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常考重要简答题讲解
高一必修一历史简答题必考知识点
![高一必修一历史简答题必考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2cec6b1b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27.png)
高一必修一历史简答题必考知识点中国历史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高中历史课程中,必修一《古代史》是学生必须要学习的内容。
在这门课程中,有一些历史简答题的知识点是必考的,下面将为大家详细介绍这些必考知识点。
一、夏商周时期夏商周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的开端,也是中华文明的发展起点。
其中,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大一统王朝,周朝则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封建制度的王朝。
1. 夏朝夏朝是指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16世纪的一个王朝,传说中的夏朝始祖是禹,夏朝社会形态为部落制度,农业和青铜器制作是其主要特征。
2. 商朝商朝是指公元前16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的一个王朝,商朝社会形态为奴隶制度,商朝的特点是青铜器的普遍应用和活动的迁移。
3. 周朝周朝是指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256年的一个王朝,周朝社会形态为封建制度,分为西周和东周两个时期,西周统治者采用了封建领地制度,东周以封建制度为基础,设立了诸侯国。
二、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发展阶段,这个时期是中国封建制度的全盛时期,也是百家争鸣的时期。
1. 春秋时期春秋时期是指公元前722年至公元前481年的一个时期,这个时期是东周封建制度最为繁荣的时期,以各诸侯国的兴亡而命名。
2. 战国时期战国时期是指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的一个时期,这个时期是春秋诸侯国的争霸战争最为激烈的时期,七雄争霸是这个时期的主要特点。
三、秦汉时期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大一统时期,它的背后是兵嬴政权和刘氏政权两个朝代。
1. 秦朝秦朝是指公元前221年至公元前206年的一个王朝,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秦朝还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如统一度量衡、文字和货币等,均衡了政治、经济和文化。
2. 汉朝汉朝是指公元前206年至公元220年的一个王朝,刘邦即汉高祖刘邦建立了汉朝,汉朝分为西汉和东汉两个时期,西汉时期国家繁荣稳定,东汉时期则面临着外戚干政和群雄割据的局面。
高中历史简答题技巧
![高中历史简答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3c45beef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f3.png)
高中历史简答题技巧高中历史简答题技巧基本方法:文字表达一要字迹端正、排列整齐、疏密得当;二要文句通顺、平实、语言准确;三要在形式上“三化”,即段落化,一问一段,简明直观;要点化,一个得分点一句话;序号化,不同的段和不同的句上标出不同的序号,做到条理分明,一目了然。
绝杀技之一:“抄材料”《考试大纲》的能力要求第一条就是“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其中要求“理解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
材料型试题提供的材料,一定是有“用”的,尤其是“根据材料总结……内容/措施/特点”之类的试题,答案往往隐藏在材料中。
如果试题提供的材料足够丰富,很多时候,考生只需把材料中的“关键词”或“关键句”找出来,然后根据需要进行“再加工”(抽象、概括、归纳)即可作答,我们不妨称其为“抄袭”艺术。
当然,“抄袭”的时候要掌握技巧,一般不要“原文照抄”。
“抄袭”的类型很多,或抄袭大意,或抽象概括,或同义词(反义词)替换,或文言文转换为白话文,或把欧式语言转换得符合中国语言习惯,或把口语转换为专业术语,或长短句互换等。
总之,既要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又要对有效信息能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
“背课文”尽管当前的高考很少会有直接背诵教材就得分的试题,但很多时候,试题的设问还是与教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考生通读材料和设问之后,如果无法从材料中寻找到答案,也不必紧张。
此时,可尝试把材料中的重点信息与所学教材相对照,以确认材料与教材的哪一章、哪一节相关联,将材料与教材挂靠在一起,以便于找准答题的方向。
当然,这种联系可能是凌乱的,可能涉及到教材的许多章节。
这就需要考生唤醒记忆力,把与试题有关的教材知识“调动”起来,根据需要有选择地进行知识“大挪移”。
此类方法多适用于原因、影响、评价类试题。
读――解答的前提“读”即阅读材料,具体应掌握以下原则:(1)先读设问,再结合设问阅读材料。
带着问题阅读材料,不但思路清晰明确,而且便于从材料中找寻有效信息。
高中历史会考知识点详解
![高中历史会考知识点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c6ff974b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1f.png)
高中历史会考知识点详解一、古代中国史知识点:1.夏、商、周三代的政治制度及其特点: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文明古国,周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
2.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思想及外交关系: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变革期,政治分裂,诸侯争霸,开始了分封制的封建时代。
3.秦朝的政治制度及其统一中国的主要原因:秦朝采取了中央集权制度,实行郡县制,公私分明,税制完善,经济发展。
4.汉朝的政治制度变革:汉朝通过封建制度,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增设郡县,加强对边疆地区的控制。
5.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军事及文化特点: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治混乱,文化繁荣,佛教传入中国。
二、近代中国史知识点:1.清朝的政治制度及其衰落原因:清朝采取封建制度,实行八旗制,政权腐败,经济、科技发展滞后,导致衰落。
2.19世纪中国的社会问题:19世纪中国面临列强侵略、民族压迫,农民起义等多种社会问题。
3.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及其影响: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标志着中国近代历史的新纪元。
4.中华民国初期的政治与社会问题:中华民国初期面临政治动荡、军阀混战、社会问题等多方面挑战。
5.旧中国的文化变革与启蒙运动:旧中国的文化变革体现在思想文化领域的重要变化,包括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等。
三、世界史知识点:1.古代人类社会的起源与文明的发展:人类通过工具的制造、火的使用等逐渐发展出社会。
2.古代欧亚古国的兴衰及其对中国的影响:古代欧亚古国的兴衰直接影响了中国的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
3.西方探险与殖民扩张:西方国家通过探险和殖民扩张开辟了新的贸易航线,影响了其他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
4.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其后果:第一次世界大战导致了多个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变化。
5.第二次世界大战及其后果:第二次世界大战导致了世界格局的重大变化,对战后世界产生深远影响。
以上只是高中历史会考知识点的一部分,还有很多其他内容需要掌握。
高一历史简答题知识点归纳
![高一历史简答题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b31d348d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f4.png)
高一历史简答题知识点归纳历史是一门关于人类过去的学科,通过研究历史,我们可以了解人类社会的起源和发展,以及人类的文明成就。
历史课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简答题,需要对某些历史事件或知识点进行回答。
在高一历史课程中,我们需要掌握一些重要的历史知识点,下面对这些知识点进行归纳。
1. 人类社会的起源和早期文明:- 石器时代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阶段,人们使用石制工具。
- 农业革命是人类从狩猎采集为主转向农耕生产的重要转变。
- 两河流域文明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文明之一,古代苏美尔人创造了最早的文字。
- 埃及文明在尼罗河流域兴起,发达的农业和建筑技术使其成为古代文明的中心。
2. 古希腊和古罗马文明:- 古希腊是欧洲文明的发源地,拥有众多城邦,雅典是其最重要的城市,民主政治在此诞生。
- 古罗马是古代欧洲最伟大的帝国,其法律、建筑和军事战略对后世影响深远。
- 亚历山大大帝的征服扩张使希腊文化和东方文化交融。
3. 中国古代社会:- 夏、商、周是中国古代三大朝代,周朝分为西周和东周,西周是奴隶制度的繁荣时期。
-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的分封制和列国纷争时期。
- 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集权的中央集权制度。
4. 中世纪欧洲:- 贵族制度和封建制度是中世纪欧洲社会的基础,地主和农民之间形成了严重的等级制度。
- 教会在中世纪欧洲的社会和政治中具有重要地位,天主教会对人们的思想和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
- 十字军东征是中世纪欧洲基督教徒对伊斯兰教圣地的远征,对欧洲产生了重要影响。
5. 近代历史:- 文艺复兴是欧洲历史上的重要时期,人们对古典文化的热爱和对艺术的追求成为其特点。
- 工业革命是现代工业社会的起点,机械制造业替代了手工业,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 科学革命对人类思维方式产生了重大影响,启示了人们以理性和观察为基础的思考方式。
以上只是高一历史课程中的一部分知识点,每个知识点都有其深厚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性。
通过学习历史,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社会的变迁和发展,认识到历史对现实世界的影响。
高中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必背简答题
![高中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必背简答题](https://img.taocdn.com/s3/m/314fe876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03.png)
简述在历史教学中运用导学案的主要作用。
(1)在历史教学中运用导学案,可以帮助教师转变教学观念,真正实现以学生为本,更多关注学生怎么学,做到以学定教,先学后教,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符合现代教学理念。
(2)有利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有效教学。
(3)有利于学生实现由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转变,可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品质和效率,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加强沟通能力。
(4)导学案在设计时将需要解决问题按照从容易到难的结构排列,遵循循序渐进的规律,因材施教。
简述历史习题中的主要作用1.历史习题是历史教科书的重要辅助手段之一2.历史习题是历史教师掌握学习基本学习情况的途径。
3.历史习题是中血红色呢个理解和巩固知识、把握重难点、建立知识体系,掌握技能,培养自学能力、培养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训练思维的主要载体。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组织以学生为主体活动,教师应注意以下问题1.教师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要以学生的学习与发展为活动的本位、重点,以调动和发挥学生历史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核心,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实质性线路,以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为中心展开。
2.为了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保证活动效果,教师还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对学生的历史学习活动进行指导。
3.教师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在做中学,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在认识历史的过程中联系和运用知识,掌握探究历史的方法和技能。
简述高中与初中历史教学链接应注意的问题1.教师在备课环节高度关注初、高中历史学科在内容和体系上的衔接,在备课环节上要深下功夫进行钻研。
2.注重初高中知识结构层面的衔接,做到举重若轻、主题突出。
3.注重初高中历史教学理论层面的衔接,做到高低得当、逐步推进。
4.注重初高中知识体系层面的衔接,重视和落实教学内容的整体性。
5.注重初高中在教学方法层面的衔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基本能力和思维习惯。
高中历史常考大题知识点及答题技巧
![高中历史常考大题知识点及答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574f42ef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e6.png)
高中历史常考大题知识点及答题技巧高中历史大题是占分比较高的,你知道哪些知识点是答题常考的吗?你掌握了哪些大题技巧呢?接下来店铺为你整理了高中历史常考大题知识点及答题技巧,一起来看看吧。
高中历史常考大题知识点必修一:1.中国历代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分别实行什么措施?巩固(中央和地方)2.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体现了哪两大趋势?3.雅典民主制确立的过程;罗马法的开端和完备分别以什么文献为标志?各自给世界留下了什么遗产?4.古希腊地理环境的特点及影响?5.英法美德分别怎么走上民主化道路?政治文明的基本趋势是什么?6.什么是代议制?近代政体有两种: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区别是什么?7.近代中国政治史的分期及每个时期分别发生过哪些史实?8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原因及影响?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世界哪些国家分别展开了哪些实践?9.现代中国政治建设的历程如何?(分阶段掌握)10.新中国成立初,采取哪些措施构建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框架?11.新时期,中国采取了哪些措施加强民主法制建设?12.中国对台湾的基本立场是什么?中国收回台湾的有利和不利条件分别是什么?13.两极对峙格局形成的背景表现和影响?14.世界多极化趋势中的“极”表现在哪些国家或区域?15.现代中国各个时期的外交政策和成就分别是什么?(分阶段掌握)16.当今世界局势如何?必修二:1.唐代和宋代的城市发展概况如何?2.明清商业发展的新特点有哪些?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分别表现在哪里?3.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原因和发展缓慢的原因分别是什么?4.新航路开辟的背景和影响是什么?5.世界市场是如何形成的?6.三次工业革命的时间,燃料、动力,生产组织形式,发明,影响分别是什么?7.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和黄金时期分别在什么时候,各自的原因是什么?8.苏联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是怎么建立?9.1929年-1933年世界经济大危机的原因及影响?10.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影响及对应的理论分别是什么?11.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表现在哪里?12.苏联的经济改革有哪些内容?(几个)13.现代中国经济发展如何分期,在每个时期分别有哪些措施?(分时期掌握)14.新时期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有哪些具体措施?(农村、城市、体制)15.新时期中国的对外开放是如何形成的,特点如何?16.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是怎么形成的?17.欧洲走上一体化的背景,影响,反映了什么趋势?18.世界上的区域集团组织有哪些?(列举)19.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快的原因,全球化的表现,全球化存在哪些问题,发展中国家应该如何认识全球化?高中历史常考大题答题技巧一、书写到位。
高中历史教资科目三简答题
![高中历史教资科目三简答题](https://img.taocdn.com/s3/m/3e5fdb9c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db.png)
高中历史教资科目三简答题高中历史教资科目三的简答题主要涉及历史事件、人物、文化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问题及其回答:1. 请简要介绍一下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
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是指以封建制度为基础的社会形态。
它以君主为核心,贵族地主阶级为主体,农民和工商业者为被压迫的阶级。
封建社会的特点包括等级森严、封建农业经济、封建礼教、封建文化等。
2. 请简要介绍一下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
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是一种选拔官员的考试制度。
它起源于隋朝,盛行于唐宋元明清等朝代。
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和殿试三个阶段。
考生通过一系列考试,包括文化科目和政治策论,以取得功名。
科举制度在中国历史上起到了选拔人才、提升社会地位的作用。
3. 请简要介绍一下中国古代的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西方国家之间的贸易通道。
它起源于汉朝,兴盛于唐宋时期。
丝绸之路不仅是商品交流的通道,也是文化、宗教、技术等方面的交流。
它连接了中国、中亚、西亚和欧洲等地,促进了各地经济的繁荣和文化的交融。
4. 请简要介绍一下中国近代史中的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要革命。
它于1911年爆发,推翻了清朝封建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
辛亥革命的领导者孙中山提出了“三民主义”,包括民族独立、民主政治和民生幸福。
辛亥革命对中国政治、经济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5. 请简要介绍一下二战期间的诺曼底登陆。
诺曼底登陆是二战期间盟军对德国的一次重要军事行动。
它于1944年6月6日在法国诺曼底地区展开,是盟军反攻欧洲大陆的关键一战。
诺曼底登陆以海滩登陆为主要方式,盟军从空中、海上和陆地三个方向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最终成功突破德国军队的防线,为盟军在欧洲战场的胜利打下了基础。
以上是对高中历史教资科目三可能涉及的简答题的回答,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如有需要,还请进一步提问。
2024年高中历史会考题目和解析
![2024年高中历史会考题目和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131e8f9b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85fe979.png)
2024年高中历史会考题目和解析中国古代史一、选择题1. (单选题,2分)以下哪项是夏朝建立的重要标志?A.制代替了禅让制B.大禹治水成功C.商汤灭夏D.周武王灭商答案:A二、简答题1. (简答题,4分)请简述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的主要政治制度。
答案: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中央集权制度。
设有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等官职,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
地方上实行郡县制,郡守和县令均由皇帝任命。
同时,秦始皇还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如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统一文字等。
中国近现代史一、选择题1. (单选题,2分)以下哪项是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的主要原因?A.领导者洪秀全贪污腐化B.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C.战略失误D.内部矛盾激化答案:B二、简答题1. (简答题,4分)请简述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答案: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大政治变革,它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同时,辛亥革命也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推动了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变革。
世界史一、选择题1. (单选题,2分)以下哪项是古希腊城邦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特点?A.人民主权B.选举制度C.君主专制D.寡头政治答案:A二、简答题1. (简答题,4分)请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答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复杂多样,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多方面因素。
其中,主要原因包括:民族主义和帝国主义竞争,导致各国之间的矛盾加剧;军备竞赛和战争准备,使得战争变得不可避免;萨拉热窝事件,成为导火索,引发了世界大战。
高中历史练习题及讲解世界史
![高中历史练习题及讲解世界史](https://img.taocdn.com/s3/m/d9489b56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98.png)
高中历史练习题及讲解世界史高中历史练习题及讲解:世界史一、选择题1. 以下哪一项是文艺复兴时期的重要成就?A. 哥白尼的日心说B. 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C.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D. 达尔文的进化论2.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性发明是什么?A. 蒸汽机B. 电灯C. 电话D. 计算机3. 一战后成立的国际组织是:A. 联合国B. 国际联盟C. 世界贸易组织D. 欧洲联盟答案解析:1. A. 哥白尼的日心说。
文艺复兴时期,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挑战了长期以来的地心说,是科学革命的重要标志。
2. A. 蒸汽机。
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极大地推动了工业生产的发展,是工业革命的标志性发明。
3. B. 国际联盟。
一战结束后,为了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成立了国际联盟,这是第一个全球性的国际组织。
二、简答题1. 简述启蒙运动对欧洲社会的影响。
2. 描述冷战时期美苏两大阵营的主要对抗方式。
答案解析:1. 启蒙运动对欧洲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它推动了科学、哲学和艺术的发展,促进了知识的普及和思想的解放。
其次,启蒙思想家们提倡理性、自由和平等,这些理念逐渐成为社会变革的推动力。
最后,启蒙运动为后来的法国大革命和美国独立战争提供了思想基础,对现代民主制度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2. 冷战时期,美苏两大阵营的主要对抗方式包括:军事对抗,如军备竞赛和代理人战争;政治对抗,如意识形态的宣传和争夺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经济对抗,如贸易禁运和经济援助的竞争;以及科技对抗,如太空竞赛。
这些对抗方式虽然没有直接引发大规模战争,但加剧了国际紧张局势,对全球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材料分析题阅读以下材料:“二战后,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
一方面,欧洲国家普遍衰落,美国和苏联成为两个超级大国;另一方面,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纷纷独立,形成了一大批新兴国家。
”请分析二战后世界格局的变化及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答案解析:二战后,世界格局经历了重大变化。
高中历史简答题技巧
![高中历史简答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69d0235a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ac.png)
高中历史简答题技巧作为高中历史学习中比较重要的部分,历史简答题考察了学生们对历史知识点的掌握和理解。
在应对历史简答题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技巧:一、审题认真,理解问题历史简答题通常是给出一个短小的问题,需要学生用简短的文字对其进行回答。
因此,在开始回答题目之前,学生要认真阅读题目,确保自己完全理解了题目的含义和所要求的答案。
如果没有理解问题,很容易就会答非所问,得不到分数。
二、简练明了,言简意赅历史简答题的答案需要简洁明了,要尽可能用简单的语言表述清楚答案。
同时,要注意答案表述的连贯性和条理性,把信息有序地呈现在回答之中。
这样可以使得答案更加易于阅读,增加阅卷老师的印象分,也可以让自己更好地掌握知识点。
三、补充细节,彰显深度对于一些开放性问题,学生应该在回答中加入一些细节来丰富答案内容,让阅卷老师感受到自己对该知识点的深度理解。
这些细节可以是历史事件的时间节点,人物的名字、思想、影响,历史背景等等,但是不应该过度,以免答案变得冗长,淹没了主旨。
四、准确无误,注重细节历史简答题需要学生提供准确的答案。
因此,答案中应避免出现明显的错误或者草率的回答。
同时,对于一些可能被忽视的细节,如某个时间点等应该在答案中给出明确的表述,以便阅卷老师能够清晰了解学生的掌握熟练程度。
五、背后逻辑,融会贯通历史学科需要学生按照事件发展的正确顺序去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透彻地了解相关人物和事件发生的原因和影响。
因此,在回答历史简答题的同时,学生应该清晰理解有关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在答案中融合起来,相互联系,让阅卷老师能够看到答案的完整性和深度理解。
六、多练多考,总结反思对于历史简答题,只有经过不断的练习和实际考试中的锤炼,才能逐渐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解题技巧。
同时,学习者还应该多总结历史学科的知识体系,进一步理解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并通过不断反思自己的做题过程,找到并改正不足,不断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
因此,以上是几个关于高中历史简答题技巧的心得体会。
新高一历史知识点简答题
![新高一历史知识点简答题](https://img.taocdn.com/s3/m/b24b6e1d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3e.png)
新高一历史知识点简答题1. 什么是近代史?近代史是指从16世纪末开始,以工业革命为标志,至20世纪末前夕之间的历史时期。
这一时期全球性地发生了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和变革,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领域。
2. 工业革命是什么?工业革命是指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从手工业生产方式向机器大规模生产方式转变的伟大变革。
它以英国为起点,逐渐影响了世界各个地区的产业和经济结构,引发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崛起和现代化进程。
3. 什么是民族主义?民族主义是指人们对自己所属民族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以及认为一个国家应该由同一个民族组成的思想观念。
它在19世纪兴起,与近代国家形成和民主政治运动密切相关,对后来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 请简要介绍一下“太平天国运动”。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大社会运动。
发生于19世纪中叶,在中国南方地区迅速扩展。
该运动的领袖洪秀全宣称自己是上帝的儿子,希望建立一个大同社会和新天朝,并反对清朝政权。
然而,最终太平天国运动被清朝政府以外援的帮助下平定。
5. 请简述“义和团运动”。
义和团运动发生于19世纪末的中国。
该运动由一个秘密团体发起,主要目标是反对外国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不平等条约。
运动期间,团员们进行了一系列抵抗行动,但最终遭到了八国联军的镇压。
义和团运动标志着中国民族主义觉醒的重要一步。
6. 请简要介绍一下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于1914年至1918年,是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战争。
它由欧洲的冲突逐渐升级而起,涉及了多个国家和大范围的战争行动。
战争最初主要由两个军事联盟的成员之间进行,即协约国和中央同盟国。
然而,战争很快波及到全球,并成为多方势力的冲突,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破坏。
7. 请简述一下俄国革命。
俄国革命指的是1917年在俄罗斯帝国爆发的一系列革命事件。
这些革命包括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
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制度,建立了临时政府。
而十月革命则由布尔什维克领导,推翻了临时政府,建立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邦。
了解高中历史大题的常考知识与应答技法
![了解高中历史大题的常考知识与应答技法](https://img.taocdn.com/s3/m/52f73167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a5.png)
了解高中历史大题的常考知识与应答技法
常考知识点
1. 中国古代史:重点关注中国古代朝代的兴衰、政治制度的变迁、经济社会的发展等方面。
2. 世界史:着重学习世界历史中的重要事件、重要人物和各个时期的社会变革。
3. 近代史:重点关注近代中国的历史事件,如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等,以及世界近代史中的主要战争和变革。
4. 现代史:关注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和发展,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和发展。
应答技巧
1. 阅读题目: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问题的要求和背景。
2. 分析题目:分析题目中涉及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等要素,明确问题的重点和关键。
3. 答题思路:在理解题目的基础上,构建自己的答题思路,确定要点和观点。
4. 逻辑清晰:将答案结构化,条理清晰,确保表达的逻辑性和连贯性。
5. 举例论证:可以通过引用历史事件、人物或数据等进行支持和论证。
6. 注意细节:关注细节,尽量提供具体的时间、地点和人物等信息,以展示对历史的了解。
7. 深入思考:在回答问题时,可以展开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8. 语言规范:注意语法和用词准确,尽量使用历史学科相关的专业术语。
以上是了解高中历史大题的常考知识与应答技法,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高中历史简答题答题模板
![高中历史简答题答题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5e0eb135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91.png)
高中历史简答题答题模板一、历史背景类1. 背景、原因、原因和条件:(1)从政治角度回答背景:直接原因+间接原因+根本原因+历史必然性(2)从经济角度回答背景: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经济结构+社会阶级关系+国际环境影响(3)从思想文化角度回答背景:学术思想发展+社会氛围(4)从阶级基础角度回答背景:代表人物出现+阶级力量壮大(5)从外部因素角度回答背景:外交政策、外交活动、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2. 启示类简答题:意义或认识或感受二、内容评价类简答题1. 内容:说明材料反映了某某事件或措施的哪几层意思?或概括材料的主要内容。
2. 评价:根据所学知识,分析这一事件或措施的影响或意义。
三、启示类简答题1. 认识、感受、看法、态度等:如何评价?有什么启示?对我们有什么指导意义?对我们今天的启示是什么?有什么积极意义?2. 谈谈自己的看法:对某某事件,你是如何看待的?是否赞同某个观点?谈谈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四、比较类简答题1. 比较异同点: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说明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 最佳选择题:选择最佳选项,说明理由。
五、原因类简答题1. 根本原因: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人民群众或阶级斗争的需要等。
2. 直接原因:通常从事件本身出发,结合历史背景进行分析。
3. 主观原因:从个人主观意志或动机角度分析原因。
4. 客观原因:从物质客观条件或环境角度分析原因。
5. 各种因素间的相互关系(综合分析):分析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全面客观地评价历史事件的原因。
六、影响类简答题1. 影响方式: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国内影响和国际影响;经济影响、政治影响、思想文化影响等。
2. 影响内容:经济方面的影响,包括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等;政治方面的影响,包括政治制度、政局稳定、对外关系等;思想文化方面的影响,包括思想解放、文化交流、价值观念等。
3. 影响程度:短期影响和长期影响;局部影响和整体影响等。
中国近现代史考试高频简答题
![中国近现代史考试高频简答题](https://img.taocdn.com/s3/m/601b8a69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d1.png)
中国近现代史是高中历史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是考试的重点。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简答题题目和答案: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是什么?答案:鸦片战争对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它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丧失了大量的领土和主权。
其次,鸦片战争也促使中国被迫开放市场,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一部分,加速了中国经济和社会的转型。
此外,鸦片战争还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反抗意识,促进了民族意识的觉醒。
简述戊戌变法的背景和主要内容。
答案:戊戌变法的背景是甲午战争的失败,使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为了挽救危局,维新派人士积极推动变法。
主要内容包括改革行政机构,裁汰冗员;广开言路,允许官民上书言事;精减绿营,编练新军;废除八股文,改革科举制度;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提倡西学,废除八股等。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是什么?答案: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要革命,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首先,它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其次,辛亥革命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此外,辛亥革命也激发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和民主意识,促进了中国社会的思想解放和文化进步。
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是什么?答案:抗日战争胜利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要胜利,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它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捍卫了中国的领土完整和民族尊严。
其次,抗日战争胜利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增强了中国人民的自信心和凝聚力。
此外,抗日战争胜利也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是什么?答案: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是“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严重困难。
为了摆脱困境,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国政府决定实行改革开放政策。
通过改革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扩大对外开放,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促进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和社会进步。
高中历史简答题答题技巧:两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高中历史简答题答题技巧:两次鸦片战争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e9f321d4cc22bcd126ff0c71.png)
高中历史简答题答题技巧:两次鸦片战争的影响影响:加重了人民的困苦;为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发展创造了条件;中国的经济结构和阶级结构开始发生了变化,出现新的经济形态和社会阶层;中西文化的碰撞引起中国社会生活和思想观念的变化。
考生只要在全面复习的基础上,抓住重点、难点、易错点,各个击破,夯实基础,规范答题,一定会稳中求进,取得优异的成绩。
精品学习网高中频道为大家整理了高中历史简答题答题技巧:两次鸦片战争的影响原因根本原因: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意图打开中国市场,将中国变成其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主要原因:清政府的衰落结果:清朝战败,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之后又与法国签订《黄埔条约》和美国签订《望厦条约》。
请输入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协定关税)赔款:赔偿英国2100万银元;开放通商口岸: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开辟为通商口岸;协定关税:中国向英国商人征税,必须同英国政府商议。
鸦片战争的影响: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独立发展的道路被迫中断;中国被迫卷入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历史进程发生重大转变,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中国进入民主革命时期。
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衰败的封建主义无法抗衡新兴的资本主义。
启示:落后就要挨打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英法联军)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原因根本原因:扩大在华利益,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直接原因:修约遭到拒绝.结果中国战败,签订《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洗劫北京并火烧圆明园)看看网友们都有什么想法网友1简答题,在解答的时候应该注意问题,然后从问题中寻找知识点,想想问题中涉及哪些知识点,然后围绕这些知识点进行,平常老师会给你这些基本的”套话”,比如,鸦片战争,说到鸦片战争就该联想到很多,各种条约,各个条约的意义以及对中国社会现状的影响,反正,话不怕多,就怕少,在平常,多看课本,应该做到一提起一个问题,你就应该知道这个知识点在书的差不多哪页网友21、政治上,它使中国损失了更多的主权和领土,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清朝统治者投靠外国侵略者,开始成为他们的附庸与工具,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常考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精选3篇)
![常考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精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09e76539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a16875a.png)
常考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精选3篇)常考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精选3篇)想要学好历史,就必须要注重培养学习兴趣,增加阅读能力,养成好的学习习惯,积累学习方法,增强学习能力等。
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常考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常考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篇1】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鸦片走私的危害:鸦片泛滥,严重摧残了吸食者的身心健康,导致白银大量外流,造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和经济问题。
虎门销烟的时间:1839年6月;领导人:林则徐;意义:把禁烟运动推向高潮,表现了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坚定决心。
鸦片战争爆发时间:1840年6月,英军封锁珠江口,鸦片战争爆发。
《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1)中国割让香港岛给英国;2)赔款洋银2100万元;3)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4)中国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税率须与英国协商。
影响:1)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开创了列强以条约形式侵略和奴役中国的恶例;2)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3)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演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主要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4)反侵略反封建成为中国人民肩负的两大历史任务;5)中国的历史进入了民族民主革命时期。
鸦片战争对中国经济、思想文化领域产生的影响:1)经济上:鸦片战争之后,列强凭借从不平等条约中获取的政治、经济特权,争相通过通商口岸对华倾销商品,从中国掠夺原料和农产品,破坏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基础,促进了中国沿海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为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创造了某些客观条件;2)思想文化上: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有识之士继承并发展了“经世致用”的传统,主张向西方学习,呼吁变革。
自此,向西方国家寻求真理,逐渐成为近代中国思想变革的主潮。
常考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篇2】从内外服联盟到封邦建国1、公元前2070年建立2、古代中国的第一个国家政权3、政治制度的特点:出现了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公共权力--国家机器,一般指历法、行政、司法等国家和社会公共机构行使的权力,具备了国家的基本特征)二、商代1、公元前16__年建立2、主要政治制度:内外服制度 (内服指商王直接统治的地区;外服是附属国管辖的地区)3、商朝政治制度的特点(政权特点):①以商部族为中心的内外服联盟②弥漫着神权色彩(与文化上甲骨文相联系)③商王对附属国的控制力有限(具体内容:要求了解)各附属国基本保持原有的社会结构除对商承担应尽的义务外,有很大的自主权,有的附属国经常与商处于战争状态。
高中一年级历史常考考点整理
![高中一年级历史常考考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6657082e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91ba247.png)
高中一年级历史常考考点整理在高中一年级的历史课程中,有几个常考的考点对于学生们来说至关重要。
深入理解这些考点不仅有助于掌握历史知识,还能提升考试成绩。
以下是一些关键考点的详细解析:首先,古代文明的发展是高中历史的重要内容。
对于古代文明的考查,学生们需要了解各大文明的起源、发展及其主要特点。
例如,古埃及文明以其金字塔、法老统治和象形文字闻名,古印度文明则以其城市规划和宗教思想著称。
而中国古代文明的考点则包括了夏商周的政治制度、社会结构以及文化成就。
对于这些内容,学生应掌握其时间线、重要事件和历史人物,并能够分析其对后世的影响。
接着,封建制度的发展是另一个重要考点。
学生们需要理解封建制度的起源、演变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在中国历史中,封建制度的特点包括分封制、等级制度和土地所有权的分配。
学生应学习如何描述封建制度的结构,并能解释其对经济、社会及政治的影响。
同时,对比不同国家的封建制度,了解其异同点,也是考试中常见的要求。
此外,近代史中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也是常考内容之一。
例如,法国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工业革命等历史事件,都有其特定的背景、经过和结果。
学生们需要能够阐述这些事件的起因、过程和结果,并分析其对世界历史的深远影响。
与此同时,重要历史人物如拿破仑、华盛顿和马克思等,也常常出现在考题中,学生应了解他们的生平、贡献以及历史地位。
社会变革与思想潮流也是必考的重点。
在这方面,学生们需要学习不同历史阶段的社会变革,如中世纪的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带来的思想解放等。
这些变革对社会的影响深远,不仅改变了当时的政治和经济格局,也影响了后来的历史发展。
了解这些变革的背景、主要思想和影响,是学生在考试中必不可少的知识点。
在文化发展方面,学生们应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成就和特色。
例如,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成就、清朝的文学发展等。
学生们需要能够描述这些文化成就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对社会和历史的影响。
同时,对比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也是考试中常见的考点。
高中历史常考重要简答题讲解
![高中历史常考重要简答题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bedbd0c60b4e767f5bcfce62.png)
高中历史常考重要简答题讲解1、简答题:两次鸦片战争影响两次鸦片战争影响:加重了人民的困苦;为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发展创造了条件;中国的经济结构和阶级结构开始发生了变化,出现新的经济形态和社会阶层;中西文化的碰撞引起中国社会生活和思想观念的变化。2、简答题:辛亥革命影响辛亥革命(1911年)背景:经济上,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政治上,列强加紧对中国的控制与掠夺,民族危机严重;清政府坚持专制独裁,预备立宪的骗局引起了各阶层的强烈不满;思想上,三民主义等革命思想在中国的广泛传播。过程:1911年武昌起义;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清帝退位;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律文件) 影响:政治上,推翻了君主专制统治,打击了侵略势力。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推动了政治民主化、法制化的进程。经济上,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推动了工业化的进程。思想文化上,扩大了自由、平等思想的社会影响,推动了思想观念的革新和社会风俗的变化。1、简答题:红军长征原因和意义红军长征(1)原因:①根本原因:“左”倾错误的影响。②直接原因: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2)过程(略)(3)意义:①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围剿”,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②播下了革命的种子,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成为激励党和人民继续前进的巨大动力。2、简答题::戊戌变法影响戊戌变法(1895年-1898年)背景: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日渐壮大;西方启蒙思想在中国传播,维新思想的传播。影响:是一场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激发了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民族意识;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运动,标志着中国开始政治民主化的探索;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传播了民主、自由思想,促使近代知识分子的思想解放。5、简答题:洋务运动主要内容洋务运动——开启中国工业化进程主要内容:创办军用工业、民用工业、近代教育和建设近代海军。评价: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诞生;洋务派为培养人才兴办近代教育,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为西方近代自然科学和社会学说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未能使中国实行富强,甲午战争失败宣告洋务运动破产。高考历史简答题: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19世纪六七十年代)条件:外国资本的入侵逐步瓦解了中国的自然经济;受外资企业和洋务企业的刺激和影响。6、简答题: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原因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原因: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扩大了在中国的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客观条件;在严重的民族危机刺激下,许多人提出设厂自救,实业救国,以挽救民族危机;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影响:促进了中国工业化的进程;为资产阶级改良和革命提供了重要的经济前提和阶级基础;促进中国的近代化由器物层面开始推进到政治层面。7、简答题: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内容洋务思潮——“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背景:西学广泛传播,刺激中国的传统文化;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面临着内忧外患的窘境。内容: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实质:在维护封建制度和纲常礼教前提下,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把先进的科学技术嫁接在落后的封建制度上)评价:积极——冲击了传统保守观念,为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推动洋务运动的开展;洋务派组织翻译外国科技书籍,培养了一批外交和科技人才。局限性——对西学的认识停留在学习器物层面,由于的局限性,无法在制度上有所超。8、简答题:维新思潮维新思潮1、早期维新思潮2、康梁维新思潮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注意个人的思想主张)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得到传播,形成影响深远的思想解放运动,推动维新变法运动的高涨。9、简答题:民主共和思潮民主共和思潮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推翻清王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发展资本主义。影响:民主共和思想逐渐取代维新思想,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想;指导辛亥革命,对中国政治制度的变革和社会生活变迁产生了深远影响。。
常考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
![常考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e732990a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9f52e49.png)
常考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高中历史必修一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学院为高中师生编写的一门历史教材,旨在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常考的知识点有很多,下面将介绍其中的几个重要知识点。
第一个是中国古代的氏族制度。
氏族制度是中国古代社会最基本的组织形式之一,是指以共同祖先为依据,同姓同宗的一群人组成的血缘群体。
氏族制度在中国的历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不仅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也影响了后来的中国社会制度。
学生应该了解氏族制度的由来、特点和影响,理解其在中国古代社会中的重要地位。
第二个是中国古代的封建制度。
封建制度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主要制度之一,是一种以封建地主阶级为基础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组织形式。
封建制度在中国的历史上存在了相当长的时间,在秦汉时期达到了高度发展。
学生应该了解封建制度的特点、形成和演变,并能够分析封建制度的作用和局限。
第三个是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
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选拔官员的制度,是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培养和选拔政治和文化人才的主要方式。
科举制度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不仅塑造了中国古代士人的形象,也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学生应该了解科举制度的来龙去脉、特点和影响,并能够对其作用和局限进行分析。
第四个是中国古代的农耕文化。
中国是农业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农业文化在中国的历史上有着重要地位。
学生应该了解中国古代农耕社会的生产方式和农民的生活状况,理解农耕文化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并能够分析农耕文化在中国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五个是中国古代的战争和武装起义。
战争和武装起义是中国古代社会中一种重要的社会运动形式,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学生应该了解中国古代战争和武装起义的形式、内容和影响,并能够分析战争和武装起义对中国历史进程的推动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历史常考重要简答题讲解
1、简答题:两次鸦片战争影响
两次鸦片战争
影响:加重了人民的困苦;
为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发展创造了条件;
中国的经济结构和阶级结构开始发生了变化,出现新的经济形态和社会阶层;
中西文化的碰撞引起中国社会生活和思想观念的变化。
2、简答题:辛亥革命影响
辛亥革命(1911年)
背景:经济上,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政治上,列强加紧对中国的控制与掠夺,民族危机严重;清政府坚持专制独裁,预备立宪的骗局引起了各阶层的强烈不满;
思想上,三民主义等革命思想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过程:1911年武昌起义;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清帝退位;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律文件)
影响:政治上,推翻了君主专制统治,打击了侵略势力。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推动了政治民主化、法制化的进程。
经济上,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推动了工业化的进程。
思想文化上,扩大了自由、平等思想的社会影响,推动了思想观念的革新和社会风俗的变化。
1、简答题:红军长征原因和意义
红军长征
(1)原因:①根本原因:“左”倾错误的影响。
②直接原因: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2)过程(略)
(3)意义:①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围剿”,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②播下了革命的种子,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成为激励党和人民继续前进的巨大动力。
2、简答题::戊戌变法影响
戊戌变法(1895年-1898年)
背景: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日渐壮大;
西方启蒙思想在中国传播,维新思想的传播。
影响:是一场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激发了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民族意识;
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运动,标志着中国开始政治民主化的探索;
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传播了民主、自由思想,促使近代知识分子的思想解放。
5、简答题:洋务运动主要内容
洋务运动——开启中国工业化进程
主要内容:创办军用工业、民用工业、近代教育和建设近代海军。
评价: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诞生;
洋务派为培养人才兴办近代教育,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为西方近代自然科学和社会学说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未能使中国实行富强,甲午战争失败宣告洋务运动破产。
高考历史简答题: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19世纪六七十年代)
条件:外国资本的入侵逐步瓦解了中国的自然经济;
受外资企业和洋务企业的刺激和影响。
6、简答题: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原因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
原因: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扩大了在中国的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客观条件;
在严重的民族危机刺激下,许多人提出设厂自救,实业救国,以挽救民族危机;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
影响:促进了中国工业化的进程;
为资产阶级改良和革命提供了重要的经济前提和阶级基础;
促进中国的近代化由器物层面开始推进到政治层面。
7、简答题: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内容
洋务思潮——“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背景:西学广泛传播,刺激中国的传统文化;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面临着内忧外患的窘境。
内容: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实质:在维护封建制度和纲常礼教前提下,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把先进的科学技术嫁接在落后的封建制度上)
评价:积极——冲击了传统保守观念,为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推动洋务运动的开展;
洋务派组织翻译外国科技书籍,培养了一批外交和科技人才。
局限性——对西学的认识停留在学习器物层面,由于的局限性,无法在制度上有所超。
8、简答题:维新思潮
维新思潮
1、早期维新思潮
2、康梁维新思潮
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注意个人的思想主张)
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得到传播,形成影响深远的思想解放运动,推动维新变法运动的高涨。
9、简答题:民主共和思潮
民主共和思潮
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推翻清王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发展资本主义。
影响:民主共和思想逐渐取代维新思想,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想;
指导辛亥革命,对中国政治制度的变革和社会生活变迁产生了深远影响。