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学重点总结x
麻醉知识重点
麻醉知识重点麻醉是医学领域中一项重要的技术,用于疼痛管理和手术操作过程中的无痛化。
了解与麻醉相关的知识对于医护人员和患者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重点介绍麻醉的基本概念、麻醉操作步骤、麻醉剂和麻醉监测等方面的知识。
一、麻醉的基本概念麻醉是通过应用不同的药物和技术手段来使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处于无痛和无意识状态的过程。
麻醉能够消除疼痛感觉,镇静患者,保持生理平衡,以确保手术操作的顺利进行。
二、麻醉的操作步骤1. 麻醉评估:在手术前,麻醉医师会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个人健康状况、药物过敏史、手术部位等,以确定适合的麻醉方式和药物选择。
2. 麻醉诱导:通过静脉注射药物或气管插管等方式,使患者进入麻醉状态。
3. 麻醉维持:根据手术操作的需要,调整和管理麻醉药物的用量,维持患者处于稳定的麻醉状态。
4. 麻醉解除:手术结束后,逐渐停止麻醉药物的使用,使患者恢复清醒和自主呼吸。
三、麻醉剂的分类和作用1. 局部麻醉剂:用于局部麻醉,通过阻断神经冲动传导来消除局部疼痛感觉。
常见的局部麻醉剂有利多卡因、布比卡因等。
2. 静脉麻醉剂:主要用于诱导和维持麻醉状态。
常见的静脉麻醉剂包括丙泊酚、芬太尼等。
3. 插管麻醉剂:用于气管插管后的全身麻醉维持,以保持患者的无意识状态。
常用的麻醉剂有异氟醚、巴比妥类药物等。
四、麻醉监测麻醉监测是对患者生理状况在手术过程中的实时监测。
常见的麻醉监测指标包括:1. 心电图监测:监测患者心脏的电活动,了解心脏功能是否正常。
2. 血压监测:持续监测患者血压变化,确保血压在安全范围内。
3. 血氧饱和度监测:通过脉搏血氧饱和度仪监测患者血氧饱和度,确保氧气供应充足。
4. 呼吸监测:监测患者呼吸频率和呼气二氧化碳浓度,了解呼吸功能情况。
除了上述指标,还可以根据手术的需要和患者的情况,进行其他监测如体温、尿量等。
综上所述,麻醉是手术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麻醉医师需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经验,以确保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安全、舒适。
最新麻醉学复习重点
1.麻醉:系指用药物或非药理性方法使人体局部或全身暂时失去知觉,麻醉的目的是为解除患者手术的痛苦。
2镇痛:是指用药物或非药理性方法使病人减轻或消除疼痛。
3蛛网膜下隙阻滞:将局麻药注入蛛网膜下隙,暂时使脊神经前根和后根的神经传导阻滞的麻醉方法称为蛛网膜下隙阻滞。
4硬膜外阻滞:将局麻药注入硬脊膜外隙,暂时阻断脊神经根的神经传导的方法称为硬脊膜外阻滞,简称硬膜外阻滞。
5.全身麻醉:全身麻醉药经呼吸道吸入,或者经静脉或肌肉注射进入体内,产生可逆发生中框神经系统的抑制,临床主要表现为神志消失,遗忘,全身感觉及痛觉丧失,反射抑制和骨骼肌松弛,称为全身麻醉。
6.局麻药的中毒反应:是指单位时间骨血液中局麻药浓度超过了机体的耐受力而引起的不良反应。
7.吸入麻醉:麻醉药经呼吸道吸入体内,产生可逆性全身麻醉作用,称为吸入麻醉。
8. MAC:即最低肺泡有效浓度,是指某种吸入麻醉药在一个大气压下与纯氧同时吸入时,能使50%患者在切皮时不发生摇头。
四肢运动等反应时的最低肺泡药物浓度。
9.肌肉松弛药:是指能够阻断神经一肌肉传导功能而使骨骼肌松弛的药物。
10-麻醉诱导:在传统上是指患者接受全麻药后,由清醒状态到神志消失的这段时间,对于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一般指从开始给全身麻醉药到完成气管插管的这段时间。
11.困难气道:一般是指经过正规训练的麻醉医生或急诊ICU医生在给病人面罩通气和(或)直接喉镜下气管插管时发生困难。
12-氧代谢:氧气从肺部进入循环系统,再由循环系统输送至组织器官,并最终被细胞所利用的过程。
13. P50:血氧饱和度为50%时的氧分压称为P50,是反映Hb与02亲和力的指标,正常情况为26.5mmHg. 14低氧血症:是指循环系统中的氧分压低于正常。
定义为Pa02低于60mml馆,Pa02是判断有无低氧血症的唯一指标。
15.动脉血氧分压(Pa02):指动脉血中物理溶解的02所产生的压力。
正常值为80^-100mmHg.16.血氧饱和度(Sa02):指血液标本中血红蛋白实际结合的氧量与最大结合氧量的百分比,正常值为92%-99%。
麻醉学重点
掌握的概念:1.全身麻醉:麻醉药经呼吸道吸入或静脉、肌内注射进入人体,产生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临床表现为神志消失,全身的痛觉丧失,遗忘,反射抑制和一定程度的肌肉松弛,这种方法称为全身麻醉。
2.局部浸润麻醉:将局麻药沿手术切口分层注射于手术区的组织内,阻滞组织中的神经末梢,称为局部浸润麻醉。
3.椎管内麻醉:是将局部麻醉药注入椎管内,阻滞脊神经的传导,而使其所支配区域产生感觉运动、反射功能暂时性障碍,它包括:蛛网膜下腔阻滞、硬脊膜外隙阻滞、(含骶管阻滞)、腰硬联合麻醉(CSEA)4.硬膜外麻醉:将局部麻醉药注射于硬脊膜外间隙,阻滞脊神经根部,使其支配的区域产生暂时性麻痹,称为硬膜外间隙阻滞麻醉,简称硬膜外阻滞。
骶管阻滞也属于硬膜外阻滞。
5.蛛网膜下腔麻醉:将局麻药注入蛛网膜下隙,使脊神经前后根阻滞的麻醉方法称为蛛网膜下隙阻滞,简称脊麻。
6.MAC(最低肺泡有效浓度):是指某种吸入麻醉药在一个大气压下与纯氧同时吸入时,能使50%患者在切皮时不发生摇头、四肢运动等反应时的最低肺泡浓度。
7.中心静脉压力:是指位于胸腔内的上、下腔静脉近右心房入口处的压力,主要用于反映右心室前负荷。
8.动脉压:是指血流对动脉血管壁的侧向压力,循环系统内的血液充盈和心脏射血是形成血压的基本因素。
9.心排出量:是指单位时间内心脏的射血量,是反映心泵功能的重要指标,受心率、心肌收缩性、前负荷和后负荷等因素影响。
10.动脉血氧分压(PaO2):指物理溶解在动脉血浆内的氧所产生的张力。
11.血氧饱和度(SaO2):是指血液中氧合Hb占总Hb的百分数,约等于血氧含量与血氧容量的比值。
12.困难气道:是指有经验的麻醉科医师(一般指具有5年以上临床麻醉经验的麻醉科医师)在面罩通气时遇到困难(上呼吸道梗阻),或气管内插管时遇到困难,或两者兼有的一种临床情况。
一般包括困难面罩通气和困难气管内插管两种情况。
13.平均动脉压:一个心动周期中动脉血压的平均值成为平均动脉压。
麻醉学考前复习总结
第一章绪论1.临床麻醉学的5大组成部分:对病人的术前评估与准备;麻醉的实施与处理;专科病人的麻醉处理;为重疑难病人的麻醉处理;麻醉并发症的预防与诊治。
2.复合麻醉/平衡麻醉(balanced anesthesia):同时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麻醉药/或辅助药物以达到麻醉的基本要求,以能减少单个药物的用量及副作用。
3.联合麻醉(combined anesthesia):同时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方法以达到麻醉的基本要求,以能取长补短综合发挥各种方法的优越性。
4.临床麻醉三个重要的分支学科:临床麻醉、危重症监测治疗、疼痛诊疗。
5.围手术期生命机能调控是麻醉学的精髓。
6.麻醉:用药物或非药理性方法使人体局部或全身暂时失去知觉,麻醉的目的是为解除患者手术的痛苦。
7.临床医疗工作的内容:麻醉科门诊,临床麻醉,RR,ICU,疼痛治疗第二章麻醉前病情评估与准备1.麻醉前访视的步骤:复习病历(史)→分析各项术前检查和化验结果→访视病人和系统检诊→进行麻醉和手术风险判断→知情同意2.麻醉前病情评估要点:麻醉的危险性,手术的复杂性和病人的承受能力3.麻醉前准备:1)心血管系统:控制血压小于180/100mmHg,术前当天停用洋地黄、降压药(判断病人的心肺储备能力试验:屏气试验,爬楼梯试验,6分钟步行试验);2)呼吸系统:术前停止吸烟2周,进行呼吸功能锻炼,雾化吸入,有效抗生素治疗3-5天;3)糖尿病:择期手术,控制血糖≤8.3mmol/L,尿糖低于(++),尿酮体阴性;4)胃肠道准备:成人禁食12h,禁饮8h;小儿小于36个月者,禁食6h,禁饮2-3h;大于36个月者禁食8h,禁饮2-3h。
5)其他:女性妊娠4-6个月期间一般认为是手术的最佳时机。
4.麻醉前用药的目的:1)镇静: 减少病人恐惧,解除焦虑,情绪安定,产生必要的遗忘2)镇痛:减轻术前置管,局麻,搬动体位时的疼痛3)抑制呼吸道腺体分泌,预防局麻药的毒性反应4)调整自主神经功能,消除或减弱一些不利的神经反射活动4.麻醉前用药的常用药物:1)镇痛药:吗啡、哌替啶、芬太尼2)苯二氮卓类:地西泮、咪达唑仑3)巴比妥类药物:苯巴比妥4)抗胆碱药:阿托品、东莨菪碱5)H2受体阻断剂:西咪替丁、雷尼替丁5.术前需要停用的药物主要是某些抗抑郁药和抗凝药,阿司匹林术前需停药1-3周,华法林术前停药3-5天。
临床麻醉学重点总结
临床麻醉学重点总结麻醉是一种医学技术,通过药物或物理手段使患者失去疼痛感、意识和反应能力,以便进行手术或其他医疗操作。
而临床麻醉学是研究麻醉的科学,主要涉及麻醉的药理学、生理学、病理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
临床麻醉学在现代医学领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是各种手术的必要前提,也是各种疼痛治疗的基础。
因此,医学界对临床麻醉学的研究和发展一直都是非常重视的。
在这里,我们将重点总结临床麻醉学的几个关键点。
1. 麻醉药物的作用机制麻醉药物是麻醉的重要工具,其作用机制复杂多样。
主要分为三类:吸入麻醉药、静脉麻醉药和神经阻滞剂。
吸入麻醉药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通过影响神经元的导电性和神经递质的释放,达到麻醉效果。
静脉麻醉药则是通过作用于神经元的细胞膜上的受体,来抑制神经元的活动。
神经阻滞剂则是通过阻断神经冲动的传导,来达到麻醉效果。
2. 麻醉的分类麻醉可分为全麻和局麻两种。
全麻是指将患者完全失去意识和疼痛感,通常需要使用吸入麻醉剂和静脉麻醉剂,以及肌松剂等辅助药物。
局麻则是针对特定部位进行麻醉,通常使用局部注射麻醉剂或神经阻滞剂。
3. 麻醉的风险虽然麻醉是现代医学的重要技术,但是麻醉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主要的风险包括呼吸抑制、心脏停搏、低血压、神经损伤等。
因此,在麻醉前,医生需要全面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并结合手术类型和麻醉药物的选择,制定出最合适的麻醉方案,以最大程度地降低风险。
4. 麻醉监护麻醉监护是麻醉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
它包括生命体征监测、神经功能监测、呼吸功能监测、液体平衡监测等。
通过麻醉监护,医生可以及时发现和处理麻醉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情况,从而及时采取措施避免意外发生。
5. 麻醉后的恢复和护理麻醉后患者需要进行一定的恢复和护理。
主要包括呼吸道保护、血氧饱和度监测、镇痛等。
此外,麻醉后还需要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以帮助其尽快摆脱手术和麻醉的影响,恢复正常生活状态。
临床麻醉学是现代医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麻醉学知识点
麻醉学知识点第一章绪论1.临床麻醉学的5大组成部分:(考题)对病人的术前评估与准备;麻醉的实施与处理;专科病人的麻醉处理;为重疑难病人的麻醉处理;麻醉并发症的预防与诊治。
2.复合麻醉/平衡麻醉(balanced anesthesia):同时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麻醉药/或辅助药物以达到麻醉的基本要求,以能减少单个药物的用量及副作用。
3.联合麻醉(combined anesthesia):同时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方法以达到麻醉的基本要求,以能取长补短综合发挥各种方法的优越性。
4.临床麻醉工作包括:麻醉科门诊、临床麻醉、RR、ICU、疼痛诊疗。
5.麻醉:用药物或非药理性方法使人体局部或全身暂时失去知觉,麻醉的目的是为解除患者手术的痛苦。
第二章麻醉前病情评估与准备1.麻醉前访视的步骤:复习病历(史)→分析各项术前检查和化验结果→访视病人和系统检诊→进行麻醉和手术风险判断→知情同意2.麻醉前准备:1) 心血管系统:控制血压小于180/100mmHg,术前当天停用洋地黄、降压药;2) 呼吸系统:术前停止吸烟2周,进行呼吸功能锻炼,雾化吸入,有效抗生素治疗3-5天;3) 糖尿病:择期手术,控制血糖≤8.3mmol/L,尿糖低于(++),尿酮体阴性;4) 胃肠道准备:成人禁食12h,禁饮8h;小儿小于36个月者,禁食6h,禁饮2-3h;大于36个月者禁食8h,禁饮2-3h。
(考题)3.麻醉前用药的目的:1) 镇静2) 镇痛3) 抑制呼吸道腺体分泌,预防局麻药的毒性反应4) 调整自主神经功能,消除或减弱一些不利的神经反射活动4.麻醉前用药的常用药物:1) 镇痛药:吗啡、哌替啶、芬太尼2) 苯二氮卓类:地西泮、咪达唑仑3) 巴比妥类药物:苯巴比妥4) 抗胆碱药:阿托品、东莨菪碱5) H2受体阻断剂:西咪替丁、雷尼替丁5.术前需要停用的药物主要是某些抗抑郁药和抗凝药,阿司匹林术前需停药1-3周,华法林术前停药3-5天。
6.ASA麻醉病情评估分级:Ⅰ级:病人无器质性疾病,发育、营养良好,能耐受麻醉和手术Ⅱ级:病人的心、肺、肝、肾等实质器官虽然有轻度病变,但代偿健全,能耐受一般麻醉和手术Ⅲ级:病人的心、肺、肝、肾等实质器官病变严重,功能减低,尚在代偿范围内,对麻醉和手术耐受稍差Ⅳ级:病人的上述器官病变严重,功能代偿不全,威胁着生命安全,施行麻醉和手术需冒很大风险Ⅴ级:病人的病情危重,随时有死亡的威胁,麻醉和手术非常危险注:如系急症,在每级数字前标注“急”或“E”字第三章神经干(丛)阻滞麻醉1.局部麻醉:用局麻药暂时阻断身体某一区域周围神经的冲动传导,使这些神经支配的相应区域产生麻醉作用。
麻醉学重点整理
麻醉学----------------2012-11-26整理N-----名解10个30分T----填空30—40分W-----问答4—5 题第一章绪论麻醉学精髓:生命机能调控W 临床常见的麻醉方法分类分类麻醉方法麻醉药给药方式麻醉药作用部位全身麻醉吸入全麻吸入中枢神经系统静脉注射静脉全麻肌肉注射直肠灌注局部(区域)麻醉蛛网膜下隙阻滞局麻药注入蛛网膜下隙蛛网膜下脊神经硬膜外阻滞局麻药注入硬膜外隙硬膜外脊神经神经干(丛)阻滞局麻药注入神经干(丛) 神经干(丛)局部浸润麻醉局麻药局部浸润皮肤/粘膜神经末梢N 联合麻醉(平衡麻醉)(balanced anesthesia)::同时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方法以达到麻醉的基本要求,以能取长补短综合发挥各种方法的优越性。
N 复合麻醉(combined anesthesia):同时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麻醉药及|或辅助药物以达到麻醉的基本要求,以能减少单个药物的能量及副作用。
第五章全身麻醉⏹N 全身麻醉:全身麻醉药经呼吸道吸入,或者经静脉或肌肉注射进入体内,产生可逆性中枢系统的抑制,临床主要表现为神志消失,遗忘,全身感觉及痛觉丧失,反射抑制和骨骼肌松弛,称为全身麻醉。
N 最低肺泡有效浓度(Minimum Alveolar Concentration, MAC):某种吸入麻醉药在一个大气压下与纯氧同时吸入时,50%的病人在切皮时不发生摇头、四肢运动等反应时的最低肺泡药物浓度。
⏹W 常用吸入麻醉药主要优、缺点的比较吸入麻醉药优点缺点氟烷对呼吸道无刺激,舒张支气管平滑肌可致氟烷相关性肝炎,麻醉诱导和苏醒慢恩氟烷苏醒较平稳可能诱发癫痫,对肾功能有潜在损坏异氟烷扩张血管适用于控制性降压高浓度可能导致心肌窃血七氟烷对呼吸道无刺激在钠石灰中不稳定地氟烷麻醉加深和苏醒迅速呼吸道刺激性强,兴奋交感神经氧化亚氮对循环抑制轻,对呼吸道无刺激,麻醉作用弱,使用高浓度时麻醉诱导和苏醒快易发生缺氧,增加体腔的积气⏹T 全身麻醉的实施: 全麻的诱导、全麻的维持、麻醉的苏醒。
医药麻醉知识点总结归纳
医药麻醉知识点总结归纳一、局部麻醉局部麻醉是通过将麻醉药物直接注射到局部部位,使神经末梢处于麻醉状态,达到减轻或消除局部疼痛的目的。
局部麻醉主要用于手术、分娩、牙科手术等领域。
常用的局部麻醉药物主要包括利多卡因、普鲁卡因、布比卡因等。
二、全身麻醉全身麻醉指的是通过将麻醉药物直接注射到体内,使神经系统全面麻醉,达到使患者失去疼痛感觉、失去意识和保持生理功能恢复的目的。
全身麻醉是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一种麻醉方式,适用于各种手术,包括心脏手术、脑部手术、器官移植手术、儿科手术等。
全身麻醉的常用药物包括地西泮、异丙酚、芬太尼等。
三、表面麻醉表面麻醉是通过将麻醉药物涂抹在皮肤表面,使神经末梢处于麻醉状态,以达到局部麻醉的目的。
表面麻醉适用于一些小型手术、注射、皮肤病变切除等场合。
常用的表面麻醉药物包括利多卡因、普鲁卡因、利多卡因等。
四、麻醉药物的分类根据不同的作用机制和用途,麻醉药物可以分为多种类型:1.局麻药物:主要用于局部麻醉,对局部组织中的神经末梢产生作用,使其处于麻醉状态。
常用的局麻药物有利多卡因、布比卡因、丙哌利多等。
2.全麻药物:主要用于全身麻醉,可以通过静脉、吸入等方式给药,使患者失去疼痛感觉和意识。
常用的全麻药物包括异丙酚、芬太尼、丙泊酚等。
3.镇痛药物:主要用于减轻或消除疼痛感觉,常用的镇痛药物有吗啡、阿片类药物、非甾体抗炎药等。
五、麻醉的作用机制1.局麻药物的作用机制:局麻药物通过阻断神经末梢的钠离子通道,阻止神经冲动的传递,从而使神经末梢处于麻醉状态。
2.全麻药物的作用机制:全麻药物通过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抑制神经传导,从而使患者失去疼痛感觉和意识。
3.镇痛药物的作用机制:镇痛药物通过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从而减轻或消除疼痛感觉。
六、麻醉的效果评估1.临床麻醉深度的评估:主要通过监测生命体征、神经功能、瞳孔反射等指标,评估麻醉的深度和效果。
2.麻醉恢复的评估:主要通过观察病人的呼吸、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指标,评估麻醉后的恢复情况。
麻醉学知识点
麻醉学知识点麻醉学是一门研究和应用各种麻醉技术和药物的学科,主要目的是实现手术期间的无痛手术和术后患者疼痛管理。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麻醉学知识点。
一、麻醉药物分类和作用机制麻醉药物可以分为全身麻醉药、局部麻醉药和镇痛药。
全身麻醉药主要通过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抑制神经传导功能来产生全身麻醉效果。
局部麻醉药则通过作用于局部神经末梢,阻断神经冲动传导来产生局部麻醉效果。
镇痛药则主要通过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减轻疼痛感受。
二、麻醉诱导麻醉诱导是指从清醒状态到无痛意识丧失状态的过程。
常用的麻醉诱导药物有巴比妥类药物、苯妥英钠、异丙酚、丙泊酚等。
麻醉诱导时,应注意监测患者的心率、血压和氧饱和度等重要生命体征。
三、麻醉维持麻醉维持是指在手术期间保持患者处于无痛意识丧失状态的过程。
常用的麻醉维持药物有吸入性麻醉药物(如七氟醚、异氟醚等)、静脉镇痛药物(如芬太尼、瑞芬太尼等)等。
在麻醉维持期间,麻醉医生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呼吸、循环和代谢等生理参数。
四、麻醉深度监测麻醉深度监测是指通过各种生理指标和仪器监测患者的麻醉深度,以确保患者在手术期间处于恰当的麻醉状态。
常用的麻醉深度监测方法包括脑电图(EEG)监测、熵值监测、血浆浓度监测等。
五、术后疼痛管理术后疼痛是手术患者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合理的术后疼痛管理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促进康复。
常用的术后疼痛管理方法包括镇痛泵使用、神经阻滞技术、静脉镇痛药物等。
六、麻醉并发症与安全虽然麻醉是为了实现无痛手术的目的,但是麻醉过程中也有可能发生一些并发症,如低血压、心律失常、呼吸抑制等。
麻醉医生需要具备丰富的经验和高度的安全意识,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确保患者的安全。
七、特殊人群的麻醉考虑不同的患者在接受麻醉时有着不同的特点和需求,麻醉医生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麻醉管理。
特殊人群包括儿童、老年人、孕妇、基础疾病患者等。
总结:麻醉学是一门复杂而重要的学科,它在手术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麻醉工作总结8篇
麻醉工作总结8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调研报告、演讲致辞、合同协议、条据文书、规章制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research report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麻醉工作总结8篇出色的工作总结应该能够准确地指出我们在工作中的盲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认真写好工作总结,我们可以对自己的工作成果进行评估和总结,为个人发展和职业规划提供参考,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2024年麻醉工作总结8篇,供大家参考。
外科护理学——麻醉病人护理重点、考点整理
外科护理学——麻醉病人护理重点、考点整理1、麻醉的分类:①局部麻醉有表面麻醉、局部浸润麻醉、区域阻滞麻醉、神经阻滞麻醉、神经丛阻滞麻醉(颈丛阻滞、臂丛阻滞)、椎管内阻滞麻醉(蛛网膜下腔阻滞、硬膜外阻滞);②全身麻醉有吸入麻醉、静脉麻醉、复合麻醉。
2、全身麻醉:麻醉药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并抑制其功能,使病人全身疼痛消失的麻醉方法。
*目的:是尽快缩短诱导期,使病人平稳进入麻醉状态。
*气管内插管的拔管条件:①意识和肌力恢复,病人可根据指令作睁眼、张口、伸舌、握手等动作,上肢抬高时间达到10秒以上;②自主呼吸良好,无呼吸困难,潮气量>5ml/kg,肺活量>15ml/kg,呼吸频率维持在15次/分钟左右;PaCO2<6kPa (45mmHg);吸空气状态下PaO2>8kPa(60mmHg);吸纯氧状态下PaO2>40kPa(300mmHg);③咽喉反射恢复;④鼻腔、口腔、气管内无分泌物。
*(必考)常见并发症:(1)反流与误吸:头低脚高,头偏向一侧;防窒息:成人择期手术前禁食8~12小时、禁饮4小时;小儿择期手术前禁食(奶)4~8小时、禁水2~3小时;(2)呼吸道梗阻:①上呼吸道梗阻: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表现为不完全梗阻时呼吸困难并有鼾声;完全梗阻时有鼻翼扇动和三凹征;②下呼吸道梗阻:轻度无明显症状,仅在肺部听到啰音。
(3)低氧血症:当病人吸入空气时,其SpO2<90%、PaO2<8kPa (60mmHg)或吸入纯氧时,PaO2<12kPa(90mmHg)即为低氧血症。
监测血气分析:SpO2和PaO2;(4)低血压:收缩压下降超过基础值的30%或绝对值<80mmHg时,即为低血压。
(5)高血压:最常见,麻醉期间舒张压高于100mmHg或收缩压高于基础值的30%;(6)心跳骤停:最严重。
3、椎管内麻醉:将局麻药注入椎管的蛛网膜下隙或硬脊膜外腔,从而使部分脊神经传导功能发生可逆性阻滞的麻醉方法。
手术麻醉知识点总结
手术麻醉知识点总结1. 麻醉的分类根据麻醉药物的作用方式和部位,一般将麻醉分为局部麻醉、全身麻醉和脊髓麻醉三种类型。
局部麻醉是通过直接作用于局部神经末梢,阻断神经冲动传导的方式来实现局部麻醉的目的;全身麻醉是通过药物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来产生对全身各部位的麻醉效果;脊髓麻醉则是通过药物注射到患者的脊髓腔内,从而产生对身体下半部的麻醉效果。
2. 麻醉师的工作内容麻醉医生在手术前需要对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全面评估,并根据手术类型和患者的个体差异来确定麻醉计划。
在手术过程中,麻醉医生需要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时调整麻醉药物的剂量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手术结束后,麻醉医生还需要协助患者从麻醉状态中恢复,并对患者的疼痛进行管理。
3. 麻醉药物的选择和使用麻醉药物的选择和使用是麻醉医生需要非常重视的一环。
一般情况下,麻醉药物包括镇痛药、镇静药、肌肉松弛药等几类。
在手术前,麻醉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病史、手术类型和个体差异来确定麻醉药物的具体选择和使用方案,以确保患者在手术期间能够获得良好的麻醉效果。
4. 麻醉过程管理在麻醉过程中,麻醉医生需要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密切监测,并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麻醉并发症,比如低血压、呼吸抑制、心律失常等。
此外,麻醉医生还需要根据手术进程和患者的状况来调整麻醉药物的剂量和种类,以确保患者在整个手术过程中能够保持在合适的麻醉状态。
5. 麻醉后的护理手术结束后,患者需要从麻醉状态中逐渐苏醒。
在这一过程中,护士需要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持续监测,并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和神经系统功能的恢复情况。
此外,护士还需要对患者的疼痛进行及时评估和处理,以确保患者能够尽快恢复到正常状态。
总之,手术麻醉是一项非常复杂和细致的工作,它需要麻醉医生和护士在手术前、手术中和手术后都能够全程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和麻醉状态,以确保患者能够在手术中获得良好的麻醉效果和安全的手术结果。
希望未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麻醉工作能够越来越完善,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和舒适的麻醉体验。
麻醉学重点总结x
麻醉考试题型为名解(6个左右)、填空、简答(约6~7)个、问答2个、无选择题。
另外简答和问答是教研室老师给的重点,名解是代课老师上课所强调的,其余散在细节知识点可能出现在填空里,试卷是教研室所出,故名解与填空仅供参考,谢谢。
一、名解P1.麻醉:是用药物或其他方法产生的一种中枢神经系统和或周围神经系统的可逆性功能抑制,这种抑制的表现特点是人的整体或局部感觉特别是痛觉的暂时性丧失,以达到无痛的目的进行手术治疗。
P26神经阻滞:指将局麻药注射到外周神经干(丛)附近,通过暂时阻断神经冲动的传导,使该神经所支配的区域达到手术无痛的方法。
P33蛛网膜下隙阻滞:将局麻药注入蛛网膜下隙,暂时使脊神经前根和后根的神经传导阻滞的麻醉方法称为蛛网膜下隙阻滞。
P33硬膜外阻滞:将局麻药注入硬脊膜外隙,暂时阻断脊神经根的神经传导的方法。
P46最低肺泡浓度(MAC):指某种吸入麻醉药在一个大气压下与纯氧同时吸入时,能使50%患者在切皮时不发生摇头、四肢运动等反应时的最低肺泡浓度。
P46全身麻醉:麻醉药经呼吸道吸入或静脉、肌内注射进入人体,产生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临床表现为神志消失、全身的痛觉丧失、遗忘、反射抑制和一定程度的肌肉松弛,这种方法称全身麻醉。
P9 潮气量:是指平静呼吸时,每次吸入或者呼出的气体量,正常自主呼吸时潮气量为5-7ml/kgP94氧合指数:为PaO2与吸入氧浓度的比值,正常值应大于300mmHg. (<=300mmHg提示肺的氧弥散功能受损,患者存在急性肺损伤;<=200mmHg提示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P98肺顺应性:指单位跨肺压改变时所引起的肺容量的变化,正常值为50-100ml/cmH2OP181心搏骤停(CA):指心脏因急性原因突然丧失其有效的排血功能而导致循环和呼吸功能停止,周身血液循环停滞,组织缺血缺氧临床死亡状态。
P223疼痛:是一种与组织损伤和潜在的组织或类似的损伤有关的一种不愉快的感觉和情绪体验。
麻醉学重点总结x(总6页)
麻醉学重点总结x(总6页)麻醉学是医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麻醉药物和麻醉技术的应用与监护。
其内容涵盖了各种外科手术、疼痛控制、重症监护等方面,对于保障手术安全、减轻患者痛苦、促进恢复都有着重要作用。
下面,就对麻醉学的重点知识进行总结。
一、麻醉药物1.全身麻醉药物全身麻醉药物主要包括巴比妥类、苯二氮平类、氢化可的松、吗啡类等。
其中,巴比妥类常用于喉镜检查、内窥镜检查等短时间手术;苯二氮平类药物适用于全身麻醉和镇静;氢化可的松常用于手术前的镇静和减轻术后疼痛;吗啡类药物适用于剧痛、癌痛、急性心肌梗死等。
2.局麻药物局麻药物主要包括利多卡因、布比卡因、罗哌卡因等。
其作用机制是阻滞神经传导,使神经兴奋性下降,从而达到局部麻醉的目的。
应用范围广泛,常用于外科手术、产科分娩、疼痛治疗等。
二、麻醉技术常用的全身麻醉技术包括静脉麻醉和气管插管。
静脉麻醉可分为全麻和维持麻醉两个阶段,通过输注麻醉药物,使患者意识丧失、肌肉松弛、呼吸抑制、循环稳定等。
气管插管主要是为了维持气道通畅,保证呼吸功能正常。
局麻技术包括皮下浸润麻醉、神经阻滞麻醉、硬蛛鞘外麻醉等。
皮下浸润麻醉适用于小手术和疼痛治疗;神经阻滞麻醉适用于四肢和躯干疼痛;硬蛛鞘外麻醉适用于剖腹产、下肢手术等。
三、麻醉监护1.心电监护心电监护是麻醉监护中最重要的一项。
通过电极贴在患者胸部,可以监测出心率、心律、QT间期等指标,预防心脏意外。
2.呼吸监护呼吸监护是麻醉监护中最危急的一项。
通过插入气管插管、面罩等装置,监测呼吸频率、潮气量、吸呼比等指标,提供有力的呼吸支持。
3.血氧饱和度监护血氧饱和度监护是麻醉监护的必要组成部分。
通过指夹等装置,监测血氧饱和度,及时判断是否需要增加氧气供应。
四、麻醉并发症1.呼吸抑制呼吸抑制是麻醉过程中最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往往源于药物剂量过大或患者基础疾病。
需要密切监测呼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
2.心血管意外心血管意外是麻醉过程中最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常表现为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心功能不全等。
麻醉学重点
掌握的概念:1.全身麻醉:麻醉药经呼吸道吸入或静脉、肌内注射进入人体,产生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临床表现为神志消失,全身的痛觉丧失,遗忘,反射抑制和一定程度的肌肉松弛,这种方法称为全身麻醉。
2.局部浸润麻醉:将局麻药沿手术切口分层注射于手术区的组织内,阻滞组织中的神经末梢,称为局部浸润麻醉。
3.椎管内麻醉:是将局部麻醉药注入椎管内,阻滞脊神经的传导,而使其所支配区域产生感觉运动、反射功能暂时性障碍,它包括:蛛网膜下腔阻滞、硬脊膜外隙阻滞、(含骶管阻滞)、腰硬联合麻醉(CSEA)4.硬膜外麻醉:将局部麻醉药注射于硬脊膜外间隙,阻滞脊神经根部,使其支配的区域产生暂时性麻痹,称为硬膜外间隙阻滞麻醉,简称硬膜外阻滞。
骶管阻滞也属于硬膜外阻滞。
5.蛛网膜下腔麻醉:将局麻药注入蛛网膜下隙,使脊神经前后根阻滞的麻醉方法称为蛛网膜下隙阻滞,简称脊麻。
6.MAC(最低肺泡有效浓度):是指某种吸入麻醉药在一个大气压下与纯氧同时吸入时,能使50%患者在切皮时不发生摇头、四肢运动等反应时的最低肺泡浓度。
7.中心静脉压力:是指位于胸腔内的上、下腔静脉近右心房入口处的压力,主要用于反映右心室前负荷。
8.动脉压:是指血流对动脉血管壁的侧向压力,循环系统内的血液充盈和心脏射血是形成血压的基本因素。
9.心排出量:是指单位时间内心脏的射血量,是反映心泵功能的重要指标,受心率、心肌收缩性、前负荷和后负荷等因素影响。
10.动脉血氧分压(PaO2):指物理溶解在动脉血浆内的氧所产生的张力。
11.血氧饱和度(SaO2):是指血液中氧合Hb占总Hb的百分数,约等于血氧含量与血氧容量的比值。
12.困难气道:是指有经验的麻醉科医师(一般指具有5年以上临床麻醉经验的麻醉科医师)在面罩通气时遇到困难(上呼吸道梗阻),或气管内插管时遇到困难,或两者兼有的一种临床情况。
一般包括困难面罩通气和困难气管内插管两种情况。
13.平均动脉压:一个心动周期中动脉血压的平均值成为平均动脉压。
麻醉学相关考点整理
保护患者隐私和尊严
尊重患者隐私
麻醉医师应尊重患者的隐私,对患者的个人信息 和病情保密,不得随意泄露。
维护患者尊严
在麻醉过程中,麻醉医师应注意维护患者的尊严 ,避免对患者造成不必要的身体或心理伤害。
提供心理支持
对于需要接受麻醉的患者,麻醉医师应提供必要 的心理支持,帮助患者缓解紧张和恐惧情绪。
通过静脉注射麻醉药物,药物经血液 循环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而产生全身 麻醉的方法。
03
特殊患者群体麻醉处理
老年患者麻醉处理
术前评估
针对老年患者的生理功能减退, 进行全面的术前评估,包括心血 管、呼吸、肝肾等系统功能,以
及认知功能和营养状况。
麻醉选择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手术需求, 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如局部麻醉 、区域阻滞或全身麻醉,并尽量减 少麻醉药物用量。
麻醉作用。
神经干(节)阻滞
将局麻药注射到外周神经干附近 ,通过阻断神经冲动的传导,使 该神经所支配的区域产生麻醉作
用。
全身麻醉技术
吸入麻醉
吸入麻醉药经呼吸道吸入,通过血液 循环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而产生全身 麻醉的方法。
静脉麻醉
复合麻醉
同时或先后应用两种以上的全身麻醉 药物或麻醉技术达到全身麻醉的方法 。可彼此取长补短,取得较单独应用 某种药物更好的效果。
04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措施
呼吸系统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呼吸道梗阻
01
确保气道通畅,及时清除分泌物和异物;使用合适的面罩和通
气导管,确保有效通气。
低氧血症
02
监测血氧饱和度,及时调整氧浓度和通气量;对于严重低氧血
麻醉学期末重点
麻醉学期末重点名词解释:1.局部麻醉药(local anesthetics):是一类能暂时地,可逆地阻滞神经冲动的发生与传递,引起相关神经支配的部位出现感觉和运动丧失的药物,简称局麻药。
2.局部麻醉(regional Anesthesia):是指在患者神志清醒的情况下,应用局部麻醉药暂时阻断某一区域神经传导的麻醉方式.3.表面麻醉(surface Anesthesia):是将渗透作用强的局麻药和局部黏膜表面接触,使其透过黏膜而阻滞黏膜下的神经末梢产生无痛的感觉。
4.区域阻滞(regional block):围绕手术区域,在其四周以及基底部注射局麻药,暂时阻滞进入手术区的神经纤维传导的局麻方式。
5.静脉局部麻醉(intravenous regional anesthesia):指在肢体近端安置止血带(使静脉回流小范围内受阻),由肢体远端静脉注入局麻药,局麻药从外周血管床弥散至伴行神经来阻滞止血带以下部位肢体的麻醉方法。
6.蛛网膜下隙阻滞(spinal anesthesia):简称腰麻,将局麻药注入蛛网膜下隙,暂时使脊神经的前根和后根的神经传导阻滞的麻醉方法。
7.硬脊膜外隙阻滞(epidual anesthesia):将局麻药注入硬脊膜外隙,暂时阻断脊神经根的神经传导的方法,包括骶管阻滞。
8.全身麻醉:指麻醉药经呼吸道吸入或静脉、肌内注射进入人体,通过抑制中枢神经系统,临床表现为神志消失、全身痛觉丧失、遗忘,反射抑制和一定程度的肌肉松弛的麻醉方式。
9.吸入麻醉药(inhalation anesthetics):是指经呼吸道吸入并产生全身麻醉作用的药物。
用于全身麻醉的诱导与维持。
10.静脉麻醉药(intravenous anesthetics):经静脉注射进入体内通过血液循环系统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而产生全身麻醉作用的药物。
11.肌肉松弛药(muscle relaxants):简称肌松药,能阻断神经肌肉传导而使骨骼肌松弛的药物。
临床麻醉学重点总结
麻醉:是由药物或其他方法产生的一种中枢神经系统和(或)周围神经系统的可逆性功能抑制,这种抑制的特点主要是感觉特别是痛觉的丧失。
Broca指数(肥胖指数):男性标准体重(kg)=身高(cm)-100,女性标准体重(kg)=身高(cm)-105。
超过标准体重15%~20%这为明显肥胖,超过20%~30%者为过渡肥胖。
BMI(体重指数):BMI(kg/m2)=体重(kg)/身高(m)2。
标准体重的男性的BMI约为22kg/m2,女性约为20 kg/m2复合麻醉:指在同一次麻醉过程中同时或先后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麻醉药物联合麻醉:指在同一次麻醉过程中同时或先后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麻醉技术气管内插管:通过口腔或鼻孔经喉把特质的气管导管插入气管内,称为气管内插管MAC:肺泡最小有效浓度,指挥发性麻醉药和纯氧同时吸入时在肺泡内能达到50%的病人对手术刺激不会引起摇头、四肢运动等反应的浓度。
半紧闭式:用循环式麻醉机,对逸气活瓣保持一定程度的开放,在呼气时一部分呼出气体经此活瓣排出,一部分呼气通过CO2吸收器,再与新鲜气体混合后被重复吸入,故不易产生CO2蓄积。
本法优点在于容易控制麻醉药浓度。
局部麻醉:指用局部麻醉药暂时地阻断某些周围神经的传导功能,使受这些神经支配的相应区域产生麻醉作用。
局麻药的毒性反应:血液中局麻药的浓度超过机体的耐受能力,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出现各种兴奋或抑制的临床症状,称为局麻药的毒性反应。
高敏反应:用小量局麻药即出现毒性反应症状者称为高敏反应。
区域阻滞麻醉:围绕手术区四周和底部注射局麻药,阻滞进入手术区的神经纤维的传导,使该手术区产生麻醉作用称为区域阻滞麻醉。
神经阻滞:将局麻药注射至神经干、神经丛或神经节旁,暂时地阻断该神经的传导功能,使受该神经支配的区域产生麻醉作用,称为神经阻滞。
术中控制性降压:指在全身麻醉下手术期间,在保证重要脏器氧供情况下,采用降压药物与技术等方法,人为地将平均动脉血压减低到50-65mmHg,使手术野出血量随血压的降低而相应减少,不致有重要器官的缺血缺氧性损害,终止降压后血压可迅速回复至正常水平,不产生永久性器官损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麻醉考试题型为名解(6个左右)、填空、简答(约6~7)个、问答2个、无选择题。
另外简答和问答是教研室老师给的重点,名解是代课老师上课所强调的,其余散在细节知识点可能出现在填空里,试卷是教研室所出,故名解与填空仅供参考,谢谢。
一、名解P1.麻醉:是用药物或其他方法产生的一种中枢神经系统和或周围神经系统的可逆性功能抑制,这种抑制的表现特点是人的整体或局部感觉特别是痛觉的暂时性丧失,以达到无痛的目的进行手术治疗。
P26神经阻滞:指将局麻药注射到外周神经干(丛)附近,通过暂时阻断神经冲动的传导,使该神经所支配的区域达到手术无痛的方法。
P33蛛网膜下隙阻滞:将局麻药注入蛛网膜下隙,暂时使脊神经前根和后根的神经传导阻滞的麻醉方法称为蛛网膜下隙阻滞。
P33硬膜外阻滞:将局麻药注入硬脊膜外隙,暂时阻断脊神经根的神经传导的方法。
P46最低肺泡浓度(MAC):指某种吸入麻醉药在一个大气压下与纯氧同时吸入时,能使50%患者在切皮时不发生摇头、四肢运动等反应时的最低肺泡浓度。
P46全身麻醉:麻醉药经呼吸道吸入或静脉、肌内注射进入人体,产生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临床表现为神志消失、全身的痛觉丧失、遗忘、反射抑制和一定程度的肌肉松弛,这种方法称全身麻醉。
P9 潮气量:是指平静呼吸时,每次吸入或者呼出的气体量,正常自主呼吸时潮气量为5-7ml/kgP94氧合指数:为PaO2与吸入氧浓度的比值,正常值应大于300mmHg. (<=300mmHg提示肺的氧弥散功能受损,患者存在急性肺损伤;<=200mmHg提示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P98肺顺应性:指单位跨肺压改变时所引起的肺容量的变化,正常值为50-100ml/cmH2OP181心搏骤停(CA):指心脏因急性原因突然丧失其有效的排血功能而导致循环和呼吸功能停止,周身血液循环停滞,组织缺血缺氧临床死亡状态。
P223疼痛:是一种与组织损伤和潜在的组织或类似的损伤有关的一种不愉快的感觉和情绪体验。
P230 患者自控镇痛(PCA):即患者可自行按压PCA装置的给药键,按设定的剂量注入镇痛药,从而达到镇痛效果。
P232慢性疼痛:疼痛持续超过一种急性疾病的一般病程或超过损伤愈合所需的时间,或疼痛复发超过1个月。
P235戒断综合征(withdrawal syndrome)是指突然停止或减量使用依赖性药物,或使用依赖性药物的拮抗剂后引起的一系列心理、生理功能紊乱的临床症状和体征.P235复吸(relapse)是指经临床脱毒治疗或以其他方式(如强制戒毒)及其他原因(如关押劳教等)停止使用依赖性药物一段时间后,又恢复以前的觅药和用药行为,并再次形成药物依赖状态。
P71困难气道:指有经验的麻醉科医师在面罩通气时遇到困难(上呼吸道梗阻),或气管内插管时遇到困难,或两者兼有的一种临床情况。
P198监测麻醉管理(MAC):是指患者在接受局部、区域阻滞或未用麻醉时,由麻醉科医师对其进行监测和镇静/镇痛。
二、大题.P9 ASA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麻醉病情评估分级:.P16 麻醉前用药的目的:1.镇静使患者减少恐惧,解除焦虑,情绪安定,产生必要的遗忘。
2.镇痛减轻术前置管,局麻,搬动体位时疼痛。
3.抑制呼吸道腺体分泌,预防局麻药的毒性反应。
4.调整自主神经功能,消除或减弱一些不利的神经反射活动。
P23局麻药毒性反应的防治1.预防:a .重视麻醉前准备:对患者进行充分的术前评估,低蛋白血症患者易于发生局麻药的毒性反应,准备好抢救设备与药物b控制局麻药剂量和注意操作技术,观察毒性反应体征及与患者交流以便及时发现毒性反应症状。
2.治疗:a.一般处理:停止局麻药注射、维持呼吸道通畅、吸氧b.轻度中毒:给予适量苯二氮卓类c.惊厥:静脉首选苯二氮卓,也可丙泊酚、硫喷妥钠、肌松剂d.心跳骤停:立即进行CPR、并建议用肾上腺素、胺碘酮。
e.不建议:钙离子通道阻断剂、β-B、利多卡因P35 脊神经的体表标志(也可考填空)甲状软骨部位为C2 、胸骨上缘为T2、双乳头连线为T4、剑突下为T6、平脐为T10,耻骨联合水平为T12.P36蛛网膜下隙阻滞的禁忌症或相对禁忌症1.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脊髓、脊神经根病变、脊髓的慢性或退行性病变,颅内高压患者。
2.全身性严重感染以及穿刺部位有炎症或感染者。
3.脊柱外伤或有明显腰背痛病史者,以及脊柱严重畸形者。
4.休克病人。
5.腹内压增高者,如腹腔巨大肿瘤,大量腹水。
P39 硬膜外阻滞常用局麻药的浓度及剂量表格(可考填空)P51应用肌松药的注意事项1.应用琥珀胆碱可引起短暂的血钾增高和眼内压和颅内压升高,因此青光眼病人,面积烧伤、严重创伤、尿毒症、破伤风、截瘫应禁用2.应建立人工通气3.肌松药无镇静、镇痛作用,不可以单独使用,应在全麻作用下应用4.低体温可延长肌松药的作用时间5.合并有神经肌肉接头疾病者,禁忌应用非去极化肌松药6.有的肌松药有组胺释放作用,有哮喘史及过敏体质者慎用P55~56 吸入麻醉的苏醒速度的主要影响因素(也可考填空)a.药物的血/气分配系数:越小者清醒越快b.麻醉时间:越短者清醒越快c.肺泡通气量:一定范围内其越大者清醒越快全身麻醉的并发症:a反流与误吸b呼吸道与梗阻c通气不足d低氧血症e低血压f高血压g心律失常h高热、抽搐和惊厥P65 气管导管位置的判定理想的导管位置其前端应位于气管的中段,气管隆嵴上3~7cm。
确认气管导管位置的常用方法包括:1.将气管导管与CO2探测器或呼气末CO2监测相连,行数次人工通气,以检测气道内出现的CO2;出现正常的PetCO2波形是气管导管位于气管内的可靠指标。
2.以听诊器依次置于患者两侧的胸前区及腋中线,听诊并观察正压通气时双肺的呼吸音和胸廓起伏幅度是否一致。
插管后若患者一侧肺呼吸音消失,提示导管可能过深而进入了另一侧主支气管,需要缓慢的退管,直到双肺呼吸音对称。
3.若条件允许,可以胸片来判断导管的位置。
要确保导管上的标志线前端位于气管中部,而没有进入一侧支气管。
单该方法并不能可靠的判断导管是否位于食管内。
P233 癌痛药物止痛治疗的基本原则1.尽可能采用口服2.按阶梯用药:a轻度疼痛:可选用非甾体抗炎药b重度疼痛:可选用弱阿片类药物,并可合用非甾体类抗炎药c重度疼痛:可选用强阿片类药物,并可合用非甾体类抗炎药。
3.按时给药:按规定时间间隔规律性给药。
4.个体化给药:按照患者病情和癌痛缓解所需药物剂量,制定个体化用药方案。
5.注意事项:对患者需要加强监护,密切观察其反应状况,注意药物联合应用的相互作用,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三、填空题1.P1 1846年10月,Morton在哈弗大学麻省总医院公开演示在乙醚麻醉下手术并获得成功。
2.麻醉方法的分类:全身麻醉、局部麻醉、椎管内麻醉、复合麻醉和基础麻醉。
3. P2临床麻醉方法学以局部麻醉、阻滞麻醉、和全身麻醉为三大重要内涵。
4..P3临床麻醉、重症监测治疗、疼痛诊疗是麻醉学的三个重要分支学科,围术期生命机能的调控是麻醉学的精髓.5.P8手术患者术前进行实验室的必需检查项目: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肝功能、肾功能、感染疾病方面的检查和凝血机制。
6.P10心血管风险评估中最重要的一个指标是心室射血分数(EF)7.P14华法林为维生素k抑制药,使用者术前须停药3~5天,必要时加用维生素k;阿司匹林是血小板抑制药,其抑制作用是不可逆的,术前如果需要停药,需要1周以上新生的血小板才能发挥作用。
8.P16妊娠4~6个月期间一般认为是手术治疗最佳时机,如有必要可施行限期手术。
9.P16胃肠道准备:成人择期手术前应禁食12h,禁饮4h;小儿术前应禁食(奶)4~8h,禁水2~3h..10.P22影响局麻药药理作用因素:药物剂量、注射部位、添加药物、年龄、脏器功能、妊娠。
11.P24局部麻醉的麻醉方法:表面麻醉、区域阻滞、神经阻滞、局部浸润麻醉和椎管内麻醉。
12.P28常用的臂丛神经阻滞途径有:腋窝、锁骨上和肌间沟途径。
13.P30腰麻和硬膜外阻滞是下肢手术最常用的区域麻醉方法。
14. P33椎管内麻醉包括蛛网膜下隙阻滞(腰麻)和硬脊膜外隙阻滞(含骶管阻滞)15.p33成人脊柱的四个生理弯曲中,颈曲和腰曲向前,胸曲和骶曲向后。
16.P37蛛网膜下隙阻滞时的体位是侧卧低头屈膝位或坐位;17.P47影响吸入麻醉药肺泡药物浓度的因素有通气效应、浓度效应、心排出量、血/气分配系数、麻醉药在肺泡和静脉血中的浓度差18.P48常用的吸入麻醉药有:恩氟烷、异氟烷、七氟烷(最常用)、地氟烷、氧化亚氮和乙醚。
19.P50肌松药:分为去极化肌松药和非去极化肌松药。
前者以琥珀胆碱为代表,。
后者以筒箭毒碱为代表。
20.P52麻醉性镇痛药吗啡、芬太尼(临床最为常用)、舒芬太尼21.P52全身麻醉过程分为麻醉诱导、麻醉维持和麻醉苏醒三个阶段。
22.P55麻醉深度测定的电生理方法是脑电双频谱指数(BIS)23.P60 维持气道通畅的方法:1.单手抬下颌法和双手托下颌法2.口咽鼻咽通气管的使用3.面罩通气4.气管插管术5.气管切开术6.喉罩通气道的应用24.P61管理气道的常用方法:口咽通气管、鼻咽通气管、面罩通气、喉罩通气和气管插25.P64插管前准备:预充氧、全麻诱导、局部麻醉26.p65气管插管的相对禁忌症有:喉水肿、急性喉炎和喉头粘膜下血肿。
27.P139调整前负荷过高: 调整体位,利尿,扩张血管,调节胸内压,超滤,其他对症处理28.P146 高血钾的临床表现最危险的是可致心搏骤停。
29.P150 PH在7.35~7.45之间可能有三种情况:无酸碱失衡、代偿性酸碱失衡和复合性酸碱失衡。
由于测定排除了呼吸干扰,碱剩余BE或碱缺失BD是反映代谢性酸碱平衡的重要指标。
30.P150呼吸性酸中毒中通气不足的原因:中枢性抑制、通气功能障碍、无效腔通气增加和CO2产生过多。
31. P151 代谢性碱中毒的治疗关键是解除病因(如完全性幽门梗阻)。
32. p181复苏工作一般分为:基本生命支持BLS、高级生命支持ACLS和复苏后治疗或心搏骤停后治疗PCAC。
33.P183胸外按压频率100-120次/分,按压深度至少5cm,避免6cm.心脏按压与人工呼吸比为30:2。
34.p184影响除颤效果的因素:酸中毒、低血钾症、心肌缺血和严重低血容量脑水肿高峰期约在缺氧损害后48~72h.35. P231 分娩镇痛临床常用的两种方法:吸入麻醉药镇痛和硬膜外连续输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