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经济学 文字版
(完整word版)网络经济学期末总结,推荐文档
网络经济,一种建立在计算机网络(特别是Internet)基础之上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的经济形态。
它不仅是指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产业的兴起和快速增长,也包括以现代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整个高新技术产业的崛起和迅猛发展。
梅特卡夫法则:网络的价值以网络节点数平方的速度增长。
1、协同价值:当新的用户加入网络时,老用户从中获得的额外价值,协同价值取决于网络规模。
协同价值越大,消费者的支付意愿就越高,协同价值在网络经济中十分显著。
2、网络外部性:一个产品对用户的价值随着采用相同产品的用户增加而增大时,就出现了网络外部性。
网络外部性的分类:直接的网络外部性和间接的网络外部性直接的网络外部性:消费某一产品的用户数量增加而直接导致的网络价值的增大。
Qq、email、电话、office、windows间接的网络外部性:随着某一产品使用者数量的增加,该产品的互补品数量增多、价格降低而产生的价值。
Windows与应用软件、大品牌遍布各地的售后服务网点。
影响因素:(1)网络的规模:网络的规模越大,外部性越明显;超过阈值时,外部性急速增大(2)网络内部物质的流通速度:正相关3、规模经济:长期平均总成本随产量增加而减少的特性规模不经济:长期平均总成本随产量增加而增加的特性规模收益不变:长期平均总成本随产量增加而保持不变的特性4、网络经济的物质基础——信息高速公路信息高速公路的特点:交互式、多媒体、信息传输速度快信息高速公路的组成部分:信息源、通信平台、信息处理应用系统、硬件系统5、保留价格:某人愿意为某产品支付的最高价格通常被认为是此人的保留价格。
(保留价格)的影响因素:传统经济下:消费者收入、产品自身价值网络经济下:消费者收入、产品自身价值、协同价值6、边际消费者:产品价格下降一个单位所增加的消费者。
边际消费者效用递减:在价格不断调低的过程中,后进入市场的消费者总比已经购买此产品的消费者具有更低的保留价格,对该产品的效用评价更低。
网络经济学第一章
1.1 新经济辨析1.1.1后工业经济1980年,托夫勒在他的《第三次浪潮》中提出“后工业经济”,指不同于工业经济的经济。
1982年,奈斯比特在《大趋势》中提出“信息经济”。
1990年,联合国研究机构提出“知识经济”。
1996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明确定义了“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
1.1.2 信息经济和知识经济区分知识经济:一种以知识为基础和增长驱动器的经济,这种经济的发展直接依赖于知识的创新、传播和应用。
信息经济:信息产业的综合,这里的信息产业即收集、传播、储存信息的产业,包括邮电业、新兴的计算机网络、卫星通信、信息高速公、图书馆、广播电视和报刊书籍出版等。
知识经济是一种信息经济,但信息经济不一定是知识经济。
即知识经济以信息经济为基础,但比信息经济内容更丰富,比信息经济要求更高的国民素质和经济发展水平,是在信息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之后的新经济阶段。
1.1.3信息经济和数字经济的区分数字经济是指由信息、研究、知识及技术驱动和引发的一系列经济转型及其对整个经济和社会所产生的影响。
数字经济内涵界定包括两个方面:电子商务及其赖以实施的信息技术产业。
数字经济强调基于计算技术的信息数字化所带来的整个经济系统的转型。
1.2 网络经济网络经济突出了经济运行的基本组织形式,即网络化特征。
1.3注意力经济注意力经济成为竞争目标的原因:1、工业文明行程盛产过剩导致竞争目标转移2、在网络经济时代,信息量的爆炸发展导致注意力的相对短缺3、互联网络的迅速发展为获取注意力提供了条件和手段。
二.网络经济学的研究范畴及特点2.1网络经济学与传统经济学和产业经济学的关系网络经济学从其基本理论方面看与传统经济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以经济学为理论基础,同时又是经济学的一个特殊分支。
网络经济学是传统经济学的修正和拓展,与传统经济学存在一致的内部逻辑。
传统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框架和研究方法是网络经济学的根基。
2.2网络经济学的不同研究方向及其成果方向:对具有网络结构产业的研究、对经济网络的研究、对具有网络结构产业的经济学研究、对网络信息的经济学研究、对Internet及信息基础结构的经济学研究、电子商务经济学研究。
网络经济学-第1章
1.1.3 网络经济的发展趋势
1.网络经济产生的深远影响
以信息技术的创新及其应用为中心,将会掀起一场 声势浩大的产业革命。
1)提高经济效率、推动科技创新 2)经济增长“最强劲的发动机” 3)提供新的商业平台 4)影响力超越传统媒体 5)扩充生活空间 6)普通老百姓开始改变世界 7)合作竞争和社会共享
2)中国网络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网络经济的影响在不断扩大,制约互联网发展水平 的一些问题也日益凸显。
(1)普及率较低:与发达国家存在很大差距。 (2)地区发展不平衡:尤其是城乡间差距在扩大。 (3)盈利能力低下。 (4)处于低端竞争:互联网市场亟待向健康、理性
的良性发展方向转化。 (5)出现信任危机:网民对互联网的心理依赖程度
1)对物流和货币流的部分替代:信息流在一定程度 上直接或间接替代了物流和货币流。
2)对物流和货币流的控制:通过信息的传播、加 工和处理,对经济活动进行决策、指挥和协调。
3.信息流对经济系统运行的深远影响 1)信息流替代物流和货币流的结果 2)信息流逐步成为经济活动的主导力量 3)信息流产生的深远影响
了信息的普遍性。 3)无限性:信息与其本源物质一样是无限的。 4)依附性:信息需要有物质载体,不能独立存在。 5)动态性:无论是信息内容还是信息量,都会随着
时间变化而不断取舍、更新、充实和积累。 6)可度量性:信息是可以定量描述的。 7)可传递性:信息在时间上的传递就是存储,在空
间上的传递就是扩散。
第一,信息是独立于物质和能量之外的第三种客观 存在。
第二,信息是主观意识与外部世界进行交换的内容 的名称。因此,既有客观性,又带有主观性色彩。
第三,信息必须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尤其是事物 之间的差异性。
网络经济理论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它将自动化技术集合于一体,创造一种整体优 化的生产模式,主要由工程设计、产品加工和 生产管理等行为组成。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主 要应用于各种制造业,如汽车、飞机、机械、 电子、服装等。它进一步促进了传统工业向现 代工业的转变。
即时生产
所谓即时生产,就是企业在接到用户订单后, 根据用户不同的需求,及时进行装配生产。在 西方发达国家即时生产逐渐成为高技术新兴制 造业(如计算机制造业)的生产模式。
业际化
所谓业际化,是指各产业和行业部门打破原有 的产业分工,相互介入、融合,形成新的产业、 行业间的竞争合作关系。
业际化的两条途径
一是不同产业的技术融合,形成新的产业。如电 脑与通信技术的融合产生了现代程控交换机技术; 生物技术与医药技术的融合,形成了现代生物制 药技术;电子技术与机械技术的融合,形成机器 人技术等等。
价值链
所谓价值链,是指为了满足某种需要,生产者 结成的相互联结并使价值增值的经济链条。
在网络经济时代,不能在整个价值链中增值的 部门和环节将被淘汰,生产或经营某一产品的 各个经济环节所形成的价值链必须增值是网络 经济的重要特征。
差别规模经济
所谓差别规模经济,是指为了满足消费者个性 化的需要,在差别产品、灵活制造、小批量生 产的基础上形成的规模经济。网络经济要满足 消费者个性化定制的要求,提供差别产品、灵 活制造、小批量生产。
1、网络生产特征
2、知识和信息成为网络生产要素的核心;
生产要素是指进行生产所必虚的各种投入,或 者是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资源。
为什么知识和信息在网络经济中处于决定性的 地位?
它是产业结构调整的结果。 传统的生产要素靠知识和信息进行整合。 知识和信息提高了传统生产要素的效率。 知识和信息本身成为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
网络经济学
问题:网络经济发展的前景不可限量,针对中国网络经济发展的现状,应当怎样抓住机遇,维持网络经济走向繁荣?众所周知, 知识经济是以电脑、卫星通信、光缆通信和数码技术等为标志的现代信息技术和全球信息网络“爆炸性”发展的必然结果。
在知识经济条件下,现实经济运行主要表现为信息化和全球化两大趋势。
这两种趋势的出现无不与信息技术和信息网络的发展密切相关。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大大提高了人们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利用信息的效率,加速了科技开发与创新的步伐,加快了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速度,从而使知识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程度空前提高; 全球信息网络的出现和发展,进一步加快了信息在全球范围内的传递和扩散,使传统的国家、民族界限变得日益模糊,使整个世界变成了一个小小的“地球村”,从而使世界经济发展呈现出明显的全球化趋势。
因此,知识经济实质上是一种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核心的全球网络经济。
目前,在人类的商务活动中因特网正在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因特网上无限丰富的信息资源和用户资源,不仅能使使用者降低经济活动的交易成本,而且可以获得不可估量的巨大经济利益。
因此,互联网的应用正从一般的信息浏览功能,向更具价值创造功能的网络经济方向发展。
可以说,网络经济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趋势,网络经济时代已经向我们走来。
我们说网络经济代表了未来经济发展的趋势,不仅是因为它创造了美国经济长达10年的高增长奇迹。
更重要的是因为它为现实经济增长构筑起一个全新的技术平台,提供了一种将信息资源转化为经济收益的高效工具,营造了一种全球化的经营环境。
人们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可以进行计算机自动控制、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和计算机集成制造等,实现生产的自动化,从而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并使个性化的小批量生产的边际成本最小化;人们利用发达的计算机网络,可以实现信息的快速传递和资源共享,从而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为经营决策服务,并大大加快高新技术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速度,把信息资源转化为现实的经济资源;人们通过由计算机网络连成一体的全球化市场,可以实施真正的全球化经营战略,优化全球范围的资源配置,提高整个人类社会的经济资源利用效率,促进整个世界经济的增长。
《网络经济学》第2章
2.1 虚拟市场 2.2 外部性 2.3 边际效用递增 2.4 注意力稀缺
2.1 虚拟市场
2.1.1 实体市场与虚拟市场 一个市场通常由市场参与者、市场介质和市场过程 一个市场通常由市场参与者、 等三大要素构成。 等三大要素构成。 若市场中三大要素均为实体则为实体市场, 若市场中三大要素均为实体则为实体市场,实体市 场是传统经济中市场的基本形式; 场是传统经济中市场的基本形式; 若市场中至少有一个要素是虚拟的则是虚拟市场。 若市场中至少有一个要素是虚拟的则是虚拟市场。 虚拟市场是网络经济中市场存在的基本形式。 虚拟市场是网络经济中市场存在的基本形式。
2.1.2 虚拟市场的特点
1.信息丰富 1.信息丰富
虚拟市场的信息往往是多媒体式的,由文字、图象、 虚拟市场的信息往往是多媒体式的,由文字、图象、 声音等构成,内容十分丰富。 声音等构成,内容十分丰富。 相对于传统实体市场,虚拟市场获取的信息更完备、 相对于传统实体市场,虚拟市场获取的信息更完备、 更及时,获取市场信息的方式更多、效率更高、 更及时,获取市场信息的方式更多、效率更高、 成本更低。 成本更低。 在信息发布更加容易、 在信息发布更加容易、成本更低以及搜索成本大大 降低的同时,也增加了辨析有价值信息的成本。 降低的同时,也增加了辨析有价值信息的成本。
2.网络外部性的分类(三)
3)直接网络外部性与间接网络外部性的比较
消费者A的决策 直接 网络 外部 性 消费者 决策直 接相互 影响 消费者B的决策
消费者A的决策
消 费 者 决 互补品情况 策 间 接 相 消费者B的决策 互 影 响 图2-2 直接网络外部性与间接网络外部性比较
间接 网络 外部 性
Qn = f ( P, F , I .Ps , Pt , Pe )
网络经济学章网络经济中的市场均衡
4、信息产品旳信号传递与需求
信息产品一样也存在信息不对称旳问题,而且因为 信息产品无法在事前对产品进行了解,因为一旦了解 也就不需要再购置了,所以信息产品在交易前是严重 旳信息不对称。
处理信息产品购置信息不对称问题一样也能够用信号传递 来处理。但与一般产品不同,信息产品旳信号传递,主要经 过:
(1)主流化。虽然自己旳产品成为原则,而成为原则旳产
网络经济旳酬劳递增,造成正反馈。
2、酬劳递增与正反馈机制
酬劳递减与负反馈相联络,而酬劳递增与正反馈 相联络。
在正反馈机制作用下,强者越强,弱者越弱。
负反馈 市场分享 寡头
正反馈 赢家通吃 垄断
正反馈旳例子:
录象机:
ACR旳VHS VS 索尼旳Beta
计算机操作系统:微软旳Wintel VS 苹果旳Macintosle
用公式表达:Pd=f(Q)
因为信息产品存在一种网络效应旳问题,所以产品 旳需求与该产品旳使用规模有关。在未到达一定规模 之前,因为网络效应尚无法显现,消费者不愿购置, 要使消费者购置,就必须降价,甚至价格降至为0。 直至使用旳规模到达一定量(Q0),产品旳边际效 用开始上升,买者开始增长,价格也开始上升,进入 正循环。
公共产品实际上也就是具有正旳外部性旳产品。在 有正旳外部性旳情况下,社会边际收益不小于私人边 际收益,所以,没有人乐意投资生产公共产品,而更 乐意从别人旳生产中得到好处——“搭便车”。这么, 就会造成公共产品旳供给不足。
如图所示:
从社会收益看,均衡产量为Q1,此时状态为帕累托 最优。但厂商旳决策是按照私人边际收益做出,均衡 产量为Q2,偏离帕累托均衡状态。
且Q2<Q1,即供给不足。市场失灵。
MR/MC
网络经济学 文字版
导论本章结构1.1 网络经济学的特点与研究范畴1.2 “网络经济学”理论渊源1.3 网络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与理论框架重点难点重点:网络经济学的特点难点:网络经济学与相关理论的辨析1.1网络经济学特点与研究范畴网络经济学(Network Economics) 与传统经济学有密切联系,它以经济学为理论基础,又是经济学的特殊分支。
目前的研究仍然是在经济学的分析框架下通过修正或放松一些基本假定使之适合网络经济实践的尝试。
本节逻辑:先阐述网络经济学特点,接着通过与相关理论的区别说明网络经济学研究范畴。
1.1.1网络经济学的特点一)以网络的视角分析经济不只是特定领域的行业经济学网络化、信息化、数字化渗透到整个经济系统,体现为经济系统的升级,生产组织方式、消费结构和经济主体行为特征都发生巨大变化。
网络经济是一种趋势经济虽然网络经济还不是世界的主流经济形态,但它正在迅速地发展。
传统经济会愈加体现网络化特征研究这种趋势经济,必然需要合理的预见,但确立其适用范围时必须采取审慎的态度。
(二)与信息技术发展紧密相关网络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直接源于信息技术的进步信息技术逐渐渗透到人们各种经济活动中,“网络”结构再不是经济系统次要的特征。
信息技术仍然处于快速发展变化过程更多的数字化智能化产品被应用于传统产品的升级改造或辅助设计、生产过程中,这些变化拓展网络经济学研究对象的外延。
小结网络经济学是一门伴随信息技术发展而建立起来的学科,并且本身具有强烈的动态性和开放性。
1.1.2网络经济学的研究范畴(一)新经济辨析1980年托夫勒提出“后工业经济”1982年奈斯比特提出“信息经济”1986年福莱斯特提出“高技术经济”1990年联合国提出“知识经济”1996年OECD定义“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1996年《商业周刊》提出“新经济”1998年版世界银行《世界发展报告》定名为《发展的知识》1990年代后,IT(信息技术)作为互联网技术基础成为新经济的代名词1.2 “网络经济学”理论渊源“网络的经济学研究”这一主题下有许多不同的研究思路,它们都有各自不同的研究目标、追随者以及各自的研究方法与专业术语。
网络经济学_第一章导论
第一章 导论
实证分析法和规范分析法 实证分析法:不仅是现代西方经济学最基 本的研究方法,也是网络经济学最为基本 的研究方法,它在整个网络经济学的方法 论中居于核心地位。研究社会所面临的经 济问题“实际上是如何解决的” 规范分析法:是指研究活动“应该是什么” 或是研究社会所面临的经济问题:“应该 是怎样解决的”
第一章 导论
★五、网络经济学的研究范畴界定 本书认为网络经济学是对网络经济系统中 所有有关经济现象的经济学分析 具体讲,网络经济学实际上是对前述各种 研究角度的一次整理和归纳,试图在它们 之间建立有机的联系并将它们纳入一个较 为完整的经济学分析框架中。
第一章 导论
★六、网络经济学的研究特点 以网络的视角分析经济 第一,网络经济学不应只是特定领域的行 业经济学。 第二,网络经济是一种趋势经济。 网络经济与信息技术发展紧密相关
第一章 导论
★七、网络经济学的发展脉络 萌芽阶段: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初 奠基与发展阶段: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 期 应用和拓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末至今
第一章 导论
★八、网络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在研究经济系统时,先要进行化繁为简的工作, 将一个复杂系统拆分成若干个子系统,然后将这 些子系统组成一个分析框架,而各子系统之间要 保持系统内部的逻辑一致,避免出现前后矛盾的 情况。 网络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不是一种或一类单一的方 法,而是一个研究方法的集合,这个研究方法的 集合主要包括以下几类研究方法:弈论主要研究公式化了的激励结构间的相互作 用。是研究具有斗争或竞争性质现象的数学理论 和方法。 博弈论考虑游戏中的个体的预测行为和 实际行为,并研究它们的优化策略。生物学家使 用博弈理论来理解和预测进化论的某些结果。 博弈论已经成为经济学的标准分析工具之一。在 生物学、经济学、国际关系、计算机科学、政治 学、军事战略和其他很多学科都有广泛的应用。
网络经济学第一章
网络经济学第一章1.1 新经济辨析1.1.1后工业经济1980年,托夫勒在他的《第三次浪潮》中提出“后工业经济”,指不同于工业经济的经济。
1982年,奈斯比特在《大趋势》中提出“信息经济”。
1990年,联合国研究机构提出“知识经济”。
1996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明确定义了“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
1.1.2 信息经济和知识经济区分知识经济:一种以知识为基础和增长驱动器的经济,这种经济的发展直接依赖于知识的创新、传播和应用。
信息经济:信息产业的综合,这里的信息产业即收集、传播、储存信息的产业,包括邮电业、新兴的计算机网络、卫星通信、信息高速公、图书馆、广播电视和报刊书籍出版等。
知识经济是一种信息经济,但信息经济不一定是知识经济。
即知识经济以信息经济为基础,但比信息经济内容更丰富,比信息经济要求更高的国民素质和经济发展水平,是在信息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之后的新经济阶段。
1.1.3信息经济和数字经济的区分数字经济是指由信息、研究、知识及技术驱动和引发的一系列经济转型及其对整个经济和社会所产生的影响。
数字经济内涵界定包括两个方面:电子商务及其赖以实施的信息技术产业。
数字经济强调基于计算技术的信息数字化所带来的整个经济系统的转型。
1.2 网络经济网络经济突出了经济运行的基本组织形式,即网络化特征。
1.3注意力经济注意力经济成为竞争目标的原因:1、工业文明行程盛产过剩导致竞争目标转移2、在网络经济时代,信息量的爆炸发展导致注意力的相对短缺3、互联网络的迅速发展为获取注意力提供了条件和手段。
二.网络经济学的研究范畴及特点2.1网络经济学与传统经济学和产业经济学的关系网络经济学从其基本理论方面看与传统经济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以经济学为理论基础,同时又是经济学的一个特殊分支。
网络经济学是传统经济学的修正和拓展,与传统经济学存在一致的内部逻辑。
传统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框架和研究方法是网络经济学的根基。
2.2网络经济学的不同研究方向及其成果方向:对具有网络结构产业的研究、对经济网络的研究、对具有网络结构产业的经济学研究、对网络信息的经济学研究、对Internet 及信息基础结构的经济学研究、电子商务经济学研究。
网络经济学(1)
二、网络经济对经济运行的影响
3.对微观经济理论的影响 (1)企业管理理论需要大幅改写。网络经济的发
展,使企业的经营思想、管理理念、管理实践等方面 发生了一系列新的变化。企业开始从单纯强调竞争向 合作竞争转变;从等级分明的科层管理组织向企业网 络化管理组织转变,让公司总裁能够直接与普通员工 对话;从传统营销方式向电子商务的营销方式转变等 等。
网络经济学(1)
四、网络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从宏观经济看,网络经济下的诸多经济变量,如国 内生产总值、国民收入、总投资、总消费等的基本内涵不 会发生变化,但是不排除在网络经济发展过程中会产生一 系列新的问题需要研究,如网络经济的经济增长内在动力 及特征、网络经济下政府的职能问题、网络经济下的国际 金融与贸易问题、网络经济的安全问题等等
其对经济理论的影响》,乌家培,《学术研究》,2000年1月)
网络经济学(1)网络经济学来自1)二、网络经济对经济运行的影响
2.关于经济学基本原理问题 (3)传统的分配理论受到挑战。网络经济时代,
知识和信息成为主要的生产要素,而社会财富的分配 也将更多地以知识为标准,传统的要素工资、职务工 资将转变为典型的能力工资。
(4)规模经济的“规模”界定问题。传统经济理 论认为,企业只有达到一定的规模,才能实现资源的 优化配置。而在网络经济时代,一些行业,规模“由 大趋小”也是符合规模经济要求的。
网络经济学(1)
二、网络经济对传统经济的冲击
1.关于经济学的基本假设问题 (1)对于经济资源稀缺性的认识。在传统经济中,经
济资源,尤其是物质资源相对于人类的欲望而言是稀缺的。 传统经济学则以此作为它的一个基本的经济学假设。然而, 在网络经济时代,知识和信息将成为最重要的资源,这类 资源可以再生和重复利用,且具有加速膨胀的趋势和消费 的共享性,因此资源的稀缺性有可能不再成为经济问题的
网络经济学
网络经济学随着时代的发展,早已步入信息时代的我们对网络的依赖越来越大。
在当今这个时代,你可以不用出门就能掌握全世界的信息,大到哪里发生了地震海啸,小到哪里发生了见义勇为的行为也可以了解到,甚至一个大公司的老板在家也能对公司的业务了如指掌,真正做到了运筹帷幄。
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宅男”“宅女”这些新名词也应运而生,从这一侧面也反映出了网络的强大。
网络的发展与信息技术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从最简单的来讲,如今的我们已经不用经常出门去买东西,网上购物已经成为年轻人生活的一部分。
2000年,美国信息产业的产值已经占到了美国总产值的百分之八,现在12年过去了,我相信这一数字必定是翻了不止一番。
就拿中国来讲,刚刚过去的双十一网购热潮,淘宝网的成交额达到了120亿!这对传统的门户商店来说是极具冲击力的,当然这也引起了许多门户商店老板的不满与妒忌。
可以说,这对传统经济也已经产生了极大的冲击。
所以,在不经意间,一个专属网络经济的时代已经悄然到来。
网络经济又称信息经济或数字化经济,其核心含义是指由于互联网在经济领域中的普遍应用,从而导致信息替代资本在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并最终成为核心经济资源的全球化经济形态。
说白了,网络经济是建立在现在通信网络、电子计算机网络等技术所形成的信息网络基础上的一切经济活动。
网络经济学研究的是企业和消费者在网络经济条件下的市场行为表现,在网络经济下,消费者的消费更趋于理性和自主,他们在满足了基本物质需求后,开始更多地消费富含知识和信息的精神产品和劳务等等。
它也是基于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迅速发展的一个新型的经济形态。
它以互联网络作为基础,以信息作为经济的本质性内容,而用户则网络经济发展的最坚实的支撑力量。
网络经济不仅改变了传统企业的经营管理方式,使传统的“物质性经济”转向“服务经济”,也对宏观经济的运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但是网络经济并不能消亚经济周期。
当前网络经济还刚刚起步,处于发展的初始混乱竞争时期,存在着脆弱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论本章结构1.1 网络经济学的特点与研究范畴1.2 “网络经济学”理论渊源1.3 网络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与理论框架重点难点重点:网络经济学的特点难点:网络经济学与相关理论的辨析1.1网络经济学特点与研究范畴网络经济学(Network Economics) 与传统经济学有密切联系,它以经济学为理论基础,又是经济学的特殊分支。
目前的研究仍然是在经济学的分析框架下通过修正或放松一些基本假定使之适合网络经济实践的尝试。
本节逻辑:先阐述网络经济学特点,接着通过与相关理论的区别说明网络经济学研究范畴。
1.1.1网络经济学的特点一)以网络的视角分析经济不只是特定领域的行业经济学网络化、信息化、数字化渗透到整个经济系统,体现为经济系统的升级,生产组织方式、消费结构和经济主体行为特征都发生巨大变化。
网络经济是一种趋势经济虽然网络经济还不是世界的主流经济形态,但它正在迅速地发展。
传统经济会愈加体现网络化特征研究这种趋势经济,必然需要合理的预见,但确立其适用范围时必须采取审慎的态度。
(二)与信息技术发展紧密相关网络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直接源于信息技术的进步信息技术逐渐渗透到人们各种经济活动中,“网络”结构再不是经济系统次要的特征。
信息技术仍然处于快速发展变化过程更多的数字化智能化产品被应用于传统产品的升级改造或辅助设计、生产过程中,这些变化拓展网络经济学研究对象的外延。
小结网络经济学是一门伴随信息技术发展而建立起来的学科,并且本身具有强烈的动态性和开放性。
1.1.2网络经济学的研究范畴(一)新经济辨析1980年托夫勒提出“后工业经济”1982年奈斯比特提出“信息经济”1986年福莱斯特提出“高技术经济”1990年联合国提出“知识经济”1996年OECD定义“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1996年《商业周刊》提出“新经济”1998年版世界银行《世界发展报告》定名为《发展的知识》1990年代后,IT(信息技术)作为互联网技术基础成为新经济的代名词1.2 “网络经济学”理论渊源“网络的经济学研究”这一主题下有许多不同的研究思路,它们都有各自不同的研究目标、追随者以及各自的研究方法与专业术语。
作为经济学一特殊分支,网络经济学与传统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存在密切关系。
本节逻辑:从介绍“网络经济学”的主要理论来源入手,分析各种研究角度学说的学术分工与融合的过程,并勾划出网络经济学大致的理论框架。
1.2.1网络经济学与传统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的关系是传统经济学的修正和拓展修正传统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和分析前提并重新分析和论证与传统经济学存在一致内部逻辑传统经济学的分析框架和研究方法是网络经济学的根基1.2.2 对于经济网络的研究1.它的分析对象不是经济体的某个部分,而是整个经济体系。
本质上,经济网络的研究属于纯粹的理论经济学范畴。
2.将经济主体视为网络中的节点而将主体之间的经济联系视为网络的链从网络的视角透视整个经济体。
3.经济网络研究把经济主体之间的网络交互作用引入模型是它与传统经济学的最大区别1.2.3对于网络结构产业的经济学研究网络产业经济学,仍属于应用微观经济学或产业组织理论研究中具有网络结构的基础设施产业的经济学,其理论演化过程是:1.早期研究重点往往集中于接入政策的讨论2.规制与竞争的讨论,其焦点从制定各种经济法规转移到引入激励规制和市场竞争3.研究重点从基础设施的供给方研究逐渐转向网络本身随着可连接节点数增加而价值提高的需求方分析1.2.4对网络间信息的经济学研究与网络经济学相关的对信息的经济学研究关心是技术意义上的信息内容网络外部性、锁定、正反馈、兼容与标准等网络经济学最重要的基础概念得到了较为系统讨论学者考察了信息产品市场中存在的各种不同于传统经济的消费者行为与企业竞争策略1.2.5对Internet及通信基础设施的经济学研究Internet经济学定义:Internet经济学是一门研究Internet服务市场的经济学,其研究主要目的就实现对Internet中“云”部分的经济解释。
Internet经济学主要从Internet服务价格和服务提供者的竞争方面出发,研究与有限资源的配置、Internet投资获利和适当的政府政策有关的问题。
“信息基础结构经济学”(The Economics of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由于技术的迅速发展,目前在经济学中出现了用“信息基础结构经济学”取代Internet经济学的新趋势。
其研究范围不仅包括定价、资源配置等问题,分析重点将有可能集中在如何建立一个包含不同类型网络的多种相互竞争的基础结构市场。
总之,信息基础结构经济学将比Internet经济学更加超越通信经济学简单扩展的外延。
1.2.6对电子商务的经济学研究研究对象在电子商务市场中,市场过程和产品发生的变化,市场参与者应该考虑哪些新的影响因素。
与Internet 经济学的比较I nternet仅是电子商务暂时依赖的基础结构。
小结是对电子商务市场进行的微观经济分析,并对电子商务发展的战略前景作出了预测。
1.3网络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与理论框架福利分析通过对自利个体交互产生的均衡结果的福利分析均衡概念分析不同个体的自利行为交互作用产生的结局最优化理论在给定的环境中经济主体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及其变化描述经济环境通常使用一些数学函数来描述这种环境1.3.1网络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动态分析:研究对象随时间推移所显示出的发展实证方法:是什么静态分析:某一时间点上的现象和本质统计分析法:归纳一般规律规范方法:应该是什么博弈分析法:应用博弈论的方法比较分析法:研究网络经济网络分析法:考量多因素相互作用1.3.2 本书的理论框架经济环境和经济主体行为特征第二章:网络外部性与需求曲线分析第三章:数字产品的生产及其成本理论经济主体的交互与均衡结果第四章:正反馈第五章:垄断与竞争对多主体博弈第六章:阐释了网络经济下的市场竞争策略效率分析和公共政策选择第七章:信息与市场失灵可能存在市场效率问题进行探讨。
第八章:从立法规制和间接政策引导分析第二章网络外部性本章结构2.1 消费者效用2.2 网络外部性2.3 网络外部性的影响2.4 网络效用和网络外部性重点:1、协同价值;2、网络外部性的定义和分类;3、需求曲线的新变化;4、需求方规模经济难点:1、网络的分类;2、预期实现的需求曲线2.1消费者效用2.1.1保留价格保留价格指某人愿意为某产品支付的最高价格,通常用保留价格e i n来量化效用u,再与价格P进行比较2.1.2边际效用递减与边际消费者效用递减边际效用递减消费者边际效用当消费者多(或少)消费一定单位的商品时,他或她的效用变化与增加(或减少)的消费量之间的比率。
边际效用递减该现象在网络经济的消费者行为中十分显著边际消费者效用递减边际消费者边际消费者:所谓边际消费者就是由于产品价格下降一个单位所带来的消费者数量的增加边际消费者效用递减在价格不断调低的过程中后进入市场的消费者总比已购买此产品的消费者具有更低的保留价格,对该产品的效用评价更低。
2.1.3影响消费者保留价格与效用的因素收入当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提高时,其对某一特定产品开出的保留价格也会提高自有价值消费者对产品自有价值的判断基于这一产品的一些满足消费者需要的属性协同价值协同价值越大,消费者的支付意愿就越高,协同价值在网络经济中十分显著2.1.4消费者网络与协同价值网络的定义:网络是由互补的结点和链构成的,网络重要且鲜明的特征是不同的结点和链之间的互补性网络的分类:按连接方式分类实体网络消费者以有形的“物理连接”组织起来虚拟网络体现的是一种无物理连接的互联2.1.4消费者网络与协同价值互补性与替代性网络的连接或节点是互补还是替代,取决于相互之间的作用,而非具体的操作。
图中的AS和BS可互补也可替代网络的分类:按节点的传输方式分类双向网络图2-3中的ASB和BSA提供不同的服务单向网络图2-3中的ASB和BSA完全相同双向与单向的划分不是基于网络的拓扑结构,而是根据对网络代表的特定服务的语义解释。
网络产品与协同价值2.2网络外部性2.2.1外部性外部性是指一个市场参与者(个人、家庭、企业或其他经济主体)的行为影响到了其他人或者公共的利益,而行为人却没有因该行为做出赔偿或得到补偿外部性的分类按外部性的方向分类:正的外部性与负的外部性外部性主客体的不同属性分类:生产者之间发生的外部性;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发生的外部性;消费者之间发生的外部性金钱外部性与技术外部性2.2.1外部性负的外部性存在负外部性时,边际社会成本MSC大于边际私人成本MC,厂商的产出过多了正的外部性当存在正外部性时,边际社会收益MSB大于边际私人成本MB,厂商投入过少正、负外部性结论无论是正外部性还是负外部性,两者都破坏了市场应有的效率,降低了社会总效用,扭曲了成本-效益原则,如果经济体中存在外部性,市场自发达到的均衡就不是帕累托(Pareto)最优,存在着改进的可能。
金钱外部性与技术外部性2.2.2网络外部性的定义当一种产品对用户的价值随着采用相同产品或可兼容产品的用户增加而增大时,就出现了网络外部性梅特卡夫法则Metcalfe Law网络的价值以网络节点数平方的速度增长2.2.3网络外部性的分类直接网络外部性和间接网络外部性金钱外部性强调外部性的传递是通过市场价格体系进行的技术外部性如:网络经济中出现的消费者之间交互协同而产生的网络外部性间接网络外部性如图,m种产品A和n种产品B(所有的产品A和产品B都相互兼容)构成了mn种潜在的复合产品,由于互补产品的特点,一个消费者对于组件A或B的需求的增加都会导致市场中每种组件数量的增加,同时导致复合产品的增加。
正的网络外部性和负的网络外部性积极(正)的网络外部性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关注,而且它也是网络外部性的主要体现形式,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负的网络外部性就不存在。
消极(负)的网络外部性也同样可能作为网络效应而出现。
网络外部性对市场效率网络外部性将导致实际产出与社会有效产出偏离可能存在次优技术获胜由于生产的边际成本低于用户所真正愿意接受的价格,就暗示着该产品生产不足了2.2.4网络外部性的产生原因和影响因素分析产生原因网络自身的系统性和网络内部组成成分之间的互补性(或者叫做网络内部信息交流的交互性)。
也就是,由于这种系统性与互补性衍生了产品的协同价值影响因素从网络系统本身的物理性质来看,影响网络外部性大小的因素主要包括网络的规模和网络内部物质的流动速度2.3网络外部性的影响2.3.1需求曲线的新变化影响因素市场需求传统经济特征市场需求曲线随着n的增加而降低网络经济特征随着购买该产品的用户数量越来越多,产品的协同价值越来越大,新进入市场的那个边际消费者必然愿意比老用户支付更高的价格在分析第一种力量时,网络规模是即定的,而第二种相反的力量则源于网络规模的扩大市场需求设该消费者在预期销售单位的情况下,他为第n个A商品愿意支付的价格为p(n;ne)每条曲线Di(i=1,2,3…)表明了在给定的预期销售数量n=ne的情况下,消费者为一个变动的数量n所愿意支付的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