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电综合信息化系统解决方案
风电工程管理信息化方案
![风电工程管理信息化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536ded59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02.png)
风电工程管理信息化方案一、背景介绍随着全球新能源的推广,风能作为清洁能源的一种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风电工程建设管理面临着大规模、复杂性、技术性、持续性等方面的挑战。
为了更好地管理风电工程,促进风电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信息化管理成为了当今风电工程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篇将深入探讨风电工程管理信息化的方案。
二、综述风电工程管理信息化的意义1. 提高管理效率:通过信息化管理,可以强化对项目的计划、监控、协调与决策,提高管理效率。
2. 降低管理成本:信息化管理可以减少人力资源的浪费,在数据收集、分析与管理的过程中可以降低管理成本。
3. 提升管理水平:利用信息化手段可以更好地进行数据分析,提升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风电工程的质量。
4. 改善工程安全:信息化系统可以为工程的安全管理提供更科学有效的手段,降低工程事故的概率。
5. 促进风电行业发展:信息化管理的推行可以促进风电行业的发展,提升其市场竞争力和管理水平。
三、风电工程管理信息化方案1. 数据收集与分析系统(1)使用传感器等设备实时采集风电场的运行状态、风速、风向等数据,并传送至数据中心。
(2)建立数据库,对数据进行存储、整理,并设计数据预处理算法,确保数据的质量。
(3)开发数据处理分析软件,可以对大量数据进行分析,提供数据可视化,便于管理人员进行决策。
2. 项目管理系统(1)建立项目管理信息平台,实现对风电工程项目的全过程监控。
(2)实现项目计划、进度、成本、质量等信息的实时更新和集中管理,通过报警机制进行异常预警。
(3)实现对项目团队协作的支持,包括项目成员的沟通、文件共享、任务分配等功能。
(4)提供项目决策分析工具,包括风险管理、资源分配、成本控制等功能。
3. 设备运维管理系统(1)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对风机设备的远程监控与管理,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减少故障停机时间。
(2)建立预测性维护模型,通过数据分析预测设备故障,提前进行维护,降低维护成本。
(3)实现对设备维修、保养、更换等信息的跟踪记录,建立设备档案,为设备管理提供数据支撑。
基于大数据的风电场综合管理系统设计
![基于大数据的风电场综合管理系统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cff60c0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16.png)
基于大数据的风电场综合管理系统设计随着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利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其中,风能作为一种比较成熟的能源类型,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随着风电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数量的增多,如何高效地管理和维护风电场,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而基于大数据技术的风电场综合管理系统,则是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有效途径。
一、概述基于大数据技术的风电场综合管理系统,是指对风电场中各种数据进行采集、处理、分析和管理,以实现对风电场状态、运行和维护等方面进行全面监控和管理的系统。
该系统的设计不仅要考虑系统的可靠性和实时性,还要兼顾系统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因此,系统的设计需要综合利用多种技术和技能,包括数据采集技术、数据库技术、大数据分析技术和运维管理技术等等。
二、数据采集技术在风电场综合管理系统中,数据采集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数据采集是通过采集传感器、监测仪器等设备产生的各种数据信息,将其传输到计算机系统中,以进行数据处理、分析、储存等操作。
而在风电场管理中,数据采集对于实时监控和判断详情非常重要。
即使设备的传感器发现任何一点异常状态,都需要及时将数据及时传输到后台系统中,以及时的预警、检修。
在数据采集中,设备的稳定性和数据传输的准确性也是需要被重点关注的。
三、数据库技术在风电场综合管理系统中,数据库技术是至关重要的。
风电场所涉及的数据和信息类型非常多。
包括风力发电机、风叶转角、气象站等等,都需要不同的数据类型进行记录和管理。
因此,数据管理方面就需要有一个强大的数据储存和处理系统,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各种领域的需求。
四、大数据分析技术大数据分析技术是风电场综合管理系统中的另一个重要部分。
通过对风电场所涉及的各项数据进行大数据分析,可以预测风场风速、检测设备健康状态、优化调整风力发电机组等。
同时,大数据分析技术也能够将数据进行分类、过滤、筛选和分析,以快速捕捉和解决风电场中的问题。
五、运维管理技术风电场综合管理系统不仅需要考虑设备的监测和数据分析,也需要管理人员能够随时随地对设备进行调整和维护。
风电信息化解决方案
![风电信息化解决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628358ab58fafab068dc0266.png)
1风电行业的特点1.1风能资源丰富我国幅员辽阔,海岸线长,风能资源丰富。
根据第三次风能资源普查结果,我国技术可开发(风能功率密度在150瓦/平方米以上)的陆地面积约为20万平方千米。
考虑风电场中风电机组的实际布置能力,按照低限3兆瓦/平方千米、高限5兆瓦/平方千米计算,陆上技术可开发量为6亿~10亿千瓦。
2002年我国颁布了《全国海洋功能区划》,对港口航运、渔业开发、旅游以及工程用海区等作了详细规划。
如果避开上述这些区域,考虑其总量10%~20%的海面可以利用,风电机组的实际布置按照5兆瓦/平方千米计算,则近海风电装机容量为1亿~2亿千瓦。
综合来看,我国可开发的风能潜力巨大,陆上加海上的总量有7亿~12亿千瓦,风电具有成为未来能源结构中重要组成部分的资源基础。
1.2风资源具有相对集中分布的特点中国的风电资源分布不平衡,主要的资源分布在北部和沿海地区,各省市之间资源也不平衡,风能分布比较丰富的省、市、自治区主要有内蒙古、新疆、河北、吉林、辽宁、黑龙江、山东、江苏、福建和广东等,有望超过1000万千瓦的省区主要有内蒙古、河北、吉林、甘肃、江苏和广东等。
2015年将会形成10~20个百万千瓦的风电基地;2020年将会形成5~6个千万千瓦的超大型风电基地。
内蒙古:10米高度风功率密度大于150瓦/平方米的面积约10.5万平方千米,技术可开发量约1.5亿千瓦。
风能资源丰富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东起呼伦贝尔西到巴彦淖尔广袤的草原和台地上。
吉林省:10米高度风功率密度大于150瓦/平方米的面积约511平方千米,技术可开发量上千万千瓦。
风能资源丰富的地区主要分布在西部的白城、通榆、长岭和双辽等地。
河北省:10米高度风功率密度大于150瓦/平方米的面积约7378平方千米,技术可开发量约4000多万千瓦。
风能资源丰富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河北省北部的张家口市坝上地区和承德市的围场县和丰宁县,沿海岸线的黄骅港附近风能资源也较为丰富。
智慧风电风电场监控系统解决方案
![智慧风电风电场监控系统解决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3bbf429b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5d80674.png)
目录
01 解决方案概述 02 系统架构设计 03 核心功能实现 04 技术创新与应用 05 系统安全性与可靠性 06 未来发展趋势
01
解决方案概述
智慧风电背景
能源转型需求
随着全球能源结构的转 型,风电作为清洁可再 生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正得到快速发展。
技术进步推动
提高运行效率
通过对风电场设备的实时监控和 数据分析,优化设备运行,提高 风电场的发电效率。
降低维护成本
通过预测性维护,减少设备故障, 降低维护成本,提高风电场的经 济效益。
解决方案目标
提高风电场效率
通过智慧风电场监控系统,实 现风电场的高效运维和能源管
理。
保障风电场安全
监控系统能够实时监测风电场 设备状态,及时发现并处理潜
02 高可靠性
03
核心功能实现
实时监控与数据分析
系统通过传感器和仪表实时采集风 电场的风速、风向、温度、压力等 参数。
将采集的数据以图表、曲线等形式 展示在监控界面上,方便用户直观 了解风电场运行状况。
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分析,系统可以 预测风电场的发电量和设备维护需 求,为风电场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应用场景拓展
随着海上风电的快速发展,智慧风 电监控系统将实现更高效的能源管 理和安全监控。
智慧风电监控系统可应用于城市微 电网,实现分布式能源的集中管理 和优化调度。
通过智慧风电监控系统,实现风电 设备的远程监控和智能维护,提高 运维效率。
海上风电场监控
城市微电网应用
智能运维管理
行业发展趋势
智能化升级
大数据分析技术
运用大数据分析,对风电场运行数据进行深度挖掘,优化 运维策略。
风力发电综合监控系统解决方案设计
![风力发电综合监控系统解决方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57d9b88770bf78a652954c8.png)
实用文档风力发电综合监控系统解决方案时间: 2013-3-22 点击: 5402 返回太华伟业风力发电综合监控系统解决方案北京太华伟业科技有限公司目录第一章项目概况1.1 项目背景1.2 现状分析1.3 设计目标1.4 设计依据1.5 设计原则1 1 1 2 3 3第二章系统总体设计 2.1 系统总体架构5 52.2 设计思路2.3 功能设计2.4 系统特点5 6 82.4.1 采用应用整合技术82.4.2 采用高清监控技术2.4.3 采用智能分析技术2.4.4 采用电力专用平台软件81011第三章前端系统设计123.1 风电机组监控子系统123.2 升压站监控子系统123.2.1 视频监控系统123.2.2 音频系统173.2.3 动环监控系统183.2.4 客户端31 3.3 前端保障单元323.3.1 防雷 323.3.2 抗干扰323.3.3 供电电源33第四章监控中心设计344.1 监控中心架构图344.2 服务器管理系统344.2.1 服务器4.2.2 工作站4.3 存储系统3436 364.3.1 CVR存储模式364.3.2 存储配置384.4 解码系统394.4.1 解码器40 文案大全实用文档4.4.2 视频综合平台414.5 显示系统434.5.1 产品介绍4.5.2 主要功能43444.6 网络系统484.6.1 主干交换机484.6.2 防火墙484.7 保障系统504.7.1 视频质量诊断系统504.7.2 时间同步装置524.7.3 短信彩信报警模块53第五章平台软件设计555.1 平台总体架构5.1.1 基础平台层5.1.2 平台服务层5556565.1.3 业务层565.1.4 应用层56 5.2 平台关键技术565.2.1 中间件技术575.2.2 构架 / 构件技术575.2.3 工作流技术575.2.4 XML和 Web Services 技术585.3 平台模块5.4 平台功能58595.4.1 通用业务功能5.4.2 基础管理功能5.4.3 扩展业务功能59 64 685.5 平台运行环境5.5.1 硬件环境70 705.5.2 软件环境5.6 平台性能指标71 71第1章、第一章项目概况一.1 项目背景风能作为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
风力发电综合监控系统解决方案
![风力发电综合监控系统解决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9592c262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d3.png)
风力发电综合监控系统解决方案随着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重,清洁能源的发展变得尤为重要。
风力发电是其中一种重要的可再生能源,它不仅能大大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也成为了许多地区替代传统能源的首选。
然而,由于风力发电装置的特殊性,其管理和维护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例如,风力发电的运行不可预测性、环境因素和设备故障不可避免的发生等,导致监管和维护难度大大增加,同时也会带来意想不到的经济损失。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风力发电综合监控系统解决方案应运而生。
风力发电综合监控系统是基于智能化信息技术和高靠性通讯技术,对风力发电厂的所有数据进行实时控制和监视。
通过对涉及风场各方面的多级监控和远程控制,系统能够对风力发电装置的运行状况进行精确分析和监测,实现对故障的及时报警和处理,从而确保风力发电系统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在这个系统里,设备的监管、维护和更新不再依赖于人工介入,而是通过自动化和远程方式来实现,这显著提高了设备的正常运行时间,同时避免了人工错误带来的损失。
最显著的部分就是监控部分。
该系统能够对风力发电站各部分状态进行实时监控,包括气象数据、风能装置、电力生产和转换、安全设施等等。
监控收集到的数据后,会分析它们,作出预警提示或报警,减少风电系统的停工或更换大规模配件的时间。
在运维时,可以通过远程方式检测系统并对系统进行升级,保证风力发电设备的全天候运行和稳健性。
同样重要的是系统与其他设施的汇集。
通过改善站内网络布局和信息分析处理技术,可以将风力发电站的其它设施,如保护设施和视频监控未来也能一并加入一整套解决方法。
这种互联网技术的使用,将DLT,AI,和物联网结合在一起,为风力发电的班次率和生产效率保驾护航。
总的来说,风力发电综合监控系统解决方案是为了解决风力发电系统运行和维护中的一系列问题而发展出来的。
通过采用新型信息和通信技术,该系统能够对风力发电系统进行全面、高效、精确的监控和维护,从而保证风力发电系统的正常运行和系统的可靠性。
信息化技术的智慧风场体系构建
![信息化技术的智慧风场体系构建](https://img.taocdn.com/s3/m/b32655b2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b0.png)
信息化技术的智慧风场体系构建摘要:随着能源行业智能化的长足发展和深度融合的推进,智慧能源系统日益成为发展的共识。
由于风电的单机系统相对简单,自动化、信息化程度高,场群分散,智能远控需求强等特点,必然是智慧能源的先行者。
智慧不是智能的简单升级,而是要充分展现“类人”的思维模式、价值判断和相机决策。
因此,智慧风电的概念需要进一步明晰,其体系架构要能满足功能的实现。
同时,研究智慧风电的实现不能离开当前信息化发展水平的现状,数据的获取、存储、通信和安全等是必须充分考虑的因素。
基于此,本文主要就对信息化技术的智慧风场体系构建相关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信息化技术;智慧风场;体系构建1智慧风电场的主要特征1.1设备状态的全面监测和感知主要利用先进传感技术和通讯技术,对风电机组和场内变电设备关键部件如叶轮、主轴、齿轮箱、发电机、塔筒、基础、箱变、主变等进行有效监测。
设备状态的全面监测和感知是实现智慧化风电场的基础条件之一,只有从多维度获取设备运行数据,才能为后续设备性能分析和健康评估提供保障。
随着风机技术不断发展,在线振动检测、齿轮箱在线油液分析、螺栓断裂监测、塔筒倾斜倾监测、叶片运行及积冰状态监测等新技术逐步应用,对完善设备监测和感知能力起到了较大推动作用。
1.2高度智能的数据分析根据采集的机组运行数据,通过自动分析数据的阈值和数据间关联系,提早发现设备异常并报警,为后续检修和运维提供指导。
其中数据关联性涉及到复杂的逻辑关系,应能通过软件的自动学习功能,不断进行自我优化和完善。
1.3精准的设备状态及健康水平评价通过获取的设备实时数据和数据分析结果,不断积累和完善有效数据,对设备的运行状态和健康水平进行精准的评估和分级,真实反映设备的健康度及寿命,指导后续的检修及运维。
1.4风电机组涉网性能提升风电机组的涉网性能主要有低电压穿越、高电压穿越、一次调频、有功和无功功率自动调节。
当前主流兆瓦级机组均具备以上性能,不具备的在运机组后期则根据各省电网公司的具体要求进行改造。
东汽风电场信息化智能化建设趋势和方案
![东汽风电场信息化智能化建设趋势和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3bf02e22b9d528ea80c77967.png)
LOGO
感谢词
我作为东方电气集团东方风电有限公司 代表,感谢本次活动主办方和承办方,也很 荣幸能与会领导、专家共同来探讨风电场智 能化信息化建设。
目录
目录
风电整机厂、风电场、电力集团需求探讨 风电场信息化智能化趋势探讨 方案探讨 风电产业展望
一、风电整机厂、风电场、电力集团需求探讨
信息化智能化风电产业符合 所有参与单位的发展需求
二、风电场信息化智能化趋势探讨
二、风电场信息化智能化趋势探讨
清洁能源必然趋势 风能
电网保障
风场运维保障
整机制造保障
二、风电场信息化智能化趋势探讨
电网保障
电能调度
电网电能 质量监控
风电场功率 预测
风场质量 评估
回收
维护
•维修服务 •运行数据 •维修备件 •维修历史 •故障诊断
四、风电发展展望
四、东汽风电未来发展
风功率预测系统
全寿命运维管理 系统
?
风电场集中监 控系统
大数据分析系统
LOGO
谢谢
制造企业
•数字化建模 •数字化样机 •数字化仿真
制造 资产转移 安装
知识转移
•数字化加工
•数字化装配 风机配件
•安装规范 •操作规范 •维修规范 •技术标准
•风机运行数据 •风机故障数据 •风机历史数据
电网 运营
•电网调度 •风能预测 •风功率预测
•风电场监控
风电场 •风场风能预测
运行
•发电机监控
发电机 运行
一、风电整机厂、风电场、电力集团需求探讨
一、风电整机厂、风电场、电力集团需求探讨
风电整机厂需求探讨:
研华风电场生产信息管理系统整体解决方案-zhiwang
![研华风电场生产信息管理系统整体解决方案-zhiwang](https://img.taocdn.com/s3/m/d6cd1643b307e87101f696f6.png)
研华风电场生产信息管理系统整体解决方案研华(中国)有限公司 王铭华 韦志平当今,全球能源供应紧张,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绿色新能源异军突起。
风能作为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发展风力发电对于调整能源结构,节能减排,减少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都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风电生产信息管理系统应用的背景在煤炭、石油等常规能源逐渐枯竭的背景下,风力发电产业得到国家的大力扶持,在近几年获得了巨大的发展。
纵观各处的风电场,通常有以下几个行业特点:A大部分都处在不仅地广人稀而且环境还很恶劣的地方B发电系统相对简单,自动化程度高C风电场发电机组一般是一个(或少数)厂家制造,因此同型设备很多,规范相同并且备件相互替代D风电场现场运维人员少,生产运营处于集约化E单组风力发电机组安装周期短,能快速并网发且风力发电公司、风电场基建整体跨度时间长电,因此基建、生产长期并存F风力发电集团一般下辖多处风力发电公司和风力发电分场,管理模式为多级管理体系,集团化运营鉴于风力资源本身特点,以及上述行业特点,如何有效地对风力发电机进行监控,以确保风电场安全、可靠、经济地运行至关重要。
2.研华及时推出基于web的风电场生产信息管理系统(WPMS)研华是一家全球领先的网络平台服务供应商。
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在网络平台服务市场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为全球用户提供全面的系统整合硬件、软件、客户服务、全球后勤支持和电子商务基础设施等解决方案。
风电企业在现有高速膨胀的发展期,需要即保证企业的快速扩张,又要保证企业的可持续经营发展。
将传统的生产型管理转变为市场化、专业化管理,保证发电运行的安全性和高效性、降低成本、提高发电小时数、增强企业效益,为企业以后的发电并网提高上网竞争力。
研华及时推出WPMS:WPMS(即Wind Power Management System),是由研华(中国)有限公司研制的专门针对风场的生产管理系统,是基于研华WebAccess并且跟研华WebAccess融为一体的集风电厂监控,数据采集和风场管理的信息系统,该系统基于面向对象开发,遵循IEC61850、IEC61400-25等国际标准,通过Microsoft 语言实现,采用Microsoft SQL Server或Oracle数据库存储各类数据,集成风机远程控制、综合数据查询、风机故障分析等功能,支持电力系统多种类型通讯规约,模块化系统设计,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
中国风电集团风电场信息化建设运营管理系统建设方案
![中国风电集团风电场信息化建设运营管理系统建设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8252be8849649b6649d7472a.png)
中国风电集团信息化建设风电运营管理系统建设方案■建设目标(为什么建)■建设背景■建设目标■建设思路(怎么建)■管理+IT■如何异构■建设原则■建设方案■建设架构规划(建什么)■企业级流程梳理(BPR)■4大主线■应用系统组成■应用架构的设计■IT标准与组织■预期效果(结果是什么)■典型案例■建设目标(为什么建)■建设背景■建设目标■建设思路(怎么建)■管理+IT■如何异构■建设原则■建设方案■建设架构规划(建什么)■企业级流程梳理(BPR)■4大主线■应用系统组成■应用架构的设计■IT标准与组织■预期效果(结果是什么)■典型案例(5)数据基处于相对静态,集团无法及时获取风电场实时信息,影响决策科学性建址偏僻,通讯困难区域广,管理难度大条件恶劣,工作压力大(1)(4)手工作业电子化未完全普及,文档管理工作量大(3)现场生产运行人员少专业程度不高(2)风电场机型复杂系统多,对自动化要求高信息化基础薄弱存在的问题我国风电起步晚,发展快,因此存在的问题也比较多,主要表现在:随着国家新能源政策的不断完善和清洁能源机制的不断优化,风力发电企业正面临着新的竞争态势。
在提高装机容量和风电设备利用率,提供更多优质的清洁和可再生能源,实现上网电量最大化、利润最大化、运维成本最优化的要求下,中国风电集团的工作重点表现在:⏹安全生产⏹管理创新⏹经营绩效信息化工作如何支撑中国风电集团的工作目标???风电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集团经营管理效率、抓住机遇、控制风险、有效利用风资源和掌握风电场运转全局,实现运营规范化、管理现代化和决策科学化的重要工具;实现集团风电场由经验化管理到数字化管理、知识管理的跨越式飞跃,体现以信息和知识为本的现代管理理念。
提升管理创造价值2个模式✓中国风电集团决策支持模式✓风电分公司“少人值班、集中监控”的管理模式 1个平台:建设风电管理一体化信息平台4项核心功能:风电资产管理、风电生产、风电安全、 1个荣誉:风电企业信息化标杆企业4获得1个荣誉321实现4项核心功能构建1个信息平台形成2个管理管理模式中国风电集团信息化建设2141目标资产管理决策信息化建设的三个保证、五个平台三个保证⏹保证设备可靠、维护经济⏹保证安全运行、经济运行⏹保证低成本、高收益运营⏹业务规范、知识⏹绩效时效、质量⏹管理闭环、改进⏹信息实时、有效⏹开发用户自主参与五个平台⏹成为我国第一家风电信息化标杆企业;⏹形成国内风电企业领先的“集团决策管控模式”;内容导引■建设目标(为什么建)■建设背景■建设目标■建设思路(怎么建)■管理+IT■如何异构■建设原则■建设方案■建设架构规划(建什么)■企业级流程梳理(BPR)■4大主线■应用系统组成■应用架构的设计■IT标准与组织■预期效果(结果是什么)■典型案例IT助发展,管理借IT,管理思想与IT技术相互融合,固化经验融合固化信息化技术管理思想CDM管理思想,少人值班、集中的管控思路,决策支持目标IT技术远程监控风电资产管理数据高度集成战略目标手段基础二、建设思路:管理+IT—管理思想与技术手段融合管理目标一流的国际化清洁能源企业二、信息化建设思路:管理+IT集团风电信息化是分层次的。
海上风电场全生命周期数字化工作解决方案
![海上风电场全生命周期数字化工作解决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a94d864b04a1b0717ed5dd52.png)
海上风电场全生命周期数字化工作解决方案1数字化海上风电场背景及必要性海上风电作为全球可再生能源特别是风电发展最前沿领域,其风资源条件好,不占用陆地资源,离负荷中心近以及电价补贴等因素促进了行业跨越式发展,目前国内装机规模连续5年快速增长,已跃居全球第三,仅次于英国和德国。
大力开发海上风电资源,加快推进海上风电建设,不仅可以带动海洋经济和装备制造业发展,更是保障能源安全、增加能源供应、优化能源结构、促进节能减排、应对气候变化、推动低碳经济发展的重大举措,海上风电即将发展成为沿海经济战略支撑点和能源供应主力军。
日前,国家能源局印发了《国家能源局关于2018年度风电建设管理有关要求的通知》(国能发新能[2018]47号),同时配发了“风电项目竞争配置指导方案(试行)”(以下简称“指导方案”)。
指导方案的出台标志着行业即将迎来新的转折点,海上风电也由简单粗放式转变为精细化发展。
同时海上风电在管理和技术上都呈现了新的特点和问题,例如投资成本高、海上运维风险高、设备故障率高、运维管理弱、抗风险能力低等。
为满足海上风电精细化建设和运维需要,立足建设单位全生命周期管理,以提高项目收益率,降低运维成本和提高安全等级为目标,全面推动海上风电业务与信息技术更加广泛、更深层次的融合,一个借助“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最前沿技术为海上风电打造的智慧风电场“超级大脑”应运而生。
2海上风电场全生命周期数字化工作顶层方案规划2.1规划目标从实现功能维度,数字化海上风电场的目的为“安全第一、效率保障、效益优先”。
从集团公司管控维度,分别以集团、分公司、项目公司为维度进行应用层面的不同分类,满足不同层级的管控需求。
不同层级均对工程项目采用全生命周期的管理观念,对规划、设计、建设、运营各个阶段,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的管理活动,并在信息集中的基础上,向不同层级的管理人员提供强大的智能决策支持,从而为不同层级组织内决策层、职能层、执行层等提供集决策、管理、维护手段为一体的工程管理全面解决方案。
风电解决方案
![风电解决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78f9e332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232fa48.png)
2.风电场设计
(1)根据风资源评估结果,选择适宜的风电机组类型和技术参数。
(2)设计合理的风电场布局,优化机组排布,降低尾流影响。
(3)充分考虑环境保护,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3.设备选型与采购
(1)选择国内外知名品牌的风电机组,确保设备质量。
1.合理利用风能资源,提高风电开发效率。
2.保障风电项目安全、稳定、高效运行。
3.降低风电项目对环境的影响,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
4.提高风电项目经济性,促进风电产业的繁荣发展。
三、解决方案
1.风资源评估
(1)收集当地气象数据,分析风能资源潜力。
(2)开展现场勘查,评估风场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条件等。
-加强施工现场管理,落实安全生产措施,确保施工安全。
-严格按照设计规范进行施工,保证工程质量。
5.运营管理
-建立健全运营管理体系,制定运行维护规章制度。
-加强员工培训,提高运行维护技能水平。
-实施风电场远程监控,提高故障处理能力。
6.环境保护与节能减排
-制定并落实环境保护措施,降低风电场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开展员工培训,提高运行维护水平。
(3)实施风电场远程监控,提高故障处理能力。
6.环境保护与节能减排
(1)制定环境保护措施,降低风电场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开展环境影响评价,确保项目符合国家和地方环保要求。
(3)提高风能利用率,降低能源消耗。
7.政策支持与金融合作
(1)积极争取政府政策支持,包括税收优惠、补贴等。
-优化风电场布局,降低尾流效应,提高发电效率。
-考虑环境保护要求,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风电综合信息化系统解决方案设计
![风电综合信息化系统解决方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af4810827d3240c8447efea.png)
风电综合信息化系统解决方案1 项目概述伴随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电力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同时电力生产也越来越受到资源和环境的制约。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提高电能使用效率已成为我国能源战略的一项重要内容。
由于我国资源的严峻形势,发展可持续资源是长久之计,风能是一种有巨大发展潜力的无污染可再生能源。
发展可再生能源是最理想的能源,可以不受能源短缺的影响,但也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如需要有水力、风力、太阳能资源,而且最主要的是投资和维护费用高、效率低,所以发出的电成本高。
现在许多国家都在积极寻找提高利用可再生能源效率的方法,相信随着地球资源的短缺,可再生能源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为了加强对各个风电场的管理,使风电集团能够直观、动态、综合地掌握下属各风电场生产一线的情况,杜绝风电机组运行和生产经营数据的错报、迟报、漏报,同时便于进行数据统计、分析以及提供技术支持,力控科技为许继许昌风电科技有限公司在总部建设一套风电场生产数据采集、监测、储存、分析、展现系统,以便风电集团能及时获取风电场生产及风电机组运行状态的信息,为集中监测、故障分析、技术支持、经营决策等提供及时、准确的数据基础。
2 系统整体拓扑结构介绍2.1 集团调度中心系统建设2.1.1 调度中心系统平台调度中心信息化平台由实时服务器、历史服务器、关系数据库服务器、报警服务器、GIS地理信息系统服务器、WEB服务器以及各种辅助系统组成。
1) 实时服务器实时数据服务器主要为系统提供实时数据管理支撑,主要负责处理、存储、管理电站采集传送来的实时数据,并为网络中的其它服务器和工作站提供实时数据。
实时数据存放在实时数据库中,实时数据服务器中运行通信管理软件,完成与分布式光伏电站通信连接、协议转换、网络管理等任务。
实时数据库服务器软件平台采取冗余架构,两台服务器互为热备,通过实时心跳检测监控服务器的运行状态,一旦主机发生问题从机可在最短时间内切换。
风电场建设中的信息化管理如何实现
![风电场建设中的信息化管理如何实现](https://img.taocdn.com/s3/m/bcc7e140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baebb7b.png)
风电场建设中的信息化管理如何实现在当今能源领域的发展中,风电场建设正逐渐成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项目规模的日益扩大,信息化管理在风电场建设中扮演着愈发关键的角色。
那么,如何实现风电场建设中的信息化管理呢?这是一个需要深入探讨和精心规划的问题。
首先,要实现风电场建设的信息化管理,就必须搭建一个强大而完善的信息化平台。
这个平台应该能够整合和处理来自各个方面的数据,包括但不限于地理信息、气象数据、设备参数、施工进度等等。
通过这个平台,项目的所有参与者,从决策者到一线施工人员,都能够实时获取和共享准确的信息,从而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和行动。
在数据采集方面,需要运用各种先进的技术手段。
例如,利用卫星遥感技术获取风电场区域的地形地貌和土地利用情况,为风电场的规划和设计提供基础数据。
同时,安装在风机上的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风机的运行状态,包括转速、功率、温度等关键参数,并将这些数据及时传输到信息化平台上。
此外,施工现场的监控摄像头能够实时拍摄施工情况,便于管理人员远程掌握施工进度和质量。
有了数据,如何进行有效的存储和管理也是至关重要的。
建立一个安全可靠的数据库是必不可少的,这个数据库要具备大容量、高速度、高稳定性等特点,以应对大量数据的快速存储和检索需求。
同时,要采用严格的数据备份和恢复机制,防止数据丢失或损坏。
为了保证数据的安全性,还需要设置访问权限,只有经过授权的人员才能获取和修改相关数据。
在信息化管理中,项目进度管理是一个核心环节。
通过信息化平台,可以制定详细的项目计划,将整个建设过程分解为多个阶段和任务,并为每个任务设定明确的时间节点和责任人。
实时跟踪任务的进展情况,一旦出现进度滞后,系统能够及时发出预警,以便相关人员采取措施进行调整和优化。
质量管理也是风电场建设信息化管理的重要内容。
利用信息化手段,可以对施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质量检测和评估。
例如,通过对原材料的批次和质量数据进行记录和分析,确保使用的材料符合标准。
风力发电实用软件综合解决方案介绍
![风力发电实用软件综合解决方案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af036a72f242336c1eb95e29.png)
风力发电实用软件综合解决方案介绍风力发电作为新兴能源近几年受到了世界各国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地区已有不少成功经验,并在着手兴建更大型化的风电场。
在设计、建造和运营风电场的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而其中一个重要的工具就是相配套的设计和运行软件。
文章就目前风电领域中风资源预测、风电场设计和仿真模拟等方面的常用软件进行介绍,希望对相关从业者有所借鉴。
1.Garrad Hassan综合软件包不少风电软件开发公司推出了一系列软件产品,为风电场设计、风机设计、风电场管理运行等提供一整套解决方案。
如英国Garrad Hassan公司是专业的风电领域各类软件的开发商,推出了风机叶片设计软件、风电场设计软件、风电场运行监控和数据采集系统以及风机数据采集系统等系列软件产品。
客户包括Bonus A/S、BTM Consult、ECN、Enercon、FPL Energy、Gamesa Eolica、GE WindEnergy、NEG Micon、REpower、Suzlon Energy、Tokyo Mitsubishi、Vestas DWT、World Bank等200多家全球主要风电机组制造商、开发人员、银行和业主。
(1)GH Bladed:风力发电机设计软件GH Bladed为用户提供一个陆上、离岸风机性能和负载的设计解决方案。
软件具有基于Windows的绘图用户界面和在线帮助功能,操作方便,同时风机设计计算采用工业标准。
GH Bladed支持风载荷和波浪载荷组合计算,采用全空气弹性和水弹性模型并考虑地震励磁的影响。
GH Bladed具有多个功能模块,包括外壳稳定性分析、动态负载模拟、负载与电能获取分析、批处理和报告自动生成、电网交互以及控制设计的线性化模型。
通过GH Bladed图形界面的工具栏,便于进行风机各个部分(包括:转子、叶片、驱动传动系统、发电系统、控制系统、塔架和机舱)的设计参数设定。
风电场运行维护管理中的信息化建设
![风电场运行维护管理中的信息化建设](https://img.taocdn.com/s3/m/33c2c163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12.png)
风电场运行维护管理中的信息化建设近年来,随着我国能源消费的急剧增长和环境污染问题的加剧,新能源已经成为了重要的能源补充和替代手段,其中风能作为新能源的一种,得到了高度的重视和广泛的应用。
但是,风电场的运行维护管理过程中仍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果不能及时解决,将对风电场的正常运行和质量效益产生重要影响。
为此,信息化建设成为风电场运营管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信息化建设在风电场中的意义信息化建设是指在风电场的管理和运营中,采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对各个方面进行全方位的管理和监控,实现对风电场全面信息的采集、处理和共享。
在风电场运行维护管理的过程中,信息化建设的意义主要体现在:1、提升运维管理效率。
传统的风电场管理和运行维护方式,主要依赖人工巡检和维护,工作效率低下且容易出现漏检漏修等问题,不能满足风电场现代化运营的需求。
信息化建设则可以通过自动化监测和数据分析等手段减少人工干预,提高了运维效率和工作质量。
2、保障风电场设备安全和可靠性。
风电场设备长期运行,容易出现设备老化、故障、损坏等问题。
在传统管理方式下,难以及时捕捉,很可能导致设备的进一步恶化和出现较大故障。
信息化建设通过精细化的检测和预警机制,能够迅速发现并及时处理风电场出现的问题,提高风电设备运行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3、优化管理模式。
传统的管理模式以独立的科室为主,各个部门之间信息共享不足,管理精细度低,往往会出现效率低下、人为错误等问题。
信息化建设则以数据中心为基础建设,在不断收集、整合、处理和共享风电场信息的同时,实现各个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调,建立全过程的管理体系,使得管理更加精细化、智能化和高效化。
二、信息化建设主要内容针对风电场运行维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信息化建设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监测和预警系统建设。
通过安装自动化监测设备,对风电设备的工作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实现对设备故障、温度升高、振动增大、电流异常等情况的预警和及时处理。
论风力发电信息自动化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论风力发电信息自动化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4ee8b551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d224064.png)
论风力发电信息自动化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应用首先介绍风力发电信息自动化管理系统的设计。
该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模块:
1. 数据采集模块:通过传感器和监测设备采集风场中的各种数据,如风速、气温、风向等,以及风力发电机组的运行状态,如转速、发电功率等。
2. 数据存储模块:将采集到的数据存储在数据库中,以供后续的数据分析和处理。
3. 数据分析模块: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提取出有价值的信息,如风力发电的平均功率、偏差等,用于评估风力发电的表现和运行状态。
4. 报警和维护模块:根据分析结果,判断风力发电机组是否处于正常运行状态,如果出现异常情况,系统会发出警报,并提供相应的维护建议。
5. 数据展示模块:将分析结果和运行状态以图表和报告的形式展示出来,方便管理人员进行查看和分析。
1. 实时监控和控制:通过系统可以实时监测风力发电机组的运行状态,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从而确保风场的正常运行。
2. 故障预测和维护:通过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可以预测风力发电机组的故障情况,提前进行维护和修理,避免因故障导致的停机损失。
3. 性能评估和优化:通过分析风场的运行数据,评估风力发电的表现和效益,并提出相应的优化方案,以提高风力发电的效率和可靠性。
4. 数据统计和分析:系统可以对风场的运行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从而了解风力发电的整体情况和趋势,为风场的管理和决策提供参考。
风力发电信息自动化管理系统的设计和应用对于提高风力发电的效率和可靠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希望本文的介绍能够引起人们对该系统的重视和关注,并促进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推广和发展。
加强风电信息化运维 提升风电管控水平报出 中电联报出
![加强风电信息化运维 提升风电管控水平报出 中电联报出](https://img.taocdn.com/s3/m/650f3c41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c0.png)
加强风电信息化运维提升风电管控水平摘要随着风电装机规模的不断扩大,提高风电运维效率变得越来越迫切。
传统的人工运维方式已经无法满足需求,信息化技术的广泛应用成为风电行业提高安全运行水平的关键。
本文将阐述信息化运维在风电行业中的应用现状、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以期为行业加强风电信息化运维提供借鉴。
信息化运维的现状1.信息化运维已成为提高风电安全运行水平的必需手段:信息化技术在风电运维中的应用已成不可逆转的趋势。
对于风电站的安全运行、设备维修与保养、能源质量监测、运行数据统计等方面,信息化运维都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信息化运维的覆盖面正在不断扩大:目前,风电领域已经开始全面应用信息化技术。
传统的局部信息化向全局信息化转移,信息技术的覆盖面也不断扩大,例如:基于云计算的远程监测系统、无人机巡检技术、智能化运营调度决策系统等等。
3.大量数据的积累为信息化运维提供了基础条件:风电运维涉及大量的数据,如风电站历史运行数据、气象数据、灵敏度分析数据、设备物联网数据等。
这些数据的积累为信息化运维提供了必需的基础条件,也为制定科学的运维决策提供了支持。
信息化运维存在的问题1.信息化运维的标准化还需进一步完善:风电行业信息化运维尚处于发展初期,没有完整的技术标准和规范体系。
因为缺乏通用规范和标准,使得信息化运维的应用效果无法达到最优。
2.信息化运维涉及系统复杂度和安全风险:对于风电运维系统来说,保护数据的安全与隐私是至关重要的。
因此,客户对于系统的数据安全、隐私保护和运行灵活性等方面要求比较高。
3.信息化融合的深度还需加大:信息化运维与管理处于单向整合的阶段,由于行业内众多不同类型的信息系统,缺乏横向信息表示能力和信息互通手段,导致系统信息化和管理的成本提高,效率低下。
加强风电信息化运维的措施与建议1.建立风电信息化运维平台体系:建立网络化、标准化、智能化的风电信息化运维平台,实现运维管理从传统模式向信息化、智能化方向的转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风电综合信息化系统解决方案1 项目概述伴随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电力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同时电力生产也越来越受到资源和环境的制约。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提高电能使用效率已成为我国能源战略的一项重要内容。
由于我国资源的严峻形势,发展可持续资源是长久之计,风能是一种有巨大发展潜力的无污染可再生能源。
发展可再生能源是最理想的能源,可以不受能源短缺的影响,但也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如需要有水力、风力、太阳能资源,而且最主要的是投资和维护费用高、效率低,所以发出的电成本高。
现在许多国家都在积极寻找提高利用可再生能源效率的方法,相信随着地球资源的短缺,可再生能源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为了加强对各个风电场的管理,使风电集团能够直观、动态、综合地掌握下属各风电场生产一线的情况,杜绝风电机组运行和生产经营数据的错报、迟报、漏报,同时便于进行数据统计、分析以及提供技术支持,力控科技为许继许昌风电科技有限公司在总部建设一套风电场生产数据采集、监测、储存、分析、展现系统,以便风电集团能及时获取风电场生产及风电机组运行状态的信息,为集中监测、故障分析、技术支持、经营决策等提供及时、准确的数据基础。
2 系统整体拓扑结构介绍2.1 集团调度中心系统建设2.1.1 调度中心系统平台调度中心信息化平台由实时服务器、历史服务器、关系数据库服务器、报警服务器、GIS地理信息系统服务器、WEB服务器以及各种辅助系统组成。
1) 实时服务器实时数据服务器主要为系统提供实时数据管理支撑,主要负责处理、存储、管理电站采集传送来的实时数据,并为网络中的其它服务器和工作站提供实时数据。
实时数据存放在实时数据库中,实时数据服务器中运行通信管理软件,完成与分布式光伏电站通信连接、协议转换、网络管理等任务。
实时数据库服务器软件平台采取冗余架构,两台服务器互为热备,通过实时心跳检测监控服务器的运行状态,一旦主机发生问题从机可在最短时间内切换。
2) 历史服务器历史数据服务器主要完成历史数据的存储、管理,并为网络中的其它服务器和工作站提供数据服务。
能自动恢复通信中断期间的数据。
历史数据服务器作为应用统计分析的数据支撑,同样配备力控科技pSpace Server软件平台。
历史数据库库通过磁盘阵列实现硬冗余。
3) WEB服务器Web服务器是实时监控系统与管理应用系统之间的衔接服务器。
实时监控系统将有关信息写入Web服务器,并对其实时更新。
Web服务器在管理信息网络中以网站的形式出现,它既为管理系统提供生产信息,又避免了与生产实时监控系统等无直接关系的计算机直接访问实时监控系统服务器。
4) 操作员工作站操作员工作站是调度、操作人员与控制中心计算机监控系统的人机界面(HMI),它在控制中心计算机监控系统中作为客户机,操作员通过它可详细了解电站的运行状况并下达命令。
5) 工程师工作站工程师工作站是系统工程师的操作平台。
工程师可通过它们对计算机监控系统的数据库等进行维护和管理;同时还可以对系统进行二次开发,实现其所允许的功能。
•网络系统考虑到集团各个风场的地理分布情况,本系统采用VPN的网络模式或者集团专用网络,组建大型网络的应用。
虚拟私有网络VPN(Virtual Private Network)出现于Internet盛行的今天,它使企业网络几乎可以无限延伸到地球的每个角落,从而以安全、低廉的网络互联模式为包罗万象的应用服务提供了发展的舞台。
当风场SCADA与调度中心出现通信故障时,为保证数据完整性,风场SCADA平台加装力控科技通信组件CommServer,该组件可实现断线缓存功能。
通信恢复后可将故障时段缓存的数据继续上传至调度中心信息平台,从而避免了数据流失。
CommServer组件支持力控软件以各种网络方式互相通信,比如RS232/485/422、无线电台、电话轮巡拨号、GSM、GPRS、CDMA、以太网等方式,实现与其他节点力控软件的通信。
该组件具有以下特性:◎具备分组和地址概念,不同节点力控可相互寻址;◎支持多个客户端同时进行访问该组件的服务器;◎具备故障恢复功能,通信中断时具备断线缓存功能;◎直接将离开区域数据库的数据进行发送,提高系统效率;◎第三方程序通过开放协议可以多种网络方式直接访问力控实时数据库。
•安全系统为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可用性,在中心系统的建设中,构建双重网络冗余提高底层通讯的稳定性。
同时考虑网络安全性,配备工业隔离安全网关pSafetyLink,所有风场SCADA均通过安全隔离装置进入到调度中心平台。
pSafetylink以标准协议进行数据交换,把数据送入中心冗余数据库服务器,信息网络与控制网络实现互联时,如何保证过程控制网络的安全就变成了一个严峻的问题。
一旦实现了信息网络与控制网络之间的互联,就相当于将控制网络直接暴露给外网而面临被攻击的可能。
pSafetyLink是种专为工业网络应用设计的防护设施,用于解决工业SCADA控制网络如何安全接入信息网络(外网)的问题。
它与防火墙等网络安全设备本质不同的地方是它阻断网络的直接连接,只完成特定工业应用数据的交换。
由于没有了网络的连接,攻击就没有了载体,如同网络的“物理隔离”。
由于目前的安全技术,无论防火墙、UTM等防护系统都不能保证攻击的一定阻断,入侵检测等监控系统也不能保证入侵行为完全捕获,所以最安全的方式就是物理的分开。
力控风电场综合管理信息化平台采用完全的分布式架构体系,各种应用服务器与数据服务器相对独立运行,这种完全分布式的架构,极大的提升了系统运行的稳定可靠性。
下面针对典型的决策分析服务器和报警服务器加以介绍。
•决策分析服务器决策分析服务器是管控一体化信息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次在方案设计中将决策分析服务器单独设置,可以更为直观的反应集团各风电场的动态实时数据和历史数据。
通过力控科技软件决策分析系统,可根据用户需求集成多种运算统计功能,并且可插入曲线、棒图、饼图种多种数据展现形式。
对SCADA数据、关口电量数据、升压站数据、测风塔数据进行集成,并提供数据和应用整合,通过对动态数据的积累(维修数据、故障数据、备件采购供应等数据);积累企业特有的维修技术、经验和知识。
积累维修经验并形成企业知识库,供后续的人员培训与学习,对风电场设备和生产运行数据按照年、月、日设备运行报表对比分析、故障分析、设备利用率分析,对标分析。
•报警服务器报警服务器主要用于系统报警服务及故障事件查询追溯,当系统运行过程中出现设备故障、网络故障、电力系统故障等情况时首先可通过声光、语音、弹窗等方式第一时间通知工作人员。
并且可通过短信、电话方式直接将故障信息发送给相关一线维修人员,并且结合GIS地理信息系统和视频系统,在调度中心大屏幕上显示出具体的报警区域地点,可通知现场人员第一时间了解事故现场情况,做出最及时的响应。
同时软件在运行时自动记录系统状态变化、操作过程等重要事件,并且提供查询追溯功能。
一旦发生事故,可就此作为分析事故原因的依据,为实现事故追忆,提供坚实的基础资料。
2.2 风场SCADA系统建设各风场部署通讯服务器采集各风场SCADA系统各电气参数,以及其他设备运行参数,辅助系统(如气象系统)等的信息,上传至调度中心服务器。
各风场站控级SCADA系统实现风场各电气量,及风机设备运行参数的监控。
SCADA 软件通过标准协议直接与风机PLC 进行通讯,兼容巴合曼、倍福、贝加莱、西门子等风电常用PLC。
SCADA软件与风机的通讯变量满足软件功能,并根据甲方主控系统特点进行设计,包括变量的地址、数据类型、单位等。
SCADA 软件将从风机PLC 读取记录文件并分类存储在监控电脑上。
风场SCADA系统可采用冗余服务器,负责汇总风机,变电站等的数据,通过风电场SCADA系统可以了解设备的工艺控制,如变电站和风机的工艺流程,及主要生产数据。
通过监管画面,客户和管理者还可以看到风电场的气象状况,如平均风速、气温,生产情况如总发电功率,设备情况如运行机组数量,备用机组数量,故障机组数量等。
还可以深入监视每一个风轮的实时风速、发电功率、设备状况(运行、备用、故障)等,以及变电升压站的各项电气数据,如母线电压、电流、功率因数等。
生产监控系统和集团综合信息化系统之间加装网络隔离装置(俗称网闸),隔离生产网络和信息网络。
杜绝网络风暴,网络恶意程序等的危害,同时启用交换机的访问控制,防火墙等功能,为计算机的访问设定相应的权限。
3 系统功能3.1 生产数据实时采集每个风电场的数据采集部分可以分为风机、电控、变电站、测风塔部分。
远程控制系统的主机通过通讯系网关将各类风电机的运行状态,运行数据,报警代码等内容采集并汇总到远程控制系统中,通过远程控制系统的软件处理,将风电机运行状态,运行数据,报警代码等内容在同一个画面显示。
3.2 基于地理背景的监视图可以直观地显示风电公司下属的所有风电场、各风场设备设施(如风机、测风塔、变电厂等)的地理分布示意图,用户可以在地理图上直接显示各风电场的主要运行数据,可以通过选择特定风电场节点对该风电场的主要数据进行监控,并可以作为导航节点直接进入指定风电场进行更进一步的操作。
3.3 数据存储和查询风电运维中心软件历史数据库采用独特的压缩技术和二次过滤技术,使进入到数据库的数据经过了最有效的压缩,极大地节省了硬盘空间。
选择变化保存并加上二次过滤条件,每秒1万点数据存储一年,仅需要6G的空间,即一只普通硬盘也可存贮五到十年的数据。
同时实时数据库pSpace采用独特的查询方式,可以很快捷的从数据库中查询历史数据,方便用户管理和分析。
3.4 控制功能风电场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可以远程监控现场,如值班人员在现场控制风电机的状态。
远程控制系统根据预设的参数,将不同编号风电机的控制指令送到不同风电场中控室不同的主机上,再通过不同风电机系统的主机将控制信号送到所控制的风电机中。
3.5 决策与分析可以搭建数据总结分析和辅助决策工具平台,可以进行历史趋势分析,如年月、日各气象趋势和发电量曲线,设备质量和运行寿命,如单机生产和配套厂家、检修后运行时间、设备可利用率等的统计。
从而为与生产指标相关的各项计划、采购、检修等活动提供和费用控制提供统计依据。
通过分析风速与风机发电量的关系,即风机实时功率曲线,判断风机的能量转化效率,探索影响风力发电效率的各项因素,如结冰、雾、雨水、温度、风速、风向等环境因素的影响。
3.6 报警与事件管理支持传统的声光报警,语音文件报警,支持操作人员报警确认管理机制;报警具有容易引起警觉的声响输出,具有语音提示功能;报警显示可由操作员抑制或消除;对过程变量超限数值应给出警告、危险二级报警。
3.7 风玫瑰图组件根据用户输入的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统计这一时间段内的风速,频率,功,风速立方的情况,并根据数据在刻度盘上画扇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