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病防治知识
布病防治知识
布病防治知识一、什么是布病?布鲁氏菌病是一种由布鲁氏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传染病。
是国家法定的乙类传染病(简称布病)。
布鲁氏菌病对光、热、常用化学消毒剂等均很敏感,日光照射10-20分钟,湿热60度10-20分钟,3%的漂白粉澄清液数分钟就可将其杀灭。
布鲁氏菌在外界环境的生存能力较强,在干燥土壤、皮毛和乳类食品中可生存数周到数月,在水中可生存5日至4个月。
二、布病的主要传染源是什么?布病主要传染源是患布病的家畜以及患布病啮齿类动物,如羊、牛、猪、鹿、马、骆驼、狗、鼠、家兔、猫等。
目前在我市主要以羊、牛、猪为主要传染源。
三、布病的传播途径是什么?1、经皮肤粘膜直接接触感染,如接产员、兽医、饲养、放牧、皮毛加工、屠宰、挤奶直接接触病畜及被病畜污染的水源、土壤、草场、工具。
2、经消化道感染:主要是食入被污染的水或食物,经口腔、食道粘膜进入体内。
如吃生拌或未经煮熟的肉类,不洗手直接拿食物吃等。
3、经呼吸道感染:人吸入了被布氏菌污染的飞沫、尘埃。
如皮毛加工、饲养放牧、打扫畜圈卫生等。
四、布病主要症状、体征是什么?1、发热:布病患者最常出现的症状是发烧,典型热型为波浪式起伏,故曾称布病为波状热。
但目前少见此类病例,多为低热,间歇热等。
2、多汗:在晚上增多,出现盗汗,汗质较粘。
3、关节肌肉痛:在急性期这种痛常呈游走性,主要是在大关节。
慢性期疼痛限局于大关节。
4、其他症状体征有乏力、精神不振、皮疹、肝脾淋巴结肿大、睾丸肿大、关节肿大、皮下结节出现等。
五、布病的危害:人得了布病后,布鲁氏菌可侵入人体各个部位,引起各个器官组织发生病变,严重者可造成终身丧失劳动能力。
牲畜感染了布病后可导致母畜不孕,另外还可引起怀孕母畜流产或产生不健康幼畜,严重降低繁殖率和成活率。
患病牲畜可造成周围环境的严重污染,又会使更多的牲畜感染布病。
这不但会严重制约畜牧业发展,并对乳、肉、皮毛加工带来无穷的遗害,而且还会直接严重影响广大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和地方的社会经济发展。
布病防治知识
布病防治知识1、什么是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俗称“羊杆菌”。
)布病是由布氏菌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人民健康和影响畜牧业发展的人畜共患的乙类传染病。
2、布病有哪些主要传染源?感染布病的家畜(羊、牛、猪等)是人间和畜间布病的主要传染源。
3、人是怎么患布病的?主要是人在没任何防护下接触病畜的分泌物、代谢物、接产、剪毛等、布鲁氏菌可以经过体表皮肤、粘膜、消化道、呼吸道等途径侵入机体而引起感染或发病。
4、布病对人体有哪些损害?布氏菌侵入机体、能引起几乎所有器官和组织的损害,其中最常见的有肝、脾和淋巴结等器官,以及运动、生殖、血管和神经等系统损害较为明显。
人患此病常因误诊误治而转成慢性,反复发作长期不愈。
少数患者导至死亡的结局。
5、人患布病后有哪些表现?感染布鲁氏菌后,经过1—3周的潜伏期后开始发病。
起病缓慢者岀现全身困倦,四肢无力、头疼、失眠、食欲不振、关节肌肉疼痛、微热等类似感冒的前驱症状。
起病急剧者发病一开始就表现得较为碘型:发热、多汗、疼痛、神经痛、乏力、骨关节痛、肝、及睾丸肿大。
6、如何判断是否患了布病?对有不明原因的发热并伴有关节、肌肉疼痛及全身乏等表现,且用药不见效者,要警惕布病的可能,要及早到县疾控中心检查。
依据国家制定的诊断标准,凡具备牲畜接触史或生活在疫区、有上述临床表现和血清学检查阳性者,即可确诊为布病。
布病病例多不典型,因此易误诊感冒、肝炎、结核、风湿和肿瘤等疾病。
7、怎样避免感染布病?(1)、消灭传染源:在未感染畜群中,控制布病传入的最好办法就是自繁自养;必须买入时,要进行严格检疫,检出的病畜已没有治疗和利用价值,应一律屠宰做无害化处理,不得外卖。
(2)、切断传搏途径:要注意饮食卫生,各种乳和乳制品,要加热消毒后食用,切记不要生食拌肉或未熟透的肉;从事畜牧饲养、兽医、乳肉皮毛加工、收购人员等、必须做好个人防护,工作时应穿戴工作服、口罩、手套、围裙、胶鞋等,并配有脸盆、肥皂、消毒药品、毛巾等。
布病防治知识
畜产品产量下降
由于布病导致牲畜死亡和 生长发育受阻,畜产品产 量明显下降,影响畜牧业 的发展。
动物死亡率增加
急性死亡
布病可引起牲畜急性死亡,给畜牧业带来巨大损失。
慢性死亡
感染布病的牲畜长期处于带菌状态,不断排出病原体,导致其他健康牲畜感染, 形成恶性循环,使动物死亡率增加。
畜产品产量下降
牛奶产量下降
地方布病防治计划
各地根据国家布病防治规划和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地方布 病防治计划,明确防治目标、策略和措施,并组织实施。
地方布病防治经费保障
各地政府应将布病防治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确保经费的及 时投入和有效使用。
行业标准与技术规范
布病诊断标准
制定布病诊断标准,明确诊断依据和诊断方法, 提高诊断准确性和规范性。
评估结果
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宣传教育策略,提高宣传教育效果,有效降低布病的发病率。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三阴交等。
推拿按摩
推拿按摩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 解肌肉紧张和疼痛,常用的推拿
按摩方法有推法、揉法等。
04
布病对畜牧业的影响
畜牧业发展受阻
01
02
03
牲畜繁殖障碍
布病可导致牲畜出现繁殖 障碍,如流产、死胎等, 严重影响畜牧业的发展。
生长发育受阻
感染布病的牲畜生长发育 受阻,导致生产性能下降 ,影响畜牧业的经济效益 。
对动物圈舍、饲料、饮水等进行定期 消毒,消灭病原体,切断传播途径。
阻断传播途径
控制传染源
及时发现并隔离阳性病例,对病 畜进行无害化处理,防止疫情扩
散。
切断传播途径
加强动物饲养管理和环境卫生,减 少病原体在动物和人之间的传播。
布病防治知识宣传要点
布病防治知识宣传要点一、什么是布病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又称懒汉病,是布鲁氏菌所引起的动物源性传染病,临床上以长期发热、多汗、关节疼痛、肝脾及淋巴结大为特点;布病严重危害人民身心健康和畜牧业发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也是职业病目录规定的生物因素所致的职业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B类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二、如何杀灭布鲁氏菌布病的病原体是布鲁氏菌,该菌对常用的化学消毒剂如10%~20%石灰乳或漂白粉乳敏感,加热60℃或日光下暴晒10~20分钟即可杀死该菌;但在自然环境中生存力较强,在乳及乳制品、皮毛中能长时间存活,在病畜的分泌物、排泄物及死畜的脏器中能生存4个月左右,在食品中能生存2个月;三、布病是如何传播的目前已知有60多种家禽、家畜和野生动物是布鲁氏菌的宿主,与人类有关的主要是羊、牛和猪;染菌动物首先在同种动物间传播,造成带菌或发病,随后可通过皮肤黏膜接触、消化道、呼吸道等途径传染给人类;具体来说,直接接触病畜或其排泄物、阴道分泌物、娩出物;或在饲养、挤奶、剪毛、屠宰以及加工皮、毛、肉等过程中没有注意防护,可经皮肤微小伤口或眼结膜受染;可间接接触病畜污染的环境及物品而受染;可因食用被病菌污染的食品、水或食生乳以及未熟的肉、内脏而受染;病菌污染环境后形成气溶胶,可引发感染;苍蝇携带、蜱虫叮咬也可传播本病;人群对布病普遍易感,牲畜养殖、畜产品生产加工、动物防疫和布病防治工作人员等是其高危人群;四、得了布病有哪些临床表现布病的潜伏期为1~3周,长至数月,平均两周;临床上分为隐性感染、急性感染、亚急性感染和慢性感染;隐性感染不表现任何临床症状和体征;急性和亚急性感染多表现为发热、多汗见于夜间或凌晨、游走性大关节疼痛,体检可发现肝、脾和淋巴结大;慢性感染症状不明显、不典型且表现多样,主要为疲劳、全身不适、精神抑郁等;病例症状出现后1月以内,经正规、足疗程的治疗是可以治愈的;五、如何预防布病1、防止经皮肤和粘膜感染1防止由家畜流产物引起感染接羔助产人员,在接羔助产和处理流产胎儿、死羔时,应做好个人防护,除备有工作服、橡皮围裙、帽子、口罩和胶鞋外,还应戴乳胶手套和线手套,备有接羔袋和消毒液,禁止赤手抓拿流产物;家畜的流产胎儿、胎盘、胎衣和死胎等,不要随意丢弃,要深埋或焚烧等无害化处理;要纠正人食用流产胎羔等不卫生习惯,不要用死羔犊喂各种食肉动物或加工它用;流产胎儿落下和被羊水污染的场地如无消毒条件,可将杂草烧毁,被污染的地面泥土集中在一起埋入地下;2皮毛消毒剪毛、收购、保管、搬运和加工皮毛的人员,工作时应做好个人防护,不要赤手接触皮毛,工作后应洗手、洗脸和洗澡,及时处理手上的伤口,工作场所应及时清扫、消毒;3防止经粘膜感染夫妻之间不论男女在布病急性期或亚急性期,都禁止发生性活动;2、防止经消化道感染搞好饮食、饮水卫生,不吃不清洁或被布鲁氏菌污染的食物,饭前洗手,不喝生水;各种奶及制品必须经过消毒处理,才能食用;消毒方法包括巴氏消毒70℃,30分钟和煮沸消毒;。
布鲁氏菌病防治知识
布病防治知识一、什么是布病?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属细菌引起的人兽共患的常见传染病,已被列入《一、二、三类动物疫病病种名录》,属于二类动物疫病。
二、布病传染源有哪些?布病主要传染源是患布病的家畜以及啮齿类动物。
目前已知有60多种家畜家禽野生动物是布鲁氏菌的宿主如羊、牛、猪、鹿、马、骆驼、狗、鼠、家兔、猫等,其中羊、牛、猪的易感性最强。
母畜比公畜,成年畜比幼年畜发病多。
在母畜中,第一次妊娠母畜发病较多。
带菌动物,尤其是病畜的流产胎儿、胎衣是主要传染源。
消化道、呼吸道、生殖道是主要的感染途径,也可通过损伤的皮肤、粘膜等感染。
三、患病动物有哪些症状?潜伏期一般为14~180天。
最显著症状是怀孕母畜发生流产,流产后可能发生胎衣滞留和子宫内膜炎,从生殖道流出污秽不洁、恶臭的分泌物。
新发病的畜群流产较多;老疫区畜群发生流产的较少,但发生子宫内膜炎、乳房炎、关节炎、胎衣滞留、久配不孕的较多。
公畜往往发生睾丸炎、附睾炎严重病例可引起不育。
患畜常发生腕关节、膝关节、跗关节肿胀、疼痛。
有关节炎时出现跛行,尤其是后肢多发。
四、布病有哪些危害?对畜牧业危害。
畜间布病对畜牧业安全生产造成巨大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
其直接损失主要表现为患病动物生产性能下降,使用寿命缩短,母畜不孕、流产、产死胎,间接损失主要体现在影响消费者心理,造成恐慌心理,不敢或拒绝食用畜产品进而阻碍畜牧产业发展。
对人类健康危害。
畜间布病可以通过动物原性食品、传播媒介、污染的空气和水源等途径传给人类,布鲁氏杆菌侵入人体后会引起各器官组织发生病变,严重的可造成终身劳动力丧失。
五、如何预防控制布病?1、对饲养的牲畜及时进行疫苗免疫是预防畜间布病最有效的方法。
2、对于新引进的牲畜必须要上报当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并隔离饲养一段时间。
隔离时间一般为45天。
3、注意个人防护。
饲喂牛羊、接羔、挤奶、清扫圈舍时必须穿工作服,佩戴乳胶手套、口罩等有效防护设备。
工作服要放在固定的地方,随穿随脱,定时消毒。
(完整版)布病防治知识
布病防治知识1、什么事布鲁氏菌病(布病)?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侵入机体引起的一种传染,变态反应性人畜共患的乙类传染病,多由患布病的家畜传染给人类。
2、布鲁氏菌病的临床症状和对人的危害,得布病后不及时治疗会怎样?布病患者表现主要有:长期发热、多汗、乏力、关节肌肉疼痛等多种症状;并有肝脾肿大、淋巴结肿大、睾丸肿大、关节肿大畸形等。
布病患者能造成终身残废,丧失劳动生活能力或死亡,如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会反复发作,转为慢性。
3、布病的传染源是什么接触牛羊的落胎可能感染布病吗?羊、牛、猪是布病的主要传染源,病羊是最危险的传染源。
动物患布病后主要表现为流产,流产物(落胎)含有大量细菌,人和其他动物接触落胎后极易感染布病。
淘汰宰杀病畜,是消灭布病的关键。
4、人是如何感染布病的?有哪些传播途径?布鲁氏菌经破损皮肤黏膜直接接触感染为主,其次是消化道、呼吸道等途径感染。
(1)直接接触传播是人间布病的主要传播途径,大部分患者由于接羔,处理流产物(落胎)、饲养、放牧、起羊圈、挤奶、剥皮、屠宰、肉类加工、接触病畜的阴道分泌物、胎儿、胎盘、粪、尸体、污染肉类等而经破损皮肤黏膜感染。
(2)消化道传染:主要是以食用病畜的生奶及奶制品,食用半生或生的病畜肉为主,例如:食用没有烤熟的羊肉串、没有涮熟的羊肉或由于病畜的奶或肉污染食具后又污染食物。
(3)经呼吸道传播:主要吸入来自畜圈。
牧场、屠宰场、皮毛车间、布病实验室等处污染的空气为主。
5、如何预防布病?(1)管理传染源:对牧场、奶厂和屠宰场的牲畜定期进行布病检疫。
病畜应及时扑杀。
病畜的流产物及死畜必需深埋。
对其污染的环境用20%漂白粉或10%石灰乳消毒。
病畜乳及其制品必需煮沸消毒。
提倡圈养,牲畜的圈舍应远离住房处,严禁在住房内产羔和接羔。
(2)切断传播途径:禁止食用病畜肉及乳品,不要喝生奶、不吃半生不熟的肉及内脏。
防止病畜或患者的排泄物污染水源。
在接羔助产和处理流产胎儿、死羔、剪羊毛时应戴乳胶手套,清扫畜圈时要戴口罩,并用消毒液洗手,严禁赤手抓拿流产物。
布病防治知识精讲
布病防治知识精讲xx年xx月xx日contents •布病防治现状•布病防治基础知识•布病防治方法•布病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加强布病防治工作的建议•布病防治工作实例目录01布病防治现状当前布病疫情多个省份出现了暴发流行,其中内蒙古、*、河北等地区疫情较为严重牛、羊等家畜感染率较高,部分地区血清学阳性率超过10% 2020年全国布病报告病例数达到3755例,较2019年增加了约25%布病防治工作面临的挑战缺乏有效的疫苗和药物,防控手段有限家畜养殖模式和流通环节存在漏洞,容易造成疫情传播部分地区防控意识不强,缺乏有效的防控措施和规范布病防治的紧迫性布病是一种严重危害公共卫生安全的疾病,可导致长期反复发热、疲劳、关节疼痛等症状布病在家庭、社区等范围内传播风险较大,对当地畜牧业和经济发展带来负面影响布病防治工作需要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全球公共卫生安全挑战02布病防治基础知识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
分布广泛:全球范围内都有分布,特别是在畜牧业发达的国家和地区。
布病的基本概念呼吸道传播布鲁氏菌在空气中形成气溶胶,人通过吸入感染性气溶胶而致病。
直接接触传播人接触到患病动物或其分泌物、排泄物,或与患病动物密切接触,如接生、屠宰、处理动物制品等过程中未做好防护措施,容易感染布病。
消化道传播食用被布鲁氏菌污染的食品或水源,或与患病动物密切接触后未彻底清洁手部而接触口鼻等部位导致感染。
布病的传播途径布病的常见症状患者通常会出现发热症状,体温升高,持续时间较长。
发热布病患者常常有关节疼痛的症状,表现为游走性、多发性关节炎,主要累及膝、肘、肩和髋关节等大关节。
关节疼痛布病患者常有肌肉疼痛的症状,表现为全身肌肉酸痛、乏力等。
肌肉疼痛部分布病患者会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如头痛、神经痛等。
神经系统症状03布病防治方法对牛、羊等动物及其产品的严格检疫是布病防治的重要措施。
通过检疫,可以及时发现和隔离患病动物,切断布病的传播途径。
布病防治知识宣传要点
布病防治知识宣传要点
1. 布病是一种由于暴露于布鼠粪便中的细菌引起的传染病,可以通过直接接触、吸入空气中的细菌或食用被感染的食物等途径传播。
2. 布病的早期症状包括发热、头痛、寒战、肌肉疼痛等,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进一步引发肺炎、肾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
3. 预防布病的关键是避免与可能感染布鼠粪便的环境接触,例如清理家中储藏食物的地方时要戴好手套、口罩等防护措施。
4. 在野外露营、探险等活动中,应采取预防措施,如携带防虫喷雾剂、露营地选择远离河流和灌木丛等布鼠密集地,避免食用没有经过充分烹饪的食物。
5. 在布病疫区,其他预防措施包括尽量不要使用被布鼠污染的杂草、草木作为饲料,及时处理垃圾,保持室内清洁等。
6. 布病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测,需要及时就
医并告知医生相关的饮食和接触史。
7. 目前没有特效药物治疗布病,但早期诊断和适当的抗生素治疗可以显著改善病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8. 对于疫情较为严重的地区,政府和健康部门应加强监测和检测工作,同时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布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9. 个人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饮食卫生,尽量选择正规的餐馆和食品供应商,避免食用生肉、未经煮熟的食物等潜在的布病传播源。
10. 最重要的一点是及时就医,如果出现布病的症状,例如发热、肌肉疼痛等,应立即就医并告知医生相关的病史和接触史,以便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
布病防治知识
工作服、套袖、胶靴(鞋)、口罩、橡胶或乳胶手套、线手套、面
罩等防护装备,工作结束后及时做好个人卫生清洁及消毒,所有防
护装备应就地脱下,洗净消毒,不能穿工作服离开现场,更不能穿
工作服回家。
• 谢谢大家
流产物污染的地方用生石灰或消毒剂进行消毒。
布鲁氏菌病防治知识
• (3)皮毛和屠宰病畜所污染的场所,也应严格消毒,加强对水源
、粪便、牲畜的 牛、羊奶时,要 ,避免水源污染。 (4)对布病患者的排泄物 后饮用。病畜肉应高温处理,吃涮羊肉时,肉 、污染物也要进行消毒,病人的碗筷,用开水煮沸消毒。 (5)喝
布鲁氏菌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
LOREM IPSUM DOLOR
布鲁氏菌病防治知识
• 一、什么是布鲁氏菌病? • 二、布病的传染源和传播途径 • 三、哪些人容易患布病?
• 四、布病主要临床表现和治疗
• 五、如何预防控制布病的流行?
布鲁氏菌病防治知识
• 一、什么是布鲁氏菌病? • 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杆菌侵犯机体后引起的传 染---变态反应性的 懒汉病、羊儿病。 ,简称布病。俗称
布鲁氏菌病防治知识
• 二、布病的传染源和传播途径 • 布病的传染源是 兔、猫等。主要经 以及 。 ,主要有羊、牛、猪、鹿、马、骆驼、狗、鼠、家
布鲁氏菌病防治知识
• 三、哪些人容易患布病? • 。从事畜牧业、屠宰业、养殖 业、皮毛加工、兽医等行业的人群,是布病的高危人群 。儿童、老人及与患病家畜有密切接触更易感染。
布鲁氏菌病防治知识
• 五、如何预防控制布病的流行 ? • (1)引进牛羊时,一定要搞好 行严格的 ,防止引进患了病的牛羊。如
果牛羊已经患有布病,就要及时进行淘汰,并对病畜用过的棚圈进
布病的健康教育内容
布病的健康教育内容布病是由于布鲁氏菌感染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严重威胁人类和动物的健康。
为了预防和控制布病的发生,我们需要进行相关的健康教育,让公众了解布病的危害和预防措施。
一、了解布病的基本知识1. 布鲁氏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细菌,可以感染人类和多种动物,包括家畜、野生动物等。
2. 布病主要通过接触感染途径传播,如饮用未经消毒的生牛奶、接触感染动物的分泌物等。
3. 布病的临床症状多样化,常见的症状包括发热、关节疼痛、头痛、乏力等,严重时可引起心脏、神经系统等器官损害。
二、预防布病的措施1. 饮食安全:饮用生牛奶可能存在布鲁氏菌的感染风险,应选择经过高温处理或消毒的牛奶制品。
2. 动物管理:养殖户应加强动物的管理和饲养条件,定期进行兽医检查和疫苗接种,避免感染动物的分泌物。
3. 个人卫生:接触动物或其分泌物后,及时洗手和消毒,避免将污染物接触到口腔、鼻腔和眼睛等黏膜部位。
4. 定期体检:如果出现发热、关节疼痛等症状,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可能接触过布鲁氏菌,以便进行相关的检查和诊断。
三、如何预防布病的传播1. 教育宣传:加强布病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布病的认识和防控意识,引导大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2. 加强监测:建立布病的监测系统,及时发现和报告病例,进行疫情分析和溯源调查,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3. 个人防护:在接触动物或其分泌物时,应佩戴口罩、手套等个人防护用品,避免直接接触感染源。
4. 畜禽消毒:定期对养殖环境进行消毒,避免病原菌的存活和传播,减少感染风险。
5. 合理用药:在养殖过程中,合理使用抗生素和疫苗,减少病原菌的传播和耐药性的产生。
四、布病的治疗和监测1. 治疗方法:布病的治疗主要依靠抗生素,如多西环素、链霉素等,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2. 病情监测:治疗期间需定期复查相关指标,如血清学检测、核酸检测等,以评估疗效和判断是否复发。
布病是一种潜伏期长、症状多样化的传染病,预防和控制布病的关键是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公众的防控意识和能力。
布病防治知识精讲
布病防治知识精讲汇报人:日期:•布病概述与危害•布病预防措施•布病治疗方法目录•布病预防与控制策略建议•布病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挑战•未来布病防治工作展望与建议01布病概述与危害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病。
布病定义布病主要通过接触感染动物及其分泌物传播,也可通过食用受污染的食品和水传播。
传播途径布病定义及传播途径布病患者可能出现发热、多汗、关节疼痛、睾丸肿痛等症状。
布病对人类健康和畜牧业发展造成严重危害,患者可能出现长期不愈或反复发作的情况,甚至导致不孕不育、丧失劳动能力等。
临床表现与危害危害临床表现及时发现和治疗布病患者,有助于控制疫情的传播。
控制疫情保护人类健康促进畜牧业发展加强布病的防治工作,可以保护广大群众的健康和安全。
有效控制布病的传播,有助于保障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030201防治布病的重要性02布病预防措施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认识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媒体,向公众普及布病防治知识,提高公众对布病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制作宣传资料制作布病防治宣传册、海报、宣传片等,向公众发放,提高公众的知晓率和防范意识。
规范养殖行为,减少传染源建立养殖档案对养殖场(户)建立养殖档案,记录养殖品种、数量、免疫接种等信息,便于追溯和管理。
实施检疫和免疫接种对养殖动物实施检疫和免疫接种,确保动物健康,减少传染源。
规范养殖行为加强养殖场(户)的监管,规范养殖行为,防止动物粪便、尿液等污染环境,减少布病传播途径。
隔离治疗对感染动物进行隔离治疗,防止疫情扩散,同时对接触人员进行医学观察和检测,及时发现感染者。
定期检测对养殖动物进行定期检测,及时发现感染动物,采取隔离和治疗措施,防止疫情扩散。
加强医疗救治对感染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减轻症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同时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和检测,及时发现感染者并进行隔离治疗。
定期检测与隔离治疗03布病治疗方法药物治疗方法:布病患者通常采用抗生素类药物进行治疗,如链霉素、四环素、庆大霉素等。
布病防治知识
布病防治知识
布病,也称为布鲁氏菌病,是一种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传染病。
以下是布病防治的一些知识:
1. 症状:人患布病后,主要症状包括发热、多汗、乏力、关节肌肉酸痛、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睾丸炎等。
这些症状可能与风湿、结核等疾病相混淆,因此当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热、出汗、乏力、关节肌肉疼痛时,与家畜接触史或食用过病畜肉者,应及时就医确诊并接受规范治疗。
2. 传播途径:布病可以通过直接接触感染,如与感染了布鲁氏菌的家畜密切接触,或者食用被布鲁氏菌污染的食品或水。
此外,通过皮肤、黏膜的直接接触也可能导致感染。
3. 预防措施:
•加强病畜检疫、屠宰、隔离病畜。
•不吃不干净或被病菌污染的食物和奶,家庭食用畜肉应小块煮熟,生熟分放。
•减少人与牲畜的接触,与家畜接触时应做好个人防护,如戴乳胶手套、口罩等。
•对可能被病畜污染的家庭环境、物品、病畜粪便进行消毒处理。
4. 治疗措施:对于布病患者,应做到早发现、早诊断、及时正规治疗。
治疗方法包括抗生素治疗和对症治疗。
患者需要卧床休息,补充水分和营养,使用抗生素治疗等。
总之,布病是一种传染病,需要采取措施来预防和控制其传播。
如果您有任何与家畜接触的经历或在疫情高发区域生活或旅行过,请及时向当地卫生部门报告并接受检查。
同时,采取预防措施也是非常重要的。
布病防治知识
布病防治知识1、什么是布病?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布氏菌属的细菌侵犯机体后引发的传染—变态反应性的人兽共患传染病,也是自然疫源性疾病,在我国属乙类传染病。
2、布病的来源?布鲁氏菌的命名来自于一个外国医生的名字,为了纪念第一位看到并分离到该菌的英国随军医生布鲁氏,将其命名为布鲁氏菌(简称布病)。
3、布病的致病菌是什么?致病菌为布鲁氏杆菌,分为6个种:羊种、牛种、猪种、绵羊型副睾种、沙林鼠种、犬种。
临床上以羊、牛、猪三种意义最大,羊种致病力最强。
4、布鲁氏杆菌的抵抗力?布鲁氏菌在自然环境中生活力较强,在病畜的分泌物,排泻物及死畜的脏器中能生存4个月左右;食品中约生存2个月;热60℃或日光下曝晒10~20分钟可杀死此菌,湿热100℃1~4分钟便可将其杀灭;对常用化学消毒剂较敏感,1%新洁尔灭、3%来苏儿、2.5%漂白粉溶液均能在5分钟内杀死布氏菌;对抗生素比较敏感。
5、布病流行概况如何?本病广泛流行于世界各地,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公共卫生问题。
我国多见于内蒙、东北,西北等牧区,近几年在我省发病呈上升趋势。
2011年湖北省报告布病16例、2012年11例、2013年45例、2014年至5月底52例。
广水市2012年首次报告布病1例、2013年2例、2014年至6月13日报告13例。
6、布病的传染源是什么?羊(山羊和绵羊)、牛、猪既是动物布病的主要传染源,也是人类布病的主要传染源。
鹿、犬和其他家畜居次要地位。
啮齿动物如豚鼠、小白鼠、家兔是敏感试验动物,也可以作为传染源。
7、布病的传播途径是什么?经体表皮肤粘膜、消化道、呼吸道侵入机体。
8、布病的易感人群是什么?人类对布氏菌普遍易感。
9、哪些人群容易得布病?兽医、牧工、家畜饲养员、挤奶工、屠宰工、皮毛收购员、毛纺工、制革工等人群,有一定的职业性,患病率取决于与牲畜及其产品的接触机会。
养牛、羊的人易患此病。
10、布病的发病高峰季节?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发病高峰在3—8月份。
布鲁氏菌病防治基本知识
布鲁氏菌病防治知识一.什么是布鲁氏菌病?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又称地中海弛张热,马尔他热,波浪热或波状热,是由布鲁氏菌属的细菌侵入机体,引发传染--变态反映性人兽(畜)共患的传染病。
其临床特点为长久发热、多汗、关节痛及肝脾肿大等。
二.布病的传染源现在已知有60 多个家畜、家禽,野生动物是布鲁氏菌的宿主。
与人类有关的传染源重要是羊、牛及猪,另首先是犬。
他们都能从不同途径(从奶、尿、便、精液、阴道分泌物)向外排出布氏菌,尤为重要的是怀孕母畜在生产时或流产时可排出大量布氏菌。
人接触到这些带菌物质时就可能被感染。
家畜与畜产品与人类接触亲密,从而增加了人类感染的机会。
患者也能够从粪、尿、乳向外排菌,但人传人的实例极少见到。
在普通状况下,布病病人不会将布病传染给别人或家畜。
三.布病传输途径在普通状况下,布氏菌能够从呼吸系统(从鼻、咽、气管、肺)进入机体,也能从消化系统(经口、食道、胃肠)进入体内,布氏菌也能从皮肤、粘膜直接侵入机体。
因此,布氏菌可从多个途径传输。
病菌污染环境后形成气溶胶,可发生呼吸道感染。
食用被病菌污染的食品、水或食生乳以及未熟的肉、内脏而受染。
直接接触病畜或其排泄物,阴道分泌物,娩出物;或在喂养、挤奶、剪毛,屠宰以及加工皮、毛、肉等过程中没有注意防护。
可经皮肤微伤或眼结膜受染;也可间接接触病畜污染的环境及物品而受染。
四、人群易感性:各类人群(不同年纪、性别、人种、民族、地区等)对布氏菌都易感。
病后可获得一定免疫力,不同种布鲁氏菌间有交叉免疫,再次感染发者有 2~7%,疫区居民可因隐性染病而获免疫。
就是说不同类别人群都可能得布病,不同类别人群对布氏菌易感性无何区别。
但是,确实看到,在不同人群中布氏菌感染率,患病率等有很大差别。
如,在兽医、牧工、家畜喂养员、挤奶工、屠宰工、皮毛收购员、毛纺工、制革工等患布病的人数明显高于其别人群。
这个现象不是人群对布氏菌易感性差别,而是不同职业与牲畜及其产品接触机会不同。
布病防治知识
布病防治知识xx年xx月xx日CATALOGUE目录•布病的基本信息•布病防治的重要性•布病防治的策略和措施•布病的监测与评估•布病防治的未来展望•布病防治的案例分析01布病的基本信息布病,全称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菌属的细菌引起的一种变态反应性人畜共患传染病。
布病定义布鲁氏菌病为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以牛、羊、猪、犬等家畜为主要传染源,人类接触感染后可表现为发热、多汗、关节痛、睾丸肿痛等。
特点布病的定义与特点动物传播布鲁氏菌病可经由皮肤黏膜、消化道、呼吸道等途径传播。
人与人传播布鲁氏菌病在人与人之间传播能力较弱,主要通过接触感染动物的排泄物或污染的食物、水等。
布病的传播途径症状布鲁氏菌病临床表现多样,典型的表现包括发热、多汗、关节痛、睾丸肿痛等。
影响布鲁氏菌病可导致患者丧失劳动力,甚至死亡,对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产生严重影响。
同时,布鲁氏菌病给畜牧业发展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可能导致动物流产、死亡等。
布病的症状与影响02布病防治的重要性布鲁氏菌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病,控制布病疫情需要加强对传染源的控制,包括对患病动物和疑似患病动物进行隔离和治疗,对可能接触动物的人员进行防护和监测。
传染源控制布病是一种慢性感染性疾病,病程较长,且易复发感染。
因此,预防和控制布病需要长期坚持,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包括疫苗接种、健康教育、卫生习惯养成等。
预防和控制布病对公共卫生的影响动物健康布病是一种动物传染病,患病动物会出现发热、流产、睾丸炎等症状,影响动物的健康生长和繁殖。
畜牧业经济损失布病的发生和传播会对畜牧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由于布病导致的流产、死胎、不孕等问题,会使畜牧业遭受严重的损失。
布病对畜牧业的影响保障人民健康布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病,不仅对动物健康造成威胁,也会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
因此,布病的防治对于保障人民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促进经济发展布病的发生和传播会对畜牧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而畜牧业是很多地区的支柱产业。
布鲁氏菌病防治知识
布鲁氏菌病防治知识1、什么是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布病是由布鲁氏菌(简称布氏菌)引起人畜共患的传染病,俗称蔫巴病、千日病、懒汉病。
感染布病的家畜是类布病的主要传染源。
2、布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人患布病表现为发烧、多汗、全身乏力、关节肌肉疼痛等。
牲畜患该病可发生流产、死胎、不孕、跛足或后肢麻痹,以及睾丸炎等症。
3、人是怎样得上布病的?人主要是通过接触患病的动物及其分泌物,或接触被其污染的环境而感染上的。
我国患病的动物主要有羊、牛、猪、鹿、犬等。
人接触了患病的家畜及其流产物、阴道分泌物、乳汁、肉、皮毛、尿、粪便及被其污染的土壤、水、饲草等都有可能发病。
4、哪些人易感染布病?一般来说,凡是接触患病家畜及其制品的人,或是生活在疫区与患病家畜污染的环境有接触的人,都有可能感染布病。
其中,饲养、管理、屠宰家畜的人员,畜产品收购、运输及加工人员,畜牧兽医人员等更容易感染布病。
5、怀疑患了布病怎么办?怀疑患了布病应尽快到当地医院或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做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
6、布病的愈后人患布病后,病程长短不一,以3-12个月者居多。
多数患者只要治疗及时,措施得力,一般愈后良好。
但有些患者如不及时治疗,易由急性转为慢性,反复发作,迁延数年,甚至终生不愈,严重影响劳动能力。
布病本身不易引起死亡。
7、如何预防布病?(1)首先要做好传染源管理:提倡圈养,羊(牛)棚圈应远离住房,避开水源。
人畜分居,坚决不要在住房内产羔和卧室内养羔。
(2)要对家畜进行检疫,阳性病畜要由畜牧部门统一淘汰扑杀处理。
要对健康畜进行免疫。
(3)切断传播途径:在接羔、处理流产胎儿、死羔时,应做好个人防护,家畜的流产胎儿、胎盘、胎衣和死胎等,不要随意丢弃,以防污染环境和被狗吃掉引起布病传播。
(4)注意个人卫生防护。
不吃不清洁或被布氏菌污染的食物,饭前洗手,不喝生水,不喝生奶,吃生肉及生奶制品。
从事饲养、放牧、畜产品加工、兽医等人要做好个人防护,在挤奶、接羔、剪打羊毛、收购和从事乳肉加工、屠宰、病畜治疗时,均应穿工作服、戴口罩、帽子、乳胶手套等,工作后要洗净双手,清洗用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布病防治知识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布病防治知识发布日期:2009年8月6日来源:网络作者:一、什么是布鲁氏菌病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传染—变态反应性疾病。
布病是急性传染病,被《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为乙类传染病。
感染布病的家畜是人类布病的主要传染源。
人由于接触患病的牲畜或污染物而感染发病,能引起全身多个系统的损害,尤其是骨关节系统的损害较为明显,而且容易由急性转为慢性。
人患布病主要表现为发热、多汗、全身乏力、关节肌肉疼痛等。
牲畜患病可发生流产、死胎、不孕和睾丸炎等症。
该病名称很多,如波状热、马尔他热及地中海热等,俗称蔫巴病、千日病、懒汉病等等。
布病造成的危害和经济损失布氏菌既侵犯人又伤害畜(牛、羊、猪、鹿、骆驼和犬等),人感染此病主要来自染疫的家畜。
人患此病,病期可长达数日、数年、甚至几十年,严重的丧失劳动能力,威胁着广大群众的健康。
家畜患布病后出现流产、死胎、不孕、乳腺炎和睾丸炎,牲畜因布病流产高达50——80%,乳肉产量减少各占15—20%,并影响皮、毛质量,严重地影响畜牧业发展。
二、人是怎样患布病的1.布病的主要传染源患布病的动物是布病的传染源。
羊、牛和猪,是人布病的主要传染源,鹿、犬等其它动物居次要地位。
我国大部分地区羊、牛是主要传染源,少数地区猪为主要传染源,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养鹿业比较发达地区,鹿是主要传染源,而人与人发生传染则罕见。
2.布病的传播因子布病家畜的流产物、阴道分泌物、乳汁、肉类、皮毛、尿、粪便及被污染的土壤、水、饲料等均可含有布氏菌,称这些含有布氏菌可以起到传播作用的媒介物为布病传播因子。
其中布病牲畜的流产物是造成布病流行的主要传播因子。
3.食用布病家畜的乳及其乳制品易患布病因布氏菌常在家畜乳腺中繁殖形成乳腺炎,乳汁中含布氏菌。
布氏菌随病畜乳排出体外,病畜排菌时间有的几个月,甚至可长达2年以上。
这样含有布氏菌的乳汁,可使食用者感染,所以对乳汁进行灭菌处理并保持消毒后乳汁清洁,对预防布病是很重要的。
4.加工布病畜的肉类可直接接触感染布病畜的肉和内脏有布氏菌存在。
而且可在肉中存活4个月,在腌肉和冻肉中可存活15—45天。
因此厨师、售货员,在切割、清洗制作过程中如不注意防护,易被感染。
5.皮毛加工和收购人员易患布病布病疫区生产的羊毛、羊皮容易沾染布氏菌,尤其新剪下的羊毛和流产羔皮,死羔皮危险性更大。
6.布病疫区被病畜污染的水也能传播布病布病动物的排泄物(粪、尿)和分泌物,可以直接或借着蹄爪而污染水源(湖、河)。
也可因雨水冲刷或大风扬起的尘土污染邻近地区的水源。
7.哪个季节布病的发病率高布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一般以4---8月发病居多。
8.患布病与性别、年龄及职业的关系任何年龄的人均可感染布病,而且与性别、年龄无关,主要取决于接触传染源和病原体的多少。
因为中、青年是主要劳动力,接触病畜多,感染布氏菌的机会就多,故患病多。
并有明显的职业性,兽医、皮毛工人、牧民感染率比一般人高。
但每年都有因喝牛奶、涮羊肉、吃肉串患布病的病例。
三、布病的临床与治疗1.布氏菌侵入机体后会引起哪些损害布氏菌侵入机体,几乎所有的器官和组织都可被侵犯。
其中最常见的有肝、脾、淋巴结等器官以及运动、生殖、血管和神经系统。
2.布病患者有哪些主要临床表现发热,多汗,乏力,骨关节疼痛和肝、脾及睾丸肿大等。
3.治疗布病要遵循哪些原则(1) 早期用药,彻底治疗(2)合理选用药物及用药途径(3)综合疗法(4)中西医结合四、怎样预防布病1.我国布病防制措施布病防制工作要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
在技术措施上,畜间采取:“因地制宜、免疫、检疫、病畜淘汰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人间抓好“三早”,即早发现、早治疗、早处理。
基本方法是控制和清除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及畜群。
2.为什么要对家畜进行布病检疫家畜进行布病检疫是针对传染源的措施之一,一方面为了及时检出患病家畜,查清疫情的程度和分布范围,掌握其流行规律和特点,并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依据。
另一方面为了杜绝传染源的输出和输入,保护清净地区不受污染,达到有计划地全面防治布病。
3.在疫区内检出的布病畜应怎样处理疫区内各种家畜均属被检对象,检出的布病畜一律不准外出,原则上一律屠宰做无害化处理,对少数经济价值极高的动物允许严密隔离鉰养,培育健康后代逐渐处理。
4.健康家畜怎么办布病检疫阴性的家畜必须用布氏菌苗免疫,S 2菌苗是我国畜间防治布病的主要菌苗,目前多用口服法接种,此法安全可靠,甚至可以用于孕畜。
羔羊5个月龄,牛犊、仔鹿8个月龄后均可应用。
5.布病牲畜流产物污染的场地应怎样消毒被布病畜流产的胎儿和羊水污染的场地,用10—20%石灰乳或10—20%漂白粉乳浸透垫草和地面。
如流产发生在室内,流产物很容易污染衣物和其它物品,除上述方法外,被污染的物品也应当用1—3%来苏溶液,1—3%漂白粉上清液或%新洁儿灭溶液或—%二氯异氰脲钠水剂等消毒。
6.如何把好布病畜的输入关为防止引进布病家畜,在购买和调运牲畜时应从非疫区购买和调运。
如必须从布病疫区调运,必须在无布病的乡或场购买。
调运牲畜,尤其是跨越县、省境调运牲畜时,应当有组织地在兽医部门的指导下进行严格的检疫,不得私自交易和调运。
调运牲畜必须具备检疫或免疫证。
7.为预防布病应怎样加强家畜的管理和个人防护管理好家畜,要做到如下三点:一是饲养家畜要圈养,集体或统一放牧;二是人畜分居,无论是成畜还是幼畜,都不要放入室内饲养。
牧区在产羔季节千万不要把牲畜放在毡房内,小孩不要和羔羊玩耍;三是建产羔室,饲养牲畜的单位,其中包括养畜专业户,应建立产羔室,在室内产羔接羔,产羔室内应备有防护服、消毒液、肥皂、面盆、毛巾等。
8.认真执行疫情报告制度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执行职务的医护人员和检疫人员、疫病预防控制人员、乡村医生、个体医生均为责任疫情报告人。
发现疫情后,城镇应于6小时内、农村应于12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
并报给上级行政、专业部门。
五、急性期布病治疗方案方案一:1、四环素类抗生素并用链霉素常用四环素,每日2克,分四次口服,21日为一个疗程,可再重复1-2个疗程,一般疗程间隔5-7天。
链霉素,每日1克,分两次肌注,14-21天为一疗程,一般应用两疗程。
2、利福平并用强力霉素利福平每天600-900毫克,分两次口服,并且每天口服强力霉素200毫克,连续用药6周。
方案二:头孢曲松钠并用阿奇霉素头孢曲松钠,每日2克,静脉滴注,阿奇霉素,每日克,口服,15天为一疗程,可用1-2个疗程,疗程间隔5-7天。
以上两个方案应配伍中药治疗。
中新网5月9日电卫生部网站今日以“问答”形式公布了手足口病防治的一些知识。
问答全文如下: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十问1.什么是手足口病得病后有什么表现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多发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多种肠道病毒都能引起,EV 71病毒是其中的一种。
一般全年均有发生,5—7月为高发期。
手足口病一般症状较轻,大多数患者发病时,往往先出现发烧症状,手掌心、脚掌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疹子周围可发红),口腔粘膜出现疱疹和/或溃疡,疼痛明显。
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
少数患者病情较重,可并发脑炎、脑膜炎、心肌炎、肺炎等,如不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
2.手足口病是怎么传播的有疫苗吗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主要通过密切接触病人的粪便、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如打喷嚏喷的飞沫等)及被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餐具、奶瓶、床上用品等而感染。
手足口病目前没有疫苗,但只要早发现、早治疗,是完全可防可治的。
3.哪些人容易患手足口病婴幼儿和儿童普遍多发,3岁及3岁以下婴幼儿更容易得玻由于成人的免疫系统较完善,成人一旦感染一般不发病,也无任何症状。
但感染后会传播病毒,因此成人也需要做好防护,避免传染给孩子。
4.手足口病是不是新的传染病手足口病不是新传染病,它是一种全球性传染病,1957年首次认识并命名,世界各国每年均有病例发生。
我国1981年发现手足口病,每年都有人患玻5.手足口病能治好吗如果得了手足口病,绝大多数情况下7—10天可以自行痊愈,不会留下后遗症,皮肤上也不会留下疤痕。
根据以往的发病与治愈情况看,只有个别重症患者可能出现脑膜炎、肺炎等,只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多数可以痊愈。
6.孩子出现可疑症状怎么办如果孩子出现发热、皮疹等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同时要密切观察。
不要去幼儿园和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避免与其他孩子接触玩耍。
一旦出现突然发高烧或神志不清、昏睡、肌肉或身体抽动、呼吸困难等,应立即送孩子到医院就诊。
7.一般家庭怎么预防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是注意家庭及周围环境卫生,讲究个人卫生。
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冷的食物;居室要经常通风;要勤晒衣被。
流行期间不带孩子到人群密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要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流行期可每天晨起检查孩子皮肤(主要是手心、脚心)和口腔有没有异常,注意孩子体温的变化。
8.如果家里有孩子感染要特别注意什么要注意不让生病的孩子接触其他儿童;孩子的唾液、痰液等分泌物要用卫生纸包好丢到垃圾箱,孩子的粪便要收集好、消毒后丢入厕所,不要随意丢弃,同时要消毒便盆;看护人接触孩子前、替换尿布后或处理孩子粪便后都要洗手;生病孩子的衣服、玩具、餐具、枕头被褥等要保持卫生,孩子的日常用具要消毒;要勤开窗通风。
如果上幼儿园的小朋友得病,还应及早告诉老师,并不要着急让孩子去幼儿园,要在全部症状消失一周后再去,防止传染其他孩子。
一般症状轻不用住院治疗,居家治疗、注意休息即可,以减少交叉感染。
9.怎样对日常用品进行消毒如果家里没有孩子得手足口病,采用一般家庭的预防方法即可,不需要使用消毒剂。
如果家里有孩子得了手足口病,可采用以下方法消毒:奶嘴、奶瓶、餐具、毛巾等物品用50度以上的热水浸泡30分钟或者煮沸3分钟;污染的玩具、桌椅和衣物等使用含氯的消毒剂(84消毒液或漂白粉)按使用说明每天清洗;孩子的痰、唾液和粪便、擦拭用纸等都最好倒入适量消毒剂,搅拌消毒后再丢入厕所。
10.为什么近期报告感染手足口病的人这么多根据卫生部门的监测,专家将目前报告的手足口病发病数与往年的发病数对比,认为今年疫情来得比较早,但仍属散发。
今年5月2日起,卫生部将手足口病纳入丙类法定传染病管理,要求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发现病例及时通过网络直报系统上报。
由于以往不要求报告,另外有病人因症状轻微没有就医,因此以往部分病例没被发现或未作报告。
在要求依法报告后,报告数量有一定增加是合理的现象。
由于手足口病是常见多发传染病,存在广泛发病的可能。
卫生部门提醒全国各地,尤其是目前病例较少或往年发病较少的地区要加强预防与监测,做好疫情的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