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管理报告

合集下载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一、目的为确保患者安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加强医疗机构内部管理,规范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行为,建立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以便于发现和防范医疗风险,提高医疗质量与安全的保障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医疗机构内所有医务人员、管理人员及与患者安全相关的部门和科室。

三、报告内容1.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定义: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是指在医疗活动中,除疾病自然过程外,因各种因素导致的患者安全隐患或造成的负性后果。

2.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报告范围:包括医疗事故、医疗差错、药品不良反应、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感染事件、意外事件等。

四、报告原则1. 行业性: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仅限于医院内与患者安全有关的部门,如临床医技、护理、后勤等。

2. 无责性:实行医院各科室、部门和个人无责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制度,提高信息报告人的自觉行为,保证信息的及时性与可靠性。

3. 保密性:对报告人主动报告中涉及的其他人和部门的信息完全保密,报告人可通过网络、信件等多种形式具名或匿名报告,医务科等专人专职受理,部门和管理人员将严格保密。

4. 非处罚性:凡主动报告者为无责非追究性,报告内容不作为处罚依据。

五、报告流程1. 发现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后,当事人应立即向所在科室负责人报告。

2. 科室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立即进行调查、核实,并在24小时内填写《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表》,上报医务科。

3.医务科接到报告后,对事件进行分类、分析,并根据事件严重程度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对重大事件应及时向院领导报告,并报告上级卫生行政部门。

4. 医务科应定期对医疗安全(不良)事件进行汇总、分析,向全院通报,并提出改进措施。

六、激励与保障1. 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激励机制,对主动报告、及时发现和防范医疗风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2. 医疗机构应保障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的实施,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支持。

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模板(7篇)

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模板(7篇)

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模板根据____部医政司指导,中国医院协会提出的《患者安全目标手册》要求,制定我院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1意义医院通过简化上报流程、减轻处罚及奖励等多种形式鼓励员工主动上报医疗过程中的不良事件和医疗隐患。

重点在于通过一定样本量的无伤害不良事件案例分析发现医院在流程、设施等方面的不合理设置,从而持续改进减少或杜绝对患者造成伤害的不良事件的发生。

2医疗不良事件(medicaladverseevent)定义及分级医疗不良事件指在临床诊疗活动中以及医院运行过程中,任何可能影响病人的诊疗结果、增加病人的痛苦和负担,并可能引发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影响医疗工作的正常运行和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的因素和事件。

分级:0级:事件又发生趋势,但在执行前被制止。

1级:事件已发生并执行,但未造成伤害。

2级。

轻微伤害,生命体征无变化,需进一步临床观察及简单处理。

3级:中级伤害,部分生命体征有变化,需进一步临床观察及简单处理。

4级:重度伤害,生命体征明显改变,需提升护理级别及紧急处理。

5级:永久性功能丧失。

6级:死亡。

3医疗不良事件范围3.1医疗隐患。

软硬件不合理设置,不合理流程、工作制度,或制度落实不到位现象等。

3.2各类差错。

用药、用血错误、手术部位错误。

3.3输血反应、用药输液反应3.4压疮、跌到、坠床3.5医源性损伤:医源性气胸,医源性意外穿刺伤3.6手术相关并发症。

肺炎、深静脉栓塞、肺栓塞、败血症、休克、心脏骤停、消化道出血、应激性溃疡,术后切口裂开、术后出血与血肿,术后髋关节骨折,手术操作异物残留、严重院内感染、严重生理代谢紊乱等。

3.7非计划二次手术(具体要求另见《非计划二次手术管理制度》)4医疗不良事件的报告程序4.1发生不良事件后,应首先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避免情况进一步发展,同时及时主动上报不良事件,并做好相应病程记录。

4.2当发现不良事件后,可有以下上报途径:4.30-3级不良事件可口头上报,2、3即不良事件鼓励作登记。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与流程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与流程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流程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是发现医疗过程中安全隐患、预防医疗事故、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促进医疗发展、保护患者利益的重要措施。

为实现卫生部提出的患者安全目标,落实建立健全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和隐患主动报告制度的要求,特制定本制度。

1. 目的_规范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主动报告,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及时发现医疗不良事件和安全隐患,分析获取的医疗安全信息,反馈医院管理层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制度、运行机制和规章制度不断完善。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医院总部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和隐患的主动报告;但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医疗器械不良事件、输血不良反应、医院感染病例的报告必须按照具体的报告形式和程序进行报告,不属于本次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内容报告。

三、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定义和分类(1) 定义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是指在临床诊疗活动和医院运行过程中,可能影响患者诊疗结果,增加患者痛苦和负担,可能引起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的事件。

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的因素和事件。

(2) 分类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按事件严重程度分为4级:I 类事件(警告事件)——非由于疾病的自然进展而导致的意外死亡或永久性功能丧失。

II级事件(不良后果事件)——在疾病的医学治疗过程中,由诊断和治疗活动而非疾病本身引起的对患者身体和功能的损害。

第三类事件(没有后果的事件)——尽管发生了虚假事实,但并未对患者的身体和功能造成任何损害,或后果轻微,无需任何治疗即可完全康复。

IV类事件(隐藏事件)——由于及时发现错误,但尚未形成事实。

四、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原则:(一)第一类、第二类事件属于强制报告的类别,报告原则按照国务院《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国发[1987]63号)和卫生部《重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执行。

过失和医疗事故报告制度》(卫一发[2002]206号)执行。

(2) III 类和 IV 类事件报告是自愿的、保密的、非惩罚性的和公开的。

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制度

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制度

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制度
[定义]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是指获准上市、合格的医疗器械或药品在正常使用的情况下发生的导致或可能导致人体伤害的任何与医疗器械或药物预期使用效果无关的有害事件,或正常诊疗过程中发生的危害事件。

(一)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报告的形式包括:网络报告、电话报告、书面报告、口头报告等。

报告者可以报告自己发生的问题,也可以报告所见他人发生的问题。

自愿报告系统采取匿名的形式,对报告人严格保密。

医疗安全事件通报系统包括药物不良事件报告;医疗器械(含设备)不良事件报告;针刺伤报告;跌倒/坠床、坠楼/触电等意外事件报告;管道滑脱报告;病人外出报告;压疮报告;输血、输液反应报告;化疗药物外渗报告;护理过失报告;非计划性二次手术;一类切口感染;麻醉相关不良事件等。

各科室可根据临床需求,增加报告项目。

(二)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处理流程
(三)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的对应部门:
1.药物不良事件:报告给药学部、护理部、医务处
2.医疗器械(设备)不良事件:报告给设备科(维修部)、医务处
3.针刺伤事件:报告给护理部、防保科
4.跌倒/坠床事件:报告给护理部、医务处
5.管道滑脱事件:报告给护理部、医务处
6.病人外出和坠楼/触电等事件:报告给护理部、医患沟通办公室、保卫科
7.压疮事件:报告给护理部
8.输血不良事件:报告给护理部、医务处、输血科
9.输液不良事件:报告给护理部、医务处、药学部
10.化疗药物外渗不良事件:报告给护理部
11.其他护理不良事件:报告给护理部。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与流程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与流程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与流程为了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医疗质量,医疗机构普遍建立了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旨在及时发现和处理医疗安全不良事件,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保护患者的合法权益。

下面将介绍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与流程。

一、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的建立二、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流程1.事件发生:医疗机构中的医务人员或患者及其家属发现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后,应及时采取适当措施,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

2.事件报告:相关人员应按照医疗机构制定的报告流程,将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给医疗机构的质量管理部门或专门的事件管理部门。

3.事件调查:质量管理部门或事件管理部门将对报告的事件进行调查。

调查主要包括通过查看病历、会诊、专家评估等方式,获取事件发生的详细情况和原因。

4.事件评估:调查结果通常将呈交给医疗机构的专家组进行评估。

专家组将综合调查结果,判断事件的严重程度和责任归属。

5.报告结果:医疗机构将调查结果和评估意见整理成报告,并将报告存档。

如果事件涉及医疗纠纷或赔偿需求,相关报告将作为依据。

6.处理措施:医疗机构根据专家组的评估意见,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处理措施可包括对责任人员的纪律处分、对制度漏洞的改进以及对患者的赔偿等。

7.完善制度:医疗机构应及时总结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报告和处理经验,根据事件反馈的问题,改进相关制度和流程,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安全水平。

三、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的影响与意义1.导致医疗过失的原因得到深入挖掘,有助于改进医院的管理和医疗服务水平。

2.通过报告和处理医疗安全不良事件,能够提高医务人员的责任心和医疗质量意识,从而减少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3.事件报告和处理能够增强医疗机构的公信力,在群众中树立起医院的良好形象。

总之,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与流程的建立和实施对于提高医疗机构的服务质量、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在日常工作中,医务人员应积极参与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报告和处理工作,共同维护医疗安全和患者权益。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完整版)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完整版)
第2页共8页
(二)不良事件的全面报告可以使相关人员能从他人的过失 中汲取经验教训,有利于发现医院安全系统存在的不足,提高医 院系统安全水平,促进医院及时发现事故隐患,不断提高对错误 的识别能力,从而制定行之有效的控制措施。
四、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分级
按事件的严重程度分 4 个等级,I、II 级不良事件实行强制 性报告管理,Ⅲ、Ⅳ级事件实行鼓励性上报管理。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是发现医疗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 患、防范医疗事故、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促进医学发 展和保护患者利益的重要措施。为达到国家卫健委提出的病人安 全目标,落实建立与完善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与隐患 缺陷的要求,特制定本制度。
一、目的 增强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主动报告意识,及时发现医疗 不良事件和安全隐患,将获取的医疗安全信息进行分析、反馈, 并从医院管理体系、运行机制与规章制度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持续 改进。 二、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定义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是指在医疗机构运行和医疗活动中对 患者安全、医务人员安全和医疗机构医疗安全造成或即将造成不 良影响的事件。 三、不良事件报告的意义 (一)通过报告不良事件,及时发现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和事 故隐患,有效避免医疗差错与纠纷的发生,保障患者的安全。
第1页共8页
八、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报告核查 ................................................. 8 九、奖罚机制 ..................................................................................... 8
Ⅰ级事件(警告事件) ................................................................. 3 五、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分类 ..................................................... 4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一)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定义及范围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是指在临床诊疗活动中,任何可能影响病人的诊疗结果、增加病人痛苦和负担并可能引发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以及影响医疗工作的正常运行和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的因素和事件。

包括:1、可能损害患者健康或延长患者住院时间的事件;2、可能导致患者残疾或死亡的事件;3、不符合临床诊疗规范的操作;4、可能引起患者额外经济损失的事件;5、可能给医务人员带来人身损害或经济损失的事件;6、各类可能引发医疗纠纷的事件;7、其他可能导致不良后果的事件或隐息。

(二)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分级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按事件的严重程度分4个等级;1、I级事件(警告事件)——非预期的死亡,或是非预期的永久性功能丧失。

2、Ⅱ级事件(不良事件)一一在疾病医疗过程中是因诊疗活动而非疾病本身造成的患者机体与功能损害。

3、Ⅲ级事件(未造成后果事件)一一虽然发生的错误事实,但未给患者机体与功能造成任何损害,或有轻微后果而不需任何处理可完全康复。

4、Ⅳ级事件(隐患事件)一一由于及时发现错误,未形成事实。

(三)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的原则1、I级和Ⅱ级事件属于强制性报告范畴,报告原则应遵照国家卫计委《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报告制度的规定》(卫医发【2002】206号)执行。

2、Ⅲ、IV级事件遵照自愿性、保密性、非处罚性原则,鼓励报告。

(四)报告流程1、报告形式(1)书面报告发生安全(不良)事件后48小时内,当事人或其他发现人员按照要求填写书面《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单》,报至医教科。

(2)紧急电话报告仅限于在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可能迅速引发严重后果的紧急情况使用,并事后履行书面补报。

夜间及节假日统一上报医院总值班人员。

2、发生或者发现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时,当班医师除了立即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损害扩大外。

应立即向所在科室主任报告,同时采取适宜的形式报至医教科。

3、医教科对报告的不良事件及时调查核实,必要时上报分管院领导。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管理制度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管理制度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管理制度为了加强医疗安全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暂行规定》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一、目的建立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管理制度,旨在及时发现、报告、处理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分析事件原因,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包括综合医院、专科医院、中医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等。

三、定义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是指在医疗活动中,由于医疗设备、药品、技术操作、护理服务等原因,导致患者出现意外伤害、疾病恶化、死亡等不良后果的事件。

四、报告原则1. 及时性: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发生后,医疗机构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件扩大,并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

2. 真实性:报告内容应真实、客观、完整,不得隐瞒、虚报、漏报。

3. 保密性:对报告人及事件相关人员的个人信息进行保密,不得泄露。

4. 分析性:医疗机构应对报告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进行深入分析,查找原因,提出整改措施。

五、报告流程1. 事件发生: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发生后,医疗机构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件影响。

2. 事件报告:医疗机构应按照报告原则,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事件情况,并按要求填写《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表》。

3. 事件调查:上级主管部门接到报告后,应组织专家对事件进行调查,查明事件原因,提出整改措施。

4. 整改落实:医疗机构应根据调查结果,采取有效措施,整改存在的问题,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5. 信息反馈:医疗机构应将整改落实情况及时反馈给上级主管部门。

六、监督管理1. 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管理制度,制定相关应急预案,确保制度落实。

2. 上级主管部门应加强对医疗机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工作的监督检查,对违反本制度的行为进行查处。

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六篇)

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六篇)

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为更好的保障患者安全,减少医疗不良事件,特制定我院医疗不良事件及隐患报告制度。

一、本制度所称不良医疗事件是由于医疗干预而不是患者疾病本身造成,或可能造成患者发生损害的事件。

二、报告范围:1、可能导致患者残疾或死亡的事件;2、各类可能引发医疗纠纷的医疗事件;3、不符合临床诊疗规范的操作;4、有助于预防严重医疗差错的发生事件;5、其他可能导致不良后果的隐患;三、报告接收部门:1、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医务科;2、护理不良事件报告护理部;3、感染相关事件报告感染管理科;4、药品不良事件报告药剂科;5、器械不良事件报告院办办公室;6、设施、设备不良事件报告院办公室;7、服务及院风院貌事件报告院办公室;8、安全不良事件报告院办公室。

四、报告形式:发生不良事件后,一律以书面形式上报相关部门。

不良事件可能迅速引发严重后果的科立即电话报告,但科室做好记录。

五、报告内容:不良事件报告人应详细说明以下内容:1、不良事件受累及患者身份资料;2、不良事件发生时段;3、不良事件类型(药物、跌倒、手术、输血、医疗过程、公共意外、治安其他事件);4、患者目前状态。

六、分析、反馈、制度整改措施:职能科室在接到报告后应及时____对不良事件的调查和合适,合适情况上报院领导,根据分管领导的指示,积极制定整改措施,整改相关科室限期整改,消除隐患。

三台县芦溪中心卫生院三台县第二人民医院二____年____月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二)是一种机构内部的制度,旨在鼓励医疗工作者主动报告医疗不良事件,以便及时发现、评估和处理这些事件,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该制度通常由医疗机构自行建立,以确保医疗质量和安全。

医疗不良事件是指在医疗过程中发生的任何不良事件,包括医疗错误、医疗事故、感染、药物过敏等。

这些事件可能导致患者的健康受损或其他不良后果。

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医疗机构内部的学习和改进,以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

通过主动汇报和分析医疗不良事件,可以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和潜在风险,并采取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一.事件概况事件发生时间:2024年5月1日事件发生地点:XX医院事件责任单位:XX医院二.事件描述在2024年5月1日,XX医院发生了一起医疗安全不良事件。

患者张(化名)因右肩脱臼到XX医院就诊,医生预约了手术时间为当天下午3点。

张在手术前进行了全面体检,手术前的评估指标均正常。

然而,在手术过程中出现了严重的不良事件。

当手术开始时,医生发现手术室的手术器械没有按照操作规范放置,部分器械未能妥善清洗,同时还有一些器械未经过消毒处理。

医生和护士在手术进行中,发现张右肩关节的问题更加复杂,需要进行额外的切割和修复。

然而,在准备进行开刀时,手术室的电源突然断电。

由于手术室没有备用发电机,手术被迫中断。

此外,在手术过程中,手术室的一名护士因为长时间站立而感到疲劳,手术进行到一半时,不慎将一根器械从手术台上掉落,器械的一角直接插入了张右肩,导致出血并对患者的伤口造成了二次伤害。

最终,经过紧急处理,手术顺利完成。

但是该事件使得患者张身体遭受了额外的伤害,并且对其心理造成了不小的恐惧和痛苦。

三.事件原因分析该事件的发生主要归因于以下几个原因:1.手术室管理不规范。

手术室的器械未按照操作规范进行放置和清洗,一些器械未经过消毒处理,严重影响了手术的安全性。

2.医院设备不完善。

手术室没有备用发电机,一旦电力供应中断,无法正常进行手术。

这导致了手术被迫中断,对患者的安全和手术效果产生了负面影响。

3.医护人员疲劳和差错。

由于手术室护士长时间站立的原因,导致其疲劳,不慎发生了一次失误,将器械掉落到患者身上,对患者的身体造成了额外的伤害。

四.事件教训通过对该事件的分析,提出以下教训:1.严格执行操作规范。

医院和手术室应加强对手术器械的管理,确保其按照规范进行摆放、清洗和消毒,以提高手术安全性。

2.完善设备配置。

医院应确保手术室具备备用发电机等基础设施,以应对突发情况,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

3.管理医护人员疲劳。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
2.诊疗失误导致出现严重并发症、 非正常死亡、严重功能障碍及住 院时间延长、住院费用增加等医 疗事件。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表
患者信息 事件情况 患者情况 事件详情 事件评价 报告人信息
启用时间:2012年8月29日
下一页
(01)提供何种服务时发生
手术 麻醉 镇痛 分娩 输血 输液
转运 住院 门诊 急诊 留观 公共服务设施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发生
夜间及节假日 总值班
质量管理部
处理阶段
院领导及医院质量 管理委员会
主管职能部门
(医务部、护理部、药学部、医学工程部、总务部)
按照相关要求
上报上级主管部门
反馈阶段
处理意见及改进建议
相关科室
质量管理部发布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通报
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
3.9.1有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 事件的制度与可执行的工作流程, 并让医务人员充分了解。(★重 点)
各相关临床、医技科室应每年评 估“危急值”界限,根据“危急 值”发生数及临床救治效果调整 界限值。
谢谢
错误不足之处 敬请批评指正
住院患者报告
医技科室: 检验科工作人员在“危急值”报告 发出5分钟后未收到接到处理信息反 馈,须立即电话通知病区医护人员, 将“危急值”项目逐项报告病区医 护人员并复核。 对不具备电脑工作站条件发送“危
体检中心报告
1.医技科室检出“危急值”后立 即打电话报告体检中心。
2.体检中心医护人员接到电话通 知患者的“危急值”结果时,必 须进行复述确认后方可提供给医 师使用。
CT、血管造影
07 其它处置
透析、放疗、化疗
18 护理
吸痰、翻身
08 导管插入

卫生院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卫生院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卫生院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为加强卫生院医疗安全管理,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一、目的建立和完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规范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报告程序,及时发现和处理医疗安全隐患,提高医疗质量和患者满意度,促进医院持续改进和发展。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院全体医务人员、医技人员、护理人员、行政管理人员等与患者安全有关的各类人员。

三、报告原则1. 及时性: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发生后,应立即报告,以便及时采取措施,防止事态扩大。

2. 真实性:报告内容应真实可靠,不得隐瞒、虚报、篡改或延误报告。

3. 保密性:对报告人的个人信息和报告内容严格保密,不得泄露。

4. 非处罚性:对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人员,本院将采取非处罚性措施,鼓励大家积极报告。

四、报告内容1. 患者基本信息: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床号、住院日期等。

2. 事件发生时间、地点、涉及人员。

3. 事件类型:如药物不良反应、输血反应、手术并发症、护理意外、设备故障等。

4. 事件原因分析:包括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如医务人员疏忽、设备故障、药品质量问题等。

5. 事件后果:包括患者伤害程度、医疗费用、住院时间等。

6. 事件处理措施:包括已采取的救治措施、预防措施、整改措施等。

五、报告程序1.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发生后,当事人或目击者应立即向所在科室负责人报告。

2. 科室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在24小时内向医务科报告,同时组织相关人员开展调查、处理。

3. 医务科接到报告后,应在48小时内进行核实,并根据事件性质和影响程度,向院长报告。

4. 院长接到报告后,应在24小时内召开医疗安全委员会会议,研究处理措施,并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5. 医务科负责收集、整理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相关资料,建立档案,定期进行分析、总结,并向全院通报。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5篇)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5篇)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为及时发现医疗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防范医疗事故,持续改进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更好的落实患者安全目标,特制定本制度。

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是医务人员根据规定的要求和途径,通过全院职工及时、主动地报告影响病人安全的事故隐患或潜在风险,管理人员收集分析医疗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采取相应措施,最大限度地避免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以达到持续改进医疗质量,减少医疗缺陷,以达到防范医疗不良事件的发生,确保医疗安全的目的。

一、目的规范医疗(不良)事件的主动报告,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及时发现医疗不良事件和安全隐患,将获取的医疗安全信息进行分析、反馈,并从医院管理体系、允许机制与规章制度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持续改进。

二、原则建立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监测行业性、自愿性、保密性、非处罚性和公开性的特征。

1.行业性。

仅限于医院内与患者安全有关的部门,如临床医技、护理、后勤等。

2.自愿性。

医院各科室和个人有自愿参与的权利,提高信息报告人的自愿行为,保证信息的可靠性。

3.保密性。

该制度对报告人医技报告中设计的其他人的信息完全保密,报告人可通过网络、邮件等多种形式具名或匿名报告,院办室等专人专职受理,院办室和管理人员将严格保密。

4.非处罚性。

本制度不具有处罚权,报告内容____对报告人或他人违章处罚的依据,也____对涉及人员和科室的处罚依据,不涉及人员的晋升、评比、奖惩。

____公开性。

医疗安全信息在院内医疗相关科室公示,通过申请向自愿参加的科室开放____医疗安全信息及其结果____,用于医院和科室的质量持续改进,公开的内容仅限于事例的本身信息,不需经认定和鉴定,不涉及报告人和被报告人的个人信息。

三、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性质1.是对国家强制性“重大医疗过失和医疗事件报告系统”的补充性质的医疗安全信息。

2.是独立的、保密的、自愿的、非处罚性的医疗不良事件信息报告系统。

3.是收集强制性的医疗事故报告等信息系统收集不到的有关医疗安全信息及内容。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制度(5篇)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制度(5篇)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是发现医疗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防范医疗事故、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促进医学发展和保护患者利益的重要措施。

为达到____部提出的病人安全目标,落实建立与完善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与隐患缺陷的要求,特制定本制度。

一、目的规范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主动报告,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及时发现医疗不良事件和安全隐患,将获取的医疗安全信息进行分析,反馈并从医院管理体系、运行机制与规章制度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持续改进。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院本部发生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与隐患缺陷的主动报告;但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医疗器械不良事件、输血不良反应、院内感染个案报告需按特定的报告表格和程序上报,不属本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内容之列。

三、定义和等级划分(一)定义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是指在临床诊疗活动中以及医院运行过程中,任何可能影响病人的诊疗结果、增加病人的痛苦和负担并可能引发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以及影响医疗工作的正常运行和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的因素和事件。

(二)等级划分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按事件的严重程度分____个等级:Ⅰ级事件(警告事件)—非预期的死亡,或是非疾病自然进展过程中造成永久性功能丧失。

Ⅱ级事件(不良后果事件)—在疾病医疗过程中是因诊疗活动而非疾病1本身造成的病人机体与功能损害。

Ⅲ级事件(未造成后果事件)—虽然发生了错误事实,但未给病人机体与功能造成任何损害,或有轻微后果而不需任何处理可完全康复。

Ⅳ级事件(隐患事件)—由于及时发现错误,但未形成事实。

四、报告的原则:(一)Ⅰ级和Ⅱ级事件属于强制性报告范畴,报告原则应遵照____《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国发[____]____号)、____部《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报告制度的规定》(卫医发[____]____号)(二)Ⅲ、Ⅳ级事件报告具有自愿性、保密性、非处罚性和公开性的特点。

1、自愿性。

医院各科室、部门和个人有自愿参与(或退出)的权利,提供信息报告是报告人(部门)的自愿行为。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是医疗机构为了保障患者安全和提高医疗质量而建立的一项制度。

该制度的目的是及时发现、准确记录、分析研究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为改善医疗质量和提高医疗安全提供科学依据。

以下是对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的详细介绍。

一、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的重要性医疗安全是医疗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事故和不良事件的发生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威胁。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的建立,可以达到以下几个重要目的:1.及时发现问题:通过建立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能够实现对医疗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和问题的及时发现,防止事件的继续发生。

2.准确记录事件:制度要求医护人员详细记录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细节,包括事件的发生原因、过程和结果等,确保事件报告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3.分析研究原因:通过对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分析研究,可以找出事件发生的原因和影响因素,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4.促进改进: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可以促进医疗机构的自我检查和改进,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纠正和改进,提高医疗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二、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的内容和实施步骤1.事件报告的主体: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应由医疗机构内相关人员进行,包括医生、护士和其他非医务人员等。

2.报告的内容: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应包括事件的发生时间、地点、事件的类型、事件的具体经过、事件的原因和结果等详细信息,以便进行后续的分析研究。

4.报告的流程: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发生后,相关人员应立即完成事件的初步记录,并提交给医疗机构的质量管理部门或安全管理部门进行统一收集和管理。

5.事件的分析研究:医疗机构的质量管理部门或安全管理部门应对收集到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进行分析研究,找出原因和影响因素,并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

6.报告结果的反馈和宣传:医疗机构应及时向相关人员反馈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分析结果和改进措施,同时也可以对改进措施进行宣传,提高全员对医疗安全的重视程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管理报告制度
(第二版)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是为了保障患者安全、保护患者利益,发现医疗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防范医疗事故、提高医疗质量、促进医学发展的重要措施。

为达到卫生部提出的病人安全目标,落实建立与完善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与隐患缺陷的要求,特制定本制度。

一、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定义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Medical Adverse Event)指在临床诊疗活动中以及医院运行过程中,任何可能影响患者的诊疗结果、增加患者的痛苦和负担并可能引发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以及影响医疗工作的正常运行和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的因素和事件。

二、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范围
适用于我院发生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与隐患缺陷的主动报告,根据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所属类别不同,我院划分为7类:
1、诊治问题:包括错误诊断、严重漏诊、错误治疗、治疗不及时。

2、输血、药品、器械不良反应:包括配输血隐患缺陷、药物不良反应、输液反应、错用药、多用药、漏用药、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等。

3、意外事件:包括跌倒、坠床 、压疮、烫伤、自残、自杀、失踪、猝死等。

4、辅助诊查问题:包括报告错误、标本丢失、标本错误、检查过程中出现严重并发症等。

5、手术相关问题:手术前准备不足,手术适应症错误,手术患者
部位和术式选择错误,手术操作不当造成损害后果,患者术中死亡,术后治疗、监护不当,手术器械遗留在体内,非计划再次手术,麻醉缺陷等。

6、服务缺陷:包括医患沟通不良、医患语言冲突、医患行为冲突医护人员服务态度问题、医护人员服务态度问题、医护人员法律意识淡薄等,其他服务缺陷。

7、其他非上列导致医疗不良后果的事件:如职业暴露、制度执行缺陷等。

三、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性质和报告原则:
(一)报告原则应遵照国务院《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卫生部《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暂行规定》,凡由于诊疗过错、医药产品缺陷等原因,造成患者死亡、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功能障碍等明显人身损害的事件(即医疗质量安全事件),属于强制性报告范畴。

(二)虽然发生了错误事实,但未给病人机体与功能造成任何损害,或有轻微后果而不需任何处理可完全康复。

以及由于及时发现错误,而未形成事实的事件也属于报告范畴。

其报告具有自愿性、保密性、非处罚性和公开性的特点。

1、自愿性:医院各科室、部门和个人有自愿参与(或退出)的权利,提供信息报告是报告人(部门)的自愿行为。

2、保密性:对报告人以及报告中涉及的其他人和部门的信息完全保密。

报告人可通过网络、信件等多种形式具名或匿名报告,相关职能部门将严格保密。

3、非处罚性:报告内容不作为对报告人或他人违章处罚的依据,也不作为对所涉及人员和部门处罚的依据。

4、公开性:医疗安全信息在院内通过相关职能部门公开和公示,
分享医疗安全信息及其分析结果,用于医院和科室的质量持续改进。

公开的内容仅限于事例的本身信息,不涉及报告人和被报告人的个人信息。

四、报告形式
(一)院内网络报告。

一般不良事件要求24小时内在院内网信息上报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专栏进行电子信息上报(药物不良反应可在15日内上报)。

诊治问题、服务缺陷、辅助诊查问题、手术相关问题、制度执行缺陷、意外事件等均填写《投诉、纠纷、隐患事件报告表》(具体见附件),涉及药物不良反应、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可单独填写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栏内的相关直报信息表。

(二)紧急电话报告,仅限于在不良事件可能迅速引发严重后果的(如意外坠楼、非预期死亡等)紧急情况使用。

上班时间向医务科报告(联系电话 ),非上班时间向院总值班报告(联系电话 )。

五、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处理流程
1、当不良事件发生后,除立即采取措施防止事件恶化外,报告人需在24小时内登陆院内网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栏进行电子信息上报,记录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地点、过程、采取的措施等内容。

紧急情况下应先电话报告医务科或总值班再登陆院内网上报。

2、医务科指派人员每日统一收集、核实上报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将其分类后转报相关职能科室,与相关职能部门共同调查、处理;并且严格执行卫生部《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暂行规定》,使用卫生部《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系统》报告。

3、相应的各职能科室接到报告后立即调查分析事件发生的原因、影响因素及管理等各个环节,制定对策及整改措施,督促相关科室限期整改,及时消除不良事件造成的影响,并将不良事件的处理经过及结果
书面报告到医务科。

4、医务科每月统计事件数量,与职能科室对严重的不良事件共同进行追踪、分析、总结,并共同促进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持续改进。

六、奖罚机制
1、鼓励自愿报告,对主动上报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科室或个人,每1例奖励20元。

对主动报告且积极整改者,视情节轻重可减轻或免于处罚。

对阻止重大安全事故发生的报告者予以200-500元现金奖励。

2、隐瞒不报经查实,每例次扣除科主任或护士长100元的月责任奖,并在全院通报批评;由此引发纠纷或事故的另按本院医疗纠纷处置办法处罚。

3、医务科每季度对收集到的不良事件报告进行分析,公示处理结果及有关的好建议,追踪处理、整改意见的落实情况。

4、每年由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对不良事件报告中的突出个人和集体提出奖励建议并报请院长办公会审议。

七、本制度自公布之日起执行。

附件1: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处理流程图
附件2: 投诉、纠纷、隐患事件报告表
附件1: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处理流程图
发生或发现医疗安全(不良)事件
主管人员或值班人员立即采取措施防止事件恶化。

并向科室负责人汇报,决定是否进行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

紧急事件立即电话报告,上班时间向医务科报告(联系电话 ),非上班时间向院总值班报告(联系电话 )。

之后登陆院内网上报。

一般事件,24小时内登陆院内网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栏填报相关报告表。

医务科每日统一收集、核实上报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分类后转报相关职能科室。

医务科每季度分析安全信息,对重大不安全事件进行根本原因分析,对改进措施的执行情况评估。

并按照卫生部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范围直报。

职能科室接到报告后立即开展核查并制定对策及整改措施,督促相关科室限期整改,及时消除不良事件造成的影响。

附件2: 投诉、纠纷隐患事件上报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