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疆域、行政区划、人口与民族地理知识点

合集下载

中国地理第一章、第二章知识要点

中国地理第一章、第二章知识要点

第一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1.1中国的疆域伟大的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位于东、北半球,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海陆兼备。

辽阔的疆域:陆地大国:①国土辽阔陆地领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②陆界20000多千米③陆上邻国14个。

海洋大国:①辽阔海域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②海岸线长18000多千米③隔海六国印尼马来文莱菲律宾日本韩国最北黑龙江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54度N;最东黑龙江与乌苏里江汇合处135度E。

最南曾母暗沙4度N。

最西帕米尔高原73度E。

我国幅员辽阔,疆域广大,陆地总面积约万平方千米,差不多与整个欧洲的面积相等,在世界各国中居第位。

我国是世界上重要的海洋大国,大陆海岸线长达18000多千米,是世界上海岸线最长的国家之一。

我国海域分布有面积在500平方米以上的岛屿6500多个。

我国领海的宽度是22.22公里(12海里)。

我国管辖的海域面积约300万平方千米。

众多的邻国:我国陆上国界漫长,达2万平方千米,接壤的国家共有14个(顺口溜):东朝鲜、北蒙古、东北西北俄罗斯;西部哈吉塔阿巴;西南印度尼丹;南部还有缅老越。

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个(顺口溜):印尼马文菲日韩。

§1.2中国的行政区划历史上的行政区划:现行行政区划:基本上划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县级市)、乡(乡)级。

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

台湾是我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教材:八年级上册第8页§1.3中国的人口数量世界第1:第五次人口普查:我国总人口为12.95亿、占世界1/5。

目前人口数为13亿。

增长速度较快:1人口基数大2由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医疗卫生条件改善,平均寿命延长,人口死亡率有大幅度的下降。

分布疏密不均:腾冲——漠河,我国分布人口的疏密。

人口多处特点人口少处特点东部地区人口多;沿海、沿河、沿湖地区人口多;平原、盆地人口多;经济和交通运输发达地区人口多;城镇密集、工业发达的地区人口多;汉族地区人口多。

复习课件中国地理中国疆域行政区划人口和民族

复习课件中国地理中国疆域行政区划人口和民族
总结词
反对民族分裂
详细描述
维护国家统一和反对民族分裂是中国政府一 贯坚持的原则。对于任何形式的民族分裂行 为,中国政府都将采取坚决措施予以打击。 同时,加强民族团结教育,提高各族人民的 爱国主义意识和国家认同感,也是维护国家
统一和民族团结的重要举措。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详细描述: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共有56个民族。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 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分布格局,汉族人口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少数民族则广泛 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
民族构成和分布
总结词
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详细描述
中国各民族的分布特点是“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即汉族在广大地区分散居住,少数民族则多聚居在一 定区域内,各民族之间相互交错杂居。这种分布格局有利于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也促进了民族文化的多样 性和丰富性。
03
市级
包括地级市、自治州、盟等。
乡级
包括乡镇、街道办事处等。
05
04
县级
包括县、自治县、县级市等。
行政区划的变迁
历史变迁
中国的行政区划经历了多次变化, 如秦朝实行郡县制,唐朝实行道
州县制,元朝实行行省制等。
改革历程
新中国成立后,行政区划进行了 多次改革,如1988年设立海南省 和恢复重庆市,2012年设立新疆 维吾尔自治区和宁夏回族自治区
民族政策和民族关系
总结词
相互尊重与包容
详细描述
在中国,各民族之间相互尊重与包容是维护 民族关系的重要原则。不同民族之间在交往 过程中,应该尊重彼此的文化和风俗习惯, 理解彼此的差异和特点,以实现和谐共处。 同时,政府和社会也应该积极推动不同民族 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增进相互了解和友谊。

中国疆域、行政区划、人口和民族

中国疆域、行政区划、人口和民族

哈萨克斯坦 吉尔吉斯斯坦 塔吉克斯坦 阿富汗 巴基斯坦 印度 蒙古
俄罗斯
朝鲜
中 国 的 邻 国
尼伯尔
不丹 缅甸
老挝
越南
日本
韩国
菲律宾
马来西亚 印度尼西亚
文莱
隔 海 相 望 的 国 家
▲指出我国陆上共有的14个邻国:
东朝鲜,北蒙古 东北、西北俄罗斯 西部哈吉塔阿巴 西南印尼丹 南部还有缅老越 韩国、日本、菲律宾、 马来西亚、文莱、 印度尼西亚
中 黑龙江与乌苏里江 国 主航道中心线的相 领 交处(135°E附近) 土 四 至 点
南沙群岛的曾母 暗沙(4°N附近)
▲量算我国的南北、东西距离:
南北跨纬度近50度,约5500千米 东西跨经度近60度,约5200千米
▲这么大的范围对我国的发展有哪些优越性?
1) 发展农业生产:我国纬度位置包含了热带、温带,所处温度带 多,使我国的农业种植方式丰富,为我国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 了有利条件。 2)发展对外交往:可以通过陆地同中亚、南亚、西亚、欧洲等地 直接往来,如古代的“丝绸之路”,也可以通过海洋同海外各国 往来,如明代的“郑和七下西洋”等。 3)发展海洋事业:可以发展海上航运、海水养殖、开发海洋资源 等等。其他方面还有像修建港口、码头,建设海上娱乐设施等等 4)其他方面:纬度丰富跨度大,自然景观,旅游业发达。
我国有56个民族,壮族(1500万)最多,400万以上的有 满、回、苗、维吾尔、彝、土家、蒙古、藏等,主要分布 在西南、西北、东北等边疆。 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 各民族不论大小,一律平等。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 民族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傣族
蒙古族:那达慕
朝 鲜 族 : 东 北

第一章 中国的疆域与人口知识点

第一章 中国的疆域与人口知识点

第一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一、中国的疆域(南北跨度大导致南北气温差异显著)(东西跨度大导致东西时间差异,东早)我国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位居世界第三位。

我国领土大部分在北温带,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各地时间采用“北京时间”。

领海:从海岸基线向海上延伸到12海里的海域。

我国濒临的海洋(自北向南):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我国的内海:渤海和琼州海峡。

岛屿:台湾岛、海南岛。

三、众多的邻国1. 我国陆上国界漫长,达2万多千米。

2. ㈠陆上邻国(14个):朝鲜、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

(与其中的越南、朝鲜两国海岸相邻)㈡隔海相望的国家(6个):日本、韩国、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二、行政区划1、我国现行的行政区划基本上划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县级市)、镇(乡)2、在我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23省,5自治区,4直辖市,2特别行政区),记住它们的位置、轮廓、简称和行政中心(参照课本P8和P9,注意易错字)。

4、特殊省级行政区域单位①跨纬度最广的是海南省。

跨经度最广的是内蒙古自治区。

②地处纬度最高的是黑龙江省。

纬度最低的是海南省。

③全部处于热带的是海南省。

④邻国最多的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邻省最多的是内蒙古自治区、陕西省。

⑤面积最大的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面积最小的是澳门特别行政区。

⑥人口最多的是广东省。

人口最少的是澳门特别行政区。

⑦同时濒临黄、渤海的是辽宁省、山东省。

⑧北回归线自西向东穿过的省是云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广东省、台湾省。

三、中国的人口1、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总人口为13.7亿(2010年),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20%。

2、人口最多的是广东省,最少的是澳门特别行政区。

人口数量8000万以上的省区:广东、山东、河南、四川。

3、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4、人口分布:东多西少,以黑龙江省的黑河市至云南省的腾冲县(黑河-腾冲线)为界。

七年级地理中国的疆域和人口知识点

七年级地理中国的疆域和人口知识点

我国的疆域和人口知识点一、疆域我国是世界上面积第三大的国家,疆域辽阔,东起东经60度12分的黑龙江龙江口,西至东经73度40分的帕米尔高原的康定门(我国与塔吉克斯坦、巴基斯坦的边界地区),南起北纬3度52分的琼州海峡,北至北纬53度32分的黑龙江中游黑龙江与额尔古纳河汇合的地点。

1. 地理位置我国位于东亚,处于北温带、亚热带和热带之间,地处世界东经73°40′至135°03′、北纬18°03′至53°33′之间。

东临黄(东海、南海)、东海(琉球岛属于日本)、南濒东、南我国海,西隔新疆、青藏高原与中亚、南亚接壤,北与俄罗斯、蒙古、朝鲜三国相邻。

2. 地理环境我国地形复杂多样,有平原、高原、丘陵、盆地和山地等地貌类型。

我国地形横断面具有东高西低、东北高西南低的特点。

我国地质构造多样,地震、地层滑坡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发。

气候带式和地形地貌分异。

地理环境对我国的自然资源分布和人口分布产生了重要影响。

3. 区划我国行政区划分为省级、地级、县级和乡级四级。

二、人口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人口分布不均衡,东部人口密集,中西部人口稀疏。

我国人口的数量和分布,我国的人口政策和人口问题是我国地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1. 人口数量2021年1月,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20年末,我国常住人口1442万人。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大国之一。

2. 人口分布人口东部多,西部少,东部地区包括东北地区、北京、天津、河北、山西省、山东省、江苏省、浙江省、福建省、广东省、海南省等。

西部地区包括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青海省、四川省、重庆市、贵州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区等。

3. 人口政策我国实施了一系列的人口政策,包括计划生育政策等。

4. 人口问题我国的人口问题主要包括老龄化问题、人口过多问题、城乡差异等。

未来,我国的人口问题将是一个持续关注的话题。

结语我国的疆域和人口知识是地理学重要内容,对于了解我国的地理环境和人口分布有重要意义。

地理:中国的疆域、行政区划、人口和民族

地理:中国的疆域、行政区划、人口和民族

【00新课导入】 :【01学习目标】 :了解我国的疆域与行政区划。

【02知识呈现和学法指导】【背诵下图和划线部分】知识点一:我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1)优越的位置①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南部部分地区位于热带。

②海陆位置:东临太平洋,背靠亚欧大陆,海陆兼备。

(2)辽阔的疆域①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

在下图中填出四至点。

②管辖的海域:面积约300万平方千米,自北向南包括a渤海,b黄海,c东海,d南海。

(3)众多的邻国(4)行政区划共有34个省级行政区域,其中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知识点二:我国的人口和民族(1)众多的人口——13.7亿(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2)统一的多民族国家①人口数量:汉族人口最多,约占全国的92%,少数民族中,壮族人口最多。

②民族分布特点:汉族和少数民族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03预习探究】“祖国的宝岛,我可爱的家乡……辽阔的海域无尽的宝藏……”读图回答1~2题。

1.黄岩岛是我国的固有领土。

上图中,表示黄岩岛的是()A.甲岛B.乙岛C.丙岛D.丁岛2.2012年5月,我国首座深水钻井平台在南海首钻成功,其重要意义在于()①宣示我国对南海的主权②行使对钻井平台周边我国海域的管辖权③解决我国目前石油对外依存度过高的问题④标志我国能够独立进行深海油气资源开发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04限时达标】(2018·孝感模拟)读下面四幅图,回答1~2题。

1.2008年10月14日上午11时,中俄两国在黑瞎子岛上举行“中俄界碑揭牌仪式”,标志着半个黑瞎子岛回到祖国怀抱。

该岛位于()A.①图中B.②图中C.③图中D.④图中2.我国东方第一镇——乌苏镇市场上集聚的境外商人,最可能来自相邻国家()A.朝鲜B.韩国C.俄罗斯D.蒙古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2010年)数据显示,离开户口登记地在居住地居住半年以上的人口为26 139万人,比2000年增加11 700万人;东部沿海地区的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上升。

中国地理知识提纲

中国地理知识提纲

中国地理知识提纲第一章中国的位置、疆域和行政区划一、中国的地理位置1、纬度位置及其优越性2、海陆位置及其优越性二、中国的疆域1、领土面积2、四个至点3、陆上疆界与邻国4、我国海域5、隔海相望的国家6、岛屿、半岛、海峡、内海三、中国的行政区划1、三级划分2、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位置、形状、简称、行政中心3、面积最大: 新疆跨经度最广:内蒙古跨纬度最广:海南省邻国最多:新疆邻省最多:内蒙古和陕西海岸线最长:广东岛屿最多:浙江少数民族种类最多:云南第二章人口和民族一、人口总数最多的国家总人口数:第六次人口普查:13.47亿,世界第一人口数量前五位的省区:河南、山东、广东、四川、江苏二、人口分布不均1、密度:135人/平方千米,是世界平均的3倍2、人口空间分布特点:东南多,西北少,以黑河----腾冲线为界(分口分布地理界线)原因:东南地区地形气候水源土壤农业交通经济人口和城镇密集;西北地区深居内陆,地形气候水源土壤农业以畜牧业为主,交通和经济不发达,人口稀少。

三、中国的人口增长1、历史时期:人口增长缓慢。

原因是2、新中国成立以来:人口增长快。

原因是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哪些困难?3、20世纪70年代以来: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明显下降,进入现代型。

原因:计划生育政策四、中国的民族1、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社会主义国家。

56个民族2、汉族人最多,占92%,少数民族中壮族人最多3、各民族的分布特征:大杂居、小聚居。

汉族分布遍及全国,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等边疆地区一、中国的主要地形区(一)主要山脉 (二)四大高原(三)四大盆地熟记书上相应的表格内容 (四)三大平原(五)三大丘陵小结:山脉构成我国地形骨架二、中国地形地势特征1、地势西高东低,大致呈三级阶梯2、地形类型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三、中国的主要地质灾害 1、地震(1)我国地震多发的原因: 、 、 三大板块交界处,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 和 (2)我国四大地震带:2、火山活火山:死火山:休眠火山:4、滑坡和泥石流(1)滑坡:分布在山区的陡坡。

1 第13讲 中国的疆域、行政区划、人口和民族

1 第13讲 中国的疆域、行政区划、人口和民族

第13讲中国的疆域、行政区划、人口和民族知识目标素养要求1.我国的疆域范围、地理位置的优缺点。

2.我国主要的邻国、临海及主要的半岛、岛屿及其自然地理特征。

3.我国的行政区划分布、名称、简称及其地理特征。

4.我国的人口增长状况、分布特点及人口政策。

5.我国的民族分布特征及主要少数民族的地区分布。

1.区域认知:识记我国疆域范围,主要的半岛、岛屿、临海、邻国;识记我国各省级行政区的分布、名称、简称及其地理特征。

2.综合思维:结合材料,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等方面说明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3.人地协调观:运用人口资料分析我国目前存在的人口问题及对策,关心我国目前的人口问题,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

知识点1中国的疆域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我国地理位置的特点。

①纬度位置:大部分地区位于北温带,南部部分地区位于热带,没有地区位于寒带。

②海陆位置: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海陆兼备。

(2)描述我国的国土特点。

①疆域辽阔:陆地领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位。

②陆上邻国与隔海相望的国家众多。

陆上邻国:东邻朝鲜,北接A俄罗斯、蒙古,西与B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相邻,西南有C印度、尼泊尔、不丹,南邻D越南、老挝和缅甸。

隔海相望的国家:东面是F日本和韩国;东南有E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文莱。

③海域广袤。

海域面积:约300万平方千米。

临海多:大陆海岸线长达18 000多千米,自北向南濒临的边缘海依次是a 渤海、b黄海、c东海和d南海。

内海为渤海和琼州海峡。

岛屿众多:台湾岛为面积最大的岛屿,其次为海南岛。

半岛多: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和雷州半岛。

知识点2中国的行政区划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的三级行政区划: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县(市、自治县)、乡(镇、民族乡)。

(2)我国的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

(3)写出图中序号代表的省级行政中心:①呼和浩特、②西宁、③昆明、④长沙、⑤台北、⑥杭州、⑦济南、⑧长春。

地理疆域,行政区划、人口,民族、地形

地理疆域,行政区划、人口,民族、地形

第一章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一、优越的地理位置半球位置:北半球、东半球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影响:1、雨量丰富,有利于农业发展2、便于发展海洋事业3、西部可以与中亚、西亚、欧洲直接往来纬度位置:北——黑龙江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53°N)南——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4°N)绝大部分位于温带,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全部都在北半球经度位置:西——新疆帕米尔高原(73°E)东——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交会处(135°E)跨越的5个时区影响:热量充足,光照强,太阳能资源较丰富二、辽阔的土地1、面积广大:960万平方千米世界第三2、邻国:陆上14个6个隔海相望逆时针:朝、俄、蒙、哈、吉、塔、阿、巴、印、尼、不、缅、老、越隔海:韩国、日本、马来西亚、菲律宾、文莱、印度尼西亚3、临海:边缘海——黄海、东海、南海(注:长江注入东海,东海和黄海以长江口交界)内海——渤海、琼州海峡大洋——台湾群岛东侧直接濒临太平洋补:渤海、黄海全是大陆架,东海大部分是大陆架,南海是少部分是大陆架,台湾海峡属于东海大陆架对于一个国家发展海洋事业非常重要三、三级行政区划(看图)省(23个)直辖市(4个)自治区(5个)特别行政区(2个)县(自治县、自治市)乡口诀:两湖两广两河山,五江二宁陕青甘,云贵西四北上天,内蒙台湾福吉安,港澳重庆好河山第二章中国的人口和民族一、人口总数多:12.95亿密度大:是世界平均密度的三倍分布:(黑龙江)黑河——(云南)腾冲东北——西南走向东南人口稠密,西北人口稀疏比重:我国农村人口比重大,城市人口比重小——我国城市化的水平低华人和华侨:华人——是中国血缘(人)但取得外国国籍华侨——中国国籍的人侨居国外旧中国缓慢:死亡率高,医疗卫生事业差新中国快:原因:1、由于人口的平均寿命延长,死亡率下降人口增长过快(社会安定、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人民生活充足)2、出生率高(政策和生活安定)3、人口基数大20世纪70年代偶:自然增长率下降(计划生育),但净增人口多(基数大)人口问题:1、消耗的大量生活物资和设施2、加重了国家、社会、家庭和自然的资源和环境负担3、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使得经济发展速度受影响解决——实行人口的基本国策:计划生育基本内容: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要求:晚婚晚育,少生优生二、民族:56个民族,各民族平等分布:汉族——遍及全国,东部和中部为主要集中地少数民族——西南、西北、东北等边疆地区特点:大杂居,小聚居第三章中国的地形一、地形特征: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一级:青藏高原——西藏、青海二级:青藏高原以东以北的高原、盆地(塔里木盆地、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三级阶梯三级:三大平原、山东丘陵、江南丘陵、闽浙丘陵、两广丘陵、辽东丘陵一级二级阶梯分界线: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二级三级阶梯分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影响:1、对河流:自西向东流(多数)阶梯交界处地势陡峻,河流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2、对于气候(降水):有利于海洋的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二、地形种类: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三分之二)(山区:指地势崎岖的盆地、丘陵、山地等)三、主要地形分布:山脉:1、东西走向:天山——阴山昆仑山——秦岭南岭2、东北—西南走向: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长白山——武夷山台湾山脉3、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4、西北东南走向:阿尔泰山祁连山三大丘陵: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江南丘陵、浙闽丘陵、两广丘陵)四、地质灾害火山:内蒙古高原南部,东北山区,台湾、海南岛(多死火山)地震:台湾、福建沿海地区、京津唐地区、青藏地区条件:1、山区,坡陡谷深;2、地表要岩石破碎,松散的碎屑物质多泥石流3、植被覆盖率低;4、遇暴雨或则冰雪融水汇集多发地:青藏高原边缘和东部平原交界处。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地理知识点归纳一、中国的疆域地理位置: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领土四至:最北端位于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最南端曾母暗沙,最西端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恰县以西的帕米尔高原,最东端在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相交处。

领土面积和海域:陆地总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海域总面积约473万平方千米。

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陆上邻国14个(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蒙古、朝鲜、越南、老挝、缅甸、印度、不丹、尼泊尔、巴基斯坦、阿富汗);隔海相望的国家6个(日本、韩国、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

二、中国的行政区划三级行政区划: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县级市)、镇(乡)。

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

省级行政区划: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三、中国的人口人口数量:世界第一。

人口特点: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

人口分布:东南部人口稠密,西北部人口稀疏。

人口国策: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四、中国的民族民族构成:56个民族,汉族人口最多,其他55个民族为少数民族。

民族分布: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汉族分布最广,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少数民族则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部地区。

民族政策: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经济发展程度高低,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异同,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平等一员,具有同等的地位,在国家和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依法享有相同的权利,履行相同的义务,反对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

五、中国的地形地形类型: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地势特征: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第一阶梯: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号称“世界屋脊”。

第二阶梯: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

海拔在1000-2000米之间,相对高度在500米以上,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

第三阶梯:平均海拔在500米以下,地形以平原和丘陵为主,东部沿海地区分布有面积广大的平原。

中国地理知识点

中国地理知识点

中国地理知识点(一)版图和行政区划1.位置我国的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我国的经纬度位置:我国领土南北跨越的纬度近50度,大部分在温带,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

我国东西跨越经度60度多,最东端的乌苏里江畔和最西端的帕米尔高原高原时差4小时多。

2.辽阔的疆域我国领土辽阔广大,总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世界第3位,差不多同整个欧洲面积相等。

我国领土的四端为:最东端在黑龙江和乌苏里江的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135ºE多),最西端在帕米尔高原附近(73ºE),东西相距约5000千米,南端在曾母暗沙(4ºN)、最北端在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上(53ºN)多,南北相距约5500千米。

3.疆界和邻国我国陆上疆界两万多千米与我国相邻的国家有14个。

东邻朝鲜,北面是俄罗斯、蒙古,西北和西南面同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接界。

南接越南、老挝、缅甸。

我国大陆海岸线长达18000多千米,自北向南濒临的近海有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

我国的领海,是指从海岸基线向海上延伸到12海里的海域。

渤海和琼州海峡为我国内海。

沿海分布有台湾岛、海南岛、舟山群岛、南海诸岛等5000多个大大小小的岛屿。

同我国隔海相望的邻国有: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和印度尼西亚六个国家。

4.行政区划我国现在行政区基本划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和乡(镇)三级,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

在历史上全国划分东北区、华北区、华东区、中南区、西南区和西北区6个大区。

香港、九龙、澳门是我国领土的一部分。

中英两国政府于1984年12月签署有关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我国政府于1997年7月1 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在香港设立香港特别行政区,实行“一国两制”。

我国同葡萄牙政府于1987年4月在北京共同签署了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声明重申,澳门是中国领上。

第一讲中国的疆域、行政区划、人口和民族资料.

第一讲中国的疆域、行政区划、人口和民族资料.

一、中国地理位置概括: 位置—— 纬度: 海陆: 半球位置:
分析地理位 置的优越性?
南北跨纬度近50°,主要位于北温带; 东西跨经度逾60°,东五至九五时区。
•领海 •边缘海:有黄海、东海、 南海等 •内海:有渤海与琼州海 峡等 •海峡:有台湾海峡、琼 州海峡、渤海海峡等 •半岛:有辽东半岛、山 东半岛、雷州半岛等 •岛屿
1.下列省区中,既临渤海又临黄海的是
A
B
C
D
2.有关我国邻国的正确叙述是
A.位于东南亚地区的越南、老挝和泰国是我国的陆上邻国
B.位于我国东部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朝鲜、韩国和日本
C.与我国隔海相望的6个国家中纬度最高的是日本
D.与越南相邻的省级行政区有广东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
3.北回归线自东向西穿过的省级行政区依次是
中国人口大省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各民族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 汉族主要分布在东部和中部,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北、 西南、东北。 •民族政策 ①各民族一律平等 ②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 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 ③国家帮助各少数民族地区加速经济和文化发展 ④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中国的疆域、行政区划、人口和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族
(一)中国的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 (二)国土构成;领土面积和疆域的四至点;领海、内海、 200海里专属经济区;主要的半岛、岛屿、海峡及其分布;陆 上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 (三)行政区划:三级行政区划的设置;34个省级行政单位 的全称、简称、行政中心和位置(大致的经纬度); (四)中国的人口问题和人口政策 (五)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及主要少数 民族的地区分布、民族政策。

2023年中考地理必背专题17 中国的疆域、人口和民族

2023年中考地理必背专题17  中国的疆域、人口和民族

2023年中考地理必背内容专题17 中国的疆域、人口和民族➼考点一中国的疆域1、中国的地理位置:(1)半球位置:位于东半球,北半球;(2)纬度位置:我国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小部分位于热带,没有寒带。

(主要位于中纬度)(3)海陆位置:位于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的东部,东临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是一个性海陆兼备的国家。

(4)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①纬度位置:我国地理位置优越,海陆兼备。

我国跨纬度广,南北气候差异大,多种多样的气候类型带来了自然环境的复杂多样,动植物资源的丰富多样,为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旅游业等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②海陆位置:我国东临太平洋,使我国东部广大地区深受夏季风影响,降水丰沛,有利于农业的发展。

我国东临太平洋,沿海多优良港口,有利于发展海洋事业,便于从海上与海外各国交往。

西部深入亚欧大陆,便于从陆地与中亚、西亚、欧洲各国直接往来。

2、我国领土四至点:(1)最北端:黑龙江省漠河市北端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约53°N)(2)最南端:海南省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4°N)(3)南北纬度相差约50度,距离约5 500千米,因而产生了气候(季节)差异(4)最东端:黑龙江省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汇合处(135°E)(5)最西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帕米尔高原上(73°E)(6)东西经度相差约62度,距离约5 200千米,因而产生了时间差异。

3、疆界与海域(1)中国陆地总面积约960万千米2,差不多与欧洲面积相等,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

(2)我国大陆海岸线长1.8万多千米,领海宽度为12海里。

(3)从北向南,我国濒临海洋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4)我国两大内海为:渤海和琼州海峡。

(5)我国面积最大的岛屿是台湾岛,其次为海南岛,第三大岛屿为崇明岛。

(6)钓鱼岛属东海,黄岩岛属南海,台湾海峡属东海。

(7)我国的三个半岛:山东半岛(最大)、辽东半岛、雷州半岛。

高考地理专题复习《中国的疆域、政区、人口和民族》

高考地理专题复习《中国的疆域、政区、人口和民族》

高考地理专题复习 中国的疆域、政区、人口和民族一、重要知识点梳理(一)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1.中国的疆域(1)位置 半球位置: 东半球和北半球海陆位置: 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2)疆域北: 以北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53°N 多) 南: 南沙群岛的 (4°N 附近)东: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135°E 西:新疆 高原(73°E 附近)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千米, 次于 、 居世界第三位。

五带位置:大部分在温带、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

北回归线穿过 、 、 、 四省区。

纬度位置的优越性:我国领土南北跨越了近50个纬度,且北回归线穿过我国的南部,我国的领土大部分在北温带,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

这种纬度位置及所造成的南北气候差异,有利于多种农作物的生长,为我国农业发展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

(3)濒临的海洋东临四海一洋 北→南依次为 海、 海、 海、 海东临世界最大的洋——太平洋领 海:海岸基线至12海里的海域, 领土的一部分内 海: 海和 海峡海岸线:海岸线:长18000千米,从鸭绿江口(中朝界河)到北仑河口(中越界河) 岛 屿:台湾岛、海南岛、舟山群岛、南海诸岛等5000多个 海陆位置的优越性:我国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背靠世界最大的大陆,面临世界最大的海洋,是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这种海陆位置使我国深受海陆的影响,成为世界上季风气候最显著的国家之一。

夏季,我国广大的东部地区受海洋的影响较大,降水较多,且温度又高,热量条件充足,因此,非常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使我国的北方地区也能种植喜温植物。

我国东部沿海有许多优良港湾,便于发展海洋事业,加强同海外各国的交往;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内部,有第二亚欧大陆桥与中亚和欧洲各国友好往来,有利于发展对外贸易。

(4)陆界和邻国 陆界:长2万千米东:朝鲜北:俄罗斯、蒙古陆上邻国(14个) 西北: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西:阿富汗、巴基斯坦跨纬度近50度,南北相距5500千米西南: 印度、尼泊尔、不丹南:缅甸、老挝、越南东:韩国、日本隔海相望的国家(6个) 东南:菲律宾 南:马来西亚、文莱和印度尼西亚2.行政区划省(自治区、直辖市):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 县(自治县、市)乡(镇)注意:读《中国政区图》,熟悉各省级行政单位的简称和行政中心(二)中国的人口和民族1.中国人口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2000年为12.95亿,占世界的21%;2006年总人口已经超过13亿。

(完整版)中国区域地理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中国区域地理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中国区域地理知识点总结、中国位置、疆域、行政区域一、中国的地理位置中国位于北半球、东半球: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亚欧大陆东部,海陆兼备陆域和陆疆。

1.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海陆兼备2.领土四至:最北53度N 最南4度N 最东135度E 最西73度E3.经纬跨度:大部分温带,少带热带,没有寒带。

采用北京东八区时间4.陆上疆界:自鸭绿江河口至北仓河口5.海域和海疆:东临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及台湾岛东部太平洋海区,与6周隔海相望6.中国内海:渤海二、中国的国土构成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千米,管辖300万平方千米海域三、中国的行政区划省、县、乡三级。

省级23个省,5个自冶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2、中国人口和民族一、我国人口概况1、人口总数: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13亿2、人口分布特点:1)东南多,西北少2)平原盆地多,山地、高原少3、人口特点:基数大;增长快;农业地区多,林牧业地区少;开发旱地多,开发晚地区少;沿江、滨海、沿铁路干线多,交通不便地区少。

二、民族分布特点1、大杂居中,小聚居2、汉族遍及全国,集中在东部,中部,少数民族分布在西北、西南、东北3、中国地形一、中国地势的特征1、地形多种多样,以高原、山地为主: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分布,一二级分界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横断山:二三级分界级: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二、中国各有类地形的特征和分布1.主要山脉东西走向:天山-阿山昆仑山--秦岭,南岭东南-西南走向: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长白山-武夷山-台湾山脉西北-东南走向:阿尔泰山,台湾山脉南北走向,贺兰山,横断山,台湾山脉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2、四大高原青藏高原:地势高,面积大,多雪山,冰川,河源内蒙古高原:地面起伏和缓,开阔坦荡黄山高原:黄土分布,植被少,水土流失,沟壑纵横云贵高原:地势崎岖,石灰岩广布,多小型坝子,喀斯特地貌典型3、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南疆、天山-昆仑山之间面积大,沙漠广,西高东低,边缘有绿洲准噶尔盆地:北疆,天山-阿尔泰山之间沙漠小,多风蚀地貌,西侧有缺口柴达木盆地:地势较高,多戈壁沙漠,东有沼泽盐湖四川盆地:北高南低,内有丘陵平原,我国最大的外流盆地4、三大平原的特征和分布东北平原:面积大,黑土广,部分地区有沼泽华北平原:地势平坦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河网纵横,湖荡密布5、主要丘陵: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地势低,起伏缓,多为经济林木或辟为旅游区6、山脉构成地势骨架天山以北准噶尔盆地以南塔里木盆地阿山以南为河套平原昆仑山脉以北塔里木盆地,以南青藏高原南岭以北江南丘陵,以南两广丘陵秦岭以北黄土高原,是黄河与长江分水岭大兴安岭以西内蒙古高原以东东北平原太行山以西黄土高原,以东华北平原巫山以西四川盆地以东长江中下游平原雪峰山以西云高原长白山以西东北平原武夷山以西江南丘陵,以东江南丘陵横断山以西青藏高原以东四川盆地贺兰山以西内蒙古高原以东宁夏平原阿尔泰山脉中国与蒙古的界山祁连山以北河西走廊,以南柴达木盆地喜马拉雅山脉,中国、印度、尼泊尔、不丹边界三、地形对中国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1、对气候的影响气温:海拔高气温则低,冷空气背风坡气温较高降水:西高东低有利于水流深入,暖湿空气,在迎风坡形成地形雨气流运动:东西向山脉阻挡冷空气南下,夏委阻挡北上暖气流,使山脉西侧气候产生差异2、对河流的影响:流向:使河流自西向东流入大海分水岭:山脉是分水崔,影响流域范围流速和落差:地势阶梯过渡带,形成巨大落差,晚形成峡谷急流3、对植被的影响:植被随劣质呈规律的垂直变化,阳坡与阴坡植被有明显差异4、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平原开发早,利于居住,城镇出现早,生产发达,经济发达山区资源丰富,但交通不便,开发晚,经济基础薄弱丘陵、盆地地区经济发达高愿地区经济滞后5、我国地震带的分布:东南的台闽、华北太行沿线及津京唐、西南青藏高愿及川滇西北的新、甘、宁6、我国火山活动的分布:山西大同(死),长白山,黑龙江五大连池(休眠),台湾大屯和七星山,新疆于田附近昆仑山中的火中(活)7、我国的泥石流分布:多发于西部青藏高原边缘,山区,东部低山丘陵与平原交界处4、中国气候一、中国冬夏气温分布及成因1、冬季气温分布:南北温差大,0度等温线大致是秦岭-淮河-线成因:纬度位置,冬季风影响2、夏季气温分布:全国普遍高温,除疙瘩高愿外,温差不大成因:纬度位置,青藏高愿地势高二、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及成因1、空间分布: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成因:海陆位置,东南西北分别考虑东南季风与西南季风影响2、时间分配:集中在夏秋两季,南方雨季长,年际变化大。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知识点归纳一、中国的疆域与人口。

1. 疆域。

- 位置:从半球位置看,我国位于东半球、北半球;从海陆位置看,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从纬度位置看,我国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南部部分地区位于热带,没有地区位于寒带。

- 疆域:我国领土最南端为海南省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最北端在黑龙江省漠河县北端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最西端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帕米尔高原上;最东端位于黑龙江省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汇合处。

我国陆地领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

- 濒临海洋:我国大陆濒临的海洋,从北到南依次为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我国的内海有渤海和琼州海峡。

- 众多的邻国:我国陆上国界线长达2.2万多千米,与14个国家相邻。

东部与朝鲜相邻;北部与蒙古、俄罗斯相邻;西北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相邻;西部与阿富汗、巴基斯坦相邻;西南与印度、尼泊尔、不丹相邻;南部与缅甸、老挝、越南相邻。

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个,分别是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

2. 行政区划。

- 三级行政区划:我国的行政区域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县(市、自治县)、乡(镇、民族乡)三级。

- 省级行政区: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区域,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

例如,黑龙江省、山东省等是省;内蒙古自治区、西藏自治区等是自治区;北京市、天津市等是直辖市;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是特别行政区。

3. 人口。

- 人口数量: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我国总人口为13.40亿,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 人口分布:我国人口分布不均,以黑河 - 腾冲一线为界,东部地区人口多,西部地区人口少。

- 人口政策:我国的人口政策是计划生育,其目的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开始逐步调整人口政策,如放开二孩政策等。

中国疆域和人口知识点总结

中国疆域和人口知识点总结

中国疆域和人口知识点总结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面积第三大的国家,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多样的地理环境。

中国的疆域和人口分布是中国地理学中的重要研究内容,了解中国的疆域和人口知识点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了解中国的地理特点和人口分布情况。

一、中国的疆域中国的疆域包括陆地领土和领海,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领海面积约300万平方公里,总面积达到127.7万平方公里。

中国的疆域可分为东部沿海地区、西部内陆地区、南部亚热带地区和北部寒带地区。

1. 东部沿海地区中国的东部沿海地区是中国经济和文化的发达地区,主要包括华东地区、华南地区和东北地区。

这些地区地势低平,气候温和,土地肥沃,是中国的主要粮食生产区和经济中心。

华东地区以长江流域为中心,包括江苏、上海、浙江、安徽和江西等省份。

华东地区是中国的经济中心地区,上海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和经济中心发挥着重要作用。

华南地区是中国南部的沿海地区,包括广东、福建、广西、海南等省份。

这一地区地处南方,气候温暖,雨量充沛,是中国最重要的工业基地和出口基地。

东北地区是中国的重要工业基地,包括辽宁、吉林和黑龙江等省份。

这些地区地处东北亚地区,气候寒冷,资源丰富,是中国的重要能源和重工业基地。

2. 西部内陆地区中国的西部内陆地区主要包括西北地区、西南地区和青藏高原地区。

这些地区地势高原和山地为主,气候复杂,地质构造复杂,资源丰富,但开发利用难度也较大。

西北地区是中国的干旱地区,包括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和新疆等省份。

这些地区地处中亚地区,气候干旱,资源丰富,是中国的重要能源和粮食生产区。

西南地区是中国的山地地区,包括四川、云南、贵州、西藏等省份。

这些地区地形复杂,地势险峻,气候多样,资源丰富,是中国的重要水资源和矿产资源区。

青藏高原地区是中国的高原地区,包括西藏和青海等省份。

这些地区地处青藏高原,地势高峻,气候严寒,资源丰富,是中国的重要水资源和农牧业生产区。

3. 南部亚热带地区中国的南部亚热带地区主要包括华南地区和福建地区。

中国地理基础知识复习系列中国的疆域行政区划人口和民族

中国地理基础知识复习系列中国的疆域行政区划人口和民族

中国的疆域、行政区划、人口和民族一、中国的疆域 1、地理位置 (1)(2)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3)纬度位置:领土南北跨越的纬度近50度,大部分在温带,小部分在热带 (4)邻国位置:陆上邻国有利14个,隔海相望的有6个 2、疆域最北端: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53°N 附近) 最南端:南海南沙群岛曾母暗沙(4°N 附近)最东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135°E 附近) 最西端:新疆帕米尔高原(73°E 附近) 3、濒临的海洋我国有18000千米长的海岸线,对于我国的海上疆界同学们应了解如下几个概念: 临海:和大陆直接相临的海域。

我国的临海有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太平洋。

这里应注意我国台湾岛的东部与太平洋直接相临。

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的分界线:精确位置:辽东半岛南端老铁山角与山东半岛北岸蓬莱角的连线是渤海和黄海的分界线。

长江口北岸的启东角与韩国济州岛西南角的连线是黄海和东海的分界线,一说北纬32度。

东海和南海的分界线是广东南澳岛与台湾岛南端的鹅銮鼻连线。

大致的位置:渤海与黄海的分界线——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顶端连线为界。

黄海与东半球位置东半球 北半球海的分界线——长江口北岸为界。

东海与南海的分界线——台湾岛南端和闽粤两省交界处的连线为界。

台湾属于东海。

领海:国家领土在海中的延伸,属于国家领土的一部分。

领海的范围是从大陆海岸基线向海上延伸12海里。

国家对领海行使主权。

内海:如果边缘海或海峡完全属于我国领海,则为我国内海。

我国的内海有渤海和琼州海峡。

专属经济区:从大陆海岸基线向海中延伸200海里。

专属经济区所属国家具有勘探、开发、使用、养护、管理海床和底土及其上覆水域自然资源的权利,对人工设施的建造使用、科研、环保等的权利。

其它国家仍然享有航行和飞越的自由,以及与这些自由有关的其他符合国际法的用途(铺设海底电缆、管道等)4、陆界和邻国(1)中国的陆上邻国(2)隔海相望的6个国家东面同中国隔海相望的国家为韩国、日本;东南面同中国隔海相望的国家为菲律宾;南面同中国隔海相望的国家为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的疆域、行政区划、人口与民族地理知识点一、海陆位置1、我国位于东半球北半部,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背陆面海)。

2、我国西北部深入亚欧大陆的中心,便于从陆路与欧亚各国联系;东南部面临海洋,有利于发展海洋事业,从海上与世界各国往来。

二、经纬度位置1、我国领土的最东端位于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汇合处(约1355'E),最西端位于新疆帕米尔高原(约7340'E),东西相距5200千米。

根据世界时区的划分,分属于东五区至东九区五个时区,时差达4个多小时。

2、为了使用上的方便,目前我国各地都采用北京所采用的东8区的区时,这就是“北京时间”。

3、标准的“北京时间”发自陕西省的一个普通县——蒲城(约10933'E,3457'N)。

这里是中国版图的几何中心,中国科学院授时中心就在这里,它是中国唯一的标准时间授时中心。

4、我国领土的最北端位于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约5331'N),最南端位于南海南沙群岛南端的曾母暗沙(约415'N),南、北相距5500千米,北回归线横贯我国南部,全国约有90%的地区处于四季分明的温带和亚热带,还有部分深入到热带地区。

5、这样的经纬度位置,使的我国的自然景观复杂多样,并为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三、面积我国领土面积约为960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地面积的1/15,亚洲面积的1/4,与欧洲的面积(约1000万平方千米)相当。

四、临海和岛屿1、我国近海海域的总面积约480万平方千米。

2、根据海区地形和水文特征,可将我国近海划分为四大海区,自南向北,依次为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

辽东半岛的老铁山角与山东半岛的蓬莱角的连线为渤海和黄海的分界线;长江口北侧的启东角与朝鲜半岛南侧的济州岛之间的连线为黄海和东海的分界线;汕头东部的南澳岛经台湾浅滩至台湾南端的鹅銮鼻的连线为东海与南海的分界线。

3、我国的大陆海岸线长约1.8万千米,近海分布有台湾岛海南岛舟山群岛南海诸岛等5000多个岛屿。

4、被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所环抱的渤海以及雷州半岛和海南岛之间的琼州海峡全部在我国领海范围之内,是我国内海。

5、台湾岛、海南岛、崇明岛分别是我国第一、第二、第三大岛。

舟山群岛、庙岛群岛(山东半岛与辽东半岛之间)、澎湖列岛、南海诸岛是我国的四大群岛。

浙江省是我国岛屿分布最多的省。

5领海:国家主权扩展于其陆地领土及其内水以外邻接其海岸的一带海域。

毗邻区:在领海外而又与领海毗连,由沿海国对海关、财政、移民和卫生等特定事项行使管辖权的一个海域。

专属经济区:从测算领海基线量起200海里、在领海之外并邻接领海的一个区域。

这一区域内沿海国对其自然资源享有主权权利和其他管辖权,而其他国家享有航行、飞越自由等,但这种自由应适当顾及沿海国的权利和义务,并应遵守沿海国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和其他国际法规则所制定的法律和规章。

五、海洋资源及其开发利用1、海洋生物资源(1)我国“四大鱼产”:带鱼、大黄鱼、小黄鱼和墨鱼。

(2)舟山渔场形成原因:a、位于寒暖流交汇处,冷海水上泛,饵料丰富,且鱼的种类多;b、有长江、钱塘江等河流排放到该海域的大量有机物质和盐类,鱼的饵料丰富;c、纬度位置适中,为温带海域,适合鱼类生长;d、大陆架宽而浅,藻类光合作用强,位鱼类提供充足饵料;e、周围岛屿众多,适合鱼类繁殖生长;f、这里海水养殖条件也很好,并逐步实现了渔业生产的现代化;g、舟山渔场由于位置适中(处在我国南北海岸线的中心地带),是多种鱼类洄游的必经之路,每年都有几次大的鱼汛(如夏季的墨鱼汛,冬季的带鱼汛),产量很高,为我国第一大渔场。

(3)舟山渔场休渔期自每年的6月15日0时至9月15日24时止,历时3个月。

2、海洋化学资源(1)我国是世界第一大海盐生产国,长芦盐场是我国最大的盐场。

其它还有苏北沿海、台湾西部(布袋盐场)和海南岛西部(莺歌海盐场)等也是良好的晒盐场所。

(2)长芦盐场形成原因:盐场的分布受地形和气候两方面影响。

长芦盐场地处渤海湾西岸。

这一带有晒盐的优越自然条件:1、有漫长宽广平坦的泥质海滩;2、有利于海水蒸发的天气,这是雨季短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

(地势平坦、海滩宽广;风多雨少,日照充足,蒸发旺盛)3、海洋矿产资源(1)石油、天然气、锰结核(多分布于深海)、煤被誉为“海底四大矿产”。

(2)我国近海被认为是世界四大油气聚集中心之一(另三个中心是波斯湾、欧洲北海和墨西哥湾)。

六、陆界和邻国1、我国陆上国界长达2.28万千米,共有14个陆上邻国,从鸭绿江口开始到北仑河口依次为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我国已于2004年3月承认锡金是印度的一个邦)。

我国陆上邻国最多的省依次为新疆(8个)、西藏(4个)、云南(3个)。

2、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

七、行政区划1、三级行政区:我国疆域辽阔,为了便于行政管理,有利于经济发展和民族团结,全国的行政区域,基本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县(自治县、市)、乡(镇)三级,我国拥有34个省级行政区(包括23个省、4个直辖市、5个自治区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

2、城市是人口比较集中,政治、经济、文化地位都比较重要的区域。

按人口数量来说,凡聚居人口在10万人以上的城镇可以设市。

重要的工矿基地、省级人民政府所在地、规模较大的物资集散中心和边防要镇,即使人口不足10万,也可以设市。

城市按所属关系分为直辖市、省辖市、地辖市三种。

3、为了使用上的方便,各省行政单位都有简称(见下表)。

简称的由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用全市中的一个字或几个字,如京、辽、内蒙古。

(2)用本省的主要河流名或山名作简称,如赣、皖(安徽省有皖山,现名霍山)。

(3)用本省的历史名称,如冀、鲁。

(4)多数省级行政单位只有一个简称,少数省级行政单位有两个简称,如陕或秦(陕西省)、贵或黔(贵州省)。

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称为侨乡的省:广东省、福建省邻省最多的省(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陕西省八、人口问题1、人口现状:我国人口基数大,每年净增人口多。

人口分布不平衡,东南多,西北少。

2、人口分布不平衡原因:中国在历史上一直是以农耕为主的国家。

东部耕地多、气候好,降水丰富,生产粮食多,能养活的人口多,人口密度大;工商业、交通运输业发达,城镇多,城镇人口集中。

西部多荒漠、草原、山地,耕地少,人口密度小;工商业、交通运输也不发达,城镇少,城镇人口也少。

3、人口增长过快原因:(1)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文化迅速发展,医疗卫生条件逐步改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2)我国人口的平均寿命,由新中国成立前的35岁延长到现在的71岁,婴儿死亡率由20%降到3%,从而使人口死亡率大幅度下降。

(3)在20世纪70年代实行计划生育以前,人口出生率长期保持在新中国成立前的水平,因此形成了较高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和庞大的人口总量。

4、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1)我国拥有的多种自然资源,在总量上均居世界前列,但人均拥有量偏低,甚至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2)新中国成立后,国民经济高速增长的相当一部分被人口增长所抵消。

(3)劳动生产率低,新增劳动力就业困难。

(4)人口的文化素质偏低。

5、计划生育基本内容: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具体要求:晚婚、晚育、少生、优生九、统一的多民族中国共有56个民族,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社会主义国家。

其中汉族人口最多,占92%。

其它55个民族被称为少数民族,其中壮族人口最多,有1500多万人。

超过400万的少数民族还有:满、回、苗、维吾尔、藏、彝、土家、蒙古族等。

1、民族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2、各民族的地区分状况:汉族的分布遍及全国,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少数民族多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等边疆地区。

云南省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

3、民族政策:我国实行平等、团结、互助的民族政策,各民族不论大小,一律平等。

国家尊重少数民族的文化、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如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民族乡等)的政策。

国家根据各少数民族的特点和需要,帮助各少数民族加快发展本地区的经济、文化和各项社会事业。

我国宪法规定:“各民族都有保持或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

增强背诵记忆的方法• 勤动手指锻炼手指功能可健脑益智,促进思维。

学做针线活,或手拿两个核桃,不停地在手中转动或练习绘画,长期坚持都会有健脑作用。

• 适当慢跑下肢活动可刺激对侧大脑皮层的活动,起到健脑作用。

慢跑可以持续刺激大脑创造新的神经细胞生成以及脑内血管的健東运转。

• 多听音乐听音乐能改善脑力,缓和心境,平稳情绪。

音乐可以影响听觉,进而刺激大脑皮层兴奋,保持大脑活力。

• 放开嗓子大声朗读朗读的过程是把视觉的刺激反馈给听觉,并加以确认,还会用到唇、舌、喉等身体的各个部位。

这样一来,朗读就能充分调动身体,带给大脑的刺激比默读多得多,记忆也更加深刻。

• 多回想细节读书或听人说话的时候,要不时停下来回想刚才读到或者听到的内容,想得越详细越好。

大脑储存这些信息时,细节越多,记忆效果越好。

• 锻炼观察力这是防止健忘最好的方式之一。

每次去一个新地方时,在心中记下房间内10件东西摆放的位置,等你离开的时候,再仔细回想那10件东西的位置。

• 对自己说“肯定能行”脑不会马上发生变化,不要一下子设定过高的目标。

通过把目标说出来、写下来等方法,能够强化意识,这是你激活脑的第一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