T. Hubbard)开发了一种使用特殊银层的"汤布里奇层"镜片,以提高光学性能。

20世纪中叶,望远镜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在1960年代,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开展了一系列太空探索任务,其中包括阿波罗登月计划。

为了研究太空中的天体,NASA发展了一种全新的望远镜,即哈勃太空望远镜。

哈勃太空望远镜的建造和发射是一个巨大的技术成就,它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清晰和高分辨率的图像。

通过哈勃望远镜,人类观测到了宇宙中无数神秘的天体,包括宜居行星和黑洞等。

牛顿最大的三大发明

牛顿最大的三大发明

牛顿最大的三大发明
一、牛顿提出万有引力。

牛顿作为世界公认三大天才之一,他提出的万有引力是很有名的,在小时候就应该听说过关于牛顿和万有引力的故事,他在树底
下睡觉,苹果砸到了他的头上,他就开始研究苹果为什么会掉下来,最后终于找到了其中的秘密。

人们只知道他被苹果砸了一下,没想
过他为了研究万有引力,付出了多少努力。

在牛顿之前就有人提出过很多关于地球引力的说法,牛顿是在
其基础上延伸的,用了整整二十年的时间,才搞清楚引力的演化,
然后提出了这个观点。

最后用实验也证明了,地球旁边的天体确实
都被地球的引力所吸引着。

二、牛顿发明反射望远镜
牛顿发明的望远镜和其它的望远镜还不同,这是属于反射的。

最开始想制作非球面的,但是一直没有成功,最后才做出了球面反
射镜,在望远镜中有多个反射镜的存在。

所有的大型望远镜都是利
用牛顿的反射望远镜,牛顿制作的望远镜也促进了望远镜的发展。

牛顿把制作的反射望远镜用来当做主镜,光进入望远镜之后就
开始被反射,一直反射到目镜中。

现在这种望远镜已经是属于大众
化的了,但是这款望远镜需要定期的保养和维修,因为主镜是在外
面的,很容易就会脏,价格是属于中等的。

三、牛顿发明微积分
微积分是很令人头疼的,在学习数学时都会遇到微积分的题。

现在微积分已经和很多的工作分不开了,是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知识,微积分有人说是牛顿发明的,有人说是莱布尼茨发明的,关于
到底是谁研究的,当时引发了很大的讨论。

伽利略的生平事迹

伽利略的生平事迹

伽利略的生平事迹伽利略·伽利雷Galileo Galilei,1564-1642,意大利著名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和哲学家,近代实验科学的先驱者。

1590年,伽利略在比萨斜塔上做了“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著名实验,从此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物体下落速度和重量成比例”的学说,纠正了这个持续了1900年之久的错误结论。

1609年,伽利略创制了天文望远镜后被称为伽利略望远镜,并用来观测天体,他发现了月球表面的凹凸不平,并亲手绘制了第一幅月面图。

1610年1月7日,伽利略发现了木星的四颗卫星,为哥白尼学说找到了确凿的证据,标志着哥白尼学说开始走向胜利。

借助于望远镜,伽利略还先后发现了土星光环、太阳黑子、太阳的自转、金星和水星的盈亏现象、月球的周日和周月天平动,以及银河是由无数恒星组成等等。

这些发现开辟了天文学的新时代。

伽利略著有《星际使者》《关于太阳黑子的书信》《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和《关于两门新科学的谈话和数学证明》。

为了纪念伽利略的功绩,人们把木卫一、木卫二、木卫三和木卫四命名为伽利略卫星。

人们争相传颂:“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伽利略发现了新宇宙”。

伽利略为牛顿的牛顿运动定律第一、第二定律提供了启示。

他非常重视数学在应用科学方法上的重要性,特别是实物与几何图形符合程度到多大的问题。

伽利略在帕多瓦大学工作的18年间,最初把主要精力放在他一直感兴趣的力学研究方面,他发现了物理上重要的现象——物体运动的惯性;做过有名的斜面实践,总结了物体下落的距离与所经过的时间之间的数量关系;他还研究了炮弹的运动,奠定了抛物线理论的基础;关于加速度这个概念,也是他第一个明确提出的:甚至为了测量病人发烧时体温的升高,这位著名的物理学家还在1593年发明了第一支空气温度计……但是,一个偶然的事件,使伽利略改变了研究方向。

他从力学和物理学的研究转向广漠无垠的茫茫太空了。

那是1609年6月,伽利略听到一个消息,说是荷兰有个眼镜商人利帕希在一偶尔的发现中,用一种镜片看见了远处肉眼看不见的东西。

望远镜的历史

望远镜的历史

1608年荷兰眼镜匠汉斯·利伯希发明了第一部望远镜。

1609年意大利佛罗伦萨人伽利略·伽利雷发明了40倍双镜望远镜,这是第一部投入科学应用的实用望远镜.此时,德国的天文学家开普勒也提出了另一种天文望远镜,这种望远镜由两个凸透镜组成,与伽利略的望远镜不同,比伽利略望远镜视野宽阔。

但开普勒没有制造他所介绍的望远镜。

沙伊纳于1613年─1617年间首次制作出了这种望远镜,沙伊纳于1613年─1617年间首次制作出了这种望远镜,沙伊纳做了8台望远镜,一台一台地观察太阳,无论哪一台都能看到相同形状的太阳黑子。

因此,他打消了不少人认为黑子可能是透镜上的尘埃引起的错觉,证明了黑子确实是观察到的真实存在。

荷兰的惠更斯为了减少折射望远镜的色差在1665年做了一台筒长近6米的望远镜,来探查土星的光环,后来又做了一台将近41米长的望远镜。

1668年牛顿发明了反射式望远镜,,望远镜内的反射镜口径只有2.5厘米,斛决了色差的问题。

1733年英国人哈尔制成第一台消色差折射望远镜。

1757年,杜隆通过研究玻璃和水的折射和色散,建立了消色差透镜的理论基础,并用冕牌玻璃和火石玻璃制造了消色差透镜。

从此,消色差折射望远镜完全取代了长镜身望远镜。

1758年伦敦的宝兰德也制成同样的望远镜,他采用了折射率不同的玻璃分别制造凸透镜和凹透镜,把各自形成的有色边缘相互抵消。

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一台折射式望远镜直径为102厘米,安装在雅弟斯天文台。

1793年英国赫瑟尔(William Herschel),制做了反射式望远镜,反射镜直径为130厘米,用铜锡合金制成,重达1吨。

世界上现有的8架70厘米以上的折射望远镜有7架是在1885年到1897年期间建成的,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1897年建成的口径102厘米的叶凯士望远镜和1886年建成的口径91厘米的里克望远镜。

1845年英国的帕森(William Parsons)制造的反射望远镜,反射镜直径为1.82米。

世界上第一台望远镜谁发明的?伽利略望远镜原理

世界上第一台望远镜谁发明的?伽利略望远镜原理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世界上第一台望远镜谁发明的?伽利略望远镜原理导语:据《科学美国人》网站报道,意大利天文学家、物理学家伽利略1609年发明了人类历史上第一台天文望远镜。

据《科学美国人》网站报道,意大利天文学家、物理学家伽利略1609年发明了人类历史上第一台天文望远镜。

他先观测到了月球的高地和环形山投下的阴影,接着又发现了太阳黑子,此外还发现了木星的4个最大的卫星。

自那以后,科学技术已经获得了长足进步,光学技术的腾飞促使科学仪器不断更新。

当今最先进的地面望远镜具有庞大的结构,直径达10米的灵活转动镜片。

然而,现代高级的天文望远镜都是在前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伽利略望远镜的原理物镜是会聚透镜而目镜是发散透镜的望远镜。

光线经过物镜折射所成的实像在目镜的后方(靠近人目的后方)焦点上,这像对目镜是一个虚像,因此经它折射后成一放大的正立虚像。

伽利略望远镜的放大率等于物镜焦距与目镜焦距的比值。

其优点是镜筒短而能成正像,但它的视野比较小。

把两个放大倍数不高的伽利略望远镜并列一起、中间用一个螺栓钮可以同时调节其清晰程度的装置,称为“观剧镜”;因携带方便,常用以观看表演等。

伽利略发明的望远镜在人类认识自然的历史中占有重要地位。

它由一个凹透镜(目镜)和一个凸透镜(物镜)构成。

其优点是结构简单,能直接成正像。

你可以用很低的费用制作一架伽利略式望远镜。

从文化用品商店买一块直径、焦距大一些的眼镜片作为物镜和一块焦距、直径较小的透镜作为目镜。

用胶水和小槽把两块镜片装在硬纸筒内,再做一个简单的台座,于是一架能够看到月亮上的群山、银河中的繁星和木星的卫星的望远镜便制成了。

生活常识分享。

望远镜鼻祖——伽利略『科学家』

望远镜鼻祖——伽利略『科学家』

望远镜鼻祖——伽利略『科学家』伽利略·伽利莱(Galileo Galilei,1564年2月15日-1642年1月8日),意大利物理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及哲学家,科学革命中的重要人物。

1609年8月21日,伽利略展示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架按照科学原理制造出来的望远镜。

1642年1月8日卒于比萨。

伽利略被誉为“现代观测天文学之父” 、“现代物理学之父” 、“科学之父”及“现代科学之父”。

他的贡献主要分为下列六个方面力学伽利略是第一个把实验引进力学的科学家,他利用实验和数学相结合的方法确定了一些重要的力学定律。

他根据杠杆原理和浮力原理写出了第一篇题为《天平》的论文。

不久又写了论文《论重力》,第一次揭示了重力和重心的实质并给出准确的数学表达式,因此声名大振。

与此同时,他对亚里士多德的许多观点提出质疑。

伽利略对运动基本概念,包括重心、速度、加速度等都作了详尽研究并给出了严格的数学表达式。

尤其是加速度概念的提出,在力学史上是一个里程碑。

有了加速度的概念,力学中的动力学部分才能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而在伽利略之前,只有静力学部分有定量的描述。

伽利略还提出过合力定律,抛射体运动规律,并确立了伽利略相对性原理. 伽利略在力学方面的贡献是多方面的。

天文学他是利用望远镜观测天体取得大量成果的第一位科学家。

这些成果包括:发现月球表面凹凸不平,木星有四个卫星(现称伽利略卫星),太阳黑子和太阳的自转,金星、木星的盈亏现象以及银河由无数恒星组成等。

他用实验证实了哥白尼的“地动说”,彻底否定了统治千余年的亚里士多德和托勒密的“天动说”。

哲学他一生坚持与唯心论和教会的经院哲学作斗争,主张用具体的实验来认识自然规律,认为实验是理论知识的源泉。

他不承认世界上有绝对真理和掌握真理的绝对权威,反对盲目迷信。

他承认物质的客观性、多样性和宇宙的无限性,这些观点对发展唯物主义的哲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但由于历史的局限性,他强调只有可归纳为数量特征的物质属性才是客观存在的。

关于望远镜的作文

关于望远镜的作文

关于望远镜的作文望远镜是一种用来观察远处物体的光学仪器,它可以帮助我们看到平常无法观察到的景象,是人类探索宇宙的重要工具之一。

望远镜的发明和应用,为人类认识宇宙提供了重要的帮助,也使我们对宇宙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望远镜的发展历程和作用。

望远镜的发明可以追溯到17世纪初,当时荷兰人汉斯·利普希奥德发明了第一台望远镜。

这种望远镜是由两块透镜组成的,通过透镜的放大作用,可以将远处的物体放大,使人们能够清晰地观察到远处的景象。

这一发明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望远镜的使用也逐渐普及起来。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望远镜的种类和功能也不断得到了改进和提升。

现在,望远镜已经成为了天文学家和科研人员观测宇宙的重要工具,它们可以帮助人们观测星体的运行轨迹、天体的表面特征等,为人类对宇宙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数据和资料。

望远镜在观测宇宙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它们可以帮助人们观测到一些平常无法看到的景象,比如行星的表面特征、星云的形态等。

此外,望远镜还可以帮助人们观测到一些遥远的星体,比如星系、星云等,这些观测数据对于人类认识宇宙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除了在天文观测方面,望远镜在其他领域也有着重要的应用。

比如在地质勘探、环境监测等方面,望远镜都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

它们可以帮助人们观测到一些平常无法观测到的景象,为科研人员提供重要的数据和资料。

总的来说,望远镜是一种重要的光学仪器,它在人类认识宇宙、地球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望远镜的种类和功能也在不断得到改进和提升,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望远镜会为人类认识宇宙、地球等方面提供更多的帮助。

望远镜是谁发明的

望远镜是谁发明的

望远镜是谁发明的望远镜是一种利用透镜或反射镜以及其他光学器件观测遥远物体的光学仪器。

那么望远镜是谁发明的呢?接下来小编为大家介绍望远镜的由来,一起来看看吧!望远镜的由来1608年荷兰米德尔堡眼镜师汉斯·李波尔(Hans Lippershey)造出了世界上第一架望远镜。

一次,两个小孩在李波尔的商店门前玩弄几片透镜,他们通过前后两块透镜看远处教堂上的风标,两人兴高采烈。

李波尔赛拿起两片透镜一看,远处的风标放大了许多。

李波尔赛跑回商店,把两块透镜装在一个筒子里,经过多次试验,汉斯·李波尔发明了望远镜。

1608年他为自己制作的望远镜申请专利,并遵从当局的要求,造了一个双筒望远镜。

据说小镇好几十个望远镜眼镜匠都声称发明了望远镜。

与此同时,德国的天文学家开普勒也开始研究望远镜,他在《屈光学》里提出了另一种天文望远镜,这种望远镜由两个凸透镜组成,与伽利略的望远镜不同,比伽利略望远镜视野宽阔。

但开普勒没有制造他所介绍的望远镜。

沙伊纳于1613年─1617年间首次制作出了这种望远镜,他还遵照开普勒的建议制造了有第三个凸透镜的望远镜,把二个凸透镜做的望远镜的倒像变成了正像。

沙伊纳做了8台望远镜,一台一台地观察太阳,无论哪一台都能看到相同形状的太阳黑子。

因此,他打消了不少人认为黑子可能是透镜上的尘埃引起的错觉,证明了黑子确实是观察到的真实存在。

在观察太阳时沙伊纳装上特殊遮光玻璃,伽利略则没有加此保护装置,结果伤了眼睛,最后几乎失明。

荷兰的惠更斯为了减少折射望远镜的色差在1665年做了一台筒长近6米的望远镜,来探查土星的光环,后来又做了一台将近41米长的望远镜。

望远镜的基本原理望远镜是一种用于观察远距离物体的目视光学仪器,能把远物很小的张角按一定倍率放大,使之在像空间具有较大的张角,使本来无法用肉眼看清或分辨的物体变清晰可辨。

所以,望远镜是天文和地面观测中不可缺少的工具。

它是一种通过物镜和目镜使入射的平行光束仍保持平行射出的光学系统。

发明望远镜的人的故事

发明望远镜的人的故事

发明望远镜的人的故事
从上古时代到现代,人类一直在探索宇宙的奥秘。

但是,要真正了解宇宙,必须对天空进行观察。

在这方面,发明望远镜的人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就是荷兰人汉斯·卡西尼。

他是一个受过天文学教育的工程师,在17世纪初叶成为了法国皇家天文学家。

当时,很多人都使用了最好的望远镜来观察天空,但卡西尼意识到,只要不断改进它们,就能更好地观测到远处的天体。

卡西尼的观测方法是通过对比两个不同焦距的镜片。

他注意到,较长焦距的镜片能够放大天体,但会使图像更加模糊。

反之,较短焦距的镜片能够得到更清晰的图像,但放大比例小。

然而,把两个镜片叠在一起,问题就解决了。

在卡西尼之后,许多科学家和工程师们也继续改进望远镜。

其中最杰出的是荷兰人克里斯蒂安·惠更斯,他发明了一种新的望远镜类型,称为光学望远镜。

这种望远镜不使用凸透镜,而是使用凸面镜。

这让投影更加清晰,并为望远镜在天文学中的应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无论是卡西尼还是惠更斯,他们都为发展现代望远镜奠定了基础。

如今,望远镜在天文学、航天学、地球科学和其他科学领域中都得到广泛应用。

但我们不能忘记这些天文学家和科学家创造出的开创
性技术,使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宇宙的奥秘。

同时,这也告诉我们要不断创新,不断改进,以便进一步探索未知的领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angyuanjing.php?id=65望远镜是谁发明的
望远镜是一种利用凹透镜和凸透镜观测遥远物体的光学仪器。

利用通过透镜的光线折射或光线被凹镜反射使之进入小孔并会聚成像,再经过一个放大目镜而被看到。

又称“千里镜”。

望远镜的第一个作用是放大远处物体的张角,使人眼能看清角距更小的细节。

望远镜第二个作用是把物镜收集到的比瞳孔直径(最大8毫米)粗得多的光束,送入人眼,使观测者能看到原来看不到的暗弱物体。

1608年荷兰人汉斯·利伯希发明了第一部望远镜。

1609年意大利佛罗伦萨人伽利略·伽利雷发明了40倍双镜望远镜,这是第一部投入科学应用的实用望远镜。

17世纪初的一天,荷兰小镇的一家眼镜店的主人利伯希(Hans Lippershey),为检查磨制出来的透镜质量,把一块凸透镜和一块凹镜排成一条线,通过透镜看过去,发现远处的教堂塔尖好象变大拉近了,于是在无意中发现了望远镜的秘密。

1608年他为自己制作的望远镜申请专利,并遵从当局的要求,造了一个双筒望远镜。

据说小镇好几十个眼镜匠都声称发明了望远镜。

望远镜是一种用于观察远距离物体的目视光学仪器,能把远物很小的张角按一定倍率放大,使之在像空间具有较大的张角,使本来无法用肉眼看清或分辨的物体变清晰可辨。

所以,望远镜是天文和地面观测中不可缺少的工具。

它是一种通过物镜和目镜使入射的平行光束仍保持平行射出的光学系统。

根据望远镜原理一般分为三种。

BOSMA博冠望远镜.
一种通过收集电磁波来观察遥远物体的仪器。

在日常生活中,望远镜主要指光学望远镜。

但是在现代天文学中,天文望远镜包括了射电望远镜,红外望远镜,X射线和伽马射线望远镜。

近年来天文望远镜的概念又进一步地延伸到了引力波,宇宙射线和暗物质的领域。

或者再经过一个放大目镜进行观察。

日常生活中的光学望远镜又称“千里镜”。

它主要包括业余天文望远镜,观剧望远镜和军用双筒望远镜。

常用的双筒望远镜还为减小体积和翻转倒像的目的,需要增加棱镜系统,棱镜系统按形式不同可分为别汉棱镜系统(RoofPrism)(也就是斯密特。

别汉屋脊棱镜系统)和保罗棱镜系统(PorroPrism)(也称普罗棱镜系统),两种系统的原理及应用是相似的。

个人使用的小型手持式望远镜不宜使用过大放大倍率,一般以3~12倍为宜,倍数过大时,成像清晰度就会变差,同时抖动严重,超过12倍的望远镜一般使用三角架等方式加以固定。

与此同时,德国的天文学家开普勒也开始研究望远镜,他在《屈光学》里提出了另一种天文望远镜,这种望远镜由两个凸透镜组成,与伽利略的望远镜不同,比伽利略望远镜视野宽阔。

但开普勒没有制造他所介绍的望远镜。

沙伊纳于1613年─1617年间首次制作出了这种望远镜,他还遵照开普勒的建议制造了有第三个凸透镜的望远镜,把二个凸透镜做的望远镜的倒像变成了正像。

沙伊纳做了8台望远镜,一台一台地观察太阳,无论哪一台都能看到相同形状的太阳黑子。

因此,他打消了不少人认为黑子可能是透镜上的尘埃引起的错觉,证明了黑子确实是观察到的真实存在。

在观察太阳时沙伊纳装上特殊遮光玻璃,伽利略则没有加此保护装置,结果伤了眼睛,最后几乎失明。

荷兰的惠更斯为了减少折射望远镜的色差在1665年做了一台筒长近6米的望远镜,来探查土星的光环,后来又做了一台将近41米长的望远镜。

使用透镜作物镜的望远镜称为折射望远镜,即使加长镜筒,精密加工透镜,也不能消除色象差,牛顿曾认为折射望远镜的色差是不可救药的,后来证明是过分悲观的。

1668年他发明了反射式望远镜,解决了色差的问题。

第一台反射式望远镜非常小,望远镜内的反射镜口径只有2.5厘米,但是已经能清楚地看到木星的卫星、金星的盈亏等。

1672
年牛顿做了一台更大的反射望远镜,送给了英国皇家学会,至今还保存在皇家学会的图书馆里。

1733年英国人哈尔制成第一台消色差折射望远镜。

1758年伦敦的宝兰德也制成同样的望远镜,他采用了折射率不同的玻璃分别制造凸透镜和凹透镜,把各自形成的有色边缘相互抵消。

但是要制造很大透镜不容易,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一台折射式望远镜直径为102厘米,安装在雅弟斯天文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