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从军征》导学案
《十五从军征》导学案
《十五从军征》学案(教用)编稿:审稿:审批:编号:七()班姓名学号一、学习目标及方法指导学习目标:1、整体感知诗歌内容。
2、背诵积累。
3、赏析诗歌。
4、掌握主旨。
方法指导:多读多感悟。
:第一步,初读二至三遍全诗,边读边想象,诗主要写什么内容。
第二步,再读一至二遍,思考诗中主要表达什么思想感情。
第三步,结合题目要求,找准切入点具体地、有针对性地进行赏析。
第四步,理顺答题思路,具体答题。
最后检查答题内容是否通顺,与思考的是否一致。
二、学习重难点:目标中第2、3、4点。
三、回顾旧知:【作者简介】:汉乐府“乐府”原是古代掌管音乐的官署。
秦及西汉辉帝时都设有“乐府令”。
汉武帝时的乐府规模较大,其职能是掌管宫廷所用音乐,兼采民间歌谣和乐曲。
魏晋以后,将汉代乐府机关所搜集演唱的诗歌,统统称为乐府诗。
汉乐府创作的基本原则是“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汉书·艺文志》)。
它继承《诗经》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广阔而深刻地反映了汉代的社会现实。
汉乐府在艺术上最突出的成就表现在它的叙事性方面,其次,是它善于选取典型细节,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性格。
其形式有五言、七言和杂言,尤其值得重视的是汉乐府已产生了一批成熟的五言诗。
流传下来的汉代乐府诗,绝大多数已被宋朝人郭茂倩收入他编著的四、超前体验:《乐府诗集》中。
诗歌原文;十五从军征(汉)《乐府诗集》汉)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注释】:1.始:才。
2.归:回家。
3.道逢:在路上遇到。
4.道:路途上。
5.阿(ē):语气词,没有意思。
6.君:你,表示尊敬的称呼。
7.遥望:远远地望去。
8.松柏(bǎi):松树、柏树。
9.冢(zhǒng):坟墓。
10.累累:与“垒垒”通,形容丘坟一个连一个的样子。
11.狗窦(gǒu dòu):给狗出入的墙洞,窦,洞穴。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十五从军征》学习任务单(公开课导学案)及作业设计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
《十五从军征》学习任务单及作业设计
【学习任务】
1.初步了解汉乐府的艺术特点。
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运用共情、联想和想象,深入理解诗句含义,体会诗歌情感。
3.体会长期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培养热爱今天幸福和谐生活的情感。
【学习准备】
准备好笔记本。
边观看边做笔记。
【学习方式和环节】
观看视频课学习,适时控制播放,按老师指令完成相应的课上练习,学习环节主要有:
一、导入→二、诵读初感→三、品读诗意→四、再读悟理→五、小结→作业
【作业设计】
1.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2. 《十五从军征》是一首叙事诗。
试发挥想象,扩充细节,将这首诗改写成一篇记叙文。
3. 《采薇》和《十五从军征》同是写久经征战的士兵还乡的感受,请将这两首诗比较,探究二者在艺术上的表现手法。
参考答案:
《采薇》寓景于情,借景抒情。
《十五从军征》用白描的手法,通过叙述老兵的所见所闻,揭露了封建兵役制度的不合理。
十五从军征南乡子 复习导学案(1)
《十五从军征》复习课导学案复习目标:1、积累字词,理解诗句意思,背诵这首诗2、名句积累。
3、赏析重点字及句子。
复习重点:理解诗意,背诵这首诗。
复习难点:掌握重点字及句子的赏析。
一、文学常识积累乐府:原是古代掌管音乐的官署,乐府搜集演唱的诗歌被称为乐府诗。
《乐府诗集》是一本书,现存汉乐府民歌40余篇,多为东汉时期作品,汉乐府民歌大多是叙事诗,这些诗真实地表达了人民的喜怒哀乐。
有的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穷困生活;有的揭露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有的表现了反对封建婚姻、追求美好爱情的愿望;有的揭露了贵族的腐朽生活和社会的黑暗。
乐府诗有的来自民间,有的是文人模仿乐府古题所作.而我们今天学习的这首,它来自劳动人民中间,没有具体的诗人。
二、字句词积累1、给下列字词注音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不知贻.()阿谁2、理解诗歌的大意译文:十五岁就应征去参军,八十岁才退伍回到故乡家中。
路上碰到一个乡下的邻居,问:“我家里还有什么人?”“你家那个地方现在已是松树柏树林中的一片坟墓。
”走到家门前看见野兔从狗洞里出进,野鸡在屋脊上飞来飞去。
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生的葵菜环绕着井台。
用捣掉壳的野谷来做饭,摘下葵叶煮汤算是菜。
汤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却不知赠送给谁吃。
走出大门向着东方张望,老泪纵横洒落在征衣上。
三、问题探究1、“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一句突出年龄有何作用?2、诗中运用了哪些描写?有何作用?3、说说下面这几句诗的表达效果。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4、此诗围绕老兵的返乡经历及其情感变化来谋篇,说说其返乡经历及其情感变化是怎样的。
5、“我”的命运是什么造成的?从中你读出了作者的什么思想感情?四、拓展运用1、诗中写出老翁孤独凄凉处境和心情的句子是:,。
2、与贺之章的“少小离家老大回”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
3、写了老兵回家后看到庭院野草丛生荒凉破败的景象的句子:,。
《十五从军征》导学案 无答案
2.君:你,表示尊敬的称呼;遥看:远远地望去。松柏(bǎi):松树、柏树。
3.冢累累:坟墓一个连着一个。冢(zhǒng),坟墓、高坟。累累(léi léi),与“垒垒”通,连续不断的样子。
4.狗窦:给狗出入的墙洞。窦(dòu),洞穴。雉(zhì):野鸡。中庭:屋前的院子。
(二)预习先知,了解背景资料:
(三)字词积累:
给加点字注音并解释
冢( )舂( )
羹( )雉()
窦()贻()
(四)初读古诗。
(1)自由读两遍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个人朗读,师生评价。
(3)借助注释疏通诗意,小组之间互相合作交流完成。
【悟读品味】:
1同学们,这是一首乐府诗,也是一首叙事诗,叙述了一件什么事?诗中的主人翁是谁?哪一句给我们介绍了他一生的经历?请从语言表达角度加以赏析。
5.旅:旅生,植物未经播种而野生;旅葵(kuí):葵菜,嫩叶可以吃。
6.舂(chōng):把东西放在石臼或乳钵里捣掉谷子的皮壳或捣碎。羹(gēng):用菜叶做的汤。
7.一时:一会儿就。贻(yí):送,赠送。沾:渗入。
【译文】
十五岁就应征去参军,八十岁才退伍回到故乡家中。
路上碰到一个乡下的邻居,问:“我家里还有什么人?”
6.归纳主旨:
【研读展示】:
倾听他人的见解,展示自己的思考结果,体会一下交流的快乐。在交流过程中,你听到了哪些精彩的语言,记录下来吧!
学
以
致
用
【精读积累】:
一:注音:
葵、 羹、 贻、 柏、 冢累累、 舂、 窦
二、填空:
(1)《十五从军征》 选自,是一首诗
《十五从军征》名校精品导学案
课题:诗词五首1.《十五从军征》学习目标:1.了解乐府诗的文学常识。
2.理解诗歌内容,诗歌抒发的悲凉凄苦之情,理解长期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
3.反复诵读,会用各种不同的形式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课前预习案一、知识链接:《十五从军征》是一首诗,描述的是一位少年从军年后返回故里的情景:一位衣衫褴褛、鬓发斑白、手拄拐杖的老人茫然的站在曾经是那么熟悉,而今却家破人亡的故土上,绝望的望着东方。
这首诗揭露了封建兵役制度给劳动人民造成的苦难。
二、课文助读: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十五岁就应征去参军,八十岁才退伍回到故乡家中。
路上碰到一个同乡人,问:“我家里还有什么人?”“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远望你家那个地方,现在已是松树柏树林中的一座座坟墓。
”走到家门前看见野兔从狗洞里出进,野鸡在屋梁上飞来飞去。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井台上长着野生的葵菜。
用捣掉壳的野谷来做饭,摘下葵叶煮汤算是菜。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
汤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却不知送给谁吃。
走出大门向着东方张望,老泪纵横洒落在衣服上。
自主学习案1、写出加点字的读音,正确流利朗读全文。
松柏冢.()累累雉.()从梁上飞舂.()谷持作饭兔从狗窦.()入井上生旅葵.()不知贻.()阿谁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
合作探究案背诵这首诗,思考下列问题:1、从“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两句来看,他付了多少年的兵役?诗中的两个年龄是为了强调什么?2、“松柏冢累累”说明了什么?3、走进自家小院,他看到了怎样的景象?4、“泪落沾我衣”一句,他为什么流泪?5、这首诗揭露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达标练习案一、理解背诵:根据提示,背诵全诗并填写诗句。
《十五从军征》导学案
十五从军征教案优秀4篇
十五从军征教案优秀4篇《十五从军征》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诗歌大意,学习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联想、想象,揣摩理解诗句含义,初步把握乐府诗的语言特点。
2、在熟读的基础上,揣摩诗歌表达的情感,并有感情地朗读。
3、了解古代兵役制度的残酷,感受战争给人民生活带来的苦难,激发学生热爱和珍惜和平生活的情感。
教学难点:了解诗歌大意,学习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联想、想象,揣摩理解诗句含义,初步把握乐府诗的语言特点。
教学准备:学生:读通诗句,对难字注音,标注自己不理解的词句。
教师:CAI课件教学过程:一、回顾导入:1、同学们,在讲新课前,请回顾一下,我们曾经学过哪些有关战争的课文?2、这仅仅是我们在课本上学的有关战争的课文。
其实,描写战争的文章远不止这些。
因为从古至今,战争一直是人们关注的主题。
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首诗,也是与战争有关,题目是:(齐读诗名)《十五从军征》。
二、解诗题,知诗人:在诗的题目中,从哪儿可以看出是与战争有关的?(从军征,被征到军队里打仗)。
这首诗是两汉时期的乐府诗,选自《乐府诗集》,它来自劳动人民中间,没有具体的作者。
我们再读课题:《十五从军征》三、初读诗歌,了解诗意:1、我请一个同学来读读这首诗,看看大家预习的情况怎么样。
(一生读诗歌)2、这首诗歌有很多生字比较难,咱们一起来看看这些容易读错的字:(出示课件,生跟读:冢,窦,雉,舂,羹,贻。
)3、通过预习,诗中的词语你都理解了哪些,我们来共同讨论一下?4、了解了词语的意思,请大家结合刚才的交流,尝试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生自己说一说)5、谁能连起来用自己的话说说整首诗的意思?四、深入诵读,展开联想:1、这是一位壹五岁参军,80岁才得以回乡的老兵。
这首诗开篇第一句就给我们介绍了老兵一生的经历。
(生接读: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他服了多少年的兵役?65年。
这是人生绝大部分的岁月。
在汉朝,男子二十三岁起正式服兵役,直到五十六岁止。
如遇战争,还要做好随时从军的准备,兵役时间可能会更长,这位老兵十五岁参军,80岁才离开战场踏上回乡的路程,体会一下,此时的他心情怎么样?生个性化地朗读。
《十五从军征》导学案
《十五从军征》导学案姓名:_________ 小组:__________ 评级:_______ 学习目标:1、了解诗歌大意,学习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联想、想象,揣摩理解诗句含义。
2、在熟读的基础上,揣摩诗歌表达的情感,并有感情地朗读。
3、了解古代兵役制度的残酷,感受战争给人民生活带来的苦难,激发学生热爱和珍惜和平生活的情感。
预习案自主阅读提示:1、认真读古诗,把古诗读通读顺,标出不认识和不理解的字,读不准的查字典注音,并将生字形成的新词划出来多读几遍。
2、找出自己感受深刻的诗句,用“——”划出来,并将想法批注在书上。
预习自测:1、给下列生字注音。
冢舂贻窦葵羹塞雉2、形近字组词。
家()卖()雉()舂()冢()窦()稚()春()3、解释下列词语。
始:道逢:冢:累累:狗窦:雉:旅:葵:舂:羹:贻4、朗读并背诵这首诗歌。
预习补充资料:1、乐府,本是汉武帝时掌管音乐的官署名称,后来成为诗体的名称。
汉、魏、南北朝乐府官署采集和创作的乐歌,简称为乐府。
魏晋和唐代及其以后诗人拟乐府写的诗歌虽不入乐,也称为乐府或拟乐府。
课文就是一首乐府诗。
2、王昌龄(698-756年),唐代杰出诗人,太原(今属山西)人,任职江宁令,晚年降职任龙标尉。
王昌龄以写边塞诗著名,描写风光,激励士气,但他的抒情诗也同样脍炙人口,现存一百八十多首,其中绝句占了一半,七言绝句写得尤其出色,有“七绝圣手”之称我的困惑:把你在预习过程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和自己的疑问写下来,等待和同学、老师探究。
我的摘录笔记探究案学习目标1、了解乐府诗的文学常识,理解诗歌内容。
2、学习本文以叙述为主,用环境描写和动作描写刻画人物的写法。
3、领会诗歌抒发的悲凉凄苦之情,长期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
4、用自己语言改写。
小组合作探究1、诗歌从哪几方面写的,其中哪一句极言从军之久?2、诗人是按什么顺序写主人公年迈力衰归来的?他看到的家乡是什么样子?这些环境描写起到了什么作用?3、主人公做了什么,当时是怎样的心情?你看到这样的人物形象有何感受?4、最后主人公为什么“出门东向看”?你想到了什么?5、有感情的诵读,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第24课 十五从军征(导学案)(教师版) 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同步学与练(统编版)
第24课十五从军征(导学案)活动一:正音正字柏(bǎi)冢(zhǒng)窦(dòu)雉(zhì)舂(chōng)羹(gēng)活动二:字词释义始:才。
归:回家。
道逢:在路上遇到。
道:路途上。
阿:语气词,没有意思。
君:你,表示尊敬的称呼。
遥看:远远地望去。
松柏:松树、柏树。
冢:坟墓。
累累:与“垒垒”通,形容丘坟一个连一个的样子。
狗窦:给狗出入的墙洞,窦,洞穴。
雉:野鸡。
中庭:屋前的院子。
生:长。
旅:旅生,植物未经播种而野生。
旅谷:野生的谷子。
旅葵:即野葵。
舂:把东西放在石臼或乳钵里捣掉谷子的皮壳或捣碎。
持:用。
作:当做。
羹:就是饭菜的意思。
一时:一会儿就。
饴:同“贻”。
送,赠送。
沾:渗入。
活动三:积累文学常识1.作家作品《乐府诗集》是北宋文学家郭茂倩编撰的上古至唐、五代的乐府诗歌总集,成书于北宋时期。
全书共一百卷,以辑录汉魏至唐的乐府诗为主。
是继《诗经》之后总括中国古代乐府歌辞的诗歌总集,是现存收集乐府歌辞最完备的一部。
汉乐府内容丰富多彩,它继承了《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描写了人民的苦难,揭露了封建社会的种种矛盾。
汉乐府形式新颖,有四言,但主要是杂言和五言。
汉乐府成熟的五言形式,大大促进了文人的诗歌创作。
汉乐府多用口语,不加雕琢,语言朴素自然。
南朝乐府语言清新自然,基调婉约缠绵,多用五言四句,有丰富的想象。
代表作《孔雀东南飞》。
北朝乐府音调高亢,在感情上的表达往往质朴明快,直来直去,但是绝不鄙陋。
代表作《木兰诗》。
2.写作背景此诗原来或许是汉魏间大动乱时代的民歌,是为控诉残酷繁复的兵役制度而创作的。
活动四:诗歌朗读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
活动五:疏通文意,把握主旨。
十五从军征 导学案-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
《十五从军征》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诗歌大意,学习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联想、想象,揣摩理解诗句含义。
(重点)2.在熟读的基础上,揣摩诗歌表达的情感,朗读并背诵古诗。
(难点)3.了解古代兵役制度的残酷,感受战争给人民生活带来的苦难,激发学生热爱和珍惜和平生活的情感。
(难点)【课时安排】一课时【知识链接】一、乐府诗汉武帝时,设有采集各地歌谣和整理、制订乐谱的机构,叫“乐府”。
后来,人们就把这一机构收集并制谱的诗歌,称为乐府诗,简称乐府。
乐府诗多收录在宋人郭茂倩汇编的《乐府诗集》中。
乐府诗最大的特点是:叙事性强,语言朴素自然。
叙事长诗《孔雀东南飞》与《木兰诗》合称为“乐府双璧”。
二、背景链接封建社会兵役制度不合理,特别是汉朝,经过多年征战,人烟稀少,而不合理的兵役制度又给人民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痛苦。
《十五从军征》描述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
三、关于战争的诗句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杨炯《从军行》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杜甫《春望》导入从军行(其四)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冢(zhǒng )雉(zhì)舂(chōng )窦(dòu )羹(gēng)饴(yí)二、诗句赏析1.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十五岁参军出征,八十岁才回到故乡。
“十五”与“八十”形成鲜明的对比,极言主人公从军时间之久,从而揭露了当时封建兵役制度给普通百姓带来的苦难,也反映了连年战乱的社会现状和百姓遭受的离乱之苦。
2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路上遇到同乡,问:“我家里还有什么人?”“远处那个是您家,松柏丛中坟墓一个连着一个。
”这四句诗是老兵在归乡途中与乡里人的对话,表现出主人公久别家乡,急于了解家中亲人的现状的心理,也写出了乡人见到几十年未见的归人时的复杂心情。
《十五从军征》古诗词导学案【部编版九下第23课】
1.反复诵读古诗词,理解古诗词的内容及蕴含的情感。
2.学习反复诵读、品析关键字词,感悟情感和人生境界。
一、作者、背景简介:
作者:《乐府诗集》是一本书,现存汉乐府民歌40余篇,多为东汉时期作品,汉乐府民歌大多是叙事诗,这些诗真实地表达了人民的喜怒哀乐。有的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穷困生活;有的揭露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有的表现了反对封建婚姻、追求美好爱情的愿望;有的揭露了贵族的腐朽生活和社会的黑暗。
2.这首诗是如何通过景物和动作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悲剧命运的?
答:选取了象征死亡的松柏、坟墓来暗示老兵亲友凋零;通过对兔、难栖身于家屋、谷葵丛生于庭院的景物描写,来说明老兵家园的残破。而“采葵持作羹”“不知饴阿谁”的动作,则表现出老兵的孤苦伶灯;尤其是“出门东向看”这一动作,更写出了老兵悲哀至极,以至精神恍惚、表情呆滞的情态。
四、主题思想:
《十五从军征》通过一个久别家乡重归故里的老兵回家时所见情景的描述,表现了他的孤单和凄凉,反映出战争的残酷无情,体现了人民对战争的厌恶和憎恨。
五、熟读成诵:
默写: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
③【冢】坟墓。
④【累累】众多的样子。这里形容坟丘众多。
⑤【狗窦】给狗出入的墙洞。野兔出入其中,暗示“君家”早已荒废。
⑥【雉】野鸡。
⑦【旅谷】野生的谷子。旅,植物未经播种而生。
⑧【井】这里指井台。
⑨【旅葵】即野葵。葵,一种蔬菜。
⑩【舂谷】用杵臼捣去谷物的皮壳。
⑪【持】拿。
⑫【羹】这里指菜羹。
⑬【一时】一会儿。
《十五从军征》优秀教研导学案
深入小组,点拨指导: 讨论,交流(描述的是一位少年从征六十五年后返回故里的情景,揭露了封建兵役制度给劳动人民造成的苦难。)
(借用一位回乡老人的所见所闻来揭示出封建兵役制度给劳动人民造成的苦难的)
课程训练
巩固提高
这首诗是从什么角度出发写战争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课堂练笔,加深理解:(从一个退役老兵的角度,以老兵的见闻、感受为素材,表达了作者对封建兵役制度的怨恨。)
学习重、 难点
1、能运用联想和想象,深入诗歌理解诗
2、理解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和不幸,加强对和平生活的热爱。。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及图片等。
预习提示
理解战争给人门灾难和不幸,增强对和平生活的热爱。
知识链接
《十五从军行》是一首乐府诗,描述的是一位少年从征六十五年后返回故里的情景,揭露了封建兵役制度给劳动人民造成的苦难。
总结归纳
提升世界的重要性。
拓展延伸,盘点收获:
盘点收获
【自主学习】
借助工具书理解重点词语。
狗窦:
雉:
旅葵:
舂谷:
贻::
秦关;:
自主学习 组内交流 课堂展示 相机点拨
一.初读感知点:
1、交流资料
乐府诗:乐府,原是古代掌握音乐的官署,汉武帝时规模较大。后来将其演唱的诗歌称为乐府诗。
2、诵读诗歌,感知诗歌大意
二.细读感悟点:
1、请同学有感情地读出所喜欢的诗句
2、诗歌是怎样揭示出封建兵役制度给劳动人民造成的苦难的?
3、你是怎样看待战争的?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品读下列句子体会诗歌表达的感
1、“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杂树,井上生旅葵”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十五从军征导学案
十五从军征导学案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诗,熟读成诵。
2、掌握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3、感受主人公的凄惨遭遇,并有所感悟。
重点通过反复诵读、品析、积累诗句,把握诗歌内容,人物形象。
难点感受主人公的凄惨遭遇,感受作者情感。
十五从军征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注释】1、冢:坟墓。
2、累累:形容丘坟一个连一个的样子。
3、狗窦:给狗出入的墙洞。
窦,洞穴。
4、雉:野鸡。
5、旅谷:野生的谷子。
旅,旅生,植物未经播种二野生。
6、旅葵:野葵。
7、舂:把谷子放在石臼或钵里捣掉皮壳或捣碎。
8、贻:送,赠送。
【译文】十五岁就应征去参军,八十岁才退伍回到故乡家中。
路上碰到一个乡下的邻居,问:“我家里还有什么人?”“你家那个地方现在已是松树柏树林中的一片坟墓。
”走到家门前看见野兔从狗洞里出进,野鸡在屋脊上飞来飞去。
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生的葵菜环绕着井台。
用捣掉壳的野谷来做饭,摘下葵叶煮汤算是菜。
汤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却不知赠送给谁吃。
走出大门向着东方张望,老泪纵横洒落在征衣上。
【赏读入境】:(一)情境导入:(二)预习先知:,文学常识:本诗选自《乐府诗集》,“乐府”原是的名称,后人把也称作“乐府”。
从时代上分,本诗是乐府;从表达方式上分,本诗是诗。
(三)字词积累:1、给加点字注音冢累累狗窦雉舂谷羹贻2、重点词语:1、冢:2、累累:3、狗窦:窦,4、贻:(四)初读古诗。
(1)学生自由读两遍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名朗读,师生评价。
(3)借助注释疏通诗意,小组之间互相合作交流完成。
【悟读品味】:1、诗歌主要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2、“八十始得归”的“始”字很有嚼头,请品析它的表达效果。
3、理解本文的景物描写和动作描写,完成下题。
十五从军征导学案 - 副本
4.这首诗选自?
【知识链接】
在体式上,乐府诗以五言为主,兼有七言及杂言。句式比较灵活自由,语言自然流畅,通俗易懂,琅琅上口,生活气息非常浓厚。乐府诗是诗歌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它象征着文人诗的开始,象征着诗开始追求个性自由和发出个人化的声音。
【学法指导】
合作
探究
精彩
展示
合作
探究
课题
课型
导学+展示
学习目标
1.了解诗歌大意,学习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联想、想象,揣摩理解诗句含义,初步把握乐府诗的语言特点。
2.在熟读的基础上,揣摩诗歌表达的情感,并有感情地朗读。
3.了解古代兵役制度的残酷,感受战争给人民生活带来的苦难,激发热爱和珍惜和平生活的情感。
编写教师
授课教师
学习准备
课时
共()课时
【问题生成】
乐府诗中的诗,可以真正地称为抒发情怀的诗
要求读准字音,特别注意下列字的读音“冢、窦、雉、舂、羹、贻”
补充介绍背景资料:仅仅是汉武帝在位,五次讨伐匈奴,就导致全国有一半的人因为战争而死亡。成了荒野枯骨。
反馈
练习
归纳
总结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松柏()冢()垒垒()狗窦()雉()舂谷()羹()贻()
①、假如你是乡邻人,你会用怎样的语气,怎样的心情来告诉老人这一消息呢?
②、假如那你就是那位老人,当你听到乡邻人的话语时,你会有什么反应,有怎样的心情?
5.那么究竟又是什么给他带来的灾难的呢?(战争)
【温馨提示】
出示难理解的字的意思。学生结合注解再读诗歌,思考这首诗讲了件什么事?
【学法指导】
配乐朗诵“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九年级十五从军征导学案
九年级十五从军征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诗歌的文学常识,熟读并背诵《十五从军征》。
2、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3、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学习诗歌的写作手法。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思想感情。
(2)掌握诗歌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子。
2、难点(1)体会诗歌中老兵的悲惨遭遇和痛苦心情。
(2)分析诗歌的艺术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三、知识链接1、作者及作品简介《十五从军征》出自《乐府诗集·横吹曲辞·梁鼓角横吹曲》。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老兵在归家途中和到家之后的所见所感,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劳动人民的悲惨遭遇和痛苦心情。
2、乐府诗乐府诗是古代乐府机构采集和创作的诗歌,其内容丰富多样,包括民间歌谣、文人诗作等。
乐府诗语言朴实自然,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四、预习导学1、朗读诗歌,注意字音和节奏。
(1)正字音:冢(zhǒng)窦(dòu)雉(zhì)舂(chōng)羹(gēng)贻(yí)(2)划分节奏: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2、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大意。
3、思考:诗歌描绘了哪些场景?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五、课堂探究1、诗歌开头“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两句,有何作用?明确:这两句开篇点题,“十五”和“八十”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老兵从军时间之久,暗示了老兵的悲惨遭遇。
2、“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这句诗表现了老兵怎样的心情?明确:表现了老兵急切想知道家中情况的心情,同时也透露出他内心的不安和担忧。
3、老兵到家后看到了怎样的景象?明确:老兵看到“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的荒凉破败景象,野兔从狗洞进出,野鸡在屋梁上飞来飞去,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井台上长满了野生的葵菜,说明家中早已无人居住,一片荒芜。
从军征导学案
总第1课时学习目标:1、 了解诗歌大意,学习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联想、想象,揣摩理解诗句含义。
2、 在熟读的基础上,揣摩诗歌表达的情感,并有感情地朗读。
3、 了解古代兵役制度的残酷,感受战争给人民生活带来的苦难,激发学生热爱和珍惜和平 生活的情感。
学习重点、难点:1. 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理解诗歌大意。
2. 展开想象,感受诗意,体会诗人的情感。
3. 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和平的热爱。
教学策略学习过程:一、 对比导入,入境1、 欣赏家人团聚的图片,感受和平年代家的温馨和幸福。
2、 观看战争年代的图片,感受战争的残酷和对人类的危害。
3、 让学生了解人类历史中战争频率之高,年代之久。
4、 板书课题并让学生朗读。
5、 作品介绍:乐府:原是古代掌管音乐的官署,乐府搜集演唱的诗歌被称为乐府诗。
《乐府诗集》是一本书,现存汉乐府民歌 40余篇,多为东汉时期作品,汉乐府民歌大多是叙事诗,这些诗真实地表达了人民的喜怒哀乐。
有的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穷困生活;有的揭露了战 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有的表现了反对封建婚姻、追求美好爱情的愿望;有的揭露了贵族的腐朽 生活和社会的黑暗。
乐府诗有的来自民间, 有的是文人模仿乐府古题所作 .而我们今天学习的这首,它来自劳动人 民中间,没有具体的诗人 。
二、 合作探究,知意1、 自主识字,读通古文。
2、 教师范读古诗,学生想象脑海中浮现了怎样的画面3、 合作探究,理解诗意。
4、 串讲诗意。
课题:十五从军征主备人:5、老师有感情说诗意,学生有感情的读相对应的诗句。
三、集中释疑,悟情(一)、始得归同学们,这是一首叙事诗,诗中的主人翁是谁哪一句点名了老人一生的不幸的经历1、读句子。
(课件出示: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2、这句中从哪一个字可以体会老人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3、十五岁时在做什么八十岁呢十五岁,年少英发的时候被征入伍,八十岁,年朽力衰才能返回故乡。
这中间有多少年啊4、大家计算一下六十五年有几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五从军征》导学案
兴隆中学班级组名
一、学习目标:
1.学会诵读,在吟咏之中加深理解,能熟读成诵。
2.掌握诗歌中的重点字词的读音和意思;了解乐府诗的知识;
3.从形象入手,体会诗的意境,领会诗所表达的深刻的思想感情。
二、预习检测
1、说说你了解的关于“乐府民歌”的知识。
汉武帝时,设有采集各地歌谣和整理、制订乐谱的机构,叫“乐府”。
后来,人们就把这一机构收集并制谱的诗歌,称为乐府诗,简称乐府。
乐府诗多收录在宋人郭茂倩汇编的《乐府诗集》中。
最大的特点是:叙事性强,语言朴素自然
《孔雀东南飞》与《木兰诗》合称“南北双璧”。
后人拟乐府写的诗歌虽不入乐,也称乐府或拟乐府
2、熟读诗歌,给生难字注音并理解;
阿()松柏()冢()累累()窦()雉()旅葵()舂()羹()饴()
3、画出朗读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三、初读诗歌
1、小组内说说应该用什么感情读,并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按朗读节奏练习朗读。
(如:全组读、两人读、轮读等)
2、我们来PK:其他同学挑战。
四、合作探究,整体感知《十五从军征》:
1、用自己的话概括本诗大意。
2、诗中哪一句极言从军之久?
3、主人公年迈力衰归来,看到的家乡是什么样子?分别是从什么角度看的?
4、主人公此时是怎样的心情?
5、造成老兵悲惨命运的根源是什么?
6、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五、再读诗歌,深入感悟:
1、勾画出你最喜欢的诗句读读,并与同组成员交流想法;
2、交流展示个人看法;
3、试背本诗。
六、作业:
1、背诵诗歌;
2、将《十五从军征》改编成一个不少于400字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