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明威简介
小说家海明威的简介
小说家海明威的简介海明威一向以文坛硬汉著称,他是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
海明威的作品标志着他独特创作风格的形成,在美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下面是搜集整理的小说家海明威的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Ernest Miller Hemingway,1899年7月21日-1961年7月2日)美国小说家。
海明威出生于美国伊利诺伊州芝加哥市郊区的奥克帕克,晚年在爱达荷州凯彻姆的家中自杀身亡。
海明威代表作有《老人与海》、《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等,凭借《老人与海》获得1953年普利策奖及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
海明威被誉为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并且是“新闻体”小说的创始人,他的笔锋一向以”文坛硬汉“著称。
海明威的写作风格以简洁著称,对美国文学及20世纪文学的发展有极深远的影响。
海明威一生中的感情错综复杂,先后结过四次婚,是美国“迷失的一代”(Lost Generation)作家中的代表人物,作品中对人生、世界、社会都表现出了迷茫和彷徨。
小说家海明威的创作经历海明威1899年7月21日出生在美国伊利诺伊州芝加哥郊外橡树园镇一个医生的家庭,他的父亲酷爱打猎、钓鱼等户外活动,他的母亲喜爱文学,这一切都对海明威日后的生活和创作产生了不少的影响。
中学毕业后,海明威在美国西南的堪萨斯《星报》当了6个月的实习记者。
这家报馆要求新闻报道简捷明快,海明威在《星报》受到了良好的训练。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海明威怀着要亲临战场领略感受战争的热切愿望,加入美国红十字会战场服务队,投身意大利战场。
一天夜里,他被炸成重伤,中的炮弹片和机枪弹头多达230余块。
他共做了13次手术,换上了一块白金做的膝盖骨。
大战结束后,海明威被意大利政府授予十字军功奖章、银质奖章和勇敢奖章,获得军衔。
伴随荣誉的是他身上237处的伤痕和赶不走的恶魔般的战争记忆,他身上至死还留下一些无法取出的弹片。
海明威简介hemingway
汇报人:日期:•海明威生平•海明威作品•海明威的文学风格•海明威的影响与评价目•海明威的创作哲学•海明威与当代文学录海明威生平011899年出生在美国伊利诺伊州芝加哥市郊的橡树园镇。
1917年,他从高中毕业,进入堪萨斯市的《星报》当一名见习记者。
1918年,他辞去记者一职,并尝试加入美军,但因视力缺陷导致体检不及格,只被调到红十字会救伤队担任救护车司机。
早年生活1921年,在《星报》发表了第一首短篇小说《在密执安北部》。
1923年,他离开《星报》,再到《明星报》,与朵金丝·帕瑟共事。
1925年,在《大西洋彼岸评论》杂志上发表了短篇小说《在我们的时代里》大部分作品。
1926年,他离开《明星报》,到了加拿大的多伦多,在《多伦多星报》任记者。
1927年,他与哈德莉·理察逊结婚,移居佛罗里达州和古巴,过着宁静的田园生活。
1928年,他离开古巴去巴黎,与司各特·菲兹杰拉德相会。
1929年,发表了《永别了,武器》,这部长篇小说标志着他的思想和艺术进入了成熟阶段。
010203041940年,他与费雯·丽结婚;同年,因其作品具有理想主义和人道主义精神,在战时写了许多有关第三世界的正义言论;此期间作品创记录的达到多部。
1950年,他到非洲狩猎,这时他患上了肝炎和糖尿病;这期间他曾以侨民身份辗转于摩洛哥、西班牙和瑞士之间。
1961年7月2日,他在爱达荷州用猎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享年62岁。
晚年生活海明威作品02《乞力马扎罗的雪》《弗朗西斯·麦康伯短促的幸福生活》《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世界之都》《春意》《雨里的猫》《白象似的群山》《杀人者》《医生追求富有的女人》《检举》《太阳照常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有钱人和没钱人》《过河入林》《伊甸园》02《曙光示真》03《午后之死》《海流中的岛屿》《非洲的狩猎》《危险的夏天》《海明威书信集》《海明威回忆录》《流动的圣节》散文及回忆录海明威的文学风格031 2 3避免使用冗余和修饰语直接、客观地描述现实强调简练、明了的表达方式简洁明快自然主义01强调对现实生活的准确描绘02关注社会底层人物和生活状态03揭示社会现实的阴暗面意识流通过描述人物意识流动的手法,展现人物复杂的情感和思想变化内心独白与意识流结合将两种手法相结合,更加深入地揭示人物内心世界内心独白通过角色内心独白的方式,展现人物的内心情感和思想变化内心独白与意识流海明威的影响与评价04海明威是20世纪美国最杰出的小说家之一,他凭借其独特的文学风格和深刻的社会洞察力,赢得了诺贝尔文学奖的荣誉。
海明威
《丧钟为谁而鸣》(旧译《战地钟声》)(1940 )描写西班牙内战时活跃在敌后的一支游击队奋不顾身、英勇斗争的事迹。小说主人公罗伯特·乔丹原是美国一所大学的西班牙语教师,他志愿参加西班牙人民反法西斯斗争。他奉命潜入敌后领导一支西班牙游击队炸毁一座具有战略意义的桥。小说写了他在游击队据点三天三夜的活动。游击队长巴勃鲁胆小怕事,为了保存自己的地盘,不惜进行破坏。他的妻子毕拉尔勇敢坚强,其他队员都是善良、朴实的爱国者。游击队还收容了一位遭受过法西斯军队污辱的西班牙姑娘玛丽亚。乔丹同玛丽亚恋爱,希望结婚,将来到美国去。后来情况发生变化,乔丹虽然成功地炸毁了桥梁,却身负重伤。他命令其他游击队员撤离,自己挣扎着架起机枪,对准大道那边来的一大队骑兵,要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打击敌人,为正义事业献身。
在《太阳照样升起》里,海明威开始向传统的矫揉造作、夸夸其谈的文体风格挑战。他所要开创的文风,是语言简练而口语化,叙事简洁明了,尽量减少文绉绉的字眼而多用简明生动的词汇,使小说的描写栩栩如生。1929年,海明威的第二部长篇小说《永别了,武器》出版。这部小说同《太阳照样升起》一样,具有强烈的反战倾向。海明威并没有用一大堆恐怖描写来谴责战争,而是集中凝炼地刻画某些战地细节:阴雨连绵的天气、士兵们的厌战情绪、野战医院里的痛苦呻吟等,从而表达了人们对战争的深刻憎恶。
鲨鱼吃光了大鱼。桑提亚哥只带着一条十八英尺长的鱼骨架回到了岸边。捡起损坏的渔具,筋疲力尽地回到他破旧茅屋中酣睡了,他又梦见了狮子。《老人与海》的出版获得巨大成功,它立即译成多种文字。海明威在小说中表现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桑提亚哥捕鱼最终失败,但是他坚韧不拨的毅力,败而不馁的气节令人肃然起敬。作者强调了人要勇敢地面对失败这一主题。小说中,桑提亚哥“每当感觉到自己要垮下去的时候,”就鼓起勇气,“要试验一下”。“双手已经软弱无力”,“我还要试它一试”。“他忍住一切疼痛,抖擞抖擞当年的威风,把剩下的力气统统拼出来,用来对付鱼在死亡以前的挣扎。”他有一句话最有名:“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
海明威的介绍
1、寓言体小说
小说的寓意至少包含两层:一是人在同外界势力 的斗争中总逃避不了失败的命运,不管这种外界 势力是战争、自然灾害、战场上的敌人还是运动 场上的对手。在作品中,大海就是人生的角斗场, 马林鱼是强者,鲨鱼则是邪恶的力量,人生就是 一场拼杀,结果早已注定。海明威笔下的主人公 总免不了面对失败,这部小说同样展示了命运悲 剧这一主题。二是人要勇敢地面对失败,在失败 面前能够坚持,要有勇气,保持尊严。老人想: “你是个打渔的”,打渔要有打渔的优胜风度, 不容侵犯。
3、海上“冰山”
如《老人与海》中的一段描写:
“陆地上面的云彩现在像是巍峨的山峦似的升到
上空去,海岸只剩下长长的一条绿色的线,背后 是一丛淡青色的小山。现在水是深蓝色的了,深 得几乎变成了紫色。他低下头朝水里望去,看见 深蓝色的水里纷纷筛出红色的游动的小生物,和
太阳幻成奇异的光辉。” 画面干净、简洁而鲜活。
2、“硬汉子”典型
桑地亚哥是一个典型的海明威式的英雄形象。海 明威在30年代以后发表的一些短篇小说中描写一 些拳击师、斗牛士、猎人,他在这些来自下层的 人物身上塑造了一种百折不挠、坚强不屈、敢于 面对暴力和死亡的“硬汉子”性格,无论在怎样 危难困苦的逆境中,他们都保持着人的尊严和勇 气。桑地亚哥就是这种“硬汉”性格的发展与升 华。他是典型的海明威式的英雄:他孤傲离群, 崇拜强力 ,老人在与鲨鱼进行的惊心动魄的搏斗 中,表现出无与伦比的力量和勇气,完美地体现 了“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把 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的思想。
(四)打不败的“硬汉子”
书名出处——英国17世纪玄学派诗人约翰·多 恩的布道诗:
“谁也不能像一座孤岛/在大海里独踞。/每个
人都似一块小小的泥土,/连成整个陆地。/如 果有一块泥土被海水冲掉,/欧洲就会缺其一 隅。/这如同一座山岬,/也如同你的朋友和你 自己。无论谁死了,/我都觉得是我的损失,/ 因为我是人类的一员。/因此,绝不要探问丧
欧内斯特·海明威 简介
欧内斯特·海明威简介欧内斯特·姓名:欧内斯特·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性别:男出生年月:1899-1961国籍:美国所获奖项: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欧内斯特·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1899-1961)美国作家。
生于芝加哥郊区的奥克帕克村。
受家庭影响,酷爱打猎、钓鱼和拳击运动,对音乐、绘画也颇感兴趣。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当他见习记者,受到严格的语言训练。
其后参加战后救护队,在意大利前线身负重伤,经过13次手术,从身上取出200多块弹片。
战后以驻欧记者身份长驻巴黎,结识了美国作家斯坦因和宠德等,开始发表小说诗歌文学作品。
小说《在我们的时代里》(1924)是成名作,重要长篇小说《太阳照常升起》(1926)和《永远了,武器》被看作是“迷惘的一代”的代表小说诗歌文学作品。
30年代,与“迷惘的一代”分道扬镳,海明威参交了左翼文艺运动。
西班牙内战期间,他参加过马德里保卫战。
这期间发表的长篇小说《有的和没有有的》(1937)、剧本《第五纵队》(1950)和长篇小说《丧钟为谁而鸣》(1940)等,后者标志着他创作上的一个新的至高点。
二次大战时,海明威曾用再见的游艇协助正规军作战,在海上搜寻纳粹潜艇,收到当局嘉奖。
其后又率领一支游击队,参加解放巴黎的战斗。
50年代,海明威又回到捕鱼、打猎等冒险生涯中去,应乘坐的汽车、飞机连连失事,在医院竟读到了关于她遇难身亡的讣告。
这期间主要创作了《过何如林》(1950)和振撼欧美文坛的中篇小说《老人与海》等。
1954年“因为他精通于叙事艺术,突出地表现在其近著《老人与海》之中;同时也因为他对当代文体风格之影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晚年由于多种疾病缠身,身心备受折磨,1961年7月2日,他用猎枪为自己戏剧性的一生画了句号。
海明威是一位极富传奇色彩的作家。
在创作上,他最钟爱的主题是、死亡、男子汉气概和。
这也是他一生的主旋律。
文学巨匠海明威的生平
文学巨匠海明威的生平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是20世纪最伟大的美国作家之一,他以独特的写作风格和丰富多样的文学作品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从他的早年生活、文学成就和个人经历等方面介绍文学巨匠海明威的生平。
一、早年生活海明威于1899年7月21日出生在美国伊利诺斯州的奥克帕克小镇。
他的父亲是一名医生,母亲则是一位音乐教师,他从小就接触到了文化和艺术。
海明威的童年时光充满了冒险和探索的乐趣,他喜欢在田野和森林中探险,并从中汲取了大量的灵感。
二、文学成就海明威以精简独特的写作风格而著称,他的作品流露出强烈的现实主义和欧洲现代主义风格。
他的第一部小说《太阳照常升起》于1926年出版,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随后,他又陆续出版了一系列重要作品,如《丧钟为谁而鸣》、《老人与海》等。
海明威的作品主题广泛而且复杂,涉及战争、爱情、人与自然的关系等。
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基础,展现了人性的善良和邪恶,以及人们应对困境和挑战的勇气和决心。
海明威的笔触简练而富有力量,他善于用短句和简洁的语言描绘出复杂的情感和意象。
三、个人经历海明威的个人经历也影响了他的写作风格和题材选择。
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担任志愿军,亲眼目睹了战争的残酷和死亡的阴影。
这段经历使他深刻地认识到战争的荒谬和人类的脆弱,成为他作品中无法回避的主题之一。
此外,海明威还喜欢冒险和旅行,他到过许多国家和地区,从非洲的撒哈拉沙漠到西班牙的斗牛场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这些旅途成为他作品中的重要元素,他通过对不同文化的观察和体验,丰富了自己的思想和创作内涵。
海明威是一个热爱生活、追求自由和真理的作家,他对人类命运和存在的思考贯穿于他的作品中。
他的文学巨匠地位不仅体现在他的艺术成就上,更体现在他对现实的敏锐观察和对人性的深刻洞察上。
总结海明威是一位文学巨匠,他的作品为后世的作家提供了启示和借鉴。
通过他的文学作品,我们可以了解到他丰富多样的生平和深刻的思想。
无论是他的童年冒险经历、战争阴影还是广泛的旅行经历,都对他的作品产生了重要影响。
海明威简介.ppt
海明威深刻地影响美 国文学,他的写作风格 影响大多数的现代小 说,许多作者想模仿海 明威式的写作风格,这 些作家都受到了海明 威的现代主义文学的 影响。詹姆斯· 乔伊斯 说,海明威是一个短的 工作”一个干净、光 线充足的地方”,就是 “最好的故事。
美国在1941年12月8 日加入第二次世界大 战中,海明威交战的 第一要求。战争结束 后,海明威开始写他 的“伊甸园”,而他 一直没有完成工作, 并且在他死于1986年 之后,它的删节这才 出版
海明威于奥克帕克的出生地
丁香园’海明威在此地完成《太阳照样升起》
海明威-费孚之家,建于1927年
.
1931年搬到基 地西方,1932年, 下午的关于死亡 的斗牛正式出版 的书籍
1937年,海明威 1, 受命去西班牙,为 北方联盟”(美国 报纸报道联盟)和 在西班牙内战的 信息。
在此期间,小有名气的 散文海明威写道:“反对 头发”(谴责),并于 1969年能附上第5栏和 西班牙内战四个故事出 版
老年
自杀
1952年,《老人与 海》中,海明威对 这份出版物的中 篇小说的成功极 为满意,他赢得了 在利兹1953年在 年度诺贝尔文学 奖1954年奖”和 “两个奖项。.
在他62岁的生日 三个星期,1961年 7月2日在爱达荷 州克的四川城市 (7.19)海明威的家, 他发现集装箱从 地下室的双筒猎 枪自杀了。海明 威葬爱达荷州克 的四川城市的北 到墓地。
A
海明威早期
D
西班牙内战时期
B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E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及战后的时期
C
首次亮相及他的早期作品
F
老年和自杀
海明威于奥克帕克的出生地
1899年7月21日, 海明威出生在美 国伊利诺斯州芝 加 哥 的 g ·帕 克 。 从高中毕业后,抵 达美国有可观的 地位的堪萨斯城 明星(其城市的星) 当记者、正式开 儿时的照片,摄于 始 他 的 写 作 生 涯 。 1900年
美国作家海明威传记
美国作家海明威传记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是20世纪上半叶最具影响力的美国作家之一,他以雄辩而简洁的文风、真实而深入的情感描写而闻名于世。
海明威的作品充满了对战争、爱情和人性的思考,他的文字以独特的风格和深度打动着无数读者。
本文将为您带来海明威的传记,帮助您更好地了解这位伟大的作家。
1. 早年生活海明威于1899年7月21日出生在伊利诺伊州的奥克公园。
他的父亲是一名医生,母亲则是一名音乐教师。
在青少年时期,海明威对体育和野外活动充满了热爱,这段经历成为他后来作品中常见的主题之一。
2. 成为作家的道路在一战期间,海明威作为一名志愿者参军,他的战地经历深深地影响了他的创作。
他曾在《永别了,武器》等作品中详细描绘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性的善恶。
战争给予了他新的视角和灵感,也使他更加坚定地走上了成为作家的道路。
3. 经典作品与文学风格海明威以其独特的文风和风格成为文学界的翘楚。
他的作品常常以简洁而雄辩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情感和思考。
其中最著名的作品包括《老人与海》、《太阳照常升起》和《在战争中死去》等。
海明威独特的句式和对话方式,以及对细节的准确描述,使他成为现代派文学的代表之一。
4. 私人生活与后期事业海明威的创作事业并不仅限于文学作品,他还是一名资深记者。
他经常以第一线的视角报道重大事件,并以深入报道和追求真相为己任。
然而,海明威的个人生活并非一帆风顺,他的婚姻多次失败,也陷入了酗酒和抑郁的困境。
尽管如此,他依然保持着对创作的热情,并继续创作了一系列经典作品。
5. 海明威的遗产与影响海明威以其优秀的文学作品和独特的写作风格,成为了20世纪文学界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他的作品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许多后来的作家,并为现代小说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的名字也成为了文学荣誉的象征,被广泛地引用和纪念。
总结:海明威是一位极具影响力的美国作家,他的作品和个人经历深深地打动着无数读者。
他的文风简洁而雄辩,真实而深入地揭示了战争、爱情及人性的本质。
海明威个人简介
海明威个人简介欧内斯特·米勒·海明威,美国作家、记者,被认为是20世纪最著名的小说家之一。
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海明威个人简介,希望对你有用!欧内斯特·米勒·海明威简介欧内斯特·米勒·海明威(Ernest Miller Hemingway,1899年7月21日-1961年7月2日),出生于美国伊利诺伊州芝加哥市郊区奥克帕克,美国作家、记者,被认为是20世纪最著名的小说家之一。
海明威的一生之中曾荣获不少奖项。
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被授予银制勇敢勋章;1953年,他以《老人与海》一书获得普利策奖;1954年的《老人与海》又为海明威夺得诺贝尔文学奖。
2001年,海明威的《太阳照样升起》(The Sun Also Rises)与《永别了,武器》两部作品被美国现代图书馆列入“20世纪中的100部最佳英文小说”中。
1961年7月2日,海明威在爱达荷州凯彻姆的家中用猎枪自杀身亡。
海明威一生中的感情错综复杂,先后结过四次婚,是美国“迷惘的一代”(Lost Gene ration)作家中的代表人物,作品中对人生、世界、社会都表现出了迷茫和彷徨。
他一向以文坛硬汉著称,他是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
海明威的作品标志着他独特创作风格的形成,在美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欧内斯特·米勒·海明威人物经历欧内斯特·海明威出生于奥克帕克,他在瓦隆湖接受了洗礼仪式。
海明威的童年时光大多在瓦隆湖的农舍中度过,小时候喜欢读图画书和动物漫画,听各类型的故事。
喜欢模仿不同的人物,对缝纫等家事亦很感兴趣。
海明威的母亲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在音乐上有所发展,但海明威却承袭了父亲的兴趣,如打猎、钓鱼、在森林和湖泊中露营等。
因此从小在瓦隆湖的农舍中度过的海明威,很热爱大自然。
1913年到1917年间,接受高中教育的海明威,学业、体育上成绩优越,在英语方面天赋突出。
作家海明威的简介
作家海明威的简介海明威是美国历史上独具艺术天长,著名的作家和小说家,他的作品在文学领域占有一定的地位,在1954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作家海明威的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作家海明威的简介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Ernest Miller Hemingway,1899年7月21日-1961年7月2日)美国小说家。
海明威出生于美国伊利诺伊州芝加哥市郊区的奥克帕克,晚年在爱达荷州凯彻姆的家中自杀身亡。
海明威代表作有《老人与海》、《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等,凭借《老人与海》获得1953年普利策奖及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
海明威被誉为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并且是“新闻体”小说的创始人,他的笔锋一向以”文坛硬汉“著称。
海明威的写作风格以简洁著称,对美国文学及20世纪文学的发展有极深远的影响。
海明威一生中的感情错综复杂,先后结过四次婚,是美国“迷失的一代”(Lost Generation)作家中的代表人物,作品中对人生、世界、社会都表现出了迷茫和彷徨。
海明威一向以文坛硬汉著称,他是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
海明威的作品标志着他独特创作风格的形成,在美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海明威的故事海明威在创作期间的表现异常独特,因为作家在创作期间一般都是坐在椅子上进行创作。
然而海明威却不这样,他几乎每次都是站着进行创作。
有人问海明威为什么他要选择这样的创作方式,而海明威的回答是:“站着会让自己变得更容易疲劳,而疲劳便会督促自己挑精华部分写,而不需要写一些不必要的话语。
这样作品的含金量就会更高。
”除了站着写作之外,海明威还经常喜欢在冬天进行创作,尤其是那种格外寒冷的天气,在这样寒冷的天气海明威也不会穿很厚的衣服,他依旧穿那种很单薄的衣服在寒冷的环境中创作。
这也是为了追求作品的含金量。
在二战期间,美国的一位将领在拍卖会上获得了两箱的威士忌酒,而此时海明威也在场,他平时就喜欢喝酒,看到将领得到这么多的酒便主动提出要花钱买六瓶酒。
《老人与海》作者海明威的生平简介
《老人与海》作者海明威的生平简介引导语: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给打败。
海明威的这部《》在世界史上有很高的价值,那么,写出这部作品的海明威,又是一个怎样的人呢?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1899年7月21日-1961年7月2日),美国作家和记者,被认为是20世纪最著名的家之一。
出生于美国伊利诺伊州芝加哥市郊区的奥克帕克,晚年在爱达荷州凯彻姆的家中自杀身亡。
,是美国“迷惘的一代”(Lost Generation)作家中的代表人物,作品中对人生、世界、社会都表现出了迷茫和彷徨。
海明威一向以文坛硬汉著称,他是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
海明威的作品标志着他独特创作风格的形成,在美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创作风格朴实海明威有着出色的语言驾驭能力,他常以最简单的词汇表达最复杂的内容,用基本词汇、简短句式等表达具体含义,用名词、动词来揭示事物的本来面目,丝毫无矫揉造作之感。
直观文学艺术要表现情感,但情感却是依靠事物的外观透视出来的,越是对事物外观的直接描摹,越能产生强烈的视觉真实性,越能拉近读者与作家的距离。
海明威用高度清晰的视觉化语言,将视觉、嗅觉、听觉等感官印象付诸语言,写出了事物的形状、颜色、味道等,以直接的物象表现宇宙与生命。
含蓄情感海明威有自己特殊的艺术风格,他强调写作的客观性与主题思想的隐晦含蓄,反对作者直接出场对人物进行评说与暗示,他常用含蓄的语言表达复杂的情感,用有限的形式表达无尽的内涵,因而,他的小说在外观不动声色,但内在情感却是丰厚炽热。
“冰山原则”是海明威的创作原则,他坚持认为应该从繁杂的社会生活中撷取最有特征的情节,将自己的思想情感隐藏起来,按照“冰山原则”留下八分之七的空间让读者思考与揣摩。
对话从叙事的方式来看,海明威的小说的对话是“展示”,而不是“讲述”。
它是属于柏拉图所区分的“完美模仿”的一种,而不是“纯叙事”的那种,它想造成一种程度不同的“模仿错觉”,就是“诗人竭力造成不是他本人在说话”,而是某一个人物在说话的假象。
海明威
• 1945年海明威回国后,长期隐居在古巴哈瓦那
郊区。他又恢复了30年代的冒险生活,经常到 深海去捕大鱼,到非洲去猎猛兽。在旅游时, 接连两次飞机失事,他虽死里逃生,但身上又 增加了许多伤痕。他在创作上曾一度出现衰竭 现象,但1952年发表的中篇小说《老人与海》, 挽回了他的声誉,并获1954年度的诺贝尔文学 奖。晚年,海明威身患多种疾病,兼之旧伤复 发,健康状况日益恶化,严重影响了他的写作。 从此,他精神抑郁,痛苦不堪,终于于1961年 7月2日,在美国爱荷达州的别墅里自杀身亡。
次年,海明威怀着年轻人的正义感和好奇心投笔从戎, 随着红十字会的车队开赴意大利抗奥前线,由此揭开了他 传奇式一生的序幕。在战场上他勇敢无畏,多处负伤,为 此得到意大利政府的表彰。战争结束后,他带着浑身伤痕 和一颗迷惘的心回到祖国,重操旧业,并开始写作。两年 后,他以记者身份旅驻巴黎,结识了侨居法国的美国名作 家斯泰因、庞德和菲兹杰拉德等,在创作上颇得他们的提 携。1926年,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的问世,使海 明威成了欧美文坛上的新秀。这部作品表现了第一次大战 后西方青年一代迷惘、颓唐的精神状态。残酷的战争摧毁 了他们的人生理想,于是他们沉醉在放荡不羁的生活中, 消磨自己的生命和青春。女作家斯泰因读了此书后,称海 明威为“迷惘的一代”。从此,他便成了“迷惘的一代” 的代表作家。
作文启示
• • • • • • 无所畏与有所畏 何为王者(意志、精神的王者) 直面与挑战 过程和结果 高处的灿烂 做一个幸福的西西弗斯
• 西西弗斯是希腊神话中的人物,西西弗斯 是科林斯的建立者和国王。他甚至一度绑 架了死神,让世间没有了死亡。最后,西 西弗斯触犯了众神,诸神为了惩罚西西弗 斯,便要求他把一块巨石推上山顶,而由 于那巨石太重了,每每未上山顶就又滚下 山去,前功尽弃,于是他就不断重复、永 无止境地做这件事——诸神认为再也没有 比进行这种无效无望的劳动更为严厉的惩 罚了。西西弗斯的生命就在这样一件无效 又无望的劳作当中慢慢消耗殆尽。
歌手海明威的个人基本资料介绍
歌手海明威的个人基本资料介绍海鸣威,1982年7月10日出生于中国广州,歌手,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隶属于英皇星艺。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歌手海明威的个人资料,欢迎阅读!歌手海明威的基本信息2000年获“新偶像”歌唱比赛总冠军。
2005年,参与演出《雪狼湖》。
2006年获得中央电视台《梦想中国》亚军。
2007年,发行个人首张专辑《Dance Dance Dance》。
2008年,发行单曲《寻找迈克》。
2009年,发行专辑《So Sorry》。
2010年发行专辑《我的回忆不是我的》。
2011年,发行专辑《想你当成秘密》;同年发行专辑《工体爱情故事》。
2013年,参与拍摄电影《芥末女王》。
2014年,主演的电影《谁说我们不会爱》在中国上映;同年发行单曲《一个人的北京》。
歌手海明威的音乐作品01.彩虹背后02.你的承诺03.我的回忆不是我的04.工体爱情故事05.彩虹背后06.老人与海201207.你的承诺(我的回忆不是我的国语版)08.爱没有谁对不起谁09.爱过10.我的回忆不是我的11.想你是一个秘密12.不必关机歌手海明威的早年经历1996年,14岁的海鸣威就已经开始利用课余时间在广州的台北舞厅跳舞,做起自己的爱好,也就是在那里,海鸣威被香港艺人看中,并带去深圳、香港发展,成为了舞蹈艺人,开始了自己在演艺界的闯荡生涯。
2001年他带着自己的音乐梦想从广东北上,在前后十年中,为混口饭吃他给歌手当伴过舞、做过一切幕后工作,再从幕后走到台前,最终成为了一名歌手。
尽管在北京曾经吃不饱饭、交不起房租而住过地下室,但他都撑过来了。
《海明威》
⑤ 写作历程 一九二六年十月斯克利布纳公司出版了 《太阳照样升起》,不到三十岁的海明威 成了有定评的文学家。 《太阳照样升起》 也成为了海明威的成名作。 此后再三四十年代的 海明威进入了创作的高峰 《永别了,武器》、《丧 钟为谁而鸣》、《老人与海》 等大作陆续问世。
⑥ 后期的海明威 1960年之后,身体的状况限制了海明威的创作热 情。生理上大为衰弱,高大的身躯萎缩下来了, 面容憔悴, 随后被诊断出高血压、糖尿病、以 及一种罕见的铁质代谢紊乱 疾病,导致心理的 严重失衡焦虑,抑郁症很严重 。在一九六一年 七月二日早晨,他把一支银子镶嵌的猎枪的枪 口放在嘴角,两个扳机一齐扣动。 “巴黎总是 值得一去,你带去什么东西,总会有报偿。” 是海明威在《流动宴会》结束部分写到巴黎时 打过一个比方,这个比方既适用于他书中人物 的生活,也适用于他自己的一生。
(3)作者使用最多描写手法是什么?
首先,对老人的心理描写 其次,语言描写 还有,动作描写。
分析问题: 1、在作者的描写中,让你印象深刻的是哪一 些片段? 2、老渔夫圣地亚哥是一个怎样的人?你会如 何评价他? 3、在几次对老人的心理描写中,有没有发现 一些相似之处,为什么他的心理活动总会 有这样一种特征?
三、主要作品赏析
《老人与海》
1953年《老人与海》获 得普立兹奖 1954年《老人与海》获 得诺贝尔文学奖
主要内容 这是一场人与自然搏斗的惊心动魄的悲剧。 老人每取得一点胜利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最后 遭到无可挽救的失败。但是,从另外一种意义上 来说,他又是一个胜利者。因为,他不屈服于命 运,无论在怎么艰苦卓绝的环境里,他都凭着自 己的勇气、毅力和智慧进行了奋勇的抗争。大马 林鱼虽然没有保住,但他却捍卫了“人的灵魂的 尊严”,显示了“一个人的能耐可以到达什么程 度”,是一个胜利的失败者,一个失败的英雄。 这样一个“硬汉子”形象,正是典型的海明威式 的小说人物。
《海明威生平介绍》课件
影响:《永别了,武器》是海明威的代表作之一,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之一”,对后 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他代表作品及其风格特点
《老人与海》: 简洁明快,充满 力量和勇气
《永别了,武 器》:战争题材, 揭示战争的残酷 和人性的复杂
成长经历与教育
出生日期: 1899年7月
21日
出生地:美 国伊利诺伊 州芝加哥市
家庭背景: 父亲是医生, 母亲是教师
教育经历: 毕业于美国 密歇根大学, 获得文学学
士学位
职业经历: 曾担任记者、 编辑、作家
等职业
代表作品: 《老人与
海》、《太 阳照常升起》
等
文学创作与成就
海明威是20世纪 美国最著名的作 家之一
他的作品包括 《老人与海》、 《太阳照常升起》 等
他的作品风格独 特,被誉为“海 明威风格”
他曾获得诺贝尔 文学奖,被誉为 “美国文学的巅 峰”
晚年生活与影响
晚年生活:海明威晚年生活在古巴,创作了《老人与海》等作品 影响:海明威的作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被誉为“美国文学之父” 自杀:1961年,海明威因抑郁症自杀身亡 遗产:海明威的遗产包括他的作品、故居和博物馆,成为文学爱好者的朝圣之地
单击添加标题
海明威的文学作 品
海明威的影响与 评价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海明威的生平简 介
海明威的写作风 格与技巧
海明威的创作理 念与生活态度
出生背景与家庭
海明威出生于1899年,美国伊 利诺伊州芝加哥市
父亲是一名医生,母亲是一名 音乐教师
海明威在家中排行老二,有一 个姐姐和两个弟弟
《老人与海》作者简介
《老人与海》作者简介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ErnestMillerHemingway,1899年7月21日-1961年7月2日),美国家、诺贝尔奖获得者。
1899年7月21日生于芝加哥市郊橡胶园小镇。
父亲是医生和体育爱好者,母亲从事音乐教育。
6个兄弟姐妹中,他排行第二,从小酷爱体育、捕鱼和狩猎。
中学毕业后曾去法国等地旅行,回国后当过见习记者。
第一次大战爆发后,他志愿赴意大利当战地救护车司机。
1918年夏在前线被炮弹炸成重伤,回国休养。
后来去加拿大多伦多市星报任记者。
1921年重返巴黎,结识美国女作家斯坦因、青年作家安德森和诗人庞德等。
1923年发表处女作《三个短篇小说和十首诗》,随后游历欧洲各国。
1926年出版了长篇小说《太阳照常升起》,初获成功,被斯坦因称为“迷惘的一代”。
1929年,反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长篇巨著《永别了,武器》的问世给作家带来了声誉。
30年代初,海明威到非洲旅行和狩猎。
1935年写成《非洲的青山》和一些短篇小说。
1937年发表了描写美国与古巴之间海上x私活动的小说《有钱人和没钱人》。
西班牙内战期间,他3次以记者身份亲临前线,在炮火中写了《第五纵队》,并创作了以美国人参加西班牙人民反法西斯战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丧钟为谁而鸣》(1940)。
他曾与许多美国知名作家和学者捐款支援西班牙人民正义斗争。
1941年偕夫人玛莎访问中国,支持我国抗日战争。
后又以战地记者身份重赴欧洲,并多次参加战斗。
战后客居古巴,潜心写作。
1952年,《》问世,深受好评,翌年获普利策奖。
1954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卡斯特罗掌权后,他离开古巴返美定居。
因身上多处旧伤,百病缠身,精神忧郁,1961年7月2日用枪自杀。
海明威去世后发表的.遗作,主要有:《岛在湾流中》(1970)和《伊甸园》(1986)。
他那独特的风格和塑造的硬汉子形象对现代欧美文学产生深远的影响。
人物影响:海明威被誉为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并且是“新闻体”小说的创始人,他的笔锋一向以“文坛硬汉”著称。
海明威简介
海明威简介小说家。
1899年7月21日生于伊利诺伊州芝加哥附近的奥克帕克村。
父亲是医生,母亲爱好艺术。
1917年10月进堪萨斯市《星报》担任见习记者,报社提出“用短句”、“用生动活泼的语言”等要求,使他受到初步的文字训练,对日后形成他简练的文体产生了影响。
1918年5月参加志愿救护队,担任红十字会车队的司机,在意大利前线身受重伤。
1919年初回到家乡,练习写作。
1921年去多伦多任特写记者。
数月后去欧洲担任《星报》驻欧记者。
1924至1927年任赫斯特报系的驻欧记者。
海明威驻欧期间一直坚持写作。
通过作家舍伍德·安德森的介绍结识了侨居巴黎的美国女作家格特鲁德·斯泰因(Gertruder Stein)和诗人埃兹拉·庞德(Ezra Pound)。
斯泰因鼓励他写作,并开导他如何写得精练和集中。
1922年开始在报刊上发表作品,包括寓言、诗歌和短篇小说。
1923年出版第一个集子《三个短篇和十首诗》。
1924年在巴黎出版另一个集子《在我们的时代里》(In Our Time),包括18个短篇。
次年同名的集子于美国出版,包括13篇短篇小说和夹在各篇故事之间的16篇插章。
1926年发表了他第一部重要的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The Sun also Rises)(英国版题名《节日》,1927)。
小说描写战后一批青年流落欧洲的生活情景,表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青年一代的幻灭感。
斯泰因曾经对海明威等人说过:“你们都是迷悯的一代(The Lost Generation)。
”海明威把这句话当作小说的一句题辞。
由于小说写出这一代人的失望情绪,《太阳照样升起》成了“迷悯的一代”的代表作。
1927年海明威回到美国,发表第二部短篇小说集《没有女人的男人》,其中著名的有《打不败的人》、《五万大洋》和《杀人者》。
海明威在这些小说里创造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硬汉性格”。
这类人物形象对后来美国通俗文学产生了影响。
海明威 作者简介
海明威作者简介
照片:简介:
海明威(1899~1961),
一向以文坛硬汉著称。
生于乡村医生家
庭,从小喜欢钓鱼、打猎、音乐和绘画,18
岁起进入报界,曾参加过两次世界大战,出
生入死以致伤痕遍体。
1954年,他荣获诺贝
尔文学奖。
1961年,因不堪老年病痛的折磨,
他开枪自杀,走完了他辉煌的一生。
中文名: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
主要成就: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新闻体”小说的创始人
别名:Ring Lardner Jr.
出生地:伊利诺伊州芝加哥市郊区奥克帕克
出生日期:1899年7月21日
逝世日期:1961年7月2日
职业:记者,作家
主要作品
散文《真实的高贵》
小说短篇小说《雇佣兵》▪《梣树树根的筋》
中篇小说《非洲的青山》·《太阳照常升起》·《永别了,武器》·《第五纵队·西
班牙大地》·《曙光示真》·《不固定的圣节》·《过河入林》·《丧
钟为谁而鸣》·《危险的夏天》·《老人与海》·《伊甸园》·《死在
午后》·《岛在湾流中》·《有钱人和没钱》
长篇小说《迷惘的一代》▪《丧钟为谁而鸣》等
代表作《老人与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在我初次撰写本文的那些天,我在校园散步时读到一则讣告,本校一位退休工人在家中去世,享年104岁。
讣告特别提到,他生前是一位淡泊、俭朴的老人。
我在对他油然升起敬意的同时,也产生一丝惊讶,我从讣告中得知,他与我同居一幢宿舍,而我却对他一无所知,甚至素未谋面。
我由此想到另一条死讯,2002年1月15号,全世界的重要媒体都竞相报道了一条来自古巴东哈瓦拉的消息:一个叫格雷戈里奥•富恩特斯的渔民病逝,享年也是104岁。
同时配发的,还有他的照片,棒球帽下,一张苍老而快活的脸。
一夜之间,这个死去的老渔民成了继菲德尔•卡斯特罗和切•格瓦拉之后,最广为人知的“古巴人”。
他曾创下何种丰功伟绩而能享有如此的哀荣呢?没有,他仅仅是一介普通的渔民,就像我那位104岁的老邻居一样平凡,或者说,就像海明威《老人与海》中的老人圣地亚哥一样普通。
但关键之处也正在这里:富恩特斯恰好就是圣地亚哥的原型。
《老人与海》也许是整个欧美文学中迄今为止最伟大的一部中篇小说,当它为海明威赢得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之后,富恩特斯就和圣地亚哥一起名垂不朽了。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1920年代末,海明威在海上邂逅富恩特斯,后者向他讲述了自己21岁时捕获一条1000磅重的大鱼的经历。
这段经历成为一颗种子,植入海明威的体内,在20多年之后,他写出了《老人与海》。
如果富恩特斯真是小说主人公原型的话,那么,这20多年的光阴已经把他变成了一个小说中“枯瘦干瘪”、“颧骨上有些皮癌黄斑”的老头子。
这会使人有些怀疑,《老人与海》的真正主角真就是富恩特斯吗?1961年海明威吞枪自尽之后,富恩特斯由于过度悲哀而无法出海,从此在家中接待来自全球各地的游客,讲述自己捕获大鱼以及和海明威交往的故事。
这是一项收费服务。
今年暑假我曾去泸沽湖旅游,听摩梭末代王妃讲述往事,明码实价是一人二十元钱,富恩特斯的收费想来也应该不低。
反正,他以此积累了财富,过上了锦衣玉食的生活,靠抽哈瓦拉雪茄、喝朗姆酒和看漂亮的姑娘,又乐陶陶地生活了近半个世纪,最后大概是含笑而卒吧。
从他的身上,我们可以找到一个关键词,这就是“不朽”。
是什么东西让这样一个老渔民得享不朽的呢?是文学。
在这颗有人类居住的星球上,文字是最不朽的,比石头都还要永恒。
一块石头通过文字的描述,可以成为在山崖上展览千年的神女峰、望夫石,即便在风化、坍塌之后,人们也会借助文字重新塑造或者重新指认。
在古代的建筑中,幽州台、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也许是最为著名的,不过我们可以设想,沿着中国的长江、大湖,不晓得曾兴修过多少这样的建筑,它们在时间的风雨和兵燹中沦为了废墟,而唯有幽州台、岳阳楼、南昌滕王阁这样的建筑才得以代代重建,因为李白、崔灏、范仲淹、毛泽东的诗词文章赋予了它们死而复生的神性,换一句话说,它们已经不是登高览胜的土木之身,而成为某种唤醒记忆的道具,和与天下同悲同喜的情怀、故人远去的背影、秋水长天的景色,融汇为了不可分离的整体。
一个有趣的事情是,今年冬天我回了一次阆中老家。
阆中是一座地道的古城,嘉陵江三面环绕,北边的玉台山腰,也矗立着一座滕王阁,和南昌的滕王阁一样,都出自唐高祖李渊第22子、滕王李元婴之手。
据记载,当时南昌滕王阁规模甚小,而阆中滕王阁巍然宏丽,但所不同的是,前者流芳千古,而后者声名不出蜀中,原因很简单,王勃才华横溢的《滕王阁序》写的是南昌。
这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大概在曹丕说出“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之后,追求不朽就成了中国文人的一个理想和一种焦虑。
面对河山的兴废沧桑,以治国平天下为己任的文人看到了“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土丘”,也体会到能够超越时间而存在的,只有他们为此而吟哦的诗行。
“故垒西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诗歌、文学,就是映照历史废墟和人们心灵的月光。
公元1172年,喝醉酒的陆游于细雨中骑驴入蜀,在剑门关口他有过短暂的伫足,阴沉的天空和嵯峨的群山让他有了些眩晕和怅惘。
这个一生都在牵挂家国、功名的中年知识分子发出了一个疑问:此身合是诗人末?他没有找到答案,而这句诗这个疑问却从此流传下来,成为了后世文人怅惘和把玩的一个源头。
我们为什么而写作呢?文学的价值何在呢?就实用性而言,纯文学就跟月光一样,根本就没什么价值。
阳光带给我们光明和温暖,万物因此而生长。
没有月光,生命照样生生不息。
但我们可以设想,没有月光的夜晚,是漆黑的,没有梦想的,也许肉体依旧存在,却没有了心灵的位置。
文学是为安置心灵而存在的,又仿佛是《红楼梦》中那块女娲补天剩下的石头,它是无用的,却正好用来铭刻虚无的东西:人类短暂的幸福和永久的哀愁。
法国《解放报》曾经向全世界的300个作家提出同一个问题,“你为什么而写作?”回答却是完全不同的。
说得大点,是为了改造社会,说得小点,是为了讨朋友喜欢。
这都没有切入最本质的部分,因为言说的困难,也许是有意的回避,——真正的作家,仅仅是为了个人的记忆而写作的。
记忆是对往事的追怀,它可以浓缩为一首伤感、含蓄的小诗,“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也可以具有天堂般的长度,比如《红楼梦》、《追忆逝水年华》。
在记忆的撩拨下,想像力可以恣意蔓生,无穷无尽,比如福克纳丛林般的南方小说,马尔克斯天马行空的《百年孤独》……文学家总是背对未来、面向过去写作的,这一点恰好与自然科学家背道而驰:科学拥护进化,文学耽溺沉湎。
当新时代到来的时,文学家都心怀疑惧,而为记忆中的生活吟唱挽歌。
回到海明威的《老人与海》。
这部小说其实只讲述了一个简单的故事:一个老渔民在持续四十天的不走运之后,捕获了一条前所未有的大鱼,但后来成群的鲨鱼赶来把鱼肉啃噬一空,老头子运回岸的,只是一具巨大的鱼骨。
就一般的意义上说,这是别人的故事和别人的记忆。
但这个认识是初浅的,是皮相,是我们能看到的冰山浮出水面的八分之一。
那隐藏在水下的部分,才是这个故事的本质所在,它们是海明威卓绝的叙述技巧、只属于他本人的心灵创伤和无法释怀的个人记忆。
二海明威是20世纪伟大的小说家之一,而他的文学成就和传奇人生结合在一起,使他成为了文学史上一个超级的偶像。
在大多数文学爱好者的想像中,他成为了艺术家最完美的象征:叛逆、出走、漂泊、冒险、英俊、有力,喜欢打猎、拳击、斗牛、酗酒和无休止地追逐女人,而且频频得手。
他亲历两次世界大战和西班牙内战,曾身中237片弹片,头上缝过57针,还在非洲经历过两次飞机失事,却写出了五、六部长篇、几十个短篇以及影响广泛的游记、回忆录,并把诺贝尔文学奖收入囊中。
1961年7月,当他不堪忍受多种病痛的折磨、灵感丧失的绝望和性无能的焦虑时,就用猎枪打碎了自己的脑袋。
这个一生都对浪漫文学嗤之以鼻的男人,最后却让自己的人生永远笼罩在了浪漫主义的光环下。
据说,著名批评家、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特里林因自己没有成为一个优秀小说家而到死都忧伤不已。
他曾读到海明威酒醉之后草草写下的一封信,为此他在日记中写道:这是一封满口胡言的信,毫无尊严地自我暴露,无法无天,孩子气,但它所代表的生活却比我所有可能过的任何生活都要美好。
⑴我读大学时的专业是历史,和中文系的同学同住一条通道,他们经常唱歌、跳舞、喝酒、大笑,这和历史系学生的谨慎、安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问他们何以如此欢乐?他们说,海明威不就是这么生活的吗?世界上只有两种人,即便寻欢作乐,也是在做着正经的事情,一是侦探,一是作家。
我听了,感慨他们的话真是十分的文学。
我第一次接触到海明威,是1978年念高中的时候,在一本《世界文学》上看到了他的照片,以及一篇介绍他的文章:《海明威,这头老狮子》。
图文都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觉得海明威真是了不起,像他这样做一个作家,真是大快人心的事情。
换句话说,海明威之于我,首先是他的传奇,然后才是他的小说。
今天,在我自己增添许多年龄,也陆续写出了一些小说之后,我要说,那些供我们神往和津津乐道的故事,都是外在于海明威的。
或者说,他展示给我们的,都只是他乐意让我们看到的表象,而真实的海明威,深藏在表象的后面,比我们所能看到的更复杂、更内敛、更勤劳,就像一个卑微、敬业的手艺人。
我更愿意这样来理解,海明威不像一头狮子,而更像是一只虎,虎有猫科动物的凶猛,也有猫的警觉、细腻,甚至是温柔。
加西亚•马尔克斯曾经写过一篇纪念海明威的散文,他回忆了自己28岁浪迹巴黎时和老年海明威在马路上的惊喜邂逅,也充满敬意地谈到了海明威的文学得失,有两点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海明威的小说是以掌握严格的技巧为支撑的;他从海明威那里懂得了,“写作始终是艰苦的劳动”。
⑵海明威在写作的日子里,总是天一亮就起床,天气虽然凉爽或者寒冷,而一动笔,他就感觉到了暖和。
为了“想怎样把字眼儿弄得准确一些,”《永别了,武器》的最后一页他改写了三十九遍,而《老人与海》的原稿他也校阅了两百多次。
在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答谢辞里,他谈到了作家劳动的孤独,“写作,在最成功的时候,是一种孤寂的生涯……一个在稠人广众之中成长起来的作家,自然可以免除孤苦寂寥之虑,但他的作品往往流于平庸。
而一个在岑寂中独立工作的作家,假若他确实不同凡响,就必须天天面对永恒的东西,或者面对缺乏永恒的状况。
”⑶事实上,一战过后,1920年代,他曾经携第一任妻子哈德莉奔赴欧洲,在巴黎度过了他艰苦、清贫的学徒生涯。
关于这一部分生活(1921至1926年),他在晚年写成而于死后出版的回忆录《不固定的圣节》中有过极为深情的回忆。
那时候,他常在早晨抱着笔记薄出门,去圣米歇尔广场的一家咖啡馆写作,有时饿着肚子回家,却向妻子撒谎说已经吃得又好又饱。
就在那儿,他写下了第一篇正式发表的小说《在密执安北部》。
写作的经过,他在回忆录中有这样的记述:秋天将尽,巴黎落着黄叶和雨水,他坐在空荡荡的咖啡馆里写着远在美国密执安北部发生的故事,故事里正是同样的坏天气,他写到那些小伙子在喝酒,自己也感到了口渴,就要了一杯圣詹姆斯朗姆酒喝着。
后来进来了一个女孩子,坐在靠窗的座位上等着谁。
她的头发黑如乌鸦的翅膀,仪态十分安详。
事隔三十多年后,海明威在回忆录中这样写到:“她非常俊俏,脸色清新,像一枚刚刚铸就的硬币,如果人们用柔滑的皮肉和被雨水滋润而显得鲜艳的肌肤来铸造硬币的话。
”海明威很少使用形容词,也吝于比喻,但他有两个比喻让我格外难忘:一个就是上述的例子,把一个女孩比作一枚新鲜的硬币。
另一个在《老人与海》中,他写到圣地亚哥用面口袋补缀过的船帆:“就像一面老打败仗的旗子。
”这是极为克制的海明威终于动了感情的时候。
在那个巴黎的雨天,陌生的女孩让海明威心乱,他一边持续地写着,一边不时地抬头看看她,他把她写进了这个小说。
后来,他深深地进入了这个小说,迷失其中,不再观看女孩了。
直到他写完小说,读完最后一段,他抬起来头来,女孩已经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