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与乐动画PPT模板.pptx

合集下载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16 最苦与最乐课件(共25张PPT)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16 最苦与最乐课件(共25张PPT)

梁启超(1873—1929), 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 人,广东新会人。近代思想家、 学者,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 之一。著有《饮冰室合集》。
写作背景
痛苦与快乐,是人类永恒的思考话题。对此哲人 志士有不少精彩的论述,平常百姓也有许多深刻的思 考。思想家梁启超以他的远见卓识和以天下为己任的 情怀,站在儒家的进取精神和佛家的超凡智慧的高度, 道出了自己对痛苦和快乐的理解。
本文的语言十分流畅。排比的运用增强了行文气势的流畅,有力 支撑了论证。文中的排比句很多,如“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 人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等。本 文语言还十分精练简洁。在文中作者使用了概括性强、富有表现力的 语句。例如,用“海阔天空”“心安理得”等成语形象地表现出责任 尽完之后无比放松和快乐的心情;用“那仁人志士的忧民忧国,那诸 圣诸佛的悲天悯人”概括了世间伟人所尽的大责任。
就表达方式而言,以议论为主,叙述、抒情为辅;。就论证方法 而言,既有演绎论证,又有归纳论证,还有许多地方用了引证法。单 就引用而言,文章就用到了古语、俗语和名人名言,而且每次引用的 具体表达都不一样,例如引用“如释重负”时,作者说“古语说得 好”;引用“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时,作者说“俗语亦说”;引用 “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不亦远乎?”作者用了“曾子还说哩”, 一个“哩”字,轻灵之气何其足也!
研读读课文,突破难点
2.作者是怎样将道理说得清晰透彻,令读者易于接受的? 课文前半部分论证“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时,主要运用
了摆事实的论证方法。作者首先列举了对个人的责任:“答应人办一 件事没有办,欠了人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 没有赔礼。”以这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例子来启迪读者认识什么是 “未尽责任”,进而叙述“未尽责任”将会有怎样的痛苦。然后作者 又由对个人说到了“对于家庭,对于社会,对于国家,乃至对于自己” 都有着应负的责任,接着说这些责任未尽到而产生的种种痛苦的状态。 作者这样多方面、多角度摆事实来论证观点,把道理阐述得非常清楚 明白。

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苦与乐》ppt课件

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苦与乐》ppt课件
最苦与最乐
课堂导入
有人说,快乐和痛苦都是生活的孩子,他们是形影不离的一对,我们都是在 快乐和痛苦的交织中感受着生活。那么,在这悲喜交织、苦乐相伴的人生路上, 究竟何为最苦,何为最乐?同学们有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呢?今天我们要学习的 《最苦与最乐》,是梁启超先生对这个问题的思考,现在我们一起去看看他认为 什么是“最苦”,什么是“最乐”。
举例 论证
是指运用典型事例来证明论点的方法。通过列举典型事例,具体有力地证 明了中心论点,增强了说服力。
道理 论证
运用讲道理的方法,用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名言及被 人们公认的科学原理、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观点。
对比 论证
是正反对比论证的简称,也称比较法,是把两种事物加以对照、比较后 , 推导出它们之间的差异点,使结论映衬而出的论证方法。
论证思路
开头,提出“人生什么事最苦”的问题,而后又一一否定。指出人 生最痛苦的是背负了未尽的责任。
接着,论述人生最大的快乐是尽了责任。 自始至终全文都围绕责任来谈。从未尽责任和尽责任这两个对地面 写起,阐明人生“最苦”与“最乐”之事,就是要告诉我们: 人应当勇于担负责任,不能逃避责任。
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来论述观点的?
课后作业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感谢各位聆听
板书设计
最 苦 与 最 乐
中心论点: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也是最大的快乐。
(论“责任”)
分论点1: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谈“苦”)
分论点2: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说“乐”)
而 不 能 逃 避 责 任
人 生 当 勇 于 负 责 ,
总结收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习的苦与乐 ppt课件

学习的苦与乐 ppt课件
6
但是再多的作业,也总有完成的时候。(不完成也不行 呀),当一摞摞的作业终于被完成的时候,会感到一种 快乐,一种终于可以“五体投床”的轻松,甚至幸福。 这当然是乐。
但是换一个角度或换条思路,一切便豁然开朗,有种“车 道山前必有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烦躁的感觉以 光速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快乐,似有蜂蜜流进心里, 一种叫“自豪”的情感也在这蜂蜜里微微荡漾,啊!我真 是厉害,这么难的题我也做了出来。这不是快乐,是什么?
10
组逖闻鸡起舞
当匈奴贵族横行北方、西晋王朝面临崩溃的时候,晋朝有一些有
志气的将领还坚持在北
方战斗。刘琨就是这样的杰出代表。
刘琨年青的时候,有一个要好的朋友叫祖逖。在西晋初期,他们
一起在司州(治所在今
洛阳东北)做主簿,晚上,两人睡在一张床上,谈论起国家大事
来,常常谈到深更半夜。
一天夜里,他们睡得正香的时候,一阵鸡叫的声音,把祖逖惊醒
当我一次认真听讲换来老师的微笑时,当我一次课堂的回答换 来老师的表扬时,当我一次成绩的提高换来同学们的赞许时, 当我所有的表现得到父母老师的肯定时,我是快乐的,犹如破 晓的晨光,瞬间照亮之前黑暗的心房。
7
学习知识也是如此,为了那眼花缭乱的“数字迷宫”而呕心沥血; 为了那令人头痛的作文题而费尽心思。这些表面看来确实很辛苦, 然而在辛苦的另一端,迎接我们的则是一串欢乐的音符。“一分 耕耘,一分收获”。耕耘就得付出一定的低价。没有那含辛如苦 的“耕耘”,哪能领会到甜入心田的收获?
华罗庚在贫病交加中,刻苦自学,发表了好几篇数学论文.引 起了清华大学熊庆来教授的注意.他在熊教授的帮助下,到清华大 学数学系当上了管理员. 他自学了英语,德语.25岁时,他的论文,已引起了国外数学家的注 意.

最苦与最乐 课件(共30张PPT).ppt

最苦与最乐  课件(共30张PPT).ppt
2 学习在论述过程中展现中心论点的写作技巧。
品格素养
搜集有关“责任”的名言,培养对社会、对他人、对 自己的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预习资料速查
作 者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
简 室主人,广东新会人,思想家、学者,戊戌变法的领袖之

一。从师于康有为,是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的宣传家。1898
归纳总结
特色总结
1.设问开头,吸引读者注意,引发读者思考。 本文开头在提出了“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这一问题之后,
一连用了四个问句,连续提问,连续否定,句式简洁,语气 干脆,且排比句式的运用,增强了语言的气势,起到了吸引 读者注意和引发读者思考的作用。
归纳总结
2.论证严谨,思路清晰。 文章开篇先提出问题“人生什么事最苦呢”,然后用了一连
段中的“我说人生最苦的事……未来的责任”,第④段中的
“翻过来看……人生第一件乐事”,第⑥段中的“到了长成
……永远不能解除了”三处议论句,很快就可以理清本文的
观点和论证思路
课文初读感知
文 章 第一部分(①—③):论述责任未尽才是人生最大的痛苦的 脉 观点。 络
第二部分(④):承接上文“最苦”的论题,提出“最乐” 的论题,论述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 jiě )解放

解 ( jiè )押解
( xiè )解数
( fó )佛祖 佛
( fú )仿佛
( dǎo )摔倒 汗
( dào )倒退
必考字词梳理


既( jì )既然

即( jí )即使
赔( péi )赔礼 陪( péi )陪伴
必考字词梳理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5课《最苦与最乐》课件(共50张PPT)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5课《最苦与最乐》课件(共50张PPT)

课 件 PPT部 编版课 件统编 版部编 版人教 部编版 语文七 年级下 册第15 课《最 苦与最 乐》课 件(共5 0张PPT )课件优 质课课 件免费 课件PPT
谈 苦
作者认为责任有种种,你 能从课文中找出有哪几种责 任吗?
对人的责任:
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 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
对事的责任:
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 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 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
谈 苦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在作者笔下,贫而不苦的原因 是 知足 ,失意而不苦的原因 是 安分 ,老、病、死不苦的原因 是 达观 。作者认为真正的痛苦源 自 责任 。
课 件 PPT部 编版课 件统编 版部编 版人教 部编版 语文七 年级下 册第15 课《最 苦与最 乐》课 件(共5 0张PPT )课件优 质课课 件免费 课件PPT
课 件 PPT部 编版课 件统编 版部编 版人教 部编版 语文七 年级下 册第15 课《最 苦与最 乐》课 件(共5 0张PPT )课件优 质课课 件免费 课件PPT
课 件 PPT部 编版课 件统编 版部编 版人教 部编版 语文七 年级下 册第15 课《最 苦与最 乐》课 件(共5 0张PPT )课件优 质课课 件免费 课件PPT
大而艰巨。 死而后已:死了以后才停止。指奋斗到死为止。 仁人志士:有仁爱之心的人,品德高尚
有志向有抱负的人。
用最喜欢的方式自由 朗读课文并填空。
__负_责_任___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__尽_责_任___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整 体 人生当勇__于__承__担__责_任__ ,
感 知
而不能 _逃__避__责__任___。
-——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梁启超(1873—1929年)

最苦与最乐-完整PPT课件

最苦与最乐-完整PPT课件

第一部分1、2:论述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 苦。分论点1
第二部分3:论述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分论点2
第三部分4、5:论述人生当勇于负责,而不 能逃避责任。结论
谈 苦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在作者笔下,贫而不苦的原因 是知,足失意而不苦的原因是 ,老 、安病分、死不苦的原因是 。作者 认达为观真正的痛苦源自 。
对事的责任:
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 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 这件事便有了责任。
谈 苦 对自己的责任:
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 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 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 ,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 层责任。
论 乐
作者引用了哪些古语、俗语来 形容尽责任之后的乐呢?请找 出来,并讲讲它们的含义和作 用。
-——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梁启超(1873—1929年)
字卓如,号任公,一字任甫, 别号饮冰室主 人,近代改良主义思想家、教育家。广东新 会人。1889年中举人。 1898年参与戊戌变 法。晚年任清华学校研究院导师。著有《饮 冰室合集》。
1学习文章流畅凝练的语言。 2了解本文严密论证的方法。 3引导学生树立责任感。
责任
谈 苦
为什么“身上背着一种未了 的责任”最苦呢
因为受良心责备,
无处逃躲。
谈 苦 作者举了哪些例子来证
明自己的观点呢?
个人对他人的责任:承诺未完、 欠人钱、受人恩惠、得 罪人等。
谈 作者认为责任有种种,你能 苦 从课文中找出有哪几种责任

对人的责任:
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 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

论乐
论 乐作者认为这种乐的决定权在谁呢?
结合文中语言谈谈你的理解。
快乐之权,操之在己。

人生苦与乐ppt课件

人生苦与乐ppt课件

精神充实的乐
总结词
精神充实的乐是指个人或家庭在精神生活方 面相对丰富和充实,能够获得心灵上的满足 和幸福感。
详细描述
拥有积极向上的心态、丰富的内心世界和良 好的人际关系,可以让人更加快乐和满足。 精神充实的人通常有更高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更能够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同时, 与家人、朋友和同事之间的良好关系也可以
珍惜当下,感恩生活
珍惜当下
01
要珍惜眼前的生活,不要抱怨和浪费时间,要把握每一个机会
,活出自己的精彩。
感恩生活
02
要感恩生命中的每一个遇见和经历,珍惜与家人、朋友和同事
的相处时光,不要忘记给予他人关爱和支持。
传递正能量
03
要积极传递正能量,鼓励和帮助身边的人,让更多的人感受到
快乐和温暖。
05
苦与乐的升华
超越物质的追求
追求精神的满足
通过阅读、学习、艺术等方式追求精神上的满足,超 越物质生活的限制。
重视内在价值
关注内心的世界和价值观,不盲目追求物质财富和名 利。
珍惜当下感受
珍惜当下的每一次感受和体验,包括快乐、悲伤、爱 和被爱等,不让物质欲望掩盖了真实的感受。
培养高尚的情操
01
保持正直和诚实
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保持正直和 诚实,不撒谎、不欺骗,做到言 行一致。
THANKS
感谢观看
03
生活中的乐
物质富足的乐
总结词
物质富足的乐是指个人或家庭在物质生活方 面相对充裕,能够满足基本需求或追求更高 层次的需求,从而带来快乐和满足感。
详细描述
拥有稳定的经济来源、良好的物质条件和财 富积累,可以让人更加安心地享受生活,减 轻许多经济压力和担忧。物质富足的人可以 更加自由地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追求 个人兴趣和梦想,从而带来快乐和满足感。

学习的苦与乐主题班会PPT课件

学习的苦与乐主题班会PPT课件
12-2
□晨报记者林颖颖 企业招聘不再只看学历、能力,是否能吃苦也渐渐成为重要标准。昨天在复
旦大学举行的2007届毕业生校园招聘会上,多数企业向学生提出了这样的招聘要 求:吃苦耐劳。有些企业甚至现场就搞起了“吃苦测试”,果然吓跑了一些怕吃 苦的毕业生。
■企业搞“吃苦试探” 5分苦头说成9分 “没想到一进去就要被派到外地,工作还没日没夜,太可怕了!”大四毕业 生王泳(化名)叹着气离开一家企业的招聘摊位,手里还拿着没敢投出去的简历 。王泳告诉记者,这家公司规模很大,本来自己挺感兴趣,可一开口询问企业的 招聘要求,对方就问他能不能吃苦,还罗列出了新员工所应经受的磨练,王泳听 得抽回简历匆匆逃走。 这家公司人力资源部的黄先生说:“我们是一家化工企业,对员工要求比较 高,尤其是要能吃苦。”于是,该今年想出了“吃苦测试”这一招,夸大一些困 难,比如把原来5分的苦说成9分,对于确实要被外派从事管理任务的新人,他们 则会以“在流水线上进行操作”的艰苦来试探等等。黄先生告诉记者,这个测试 还颇为奏效,“有近三成的学生被‘吓.跑’了,这样企业一开始就剔除掉一1些5 不 能吃苦的应聘者”。
■不愿招聘“瓷娃娃” 出身贫困的孩子更受青睐
在昨天的采访中记者发现,多数企业都把“吃苦耐劳”明确写进了招聘要求,有些 甚至还放在了第一条。“我们不愿招些瓷娃娃进来!”一家咨询类企业的招聘负责人告 诉记者,以前公司就曾碰到这样的尴尬:新员工学历高、能力也不错,就是太娇气、拈 轻怕重,而且太任性,人际关系也处不好。
.
28
中新浙江网2007年1月10日电: 丝绸之路集团是我至今为 止见过的最特别的企业,它的大部分子公司都是原国企 破产倒闭收购后起死回生的,它的成员是一支很多人都 觉得会是沉重负担的“4050”队伍,可是它成长的速度 却让人羡慕。从最初的一无所有到总资产七亿多元,公 司的每一步都走得很稳健,每年的销售收入和利税都分 别以30-20%的速度不断增长着。

第16课《最苦与最乐》课件(共49张PPT)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16课《最苦与最乐》课件(共49张PPT)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曾子——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含义:肩负沉重的使命,要跋涉遥远的路途,一 直走到死的时候才放得下,不是很遥远吗?
引用名言的作用:
引用孟子的话,论述君子有终身之忧的原因;引用 曾子的话,论证了君子有终身之忧实际上是一种“真 乐”。进一步证明了尽责任的快乐,从而使论证更具有 说服力。
作者为什么说“仁人志士的忧民忧国”“诸 圣诸佛的悲天悯人”是乐而不是苦呢?
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 头,再苦是没有的了。
比喻、夸张
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将“该做的事没有做完”的感 觉比作“有几千斤重担压在肩头”,强调了未尽责任的 “苦”,生动形象地写出一个人责任未了时的痛苦情态。
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的钱没有还,受了 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 的面也几乎不敢见他;纵然不见他的面,睡里梦里,都 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为什么呢?因为觉得对不住他 呀,因为自己对他的责任,还没有解除呀。
论据:用于证明论点的材料(用什么证明)为什么?
论证: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怎样证明)怎么做?
一般论证结构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 决问题(结论)
论点 论点就是作者所持的见解和主张,是文章的灵魂,是完整的陈 述性判断句。一篇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有的议论 文还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分论点是用来补充和证明 中心论点的。
议论文
定义: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 实、讲道理,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主张的常 用文体。议论文是以理服人。
分类:立论文和驳论文。
立论文
1、定义: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直接表达 自己的观点和主张的文章体裁。 2、要求:①要对论述的问题有正确的看法②用充足有说服力的论据 ③要言之有理,合乎逻辑

《最苦与最乐》课件(26张PPT)

《最苦与最乐》课件(26张PPT)

学习任务一:感知全文
(2)道理论证 ①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的是,“心上一 块石头落了地”。 引用古语、俗语,形象贴切地写出了责任尽完之后的快乐 境界,语言浅显易懂。 ②然则为什么孟子又说“君子有终身之忧”呢? 曾子还说哩:“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引用孟子和曾子的话,论述君子终身忧虑的原因,丰富了 责任的内涵,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学习任务一:感知全文
(3)对比论证 ①有了这责任,那良心便时时刻刻监督在后头。一日应尽的 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日子。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 尽,便死也是带着苦痛往坟墓里去。这种苦痛却比不得普通的贫、 病、老,可以达观排解得开。 把一个人未尽责任的痛苦与贫、病、老的痛苦进行对比,照 应开头,突出论证了应尽责任而没有尽才是人生最大痛苦的观点。
学习任务一:感知全文
4.“卸却责任”和“解除责任”有什么不同?
“卸却责任”指未尽责任,丢开不管;“解除责任”指尽 了责任,再无负担。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 有。想躲责任,只是自投苦海,痛苦永远不能解除。
学习任务一:感知全文
5.苦乐与责任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作者认为:人因有责任而苦,尽大责得大快乐,尽小责得 小快乐。你想解脱痛苦,就要尽责,想卸却责任将永远痛苦, 快乐之权操在你手,苦中有乐,苦乐循环,人间趣味。 结论:要在尽责中寻找快乐。
第四单元 16 最苦与最乐
设计说明
《最苦与最乐》是一篇思想深刻、论证严密、语言平实的议 论文。教学时,要厘清思路、品味语言,培养思辨的习惯与能 力;思考苦乐循环的关系,从小培养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 的责任感。
学习目标
1.掌握有关议论文的知识,理解文章的内容,明确作者的观 点。
2.学习本文流畅而凝练的语言,学习课文在论述过程中展现 中心论点的写法。

学习的苦与乐主题班会42页PPT

学习的苦与乐主题班会42页PPT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
42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 Nhomakorabea。——卢梭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学习的苦与乐主题班会
26、机遇对于有准备的头脑有特别的 亲和力 。 27、自信是人格的核心。
28、目标的坚定是性格中最必要的力 量泉源 之一, 也是成 功的利 器之一 。没有 它,天 才也会 在矛盾 无定的 迷径中 ,徒劳 无功。- -查士 德斐尔 爵士。 29、困难就是机遇。--温斯顿.丘吉 尔。 30、我奋斗,所以我快乐。--格林斯 潘。

第16课《最苦与最乐》课件(共30张PPT)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16课《最苦与最乐》课件(共30张PPT)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
分论点一: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苦。 2.作者是怎么提出自己的观点的? 作者先用设问提出关于人生最大痛苦的许多观点,并一一否定, 然后再提出自己的观点。引起读者兴趣,给人新奇之感,显得自 然贴切,水到渠成。
3.作者是怎样层层深入论述“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苦”这一分论点的?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 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思想家、 学者,戊戌变法的领袖之一。著作大多收入 《饮冰室合集》。
少年中国说 梁启超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 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 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我们要为梦想插上勤奋的翅膀。梦想是美丽迷人的,它需要时间的积累,没有勤奋
的翅膀,梦想就像生命中的一颗流星一样,仅仅划过一道美丽而又痛苦的弧线。有了这
双翅膀,我们才能开始在地基上建设砖瓦。古人说:天道酬勤。只有插上了勤奋的翅膀,
我们才能披开丛丛荆棘,飞到梦想的彼岸。居里夫人为提炼纯净的镭,终日在实验室里 搅拌锅里的矿渣,每天休息不超过6个小时,经过10632次的结晶,才提炼出了0.1克镭, 开辟物理学的新纪元。居里夫人的勤奋是令人敬佩的,正是她超越常人的勤奋,才使她 达到了别人难以达到的地步。因此,要想获得成功,我们要给梦想插上勤奋的翅膀。
中心论点: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 的快乐,人生当勇于担负责任。
分论点一:人生最苦事是负责任 最 苦 与 分论点二:人生最乐事是尽责任 最 乐 分论点三:人生当勇于担负责任
本文结构形式:并列关系
尽应尽责任 得真正快乐
第二课时
第一部分(1-3段)

新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苦与乐》优质ppt课件

新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苦与乐》优质ppt课件

就像一位长者在与读者促膝谈心,娓娓道来,没有一点盛气凌人 的说教口吻。)
明确:“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 人生第一件乐事。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的是, ‘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这段话用古语、俗语形容尽责任后的快乐心情,浅显易懂,趣 味横生,大大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知责任,勇担当
最苦与最乐——尽职尽责,勇于承担,不惧责任 兼备智仁勇——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总结收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结束语
大千世界,充满着无数的奥秘,希 望同学们能遇事独立,积极探索钻研, 解决更多的难题。
课后作业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感谢各位聆听
初读感知
1.自主阅读课文,填写以下空格,互相交流。 未尽责任 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尽了责任 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人生当 日日尽责任 ,而不能 卸却责任 。 2.本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各部分论述了什么?
明确: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3段),论“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第二部分(4段),论“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第三部分 (5、6段),论“人生当勇于尽责任”。
每个人联系在一起就构成了社会,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 间的关系能稳定地维系,并不断优化,全面发展,依我看来,最 关键的离不开“责任”二字。
我们中学生从现在起就要充分认识到责任之重大,从今天起 就要尽我们应尽的责任。在未来,社会赋予我们的责任会更重大, 任重而道远,让我们一起去迎接新的挑战吧!
板书设计
第四单元
最苦与最乐
梁启超
学习目标
1.运用略读的方法,理解文章内容,明确作者观点,理清文章 脉络。

最苦与最乐课件ppt

最苦与最乐课件ppt

对未来的展望
01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最苦”和“最乐”的定义和追 求也会发生变化。
02
在未来,人们可能会更加注重精神上的追求和满足,对于“最乐”的定义也将 更加广泛和深入。
03
同时,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类寿命的延长,对于“最苦”的承受也将变得更加 艰难和无助,这需要我们在未来更加注重生命质量和生命尊严。
02
贫困可能导致营养不良、缺乏医疗照顾和卫生条件差等问题,
这些问题进一步加剧了贫困人口的身心健康风险。
教育机会不足
03
贫困地区通常缺乏高质量的教育资源,导致贫困家庭的孩子无
法获得良好的教育机会,进而影响到他们的未来发展。
精神压力
内心的困扰
贫困可能导致人们面临自尊心受损、自卑感、无助感等精神压力,这些困扰可能进一步影 响他们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
精神愉悦
总结词
精神愉悦是指人们在精神上获得的满足感和幸福感。
详细描述
精神愉悦来自于人们的内心体验,包括对美好事物的欣赏、对知识的掌握、 对道德价值的追求等。当人们的精神需求得到满足时,会感到愉悦和快乐。
社会认可
总结词
社会认可是指人们在社会中获得的尊重和认可,是实现个人价值的重要体现。
详细描述
当人们通过工作、学习、志愿服务等方式为社会做出贡献时,会得到社会的认可 和赞赏,这种认可可以带来自尊心的提高和自我价值的实现,从而让人们感到更 加快乐和满足。
学习目标
1
了解人类对苦乐的感知和体验,以及苦乐对人 们生活的影响。
2
分析生活中的苦难与快乐,探讨如何正确看待 和应对它们。
3
培养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
02

统编版语文七下 最苦与最乐 课件(共24张PPT)

统编版语文七下 最苦与最乐 课件(共24张PPT)

合作探究
3.作者引用古语“如释重负”、俗话“心上一块石头落了 地”其目的是什么?
用来比喻尽了责任后的轻松和愉快,大大增强了文章 的感染力。
合作探究
4.既然负责任是痛苦的,那么不负责任不就没有痛苦了吗? 作者是如何认为的?
作者认为:人生应当勇于负责,而不应当逃避责任。 其正面理由是:责任越大,痛苦越大,快乐也越大;其反 面理由是:责任是逃避不了的。这两个方面互相支持,使 论证更加有力。
3.作者引用古语“如释重负”、俗话“心上一块石头落了 地”其目的是什么?
4.既然负责任是痛苦的,那么不负责任不就没有痛苦了吗? 作者是如何认为的?
合作探究
1.在第1、2自然段,作者为什么不直接提出自己的观点, 而要先否定其他答案呢?
因为把贫困老死之类当作人生最大的痛苦,正是许多 人的想法。作者先用了一串排比设问句,提出关于人生最 苦的许多答案,并且一一加以否定,否定这些答案,可以 引起读者兴趣,读者就要从中寻找新的答案、合理的答案。 然后再提出自己的观点,就不显得突兀,而有一种水到渠 成之妙。
词 语 解 释
作者介绍
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 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思想家,学者,广东 新会人。1895年随康有为发起“公车上 书”,1898年参与戊戌变法。著有《饮冰室全 集》,代表作有《李鸿章传》《中国近三百年 学术史》《中国历史研究法》等。
知识备查
文体知识
议论文: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直 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主张的常用文体。议论文分为立论文和 驳论文。
)
lǎn 胜
xún


mǐn
多音字
[lè] 快乐。 乐 [yuè] 音乐。

学习的苦与乐 班会课件

学习的苦与乐 班会课件
午,生父虐打四岁女童致其死亡一案在东莞法院开庭。庭审中,父亲徐文辉声泪俱下,坦诚自己曾经虐打女儿,但对于公诉人指控的“故意伤害” 罪名拒不认罪,并坚称打孩子的目的是为了让她能够有一个好的发展。本案未当庭宣判。 女童隔天被打一顿 2011年6月,徐文辉和妻子胡洪梅商量后,将远在四川老家的女儿小如接到东莞,预备帮她报名当地幼儿园。不料两个月后,正是父亲这双手葬 送了小如稚嫩的生命。 据了解,2007年出生的小如是徐文辉夫妇的大女儿,家中还有一个2岁大的儿子由岳父岳母照顾。据徐文辉的邻居称,小如刚到东莞的第一个星 期,夫妻俩对她很好,下班后会带女儿出门逛街买东西。可好景不长,一星期后徐文辉便经常对小如进行打骂,员工宿舍时常会传来小如的哀嚎 和哭叫。崇尚棍棒教育的徐文辉用了很多办法教育女儿,不仅用胶带包裹铁丝打小如的屁股和大腿,还会用烟头烫小如的手心。为了阻止小如乱 翻家里的东西,徐文辉甚至用皮带将其绑在厕所和阳台,直至夫妻俩下班。基本上隔一天,小如便会因为“不听话”而挨揍。 玩调味料被暴打致死 2011年8月15日12时许,妻子胡洪梅下班回家,发现被绑在阳台上的小如将摆放在阳台厨具上的多种调味料搅拌后吃下。盛怒之下的徐文辉把小 如双手捆绑,并用烟头烫伤她的双手掌心。小如大声痛哭呼救,徐害怕吵到邻居,便用防尘布加纸张塞住她的嘴。不一会儿,小如表现出呼吸困 难,徐文辉才掏出她嘴上的布和纸,解开她身上的布条。小如趴在地上呕吐起来,徐文辉命令她把地面清理干净,当小如捧起呕吐物走向洗手间 时,徐文辉催促她快点收拾地板,并起身用手打了她的脸部,小如头部重摔在地,随后昏迷不醒,嘴巴和鼻孔鲜血直流。20分钟后,小如被送至 东莞市人民医院,但经抢救无效当天死亡。法医鉴定,小如符合钝性外力作用致颅脑损伤死亡。 庭辩称棍棒教育并没问题 昨日的庭审中,徐文辉声泪俱下陈述了案发经过,并坚持认为自己的行为是教育小孩而不是殴打她。“我夫妻都是打工的,但我不愿意女儿成为 留守儿童,所以即便生活艰难,我依然将她从老家带回身边抚养,我根本不存在故意打死自己孩子的行为。”徐文辉辩称。 “我家四兄弟,都是母亲从小打骂教育的,身边的其他伙伴很多都犯事坐牢了,我安守本分打工养家,在出事之前我一直认为棍棒教育是没有问 题的。”(羊城晚报 常思雯 廖蔚) 返回腾讯网首页>>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5课《最苦和最乐》课件 (共36张PPT)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5课《最苦和最乐》课件 (共36张PPT)

论 乐
作者引用了哪些古语、俗 语来形容尽责任之后的乐呢? 请找出来,并讲讲它们的含义 和作用。
论 乐 俗语——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含义:好像放下了沉重的负担。形 容心情紧张后的轻松愉快。
古语——如释重负
含义:本来担心或害怕 的紧张心情得到了缓解。
孔子——无入而不自得
含义:君子无论处在什么 境遇都能保持安然自得。
作用:运用引用论证的方法,
有力地证明了尽责任是人生最大
的快乐这一论点,使论证更有说
服力。
论乐
论 乐 作者认为这种乐的决定权在谁
呢?结合文中语言谈谈你的理解。
快乐之权,操之在己。
有关句子: 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
来的乐,才算是真乐。
人生须知道负责任的苦处, 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



找出作者引用的
梁启超(1873—1929年)
字卓如,号任公,一字任甫,
别号饮
冰室主人,近代改良主义思想家、教育家。
广东新会人。1889年中举人。1898年参与
戊戌变法。晚年任清华学校研究院导师。著
有《饮冰室合集》。
字词检测
注音:
契约(qì ) 揽(lǎn )
悲天悯人( mǐn ) 解释词语: 失意:不得志。 如释重负:形容心情紧张后的轻松愉快。 莫若:不如。 达观: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
课文总结
最苦:未尽责任


最乐:尽了责任
有苦才有乐 苦中有真乐 责小得小乐
责大得大乐
总说 承担责任 获得快乐
请说出日常生活中与 “苦、乐”相关的词语、 俗语、谚语。
知足常乐、苦尽甘来、苦中作 乐、先苦后甜;一分耕耘,一分收 获;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 作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