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震撼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读后感
中国震撼读后感四篇.doc
中国震撼读后感四篇导语:“中国以西方不可认可的模式迅速崛起,给世界带来了相当的震撼。
”本书从经济、政治、社会三个角度阐述了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同时阐述了“西方模式”的困境,观点深刻,表达了其对中国“崛起”的自信与乐观,有一定的启迪作用,引发了读者对中国“崛起”的点滴思考。
以下是我为大家分享的中国震撼读后感四篇,欢迎借鉴!篇一:中国震撼读后感中国,一个坚持走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国家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30多年来,从贫穷落后的国家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令世界震惊!《中国震撼》,作者张维为教授,他以客观的眼光,写了我们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型国家”是如何的崛起。
一、合理利用国情,走自己的模式作者认为“中国模式”不是转型而是创新,要适当借鉴汲取别人之长,但不放弃自己的优势。
人口、地域、历史、文化是我们最大的优势。
我们有世界最充沛的人力资源和世界最大的潜在市场,我们有其他国家难以比拟的地缘优势,我们有自己悠久的历史传承和独立的思想体系,我们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资源。
通过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得到了最大发挥。
反之,中国这种“文明型国家”,如果采用西方政治模式,自己的优势就会消失得无影无踪,最后整个国家就会走向崩溃。
这个观点张维为教授在走访了100多个国家之后也在书中总结道:“非西方国家照搬西方模式,基本上是照搬一个,失败一个。
”总之,我们通过取长补短、兼容并蓄,沿着这种思路,推进各种改革和创新的成功概率就大。
所以,中国的崛起是必然的。
二、推崇和平,迅速崛起书中提到:“从世界历史的角度看,中国崛起的最大特点就是和平,对外没有发动战争,对内保持了安定团结,这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非同寻常的奇迹。
回顾世界历史,西方崛起的过程几乎就是一部动荡与战争的历史。
”然而史实也确实如此,西方的崛起充斥着侵略、战争、屠杀、征服、奴役,中国也是受害者之一。
中国自古就是“百国之和”,以和为先,以和为贵。
因为有了“和”,中国才会有今天这样辉煌的成就,才会让人民安居乐业,经济迅速发展。
《中国震撼》读后感5000字
《中国震撼》读后感5000字篇一:《中国震撼》读后感中国崛起的背后——读《中国震撼》有感一个大国,从贫穷走向强盛,从任人凌辱到有了世界瞩目的地位,也有了为强国警惕的力量,“中国震撼”的产生不仅是力量造成的急剧高速增长,更是由于它只是短短几十年健康发展的结果。
在张维为先生撰写的《中国震撼: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兴起》一书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比较的中国崛起的图景。
中国在一代人的时间内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度一跃成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之一,“中国崛起”震撼了全世界。
尽管批评中国的人总说中国取得了经济上的成绩,但未能提供非常大的理念,而张维为先生却说“正是中国的有大理念带来了中国戏剧般的崛起。
”80年前,英国哲学家罗素来华访问写下《中国的问题》时,也用了“文明国家”这一关键词;一年多前,英国人马丁·雅克在畅销书《当中国统治世界》中也使用了“文明国家”来描述中国。
数千年的文明给今天中国的发展带来了许多独特而且有利于发展有助于的要素。
中国人最重要的素质是的学习能力。
如果当时没有闭关锁国,我们可能就不会错过当时即便工业革命的契机。
如今我们采行改革开放政策,学习各国好的随便,整个国家就逐渐崛起。
在世界上古四大文明当中,有心中华文明持续了5000年,延续至今,并实现了现代化。
这一文明古国与现代国家相交叠的国家,张维为先生称之为“文明型国家”,并总结出其八个特质,即“四超”、“四特”。
“四超”指超大型的人口规模、超广阔的疆域内政部、超悠久的历史传统、超深厚的文化积淀。
“超”指的是超级的“超”。
我们有上千年的传统,不能轻易否定,这是客观的存在,是基因的一部分,可以加以充分运用或者是加以发挥,或者是有选择的效法,不是可以轻易摆脱的东西。
这个“文明型国家”不会仿照西方或者任何的模式。
相反,它汲取数家文明的优点,又可以继续保持自我,同时对体育史文明作出原创性的贡献。
在四个“超”的特点下,中国形成了自己的四个“特”,包括独特的语言、独特的政治、独特的社会、独特的经济。
《中国震撼》读后感
崛起中国,让世界刮目相看——《中国震撼》读后感近日,有幸拜读了瑞士日内瓦外交与国际关系学院张维为教授所著的《中国震撼——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一书,该书以全新的视角审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并以确凿的事实、理性的分析、自信的表达,揭示了隐藏在这一奇迹之后的奥秘,使我眼前为之一亮,心灵受到了一次极大的“震撼”。
一是中国的成就令人震撼。
作者在书中写道: 1979年以来,中国的 GDP增加了18倍,中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还是按照官方汇率计算的。
如果用购买力平价来计算,一般认为中国在1992年就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了。
中国还于2009年超越德国成为世界最大的出口国。
过去三十年中,已有8000多亿美元外资投资在中国,中国成了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中国2009年对世界经济和贸易增长的贡献率达50%左右。
一个拥有13亿人口、960万平方公里、5000年文明历史的大国,一个被欺凌百余年的大国,终于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30多年以来,从贫穷落后的国家一跃而起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外汇储备第一,人均GDP4000多美元,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改善。
中国以她短短的几十年,走过了西方国家一两百年的发展历程,确实是一个奇迹!中国的崛起令世界震撼!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参与到了这一改变中,并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果,我们应该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
二是中国的政府坚强有力。
坚持中国党的领导,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四项基本原则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崛起的重要保障和基本前提。
中国共产党执政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30多年,党带领人民总结教训,励精图治,奋发努力,使中国迅速成长为世界第二号经济强国。
纵观世界,还没有哪个国家的政党和政府有如此高的效率。
谈到政府的作用,作者说:“中国的超大型的规模意味着国家治理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每年一个短短的春运就有超过20亿的人次上路。
2010年春运的客运流达到25亿人次。
《中国震撼——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读后感
《中国震撼——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读书报告学院:理工学院姓名:常幸福班级:电信1101学号:1110720060崛起,东方巨龙——中国——读《中国震撼——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三十余年的改革开放之路,世人见证了中国经济腾飞速度并为之惊叹。
万众瞩目下,中国经济总量赶英超德,直至把日本甩在身后,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为地球村村民献上一席饕餮盛宴。
震撼,或许是最能描述各国民众对中国巨龙强势复苏的感受。
读罢张维为先生的的《中国震撼》,颇有感慨,作者认为,中国的崛起不是一个普通国家的崛起,而是代表了一种不同性质国家的崛起,“其崛起的主要原因是坚持了自己的发展道路,既学习了别人之长,也发挥了自己的优势,实现了一种对西方模式的超越,也实现了一个五千年文明与现代国家重叠的‘文明型国家’的崛起。
”作者通过大量的事实说明陈述了这样一个道理:“没有一个非西方国家取得过模仿西方模式的成功”。
对此,我深以为然《中国震撼》一书,开篇之首,就是以翔实的资料和确凿的事实讲述了中国的发展和崛起。
这不是一个单纯的理论问题,而是一个真真切切的客观实在。
尽管还存在着发展不平衡、分配差距拉大、资源环境约束、权钱交易腐败等种种问题,尽管还会有各种各样的质疑和想法,尽管抱有偏见和别有用心的“唱衰中国”的声音也从来没有中断过,但中国的发展和崛起却是不争的事实。
第一,和平发展崛起的震撼。
在一个有着几千年文明史、13亿人口、幅员辽阔、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大国实现现代化、实现振兴和崛起,无疑是一个时代前沿的大课题。
当代中国的发展和崛起不用说是始于当代,但作者分析探究的眼光并不固着于当代的几十年、也不固着于近代以来的上百年,而是把当代中国的发展和崛起置放在几千年的中国文明历史的大背景下来考察,因而有了“中国震撼——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这个主题。
这个主题是独一无二的,因为有着没有中断的五千多年文明历史而又在现代发展崛起的国家,中国是绝无仅有的。
《中国震撼》读书心得体会
《中国震撼》读书心得体会写读书心得体会,不仅可以明白书中或文中的内容和主旨,还可以培养明晰的头脑,敏锐的眼光。
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中国震撼》读书心得体会范文,欢迎阅读参考。
《中国震撼》读书心得体会(一)中国近30年发展创造的经济奇迹,是非常伟大的。
中国房地产是中国经济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总结中国模式离不开房地产,进行中外对比也离不开房地产。
中国人向来特别谦虚,总是爱用国外的语言体系来衡量中国的情况。
这样一衡量,就麻烦了,没自信了,没话语权了,没自己的模式了,也没了对未来的信心。
这是错的,我们不能完全套用国外的理论体系,得总结经验形成自己的评价体系。
即便要用国外的,也要把它的实质情况搞清楚,然后再进行比较。
中国的平均温度没有意义2010年中国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二,一跃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是按人均计算,却只能排到一百名以后,真是一会儿膨胀,一会儿难受。
为什么会陷入这么麻烦且说不清楚的境地呢?是因为我们对中国本身没有进行细分,这是有问题的,我们不能用一种标准来判断全中国的情况。
打个比方,拿气温来说。
日本、韩国和台湾地区可以说平均气温多少多少,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但就全中国说平均气温,是没有意义的,因为从中国最北的漠河,到最南的南沙群岛,有时气温相差好几十度。
所以,如果总是用国际通用的语言或标准来描述中国的情况,就有可能总也描述不清,甚至越描越乱。
中国的事得分片儿来说。
说平均气温,如果分成东北、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西北、青藏高原,就会相对比较准确了。
分析中国经济、中国房地产也一样。
准发达板块与发展中板块我们一提到北京、上海、深圳的房价,就说高得离谱,完全可以跟纽约、东京、香港比了,而中国人均收入在世界排名很低,这个悖论让中国房地产人都很纠结。
如果懂得中国即世界,我们就能知道,中国即使是房地产行业,也要分块儿来讲。
我们不能把整个中国跟一个欧洲国家比。
事实上,中国光苏州一个城市的人口就跟瑞士差不多,所以拿苏州跟瑞士比就比较合适,如果拿整个中国跟瑞士比,那人均就没法比,就好比拿大海比小湖,容易对比出问题来。
读《中国震撼: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有感
读《中国震撼: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有感读《中国震撼: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有感作为“中国震撼三部曲”之一的《中国震撼: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1月版,以下简称“《中国震撼》”),以其严密的逻辑、中肯的论断、清醒的认识,充分展示了对中国建设发展在全球地位中的自信,引起了国内外许多读者的高度关注。
全书共包括十个章节(含引言与结语),作者以第一人称的叙事视角,对具有五千年文明的中国的崛起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近期,我仔细阅读这本书,形成了以下几点粗浅体会。
一、鞋子合不合脚,只有自己穿了才知道——跳出“西方话语体系”作者丰富的人生经历为本书提供了思想基础:作者张维为,曾在上海当过三年工人,复旦大学外文系毕业,20世纪80年代中期曾担任邓小平同志和其他中国领导人的英文翻译,日内瓦大学国际关系硕士、博士,曾为英国牛津大学访问学者,迄今已走访过100多个国家。
现为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日内瓦外交与国际关系学院访问教授、日内瓦亚洲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日内瓦韦伯斯特大学国际关系教授、清华大学特邀研究员等。
正是作者长期在多个国家的学习、工作、生活,让他对东西方各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有了较为全面而清晰的认识,因此,他在此书中,通过对中国与美国、中国与印度、中国与东欧、中国与东亚等的比较,用大量的事实说明中国在崛起进程中,所走的是一条与西方国家不同的道路。
在此书的后半部分,作者各用一章,分别通过中国与印度、中国与东欧、中国与东亚进行比较,阐述了西方模式在非西方国家发展中遇到的困境。
长期以来,“国际社会”及国内某些别有用心的人都在用西方话语体系来评价中国、衡量中国,《中国震撼》则清醒地跳出西方模式,以拉美、东非、东亚、东欧的发展困境告诉世人:非西方国家想要通过模仿西方模式而取得成功,是行不通的。
相反,中国的崛起不仅没有模仿西方模式,而是另辟蹊径,立足自身国情和优良传统,走出了一条与西方模式不同的发展道路。
《中国震撼: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读后感
《中国震撼: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读后感从中国模式看央企发展《中国震撼: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读后感在“五四”青年座谈会上,丹华主任向我们推荐了由著名的国际关系专家张维为教授撰写的《中国震撼: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一书。
该书将中国的发展模式总结为八个显著的特点,即实践理性、强势政府、稳定优先、民生为大、渐进改革、顺序差异、混合经济、对外开放。
对照这些特点,我不禁感觉到,这不仅是中国发展的特点,又何尝不是央企发展的特点呢?理性实践,是中国模式的本质特征。
一切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
中国的发展走的是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路,自然也没有什么本本可循。
央企的发展同样是走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路。
照搬西方企业的发展之路,必然脱离了公有制的社会体制和企业性质。
照走计划经济的企业发展道路,必然与市场经济向背离,难以在市场竞争中生存下去。
因此,只有从实践出发,不断总结和汲取自己和别人的经验教训,推动大胆而又慎重的体制改革和创新,中央企业才能走出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
因此,我们的央。
把人民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发展才得到了拥护,人民也才真正得到了实惠。
央企的发展同样把改善民生作为发展的核心。
因为,央企大多是关系民生的行业,央企之所以必须存在,就是要保障民生,央企之所以必须发展,就是要改善民生。
为此,国资委在成立之初,就把履行社会责任作为央企发展的重要目标和重要考核指标。
在金融危机发生时,国资委响应国家保增长、保稳定、保民生的要求,果断向中央企业提出“减薪不裁员”,不仅保证了中央企业从业人员的工作稳定,还积极创造就业岗位,在极为困难的情况下努力解决社会就业问题,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在房价高企,群众反映强烈的情况下,国资委要求非主业的中央企业有序退出房地产市场,不当“地王”,保持与中央宏观调控政策一致。
在国内发生重大灾害事件时,中央企业永远是冲在第一线,不计报酬、不计得失,尽最大努力帮助灾区群众度过难关。
渐进改革,是中国模式的成功之道。
在对比中坚定信心——读《中国震撼——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
收获新知 的一本好 书。他把 中国崛起认 为是一种政 治话语的崛起 , 一种政 治标 准体 系的崛起 , 是 对我们树 立 中国政治 制度 的信 心很有益 处: 信心之一来 自于 中国是 一个“ 文明型 国家” 的崛起 , 心之二来 自于中国崛起的政治制度 支撑 , 信 信 心之三来 自于与印度的比较 , 信心之四来 自于与东欧的比较 , 信心之五来 自于与 东亚的比较。 [ 关键词 ] 中国; 文明型 国家 ; 崛起
信心 之 二来 自于 中 国崛起 的政 治制 度 支撑 。 中
我国的政治制度能够为经济发展提供高效 的制度供 给, 是我 国经 济社 会快 速发 展进 步 的制度 支撑 。 信心之三来 自于与印度的比较。人们 总是喜欢 拿 印度 和 中国进 行比较 ,这 除 了 因为两 国 目前经 济 发展速度都 比较快外 ,两国国情相似则是其 中最主 要 的原 因 。 国际 社会 ” 遍认 为 印度是 “ 界最 大 的 “ 普 世 民主 国家 ”其 经 济起 飞是在 民主政体 的推 动 下实 现 ,
化、 国家领导人实行普选 、 媒体独立于政府等。西方
将这 种 民主模 式推 行 到广 大 的发展 中国家 ,但 事 实
证明,没有一个非西方国家能够通过模仿西方政治
[ 稿 日期 ] 2 1— 卜 2 收 02 0 8
[ 作者简 介] 戴小江(9 5 )女 , 1 6 一 , 重庆人 , 重庆交通大学思政教研 部教授 , 史学硕士 , 历 硕士生导师, 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中国震撼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读后感
《中国震撼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读后感近来在老师的推荐下拜读了《中国震撼: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感觉读来震耳发聩。
作者以新的视角审视中国,审视国人,给我们这些只知埋头苦读的学子推开了一扇新窗户,用一个新视角来观察中国,观察中国人。
作者走访了世界上100多个国家,接触异国他乡的风土人情,再回过头冷眼观察自己的祖国、同胞,会有些什么感想,这让我很感兴趣。
书中,在“重新认识中国”一节中,作者劈头第一句就引人入胜:与西方相比,中华文明有“三人行,必有我师”的传统。
西方的传统更多的却是“三人行,我必为师”。
这就是文化的差异,中国人,永远是抬头看人,对待他人,也是一副谦恭的态度。
而西方人却是高高在上,胜气凌人,低头俯视他人,上天入地,唯我独尊,就算是到了今天,黑种人和黄种人仍然是他们歧视的对象。
中国人与西方人的差距,也体现在这些文化认同上。
例如,普通中国人为之奋斗一生的“房子”问题,在西方国家就没有这么看重。
中国人最看重房子,认为必须拥有自己的房子,才能算有一个“家”,而地球另一端的许多国家,对这却看得很淡。
中国人本就多,再加上这样的观念影响,买房竞争激烈也是很正常的事了。
但事实上,中国人的住房自有率绝对比许多人羡慕的西方国家要高。
中国人过着的生活远比他们自己认为的要好。
在改革开放之后的短短几十年中,中国稳步发展,GDP 不断上升,事至今日中国的经济指标已经赶超日本,仅位居美国之下。
一个被欺凌百余年的大国,从贫穷走向强盛,其间的发展不可谓不快。
但在许多国人看来,中国似乎还是不堪一击,有着种种的不如意,存在这样那样的阴暗面。
所有总有一部分国人削尖脑袋,利用种种途径,想方设法跑去国外生活。
其中既有资金雄厚的投资移民,也流失了一部分不可多得的人才。
不可否认,这些人的爱国意识不强,但在我看来,ZF也做得不够多,ZF应该想办法吸引人才,如创造宽松环境,提高福利待遇,将人才收为已用,而不是拱手送人。
我认为中国人是重视感情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比物质更重要,但是,这种关系正在慢慢变浅,人与人之间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冷漠,从以前赛家人的亲邻近睦,变成互不相见的陌生人。
中国震撼读后感(通用3篇)
中国震撼读后感(通用3篇)【篇一】中国震撼读后感在光电研究院读书月活动中,读了张维为先生著作《中国震撼》一书。
本书的作者亲身走访过世界一百多个国家,在书中将中国模式的与国外的情况作了比较。
全书字里行间展现出一种对文明型中国崛起的无比自信。
《中国震撼》一书有广阔的国际视野、丰富的事实论据、精辟的理论总结,对拓宽读者视野,促使读者进一步认识中国现状和启发对中国模式的思考有很大作用。
《中国震撼》的基本立论是,中国今天的崛起不是一个普通国家的崛起,而是一个五千年连绵不断的伟大文明的复兴,是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
这种文明型国家崛起的深度、广度和力度都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见的。
作者将中国这样的文明型国家的特征总结为有四超和四特。
四超就是超大型的人口规模、超广阔的疆域国土、超悠久的历史传统、超深厚的文化积淀。
在此四超基础上,衍生出独特的语言、独特的政治、独特的社会、独特的经济。
这其中的每一点都包含了传统文明和现代国家的融合。
在此基础上,书中客观地指出,虽然今天中国还有人认为只有建立与西方同样的政体才算建立了现代国家,还有人仍然怀有所谓的现代国家焦虑,继续激烈地谴责中国自己的文化和政体,但这些人的观点在中国已被边缘化;绝大多数的中国人对自己文化和国家的认同从来也没有像今天这么强烈,中国现代国家的体制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强大。
确实如此,在五千年传统文明的基石上,中国共产党执政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30多年,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经基本形成了传统性与现代性结合较好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而且是一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型文明,总体上优于任何一种类型的资本主义文明。
全书用大量篇幅分析了中国模式的八个特征,即:实践理性、强势政府、稳定优先、民生为大、渐进改革、顺序差异、混合经济、对外开放。
认为这些特点是对过去30多年中国改革开放经验的总结,而这些特点的基础是中华文明,特别是人口、地域、传统、文化这四个超级因素。
生此为荣——《中国震撼》读后感
也没有经
历过改革开放。我们学过日本,学过德国,学过苏联但都失败了,直到我们想到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我们才真正开始了崛起之路。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型国家,中国的崛起代表着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新的发展模式的诞生。
四,西方模式的没落。西方模式的没落体现在一些采取西方模式的国家在国家发展的过程中爆发出来的一些问题,作者以印度、东欧和东亚为例。作为与中国可比性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印度发展经济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问题让人看到了西方模式并没有一些人所说的强大普世性,印度的腐败,劣质民主,差劲民生让人有些无法接受。倘若印度的问题还无法充分体现出西方模式的弊端的话,东欧这些曾经的社会主义国家的问题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示。近年来东欧经济借加入欧盟的东风复兴旳势头渐生,但各国国内却并不稳定,人民对政府工作并不满意,一些国家国民经济命脉把持在诸如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手中,尤其在民主选举方面更是饱受诟病。再看看东亚近邻,菲律宾政权被一些财阀家族把持,泰国社会分裂,日本政客才能差劲。这些问题汇集到一起,我们不得不发现西方模式似乎在没落了。尤其是曾经被大肆宣传的西方民主制度似乎在许多国家行不通了,这也是中国模式的出现会被世人瞩目的原因之一,他们从中国模式中看到了许多只得借鉴的东西。一个模式的没落之际,是另一个模式的崛起之机。
张维为教授在书中提出了中国模式的八个特点:实践理性、强势政府、稳定优先、民生为大、渐进改革、顺序差异、混合经济、对外开放。这是中国模式活力的根源。邓小平同志对匈牙利社会主义工人党总书记卡达尔说的三条意见概括了中国模式的总体思路,即:不照搬西方,不照搬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不放弃自己的优势。这是中国模式的来源。正因如此,中国通过宏观调控率先走出了经融危机,并在全球化中获益。书中写到中国模式有可能胜出,但我认为就目前来看,中国模式正面临着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阻力,在其影响范围内,类似于“中国威胁论”,“黄祸论”,等说法层出不穷,从曾经西方国家大力炒作的“毒建材”,“中国网络间谍”等事件可见一斑。显然竞争对手们是不愿意看到中国模式胜出的。于此政治话语权的重要性便显现出来。
中国震撼读书心得范文5篇
中国震撼读书心得范文5篇中国震撼读书心得一近日读了一本好书,是张维为教授写的《中国震撼》。
初读书名,便有感慨。
中国这些年的变化的确巨大,但仅从我资浅质薄的视角还难以深刻理解其翻天覆地的变化程度。
张教授做过伟人邓小平的翻译,走过100多个国家。
他以客观和全面的视角,以世界眼光,分析了中国在特有发展模式下的迅速崛起的原因,并以朴实易懂的文风表达了自己独到的见解,让我对祖国的发展大势以及曾经对此的疑问有了全新的认知与释然。
中国,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经过三十年改革开放,发展之迅猛,令西方国家诧异和恐惧。
因此,在我们的周围,时常出现编造中国威胁论调、想扼制中国发展的声音。
中国的腐败、贫富差距、环境污染、等等问题的存在也令部分国人对祖国的建设成就产生质疑。
但这并不能成为否认中国三十年辉煌成就的理由。
正视自己的成就,正视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才是我们对中国发展大势的应有态度。
中国现在强大了,西方在骚动。
中国模式、中国崛起的各种言论在传播。
中国似乎对模式、崛起这类的说法抱着谨慎谦虚的态度,提倡韬光养晦的外交战略思想。
但事实的确是中国靠自己的发展模式迅速地壮大起来,崛起在世界的东方。
书中用大量篇幅提及中国发展与西方国家发展过程和做法的本质差异。
历览西方发达国家的崛起,几乎是由血泪与尸骨筑起的,而中国崛起的最大特点就是和平。
恰恰这个和是很多中国人鲜有提起的成功之处。
五千年的文明史表明,中国的疆域国土、民族文化自古就是百国之和。
小家庭的和带来了生活的动力,单位的和促进了工作的效率,国家的和增强了民族的凝聚力。
一个简单的和创造了不简单的财富:面对汶川特大地震、舟曲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少了和,就不会这么迅速地实现灾区重建;举办北京奥运、上海世博、广州亚运,少了和,就不能取得如此无与伦比的完美表现;发展载人航天科技,少了和,就不会有这么骄人的成果;即便经济快速发展,GDP世界第二,少了和,缺少了一种人文基础的支撑,就很难有百姓日新月异的美好生活。
中国震撼
《中国震撼——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读书心得这本书我读了两遍,第一遍读的时候,感觉作者写的真是很好,见解独到,文笔优美,引据充实。
便饥不择食的一口气看到尾,后来回想作者的精彩论述,却又常常想不起来。
于是我又读了第二遍,这一次细细品味、慢慢咀嚼、认真思考。
一次次的思想碰撞,灵魂的共鸣,给我带来了极大的愉悦感。
同时,这本著作也给思想上带来了深深的震撼,吹散了思想上的乌云,这本书确实是我的良师益友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中国的综合国力得到了巨大的提高,连续多年经济以两位数增长并最终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创造了世界经济增长史上的奇迹,确实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的震撼。
《中国震撼》聚焦于中国崛起背后的发展之道,探寻奇迹之下的基因密码,全书洋溢着一种乐观自信但又不失理性,写的很有深度、力度和广度。
书中令我印象深刻有很多,其中对中国模式的分析尤其令我着迷。
印象中,自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决定改革开放,我一直认为改革开放本质就是不断向西方学习,学习它们的方方面面,而我们的文化是落后的,是无用的。
其实,我的想法是不对的,作者张维为教授结合他自己的经历以及所思所想,概括总结出了中国模式的特征,即“实践理性、强势政府、稳定优先、民生为大、渐进改革、顺序差异、混合经济、对外开放”,在这里,我特别想说一下强势政府,在中学的课本中,我们学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是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我们国家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这样的国情需要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例如,作者在书中说道:2010年中国的春运的客运流达到25亿人次。
”“这意味着把美洲、欧洲和非洲的人口在一个月内挪动了一下。
除了像中国这样一个比较高效运转的政府体制外,没有任何一种体制可以处理这种挑战。
”这样的论证应该说是有力有理,令人信服的。
其实,春运还不是最大最难的事情,中国的底子薄、基础差、资源紧缺、发展不平衡,人口13亿多,又处于转轨变型的深刻变革中,吃穿住行、柴米油盐哪一样事情不大不难!抗击汶川特大地震、玉树地震、舟曲特大泥石流、洪灾、旱灾等,筹办北京奥运会、上海世界博览会、广州亚洲运动会等,更是具有挑战性的难事大事。
中国震撼读书心得
中国震撼读书心得中国震撼读书心得《中国震撼》,作者张维为教授,他以客观的眼光,写了我们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型国家”是如何的崛起。
下面我们来看看中国震撼读书心得,欢迎阅读借鉴。
中国震撼读书心得1中国近30年发展创造的经济奇迹,是非常伟大的。
中国房地产是中国经济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总结中国模式离不开房地产,进行中外对比也离不开房地产。
中国人向来特别谦虚,总是爱用国外的语言体系来衡量中国的情况。
这样一衡量,就麻烦了,没自信了,没话语权了,没自己的模式了,也没了对未来的信心。
这是错的,我们不能完全套用国外的理论体系,得总结经验形成自己的评价体系。
即便要用国外的,也要把它的实质情况搞清楚,然后再进行比较。
中国的平均温度没有意义2010年中国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二,一跃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是按人均计算,却只能排到一百名以后,真是一会儿膨胀,一会儿难受。
为什么会陷入这么麻烦且说不清楚的境地呢?是因为我们对中国本身没有进行细分,这是有问题的,我们不能用一种标准来判断全中国的情况。
打个比方,拿气温来说。
日本、韩国和台湾地区可以说平均气温多少多少,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但就全中国说平均气温,是没有意义的,因为从中国最北的漠河,到最南的南沙群岛,有时气温相差好几十度。
所以,如果总是用国际通用的语言或标准来描述中国的情况,就有可能总也描述不清,甚至越描越乱。
中国的事得分片儿来说。
说平均气温,如果分成东北、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西北、青藏高原,就会相对比较准确了。
分析中国经济、中国房地产也一样。
准发达板块与发展中板块我们一提到北京、上海、深圳的房价,就说高得离谱,完全可以跟纽约、东京、香港比了,而中国人均收入在世界排名很低,这个悖论让中国房地产人都很纠结。
如果懂得中国即世界,我们就能知道,中国即使是房地产行业,也要分块儿来讲。
我们不能把整个中国跟一个欧洲国家比。
事实上,中国光苏州一个城市的人口就跟瑞士差不多,所以拿苏州跟瑞士比就比较合适,如果拿整个中国跟瑞士比,那人均就没法比,就好比拿大海比小湖,容易对比出问题来。
读《中国震撼》有感
读《中国震撼》有感《中国震撼》这本书全名叫《中国震撼——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作者张铁为,现日内瓦外交与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全书250页,18万字。
从整部书的脉络来看,这部书大致可以分为两大块,第一大块可以归纳为“怎么看自己”,告诉我们,中国确实强大起来了,而且中国的强大不是偶然,有内在原因可找。
第二大块可以归纳为“怎么看别人”,特别是怎么看西方和西方模式,就是告诉我们西方的模式并不完美,这种模式的缺陷客观存在。
我认为,每个人读完这部书,都会在内心对涉及中国的五个重大问题给予重新审视,甚至建立起与以前完全不同的理念。
一、我们的真实状况——中国是否真的变得强大了?书中告诉我们,从1979年到2010年,中国的GDP增加了18倍,中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还是按照官方汇率计算的。
如果从购买力平价法来看,中国经济总量在1992年就超过了日本,在2009年超过了德国、英国、法国等12个老牌工业国经济总和,并能在2015年超过美国。
虽然中国的人均GDP远远不如西方发达国家,但是如果把中国人的房产和土地算进去,这种差距将会明显缩小。
因为中国人有很强的置业传统,比如瑞士的住房自有率只有36%,而中国上海的达到了75%,而且中国的农民普遍拥有土地,如果把土地和房产加进去,中国与西方的差距将进一步缩小。
很多机构和专家预测了中国经济赶超美国的时间,大概在2016年到2041年之间,可以说,经济学家对中国在本世纪中叶前赶上并超过美国持非常一致的态度。
作者引用纽约时报的话说:你会发现这样一个崭新的事实,就技术发展水平而言,中国的富裕地区,特别是北京、上海以及大连这些城市的现代化地区如今要比富裕的美国更加先进。
高楼大厦的建筑风格更加有趣,无线网络技术更加尖端,道路和火车更加便捷美观。
我很不愿意对我女儿说:你只有去中国才能看到未来。
作者自己总结道:过去承认中国落后是实事求是,今天承认中国的巨大进步也是实事求是。
二、我们的弱点——怎么看待中国国内城市和农村的巨大差异?中国人口众多,幅员辽阔,我们需要细读中国。
《中国震撼——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读后感
《中国震撼——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读后感第一篇:《中国震撼——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读后感中国崛起世界震撼——读《中国震撼——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三十余年的改革开放之路,世人见证了中国经济腾飞速度并为之惊叹。
万众瞩目下,中国经济总量赶英超德,直至把日本甩在身后,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为地球村村民献上一席饕餮盛宴。
震撼,或许是最能描述各国民众对中国巨龙强势复苏的感受。
《中国震撼》一书,开篇之首,就是以翔实的资料和确凿的事实讲述了中国的发展和崛起。
这不是一个单纯的理论问题,而是一个真真切切的客观实在。
尽管还存在着发展不平衡、分配差距拉大、资源环境约束、权钱交易腐败等种种问题,尽管还会有各种各样的质疑和想法,尽管抱有偏见和别有用心的“唱衰中国”的声音也从来没有中断过,但中国的发展和崛起却是不争的事实。
第一,和平发展崛起的震撼。
在一个有着几千年文明史、13亿人口、幅员辽阔、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大国实现现代化、实现振兴和崛起,无疑是一个时代前沿的大课题。
当代中国的发展和崛起不用说是始于当代,但作者分析探究的眼光并不固着于当代的几十年、也不固着于近代以来的上百年,而是把当代中国的发展和崛起置放在几千年的中国文明历史的大背景下来考察,因而有了“中国震撼——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这个主题。
这个主题是独一无二的,因为有着没有中断的五千多年文明历史而又在现代发展崛起的国家,中国是绝无仅有的。
正如作者所讲:“数千年古老文明与现代国家形态几乎完全重合的国家只有一个,那就是中国”。
第二,发展模式崛起的震撼。
《中国震撼》一书认为“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也是一种“发展模式的崛起”,“中国崛起的背后是自己独特的发展模式”,并把中国发展模式概括为八大特点,即“实践理性、强势政府、稳定优先、民生为大、渐进改革、顺序差异、混合经济、对外开放”,强调“这些特点是我对三十余年中国改革开放经验的总结。
”显然,在作者那里,中国模式及其八大特点指的就是中国发展道路的基本特征、中国发展经验的基本概括。
《中国震撼》读后感1
《中国震撼》读后感最近读了张维为教授的新著《中国震撼——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型国家,以其大国的韬略与智慧,以其超大型的体量和超丰富的传统,其崛起不可阻挡,其道路注定具有自己的特色,这些都将给世界的政治经济格局带来原创性的贡献。
我个人认为其中有一些观点是值得重视的。
其一提出“两大板块”概念。
作者认为中国存在“准发达国家”板块与“新兴经济体”板块,这两大板块之间实现了高度互补的良性互动。
前者包括整个沿海发达地区,特别是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唐都市圈,辽东半岛和胶东半岛的城市群,也包括一些内地城市。
这个板块已经成了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领头羊,并在人均预期寿命、基础设施水平、商业繁华程度和生活方便程度、人均购买力平价和人均教育水平、住房自有率等方面,均已大体达到或超过发达国家及其城市。
而中国的多数欠发达地区均呈现为充满活力和优势的一个超大型的新兴经济体。
这一描述有新意,因为从区域角度划分与西方学者习惯于从传统部门与现代部门的角度来划分的“二元经济结构”有所不同。
其二阐述“文明型国家”的八个特征。
作者简称为“四超”和“四特”,就是超大型的人口规模、超广阔的疆域国土、超悠久的历史传统、超深厚的文化积淀,并由此衍生而来独特的语言、独特的政治、独特的社会、独特的经济。
这其中的每一点都包含了传统“文明”和现代“国家”的融合。
其三是分析中国模式的八大特点。
全书用大量篇幅阐述实践理性、强势政府、稳定优先、民生为大、渐进改革、顺序差异、混合经济、对外开放这些发展模式特征,认为这些特点是对过去30多年中国改革开放经验的总结,而这些特点的基础是中华文明,特别是人口、地域、传统、文化这四个“超级因素”。
这些因素大致规范了中国发展道路的独特性,规范了中国改革开放的路径依赖,规范了中国模式的所有特点。
其四是梳理出八大中国理念。
作者提出,虽然中国理念有很多,但如果能够把实事求是、民生为大、整体思维、政府是必要的善、良政善治、得民心者得天下与选贤任能、兼收并蓄与推陈出新、和谐中道与和而不同这些理念阐述清楚,就可以大致勾勒出中国迅速崛起背后的关键思想,以及它们对世界可能产生的影响。
中国震撼读后感2000字
中国震撼读后感2000字《中国震撼: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读后心得读了张维为先生的《中国震撼》全书,找不到几个“震撼”这个词语,但读完此书却真正地震撼了我的思想,改变了我对中国发展的认识,我深深地被张维为先生的爱国纯情所感动。
《中国震撼》一书,以清醒的自信,确凿的事实,较强的逻辑,亲和的解读,展示了一位长期在发达国家从事教学和研究的学者的心声。
他总结了中国崛起这个不争的事实,告诉国人,中国发展时至今日,我们已没有理由缺乏信心。
读了这本书有很大的启发,中国确实存在着很多问题,在关于中国问题的讨论上,首先给我给我启发的是,张维为先生用生动的事实回答了国内外许多人关注的“中国问题”。
比如,有人说,中国的城乡差距那么大、这能算崛起吗?在谈论这个问题时,他讲到中国贫富差距确实比过去要扩大了很多,这是需要我们认真解决的棘手问题,因为除了贫富差距本身扩大外,我们国家还有很强的“不患寡而患不均”的文化传统,所以这个问题要处理好,否则中国的发展可能会遭遇挫折。
但我们一定要实事求是地看贫富差距的问题。
他认为中国的贫富差距是相对差距,也就是说,低收入者的日子也比过去好多了,而高收入者的财富增加得更快。
根据联合国的统计,过去二十年里,世界上70%的贫困人口是在中国脱贫的。
又有人说,中国腐败问题这么严重,怎么能算崛起?他讲了西方现代化进程中的腐败情况后,又以亲身的经历写了一段发人深省的话:“无论从研究腐败问题最权威的国际组织‘透明国际’的历年报告来看,还是从我自己的实地观察来看,与中国可比较的发展中国家腐败程度都高于中国,尽管这些国家都采用了西方政治制度,如菲律宾、泰国、孟加拉国、印度、埃及、印度尼西亚、俄罗斯等。
读完全书,尽管书中没有直接提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还是能够强烈感受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唯一正确的道路,中国发展模式具有显著的特色和优势。
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会遇到很多问题,但我们不能盲目的放大每一个问题,我们应该一步一步的解决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震撼——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读后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的就是读书的重要性。
我认为:书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是科学文化、生活、哲理的载体,是先贤的经验总结。
要立志有所作为,就必须读书,要增长见识,不出门就知古今天下事,就必须读书,要使人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修养的人,在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读书。
读书是对自己的充电过程,是提高自身素质的过程,特别是我们执法单位的职工,就更加需要读书,才能日新月异、不断更新以拓宽自己的知识面,跟得上时代的步伐。
在此次读书学习活动所被推荐的八本书中,我毅然决然地选择了《中国震撼》,因为在前段时间里,包括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多家媒体都不约而同地刊登了专家学者们的关于《中国震撼——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的评论性文章,这本书何以有如此大的魅力?带着这样的疑问,我在网上阅读了《中国震撼》。
在这本书中,作者首创了“文明型国家”的概念。
所谓“文明型国家”,就是摆脱了西方学者把“民族国家”与“文明国家”对立起来的思维方法,能够把这两类国家的长处结合在一起的国家,这是他的创见。
他认为,今日中国的崛起不是一个普通国家的崛起,而是代表了一种不同性质国家的崛起,是一个五千年文明与现代国家重叠的“文明型国家”的崛起,是一种新的发展模式的崛起。
与此相对应的,作者通过大量的事实说明陈述了一个道理:“没有一个非西方国家取得过模仿西方模式的成功”。
对于这种说法,我深以为然。
这不仅仅是一种振奋人心的说法,更是一种充分认识自我、是一种建立在在中国这个具有5000年文明历史和960万平方公里广阔疆域的与众不同的华夏大国的国情分析和当前历史阶段分析的基础上的必然结论。
“文明型国家”的最大的智慧就是“求同”,因此我们有能力汲取其他文明的一切长处而不失去自我,未来也会沿着自己特有的轨迹和逻辑继续演变和发展,并对世界文明作出原创性的贡献。
这正是小平同志所讲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要义所在。
可以这样说,我们现在进行的改革不是转型,而是一种创新——汲取别人之长但不放弃自己的优势。
中国既是一个“文明型国家”,同时又是“百国之合”。
历史上中国也是成百上千的国家慢慢整合起来的。
这种国家的特点,四个超级因素,人口、地域、历史、文化,是我们最大的优势。
我们有世界上最充沛的人力资源,有最大的市场,有其他国家难以比拟的地缘优势,有自己悠久的历史传统,有独立的思想体系,有世界上最丰富的文化资源。
如果我们放弃“中国模式”,转而照搬西方模式,我们的四大特征、四大超级因素,很可能一瞬间就转变成我们最大的劣势,就是“百国之合”变成“百国之异”。
“百国之合”的人口成为中国混乱动荡的温床,“百国之合”的疆土成为四分五裂的沃土,“百国之合”的传统成为不同传统对抗的借口,“百国之合”的文化成为不同族群冲突的根源。
苏联和南斯拉夫的解体有多种原因,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它们的政治精英、知识精英完全为西方话语捕获,最终导致国家解体、经济崩溃的世纪浩劫。
这篇文章中,首节的“不再误读自己”留给我的印象最为深刻,他总结了中国崛起这个不争的事实。
告诉国人,中国发展时至今日,我们已没有理由缺乏信心。
对于腐败、环境污染、贫富差距这些目前中国存在的问题,作者也没有回避,而是通过不同国家的对比分析,告诉我们这既是发展中的矛盾,也是许多发达国家还没有解决的普遍矛盾。
与我们惯常思维不同的是,作者强调要先肯定自己的成绩,在此基础上再逐步解决困难。
的确,为百年屈辱史所累的国人当下的问题,就是太不自信。
就像面对“半杯水”,很多人只看到空的一半,而看不到满的那一半。
殊不知,困难是要解决的,但需要一步步来。
正是有了发展,才能有谈下一步问题解决的资本。
不肯定这一点,下一步的发展就是无源之水。
过去承认中国落后是实事求是,今天承认中国的巨大进步也是实事求是的。
风物长宜放眼量,我们应该做一些未雨绸缪的长线思考,我们需要新的大国意识,需要自己的话语权,需要更加理性从容的国民心态。
中国崛起至今日,我们应该确立自己作为一个“文明型国家”的文化自信。
中国“文明型国家”的崛起,会是人类现代化历史上最精彩的一幕,这种国家的崛起对世界影响的深度、广度和力度,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
中国具有超大型的规模,在改变自己之后,就要开始改变世界。
读书心得:《中国震撼》读后感《中国震撼》,作者张维为,曾担任邓小平等中央领导同志英文翻译,现为日内瓦外交与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本书共分八个章节,书作者用广博的阅历和深遂的眼界,对5000年文明古国的崛起进行了深入研究,总结了当代中国一个文明型国家、一种中国发展的模式和一种思想理念的三个崛起。
中国,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经过三十年改革开放,发展之迅猛,令西方国家诧异和恐惧。
因此,在我们的周围,时常出现编造中国威胁论调、想扼制中国发展的声音。
中国的腐败、贫富差距、环境污染等等问题的存在也令部分国人对祖国的建设成就产生质疑。
但这并不能成为否认中国三十年辉煌成就的理由。
正视自己的成就,正视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才是我们对中国发展大势的应有态度。
张维为教授做过伟人邓小平的翻译,走过100多个国家。
他以客观和全面的视角,以世界眼光,分析了中国在特有发展模式下的迅速崛起的原因,并以朴实易懂的文风表达了自己独到的见解,让我们对祖国的发展大势以及曾经对此的疑问有了全新的认知与释然。
读后感觉心底里油然而生一种震撼,一种对自己日益强大祖国的敬佩和自豪。
使我更加坚信“走中国自己的路”,这条路我们走对了!这就是《中国震撼》这部着作告诉我们最重要的道理。
首先,中国的崛起靠的是一条文明型国家的发展之路。
书中用大量篇幅提及中国发展与西方国家发展过程和做法的本质差异。
中国与其他西方国家发展的不同之处在于,中国的发展之路,从建国之初到现在为止,走的是一条和平路线,而历览西方发达国家的崛起,几乎是由血泪与尸骨筑起的,中国崛起的最大特点就是和平。
五千年的文明史表明,中国的疆域国土、民族文化自古就是“百国之和”。
即多民族文化的融合发展。
小家庭的“和”带来了生活的动力,单位的“和”促进了工作的效率,国家的“和”增强了民族的凝聚力。
一个简单的“和”创造了不简单的财富:面对汶川特大地震等自然灾害,少了“和”,就不会这么迅速地实现灾区重建;举办北京奥运、上海世博、广州亚运,少了“和”,就不能取得如此无与伦比的完美表现;发展载人航天科技,少了“和”,就不会有这么骄人的成果;即便经济快速发展,GDP世界第二,少了“和”,缺少了一种人文基础的支撑,就很难有百姓日新月异的美好生活。
其次,中国崛起靠的是走自己的模式。
“中国模式”是现在世界上最热的话题之一。
作者认为这种模式不是转型而是创新,即汲取别人之长但不放弃自己的优势。
人口、地域、历史、文化是我们最大的优势。
我们有世界上最充沛的人力资源,有最大的市场,有其他国家难以比拟的地缘优势,有自己悠久的历史传统,有独立的思想体系,有世界上最丰富的文化资源,通过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得到了最大发挥。
如果不利足国情,放弃“中国模式”,转而照搬西方模式,我们的四大特征、四大超级因素,很可能一瞬间就转变成我们最大的劣势,就是“百国之合”变成“百国之异”,“百国之合”的人口成为中国混乱动荡的温床,“百国之合”的疆土成为四分五裂的土地,“百国之合”的传统成为不同传统对抗的借口,“百国之合”的文化成为不同族群冲突的根源。
前苏联和南斯拉夫的解体有多种原因,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它们的政治精英,知识精英完全为西方话语捕获,最终导致国家解体、经济崩溃的世纪浩劫。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无疑是中国人民二十世纪最正确的选择,这条道路使中国走上了繁荣富强的康庄大道。
第三,中国崛起靠的是特有的理念。
一个国家的发展模式非常重要,而其中的核心是理念。
中国迅速崛起虽然引人注目,但中国崛起背后的理念似乎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
不少人甚至认为中国虽然在经济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中国并没有产生大的理念,更有人认为中国还处在过渡阶段,最终还是要全盘接受西方理念,融入西方文明。
其实,中国理念在崛起过程中已悄然产生,不少西方的有识之士开始关注中国的理念了。
没有理念上的崛起,一个民族是无法真正崛起的。
作者梳理出的八大中国理念是:实事求是、民生为大、整体思维、政府是必要的善、良政善治、得民心者得天下与选贤任能、兼收并蓄与推陈出新、和谐中道与和而不同。
大致勾勒出中国迅速崛起背后的关键思想以及它们对世界可能产生的影响。
作者认为,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全球治理的难题日益增多,从反恐到全球变暖,从环境治理到消除贫困,从文化冲突到金融危机,造成今天诸多全球问题的主要原因往往就是西方的一些理念和实践,西方需要认真反省,否则西方自己的前途、整个世界的前途都不容乐观。
而13亿中国人通过三十多年实践证明的理念是站得住的,对于解决当今世界的许多棘手问题也是有帮助的,对于西方自己认定要进行的那些改革也有参考意义。
中国理念丰富了世界的智慧,构成中国政治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中国政治软实力的崛起,对中国和世界的发展都非常重要。
《中国震撼》让我们增加了对国家的认同感,提升了自身的幸福感。
特别是第一节“不再误读自己”给我的印象最为深刻,他总结了中国崛起这个不争的事实。
告诉国人,中国发展时至今日,我们已没有理由缺乏信心。
对于贫富差距等等存在的问题,作者并没有回避,而是通过对比分析,告诉我们这既是发展中的矛盾,也是许多发达国家也还没有解决的普遍矛盾,要肯定自己的成绩,在此基础上再逐步解决困难。
通读全书,我更加相信,依靠自己的发展模式,依靠自己的治国理念,依靠对五千年文明的发扬光大,加上我们每一名中国人不懈努力地创新创业、拼搏奋斗,未来中国一定会不断给世界带来新的震撼。
《中国震撼》读后感自从改革开放以来,许多人都尝试系统描述中国改革的整体画面,此类文章之多,可以说是铺天盖地。
但像张维为先生所着的《中国震撼——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这样通俗、贴近大众又具有深度的着作,实在是凤毛麟角。
最近由于老师的推荐,我翻阅了他的着作《中国震撼》,对于他在书中提出的观察中国改革的视角感到新鲜与印象深刻,也使我内心产生了一种油然而生的震撼感和自豪感。
中国的崛起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2010年,我国的GDP超越了日本,一跃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就城市对比,我们的上海超过了纽约,我们的基础设施,其新、其建设速度之快,也是世所罕见的。
现在,我们已经有许多在世界上引以自豪的建设,比如高铁、新能源、航空航天等等。
任何一个实事求是的人都应该看到、肯定中国的巨大发展。
而且,这种发展正为全体人民带来前所未有的信心,给人民带来实际的利益并推动这个国家一如既往的发展。
张维为先生在书中对中国的崛起总结的“中国模式”定义为:走出了一条自己独创的道路,而不是简单的模仿其他西方国家;走的是一条“文明型国家”的发展之路,是一条“和平”路线,不同于西方社会依靠着血肉屠杀的资本积累之路,不同于西方社会多当竞争下的表面“民主”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